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风险管控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控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控策略

第1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运营管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然而地铁作为城市人通运输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运营中面临着十分巨大的风险。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地铁事故,如深圳地铁三号线地面塌陷事故、深圳地铁五号线工地坍塌和深圳地铁五号线风井坍塌事故事故等,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资金损失,也间接证明了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大这一点。但人们对地铁的需要不可否认,因此关于地铁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管控策略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概述

地铁风险管控指的是地铁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地铁日常运营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假设,并分析各种各样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基于四项风险基本控制理念(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下,对各种各样风险事件作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和紧急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地铁运营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提高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系数,进而实现地铁日常安全运营。要求相关部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安全地铁[1]。

三、地铁运营安全管控的发展现状

我国首次提出重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是在《安全生产法》颁布之后,因当时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对地铁安全风险管控的基本理念不全和相关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且在车辆、线路、机电、土建系统方面采取的是人为评价,地铁运营设备需要人为检修,因而容易造成风险事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铁运营设备也跟随潮流进行自动化改革。另一方面,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城市内众多人口数不仅给城市内交通带来很大的困扰,也加重了地铁安全运营的负担,即便处于科技自动化的地铁运营设备下,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香港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值得一提,当地遵循ALARP原则,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持平,值得我们人数研究和学习。如香港地铁的安全经理岗位设置及其职责、风险防范以及数值分析、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等。香港地铁先进技术给香港地铁运营带来了安全经济、高效舒适的运营环境,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风险评估

(一)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地铁运营正处于比较薄弱的发展阶段,因而会存在许多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与发达国家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相比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相关技术工作者只注重于局部风险,没能全面考虑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其二,目前各城市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多数采用“归纳法”对地铁运营的风险进行评测,该方式较为被动,缺乏对未知因素的的预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多变的需求看,其三,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缺乏长期性的实施机制,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最合理的对应策略;其四,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项目投入,影响地铁安全运营。

(二)地铁安全运营风险评估

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乘客、工作人员等)、机(供电系统、车辆系统、通信设备、排水设备、辅助设施等)、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管(管理制度、管理者职责体系、安全投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因而,地铁运营相关工作者可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综合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发生事故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以及运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即地铁运营系统的事故风险。并把数据结果作为对风险事件进行实质性剖析的基础,分析风险事件进行等级评定,并考虑其链条效应,确定风险时间是否对乘客造成致命的威胁,从而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风险事件发生时,能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采取对应的救援策略。不仅有效防范风险同时节省资源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效实现乘客在候车――乘车――出站这一过程中对自身生命财产的保障,并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2]。

五、我国地铁运营安全中的风险管控策略

为提高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系数,解决地铁运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进行。

(一)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

引进国外先进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并与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相互比较并归纳总结出优势,取长补短,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严格设计并监督执行地铁运营中风险测评工作,提升测评工作的细致度和精准度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减少安全干扰因素,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完善技术指标

先进技术指标是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柱。应综合分析国内外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工作经验,针对当地地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分析,合理规划地铁施工与检修,加强地铁运营系统的建设同时强化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管理并进行全面监控,坚持创新的原则,突破各方面工作的困难,切实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工作可持续稳步发展,从源头控制风险事故发生。

(三)贯彻“预防先行”的核心

安全工作是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可通过采用先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并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行预警分类,并对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提前做好风险事故发生的准备,避免事件发生后在疏散过程中发生混乱从而引发相互踩踏现象。

(四)强化责任和意识

城市地铁运营相关主要负责人对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负有首要的责任。地铁相关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地铁检票安检,预防类似昆明枪击事件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只有领导和员工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才能营造“运营安全、乘客安全、员工安全”的文化氛围。

(五) 推动现代化管理

在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跟随国际同行业安全风险管控最新动态的变动而变动,合理引进新型现代安全生产管控的方法并加以改良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风险事件的查处,被动型风险事件的管理方法、主动型风险事件的处理转变等。将传统经验型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转变为规范化技术型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六、总结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以及人口剧增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地铁领导者应该清楚认识影响地铁运营的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实践探索地铁运营风险管控规律,综合分析后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控水平。从而生针对性的在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打造以安全为主、科技为辅、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地铁。

参考文献

[1]曾铁梅,侯建国.地铁营运风险管理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6(06).

第2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风险 管控策略

对我国国民经济而言,中小企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创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它们多数都属于家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结构也缺少多样化,再加上不规范的经营等因素,削弱了其抗风险能力,导致融资风险问题不断发生。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保证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要求,单凭企业自身固有的资本达不到这些要求。所以其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借助财务杠杆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在较短时间内扩大企业的规模。不过,除了极少数知名的大企业,大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较少,能力有限。一般说来,企业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获取资金的渠道。

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个困难:一是直接融资缺口,二是间接融资缺口。这种困难主要是融资风险造成的,融资风险会给企业到来很大影响,增加其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或缩减其融资规模,甚至无法获得融资,以至于缺少资金,导致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中,中小企业本身就资金少、规模小,缺乏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后的形式更为严峻。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析

(一)内因分析

首先,中小企业负债的规模越大,支出的利息费用越多,且高负债比重会使企业财务杠杆系数上升,从而加大了股东收益的变化幅度。因此,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就越高。其次,如果负债规模一定,利息率和支出的利息费用呈正相关,利息率越高,就意味着破产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税息前的利润是固定的,那么随着利息率的增长,财务杠杆系数会不断上升,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越大。再者,期限结构不合理,该筹集长期资金的情况,却采取了短期借款的方式,从而加大了筹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或采取过宽的信用政策,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得不到实时完成,无法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从而导致财务危机出现。

(二)外因分析

融资风险的外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等。前者对企业的负债经营影响巨大,其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着负债利息率,其利率或汇率稍有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当企业筹资时,如果是短期贷款,一旦碰到金融紧缩、借款利率上升等情况,会增加利息费用,减少利润,甚至因此而破产。

从相关政策来看,信贷政策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优惠政策或者银行借贷主要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的,没有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而且,税收政策缺乏公平性,对民营企业征收的赋税过重;此外,法律法规不完善。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预防手段

(一)增强自身实力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首先必须从其自身考虑,提升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实力强了,社会地位才会有所提高,才有资格进行市场融资,减少融资障碍,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实力有多种方法,如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转变经营体制,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要与市场经济相符;强化竞争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树立良好的信誉,获取社会各界的信任,以方便融资渠道的疏通;将金融政策与其未来走向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等。

(二)政府支持

在市场中,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不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可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例如,间接地实施优惠政策或以监督担保的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具体做法如下:建立专门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商业性的资金,以缓解其融资困难;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为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专门机构为其提供信誉担保,使其融资风险有所减轻。

(三)加强信用治理

信用对中小企业融资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信用等级得到提高,会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许多有利影响,如降低其融资成本、减轻风险,利于提升投资人的信誉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信用治理,可从以下几点做起:强化其信用管理;完善其信用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用来保存海量的信用信息,形成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对信誉度极差的企业,可采取公示或通报的方法;促进中小企业、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协调。

(四)商业银行需引进新的观念,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当前状况显示,中小企业外源性的主要融资方式就是向商业银行贷款,但考虑到成本利润以及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常会设置一些障碍。因此,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改变策略,尽量满足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需要,从而减轻银行风险,提高收益。因为,企业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中小企业只有有足够的资金正常运转,才能使风险状况有所改变,银行的风险也因此降低。

(五)拓展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不同,承担的融资风险也不一样。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较大。为减轻风险,中小企业需开拓多项融资渠道,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如企业债券、“中小企业板”融资、融资租赁等。不同的渠道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一的选择。

四、结束语

在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融资也在发生着变化,朝着多样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不易控制,为此,中小企业需从自身条件考虑,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其利润。

参考文献:

[1]王海青.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管理控制[J].2012,(20).

第3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电网 安全风险 管控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各级电网停电计划数量、作业难度和运行风险均不断增加,电网检修与“五大体系”建设体制改革风险叠加给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电网发生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始终存在。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供电部门需要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采取大力加强安全风险教育培训等措施,使各部门所有员工共同关注调度计划执行和电网运行风险,建立贯穿电网运行全过程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协同联动共保电网安全。

1 安全风险管控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1.1 安全风险管控的定义 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针对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避险。安全风险管控主要注重于对损害生命与财产因素的分析、评价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避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构成安全风险的因素 众所周知,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反映为:一是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包括电网结构、设备水平、仪器仪表、个人防护用品、生产环境、缺陷或隐患的隐蔽性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生产的标准、规程、流程、制度等;三是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外部环境、工作现场照明、有毒有害物等;四是员工素质,包括员工技能、安全意识、员工情绪与性格等。这些因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作用,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强化安全风险管控

安全教育培训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一线工作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但培训依然存在形式主义、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大致可分为三大培训模块:

2.1 决策层安全培训模块 侧重于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法规及组织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着力打造一支法制观念强、指挥机构完善、指挥信息畅通的安全指挥体系。

2.2 管理人员培训模块 管理人员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在教育培训方面应着重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2.3 施工人员培训模块 重点在安全与作业规程、施工技术标准、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培训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影像、现场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

3 借助调度管理平台,构建风险预控体系

调度部门作为电网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引导服务和预控指挥的功能,从调度计划安排和调度方案编制两方面着手,适时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临时停电、重复停电,保证供电可靠性。

3.1 加强调度计划管理,突出计划刚性约束 调度计划首先应利用一次设备停电机会,开展所有相关检修工作,避免重复停电。并将电网设备停电与电厂机组检修工作结合,尽可能减小对局部电网供电能力和电厂发电的影响。其次,调度计划安排还需要以基建、重点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为主线,其它检修项目相配合,同时按时间均衡安排停电计划,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具体应遵守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明确“三维天窗”,即低承载、非保电、常气象。电网设备的低负荷承载期春秋季节,非保电期避开重大活动、节假日,正常气象条件下适宜开展计划停电检修工作,非此窗口时段原则上不安排检修。二是设立“三大”,即欠准备、突增减、变方案。施工组织不力、人员设备材料准备不到位,前期设备状态摸底不全面;非计划的施工项目、作业项目大幅增减、遗漏;作业方案采用过渡方案等情况原则上不安排检修。三是划定“三条红线”,即重复、临时、延期。重复性停电、临时性计划、计划延期原则上不安排检修。

3.2 加强调度方案编制,注重精益管理预控 在检修方式或特殊时期,电网运行方式薄弱,稳定性、可靠性有所降低,需要调度部门编制针对性方案,从供电可靠性、电网稳定性、保护合理性等全方位、深层次扫描电网存在的危险点,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出电网预控措施及对相关单位的要求,通过公司上下协同联动,形成战斗合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3.3 建立电网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防控安全风险 有风险就有电网安全预警预控信息的。调度部门应当坚持对电网负荷和设备状态动态监控、对重载设备进行过滤、筛查,增加重载设备预警频次,并通过网站公布、短信发送等手段将重载信息及时,有目的地引导各部门协同联动、重点运维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此外,还需要以流程控制为核心,形成各部门协同风险保障组织体系,在全部预警管控措施落实反馈后,安排电网检修计划。

4 严格安全考核,提升工作作风

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还需要构建督察制度和效能评价体系,严格安全考核来作为保障。通过“三严三强”即严把电网方式关,严把安全校核关,严把运行控制关;强化方案审核,强化作业组织,强化措施落实,实现对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的监督管理:一是制定《调度计划考核办法》,定期公布调度计划执行情况,对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工作延期等比照违章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定期考评机制,量化现场关键环节,突出现场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对未落实的比照违章进行考核;三是成立专职反违章纠察队,深入生产现场、基建工地,确保安全防控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和纠察到位,确保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严格执行。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供电企业要强化“电网大面积停电风险客观存在”、“安全生产事故不可逆”的风险理念,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实行计划、实施、监督、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及时对安全生产偏离正常状态实行风险预警,并对风险进行干预,避免风险加大和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各类媒介的作用,大力倡导“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卫国.电网安全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卢国伟.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概述.电力安全技术,2012年3月.

第4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SaaS应用模式;中小企业;风险因素;管控策略;顾客信任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3;F06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25-04

0引言

(1)SaaS应用服务在中国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及企业发展需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的SaaS应用逐步得到认同。中国软件产业也正经历着向SaaS应用模式的转变,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系统:传统应用软件厂商开始建立B2B电子商务社区,并将自己的传统应用与SaaS服务捆绑在一起,比如阿里巴巴等;拥有大量中小企业客户群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在充当SaaS零售商的同时,并开始自主开发和运营SaaS应用软件,比如铭万软件、八百客等企业。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的研究表明[1],2008年中国SaaS软件运营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8.4亿元,较2006、2007年有明显增幅。

(2)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SaaS应用模式下风险管控策略以及顾客信任的研究,以此来提高SaaS应用模式运营的科学性,这对中小企业利用SaaS应用模式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SaaS应用模式理论概述

近年来,随着SaaS应用模式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学者们开始逐步关注SaaS应用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SaaS应用模式的概念、划分、构架实现以及成熟度模型分析。

1.1 SaaS的概念介绍

多数学者认为,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2],是一种通过 Internet 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软件使用者不需要购置额外的硬件设备、软件许可证,也不需要安装和维护软件系统,它以软件租用、在线使用方式提供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轻松使用软件并按照使用量定期支付使用费,具备“软件部署为托管服务,通过互联网存取”的特质,它将改变人们构建、销售、购买以及使用软件的方式。

1.2 SaaS应用模式的划分

SaaS应用模式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总结如下:

①中国 SaaS 应用服务按照企业产品特点及应用模式可以划分为[3]:

第一,应用软件运营服务:在线杀毒(瑞星)、在线翻译(Google)、网络会议(Webex)、即时通讯(QQ)等。

第二,WEB商业运营服务:企业建站(万网)、在线 B to B(阿里巴巴)、在线C to C(淘宝网)、在线B to C(当当网、卓越)等。

第三,管理软件运营服务:在线 CRM(Salesforce、阿里软件)、在线 ERP(金算盘)、在线 HR(铭万、八百客)、在线会计服务(金蝶友商、用友)等。

②按照不同的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

第一,面向企业的服务(Line-of-business service),是指向各种规模的企业或组织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通常是可定制的大型商务解决方案,旨在协助开展财务、供应链管理以及CRM等商务工作。这种服务模式通常采用用户定制的销售方式。

第二,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服务(Consumer-oriented service),是指向公众提供的一类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可以以用户购买的方式销售,不过通常是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供应商从广告中赚取收入。

1.3 SaaS应用模式的实现

本文所指的SaaS主要是在线管理软件服务,必须与非管理类在线软件进行区分。这时,SaaS表现为向客户提供托管式服务,并以按月、按时、按使用客户端数及定制化在线服务收费模式。实现了多赢的状态,如图1所示,它的实现可以分为三层[4]:

第一,表现层:SaaS是一种业务服务模式,用户基于WEB软件,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远程使用软件,解决了用户使用软件必须购买软件许可证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软件投资和维护问题;从用户角度来讲,SaaS是一种软件定制付费模式。

第二,接口层:SaaS必须是统一的接口方式,方便用户和其他应用在远程通过标准接口调用软件模块,实现业务组合。

第三,应用实现层:SaaS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软件能力,软件设计必须强调配置能力和可扩展性,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一套软件,实现资源共享。

1.4 SaaS应用模式的成熟度模型

由上一节的分析可知,一个成熟的SaaS系统架构,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可扩展(Scalable)、高效的多用户支持(Multi-Tenant-Efficient)和可配置性(Configurable)。可扩展意味着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并发性,更有效的使用系统资源;高效的多客户支持可以使众多企业或组织在共享资源的同时,能够严格的分离开各自的数据;可配置性则能够保证客户使用元数据来为其终端用户配置系统的界面以及相关的交互行为时,简单且易于为客户所直接理解并使用,无需考虑付出任何额外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并不是每一个SaaS系统都具备上述三个要素,按照目前业界的标准,基于SaaS应用模式的系统设计可以按照其成熟度分为以下四种[5],如图2所示。

2SaaS应用模式下的风险管控分析

2.1 SaaS应用模式下的风险因素

随着对SaaS应用模式理论研究的深入,SaaS应用模式服务特点、构架实现以及成熟度模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逐渐显现。中小企业在选择SaaS服务时也更加慎重,系统数据安全性如何保障、不熟悉的服务协议、新的价格体系、客户服务的定制化与整合难度、SaaS系统的稳定度等因素,使得企业在选择SaaS服务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笔者认为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下几类:

①系统数据安全风险。

据Gartner公司调查,307家美国中小企业中,有45%表示他们不放心把数据交给诸如SaaS供应商的第三方,只有7%的中小企业SaaS供应商的第三方充满信心[6]。

作为基于Web的在线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毋庸置疑,数据是一个软件企业销售部门的核心机密,将这些至关重要的核心数据放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上,数据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像用友、金蝶这样的以做财务管理软件为生的企业,为客户提供SaaS服务时,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被恶意篡改或发生泄漏,势必会给用户带来损失。可以说,系统安全性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软件SaaS模式的发展和推广。

②新价格体系的风险。

SaaS按照使用客户端数及定制化在线服务进行付费,是用多少付多少,付款方式也十分灵活,可以按年支付,也可以按月支付,这打破了传统的客户必须购买软件许可证的模式。但是,一方面对于按模块收费和按时收费等收费方式,业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价标准,更多的是SaaS软件提供商们自己做出的定价标准;另一方面,对于用户而言,由于在SaaS服务模式下,软件供应商负责软件的维护、升级等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为其节省部分运营成本,但随着实施应用的逐步深入,用户投入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以大中型管理软件尤为明显。

③服务商及供应商信誉风险。

对于服务商而言,SaaS服务模式下主要以服务企业为主,如果出现服务商盗取用户资料、买卖用户信息的情况,对于用户的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像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正是因为服务商的高质量信誉,才得以被用户认可。对于供应商而言,软件服务的质量、升级等因素会影响用户业务的发展,供应商在可扩展性较强的SaaS服务模式下,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降低提供软件服务成本的同时,靠大数量的用户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客户基础的形成与供应商的信誉是相辅相成的,这源于供应商高质量的软件服务,可以说其成功离不开用户的信任。

④定制化与实施难度风险。

供应商要提供一套与用户实际需求完全吻合的SaaS软件,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面对不同需求用户的个性化服务。SaaS不同于传统的按需定制软件,它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地域和不同的业务规则,所以对服务的适应性、扩展性以及灵活性要求非常高,在技术上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SaaS软件定制化服务的实现程度是个疑问。

很显然,SaaS软件的在线应用、托管服务等特点,使得用户比在传统服务模式下承受的风险更大,SaaS应用模式下的风险管控问题亟待解决,建立新的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势在必行。

2.2 SaaS应用模式风险管控策略

由于SaaS应用模式下存在的多种风险,为加强SaaS应用模式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SaaS应用模式的营运效率,对风险的管控策略被提上日程,笔者认为目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SaaS应用模式的管控。

第一,建立多层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可以通过数字签名、防火墙、密钥、反病毒、数据库安全等技术与SaaS应用模式的结合,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可以利用多级权限控制机制,以达到用户级控制、数据库级控制和网络系统级控制相结合的目的;可以建立多层备份机制,分层次地采用服务器双机热备份、RAID镜像技术、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自动备份等多种保护方式。

第二,重视对提供商和服务商声誉的评估。

建立一套严格的声誉评估体系,还可以成立一个相应的机构来评估SaaS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商,为SaaS的建设提供咨询和评估。SaaS应用模式提供商评估内容可以包括:业务能力、营运能力、服务质量、顾客关注、品牌个性、正直、仁爱等因素;SaaS应用模式服务商评估内容可以包括:网络安全的维护能力、易操作性、知名度、正直等因素。

第三,建立第三方监理制度。

通过建立第三方监理制度,规范SaaS应用模式的建设绩效,我们同样也应该利用第三方监理这种社会化、科学化、公平化和专业化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按质、按期完成,更合理更有效地保障SaaS应用模式的成功。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能遭遇诸如咨信保护风险、交易完险以及无形资产难于计价等风险,为降低此类风险,用户可以通过建立信任模型,进一步完善SaaS模式下的风险管控策略。

3SaaS应用模式下的顾客信任模型分析

为了完善SaaS应用模式下的风险管控策略,进一步降低用户风险,作者提出了SaaS模式下的顾客信任模型。如图4所示。

该模型把信任模型的建立归纳为五种因素:驱动因素、系统因素、信任因素、行为因素和历史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用户根据服务商与供应商声誉认知、定制化与实施难度认知、系统风险认知、情感认知等驱动因素,以及网络安全等系统因素,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形成用户对供应商和服务商的能力信任和信任意愿等信任因素的感知。

第二,用户通过对供应商和服务商信任因素,以及系统风险感知等系统因素的分析,作出相关的行为判断,比如:听从服务商和供应商的建议及定制所需求的软件服务等。

第三,用户最后的行为判断作为下一次交易的历史经验保存下来,并最终影响到下一次交易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比如,作为历史记录的交易经验会影响到下一次交易中用户的主观判断,即情感认知,同样会影响对服务商与供应商的信任意愿和能力信任等信任因素。

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交易者能获得较准确的判断,从而维护一个可信的交易环境。

4结束语

SaaS应用模式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通过对SaaS应用模式下风险管控策略和顾客信任模型的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选择SaaS应用服务时提供借鉴。当然,要想使SaaS应用服务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还需要完善其服务体系,比如,进一步修正顾客信任模型,在服务合同中加强对服务水平协议(SLA)的管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作用,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其走出金融危机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cn 计世资讯。

[2]张水坤:《SaaS模式的设计与研究》[J];《科技创业》2007(11):118。

[3]中国中小企业SAAS管理软件行业发展报告[R];艾瑞咨询集团,2008:17-18。

[4]孙志勇:《什么是SaaS?》[J];《信息系统工程》2006(10):26-28。

[5]赵进:《SaaS成熟度模型浅析》[J];《程序员》2008(8):53-54。

第5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地铁施工;风险控制;策略

所以,地铁工程必须做好勘察和工程环境调查,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等措施和技术的制订上尽可能规避风险,以预防为主,加强各阶段安全风险的预控和管控[1]。

1地铁施工的工程特点

为了探索地铁工程的风险源,首先从探讨地铁工程的自身特点入手。地铁一般按其明显的特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地铁结构处于地下环境,必然受当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所影响。地下结构与地层紧密贴近,变形受地层(即围岩)的约束也就产生与围岩共同工作。在结构受力分析时,要考虑围岩对结构的约束抗力,抗力的大小则视结构和地层贴近紧密程度和围岩的岩性而定。

2)地铁结构埋设于地下呈长条状,绵延几十公里或更长。沿线所穿越的地层各不相同,紧邻各地段的地形、地物也会有差异。例如周边的环境、建(构)筑物、地面交通及地上、地下管线等等周边边界条件也千变万化,且相互影响[2]。

3)地铁工程受周围地质和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地铁经过时的振动及噪音等。

4)地铁在地下占有较大的空间,且施工时空间状态出现变化,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即人们常说的时空效应。

2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拟建和在建的城市地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继而进行风险控制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地铁施工中风险管理与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安全风险管理国内没有统一国家标准,没有强制执行的规范,各个城市有自行管理的一套体系,风险管理缺乏参与各方的相互责任和义务。施工风险控制大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文件,以及用于指导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

2.2 设计与施工不能很好地动态结合

目前,地铁招标工期紧,设计任务繁重,现场变化情况较多,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当初设计的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施工现场仍按原设计操作;设计对周边环境的风险估计不足,技术、安全保证措施没有针对性或不完善;变更程序复杂,周边环境出现变化后不能及时更新设计文件;或者原设计的技术措施通过现场实践不能满足需要等现象[3]。有些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但施工进展快,设计为了应付业主要求出图计划,草率进行,没有考虑周边环境,甚至因场地不足或时间紧迫无法进行地勘详堪工作而出施工图,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事故等,举例来说,深圳的地质有时变化多样,仅一个车站内地质出现花岗岩至海泥,又或孤石,设计院未知的情况下,围护结构设计受力不足,施工易出现安全事故。再例:成都地铁围护结构施工中,有时存在砂卵石土中夹杂沙窝现象,土方开挖施工中沙窝中很难形成稳固的喷锚结构,喷锚时,工作面砂体受扰动往下流,更糟的情况下,地下水携带砂体从桩间流出,在桩后面形成很大的孔洞,地面塌陷。

2.3 建筑市场恶性竞争,低价中标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较多,市场恶性竞争较为严重,有些企业为了挤进市场,低价中标。投标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偷工减料以降低工程成本,影响工程质量,造出类似“豆腐渣”的低质工程。低价中标以后,合同双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承包商对承担风险估计不足,难以全面履行,以致造成烂尾工程。一些投标人低价中标后,想方设法利用合同中一些不明的条款为其中标的工程项目谋取额外的利益。降低安全系数,冒险施工。拖欠分包商工程款。低价中标会造成工程管理的难度加大,施工潜在的风险加大,易出现安全问题。

3地铁工程管理措施与风险控制

3.1做好设计阶段的环境调查

地铁工程建设前期重要的阶段就是环境调查,根据各阶段设计的不同程度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在设计时期要充分考虑风险,对于风险系数较大的管道采用迁改或拆除的方法来避免风险,针对需要保护的建筑文物,要在设计图纸上提出建议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3.2做好开工前的工程环境调查

设计施工方案前,要进行建筑物和管线的调查。以设计调查为基础,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对于设计图纸上标出的各种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等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探测的方法进一步详细探明周边的管线。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管线及周周建筑物的安全,通常地铁隧道、基坑出现涌水、坍塌等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管线渗漏导致的,一旦解决不好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比如深圳地铁线路附近有开山取石(矿)的可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及运营后开山引起巨大振动对主体的破坏作用;另,施工前必须完成详堪工作,施工与详堪同时进行时,受工期、城市施工场地或其它客观环境影响,经常出现施工单位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施工空间,更无法保证给地勘单位提供场地。

3.3加强排除施工风险的力度

对于重大风险点的内容,工程施工前要对地下管线埋藏情况必须进行探测,准确弄清楚地下管线的完好程度、性质、埋深、走向、用途、规格、容量、标高等。应提前做好相关产权单位和市政、交通部门的协调和联系,争取得到相关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充分做好必要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其一,具体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管线现状与上交内容、样洞资料不符合或出现直接影响管线安全等不正常情况时,应马上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商议,研究补救措施,在未提出统一明确结论前,不得私自处理或继续施工,特别是全盖挖或暗挖的车站,有时污水渗漏或腐殖土回填导致地下土体存在毒气,开挖过程中应作为危险源采取通风防护措施。

其二,对于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现场漠视,无行动。检查过程中看见了隐患不于理睬,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小雨事故多”就是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对于安全奖金当月、季度、年予以兑现,必要时加大处理,当奖则奖,该罚则一定罚。

3.4 实行风险分级管理、预警预报制度

地铁工程与其他大型工程主要的区别在于周边环境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等,因此,风险评价的方法较多,国内外通常采用的可概括为定性、定性定量和定量分析三类方法,地铁施工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风险综合评价法,即根据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进而获得该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根据风险等级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对于风险等级较高,风险较大的工程,根据监测数值,实行3级管理制度,当监测结果在允许极限值的70%范围内,可以进行正常施工;当监测值在允许极限值70%~80%时,施工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监测的频率,每日上报监理、业主,现场可自行采取措施处理;当监测值超过85%时,现场立即停止施工,根据情况需求,疏散附近居民,及时电话上报监理、业主,现场有受伤情况,及时拨打120,1小时内做出书面报告,承包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完成后根据专家意见采取加固和支护措施;紧急情况下根据预案必须求助社会力量。

结论

在一个具体工程项目中,可能会是多种风险的集合,正确进行风险识别、规避防范、确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工程参与各方加强管理并密切配合,是做好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的关键。尽可能收集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动态资料作为随后工程的参考。因此,建议工程完毕后应认真、仔细总结已建成地铁工程的竣工文件,各方给以必须的支持。在地铁工程中产生的风险源十分复杂,要尽可能挖掘出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并预先加以防范。如何科学地探索风险源是今后地铁工程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国栋. 地铁施工风险控制与管理[J]. 门窗,2013,04:262+264.

第6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运行理念;管理原则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概述

空中交通风险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航空飞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交通管制员的影响、环境的影响、机器设备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影响。在航空飞行中,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情况,也可能遇到可提前避免的情况。民航事业应在保障航空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空中交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名航空人员都肩负重大的责任,应做到团结合作,从而使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更加完善。

2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2.1以“人”为中心

空中交通风险管理应以“人”为中心。空中交通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不能仅将其作为获利的途径,更应该在运营中将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应构建“以人为本”的运行理念,高层管理者应与员工平等沟通,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公平对待,从而使他们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认真遵守工作准则,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将安全保障工作放在空管工作的核心位置。

2.2注重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风险评估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由专业人员评估得出的结论才可能符合实际,具有可信度,才能为风险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因此,需要由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员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共同从事该工作。资料表明,我国的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可采取向高等学校招聘、对在职管理者进行强化教育、将有潜质的人才送去高等院校进修的方式培养管理人才。

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应用风险识别技术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第一步。只有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风险问题,并进一步记录、分析,才能找到对策,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变为真正的危险。由于风险来源很广,所以,如果只依靠一线报告人员和监督检测人员是不够的,还应鼓励每一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差错、隐患,从而阻止危险发生。自我国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SCASS开通后,收集的信息非常少,这是因为有些员工害怕自身的问题被上级领导发现,或指出他人的问题时被他人记恨,而不敢向上级报告发现的问题。因此,航空公司应实行“无惩罚”制度,即被指出的问题为无意识差错时,只要存在该问题的员工积极改正,便不会受到惩罚,这样员工在自我纠错或指出他人错误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从而充分利用SCASS识别风险。

3.2运用缓解风险技术

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后果是人们不期望发生或无法接受的情况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的过程即风险缓解。民航局下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中,包含了风险管理等18个要素。其中,风险管理部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缓解、内部时间调查三方面。风险缓解策略有以下3种:①减少损失。针对一些不需要避险,但又无法完全保证不发生危险的情况,可采取措一定的风险缓解措施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②避险。如果某事项具有的风险性比利益性大时,则应停止执行。③隔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隔离风险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3.3实行严格的监督策略

为了保障上述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空中交通管理内部相关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外部监督是指国家相关行业监督部门对空中交通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安全监督。此两者必须同时进行,相互补充、合作,内部监督查到的结果要上报至有关部门,从而将风险降至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以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空管系统的重大科研项目,ADS-B、MDS、RNP等新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们可利用这些技术做好监督工作。

3.4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应制订完善、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形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因此,需要航空公司及时更新、完善规章制度,且只有员工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才能尽可能地消除风险,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风险问题。正因为风险管理是SMS(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所以,它已成为了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SMS是民航局明确提出的要在整个民航系统建立并实施的任务。空管在建立实施SMS的过程中,应准确理解、把握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如何在SMS的框架中运行等问题,这是实施空管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航空公司还应以SMS为指导纲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4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当前航空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以SMS为核心有效控制风险;坚持从实际工作出发,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不可掉以轻心,不轻视问题,发现问题后应及时解决,各尽其职,从而保障空中交通安全,降低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第7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够彻底,一是存在随意执行的问题,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并未严格按照制度规范中要求的流程来进行处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处理;二是存在盲目执行的情况,所谓盲目执行就是部分会计人员在制度的执行中盲从唯上,忽略内控制度规范的要求而一味地听从上级领导的要求,全然不顾制度规范,盲目地服从上级指示所造成的金融风险。

内控制度建设不能及时跟上新业务发展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新业务如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这些新兴产品的出现时间较短,针对它们的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完善。一是用户风险,一些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的用户容易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失误而导致风险,比如对于一些钓鱼网站无法判断,造成银行卡被盗;二是银行管理的风险,对于这些新的金融业务,一些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难以根据新业务的情况来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常常会在处理这些新业务时产生漏洞。

防范银行会计内控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银行必须对会计内控制度适时进行完善和健全,一方面应该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进行制度创新。自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之后,对金融业的改革势头不断加大,银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对会计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时效性的改革,才能迎合我国的金融发展需求,避免业务发展而制度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对于现存制度中的一些落后部分要进行纠正,摒弃那些阻碍新业务发展的条框,对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的完善,同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落实,让会计内控制度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银行会计业务始终要依靠会计人员来执行,因此他们的能力高低直接会对会计控制管理效果造成影响,银行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首先,对于基层一线操作会计工作人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基础技能和业务处理技能,最大限度避免业务处理中的失误,将会计风险遏制在基层;其次要对业务控制人员进行培训,重点提升他们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把关能力,尽量杜绝风险案件的发生;最后是对管理决策层的要求,让管理人员都能够具备设计制度内容与设计风险防范方案的能力。

(三)做好会计业务控制工作业务控制工作是银行会计控制的核心部分,能否做好会计业务控制会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是要构建缜密的账务组织系统,科学地设置与使用会计科目,严格根据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业务分录;二是要对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企业开户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三是要坚决贯彻印、押、证分别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印章和密押的管理使用制度;四是要全力保障各种电子数据的安全,积极地探索提高密码安全性的方法。

(四)提高制度执行监督力度银行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因此必须提高对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的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一是事前监督工作,即是在受理业务时,一线临柜工作人员必须对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是否具备完整的手续进行严格审核;二是事中监督工作,即是对会计处理相关的凭证以及账表等数据内容进行再次审核,重大事项必须经由会计主管审核通过。在审核监督时要注意对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控制功能进行审查,确保其都能符合相关规范制度。

结语

第8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

一、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我国风险管理的影晌

我国目前风险管理仍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成为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04年发生的“中航油事件”,使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缺乏分工,没有按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投融资决策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二)企业监管机制不够健全。我国许多企业或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比如,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风险意识,忽视风险控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多种风险包括: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规划导致的战略风险;不适宜的经营手段导致的经营风险;不合理的债务导致的财务风险;不相关、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信息风险;环境骤变和政策不明朗导致的环境与法律风险;自然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灾害风险。形成风险的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由于长期以来企业受到国家的保护,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四)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最难模仿的能力。COSO报告特别强调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把企业文化纳入控制环境的范畴。

(五)管理层素质不高。管理层素质不高,是引起我国内控失败案例频发的主要根源之一。多数企业并不缺乏详尽的规章制度,发生种种舞弊造假事件,往往是由于管理层(即制度的制定者)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自我赋予过度的“灵活”、“自主”权,从而导致公司内控制度的约束力失效于管理层。公司的制度、规定,通常只是用来约束基层职员,管理层成为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阶层。

(六)信息交流不畅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今后,要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三、应对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策略

实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已成为21世纪全球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企业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还可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资金监管委员会;确立有效的管理人员报酬契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业绩衡量标准,并进行可行的业绩评价。应实行董事会集体审批制,以保证大额现金流动是经董事会授权的,所产生现金流向是合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及时且经常性地对企业现金流向进行调查。并且企业的权责分派体系应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分派。

(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正是沟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最好桥梁。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由董事会直接领导,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各部门的地位,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严重局面。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迫切需要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员工风险管理素质,以及管理层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以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风险文化的建设应关注以下方面:

(1)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2)企业应大力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

(3)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

第9篇: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风险的制度制定上并没有达到完善程度,无法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及管理提供实际帮助。风险防控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行的不良影响。但目前部分企业仍存在风险制度制定不完善情况,主要表现为后台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两方面[2]。后台管理制度主要在于对风险的前期考察,若考察过程中无法正视风险,若忽视风险很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营。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以及信息传递方面,若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阻碍,风险便无法及时下达到各部门,影响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二)管理人员能力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所存在的能力问题主要存在于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风险的预警意识不强或管理质量偏低,当风险出现时无法结合企业自身运营状况以及市场状况做出正确的应对策略[3]。部分管理者可能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风险管理及处理上存在漏洞,继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资本结构问题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遇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多的机遇,但若自身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盈利[4]。首先,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期间利用财务杠杆,所获得的收益可能造成企业负债率的提升,从而影响到负债与资金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性运营。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首先应正确面对自身的发展资本结构,了解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资本结构加以调整与改善。以企业融资为例,企业在融资操作前应全方位考量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自身应变能力,在资本结构最佳的状态下实现有效融资。在发展过程中若发现负债与资本存在不平衡情况,应及时优化资本结构,避免失衡问题逐步严重。资本结构的逐步改善需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能力让企业资本结构逐渐向合理化、科学化过渡。总之,企业在资本结构的改善上应立足于自身发展情况,如发展目标、资金储备、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察市场环境,以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为导向,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程度。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只有在风险管理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让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及时应对、沉着处理。企业首先应将风险管理实现标准化操作,确保在风险出现时各项工作仍能够有序进行,尽可能减轻风险对整个企业的影响。风险管理应倾向于现代化,利用现代化技术、软件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流通。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也应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避免财务数据失真,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策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要想在风险的控制上提升有效性,必须在管理人员方面加以改进,提升管理者对风险的预警能力与处理能力。在此方面,企业需加大资金投入,采用培训方式让财务工作管理者提升风险预警意识,降低在数据处理中的失误频率,确保每位管理者都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财务知识运用到财务控制与管理之中。另外,管理者也应在职业道德素养上加强投入,主动发现并预防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完善的预警策略以及应对策略。

(四)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企业的财务预算有利于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资金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面,首先管理者要确保预算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现阶段运营规模,让财务预算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风险预防带来益处,确保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在编制过程中应正确估测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明确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可结合上一年度或上一阶段的企业运行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编制更为科学的预算方案,在资金结构上不断优化,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会由于资金断流而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运行。另外,财务预算编制人员也应合理、科学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这便要求管理者了解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并做好完善的市场调研工作,让企业发展更符合市场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