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数字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
比如,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钟挂在什么地方?吊扇挂在哪里?我的床上有什么?我睡在谁的上面,谁睡在我的下面;下雨了,雨从天上落在地上,流进阴沟里;雨打在小草的身上,小草高兴地摇来晃去;雨落在水缸里,小鱼在里面开心地游来游去等。使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知空间位置;又如在散步时观察树木的粗细、高矮以及排列的规律;坐自行车时观察小树为什么会往后跑等。引导幼儿在有意或无意间通过感觉来感受环境中的种种信息。
二、结合生活经历渗透数学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等幼儿所熟悉的物品可以用来认识数字;在玩玩具时,区分玩具的大小、颜色;利用鞋子左右排列找规律;幼儿喝水时自己杯子的摆放位置,小毛巾上的阿拉伯数字等。女孩子们喜欢的发夹可以用来认识颜色形状,进行分类、点数、比多少等等。在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情境中,让孩子模仿实际生活中大人的情境,体验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模拟招待客人”,让幼儿学习招待客人时说话要有礼貌,还要请客人喝茶、吃饭,通过给客人递茶具、摆餐具、送点心等活动,积累了一一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同时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三、创设游戏活动渗透数学内容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们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高出一点。”而游戏又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猫妈妈只有1只,小猫有许多;捉到的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是黑的,其他是灰的,等等。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了数字的含义,他们在游戏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情绪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数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所在。又如小班“认识大小”活动设计,以角色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熊小小”以极大的兴趣随“熊大大”生活,模仿“熊大大”的一举一动。“熊大大”穿大鞋,“熊小小”穿小鞋;“熊大大”睡大床“,熊小小”睡小床;“熊大大”玩大皮球,“熊小小”玩小皮球。在模仿中幼儿不知不觉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熊大大带着熊小小去散步,谁的脚步大、谁的脚步小。找一找原因再比一比谁的脚大、谁的脚小。经过反复比较、强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数学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让宝宝指出形状
宝宝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指出物体的形状,做个小的游戏,让宝宝指出物体的形状;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来数数,简单又有趣的数字游戏就是借用手指或脚趾从1数到10,爸爸妈妈也可以唱数数的歌谣给宝宝听。
教宝宝学会比较
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具体的表现就是比较。比如说告诉宝宝,妈妈比爸爸低,妈妈比宝宝高,西瓜比橘子大,4颗糖比3颗糖多等。
教宝宝学会分类
计算机技术从以前的国外引进,到如今国内计算机的风生水起,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新时代里它开始脱下“高科技”的光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走入幼儿学前教育。较之于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色彩斑斓、内容新奇的多媒体课件,更加契合幼儿的心理特性,在教学中效果显著。
1.1国外多媒体幼儿教育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时代已经逐渐充斥整个教育过程,国外计算机运用起源早,理论与技术比国内成熟,在多媒体幼儿教育方面自然比国内运用得更为广泛。比如说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在1998年的夏天就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的方式开设了许多针对幼儿学习的启蒙课程。威士康辛大学也在1998年兴建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阅览室,并将它作为商业、文学、教育的载体,开设了17门课程启蒙班,帮助幼儿提早在自己的脑海当中构建出一个知识结构模型,开发智力。以亚特兰大和乔治亚洲为主导的美国南部的地区教育董事会,经过讨论以后,一致认为可以利用因特网来向南部地区转达50所大学的全部课程。与此同时,美国已经将这种注意力放到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提出有关于教育技术行动的计划。2000年以后,美国的每个教师以及图书馆都已经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教育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受到教育。另外一个方面,加拿大、英国等其他西方国家采用多媒体幼儿教育,开发应用益智娱乐性软件,比如让幼儿在电脑上走迷宫,认识形状、数字等,幼儿自主学习得到充分体现,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开发了他们自我探索的兴趣。
1.2国内多媒体幼儿启蒙教育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有关网络技术的运用起步比较晚。1995年底,我国授权覆盖全国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才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相对于国外多媒体教育而言,我国多媒体教育仍然处于雏形阶段,投入使用的规模不大,并且影响力也远远不及外国。当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将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教育普及到幼儿教育初期的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才渐渐地引用了这项教育技术。所以与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国内幼儿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内容质量、使用方法、对儿童的吸引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幼儿园的电子教室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电教模式,教师在里面讲,学生在外面听,因此从实质上面而言,这种媒介也只是从电视机到计算机显示器上面的转换。这些课件形式的教学仅仅只是多媒体形式,内容、制作形式都亟待提高。此外,有的幼儿园,多媒体设备被用于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等少儿节目,不仅浪费设备资源,也无益于幼儿的学前教育。此类种种,都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改进。
2中外对比下的多媒体幼儿教育工作建议
多媒体利用各种软件、播放器来展示图像、文字、声音,在用于幼儿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为多媒体教育的传输模式可以获得文本以外的更加丰富、直观和生动的多媒体信息,因此全国范围或者是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进行资源的共享,所以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引用多媒体进行幼儿教学,根据课型不同而灵活运用,取得一定的规模与良好的成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按照幼儿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最后让传统的教学成功地从单向转化成为双向化模式,实现远程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学习模式,从大众化转变成为个人化、个性化、个别化。当代中外媒体在远程教育的运用上主要采取3种教学模式。
2.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幼儿教学中,幼师制作的PPT、视频等具有多种形式,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活泼可爱的形象。例如,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时,展示了小猫钓鱼期间的各种神色与鱼儿活泼好动的形态。这些熟悉的动物形象贴合幼儿喜爱小动物的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思维引导,争先恐后地发表对小猫和鱼儿的看法。通过这种动态情景的思维引导,让宝宝学会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幼儿多向思维的习惯,同时也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课堂也因此变得富有生机。当然这是教师单凭几张图片无法制造出的效果。它的特点是通过教师制作出与幼儿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挥集体力量,合作思考,通过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来完善幼儿自己的个人思考和学习能力。
2.2益智软件充实教学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与别具一格的创造性思维,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开发创造力,教师可以为幼儿选取相关益智软件进行学习。教师同样为工作指导和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走向,通过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象,引导和带动幼儿的思考,认识各种不同的形状与基本的文字、数字信息。同时在电脑上通过下棋、走迷宫等方式,锻炼他们的活跃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引进使用相关教学益智软件,为幼儿构建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充分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3师生协作完成多媒体课件,深化教学
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根据探究的目标,以教师的自主研究为主体,广泛听取幼儿意见,切合幼儿所想,让幼儿积极发言,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多媒体课件。通对课件的演示,完成相关问题的意境构建,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完全发挥自主想象性,让他们的个性和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便于幼儿在一定的思维层面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和对于某一整体概念的理解掌握,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和语言的创造、感知、表达。这种师生协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能让幼儿从小学会独立思考、与他人团结合作,对幼儿的性格塑造以及今后的学习教育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字艺术画教学 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
一
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字有很特殊的结构美,幼儿用独特的视角欣赏这些数字。我偶尔听到幼儿说:“2像小鸭,3像耳朵,8像葫芦,等等。”这给我很大启示,既然幼儿感兴趣,我就在班级里进行了数字艺术画教学的尝试,用幼儿喜欢的美术方式表现美,旨在鼓励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快乐。我将数字艺术画教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简单的单个数字开始进行创作,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自信心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任何一个孩子,只有他有了自信心,才能大胆进行画画,进行创作。在活动时,我没有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教幼儿画具体的东西,而是为幼儿准备剪好大小不一的数字,引导他们从单个的数字开始创作,大胆想象,他们将数字8变成人的身体、数字0变成太阳、数字6变成花瓣、数字5变成妈妈的耳环、数字4变成了树干,等等。数字的大小不同、放的位置不同、方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变成不同的物体。幼儿将数字1横着放变成了小桥、竖着放变成树干、斜着放变成滑滑梯;大的数字4做树干,小的数字4做小草,等等。看似简单的几笔添画就将数字变成了一个新的形象,他们非常开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数字艺术画创作的,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有了创作的愿望。
第二阶段:进行数字组合画,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幼儿在用单个数字进行创作的基础上,利用老师剪的多个不同的数字进行组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创作,拼贴成各种物体。如:幼儿用数字0、6、9拼贴成毛毛虫;用5个数字0做毛毛虫的身体,用4个数字6做毛毛虫的脚,用2个数字9做毛毛虫的触角;幼儿用数字4、3拼贴成大树,用数字4做树干、用4个数字3做树冠;幼儿用数字0、7、3拼贴成公鸡,用1个小的数字0做鸡的头,大的数字0做鸡的身体,数字3做鸡的鸡冠,用4个数字7做公鸡的尾巴等。
许多幼儿还注意到画面的布局,如:幼儿用数字拼贴了小兔和蝴蝶后,又在画面的上面用数字0做太阳、数字3做云彩,下面用数字4和3做花和草等。
第三阶段:进行数字的变形,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某种质的变革的能力,而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更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能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倡导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他在《创造宣言》中号召“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提出必须从小培养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基本理论,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人群。在儿童求知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校与幼儿园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努力做好创新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素质,进而培养科学创新能力,让幼儿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素质基础。
我鼓励幼儿将数字变形,再进行创作,幼儿将数字5的钩变得很长,成了大象的长鼻子;数字8变得扁扁的,成了帽檐等。
二
在数字艺术画教学中,我们不但注重幼儿艺术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且注意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数字艺术画教学中,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讲述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作品,同时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让幼儿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鼓励幼儿积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是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数字艺术画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幼儿加强合作。进行数字拼贴时,幼儿几个人共同制作一幅作品,互相商量好主题,然后分工合作,有人画数字、有人剪数字、有人贴数字、有人添画等。
三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22-01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口头计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从数序任何一数起计数――按数取物――按群计数。对于计数活动的教学,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形与数的结合,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概括性,从而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幼儿计数活动就是利用自然数列的顺序,按顺序说出数词和客观事物的每一客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最后说出的数词起着一类等价集合的代表作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概念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由于计数活动其结果表示的数乃是一个集合类的标志,要求幼儿要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此,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漏数、重数、乱数、顺口溜、手口不一致等思维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计数能力的教学应该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规律,突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坚持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操作实践性和游戏兴趣性的原则。通过学具的操作,做到形与数的结合,使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左右脑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幼儿尽快地提高手口一致的点数和准确说出总数的能力,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的思维真正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计算能力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一般地说,稍迟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三岁以下的幼儿,对加、减计算基本上处于朦胧状态。三岁多幼儿开始进入加、减法的实物操作阶段,他们能够用实物操作(包括数手指)做一些极简易的加、减计算,但是还不能用来解决他们不熟悉的或数目稍大的计算题。4、5岁的幼儿进入半具体半抽象的阶段。一方面逐步完善较小数目的加、减计算的实物操作,另一方面逐步扩大数的计算范围;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实物操作的方法来进行抽象数目的计算,只对较小数目的加、减法能够摆脱实物或手指来进行计算。六、七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阶段。这一时期幼儿依靠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有所减少,一部分幼儿能够进行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有些幼儿的抽象思维还达到较高的水平。四岁半以后,有些幼儿的乘、除计算能力也开始发展,但是仍限于用非乘、除的计算方法来口头解答乘、除法应用题。幼儿的这些计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不仅为学前的数学教育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也对小学的数学启蒙教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幼儿的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
不宜要求过高。学龄前的教育属于预备教育的性质,计算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要在这一基本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适当教给一些极初步的、简易的计算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过多过高,否则不利于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顺序
教幼儿计算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过去往往带有盲目性。例如,有些家长一开始就教幼儿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有些幼儿园或学前班则基本按照教小学生的顺序来教幼儿计算,这都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如前所述,幼儿的加、减计算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从实物操作过渡到半具体半抽象再过渡到抽象数目的加、减计算。
因此加、减计算的教学应基本符合这一发展顺序。也要像教幼儿认数那样,适当分散教学,循序前进,逐步扩展和提高。可以从四岁开始,先教幼儿进行实物操作,如把两堆物品合并起来(总数不超过5),数出物品的总数;或从一堆物品(总数不超过5)中拿走一部分,数一数还剩多少。通过操作给幼儿积累一些加减法的感性经验,初步体会“添上”“去掉”的含义就行了。对五岁的幼儿,可以先结合认数并通过实物操作教给一个数添上1个得到它后面的一个数,从一个数里去掉1个得到它前面的一个数。在此基础上出现“加”和“减”的含义以及加 1、减 1的计算。由于把最简单的加、减计算与数数密切结合起来,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以后进一步可以教加2、减2的计算方法,使幼儿学会在一个数后面接着数2个数(即逐次加1),或由这个数起往前倒数2个数(即逐次减1)。再往后可引导幼儿脱离实物操作来推想。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在幼儿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概括提高,比利用数的组成容易掌握,也有助于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且幼儿掌握了方法以后,即使没有学过的加、减法,也可以推想出来,从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初步迁移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口头解答应用题的教学。如果上述这些内容给幼儿打好基础,就可为小学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做较好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计算教学是极初步的启蒙性质的数学教学,同时培养幼儿对数的计算的兴趣,为以后上小学做些初步的准备。要达到这一目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通过各种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进行计算的教学,使幼儿在游戏、玩耍当中学到极初步的计算知识,并且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其次教学时选用的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幼儿园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能力,并且活动氛围非常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文章将针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自制玩具;发展策略
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学习、发现、探索并完善的能力。但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区域活动中的玩具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用率低、活动时间短等。对此,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明确教师的职责所在,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区域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顾名思义,是自己制作、非工业化生产、不用于商业流通的玩具,一般由成人为幼儿制作或与幼儿共同制作。由于不存在对销售利润的追求,不存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对结构、材质设计的限制,也不存在商品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种种制约,自制玩具在设计、制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能配合教育活动,满足教育需求,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创造性。概括地说,自制玩具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需求,展示新的技术和成果,体现教育理念,具有适时性;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针对性;能反映制作者的创意和制作水平,具有创造性。制作者利用身边的材料,因地制宜地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玩具,能节约资源、节约经费,弘扬民族文化。
1.有效利用空间优化区域活动
1.1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设施
在开展活动时,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墙体、地面等,画出各种图形、数字、字母以及格子等,让幼儿与同伴进行协商,制度出一套游戏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活动课题要有教育特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开设“金秋”主题活动时,可设置在教室屋顶悬挂绳索,将孩子自制的月饼盒、灯笼以及各种秋天的瓜果蔬菜悬挂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金秋”的气氛,更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活动效果。
1.2有效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优化区域活动
充分利用阳台、楼梯、走廊、窗户、窗台、橱柜等设施,开展区域活动,例如,在学生的橱柜上进行标记,采取加减、点数或图形计数的方法,在培养幼儿物归原主习惯的同时,教会幼儿计算、分类等知识,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利用幼儿经常玩耍的走廊、阳台等场地,教师先在墙壁上画出一个个的区域,然后让幼儿进行自我创作,随性、自由的发挥,记录所学、所想,创造幼儿的自由展示空间。在楼梯台阶上画上小脚丫,在美化空间的同时,对幼儿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走习惯。将一些植物放到窗台上,让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
2.优化区域活动材料的选取
2.1根据幼儿的年龄实际选取活动材料
在进行活动材料的选取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在进行“过家家”游戏时,教师给幼儿分配积木、橡皮泥、纸板等工具,幼儿对于新游戏很感兴趣,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房屋的搭建等工作,然后分工合作,有人当爸爸,有人当妈妈,有人当宝宝,但是幼儿的想象力有限,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还可以做什么,所以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及时给幼儿补充活动道具,如故事书、洋娃娃等,新的事物总能吸引幼儿的注意,然后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讲述爸爸、妈妈给宝宝讲故事的片段,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2选取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材料
对于活动材料的选取要按照目标在前,材料在后的原则,使得活动材料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兴趣的培养时,教师提供铁片、木块、纸片以及塑料玩具等材料,让幼儿分别将其放入水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提供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2.3选取符合主题需求的活动材料
在进行“芽”的主体活动中,教师提高给幼儿各种各样的豆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美工区,幼儿可以将豆子作为绘画材料,搭配出各种富有创意的豆豆画。在语言区,讲述一些豆子的故事,如《豌豆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豆子。在生活区,提供各种大小的豆子、筷子、勺子以及容器等,让幼儿自行将豆子装到容器里。在教学区,让幼儿将各种豆子按照形状、颜色、名称等进行排列、分类。这些活动材料既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又完成了教学目标,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4注意活动材料的组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区域的活动材料,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一项主题活动时,所选取的活动材料应考虑其组合利用关系,将各区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所收集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大自然中的物品,难免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所选取的活动材料的安全、卫生工作,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在保证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同时,起到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
3.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幼儿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尽量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教育,而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注意的活动,所以,在进行幼儿教学时,关于自制玩具区域活动的展开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玩具的选取、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安排至关重要。对此幼儿园应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提高区域活动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凤霞.幼儿户外活动器械有效性研究——财源街道中心幼儿园“体能欢动课”实验与研究[J].科技风,2012,(15):65-66.
[2]侯娟珍.自制玩具活动对儿童教育价值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13.
〔关键词〕幼儿 数学学习 兴趣建议
积极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可以辅助幼儿教师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理解数学的真谛,形成正确认知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一、幼儿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对目前幼儿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兴趣普遍较低。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对于事物的逻辑性理解能力还处于薄弱环节,此外,加上数学教学本身往往以抽像性的思维或固定的数学公式为主,没有文科类,如语文等科目那样生动,所以在实际过程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学习效果不佳。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但带给人们的竞争压力也较大,在现代幼儿的身上也能够有所体现。现代社会中,由于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因此,很多家庭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子女的身上,希望着他们能够赢在起跑线上,造成了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甚至更早的时候,便过度的承担起了学习的负担,心理压力超负荷,此外,在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很多幼儿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的计划任务,往往不注重幼儿的身心实际情况,采取满堂灌的形式,两方面造成了很多幼儿学习的激情差,学习效果不好。
3、被动学习者较多。被动性的学习和主动性的学习相比,其效果相差甚大。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依赖性重。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源于诸多方面,其主要因素是现在很多家长在课外辅导自己的子女时,引导和辅导的能力不足,表现为不是在辅导作业,而是在帮子女完成作业,这种“授之以鱼,却非授之以渔”的做法,使一些小学生形成了过度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最终造成了其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较弱等现实状况。
二、关于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教育教学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作者以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为例,浅谈个人的几点观点: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此施教,才能有的放矢,使得教育教学的实践更好的与教育规律相吻合,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形成正确的、初浅的数学概念,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宝宝学数学”特色教育实施方案为例,该方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内容,每周开展一次数学活动,这种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探讨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将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案例一:名称:数一数贴一贴
材料:星星贴纸若干、数字大星星若干。
玩法:根据大星星身体上的数字提示贴上相对应的星星数量。
指导重点:掌握5以内的正确点数及实物对应。
案例二:名称:找蛋壳
材料:蛋壳
玩法:根据数字提示找到对应的圆点,也就是鸡蛋壳的另一半。
指导重点:掌握数字7以内的数字、实物对应,并学会正确点数。
2、体验教学,参与为主。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向幼儿进行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数学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尝试建立建构式课程下教学下的体验式教学,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不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列举了“宝宝学数学”特色教育实施方案中的几个具体案例。
案例一:名称:想一想排一排
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彩色卡片若干,小女孩、小男孩图片若干操作纸。
玩法:幼儿自由选择图形按自己的意愿为图形排排队,要求幼儿能根据一定的规律为图形排序。
指导重点:第一阶段:通过AB间隔的模式给图形(人物)宝宝排队,完成没有完成的操作;第二阶段:大胆想象不同的排序方法并在空白纸上操作。
案例二:名称:弯弯绕绕
材料:迷宫图书若干及迷宫背景图。
玩法:幼儿根据提示从出发点出发经过弯弯绕绕到达终点。
指导重点:掌握一定技巧,完成任务走到终点,逐渐增加难度。
3、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等特征,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性,因此,在日常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可以有力的帮助幼儿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如:
案例一:名称:小鱼找妈妈
材料:数字2―7、小鱼、泡泡图片若干。
玩法:先找到鱼妈妈身上的数字,再根据数字在鱼妈妈后面插上相对应的小鱼及鱼泡泡。
指导重点:能够正确的点数7以内的实物,并插到相对应的地方。
案例二:名称:小鸡捉虫
材料:自制操作纸、小鸡图片若干
指导重点:根据操作纸上的提示插上对应的小鸡。
案例三:名称:有趣的易拉罐
材料:易拉罐若干、图片模型若干
玩法:根据图片的提示用易拉罐摆出不同的队形或形状。
指导重点:第一阶段:根据图片提示完成任务;第二阶段:自由发挥利用易拉罐创设不同的队形或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