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会计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余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这是因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由于小企业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业务、也存在工程施工项目和机械项目,如果只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二是合并的明细科目。
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有: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
合并的二级会计科目有: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上述合并的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中,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是因为取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是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列支。而合并的“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等一级科目的明细科目则是要求小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设置明细科目,不必拘泥于小企业会计标准。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取消了明细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明细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像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标准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尽量要求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小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会计处理通过“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收到捐助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折旧或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如果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
(四)小企业一般通过薄利多销进行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同时,由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的采用,成本信息的电子化与实时化呼之欲出,成本计算方法可望日趋准确、科学,成本分析与管理也必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
本质上说,在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只是代表一种符号,而其实质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换句话说,不管是在手工会计中,还是在电算会计中,衡量记账凭证是否采用借贷记账法,主要看其是否体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基本原则。在电算会计中,尽管记账凭证库文件的数据结构有“借贷金额”型、“借贷方向”型和“借贷科目”型等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实质都是通过记账凭证编号维系着凭证的借贷记账法。
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事实上,过多地去研究借贷记账法与增减记账法如何在计算机中运行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两种方法仅是用于数据的输入而并非是用于信息输出,换句话说,记账方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无关,信息用户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科目为标识的发生额或余额(至少当前是如此)。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二是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则“应当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但由于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手工会计原有的更正作法。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反结账的错误做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期末已经结账并编制会计报表之后,如果将其“反结账”,则意味可以对该给账月继续输入凭证数据,无论这些新凭证是否已经记账,都存在账表不一致的错误,而当根据其登账后的账簿重新编制报表,摆在人们面前的两张报表是绝不相同的。如果某一会计期反复操作结账与反结账,并生成相应会计报表,会计信息的生成不啻是在搞数字游戏!
进而言之,将“取消审核”、“反记账”与“反结账”同时使用,其后果更不堪设想:结账后可以再增减当月业务,账簿错误可以在原错误之处不留痕迹加以修改,而业已记账和编制报表的记账凭证在取消审核后又可对该记账凭证的电子数据不留痕迹地修改,承认这种逆操作的合法性,又置会计的证、账、表勾稽关系于何地?它只会给制假者提供机会,而对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只顾及方便操作者而不考虑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做法,还需要会计工作规范吗?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首先要评审,正说明会计软件必须遵守包括证、账、表等操作在内的工作规范之重要。
本质上说,上述所有的逆操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记账凭证库文件上的电子数据作不留痕迹的修改。事实上,发现证、账错误而采用红字(“-”号)更正法或补充更正法填制记账凭证,再据以登记账簿、会计报表,并不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麻烦。无论是结账前作为当月凭证的更改,还是结账后作为下月的凭证的更改,对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何况证、账的错误毕竟不会太多,因而不至于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三、产品成本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务活动的普遍展开,成本核算受外部环境与日俱增。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上的诸多硬件、软件和相关服务关联在一起,组合成网页服务的形式供客户使用,这种新型的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SWOT分析谌 英(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摘 要]通过对云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SWOT分析,可知云会计具有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其在数据传输、平台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云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会计数据的安全隐患和标准缺失同时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挑战。[关键词]云会计 会计信息化 SWOT分析服务模式便是云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不需要购买硬件设施,也无需承担软件开发成本,而是只需要提供一个能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等客户终端便能轻易地解决问题。而伴随着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化领域、ERP行业中的渗透,云会计也就应运而生了。云会计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它能向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计量、记录、报告、经济管理等服务,并能为相关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虽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济管理能力,但其购买、维护成本高,大型企业或集团由于规模大,实力强,有足够能力去承担高昂的软件开发、购买及维护成本,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笔庞大的成本开支无力承受,因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缓慢而滞后。而云会计提供的是一种“按需购买、按需使用”的服务,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相关的服务内容,支付的成本只是这些服务所对应的使用费。这一特点,为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因此,云会计系统是目前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一般而言,云会计系统包括三个层级,分别为基础设施服务层级、平台服务层级和软件服务层级。基础设施服务层级主要为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信息系统、数据库等组成部分的集成使用,使企业等客户在应用时能获得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平台服务层级主要通过提供一定的服务平台,并将其作为一种供应商和客户交互的“桥梁”所提供的服务;软件服务层级主要是提供财务软件,虽然用户不需要购买,但需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或租用费。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云会计应用的优势分析
1.成本优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前期投资成本高昂,比如要建立机房,采购计算机和服务器,购买财务软件、数据库,还要相应地增设财务部的工作岗位,配备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培训费等;而且后期的软件维护、升级费用也不低,企业要专门设置软件维护岗,以便能随时应对软件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故障等问题,在软件升级的情况下还得支付一定的升级费用、重新配置硬件设施以便其能与新版的软件版本匹配等等。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采购、日常维护和升级等过程中的成本开支巨大,可谓是一笔“烧钱”的开支。在云会计系统服务下,财务软件的采购成本、维护和升级费用,这一切都无需企业去操心,因为这些工作都是由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来负责、承担的。云会计模式下,供需双方是以一种租赁的方式达成协议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决定租用的服务类型、服务模块、服务内容等,然后根据约定支付相应的服务费即可。这对那些经济实力并不强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节省了不小的开支。
2.使用便捷优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系统异常或设备故障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软件维护人员发现、排查并解决问题,有时企业内部职员无法解决时,还得寻求软件开发商的帮助。在系统升级时,可能会暂时中断软件的使用,对新升级的系统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还要试运行一段时间。另外,由于升级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在现有的软件版本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甚至是严重阻碍了工作时,才不得不考虑进行升级。此外,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受系统运行环境、硬件设施配置的影响程度比较大。在云会计模式下,财务软件的日常维护、系统升级等都是由云会计服务供应商负责,而且系统升级是在时展、社会经济的进步等客观条件下持续进行的行为,客户无论在什么时候下使用都是最新的,能紧跟时代潮流的软件版本;另外,云会计模式下企业的客户端对系统应用环境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无需过多地考虑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相关的限制性等要求。
3.可靠性优势
云会计模式下,提供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实力雄厚、在庞大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实力支持下,能提供更为专业和优质的服务。他们往往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包括聘请专业的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会计领域的专家、行业内资深人士进行指导、研发;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服务集群,拥有规模巨大的研发中心和强有力的互联网服务器集群;开发出良好的交互平台,不断满足客户对会计信息化的最新需求,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准入门槛和所面临的风险。这种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服务,往往比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数据的运行、管理方面更具有可靠性的优势。
4.信息共享优势
云会计服务模式下,企业将扫描的电子凭证、单据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交互平台,进行相关的流转、分派及业务处理后,形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与企业有业务往来并登录在“云端”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企业管理层、外部投资者等经过一定授权后,可交换或获取所需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另外,中小企业若将来有业务拓展或规模扩张的需要,可能会增设子公司或分公司,这些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财务、业务和管理人员不管是在同城还是异地,都能通过云会计的服务平台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独立会计信息系统,并且母公司或总公司能实时掌握这些分机构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云会计服务模式对那些业务或规模有扩张需求的中小企业而言,不仅没有因为扩张而造成结构、管理上的松散,反而加强了总公司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在业务、财务工作上的管控能力,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必须强调的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合理、合法的授权,并且在授权的相应范围内获得共享的数据信息。
(二)云会计应用的劣势分析
1.数据传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云会计服务模式下,数据处理都是采取后台运行的模式,企业的会计信息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提供云会计服务的交互平台上,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通过互联网把处理结果传回给企业。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数据的传输及存取的速度会受到互联网、宽带等因素的制约,另外也和读取数据的客户端设备有关。比如企业使用手机作为接收端的设备,会受无线信号强弱的影响而产生数据接收时断时续、不流畅的现象。
2.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展
云会计服务平台有三种:一是公共云,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最多的一种云服务,它能为大多数的企业提供最普遍、最广泛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但并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二是私有云,这种云服务平台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专门量身打造的,它进一步提高了数据读取、传输及存储的安全性,但成本较高,对于实力并不强的一些小企业而言,不易推广;三是混合云,它是公共云、私有云和其他计算机技术的集成。企业可根据会计信息的重要程度、可控性和应用便捷度来确定哪些会计信息放在公共云服务平台上,哪些放在企业专设的私有云平台上。目前,我国云会计服务模式并未考虑到行业的划分与需求,对于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特定要求,由于某些技术的不成熟、服务模式的局限或平台建设的不完善,还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3.滋生出新的委托问题
如前文所述,云会计系统三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已经体现了企业与云会计服务供应商之间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关系,每个层级的上游和下游都是不同的委托者和受托者,层级越多,产生的链接关系也越多,委托关系就越复杂,直接导致了最终的服务对象——企业承担的成本就越高。如在云会计服务模式下,会产生一些在线财务咨询、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提供的业务主要是做账、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网上财务软件业务培训,纳税筹划、账务处理咨询等服务,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服务成本最终是由企业来承担的。
三、云会计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一)云会计发展的机遇分析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是推动云会计发展的重大机遇。
目前,中小企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5年4月,我国实有企业数量达到了7406.67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有6666万户,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我国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发明专利、80%的就业岗位,从数量和规模上看,中小企业的占比高达99%。每个企业作为会计主体,都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已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无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成本又不得不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直接购买、自行或委托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太高使广大中小企业无力承受,而成本相对低廉的云会计服务便成为了这些企业的最佳选择。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云会计服务发展的重大契机。
2.电子商务与在线支付手段的迅猛发展,成为云会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从早期的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ustomer)、C2C(Customer-to-Customer)扩展到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如此快的增长速度让传统的零售业感到巨大的压力。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增幅达到20%,未来我国电子商务将进入寡头竞争时代,成为商务领域中的主流模式。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在线支付手段也应运而生,如网银、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作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参与到其中,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与效益服务。另外,电子商务领域内O2O新型模式的出现,要求企业建立相应完善的ERP信息系统。因此,只有将电子商务、ERP信息系统和云会计统一起来高效使用,才能有效地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结合在一起,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二)云会计发展的威胁分析
1.数据的安全性遭到质疑
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机密”。因此,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把维护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云会计服务模式下,数据(即会计信息)的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而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数据安全性技术还有待提高,网络上数据信息遭泄露、被窃取的事件屡屡发生。互联网数据安全性风险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于外部的威胁,包括企业的竞争对手或网络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攻击、肆意篡改、利用病毒破坏等;二是云会计服务供应商内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企业的会计信息,然后再通过非法交易来牟取暴利。除了这些人为性的刻意侵害,还有一些来自于云端系统本身的风险,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物理环境的破坏、海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故障、同时访问云端的客户数量骤增引起的系统瘫痪等等。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数据安全性风险的考虑,使不少中小企业都踌躇不决,对云会计模式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因此,来自于数据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是目前阻碍云会计发展最大的威胁之一。
2.会计数据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
云会计模式下,不同的供应商研发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标准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为将来企业在对云会计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变更方面埋下了隐患。因为数据标准不统一,就意味着在ERP供应链中,企业上、下游的材料供应商、客户等整个业务网点中所有涉及到的企业都得选择同一家云会计服务供应商,倘若供应链中的任一家企业更换了云会计服务供应商,那么很可能会因为会计数据的设计标准不同,导致即使在合理授权范围内,该企业的会计信息也不能与其他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进行数据互换,即不能实现跨云的数据访问和交换。由于目前并未制定出云会计数据设计的统一标准,将会导致不同的云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无法互连互通,使云会计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四、结论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
“云会计”的应用是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结果,中小企业为了完善自身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应用“云会计”。而“云会计”的应用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其难度较大。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云会计”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因此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提升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信息化下的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
会计信息化是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背景下产生的,而“云会计”更是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云会计”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对“云会计”的认识度不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思想,对“云会计”的重视度不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其应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生产和发展方面,对会计工作存在轻视性,因此没有在“云会计”的发展方面给予必要的关注,相关的投入成本也较低,使其发展存在滞后性。
(二)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不管是实现会计信息化还是“云会计”,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从业者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其日常工作只是进行简单的记账,甚至一人身兼多职,难以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全面的学习,使得“云会计”难以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对其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也没有从花费必要的成本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使得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难以有效应用“云会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
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下才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应用“云会计”的过程中还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云会计”更是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之上的,所以企业现有的制度难以跟上其发展速度,因此显得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其完善的会计财务等监督制度,且缺乏严格的外部监督,使其会计信息化尤其是“云会计”的应用程度较低,在仅有的应用中也显得较为肤浅,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
二、会计信息化下的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要首先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才能强化对其应用能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升对“云会计”的重视度,并主动参与到“云会计”的应用中,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信息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促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抽出必要的资金和成本用于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并逐步增强对“云会计”的应用,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将“云会计”的应用视为中小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云会计”应用的关键举措。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掌握会计信息化和“云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提升培训效果,为“云会计”的应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薪酬制度,从外部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为现有的会计人员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云会计”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三)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
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会计信息化及“云会计”的发展需要,为其应用提供监督管理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中小企业的“云会计”应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云会计”应用的经验及会计监督管理政策,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并实时修正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管理政策,进而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不断强化对“云会计”的应用能力。
三、总结
从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对“云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要从提升对“云会计”的认识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监督管理政策等角度出发来提升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应用能力,以完善其会计财务工作,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01).
关键词:云会计;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
一、云会计概述
1.云会计定义
社会不断地前进与发展,益于人们的不断努力,现如今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云会计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投资和利用成本,降低中小企业进入信息化、实现云会计的门槛,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我国要结合国情,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云会计模式规划,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使我国的企业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云会计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而来的一个虚拟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服务,简单来说,云会计就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理念来对会计信息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
2.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优势
利用云会计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使企业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浪费,例如那些购买服务器,购买网络,购买数据和布置机房的费用都得到了节约。而且合理利用云会计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服务信息和业务运行法案,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传统的会计信息获取方案需要建设机房、会计办公室等,其中维护费就非常的昂贵,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护传统的会计信息。而云会计的利用可以在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投入费用,减少企业开支,提高企业所得利润。云会计在企业中的利用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和规模化扩大。我国中小企业对云会计进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降低中小企业对于云会计信息的风险与门槛,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中小企业对云会计这一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意味着中小企业的信息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分工。云会计是一个集中公司的人力和精力的最有效措施。它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使企业的信息管理更加合理,使企业的信息化更新速度顺应时代的需求。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
1.云会计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需要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层进步,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有待解决,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对云会计的合理利用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就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现状为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完善,人口数量增多。许多偏远的农村也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城镇化的步伐。伴随这样全面的城市化发展的脚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增多,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云会计需求数量大大增加,我国就业人口数量居高不下,而中小企业数量在不断地增多,这些都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如何提高我国云会计的利用效果已经非常重要了。目前,由于我国人口的学历在不断提高,这就使我国居民的综合素质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从事公司会计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国家也希望通过云会计这一信息化的会计方式,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完善。而云会计是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在我国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国对如何提高云会计的应用非常值得重视,而保障其有效的利用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的手段。因此可以说我国加强对云会计的管理应用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需要。
2.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云会计管理表现在各个方面,不仅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改革需求迫切,而且各类中小企业自身在接受云会计的财务管理也急不可待。因此,关注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是我国各个企业都必须加以重视的。因此关注我国云会计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目前我国的首要研究项目之一。
3.云会计的合理应用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催化剂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问题也可以是一项亘古不变的重点问题,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的有效解决可以不断提高我国的会计管理水平,也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信息化会计质量与水平。而云会计的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保证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使基础建设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为完善上层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说云会计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催化剂。党和政府要时刻对其进行关注。
三、总结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国经济与政治都得到了完善与改进,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要关注我国的民生问题,中小企业的建设是我国民生问题的主要关注对象,如何提高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以解决我国居民的就业难问题,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将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进行合理的利用,把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云会计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我国居民的就业水平,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对于社会就业水平的解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广秀 单位:兰陵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程平,周欢,杨周楠.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13(26).
2.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
鉴于在ERP一体化影响下的课程内容特征,我们采用“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前言
企业财务的各种信息是中小企业在管理中需要及时获取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就是根据分析财务信息进行判断的,由于当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会计行业中要满足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信息和改革的需求的重要方法就是“云会计”的应用。
一、“云会计”的基本概念
在互联网的依托下,“云会计”技术就是对社会的企业用户进行核算、财务管理服务的整理和处理财务报表时所应用的虚拟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在线会计信息方面资源的管理平台是利用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构建的[1]。美国的JD平台以及金蝶公司的友商网等使当前我国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系统资源管理平台,在“云会计”的会计信息建设中这些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实际应用
(一)云服务在基础设施虚拟中的应用
在这项云服务构建应用过程中,为实现信息资源的观念化,要利用计算资源服务器的虚拟技术和贮存资源磁盘的排列模式,以此来自由的组合会计信息资源集群,并利用具体的管理模块系统的管理全部的资源集群,从而使优化资源的配置得以完成[2]。在此过程中,基础设备虚拟云服务对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的安全性,所以其提供者一般是大型运行商或者企业。
(二)云服务在平台中的应用
平台云服务中重点关注的是挖掘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取和二次加载以及转化这些会计信息数据,从而使为最上层业务云服务提供稳定高效的信息访问通道的目的得以实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信息统一处理权限的管理。这项云服务的应用能够深刻的掌握和理解企业在处理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其提供商是大型的IT企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三)云服务在实际业务中的使用
上层平台云服务提供数据的能力在此项服务中具体展现出来,从而使其开发具有针对性,最后为客户提供的从特定的渠道进行,从而利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不同客户的信息应用进行提供,这项应用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ERP和AIS技术提供了保障。
三、“云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较高的云会计系统建设成本
云计算是云会计建立的基础,因此要在云会计的技术层面大量投资,由于中小企业对其投入有较高的风险,发展能力存在缺陷,导致云会计系统的开发风险难度增加。
(二)云会计缺乏安全性
云会计的根本是云计算的虚拟平台,云计算具有安全问题,数据容易丢失[3]。中小企业发展能力不足,所以其没有同意的解决方法对云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这就容易在其应用个过程中,不法分子和病毒恶意损坏云存储,从而丢失或泄露企业财务信息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四、改善“云会计”在应用中问题的策略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
云会计的发展是由各种软件服务行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的,在当前环境中将云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政府政策要对各方面的规范和制度进行大力支持,推动其发展。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受到自身的制约,使其没有足够的发展能力,因此要加大与政府的沟通力度,从而取得政府在云会计的开发和应用应用领域提供开放性的政策得到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云会计的应用能力。
(二)对中小企业云会计系统进行完善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完整的云会计系统,其发展模式要集数据、平台以及应用等于一体,将会计核算、信息管理、决策系统和企业发展的相关系统利用相关的云技术技术统一起来,从而为云会计的应用创造提供保障,使建立的云会计数据系统能够安全和完善,对相关软件与硬件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使云会计应用技术能够得到先进的开发,进而使安全以及完整的云会计系统得以形成,且其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从而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对云会计外包业务充分利用
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前提就是云环境,将云会计的作用充分发挥以及将中小企业自主建设云会计系统中存在的高风险进行降低的有效手段就是云会计外包业务的采用。在专业性强、信誉高以及服务周到的第三方服务系统中将中小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进行委托,这就是外包[4]。中小企业的云会计管理模式就是通过这种经营模式试下的,能够将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输入会计信息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得以简单以及高效的建立,从而使云会计能够不断进步,进而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