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财务基本分析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基本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基本分析方法

第1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对策建议

一、采购成本分析的内涵及其作用

1.采购成本分析的涵义

采购成本分析是以企业的计划、采购、储备、保管成本等物资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采购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一定重要的作用。

2.采购成本分析的作用

(1)采购成本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采购成本分析通过对实际采购成本资料的分析,能够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于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十分有益的。

(2)采购成本分析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现状。采购成本分析根据不同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和方法,可以得出反映企业在某方面现状的指标,通过这种分析,对于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现状有着重要作用。

(3)采购成本分析可以用于预测企业未来。首先,可为企业未来采购成本预测、采购成本决策和采购成本预算指明方向;其次,可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价值创造 ;再次,可为企业进行采购成本危机预测提供必要信息。因此,采购成本分析可从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反映企业的情况,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一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采购成本分析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采购成本分析的发展和完善,影响了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过渡。

二、采购成本分析存在的问题

1.采购成本分析的重视程度问题。进行采购成本分析是现代企业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关键环节,但是传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积习的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目前一些企业还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将较多的重点放到了生产和销售环节,认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关键在于此,但是企业的运转需要精打细算,企业中还存在忽视物资管理造成资金利用率较低的现象,简单地将采购成本分析限定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做表面工夫,如果从、源头上不予以重视,下级部门又如何发挥作用呢,所以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目前企业采购成本分析作用受到局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采购成本分析人员从业素质问题。目前就企业现状来看,采购成本人员在设置上还是倾向于物资供应,所以在人员上还存在着素质不高的现象,采购成本分析人员在数据的比较和处理上也缺乏对采购成本进行实质性分析的能力,而且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缺乏写作过程中的严谨性,并未对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也并没有将实际分析的结果与公司的运转结合起来,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和效果,人员的素质是采购成本分析效果的基础,这一基础夯实不好会影响采购成本分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采购成本分析方法相对滞后问题。分析方法单一、不全面,现行采购成本分析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虽然给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的采购成本信息,但由于分析时间和物资成本本身的局限性,其固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著的。管理者看了采购成本分析报告之后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期储备资金这么高,但是物资品种的缺口却这么大?"采购成本分析报告有时会给管理者的管理决策造成一种误解和假象,作出不正确的经营决策,从而造成物资短缺或供应链条断裂,实际上这也是采购成本分析中的一个问题,重视物资计划的分析,忽视采购成本分析,缺乏对采购资金状况的动态分析和比较,将物资计划表上的静态数据与储备资金表上的动态数据进行对比,难免会造成不匹配。

三、解决采购成本问题的方法对策

1.提高对采购成本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只有企业和领导重视才能够营造出一个非常好的采购分析环境,才能够提高采购戚本信息的利用率,才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要求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物资工作和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也说明了只有领导重视才是开展采购成本分析工作的基础。企业领导要把采购成本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对采购成本分析的配合、支持,帮助采购成本分析人员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尊重采购成本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二是采购戚本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采购分析是发挥采购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努力搞好采购成本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提高采购成本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物资供应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物资管理准则,以求同国际惯例尽快接轨,相应地对物资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应当改变物资人员是记账员的角色定位,提高物资人员的成本分析能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提高道德素质,提高物资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一是接触到整体物资信息的人员就是物资人员,他们对信息的利用程度决定管理层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物资人员要将实际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变化的主要问题,并对这种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二是物资人员还要定期对外部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国内外的产品价格信息、原材料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便于控制采购、销售等部门成本,三是物资人员还要经常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平常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3.改进创新采购成本分析方法

改进采购成本分析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采购成本状况和经营成果。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其次,应把经营情况与采购成本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因为只有把经营情况与物资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物资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鉴于在物资分析中对物资储备的忽视,为提高对物资使用的动态性分析,克服计划下由于物资往来造成的物资缺口,将生产计划与储备定额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自成一体,通过这种动态性的考量提高对企业资金利用率、物资渠道管控能力的全面分析,也会为物资供应的持续稳定使用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采购成本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划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采购成本分析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采购成本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物资管理工作是一件复杂繁琐的工作,尤其在现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降低材料成本,一方面要保证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只要我们抓住供应工作的重点环节并把握该环节的要点,就能够在保证生产供给的同时降低材料戚本,实现企业集团控制采购成本的管理目标。

第2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投资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技术面分析、基本面分析、Top Down分析、Bottom Up分析等,交易策略的选择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知道未来的“趋势”,是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和资金配置。基本分析中的GDP、CPI、利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等景气信号,都是属于落后指标,在实际投资上都不是用来判断多空转折点,运用基本分析资料来判断市场多空,有几个问题难以克服:一是政府机构或投资银行,对于公布经济数据及研究报告内容,常常一修再修,过于信任信息,引用错误信息,用于判断市场,难免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二是虽然由正确的数据推出合理的结论,但是市场已经反映过度了。三是期价基本面与国际经济趋势不同,期价无法反映其基本面。不管是基本分析,或是技术分析,没有哪一种工具是百分百可以完全适用的,所以许多研究的重点在于找出特定环境下适用的指标,以提高交易胜率。而这些因素更不可能永恒不变。因此,给投资人一条鱼,不如给他钓竿,更不如教他怎么自己造钓竿。

二、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现资理论主要区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领域,近年来研究偏向于技术分析居多,但事实上两者各有其优劣,但在不同时机各有其适合发挥的空间,如同投资大师索罗斯把景气与股价比喻为老人与狗,虽然终究价格与景气最终会抵达相同的地方,但也代表是常会有被高估和被低估的现象。总之基本分析是我们用来衡量投资期价内含价值的方法,而技术分析却常是我们用来决定买卖时机的方法。因此,两者各有其研究价值。

(1)基本分析:是指投资分析人员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对决定投资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公司销售和财务状况,评估投资价值,判断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以下一个前提条件之下,即任何金融资产的“真实”(或“内在”)价值等于这项资产所有者的所有预期收益流量的现值。基本分析的架构可分为三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分析及公司分析,总体经济分析又可以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额来做研究。

(2)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通过图表型态解析(Chart analysis),或计量化技术指标(Technical index)的买卖信号,分析过去及现在价格变化的走势,以推演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Trend),但不予深入探讨其变动的理由。图表型态解析的技术分析,是运用股价变化走势所构成的各种图形,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及由趋势线所画出的支撑线、阻力线、W底、M头等价格型态,皆属于此种技术指标。技术分析是以统计学为工具,发展出一些可以帮助投资人,以较客观及科学化的市场信息,通过明确的数值及机械化的买卖信号来研判买卖时机,寻找能预测出期市买卖点及超买超卖现象的指标。因此,技术分析的目的,在决定买卖时机。技术分析在以交易资料侦测市场供需变化,掌握套利机会并借此获取超额报酬。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如下:一是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以形成趋势型态变动。二是历史将会一再地重演,投资人可利用过去价格的变动资料或趋势,预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也就是贪婪与恐惧(或害怕)是影响投资人的主要情绪。实务上,技术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图表型态及计量化指标分析。

三、研究设计与结论分析

本研究运用移动平均线和VIX指数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期货市场上的农产品、能源化工和金属三大类期货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区间为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年11月至2014年7月。

(1)VIX指数:VIX(Volatility Index),又称之为波动率指数,此指数的编列起源来自于1987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后,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股市且保护投资人,纽约证交所因而衍生出断路器的规则,也就是说当美股市场波动过于剧烈,此刻将采用人为方式停止任何的交易活动,以此降低市场波动率,VIX指数编列的方式主要以S&P500指数选择权权利金价格反推所得的隐含波动率,并利用插补法的方式将买卖权以及近远月份等波动率编制而成,由于隐含波动率主要反映市场投资人对于未来指数波动的预期,这也意味着当VIX指数越高时,表示投资人预期未来指数波动将加剧。反之,当VIX指数走低,这也表示投资人预期未来指数波动将趋缓,指数也将陷入狭幅盘势格局,VIX也因而不仅代表着市场多数人对于未来指数波动的看法,更可清楚透露市场预期心理的变化情形。因此,又称之为投资人恐慌指标。

第3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 基本分析框架 驱动式教学 案例教学 管理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管理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决策分析工具指导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在教学上强调要为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和经济分析框架,帮助学生提高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管理经济学在教学体系上主要由管理决策目标、决策因素、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和各类具体的管理决策等构成。管理决策因素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涉及到生产、成本、利润、供给等理论,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到市场、需求、政府管理等理论;决策过程主要涉及到市场均衡、产业组织、委托、交易成本、信息经济学、公司治理等理论;管理决策方法主要涉及到最优化方法、估计与预测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决策软件操作技术;各类具体的管理决策主要涉及到定价决策、投资决策、风险决策、技术决策、质量决策、财务决策、营销决策等。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厘清其基本分析框架,并在基础上选择科学的驱动式教学方法,运用驱动式教学方法对有效引导学生把握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决定了其基本分析框架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一是管理决策的目标界定。由于信息有限性的存在,企业追求在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即合理利润。企业的合理利润是指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基于长期发展要求应该获取的最大化利润水平。要求企业在产品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培育、服务等领域积极进行资源投入;积极帮助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率的产业价值链;不断给客户创造价值, 使企业得到顾客满意、政府支持、上下游产业链伙伴配合与合作,股东满意和社会认可。企业的合理利润目标就是各期利润合理、长期利润最大、市场价值最高,从而实现利益相关各方满意的决策目标。

二是进行经济环境界定与主体行为假设;管理经济学在教学中需要进行经济环境界定和行为主体的假设。经济环境主要是由作为理性的行为主体、信息结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等构成。在给定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运行规则下,包括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理性经济主体做出权衡取舍的选择。因此,在决定经济运行规则、政策体制等制度安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各类参与者的利益追求和行为方式,做出合理的行为主体假设。

三是确定相应的制度安排。管理经济学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研究人们对经济活动和资源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研究特定制度安排下的市场均衡存在问题,并对各种对应的市场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效果进行是否最优、公平等的价值判断。在管理经济学的问题分析过程中,通常假定市场制度安排属于外生给定的,以便更好地研究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特定经济活动做出权衡取舍选择。

四是均衡结果的选择与评估比较。在面临多种可行方案的情况下,决策主体需要进行选择,而这个选择确定了经济行为的均衡结果。对于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存在区别,需要对管理决策的方法、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基于特定的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看这个管理决策是否达到了用最少的成本,产生最佳效果的经营效率,达到了企业决策目标。

五是管理决策方案的实施。与微观经济学相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学科,除了重在分析管理决策的因素、技术与制度安排之外,管理决策的实施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定价实践、投资、风险防范、政府宏观调控等)。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体系清楚、结构层次分明的经济学课程。无论是管理经济学教学还是相应的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对这五部分内容进行特定内在逻辑结构的范式分析。

2 管理经济学的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管理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的五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深入地对管理决策问题进行透彻分析,要求运用和把握驱动式教学方法。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问题导向和实践教学,将教学目标和内容镶嵌到一个或几个典型问题和案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明确课程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互动讨论寻找实现课程学习的建构。我们从问题类任务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问题是课程教学情境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需要注意和解决的情境或事物,如案例或专题。通过问题设计进行驱动式教学有助于唤醒学生记忆中的表象、经验与知识,诱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理论去深化学习新知识。驱动式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来深入掌握和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 在企业定价实践的教学中,首先提供一段关于供给和需求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分组讨论企业进行产品定价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亲身经历和从资料中搜索到的产品定价因素的信息。经过学生讨论分析之后,再对其思路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学生通过进行资料分析和自由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企业定价的因素与方法,使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提升教学效果。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经济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其中必须的教学环节,是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之一。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个人准备、小组协商、班级讨论的灵活方式,学生之间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实现知识掌握的目标。与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课程相比,管理经济学的案例具有微观案例多、综合案例少,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定量案例多、定性案例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汽车工业与规模经济、海尔内部管理、世界石油卡特尔、中国移动电信资费等热点微观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驱动式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讨论体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管理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问题任务或案例来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的过程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要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在驱动式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把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通过特定的具体问题、任务或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表现出来。好的问题、任务或案例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任务或者选择案例,在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重点、难点。

其次,设计问题情境或选择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典型案例是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和基础,需要教师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问题情境或典型案例,使学生在问题情境和案例分析中思维活跃起来,并随之引出教学任务。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思维活跃程度着手,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探索热情。

第三,明确教学任务,厘清教学思路。在问题情境或者案例设置出来以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要知道学生对问题或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而不是急于讲解其内容和思路,引导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理清问题或案例的思路,明确所要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在讨论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第四,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经过驱动式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对所要探讨的问题或案例的教学目标明确之后,任课教师可根据分析问题或案例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加强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在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监控所有学生的讨论情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做好评价、归纳和总结。在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问题、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之后,任课教师要做适当的点评,对课堂讨论的情况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通过对问题或案例的分析,在教师引导下构建自己对教学任务的思维框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达到完善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2):113—125.

[2] 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1):196—199.

[3] 李国津.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50—53.

第4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5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其基本功能逐渐显现,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指标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相比,已达到较高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和投资意识日益增强,而作为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眼光投向了股票,实践已经证明股票是一种不仅在过去提供了投资者可观的长期利益,并且在将来也将提供良好机遇的投资工具。然而,股价涨跌无常,股市变幻莫测,投资者要想在股市投资中赢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就需要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历史、业绩和发展前景,详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找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

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分为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三大部分,宏观分析指对国家的国民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的分析,微观分析指公司分析,而中观分析主要指行业分析和地区分析等,板块分析主要归属于中观分析,兼有微观分析。我国股市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在我国股市发展的初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小,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再加上股民的投资思维和操作方法不太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股市投机性很强,这时板块分析的作用难以发挥。但是,随着股市发展、投资技术的成熟和证券监管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如果投资者继续效仿早期的股票投机做法甚至盲目被各种股评和谣言所左右,则很难走向理性化,进而难以最终取得投资成功。因此,在成熟股市中,股民需要理性操作,树立板块投资理念。

板块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的股票群。股市中的板块可以从行业和产业、地域、时间、特殊题材等多种角度来划分,而在每一板块中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股票。面对众多股票及每个公司的众多财务数据,怎样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并选出各板块及板块内的绩优龙头股和潜力股呢?笔者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本文试图另辟新径尝试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更好的参考模型。

分类方法的现状及问题

现在的分类法最为常用的就是行业分类,如著名的道―琼斯分类法。当然各种分类都必然有其出发点。不同的行业为公司投资价值的增长提供不同的空间。行业是直接决定公司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行业分类的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但这种分类指标单一,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不能明确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哪支为绩优股,或其行业中该钟情于哪个公司。目前在我国公认的品种把握上,能源、电力、公路是比较稳健的品种。在这样的前提下,行业分类似乎对一般投资者来讲意义有限。再如板块分类中,经过分类比较之后能得到甲板块总体优于乙板块,即建议投资者购买前者,但究竟该板块中哪一支股票更好,在这里板块分类的作用还是有些模糊。

崇尚绩优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然而一些绩优公司频频出现“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的状况,让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时间是检验一家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好试金石”。所以除业绩的优秀外,同时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持续能力的公司更让人放心。充分利用公开的会计报表信息,分析上市公司素质,这将是投资者决策时的最有效方法。

新分类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财务分析及其重要性

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就是从基本分析入手,主要着眼于公司分析,用此模型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并对这种评估作精确的量化。

公司分析是基本分析的重点,无论什么样的分析报告最终都要落实在公司股价的走势上。如果没有对发行股票的公司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其股票的价格走势。

所谓投资分析,是指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而进行的财务分析。借助于财务报表中两个相关项目数值的比率,用以判断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方法称为比率分析法。选用比率分析法是因为比率是相对指标,这样在做个案比较时检验公司经营业绩相对于绝对指标更加科学。

聚类分析的必要性及其优点

聚类分析起源于分类学,而在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实现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进行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共同来分析才能趋于准确。于是数学工具被逐渐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之后,聚类分析又综合了多元分析的方法,从而成为一种更加独立而又科学的研究分类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被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聚类模型又称为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使同类个体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类间差异尽可能大。从未知开始,既不知道具体的分类标准,也不知道会有些什么类,按照给定的聚类参数(如距离)进行分解、合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甄别。如果不满足目标,需要改动聚类参数重新聚类,一旦达到目的,分类规则也就通过聚类参数得到。

财务报表信息含量很大,投资者中完全理解会计报表的人毕竟不多,这样如何挖掘报表中潜在价值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就是把财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这样一种模型,这种思路的优点在于:为大众投资者对参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投资者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各指标值代入方程式就可综合各指标值得到其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的结果;为证券分析机构提供一种捷径,他们可以将其编入程序做为智能选股的一部分,因为本模型全部结果都由SPSS统计软件完成,其本身就是程序运行的结果,这样对编程序者提供很大的方便。毫无疑问,该模型是将股票分类量化,形成定量认识,这是不同于以往的分类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推动,社会分工的细划,由于不同机构认同的行业分类标准不尽相同,即使是成熟的行业分类也会产生不同的划分结果。再如公认的蓝筹股概念,不同的机构也有多种认定,比如有的定义为每股收益大于某固定值,有的选择标准将几项指标综合使用;流通股本为1.5亿股以上;在行业中具有行业代表性;市场份额居于前列或者品牌领先;连续三年业绩水平稳定等。这些不同的定义中存在大量的定性认识,而剩下的一部分简单的定量认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再有效果。

而本模型得到的结果是严格的定量分析,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科学的数学依据或统计学依据,这符合国际上流行的将数理工具和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潮流。并且本模型可随时替换原分类样品得到新的聚类,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判别分析检验效果

本文选择若干比率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做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用判别分析法检验聚类效果。

判别分析是判别样品所属类型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

分析步骤

选择聚类的基本变量指标 比率分析所用的比率有很多种,这些比率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选用了以下六项作聚类的基本变量: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经营效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盈利能力分析)。

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成长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反映有关变现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其是一个综合指标,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1。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1。

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是增长比率,用来衡量公司扩展业务的情况,是价值评估的一种关键标准。

本研究较为全面的考察了在目前上市公司年报信息范围内可能获得的各种财务比率指标,选取上述六个指标都是极具代表意义的,也是经过谨慎比较和测试的,此六项指标基本能够反映一个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数据采集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于金融街网站(省略),选取46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数据作样本;选取9个上市公司进行应用(见表1)。

选择聚类方法 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是指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定义距离,如较常使用的Nearast neighbor(最近距离法),Furthest neighbor(最远距离法),Median clustering(加权距离法),Ward’s method。

样本之间的距离也有不同的测量标准,即将一个样品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越近的归为一类,距离越远的归为不同的类,常用距离选择如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Pearson Correlation(相似性距离),Minkowski等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变量在选择聚类方法和样品间距离时,其结果是不会完全一致的。如果用几种方法的某些结果一致,则说明这样的聚类确实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本文在具体操作时,选用了以下几种系统聚类法和不同的样本间距离相结合的方法:Furthest neighbor Pearson Correlation,Median clustering Pearson Correlation,Furthest neighbor Minkowski,Nearest neighbor Pearson Correlation等四种方法并做比较。由F-P与M-P得到的效果谱系图基本一致,且F-P谱系图效果更佳,最终选择F-P相结合的方法。

选择判别分析方法 常用的判别分析有两种,即Enter independents together(Fisher判别法)和Use stepwise method (逐步判别法)。前者是指将所有变量在判别分析时一次性强制进入模型;后者则以逐一进入模型的方式进入模型,如果变量的判别能力随着新引入变量而变得不显著,会及时将其从判别式中剔除去。

表1(点击看大图)

由二者的判别结果可知,逐步判别最终将全部六个变量中的五个剔除掉,且其检验效果很差;而Fisher判别法检验效果良好,且将已分类的样品各指标代入模型,与分类结果大体相同,所以本文最终选择了Fisher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2.0来实现聚类结果并作判别分析。

结论及启示

从聚类分析谱系图中,可以看到其将46个样品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22个样品,第二类3个样品,第三类21个样品。

聚类之后就得到一个确定的分类总体,这正是判别分析的前提。

由Group Statistics 得到:

第一类最显著的是净利润增长率均值为-51.95,其它指标都与第二类,三类相差无几;各项指标方差中,净利润增长率与总资产增长率很突出,而其它项方差都很小。

第三类最显著的是净利润增长率很高达到71.07,总资产增长率也达到31.38,分别是三类中最高值,且其四项也都强于一、二类,其各项方差均较高。

第二类各指标均值居一、三类之间,各项方差都较稳定。

综合而看,第一类样品属于财务状况较差的类;第二类样品居中;第三类样品财务状况良好。在Wilks’ Lambda 检验中,Sig值分别是0.000和0.031,均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认为组间均值不相等,存在显著差异。

从判别分析结果得到两个判别方程式:

Y1=-0.827X1+1.288X2+0.054X3-0.026X4+0.015X5+0.005X6-0.248

Y2=1.45X1-1.496X2-0.986X3-0.008X4-0.003X5+0.031X6-0.459

判别规则为:以Y1为横坐标,Y2为纵坐标,把样本各指标值代入上述两个判别式,得到(y1,y2)若落在谱系坐标图第一类的区间就属于第一类,以此类推。

对已划分类别的原样本作回判,回代判对率达98%,其表明回判效果显著。

应用此模型时,只要在拥有上市公司模型中必须的六项指标数据的前提下,就可以代入两个判别方程式,进而判别其所属类别(见表1)。

本模型把46个样本按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相对最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第三类是财务状况良好的类,最具有投资价值,第二类居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其重要之处在于把这种多元统计方法引入股票分析中的思路。

毕竟影响股市的偶然因素太多,不能和对自然现象或医学的聚类相提并论。相对而言,经济现象具有更大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因此由经济现象得出的分析结果可能会不够严格,存在偏差,这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对正确思路的置疑。由上述模型得出的聚类谱系图是比较清晰的,且判别分析效果也显著,能得到这样的结论相当不易。

不过,实证分析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一定要将其结果推广至普遍成立的定律。本文只就表2中46个数据作了一个初步而简单的统计分析,由于样本量较少,其结果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它对我们以后的研究会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Z].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集[C].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美)杰佛里•C•胡克.华尔街证券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阮桂海,蔡建琼,朱志海.统计分析应用教程[Z].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和投资意识日益增强,而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股票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眼光投向了股票,历史已经证明股票是一种不仅在过去已提供了投资者可观的长期利益,并且在将来也将提供良好机遇的投资媒体。然而,股价涨跌无常,股市变幻莫测,投资者要想在股市投资中赢取丰厚的投资回报,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就得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历史、业绩和发展前景,详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树立以基本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为辅的投资理念,找出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

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分为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三大部分,宏观分析指对国家的国民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的分析,微观分析指公司分析,而中观分析主要指行业分析和地区分析等,板块分析主要归属于中观分析,兼有微观分析。中国股市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前些年,在中国股市发展的初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小,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加上股民的投资思维和操作方法不太成熟,因此,投机性特强,这时用不上多少板块分析。但是,随着股市发展、投资手法和证券监管方法的成熟,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如果再和以往一样,面对上千种股票胡乱抓一气,碰运气,甚至受各种股评和谣言所左右,则很难走向理性化,进而难以最终取得投资成功。因此,在成熟股市中,一个股民若想成功,必须学会板块分析,习惯理性操作,树立板块投资理念。

板块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的股票群。股市中的板块可以行业和产业、地域、时间、特殊题材等多种角度来划分,而在每一板块中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股票。面对众多股票及每个公司的众多财务数据,怎样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并选出各板块及板块内的绩优龙头股和潜力股呢?笔者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二、聚类分析在股市板块分析中的应用

系统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样本当作一类,然后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并类,并计算新类与其它类之间的距离,再选择相近者并类,每合并一次减少一类,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样本都并成一类为止。在聚类过程中,我们选用欧氏距离来度量类与类之间的相似程度,聚类方法采用类平均法。

我们以高科技板块中的31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选取了这31个上市公司1997年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等五个反映上市公司综合盈利能力的指标,数据取自[4](略)。应用sas软件中的系统聚类过程cluster对31个样本进行聚类,得到表1所示的聚类过程。表1中ncl为聚类数;clusters joined为每次聚成一个新类的2个样品(标有ob)或旧类(标有cl);freq为新类中所含有的样品数;sprsq为半偏r2,它表示每一次合并对信息的损失程度,看这一列的数值可知:从4类合并成3类时信息损失(为0.1042)最多,此统计量表明聚成4类较合适;ccc在ncl=4时达到唯一的峰值-2.49,它支持分4类;psf为伪f统计量,psf出现峰值时所对应的分类数较合适,从这一列的数值可知psf在ncl=17、ncl=12、ncl=9和ncl=4时4次达到峰值,但在ncl=4时峰更陡些;pst2为t2统计量,pst2出现峰值的前一行所对应的分类数较合适,从这一列的数值可知ncl=3时出现峰值9.8,它也支持分4类。综合这四个统计量可知:将31个样本分成4类较合适。根据表1,作出图1所示的聚类谱系图。当我们取分类阀值为1.0时,31个样本被分成了四类,各类包含的样本如下:

第一类:ob18(天津磁卡),ob29(燕化高新);

第二类:ob22(深科技),ob15(实达电脑),ob10(清华同方),ob12(东大阿派),ob14(长城电脑),ob31(风华高科),ob17(东方通信);

第三类:ob1(华光科技),ob26(佛山照明),ob4(国脉通信),ob8(工大高新),ob11(振华科技),ob21(彩虹股份);

第四类:ob2(冰箱压缩),ob19(同济科技),ob20(华东电脑),ob9(长安信息),ob23(中科健),ob16(湘计算机),ob30(倍特高新),ob6(南华西),ob28(深圳华强),ob7(厦门信达),ob25(华意压缩),ob27(粤tcl),ob3(复华实业),ob5(南洋实业),ob13(中国高新),ob24(深华源)。

第一、二类公司在经营规模、经营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竟争能力强,经营业绩优良,综合财务状况良好,属高科技板块的绩优龙头股,颇具发展潜力和长期投资价值,是高科技板块中投资者的首选投资对象。其中第一类的天津磁卡、燕化高新1997年净利润率分别为45.86%和44.32%,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93.6%和96.95%,其获利能力远远大于其它公司。第四类公司业绩一般,投资者应谨慎介入,可多加观望。

三、结束语

聚类分析能综合多项财务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所得聚类结果与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相吻合。我们还可以对所选出的各个板块的龙头潜力股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最具实力的板块龙头股。

参考文献

[1] 何剑著(1997),《深沪股市板块分析》,广州出版社,广州.

[2] 武冠卓等编著(1997),《深沪股市公司分析》,广州出版社,广州.

[3] 方开泰(1989),《实用多元统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

[4] 信息早报社编(1998),《98选股投资手册:上市公司97年报大全》,中国档案出版社,北京.

第7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纳税评估,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改进,应用

所谓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纳税评估能否有效实施,依赖于建立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和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行制度确立的某些纳税评估指标尚需进一步改进,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实际应用不足。

1 纳税评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税收管理中始终存在着征收与管理脱节问题,税收管理水平不高,征管资料利用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纳税申报质量不高、零(负)申报过多的现象,产生税收流失。开展纳税评估,可以有效弥补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税收管理,防范税收流失。

2 纳税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纳税评估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建立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和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行制度确立的某些纳税评估指标尚需进一步改进;二是在实际操作中,纳税评估指标和纳税评估方法应用不足。

2.1纳税评估指标应用的局限性

企业迫于外部投资者的压力,有的在人为地制造企业均衡发展的假象,即以平滑或均衡各期利润来获取较好的业绩评价。因此,评估指标已不能清晰地展现企业是否严格遵循了公认会计原则,是否进行了公允和充分的财务信息批漏。另外,评估指标对比基础不一致。如果只以行业为标准进行指标比对,判定纳税人是否已真实申报,势必造成对比基础不一致,形成不可比。

再者,评估指标中相对数指标在运用中存在缺陷。它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收入、费用的绝对数。因此,评估中必须将“相对指标”与“绝对值”(尤其是企业规模)结合起来考虑,否则,会漏掉大额税款。

2.2获取纳税评估指标信息来源具有局限性

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不包括生产经营类信息、经营核算类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登记注册类、价格类等相关信息,而这类信息需要税收管理员在日管中自行获得。由于征管实务的复杂性,税务部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

3 纳税评估指标的基本分析

纳税评估指标是指能识别、判断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和异常行为的指标,特别是偷、逃税等不遵从行为的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纳税评估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地纳税评估指标的预警值参数应考虑规模、地区差异,考虑本地区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以及多个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参数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同时各级税务机关使用评估分析指标,要在掌握纳税评估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实效、讲求创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高效、便捷、系统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4 纳税评估方法的基本分析

在评估时,首先,对纳税评估对象进行案头分析,通过各种方法筛选出有疑点的纳税人,以便进一步分析。其次,分析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第三,审核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第四,审核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报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第五,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最后,税务机关及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通过进一步的评估分析,最终达到加强税收征管、和谐征纳关系、依法征税的目的。

5 纳税评估指标和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5.1纳税评估指标和方法的改进

第一,依靠科技手段,扩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广泛采集各方面的信息。第二,针对相对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考虑企业规模因素,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设置不同的权重。动态地调整行业峰值,以避免因权重造成的异常数据出现。第三,通过绘制指标变动曲线,直观地反映企业各指标的变动情况。利用计算机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指标变动情况进行描述,可以随时与往年指标进行比较,方便查询。第四,注意运用注册税务师的各项鉴证报告,以及各项涉税服务业务记录,可以消除纳税评估工作的误差。

5.2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建议

第一,确立“服务型”的纳税评估,融洽征纳关系。要树立服务的观念,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第二,提高信息采集量,整合信息。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实现涉税信息共享;不断优化完善纳税评估软件,增加评估指标,与各企业自动对比查找疑点问题。第三,高度重视约谈和举证工作。掌握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和概貌,把握约谈的主动权,即时分析反应,提出不同看法,巧妙利用谈话中的矛盾之处,找出疑点。第四,强化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 潭光荣.选择纳税评估指标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J].税务研究,2007,(2).

[2] 滕青.论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模型[J].财贸经济,2006,(12).

[3] 吴新联,焦瑞进.掌握纳税评估方法加强税源管理[J].税收研究资料,2006,(1).

第8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一)“普及”就不能仅限于金融专业

我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跨专业学习实践的需求广泛存在。重新构建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线条框架部分即为金融投资实践教学相关内容,包括课程实验、交易技能训练和论文、实习等,所以,金融投资课程和交易技能训练可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选课,此举也受到了广大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各类金融资格考试、各种投资模拟比赛,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高水平金融学术报告,这都为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证券、期货和外汇交易的模拟软件并不相同,但投资所依据的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是相通的

证券、期货和外汇投资课程强调各自体系的完整性,以此设置的实验课程便存在重复内容。例如,证券有K线分析、趋势分析、形态分析,期货与外汇也有;证券有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期货与外汇也有……结果是,各实践课程的重复部分比特色部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既降低了学生上实践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各投资课程自身特色要点的实践学习。因此,将相同相通内容从各投资实践课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践模块,课程的特色实践依旧保留,自成体系。整合而节省出来的学时可重新分配到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以及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势必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如同投资者有不同风险偏好需要区别服务一样,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也应区别学生需求、提供有差别的教学内容

例如,有的学生择业定位于投资经纪人,那么,除了经纪业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外,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投资实践能力即可,包括看盘、阅读策略分析报告、买卖交易等;而有的学生则希望成为操盘手,那么,除了掌握较扎实的技术分析理论外,还需要加强看盘及多种技术分析的实践训练;如果有的学生准备应聘投资分析师,那2014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5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8)么,不仅技术分析需要学习与实践,基本分析的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等训练也必不可少。选择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的学生先进行择业方向问卷测试,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有差别的学习需求。

(四)考虑非金融专业学生所需的必备专业基础知识,也考虑分择业方向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实验及技能训练教材及指导书的编写与修订

为学生理解知识、练习积累、了解工作最新动态与要求提供指导与帮助,如此培养出来的有基础、有方向的大学生,相信金融专业机构及企业的投资部门也会很乐于接受。

二、老师的言传身教应遵循理性原则

大学生投资技能的学习和投资理念的培养,需要指导老师在交易实践上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言行向大学生传递理性的投资观念,例如,投资有多种渠道、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容易导致投资失误等。然而,教学师资的实际投资能力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授课老师从未投资过具有风险的金融产品,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也都没运用过,教学只是照本宣科;二是授课老师有过长时间的投资经历,甚至在金融机构从事过相关工作,但喜欢将只适用于个体的追涨杀跌、短进短出等方法在教学交流中表现出来,而没顾及受教学生的投资风格和风险偏好,两者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不恰当的影响。建议授课前给学生做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测试,让其获悉自己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引导式教学,就是老师不充当专家,而是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技能检验等,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点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盘面分析验证各种交易理论和经验判断是否符合我国市场现状、能否提高自己的交易盈利水平,自己是否具有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类型及风险偏好测试的结果是否一致……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风险管理,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操作原则。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或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设计针对性案例进行再引导,帮助学生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能否解决问题,哪些知识和经验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确实有用。与此同时,联合金融企业为课程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组织老师间的教学讨论和相互听课,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提升投资指导能力。

三、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辅、交互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服务

既然所有的投资主体都要在真正的市场中接受磨炼,那么,大学生接受金融投资实践教育,也应该尽可能多一点机会接触市场、认识市场和了解市场,所以,金融投资实践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证券、期货和外汇市场实时行情的链接。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性别、个性、成绩等将每3个人编排成一个积极有效的异质小组(PaulJ.Vermette,1998),有了学习伙伴,便能实现角色互依的合作互助学习。例如,学生自主进行家庭理财策划、股票、黄金、外汇投资分析等:先由经纪人择业方向的同学搜集市场提供的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影响行情变化的诸多信息,然后全组一同研究分析,使投资行为紧密结合当前的市场;再由分析师择业方向的同学撰写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并由操盘手择业方向的同学根据盘面状况进行买卖。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实盘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汇与期货市场还有杠杠放大、合约到期等问题,这都是大学生求学期间无法应付的,所以网络学习平台也提供证券、外汇和期货模拟交易软件的链接,即使实盘与模拟在交易心态上存在本质差别。学生们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即可按照课程班级所建立的账套,依交易时间进行操作,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开盘,开盘时间不上课”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止损及风险防控意识。老师根据课程需要,设定模拟交易期限,到期将各组业绩与实盘进行对比,考虑班级整体盈亏水平或同时段指数涨跌幅度给出成绩。

第9篇:财务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那么怎样提高证券投资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学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如果纯粹讲授理论显得晦涩难懂且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因此,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以要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必须从教学方法着手进行改革,以逐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因此学生们首要任务是要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实践课程做准备。有些人提出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习,我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根基的房子稳固吗?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直接删除或者减免的话,一方面把技能的根基删除掉了,另一方面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的知识哪里来?我们应该知道现在的职业资格证还是注重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掌握理论那就要看教师们如何对教学设计规划了。

《证券投资学》课程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揭示了证券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面分析、投资组合的管理和市场监管等五大方面,涉及到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市场学、管理学及其他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该课程先行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理论抽象,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另一方面,该课程基础知识部分概念多,其中的专有名词更多,教师在讲授时要遵循习惯称谓和用法,又要将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解释清楚,在之后的实践部分要不断重复基础知识部分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我们都知道证券投资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的同时而在实践中又取得成效?那就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么课程产生兴趣。这就是我要说的实践教学。

在整个证券投资实践教学里面,我认为最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教学二部分。

第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设计案例的展示,如何提出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这些,都是证券投资学中案例教学中应反复思考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某一理论时,增加案例,利用近期涉及该理论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讲解。教师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讲解方式,实际上有利于将深奥的理论变成学生可以直接理解的现实,降低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案例教学。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研究及其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和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估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三个层面: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在当前状况下投资哪类、哪只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先要问一系列的问题如: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哪个行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中属于优势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哪个企业是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较大作用?然后从相关软件中查找需要数据,分别对各层次进行分析,最后选出具体的投资对象。经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来选择投资的对象。

对于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形态分析、缺口理论、移动平均线分析、成交量分析等,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得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观色、个别提问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里有效利用率比较低,原本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如果通过多媒体创作手段,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案例,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来形象生动的图形。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以及各种K线图组合,通过大小、形状、色彩、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同时利用PP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动画技术,贴切、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模拟交易教学

对于证券投资学模拟交易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行情的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模拟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全程跟踪大盘指标 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案例的连续性和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的活学活用。证券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证券投资者面对的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通过链接互联网,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股票、期货、外汇等市场行情。

总结自己这几年教学的经验,深知这门课程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必须得让学生掌握。如果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一锅灌”的话,不能很好地与实践动手操作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厌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肯定不会达到理想状态。但又不能将其和其他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死抄照搬”地套用在证券投资的课程教学上来,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身处证券市场中,切身体会股票市场中的风险与成功的感受。

每个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在交易帐户上的盈亏将综合反映学生的操盘能力和水平,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在运用书本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表现。

通过学生自己所选择或跟踪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对比,认识价格的市场特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涵盖一些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内容。由于课时的(下转第27页)(上接第120页)有限,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进行尝试和验证的,只能选取个别特例重点内容进行验证。比如:债券的价值验证比较直观,通过验证,要让学生把握和了解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结合热点实盘讲评。这里的讲评主要由学生完成,是强化实盘教学效果的延伸。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面分析部分和技术面分析部分的专门讨论课以及市场热点的临时性评论。

加强实验课及模拟教学的分量。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院有着完备的金融证券类实验室,准备在今年投入使用,让学生通过一人一机的证券投资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来熟悉操作要领。通过证券模拟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度,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将课程的一些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达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应对性。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也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专业竞赛,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或以我们学院为主举办炒股大赛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应的证券投资分析技能,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并且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 徐伟东.证券投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