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金融情景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情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情景分析

第1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结论,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重庆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一、引言

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正式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从成为直辖市起,重庆市的经济、金融迅速上升。2007年3月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经济大开发、“314”部署、“民生十条”等政策使得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地位不断上升。2010年出台的保税港区,更是使重庆的金融业得到提升。重庆在此机遇下,快速发展金融业,而金融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包含着金融,金融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稳步上升更使得金融业体系得到完善。

在重庆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其金融业还面临了许多未知的挑战。本文将对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让金融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探讨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收集1996-2013年重庆市有关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相关,重庆金融发展能促进其经济的增长。

二、文献综述

自银行产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金融和经济存在的关系。金融发展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但那时西方经济学家并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最早,格利和E.S.肖分别发表两篇关于经济与金融关系的论文,从而拉开了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在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他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一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发展。Goldsmith[1]是进行两者关系实证研究的第一人,他对3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会使金融发展水平逐渐上升。以列文曾经通过以跨国回归为主的方法得到了肯定的结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因素,也使人们加深了对整个金融业作用的认识。

随着国外这个方面的研究越来越热,而且国内也处于对经济增长研究的深入阶段,渐渐地也掀起了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热潮。谈儒勇[2]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经济增长和金融中介体进行了线性回归,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增长。钟敦慧、张明举[3]对1981-2005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JJ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分析,得出金融效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结论。王晋斌[4]也对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金融控制较强的环境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反,金融控制较弱的情况下,如果提升金融控制,则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邱新国、陈源媛[5]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探讨金融相关率、银行系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VAR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相关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强于银行体系,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要相对较弱。

三、研究设计

1、指标的选取

(1)因变量:GDP。通常,经济增长的指标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的,它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同时还体现了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的程度。所以本文采用重庆市近十几年的GDP来反映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情况。

(2)自变量: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S)、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及保费收入(BF)。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

(3)控制变量:由于经济增长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其他影响的因素,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INV)作为控制变量。

为了消除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对一些变量取自然对数来代换。LNGDP为重庆市生产总值对数、LINV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对数;

2、实证回归模型。

为探讨重庆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1996-2013年的重庆市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S)及保费收入(BF)与生产总值(GDP)为数据进行分析,以GDP作为因变量,其余三项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表1 1996-2013年重庆市各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

余额、BF、GDP及INV(单位:亿元)

年份 LNGDP 保费收入 LINV

1996 7.1817 12.82 5.7706

1997 7.3197 19.52 5.9161

1998 7.3792 22.77 6.2109

1999 7.4165 25.39 6.3330

2000 7.4905 27.71 6.4859

2001 7.5893 33.72 6.6869

2002 7.7110 46.17 6.9034

2003 7.8461 57.93 7.1463

2004 8.0178 66.51 7.3914

2005 8.1513 73.10 7.6041

第2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Logit 模型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in time the risk against medium-sized and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Zibo caused by the economic downturn,monetary policy alteration and financial tsunami imp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access the influences upon stability and steadin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Zibo because of macroeconomic adverse change and then come to the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s by taking on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Zibo as an example and applying Logit method.

Key Words:credit risk,pressure test,Logit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46-04

一、引言

在金融海啸冲击不断加深和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金融支持经济作用,2009年以来,全国信贷投放规模日益扩大,上半年贷款投放是2008年全年的1.5倍。从淄博市情况看,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是2008年全年的1.89倍。本文以淄博市某区某农村信用联社为例,分析评估宏观经济要素剧烈变动对淄博市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影响,测试其信用风险承受能力。

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及方法应用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处于经济扩张周期时,信用风险降低,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处于经济紧缩时期,信用风险增加,由于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二是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信用风险有四个特征:(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3)可控性,其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管理信用风险方法主要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的多样化。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贷款风险分散化是指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近年来多采用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的方式。

对于淄博市法人金融机构而言,贷款业务是其主要业务,其信用风险主要归集于信贷风险。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借款人因经营困难或破产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当前在信用扩张周期下,信用风险增大。本文将以贷款风险为分析对象,进行模型构建,对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做出评判。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假设在国内国际经济最不利的情形下,评估金融机构可能遭受损失,并判断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能否承受风险因子变动造成的影响。金融机构用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的方法。压力测试是为一个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巨大损失的情形的过程,它由一系列的方法组成。包括敏感性测试、情景测试等,可用于估计在极端市场环境下潜在的经济损失。压力测试有助于风险管理者主动降低不可接受或无法承受的风险程度,调险暴露的头寸和结构。目前常用的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

1.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其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情况下,机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动。敏感性测试仅需指定风险参数变化,而无需确定冲击的来源,因此使用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即时的测试。敏感性分析因其快速简单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交易前台和业务部门层面,一些机构风险管理者也用它来计算市场环境变化对机构冲击的最初近似值。

2.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情景一般可分为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两种。历史情景分析实际上是利用特定历史事件中所发生的冲击结构测试类似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因素在某一天或某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将导致金融机构目前持有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化。其优点在于:一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高;二是测试结果直观易懂。然而,金融市场的冲击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且考察期公司的资产组合中可能包括历史事件发生时尚未出现的创新品种,历史情景分析的参考价值难免受到影响。假设情景是假设还没有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假设情景分析则通过对机构资产配置和外部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借鉴,预测发生概率极小的压力事件,据此构造冲击结构进行测试。假设情景与机构独特的风险特性更加匹配,能够使风险管理者对未来的风险关注胜于对历史事件的考量,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并涉及相当多的人为判断。因此,一些机构往往邀请资深经理、营销人员和经济学家来共同讨论假定情景设置以保证其有效性。实践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同时使用历史情景和假定情景进行分析,如采用过去的市场波动数据作为参考,但又不必然与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假定情景。因为对历史事件的使用,有助于校准价格变化的幅度和其它难以设定的参数(如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同时,风险管理者需要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因为情景表达得越清楚客观,内容可能会越复杂和难于理解。显然,敏感性分析反映了具体风险因素对某个组合或业务部门的影响,情景分析则评估压力测试包含的所有风险因素出现变动造成的影响,因此,更多的金融机构采用情景分析进行压力测试。本文主要采用情景分析对淄博市法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三、模型构建

(一)Logit 方法论介绍

我国银行业常用的风险因子为违约概率(Probability Default,PD)、违约损失概率(Loss Given Default,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度量宏观经济对PD的冲击模型有很多,本文采用Logit 回归,主要是这个模型能够保证预测的PD 在0-1 之间。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达如下:

(二)样本数据的说明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在此选取违约率(PDI)来衡量银行贷款的违约概率。具体定义如下:违约率= 新增不良贷款数/ 新增贷款数。考虑到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我们选取了淄博市某区2004 年到2009 年每个季度的GDP、企业亏损面、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贷款利率(选取1 年期贷款利率为代表)、CPI等5个指标作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与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相应时间段的PDI进行Logit 回归。具体指标和数据列表略。

(三)回归结果

通过对PDI进行LOGIT 转换 ,结果显示,在回归过程中筛选出了两个具有显著水平的宏观经济指标:季度GDP、企业季度亏损面,建立模型如式(2)所示。

经检验,其满足置信水平5%程度下的假设检验,拟合优度较好。(2)式中,K代表企业亏损面;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四、 结论

(一)假设情景事件的建立

参考国内外相关经济衰退数据,处于谨慎考虑,采用假设情景事件的方法建立假设情景。我们以淄博市某区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为基准,构建温和冲击( 基准数据±10%)、中度冲击(基准数据±30%)、严重冲击(基准数据±50%)三种情景。以温和冲击为例,温和冲击是指:GDP 衰退10%,企业亏损面增长10%。

(二)不同压力情景下银行违约率的测度

运用所建立的贷款违约率的模型,基于2008 年末淄博市经济金融数据,可以预测出各个压力情景下年度违约率PDI。根据预测,淄博市某法人机构所在区2009年二季度的GDP为49亿元,企业亏损面为6%。以此为基准计算,三种冲击情况下的淄博某法人金融机构的季度违约率分别为:5.61%、7.64%、10.30%。

(三)压力测试损失测度

假设某法人金融机构的LGD 为45%。根据某法人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显示,其2009年一季度的贷款余额为27.98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为1.28亿元,核心资本为2.62亿元,净资本为2.84亿元。运用该数据计算压力冲击下的贷款损失,所得结果如表1 所示。

(四)相关结论建议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假设的压力情景下, 银行依靠损失准备金可以覆盖温和冲击和中等冲击, 但不能覆盖严重冲击,说明某法人金融机构损失准备金不足以弥补严重事件冲击下的贷款损失,在这种压力下可能会发生流动性风险。但通过动用核心资本与资本金能弥补风险损失,资本持有量在安全边际以内。通过对该法人机构开展的压力测试,再结合该行有关经营指标,具体分析其经营状况及潜在的风险点:

一是资本率充足率有所上升,但加权风险资产增加。2009年上半年该机构资本充足率达10.03%,核心资本充足率8.93%,均达到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每股净资产比率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表明该社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充实资本,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由于2009年贷款规模扩张,贷款同比多增3.1亿元,加权风险资产大幅增加,相应计提拨备增加,拨备覆盖率提高22.73%,总的资本率充足率有所上升,但核心资本充足率却同比下降0.16%,应进一步关注核心资本充足状况。

二是资产质量总体提高,但贷款形态有向下迁移苗头。自2006年该社成功进行票据兑付以来,资产质量大为提高,违约率由2004年末的13.88%下降为2006年末的7.64%,截至2009年二季度该机构违约率为6.62%,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不良贷款的迁徙情况来看,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比率为0.21%,关注类向下迁徙比例为0.28%,表明2009年上半年关注类贷款转为不良贷款的在增多。进一步分析,该机构最大十户贷款比例达70.96%,主要投向机械、纺织、化工等支柱性行业,不良贷款客户也主要集中于纺织、小化工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存在信贷集中风险,应加强对贷款贷前、贷后风险的审查监督。

三是存、贷款规模扩大,但机构盈利状况下降。该机构2009年上半年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同比分别下降0.54%、6.38%,而成本收入比率同比上升6.35%,表明上半年机构盈利能力同比下降。从其收入结构分析,贷款利息收入占总入的85.78%,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影响到贷款利息收入,而随着存款规模的扩大,存款利息支出大幅增加,机构整体经营效益呈现下降。

通过以上测试及经营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法人机构应继续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资本营运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不断加大抵御风险能力。具体做到:

(1)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首先要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使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和经营者树立贷款质量第一的观念,把信贷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客观评价银行信贷风险,改变信贷营销观念,正确处理好防范风险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营效益水平。

(2)坚持审慎经营,强化内部控制。应加强审慎经营理念,科学设计信贷产品,打好防风险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控防线,在业务活动中加强岗位间的制约与控制关系,强化银行管理控制,通过授权管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规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授信决策机制,防范贷款审批决策错误。

(3)构建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实际操作中,该机构没有建立数量化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把信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应该建立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信贷风险衡量、信贷风险监控与决策以及信贷工作流程管理四个部分组成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决策层(专门负责风险政策的制定、检查)、执行层(负责具体的信贷业务)和监督层(负责监察业务执行部门的风险控制水平)三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制衡的层次各司其职,利用风险评级工具精确计量风险,有效地运用复杂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好地防范风险,通过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把信贷风险的事后分析变为适时报警制度,一旦出现风险预警可以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

参考文献:

[1]李军民.赣州市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报告[N].科技创新导报,2009,(3).

第3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厚尾事件;压力测试;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2-0043-05

一、引言

目前正在上演的、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是“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类投资机构普遍对次贷衍生品的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漠视而采取盲目乐观的创新行为所引发的。这场危机就连曾经令无数世人神往、声名远播的华尔街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华尔街上五大投行中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三大投行相继破产,高盛和摩根士坦利两大投行也不得不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华尔街前五大投行尽数沉没。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备受牵连。这场危机固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力量发挥作用,因为低利率促使全世界的投资者在更低的信用质量上追逐收益率,高增长率和低波动性导致他们过分乐观地评估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金融体系开发新的结构,创造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力图提供更高的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事实上却潜藏了更大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随着乐观情绪盛行,市场纪律失灵,尽职调查被外包给了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参与各方都没有意识到整个经济中信贷增长、杠杆作用和房价的趋势形成了代价很大的“厚尾事件”风险。

事实上,对于现实市场而言,厚尾事件甚至是极端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一旦这样的事件发生将有可能导致个体公司的损失、危机甚至破产。本文旨在分析厚尾事件度量及压力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压力测试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就我国商业银行运用压力测试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从而为中国银行业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厚尾事件及压力测试方法

1 厚尾事件与压力测试

金融风险度量的理论和模型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对处于正常波动范围的金融风险估计已经比较可靠,但现实市场中的非正常波动事件时有发生,金融风险因子或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化分布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厚尾”特征。

“厚尾事件”是正态分布中的异常现象,指观测到的结果对正态分布理论分布的实际偏差。换句话说,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比从理论预测的频率更频繁。从图形上说,它较正态分布图的尾部要厚,峰处要尖。因为市场由人类的行为所主宰,而对各种数据和指标过于迟钝或过分的反应,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羊群跟风本能,有时会把观测结果推向极端,这就解释了这类极端事件的存在性而在现实中又并不常常发生的原因。本文将金融风险因子变化或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呈现出厚尾分布特征的事件称为“厚尾事件”。该事件出现于峰度比正态度分布高的分布中,如t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广义误差分布和混合正态分布等。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正态分布去拟合这些厚尾事件的分布并进行统计推断,在这种情况下压力试验则是度量厚尾事件的有力手段,它是在模拟或构造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情景的基础上,对极端情景及其影响下的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做出评估和判断。

2 压力测试方法

巴塞尔银行全球金融系统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BCGFS)将压力测试定义为“金融机构衡量潜在但可能发生异常损失的模型”。压力测试有情景分析法和系统化压力测试两种主要方法。

(1)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方法是最常用的压力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一个或几个风险因子从当前市场情景突然变化到某些极端情景的过程中对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影响程度。情景分析法主要包括典型情景构造法、历史情景模拟法、VaR情景构造法、Monte Carlo情景模拟法和特殊事件假定法等。一般来说,情景分析法包括确定测试对象、识别影响该组合的主要风险因子、压力情景构造、计算并评估压力情景下相关指标的可能变动、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相应政策等几个步骤。其中风险因子识别、情景构造和情景评估是情景分析法实施中的三个关键步骤。

作为度量极端变动对资产组合价值影响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法是对正常波动范围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有益补充。此法可以使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和把握极端事件的影响,从而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外,VaR情景构造法能够用来评估风险因子波动率和相关系数发生极端变化时对资产组合价值的可能影响,这也是经典的VaR模型所难以做到的。

(2)系统化压力测试

系统化压力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影响资产组合价值的风险因子采用数学或者统计的方法生成大量的市场情景,然后评估这些情景对资产组合价值变化的影响,从中搜寻资产组合的最坏情景,即导致资产组合价值损失最大的压力情景。此方法针对一系列不同的压力情景,在考虑到资产组合内部的风险特征、风险因子在历史上的极端变动的同时,又考虑到未来潜在的所有可能的压力情景,因此,系统化压力测试与情景分析法相比更彻底和更系统化。

3 压力测试方法的适用性

作为一种度量极端市场风险的简单方法,压力测试具有许多良好的特性,能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比对正常波动范围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压力试验已在美、英等国金融机构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而且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目前,压力测试不仅仅应用于极端市场风险的度量与管理,还被广泛运到极端情形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极端风险的度量和管理之中。

另一方面,压力测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其结果完全依赖于所构造的压力情景,而压力情景构造又会受限于实施压力测试者的主观判断及其经验,这就要求压力测试实施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判断力。其次,压力测试一般采用全部估值法,因此计算量往往很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再次,压力测试没有给出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必须对压力测试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测试结果(如果发生)所导致的破坏性之间做出权衡和判断。为此,Berkowitz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对第一个压力测试情景赋予一个概率值,从而将压力测试与传统风险度量方法较好地融合起来。由此产生的风险度量模型具备了传统风险度量方法的概率分布特征,又融合了压力测试的结果。另外,Bouchaud和Potters在2000年提出的占优因子方法(Dominant Factor Method)等也对测定压力测试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做出了很多重要探索。

三、国内外压力测试的实施与进展

近年来,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监理组织都十分重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实施压力测试。2001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详细介绍了压力测试的概念、基本技术、框架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

(FSAP),通过压力测试、金融稳健指标、标准与准则评估三个分析工具对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进行了全面评估和监测,旨在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其中压力测试居于核心地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of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CBS)于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强调,如果监管机构准许银行以内部风险模型(Internal Model)为基础计算风险性资本需要时,必须进行压力测试,以识别可能的不利事件出现时需要增加的资本额,监管当局可根据测试结果,要求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超额资本。BCBS于2009年5月《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针对业务复杂的大型银行提出关于压力测试和风险治理一体化的15条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监管当局提出若干建议措施。

2009年初美国监管机构要求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19家银行控股公司进行压力测试,这些银行的资产占全美银行资产总额的大约2/3。此次压力测试是在假定经济收缩程度超出预期、住房价格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检测银行资本水平的变化。压力测试要求银行业对2009年和2010年的信贷损失和收入做出预测,还包括到2010年底时需要为2011年的预期损失计提的准备金。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在经济条件恶化时所导致的投资损失,从而在掌握可能损失的前提下对银行资本做出进一步要求,以保证银行业巨头有足够的资本应对更糟的经济环境。此次压力测试结果已于2009年5月公布,19家接受压力测试的银行中有10家需要增资,增资总规模为746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338亿美元、富国银行137亿美元、Regions Financial 25亿美元、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115亿美元、花旗银行55亿美元、Sun Trust 22亿美元、摩根士坦利18亿美元、KeyCorp 18亿美元、Fifth-Third 11亿美元、PNCFinancial 6亿美元,而高盛、美国运通和摩根大通则资本充足。结果还显示,2009--2010年度所有测试银行可能亏损6000亿美元。美联储认为,通过此次压力测试将极大提高了美国政府对银行危机的管理效率。

此外,2009年5月,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欧洲22家领先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受试22家银行的总资产约占欧盟银行业总资产的60%。本次压力测试是在假定欧盟经济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萎缩5.2%和2.7%的基础上检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欧盟27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将把本国银行的系统数据向各成员国财长和欧盟执行机构进行报告。与美国的压力测试不同,欧盟的测试将主要评估银行风险,而不是决定银行的资本需要。本次压力测试的结果已于2009年10月1日对外公布,结果表明欧盟22家大银行2009年和2010年两年资本金将保持充足,即便是在欧盟经济萎缩的情况下,22家银行仍可以维持资本充足,其总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依然超过8%,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低于6%,全部高于现行巴塞尔协议要求的下限4%,完全可以应付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但如果未来经济形势比测试条件还要恶化,这22家大银行可能产生的信贷和交易损失将达4000亿欧元。

我国商业银行在压力测试的运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也逐步关注厚尾事件所隐含的潜在威胁。银监会于2007年7月下旬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对自身房地产贷款情况展开“风险自查”。2007年12月25日,银监会再次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的通知,督促各银行积极进行风险排查,完善自身的资本状况。2009年6月份,银监会就要求各家商业银行,根据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CPI增幅等多种宏观经济情景,分别测算本行在多种情景下的客户违约率、预期损失以及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并开展房地产贷款专项压力测试,重点就房价、利率变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可能对个人住房贷款质量的影响进行压力测试。银监会还向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深圳、宁波等七省市银监局发出了《关于开展重点地区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通知》,将以往由各银行自愿进行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变为由地方银监局组织,加强了测试的广泛性。此次压力测试的机构范围为上述7个银监局辖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测试目标是评估重点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10%、20%和30%,以及基准利率上升54个、108个和162个基点的情况下可能损失情况,并进一步评估其对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根据《关于开展重点地区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通知》要求,压力情景假设为辖内房地产价格及利率水平发生高、中、低不同程度变动的情况,重点测算在压力情景下银行房地产贷款质量变化可能对银行带来的损失,并了解掌握压力测试方法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应用情况。另外,国内的各股份制银行也在加强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对“尾部风险”进行预测并实施压力测试。

四、压力测试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建议

压力测试作为金融体系监测风险的有力工具,自2007年爆发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已在国际银行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并逐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监管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压力测试应该常态化、规律化和制度化,国内银行在实施压力测试时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 压力测试应成为银行整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并应综合考虑银行内部各方的意见采纳一系列不同的视角和技术,以便促进风险识别和控制,弥补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不足,改善资本和流动性管理,加强内部与外部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制定书面的压力测试目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对测试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定期维护和更新压力测试框架,评估压力测试项目的有效性、全面性和稳健性,从而形成适合本银行独立的压力测试体系。

2 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风险资本时应进行相应的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应当识别可能会对其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压力测试所用的压力情景应涵盖可能会令其产生重大损失,或会引致风险事前或事后管理相当困难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应包括各种主要风险类别中的厚尾事件。同时,应定期评估在压力情况下的风险状况,特别是对压力测试所揭示的主要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应予以特别关注。若压力测试显示本银行受某种特定情景的负面影响很明显时,应当通过降低风险暴露或分配更多资本的方式进行管理。

3 商业银行应详细制定压力测试方案中的定性与定量标准

压力测试方案应得到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并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压力测试结果应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及董事会报告,同时应在制定市场风险政策及评估资本充足程度时予以考虑。压力测试应同时具有定量及定性标准。其中,定量标准应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明确商业银行可能会面对的压力情况(如房价下跌、经济萎缩等),并能够涵盖不同的严重程度(如房价下跌10%-30%等)。定性标准应强调压力测试目标是评估本银行资本吸纳潜在大额亏损的能力(如现有拨备吸纳亏损的能力、计提拨备对以后年度利润的影响等),以及寻求可以采取的减低风险及保存资本的措施。

4 商业银行应选择运用最适合其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的压力测试技术,包括敏感性测试及情景测试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本行持仓总量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自行设计压力测试情景的具体内容,并涵盖不同的严重程度。例如,商业银行可选择其每季度5个最大单日损失的信息,或选择以往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如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等),或从资产组合特性出发识别出最不利的情况(如油价剧烈变动等)作为模拟的压力测试情景。

5 商业银行应制订完备流程以实施全面的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并定期审核压力测试方案,评估压力测试所使用的基本假设是否仍然有效

第4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稳定 金融风险 房地产

本文以威海市房地产金融情况为实证样本,通过对房地产业诱发金融风险的路径传导、识别方法及防火墙体系构建等问题研究,提出防范区域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房地产行业风险诱发区域金融风险的路径传导

(一)集中度风险传递

2014年末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70%以上来自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17.37万亿元,是2004年的6.6倍;国民经济大行业分类中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和占比排名均居榜首;加上钢铁、建材、家具等关联行业贷款,房地产贷款规模更大、占比更高。

(二)关联度风险传递

据对山东省30户骨干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调查,86%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多渠道融资情况,除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外,民间、信托、债券、理财等融资种类均为房地产业的多项选择。房地产业的高杠杆化经营,极易因某环节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多米诺古牌效应。

二、构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火墙体系择优路径

(一)建立量化指标监测(指标及阀值见表1)。

(二)进行风险压力测试识别。

1.选取承压模型变量(包括承压变量和压力因子)。选取房地产贷款不良贷款率(NPLR)为承压对象、即承压变量;选择“房价(HP)、地区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IR)”等与房地产金融风险关联度较高的数据作为风险压力因子。测试对象为威海市房地产金融业,样本数据时间为2006~2014年32个季度。

2.进行实证检验分析。

①变量平稳性检验

采用扩展的单位根检验法(ADF)对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NPLR、GDP、CPI、HP、IR 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②变量协整检验

通过对NPLR、GDP、CPI、HP、IR等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残差序列resid。对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由表3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NPLR与GDP、CPI、HP、IR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设置情景模式。将情景压力测试模式设为轻度(房价下跌10%、利率上升27bp)、中度(房价下跌20%、利率上升54bp)和重度(房价下跌30%、利率上升108bp),分别选择房价(HP)和利率(IR)作为主要压力因子,假定GDP7%、CPI1.5%计算,代入回归方程进行动态情景压力测试,分别冲击未来8期内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变化。

4.开展压力测试。通过轻度、中度和重度情景压力模式,分别计算出未来8期内GDP、CPI、HP、IR以及DGDP、DCPI、DIR 、DGDP(-1)、DCPI(-1)、DIR(-1)相关数据,带入回归方程(2)得到不同情景压力下房价对不良率的冲击结果(见表4、表5)及趋势变化图(见图1)。

5.压力测试结果分析。表5显示,房价(HP)在轻度、中度和重度情景下对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冲击分别在未来第3期、2期和1期末达到1%的橙色预警线,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11%、1.203%和1.075%;在第7期、4期和2期末达到1.5%的红色预警线,分别为1.591%、1.793%和1.562%。通过上述压力风险测试,监管部门可对未来第3、2、1期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作黄色预警;对未来第7、4、2期作红色预警,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建立房地产金融风险防火墙体系建议

(一)构建防范区域房地产金融风险长效监测机制

对房地产行业及房地产金融指标进行监测,将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房地产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定期开展区域房地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

及时评估房地产业风险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冲击程度,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及早防范。

(三)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信息共享

加强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辖区房地产金融业信息共享,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信息支撑。

(四)继续加大对房地产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

第5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银行压力测试,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来评估银行承受罕见但仍然可能的宏观经济冲击或重大事件的过程。

压力测试理论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其一,将压力测试应用于软硬件测试中,又可称其为,强度测试、负载测试。其二,就是较为传统意义上的压力测试,主要用于银行业风险评估管理等,是指在某一个特定主观想象中的极端市场情况下,比如某种货币突然贬值、利率陡升、股价暴跌等异常情况,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面对这些市场突变带来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

作为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其风险管理,要通过一整套风险管理流程和模型,使银行能够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管理战略和经营活动,包含度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等所必须的技术和管理工具。

在国外银行的压力测试中,并不是机械地完成测试任务,而是以压力测试标准为基础,建立一套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的压力测试框架,并将其规范。从而在金融市场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为董事会、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从而防范和控制各种重大风险,有效管理银行资产。

在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是上文提及的第二种形式,即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干预下,建立一个极端的市场环境(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储户挤兑货币等),测试银行在面对这些压力下的承受能力,以及化解危机的能力,从而为银行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开展压力测试,以便促进银行风险识别和控制,弥补其它风险管理的不足。

2009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自此,压力测试已成为一家银行整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银行压力测试产生背景及应用情况

压力测试之所以被重视,主要是因为由于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价值下跌引发的次债危机逐步严重,在2008年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许多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倒闭,或被兼并、被国有化等等,原本的金融体系被再一次重创,殃及世界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多国经济倒退现象。《金融时报》发表了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德尔.贝兰克梵的文章,指出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表现,应当开展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分析。事实上,压力测试用于金融业起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用来评估账户市场交易风险,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在金融危机之前,银行对压力测试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直到金融危机爆发,金融业被重创,才得以被重视。

目前,国外银行的压力测试,通常会将情景统一设定,测试资本和风险的匹配度,并提供给银行一个整体的评价视角,包括监管银行的资产变动情况,管理银行的负债结构、资本和流动性,评价银行战略和计划的适应度并制定应急计划,测试银行对外部市场的敏感度。相比国外我国银行业的压力测试,起步比较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从央行对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资本较为充足,风险管理也比较谨慎,总体上承受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我国的银行业压力测试还并不完善,甚至不少银行对此感觉很神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关人才,实践经验、理论积累等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压力测试在银行应用方法简述

第一,以国情为基础,设计统一的压力测试情景。要根据国际标准建设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特别是压力测试系统。加强交流,并依据国情,取其精华,制定规范化标准,建设一个符合国家金融业实际的统一测试情景,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模拟历史事件情景;其二,假定特殊事件情景。这两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相对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加优越。以国情来看,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处于较为快速发展的状态,经济呈现大幅下滑的数据不足,所以模拟历史事件情景就相对来说不合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历史事件模拟通过假定特殊事件的情景法是符合国情的主要压力测试方法。比如,我国现今成为世界上房地产泡沫较大国家之一,可是房地产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鉴于此可以设计一个这样情景,假设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严重,结合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模拟出金融危机的特殊情景。

第二,构建完善银行压力测试模型。在统一压力测试情景下,各商业银行要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身的各项条件,根据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其符合自身特色的宏观经济模型。并将其引入风险管理中进行压力测试,在实践中灌输压力测试的理念,提升人员素质,不断地以模板为基础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如今我国房地产业呈现泡沫状态的情况下,设计压力测试模型关系表,针对房地产业贷款设计压力测试模型及表现表。

第三,将压力测试全面引入银行风险管理。全面的压力测试体系,应该是包含着应对风险的政策、制度、流程、预案以及压力测试的计量工具。要建立全面的风管体系,将压力测试引入日常的管理中,让每一个成员理解压力测试的重要性,将其根植于日常管理流程中。

第四,加强上层管理重视。压力测试设计的情景,都是假设的,出现的概率较低,上层管理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所以,要从根上强化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优化组织结构,强调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将压力测试作为重要的工具,定期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并形成规范。同时还要在制度上强调重视压力测试,制定标准,确保压力测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6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政策建议

一、压力测试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全球性银行开始引入压力测试来评估其资产组合在极端情景下的表现。随着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加之压力测试能估计到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损失优势而在金融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进一步认识到压力测试在管理极端风险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也逐渐将压力测试应用在分析极端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领域可能造成的损失。长期以来,银行业在识别和应对极端风险方面相对落后,主要原因:一是对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充分。具体而言,就是对极端事件发生概率认识模糊不清。二是存在侥幸心理。一些银行管理者认为,既然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不太可能就撞上,这种侥幸心理是最危险的。三是未能做到对极端风险的科学认识和评估。

二、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中的应用

近年来,根据国内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与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也开始运用压力测试的方法来预防与管理流动性方面的极端风险。

1、相关理论分析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定义: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设置多种属于流动性风险极端不利的情景,对其引起银行流动性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预测评估,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目的: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都有明确的目的,一般是针对近期可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的变化进行测试。通过分析特定情境下银行流动性风险,来判断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极端事件对银行带来的冲击。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设计:主要分析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事件及其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设定情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商业银行应针对单个机构和整个市场设定不同的压力情景。

2、压力测试的分析方法

依据压力情境中所蕴含的风险因素的多少将压力测试方法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1)、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方法是指在不考虑其他风险要素影响的条件下,评估单一风险要素对商I银行资产组合的的冲击程度,所以又被称为单要素评估法。

敏感性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运用广泛。它完全忽略了其他风险要素的影响,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出单一风险要素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冲压强度。在该方法运用时,要求能够准确的把握风险因素的冲击幅度,以确保压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各个风险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相互转化。风险因素之间的互通性要求综合考虑其对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影响,所以该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片面性。

(2)、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方法又被称为多要素评估法,主要是指情景构建,在多个风险要素共同冲击的极端情形下,探讨极端情形对金融资产组合的影响程度。

第一,历史模拟情景法。该方法是指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复制这些历史事件中的风险因素,用于衡量对当今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价格的影响。第二,假设情景法。该方法首先人为的假设了若干种重大冲击事件,如政治危机、战争、恐怖事件、地质灾害、股市崩盘、楼市跳水等,然后分析这些重大冲击事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这些假设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危害却不小。因此,有必要召集具有丰富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集思广益,探讨如何客观高效的情景构造。

三、提高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对策

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满足自身风险识别、评估、衡量、控制的需要,推动自身资产结构调整优化,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工作建议如下:

1、建设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体系

流动性压力测试最初起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来逐步扩散到世界各地,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管理方式都千差万别,如果直接照搬他国的压力测试模式,难免会使本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大打折扣,降低压力测试报告的可信度,这样压力测试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从国外引进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的同时,要积极地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加以改进,使之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既要吸收国外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有益经验,又要规避它在压力测试中暴露出的缺陷,形成我国银行业特色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体系。

2、建设全行范围的压力测试框架体系,明确部门职责

为满足201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达标要求,确保相关工作落地实施,银行需建立一个全面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压力测试工作,初步建立全行性的压力测试框架体系,制定包括全行压力测试的目标、程序、方法、频度、报告线路以及相关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的统一压力测试政策,规范压力测试工作流程,将压力测试作为常规性的风险管理工具,制度化、定期化。分风险类别制定压力测试政策,明确压力测试情景建立、执行压力测试、内部分析及报告、风险缓释与应急措施、重新评估压力测试、特殊压力测试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流程,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对重要风险的压力测试的流程控制,同时责任到局部机构(部门)。

3、加强数据积累,改善数据质量

流动性压力测试无论是从数据收集,还是从量化冲击,建立模型都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应按照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求的规范格式,参考行业内惯例做法,强调日常性,突出特殊性。在保证相关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全面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在日常活动中,数据的收集不仅仅局限于各种财务报表数据,还要辅之于非财务方面数据,以备日后的流动性压力测试之需。除此之外,银行同业之间加强协作,做到数据资源实时互享,优势互补,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

4、建立专门的压力测试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要改革相应的压力测试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从而将危机意识深入到企业文化的骨髓。建立专门的压力测试机构,不仅可以提高压力测试的效率,保证压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提升了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的管理层级和管理地位,这样有利于减少压力测试结果传递给高级管理层的时间和距离,可以有效的纠正压力测试结果信息传递偏差。高级管理层收到压力测试报告后,可以及时的作出回应,这就加快了高层决策反馈给下级的传递速度,有效缩短了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时间,激活了决策的实施效率,避免了传递不及时带来的决策失效,达到指导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 外币贷款; 风险管理; 情景分析; 压力测试; 敏感性分析; 在险价值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极端市场情况之下测定债务风险程度的一种方法。

在压力测试中,由测试者主观决定其测试的市场变量及其变动幅度,变量变化的幅度可以被确定为任意的大小,而且测试者一旦确定了测试变量,就假设了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性为零,不用再担心测试变量与其他市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它不需要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所以比较适合债务风险的定性认识和一般流。

压力测试可以模拟市场任何因素的变动幅度,从而计算出企业外债的极限风险。

压力测试理论上并不复杂,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市场变量相关性和测试变量的选择问题。压力测试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所选测试变量与市场其他变量的相关性为零。因此,变量的选择要考虑其是否真正独立于其它变量,是否有必要将一组变量作为测试变量,或进行二维联合测试。

其次需要对分析的前提条件重新确认。进行压力测试,某一或某些市场因素的异常或极端的变化可能会使得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发生变化。某种在正常市场状态下有效运行的基本模型,在市场危机时可能也会失效。

每次压力测试只能说明事件的影响程度,却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与情景分析相比,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可以说只是风险管理中一种战术性的方法,而情景分析则注重比较全面和长远的投资环境的变化,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三)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外债偿还成本造成的影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敏感性分析首先需要风险管理者确定影响企业外债成本的主要变量;然后通过计算显示债务成本对各变量的敏感性。对于不同敏感程度的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

敏感性分析计算简单且便于理解,在市场风险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分析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判断出外债偿还成本对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但不能反映不确定因素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在各种可能情况下对偿还成本的影响程度。因此,在使用敏感性分析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实务分析中一般结合VaR进行分析。

(四)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

在险价值就是在一定的持有期和一定的置信区间内,一个投资组合最大的潜在损失是多少。VaR是一种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评价风险的方法,它可以使投资人既知道潜在损失的金额,又知道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VaR风险衡量方法适用面较广,适用于综合衡量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内的各种市场风险。

在企业外债风险计算中多用历史交易资料模拟法,即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未来可能的汇率和利率分布,从而进一步计算债务风险暴露在一定概率范围内发生的最大损失。

历史模拟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非对称和后尾问题,诸如非线性、市场大幅波动等情况,以便捕捉各种风险。但是,该方法计算出的VaR波动性较大,存在严重滞后而导致VaR的高估等风险。

虽然风险值评估法是公认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计量工具,但也存在若干局限,主要体现在:

首先,该方法不能涵盖价格剧烈波动等突发性小概率事件,无法应对市场出现的极端情况,但往往正是这些事件给银行的安全造成最大的威胁。

其次,存在头寸规模的影响问题。在外债项目的VaR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头寸规模或大小对市场汇率和利率的报价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况中,不同规模的头寸在交易时价格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债权方可利用VaR模型进行风险测算和规避。而对于获取外币贷款的债务方,也可利用相关计量测试,分析该项目的风险得失,更为今后的财务策划提供实用的借鉴经验。

总体而言,各种风险计量的方法受到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应用范围、场合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情景分析从更广泛的视野,更长远的时间范围来考察金融机构或投资组合的风险问题。这种具有战略高度的分析可以弥补VaR和压力测试只注重短期情况分析的不足。因此,情景分析应与VaR和压力测试结合起来,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完善。

当单个模型的分析方法种类较多时,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在险价值分析中,可以采用历史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手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究竟采用何种手段,该种手段风险分析的方法是否正确都是较难确定的问题。

五、结束语

由于我国对外币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较晚,相应的管理体系不成熟、不健全。企业普遍存在金融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等问题。而在实际经营中,尤其在铁路、公路的外币贷款建设中,有些必须是通过将盈利所得的人民币兑换成相应的外币(美元、日元、欧元等),然后进行外债的偿还。在还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外币贷款的价值会因为相应货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利用何种工具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计量是企业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过对企业外币贷款的汇率风险的分析,笔者选择了四种风险计量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测算,为企业外币贷款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建议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衡量企业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风险规避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面对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闫迄,杨丽.国际金融[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8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学;教学方法

伴随着金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即便不是金融学专业但是作为经济类学生也非常有必要了解金融学基本原理及相关基本知识,所以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学科教学平台中都含有金融学。而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老师,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如果不注重课程、学校、学生方面的特点,即便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精力,也不能取得相应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在对独立学院各方面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前提下,针对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对金融学教学方法进行深一步的探讨,使教学效果更富实效。

一、独立学院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几对矛盾问题

1.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由于三本院校学生家庭环境普遍较优越,虽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较不成熟,生活能力弱,但同时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有突出的优势,且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2)在学习上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3)在学习和生活上虽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体现出较强个性,自我意识很强。非金融专业的学生还有一点不同是讲授过程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因为他们很少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证券投资学等后续金融类课程。

而在具体的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往往忽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特点及个性。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节与节之间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这种单一教学方法不能适应三本学生的学习特点,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从金融学课程本身来看,它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用性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货币、经济的运行有个宏观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热点问题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但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能性和趣味性。目前独立学院金融学教育教学存在对大问题是目前,课程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特色与创新,缺乏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不足,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学生对最新知识的渴望及学习方法多样化的要求,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学方法科学化的实现迫在眉睫。

3.从独立学院自身来看,大学的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相对于重点大学或者母体学校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学科型的本科学校。但现在独立学院金融学教学过程普遍缺乏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非金融专业没有后续的金融学课程,学生如果能进行比如进行简单的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模拟,对其认识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运行的基本程序,以及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认知的主动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教师就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先天不足,因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显得底气不足;另一方面从教学手段看,许多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紧张,没有配备教学实训硬件,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这些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我们独立学院更好发展,必须要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独立学院优势率先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行的教学原则。

1.针对三本学生基础薄弱和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等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耐心和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尽可能的把基础知识弄扎实,同时采用多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案例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针对三本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而且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金融学基础对一些知识点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不仅掌握相关知识,更可以了解不同知识点的背景,因而获得的知识是鲜活有生命力的而非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过程要注意了解学生知识架构,尤其是非金融类的学生,要对其知识背景有清楚的了解,进而对案例的选取要有所不同,或者对同一个案例教授的方式和深度要有所区别,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迷茫的情绪,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而运用好案例教学,有益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其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提高对特定市场环境的分析能力,了解金融与金融市场的运动特质以及金融一体化变革的本质,以保证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

(2)情景式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该种方法可以调动三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自主意识强的特点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的同时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该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①设立情景问题。比如在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教师最好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最后一部分金融监管、金融危机时,以08年金融危机为离来讲解,通过一些视频资料和讲解让学生先了解过程,然后设置一些情景问题,如为什么发生危机?明知道信用不好为什么贷款给他们?投行为什么买ABS?②实施情景方案。接下来就让发挥三本学生表现欲强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次级贷款人、房贷机构、投资银行、评级机构等来近距离切身感受整个过程,体验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③讨论和总结。最后老师讲原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和体系的整理,让学生进行讨论第一步的问题并总结,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加深印象的目的。

(3)启发式教学方法。论语里就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冥思苦想也想不通的时候不要启发他,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而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去开导他。总之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路径而不是代替他们得出结论并硬要求他们记住结论。尤其是对三本的学生自我监督和学生能力较差,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问题的潜能。

2.时刻关注经济形势变化,讲授过程能结合热点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讲课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补充教材里没有的最新知识,最好要结合现实经济实践进行讲解。比如讲商业银行的时候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与混业经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现代化发展,对有关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等要结合案例和经济最新动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金融发展的最新理论动态及实践成果,对经济金融形势有自己的判断,探讨有效对策,还有就是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有所侧重,比如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下转第263页)(上接第261页)在金融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量化分析方法非常重要,市场主体如何实现优化的资本资产组合,已经成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以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那我们的讲授就要侧重量化分析过程符合市场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为他们工作和以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坚实的铺垫。

3.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有必要对金融教学强化实验性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条件和课时的限制,金融教学的实验性方式极少,这和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相违背,更无法发挥三本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三本学校更要下功夫重点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信息化、开放式、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林晓婵,张永丹,王庄严.独立学院金融本科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9).

[3]郑璇.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金融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教育创新,2008(23).

[4]廖霄梅.《货币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第9篇:金融情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客户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2009年9月,银监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构建了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改进流动性风险评估。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的缺陷

1.在选择风险评估方法时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评估方法都是参照银银监局实行的监管措施来进行的,侧重于对银行各项业务的约束。商业银行更多的是被动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这导致目前银行流动性评估大都停留在流动性监管指标上,对流动性风险的实际评估与控制力度不够。

2.较少使用对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方法

目前商业银行实施的静态指标评估、现金流分析、压力测试和应急计划等都是以银行个体的流动性风险评估为重点的,而流动性危机的出现,也可能是系统性流动性危机。与国际资金流动、国内的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以及市场波动等有紧密关系。这就要求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将微观的流动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3.传统评估方法运用较多,新方法运用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指标分析等方法对日常经营活动的流动性进行评估。压力测试、情景分析、资金转移定价等仅作为补充使用,并不是作为流动性风险评估的常态部分。

4.流动性监管指标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评估重叠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关注点和角色不同,相互补充。监管者定期综合评估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框架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则负责具体的流动性限额和持续风险的评估。但我国都针从业务视角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缺乏一个综合的评估手段,来评价单个银行和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改进建议

1.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体系

流动性风险评估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自身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与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银行总体财务实力相匹配,并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互影响与转换。商业银行应在原有政策、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评估体系。

2.充分发挥各种风险评估指标的作用

以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各类静态指标,如存贷比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仅作为评估参考指标。相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使用的静态指标,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的综合性较强,更能反映未来流动性风险情况,因此可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项目和权重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正。

3.进行多重压力下的情景分析

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主要在于分析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商业银行抵御危机的最短生存时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最短生存期不低于一个月。商业银行在设计情景时应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复杂程度设定压力情景,且假设的条件不应只是单一变量,而应包含如信用评级、声誉、利率变动、操作风险在内的多个风险的变化。商业银行应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计划,并定期独立评估压力测试项目的有效性和主要环节的稳健性。

4.关注宏观流动性对商业银行微观流动性的影响

商业银行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流动性对自身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关注我国金融体系、货币市场的大事件,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作为微观流动性风险评估的指导。如当宏观流动性出现负面信号时,加强对流动性风险控制,进而强化这些负面因素。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宏观流动性的结合,就是要防止流动性创造的过度.监测宏观流动性扩张的泡沫。

5.对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差异化评估

目前我国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都适用统一的流动性评估指标,缺乏差异性。这使得指标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约束程度不一样.反映出来流动性状况也没有可比性。而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现金流覆盖率和净稳定现金流指标主要针对国际跨国银行,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一定适用。因此从银监会角度出发,应允许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从自身特点出发,采取差异化的评估方法。

6.制定应急措施

商业银行应该在完善流动性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同时,还应根据本行业务规模、复杂程度、风险水平和组织框架等制定应急计划,并根据经营和现金流量管理情况设定并监控银行内外部流动性预警指标以分析银行所面临的潜在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还应对应急计划进行评估和修订,不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演习以确保各项计划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的顺利实施。

过去十年,流动性风险评估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评估工具不断出现。在国外以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为基础的工具以及应急计划应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应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较之国外还不够完善和发达,在引进国外先进工具时应充分考虑我们实情,进行调整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伦纳德·麦茨,彼得·诺伊.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吕厚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及其控制措施[J].时代金融,2012(01):86.

[3]王晓雯,张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管理[J].当代经济,2010(0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