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画发展史范文

动画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画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画发展史

第1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一、日本动画产业的崛起

(一)日本动画发展史

20世纪,日本漫画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对全世界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为全世界的新漫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纵观日本漫画的发展历程,日本漫画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1937年以前,日本的动画制作,大都是以小规模的个别人参与和制作为主,动画作品也相对较少。自从1937年第二次世界爆发后,这段时间的动画题材主要是以战争题材和宣传其军国主义思想为主的,这一阶段,造就了如今日本引以为傲的技术――战斗、爆炸的画技。

第二阶段: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

在这一阶段,多种题材被日本动画人所尝试,当然有成功的也有被差评的。例如:1968年出品的由高田熏导演、宫崎骏参与制作的《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不但成功的制作了一部后来成为高水准动画基础的作品,更发掘、造就了一个动漫界的传奇人物――宫崎骏。但是1970年出品的《无敌铁金刚》,这部动画,无论从剧情设计上看还是从对孩子的教育上看,都是一部不良之作。这一阶段,为今后的日本动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

经过了上一阶段,日本动画界已经明确了动画与卡通的分别。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有《宇宙战舰》、《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宇宙战舰完结篇》、《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机动战士》等动画大作,将日本的动画产业推向了高峰,同时,也进入了日本动画界的间歇期。

第四阶段: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的动画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其动画的剧情、内容、画技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例如传入中国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聪明的一休》、《花仙子》等作品,不仅伴随了我国一代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更让世界认识到了动画的魅力。

第五阶段:线路分化期(1987―1993年)

这一阶段的动画作品,开始重视幼年观众,转而向动画电影发面发展。例如宫崎骏与高天勋合作的动画《千与千寻》、《宅女急便》、《天空之城》等作品,为动画产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第六阶段:风格创新期(1993―现在)

这一阶段的动画开始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追求风格上的创新,从而能够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享受。同时在这一时期,动画人物也慢慢地从荧屏上走下来,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来。例如:蜡笔小新的玩偶、用机器猫图案装点文具用品、被印刷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花仙子图案等等。

经过了这几个阶段的发展,日本的动画及动画产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站在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上。

(二)分析日本动画产业现状形成的原因

第一,动画作品在日本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日本拥有浓厚的动画文化和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数据就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三菱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本土,有87%的人喜欢动画,有84%的人拥有与动画中的人物、动画明星、形象相关的物品。

在日本,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面临着相当沉重的工作或学习压力,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很少,为给自己减压,或者说,增加生活乐趣,动画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被人们所爱好。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动画这种精美的艺术,其实是在日本人逃避现实的需要下产生的。

第二,拥有国际顶尖的动画大师和大量的动画制作人才和机构。伴随着日本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日本的动画界也出现了不少在全球范围内相当有影响的动画大师,例如: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水木茂、手冢治虫等等。经不完全调查,目前,日本拥有43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并且,日本的很多大学都设立了动画专业,如东京大学,其动画专业在动画界都是享有盛名的。

第三,政府的支持。在日本,每年都会对日本的漫画家、动画家颁发文化勋章,以表彰日本的动画家、漫画家对日本文化的贡献。甚至,日本的政府官方为动漫画大师们出资,以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海外进行展览,为日本的动画产业做宣传,使动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

二、中国动画市场发展的分析

(一)中国动画的选材发展分析

我国传统的动画,其选材范围狭窄,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喜欢在动画中说教。没有亲和力和童趣,无法达到动画本身的娱乐、放松的目的。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前人留下无数的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这些都可以作为动画的题材。例如,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的《宝莲灯》就取材于我国的神话传说,讲述了一个孩子通过各种途径与各方的势力斗志斗勇,最后将其母亲从被囚禁、被压迫中拯救出来。故事贴近生活,动画中的任务风趣幽默,同时又融入我国“孝道”的传统思想。不仅能够使儿童产生兴趣,同样能够产生教育意义。

(二)中国动画品牌发展分析

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正值发展的春天,所以,必须抓好这个机遇,树立好我国动画的品牌,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动画产品在竞争中更有竞争力。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这个由湖南三辰集团制作的动画,为我国动画产品的品牌树立做了很好的示范。其利用《蓝猫淘气3000问》树立的品牌效应,又开发了光盘、图书、文具、食品等一系列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收回制作动画的投资,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应,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所以说,品牌的力量不仅在电子产品市场、服装产品市场、食品产品市场等等商品市场中有强大的力量,在动画产业也同样拥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分析

动画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措施,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他集漫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各方面的艺术家的智慧。所以,动画制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一部动画作品的好坏。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所院校设立了动画专业,同时也有很多动画设计的专业民办学校。这对提高我国动画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因为动画的特性,要求动画人员视野开拓、知识丰富。所以,作为动画人员,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多方面了解各学科的知识。

第2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东南亚是亚洲和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形态的多样复杂和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东南亚文化的形成、发展特点及其对东南亚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东南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东南亚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东南亚又是我国的近邻,在历史上就同我国有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和多方面的密切联系。1949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得到新的发展,到90年代初,中国已同东南亚10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地区,我们应有更多的、更为全面的认识,而要真正了解东南亚,我认为最为根本,还是要认识其文化。正是文化,塑造了东南亚各国、各民族不同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也正是文化上的独特性,使得东南亚地区不同于世界上别的地区,使得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既相同而又不同。

但是,东南亚是一个多国家和多民族的地区,其文化发展和文化现象极为纷繁复杂。在研究和摸索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如果要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来撰写东南亚文化发展史,即全面系统论述东南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是极为困难的。要按人类学或民族学的文化定义来写东南亚众多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在目前也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东南亚民族众多(印尼的民族超过100个,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国都有数十个民族,其他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各民族发展不平衡而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且还因为东南亚大多数山地民族在19世纪前尚无本民族文字,论述其情况的文献记载也极少,很难一一弄清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我感到比较可行的,是写一部狭义的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这里所谓的狭义文化,是指东南亚各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宗教、学术、文学和艺术等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当然这些狭义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基础和物质文化而独立存在,它们是物质文化的灵魂;尽管这些狭义的文化在东南亚各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非总是大多数人的文化,但它们都是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的文化,代表着各个历史时期东南亚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主流文化形成及其面貌和基本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3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一、抽象动画概述

实验动画作为动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实验动画在表现形式、主题内容、美学意义等方面对之后动画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预见性和启示性。实验动画在很多著作中被称做艺术动画、动画短片、非主流动画等,在形式和内涵方面具有探索性和先锋性的总体特征。根据孙立军在《动画艺术词典》中所下的定义:“那些仍然保持自我风格、形式、技巧以及制作方式的动画艺术家的作品就被称为‘实验动画’”。薛燕平编著的《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一书指出:抽象动画是一种先锋实验动画,同所有先锋艺术一样,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抽象动画的研究是动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抽象动画具有非故事性、展示性和抽象的视觉造型,以及高度的精神性等多种艺术特征。抽象动画是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完美媒介,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20世纪初期产生于欧洲的抽象动画,结合了音乐和绘画这两种艺术。抽象动画的产生给动画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影响了很多人的创作理念。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下,抽象动画艺术正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新的面貌,国外对于抽象动画的发展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我国对于抽象动画的研究以及创作比较匮乏。

二、抽象动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20世纪初期的欧洲是一个动乱不安的地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社会化的大生产、经济的大萧条和反弹后的迅速增长,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刺激与诱惑的环境下,当然这种环境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冲动和灵感。欧洲艺术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深刻革命,抽象动画便产生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抽象动画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些艺术家——阿尔纳多•金纳(ArnaldoGinna)和兄弟布鲁诺•科拉(BrunoCorra)、奥斯卡•费钦格(OskarFischinger)、维京•艾格凌(VikingEggeding)、汉斯•李希特(HansRichter)、雷欧普•叙尔瓦奇以及列恩•利尔(LenLye)等密不可分。这些艺术家来自于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几个国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个人情怀。抽象符号的运用,在创作中给了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把抽象符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借用非具象的图形来传递无限可能的思维情感。他们引领了抽象动画新潮,开辟了一种新艺术的创新时代。早在1908年,意大利艺术家阿尔纳多•金纳和兄弟布鲁诺•科拉已经开始尝试创作他们的新作品——《灵魂的抽象状态》(TheAbstractStatesoftheSoul)。这标志着抽象动画的产生。紧接着他们的系列抽象动画作品FilmNo.1—4,《虹》(L’arcobaleno,1911);FilmNo.5—9,《舞蹈》(Danza,1912)相继问世。这几部作品是他们早期的创作,可谓意义重大。作品中抽象的视觉表现,寓意深刻的世界观的表达,使观众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抽象动画在当时作为一种新艺术,首先发源于意大利,接着在德国、法国、英国发展到了高峰,并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成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抽象动画以它独特的魅力和精华影响着一代艺术家,成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毕生追求。在抽象动画诞生初期,动画艺术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探索,为抽象动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加拿大动画电影大师诺曼•麦克拉伦的《色彩交响曲》,德国抽象动画艺术家奥斯卡•费钦格的《动感无线电》和英国早期抽象实验动画艺术家列恩•利尔创作的《彩色盒》。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曾引起了极大地反响,使抽象动画达到了创作高峰。这些数量不多的作品凝聚着当时的艺术家们毕生的心血。抽象动画的发展历程至今已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它从萌芽、发展,再到成熟期,产生了一批成功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中国抽象动画的发展

抽象动画在西方很早就发展了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中国,却一直未能很好地发展。直到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抽象动画作品。中国与西方的审美价值观不同,由于观念上的差异,许多人对抽象动画很陌生,也存在诸多误解。西方较早发展起来的抽象动画,在西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也被人认可,但在中国,这一类的动画仅仅只得到极少部分艺术家的欣赏,亦或作为学院实验动画的一个门类,仅用于热爱这类动画的学生做研究。大多数人认为,抽象艺术起源于西方,抽象艺术都是西方艺术家的创作。事实上,有很多西方艺术家认为,最早的抽象艺术来源于中国,他们的抽象艺术创作是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美国的阿尔森•波布尼在他的《抽象绘画》一书中说道:“抽象艺术观念就像写实主义一样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它们形成了两种对立但却稳定的倾向。”许德民在他的《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抽象艺术来源于中国,中国本民族的抽象文化和抽象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必须被国人认同。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传统不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表现中,是单纯地临摹世界物质,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和“写意”,以抒发心中感情为要义。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抽象美”的艺术门类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它的姿态如舞蹈般优美,结构如绘画,韵律如音乐;运笔的缓急轻重、转折顿挫,以及墨的干湿苍润、浓淡虚实,线的曲直纵横、聚散疏密这些都是书法艺术抽象美的精华所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篆刻、文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当代艺术家最善于表现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中国传统的抽象元素。因此,将音乐配之以运动变化的中国水墨画或书法艺术的墨色、线条、结构,创作出中国精神的抽象动画是可以实现的。

第4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定位

一方面,由主任教授与教研室授课成员进行针对以确立的培养计划进行详细的讨论,形成专业的讨论小组。由调查员对当今动漫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联系已毕业2-3年的毕业生进行动漫行业反馈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包括撰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具体内容、实习公司等。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与就业对应,帮助学生进行四年的学业规划。

1.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即“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理念。以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动画制作环节中的技术工种为主,以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动画设计能力为辅,始终遵循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所培养出的学生既懂创作设计又可熟练应用软件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位应该定位在设计及制作领域。

2.根据中国当下动漫市场中游戏、影视后期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如今三维动画、影视动画及游戏设计需求较大,我院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相继开设“影视后期”“游戏美术”等课程。开设新课程会存在本校教师授课缺乏实战经验等问题,所以我院聘请动画公司相关人员担任某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或业内知名人士为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专业讲座等辅助教学。

(二)校企合作、学做结合的培养模式高校为加强学院教育和市场的结合,强化学生设计、动手能力,应建立校企合作、学做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公司项目导入教学、职业分工制作项目课题”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启动“专业设计师深入学院进行集训提高学生实战经验来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产、学、研教学机制一体化,以商业运作的方式为教学搭建实践平台,以市场价值的实现拉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创作热情,以物化的成果提升办学质量。

二、建立标准完善的软硬件教学环境

高校动漫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应该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出优秀的动画人才,完善的教学机制、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其必备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

专业,只有具备专业的动画设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正常运行。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的动漫教育从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到师资水平等各教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高校中的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只是针对计算机图形进行教学,进行动漫设计时完全没有动画设计成分以及动画美感,一味的强调图形与图形的拼凑,最终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单一没有创新意识,设计作品与产业相脱节。而这样的高校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课程与系统的动画教育相去甚远。严重误导学生对动画专业的误解,导致最终成为某些高校的试验白鼠。在动画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很多硬件设备比较昂贵,各高校可根据专业建设规划逐步添置。在学校初步建立工作室增添硬件设施时可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要保证动漫教学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工作站、照相机、摄录机、数位板、动画检验仪、扫描仪等基本的硬件设施,其次待专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后再追加当前市场上主流硬件、软件如:影视后期使用的摇臂、轨道、动作捕捉仪器、航拍技术等高端软件、硬件的投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5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运行;发展

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1.1 在基础设施上

首先,为确保主设备可靠,110kV及以上断路器选用GIS、SF6断路器,10kV采用真空断路器,一般采用两台主变压器配置;控制对象具有遥控、遥调、遥信、遥测条件,如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能遥调,其位置能遥信,主变温度能遥测;断路器具备遥控条件,其位置能遥信;需遥信的隔离开关配备遥信辅助触点,需遥控的隔离开关具有电动操作机构;站用变配置两台,均装有自动投切装置。二次设备完整,继电保护配置完备,继电保护和中央信号等应具有遥信条件。直流系统选用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的“免维护”蓄电池,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遥测,同时装有绝缘监测装置及对蓄电池、硅整流充电装置运行状态进行监侧。一、二次设备及建筑物满足安全生产(如防火、防盗、防小动物、防水)的要求,且与环境相协调,并装有通风系统。满足防尘要求。

1.2 在功能上

远动系统以RTU为核心,是属于集中式、单CPU的自动化设备,具有完备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及其他扩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可采集变电站的各种状态量、模拟、数字量及开关量,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以及校验,计算出未知参数,如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能正量验确反映现场一、二次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监控员可根据设备状态和遥测值判断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1.2.2 安全监视与报警,包括越限报警与异常状态报警,进行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等,采用报警行、音响提示、闪烁报警、,对母线电压变色提示等方式压、母线电流平衡、线路负荷、系统频率、中性点电、直流电压越限情况进行监视;

1.2.3 继电保护监控功能,包括向监控系统传送自检报告事件报告等,能正确向监控系统传送保护实时状态,在保护动作后能及时发送跳闸时间、跳闸元件、相别、动作值等信息;

1.2.4 自动控制功能,包括系统接地保护、备用电源自投、电压和无功控制等,对安装有VQC装置的有载变压器和电容器,能根据规定的电压曲线及无功要求,自动对无功电压进行调整,使母线电压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1.2.5 控制操作功能,实现对断路器、电动隔离开关进行分合控制,对主变及消弧线圈分接开关进行调节,且满足“五防”要求,并对同时来自不同地点的操作命令具有闭锁和防跳功能,对操作口令、操作权限不符的操作具有闭锁功能,能够预防出错,即操作安全性能、对外保密性能好,防止因非操作人员或操作员失误造成系统故障;

1.2.6 监控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所有数据采集、控制、保护等主要单元模块故障能自诊断出故障部位,并具有失电保护、上电自检、自复位至原运行状态的功能,当数据采集出现非法错误时,能输出出错信息并报警且闭锁故障单元,将故障内容及发生时间记录在事件一览表中。

2 实际运行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潜在影响到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下面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阐述:

2.1 协调好保护与监控系统的关系。为了确保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协调好各子系统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必须重点加以保护、监控,并处理好各智能设备之间的关系,如数据传输规约、可靠性、实时性等;同时,传统的继电保护与调度通信专业不能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修维护工作,这点在当前国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中已明确进行资源整合。

2.2 遥信信号误报、漏报与抖动。遥信信号直接反映了电网运行方式及变电站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它是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特别要求可靠、实时。但在实际运行中误报、漏报现象较突出,必须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引起遥信误报、漏报或抖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一次、二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造成的遥信误动或抖动,如断路器辅助触点不对位或接触不良,引起遥信误动、振动或短时间抖动等,二次回路中信号继电器因性能不稳而出现电颤、触电接触不良等,故造成遥信误动或抖动。②由于遥信装置本身引起误动或抖动,如长线传输受到静电和工频干扰,产生遥信误动和抖动。

2.3 系统的实时性。无人值班变电站,其系统实时性有一定制约:①由于数据在发往集控中心的过程中处理传送环节较多;②由于总体结构设计中存在较多的瓶颈,数据传输不畅,等待时间长,其中还涉及到网络的选择和数据库设计等问题。

2.4 事件顺序记录SOE。事件顺序记录(SOE)是提高处理电网事故应变能力和提供准确分析事故的重要手段。系统中无人值班站越多,其功能就显得越重要,特别是在事故时,可以提高集控人员处理事故的准确性,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实用性很强。

2.5 远动信号死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很多远动设备都是采用集成电路插件或模块组成,受外界环境如温度、灰尘等影响较大,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经常会出现远动遥测板、遥控板、遥信板死机,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表现得更为突出,致使“四遥”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总趋势,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3.1 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分散(层)网络型发展。综合自动化采用现场(I/O)单元控制装置就近综合处理,通过引入局域网((LAN或以太网)技术将所有智能装置连接在一起,各节点的智能或控制装置或间隔单元和所级测控主单元,通过所级测控主单元与就地SCA-DA主站系统联网,完成对现场的协调控制和监视管理。

3.2 从专用设备到平台。传统方式中,每个控制或保护功能都为专用设备,种类也多。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设备的功能仅由软件决定,硬件因I/0所要求的类型和数量而异。因此,开发通用标准型和灵活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以适用于所有保护和控制。系统将具有开放性和数据一致性的特点。统一遵循国际标准,便于不同厂家相互接口和维护使用。

3.3 从传统控制向综合智能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用了光纤通信,减少了电缆使用量;计算机CRT显示或大屏幕显示可以取代传统的模拟屏:减少了控制室面积,并且显示系统可扩;可维护性大大增强:调度集控中心的运行人员可以获取更多的结构、更合理的实时信息;提高了调度集控中心对电网调度管理控制的性能;操作更方便、更可靠。从计算机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发展,主要表现为电气设备的小型化已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及控制和保护的整体化。将控制、保护系统与一次设备就近安装在一起,向着智能型装置发展。

3.4 从室内型向户外型演变。由于被控对象多在户外,因此要求控制设备、保护设备按一次间隔单元分散安装或现场安装,这就是通常所指的户外型RTU和间隔级I/0单元及分散型单元保护装置。

3.5 从单纯的屏幕数据监视到多媒体监视。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使计算机监控从静、动态实时数据向声、像辅助监控等多方位发展,以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特别是电力市场的需要。其中利用工业电视提供的视觉信息、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将有可能迅速地辨别图像或将多个相关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发出处理指令,进一步扩大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能和水平。

第6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一、江西工业化、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一般而言,对于某地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主要是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城市化率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江西工业化开始进入中级阶段初期,工业化、城市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工业化与城市化步入良性互动阶段。

(一)工业化发展水平

1、从人均GDP看,江西工业化开始进入中级阶段初期。目前,学术界对一个地区工业水平的判断,大多沿用钱纳里等提出的人均收为划分标准的六个发展时期为判断标准。为了避免高估或低估,我们采用1982―2002年人民币对美元几何平均汇率计算,2002年江西人均GDP约为1040美元,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后期,但因钱纳里给出的标准只是大致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结合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度也可以在较宽泛意义上认为江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期。

2、从产业结构变化看,江西产业结构符合工业化处中级阶段初期加速转化的特征。一是产业结构已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初期产业高度。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1.9∶38.3∶39.8,其中工业GDP占比为28.3%,第一产业接受工业化中级阶段的(20%)临界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已达的标准模型比值,如以国内学术界普遍采用将第二产业占比视为制造业占比,则远远高于模型。二是经济增长显现出第二产业高速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特征。2001年、2002年,江西第二产业显现快速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增速不仅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增速,也远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速。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力量,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为27.0%,2001年占27.4%,2002年则上升到28.3%(1995年以来的最高),工业部门正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3、从就业结构来看,江西也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初期水平。借助钱纳里―赛昆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对就业结构进行分析。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就业有滞后性,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可以发生在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之间,主要呈非农产业就业特征。2002年江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54.7%,与钱纳里―赛昆模型工业化中级阶段初期水平就业结构的56.2%相近,两者相差仅1.5个百分点。这一水平与江西产业结构特征反映出工业化阶段基本相一致,有一定说服力。

(二)城市化水平

1、城市化步伐加快,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1949―1978年,江西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065个百分点,1978―2000年,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近年城市化进程更快,2000―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

2、城市体系在逐步完善,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2002年江西共有城市21个,其中,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人口在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9个,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11个。另外,有789个建制镇,其中重点建制镇201个。形成以特大城市南昌为核心,以9个中等城市为支柱,以小城市及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在人口集聚、空间布局上为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为城市化加速发展准备了条件。一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加速期经济格局已经形成。2002年全省11个设区市市区的GDP为930.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2.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占GDP43%。三次产业结构为:5.77∶51.82∶42.41。二是城市经济聚集效益明显。从城市经济占全省的经济份额看,2002年11个设区市市区的GDP占全省的38%,人均GDP1185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实现中央、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22.6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52.3%。从城市经济自身的发展看,GDP超100亿元的城市2个;50―100亿元的5个,比2001年增加了2个;50亿元以下的4个。

二、促进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思路和实现途径

促进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实质是发展以工业化为内容的城市经济,通过城市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看,实现新型工业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支撑。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在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方面打开新的思路。

(一)工业化、城市化互动思路

江西工业化已开始进入中级阶段初期,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要顺势而为促进工业化、城市化两者协调互动,初步思路是:依托现有城市和工业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内涵,以产业链为纽带,构造以南昌市为中心、九江、赣州为副中心三大城市簇群框架,以三大城市簇群为载体合理化工业布局,提升全省工业化水平。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率先崛起南北向城市经济高地,进而向赣东、赣西辐射。以城市经济高地为基础,形成全面对接长珠闽地区,梯度发展,中部地区错位竞争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二)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几种途径

1、促进以南昌为极地,对接长珠闽梯度发展,中部地区错位竞争格局的形成。一是形成东部以浙赣为经脉,以上饶为连接点的上海、杭州、南昌发展梯次,以及长江为媒介上海、苏州、无锡、九江梯次发展;二是东南部以南昌为高点接受闽台地区辐射;三是南部以赣州为契入口形成香港、广州、南昌梯度发展;四是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武汉、南昌、长沙、合肥、郑州等省会城市错位竞争格局。以大开放促工业化、城市化良性互动,提高全省工业化水平,促进全省经济高速发展。

2、从全省高度确定率先崛起的城市。根据非均衡路径理论,应整合资源优先发展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地区。目前,全省各设区市纷纷提出要建设成为中心城市,要率先在全省实现崛起,理论界许多学者也提出建设各种都市圈的设想。我们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不切实际超前与滞后均不利于发展,各设区市齐头并进也会产生不必要的内耗,不能有效地促使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良性互动。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应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根本决定作用的同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与引导,由南北向东西,由点成带、由大变强地有序推进,从全省高度,从各地实际确定切切实实具备率先崛起条件的城市优先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非均衡梯度发展。

(1)明确率先崛起城市。确定率先崛起的城市意在形成经济高地,强调的是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进一步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在选择标准上要求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生产力布局,良好的或可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基础(有新兴产业的生长点或发展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无明显的资源约束。

根据现有设区市工业化、城市化现状,经济实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我们对11设区市进行比较筛选,认为可考虑确定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3市为率先崛起城市。

(2)选择理由。一是从经济实力方面看。全省11个设区市市人均GDP平均水平为12117元,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只有南昌市和九江市2个城市,人均GDP在10000元以上的有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萍乡市、赣州市等5个城市;GDP占全省比重超过3%有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萍乡市4个城市。二是从工业化城市化现有基础考虑。11个设区市三次产业结构为5.8∶51.8∶42.4,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第一产业比重低于10%的,在全省排前的依次为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鹰潭市、萍乡市、上饶市5个城市。

选择率先崛起的城市,现有经济实力和潜力必须同时具备,我们可以看到,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萍乡市、赣州市5市经济实力较强。但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景德镇、萍乡市受资源约束性较强;景德镇陶瓷工业不景气,产业结构面临调整转型;萍乡市煤炭工业占比太重,属于资源型转型城市。综合来看,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3市具备在全省率先崛起的基础和条件。

3、以率先崛起城市为基础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三大城市簇群。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要重点培植南昌、九江、赣州城市簇群核心,京九沿线区域优先成为交通中心、物流中心乃至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主要是资本市场,中心,成为省域经济增长的引力与张力并重的最活跃区域。

同时要在大中小城市间、工业化、城市化高低不同的城市间,产业强弱之分的城市间,提倡甘愿配套的共同发展,形成错落有致产业配套城市簇群。可借鉴国内外城市带与产业带沿路、沿江、沿边形成的经验,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链式发展方式,形成三大城市簇群:一是以南昌市为全省核心,以辐射浙赣沿线萍乡、宜春、新余、鹰潭、上饶5市和抚州市为主,南昌簇群内要改变目前“散、小、弱”的局面,加强以产业协作配套为纽带强化城市间合作,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要积极为簇群内优势产业配套,工业化、城市化低的城市要主要接受工业化水平高城市的辐射。同时在这线状城市簇群中,宜根据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将新余和上饶培植为次中心城市,形成浙赣沿线产业带。二是以九江为核心,辐射景德镇和周边省外中小城市,形成临江产业高点。三是以赣州为核心,辐射吉安和周边省中小城市,成为沿边产业高点。由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三点一线,形成全省南北向经济高地。

(三)促进工业化、城市化良性互动对策措施

1、实行城市工业布局再构造。从工业化角度看,当工业化进入中级阶段后,工业化主要在城市展开,城市化过程同时也是工业布局合理展开、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制订工业布局战略及相关政策,规划具体产业的区域分布规模和分布结构,促进工业布局合理化。城市发展规划是优化城市工业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我省完善并实施工业布局规划为:(1)制定全省城市发展规划要牢牢把握住“产业集聚是基础”这一推进城市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空间与设施。将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统筹考虑、有机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布局特点,把规划好产业空间聚集和引导产业区域布局的优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化的内涵包括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互动的连接点,是承载城市工业布局再构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一是要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工业产业竞争力;二是要注意提高工业园区的技术起点,构筑城市工业的技术高地通过传导机制,带动城市相关企业技术进步;三是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城区企业向工业园区搬迁改造,形成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城市以为城区服务的城郊农业为主,城市由内而外呈“三二一”的合理分布格局,扩大老城区的发展空间和综合功能。

2、采用适用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工业经济和城市规模。江西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进入加速期,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巨大压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江西较长一段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廉价劳动力加适用技术,是江西具有现实竞争优势劳密型产业特点,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定阶段的主体产业选择方向。

3、充分发挥大城市技术、信息、人才聚集优势,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促进和提升工业化。主要任务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包括抓企业应用示范、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和关键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应用及产业化。江西传统产业的比重高达97%,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再创发展优势。目前,江西现代制造业领域,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等产业也快速兴起。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产业支持力度,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避开沿海强势锋芒,细化产业分工、细分市场,寻找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数字信息产品和现代家电产品。通过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使江西成为我国LCOS数字电视、LED发光二级管、无氟压缩机等主要生产基地和空调器、数码相机及电子器件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第7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61-01

引言

火力发电是我国发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人们对于火力发电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关注,而且火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火力发电所提供的电量也随之愈来愈大。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中的运用,首先就必须要火力发电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的重视,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其能够广泛的运用在发电技术中,让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其独特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对于促进发电自动化运作水平和发电效率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笔者探讨了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集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于一体,在火力发电中充分发挥了其所具有的所有优势。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的特点为:①发电效率明显提升;②发电成本显著降低;③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二、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运用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各个层次的各项职能和任务进行综合,可以讲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火力发电系统当中。对于数据可以起到优化处理以及让电力设备能够自动运行。

2、必要性。火力发电厂在过去所使用的发电技术系统中和集散控制之间的数据的传输量是有限的。而且电厂工作人员也没有办法对变换的参数信息进行周全无误的观察,这样就造成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整个发电系统信息的掌握比较少。操作人员不能够简单轻松的去操作系统中的内容,对于火力发电系统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不能够有效的在第!时间发现,这样对于故障的的控制和预防就没有根本性的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火力发电中的有效运用,电力设备在自动化运作过程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火力发电的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信号有着明显的增多。对于自动化系统,可以在信息的多样化和设备的利用上实现最优化的配置。电力设备的操作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的难度,提高了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三、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电气保护监控装置也可实现交流采样的测最、控制、保护与通信,新型的计算机保护监控可以很方便的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组成网络,火力发电厂监控系统的进步也为数据采集,信息通信开拓了新了技术革新。现今电厂的电气监控自动化系统ECS也与其它系统相互交换数据实现电厂的信息化管理。ECS系统主要以分布分层方式进行监视控制,其主要由站点控制层、间隔层、通信层组成,下层的功能实现不依靠上层设备和网络的功能,可独立实现。站点控制层依靠上层主站系统,主要完成对整个系统数据的监视、控制,收集,整理,是ECS系统的核心。通信层主要完成间隔层和站点的数据转换,实现DPU的数据交换,并且对电气设备进行逻辑控制,所以通信层主要是以数据互访和转换为主,设备逻辑控制为辅。间隔层的组成是由保护监控装置和智能设备构成的,保护监控装置通过网络和接口等方式与上层的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互通。在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工作中,维护工程师在操作站操作系统,系统服务器收集,整理,存储数据,维护工程师掌握系统动态并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ECS系统与其他系统如DCS, SIS, MIS实现数据交换,并且电厂的主接线电气分布分段对各种分组装置进行分配控制,智能设备通过RS485-232口与主控单元SCN-031E连接,DCS数据通过站控层的转发工作站实现,其它信息如有需要可通过硬接线方式与DCS连接。

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ECS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控制操作,现今又由计算机控制逐步向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转变,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主要表现在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独立上,系统控制单元向着测量控制一体化的,综合智能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生产的系统控制单元将直接面向一次性设备或机组,除了实现现有的监视控制以外,还将实现站控层的互联、误操作的防护、状态信息的记录等功能。站控层将满足SCADA功能,实现运行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主站将采用先时的数据采集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出近期的设备状态。从功能上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对外的功能是指给DCS等其他系统提供数据,实现机组优化控制和优化管理等综合智能控制,对内的功能是指间隔层装置的监控管理、自动抄表、设备管理、定值管理、故障信息管理、设备在线诊断和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于一体。

2、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现今,工业化以太网技术以其传输速率快,容世大,成本低而被广泛利用,现在的工业以太网已从办公商业领域进人了工业领域,国外大型电力设备厂商都推出了嵌入式以太网设备监控系统,因此以太网必将成为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充分利用以太网网络进行数据交换通信,并利用网络结构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一个成功的网络结构对于火电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火电企业的网络结构实现了现场设备的有效控制,保障了站点之间的数据交换,电厂管理层也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设备的监督。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要有效了保证监控装里在整个系统的通讯,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办公系统。并且,在整个网络中贯穿着集成的网络配置和编程、集成的数据管理以及集成的通讯等功能,即所谓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3、变换器电路的应用

现阶段电力电子元件更新较快,变换器的电路也必然进行更新换代。早期的采用晶闸管为基础的变换器,主要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动是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器元件发展进人第二代时,则更多的采用了PWM变换器,采用PWM变换器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高次谐波、转矩脉动等。但使用PWM变换器后会使电机绕组产生噪声和振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高开关频率减小噪声,但对电力元气件损耗较大,一般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而直流环逆变器是把逆变器挂在高频振荡过零的谐振路上,使电力电子器件在零电压或零电流下转换,即工作在所谓的“软开关“状态下,从而使开关损耗降低到零。

这样。可以使逆变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结语

总之,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可进一步提高电厂自动化水平,特别是电气运行管理水平。新建和改造电厂ICS系统时,电气系统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提高可靠性。微机型的保护和自动装置及成熟的通信和现场总线技术是实现厂用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农村文化;互动发展动力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25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1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1.1 城乡居民是促使文化互动发展根本动力

城乡居民不仅是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代表,作家、艺术家是文化生产力最活跃的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城乡居民还是各种新文化形态的发明者、创制者。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同时城乡居民还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享受者。文化消费不仅消费着文化产品,而且推动文化需求,这新的需求又期待巨大的生产来满足,如此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推动文化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提高城乡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就要增强其意识,进而促进其生存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对于自我发展能力而言,主要指的是利用本民族所具有的文化资源,通过获取自然资源,对社会资源予以合理利用,最终提升民族自身利益的能力,其更是对资源及社会结构、规则的认识能力,是从边缘到融入主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和途径的能力。

1.2 文化创意人才与文化互动发展息息相关

在明确产业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是其发展相关的主要因素,企业与中介在经营发展期间,为了优化产业链,将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区域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在发展期间,文化产品能否成功与文化创意有着必然联系,所以文化产业在发展时,过多的依赖于文化创意人才,由此表明,创意人才对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原因是人才是创造文化产品的主体,而文化产业又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文化创意者的技能、创造性与才智等关系到文化产品质量。

同时,在创造文化产品时,其是比较柔性的生产活动,无论是制作广告、开发游戏,这些文化产品的质量由创意人才所决定。

1.3 文化需求是消费者选择文化服务、产品的主要依据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变化为:①文化需求总量呈现逐步增长趋势;②社会对文化服务与产品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③文化消费向市场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④人们要求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制作应当向现代化与科技化方向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总量增加、质量要求提高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不同社会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类差日益明显直接导致文化生产方式、供给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的进步。个体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复杂直接对现有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风格以及文化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提出挑战。

近年来,城市与农村文化消费呈现增长趋势,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限制,并且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文化素养、居民文化消费习惯及文化消费偏好及休闲时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高,相应地文化消费能力会较强。文化消费的主体是人类,并且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和艺术消费水平与结构等有着必然联系,尤其是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与消费习惯等作为主观因素,对文化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化消费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文化产品的选择。

2 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互动发展环境机制分析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阶段不同,因而发展动力有所不同,在现代化先行国家和后发国家,文化发展动力也有差别。这里讨论文化发展的一般外在环境。

当前,有关人类学家与社会学家在对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互动发展环境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导致社会变迁的因素有七种,包含了非物质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①据研究文化现代化的专家的观点,文化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八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完善、科技进步、教育发达、文化互动、环境变化和全球化。②据此,影响文化发展的外在动力来自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政治制度完善、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文化互动、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等八个方面,如图1所示。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文化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促进因素。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各种社会派别力量及各阶级、阶层的斗争,形成了文化不断演进的思想、经济及政治基础,构成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30年,从闭关锁国到国门洞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促进文化现代化转型。

政治制度完善是文化发展的政治保证。相对于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精神的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一个终极关怀;而制度则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制度与文化既相对对立,又在互动中发展。在制度变迁的研究中要注意文化的因素。在对古今中外制度的演变史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化无形的支配将对其产生一定影响,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在文化发展研究中要注意制度的动因。所有文化进化或传播过程都首先以制度变迁的形式发生。

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技术条件。教育发达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育人,通过实施教育使得人们能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对知识予以吸收和消化,再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社会上。总而言之,教育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传授、传播。一个社会,其民众所受教育程度高,那么他们欣赏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也很高,进而推动文化向更高层次和更多形式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表明,教育发达,不仅会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添加后劲,还会为文化自身的发展培育人才和后劲。

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引导因子,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人才、文化新创意、文化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全球分配、流通和消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鲍曼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在贸易、商务和金融等领域出现,甚至是固定与本土化的空间也将文化加以融合。一般来讲,有的人认为是全球化的东西,在另外一部分人心目中并一定是全球化,也许是本土化。因此,通过对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互动发展环境机制进行分析,本土化与全球化可以是同时进行。为分得国际文化市场一杯羹,各国加大了竞争的马力,赚取外汇,贩卖本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繁荣和文化企业强大。文化互动是文化发展的激励因素,与文化发展互为因果。文化是在传播中实现其价值,在交流中不停发展。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不是单向的流动,而是一种交互式的多向流动,并产生文化增殖,激励文化的发展变化。

环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向。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文化理理学研究范畴,各式各样的文化都依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半封闭的大河大陆生存环境,大致确立了中华文化发展方向;农耕文化的稳定持重,与江河灌溉造成居民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文化的外向开拓,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的流动生活提供了劈波斩浪、扬岘异域的环境相关。影响文化发展的这些外在因素虽然不是文化变化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孕育并滋养着文化的特色性、民族性,使文化发展呈现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历史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蓉.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3(28).

[2]范大平.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3]李长健,伍文辉,涂晓菊.和谐与发展:新农村文化动力机制建构研究[J].长白学刊,2007(1).

[4]甄峰,宁登,张敏.城乡现代化与城乡文化──对城市与乡村文化发展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9(1).

[5]赵岚.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J].商业经济,2009(22).

[6]程渝.城乡统筹发展中城乡文化冲突及整合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学,2012.

[7]赵岚.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J]魅力中国,2009(32).

第9篇:动画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对大英县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

大英县距离成都114公里,距离重庆140公里,典型的位于成渝经济区核心节点。

目前,从地里方位、交通格局、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基础、规模企业等方面,大英都有相当好的基础条件。成渝经济区建设,与大英打造成渝后花园、成渝黄金分割点战略定位相吻合,也是对大英过去发展战略的延伸,更加有利于县域发展目标的具体化和指标化,使大英追赶先进地区的目标更加清晰。在"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格局,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中,大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大英县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城市形态依然落后于发达地区,大英县城的功能尚不完善,市民化还不成熟,城市农村尚未得以充分开发与利用,总体布局上依然存在二元结构。“立足全域旅游,建设生态示范区”首先要实现城市形态的转变升级,通过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带动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新兴小城市建设都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战略目标选择,大英以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可以与其他地区县城发展目标区分开来,而且更有助于县域经济在功能分工和经济合作中占得先机。

把成都经济区建设作为大英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有助于明晰大英在成渝乃至西部发展中的功能与定位,有利于形成大英做为“新兴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大目标的效能,提升大英在川中,乃至成渝经济圈的竞争力。

二、大英县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纵观国际城市发展的历程,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几乎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即增量推动、余量提升和存量更新三个阶段。我们知道,增量推动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和资源引入。根据一般经验,大英县目前尚处于增量推动阶段,因为目前大英县的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较,基本情况总体而言还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核心问题),表现在:工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弱,要素保障不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绿色经济发展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

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大英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要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仍处农产品初加工阶段。

“富民”难以“强县”,县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农业产业对县级财力支撑较弱,难以支撑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但如果没有县域财力的快速增长,将削弱政府对社会事业的保障能力,进而影响民生事业的进步。依赖于自己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传统种植历史,建立了“一乡一色”的特色经济体系,一些特色农业在全川乃至全国已经有一定的产业知名度,但其主打产品仍然以“较为原始”的形态在市场上销售,县域农产品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比如河边的白柠檬、蓬莱的油桃、象山的天府白鹅、天保的文旦柚、通仙的九叶青花椒、回马隆盛的蔬菜种植,经营粗放,原始销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依然偏低,农民种养殖情绪不高。

二是工业企业发展面临“三高”。

县域经济主要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受到的挑战也最大。企业普遍面临税收高,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增高等三高难题。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是今后发展的主线,但在产业结构偏重、人才资源缺乏情况下,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县内重点项目进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少。规模骨干企业少,经济发展缺少立大企业、大项目支撑。

三是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面临红线。

在规划县域经济发展时,尤其是在布局工业发展方面,园区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已成必然。因为这对于提高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加强产业之间协作合作,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就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四是必须执行节能减排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经济,要求我们“宁肯放慢速度,也不要污染”,因此必须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坚持引进“两大一高”项目――大企业,大项目高科技,节能减排压力就很大。

五是创新驱动人才奇缺。

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多,大英也已经出现了招工用人难问题。优秀的高中段人才成为稀缺,比如农业科技、城市经营、企业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都很缺。

三、大英县融入成渝经济区战略的比较优势

根据大英现有的发展条件和基础,结合发达地区区域发展经验,大英融入成都经济区建设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通过重大要素(金融、能源、商品交易市场、独特政策优势)引进,提升县域经济能量;另一条是以做好顶层设计,搞好全域规划,合理布局空间,促成上档升级,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圈,打造成渝都市后花园。

大体来说,大英在城市化创新方面有着以下独特优势:

(一)发展实际的比较优势。

1997年12月建县以来,大英实际上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一幅蓝图。可以说,跟老区县比较,虽然底子薄,但是发展契机更好,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更合理,调整难度更小,为硬件环境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大英近十年在“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建设上所做的努力,提升了大英内外形象,为大英积聚国内外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佳时机。

(二)地理位置的比较优势。

大英位于四川盆地腹部,涪江中游,隶属于遂宁市,与四市六县(区)接壤。

大英处于成都、重庆连线中间节点,距离分别在110公里和140公里,属成渝1小时经济圈,是成渝经济区的黄金节点城市。

(三)交通便捷的比较优势

大英县所在的遂宁市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境内有:沪蓉高速、遂渝高速、遂绵高速、遂回高速、遂内高速、遂资眉高速、遂巴高速、遂广高速;达成铁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绵遂铁路、遂内铁路、达成城际客运专线(拟建);成都双流机场(约1。0小时车程)、绵阳机场(约1。0小时车程)、重庆江北机场(约1。5小时车程)、南充机场(约0。5小时车程)。

(四)空间获取的比较优势。

一方面大英县农村目前尚有大规模余量土地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在城市化进程推动下,利用农村地区余量空间的开发实现对全县产业布局与经济密度疏解,使大英诚实空间布局和产业调整具备了很大的可能行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因为目前大英的城市化率才40%多,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必将会为大英的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腾出大量的土地资源。

四、未来大英建设布局构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战略选择,以“一主三化三加强”为基本思路,即工业强县为主导,联动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努力把大英建成“成渝黄金分割点上快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高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美丽田园生态绿地”。

(一)推动规划大提升,构筑县域规划新体系。

一是从长远着眼。完善“一心两翼”城市规划,将县城周边5公里以内的区域纳入城市规划,即按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做大城市整体布局。

从纵向来说,不仅要做好今后5年、10年,乃至20年、30年的规划,确保今后数十年规划建设的一致性延续性。从小处入手,。就是将规划规划做细,做出精品,做到极致。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规划要做到每一个街道,每一处院落,确保规划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要借鉴柳江防洪堤景观建设、桂林“两江四湖”打造的经验,突出升天自然,充分利用大英“一江一河两湖”(江、小溪河、永乐湖、采和湖)水资源和城市周边山头,打造永乐湖“浪漫地中海”影视旅游区、采和湖亲水公园,新建和改造提升江、小溪河沿岸景观,系统规划白鹤坡公园,增加游览、栖息项目和设施,提升城市的休闲功能。要从高端定位,参照南宁、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临桂新区“一院两馆”的规划设计经验,在诠释“盐华寿乡”内涵方面,搞好功能分区,注重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彰显大英卓筒井文化特色,体现大英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

(二)推动园区大发展,建成产城一体新城。

工业园区建设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县域经济工业化、园区化、特色化、集群化、民营化”基本思路,以园区项目建设和县域布局调整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壮大综合实力。

一是围绕胜马化工、久大盐化、中腾能源,做大做强和产业配套,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大力调整产业布局,逐步搬迁、笑话、淘汰现有落后企业,为龙头去也扩张、上下游企业配套预留空间,推进盐化、石化两大优势产业园的集群发展、滚动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粮药物流、新型建材三大专业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在规模上体现大气魄,在理念上突出高起点,在功能上做到更完善,坚持“基建先行,筑巢引凤”原则,把握成渝经济区发展契机,专注招大引强牛鼻子,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建设融资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必要的行政引导,调动大企业、大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推动城镇化建设,十年再造一个新大英。

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县城区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的建成范围达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突破45%,达到中等城市水平。

一是加快城市建设,着力抓好江新城项目、城南高速遂宁服务区、高速路出口扩容、大英知遂宁快捷通道建设,完善城乡交通规划,着力构建全县交通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化建设,尤其要做好村民的市民化建设,让进城居民不仅有了身份的转变,更要有理念的更新,生活习惯的更新,要用城市文明去改造传统的农民,要从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入手。同时,加强城市形象建设,注重城市色彩研究、管理和控制,重视业态发展和文化符号、特色文化展示,提升城市品位。

(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典范。

一是要注重人文元素的体现。要对大英境内的贾岛、蓝采和、卓筒井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包装,丰富大英旅游内涵,达到“一个景区一个传说、一个景点一个故事”的效果。如结合“浪漫地中海”影视基地建设,打造“八仙过海”大型实景歌舞剧,结合卓筒井旅游古镇建设,开发古代制盐体验之旅,对寂光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开发、打造,再现隋朝佛教文化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