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表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独财务报表”是一个歧义较多的概念。在2004年改进前的《国际会计准则》提及了“单独财务报表”,但没有给出定义。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给出了“单独财务报表”术语的定义和详细的解释,并对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改进后的IAS27,“单独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联营企业的投资者或共同控制主体中的合营者列报的财务报表,其中,投资以直接的权益份额为基础、而不是以被投资者的报告结果和净资产为基础进行核算。
二、编制和列报单独财务报表的主体范围
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第41条规定:当母公司根据第10段(母公司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条件)规定选择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编制单独财务报表时,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披露:(1)财务报表是单独财务报表的事实;所使用的豁免编制合并报表的条款;已经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供公开使用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的名称和所在国家或者主体地址以及可获取上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地址;(2)列示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的重大投资的清单,包括名称、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址,所有权比例以及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如果表决权比例与所有权比例不同);以及描述对(2)中所列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改进后的准则第42条:若母公司(第41段中规定的母公司除外)――编制了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在共同控制主体中由权益的合营者或联营投资者编制单独财务报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披露:(1)报表是单独财务报表这一事实,以及如果法律没有要求而编制这些报表的原因;(2)列示对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的重大投资的清单,包括名称、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址,所有权比例以及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如果表决权比例与所有权比例不同);以及描述对(2)中所列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可以推论:《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所涉及的单独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并且主体应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编制单独财务报表:一是在除按照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l号》规定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没有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外,母公司、投资者或合营者为某种目的而自愿并且额外编制的和列报的财务报表(在此类财务报表中需要指明所编制的是单独财务报表以及编制此单独财务报表的目的);二是按照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第10段的规定,豁免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编制和列报的财务报表。改进后的准则明确指出,如果主体没有子公司、联营企业或不是合营中的合营者,其编制和列报的财务报表不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所称的“单独财务报表”(在此财务报表中需要说明是单独财务报表)。
以上所称的“豁免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指的是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的公司:(1)母公司本身是全资子公司,或者由另一个主体完全拥有的子公司,并且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所有者,包括没有表决权的所有者,均被告知且不反对母公司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本标准相对于改进前的豁免标准:“本身完全由另一个企业拥有的母公司,或几乎完全由另一个企业拥有的母公司在征得本公司少数股权股东同意时,可以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去掉了容易引起歧义的“几乎完全”的字样,增加了实务中准则运用的一致性,增加了实务的可操作性;(2)母公司的债务性工具或权益性工具没有在公开市场(包括国内外的股票交易所或柜台交易市场,包括地方性或区域性的市场)中进行交易;(3)该母公司没有为了在公开市场发行任何种类证券的目的,而将其财务报表在证券委员会或其他监管部门备案或处于备案过程中;(4)该母公司的最终母公司或中间母公司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对外公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中第2、3、4条标准是改进后IAS27新增的内容,提高了豁免编制合并会计表的标准,其核心要求是豁免对象的债务性或权益性工具未进入公开市场的,且豁免对象的最终母公司或中间母公司已经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对外公开的合并财务报表。
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改进豁免标准是在避免未公开上市公司不必要的工作量的同时,保证利益相关者在可以获得进入公开市场的债务性或权益性工具的充分信息。由此可知,对于根据规定需要编制单独财务报表的公司,由于没有可供利益相关者使用的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情况的信息,其编制单独财务报表的目的不在于信息的公开。
三、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共同控制主体和联营投资的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要求所有包含在单独财务报表中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或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中规定的方法(公允价值法)核算。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解释,单独财务报表应该重点关注投资资产的业绩,无论是成本法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所要求的公允价值法都比权益法更能提供相关的信息。成本法能够提供关于投资的股利分配方面的信息;公允价值法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该项投资的经济价值。
由于单独财务报表是由有特定目的(如获得投资资产的业绩的相关信息)的母公司或者豁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编制的,而且权益法提供的信息已经反映在投资者的经济主体财务报表中,因此,要求用成本法核算包含在单独财务报表中的投资或者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核算。例如,如果有特定的投资者需要用单独财务报表来分析和确定来自于子公司的股利收入时,使用成本法也能得到的相关信息。
四、其他准则中涉及单独财务报表的条款
(1)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该准则第14条规定:“如果企业最近期的年度财务报表是合并报表,则中期财务报告应按合并基础来编制,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与最近期的年度财务报告中的合并报表是不一致和不可比的。如果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除包括合并财务报表外,还包括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本准则既不要求也不禁止将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包括在企业的中期财务报告中。”由此可以推论,对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单独财务报表不是必需的,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中就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相关信息。单独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和编制目的都与(中期)合并财务报表不同,除非强制要求,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编制单独财务报表。
(2)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该准则第6条规定:“企业合并可能导致母子公司关系,即购买方式母公司,被购方是购买方的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购买企业应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应用本准则,购买方将其在被购方的权益份额作为对子公司投资纳入其的单独财务报表。”母公司(购买方)单独财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作为一个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因此,母公司在子公司中享有的权益应被作为一项投资来看待。从而,使用单独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和使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利益相关者应不是一个群体,至少应当怀有不同的目的。
(一)理论研究综述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在AS2中提出公众公司审计人员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进行财务报告内部 审计,首次提出了整合审计的概念、审计标准,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奠定了基础。Michael S. Gold Stein(2004)在研究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框架之后提出了审计师实施审计时的基本步骤和关键业务操作。Colleen Layther(2009)认为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整合审计是关于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予以合并的准则,其要求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审查审计人员的公正性受到公众的欢迎,并对目前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发表两种审计意见提出质疑。
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程思敏(2008)在研究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之后,概括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在AS2中提出的综合审计模式,该模式将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审计体系,通过独立、并行的审计过程来实现两种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可以借助财务报表审计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来帮助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陈汉文(2010)认为AS2所提出的综合审计的关注点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它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问题,两者密切联系同时又各有重点,一个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另一个针对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在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过程中要评价管理层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过程、对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得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审计意见。裘宗舜、周洁 (2011)在对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后得出结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不同在于审计内容与范围、审计评价的准确程度、职业判断能力要求等,但两者的目标一致、程序关联、方法类似且相互支持。谢晓燕、张心灵(2012)在比较分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基础上指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证据等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正确、合理的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推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和成本,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提出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应制定审计业务评价标准,以及配套的审计业务指引和业务指南,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张龙平、陈作习(2012)对我国推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有利于提升我国审计工作效率、发挥审计协同效益,进而提升我国审计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企业与外部沟通的语言,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的会计形式的表述。财务报表审计则是受投资人委托,由第三方实行的旨在评价财务报表相关表述真实性、可靠性的业务活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为了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进行的一种外部评价机制和程序。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表现为:如果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发表无保留意见表明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如果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时,企业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并运行有效,在防止和纠正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但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此时,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将会出具非无保留意见。但如果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出具非无保留意见,那么企业内部控制报告肯定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必然是非无保留意见的。
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策略
(一)整合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同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合理保证鉴证业务,这种业务性质上的同质性使得两者具备融合的基础。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通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式对公司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以提升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反映的交易事项、会计处理、账户余额等事项进行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是对管理层的认定、声明进行审计,因此是基于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方认定业务。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过程发表审计无保留意见并不能完成排除公司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因此,是一种高于管理层认定而无法绝对保证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证鉴证业务。内部控制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接受企业或者第三方委托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业务活动。管理层应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可靠性作出说明,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认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管理层有关内部控制的声明、认定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支持,财务报表审计结果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漏洞的环节,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优化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整合审计可以有效的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减少运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并减低审计风险。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和实施的测试对于两种审计活动都有效,因此,是一种经济可行、兼顾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运用也证明了该模式的合理性。
(二)整合审计的可行性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两者存在很多可以相互利用的地方,在一些关键业务点上具有整合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在:
(1)审计目标的一致性。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都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证,将两种审计目标结合在一起只需要通过单一的协调流程就能实现,即让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对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实现两种审计目标,即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对企业财务报表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具有一致性,责任方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使用者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审计过程由注册会计师完成。
(2)审计业务内容的相关性。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着业务内容上的重合,审计人员在审计审计程序时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性测试,并以此作为依据之一来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合适的审计程序。同时,如果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重点错报,表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肯定存在重大缺陷,已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应重新进行审计。
(3)审计业务主体的一致性。 AS2以及AS5都要求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这是因为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报告需要同时,如果将两项审计工作交由不同事务所完成,在审计时间、审计成本、审计协调方面都不合理。由同一事务所负责两项审计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和降低审计风险,而且,世界各国的审计实务表明,由不同事务所分别承办两项审计业务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由同一家事务所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为整合审计提供了基础。
(三)整合审计的实施关键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规定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也可以由同一家会计事务所完成。但由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关联性(如图1),无论是企业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而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从计划审计工作到完成审计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都偏重于整合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基本上与现代审计同步,在审计理论、程序、方法等方面都已经成熟,而且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则是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开始发展起来,虽然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先后AS2和AS5进行了规范,但在实际审计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共同点形成了两者整合的关键点,如图2所示,审计证据以及其他重要信息构成了两者之间进行整合的基础,整合审计就是通过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以及在对财务报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帮助财务报表审计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支持分析程序中使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财务报表审计通过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发现的问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1)审计目标的整合。财务报表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旨在保证公司财务报表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以公允性作为审计目标的,是将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纳入审计范围,对财务报表审计则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将我国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为: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应以内部控制五大目标为指引,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则是注册会计师接受第三方委托对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合理保证鉴证,是以有效性为审计目标的。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体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是财务报表公允性的保证,两者都服务于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因此,两者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整合审计成为可能。
(2)审计计划的整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阶段应做好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法律环境等重大事项的了解以实现两种审计活动的审计目标。一是确定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同时具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并分析该事项如何影响审计工作。二是内部控制审计中重点考虑的风险评估、审计工作量、舞弊风险、利用他人审计成果等因素应该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确定的高风险领域同样是财务报表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三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有关舞弊风险的评估结果应作为内部控制审计识别和测试企业层面控制以及选择其他控制进行测试的重要依据。四是财务报表审计的保证程度要高于内部控制审计的保证程度,整合两种审计要求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运用相同的重要性水平。
(3)审计业务的整合。前面的分析中提到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同属于基于责任方的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即将重大鉴证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内。从COSO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到COSO八要素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正逐步向以风险为导向进行转变,而财务报表审计也要求以风险为导向来进行审计前的准备、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因此,致力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鉴证服务的两种审计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类似的审计程序同时进行,或合并进行,而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负责两项审计业务为两项审计业务的整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4)审计程序的整合。内部控制审计要求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来实施审计程序和控制测试,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控制测试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而财务报表审计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三个环节,而且在风险评估阶段要求注册会计师全面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就需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因此,内部控制测试成为整合审计在实施程序方面的关键整合点。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同时进行,但两者的范围存在差异,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限于“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即当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某个项目需要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时,审计人员才对影响该项目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测试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来支持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因此,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较小,其结果未必足以证明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要大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整合审计可以通过增加内部控制审计需要“补充”的控制测试来完成整个审计控制测试。
(5)审计方法的整合。财务报表审计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财务报表风险导向审计通过通过询问、检查文件或记录、观察等程序了解评估报表层和认定层存在的高风险领域,进而制定针对报表层风险的总体审计措施和针对认定层风险的审计程序,包括相应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采用的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从了解并测试公司层内部控制开始,然后对报表重要账户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再往下是业务流程和交易控制的有效性测试,从而引导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及相关列报发生重大错报的账户、交易上。因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也具有风险导向的特点,通过风险评估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选取内部控制测试范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审计活动有助于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评估,而财务报表审计对于高风险领域的风险评估则有助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合并财务信息质量 改进策略
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外部提供单位整体财务信息,满足包括国资、财政、审计等部门管理、监察及决策需求,避免合并报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利用企业内部控股关系,人为控制、改变企业整体财务关键数据,进而粉饰经营指标、考核项目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财务信息改进策略,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最终推动单位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一、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并报表数据来源局限
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表预算与决算收支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合并财务报表中基本建设项目数据不准确,报表只能显示当前在建项目总额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基本建设支出的详细数据情况,由于结转在建工程数额与基建支出数额存在时间差异,合并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详尽对外披露基本建设情况。
(二)分部报表影响合并质量
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投资单位及其掌控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部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公允性将直接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由于单位所属性质、单位内部控制、决策者指令要求、单位财务制度、相关会计人员水平等原因,财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例如为了个别特殊需求,以粉饰了的部分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合并财务报表,其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具可靠性。
(三)报表数据实用性不强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所有合并分部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并不能确切显示每个合并分部的具体情况,财务审计及利益相关人员不能从报表中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改进策略
(一)提高领导财务信息质量管理理念
国家《会计法》早已明确规定,单位法人或负责人对相关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应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理念,从理念到行动上都把财务信息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会计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最大程度减少财务信息报送出现的失误或错误。
(二)统一财务报表信息政策
提升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前提是统一会计政策,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合并财务报表的制作应当符合《合并准则》的要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财务人员需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作为母公司的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分部合并财务报表需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这种二元体制要求做合并财务报表前要先做好会计科目转换及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科目转换后母公司与其控制的子公司单位分部财务报表相关信息就保持一致了。
(三)提供专业的财务专项报告
为了让领导更加客观的进行决策及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全面掌握整个单位、集团营运情况,有必要增加专业的财务专项报告。提供专业的专项分析情况报告,提交财务管理建议书,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使相关决策者能够精准决策,因此,要得到准确的合并财务报表信息必须将合并财务报表制度化、格式化。
(四)提{财会人员专业水平
持续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业务水平,不仅要提升他们的会计职业素养,更要提升财会人员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财会人员业务成长,编制出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这就需要单位定期举办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拓宽职业素质提升渠道,确保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根本保障。
三、结束语
合并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改进需要全体财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在会计实务中改进工作方法,也要在会计理论上改革创新,统一会计政策是前提,提高分部报表质量是基石,完善财务制度是必要途径。在明确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及时总结报表合并有益的经验,并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企业化经营事业单位合并报表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媛.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关键词:会计制度新制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一)资产负债方面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负债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决定着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医院负债直接体现医院资产之间的关系,是对医院财务情况进行分析的依据,也是医院经营和转型的前提。在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下,资产负债表需要与医院实际资产相符,以促进其清晰的表达医院的财务情况,提高医院对所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在医院财政项目与科研项目需要分别核算,在报表中本期结余主要是医院在收支方面的结余,这种表示可以使医院的财务报表内容更清晰,可以提高医院财务数据应用的可靠性。
(二)现金流方面分析
在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待冲基金是新的财务管理科目。医院在财政项目、科研项目、正常收入都进行单独核算后,可以使医院报表提高分析的全面性,避免因现金流不符导致的财务偏差。将传统的单独核算的分支结构纳入到医院财务统一管理中可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可以避免现金的大量浪费,同时实现医院利益最大化。
(三)收支费用方面分析
收支费用可以反映医院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运营状况。医院正常运营时,人流量越大,费用产生量也越大,医院收入也会增加,将必要费用减去可以得出医院这一阶段结余,可以帮助医院管理层了解医院运营情况。医院获得收入与费用之间的比例可以作为医院运营成果的衡量标准,当医院运营情况不良时,用到的费用会增加,严重会使医院出现亏损,没有结余。医院的收入主要有结余收入、政府补贴和科研项目,这些费用有特殊性,也会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医院长远发展的情况下,对收入费用表格进行分析可以使政府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财务情况清晰了解,从而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报表分析法
首先,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将财务报表数据与确定的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区别来分析原因和未来趋势。比如将本月财务报表与同年同月份的报表进行对比,以获得当前报表的情况,并对未来做一个预估,对未来月份的经营状况进行修订,以使经营获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对形成财务报表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寻求最关键因素。
(二)财务报表分析建议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为了使财务报表尽快适应新要求,需要提升报表技术能力。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财务管理能力,新医院会计制度相对原有制度变动比较大,财务人员要加强新知识和制度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基础上掌握新制度与传统制度的差别。医院相对于其他行业,在财务管理上有许多敏感的指标,如固定资产折旧、服务成本、收支结余、坏帐、药品价格等。如果需要通过对这些敏感因素对医院财务情况进行监控,则需要先对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关注,通过对负债的定期分析的使医院领导层在做决定时有正确的依据,以避免债务危机。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保证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使财务工作可以抵抗不可抗力,并制定最优化的财务方案。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从医院整体出发,从敏感信息作为风险预警的切入点,通过动态监控敏感信息的过程来预防风险发生。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目录更新不及时
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实行很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其科目设置越来越为能涵盖医院所有业务。适时调整目录,加强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帮助政府加强监督,能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提出了新要求,对医院的财务控制体系也提出了新要求。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医院的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使医院的财务核算没有发挥作用,财务控制基本体现在数据核算上,使医院的财务控制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医院虽然建立了控制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体系内容不够全面,控制重心在审核和预算上,对质量控制有所忽视。
(三)分析深度不够,分析方法不科学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提出了高要求,但是现有医院在进行财务报表制作时没有结合医院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环境将特殊情况考虑进去,导致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中深度不够,使分析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发挥财务报表应有的作用。另外,由于分析方法不科学,使报表中存在各种问题,主要原因是财务报表分析评价体系不统一不标准,有的财务报表主要是纵向分析,有的财务报表是横向分析,不统一标准使报表不能为管理层提供全面精准数据。
四、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分析对策
(一)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财务报表管理人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为了医院财务报表质量增强财务控制质量,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新制度,并尽快适应新制度,在财务报表制定中将新制度灵活应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也要主动学习新制度,以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更好工作奠定基础。医院相关部门要重视新制度,要知晓一旦财务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相关部门要提高工作责任心,以保障医院财务报表质量。
(二)加强对敏感信息的追踪
医院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属于国家重点行业,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报表分析有一定敏感性,如药品价格、设备折旧等,这些敏感因素存在不同确定指标,不同差异性导致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潜在危险。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敏感信息的追踪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院财务危机的监控,在获得医院负债情况基础上规避医院风险。
(三)拓宽财务报表的深度
医院在进行财务报表制定时要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以使报表能准确反映实际内容。在医院负债方面需要按照新制度强调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核心地位,将资产按照负债和净资产之和进行报表制定和分析,以加强对规定时期内医院财务情况、债务偿还能力和资产安全性的分析。在医院收入与支出的财务总报表中要按照新制度规定将收入费用和内涵进行变更,同时取消药品核算制度,在具体分析时采用成本法来计算股权的投资情况。在医院收入支出明细表分析时,要将重点放在业务支出和药品支出方面,以使医院明确掌握财务收支情况。在医院资金变动方面要将重点放在固定资产和资金变化方面,以确定固定资产投入是否充足。在医院基本数字分析上,要通过病床使用情况、平均住院情况和医疗费用情况来反映医院运营状况。
(四)科学选择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科学合理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准确。现在可应用于医院财务报表的方法比较多,比如比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在医院财务报表制定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分析法。如在资产负债分析时可采用比较分析法,对项目中的资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使医院掌握财务变动情况,使管理层可以对未来运营情况进行预测。对医院的收支进行报表制定时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将不同时期的不同收支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其中差距,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医院药品及库存报表分析时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相结合,以对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在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时要对敏感性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特别是药品价格的设备折旧,以准确反映医院经营过程的财务状况。
(五)加强财务报表分析的创新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指导下医院需要根据医院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创新,通过对医院不同时期的收支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差距,判断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要对医院报表中的经济批量进行分析,以实现购买、销售和存货一体化管理,对医院库存货品和物资使用情况要进行掌握,以保证医院正常运营需要,保证资金的充足。医院管理层要借助财务报表的分析来预测医院未来发展态势,以降低风险,做好专题分析,以有效规避财务方面的风险。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报表分析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控体系还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还没有得到提升。医院要重视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通过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分析医院运营情况,并根据医院具体情况采用最适用的方法,加强对敏感性指标的跟踪与分析,使报表全面反映医院运营情况,促进医院财务报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淑倩.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报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4):147.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会计估计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情况等做出判断,提出管理建议的管理活动。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合理的进行建议和改进,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反映内容不全面
在资产的反映方面,由于会计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只能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较准确计量的资产,有的经济资源比如人力资源价值、企业文化资源等尽管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但由于无法用货币准确计量,一直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另外,由于我国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要求,一般对于或有负债也不得进行反映。
2.提供的数据不精确
由于会计核算中存在大量的会计估计,即对企业经营中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出的判断。比如对于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就属于会计估计,虽然会计准则对于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做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会计人员如何判断该项资产已经达到减值准备的条件,计提多少金额的减值准备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和选择空间,这样的人为判断多少会有误差,造成提供的数据有时没有准确的反映实际的发生情况,更难以达到精确的标准。
3.披露的大部分是事后信息
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中,财务报表大多是反映会计业务发生后的信息,预测性的信息很少见,这其实并不符合会计核算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核算的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会计技术有限,提供不了实时财务报表,也不能做准确的事前预算,所以财务报表中所做的依然主要是事后核算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者由于各自的立场、经验、素质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份财务报告也完全有可能得出不同的分析结论。通常债权人分析财务报告,主要是考虑自己的债权能安全收回,因此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比较高,主张企业采取保守的经营方式。而投资者由于能享受利润分红,一般最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倾向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多元化经营、从事投资性业务,对于偿债能力则容易考虑不足。
另外,没有一定经验和素质的财务报表分析者往往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形成的分析报告专业性不强;或是主要重视财务信息的分析,对于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分析则分析的很少,导致形成的分析观点不够全面、客观。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因素分析法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计算较复杂,而且几乎只能用于内部成本费用的分析,适用范围很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所有的分析目的和要求。
三、改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财务报表分析活动
1.财务报表分析活动还需要不断改进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水平及经营趋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局限性的存在,即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仍然有可能得出并不太正确的结论,尤其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未来的经营趋势未必正确。因此,企业应该在不断的改进新财务报表分析活动。
2.财务报表分析活动的目的是进行管理建议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会计工作,会计本身是一种管理工具,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活动应该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绝不能仅仅就报表论报表,而是应该着重于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建议,提出改进意见。如果在分析结论中没有对企业进行管理建议,也就等于没有达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这需要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学习和利用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水平。
(二)综合利用各类资料
1.尽可能多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财务报表分析程序中的关键性环节,将关系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和成败。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分析,但绝不仅仅是只针对财务报表所做的分析,其分析资料应该还包括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切资料,比如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市场和行业信息等。它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报表分析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正确的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趋势。
摘要:当今商业与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富有挑战,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为此,IAASB了一份名为“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的讨论文件,旨在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并为制定额外的准则和披露提供指导。目前,财务报表出现了需要披露的内容增多、边界模糊、重视如实反映性、客观地进行披露、披露不重要事项等现象,为此,需要在增加表外披露的内容、构建框架、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披露;背景;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72-02
引言
2011年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①该文件讨论了财务报表披露的问题,并向各类利益相关者咨询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审计师、投资者、报表编制者、债权人、债务人和监管机构。该讨论文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在IAASB讨论制定额外的准则和披露指导时将会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对该讨论文件的意见。
一、背景
在过去十年里,经营模式、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来源以及如何管理风险变得越来越复杂,商业与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富有挑战。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告的内容正不断改变,从仅仅披露财务报表的细分项目转变到披露更详细的事项,包括审计假设、模式、选择的计量基础和不确定性评估的来源等。
但财务报告披露的这一转变趋势会给很多利益相关者带来挑战,不仅给编制和支持这些新披露方式的财务报表编制者带来挑战,也给根据财务报表进行决策的投资者在识别披露信息的重要性时带来挑战,给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形成必要的披露进行判断时带来挑战,给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决定审计准则和概念如何应用于报表披露带来挑战。
国际审计准则(ISAs)要求审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时进行披露,包括认定层次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披露。再者,财务报表根据公允表达框架进行编制,审计师必须考虑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和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基础交易和事项。
目前,审计师在报表披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金融危机中,审计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其对报表披露所作的努力。最近的一些报道称,审计师在审计时需要运用更多的专业判断和合理怀疑,但这也对审计师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审计意见带来挑战,并产生是否所有事项都能进行审计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IAASB了”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这份讨论文件,以便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并解决环境变化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挑战的问题。
二、财务报表披露的现状
(一)需要披露的内容增多
以前,报表披露主要是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进一步解释,主要包括披露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政策,以及为了使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运动而将这些项目细分。这些报表披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它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会计系统并只带来少量的审计挑战,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对相关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来披露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也可以通过直接根据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进行披露。
随着财务报告越来越复杂,现在财务报表更倾向于包括除了传统的披露项目以外的更多披露事项,其中一些不是来源于会计系统,而是包括更具前瞻性的信息以及不确定性估计的披露。报表披露的复杂性要求披露要如实地反映新的和富有挑战的领域,如金融工具、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目前财务报表披露的项目主要包括:重大的会计政策、报表项目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真实信息、判断和理由、假设/模式/投入、不确定性评估的来源/敏感性分析的披露、内部过程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对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的公允价值的披露、进行客观披露的要求。财务报表披露项目的增加使财务报表披露的内容越来越长,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英国公司的年报平均是44页,而到了2010年,其平均为101页。
(二)财务报告边界模糊
现在,关于财务报告边界的讨论很火热。有些人主张披露更多关于投资者的信息,有些人对公司合并报表中关于绩效信息的概念更有兴趣,会计准则制定者则对传统财务报表格式之外的公司报告的处理方面感兴趣,如管理层评价。传统的财务报表边界模糊,例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规定,报表披露的信息可以列示在财务报表之外的文件上,该文件像财务报表一样有效,表外文件可以参照财务报表。同样,某些披露事项,如董事和高管薪酬披露,也可以参照以财务报表表外的文件。这种模糊边界可以避免因重复披露而增加财务报表披露内容的长度。
(三)重视如实反映性
财务报表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越来越重视相关性。在IASB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可靠性曾经是财务信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而如今,其重要性被如实反映性取代。2010年9月,IASB颁布了一项新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对 “有用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更新,阐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包括基本质量特征和加强质量特征,其中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性,加强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该概念框架中提及了如实反映性,但却不再提及可靠性。如实反映性包括三个特征:完整性、中立性和无误差性。虽然强化质量特征能进行最大化的优化,但由于它们不能使财务信息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如实反映性,因此仅仅有加强质量特征是不够的。
鉴于对如实反映性的重视,有些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对于财务报表数字的使用者而言,财务报表项目的披露即使不是很有用,但也与财务报表表面的数字一样重要。报表披露必须告知使用者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评估所使用的判断和假设、判断的理由、事实、环境和财务报表项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这些情况下,报表披露使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性达到平衡。
(四)要求客观地进行披露
IASB和IFRS都对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说明,该要求为财务报表编制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从表外人的角度评估披露是否充分,这是需要高度判断的过程。对管理层来说,他们很难知道如何去遵守这样的披露要求。同时,该披露要求强调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尽管可能对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造成影响。比如说,一家公司可能在某一年决定遵守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但下一年可能就不遵守。这会给希望能够比较每一年的披露内容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挑战。再比如说,某一特殊行业的公司可能是基于公司所处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如何披露,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在这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没有进行同样的披露。虽然说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会以对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造成影响,但这也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更有用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五)披露不重要事项
对财务报表的披露与报表编制者、监管机构、审计师、投资者、准则制定者息息相关,但在报表披露时,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可能会由于考虑不全而遗漏一些相关的需要披露的事项。因此,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准备了披露清单,这使得报表编制者能按照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披露,而不遗漏一些需要披露的事项,但这也使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披露了不重要的事项,从而给财务报表披露的持续改进带来阻碍。造成对不重要事项进行披露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时间的压力。报表披露通常在财务报告流程的后期进行。这是因为财务报表是会计系统提供的,而报表披露的编制是根据单独的分开的程序进行的,并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信息技术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股票交易所不需要对具体披露进行初步公告,编制的压力就减轻了。因此,即使编制报表的过程很有条理,但披露报表的过程通常不会那么正式和有条理。为了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文件归档,企业通常急于完成这一过程,这对报表编制者和审计师改动披露内容造成不利影响,如很少去删除目前不重要的披露内容。
2.怕麻烦。报表编制者一旦开始披露某些内容,如果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变,就要对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判断,而以前使用的方法也要进行改变,这会增加工作量,也会比较麻烦。再者,重要性评估本来就是需要一定专业判断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如果报表编制者与审计师就重要性发生分歧,他们又要进行沟通、辩论。因此,报表编制者情愿按照会计师事务准备的披露清单进行编制。
3.缺少判断披露的内容是否重要的信心。重要性评估是需要一定专业判断的工作,报表编制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不是所有报表编制者都有足够的信心作出准确的专业判断。
三、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现状,在进行财务报表披露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增加表外披露的内容
现在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财务报表由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如果改变财务报表现有格式而将这些内容都披露在表内,会给报表使用者造成混乱的感觉,不利于利用报表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报表内容披露在表内,而将部分其他相关信息在表外进行披露,这样可以减少表内信息的内容。表外信息可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是提高财务报告总体水平和层次、突出重要财务会计信息、提升报告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外披露的内容要着重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报告,如应披露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企业的战略与计划、测度和对竞争地位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等,特别应披露公司治理和发展的一些关键性信息,如公司治理和建设状况的信息、公司发展前景的规范与预测等。
但是,由于需要增加财务报告中表外披露的内容,特别是非财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再者,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还没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二)构建框架
会计准则制定者可以构建披露框架,这一披露框架可以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建立具有一致性、逻辑性和平衡性的披露要求,帮助报表编制者在运用报表披露要求时进行专业判断。现在已有一些机构正在构建这种框架,例如,欧洲财务报告顾问团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发起这一项目。强调专业判断是以一致性为代价的,因此需要建立运用专业判断的框架。专业判断框架应该是一系列原则、方针和诚信思考的过程,使决策制定者能进行全面考虑并制定前后一致的决策。专业判断框架能帮助报表编制者、审计师、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了解如何调整他们的分析内容,并了解什么因素将影响专业判断。
(三)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可能对披露要求相对陌生,审计师可以对披露要求提供建议。但最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公司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报表披露委员会应该由具有充分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他们可以对本公司报表披露的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专业判断,评估披露的内容是否合理,使企业减少披露不必要的项目。某些美国上市公司响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建议,建立了报表披露委员会。SEC采用了关于披露控制和程序的条例,并建议企业建立高级管理层披露委员会来监督披露过程。
四、结论
以上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现状和应对措施的分析。总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消除信息和使用者之间的障碍,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决定需要披露的内容;应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地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应该对财务报告披露进行深入研究,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园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会计,2007,(7月下半月刊).
[2] 顾育.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的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
关键词:企业财务;银行;财务报表;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制度的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市场经济的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信贷管理来说,更加重了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一、财务报表分析识别
财务报表分析是了解企业会计和财务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识别,银行信贷人员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知道会计数字的扭曲程度并通过会计手段来“纠正”扭曲;通过运用会计灵活性,评价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合适与否,进而可以及时认清企业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问题,为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营运资金分析。营运资金通常表明企业是否有清算能力,即企业是否有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能否按现有水平继续经营。
(2)长期经营资产分析。长期经营资产的基本会计问题是计价基础。计价基础是应当资本化的长期经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不能被高估或低估。每年应摊销的费用是资本化成本的一部分,应该在资产被消耗时计入损益表。长期经营资产分为两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3)长期负债分析。主要考虑是否所有的长期负债都已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特别是对未实现的收人。进行长期负债分析时,应注意企业是否为了满足营运资金、抵押贷款、个人担保、再融资等的需要而优化债务水平,此外,还应进行对比分析并判断是否合理。
(4)表外融资和或有负债分析。表外融资是企业的一种潜在债务,尽管其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求信贷人员不仅要分析财务报表本身,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有关报表的补充资料。
2.利润表分析
在分析利润表时,应对构成收益的各个项目十分清楚,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哪些不是正常的收益和损失,并据此判别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所占的权重。
3.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现金流量分析首先是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本期的净利润相比较,以确定本期盈利的好坏。如果企业有较好的盈利状况和较高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是真正的赢利,并非是通过“造假”出来的。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几个期间为负数,而净利润为正数,或者企业的净利润在一定范围内一直高于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的赢利状况较差。同时还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结合进行考虑。其次,是用过去的现金流量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在预期时,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和不经常发生的现金流量;另外还可与相关账户相联系,将其分为长期的现金流量和短期的现金流量。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通过以上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信贷人员可以了解很多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但由于财务报表在产生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在运用财务报表,通过对它的分析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还应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对于银行的信贷决策和管理者来讲,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间隔时间过长,就越缺乏及时性,也就越缺乏有用性,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只能起参考作用。
2.报表分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生命。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应当遵循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3.会计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
4.会计计量方法也有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通货膨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模糊性。
财务报表分析只是信贷管理人员用来评估风险的一种工具,尽管这类分析有其局限性,但它在帮助信贷管理人员估量和控制风险上仍然相当重要。
三、如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仅仅是原则性的,又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而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因此,这就要求信贷人员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来分析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的防范能力。
1.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2.信贷人员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考虑的问题越多,越要更经常审阅客户的财务报表,特别要关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项目和范围。
3.充分分析财务报告内容。财务报告由基本财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部分组成。而财务报表则是其基本部分,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作出的解释,财务状况说明书也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要求而作出的详尽披露,它们弥补了财务报表信息反映的有限性,这样,信贷管理人员对于信贷风险的范围就能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4.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可能与它们公布的报表并不相符,这就要以客户的财务比率与行业标准相比,找出差异、分析原因。
5.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除掌握数据资料和计算有关的分析指标外,还应研究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收集和掌握报表之外的、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资料;认清企业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同行业比较分析时,选择适合的比较对象等。
6.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信贷人员还必须多加询问和查询,了解企业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和信用信息,结合这些信息,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范围 合并程序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合并日渐增多。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问题成为当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对合并报表的探讨不仅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
1.1关于定义
CAS33将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为,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IAS27将合并财务报表定义为,指将企业集团视作单一企业编制的集团财务报表。可见,二者对合并报表的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以母公司与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基础的。
1.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呈报,我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要求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过在具体的规定方面还存在差异。
CAS33不允许母公司免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3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CAS33对合并范围的确定与IAS27基本趋同,都规定母公司应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二者都指出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认。但CAS33中没有明确规定暂时性控制的子公司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范围,而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对所取得的子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则不要求企业对该子公司进行合并”。
1.4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程序
关于合并程序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1)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
二者对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都规定以母公司报表的报告日为准,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若会计期间不同时,二者都要求子公司为合并需要编制与企业集团报表日相同的财务报表。但有关一些细节方面的规定,二者还是有差别的。
(2)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方面,CAS33与IAS27的规定相差不大,只是在会计处理的一些细节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关于内部长期债券与应付债券抵销处理的不同。CAS33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国际会计准则也规定产生的差额应计入当期的损益,但规定应计入合并损益,并在以后各年度调整因债券利息产生的利润,即应在相关年度内分摊。
1.5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
在合并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内容方面,国际会计准则比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要多一些。IAS27除CAS33中要求披露的内容以外,还要求披露购买或外置附属公司,对报告日的财务状况、报告期经营成果以及对前期相关金额的影响。
2.合并财务报表差异的原因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产生差异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诸因素中对合并财务报表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一种。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一般是与该国的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法律因素。合并财务报表是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编制的财务报表,它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主要来源于制定和颁布法规的部门。法律因素成为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3)文化因素。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计是一种社会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行为,牵涉到人和物质技术两方面,不能摆脱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是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
(4)政治因素。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从而影响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会计准则不纯粹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个政治程序。
(5)会计职业因素。会计职业的发展,对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完善与会计职业的发达不无关系。我国现代会计职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和完善。
3.我国相关政策与国际会计准则协同的对策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首先,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和清晰的认识。并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用于我国,在吸收借鉴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还必须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任何会计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土壤成长起来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生搬硬套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国际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在利益权衡下,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照顾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相协调。
再次,还应看到国际会计准则是相对的,按目前的情况看,它最多只能在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统一使用。由于各国会计环境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试图以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应用于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足;解决措施
一、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素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本身
财务报表的作用在于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出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由于财务报表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不够周全,仅仅使用财务报表的反映方式却有其局限性。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不统一;由于编制方法不统一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这类不统一出现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上市公司在同一时期内采用不一样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故而导致该公司无法在同一时期进行财务报表内部对比从而取得分析结果。对上市公司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第二,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倾向严重,某些上市公司为使得自身的财务报表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投资者的满意,故而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粉饰自身的财务报表,譬如某些企业会通过延迟确认费用来提高当前的收入,进而增加自身的利润。这样便会导致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够真实可靠。
(二)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由于某个因素的变化,便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问题。而这类因素往往来自于财务报表当中的分析指标。其主要内容阐述如下:第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譬如对绝对指标、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净收入额等重要的绝对指标的重视度比不上相对指标。又譬如当前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当中,对投资收益率的重视程度比不上对流动性指标或者可偿还债能力指标。第二,使用指标存在的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全面的反映出上市公司所关联的信息。譬如在使用盈利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时,其仅仅能够反映在某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经营情况,故而不足之处便在于欠缺时效性,同时也无法阐明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导致使用者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上市公司在何种背景之下才取得的收益,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各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的作用便在于使得上市公司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当前所处的位置。使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求使用者必须选取具备可比性的对象才具有意义。然而诸多上市公司在实际做出选择时往往会受到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一些上市公司并不存在可比对象,尤其是在选择计算方式和计算基准时,若是出现选择不准确的情况,便会导致财务报表分析不具备任何意义。甚至会对公司的决策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公司蒙受损失。因此上市公司在使用比较分析法时,需要将其局限性纳入到考虑范围当中。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主要要求便在于保持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且使用时较为简单。静态的比率分析,不能很好的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通过使用比率分析法,虽可以找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状况,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整的方面,但是并不能找出这些变动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比率分析法以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如果财务报表数据失真,那么使用比率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便是会让财务分析法产生误解。此外,比率分析法欠缺一个清晰的标准,没有明确划分出比率的高低。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利用不同会计时期的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合理预测出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而趋势分析法的重要基础就是财务报表数据,数据本身局限于时效性和准确性,加之当前市场环境波动较大,以及上市公司的经济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受货币影响尤为严重,故而需谨慎使用趋势分析法。
4.杜邦财务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法的作用便在于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准确的发现自身问题所在。其局限性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所采取的总资产和净利润并不相符,故而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报酬率。第二,没有准确的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之间的损益、负债差别,故而以此为基础很难明确的分析出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三,虽然某些大型上市公司对杜邦财务分析法进行改进或者调整,但是由于其内容复杂且工作量大,其局限性在选择使用它时不可不考虑。
二、不断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通过不断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使用效率以及调整该体系的构成结构,以便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能够全面有效的得到反映,主要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完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其要求便在于重视相对指标的开发运用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对绝对指标的分析。譬如绝对指标当中的净利润、净资产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等非常重要的绝对指标,以便于能够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全面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时,为实现健全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目的,也需要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比如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渠道、市场容量分析等,这类非财务指标有助于激发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提高其盈利能力,从而有助于完善财务报表指标分析体系。第二,由于各类指标都存在着不足,并不能单独的全面反映出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因此将各类指标综合使用便有助于弥补单个指标所存在的不足。譬如,盈利指标当中的对收益率的衡量,为获取更高质量的收益,而对该收益率下的相对应的偿还能力、付息能力以及风险的衡量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因此便可清楚的知道上市公司在何种背景下取得收益,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不断优化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使用,从而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由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杜邦分析法等构成。在使用这些分析方法时要注意逐步提高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统一性,不断优化财务报表的指标体系,结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选择多种分析方法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科学有效性,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取得上市公司更有价值的信息。(1)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由于各类方法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只有综合使用各类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才能达到弥补单一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不足的效果,故而在进行实际的分析时,不应当仅仅使用单一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获取上市公司有效全面的财务信息。譬如在使用比率分析法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或者数据的变动,然后便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快速及时地找出引起这类数据变动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2)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额外注意分析方法和分析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及时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同时也需要全面详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和货币的时间因素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思路进行不断优化或者改进,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必须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朝着规范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有效避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具对比性,故而需要不断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统一性。第二,健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首先需要不断重视对相对指标的开发使用,与此同时要强化对绝对指标的分析力度,也要兼顾对非财务指标的运行。其次,要将各类指标数据形成数据库,便于各类横向、纵向分析。最后,将各类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使用,这样才能够弥补单个分析指标的片面与欠缺。第三,不断优化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指标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袁慧敏 单位:千金药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