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本文以韩国国民大学与韩国社会企业的实际产学结合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帮助社会企业,使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并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企业;才能奉献;设计高校教育流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笔者以韩国设计专门大学院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进行“知识和才能”支援奉献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由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社会企业支援部门(SESnet)一起携手完成对社会企业的帮助。与社会企业结合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创意才能,以社会奉献为基本出发点,与劳务为基础的一般产学结合项目是有区别的。设计成果可以提高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广泛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方法论的摸索,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文中记录并整理了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形象设计开发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希望此论文能够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材料。
二、社会企业概况
通过对社会企业设计的支援,以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研究的核心,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从英国兴起的,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概括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其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者社会。与一般其他私有企业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为了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的利润而运作,在中国通常称“福利企业”,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到的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地域发展及社会企业的本身投资,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赢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是以“利润创出”和“社会目的”同时创收的企业。
1 韩国社会企业现状
社会企业在韩国法律上的定义为:“通过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或就业机会,提升地域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的,并实施财政以及服务的生产、销售等营业活动的企业”。现在在韩国对社会企业的认识还是相对较低,自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支持社会企业创业,韩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创业。
2 与设计教育部门相联合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开拓销售渠道和宣传问题上,这些将直接制约社会企业的发展、人员招聘、销售等。也就是说,如果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无论企业生产出多好的产品,有多好的服务,也将会制约社会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和雇佣人员的关系,社会企业将缺少一些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专业人士、技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韩国社会企业是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社会认识的,这里设计将会起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财政和资金上的不足,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专门教育机关本着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完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设计活动的支持与运营方式(以社会企业“共同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 )
“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开发研究进行了约4个月。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设计开发的采访和研究,实际提升企业的形象并以开发新的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目标。“共同工作的世界”通过SESnet的介绍,在金民教授的指导下,由1名博士、22名研究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对本次项目进行了开发研究。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清扫企业的调查总结出企业理念,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成功企业的调查,学习在设计宣传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的方法和理念。之后展开创意和造型能力开发符合社会企业的综合形象设计。为了使完成度进一步提高,由SESnet的理事,国民大学TED专门设计大学院的11名研究人员和 Humming Company 的3名设计师组成的审查团,对最终结果提出意见并进行投票。
1 设计研究结果
最终在21个候补案中选取11个提
案。提案并不是到公司提交发表的形式,而是以展览的形式出现,邀请社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前来选取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志。通过此次展览企业负责人可以更主动地选取设计作品,并可以和设计师们近距离地沟通。
2 设计说明 〖HJ1.75mm〗
图3中,为了体现“共同世界”的〖LL〗企业文化和思想,以加号和除号为设计元素,把大家的努力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把爱分享,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标志采用温暖的黄色和橘黄色,橘黄色圆形象征着太阳,用真诚和热情去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希望。
四、结论
健康网讯: 王家良
有了很好的临床科研课题,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即使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的资助,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者,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宝贵时间的浪费。据抽样调查,1985年和1995年两个年度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112篇有关诊断性试验的论著的结果显示,90.0%以上的论文科研设计不合理。其中16.0%缺乏“金标准”(gold standard)评价;35.7%的文献仅有阳性率的报道,而无敏感性、特异性等基本的诊断性指标,更未涉及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分析与评价。在临床治疗性研究方面,抽样调查1985~1996年3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论著,共计164篇,其中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者仅为15.2%;交待了随机分组方法,但有错误者为5.5%;竟有79.3%的论著提到研究的本身为随机对照试验,但文中根本未见关于随机分组方法与方式的叙述。至于报道的分层随机对照试验,则矛盾更多。此外,据近期有关国家重点临床科研课题的不完全评价与分析,目前,科研设计的缺陷率达30%左右。这些问题的存在,十分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对临床医学的进步也有重要的负性影响。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和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8年7月联合召开了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会议研讨分析了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科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详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5期264页《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纪要》一文)。会议呼吁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质量,使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预期的成果,实现临床医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现就诊断性试验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简要评述。
一、 诊断性试验设计
任何拟研究的新的临床诊断性试验,务必要以公认的标准诊断方法作为试验研究的金标准。用这种金标准诊断阳性者为病例组,阴性者为对照组。健康人群不应作为临床诊断性试验的对照。两组对象的例数要根据试验的假设水平,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最低需要的样本量,新的诊断性试验要同步地施检于两组对象。这样两组对象将会获得真阳性与假阳性、真阴性与假阴性的受试者例数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按公式计算新试验的敏感性(sensitivity)、特异性(specificity)、患病率(prevalence)、准确性(validity)、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及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等指标,而不仅仅限于某些论著报道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如果涉及到对同一种疾病同步应用多种诊断试验,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最佳诊断试验者,则可同时将各自试验的连续变量,分别设定不同的临界值(cut off point),计算出一系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绘制出ROC工作曲线,分别计算各个试验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作各试验的AUCROC比较,哪一个试验的AUCROC最大,则该诊断最有价值。从这种设计方法与结果中所提供的具体指标和数据,是评价诊断性试验质量和水平的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有关诊断性试验于病例筛选、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实践。
二、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
前瞻性的临床治疗性研究设计,最佳的设计方案为随机对照试验(RCT)。 从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计,1985年发表的640篇论著中,RCT仅8篇(1.3%);而1995年发表的954篇论著中,RCT有40篇(4.2%),无论从绝对数字与百分比看,确有上升。涉及到研究设计并影响研究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下。
1.研究对象的诊断问题:入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涉及到研究课题的质量基础。因此,一定要准确无误,并为公认。然而,从报道的论著中却发现,有的全国性多中心大型协作的研究课题,诊断标准存在着某种缺陷,不能不影响其质量与水平;有的重点课题仅考虑入组病例诊断的严格性,而排除标准竟设计了17项,使合格的纳入对象仅占整个患该病人群的10%左右,而90%左右的病人却被排除。即使该研究的结果有高度的内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其代表性也仅为10%左右。因此,对于治疗性研究纳入试验的对象,其诊断标准无论在设计方案内或在发表的论著中,一定要交待准确,符合公认的诊断标准。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宜制订合适和可行的对象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考虑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今后推广的受益面。
2.研究方法中的随机问题:随机对照不是“随便”对照,一定要按照真正的随机抽样或随机分组的正规方法执行。因此,在研究设计方案和论著中要交待清楚和具体,使读者了解报道的结果确实是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而非“随便”对照。随机分组后的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除试验和对照的措施之外,他们之间可能影响疗效及结果的主要临床特点的基线状况一定要相似,而且差异无显著性。这样,就能使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的试验结果有可靠的可比性。否则,将会影响研究的质量。此外,对于成千上万例大型多中心RCT研究课题,由于样本量很大,随机分组后组间的临床基线差异性可能并不显著。即使差异显著,最后可以应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对研究质量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故这种大样本的研究可以不强调基线的可比性。
3.治疗试验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一项新的治疗性试验措施或药物,当投入临床试验时,总是期望其效果比对照组为佳。因此,在研究设计中,应该有试验组的疗效水平及其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水平的假设(hypothesis)。这种假设必须有赖于临床前期研究的科学依据或者以预试验的结果作为依据。有了这些假设数据,又规定了α-错误及β-错误的容许水平,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样本量的估算公式,计算出研究课题的最低样本需求量。这样才能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安排和样本来源的可行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我国发表的治疗性文献分析,疗效假设水平的设计十分稀少,RCT报道的样本量最少为10例,最多达15000例,绝大多数为数十例。可见,这方面的设计内容十分薄弱。据国外文献报道,对此十分重视。
4.治疗性试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治疗性试验的试验措施或药物,包括对照性治疗措施在内,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而且要安全有效。务必要遵照世界医学会制订的关于人体试验的赫尔辛基宣言,我国有的科研课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缺陷,是值得注意改进的。
5.统计学方法的正确应用问题:临床治疗性研究要涉及到疗效测试的指标及其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预期结果的数据资料及其类型、统计分析的方法和类别(如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统计软件的选择等。因此,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必须贯穿于整个课题设计以及资料分析和处理之中,而不是等到研究结果出来了,才找统计师帮忙处理数据资料。如果这样做,科研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我国许多临床科研论文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之所以在方法上存在问题或不够正确,估计多与此有关,需要改进。
三、科研道德问题
xxxx年上半年,市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优质高效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完成xxx规划设计,xx与xx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以及xx至xx路段绿化规划设计,并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服务工作。二是因地制宜修订xxxx规划设计方案。在参观学习xxx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对园林科研基地的研发中心和智能温室进行了方案优化。
(二)园林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园林科研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土壤肥力质量调查课题已采集土样652处,处理完成混合土样112个,完成了有机质、水解氮等10项肥力指标的检测及数据整理;植物主要病虫害调查课题已发现虫害16类53种,病害18种,制作虫害浸渍标本4个、病害标本6个;园林树种规划调研课题方面,深入23处公园、道路绿地、住宅小区、苗圃,调查发现绿化树种183种,拍摄植物照片3000余张,涉及47科93属。
(三)xxx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xxx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主次入口大门5处、桥梁4座、泵站2座、公厕4座、售卖亭3座、游客服务中心1处,以及供电系统、座椅、垃圾箱、各类指示牌等附属设施。截至目前,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封顶,已完成墙体砌筑,正在进行内墙抹灰;园区西北门和东门已完成主体框架的浇筑,西南门和北门已完成基础部分的施工,四个厕所和三个售卖亭均已完成墙体砌筑工程;四座桥梁的桩基已完成;水处理泵站的絮凝池、重力无阀滤池、清水池主体结构已完成;智能温室已完成基础部分和回填土方工程,正在进行钢结构的安装工作。
(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按照市局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体会、讨论交流、观看教育专题片等形式,扎实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工作。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要求,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集体议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活动,深入查找“”问题。
二、工作亮点
(一)规划设计:创新思路,攻坚克难xxx路绿化设计全长60公里,面积近500万平方,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任务分解、齐抓并进”的工作思路,用时4个月顺利完成xx、xxxx设计任务,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和国内知名园林专家联手设计,既保证了质量,又锻炼了队伍;实行“5加2”、“白加黑”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园林科研:内引外联,注重实效。与xxxxxx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xxx、xxx等单位开展了科研合作,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园林科研水平。科研工作实现了从“功利型”到“实用型”的转变,原来的科研课题是为了完成创城的硬性指标,虽然取得了四项科研成果,但实用性不强,今年开展的土壤检测、病虫害调查、树种规划三个课题是基础性、实用型的课题,将为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养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工程管理:突出服务,打造精品。上半年,8个标段的施工队伍同时在xxx施工,工序交叉,现场复杂,我院全心服务、积极协调、强化监管,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做到“又好又快又顺”。“好”就是要严把质量关,“快”就是要确保如期竣工,“顺”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xxx组建养护、执勤及保洁队伍,建立日常管理、考核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对园区的精细化管理。
(四)队伍建设:团结实干,奋发有为。我院是局系统内平均年龄最小、学历最高的单位,平均年龄28岁,有3名研究生,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团队。每一个员工既把单位当成温馨的家庭,又把单位当成实现青春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现在已经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的培养,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形成一套合适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通过成熟的教学体系设计,以“产学研”的方式执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和坚实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程设置;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应用型教学
四川是西部地区一个旅游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成都和绵阳都是旅游城市。四川还有历史文化遗址,如九寨沟、峨眉山、三星堆、卧龙熊猫保护区等景点在世界上都是知名的,每年到川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众多,旅游纪念品的产值非常大,长期以来,本地区纪念品设计产业较为落后,景区的纪念品种类比较单一,随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引导,设计行业逐渐得到发展,而本地的高校中纪念品设计专业起步普遍较晚,大量的纪念品设计师需求促使本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纪念品设计人才。
一、旅游纪念品设计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及纪念品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熟悉纪念品设计的技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纪念品的基本类型,掌握纪念品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然后根据此设计方法来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并且能够完整清楚地表达出设计方案。从纪念品设计的理念和风格、结构与材料、造型与色彩、装饰与成本及市场与相关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教学分析,主要分为三大块来讲解:1.旅游景点的文化性与旅游产品相关的理论知识。2. 学生需要掌握手绘草图、效果图、Cad 工程制图以及Photoshop 软件、3Dmax 软件等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来表达设计方案,同时也需要掌握纪念品设计的常见设计方法。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作为纪念品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勤于思考和求知的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还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产权专利法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环节
旅游纪念品设计主要分三个大的阶段:阶段一为设计基础阶段;阶段二为专业提升阶段;阶段三为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阶段即综合应用阶段。学校在每一个阶段分别设立相应的学分,例如:初选阶段2 个学分,深入阶段6 个学分,毕业设计阶段8 个学分。常见的教学环节如下:
市场调查。我们主要调查本地区几个大的旅游产品市场,如广汉三星堆景区、成都锦里景区、绵阳北川景区等。
设计实训。关于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的培养通常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学校工作室阶段;二为专业的工程实训中心实训阶段;三为纪念品公司和设计公司实训阶段。在工作室阶段需要遵循产品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按小组搭配,每个学生为一个创意的主动者,分别提交关于纪念品项目的构思方案,然后通过讨论评估每个小组的方案,确定最佳的方案,最后对材料和结构及加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及动手制作。每个方案产生之前都需要通过充分的设计调查,只有调查充分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然后绘制草图:电脑设计效果图、工程图、材料工艺说明图等,在项目设计中可以培养同学的综合设计运用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在实际的项目设计中,一个纪念产品的诞生往往是多人合作的结果,团队成员的相互协作可以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会提升产品开发的综合能力。旅游纪念品的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在同学的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演练。学生将运用大学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动手能力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完整地完成设计项目。项目可以是虚拟的概念项目也可以是旅游景区实际需求的项目,整个毕业设计分为导师组,每个导师都有不同的研究和实践方向,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要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一致,也允许以导师的科研课题为导向来选做毕业设计,通过确定选题、设计的完成、毕业设计的答辩、作品的最后展示等环节来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三、教学及训练体系
(一)参加设计比赛
教学训练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设计专业领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设计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具有成就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途径。各种设计比赛在每一年都有,在每一次的设计比赛中,学生都全力以赴,从设计的市场调研、产品的思维导图、设计创意、电脑效果图等参赛的要求来完成,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团队的形式参赛。比赛能力的锻炼是一种综合能力锻炼,故此这种比赛不仅仅限定于旅游纪念品设计方面,比如平面类设计比赛也可以适当参加,甚至一些广告类比赛,都可以锻炼同学的思维和完成设计的能力。参赛不可能每次获奖,也不可能一参赛就获奖,但这个参赛的过程却非常的重要,同学在一次次的比赛中能取得成绩,有了经验和积累后,同学就有了进步从而获得信心,进而更主动地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了。从学校比赛开始,然后到市级的比赛,到省级比赛,最后到全国性比赛,甚至是国际比赛。让学生的经验在比赛中逐渐积累,比如在四川省组织的每一年的太阳神鸟天府宝岛杯产品设计大赛、四川的大学生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节等这些都是很好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平台,在参赛的过程中老师对比赛的了解和比赛方向的把握及设计方案设计思维的导向非常重要。
(二)科研课题及实际项目教学
旅游纪念品设计分为导师组,即把纪念品设计的学生按导师来分区,分成各自的导师组教学区,结合导师组的科研项目来教学,教师组成通常是助教搭配副教授,讲师可以独立成为导师指导学生,每个导师组,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如学校课题、市级课题、省厅项目等。比如国家社科基金汉羌山地村寨课题,在旅游纪念品设计课程中就被导入了导师的教学课堂,同学分成不同小组结合本课题来进行纪念品设计:由于北川离绵阳市区不远,又是唯一的一个羌族自治县城,同学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到北川进行考察,感受传统的羌族文化,羌族的转山会、羌历年等都是考察的重点,还有羌绣、羌族服装等,从各方面让同学感受和理解羌族文化,从而设计具有羌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四、结语
旅游纪念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明显,近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各类设计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合景区的实际项目及科研课题来进行纪念品的设计和教学也是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也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进步,利于旅游纪念品设计人才的培养。
注释: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子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EH123)。
参考文献:
[1]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5-9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0-115.
[3][美]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8-32.
[4]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M].梅琼,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25-35.
关键词:风电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科研教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85-02
风力发电是一门高度综合、相互交叉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力、材料、加工、液压电控、电机等多个学科门类。风电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风电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研发设计、规划制造、运行试验及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在风力发电领域具有国际交往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在培养风电人才方面是以技能型和应用型为主,绝大多数面向风电行业的基层工作岗位,虽然暂时缓解了人员短缺,但却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1]。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高速发展风电的同时,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一、风电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领域技术创新还很薄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制造能力落后,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来缩小差距[2]。风电要想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就必须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显然,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不能进行再创新;而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也还是人才问题。目前,我国从事风电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他们普遍缺少风电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技术学习。高职院校重点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实际工作需要直接对应,侧重培养具有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型人才。而我国本科院校从2006年起才开设风电专业,截止到2010年仅有16所本科院校开设风电专业[3],可见人才培养数量十分有限。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前,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要实现这个目标,大致需要40万的风电人才,其中40%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我们每年才能培养2000人左右[4],远远满足不了风电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使中国的风电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培养风电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二、培养模式与对策
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技术领域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风电人才培养,一是要大力培养总体设计人才,能担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角色的人才;二要培养创新人才,能在一个专业领域中有创新思想,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家。本科院校具有教学与科研优势,应集中高端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风电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1.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按风电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依靠教学、科研实力,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应重新构建、整合及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摆脱以往单一学科体系的制约,吸收风电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与成果,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交叉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可以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等单一学科课程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把《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5],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风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实际中发现问题、学习中解决问题、实践中证实问题的闭环学习模式,以强化理论分析研究能力、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实行多种形式教学法[6]。①科研课题转化教学法。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同时还承担着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把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将科研课题按学科进行横向分解、按内容层次进行纵向分解,把科研课题向教学内容转化,打破学生对科研的神秘感,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科研的距离;同时科研课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②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把工业生产、工程实践及科研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背景、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解决设计方案,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研究、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来学会收集信息,提供和评估设计方案,选择和解释行动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式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在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从未来发展来看,企业所需的人才与高校的培养将越来越呈现出协作化和社会化趋势。一方面,企业难以单独承担教育的职能。在技术研发、产品实验及参数检测等方面希望与高校展开协作,把企业的生产实践得到理论的验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很难具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因此,本科院校的风电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在企业获得更多理论与实践的机会。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风电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是学生、企业、高校三方互利互赢的有效途径[7]。①建立校企学习两个阶段。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培养方案,在校学习阶段以强化基础理论、工程设计能力及实际创新能力为主;在企业阶段强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通过理论得到验证。推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突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②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工程试验和教学功能。在资金方面争取企业的支持,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专业、专项工程试验及教学条件。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校内工程试验及教学基地,既可以作为企业产品研发、试验、测试等,又可用于教学实践。③提前进入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即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指定的风电场及风电制造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建立有效的实习管理体制,强化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将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校企双方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完成了学业又提前进入了角色,适应了企业的需要,受到企业的欢迎[8,9]。
随着我国风电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并具有风电工程设计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本科院校具有科研优势,应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紧缺人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对风电行业的调研和进行风电技术研究及从事本科专业教育的经验,针对风电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基于本科院校风电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洪亮.中国风电发展需要关注四大问题[N].中国电力报,2005-08-02:005.
[2]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0-23.
[3]姜玉立,何伟军.我国风电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36-37.
[4]董礼.风电发展人才为本[J].风能,2010,(9):64-66.
[5]丁立新.基于风电企业需求的高职风电技术专业及课程设置[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38-39.
[6]许建潮,胡明,王红梅.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56-57.
[7]高燕,刘永俊,常晋义.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42-45.
[8]毕忠宜.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9]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31-33.
引言:西部的四川是一个家具厂集中家具企业汇集的地方。比如成都有专门的家具产业园区,在新都,在绵阳等环成都周围也有不少的家具企业聚集。家具产业的产值非常的大,长期以来,本地区家具设计产业较为落后,大量家具厂的产品多以加工为主,设计环节常在国外或沿海地区,甚至抄袭。随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引导,设计企业逐渐进入西部,家具厂商也越来也意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而本地高校中家具设计专业普遍起步较晚,大量的家具设计师需求促使本地高校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家具设计人才。
家具设计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和家具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1.让学生熟悉家具设计的技术和相关的理论知识;2.熟悉家具的基本类型,掌握家具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然后根据此设计方法来进行家具设计,并且能够完整清楚的表达出设计方案。通常从家具设计的理念和风格,结构与功能,形状与色彩,装饰与成本及市场等多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分析。主要分为三大块来讲解,即: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及软体家具。3. 学生需要掌握:手绘草图,效果图,电脑CAD工程制图,3DMAX等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来表达设计方案,同时也需要掌握家具设计的常见结构设计方法。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作为家具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勤于观察,思考,实践,求知探索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等专利法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环节
家具设计主要分三个大的阶段:阶段一为家具设计基础阶段,阶段二为专业提升阶段,阶段三为毕业设计阶段即综合应用阶段,每一个阶段分别设立学分,初选阶段二个学分,深入阶段六个学分,毕业设计阶段八个学分。常遇到的教学环节如下:
市场调查:我们主要调查了3个大的市场和几个小的家具市场,分为高,中,低市场类别,如:成都宜家家具市场,(为中端市场)绵阳拱桥家具市场(为高端市场)绵阳花园家具广场(为低端市场)。
成都家具设计展参观:成都家具展即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INTERNATIONAL FURNITURE FAIR CHENGDU,)该展会是成都市政府大力培育的本土重点展会,每年的参展家具厂家超过一千家,展会为本地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现场学习环境。
联合教学:合作教学单位为绵阳格美家私公司:格美家私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家具制造企业,拥有成熟的家具设计师和技术经验丰富的木工,油漆工,手工雕刻师,及相关的先进机器设备,地点离学校也近,便于学生学习。
设计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学校工作室实训阶段,二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实训阶段,三家具公司实训阶段。工作室阶段:遵循设计流程,在设计教室,把学生按小组搭配,每个学生分别提交构思方案,通过头脑风暴后确定最佳的方案,然后进行材料的筛选,最后确定材料和加工制作方法,最后动手制作。通过设计调查,提出方案,绘制草图,设计效果图,工程图,材料工艺图等设计过程,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的企业设计中,一个产品往往是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会提品开发的综合能力。
设计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在学生的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次综合演练,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一次预演。学生需要运用大学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等调动各方面因素,积极,主动的来完成。通常分为导师组,每个导师组都是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和就业单位的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做毕业设计,也可以和导师的科研课题挂钩来选做毕业设计。通过选题,实际设计,毕业答辩,作品展示等设计环节来完成毕业设计。
教学及训练体系
教学训练体系是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常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
1.参加设计比赛
在设计专业领域,每一年都有不少的设计比赛,参加设计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学的兴趣,让学生有成就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途径。每一次设计比赛,学生都全力以赴,从市场调研,思维导图,电脑效果图等根据参赛的要求来制作,有时是单个同学参赛,有时是以团队的形式参赛。当然,这种比赛不仅仅限定于家具设计方面,比如产品类设计比赛也可以参加,甚至一些广告类比赛,也可以锻炼同学的思维和做事能力等,这些比赛呢可以从小渐大,通常同学一开始参加的时候都没有自信,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同学能取得成绩,这样同学就获得了信心进而更乐意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了。我们可以从校级比赛开始,然后到市一级的比赛,然后到省级比赛,最后全国比赛,甚至国际比赛等。比如在四川省政府组织的每一年的“太阳神鸟天府宝岛杯产品设计大赛”四川大学生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这些都是很好锻炼学生的比赛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和老师了解省内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
2.导师制与选课制
导师制在研究生阶段比较常见,同学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候通常就开始选择导师。通常,在本科的毕业设计阶段呢也是出现导师制。学生大一进校后就开始筛选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展和方向进行引导,如学生在开学前通过电脑系统选课,选定导师,或者本学期选定下学期的课程,导师的教育背景通常不同,即“学缘”广泛,每个导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对课程的实际执行也各自有侧重点,而同一个课程,比如家具设计,分为导师组,即把家具设计的学生按导师来分区,分成各自的导师组教学区,在中途进行大比拼,所有家具设计的学生和导师进行交流,在课程结束,由各位导师集体评分,这样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3.校企合作
学校企业是学校工作室的升级版。校工作室分为金属加工工作室,木材加工工作室,塑料模型成型室,特种工艺综合材料工作室。这是学校的基本工作室,此外,受绵阳市经开区的政策引导,学校有个孵化园,里面有各位专业老师开的公司,该些公司都是以专业背景而开的专业公司,即学校企业,规模不大但“五脏”齐全,常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很好的项目模式教学基地,同学进入工作室的课程可以算一定的学分,比如:为家具公司设计的方案,同学即可以按家具厂及设计公司的要求来进行全方位锻炼,以设计师的身份来提交设计方案。此外就是和学校联合教学的校外企业,他们有大量的实际项目可用来锻炼学生。
4. 科研课题项目教学
科研项目教学又是本校的一大特色,教师的组成通常是助教搭配副教授,讲师可以独立带学生,每个老师,每个导师组,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如:学校项目,市级项目,省厅项目等。比如:国家社科基金汉羌山地村寨课题,在家具设计课程中就被导入教学,同学分组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本课题来进行家具设计:由于北川离绵阳市区不远,又是唯一的一个羌族自治县城,同学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到北川进行田野考察,当然,一般进入下级的村寨,通常是老师带队,如:雷鼓镇考察,萝卜寨考察等。羌族的转山会,羌历年等都是考察的重点,还有羌绣,羌族服装等,从各方面让同学感受和理解羌族,从而设计出羌族特色的家具产品。
教学主要内容
1.家具概论
家具设计构成基础,结构设计,装饰设计,设计预算,家具市场调研与分析,家具设计实践。如:家具概论:从中外家具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分别讲解:古典风格家具,传统英国家具,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古典意大利家具,美国家具,西班牙和地中海风格的家具,中国明式家具,现代风格家具,如米兰家具展等各大展会的新潮家具,北欧风格的家具和后现代家具等。
2.家具设计美学基础
造型与色彩美学,掌握家具造型构图法则和设计基础里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及三大构成在家具设计(造型与色彩)中的应用。比如:掌握基本的设计美学原则,如:统一与对比,对称与平衡,黄金分割原理等及色彩的和谐统一等。
3.结构设计与加工
家具的结构设计在整个家具设计中一直都是重点,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忽视结构设计的锻炼。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家具的各种常见的接合方式和基本的结构,同时学会对结构的分析,以便培养出根据家具设计的实际需要创造新的结构设计的能力。如:掌握板式家具结构的拆卸与安装,及相关结构设计方案表达等。
常见的家具接合方式有:榫接合,胶接合,钉接合(钢钉和木钉),各种连接件接合。我们会要求学生分析实木家具、板式家具、软体家具的结构,从实际的样品中让学生拆卸和安装,画出这些样品家具的结构装配图和零件爆炸图等。如:实木家具结构分析,板式家具结构和软体家具结构。常见结构有:框架结构,板式结构,脚架支撑结构,弯曲结构,特别要说明下板式家具的32mm系统。同时,课堂上以经典的明式家具结构为例来分析。
4.家具设计的人体工程学
所有的家具都是给人使用的,人的一生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具在一起的,故此研究家具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非常的必要。家具的功能尺寸设计就是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托的。在此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概念及人体测量数据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此外学会计算与确定各种家具功能尺寸,了解家具尺寸的国家标准及使用。比如常见的椅子,桌,柜,床等家具的功能尺寸设计。同时需学会在家具设计中计算与确定各种家具的功能尺寸。此训练的时候以教室的座椅及班上的同学为使用群体来进行实际测量,以课桌椅的功能尺寸来计算并以此为标准来进行相关的设计。
5.家具装饰设计
让学生了解家具装饰的概念,相关的装饰理论知识,和了解家具装饰的常见类型,学会运用装饰要素来进行家具设计。比如:常见的装饰要素有:线的造型与线边装饰,顶部与两侧的装饰,床头装饰等。让学生对通过调查所收集的家具,进行家具装饰要素专项设计练习,描述所观察到的家具装饰的类型,特点和感受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管理建设
合理的过硬的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直接决定了家具设计教学的高度与水平。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少企业一线的实践设计经验,在本家具设计课程中,应该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有计划的把老师派往家具设计企业挂职锻炼,比如在寒暑假,或者在平时,让教师直接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里面,对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跟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实行请进来的思路,把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工,一线的家具设计师定期请进课堂,进入学校的家具工作室,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家具设计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得到最直接,最有经验的解答。同时,由于本课程实行的导师制,各位导师和导师组可以利用各自老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在手绘,电脑效果图,家具实物制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指导。
设计实践
根据导师制的科研课题或者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的实际项目,由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和工艺保障,按企业的要求设计开发一套完整的家具,严格按照家具设计流程和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如:市场调查,思维导图,方案草图,方案效果图,结构设计图,零件装配图,材料工艺图,CAD工程图等,图纸配以设计说明,产品说明,制作过程,家具实物模型展示,设计展示海报,宣传海报等内容装订成册。尤其是毕业设计,由于毕业设计跨度时间长,学生有积极性,充足的时间和耐心,是训练演示家具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结语
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明显。通过对2012.2013.2014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各类设计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参与了不少家具实际项目得到家具企业的好评,特别是最近两届的家具类学生毕业设计水平,无论其设计,还是制作和展出效果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教师的进步,同时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本校教学和家具人才培养的体系。
一、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科研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纪录。科研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条例、办法,正确地组织科研材料的归档,科学地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的作用。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根据它为学校的发展研究和为科研工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人员信息资料;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信息资料;各级各类有关科研的指令性文件和通知等信息资料。
1.提供科研人员信息资料,主要是归整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研究的整个研究梯队的组成人员的个人资料,包括从事研究的学科以及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介绍材料;
2.各类科研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一是学校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归档,这是科研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从项目的申请,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立项计划下达的通知和文件,经费的控制与使用进度,项目最终完成的科研咨询报告和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专家鉴定意见的原件和复印件,应用类研究还要包括应用技术成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存档材料包括验收证书,专利证书以及有关检测证明和鉴定、验收技术资料原件和复印件一套。二是科研人员和广大教职工在正式发行的学术期刊发表的在学科领域有建树、有影响的科研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工具书、参考书和作品等以及获得各级各类奖励的成果,全部按所在部门登记,按统一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原始材料及复印件进行归档。三是整理、归档上级和学校下达的有关科研方面各类文件以及上报的各级各类科研统计报表,以便查阅上级部门的指示、指令、决定等意见和学校有关科学研究的政策和规定,了解学校发展状况,把握方向,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科研技术薄弱,在组建初期,科研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全校科研的宏观管理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对科研档案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没有建立科研档案的收集、立卷、保管等规章制度,科研档案的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做的科研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对学校科研项目立项、获奖科研成果、科研文件的收集保存,缺乏保存科学研究整个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在课题完成和成果获奖后粗粗收集,便移交到学校综合档案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1.科研档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普遍存在各种立项资助项目材料较多而教师自发科研项目材料较少的现象,有些立项资助项目档案材料也残缺不全。有的科研课题有开题报告,缺论证意见。有的科研课题材料的只有研究总结或成果论文,缺乏科研计划、设计方案、技术报告、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成果鉴定推广等方面的资料,尤其缺少核心部分技术内容和大量研制阶段的材料。
2.科研档案材料原件少,复印件多。课题在鉴定、报奖时上级部门需要提供原件,而原件的份数有限,所以出现科研人员只向档案部门移交复印件的现象。科研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日后查考、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凭证,如果归档文字性材料中复印件增多,必然使文件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3.科研档案材料分散在各处。由于高校科研人员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普遍存在一个科研课题的材料分散于各部门的现象,一部分材料在系里,一部分在业务档案里,一部分在行政档案里,一部分在科研档案材料里。这些情况导致科研档案材料的零散状态,不利于科研档案的综合管理和利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当前许多研究人员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不愿意上交,一方面怕归档后得不到有效保存,另一方面则担心以后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时查阅不方便,或者会泄密、失控,这样很难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即便一定要归档,也只会将有关材料的复印件归档。(二)科研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由于新合并组建的院校,科研机构重组,二级院系重新整合,不少科研人员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科研档案管理没有得到理顺,科研档案的立卷、归档、编研、利用和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二级学院没有设置档案室或专职档案员,管理松散,加上有些学校校区分散,更增加了科研档案的管理难度。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途径
1.强化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档案知识,提高科研人员档案法制观念,认识科研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科研人员明确“负责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从而在思想上重视科研档案工作,自觉承担起积累科研档案资料的义务,主动履行科研档案归档的职责,增强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档案意识。
2.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建设与管理制度。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三纳入”,即将科研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制度,纳入科研工作计划,纳入科研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同时做到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同步;验收、鉴定科研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研成果与检查科研档案归档情况同步。具体做法是:第一步,要在科研项目下达后,课题负责人主动到档案室备案,领取“归档须知”、“科研记录本”等;第二步,科研课题完成,或经过鉴定、验收后课题负责人将科研课题三个阶段的材料全部收齐,移交档案室,才算科研课题结束;第三步,课题结束经费结算时,要有档案部门归档合格签字或盖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同意财务部门结算;第四步,申报各类奖项时,必须由档案部门验收,加盖验收合格章后,科研管理部门才能办理申报手续。
3.配备机构和人员,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科研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校区分散的高校还可建立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并配备兼职档案员,二级院系科研档案室主要是对纳入学校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其科研档案的立卷和归档。对非纳入科研处管理的科研项目,负责立卷和归档的全过程工作。建立本院系的此类档案,并根据规定提供利用服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学科科研档案的编研工作。要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充分调动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除公开表彰奖励外,在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上,予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励并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和利用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和使用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档案数量在不断增加,原来的手工操作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科研发展的要求,因此,把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运用到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传输,将有关科研文献、数据、图纸等科研档案信息联机上网,既便于查阅也便于管理。网络化的管理提高了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科研档案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毕业论文 培养模式 地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3-02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飞跃的重要过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追求目标,也对高等教育实施多样性培养模式、特色性培养目标提出了条件[1~4]。生物类专业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己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广西高等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结合我校生物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专业素质上,具体措施不仅落在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改革上,而且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空间的关注,依托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教研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研究,以期有益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达到毕业论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教学结合。
1 注重地区特色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毕业论文在选题上结合泛北部湾特色,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物专业资源,例如,广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实验研究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广西辣椒病毒病进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广西木薯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用的关键酶,有的研究广西玉米的功能启动子克隆,有的以广西甘蔗叶和桑叶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从广西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选微生物生产制备有活性的黄单胞菌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等。学生自行设计选题,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方法收集、实验内容完成诸方面是可以实现的。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学生兴趣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出成果难的局面,并与地方特色经济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前的知识积累,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结构。在指导选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改变过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教师为主导的分配式,变为通过启发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论文题目选择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成为组织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邮件、QQ及实验平台在线等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有益的建议,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按要求完成关,实施“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有所获和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
2 搭建稳定的毕业论文实验平台
依托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践平台,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直面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置身真实的资源研究情景,能寻找到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课题,目标确立和兴趣激化可以驱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也为将来学生能够投身到分布广泛的生物类相关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作为科研切入点,本科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校级和院级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过实验平台创新实验,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不少本科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还有不少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公司及相关企业里很受欢迎。
3 毕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
因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每年都面临实验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所以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和本科实验中心平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企业的技术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导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充分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使毕业论文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也可使学生真正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初步的科研经历对其今后的就业和研究生学习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缓解了教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论文以一个导师课题项目组为单位,按照项目子课题每人一个方向,既发挥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导师的单位科研项目当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运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7]。
4 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
4.1 毕业论文的题目设置
我院生物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由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和企业及科学院相关专业科研项目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由于教师和技术员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关系到论文效果的优劣,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导师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做论文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特别是有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虽然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常常脱离工程实际,因而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4.2 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教师应按照本科培养要求,规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让学生熟悉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调研,能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的进入工作状态。导师小组对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指导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对题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课题能否顺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讨论的例会制度,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
4.3 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深化提高。由于毕业论文与一般的文章有较大差异,所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论文撰写经验,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堂,给出一些具备论据充足、分析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谨、语言简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的优秀论文写作范例,加强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并对毕业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要求来指导,使毕业论文的结构层次和图表格式等更加规范统一。
4.4 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和全面考核。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由平时成绩、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在课题开始就向学生公布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进行答辩。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表现(20%)、能力水平(50%)、成果质量(30%)等方面评定。由评阅人根据选题质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质量(40%)等方面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
5 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型下,强化技能,加强能力培养,重视基础实验,突出毕业论文的特色与质量,适合现代社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从地区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化对毕业论文的改革,让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微,秦娟.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35-37.
[2] 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8):65-66.
[4] 谢培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沧桑,2007(5):190-191.
[5]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关键词:交通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模式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又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1]。由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理论概念多、知识结构复杂,一些高校老师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设想,探讨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2]。但现状教学改革研究多为单纯的案例讲解和分析。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对科研项目进行教学化再开发,使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效果最大化[3]。考虑交通学科的综合性,将科研项目研究全面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特性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交通专业的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等领域,且与光学、电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知识体系较复杂,公式和原理数量较多,学习难度较大。
二、基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交通工程设计》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旨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队合作的科研精神,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文献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依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关规范和指南,编制多媒体课件。同时采用视频制作软件,以驾驶员为第一视角,制作生动活泼的公路沿线交通工程设施视频。在此基础上,灵活展示交通安全设施、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等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二)案例式教学(1)依据教师参与的科研课题,进行典型案例探讨。引入“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专篇”等实际工程案例,结合科研成果,在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后,组织以案例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将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实际案例的优缺点,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2)开展师生专题案例研讨会。在讲解一定数量的案例后,要求学生归纳该类科研问题,提出《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若干研究方向。(三)科研项目研究(1)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针对《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各个具体交通工程系统,设置特定的科研型课程项目。该项目研究周期短,研究目的明确。例如预先给定校园周边某条道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要求学生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和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在课余时间完成现场调研,进而通过路线、路基路面、交叉口、交通特征等交通安全要素分析,进行该道路的交通工程系统设计。(2)研究方法培养。根据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问题,教师及时讲解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并指导学生有效处理相关工程材料,要求学生以标准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和画出CAD设计图纸。(3)团队精神培养。工程项目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材料收集和数据调研,并能够在小组内部形成研讨的氛围。(四)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推荐一名代表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要求其余学生发现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并让汇报小组现场回答。在各研究小组结束项目汇报后,首先教师总结本次项目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然后各小组进行科研效果自我评判。对学生而言,通过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研究,可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了解交通工程设计的诸多专业技术。(五)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果。通过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发现学习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指导他们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六)指导学生作好课程学习过程记录要求学生在听课与实践后,完成学习过程记录。通过记录与总结,促使学生将该课程知识系统化,并能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进一步活跃,保证学习经验和方法得到稳固发展。课程学习过程记录包括理论知识总结、案例问题归纳、项目研究经验、项目汇报方法、学术论文撰写过程等内容。(七)考核方式改进根据学生的案例探讨深度、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能力、项目成果汇报效果、学术情况和课程学习过程记录,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将科研项目的内容适当放入期末试卷中,结合理论知识考核,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