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业财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团公司想要持续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必须预先系统化认知财务信息化的内涵。透过客观角度观察认证,财务信息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沿用最为高端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充满现代化特征的管理模式,争取透过会计信息系统创建入手,在持续加快会计电算化推广沿用节奏的前提下,依次拓展出财务核算、分析、决策、监督等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形式。而集团公司建设和发展财务信息化过程中的指标则表现为:
(一)提升财务信息的精准和及时性
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日渐复杂,为了确保集团公司能够快速革新发展,便必须针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核算水平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须知经过企业经营发展规模持续扩张之后,财务管理中的内外部信息亦同步极速增长,由于其间信息处理速率要求的提高,所以使得这部分财务管理工作强度和繁琐度持续倍增。如此一来,传统的财务和核算工作形式,便难以迎合企业集团对财务信息的精准和及时性控制要求,理当及时借助一类实效性较高的手法加以调试,而这也就是所谓的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有助于令财务信息处理形式变得愈加健全规范化之余,顺势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为今后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最为完善和科学的指导性依据。
(二)强化财务管理与核算的规范性
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为基础的指标,便是快速缩减财务人员手工操作量、提升财务工作实效和质量。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认证发现,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涉及内部的财务管理与核算流程亦变得愈加规范。唯独在财务工作之中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沿用足够高端可靠的财务管理技巧,集团公司才能够顺利地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为企业科学合理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集团公司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助于充分克制自身的财务、业务、统计系统间信息流通存在的问题,即将一切信息予以全方位整合,顺势衍生出一类数据和信息流通式的闭环。在此类环境下,作为企业的管理主体,要结合当下需求快速获取必要性的信息和数据,最终为决策主体提供更为可靠和完善化的指导服务。
二、建筑企业集团科学合理性组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进行整体有序性规划
预期开展整体有序的规划,对于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有着极为深刻的指导辅助效用,如今已经被认定是提升建筑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点。针对建筑企业集团制定健全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纲领,最终目的就是妥善性扩张信息化建设规模并减少成本的消耗数量。具体贯彻方式,就是保证精细化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化框架基础上,修订该类信息系统的各类实施标准并且明确财务信息化任务的先后顺序,持续到最终确认出具体化的子系统。
(二)竭尽全力创建出专业化的建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第一,资金管理体系方面。建筑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经营发展成就,就必须针对其内部资金加以全方位监督控制,归根结底,就是在确保贯彻落实集中化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其下属机构的资金加以统一化监控和调度。第二,财务核算体系方面。作为建筑企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有必要在预设的标准化数据库和会计核算体系之下,进行不同类型账务验证调试,确保母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必要性的凭证信息和报表数据,进而整合演变成为企业集团的报表,为日后愈加理想化的创建会计核算平台,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归根结底,财务核算体系有助于持续引导企业集团完成业务协同化处理、经营效果的实时性监控等使命基础上,维持数据的集中性和信息掌握的及时性状态,最后愈加顺利地改善会计核算的总体质量。第三,全面化的预算管理体系方面。判断一类建筑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否全面有效,主要看其能否高效率地进行预算编制、执行、事后分析、业绩考核等流程监督控制之余,支持多回合的协商,以及多编制模式与过程。所以,在进行这部分预算管理体系健全修缮过程中,要保证积极提升预算编制的工作实效与可执行性,强化预算执行管控力度,为日后预算执行状况及时性反馈与分析,奠定基础。
(三)合理加快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控制进程
在建筑企业集团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期间,为了进一步凸显出财务管理深刻的价值地位,就必须想方设法促成企业集团中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结果。为了达成这类要求,便需要各子公司财务管理负责人沿用统一化的信息化管理程序和编码标准,在保证大幅度提升财务、业务信息利用实效,以及整合程度基础上,创建科学合理化的信息系统。再就是贯彻持续性引入和消化原则之余,全方位开发设计高端化的系统软件,这也是今后建筑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归根结底,就是建立起健全样式的计算机操作平台,保证沿用统一化的信息管理程序,并且快速地进行财务系统和生产、供应、销售等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包括信息、资金、物流等信息的集成化共享管理等。长期下去,令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和高效化方向持续性革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集团想要借助信息化建设途径,进行财务管理实效和工作质量提升,就必须预先细致化掌握信息化建设内涵和指标基础上,依照时展需求进行各类创新性操作平台创建和沿用。至此过后,保证建筑企业集团最新的业务、财务信息等实时性得到整合、共享,进一步为日后整个企业集团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性的指导依据。
作者:于德光 单位: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朝明.浅谈建筑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0(12):158-166.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引言
建筑企业是从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以及其他专项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通过组织、利用各种建筑资料将劳动对象建造成为特定的工程产品,即通过施工生产活动,把各类建筑材料转变为具有特定用途的建筑产品。在我国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施工业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具体表现在:随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上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类建筑设备不断升级换代、大型的工程建筑和民用建筑需求旺盛,从而拉动我国建筑企业的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建筑业和他产业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但是,在我国建筑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财务问题,有些问题若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研究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从内部分析看,由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是以外部环境为条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的不确定性使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从内部分析看,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工程款拖欠严重建筑工程款项数额一般都比较巨大,业主一时难以付清所有的工程款项,大量的工程款拖欠,但建筑企业在建造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为了招揽尽可能多的工程项目许多建筑企业不得不追加贷款,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在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工程项目就开始施工建造,造成企业的财务费用增加,资金周转不灵,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资不抵债。更有甚者许多建筑企业就因为这种情况被迫停工,甚至有些公司因此而破产。同时许多建筑公司还存在的死账、坏账,这些款项随着时间的延长,资金的时间价值也随着消失,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对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很不利。(二)资金周转困难建筑企业要正常按预定的时间施工,就必须要求建筑企业有充足的资金链作为后盾。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施工设备、建筑材料、大量的人工等是必不可少,因此这些条件的支出,是一个工程项目按期完工并保质保量验收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些支出资金量比较大,有些建筑企业一时难以筹集如此巨大的金额,委托单位也一时导致工程延期工程款难以收回建筑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链就会及时的将设备、材料等准备完毕,企业较强的资金周转率,确保资金链不会因某些不必要的原因而断裂,保证资金的安全。(三)再投资困难现如今每一个企业都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企业在保证当前的生产经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自身规模,加强巩固在建筑市场上的地位,建筑企业一般还会进行再投资。要想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再进行投资就需要额外的资金作保证,但是建筑企业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工期长再加上工程款拖欠严重,有的企业不得不依靠负债来维持经营。款项长期收不回,负债不断增加,使建筑企业对外投资受到严重的限制,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四)财务人员流动性大建筑企业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的原因导致财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高。从实践来看,施工企业很难长期留住财务人员,一般财务人员会在两到三年内跳槽,导致企业需要重新来招聘新的财务人员,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重大,还需要付出一笔高额的招聘费用,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建筑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许多的办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人员流动性大也是财务管理领域多年探讨的问题之一。
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一个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一些建筑公司认为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工程项目的投标中标当中,提高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认为只要抓好生产就能使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以致,有些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关注度不足,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使用必要的手段来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和管理。(二)缺乏先进的科学方法建筑企业所涉及的产品往往具有生产周期长、工程量巨大、资金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财务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多且复杂,财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在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建筑企业,就不能在企业制定决策前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预测市场未来情况,采取行知有效地方法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导致决策失误。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甚至有些建筑企业已经出现了连续亏损的现象,难以控制成本的发生,导致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减少。(三)资金管理不严格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建筑企业的日常运营离不开资金的快速周转。一个建筑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经常会有资金的流入或流出,这些资金数量一般较大,若管理不严格就会造成资金的流失使企业的资金链收到影响。再者由于建筑款项较大,委托单位一时难以付清所有施工款项,因此,建筑企业的工程应收账款出现长期挂账的现象,长时间不加清理将会公司的财务人员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从而不能分析公司现行的状况,影响建筑企业制定决策。(四)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如今,许多小型2016年第10期下旬刊(总第640期)时代Times的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另外,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甚至依然还保存着以前旧的财务观念,没有及时的学习新的财务信息,没有将财务新内容与不断变化的经济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未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给企业到来不容忽视损失。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财务管理理念财务是一个公司是十分关键的部分,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能直接的反应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成果,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因此,每个建筑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会要对财务管理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每一个管理者都要树立财务管理理念。良好的财务管理对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把财务管理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二)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严密的财务管控制度,建立健全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财务控制系统和验收系统。在工程物资采购、工程物资领用上建立合理的操作程序,坚持票物相符;对物资的保管与记录必须分开,权利之间相互制约。对库存物资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防止疏忽,做好建筑材料接受和库存控制。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保证资产物资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建筑材料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核对各类款项。(三)在施工期间对成本进行控制在施工期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要将各期各部门的费用具体落实,定期对各部门发生的费用进行统计,对有异常的费用要做明确的说明,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期间的费用支出;仓库物料管理部门应该在采购环节对价格和质量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选择质量好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对建筑材料的浪费、丢失和对设备的损坏,对不明的损失要明确到个人,还要对工地的废弃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节约成本;建筑企业也应对人员成本进行控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实行绩效考评并且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控制人工成本。
参考文献
[1]卞红专.试论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5.
我国经济建筑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时期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中极为关键。我国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竞争压力在不断的增强,而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也变得日益紧迫。财务风险存在于建筑施工中的项目经营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之中,这也是无法规避的。对此,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具体如下。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评价的重要作用
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评价进行有效的建立是极为必要的,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相关负责人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做到最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只有具备了稳健的财务发展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同的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及替代品等多方面都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在企业的内部增加了很多的新管理系统风险,企业监控体系的设立一定要完善,对事前管理力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则需要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适用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使自身的警惕性时刻处于最高度。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评价的重视,不仅可以促进其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还可以将其外部经营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严重的影响着公司运营者、企业及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三、外部风险
1.宏观经济调控。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建筑行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国际宏观经济调控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从而使得建筑行业可能会面对比较大的风险。我国国民经济为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投入建筑行业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拉近自身和发达国际之间的距离,不断的涌起了很多新的建筑企业,数量也在逐年的增加,使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过,建筑行业在这样的态势下,经济“泡沫”的现象也很容易出现,资金不到位的现象出现,使应收账款率有所增加,进而为建筑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2.环境问题。环境风险主要是从社会环境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作业都是在户外或者是高空进行的,比如地质、气候、温差、地形及光照等一些自然条件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而且像冰雪、地震、洪涝及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也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破坏建筑产品,很容易使建筑企业出现财产损失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造成企业损失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通常情况下,建筑行业还需要和派出所、公安、水电、环保及运输等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一旦失败,施工进度则会被延迟,进而增加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3.市场。建筑行业在现价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比较开放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动态发展会受到各大因素的不同影响,也无法避免市场风险。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表现出来的:(1)市场机制还尚不完善,同行之间经常会出现拖欠工程款、恶性竞争等问题;(2)建筑企业受到市场经济形势的严重影响。
四、内部风险
1.合同。建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有一大部分的企业想要得到工程任务,在投标的过程中会不情愿的签下一些“霸王合同”,其中包含着很多条的不平等条款,使得自身的处境比较被动。合同是施工前的重要保障,对企业施工活动的源头起到了控制的作用,如果有不平等的条款包含在合同里,则会严重的提升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2.变更设计。因为外部施工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对未来施工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全面的考量。所以,在具体施工的时候,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临时更改的要求时有发生,使得施工的管理工作和整体规划都被打乱。另外,业主如果想要变更要求,在变更合同中有一定的漏洞存在,纠纷现象则极容易出现,使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增加。
3.成本。建筑企业因为需要面对严重的市场竞争压力,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施工任务,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会将出现将价格故意压低、工期缩短等恶劣的现象,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亏损成本。除此之外,在最近的?啄辏?建筑施工的材料、设备及相关施工人员的价格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在人力物力上的花费也是不断增多,进而增加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4.融资。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一大部分的企业为了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将工程如期的完成,一旦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时候,则需要向银行进行借贷等途径进行短期的融资。但是施工企业通常都会需要比较长的建设周期,也会有比较长的资金周转周期,很容易出现还款日期已到,但是资金周转的困难仍然存在的现象,企业的偿债能力优于之前的借款而有所下降,也就无法进行新的融资。
财务管理就是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结果的统计、审计与归纳做好总结,施工的企业在承包工程的招标投标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财务管理的机制。这时恰恰就是财务管理的作用显现在招标投标的费用、签订有关合同、施工图的预算、工程的备料款项、进度款、材料费用、劳务费用、机械等等的费用上面。目前,我国国内的个别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在财务管理上监督力度不够大、经营权责不清楚、账务管理不规范的矛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相关体系、增强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
(一)建设建筑施工企业的权力责罚范围
确立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最大权限,划分总会计师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内部每个级别单位的权责限度,确立企业财务相关人员的权责限度,建设井然有序的责任体系,用建立制度来做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二)依照法律建立好账目
管理企业钱财必须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做出所有的账目和帐务,建立真实的帐目和帐务,完备会计管理的体制,要能把财务的水平做好从而显出管理秩序来,更要做好账本从而显现出管理水平,建立好账目就是把钱看的死死的。施工企业核心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值,财务工作和财务管理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工作。
(三)加大会计的监督力度,全方位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如果想建设一支好的财务队伍,监督力度是财务管理水平上升的保障。身为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学习会计法,还要学习国家的每种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工作的秩序,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遵守法律的意识。还得确立相关责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提升遵纪守法的觉悟,培育会计工作人员的敬业意识、责任义务、勤苦作风和对企业的诚实度,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主动采取措施让企业的资产增值,让建筑施工企业维持良好的循环发展。
最近频频发生的垫付资金承包和工程施工完毕欠款难追回的问题,把企业压的喘不过气,就像一把利刃,随时都能要了企业的命脉,所以一定要加大力度打击这样的现象,施工企业单位要严厉规定财务制度,必要时动用法律手段,走法律程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在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在企业的核心管理当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企业的高目标、高投资、高运营、高资金和高回报全部和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如果没有高水准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就可能丢失最大程度的利润,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经营风险。
二、成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有效控制建设工程的成本,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怎样在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针对每个项目的基本费用进行有组织和有计划的科学管理,其中包括预测、核算、对比、分析、改进等等,实行财务成本有效控制,尽量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放在全部施工企业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一)人工费用的撑控办法
增强劳动工资的管理,再次强化对劳动和人事以及分配制度的变革,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参与性,全面提升劳动的生产效率,实施劳动有针对性的管理,适当安排劳动时间,减少停工带来的损失。分开工作工种,科学确定每一个工种额定量,成为人工费用的承包依据。对于一些专业性质的工程项目也可以实施分开承包的计策,承包价格还要比企业和业主所承包的工程价格低。减小非生产人员之间的比例,减少临时工的数量,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就要商榷人工费支出的额度,更有利于掌握整个工程人工费用的盈亏。
(二)材料费用的掌控办法
要依照施工定额与施工进度的编制月报、季报、年报,要严格按照月报、季报、年报采购材料,而且要保证材料的进出场地的时间,对于进购的材料一定得认真计数和验收,如果发生了材料的数量不够或者质量存在问题,一定得尽快进行索赔。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把材料质量关,实施限定额用料,增强现场的管理与材料保管,最大限度减小耗损。提倡有效利用边角材料,让其产生相应价值,加快周转速度。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周转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企业一定要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尽可能减短周期,加快周转的速度,提升周转的效率,达到减小开支,节约施工成本。
(三)机械费用的掌控办法。
机械费用的是不是恰当的支出,关键是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是不是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一个工程的开工前期,施工企业会对施工的技术方案从利益出发做一个合理的分解,还会做一个成本估算,而且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一直修正方案,最后制定出一种恰当的机械使用的相关安排。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想减少机械费用的支出,应当做好下面几点:第一,依照工程的特质与施工技术方案,从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运行以及恰当的成本三个原因整体考虑清楚,选出特别合适的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要达到经济和安全共同存在。第二,努力做好工序和工种机械施工的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施展机械的功效和能力,节约施工机械的成本。第三,建设一个科学而又适合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机制,依照计划方案调动与保养企业的施工机械,确保机械的完整和安全可靠,随时随地以最好的状态在施工当中正常运行,提升机械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
(四)其他相关费用的掌控办法。
在原则上面,其他的相关费用是应该依照上面的几种费用剖析转入的。现场的材料如果要进行第二次的搬运,所产生汽车拖运费应该按照白天的班来计算价钱,让企业的项目经理签字之后,就可以分析记在这项费用当中。
(五)间接费用的掌控办法。
企业的项目部的所有管理人的工资还有办公费用要记在“间接费用”的明细科目里面。按照工程收取费用的标准来计算收取的企业施工管理费用,还得按照比例分出有几成,上缴的部分也要记录在“间接费用”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在施工当中所产生的费用就应该归到相关成本的科目当中去。
三、结束语
摘 要 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规范工程承发包交易行为,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针对工程担保制度进行研究,讨论它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施工企业如何防范担保风险等。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 担保 财务风险
一、工程项目担保制度概述
工程项目担保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引入第三方保证人,在合同方(债务人或者被保证人)的要求下,向合同另一方(债权人)做出书面担保。担保人的责任在于当债务人不能正常执行合同时,担保人要在一定期限内代为履行合同或支付债务金额,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工程担保制度可以有效维护建筑市场合同履行的秩序,保障参与工程各方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是一种促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守信履约,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工程项目推行担保制度的重要性
工程担保制度是现阶段规范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工程项目中引入第三方担保制度,严格执行责任索赔,从而加强了行为主体的质量责任意识和财务风险控制,使得工程在多方位的监管之下更加透明化。
1.控制项目风险投资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都需要申请贷款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而项目财务的稳定性则是债权人最为关心的因素。工程项目中引入第三方担保,可大大减少债权人的风险投资,如债务人无力履行合同如期回款时,担保人可代为赔偿,从而能确保工程项目的财务稳定,降低投资的风险。因此,工程担保是转移财务风险、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在法律中对工程担保做出规定,并不断加以完善。如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新工程合同条件(NEC))、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工程标准合同)等都针对工程担保明确了具体的合同条款,为担保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性。
2.促进建筑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行担保制度,随着承包人对合同的如期执行,担保机构可逐渐对其授信额度进行调度,并对其开具保函的保费和反担保条件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承包人便可获得更多的信任以获取更多金额的信用贷款,以方便在工程中顺利运用或者承接更大规模的项目工程。反之,如承包人的信用记录差,则第三方担保人不愿为其进行担保,或者在需要提交高额度的反担保时,承包商不得不缩小自己的业务范围和规模,以至于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担保制度可以保障建筑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
3.帮助承包人履行合约
实行工程担保制度,可帮助承包人顺利开展项目。担保一方为确保自己不承担风险,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财务计划和业务计划,并且对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监管,必要时可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帮助,以确保承包人能够顺利履行合同,因此在客观上对于工程的顺利竣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担保的形式及种类
业主为了避免承包商违约失控而蒙受损失,通常要求承包商提供经济担保,这是买方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业主采取的防范措施。因此,承包商必须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向业主提交各类保证金,即工程项目担保。工程项目担保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现金担保或银行保函担保两种形式。
保证金可以是现金抵押,也可由银行或担保公司开出。由于现金抵押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的流动资金周转,而担保公司在向业主提供保证金时又相当复杂,并且担保金额较高,因此常见的是通过银行出具的保证金保函,也常称之为保函。保函是在银行书面承诺形式下的保证金,是由第三方提供的一种货币担保,目的是防止承包商在履约过程中出现问题,保函手续费承包商将列入项目成本。
银行出具保函的担保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承包商履行合同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因为银行不愿为信誉欠佳或资不抵债的承包商提供经济担保,客观上也起到净化建筑承包工程市场的作用。
根据担保的责任和功用不同,工程项目中常见的有投标、履约、预付款、工程保留金保函,以及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出具的保函等。以下探讨银行保函的一些问题。
投标保函是承包商随报价书一同呈交给业主的,有关条件在合同的投标须知中写明,主要目的是担保投标人在业主定标前不撤销其投标。投标保函通常为投标人报价总金额的2.5%,有效期与报价有效期相同,一般为90天,最长的可达180天。有些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对于投标保函并不是采用百分比,而是规定一个固定金额,以防止投标的承包商反算推测业主的项目标底或其他投标人的标价。
我国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投标保函的金额定为2%是个经验数字,因为统计数据表明,通常最低标准与次低标的价格相差在2%左右,后面的各标顺序价格相差也在这一幅度上。因此,如果发生最低标的投标人反悔而撤出投标的情形,则业主没收其投标保函并可授标给次低标,该金额应能弥补两者间的价差。依此类推,业主可以通过没收反悔者的投标保函而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定标后,业主将发放全部未中标的投标人的投标保函,以便他们向有关银行办理注销手续并解冻其定期存款或抵押金。
履约保函在FIDIC合同第10.1款(履约保函)、第10.2款(履约担保的有效期)和第10.3款(履约担保的索赔)中有明确规定,即银行用书面形式承诺负责赔偿承包商签订合同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主要目的是担保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正常履约,防止承包商中推毁约,以保证业主在承包商未能圆满实施合同时,有权得到资金赔偿。履约保函通常为合同额的10%,也可能随项目的不同而异,有效期到保修期完毕。
承包商应该就此与业主协商,避免对保修期包括在内。通常是承包商在投标呈交的报价首次封函中对此做出明确说明,并在签约时写明履约保函只保到业主发放工程初验证书。因为实际上,履约保函定位合同金额的10%已经比较高,以此保函金额再来与工程保留金保函共同保证工程的维修对承包商是很不合理的。
中标的承包商必须在投标保函的有效期内呈交其履约保函,业主在拿到履约保函后才能发放中标承包商的投标保函并与其签约。如果中标的承包商未能在中标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履约保函,则通常其投标保函将被没收。
如果业主在履约过程中临时削减部分工程内容,致使合同金额有实质性减少,则履约保函的金额也应相应下调。
承包商向业主呈交预付款保函,主要目的是担保承包商按照合同规定偿还业主垫付的全部预付款,防止出现承包商拿到作为动员费的预付款后卷款逃走之现象发生。预付款保函的担保金额与业主支付的预付款等额,通常可以达到15%,也有更高些的例子,有效期直到工程竣工,实际在扣完预付款后即自动失效。投保金额应随工程进度和预付款的扣还而递减,承包商应定期就递减值获得业主确认并正式通知担保银行,办理相应的减额手续,不断调整保函金额与其相符,减除在发生难以预料的情况时有关责任和有可能被多索付的风险,同时还可逐步降低保函手续费支出。业主在扣完全部预付款后,即发放承包商的预付款保函。
FIDIC合同一般在第60款(证书与支付)的特殊条款中规定在每次发放承包商的验工计价款时扣除工程保留金,作为一种持有保证,目的是保证承包商负责对项目完工后的工程缺陷进行维修,作为弥补工程不符合质量而进行返工时的备用金。业主通常从每次验工计价中扣款10%,当到达合同总价的5%时为止。合理的工程保留金最终应该为5%,也有高达10%的情况,有效期到保修期为止。当咨询工程师发出工程初验证书时,向承包商发放一半的工程保留金,余额直到保修期满的一段缓冲时间后,再予以全部发放。通常合同中规定承包商可以采用银行保函的形式,换回在押的保留金现金,以便增加承包商的流动资金,以利其施工中的资金周转。
“首次要求即付”保函就是当业主凭保函向银行索偿时,银行不再征询承包商意见即立刻兑现,属于一种无条件保函。这种保函在索偿兑现前完全剥夺了承包商的申辩权利,是所有银行保函中潜在风险最大的一种。承包商对于这类保函要特别慎重,因为尽管保函是由银行开出的,实际上银行只是起到第三方的代付作用,而最终的全部费用和风险仍将由函大包商自己承担。
在开出的各类保函中应该尽量避免“索偿即付”这类字句,最好能在业主书面索偿与银行付款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期限,以便有一个缓冲时间。如果迫不得以,承包商还可抓住这一时机立刻向仲裁庭或通过律师向当地法院提出紧急诉讼,申请暂时冻结保函的措施,以防业主凭保函向银行索付保证金的立刻发生,从而保护自身利益,使有关争端日后听从法院调查和处理。
四、工程项目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当前工程项目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现阶段的建筑市场虽然已经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企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多方面因素导致项目工程的财务风险意识依然不高,经常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给社会及政府部门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工程担保作为一项新兴制度,各单位、部门对其认识不够,有的承包单位认为投保将增加工程造价,从而影响其收益。我国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对于项目的担保制度也没有明确要求。
(2)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不规范
保函是担保人出具的担保证明,目前建筑市场的保函没有统一格式,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额度、期限以及担保责任等内容不清晰的情况,为企业办理手续带来困难。另外,银行作为主要的担保人,其出具的保函基本都属于“见索即付”类型,与其它担保公司的保函责任条款有明显出入。由于保函格式的多样化,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在于银行协调的同时,企业内部的招、投标部门和财务部门,都需要进行协调,从而延长了办理的时间。
(3)工程担保费率不统一
目前的工程担保制度中,由于银监会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费率,导致各银行及担保公司收费各不相同。一些新兴的担保公司为来了攫取利益,收取高额保费,不仅起不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反而会影响项目的进展及手续的办理。如A银行按照5‰/年的费用为其担保,而B银行则可能是8‰或者10‰,还有一些担保公司对外以较低的保函费用获得企业信任,而实际收费中任意添加各种费用,造成了工程担保行业的混乱。
(4)担保种类多,标准不统一且不规范
按照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担保主要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保留金担保。然而国内建筑市场除上述担保外,还存在农民工工资担保、安全文明施工担保、信誉担保、低报价差额担保等,而且无统一标准,额外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增大了工程项目造价。
(5)工程项目担保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平等,买方市场严重
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工程建设合同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提供以建设单位为受益人的承包商履约担保,建设单位应当提供以施工单位为受益人的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不按照规定提供担保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改正,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记入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从执行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如期提供履约担保,而业主支付担保并未提供,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极不平等。
2.完善工程项目担保制度的对策
(1)树立正确风险意识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必然要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及竞争,尤其是建筑行业,在施工阶段有诸多的不可预见因素及突发事件。这就需要市场的参与各方首要要提高自身对于市场风险认知的意识,将工程担保和保险当作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通过担保可将工程中的风险进行转移或者规避,如自然灾害和意外伤亡事故等,这样便能稳定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
(2)确定合理的工程担保收费标准
我国建筑行业从改革开发以来,还远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多数建设单位的资金也较为紧张。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对于担保费用标准的宏观调控,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工程担保制度。具体的收费标准,可以在具体的工程类型中根据担保风险大小,承包商的信誉度等确定调控幅度。工程担保是为工程服务的,其费用应计入工程总成本中,因此在国家和地方的工程造价中,需要研究解决其费用的成本立项问题。业主也可以搞好担保费率测算,根据工程类别和规模等,测算出各类工程担保的不同费率。
(3)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项目担保进行行业监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对工程建设合同的担保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设合同担保进行监督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对建设合同文本、担保条款、担保种类及担保市场规范化等实行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担保制度。
五、对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工程担保风险的一点建议
(1)施工企业应增强合同履约能力,防范业主索赔风险
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后,要有履约意识,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约,同时多与业主协商沟通,防范业主索赔带来的风险。
(2)扩大企业银行授信,利用自有担保授信额度
施工企业要扩大银行授信,利用自身资源获得银行授信,企业开户行出具的保函相对来说风险小,毕竟在遇到索赔的情况下,银行首先会与企业沟通。同时,作为银行机构资信等级较高,此类担保可取得业主的认可。目前担保公司出具的保函收费高,额外条款多,而且需要提供资产抵押,容易引起额外的财务风险。
(3)严格施工合同审核,加强保函日常管理
施工企业在合同的签订时应对合同严格审核,尤其要对合同相关担保的条款进行研究,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把握好合同签订时的担保风险。对外开具银行保函担保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保函中要明确担保责任,防止额外风险,与合同责任无关的条款一概不予接受。第二、明确保函的有效期,担保责任的起止日期应根据合同中规定时间确定,无特殊情况,对没有具体失效期的保函原则上不应开立。第三、预付款保函要明确生效条款和减责条款:预付款保函必须是申请人收到预付款后即生效,以避免申请人款未收到就产生可能被索赔的风险;预付款是随着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而按比例扣还的,在预付款保函中要加上减责条款,防止预付款已被扣还,但相应的责任却未得到解除。
当投标没有中标或者合同执行完毕时,应及时向招标方或业主联系撤销保函事宜,以解除风险和保函费用的支付。保函工作要设专人或指定专人管理,以便及时撤消已完合同的保函和办理未完的保函展期手续,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4)采取风险分担的方式化解担保风险
对于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要求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机械租赁方提供担保,此类担保方式最好采用现金保证金的方式,从而利用风险分担的方式化解其给业主提供的工程担保风险。
六、小结
建筑工程担保制度,是一项复杂而实用性强的系统工程,它对于完善我国建筑行业体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予以高度重视,为我国建筑行业建立起稳固的工程风险防范屏障,即要维护好建设单位利益,又要兼顾施工单位的利益,进而最终走向进步和成熟。
参考文献:
[1]边增柱.建立我国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的基本设想.基建管理优化.2003.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概述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更多的外国建筑公司会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建筑业务,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与世界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相比,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使我国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在管理上难度较大,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经济效益较差。要改善施工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竞争优势,必须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然而目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依旧存在着操作不规范、资金运转困难、建筑材料供应受限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而且在发票的真假辨别上存在着很多不足。
2.由于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存在着一些制度不完善,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的现象;同时在企业的高层、中层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标准;此外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目标,没有确切的责任分配,再加上管理者对人才的忽视,更加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问题。就现如今来看,在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概括。第一点,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第二点,就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并没有得到专业的考核或评定,这就不能使财务无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成果;第三点,财务管理缺乏监督。部分财务人员往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规不守、有责不负,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第四点,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没有将管理模式进行适时的创新改革,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对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风险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而风险产生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它会受到企业内部管理层决策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在此,我们将风险存在的原因总结为四点;首先是由于市场经济中的相关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和落实,很多建筑资金都不能及时到位,成为建筑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其次就是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存在与建筑的全过程,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的回收、筹资等方面;再次就是在提供劳务之后,资金在回收的过程中,在时间以及金额上,是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这就加大了财务的风险性;最后就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来说,监督控制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制约了财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一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将新型的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是确保工作准确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督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还应立足自身优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节支增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2.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财务工作是真实反映一个企业一定时期或时点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本的活动,如果财务基础工作混乱、随意,则无法为企业投资人、外部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反馈及分析,无法为下一步进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参考数据。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真实、可靠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以规范的财务工作督促、带动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强化对企业资金、固定资产的安全管理。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新建投资项目企业的财务预算,以投资预算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流出量的计划、筹集预算计划,在财务管理制度中确定预算控制办法及决策程序。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对费用预算的重点项目和各类损失要进行重点监控。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是经营流入量和流出量,要确保资金回笼,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1)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第一,要保持合理的“三率”,主要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特别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当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即接近所谓理想的“现金余额为零”,以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努力降低“三费”,主要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这三项费用可以说是直接耗用掉的一部分流动资金,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三费”是企业当务之急。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保管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塞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严格管理。
5.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规范财务会计行为,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设计再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专业财务人员执行才可发挥作用。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加强领导重视。领导在重视财务管理的同时,会关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从提高财务人员社会地位及薪酬水平入手,使财务人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取得整个企业及员工的理解配合。财务人员要熟悉工程造价的审核、预决算书的编制及审核、建筑材料的审价标准和工程完工程度的测算方法,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二是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招聘时多向财会专业毕业人员倾斜,摒弃小型私营企业那种认亲为贤的错误用人机制。不但要在财务知识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考核,还要关注财务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人生观,避免日后违反财经法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汤署光.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24).
【摘要】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应当关注财务危机的预警。本文通过实例设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纵向构建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风险是事物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现代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面临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的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面临着市场的瞬息万变;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千变万化;面临者政治、经济、社会的一系列变化,风险是必然存在的。财务风险是许多风险产生后的最终体现,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有助于企业防范危机,进行战略管理。我国学者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大都以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而且进行的是横向研究,而现代企业更关注个体危机的预测,因此笔者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纵向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形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形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理论上非常成熟。随着SPSS统计软件的逐步简化,这种方法的运用将越来越普及,企业使用起来将非常方便。
笔者选择了三家同一行业的公司,对其连续三年的报表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该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资料分析
A公司是一家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B公司是一家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C公司也是一家自动化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都是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而主要的方向都是电厂和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及设备成套,因此是属于同一行业的相同专业方向的三家公司。其中B公司成立于2002年,属于成长期,而A和C公司属于成熟期。三家公司目前经营运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的开发能力参加招投标、承接项目,然后组织人员研制,最后将开发的软硬件产品交付客户,一般一个项目的运作时间是半年到一年。就目前来说,三家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取得项目,并且全力以赴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取得客户的信任、保留客户、吸引潜在客户。同时,公司属于科研开发类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公司现在和未来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人才流失,公司承接项目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信誉和资金回笼,给公司带来风险。同样,不能吸引人才,必将使公司丧失项目承接能力,失去生存的机会,给公司带来风险,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员工奖金的大部分是从税后利润开支的,没利润,就没人才,这对该行业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另外,因为项目运作的特点,客户付款的方式一般是预付10%-30%,设备到货付50%-80%,
系统投运付10%,剩余的作为质保金一年后付,这就意味着公司承接项目后,在一段时间内要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而且流动资金应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如果出现“断链”,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给公司带来风险。
二、指标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家公司目前的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盈利和流动资金三方面。因此,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从这几方面着手,选择以下指标作为三家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
(一)速动比率
三家公司运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经常性地存在流动负债,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主要存在于项目的设备中,不可能变现,因此只有通过速动比率才能很好地反映他们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该指标还能反映企业取得负债的能力,表明公司的信誉程度,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二)净资产收益率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润对三家公司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作用。因此,尽管该指标容易被粉饰,但仍然选择该指标,一方面用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用来体现公司的稳定性。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三)销售收入增长率
市场决定了三家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市场的最好体现就是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通过该指标,可反映公司的市场状况和公司的发展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因为客户的付款现状决定了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小,一方面可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另一方面可反映资金的流动状况。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五)投入产出率
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有时公司为了取得市场不惜牺牲利润,这从长期来说,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增大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因此,通过投入产出率,可反映公司的运营风险。
投入产出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六)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反映财务风险的直接指标,笔者也选用该指标来反映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笔者根据第二部分中选出的6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步骤如下:
(一)连续三年3家公司的6个指标值如表1所示。
(二)财务比率相关系数,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除应收账款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低于0.1外,其他指标均呈现线形相关。
(三)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值,见表3。
考虑了实测指标信息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优化的因素,这里取累计贡献率为94.809%,则主成分因子个数为3。
(四)因子载荷,见表4。
根据表4,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主成分模型:
F1=0.765ZX1+0.820ZX2+0.694ZX3-0.324ZX4+0.947ZX5
-0.765ZX6(1)
F2=-0.441ZX1+0.537ZX2+0.685ZX3+0.522ZX4-0.059ZX5
+0.461ZX6(2)
F3=0.422ZX1-0.176ZX2-0.202ZX3+0.763ZX4+0.287ZX5
+0.083ZX6(3)
(五)根据表3中各个主成分因子贡献率的大小,可得出该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Y=0.555F1+0.24F2+0.153F3 (4)
(六)将ABC三家公司的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带入公式(1)、(2)、(3)、(4),得出各个企业不同时期的Y值,见表5。
分析:由于B公司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因此,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在2002和2003年很高,导致该公司的Y值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将三家公司视为同一行业的公司建立了该模型,使得A和C公司计算的Y值都是负值,但这并不影响三家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分析。通过三家公司Y值的标准差可以看出,C公司的标准差最低,B公司的标准差最高,但B公司Y的均值最高,这主要是由于B公司所处的特殊时期引起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和C公司Y值均值都接近于0,但A公司2002年的Y值接近-0.5,2003和2004年相对较稳定。因此,Y的临界值应是Y≥0,而当Y≤-0.5时,公司处于财务风险警报区域。
通过分析可知,三家公司财务风险的状况是:C公司经营相对较稳定,风险较小;A公司经营风险波动较大,应特别分析原因;B公司因处于成长期,个别指标突出,公司在运用该表时应做理智判断。总体来说,处于成长期的B公司财务风险较小,C公司其次,相对来说,A公司财务风险高一些,但没有到严重状况。
关键词:U检验 因子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42-04
一、引言
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企业经营面临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可预知财务危机发生的征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及早应对。准确有效的预警除了对企业管理层起到警示作用外,还能助投资者做出有利的投资决策,便于债权人控制信贷风险,利于证券等监督部门的监管。迄今,理论界已发展出诸如多元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多种模型来研究财务危机预警,但受制于多元判别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需要众多假设条件,神经网络模型建模复杂、其运作原理无法明确等问题,这些模型的适用性受到极大限制,鉴于此,本文选择无假设要求且原理简单的因子分析模型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研究。
二、文献回顾
20世纪30年代,国外已开始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实际。而国内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总体来说,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进展可概括为:从单变量分析模型到多变量分析模型,从统计分析方法到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
Beaver(1966)首建了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使用30个财务比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这3个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是有效的,其中现金流量/总负债这一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失败效果最好。Altman(1968)首用多变量分析进行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并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这种方法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断分值(称为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周首华等(1996)对Altman的Z分数模型进行了改善,将现金流量指标加入预警机制中从而建立了F分数模型。吴世农和卢贤义分别采用判别分析和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和估计了预警模型,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预测效果。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开始有学者使用神经网络研究财务危机预警,Odom 和 Sharda(1990)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破产预测模式中,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危机的新方法,他们选用Altman 选取的5个财务比率,设置5个隐藏节点,建立了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发现使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率高于基于统计的方法。我国学者杨淑娥、黄礼等通过改变隐含层个数等方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三、样本与指标的选取
(一)样本确定及分组
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种:其一,认为企业破产是最严重的财务危机;其二,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国内大多数学者将是否被“ST”作为判断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与否的标准。考虑可行性,本文也以是否被ST作为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的标准,选取了2011―2012年间被ST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样本,同时按配对样本属于同类行业且总资产规模相差在10%以内的原则,对每一家ST公司进行配对选择非ST公司,共选定50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5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50家ST公司中,20家在2011年被宣布为ST公司,30家在2012年被宣布为ST公司。研究时,笔者把50家被ST的公司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建模样本组,一组为检验样本组。剩下的50家非ST公司根据与其配对的ST公司的分组情况,相应分配到检验数据组和建模数据组中。这样,100家企业中就有50家(25家ST公司和25家非ST公司)公司用来建模,50家(25家ST公司和25家非ST公司)用来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二)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总结了前人研究及企业经营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23个指标,分别囊括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表外其他信息6个方面。这些变量的类别如表1所示。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筛选
为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所选指标必须能够有效地判别财务危机企业和财务正常企业。因此,在构建模型之前,需要对所选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剔除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显著差别不高的指标。
显著性检验即事先对总体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预先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该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当样本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时,一般会使用参数检验的方法;当样本总体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一般采用非参数的检验方法。在本文中,由于总体分布未知,故首先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1.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单样本K-S检验。通过SPSS 19.0对前面所选取的23个财务比率指标进行显著性水平为5%的K-S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T-1、T-2和T-3分别代表被宣布特别处理前1年、前2年和前3年)。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水平下,当渐进显著性P值>0.05 时,该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从表2中可以得出:T-1年只有 X6、X7、X9、X11、X15、X17、X21符合正态分布;T-2年只有X6、X7、X9、X13符合正态分布;T-3 年只有X6符合正态分布。整体上看,三年内只有X6都符合正态分布,故指标变量整体来说并不符合正态分布。
2.样本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初次筛选。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时,T检验和U检验均可用。实用时,只要检验样本含量较大(n>30)或检验样本含量较小(n<30)但总体标准差σ已知时,即可应用u检验;当检验样本含量较小(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时可应用T检验,但要求样本数据呈正态分布。由于所选取的指标变量在总体上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样本数较大,所以本文采用U检验来检验指标变量的显著性。
利用收集的两组共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两个独立样本显著性检验,对被宣布特别处理前1年、2年、3年的数据进行U检验,结果如上页表3所示。
据表3可得T-1年至T-3年指标变量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应收账款周转率(X4)、存货周转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销售毛利率(X11)、Z指标(X22)和审计意见类型(X23)这6个财务指标在0.05水平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6个指标无法有效区分企业是财务失败还是财务正常,故剔除这6个指标。
3.因子分析――再次筛选。考虑中国证监会界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异常的标准一般是“连续两年亏损”,所以本文利用建模组公司T-2的数据,共50个样本,结合前文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筛选出的17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对这17个指标再次精简,去除重复信息。
(1)KMO检验。通常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本文采用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67大于0.6,表明可做因子分析;又因Bartlett球状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统计方法中,可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出所选公因子的个数。为确定选取的公因子个数,需要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本文选取公因子时要求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表5显示,选取5个公因子时,每个公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76.74%,即这5个主成分因子包含了原来76.74%的信息量,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的结果较为理想。为便于对这5个因子进行解释,本文使用了正交旋转法中最大方差法进行转换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表6。表6显示:因子Z1中,财务比率X10 、X12的因子载荷量都大于90%,而这2个财务比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故将Z1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因子Z2中,财务比率X14、X18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因子载荷量,而X14、X18是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故将Z2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因子Z3中,财务比率X2、X3的因子载荷量都大于90%,远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因子载荷量,而X2、X3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故将Z3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在因子Z4中,财务比率X19、X21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因子载荷量,而X19、X21分别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故将Z4命名为现金能力因子;在因子Z5中,财务比率X7、X17的因子载荷量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因子载荷量,而X7、X17分别反映企业盈利和成长能力的指标,故将Z5命名为综合能力因子。
根据表6旋转平方和载入方差值和表7各公因子得分系数,确定财务危机预警函数为:
F=(0.20302Z1+0.17393Z2+0.15622Z3+0.13054Z4+0.10364Z5)/0.73736 (公式一)
四、财务危机预测值的确定及预警模型的检验
(一)财务危机预测值的确定
将建模组共50个样本的数据带入公式一中,得到各企业综合财务风险预测值F,根据F值的高低排列企业,结果见表8。
根据表8中各预测值F和确保最小错误率的原则,选定ST企业和非ST的最佳分割点,本文中称该分割点为风险临界值PS。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个分割点在-0.08和0.02之间时,误判率最小,故本文选择这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风险临界值,即PS为-0.03。
据前文,距被宣布特别处理前两年财务预警的因子分析模型为:
F=(0.20302Z1+0.17393Z2+0.15622Z3+0.13054Z4+0.10364Z5)/0.76736
若 F≥PS,则2年后该企业为非ST企业;若 F<PS,则2年后该企业为ST企业。
(二)预警模型的检验
为检验PS临界值-0.03在预测财务危机方面的准确性,本文把距被宣布特别处理前两年(即T-2年)的检验组样本数据(共50个样本)带入因子分析模型,即公式一中,得到检验组样本各公司F值,根据F值的高低排列企业,结果见表9。
根据建模样本组确定的风险临界值PS=-0.03,被宣布特别处理前两年的检测组公司样本数据F值计算结果表明:50家企业里有45家预测正确,预测错误的为华电能源、莲花味精、金健米业、*ST新农、*ST南纺这五家,预测正确率达90%。因此,公司被宣布特别处理前两年,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五、结论
本文选取2011―2012年间A股上市公司中被ST的50家公司和与其配对的50家非ST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被ST前三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使用U检验严格筛选出17个财务指标作为指标变量,对上市公司前两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再次筛选,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被宣布特别处理前两年预测的正确率高达90%,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J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改进,将会制约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一、建筑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成本控制力较弱,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收入主要依靠工程项目,所以,企业的效益高低与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一直没有很大进步。我国建筑业主要以项目部管理方式为主,采用的是以进度和质量为中心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成本控制较为欠缺。许多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这块下的功夫不够,方法过于简单,尽管也会引入挣值法、作业成本法、关键路线法等一些先进的项目成本控制技术,但是多数停留在理论方面,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应有较少,没有将先进的方法和施工项目的实际环境结合起来,导致工程项目在设计变更、成本核算、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较多隐患。再者,不少建筑企业在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方面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基本都是在中标合同租价上下浮几个点进行承包,同时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执行力较差,全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量化机制不健全,成本信息混乱,数据记录不准确,缺乏事前事中管理,考核也比较粗放,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很难实现,企业效益自然难以保证。
(二)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建筑企业融资困难
资金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资金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大点:一是资金管理与建筑业高标准要求格格不入。众所周知,建筑业所涉及的项目点多、面广、周期长、企业规模大,导致资金管理难度大,许多资金都分散在分公司、子公司或者项目部上,资金很难实现全面集中管理,同时,建筑业经常存在单项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过长,资金管理的难度自然很大;二是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他们融资的渠道多数都是债务融资,可以说融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建筑业融资过程中缺乏对资金需求的统筹规划,多数企业都是随用随借,资金利用率不高,经常出现资金闲置浪费情况,风险管理意识极为缺乏。此外,建筑企业经常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而烦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很难拓展银行信贷资金的资源。
(三)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建筑企业中标后就会组成工程项目部,然后安装合同进行施工,业主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建筑施工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投资相对较多,多数的建筑产品都属于巨额订单,再加上项目管理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和参与方比较多,自然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财务风险。从目前建筑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多数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会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成本核算执行力差,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不够及时、全面,防控财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改善建筑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的收入主要依靠工程项目,所以,必须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向高质量的项目成本管理要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全员的项目成本控制意识,从上到下对项目管理人员财务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科学分配权重,促使项目管理成本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时要依靠制度和机制来促使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将财务成本核算与现场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其次,以项目经理为带头人承担着项目成本管理的重任,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项目的财务、材料、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指标。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作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并且要严格监督预算,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尽量确保每一笔款项做到预算与支出平衡,通过规范化监督与精细化管理,将先进的预算管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融入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后,项目成本管理还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建筑业需要尽快完善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做好成本数据的信息化监控,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实现业务单据、财务报表的信息化共享和传递,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建筑业改善资金管理弊端先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筑企业可以设立“内部银行”和财务共享中心,模拟市场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有必要成立会计中心,取消下层公司管理资金的权利,具体的费用报销、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财务工作都由会计中心统一处理。成立财务共享中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出财务管理的真正效应。设立财务共享中心还能够预防资金管理风险,并且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建筑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再者,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是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更应该强化集权,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运作和调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协调性,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或浪费。此外,建筑业应该主动拓展融资渠道,推行租赁融资、信用融资、IT融资、权益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同时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重视自身的信誉与能力建设,优化自身的财务结构以及资产结构,做好资金比例的优化配置,争取与银行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制定并落实好财务计划,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为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建筑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计划,尽早预防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性地开着财务分析和评价工作,确保财务计划能够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建筑企业在制定财务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业主的财力和信誉,同时还要管理好进度和周期。再者,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管作用。在签约合同前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多层级审核签章,严禁出现无授权无资格的合同签订情况。此外,建筑业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财政法规,不断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正确的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时有效地对财务管理的各项信息资料、核算和审核等数据进行上报,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从国外建筑业发展趋势来看,先进的建筑企业基本都是信息化管理,这样有助于企业实现对资金、人力、财务、技术、税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信息搜集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作为财务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依然比较落后,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信息等方面,电子商务、成本远程控制处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与建筑业的融合程度过低。因此,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措施以外,我国建筑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靖.浅谈建筑业财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姚卓志.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意义[J].企业研究,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