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中小学生数字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数字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数字教育

第1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写字教育 慢的艺术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在教学中发现,由于部分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写字教育重视不够,使得有些学生文字书写潦草、不规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小学生的作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多而且量也比较大。教学中,老师习惯于在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仅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做作业。看到有些学生笔动得慢了,教师就不断地催促,学生也变得浮躁。有些学生为了不挤占自己玩耍的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字迹的工整程度可想而知。

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张文质老师的著作――《慢教育》。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写字教育总是达不到理想程度,原来症结所在是我们平时贪急求快。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错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躁。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慢教育,在我们的写字教育教学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祖先在毛笔书写时往往会配上古琴曲,那种悠远绵长,轻如晨风拂过水面,急如骤雨敲打铁盆,有效地配合笔者手腕的灵活运动,才诞生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汉字。

于是我放慢了步子,延长学生在课堂内书写的时间。每天的练字时间,我都是对学生说:“慢点,我们不比谁写得快,要比谁写得对写得好。”本来写字认真的那些学生一笔一划地书写,做到了;可那些平时听课认真,不认真的孩子,想写慢还不是容易的事,慢不下来呢。我盯着他,嘱咐他再慢点、再慢点……慢着写才有时间看清笔画的样子,慢着写你的心思才放到了练习书写上,慢着写才不慌忙,平心静气。结果证明“慢工出细活”说得有道理。看那慢着写的笔画一笔笔多像样,这下,绝大多数慢着写出来的字还真进了一大步。这就是“慢教育”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随着每次凝神静气的书写练习,我体会到了慢教育的真谛,它其实就是一个在耐心地等待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为了使写字教育更上一个层次,我校申报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的对策研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课题组同仁体会到写字教育中的“慢”可以蕴含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字前,纠正双姿不粗放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的,要求学生做到:“书写姿势正确。”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握笔姿势不对,正确坐姿不能持久,影响了学生书写。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在每天的写字练习之前,用口诀的形式通过广播系统对学生统一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脚平。”语文老师在教室随着广播提示进行书写前双姿检查,一个学生不达要求不能动笔,一个姿势不对不能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定势,才能内化为行为模式,具有正确的书写姿势。

二、写字时,认真指导不潦草

(一)观察字形、结构,细心到位

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二学段的的生字都是摆在田字格中,清楚地展示了字形及间架。当田字格中的生字展现在学生面前,每次都靠老师分析字形和结构肯定不行,而不教给方法就让孩子自己观察肯定也不现实,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一年级时就要利用多媒体、儿歌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空间图。写字前,学生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各个方位记心间。不顶格,不贴边,字儿工整住中央。”还要教给学生以横中线和竖中线为参照观察字形的方法:横中线,上下结构,看上下长短;竖中线,左右结构,看左右宽窄。我们应该由扶到放,最终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二)看好基本笔画,细描慢写

练字时我们往往是从基本笔画的揣摩开始,从描红到临摹、仿写,从单一的笔画练习到字的整体书写,循序渐进。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在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上下工夫。尤其是比较难写的字,不能一味说“跟我写”、“应该……”、“不应该……”,这只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如写“马”字,我们先展示“马”的图片,出示甲骨文“马”,感受汉字最初的形体美,再出示其他形式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汉字的简化让书写变得容易了,但同时还保留着部分神似的笔画,激发学生书写的欲望。此时我们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马”字的Flash 动画,把写字的全过程――起笔、行笔、收笔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可以让难写的笔画变得容易。

(三)教师板演示范,规范美观

在书写有难度的字时,我会反复观察书上的范字后才一丝不苟地落笔。对于学生在书写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我会在黑板上照他们的样子写一个,然后说: “这个字老师没写好,谁教我再写一遍?”在学生“拉长一点”、“向左一点”等点评中我认真修改。老师严谨的态度成了学生的表率,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写。不厌其烦的演示不仅仅教会了他们写字,还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四)对照例字书写,找出差距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学生在书写完毕后,花时间引导学生与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进行比对,找出自己的差距,能有效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三、写字后,中肯评价不带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每次写作业,我都将那些字写得漂亮的作业一一展示出来,看到那些作业时,孩子们总是由衷地发出赞叹声,作业本的主人则是成就感油然而生。只要有进步,学生的作业本上会出现同桌勾画的“”,还有我个别的表扬。这样的评价比老师在作业本上打上等级更能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写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等待,宽容,细节”,应成为“慢教育”的主旋律。只有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从细微处入手,不断地坚持,不断总结和思考,才能使写字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

第2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自我创新;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事实上,创新能力通常需要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自我突破和驾驭,以自己所学知识的水平和深度为基础,寻求一种自我超越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一旦学生意识到这种思维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原有的思维惯性就会被打破,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就能不断提高独立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产生。这种在自我创新中不断得以提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能力的产生一方面得力于教学环境的许可和鼓励,教学材料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激励[1]。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成果起推动作用的“催化剂”,教师自身的行动力和感染力是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最主要的风向标[2]。教师一方面要以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来教授数学基本课程理论,确保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更新和改进,对学生教学重点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转移到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例,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而是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自信。教师从这一点出发,对学生采取“鼓励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进行正面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肯定,增强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自我突破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一个参与者,还应该扮演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学实践中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鼓励和引导,有助于鼓励学生产生自我思考意识,增加思考深度和空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锻炼学生自我突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前提是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改进。例如,1.鼓励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对新题型、新知识进行自我剖析,用自己认为最简单具象的方式来表达抽象的数学理论,用最容易理解的情景小品来表现一道证明题(例如四则混合运算公式),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有创新能力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且成立创新思维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其中质疑的可以是教师的授课模式的陈旧、传授的知识不贴合实际、解题的技巧过于繁琐,甚至可以质疑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辩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质疑的勇气,在不断质疑和肯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进步和自我成长。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

调查目前国内的数学教学概况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脱离了其他的科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已经完全没有交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体会不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然而学习是为生活和思想服务的,特别是学习数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中证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项内容本身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的,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证明,例如在两点之间设计出多种行走方案,然后小组实施各个行走方案,行走过程中记录时间,然后对比,就可得知两点之间行走时间最短的是直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知识。还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然后自我突破。

四、思维形式的培养

思维形式相对于创新能力,就如养料相对于植物。在思维上有了突破,必然会决定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所以思维至关重要。典型性思维主要由以下几种:1.逆向思维,相当于初中数学中的证明题,给出理论或者结果,进行反推论证,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任何事物都进行适当质疑,然后进行自我证明,对于创造性学有裨益。2.归纳性思维,对于阶段性的学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善于归纳总结,进而培养发散思维,在头脑中形成较广阔的思维空间,举一反三,从而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开展发散性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勇于发散自我思维,表达自我想法,从而在各方面进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思维是依赖于教材内容的,具象事物表达抽象理论,在课堂中引进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在课题被提出初始阶段、理论的渐成过程、结果的论证方法、思维的形成过程等中逐渐得到自我提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者而不是决定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不再依赖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模式,不再依赖课本上给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给予学生创造性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创造性思维形成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困难和质疑,教师应当给予细致的解答,及时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达到引导学生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确立无疑,教师是以一个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只要能达到培养好学生的目的,教师几乎可以说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自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被提出以后,很多老师就爱上了这两种办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我在教学中也运用上这两种方法。但我始终觉得,无论什么方法,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用:针对教材、针对学生、针对教师风格。

一、教为基础,引导自主学习

虽然新课程一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再怎样的“自主”,都要从教师的“教”开始。我从不盲目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初一开始就让所有学生“自主”,那是拔苗助长。真正扎实的自主学习,是靠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上了初一,学生到了一个新环境,需要与同学、与老师进行磨合,引导是否得法,会成为学生进步是否快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在以实例或旧知识引入课文之后,尽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果不能,则老师给予帮助,解释清楚过程,再按照教材安排的思路,教给学生概念,解释典型例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每个让学生思考的环节,都要给予他们尽可能大的空间。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减法》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创设了两个情景:找了2010年1月8日全国主要城市的天气表,其中新郑这天的气温,最高温度是2度,最低温度零下7度,那么这天新郑的温差是多少?如何计算?学生顺利列出算式:2-(-7)=?,计算时费了一点周折,展示在温度计上之后解决了。再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而最深的海沟,叫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点深度为11034米,请问两者之间的高度相差是多少?学生也能迅速列出算式:8848-(-11034)=?计算速度比上次要好一点。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思考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结果来的。事实上,结果是增加了第三个算式之后,才比较艰难地归纳出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学生的问题,一方面在计算上,另一方面是在文字表达上,意思想出来了,却说不成通顺的话。在这里,如果没有老师的鼎力相助,学生是很难仅通过自主学习,正确表达出结论来的。

二、鼓励质疑,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定会遇到困难的,他们的想法首先就是问老师。我不允许这么做,学生能提出问题,我是大力表扬的,但是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多,不能让学生觉得只有一条路。所以我给他们提出了质疑的要求:当我们学习每一个新内容时,请大家尝试通过“温故”的方法来“知新”,如果有问题,除了问老师以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比如:与同学交流、查参考书……大家还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来?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想出了不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增强了合作意识,知道了合作不仅是一种请教,更是一种争论,还是一种探讨,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更可以发生在人与教材之间。其实,广义的合作,是发生在任何两种可以互相提供帮助的实体之间的。

我们班的同学现已形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经常能看到教室里同学在争论一道练习,还可以在交上来的练习册上,看到学生更正题目的痕迹。甚至还因为在一本练习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班上展开讨论,一致得出练习册错误的结论后,写过一封信给其编者。所以我常常鼓励同学们:“等我们学好了,能看出练习册里题目的所有对错,能独立做出练习册中所有的题目时,我们也能出一本练习册了,说不定我们出的还更好。”这是一件令大家想想都很兴奋的事。

在复习到“幂的运算”时,同学们遇到了一道运算题:(a-b)(b-a)3(|a-b|)5,大家做出了三个答案:-(a-b)8、(b-a)9,以及(a-b)9,因为我要求同学们做完练习以后,互相交换检查,这样能大大提高正确率,结果大家经过一番争论之后,不用老师出马,就自己确认了正确的答案。

还有一次,是我们初学“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时候,我出了一道应用题:同学们委托张三去买单价是12元的钢笔,他带了100元钱,剩余a元钱,问:他剩余的钱,与他买的笔的支数x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式表示出来是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做题时就感到了困惑,写成了a=12x

第4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各项教育改革也如影随形,教育的形式也出现了多元化。其中,小学就是我国初级的教育形式。作为初级教育形式,小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门槛,是一个基础,相当于一个高层建筑的根基。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纪。因此,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小学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起跑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代社会,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也是这样,而学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更能鉴证教育创新的功效。本文将根据小学学生学习理解力较差的现状,着重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意识。

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 现状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所提倡的口号已经从"应试教育"(Exam-oriented education)变化至"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这不得不说是算教育史上的一次创新,也是我国教育的一次质的飞跃,当前的教育已经进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比应试教育高,它提倡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这就成为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的奋斗的目标。但是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和教育的老观念的"传承",再加上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的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现象:

(1)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很好的掌握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思想,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即老师台上"满堂灌",学生台下"仔细听"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的形式化,即虽然口号提倡的好,要求发展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还是在进行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2)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导致了学生根本不能认清他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

1.2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成因

针对上述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从中可以得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性、无兴趣性。究其成因,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普遍表现得很差,这就导致书本上的概念不清晰,知识结构不明确。而且学生们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毛病,笔者认为这是与儿童天真的特点所联系的。

例如在计算(2009×3009+2009×1991)×0=?时,很多学生不会进行思考,拿起笔就一步步地算,思维定势,导致很多人在计算这题时会花很多时间,而这些时间是不必要的;

(2)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很好的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接,没有很透彻的理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思想。如"素质教育"提倡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习时,数学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立体图形,而并未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亲自去做一些这些立体图形。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对策

上面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课改标准下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被誉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小学数学方面,它要求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环境及氛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是对教育的一次洗礼,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洗礼。在这次"洗礼"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制定今后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及新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努力设立好的气氛。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可以对他们说"没事,慢慢来,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开动自己的脑筋,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这首先体现了一个现代教师的风范,同时也是一种课堂气氛的创新,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教学氛围。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灌输,而不是凌乱地介绍数学知识

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灌输,尤其是联想的数学思想,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与连续性。如在讲到乘法的分配律时,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对以前学的定律的联想,这个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这就带动了课堂的气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适用。我们可以对乘法的结合律进行复习,并让学生们总结一下用字母是如何表示的(a×(b×c)=(a×b)×c)。

2.3 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半圆形拱桥,桥头到桥尾的长度为20米,则在发洪水时通过它的水的横截面积为 _______平方米。(π取3.14)"。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讲当年赵州桥是如何造成的,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体现了古人良好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就会谨记老师的话,在学习的数学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与实际相联系。上面这道题就能够采用此方法进行讲解,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都喜爱听故事,这样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知识,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3 结论

数学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各种教育因素,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抓好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玉平.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策略[J].中小学教学·小学版,2003(1-2):34转64.

第5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言文字 规范化 现状与对策

一、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和分析

本文以盘县的6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法和查阅学生作文材料为主,以访问、座谈、个案调查等为辅进行了调查。从6所中小学20个班级中抽取了200多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了所在班级的作文200多份,调查中小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状况、能力、习惯和态度,得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语音走调。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均不到80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是不能令人满意。中小学生语音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方言重、错读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望字生音、盲目模仿时尚等几个方面,平翘舌音、鼻音混淆的现象极为普遍。

2、文字不规范。本文对不规范用字、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字等进行了调查,在学生用字当中,写繁体字不是主要问题,错别字总量竟高达不规范用字的90.1%,可见其严重程度。

3、词语滥用。词汇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滥用方言和文言词语、中西合璧语和港台语,生造滥用新词,乱用缩略语和简称等。

4、语法、标点不规范,错用误用。大部分学生不明词语的意随意滥用和生造,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或残缺不全,句子混杂,表意混乱,滥用关联词、结构不清、意义不明,出现“反语法”的现象,标点错用误用等等。

5、学生规范意识淡薄,学校语言文字机构建设落后。学生对学好普通话十分重视,但对现行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不是很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很重视。

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政策措施。虽然200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但国家有关部门对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不够,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何为语言文字法,中小学生对国家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更是陌生,只有不超过35%的同学知道《语言文字法》。另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现有规范标准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

2、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恶化,影响到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环境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

(1)繁体字回潮,简化字、错别字混乱不堪。

(2)语音异常走调,出现北方土语、洋味普通话等。

(3)滥用省略,随意缩写。

(4)生造词语,文理不通。

(5)滥用英语。

3、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失范制约着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

(1)典范教材失范。现行教材中出现了注音错误、简化字和繁体字错用乱用、词形错误、数字误写。比如《美丽的中国城》:“他们把在白人误解和歧视下的满腔愤怒,像山洪暴发一样倾泄无遗。”其中的“倾泄”是“倾泻”之误。

(2)普通话测试的典范教材失范。《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其提供的50篇朗读作品中存在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失调、使用数字不当、标点符号欠妥等现象。

(3)语言文字教学分量不足,教师语言文字素养参差不齐。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分析的东西太多,实际的语言教学太少,师生两方面的语言教学意识都比淡薄,这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目的。

(4)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不成熟。中小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外界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崇洋、追求时尚以及趋附、迎合等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学生模仿港台电影电视剧中的港腔港调,喜欢逆潮流而行,在用字上大用“繁”、“古体”等等。

三、加强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环境。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氛围;其次要加强策略引导,增强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

2、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读解理论,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其次要打破文选模式,编写单项训练教材,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把每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都挖掘出来。

3、发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意义的认识;其次,语文教师必须熟悉现行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规范观、语言观,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2月12日,教育部了《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明确了建立督导问责机制、规定专项督导结果是对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同时明确要对教育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办法》规定,凡涉及到影响和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或严重侵害师生切身利益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各种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都属于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实施范围。

陕西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让280万名中小学生受惠

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陕西省24个县(市、区)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加上之前在4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和40个县(市、区)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陕西实现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将有280万名中小学生吃上政府提供的营养餐。

六项措施为天津市百万中小学生“卸包袱”

“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2月17日开学的天津市百万中小学生迎来了一个更加宽松的新学期。2月11日,天津市教委《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对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节假日补课、作业总量、考试次数、教辅使用、文体活动六个方面做出严格规定。

沈阳市今年起将建设300所中小学“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基于网络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校园管理方式发生变化。辽宁省沈阳市中小学生以后在学校里可随时通过公用电脑查询学习资料,“黑板”是多媒体大屏幕,通过校园广播可以收听新闻、了解世界。据了解,沈阳市今年起将建设300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并开放千节名师网络微课程。

我国将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改善学校生活设施

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会,介绍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情况。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扣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提出了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6项具体任务。

河北省将在省属高校推行基建项目“七公开”制度

河北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全面推行基建项目“七公开”制度,以深化校务公开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属高等学校基本建设中的廉政工作,杜绝相关腐败行为产生。该制度规定,各省属高等学校使用财政性资金、单个项目资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要全面推行“七公开”,即建设计划公开、资金来源公开、招标过程公开、施工过程管理公开、质量监督管理公开、资金使用公开、竣工验收公开。并对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监督检查部门等做出具体规定。

第7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 交通 安全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督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生命长久而红灯短暂,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今年教育部把第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也相信这个日子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当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一、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隐忧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交通安全堪忧,各类伤亡事故不断,有数字显示,中小学生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1千人以上。据1994年统计,中小学交通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即平均每天有约3名学生因事故死亡。据2008年统计,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已从1994年的1000多人上升到了2000多人,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幼小生命的消失让人心痛。可见,交通事故是中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

而从泉州本市新闻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也不容乐观。《东南早报》2009年2月4日标题为“泉州:1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报告”中提到2008年10月29日晚,在市区田安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滨被一辆小轿车撞飞;11月2日,经医院确认,因伤情过重,小滨医治无效死亡。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山西沁源县,一辆因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大货车撞向正在在公路上出早操的学生队伍中,致使20名学生车轮下丧生,悲情一时笼罩在众多家长心头。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再次向人们敲响了学生安全事故的警钟。《东南早报》6月25日主标题为“学生交通死亡:上半年超去年总数”中提到根据市教育局提供的统计表,2009年1月1日至6月16日,全市师生非正常死亡共35人(教师2人),其中因交通死亡16人(已超过去年全年交通死亡学生总数)。

二、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从上面这些非正常死亡者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可见,教会学生如何尊重生命,进行自我保护,建立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已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小学生的心智未完全成熟,安全意识不强,不懂得防范措施;在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

(一)“真心”承担责任

小学生处在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知识面窄,加上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不懂得机动车辆的行驶特点,不明确行人的行走规则,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在交通活动中,往往充满幼稚的自信,想跑就跑,想走就走,想过马路就立即横穿。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育的内容,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如可充分发挥媒体力量,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提示小学生安全出行的动画片、宣传画面等,广泛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使“车祸猛于虎,生命不回头”的观念牢记于广大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健康成长。

(二)“耐心”宣传教育

教师在宣传教育方式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可以运用宣传挂图、橱窗、黑板报,推广小学生交通安全“小黄帽”路队制,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内容上,可以尽量搜集内容涉及小学生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将正确的交通行为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和图片向学生传播,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道路交通安全观,让“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理念根深蒂固。如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组织学生观看《最后的少年》这个短剧: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演完交通安全教育的小品后,急急回家观看世界杯足球赛,他把刚刚饰演的因不守交通规则而出事的少年的教训抛之脑后,不顾红灯,抢过马路,结果,无情的车轮卷走了他幼小的生命。同学们看完后惊呆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患无穷!

(三)“诚心”提高意识

家长们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绝不亚于其他人,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协作。可通过家长会,告诉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行车走路方面的自我保护教育,以避免不该发生的交通事故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也可采取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言传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规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使交通安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对他们的伤害。

记得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有这么两句经典台词:“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一定能为学生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田晓玲;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9年18期

2.何军;怎样保护你,我的孩子――少年儿童交通安全警示录[J];汽车与安全;2006年06期

第8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观后感

五(2)班 何绮芊

今天,我观看了南方电视台卫视频道的《中小学生夏季安全教育第一课》,看后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这个节目主要介绍了中小学生在遇到溺水、地震、洪水、车祸等灾难时该如何避免和如何面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遇到溺水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防御。每年中小学生发生的溺水事故占到了全国溺水事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十个意外死亡的小学生中,就有七个是溺水身亡的,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每年夏天我们都能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有人溺水身亡的新闻。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几点就可以防止悲剧的发生:一、不要独自和小朋友一起游泳,需要去时,一定要有大人的陪同;二、不要到水况不明的地方游泳;三、遇到他人落水时不要盲目地下水自救,可以把救生圈、绳子、树枝等东西抛向落水者,并在岸上向过路的大人求救;四、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运动;五、不能在游泳的过程中做危险动作,例如跳水、嬉戏、等;六、当自己溺水的时候不要过度惊慌,保持镇定,尽量把眼睛和鼻子露出来,不要用力挣扎,因为越挣扎沉得越快、、、、、、

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懂得了在灾难来临时,该如何自救,如何面对,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只要和安全作伴,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9篇:中小学生数字教育范文

[关键词] 数字土著; 学习方式; 数字一代; 新一代学习者; 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衡量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十余年后,新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出反映在中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五个第一次。第一次从“保障学习权”的高度,整体勾画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一次从“学校改革逻辑”的高度,抓住“课程”这个突破口,课程改革进入教育改革的主战场;第一次从“课程文化”的高度,从单纯知识、技能目标走向“三维目标”;第一次从“课程资源”的高度,打破了教材的概念,“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开始成型;第一次从“学习共同体”的高度,打破学校孤立于社区的状态。[2]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和争论也层出不穷,争论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种意见认为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课堂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和合作,但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3]可见人们对课堂学习方式改变的效果仍存在质疑,其症结在于缺乏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真实学习方式的认识。其实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Mark Prensky于2001年提出了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概念,[4]国际上关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争论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有三个问题亟待解答: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与上一代学习者是否具有明显差异?新一代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特殊喜好?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是否能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大规模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以期为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代中小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特征研究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当今年轻的一代学习者是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技术具有天生的敏感度,精通技术又乐于用技术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期望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关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的称呼,主要包含“千禧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1991年Howe和Strauss在他们的联合著作《代际理论》一书中提出,出生在1982年到2000年之间的一代为“千禧一代(Millennials)”;[5]2000年Howe和Strauss在《千禧一代崛起:下一个伟大的一代》一书中,指出千禧一代正在进入大学,他们充满了个性,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明白自己的需求,“乐观、团队合作、遵循规则”是他们的主要特征。[6]Oblinger则认为千禧一代应该是从1982年到1991年出生的一代,并指出他们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诉求,当今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很难满足学习者对于新的学习环境的期待;他指出学校应该理解学习者,并针对新型学习者的特征来设计学习环境、课程和教学。[7]

1997年Don 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的网络一代》一书中,[8]提出了“网络一代”是伴随着数字媒体长大的一代。他认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出“网络一代”是1977年1月到1997年12月的出生的一代。[9]Tapscott观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认为新一代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试图去描述这种变化;他倡导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转变,需要更强调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合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001年Marc Prensky提出了“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的概念,指出当今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数字化世界)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土著”的一代,他们的老师则是“数字移民”。他认为伴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数字土著”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甚至他们大脑的物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0]Prensky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这两代之间因为技术使用带来的差异。2010年Marc Prensky在《数字土著的教育》(Teaching Digital Natives)一书中指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必将对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变化的发生,教育的变革的步调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11]

“千禧一代”的提出者Howe和Strauss是人口学的专家,“千禧一代”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区分人口学的特征;“网络一代”的提出者Don Tapscott是未来学家和顶级科技作家,“网络一代”主要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数字土著”的提出者Marc Prensky则是著名的演讲家、作者和教育顾问,“数字土著”的概念主要从数字技术的角度来区分“亲”技术的一代(即“数字土著”)和排斥技术的一代(即“数字移民”)。然而无论是“千禧一代”、“网络一代”还是“数字土著”,都强调在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具有新的学习特征,他们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然而国际上对数字一代学习者存在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在于数字一代学习者是否能代表一代学习者的群体特征。以Marc Prensky为代表的支持派认为新一代学习者由于成长于技术的环境,所以他们身上具备很多技术的特征;以Chis Jones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以时间来划分学习者对于技术的态度过于武断,同龄的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差别很大。

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抽样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并根据数字一代学习者的特征,从大样本中筛选具有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和不具备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阐释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而了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之后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访谈,明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的主要方面,剖析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辨别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

本研究分为四个研究步骤,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

第一,规模化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先用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中小学校中抽出样本学校,再用系统抽样法从学校中选择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第二,数字学习者(Digital Learner,简称DL)和非数字学习者(non-Digital Learner,简称nDL)的筛选。根据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根据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结合问卷设置规则,筛选出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

第三,DL和nDL学习方式差异分析。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方面和课外辅导班方面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上课外辅导班的频率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态度等情况。

第四,课堂学习方式变革诉求分析。深入中小学校,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访谈,访谈涉及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习方式的偏好,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

北京市8个区县(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区、丰台区、顺义区、大兴区、密云县、通州区)约30000左右中小学生参与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703份。小学三年级学生7169人,占总人数的25.1%;小学五年级学生8272人,占总人数的28.9%;初中二年级学生8157人,占总人数的28.5%;高中二年级学生5012人,占总人数的17.5%。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和学习方式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黄荣怀等指出学习情景是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时间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和学习活动四个要素。[12]根据学习情景的定义,我们在编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时主要从学习地点、组织形式、学习手段和伙伴关系等四个方面考察学习方式。在学校学习中,用计算机教室和普通教室来划分最主要的学习地点;通过调查这两类教室内课堂的组织形式来了解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主要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来源和使用的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伙伴关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那些对学生学习帮助较大的人。除了学习方式之外,我们还考察了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学习能力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三个方面。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主要从网络对学习的帮助、使用网络学习时的困难、网络对学习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考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课外辅导班主要从学习科目、学习频率、影响因素、积极效果和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考察。问卷结构如图2所示。

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访谈能够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现象,从而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研究工具使用。[13]学习方式访谈提纲包括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个一级指标。学习方式则从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比较课内和课外辅导班的差异。

(三)“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选取

Howe和Strauss指出千禧一代具有特立独行、技术自信、团队合作、传统、有压力感、有目标意识和受到保护等典型特征。[14]Prensky指出数字土著一代有很强的个性,喜欢使用技术,能迅速地接受信息,他们喜欢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喜欢文本前呈现图表,喜欢随机进入(像超文本),喜欢团队合作。[15]Brown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一代的10个典型特征:喜欢小组合作、以目标和成就为导向、多任务处理、试误、高度依赖网络、强交互、重视觉体验、多元文化包容、实用主义等。Berk把网络一代典型特征扩展至20个:技术控、用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对媒体感兴趣、创建互联网内容、快速操作、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以试误的方式学习、多任务处理、注意时间短(Shorten Attention Span)、虚拟环境下的社交、渴望面对面的社会交互、感情开放、包容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喜欢小组合作、努力适应社会、感到成功的压力、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喜欢获得即时的满足、能即时回应也希望获得及时回应、喜欢打字而不喜欢手写。[16]

深入分析有关“数字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一些共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技术、多任务、强交互和重体验等四个方面。用技术包括网龄、网络自信、电子设备接入、网络接入和每天上网时间等;多任务包括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看电视和与同伴聊天,完成计算机任务时经常多线程工作、课后获取知识的手段多样等;强交互包括课内外的协作学习、网上聊天、信息分享等;重体验包括喜欢图像表征、喜欢真实情景参与、在线看视频、玩电子游戏和使用视频电话等。

因为数字一代是在数字技术环境包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我们把“用技术”作为筛选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一代的条件,并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细化。结合问卷,最后确定的筛选条件有4个。

1. 网龄:网龄在5年以上(包括5年)的高二学生,网龄在4年以上的初二学生,网龄在3年以上的小学5年级学生,网龄在2年以上的小学3年级学生。

2. 上网水平:选择“中级水平”和“老手(大虾)”的学生。

3. 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选择在家“有电脑,能联网”和“有多网设备(含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学生。

4. 每天上网时长:选择“2~3小时”、“3~4”小时和“4小时以上”的学生。

根据以上四个筛选条件,我们对回收的28703份问卷进行了筛选,共选出了5379份问卷,其中女生有2331人,占43.5%;男生有3027人,占56.5%。我们把这筛选出来的5379个样本规定为数字学习者DL。网龄小于1年的学生有6698人,其中女生3012人,占44.9%;男生3686人,占55.1%。

(四)DL和nDL的比较分析

通过数字学习者DL和非数字学习者nDL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群体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DL经常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nDL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74.6%的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只有28.2%的n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如图3所示。

2.虽然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趋势基本相似,但相比较而言DL更喜欢协作学习的方式,而nDL更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28.5%的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19.2%的n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41.6%的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58.6%的n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如图4喜欢的学习方式所示。此外在基于网络的合作方面,DL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62.4%的DL有网络合作的经验,37.6%的nDL有此方面的经验。

3. 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非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75%的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65.8%的n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如图5所示。在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中,DL更喜欢辅导班的1对1辅导和同伴,而nDL更喜欢辅导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通过比较分析可见,DL的学生对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更喜欢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社交倾向,这些方面刚好印证了“用技术”和“强交互”这两个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然而本研究没有设计关于“多任务”和“重体验”的验证,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设计相关因素进行证明。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DL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nDL,所以我们选择5所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和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

四、焦点小组访谈

来自5所中小学的28名学生参与了我们设计的焦点小组访谈,其中男同学16名,女同学12名,小学生9名,中学生19名。访谈主要从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之外学生使用技术开展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使用技术学习方面不存在障碍,但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学习的机会很少,多数课堂不鼓励使用技术,甚至屏蔽技术。学生对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认识比较理性,认为不同的课型应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是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授会特别枯燥。

受访的学生都在参加课外辅导班,有些是特长类的辅导,有些是英语、数学等课程辅导。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课外辅导班。在谈及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时,学生积极地给出了多方面的回答,总结起来,包括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师采用的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与学校课堂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距,见表1。

当代中小学生希望内容序列能够更加灵活,可以由学生调整,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选择,而课堂所提供的内容序列往往基于教材和教师的掌控。学生希望能考虑学生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材料,而不是一堆参考书和试卷;然而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是教科书、参考书、PPT或为应付考试而准备的数字材料。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关注自己,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而当前课堂的教学方式多数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策略未必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的学习结果是具体、清晰和明确的行动计划,而课堂提供的学习结果是课后作业和考试。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是在真实评估学习情况之后对学习建设性的意见,而课堂提供的评价方式则是随堂测验、作业和各种考试。

可见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数字学习者所占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可以预见5~10年后的数字学习者将成为学生中的多数派,因为孩子们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低、计算机和网络接入越来越普及。因此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其实反应的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课堂变革需要考虑数字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入手,为新一代学生提供适合的新型学习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大规模调查和比较研究,回应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争论,认为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群体特征很难鉴定,不存在新一代的学习者,技术对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程度因使用技术的深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争论的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对当代中小学生进行分类的思想,并根据技术使用的程度从一代人的大群体中筛选出来DL和nDL两个小群体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结果显示技术的接入深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技术接入较深的当代中小学生,正呈现出“用技术”和“强交互”的特征,然而本文所提出“重体验”和“多任务”两个特征,在本研究中并未涉及,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的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我们构建出了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10余年后,提出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将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和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4): 247~249.

[2] 钟启泉.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J]. 教育探究, 2011,(2): 1~6.

[3] 孙智昌,等.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8): 35~42.

[4] [10] M.Prensky.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J]. On the Horizon,2001,9,(5): 1~6.

[5] N.Howe,W.Strauss.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New York: Quill,1991.

[6] N.Howe,B.Strauss.Millennials Rising: The Next Great Generation[M]. New York: Vintage Books,2000.

[7] D.Oblinger.Boomers,Gen-Xers and Millennials: Understanding the New Students[J]. Educause Review, 2003,38(4): 37~47.

[8] D.Tapscott.Growing up Digital: 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1998.

[9] D.Tapscott.Grown up digital: 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M]. New York: McGraw-Hill,2009.

[11] M.Prensky.Teaching Digital Natives: Partnering for Real Learning[M]. London: Sage Publishers,2010.

[12] 黄荣怀,等. 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 开放教育研究, 2010,(1): 11~19.

[13] J.M.Sinagub,S.Vaughn,J.S.Schumm.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M]. Sage 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1996.

[14] N.Howe,W.Strauss. 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HarperCollin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