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化工作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学校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完善工作措施,坚持常抓不懈,确保全市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排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特别是要加大校车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一是要排查交通安全隐患。各地要按照《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37号)要求。凡是发现有故障的车辆一律不得接送学生,凡是没有取得交警部门统一喷制颜色和张贴校车标志的车辆严禁接送学生。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到当地交警部门进行备案,并与交警部门签订《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要严格落实校车和驾驶员申报登记制度、校车日常检修制度、校车核载制度、教师跟车及学生接送制度、安全行车教育培训与考核制度、校车档案管理制度。中小学、幼儿园要与校车驾驶人员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凡是不具备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的司机不得驾驶校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有关疾病的司机不得驾驶校车,有嗜酒等不良习好的司机不得驾驶校车,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司机不得驾驶校车。公安交警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中小学、幼儿园要经常组织校车司机学习安全知识。
二是要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各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厕所、围墙等建筑设施和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记录。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经技术部门鉴定的各类危房和设施要立即采取警示、修缮、停用、拆除等应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在建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三是要排查校园及周边治安安全隐患。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要按照省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公安厅下发的《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标准》要求,配齐保安人员,配全保安器械,严格出、入校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四是要排查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卫生、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加强食品加工、销售流程及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认真落实流行疾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公共场所日常管理,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五是要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消防、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按规定配齐各种消防器材和应急照明设施。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畅通。要指导学校开展火灾逃生演练,不断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应急逃生能力。加强冬季学校用电用火管理。
六是要堵塞安全教育漏洞。各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卫、自救能力。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师生进行预防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人身侵害、火灾、拥挤踩踏、交通事故、溺水、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要结合学校所处环境、季节变化、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和学生特点,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演练,增强师生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制订周密的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排查责任。排查工作要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整改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其立即整改;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要明确整改期限,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消除安全隐患。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全市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近期将组成学校安全工作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学校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一、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的档案意识
卫生监督部门要增强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的档案意识,就要利用各种学习、培训、会议等场合向卫生监督人员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卫生部、国家档案局《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黑龙江省卫生档案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学习宣传,让每一位卫生监督人员都能认识到卫生监督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卫生监督活动的全过程,是规范卫生监督行为,提高卫生监督质量,明确卫生监督责任,总结卫生监督工作,分析卫生监督案例、研究卫生监督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认识卫生监督档案工作,才能正确处理好卫生监督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样,使得卫生监督人员就可以主动地加强卫生监督档案工作,确保卫生监督档案工作与卫生监督活动同步进行,为卫生监督档案工作提供一个优良环境,使卫生监督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提高认识,加强卫生监督文件材料收集归档
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管理活动的整体反映,是在卫生监督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载卫生监督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同时,卫生监督管理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又是维护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因此,一要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对卫生监督管理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明确卫生监督管理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责任。要通过学习、宣传,将档案意识根植于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头脑中,使领导和有关人员把对档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还要使领导和有关人员认识到归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不是档案部门自己的事,只有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把归档工作做好;二要落实“三同步”,以保证收集归档工作顺利进行。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程序中,在审查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报批文件的同时,要同步审查报批文件材料是否齐全、标准规范;在制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计划时,要同步规定文件材料整理和归档工作的时间和进度;在制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时,同步规定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的职责,并且作为考核与奖励的一个条件,营造一个主动归档的良好氛围。
三、夯实基础,规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监督和指导卫生监督文件材料形成科室的兼职档案人员,并开展卫生监督档案工作的检查、总结、培训等活动,集中精力把档案业务基础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同时,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要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制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借阅等制度,并把具体要求列入卫生监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档案员保证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做好档案的保管、统计、提供利用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为提高卫生监督档案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卫生监督档案工作还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卫生监督档案,以适应卫生监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水平。
四、扩大档案信息储备,发挥卫生监督档案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卫生监督工作离不开卫生监督档案信息,领导决策也离不开档案信息。充分利用卫生监督档案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是卫生监督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卫生监督事业迅猛发展,信息存取技术、特殊载体、电子文件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为卫生监督档案信息的社会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开拓卫生监督档案输入渠道,不断增加卫生监督档案信息的储存量,并适时更新档案资料的内容,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要加紧卫生监督档案信息检索工具的编制工作,强化开发卫生监督档案信息的手段,加强信息储存和检索向“高效、高速、完整”的目标迈进,应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实行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门类、载体档案的存贮和开发,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传输,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管理工作 加强措施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重要一部分的群众文化,它不仅仅是推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社会中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中实现精神文明的重要目标。它可以作为凝聚人心的最强大的精神纽带,又是保证人民生活幸福的最大保障。所以发挥群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对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及疏导整个社会风气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现实意义。
一、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群众文化对其社会管理的借鉴作用
群众文化和社会管理均属于整个群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二者的工作核心都需要实施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的路线。在现阶段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必须强调从群众文化管理工作中借鉴新思路和新方法,从根本上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实施政府各项管理职能,对于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社会能力进行加强,使各类社会组织根本上加强自身的建设及提升社会服务职能,全面调动各个阶层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社会格局在党的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及公众参与的情形下更加和谐和完善。
(二)群众文化对人们的教育作用
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最大众化和普遍化的群众文化,它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具有大众性及基层性是群众文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地区或区域中最基本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的反应,体现地方特色和当地民俗的群众文化,是整个国家文明和民族灵魂的支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某一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氛围,那么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有很高保证,因为人们只有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时才会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群众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当地的特色,也具有各个时代所独有的时代气息。在群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成为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在各样的文化活动的参加过程中,人民群众会受到各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提升文化建设水平要与社会管理相适应
(一)平衡群众基本文化与多层次文化需求关系
在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中,其文化需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满足人们生活中基本需求的基本文化内容:诸如看书读报、收听广播新闻等。另一方面是指具有满足群众多样性、丰富性及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特色文化内容。它们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明确整个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满足现代生活中人民群众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最大需求。
(二)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结合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旋律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强调为人民服务及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文化建设所提出的本质的要求,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化多样化的实现必须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国家方针政策相适应,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
(三)文化繁荣与强化管理相结合
在现阶段,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管理措施的实施是保障文化最终取得繁荣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要运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和力量来推动整个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快和构件社会主义现代化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各种满足群众需要的具有一定品味和标准的文化市场和基地,促进城市和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为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的建立做出贡献。同时,必须建立党委领导指导,施行政府管理、行业自制等,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措施进行文化体系的正常运行,为各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 社会创新管理目标与群众文化建设功效关系
(一)强化社会创新管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社会创新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为社会的安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及居民的安居乐业做出贡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群众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将创新管理作为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最大限度的创新,发挥群众文化的特殊功效及其社会功效和价值,从实际上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和谐度,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群众基础。
(二)实现内容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整个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要积极发扬对群众有利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与各种腐朽文化作斗争。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去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挖掘各种素材的来源,从群众的生活中寻找创造的灵感和动力,用百姓的角度来讲述百姓故事和百姓生活,抒发百姓的生活特色和百姓情怀,用一系列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各种积极情绪来感染百姓,使他们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来真正的感悟生活,理解生活。总之,一句话用文艺工作者的笔墨来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为他们精神生活提供一定的养料和支持。
(三)实现管理创新
政府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实力为农村设置各种广播电视信息网、文化资源共享网、电影播放及文化站的推广等。政府可以鼓励一些具有实力的社会资本进基层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当然在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各种具有特殊文化才能和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在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下,努力形成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并使他们扎根在基层群众生活中,为整个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和开展做出贡献,保持整个群众文化发展的活力。
四、群众文化事业中科学机制的投入
在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并积极的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的参与,坚持把投入的重心放在保障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方面,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直接的、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建设与其他事业比如经济建设等的协调发展。
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是整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目的是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基本满足城乡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其次,做好调整和优化公益文化投入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且通过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引导。完善财税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多渠道和多项筹措制度。
五、强化指标体系建设,设立评估考评机制
所谓评估考评机制指的是对所有与群众文化事业有关的各个单位和在各个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考试评价的制度。考评机制的建立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对各个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详细的考核,有助于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实现对群众文化事业如公共投入等的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有利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整个考评进行过程中,必须请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考核,在整个考核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各项考核结果在单位的公示榜进行公示,请公共文化所服务的对象进行监督。
六、结语
现代社会正处于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现代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策要求是一致的。当然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目的在于让社会的所有成员参与群众文化的建设,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石小舒.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1,12.
[2]李璐.新时期我国受众调查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落实帮建工作的新思路
年初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平阳河村新农村帮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将一批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帮建工作,找准帮建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并积极的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理顺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关系,形成帮建合力,确保各项帮建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平阳河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农村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新农村帮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了使帮建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我们结合平阳河村的实际,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房屋整齐新颖、街道路面平坦硬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整体布局合理为目标,帮助平阳河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于指导、服务今后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村屯建设有目标、有方向。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干净整洁家园。以注重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为根本,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进行素质教育培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彻底改变以往垃圾乱堆乱放、牲畜散养乱放等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树立良好、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切实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整洁舒适、生产生活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村。三是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平阳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村民平时除了看电视,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协助平阳河村建设一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广场,设立活动健身器材和文化体育设施,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
三、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强力建设彰显特色的新环境
在新农村帮建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先后投入帮建资金20余万元,用于平阳河村道路、住房、饮水等设施建设。在农村康居建设方面,为改变村民新建砖房积极性不高这一现状,在县政府每栋补助5000元建房资金的基础上,我们为平阳河新建砖房每户村民再补助3000元,鼓励村民建新房、住新居,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房积极性,目前,全村已先后建砖房25栋,累计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使平阳河村的砖瓦化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了50,村屯旧貌换新颜。在村内道路硬化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对村中6条巷道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道路硬化面积3680平方米,道路改造率达到100。在村内环境整治方面,免费为平阳河村提供绿化、美化树苗,完成村周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村中美化绿篱800延长米;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20余盏;巷道内增设垃圾箱15个,并在大小街道设立街牌;无偿提供新建住房所需木材40立方米,更新街道两侧板杖子2000多延长米。在农村教育事业方面,积极帮助改善就学环境,主动为平阳河小学购买了电脑、桌椅、书包等学生用品,对校舍进行改造和维修,教育设施、设备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有了根本转变。此外,我们对病残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救助,妥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积极引导,政策扶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遏制会计造假,维护经济秩序是《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近年来,株洲市以“大监督”理念为指引,认真履行监督职能,逐步构建并完善了“条块分割、纵横联合、查处并重”的会计监督机制,为维护全市财经纪律,促进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
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能能否充分履行,监督效能能否充分发挥,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根本所在。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党组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积极落实“三个到位”和“五个必须”,为株洲市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组织保障。一是将财政监督事项纳入局党组例会,定期通过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向领导汇报有关监督检查工作、交办事项和督办监督事项的落实情况。二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会计监督工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有力推进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创新是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
为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保障会计监督工作有效开展,株洲市围绕监督平台、工作机制、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的一些成绩。
一是按照“大监督”理念的要求,努力搭建会计监督检查平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绩考核,出台了《株洲市直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政纪考核实施细则》,将考核指标细分为非税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财务管理3大块50多个考核点,对全市90家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集中考评,评出一定比例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通过政绩考核的平台,既调动了预算单位规范管理的积极性,又把各个层次的监督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财政监督效率。二是制定了“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处罚”的“三个统一”工作机制。通过“三个统一”有效减少了检查处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了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条块分割、纵横联合”的会计监督工作机制。即在充分征求被检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采取单位自查、多部门联合检查、上下级联动检查、群众举报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会计监督网络。2011年经群众举报,株洲市财政监督检查处联合市纪委对株洲市XXX厂进行了“小金库”专项检查,共查出违法违规资金240余万元,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处罚。四是建立会计监督公示公告制度。每年会计监督检查前都要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并上报省监督局,确保了监督的公正、公开。通过公示公告,扩大了会计监督的社会影响,同时对预算单位起到了震慑作用。2011年株洲市共对18家单位进行了查前公示,对存在严重违纪违规现象的2家单位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告。五是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对被查单位的定性、处罚,首先由检查组提出初步的意见,财政监督处负责整理与核实,然后交由法规科会签,最后由局领导签发,对重大和复杂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从而保证检查处理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找准重点是会计监督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
一是开展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专业性强、难度大,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收支监督。株洲一方面通过建立报备信息异常约谈机制,督促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管理水平和执业质量,将会计监督渗透到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控中。另一方通过查阅底稿、实地调查和延伸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株洲市近两年新设立、新合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人员和业务变动频繁、报告数量异常、未按规定进行业务报备的会计事务所进行检查。2011年株洲市重点抽查了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专题检查调研报告。二是每年选择1-2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其是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挪用专项资金、虚报预算支出、使用假发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障国家资金安全。2011年开展了针对全市重点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市抽检36家单位,共查处违规问题金额6435.4万元。三是针对财政监督存在的监督盲区进行检查。由于体制原因以及财政监督自身力量有限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财政监督的死角,而这些区域往往是问题多发的地方。例如,株洲市本级有各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20余家,成分十分复杂,有的完全是利用行政资源获取丰厚收入的单位,且与主管部门财务关系不清,资产转移随意,脱离了财政监管。为摸清情况,规范管理,2010年株洲市专门组织力量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检查整顿,出台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市级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纳入财政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统一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降低了财政风险。
二、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凸出问题
(一)重罚款轻惩人,导致财政监督职能弱化。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主要通过处理处罚力度和实施效果来体现。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惯性模式,多以罚款了事,而直接针对单位责任人的处分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处理大案要案时,检查人员往往思想包袱较重,致使检查无法深入到底,这也是一些单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处罚依据不够明确。目前财政监督处罚处分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条例。这些法律条例只是对相关违法行为处罚处分进行了总体上的规定,但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仍然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可对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个处罚的尺度弹性太大,罚多罚少不好把握。
(三)检查以突击型为主,缺乏有效的常态化监督机制。以往的会计监督检查多以一阵风式的突击检查为主,检查过后相关违纪违规行为又死灰复燃,无法达到“查处一个,治理一片”的效果。从每年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所查处的案件数量和涉及的金额可以看出,常规的突击性检查并不能有效减少相关违规行为。
三、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思路
(一)转变观念,强化监督意识。一方面,作为会计监督牵头者的专职监督机构要强化监督意识,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做到敢于查、善于查、深入查。同时,各业务管理机构要树立监督意识,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维,积极配合并参与会计监督检查。
(二)内外并举,建立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财政内部,要完善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情况,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对外要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提高监督成效。二是加强日常监管。业务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各自归口单位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专职监督机构要对业务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再监督。三是加强监督成果的利用。把检查成果作为编制和调整部门预算、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对检查成果利用情况进行登记,规定检查成果利用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利用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问效。
技性贸易壁垒挑战日显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推进,云南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云南省国际贸易份额将会有质的提升,面临的技性贸易壁垒情况也将会更为严重和突出。目前,云南省应对技性贸易壁垒主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生产技水准较低,企业产品质量不高
近年来,由于对产品质量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云南省产品质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自主品牌建设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但云南省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企业掌握核心技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产品档次偏低,上述原因使云南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全国排名靠后,出口产品在安全、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距离,这是云南省突破技性贸易壁垒的最大难点。同时,省企业出口产品以工业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等资源型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竞争手段往往采用低价竞销方式,容易引起市场混乱。长期来看,将导致企业普遍缺少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无力创新的状态,并陷入低水平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对技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门协作合力不足
技性贸易壁垒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一项新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其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如近年来云南省出口日本松茸“农残问题”、出口欧盟牛肝菌“尼古丁超标”等事件,充分暴露了政府和出口企业对技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足的问题。目前,政府和企业的主要力量仍集中在降低关税税率和反倾销方面,对国际通行的技标准和技管理措施了解不多,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手段了解匮乏,导致缺乏解决技性贸易壁垒争端的有效办法。同时,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席处置机制不尽完善,协同处理技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力度有限,在云南全省还未形成联席处理、合力处置的氛围。
三、信息预警机制不全,科研力度不足
云南省尽管在WTO/TBT预警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是预警机制仍不健全,企业获知信息的管道有限。遭遇技性贸易壁垒时反应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延误出口企业应对的最佳时机。同时,技性贸易壁垒科研力度不足,未能对省出口企业形成技指导,对政府决策形成参考。
四、专业人才缺乏,未能有效支撑全省技性贸易壁垒工作的开展
云南省现有从事技性贸易壁垒应对与防护工作的专业人员短缺,缺乏掌握技性贸易壁垒规则和惯例、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家,企业内部缺乏技性贸易壁垒方面的应用性人才,省内高校尚未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全省尚未开展系统的技性贸易壁垒人才培训工作。立足五项举措增强应对能力
尽管云南省在应对国外技性贸易壁垒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技性贸易壁垒发展快、变化大,同时云南省该项工作起步较晚,防护体系尚不健全,尚未满足企业应对与防范技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所以,云南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借鉴发达省份技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云南省技性贸易措施工作可以在如下方面加强:
一是通过实施“质量兴省”和“标准化发展战略”,提高省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继续提升云南省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参与标准研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更多承担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技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使云南省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融入国际和国家标准化工作中去,夺取标准研制的主动权,提高标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从而有效跨越国外技性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提高云南省综合竞争力。
二是加强领导,构建统一协调机制
以“云南省标准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为基础,建立技性贸易壁垒应对与防护体系的统一协调机制。成立由政府部门、技机构、行业协会、高校、企业组成的专门性研究组织,设立云南省出口优势产业的分组织,着力增强技性贸易壁垒工作的组织协调性,充分运用、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应对的整体实力。
三是搭建云南WTO/TBT预警系统,建立技性贸易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为有效应对技性贸易壁垒工作,应建立企业信息分类系统、预警信息收集系统、预警信息分析系统、预警信息通报系统等四大技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完善WTO/TBT信息通报、预警和咨询机制,建立技性贸易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在云南省重点行业和主要出口产品地区建立技贸易壁垒预警工作专家系统、调查系统、信息系统和部门协调机制,对重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的技壁垒问题进行前瞻性对策研究,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技壁垒,引导企业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科研力度,对企业出口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在“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云南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此优势下,技机构应加大科研力度,认真研究出口产品的具体情况,出口目标国的具体情况,以严谨、科学、务实的态度开展科研工作,对企业出口形成指导,对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技性贸易壁垒研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前段时间,围绕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坚决完成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宣传系统各部门从各自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深挖拓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招商引资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使全市人民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作为实现市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市内赶寿光、省内上位次、国内进百强”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全力打响招商引资总体战。宣传思想战线坚持把抓好招商引资的宣传作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头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在全市营造了大招商、大引资、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内宣传,主要是组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招商引资论坛、专栏等,大力宣传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招商引资、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努力在全市营造了招商引资光荣、以招商论英雄的浓厚舆论氛围。对外宣传,我们集中力量组织重头稿件,攻大报,上头条,在各大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节目、稿件,大力宣传了龙州的环境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提高了龙州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了解龙州、热爱龙州、支持龙州。同时,为了配合好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招商活动和新闻文化交流活动的对外宣传,制作了“恐龙之乡”电视专题片光碟,印刷了龙州宣传画册,建立了“走进龙州”宣传网站,扩大了龙州的对外宣传覆盖面,增强了龙州的影响力。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
为了克服因“非典”带来的困难,圆满完成今年的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宣传部系统各部门,以变迎变,创新招商方式,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一是进“笼子”,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支持投入。市体育局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体育局的支持,引进资金50万元,在我市九龙河公园东岸开辟了全民健身路径,填补了我市空白,方便了城区居民的娱乐>,!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 问题 强化措施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多端等原因,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造成无数人员伤亡,使国家经济遭受了极大损失。地质灾害的高破坏性,使其对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是除了地震之外造成人员伤亡的最大自然灾害。
一、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1、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大致原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局面极端气象异常;地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造成地质变化剧烈;另外,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不正确开采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地质灾害的特点。从近几年的灾害发生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灾害有三大特点: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往往感觉不到灾害发生的先兆,而后地质灾害突然发生,使人们措手不及,大量地毁坏建筑物、农田、工厂、公路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些特点都使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难上加难,同时说明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二、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初期的慢慢摸索,到现在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依然可以做到:及时周密地部署,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灾后抗战,领导深入灾区进行指导,尽量减轻灾害影响;健全应急支撑体系,应急反应迅速,出台很多相应的灾害防治条例,稳步快速进行防治工作;预警能力提高,预案启动坚决,减少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率;开展隐患防治工作,我国已经认识到灾害防治工作重在“防”上,重点突出资金安排,技术给予支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
三、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区、丘陵等地形条件,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较多;从2010年的四川地震来看,我国的地震强度与发生频率都较高;另外,受经济与科技的影响,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还有,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更是高于上个世纪。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还要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更加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
2、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普通的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概念,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另外,居住在落后山区的居民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更是落后,甚至还有相信神佛之说的封建思想,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基本没有。另外,在山区建立厂房、开发煤矿、修筑隧道等,在不规范的劈山开路、拦水造坝等行为中,无形中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3、防范工作某些环节薄弱。我国南北地区、城乡之间,经济、技术的差异性大,致使在不发达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论是在人员配置上,还是在技术的支持上,都达不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准。另外,一些城乡建设工程企业,只注重效率,忽略质量。相关部门对这些违章的、不合格的工程没有给予严格的管理,致使一些建筑在地质灾害中坍塌,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如何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1、提前部署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人员,应该积极地进行我国地质条件的研究,正确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种类,以及强度等;相关领导组织检查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考察地形,为各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另外积极研究新型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以及设备,以便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可以快速、及时、有效的开展防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加强机构建设,扎实工作。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才组织人员救援是没有时效性的,所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该加强机构建设,扎实工作,以便在灾害防治工作上做到“快”、“准”、“精”。至2010年,我国共建有17个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这些应急中心对于灾害的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强化大型防治项目的管理,相关领导严格对大型防治项目进行质量把关,确保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群测群防,提高基层防治能力。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只靠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挥群众的力量。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减少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发;树立群众的灾害防治意识,使全民参与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使群众积极弥补防治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足,发挥群众在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基层防治能力。
4、保障灾害防治经费的有效使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靠国家的投资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该接受海外或者民间团体、个人的赞助,以及发行防治灾害奖券,鼓励全民参与到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充足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提高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促进社会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灾后治理工作很重要,但是主要要做好灾前预防工作,重视地质灾害的试验设备与技术的开发工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计算工程理论的研究;开发先进的灾害监测监控系统,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准确做到预警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努力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小,将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衣昊鹏,姜震.矿山地质灾害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2]郑柏举.浅谈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8).
根据《××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普治工发20093号)文件精神,××县结合县情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细化排查工作目标任务上狠下功夫
为了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于2009年12月20日专题召开排查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并制定出《××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细则》,细化了排查工作目标任务,使全县排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抓好排查工作的落实
为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县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排查工作收到实效。一是抽调充实排查工作人员,组建排查工作督导组,从县纪工委监察分局和相关单位部门抽调人员,由监察分局局长任组长,组建4个督导组,负责全县排查督促指导工作;二是明确县城乡建设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局等8个牵头单位排查工作任务,结合部门实际,落实排查工作。在具体开展排查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努力抓好八个方面的排查工作:一是查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看是否依法合规;二是查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运行情况,看是否合理规范;三是查城建规划许可程序,看是否规范合法;四是查招投标活动,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五是查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看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责任是否落实;六是查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情况,看是否合理安全;七是查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情况,看是否公开透明;八是查投诉举报渠道,看是否及时受理和处理。由于工作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目前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为了认真抓好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阶段工作,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负责全县自查阶段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将于2010年1月15日全面结束。
当然,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全县排查工作各单位发展平衡;二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三是工作经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