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梦不落帝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笑着焚烧了一百年,
只为等待与你灰飞烟灭的重逢,
因为你的快乐,
是我生命里全部的信仰。
——题记
是的,我的四周,仿佛就从我说出这几个字的那一刻起,如烈焰般让我惧畏,又不由得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贪婪地掠夺火红的、有限的温暖……这久违的如潮水般的冲动几乎要将我吞噬。
幻雪帝国中的灵力高强的两兄弟卡索樱空释,相扶相依在凡世三十年躲过了火族的追杀,也就在这时,祸根不知不觉越埋越深……
释,他就把哥看成了自己的生命。他看透了,一个孤单的统治者会整夜坐在山顶,无时无刻不在翻读深奥难懂的幻术法典,必须无奈和血统最纯正的人鱼族结合,必须一个不落地释梦,不得在卡索向往的凡世逗留……他看透了,只要哥接受了王位,就必须连同这些一股脑儿接受。而卡索无权选择,因为他是幻雪帝国未来的王。尽管他是幻雪帝国未来的王,也无法追求自己的梦。 正因为他——释,看透了,他才做了。为了保护释第一次杀人的哥,为了那个在风雪中给他温暖的哥,为了那个在凡世中照料自己三十年的哥,为了那个钟爱于自由的哥……可是卡索因为释做了,用冰剑刺死了他。那时,释还在微笑。
那个关于卡索前世的梦境,掀开了神秘的一角。离岸的炼泅石孤独地矗立在海边。一个头发凌乱的人被绑在上面,还有一只巨大的白色霰雪鸟,它在一下一下撞击这块岩石……只因为人,渴望自由。佛教教义说,有因必有果。因果轮回无人能够改变。
梨落是个灵力高强的女子,仅仅由于银白发间的掺杂着的淡淡冰蓝色,她这辈子就注定为了为和卡索的这段情葬身深海,结束了千万年的生命,结束了自己与生俱来的灵力超群,结束了自己是最好的巫术师这个不争的事实。他们,各种客观原因迫使分离。梨落,她曾从独角兽上轻轻走下来,跪在王的面前,双手交叉,说,王,我带您回家。这个血统不纯的女子,就是卡索爱了几十年,又将继续爱上千百年的女子。而她,生死难料。
岚裳,一个人鱼族的血统纯正的女子,自杀。
为了这三个守护他的,和让他守护的三个人复生,卡索为隐莲而战。隐莲,能让他们转世成为前世他最想成为的人。但是他们关于前世的记忆,只有在看到令他复生的人后,才会恢复。教义说得没错,轮回已经开始,红莲已开始绽放,请耐心等待……
你我都曾绝望过,这个心酸至极的过程也就是幻灭,重圆了的难得的复归。我曾把它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可是我发现,它需要的不只是温暖和关怀,是风雨的磨练,是波涛一下下的拍打,是霰雪鸟一声声的凄鸣,和它一次次无私地撞击着炼泅石的恢宏……爱,用真心染红了无瑕的莲,暂且不说岚裳、梨落爱得如何轰轰烈烈,但我敢肯定,卡索、释这段感动了叹息墙的手足情,高于一切。 城堡里的鹅毛大雪,一飘就是十年。与之相比,凡世的冬夏、昼夜就只是瞬息。
130年,也只是瞬息。樱空释、梨落、岚裳,都成为了前世最想成为的人。两女子与王重逢,为卡索分忧,“剪瞳”会在夜晚掌灯等待王归家;“离镜”,会用自己天生的灵力为王减轻负担,帮助王占臣子们递来的梦境。释,却迟迟未到。
火族与冰族再一次发动战争。曾与王为隐莲而战的潮涯、皇柝、月神、片风、星旧和剪瞳、离镜阵亡前,都无一例外地说,请您坚强地活下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等着与您重逢,您的身上有他们全部的记忆。 火族新一任的王,也是史上最强大的王——罹天烬凭他超强的灵力,攻入幻雪帝国的城堡。此时,失去了所有爱的人的卡索在必输无疑的决战前,用冰剑刺穿了自己的胸膛,而这最壮烈的自刎,却真正结束了幻梦般的一切——在见到罹天烬的那一刻,卡索蓦地发现,这就是自己搜寻了几百年的,那张俊俏精致的面孔,熟悉的面容。这就是自己一生中最疼爱的那个人,这就是让自己历尽艰辛获取红莲,去拯救的人! 释的记忆被唤醒了,他这一生就是要成为灵力最高强的人,让哥不受一丝一毫的伤害,让哥去那个梦生根的凡世,让哥自由地歌唱。
樱空释的愿望实现了,可是他的梦却破灭了。他一生释了多少的梦境,可如今却深深陷入自己亲手所设的梦境中无法自拔。最终,他也将带着哥的魂魄飞翔,飞到那片最高,最白的云朵之上,去那个真正自由、可以尽情歌唱的地方。那里的红莲盛开,千年不败。
红莲象征着绝望,破裂,不惜一切的爱。这些,在上天的感召下一一灵验了。
总有些人,失去时才知道珍惜,追悔莫及;总有些人,在一起不知所措,离别又有千丝万缕的思念与感激;总有些人,默默在你的背后凝望,从不表达,一如既往奉上关心;总有些人,心里明明很痛,却还强颜欢笑不敢哭泣;总有些人,直至爱枯萎,也未曾浇上一点点的水,永远藏在心底;总有些人,宁愿把一切都忘记,还是倔强地不承认爱你……
这沉默了千年的爱,换来的只是一场空虚。努力再久,也是毫无用处的徒然之举。我愿把红莲解放出来,给她足够的空间,任她花开繁盛似锦。而不是在爱的结局中,猛地释放,喷涌出鲜血一般的红,燃起大火,久久燃着,直到一切都成了灰烬,成了过往,成了瞬息,才停止自己千百年的爱与谜。
两把冰剑,两次令人窒息的刺杀,两条因它而亡的生命,两者造就今世的因与果。左手,冰。右手,火。冰火不相容,彼此纠缠的爱恨,糊里糊涂的盟约,恩怨情仇的轮回在这无止的争取中延续,升级。那样,爱的结局将是在沉默中悄然死去。
李敏,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共青团员。现就读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专业,校学生会主席。从2011年9月入学至今,李敏同学专业学习刻苦认真,学生会工作更是获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及学习奖学金,大一下学期曾被选派至台湾参加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换生项目。
小时候,外婆教我折纸船,我在村口小河边玩耍着,看着那一艘一艘小船在荡漾的河面上,一点一点地飘向远方……
我喜欢水,我喜欢船,也许正是这难以忘怀的水边童年,开启了我心中懵懵懂懂的希望。2011年9月,我踏上了追寻梦想的旅程,来到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六十余年军工办学历史,铸就了船院军工特质的校园文化,使我将儿时的梦想与蓝色的海洋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筚路蓝缕、创业如歌的文化,是海洋的文化,是水与船的文化。
在学校,我系统地学习了造船的基础知识,从船舶的历史、造船的方法、现代的各种舰船技术,到今天中国船舶工业的辉煌发展。
我的师兄师姐们告诉我:远洋的货轮、大海中的潜艇、游弋在世界各地的军舰上,只要有水有舰船的地方,今后都会有你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选择了中国造船这个行业,选择了为中国船舶工业现代化而奋斗的这个梦想,你不会孤单,你会如水一般灵动,与船一起远航……
我的梦开始变成了深蓝色……
我知道,这是大海的颜色,是磅礴大海的颜色。
我的记忆穿越历史,停在了人类征服大海的航迹上:凭借数量庞大的商船,荷兰成为17世纪的世界海上霸主;哥伦布、麦哲伦的远航与新航路的开辟,成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大国霸业;英西海战的隆隆炮声,成就了英国二百年“日不落帝国”梦想;而游弋在全球的航空母舰编队,是当代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象征。
我的目光转向海洋,中华先人的足迹历历在目:穿越大海的丝绸之路,扬我威汉盛唐的雄伟气象;大明王朝的远洋船队,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而虎门的硝烟,中血战到底的“致远”军舰,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巍巍身影!
我的思绪投向未来,宏伟的蓝图等待描绘:远洋上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商船队,架起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威武的航母战斗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权益维护的可靠保障。
历史告诉我们:得海权者,国荣!失海权者,国耻!未来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系于海洋!
我的梦想逐渐清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中国领海上片片美丽的岛礁,为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不灭的民族振兴之梦,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舰船建造师……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参与设计制造的舰船游弋在深蓝的大海上。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图书馆流连忘返,在实验室通宵达旦,为了某个学习问题,跟同学们废寝忘食地探讨,跟老师们争得面红耳赤……
作为一个高职学生,我懂得职业教育这个特殊平台对于成就职业梦想的意义。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藏品丰富的舰船博物馆、校园湖上的568舰、各种船舶(电气)实训室、佳豪船舶设计工作站以及船厂实习,强化了我对中国舰船事业的热爱,丰富了我对舰船结构、舰船电气、舰船工艺、舰船生产的了解与知识吸收。
武汉船院让我接近着我的梦想!今天中国造船工业快速辉煌的发展让我接近着我的梦想!
既然所有的美貌都会在岁月的侵蚀下褪去光彩,那人生战略的重心就应该从面部保养转向智商培育,这一点,莱昂纳多比谁都清楚。《纽约黑帮》、《飞行家》、《血钻》、《禁闭岛》……一部部彰显纯熟演技的作品,将他曾经的“男花瓶”头衔重重摔落在地,媒体赐封的“罗伯特・德尼罗二代”听着有些恭维,可如今他身上的智慧和稳健的确比脸蛋更有卖相。
偶像派发展样板
挥别“万人迷”,就爱“锁眉哥”
上世纪末,一部《泰坦尼克号》让全球少女疯狂,泛滥的泪水淹没了沉船,却让莱昂纳多站上了事业的巅峰,如果你认为,他的一夜成名仅仅靠俊俏的脸蛋,那实在有些冤枉,靠外形吃饭,也许并不是他混迹娱乐圈的初衷。成名前的演技也早就有目共睹。1993年,不满19岁的莱昂纳多凭借《恋恋情深》中弱智儿亚尼的角色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片中的他不爱讲话,常常是眉头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自然的表演受到评委一致推崇。后来,《篮球日记》中的吸毒少年杰米和《心之全蚀》中忧郁敏感的同性恋诗人兰波更让好莱坞的影评人刮目相看,这些角色让他有了影坛“最佳边缘人”的称号。回头看,莱昂纳多近些年作品大玩心理战,角色大都比较阴郁隐忍甚至精神错乱,与那时演技的磨炼脱不开关系。
《泰坦尼克号》之后,莱昂纳多的美貌显然盖过了演技的光芒,人们似乎只求在大银幕上看到他精致的脸和潇洒垂下的短发就足够了。但莱奥纳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有质感的演员,而不是全民偶像,或者沦为制片方的吸金机器。他为此做出了努力,却招来恶评如潮,荒野冒险片《海滩》场面有余,内涵不足,还让剧组背上了破坏环境的罪名;《铁面人》票房不错,内容却乏善可陈……就在莱昂纳多快要成为流星一闪而过的时候,他突然有了机会:在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和斯皮尔伯格的《猫鼠游戏》里当主演。前一部片子里。他增肥14公斤,体态臃肿、肮脏邋遢,甚至和卡梅隆・迪亚兹的也被拍得很难看,迪亚兹不客气地给他取了个外号“肥蜗牛”;在后一部片子里,他迅速减肥,变身俊逸清瘦、风度翩翩的骗子。在《飞行家》中扮演美国传奇企业家霍华德-休斯时,他读遍了所有传记以及报道,还强迫自己重复做一些琐事。以理解强迫症患者的痛苦和无奈。他的精湛演出让精神病学的权威研究专家评论为“无懈可击”。
巨星范练就秘籍
只“傍”大人物,产量少质量好
今年年初,美国《时代周刊》评出十大绝配演员和导演,莱昂纳多和马丁・斯科塞斯高居榜首。后者将前者锻造成纯粹的演技派,将莱昂纳多擅长塑造人物内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无间行者》中的卧底与梁朝伟风味不同但各臻其妙,《纽约黑帮》中看起来血性十足又小心翼翼,《禁闭岛》让你迷惑,那到底是精神病患者还是英勇无畏揭开政治黑幕的圣斗士?在斯科塞斯这里,莱昂纳多用实力证明他不是水晶是钻石,是光影帝国冉冉升起一颗巨星。其实,莱昂纳多的贵人又何止马丁一个?他早期作品中的搭档名声个个如雷贯耳,1994年,当时已红得发紫的莎朗斯通自降片酬邀请莱昂纳多出演新片《致命》;1996年。他又与梅里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德尼罗在《马文的房间》中飙戏。当然,是詹姆斯・卡梅隆将他推上偶像巨星的巅峰,如今,《盗梦空间》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又是票房的保证,他的好运还在继续。
除了倚靠大人物提携,莱昂纳多对电影剧本品质的执著让他的同辈演员蒙羞。近五年来,他保持着每年一部佳作的频率,绝不向烂片低头,哪怕这很挣钱。《泰坦尼克号》后,他的家门前有一大叠好莱坞最精选的剧本等着他过目。莱昂纳多几乎每一本都读了,但他认为:“精确地说,92%都是不折不扣的垃圾。金钱虽然很重要,但如果他们给不起你想要的拍片感觉,你就会纳闷。”那时,他几乎拒绝了所有商业大片的邀约,尤其是那些讨好女孩儿的英雄角色,他拒绝在《星球大战》中扮演天行者阿纳金,还拒绝了让他的好友托比・马奎尔跻身一线的科幻片《蜘蛛侠》。
好莱坞生存法则
话题永不落空,爱情招摇过市
好莱坞是烫金的名利场,无论你多么想低调。保持适度的曝光率是生存的必需。莱昂纳多却对此并不感冒,他讨厌“本月最可爱宝贝”或“年度”这样的称号。尽管如此,莱昂纳多却并没有忘记以别的方式昭告他的存在。和乔治・克鲁尼一样,他是个狂热而执著的环保主义者,这在公众中深得人心。他的座驾是一辆被他自己形容为“高尔夫球车”的小排量丰田普锐斯,还拍了一部纪录片《第十一个小时》来提醒大家注意地球所面临的气候危机。当然,他传达这些信息的方式有时也很幽默。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趁着记者去洗手间的间隙,莱昂纳多拿过记者的录音笔,录下一段话,告诉这名记者不该吃牛肉汉堡,因为养牛很不环保,牛会释放沼气。
一、通过媒体对英语课程的展示让人们的学习范围更加宽广
多媒体网络教学英语冲破了人们以前对英语的学习,时间上或者空间上的束缚,它和电视,广播,课堂的各种学习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的形式,学习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并且网络英语的开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比如,英语资源得到了共享,英语的学习开始个性化,并且还可以帮助初学者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还可以帮助英语的学习系统化,标准化,但是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还不是太完善,其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英语的教育还在进一步的发展之中,比如,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差异,思想文化的差异,科学技术的不同,接受教育不对等,政策法律不一样等,这都是阻碍英语教学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二、多媒体网络英语教育如何实施开展,老师所担当的角色
1.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多媒体资料库
对资料的收集,大众媒体的传播,广播,电视,电脑,邮箱,报纸等各种渠道来建立丰富的资料库,并且把国家历年考试卷子都可以放在资料库里,共大家去查阅,并且可以收集大量的视频音频,还可以进行名师对讲,直接网上进行教学,一对一辅导全面沟通,并且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特色服务,来寻求个性化的学习,让从英语中找到快乐找到兴趣,所以建立良好的资料库是发展多媒体现代英语的基本保证。
2.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学习英语
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对英语的学习学生是主力军,学生的自身水平年龄阶段,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学校里有着良好的师资队伍,有着同学们之间的赶超比精神,也有着图书馆阅览室等这种天然的资料库,并且校园里拥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这都是良好的学习环境,扎实的文化基础,所以让每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去利用,去开发。
3.把大学的英语进行网络化,系统化
在大学校园里,老师可以进行网上教学,空间上时间上都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老师在此情况下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从中展示出来,为同学进行授业解惑,还可以进行作业的下发,让同学们在线完成,并且这样诱导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老师一对一讲解,海内外的资料库都可以进行共享,这样就可以拥有广阔的资源,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出色。
4.在这个新的英语教学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
在这个新的英语教学之中他还是建立在以往教学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全面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传统教育和网上教育的相结合就可以让教学变的系统化规范化,教学产生个性化,同时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在网上教育方面做好教学规划,对待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导,制定清楚教学规划方案,运筹于帷幄这样的思想。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权威指导,作为一个带领人,把课堂上的东西用于网络化教学之中,还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的职位互换,让学生进行讲解,锻炼其能力,但要避免学生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相应的给学生进行调节,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英语的状态。老师在英语教学上要进行更大的研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对英语的运用也为更加广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研究去探讨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犯本本主义,也不能让学生们只是对应考试学习哑巴英语,所以老师的教学一定要活学活用。
三、现在很多国家重视英语教育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发展
1.各国政府对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对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达到了全民教学,无论是任何社会阶层,不同的学历,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在进行学习,当然,这样的学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就拿日本来讲,从九六年开始实行多媒体英语,当时政府部门立即下发了一千二百万日元来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且邀请了很多学者专家教授,进行讨论,研究好的方案结果,去实施开展。
2.对英语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系统化
多媒体英语教育的发展,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已经设立了系统性网站,资料库进一步完善,这一事态也在进一步扩大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进行多媒体学习软件的操作,方便快捷,比如,英国现在很多家庭就有多媒体网上学习英语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上网学习。
3.教学的方式方法,结构类型也开始增多
目前各个国家正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教育、法制、经济,宣传更多领域,多媒体英语也是在大力的发展起来,扩大高等英语教育,开展继续英语教育,完善英语基础教育等,多种多样教学英语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合,促成多媒体英语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近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授宋金会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像素尺寸仅为50纳米的新型图像传感器,大幅度打破了当前数字图像传感器像素尺寸为1000纳米的极限。
利用智能手机追踪心率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正在开发一个被称为“BioPhone”的项目,这项研究通过智能手机的加速器传感器来获取生物信号。在他们的研究中,当用户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时,运动传感器就会获取使用者的心跳和呼吸速率。
具有多孔结构的液体材料问世
液体里也能“打孔”筑“蜂巢”?一个国际小组合成了世界首种具有永久性多孔结构的液体材料。这种液体对气体具有极强的吸纳和溶解能力,有望提升目前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效率,并在碳捕获等场景中获得应用。此前,几乎所有的多孔材料都为固体,而这种新材料具备了多孔固体材料的特性,更兼有液体的流动性与动力学特点。
基于原子的新型防伪标识将无法复制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新一代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基于原子的新型防伪方法。它使用原子尺度的缺陷进行防伪,能被纳入任何材料中,产生的防伪标识独一无二,百分之百安全,可让任何产品都拥有无法复制、确保安全的唯一标识。
激光瞬间加热材料温度超过太阳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用高能激光加热材料,以求能最终产生聚变能量。最近,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一种新的加热机制,通过高能激光产生无对撞静电冲击波,能在20飞秒内把小块固体材料加热到千电子伏特(千万度)级别,比太阳中心温度还高。
日本开发出新型柴油机废气过滤器
日本松下节能系统公司使用新型触媒,开发出一款柴油机废气净化用触媒过滤器。这是一种在柴油机废气处理零件DPF(柴油颗粒过滤器)上带有触媒涂层的过滤器,主要功能是去除柴油机废气中所含有的粒子状物质,借助触媒净化DPF中的废气并清洁DPF。
美无人机可长期留空不落地
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斯的无人机公司CyPhy Works开发出一种六轴不间断空中侦察通信系统,在升空后几乎不需要落地,而为此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飞行高度及距离上的限制。这一新技术试图解决的是当今无人机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续航时间问题。
系外星系也有极端天气
英国华威大学科学家日前公布了关于系外行星的一个重大发现:行星HD 189733b上刮出了时速5400英里的飓风,这意味着不仅太阳系内的行星上存在极端天气现象,系外行星上也有。这场巨大的旋风位于该星球的赤道附近,风速已接近地球上风速的20倍,相当于音速的7倍。
常温常压下首次实现用激光制冷液体
总是用于加热的激光,在常温常压下竟然能给水或其他液体制冷。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成功用红外激光将水冷却到2.2℃,实现了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首款量产40纳米北斗导航芯片问世
由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款量产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应用芯片“启梦”于11月11日问世。该芯片将在车船载导航定位监控、可穿戴物联网、便携式手持设备、精密授时以及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IP授权等市场领域广泛应用。据介绍,启梦芯片是国内首款采用40纳米工艺量产的支持北斗/GPS/GLONASS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
我国1.5亿像素传感器研发成功
长久以来,我国用于高端光学成像的核心元器件一直受制于人。然而,在11月16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出了世界上像素分辨率最高、靶面最大的CMOS传感器GMAX3005,以1.5亿像素的超高分辨率,打破了我国不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能力的窘境。
我国将建全球最大蓝宝石生产基地
中国钢研旗下新冶高科技集团日前在京启动“蓝宝石产业化项目”,宣布进入国内蓝宝石领域,并表示未来三年内,以新冶集团、国宏华业投资公司为主题的投资团队将在国内投资70亿元人民币建立蓝宝石长晶及深加工产业,打造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晶体生长和深加工基地。该项目将率先在国内生产85公斤级大规格蓝宝石晶体,推动我国蓝宝石长晶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快舟十一号”有望2016年首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11月5日对外宣布,我国“快舟家族”的新成员――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已进入初样阶段,计划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进行首飞。“快舟十一号”将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目前航天科工集团正在征集首飞载荷。
首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海试成功
我国首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彩虹鱼”号,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4000米级海试,这标志着中国人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中国造出高性能载人离心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的高性能载人离心机近日宣告研制完成。该设备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在地面逼真模拟出高性能战斗机各种机动动作,使飞行员体验高性能战机高机动、高过载的大型训练装备,是战机飞行员选拨、训练和防护研究的必需装备。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研制。
陶瓷新品种“东窑・浦东陶瓷”问世
我国陶瓷新品种“东窑・浦东陶瓷”日前在上海问世。这是陶瓷大师梅国建继攻克“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研究”项目后的又一力作。该新品瓷种新、釉色新、器型新,制作理念既师承传统,又融汇现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艺术风格,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南北窑垄断格局。
“科学”号初步建成热带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11月15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5年热带西太平洋主流系和暖池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母港。该航次开创了单一科考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潜标套数和观测设备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并在热带西太平洋初步建成潜标观测网。
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安装完成
我国首台大型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近日在中国科大完成安装调试并进入常态化运行。该装置主机总体直径8米,磁场可达7000高斯,等离子体电流达1兆安培,电子温度达600万度,放电时间达100毫秒。
可见光实时通信系统将当前最高通信速率提升5倍
由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教授于弘毅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首个可见光863计划项目“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将可见光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是当前国际最高通信速率的5倍,相当于0.2秒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该成果已通过工信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组织的测试认证。
清华研发出首个人工神经突触
让电脑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和记忆是一个令科研人员望而却步的挑战。因为人类的大脑拥有850亿个神经元和数万亿个神经突触,而且这些神经突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随着时间变化自我调整,变得更强或更弱。不过,近期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研发出首个可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突触可塑性的人工神经突触。这让人类距真正的人工智能又近了一步。
乙烯信号“开关”找到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红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植物激素乙烯信号转导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由EIN2蛋白调控的新的乙烯信号转导机制。应用该成果,可人为控制乙烯信号“开关”,让植物抵御各种环境因素的胁迫,或延迟果实的成熟和农作物的衰老,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
国际首张高密度
遗传连锁图谱成功构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功构建裙带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将为我国重要创汇水产品裙带菜的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遗传学研究工具。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BMC基因组学》上。
安吉地层剖面
记录远古海绵生物演化
11月15日至17日,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20多名专家到浙江安吉进行分析研究和野外现场考察后认为,安吉县杭垓镇山岗上、缫舍村和竹坞口属奥陶统赫南特阶下扬子区标准剖面。剖面揭示了4.44亿年前较深水相的底栖生物群落面貌,其中丰富的海绵生物群为研究海绵生物演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也为该阶段该时期的冰期事件和生物大灭绝事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标尺,是我国的立典参照剖面。
曹妃甸港迎来40万吨级货轮
11月15日,目前全球最大型矿船40万吨级的“BERGE EVEREST”轮,在河北省海事局曹妃甸海事处多项安全措施保障下,稳稳地靠泊在曹妃甸港矿石三期5号泊位。该船长360.97米,宽65米,为巴西淡水河谷旗下专营铁矿石运输的VALEMAX船队中的一员。这也是该等级船舶首次进入渤海湾,渤海内最大码头等级从30万吨提升至40万吨。
科技部与湖南省启动新一轮会商
11月14日,科技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长沙举行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在近十年部省合作基础上,双方全面启动新一轮部省会商合作,签署《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2015―2020年)》。
本次会商主要涉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完善、湖南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构建、湖南“一带一路”战略下开放创新合作新局面开创和湖南生态省建设推进等六方面内容。双方成立了部省合作委员会,科技部部长和湖南省省长共同担任主任,共同确定重大合作事项及其实施方案。(湖南省科技厅新闻中心供稿)
“天河二号”获全球超算六连冠
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11月16日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第六度称雄。据国际TOP500组织当天的榜单,第一名“天河二号”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33.86千万亿次,第二名美国“泰坦”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第三名至第五名依次为美国“红杉”、日本“京”和美国“米拉”超级计算机。(据新华社)
国产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
国产铁路大直径盾构机11月14日在长沙顺利下线,这一装备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成功下线填补了我国铁路隧道施工关键设备――大直径盾构机自主研制的空白,标志着国产大直径全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突破。(据科技日报)
全国规模最大的纯电动卡车项目落户长沙
11月11日,福田汽车集团纯电动卡车与环境装备产业园在长沙开工,雷萨环卫装备系列产品随之,纯电动卡车欧马可全系产品集中亮相。该产业园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纯电动卡车项目。
国防科大汤俊
获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大奖
11月9日,拥有168年历史的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在伦敦将该会航空航天领域最高奖――威廉史密斯科学奖,颁给了国防科大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27岁的博士生汤俊,以表彰他在研究改进空中防撞系统(TCAS)上作出的重要贡献。这是该奖项设立30多年来,中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汤俊也是迄今为止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据光明日报)
湖南双季稻绿色增产模式示范成功
日前,湖南省农委组织专家,对醴陵、赫山的双季稻绿色增产模式示范进行验收。专家测产,赫山、醴陵示范片种植晚稻H优518,亩产分别达656公斤、645公斤。两个示范片早稻测产均过600公斤,在全国率先实现“双超”、“双机插”、“双过600公斤”。(据湖南日报)
平江科技助推云母产业转型升级
云母是平江县的优势传统产业,据调查统计,全国云母纸年产量约为4万吨,而平江县占2万多吨,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今年,平江县为推动该产业的发展,组织科技、工业、发改委等部门对云母产业进行了多次调研,制定出台《平江县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培育六年行动(2015-2020)的实施意见》、《平江县支持云母绝缘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平江县科技局供稿)
关键词: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工业革命
一、近代英国逐步重视发展发展贸易,促进工业革命
英国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供其发展贸易。大不列颠群岛靠近欧洲大陆的西北部,而大不列颠群岛则覆盖了英国国土的全部。这样看来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的重要位置,对外贸易条件异常的便利。大不列颠群岛上有着许多深嵌英国内陆的河流入海口与优良港湾,任何地方跟海都不超过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沿岸的地平线弯曲多变,海岸线总长一万多公里,海湾与河口最宽阔的东西达五百公里左右。得益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洋流影响,英国全年温和湿润,有着充足的降水量。加之其地形坎坷、崎岖不平,这样造成英国拥有的河流网密集又紧致,并且水量还极其丰富。在英国内陆,有着具有很大航运价值的泰晤士河:河流经年不冻,并且水位高度相对平稳,全年从英国平原地区的东南部自西向东流过,注入北海。英国跟西欧各国有着便利的联系渠道,因为其很多流量大的河流的出海口分别是北海、英吉利海峡,都是对着欧洲尤其是欧洲西部的。
17世纪之前,欧洲、非洲北部经济发展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英国虽不处于中心地带,但也受到熏染;但是后来逐渐开辟了新航路,17世纪后,欧洲各大强国开始大肆推行殖民主义,在各个大洲疯狂掠夺争抢殖民地,使得国际贸易的主要集中点逐渐转移到大西洋,从而大大削弱了地中海的重要性。过去地中海贸易兴旺的时候,英国难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好处。但是当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大西洋贸易的时候,英国凭借其咽喉地位从欧洲远洋贸易中分得一大杯羹,变为了世界工厂,伦敦也摇身一变被当作世界贸易的中心城市。英国作为一个大西洋上的岛国,其地理优势就变的十分明显,可方便的进行探索。
资本主义的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全球殖民扩张,使英国原始资本积累获得了雄厚的基础,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贸易是推动整个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在英国光荣革命以前,存在英王查理一世和资本主义代表的克伦威尔两个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拥有完全不同的主张,但在维护英国工商业者利益的这一方面却又是完全一致的。在英国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的工业水平还比较低,容易受到外国商业力量的挑战,因此英国政府一开始并未采取他们日后宣传的自由资本主义政策,而是对进出口的商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限制或促进措施。之后随着英国工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经济实力得到飞速提高,英国的本土市场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工业的需求,所有的英国工商业者都在积极要求贸易自由。英国政府经过议会的讨论,不断更新法律文件,进而取消了那些对进出口的众多限制,从而使自由贸易在英国得以确立。
在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先后允许民间参与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由此取消了政府对东方贸易的独断专行。与此同时,为了更好推动与西欧各国贸易的往来,英国政府积极与他们进行商务谈判,以求达成更低的关税要求。此外,英国政府为了开拓国内市场,除了给予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工商业者投资,同时大幅度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消费税。可以说,英国政府的税收改革为之后英国政府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其在全球经济市场的扩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国政府最终废除对经济的强制干预政策,而采取对经济放任自由政策的标志性事件是19世纪60年代有关《英法条约》内容的谈判成功。英国和法国分别依据这个约定,降低了对对方进出口商品的征税额,这大大有利于工业化的英国抢占国际市场,掠夺更多的经济利益。法国也因此获得的英国工业机器、钢材等发展近代工业所急需的产品和物质资料。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英国的广泛推行,促进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尽快到来,这无疑给英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地,从而进一步使英国取得更加高的国际地位,继而缔造了英国近代日不落帝国的神话。
对于英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工业革命得以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若是仅仅依靠英国国内狭小的市场需来拉动经济对于英国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使海外市场成为工业生产品的重要销售地与生产原料的来源地对扩大跟补充英国国内市场都是意义重大的。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从18世纪后半期的1.1%,迅速上升到了19世纪中期的4.5%。在18世纪,出口额增长了4倍以上。这说明了对外贸易是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与工业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工业革命的进行推进海外贸易
工业革命帮助英国迅速发展了对外贸,海外贸易兴盛蓬勃。与此同时,海运贸易等事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就造成许多农业人口涌入城市,放弃了务农。务农人数出现了缺口,耕地的面积也会急剧缩小,英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量也因此必然呈下降趋势。而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劳动力的不足、加上粮食等原材料供不应求,让英国不得不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缺少农业方面的劳动力的情况下,同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改良了机器,使农业不再大量依靠人们精耕细作,让机器代替了手工劳作。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缺口问题,同时节省了农业劳作时间,还提高了粮食等原材料的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
英国政府的税收改革为之后英国政府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英国统治阶层并没有对经济的运行放任自由,而是在策略的实施上依旧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更好的为统治者服务。例如在英法战争时期,为筹措更多的军费,英国政府大幅度提升了工业制品所应缴纳的赋税。19世纪20年代英国颁布法令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国民个人的税收,另一方面却大幅提高了进出口关税。到30年代,英国海关进出口贸易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国家税务总收入的46%上下。英国贸易进出口税收依据不同情况的做出了不同的改变,出口价格较进口价格下降得很快,这导致进口原料和食品的相对成本上升。这致使英国进口商品原材料的价格在非常快的提升。在之后英国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进出口关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其效果并没有迅速得以体现,甚至在1840左右英国的进出口关税水平仍然占进出口总值的30%左右,有的商品甚至达到了更多的数值。这样的保护产生了许多影响,税收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外贸易品比税收水平较高的国外贸易品拥有更高市场数额。一方面可以说,它对英国棉纺织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因为它的原材料棉花和羊毛进口关税是比较低的。在另一方面,粮食进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英国进口的粮食作物依据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颁布施行的《谷物法》被征收高额的税收。但是经过英国工业革命,众多的新兴工商业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政治话语权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为了更多的获得利益,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在英国的确立。
英国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使对外贸易产品的规模扩大了不少,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英国资本主义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些资本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工业化进程中,是工业现代化的一种保证。英国工业革命与对外贸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的发展几乎同步进行。
由于英国政府随从了时展的潮流,对英国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大力鼓励,从制度上由妨碍到支持,自由贸易的进行也使得学习到了不少国内、国外优秀的技术,技术传回本国,又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展。英国有着长期的重视资本主义工商的传统。和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相对的是,英国发展农业的目的还有将农产品作为商品,再变成财富。工业革命之前的重商主义政策在英国发展比较顺利,因其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也沿袭了以往的重商主义政策,在大力发展国内贸易的同时,也尽量为海外贸易顺利的进行扫清道路。英国政府一如既往对于经商之人要求宽松,不仅减轻他们所需要交的税来以资鼓励,连皇室也常常放下身段和从事海外贸易的人讨价还价。由统治者为海外冒险的人提供许可,从商之人以后要加倍还给政府丰厚的利润。在重商主义进行到最后的时候,英国还废除了行会制度里很多苛刻的束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会的垄断,为英国的对外贸易又一次开了路。
参考文献:
[1]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化世界经济的发展[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食物 文化 国家特色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45-03
引言
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本文以狭义的西方文化为视角。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
食物原料、烹调方法、食品的味道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受地域、气候、习俗还有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调方式。此外,不同的饮食观念、方式、食物以及饮食的时间、地点,可以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社会状况及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不同的性格。早餐是睡醒后的第一餐,通常在清晨食用,如此一来,人们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一天繁重的工作。中国人和英国人有一点相似处,就是他们都喜欢在早上吃很多的东西,他们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由此可见,早餐是最能反映两国文化差异的一顿饭。本文主要就英国传统早餐和中国传统早餐进行调查,帮助人们通过饮食文化更好地了解西方人的处世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英国传统早餐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And then to breakfast, with what appetite you have.”由此可见,早餐是一天中最为重要的一顿,在英国,早餐的分量相对多于其他国家。在周末或是一些特殊节日的早上,甚至当工作量繁重的时候,英国人常会来一份这样的传统早餐,他们认为,传统的早餐是开始一天的基础,因为传统早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他们一天的工作提供能量。因此,较于如今全球盛行的快餐文化,传统英式早餐更能展示英国文化不同于他国。
(一)英国传统早餐
英国的传统早餐称为“a full English”,亦可称为“A Fry Up”或者“A Full Monty”,爱尔兰经常称之为a Chub。传统早餐通常由许多种食物组成,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分是:培根和鸡蛋,除此之外还有香肠、野蘑菇、烤西红柿、炸土豆条、麦片粥、鸡蛋葱豆饭、腌鲑鱼、黑布丁、烤面包、蛋糕卷、萨莉·伦恩甜饼、浇上豆子的烤面包、既脆又有条理的艾尔夏牛熏肉和适季的水果。
如今,人们怕早上使用大量的油炸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并导致肥胖,因而改用一些简单的食物,而这类简单的早餐叫做“大陆式早餐”(Continental breakfast),其味道比较清淡,通常是没有鱼的,但仍有少部分人早上会吃烟熏鲑鱼,这种大陆式早餐如今已风靡英国。在这种早餐中,最受欢迎的是玉米薄片(是用许多种谷物做成的,有小麦、玉米、小麦燕麦等),还有吐司、杂粮粥、浇上豆子的烤面包、水果汁、酸果酱(蜜饯食物,调味品之一)配上茶或咖啡。
(二)英国各个地域的传统早餐
英国,即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其每个地区的早餐亦是各具特色:
苏格兰:土豆烤饼、麦片粥、哈吉斯(Haggis,类似大香肠,苏格兰人称之为羊杂布丁)。
爱尔兰:苏打面包、浅色香肠或白布丁(用牛肉、猪肉和内脏一起碾碎,掺入面包屑、香草、洋葱和辛香料,一起灌入肠衣中,趁新鲜煎或烤熟食用)。
威尔士:莱佛面包(将紫菜置于面包上烤食,味似牡蛎)。
北爱尔兰:基本上是和英式早餐相似,但是北爱尔兰的早餐中,通常还会有苏打面包,并且这种面包几乎全天都会被食用。
英国人通常不会在一些档次比较高的饭店吃这种英式早餐,他们会在家里自己做,或者是去café,也称作“caff”,其昵称是“greasy spoon”(油腻的勺子)。那里是一个让人能很好地放松的地方,并可以听听周围所发生的事。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一些小餐馆常会配薯条和番茄酱或棕色沙司,早餐通常是由吐司、黄油、柚橘酱、一杯茶(很多人喜欢用那种不带茶碟的有柄的杯子)或咖啡。
二、中国传统早餐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与此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悠远绵长。中国的饮食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民族特征、著名人物、历史神话的影响,还在“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说、形神相即说、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艺术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其中“天人合一”是强调天地人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要在饮食中实现人和天地的内在和谐的。(庞杰,2009)而阴阳五行说的内容为:以臊、焦、香、腥、腐五气为阳;以甘、酸、辛、苦、咸为五阴。阴养阳、阳调阴、阴阳平衡,人体健康。由此,古人为此拟构了一个营养体系框架:即以五谷为养,以五果为助,以五畜为益,以五菜为充。(庞杰,2009)
(一)中国早餐的历史
自(约)公元前6500年,已知最早的中国农业开始的北方的粟,及《古史考》上记载的“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汉朝以前,人们每日只食两餐,直到西楚霸王项羽命令战士一日三餐,以此来确保能够统一国家,早餐才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干春松,张晓芒,2003)
至清朝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已达到巅峰。如《红楼梦》一书中,提到过的粥就有:糖粳米粥、碧粳粥、红稻米粥、燕窝粥、腊八粥、鸭子肉粥、江米粥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饭乃是一天的开始,为人们身体活动提供营养能量,直至今日,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早餐的多样性
受不同区域、气候、民族特性的影响,中国的饮食已形成了如今公认的鲁、川、苏、粤、闽、浙、湘、徽中国“菜系”。中国的食物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各地早餐都具地域特色,且名称各异。在尤金·N·安德森著的《中国食物》书中,他详细列举了中国各地早餐的例子:
鲁:济南派:稀饭(旧时多以小米、高粱米煮食)。胶东派:粥,配食小面食、油炸食品及点心。孔府派:六个家常小炒,豆浆或咸糊糊,三四种点心。山东的煎饼、火烧(馅饼),咸菜(尤其喜欢吃蒜)。
川:酸辣粉,重庆的小面(主要是作料,有炒花生、黄豆、芝麻酱、榨菜粒、花椒粉、姜水、蒜水、香菜、五香粉、麻油等二十几样作料),武汉的热干面。
苏:包子(生煎包、小笼包、汤包)、蒸饺、豆腐脑、油条、烧饼、徐州的辣汤。
粤:米粉、猪杂汤河米粉、肠粉、咸水饺、煎油饼、黄豆面、葱油饼、煎饼、早茶iam ch’a(喝茶,包括一些小吃tim sam统称为早茶)、虾饺ha kaau、烧卖siu maai、芋角、叉烧包、糯米团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早餐,如纳西族的丽江粑粑、酥油茶;蒙古族的马奶;维吾尔族的“乌马什”;藏族的斗麻(是放了一撮炒面和少量曲拉(奶渣)和小片酥油的早茶)。
还有一部分早餐,只在特定节日时才会食用。正月元旦通常是略食些糕点,因为人们要互相拜年,请客吃饭。例《金瓶梅》中有一段:“正月元旦,西门庆早起,冠冕,穿大红,天地上柱了香,烧了纸,吃些点心,备马。”寒食节常食大麦粥,子推饼(枣糕)。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五代。
三、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在饮食观念上体现出西方崇尚理性的概念,尤其是英国。英国人视早餐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此,英式传统早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餐,可以反映出西方与东方文化的不同之处。英国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考虑的,(陈歆,2008)他们不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而是注重每日所摄取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英国菜肴主要讲究原汁原味,煮菜居多,是为了保持食物中的营养,因此,英式早餐多是平淡无味的。英国人做菜时操作规范,不难发现他们的厨房里有秤、液体量杯、定时器、秤盘等,由此可见,其性格特点是精力充沛、呆板、不愿接受新事物,生活方式理性、健康,处理事情的态度严谨认真,做事情讲究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中国,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当与熟人见面时,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会问“吃饭了吗”,若对方回答“没有”,问话人通常会邀请对方去他家吃饭。上述在中国广泛使用的聊天对话,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战争不断,朝代更换频繁,没有自己土地的百姓,就只能交沉重的税收,租用地主的土地。一旦战争爆发或遇上自然灾害,就意味着百姓将会食不果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问“吃饭了吗”,是中国人最贴心的一句关怀,也能反映出中国人务实的性格。(曾寒英,2007)“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能明确说明,吃对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上述提到的传统早餐来看,中国人将“吃”发挥到极致,使其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受“天人合一”的影响,中国人食用应季食物,实现人和天地的内在和谐。根据阴阳五行说,中国人拟构了一个营养体系框架:即以五谷为养,以五果为助,以五畜为益,以五菜为充。这些理论造就了“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文化。(庞杰,2009)
在保持营养的基础上,中国人亦将饮食登峰造极,追求达到色香味俱全。中国人在做饭时比较感性,食物的味道以协调为度,在度以内的范围进行发挥,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人做出的早餐,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我们所见,仅仅一类包子,就多达200种,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变通和创新的一面。
(二)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亦在早餐内容上。从自然条件上来看,英国土质稀薄缺水,只适合种植麦子和草,(李媛,2009)大面积的草原利于畜牧业发展,使牛肉、羊肉和奶制品极为丰富。与上述所提到的早餐相同,英国人早餐桌上往往都会有鸡蛋、牛奶和培根,这三者不仅能为英国人提供足够的能量,其营养还使英国人有着结实强壮的身体。就早餐内容而言,可以将英国人划分成“动物性格”(张从益, 2004),食肉为主的民族多数有野心,并敢于开拓冒险,因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可以到世界各地进行打拼,这也许就是英国曾称霸海上,并到处殖民,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吧。
几千年以来,中国生产水平都处于低下状态,并且中国农民还身负重税,正因为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在古代,只要能吃的,人们几乎都吃,这体现在性格上就是包容、顺服与和谐。中国传统早餐以素食居多,这不仅有肉价贵的问题,还有佛教信仰的原因,而常食素菜的人,多数比较爱好和平,不喜争斗,也略显懦弱怕事。根据饮食对象的不同,可以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张从益,2004),食素为主的民族通常是温和的,固本守己,不愿远离自己的家乡,中国人能知足常乐,与自然相处和谐,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三)饮食餐具的差异
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人们通常都使用筷子,而西方国家的人,则更喜欢用刀叉。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筷子和刀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们各具自己的特色,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张吴湖,2006)。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因为用筷子显得得体。虽然在远古时代,我国也曾用过刀叉,但古人认为那太不雅观,故而弃之不用。因此,筷子是一个高度文明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心理趋向,并铸造出我国是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张吴湖, 2006)
在中国传统早餐中,人们除了使用筷子外,还经常用勺子来喝粥、吃馄饨及豆花等,这更能突出中国人内敛和含蓄。而在英国的早餐里,人们则是用刀叉来就餐,使用刀叉时,会给人一种暴虐、张狂的感觉。在吃吐司一类的早餐时,英国人甚至会用手去拿,这会给人一种野蛮、未经开化的感觉。
中英两国的食具代表着不同的理念,中国人用的筷子是木制圆状,这生动地表明,自然界和人类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而英国人所用的刀叉,均都是金属所制的,这意味着自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有些人认为,餐具的材料和外观与两国各自的传统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传统要比英国更加文明。
(四)饮食时间及地点的差异
就早餐的使用时间及地点而言,也可以反映中国人和英国人的个性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中国人通常都是在洗漱完毕、衣着整齐之后才上桌吃,而且中国人几乎不会在床上食用早餐。第一,他们认为在洗漱之前吃早饭,嘴里的污浊会随着食物进到体内,这样既不卫生,又会导致健康问题。第二,他们通常会认为在床上吃早餐有失体面,并且会有残渣掉到床上,使周身的环境肮脏。并且人们通常把这样的生活同畜生联系起来,如“猪窝生活”。这可以反映出中国人讲究面子的性格,并且中国人普遍认为,人类是高于动物的生物。
与之相对,英国人在周末不需要上班时,通常会在床上享受他们的早餐时间。早餐会被端到床上享用,并且在享用之后,很可能再睡个回笼觉,他们并不在意掉在床上的残渣,并且他们的宠物也可以到床上同他们一同享用早餐。这个反映出英国人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上比较随意,并且比较亲近自然。
【参考文献】
[1]庞杰,邱君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干春松,张晓芒(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陈歆,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差异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8).
[5]曾寒英.从中国饮食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1).
[6]庞杰,邱君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李媛.从西方饮食文化谈跨文化交际[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246.
[8]张从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品牌也是消费者的身份证,不同阶层的消费者,不同个性的消费者,他们所使用的品牌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品牌背后都会有一群具有共同特点的消费者群体,这一群人,具有共同的消费习性、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处于共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品牌只能属于某一部分人,它不可能代表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认同它。要了解一个人的身份,只需看看他使用的品牌即可。(1)
上述逻辑曾激发起中国人追求身份标志的集体冲动:一件皮衣、一只大哥大、一块手表、一条牛仔裤,都可以成为身份的符号。拥有它们的人即使是平民中的平民,也在拥有它们的瞬间仿佛被实施了增高术,升格为他人眼中的贵族。品牌成为阶级分界的标志,拥有某种品牌就是拥有某种身份。商业文化中的身份神话就这样从其西方根据地出发,以战无不胜的迷魂术征服了东方,造就出当代真正的全球性宗教。(2)
笔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是身份神话的信奉者,曾为拥有一件价格昂贵的皮衣节衣缩食,四处举债,在终于获得它后体验过鹤立鸡群的优越感。然而皮衣在当时是公认的身份符号,中国人对身份标志的集体追求使购买皮衣迅速成为时尚,商家趁机通过包括降价在内的各种手段促销,于是中国的大街小巷很快就挤满了身披羊皮的人们,皮衣也自然降格为平庸众生的标志。我在事后冷静地反思了这次失败的追求史,发现所谓的身份符号在大多数时刻不过是表演的道具:拥有名牌皮衣并没有改变我的真实身份,而仅仅装饰了我在他人眼中的视觉意象,我在猜测他人对我的全新观点时努力地扮演他们误以为是的那个人,皮衣则是我表演的道具。要使品牌成为真正的身份符号,就必须在品牌和人的身份之间建立严格的对应关系,通过价格和禁令阻止底层个体的僭越冲动,但这两种策略都难以奏效:1、高昂的价格只能有限地捍卫品牌作为身份符号的有效性,因为现代信贷制度与败家子作风的联姻、仿冒品、偷盗和抢劫都会使品牌与身份的关系变得迷离;2、禁止不具有某种身份的人购买所谓的高尚品牌,固然可以使品牌成为真正的身份符号,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甚至会损害品牌作为商品的资格,因为这意味着它是被判决为身份的符号的,也就是说,决定其意义的是计划,而非市场的竞争,这在商业文化的领地里注定是此路不通的。所以,品牌不能成为真正的身份标志,品牌与身份的关系是暧昧的。与其说品牌是身份的标志,毋宁说它们是个体演绎某种身份的道具。即使某些品牌在特定情境中是身份的符号,其意义也是复杂的。
商品作为身份符号的资格只能产生于自由竞争。有许多商品以身份符号侯选者的身份炫耀其品质,期待被消费者青睐。有幸被选中的商品会获得高出其成本许多的符号附加值,消费者则自愿接受这个附加值,作为自己购买身份符号的代价。消费者被市场授予某种爵位是这个过程的本质,但此爵位不能世袭,甚至有可能保留不到下个小时:假如有N个人购买了同一种身份符号,那么,他们并不会人人都甘于平等,其中必然有人追求更高级位的身份符号,因而弱化其标志身份的功能。只有通过全球性自由竞价仅卖一件的商品,才能成为真正的身份标志,然而能够获得它的人必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既然他作为最富有者的身份已经被确知,他实际上已经不需要外在的身份符号。所以,商品作为身份的符号不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它至少要属于某个阶层。市场经济时代的阶层不是组织严密的共同体,而是松散的群集,某个阶层的个体未必都把同一品牌当作身份的标志,也没有什么身份法规定他必须使用某个品牌的商品。对于生存风格的追求和在阶层内划分阶层的需要,还会使某些个体刻意背叛公认的属于该阶层的品牌。在这种时刻可能被抛弃的险境中,品牌如果呆板地与固定的阶层相连接的话,其生存权很快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资本的扩张意志决定了大多数品牌会采取更狡黠的生存策略:强调自己是某个阶层的身份符号,同时悄悄地向较低阶层扩张自己的领地。它会通过广告、新闻会、时尚评论暗示处于较低阶层的人们:一旦拥有了它,你就会被误认为是较高阶层的个体。在大街上、咖啡馆中、商场里,作为偶然出现的人,你的存在经常等同于他人的观点。至少在不知情者眼里,拥有这个品牌的人是拥有这个身份的。你固然知道这是"误解",但你有"上进心",你想借助商品象征性地实现自己的欲望。于是你与商品合谋,以自己的演出来演绎商品所代表的身份。拥有某种身份符号比拥有某种身份容易得多,所以,购买超越自己身份的身份符号必然成为一种时尚。原产于法国的梦特娇T恤在中国曾经是富豪/权贵阶层的服饰标志,有钱有势者争先恐后通过穿着它来炫耀自己的阶级身份,以至于它似乎成了随时可以向世界展示的身份证。这种特殊的标识功能源于它明显的商标图案(一朵盛开的花)和高昂的价格(比普通T恤贵几十倍),前者醒目,张扬,易于辨认,后者则至少能阻挡少数囊中羞涩却怀有僭越野心的个体。凭借明显的身份标识功能,它一度荣升为中国的服饰品牌之王。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中期之间,在中国到处可以见到身穿梦特娇、满面春风、派头十足的人,他们在众人眼中是毋庸质疑的成功人士。然而正如上面分析过的:最需要某种身份符号的人必然是那些不拥有这个身份的人,他们的攀升意志驱使他们购买较高阶层的身份符号,以便能够扮演后者,所以,梦特娇招摇的符号标识吸引了大批身份复杂(如黑社会老大、小商人、在大街小巷上游荡的闲人)的个体购买它。购买身份标识的集体狂热既成全了梦特娇,也使它盛极而衰,最终丧失了标识身份的功能。梦特娇的兴衰显现了身份神话被解构的过程:资本的增殖本能注定了品牌的博爱品格,它不会也无权拒绝能够支付相应货币的人,较低阶层个体无须出示身份证就可以购买到较高阶层的身份符号,处于较高阶层的个体则在无形中被品牌背叛了,同时,既然品牌并不严格与阶层对应,那么,花大价钱购买了它的较低阶层个体实际上被品牌欺骗了,因此,品牌的标识身份功能归根结底是不可靠的。
一旦支撑品牌的身份神话在某个地域被解构,它就只有两个选择:作为没落贵族自我放逐或者就地开始其平民生涯。世界市场体系是广阔的,在此地被解构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被解构,所以,品牌可以采取缩小其生存领地的策略来维持其身价。但这样做有可能付出最大的代价:随着它被解构祛魅的故事向远方传播,它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甚至会萎缩为零。因此,所谓的贵族品牌在其身份神话被解构之后,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就地平民化,以博爱的姿态对待此地的每个人。如太阳般普照众生,比空气还流行,是它现在最想达到的境界。单件商品的价格固然降低了,但销售量的增加却可以使利润总量升高。然而,屈尊降贵并不意味着它必定能立足于大众品牌之林,因为大众品牌之间的竞争有时更为惨烈。要想与已有的大众品牌争夺客户,必须"给个理由先"。它的贵族血统自然能够满足大众的虚荣心,以其辉煌时代的余光营造大众内部的等级谱系:购买一件有贵族血统的商品,就等于参加了一次隐秘的分封仪式,在此后你虽然仍混迹于大众中,但身份、品位、精神履历已经与众不同。这种只能心领神会的秘传神话是先前正统身份神话的退化形态,其合法性仅仅存在与部分大众的信念中。它没有公认的说服力,无法真正使平庸个体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流传的途中被解构是它常见的命运。在一个身份神话被解构的地方再造个人主义的亚身份神话是难以成功的,身份神话在这里幸存下去的最有效方法是承认此地的所有人都有身份,彼此平等,但相对于远方的"蛮族"来说都是"贵族"。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秘传身份神话,产生光荣感的背景是只在想象中存在的边缘和远方。在巫术般的语境中,此地人仿佛在瞬间完成了集体增高术,每个人都成了高人部落的成员,品牌作为集体身份的标志则成了他们在新时代的图腾。在大众传媒占据霸主地位的时代,这种集体主义的身份神话沿着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的阶梯迅速流传,在渲染了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时尚群体的优越感的同时,也激发出第三世界人民自我超越的进步冲动。后者时刻在推测,在追赶,在效仿,准备以最像前者的方式用商品武装自己,让自己在第三世界享有第一世界的荣耀。同一地域的个人主义的身份竞争就这样转化为不同地域的集体身份竞争。现代化的进步叙事预悬了先进-落后的二分法,把生活改造为永无休止的追逐,所谓的时尚就是道成肉身的引领者和鞭策者。品牌作为集体身份的符号,以先进之名依次对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人民进行警示和诱惑,要求先进者永不落伍,落后者立刻追赶,其结果是全人类都被卷入了层出不穷的集体身份标识竞赛中。
在以时尚为合法性宣言的身份标识竞争中,先进与落后的二分法支配着人们的行动,驱使他们服从早已经制作完毕的等级地图:第一世界永远是合乎时尚的,第三世界则必须追赶时尚并因而主动接受商品殖民。这种地域等级制注定了"落后"地区的追赶者角色。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城市与乡村、高文明地域和低文明地域,仿佛自在地构成一个阶梯体系,其居民则先天地分有地域的荣光和耻辱。集体身份神话因此细化为一系列地域子神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神话和国家神话:
1、城市神话
现代化在早期就是城市化。现代化一度就是世界向城市汇集的运动。乡村变成了城市的殖民地、傀儡、资源,其价值决定于对城市的贡献。城市吞噬着被称作自然界的一切,让后者按着工业-商业的理念重新成型。接受和给予之间的不平衡使城市丰盈,强大,辉煌。它迷宫般复杂的结构培养出细致的心灵和审美趣味,后者又反过来使城市的再生产日益奇异、精致、变化万千。城市的优越位置和它万花筒般变化莫测的人工风景使它成为时尚的发源地,乡村则只能追赶时尚,因此,居住在城市本身就意味着身份。城市与乡村的二分法也就是身份的二分法,即使出于底层的城市居民也会自然而然地吐出"乡下姥"之类的鄙夷性语句(我们在十九世纪的欧美小说中经常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城里和城外是两个世界,乡下人在许多正规的文本中都是贬义词。在这种语境中,乡下人无论多么精明,都无法作为乡下人获得尊重。他们要在身份的金字塔上攀升,就必须尽量掩饰自己的出身,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着装、说话、吃饭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模仿城里人,变得"一点都不土气"。这样做会使他们在乡下鹤立鸡群,在城市被当作本地人,并进而成为乡村拜见城市的代表和城市话语的传达者。"这在城里是最时髦的"是他们的口头禅。作为最像城里人的乡下人,他们拥有走在本地生活前列的自豪感和改造乡村同胞的使命感。天将降大命于斯人:为乡下人创造新的集体身份,使他们成为乡下的城里人。由于这是个无法完成的使命,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变成导演,指导不甘落伍的乡下人扮演城里人。城市里最流行的品牌自然是最好的包装和道具。这种模仿与扮演运动从城乡结合部开始,在最偏远的乡村结束,凸显了城市-郊区-乡村的等级格局,强化着乡村的第三世界品格。城市为了维系自己的优越地位,也会有意识地保持城乡之间的文化时差,既不断激发乡村追赶城市的欲望,又将之置于永远的落后地位。某种时尚在从其城市大本营流行到乡村时在起源处往往已经outofthefashion(过时)了。在本地感觉良好的乡村权贵到了真正现代化的大都市,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土气十足,连流行的尾巴都没抓着。其实,"乡村"在这里是个隐喻,代表所有"落后"的地区,包括某些"土气"的城市。上海人强调外地人为乡下人,所强调的就是城市之间的等级体系。发达城市-较发达城市-不发达城市的格局与城市-郊区-乡村的三分法完全同构,也有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之别,自然意味着其居民在身份版图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追赶/扮演的实践以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为序展开,品牌作为表演的道具则以其暧昧的品格同时支撑和解构着城市神话。
2、国家神话
国家神话与城市神话是同构的。所谓的发达国家均有现代化的都市,甚至经常被等同为城市的复合体。核心城市的强大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地位。城市-郊区-乡村的三分法乃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三分法的缩微版。第一世界在国际事务中所担当的是超级城市的功能,正如第三世界归根结底是向超级城市输送原料的乡村。个体生活在哪个阶梯上的国家意味着他有什么样的集体身份,不管他在国内属于什么阶层。第一世界国家的成员在现代性话语的鼎盛阶段总会表现出无法掩饰的优越感,国家神话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已经具体化为民族等级版图,支撑着对民族等级制的秘密信仰。这种信仰由于与现代性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理念相悖而无法公开,但长期支配着人们的行动,直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癌变为对同类的大规模毁灭。被判决为低等级的民族国家在最初会选择反抗,然而这反抗几乎毫无例外地以失败告终,于是它们只能选择现代化,即,追赶已经现代化并且曾经征服它们的国家,因而默认了自己至少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生活在此刻而又要现代化无疑是对现代性元话语的服从。率先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则是这种元话语的源头。它们作为模范榜样似乎天然地享有增殖/扩张的权力。宏观启蒙(enlightenment)正是企图通过播撒现代性而照亮世界的过程,所以,殖民主义本身就内蕴于现代性中。现代化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殖民的历史,其中商品殖民比军事殖民和文化殖民更有效,建立起了真正的帝国体系。商品殖民的成功直接依赖于消费主义哲学的身份神话:我占有了某件商品,就拥有了它所代表的身份。这件牛仔裤在第一世界是最流行的,我穿着它在第三世界的大街上行走时,会在他人眼中显得很洋气,因而对于那些不拥有或者根本无力拥有它的本土人来说处于优越的位置。它像柏拉图的理念一样让我分享着某种荣光,使我在第三世界同胞中鹤立鸡群。在第三世界以第一世界的方式生活并因而超越自己的出身:这种改造身份的承诺似乎赋予某些品牌以化卑微为高贵的魔力,使许多"落后"国家的个体患上了恋物癖(实际上是恋洋癖):老人头、Levis、奔驰在中国就曾被神化,仿佛他们不是人间的品牌,而是来自天堂的赠品。穿上老人头皮鞋后整个人变得飘飘欲仙、Levis牛仔裤让幸运的商场猎人处于长久的体验中、奔驰轿车则几乎总是大富大贵的象征,等等。有种名叫VoliaParis(梦巴黎)的香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西方名牌的功能:只要你拥有了该品牌的香水,你就已经到了巴黎。然而借助VoliaParis所完成的至多不过是第三世界使用者的梦中移民,正如对老人头、Levis、奔驰的崇拜凸显了崇拜者深入骨髓的卑微。当一个人的理想是成为他人时,他已经从根基处丧失了身份。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他对榜样的想象受制于他的处境,因而与其原型有着巨大的差异。被他当作贵族标志的商品在原产地经常是平民的日常用品:Levis牛仔裤在美国售价一般不超过30美圆,是普通民众的休闲服饰和工作服;德国的工人开着价格并不昂贵的奔驰上班;在中国一度是身份象征的摩托罗拉手机在美国价格低得让中国游客吃惊,还可以在入网时免费赠送,等等。这些商品由于中国人对于身份标志的追求在中国身价大增,售价是其原产地的数倍。当第三世界公民郑重其事地用这些所谓的贵族品牌武装自己时,他们并未真的在地球村中展示贵族的风采,而仅仅成为全球性化装舞会中的蹩脚演员。
上述城市神话和国家神话的核心是商品与社会等级的精确对应关系。对这两个神话的解构再次表明:要在商业品牌与社会阶层之间建立排他性的对应关系是不可能的,因而商品无法成为人的第二身份证。以价格昂贵和做工精良著称的汽车品牌劳斯莱斯,曾试图与高社会阶层建立严格的对应关系,一度要求购买者出示身份材料,但却因此陷入经营困境,最终未逃脱被收购的命运。在市场中,钱是真正的通行证,拥有一定数量的钱便已经潜在地拥有了某种商品。即便是限量销售的劳斯莱斯,其拥有者可能是贵族的后裔、总统、大公司的总裁,也可能是绿林大盗、黑社会分子、靠投机取巧发家的暴发户,因此,它只能标志购买者所支付的金钱,而不能代表他们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到商业文化的身份神话是自我解构的:它诞生于以资本为本位的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在开始之即就消解了将人焊接在固定阶层上的封建制度,把身份由世袭的荣誉和权利转变为个人奋斗的函数,今天的穷光蛋有可能成为明天的亿万富翁,此刻腰缠万贯者也许会由于投资失败在彼刻一贫如洗,个体在变动不居的资本市场上的沉浮意味着固定的阶层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里企图让物品与社会阶层建立起精确的对应关系是可笑的。市场经济的主人翁是消费者,而由于消费者的个性、趣味、生存意向不同,商品文化必然是多元主义的。一个亿万富翁可能过着钟鸣鼎食的豪华生活,也可能朴素如僧人。他们对品牌的选择与其说取决于所处的阶层,毋宁说取决于个性。同样,与其说品牌是身份的象征,不如说是个性的标志。或者说得更彻底,个体最真实的身份就是他的个性,个性才是他根本的身份标识,所以,能满足我个性的品牌才是最好的品牌。在个性即身份的时代里,传统的身份神话可能仍然有少数信仰者,但已经丧失了存在的根基。解构它的归根结底是当代世界的世道。
注释:
冲动的原因,也许多年前我们都很爱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3秒钟前你在人潮拥挤的购物区,突然闻到Chanel的中调里普罗旺斯的淡淡香气;又或者是此时此地你听到一首很老的英文歌,当你小声地跟着歌者哼到“we are sailing stormy waters,to be near you,to be free”,便瞬间想起他当年对你说,有一天,我要带你去浪迹江湖……
这些暗藏的记忆,仿佛是一些漂浮的碎片,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让你心心念念,不敢相忘。于是,尽管我们青春渐逝,并且已经习惯了踩着高跟鞋在办公大厦里杀进杀出的生活,但总会有那一刹那,给我们冲动和力量,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出走,去遥远的彼处,在古老的城堡和千年的教堂里找寻悲喜与感动,在幽隐的小镇和各式长短桥上想念或遗忘,在异乡咖啡馆里和日落的瞬间微笑或流泪……
生活永远在别处。
海滩:谁心中的伊甸园
多年前曾经看过电影《青青珊瑚岛》。电影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漂流到孤岛,在岛上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们从最初赤身的奔跑和嬉戏,到后来成为男人和女人,电影画面把他们成长的快乐与幽蓝的大海以及碧绿的小岛融合在一起。有一个镜头,是只有15岁的波姬・小丝从湛蓝的水底突然钻出,她光洁湿润的身体像一朵娇嫩的芙蓉,至今还是许多人心底珍藏的图腾。而电影中那个美得令人震惊的岛屿,也同时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伊甸园。
那么,你的伊甸园在哪里呢?
Cinque Terre 被遗忘的时光
Cinque Terre是意大利利古里亚区的一段沿海地区,在这段海岸上有5个依山而建、临水而成的小镇。每个小镇面积都不大,建在峭壁悬崖上,由于背倚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脉,面向碧波荡漾的大海。Cinque Terre的5座小镇地形相似,建筑相似,历史长度也几乎相同,但仔细打量每个小镇的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不同的小镇风格、捕捉到不同的生活气息。
Vernazza是狂放的,像是深奥的哲学家与张扬的诗人的混合,再加上一点神秘和玩世不恭;Corniglia是绝世的,至今仍然保持着拒绝喧扰的一脸高傲,这里的人们都像是哲学家,不愿在生活的表面浅尝辄止的漂流;Rio Maggiore是安坦的,不强求、不执著、不妆点,山水建筑全在幻化之间,无形,无质,无声,可以入画更可入诗;Monte Rosso是浓浓醉意的,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酩酊大醉、溢满激情;Manarola是出世的,在镇上深不可测的午后,只能听见,阳光蹑足经过的声音。
塔希提:一个绮丽的梦境
一直以来,Tahiti就是热带天堂的神话、一个未经现代化垦伐的处女地。阳光下湛蓝的海水,摇曳着慵懒树影的海滩,海中各式姿态穿游的热带鱼,再加上混着多种文化所产生的风味小吃……夹杂着法国幽雅和波里尼西亚热带风情的Tahiti,如同一个绮丽的梦境让人深深的迷恋。
据说来Tahiti旅行的人一半是情人,一半是高更迷。
在Tahiti的沙滩上,最常见的画面就是一对对缠绵缱绻的红男绿女,如果站在高处向下望去,无论是多么沮丧的人,都会觉得人世是如此的甜蜜和温馨。
还有另一半人为画家高更而来。高更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就是在Tahiti度过,他最有代表性的画作也是出自Tahiti时期。高更墓在塔霍古港山上的墓场。墓前有一座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塑,下面摆满了鲜花和卡片。我也用笨拙的法语写下了自己的祝福,并告诉他,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芳香的土地》时就爱上了他,对于我来说,他并不是一个两百年前的画家,而是一个朋友、一个情人。
马尔代夫,想变成一尾鱼
在马尔代夫,你永远分不清哪边是海水,哪边是沙滩。也许,在这里海水本来就是沙滩的延伸,沙滩也原本只是海水的依托。
白天的马尔代夫,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喧闹。沙滩上,偶尔有三三两两的比基尼美女摇曳而过,虽然美艳,却并不张扬,完全不像是在佛罗里达或是夏威夷,每个女人表现出夸张的性感,都期待被人注意。在马尔代夫,所有美丽的女子都甘愿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她们安静而内敛,在她们的眼神里,流淌着安详而纯粹的笑意。
深夜的马尔代夫,仍然吹拂着柔情万种的印度洋暖风,这时海上已极少可以看到船了,若一旦有深夜不睡的旅行者乘船漂过,一定让人误以为看到了诺亚方舟。很多学者说,美丽的马尔代夫因为地球的温室效应,即将在百年内如庞贝古城般消失,淹没在蓝海之中。这些岛屿,将会成为未来人们传说中的神秘花园,犹如童话中的金银岛。站在这四面临海的小岛上,你会想变成一尾鱼,在这里老去。
Hawaii
不知从何时开始,“夏威夷”几乎成了“浪漫”的代名词。夏威夷的浪漫气息已经渗入于无所不在的空气中:无论游走于海滩、街头,或只是懒懒的兜风、发呆、晒太阳;无论身在热闹明艳的欧胡岛,或是站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高处俯瞰繁华;无论是天造地设的自然面貌,还是人为经营的活动环境,夏威夷纵有千变万化的风情,但不变的总是那种挥之不去的浪漫气质。
在威基基海滩上,到处是相爱的人们在光影中漫步,阳光大片大片的直射于洁白的沙滩上,棕榈叶子在风中自在的摇曳,菩提树下的呼拉舞者正在随钢吉他及四弦琴的乐曲翩翩起舞。
只有在夏威夷,才能体验到这些美妙的感觉,我现在才能够懂得,为什么夏威夷语中不存在浪漫一词了,因为没有必要,浪漫是夏威夷人无时无处不在的生活精髓。
在别人的城堡,演自己的缘份
造访人文荟萃的欧洲,参观古堡是必然的行程。欧洲的古堡多不胜数,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故事却各有不同。无论是伤感缠绵的新天鹅堡、浪漫瑰丽的尚博尔堡、华美壮丽的温莎堡,每座城堡里都隐藏着一些让人思念的故者,和令人唏嘘的爱情……
温莎堡
出了伦敦城,沿着泰晤士河一直往西就可以遇见大名鼎鼎的温莎城堡了。温莎堡本来是战争之作,千年之前,征服者威廉为了巩固伦敦以西的防御而修筑了温莎堡。后来乔治四世把古堡扩建为宫殿,成为世上面积最大的古堡。温莎堡的内部陈列着许多无与伦比的艺术收藏品,达・芬奇、鲁斯本、伦勃朗等大师的画作在这里都可一一找到。但温莎堡最为世人着迷的,并不是奢华的宫殿和精美的艺术品,而是一段或悲或喜的爱情故事。
比如那个将江山拱手让人,却执意要与半老徐娘结婚的爱德华八世,从王位上退下来,成了温莎公爵。在他开始“浪迹天涯”之前,曾在这座城堡里与辛普森夫人有一段蜜月时光。
曾经创造了日不落帝国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丈夫艾伯特死后,就没有穿过华丽的衣裳,一袭黑衣就是她对深爱的人最好的怀念,维多利亚女王在温莎城堡里,挨着圣乔治教堂建起一座艾伯特纪念堂,此后40多年她没有再嫁,执政余暇,她总是要到这里与亡夫喃喃细语。
查尔斯王子邂逅戴安娜也是在温莎城堡,遗憾的是这场看似美丽的恋情和随之而来的婚姻却只能让世人唏嘘不已。离异和背叛,在温莎城堡并不鲜见。
新天鹅堡
远远的守望新天鹅堡令人有一种梦境般的感觉,阳光自云中时浓时淡的透出,雾气缥缈。远处的山间,云海茫茫,树木繁茂。高低错落的塔尖在风动的树林中时隐时现,似有人声在浮动。在山峦云雾掩映下,新天鹅堡风姿绰约,如梦如幻。
它就是那样矗立在石山高原上,灰色的哥特式尖顶冷冷的指向那深邃的苍天,那么高傲。
在长久的与新天鹅堡对视的时间里,我总有一种错觉,我是那么坚执的认为,新天鹅堡是不该属于人世的建筑。
从山脚下一路走到城堡广场只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整条山路林荫蔽天,并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难行。
站在山腰,回望一路走来的道路,美得令人不敢相信。山脚下,广阔的平原点缀两泓泛着粼光的湖水,天空的流云投下的影子使森林和原野忽明忽暗。城堡的背后悬崖峭壁,飞悬的瀑布直落谷底,新天鹅堡就建在这风景迥异的接点上。这浪漫到极至的画面,犹若华格纳的音乐,壮美且浓烈,蕴藏着阿尔卑斯的呼吸,以及远古时代的心跳,一直闯入观者的灵魂深处,让人眷恋、痴迷、万般缠绵。
尚博尔堡
尚博尔就那样静静的藏匿于森林里,在清晨揉红的明媚中,从刺目到柔和。
猛然间,你会觉得这座城堡已经诱惑你很久了。
据说梦想的实现,总是以失去梦想的美丽为代价的。可是当时当地的行走在通往尚博尔的林间道上,却看到梦想的色彩更加浓烈,总有一种让人微笑和感动的绝美感受,让人无法全身而退。
走上古堡3楼的塔顶露台,秋风蔓延过来,来来回回,不止不息。在风中晃动细碎的绿色树叶,发出像流水一样的声音。
环绕着古堡的树林,一天天的加重着秋天的色彩,幽蓝的天空,一边微妙的变幻出不同浓烈的蓝色,一边与整个城堡保持着和谐的步调。
刹那间,想起多年前曾读过的《幽谷百合》,“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的古堡错落有致……那绿岸夹护、碧波粼粼的长长水带,那装点爱情之谷的摇曳多姿的行行白杨、那弯弯曲曲的岸边坡地的葡萄园中脱颖而出的片片橡林、那渐渐远近而色调变幻的空蒙天际,都在表述这种爱情……”
徜徉于那些神圣的空间
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的人,每一次在异乡的城市里看到教堂,内心里都会受到深深的震撼,无论它是圆顶还是尖顶,是东正教还是佛教,是光线明亮还是幽幽隐隐,在这些神圣的空间里,我都会觉得内心丰盈而平和,感恩并喜悦。
圣・索非亚大教堂
古老的伊斯坦布尔遍地都是历史的痕迹。建于四世纪的红色大教堂圣・索非亚,是城里第一个教堂,也是最惊心动魄的大圆顶教堂。
索非亚的圆顶结构出名,顶上一圈有40个大天窗,在光线的衬托下,石头屋顶高大飘忽的圆顶,像是无重量地浮在空中,它象征古人对天空的幻想。因为结构复杂,大教堂曾多次在地震中受损,几经修复,所以细看已不是完全圆的了。
在伊斯坦布尔街上行走,总是觉得过于喧闹、零乱和无序,但一走进圣・索非亚宏大而高遥的殿堂,感受就会如同大风掠面,忘记所有尘埃,也忘记呼吸,仿佛悬空飘在50米之上的华彩圆顶,从不同方向、高度的几百个天窗里射进来的光线,让这里有一种似乎天界的神圣光芒。
你正是站在一片圣土之上,古希腊人就这样深信。
科隆大教堂
我一直相信,科隆大教堂是世上极少的,你会在第一眼就受到心灵强撼的地方,这种震撼力是任何肤色、任何文化、任何背景下的人都无法避开的。
科隆大教堂高傲的屹立于科隆市中心,始建于1248年,到1560年,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而中断工程,至1823年续建,1880年才得以竣工,此时教堂的建造已历经6个世纪。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以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仰望中一派绚丽,巨大的尖顶,层层向上,罩下来一种天空般的寂寞,极度的空和轻盈,似乎任何东西一碰就会飞起,顺着光线上升而去。
参观科隆大教堂不仅要了解一点建筑史,更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耐性,毕竟要走过500多级盘旋的台阶,登上教堂顶部可并非易事,不过据说只要你做到了,就可以站在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这样的诱惑够不够呢?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早在古罗马时代,圣彼得广场还是一片荒芜的山坡。历史上有名的罗马大火,就是从这里蔓延开来的。当时暴君尼禄嫁祸基督徒,屠戮无辜,把基督徒做成“人肉火炬”,为了纪念这块弥漫着血腥味的“殉道者之地”,于是便在这里建起了历史上第一座基督教堂――圣彼得教堂。
最初教堂被设计为希腊十字架形,各边相等,中央交叉处是一个圆形的穹顶,但施工中途,设计师和老教皇先后去世,直到1547年,米开朗基罗继续主持教堂工程,72岁的米开朗基罗接手之后,仔细审阅了原来的设计图纸,他大吃一惊,感叹道:“谁离开了这些设计图,谁就离开了真理。”但这位可爱的大师在真正施工时,仍然离开了原来的图纸,重新设计了教堂的穹顶。可见,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真理的。
但穹顶尚未竣工,米开朗基罗也辞世,贝尔尼尼接手工程,才完成了今天的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教堂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不朽的纪念碑。大殿下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样的运气25年才有一次。
印度菩提伽耶寺
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到菩提伽耶云游,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修,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积垢,随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他就这样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悟得了正道,成为佛陀。因此菩提伽耶也成为了众多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于是阿育王时代就在菩提伽耶建造了一个大菩提寺,供各地来的朝圣者与出家人到这里静修。
菩提伽耶寺的历史已过千年,但直到今天,每个清晨,天微亮雾还没散时,大菩提寺就已有五、六十位僧人在做大礼拜,有的在菩提树下,有的在正殿旁的长廊,或其它角落。
他们穿着红色袈裟、盘腿而坐,日复一日的诵经,那声音简短有力,还有共鸣声,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却仍然觉得内心满足而喜悦。终于相信,信仰的确是一种力量。
沉溺于异乡的咖啡馆
在旅途中,咖啡馆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一种无法抗拒的引吸力。它了解我们、改变我们、诱惑我们。于是,我们迷恋那里的光线、声音、空气,忘记时间的沉溺于异乡咖啡馆里,与一群与自己一样的人相遇,可能是没有只字片言,但大家却心照不宣。
花神咖啡馆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说:“自由之路从花神咖啡经过……”
位于圣日耳曼大街172号的花神咖啡始于1887年,100多年来,这里成就了许多杰出的人文艺术家,也成为带动巴黎时尚风华的源头之一。
存在主义大师沙特先生曾住在花神咖啡旁的邦拿巴街,他午后常常在花神咖馆与一群左岸的知识分子在此相激相荡,孕育了当代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在西蒙波娃的回忆录中,只要提到与萨特相处的时刻,她的心情就回到圣哲曼大道的咖啡座。再后来,毕加索先生推开了花神的落地玻璃门,花神因获毕加索青睐而更加名气暴涨。
所以,你若是在花神咖啡馆喝咖啡一定要十二分的敬畏之心,因为也许你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思考的椅子上、萨特写作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中央咖啡馆
以“中央咖啡馆”为名字的咖啡馆其实很多,至少在纽约有,在东京和里斯本似乎也有,但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无疑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一直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外交官们聚会的地方。甚至还有人说这里是奥地利许多诗歌、剧本、小说、音乐的摇篮,这样的说法也许无法去考证,但是当年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圆舞曲王朝”施特劳斯父子的确都是中央咖啡馆的常客。
据说维也纳的咖啡馆有个不成文的行规,那就是“咖啡固然重要,但气氛更重要”,所以今天中央咖啡馆虽然生意兴隆,但不管里面多么拥挤,客人还是想呆多久就呆多久、热爱什么就谈论什么。
Tortoni咖啡馆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老城,满眼是残旧的繁华和颓废的姿态。
在城中心只有几条勉强算得上繁荣的大道,比如Av Mayo街。
Av Mayo街边到处都是CAFE,各式各样都有,炒过的咖啡豆现磨现煮,端上来香气扑鼻,因为生意太好,所以常常没有位置,但Av Mayo街上的银行和写字楼却很萧条。
在旅游中心发行的手册上说,布宜诺斯最有名的咖啡馆是Tortoni,据说这里是文人们的地盘,很多大文人都习惯傍晚来这间这间咖啡馆约会或者休息。
走进Tortoni,就发现和那些适合约会的幽暗咖啡馆不同,Tortoni里光线明亮,是阅读的好地方,最难得的是,这几年来,阿根廷的经济很不景气,布宜诺斯艾利斯也破碎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但在Tortoni咖啡馆里,仍坐着许多来讨论文学和写作的客人。
A Brasileira 咖啡馆
里斯本,虽然不似巴黎或者纽约般光芒立现,却有另一种于不经意间发现、让人惊艳的含蓄之美。
就像是那间位于上城山坡上再朴素不过的咖啡馆A Brasileira,看上去有点破落的样子,像一个风华已逝的美人,让人莫名的伤感。
A Brasileira咖啡馆的里面是色彩浓烈的红墙,墙壁上挂着南方风格的Art Nouveau作品。长条形的房间里,客人们沿着玻璃镜子墙一排排坐进去,很典型的那种诗人、梦想家和神质才喜欢的感觉。
A Brasileira是葡萄牙大诗人Fernando Pessoa常常流连的地方,虽然作家身影不再,馆主却依然保留了作家长年驻足的位置,并且不准他人取代,他说,作家的魂魄仍然长居此地,不曾离去。
狂欢节,让一切条规见鬼去吧!
想象不出这世界上有谁会不爱狂欢节。人一辈子如果不忘情的疯狂一次,是多么遗憾的事!曾经,在里约的狂欢节上我遇见一群德国来的游客,记得他们一直在街边大声吆喝着,“让绅士与淑女都见鬼去吧!”
没错,在狂欢节短暂的欢愉时光里,让平日道貌岸然的我们去见鬼吧!
诺丁山:听快乐在尖叫
诺丁山,不只有电影里星光四射的朱莉娅・罗伯茨和腼腆的英国绅士休・格兰特,不只有意趣盎然的波特贝鲁市场,不只有喧嚣的英伦日常生活和慕名而来的旅人,还有鼎鼎大名的诺丁山狂欢节。
40年前,当时生活在英国的有色人种压力很大,他们为了排解思乡的哀愁与异乡生活的压抑,于是那年夏天在诺丁山这个多种族多文化地区办起了狂欢节,结果引起轰动。自那时起诺丁山在每年8月就会举行一场全民参加的街头舞会。
诺丁山的狂欢节场面极大,在最拥挤的街头,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不论是白人、黑人、黄种人,还是工党、保守党,或者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什么身分在这里都得打碎重建,人人都是狂欢者,谁和谁都可以跳舞,谁和谁都可以拥抱。不用迟疑,也不用拿捏分寸,快乐就好。
因为参与游行的人大多是拉美裔移民,游行时所放的音乐也多半是蓝调、爵士和灵魂乐,不同的音乐在街边高高低低的响起,声音一并涌来,可以令神经脆弱的人捂住耳朵也仍然招架不住。如果你听不懂蓝调或爵士也没关系,你只要跟着游行的花车和乐团沿着Ladbroke Grove和Chepstow Road来来回回的在城市里穿梭,一边游走一边乱扭就足够了。当然,你也可以扯着嗓子唱家乡的民歌,是《桑塔露琪亚》还是《茉莉花》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一直吼到喉咙沙哑、精疲力竭,方可偃旗息鼓、止戈散马。
里约热内卢:停不下的舞步
一年一度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又疯狂的汹涌而来了。
这时的里约热内卢,几乎整座城市都陷入疯狂的状态。所有人都丢掉庸碌的现实生活,一道忘形,不知高低。
狂欢节原是欧洲人的节日,后来葡萄牙人把狂欢节带到巴西,却没想到巴西人竟把狂欢节举办得比欧洲国家更加淋漓和透彻,从天真的孩子到沧桑的老者,从贫民窟的主妇到名媛淑女,从贩夫走卒到达官显贵,都会涌向街头尽情狂欢――巴西人好像就是为狂欢节而生的。
街上,跳着桑巴舞和阿克赛的年轻人和着打击乐激烈的摇摆着身体,每个人都一脸骄傲,互不相让,他们的舞步像暴雨倾泻在屋顶上一样,紧张、狂乱,让人头晕目眩。我最爱巴西人那忘情而疯狂的样子,他们好像在用尽一生的力气来跳一场舞,似乎这一舞,就会忘掉所有的痛苦和忧愁,忘掉他们是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孩子,忘掉自己的口袋里只有可怜的几个雷亚尔,忘掉停下舞步时,等待自己的仍然是一贫如洗的生活。透过拥挤的人群,看到在对街一栋矮楼的屋顶,仍有一个棕色皮肤的年轻男子在跳桑巴舞,还是那么疯狂的、放肆的。那一瞬间,突然爱上了这个巴西男子,也爱上了这样的里约热内卢。
威尼斯:假面的狂欢
威尼斯嘉年华起源于8世纪,是为了庆祝威尼斯国对抗Ulrico的战役胜利。它原来只是贵族们私下的狂欢舞会,但从15世纪起,却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
嘉年华一旦开始,就一天比一天热闹,整个威尼斯城几乎陷入了疯狂状态。不论深夜或清晨,一走出旅馆,总会看到远望的人群在桥上、河边、广场上肆意舞蹈和尖叫,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夸张的首饰,当然,最重要的是以诡异而神秘的面具掩饰原本的面目。威尼斯面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地人说,过去的名门淑女都流行戴面具出门,因为18世纪的意大利,几乎每个男女都有秘密情人,所以就利用戴面具的传统,和他们的情人在街上散步,也不会被识破。
时至今日,面具已经成为威尼斯嘉年华最重要的标志,人们在嘉年华期间,戴着多变的面具,还不忘搭配一顶帽子,一件黑色丝绸或天鹅绒斗篷,把自己扮成如神仙或鬼魅一般,争奇斗艳,上演着一场场生动的宴会,以及一幕幕没有剧本的嘉年华大戏。
守候最绚烂的日落瞬间
在很多文学家的书中、画家的画作中、摄影师的作品里都描述过他们心中最美的日落。一路带着这些作品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守候日落,走过爱琴海、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让我们像一个去朝圣的教徒,只为了看到那些最绚烂的日落瞬间。
圣托里尼不可言说的美
Santorini是希腊的岛屿,Santorini原本是个圆形的火山岛,但在一次火山爆发后毁掉了大半,只剩下今天的新月形小岛。岛上的房子在火山口边拔地而起,白色的地中海建筑镶在百尺高的峭壁上,如同是卡尔维诺笔下才会存在的城市。
在Santorini岛上的画廊里,可以发现很多名为“sunset”的作品,不少酒吧和咖啡馆也取名为“sunset”,因为在Santorini岛北方是小镇Oia,你可看到号称世界最美的日落景象。
我像许多旅行者一样,喝了下午茶就去小镇Oia等待日落夕阳。
当阳光黯淡的一刹那,天空幻化出不同的颜色,鹅黄、柔红、黛紫……日落下的爱琴海也因为光线的渐变,幻化出深浅不同的蓝色。原以为欣赏夕阳,只不过美在落海的一刹那,没想到在Santorini的日落,是需要长时间的品味的。海上的滟滟波光随着太阳渐渐的西沉,慢慢的和天空一起变幻着各种瑰丽的颜色,有些色彩是无法形容的,看过,便觉得内心温暖而充盈,这时,即使是Santorini岛上冷峻的岩壁也把持不住,露出了几丝温柔。
下面有船只缓缓划过金黄色的海面,一寸一寸的移动,最后消失在夕阳揉红的明媚中。日落后,回头看Oia小镇已亮起大片的灯火,像镶在深黑色石块上的金边,美得不可言说。
阿尔卑斯山,日落是最后的燃烧
多年前曾欣赏过塞冈第尼的画作《死》。画中是白雪压顶的阿尔卑斯村庄沉入青紫色的暮霭中,巍峨的群山在夕阳的残照下,宛如生命最后的燃烧。画的内容虽然是风景,却以日落来表现生与死,看过画的人,伤感却不绝望,明白了悲喜亦体味出生命的微妙。
塞冈第尼的画作让许多人都爱上了阿尔卑斯的日落。金黄色的雾霭像轻烟一般,飘浮在山峰之间和沟壑之上,绵延不断的白色山峰背后,是微红色的天空,正是水彩画家描述的那种,借以最初渲染在纸上的那几笔色彩。但这色彩瞬间便消失了,随之而来是淋漓尽致的血红色。
山峰之上,大风自四面流布而来,雪积得很深,还不时被风吹起,在夕阳里漫天飘荡,有种水墨诗情,和寂寞无为的意境。人虽然已经被冻僵了,却很兴奋,一边颤抖一边尖叫。这时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天边勾勒出一条奇特的、交错的金黄曲线,远景与近景,时间与空间,这一切的交叠使眼前的景致变得更丰富,更厚重。
太阳很快便隐去,飞走的光辉就像是费利西安・达维德的曲子中,小提琴空灵而优雅的颤音。站在雪地上,最后一抹日落的光线拉长你的身影,影子浮在未被踏过的白雪之上,竟生出一些人在江湖的感觉来。
撒哈拉,围困在时间的沙地里
在撒哈拉看日落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撒哈拉的午后,风很干,空气也很粗糙。光线锐利,像一把快刀。阴影和阳光无序的交错。沙石连天。坐在车里,人也跟着三菱吉普的四轮上下颠簸,疲惫又刺激。
车外风声簌簌,声音好像从沙丘上飘来,又像是从地下钻出来,它们彼此呼应相连,四面八方的袭来,让人无处藏匿。
视野的起点和尽头都是大片的枯黄。我跪坐在吉普车后排座位上,等待既将到来的沙漠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