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漫画老师优秀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文主要从在范文中学会模仿和在模仿中学会创新两个方面展开对高中生作文模仿与创新的实践探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模仿直观的进行初步的高中作文写作,如何通过创新有效地提升高中作文写作。
一、从范文中学会模仿
记得我读高中时,非常喜欢汪国真的诗,找了很多汪国真的诗来读,喜欢的就会反复地读,甚至背下来。有时自己也会尝试着写诗,有一次把自己写的是拿给老师看,老师竟然以为是汪国真的作品。从此,自己从模仿中尝到了甜头,开始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作文中。先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作文,反复阅读,仔细研究,找出其中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模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作为老师的我,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困难,写作水平低下的现状,又想起了原来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高中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教材中的课文、课外书籍中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
例如,2016 年全国一卷的作文是根据一幅漫画来写作。考生以《巴掌之吻,教育之痛》为题获得满分,阅卷教师给出了这样的评语:首先是语言出彩,开篇以“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的巴掌与吻”,即使只有短短的14 个字,却概括了漫画的内容。“满分得吻,98 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式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语言简洁而不失有力。其次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这句话由上一句的“固然”而来,又很好地引出了下一段。最后是文章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三个方面的模仿:一是从作文中积累写作的语言材料,具体到作文中的词语和精彩的句子;二是借鉴写作规范、技巧等,如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论证方法;三是文章的结构,包括开篇、中间以及结尾的谋篇布局和行文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模仿的只能是结构、规范、方法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语文素养是很难模仿的,这些需要日积月累。
二、在模仿中学会创新
通过模仿,可以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直观地进行初步的写作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升。但是,如果作文仅仅局限于模仿,这样的写作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会使学生的作文缺乏自我、缺乏活力,甚至有的模仿不好,画虎类犬,东施效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创新。
创新可以从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着手。内容是创新的根本,需要长期的积累,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做到创新。文章内容层面的东西是很难模仿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才能使他们能够从内容方面进行创新。至于技术层面的创新,学生可以在原有语言、结构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创造,如对原有词句的化用,对范文结构的改造,对写作技巧的整合等。
创新是一个长期积淀,逐步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可以运用平时积累的语句,也可以借鉴范文的结构框架,却不可以模仿他人思想观点与内心感悟。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意,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想情感,以我手写我心,即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写作风格。
教师要深知,只有从模仿中创造出自己的文章,这才是本质性的进步,而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具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如今,学生在写作文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知道素材如何组织,不知道结构该如何建造等等,作文的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的创造精神,在内容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使作文的教与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素描法 高效课堂 案例
描写是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借鉴美术中的素描手法进行描写训练,是打造作文教学高效课堂的一种好做法。
一.案例描述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外貌,然后把老师的肖像画一画,最后在画像下面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
生:观察。绘画。写作。
师: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如何描写鲁迅的肖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一面》中的一段文字(出示课件):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
生:阅读。
师: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脸、胡须、头发、长衫。作者之所以描写这些内容,是因为鲁迅先生的这些方面与众不同。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先生从骨子里透出的顽强精神,黄白的面孔则是他为人民呕心沥血的表现。
师:请同学们再阅读老师写的下水文(出示课件):
王老师眉毛像倒“v”,眼睛像三角形,鼻子像老鹰的嘴,胡须像隶体“一”字。耳朵像扇子。身材高大脊背宽阔,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不是朴素,而是赶时髦。
师: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也就是说要写甲人物与乙人物的不同之处。这段文字具体地描写了王老师的那些特征?
生:这段文字写了王老师的眉毛、眼睛、鼻子、胡须、耳朵。他的长相真是很特别的,看起来很丑陋的。
生:这段文字还写了王老师高大魁梧的身材特征,写了王老师衣服的特点。王老师穿衣服还很讲究的。
生:一读这段文字,就知道描写的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王老师的长相很像漫画,丑了点,但很有趣。
师:那就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文字,把王老师的肖像画出来。
生:画王老师的肖像。
师:这段文字对王老师的外貌特征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同学们一读就知道写的是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说明这段文字写得很真实。描写人物外貌,既可以全面描写,也可以选出最有特色的一两处进行描写,请看咱们班编辑的《优秀作文集》中的一段描写(出示课件):
李老师的头发很特别:正面看,头发又黑又厚,显得年轻精神。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时,后脑勺光秃秃的,几根长发怎么也遮盖不住微红的头皮。我们曾偷着议论,正看老师像叔叔,背看老师像爷爷。
生:这是写我们英语老师的。
生:这段文字中,只写了李老师的头发,没有写眼睛、鼻子、嘴巴和衣服等。
生:因为老师的头发最特别,最有趣,所以只写头发。
生:老师刚才讲了,描写的时候,可以把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全面描写,也可以只写一两处。
师:看来,同学们还是读懂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李老师的头发用漫画的方式画出来。
生:画。
师:请同学们选定一个很熟悉的人物,先把这个人物的肖像画出来,再进行一番外貌描写。
生:画肖像。写作。
生:老师的额头上有五道皱纹,他笑起来,皱纹像起伏的波浪,更像跳动的五线谱。老师的个儿不高,有160公分吧。老师瘦瘦的,我背过他,大概有90斤。
师:你的描写充满情趣,你写了老师的皱纹,写了老师的身高与体重。老师的皱纹在你的眼里是美丽的波浪和欢快的五线谱。你背过老师,看来你和老师很亲切。你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展示画像。
师:画得太好了。
生:浓眉毛;大眼睛;山鼻子;猴嘴巴;我们的老师少头发
师:呀!你不但把老师的特点用最精妙的词语描写出来了,还采用了和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表达,这种儿歌形式真是很有创意的。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习兴趣;学生因素;教师因素
语文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虽然很多同学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却因种种原因对语文产生不了兴趣或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有下面几方面:
一、学生因素
(一)对中学语文学习特点认识不清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同学一点一滴的积累,即人们常说的“语文成绩的提高需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
语文的提升是螺旋式的,而非直线型的。有些中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的这一特性,所以才说“为什么,我这段时间努力了,成绩还是徘徊不前,甚至还倒退了。”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
忽略课本。有些学生认为语文不考课本上的,考题全部来自课外,于是把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题目在课外,答案源自课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是个例子”。这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印证,如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中有很多的素材都来源于课本。2004年河南优秀作文《思考着倾听》就用了高中课本上的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屈原列传》。又如广西的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单刀直入由课本引出自己的文章,就连标题也采撷自课文名句。其实“课本,课本,上课的根本”,同时也应当把它变成作文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的根本。当然还有文言文阅读等等都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学习目标。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有缜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但是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目标计划,即使有也是不切实际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或某一弱项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计划,其次时间分配不合理。课下面对大量的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就不在把“看看”、“读读”这样的语文作业看成作业了,学习语文的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侵蚀了。当语文教师问他们为什么没做作业,他们会说没时间,真的是没时间吗?不是没时间,而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好,这样自然也就学不好,学不好,没成效自然也就没有了兴趣。
二、教师因素
(一)教师不够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却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没有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性,摆脱依赖的倾向性和叛逆心理,他们有被尊重的需要。教改中一再强调尊重学生,虽然诸如“你真是一头蠢猪”,“笨蛋”“,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字眼在课堂上逐渐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真正受到了尊重。当一名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充满自信的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因为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不正确”老师很轻松的就把学生答案给否定了,这难道是对学生的尊重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都知道,那么谁又敢说他们的答案就一定不正确,如此一来,谁还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自然语文学习兴趣就没有了。对待那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老师不是用自己的爱心去激励他们,而是用防范坏人的办法对待他们,首先他们的人格就没得到尊重,人格没得到老师的尊重,反过来他就不会从心里尊重老师,从而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不当
课堂是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是一种艺术。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但又有多少老师做到了。教改已经好多年了,可一些老师还是你改你的,我教我的,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一节课就是老师的说课,内容枯燥乏味,语调平淡,学生完全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而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怎么会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当然还有些老师对课改积极响应,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于是,这些老师的语文课有了生机,诗歌朗诵、话剧 、辩论赛……花样百出,但效果如何呢,还比不上传统教学法,这种放羊式课堂虽然不沉闷,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事实上收效甚微,如果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那么”放羊式”教学就是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控性,把一堂课完全交给学生, 缺乏有效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学生必然不能很好的从课堂上获取语文知识。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刚毕业时,我在课堂上,讲究民主,注重交流,活跃气氛……总之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栽了“跟头”,起初学生积极性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觉效果不大,兴趣也就没了。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说到有什么拿手好戏,人人都津津乐道。你有什么拿手好戏呢?下面小编整理我的拿手好戏优秀作文500字6篇,欢迎阅读。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1钢琴,是乐器之王,因为它可以发出一种美妙的声音。世界上还有许多钢琴家,如:贝多芬、郎郎等。他们的琴声可以是小桥流水,也可以是鸟声啼啼,还可以是飞流瀑布……而我,也喜欢上了钢琴。
刚开始,因为我的课外班真的是太多了,所以我对钢琴也非常的厌烦,每次上课我都扭扭捏捏,不想去。但是,我渐渐地渴望上课,渴望弹琴,想要拥有成就感。虽然每天练完后胳膊酸酸的,手也是麻麻的,但是每弹会一首曲子,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认可和表扬,这种成就感是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人体会不到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弹的曲目越来越多,钢琴等级也从一级提升到五级。练琴不仅使我拥有沉稳的性格,更使我学会坚持。
一天,妈妈满脸欢笑的对我说:“丫丫,我给你报名参加了比赛,而且和你说老师说过了,就弹《梦中的婚礼》。“什么?《梦中的婚礼》?”“怎么啦?”“我没学过呀!”“就是因为没学过,才要挑战自我呀!”我真服了这个“勇敢”的妈妈。
经过钢琴老师的指导,妈妈的鼓励,还有我不懈的坚持努力,我终于将《梦中的婚礼》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一天终于到了,没想到我运气这么“好”!居然是第二个参赛。在后台等候,我的心中像有一个小兔子,蹦来蹦去。该我上场了,我的心就要蹦到嗓子眼儿了。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舞台后,掌声响起来,我深深的鞠一躬,走到钢琴前坐下来,在聚光灯下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深呼一口气调整状态,跟着旋律情不自禁地按下了琴键,如行去流水般自如……最终,以高分拿下了银奖。
弹钢琴是我的拿手好戏,取得成绩是我努力的结果。所以,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一定都有默默的坚持和汗流夹背的付出!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2有的人的拿手好戏十捏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有的人的拿手好戏是弹钢琴弹的形如流水;有的人……而我的拿手好戏和别人不一样,我的拿手好戏是——做饭,我做出来的饭呀,色香味俱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拿手好戏就是这样炼成的。第一次我亲自炒菜,炒的是蛋炒饭,那时我的鸡蛋都打不到碗里,不是打到地上就是鸡蛋打不破,我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埋怨道:‘‘这个臭鸡蛋怎么都打不碎?用力就全都‘蛋打双飞’我以后再也不做菜了!’’
妈妈每次都会温柔地对我说:‘‘没事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我不怕,怕的是你不站起来,你再打一个试试’’
听了妈妈的安慰,我的心情阔然开朗,于是又拿了一个鸡蛋哦哦哦好吧好吧好吧啦啦操说,妈妈在我的脸上重重的亲了一下。
从此以后,我一有时间就练习做菜,因为我持之以恒地练习做菜,所以我的做菜技术提高了许多。
有一次我正在打鸡蛋时,蛋破了掉在了碗里,可打出来的蛋白变成了‘蛋红’,我吓的一下跳到了爸爸的背上,妈妈看见我惊慌失措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晚上在我家里吃饭,我想何不让叔叔尝尝我的手艺,于是我自信的说:‘‘晚餐让我来做吧。’’那天我一共做了三道菜,一道汤,菜里有我最拿手的番茄炒蛋,还有我新学的两道菜,糖醋排骨和麻婆豆腐,汤是我最爱喝的南瓜小米粥,做完之后我信心满满的把菜端了出去,叔叔吃了直说好吃,我有些小得意。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不仅会做菜,还好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画画,弹钢琴,唱歌跳舞等等。如果要问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绘画。
我从三年级开始学画画,以前我总是自己在纸上随便的画,后来妈妈看到我挺喜欢画画的,就决定给我报了一个画画补习班,听了这个消息以后我高兴极了。刚到画画补习班的时候,我非常的怕生,因为有很多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那个陌生的老师姓王,王老师给我找了一个画板一张纸。
绘画要从最基础的开始,老师先教我们调色,用红黄蓝三种主色调调制出各种颜色,这时我发现了绘画的乐趣。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画一只可爱的兔子,老师将它画在黑板上给我们讲了一遍,我模仿老师的画法画出了大概的轮廓,我把一只可爱的画兔子画成了怪兽。我一下就没有信心了,因为画的非常丑,再加上同学们的嘲笑,我突然就不想学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将我画的一些不好的地方修改了一下,又跟我重新讲了一遍。然后我反复的琢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幅画终于完工了。
绘画有着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儿童画还是水粉画我都非常的喜欢。尤其是漫画人物,漫画人物是我一直以来酷爱的,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尝试怎么能把漫画人物画得更好。
学习绘画我有了不少的收获,我会画各种的东西。画技也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和绘画有着不解之缘。他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绘画给了我快乐,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加油努力奋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4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拿手好戏,而我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拿手好戏,那就是――变魔术。
有一次,我看见有一个人表演魔术十分神奇,便向他请教,如何表演魔术。之后我便天天练习,过了许多天以后,我终于练成了变魔术。
有一天,我与同学去到三楼的亭子里玩,玩了一会儿,我心里想:诶,我带魔术道具了,我可以给同学表演魔术啊!接着,我便开始整理我的魔术道具,准备给同学表演魔术。
我准备好给同学表演两个魔术,一个叫“偷天换日”,另一个叫“移形换影”,我让同学转过身去,然后将我的第一个魔术道具摆好。
我准备好之后,便让同学转过身来看我表演,我先给他看了看魔术道具,三个不透明的杯子,和一个杯子刚好能装下的小球,他看好之后,我便将小球装到一个杯子里,他用力睁着眼睛看,我慢慢的换着三个杯子的位置,换了一会儿,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将球偷偷的弄到另一个杯子里,然后再慢慢的换一下位置。
同学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刚才换了,想都没想,便直接指向了原来装球的杯子,我翻开让他一看,他看见杯子里什么也没有,便连连夸赞我。
夸赞完一番后,就让我表演第二个魔术。这次的魔术很简单,我先让他看着,然后拿出一个小球,小球上有他看不见的透明线,我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悄悄地遮盖住小球,然后让他仔细看,我在抬手的一瞬间,将那根透明的线拉了起来。结果,悲剧发生了――那根线断了。
我的表演失败了,场面非常尴尬。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变魔术。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5我的拿手好戏是做菜,我会做许多菜,比如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肉丝等等,但我最拿手的菜是油炸排骨。
今天是星期天我正好没什么事,于是决定做一道我最拿手的菜,让家人品尝一下,也顺便改善一下伙食,我去菜市场买回来了排骨,我便在厨房里忙活了起来,我先把排骨洗干净接着开始调味,我现在盆里倒入适量的五香粉,小许盐和少许味精,接着把排骨倒入这个盆里腌制一小时,让排骨更好入味,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把面粉调成糊状,我用筷子将排骨一一加进装面糊的碗里,给他们裹上面糊,这样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现在要油炸排骨了,我把炒锅放在煤气灶上,然后开大火把锅烧热,倒入,小半锅油,等油烧到七八分热调成小火接着,我就把排骨一一加入锅中,顿时锅里的油沸腾了,吱吱吱的声音不停在耳边响起,排骨在锅中有不断的变化,表面那层白色的面糊慢慢的变了颜色……
家人早已等不及了,一个个贪婪的望着盘子里有炸排骨,活像一只馋猫,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美滋滋的对大家说,快来尝尝吧,爸爸首先,举起了筷子,加了一块排骨,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大口,边吃边说女儿,你做的真好吃,大家听了纷纷来品尝,妈妈说女儿你这排骨色泽鲜亮,让人看了胃口大增,比上次夹的更好了,奶奶也笑得乐开了花,竖起大拇指点头说孙女儿不错呀,你跟谁学的?“嘻嘻我不告诉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收获快乐,而懒惰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拿手好戏,有人是画画,有的是做手工,有的是炒菜……而我的拿手好戏是钓鱼。
我的爸爸从小生活在农村,每到秋天天气转凉,荷塘里的鱼儿也变得肥大,我爸爸就变回搬一个小板凳,拿一根鱼竿,坐到房前的荷塘边钓鱼。久而久之便掌握了钓鱼的技巧并教给了我。
他的方法一是要找到合适的池塘及位置,尽量去鱼多的池塘钓鱼。二是要选对钓鱼时机,一般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期间,这时钓到的鱼又大又肥。三是要有合适的鱼竿和鱼食,四是钓鱼时要专注双眼,不能左顾右盼也不能乱动,这样会惊动鱼儿。看到浮漂移动时应迅速把鱼竿提起。我到一个池塘中练习了几次,发现非常灵。
秋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同学去郊区的公园游玩。游玩前,我特地在上面一个水桶一根鱼竿,一包鱼食想着到公园里给同学们表演一下我的拿手好戏,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进了公园我立刻看见了一个长长的荷塘。我兴奋不已,对同伴们说:“今天我给你们露一手吧!一会儿我钓鱼,今天的晚餐就吃鱼了!”大家异常兴奋。我找了一块儿大石头,坐到上面,拿起鱼竿,往鱼钩上放鱼食,再把它扔进水里。我注视着浮标,可他纹丝不动。15分钟过去了仍没动静,还是那样的平静。突然鱼线像要被拖进水里一样猛的一抖,这是鱼上钩啦。我猛地把鱼竿往上一条,嘿,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我连忙放进水桶里。之后我又钓上来了几条鱼,今天可真是大丰收啊!我们几个高高兴兴的坐车回家啦!
一、狭隘——课外阅读的现状
正确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品质。然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偏颇的、狭隘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单一。从学生自选阅读内容看,学生喜欢漫画、小说故事类书籍,而科技类、社科类书籍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回答“你最喜爱的作家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杨红樱、琼瑶等。传统文学史上提到的“鲁郭茅,巴老曹”,甚至有人不知道是谁。《微型小说选刊》《阿衰正传》《兵器知识》等杂志颇受欢迎,而对文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学生却很少问津,学生“短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师推荐内容看,大多数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课外阅读窄化为考试的附庸品,只推荐给学生规定的考试篇目,甚至帮助学生摘取整本书中的与考试关系密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题、压题。有些老师只推荐给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将学生课外阅读引向死胡同,学生“死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狭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前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强,没有目的性,学生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样看就怎样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阅读中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课本看腻了,找本课外书看看,调剂调剂,蜻蜓点水,休闲阅读。3.阅读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更没有深入地思考;或者恰恰相反,为了完成2至3页的读书摘抄而去被动阅读。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
二、氛围——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造成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课外阅读。平时上课,晚上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生的生活被繁重的作业填满,陷在作业堆中,教师强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且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也不明确,每当学生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读时,家长往往会说:“不做作业,看闲书,不务正业,看书能看出个好成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其次,教师自身阅读缺乏。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缺乏学习意识,不能进行广泛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应付教学,导致对学生阅读的引领乏力。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是无法培养一批爱读书的学生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教师也是无法给学生多少文化积淀的。同时,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缺失。怎样引导学生爱书?怎样正确、有效地读书?我们广大教师往往心中无数,缺少方法,教师的训练乏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三、厚积——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拓展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其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仅依靠课内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再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因而,课外阅读应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怎样写好作文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
四、行动——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名人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方法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可用精美文章吸引学生,教师有意无意地在学生面前大声诵读优美文章或精彩片断,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可言传身教,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2.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亟待加强。林语堂在谈读书时说道:“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以下是我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时所做的努力:①多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能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②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督促学生养成做不同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写读后感等。③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查阅,直至弄明白。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语文阅读课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诵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一、摒弃功利,阅读滋养心灵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相同感受,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提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作文书。“课外阅读=优秀作文选”这个概念长期占据并主导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的心。走进新华书店瞧瞧,书店开辟作文选专柜,柜台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家长和学生,各式各类的作文选琳琅满目,不怕买不到,就怕挑花眼。与作文柜台前门庭若市的盛况相比,其它柜台则冷清了许多。冷热不均背后隐藏着功利阅读的目的,即读课外书是为了学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诚然,作文选类读物传授写作技巧,分享成功的习作,有一定的指导性,速成训练短时间也能提高成绩;但写作不是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若单一阅读这类书籍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难养文采,不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后,丰厚自身的文化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能用多种表达方式传情达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家长、老师还害怕学生写不出好文章吗?
此外,引导学生只阅读文学作品,限制了语文课外阅读的边界。成长中的孩子,对一切未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单一引导孩子阅读某一种或某一类书籍,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限制孩子的阅读空间,扼杀孩子对书本的渴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语文是门综合性学科,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靠文字承载、传递的,换种思考方式,阅读任何一种书籍,都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学,学生只要有兴趣,愿意读,都是实践中广泛地学习语文的过程,都会有收获,教师和家长何必单恋一枝花呢?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不仅在阅读中学文、习字,还要明确树立: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还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重任的意识。读书能使人摆脱愚昧和无知,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穷极四野,让人明辨是非,又保持独立的思辨性。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而言,捧书而读,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丰富的是自己的人生,必将终身受益。岂是寥寥几分可以衡量呢?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摒弃功利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文化,滋养心灵,满足精神成长的需要。
二、书香满园,构建悦读时空
“处处品书香”是营造课外阅读时空的基本理念。我们要构建出处处有书读,处处能读书的阅读空间。
1.打造书香校园,共沐翰墨成长
(1)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源。校内图书馆藏书数量多、质量好,且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借阅。
(2)建立班级图书角。除了鼓励学生进图书馆借阅图书外,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补充阅读资源。每学期开学初,让班级孩子为班级图书角捐书。图书角的书由班级管理员统一编码管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打破了图书馆借书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个月举行图书交换会,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本交换给其他同学,或者补充图书角藏书,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开设专属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完整时间,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是从有限的语文课程中挤出一节课,4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让班级成为小小阅览室。这种方式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多数学生认为在家阅读时间不完整,阅读效率低下,极易受干扰,而班级的阅读课气氛良好,能静心阅读,乐于阅读,阅读效率较高。用一组真实数据来说明。参与调查的班级学生共66名,阅读课设立之初,对于阅读课是否要设置持三种态度:认为有必要有17人,占调查人数的25.75% ;认为无所谓有39人,占调查人数的59.09%,认为没有必要有10人,占调查人数的15.15%。一年后,45名认为开设阅读有必要。支持率上升为68.18%。一年间,学生对于阅读的向往也在增长。一堂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有41人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占总人数的62.12%;24人认为阅读时间适宜,占总人数的36.36%,一人认为时间太长,可以减短,占1.51%。以上数据说明校内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形成“好读书”的阅读兴趣影响巨大。
2.建设书香家园,沐浴书卷芬芳
家庭是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之一,家庭的阅读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重视家校联系,构建校内、校外的课外阅读体系。教师要明确提出建设书香型家庭的概念,提升家庭阅读意识。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营造阅读氛围,家中要有书,随时可以选读。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家长应该首先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制定家庭阅读计划,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一起阅读;也可以指定家庭阅读书目,分享读书心得。书香家庭的生活时刻沐浴书卷芬芳,阅读融于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拥抱书香资源,享受阅读快乐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设立,近几年来,读书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福建少儿图书馆的建立,各大图书商店的不断涌现,为学生阅读提高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一部分图书馆开设免费借阅书籍室,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场地、书籍,供孩子阅读。即使是收费借阅,费用也很低,绝大部分家庭负担得起。社会的开放,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各种读书资源的开放更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难得的阅读平台。现在的书店都会在书架上摆放一两本开封的供读者阅读的书本,文明读者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不用担心只看不买的尴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领孩子走近社会图书馆、书店,选书、购书、看书。张开双臂拥抱丰富的社会读书资源,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校、家庭、社会构建出三维一体的阅读空间,不仅创造了“处处品书香”良好的阅读氛围、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把阅读变成了生活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阅读变得悦心、悦目,让阅读真正悦读,为孩子“好读书”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三、书海引领,打造品质阅读
阅读指导初期,盲目、不加选择的阅读显然不适应小学生的阅读方式。面对浩瀚书海,教师有必要通过筛选,选择最合适孩子阅读的书,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品味。
1.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本
不同学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较少,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形象具体的图画。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附插图的少儿童话、故事书,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经典书刊,敞亮孩子纯净的精神世界,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向往。第二学段的学生掌握了约1800个汉字,认知水平提高,从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已经具备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渴望从书本中找到自我,所以,老师可以推荐如:《草房子》《夏洛的网》等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作品,这类作品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为进一步阅读搭桥铺路。第三学段的孩子,认识水平接近于成人,有一定的思辨性,可以推荐一些哲理美文让孩子阅读。语文教科书单元后也推荐一些书目,如《城南旧事》《红岩》《绿山墙的安妮》都适合高段孩子阅读。避免“揠苗助长式”导读,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书籍阅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广泛阅读,博采众长
许多学生喜欢阅读漫画或者玄幻类小说,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甄别这类书籍外,还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推荐学生广泛阅读。大致把书本分为三类:一是社会、自然科学类书籍,这类书籍的选读以期刊为主,内容浅显易懂,覆盖范围甚广,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畅销读物,这类书籍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内容多样,观点新锐,跳脱一层不变古板的写作模式,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不可抛弃的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大浪淘沙后的真金,不仅在于它们的文学成就,其作品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影响极大。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意志、品格的 完善。
3.阅读好书,正确审美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能力低下,易受外界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读好书,不断提高阅读品味,丰富精神需求,获得美的熏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提出一些建议:一是中外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等;二是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三是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四是诗歌散文作品,如《泰戈尔儿童诗》《寄小读者》等;五是长篇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六是当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挑选,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这些优秀作品在丰富孩子阅读的同时,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阅读品味,徜徉在好书中,孩子获得的是文品和人品的双重成长。
四、笔墨之间,浓缩阅读精华
1.描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也不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学习新课前,布置课前搜集资料的作业,能真正搜集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及课文作者的有关情况,学生一无所知;问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更是一片茫然;孩子们爱看的是漫画和电视,玩的是电脑;课间交流的是“杯具、鸭梨、神马、有木有……”等“潮人潮语”“网络语言”;假期忙碌的是“打爆机”“游戏升几级”,“宅男宅女”一片天。他们熟悉的是“奥特曼”“愤怒的小鸟”,不知道老舍还有哪些作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学生习作中更出现了不得不令人忧虑的一些问题,诸如“散”,一件事,流水直线从早写到晚,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多半是无病;“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而阅读量又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小学阶段应完成140多万字的阅读量。) 导致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由此造成的知识贫乏、思路狭窄、立意低下已成了一些学生理解文章和写作的“拦路虎”。“丰富的作文内容”“好字好句”成了制约“优秀作文”的瓶颈。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空间不大,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动性比较明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高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校属于城中区级小学,75%的学生的父母均早出晚归,80%的学生由文化水平较低的祖辈看管,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阅读量的明显不足已成为我班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瓶颈,其严重遏制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新途径,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量,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真正达标,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如何有效地实施建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工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让读好书成为每个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改进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的效率?因此,课题申请人提出了《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
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
(二)问题界定
1.梳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内研究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正在大力倡导“班级读书会”的实验。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给人启发……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2)国外研究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
2.对本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诠释
“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课外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通过实践使学生在爱读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即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五年级小学生。
3.研究目标
以有效教学理念为理论依据,以人性化教育为视角,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坚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的研究原则,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技能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
4.研究内容
寻找有效的途径完成这些目标,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1、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语言文字摄入量,培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