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

第1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1方法

1.1健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1.1.1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特点,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查找科室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交接班问题、患者跌倒问题等等。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

1.1.2成立护理安全小组,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如压疮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等,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护理部每个季度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反馈我院护理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将安全问题通报,引起各科室高度重视。同时制定各护理安全小组职责,保证各小组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1.1.3修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标准”,分析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我院的护理规章制度,调整了不合理的项目,增加了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规定。

1.1.4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组织护理学术小组对护理安全管理重新修订“护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标准”,每个月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进行安全排查,每个季度对全院科室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按标准进行奖罚。

1.1.5加强护理风险监控

护士长经常巡检、督导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病人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病员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发现护理安全隐患,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监察护理风险,定时召开风险管理会,讨论风险的危害因素及动态,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及进一步防范措施

1.2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面对护士法律意识不强,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弱,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还专门聘请了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现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对策;护士较过去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变。近年来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第2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护理;危险因素;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5-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各种手术施行的场所,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手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因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护理因素

(1)手术患者的接送不正确。(2)手术人员配置不合理。(3)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彻底。(4)手术护士对术中用品的清点不正确。(5)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6)术前用药、术中输液不正确。(7)术中患者摆放不正确。(8)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手术接错患者的防范

由于小儿、老年人以及昏迷患者的交流水平有限,比较容易发生接错的现象,所以手术室护士术前的病房访视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接,接患者时要护士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与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3]。

2.2 患者在接送途中的安全

护士在接送患者前应应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年老体弱、昏迷、及小儿患者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对于清醒患者,护士应嘱其推动过程中不要将手脚伸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术后护士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以及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到病房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各注意事项,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2.3 术前用物准备不足的防范

如果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这样就会延误抢救的时机。护士应当定期对手术室器械、敷料准备工作进行清查,特殊物品随时检查,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物品,并检查器械的性能是否良好,备齐急救用品,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主任联系。

2.4 安置不当的防范

不当会引起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捆绑不可过紧,悬吊时间不可过长,肢体不可过度伸展和旋转,需避免损伤神经。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年老体弱及肥胖的患者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2.5 术中电灼伤、烧伤、压疮的防范

护士在外科医师使用高频电刀前,需要对常规检查仪器的性能进行排查,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压疮高危患者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4-5]。

2.6 防止术中感染

手术室指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是对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术前严格进行消毒,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患者在尽可能安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消毒隔离制度为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尤其是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对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2.7 避免体腔内遗留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异物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新增加的物品要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做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术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8 加强输血和药物的术前查对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6-7],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由于抢救时执行的是口头医嘱,应该先重复一次得到确认后吸药,吸药后再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的规程,血液由血库取出后,经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后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2.9 防止病例标本遗失

为防止病例标本丢失混淆,护士应当对手术医生在患者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认真保管,贴上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至存放标本处,并填写好标签。

2.10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弹性排班,减少职业疲劳,随医改的深入,医院患者增多,手术室工作量加大,合理调配,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士个人工作量,避免因疲劳造成的失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1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讲座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从而术中做到准确的执行医嘱。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8-10]。

3 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正确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充分配合外科医师,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徐洁.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2] 何玉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8):137-138.

[3]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4] 潘星.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陈晓明,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

[6] 杨绮云,刘美斯.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7] 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 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8] 张玉林,原欢萍. 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39.

[9] 单风清. 护患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83-284.

第3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51-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识别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 明确质量考核标准 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 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 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 规范护理安全记录 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 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 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 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3 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 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 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 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5] 唐方琴.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86-88.

第4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安全防范对策呼吸内科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2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1]笔者对近5年来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阐述如下:

1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技术方面。新护士业务知识不扎实、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护士间协作能力不强可能导致静脉穿刺不成功,红灯接应不及时,各种处置不及时等。再者,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2管理方面。

1.2.1人员调配不合理。传统的排班模式已不能适用日新月异的发展的需要。旧的排班模式所暴露的问题主要在于忙时段红灯接应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分组进行,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及病情进展不了解;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心理压力。

1.2.2安全管理制度不全、反馈不及时,出现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或及时总结,同一类的差错或事故反复出现,护理书写、消毒隔离、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未分类整理并持续改进,护理安全教育不完善。

1.3环境方面。

1.3.1病房环境方面。呼吸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居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家属担心受凉感冒,不愿开窗通风,加之有些患者床上大小便、随意排痰等,可能造成室内有异味、空气细菌菌落数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不益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1.3.2安全防护方面。躁动、行动不便的患者未及时使用防护栏,易造成坠床;跌倒、坠床、压疮标示牌不醒目,床旁呼叫器未放置在病人易取用之处,地面水迹未及时擦干,通道有障碍物、座椅不稳均可致病人摔倒,跌倒或发生意外时,不能及时呼叫;厕所灯、地灯运行不正常时,未及时维修;设备带上使用电器,如手机充电器、电脑、电饭锅等,干扰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

1.4护士方面。

1.4.1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特别是在病人工作忙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八对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执行医嘱时错抄、漏抄医嘱,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在注射发药中张冠李戴,给错药或未按时发药。[2]

1.4.2护士工作责任心差,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行职责,未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巡视病房不及时,观察病情不仔细等。

1.4.3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

1.5患者方面。

1.5.1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较少。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卧床休息期间长,且多为高龄患者,因而极易泌尿道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为此在并发症增加、活动长期受限及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加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少,极易对护理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或不信任情绪,导致医患纠纷等不良后果[3]。

1.5.2一些症状不明的患者常不遵守、不配合医院规章制度,私自离院外出或请假后未按时返回;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等。

2防范措施

2.1技术方面。制订完善分层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对人际沟通方面的技能也要作相应的培训。

2.2管理方面。

2.2.1弹性排班。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超负荷工作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化,出现角色的冲突,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科对排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实行弹性排班,充实忙时段的人力配备,白班实行扁平化管理,及分组管理,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晚夜班改为双人值班以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以明显改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上晚夜班的心理压力。

2.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把安全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思想观念。[4]我科每月进行1次护理安全会议;挑选四个核心质控组长,分管护理书写、消毒隔离、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基础护理,核心组长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并整理记录,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奖励不良事件上报,并对不良事件进行个案分析讨论,避免同一类的差错或事故反复出现;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好的做法及个人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3环境方面。

2.3.1指导病人及家属适时开窗通风、定期使用负离子消毒机消毒,减少室内空气细菌,降低院感的发生机率。

2.3.2躁动、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上好两侧护栏;有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时,在床头翻好高危标示牌;告知患者呼叫器的用法,无陪人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放置于其易取之处;在配餐间、卫生间等放置防滑标示牌,及时督促卫生员拖干地面水渍,及时清除通道有障碍物;定期检查座椅,如有松动及时送修;厕所内放置防滑垫并设有扶手;每月定期检查厕所灯、地灯运行状况,不正常的及时维修;查房时检查电插板、插座等,及时制止其他电器的使用。

2.4护士方面。

2.4.1严格落实三查八对制度。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认真理解好三查八对的内容,严格落实,三查八对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挂药或换药时采取两种以上的方法(如床头卡、患者应答、腕带、身份证等)识别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4.2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对工作经常疏忽大意的护士进行单独谈话,加强护士履行各自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的督查力度,强调护士必须按操作规程完成护理工作,坚守岗位,按分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等,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4.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2012年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使护

士在执业中知法、学法、懂法,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的为患者服务。

2.5患者方面。

2.5.1加强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护理[3]。患者因气促等影响需卧床休息,日常活动或多或少均有所受限。因此其出现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情绪也随之不稳,除了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还需制定强化措施加以防范。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在工作间隙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有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的患者可正确引导其宣泄,使其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2.5.2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患者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出或请假后一定要按时返回,否则按自动出院处理;责任护士应非常熟悉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做好解释和告知工作。

3总结

护理服务行业是一种技术性较高、风险性很大的行业,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是客观永恒的。因此,我们要牢记护理安全文化的八个观点: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超前,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质量,安全也是生产力,风险最小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5]。我们每一位护士都应行动起来,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观念,从临床工作环节及管理上查找原因,不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为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新时期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2):1

[2]何晓英,闫翔,王雪梅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西南军医.2007,9(2):143

[3]全常群,陈伟惠,黄扬云.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95

第5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住院患者;跌倒;护理安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其子女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一些老年住院患者无陪属现象越来越严重,患者跌倒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也是住院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的因素之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有效的控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保证[1]。我科为综合内科病房,病种多并且多是老年患者,近年来发生跌倒事件5起,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6至2008年我科发生跌倒事件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67~82岁;脑萎缩2例,腰间盘突出症1例,高血压病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跌倒时的神志情况:神志清醒4例,因脑萎缩而发展为老年痴呆1例;时间段:凌晨1例,中午2例,夜间2例;其中2例发生在出院前1 d,1例出院当天,其余2例入院5~7 d不等;陪护情况:无陪护4例,另1例是家属临时离开;跌倒后的损伤情况:股骨颈骨折1例,尾骨骨折1例,皮肤擦伤需缝合2例,1例无异常。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住院环境 我院发生的一起较严重的跌倒事件,主要由于病床的手摇床把手未及时送回,加之病房面积较窄,邻床的病友外出打水时,不慎被未收回的手摇床把手绊倒而致右股骨颈骨折。还有地面因素,由于医院为了追求美观耐用多采用硬而光亮的瓷砖材质,遇水后很湿滑,老年人又行动不便,因此在湿滑的走廊、厕所等处极易发生跌倒事件,有报道称,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有半数是与环境因素有关[2]。

2.2 感觉系统和平衡能力较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肢体协调能力减弱,平衡失调,患者视觉、听觉、以及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跌倒的风险增加6倍[3]。

2.3 无陪护 城市里老年人多数独居,其子女工作繁忙压力大,请假照顾老人有困难,因此老年患者在生活能自理的情况下,不愿拖累子女,造成了虽然长期医嘱是留陪1人,但是其家属无法陪护,存在患者跌倒的隐患。另外从资料看将要出院患者发生跌倒占3例,患者病情好转,归心似箭急于回家的心情导致患者做事行动的不稳,往往在患者将要出院时出现意外事件。

2.4 安全管理意识淡漠 科室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人人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不能形成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从资料中的时间段看,夜间单独值班期间发生3起占60%,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够、排查安全隐患的意识较差,同时也与护士配比不足有关。

2.5 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 病房的手摇床成为跌倒的安全隐患,但是大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时医护查房时遇到手摇床把手未收回时也被碰撞过,有的人会躲开,有的人会马上将把手送回,但是没有人会及时告知患者危险性,体现出医护对安全管理缺乏预见性。也与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对患者关心爱护不够、工作中过于依赖陪护有关。

3 对策

3.1 实行安全管理告知制度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教育并在《患者住院安全告知书》上签字。内容包括:住院规章制度、病房设施安全及使用、患者不得擅自离开医院等。

3.2 构建护理安全文化 营造安全文化首先需要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重视患者的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第一安全”的理念,鼓励护士上报护理缺陷,采取无惩罚性上报的办法,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防止纠纷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3.3 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3.3.1 评估患者年龄、生活自理程度、有无陪属、有无跌倒史、疾病因素等不安全因素,把握规律性的风险:例如通常护士认为患者即将病愈出院了,不用过多的采取护理措施,可是往往此时患者却按捺不住即将出院回家的兴奋的情绪,行动不稳、做事慌张这时较容易出现意外事件,所以护士做好延续护理,并且护士将其纳入安全方防范对象和安全管理范畴,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3.2 改善住院环境设温馨提示牌:在手摇床处张贴“危险!请勿自行摇动!”、走廊擦过地后及时放置“小心!地滑!”、厕所放置防滑垫,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摇床的使用方法,如不会使用要及时通知护士,并将告知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3.3.3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实行护理部全院统一管理,项伟岚等建议[4],在互连全管理中广泛推官委员会之,可从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护理安全员陪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四级安全管理体系,护理部随机抽查,每月进行全员护理安全分析、讲评;护士长重点加强科室各班次护理安全指导,协调好个班次人力资源配备、针对安全隐患重点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人[5],提出整改措施。积极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使他们也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在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发挥好陪护的作用。

4 讨论

入院健康教育告知不到位、过于依赖陪属、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是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科学分析,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和履行告知义务,及时、有效的控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保证[6]。工作中始终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护理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积极营造护理安全文化[7],为患者实施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531055.

2 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4.

3 马敬东,刘筱娴.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70.

4 项伟岚,孙晓敏,盛洁华.委员会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9431.

5 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7:547.

第6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第7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1、对照组

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式。由带教老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带教老师将护理安全的相关定义、性质、相应防范措施和意义在课堂上详细阐述,护生则认真听讲,详细做好笔记,便于在日后实习过程中结合临床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最后进行出科考试。1.2.2观察组观察组护生采取PBL教学法。

2、准备

课前问题阶段带教老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罗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给护生,要求护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1)自学阶段

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对于不了解的内容、概念和知识点,可以通过翻阅课本或者互联网检索文献的方式,将其充分理解。

(2)讨论和总结阶段

①在课堂上由各个小组选派1人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报告,包括之前布置题目的答案以及所查阅的资料和文献,然后各组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接下来进入集体讨论的环节,带教老师则启发和引导各组护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充分深刻地理解知识点。讨论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小结,并对布置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回答和讲解,并对各组的发言和幻灯进行点评,对于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答疑和分析。②每周五进行1次集体的护理安全讨论。对于本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排查和分析,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记录两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考核成绩

分成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均使用百分制。

(2)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发放教学反馈调查表。共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内容包括:对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三项内容,分为“提升”、“无作用”和“减弱”三级,在此次研究中只比较提高的例数。填完问卷后当场回收。

(3)护理不良事件

记录两组护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事故(如院内感染、护理安全意外和用药差错等)并进行比较。

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观察组护生认为通过PBL教学法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1、实习初期认知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护生刚进入医院各个科室时,对陌生的实习环境、科室医护人员都不熟悉,茫然不知所措。在行为上表现拘谨,即使不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敢向上级护师询问。但在该阶段,实习护生的学习有积极主动性,好奇心旺盛。在护理工作中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争取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此时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若没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把关,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2)对策

在护生进入科室临床实习前,统一组织护生学习讨论相关的法律条文,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工作中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点。着重强调护生的实习生身份,必须在带教老师当场指导下,认真履行操作规程,不能擅自完成护理操作。并通过以往的案例组织护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生差错的原因,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防范对策。PBL教学法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核对有误或者针刺伤违反无菌原则等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PBL教学的三个阶段,提高了实习护生对于护理安全的意识,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了理论知识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且在每周五的集体护理安全讨论中,护生积极参与和讨论,对于上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抒己见,在态度和行动上都重视起来,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生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确实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2、实习中期放松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临床实习后,护生对于科室环境和临床护理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已经没有当初的拘束感。心理上紧绷的弦开始松懈,往往错误地觉得护理工作非常容易,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在护理操作中也主动向带教老师请示,敢于自行处置。由于此时护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牢固,尚缺乏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加之在学校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同临床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倘若在操作中责任心不够强,没有认真做好检查核对,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2)对策

针对该阶段,护生往往觉得自己能够独立胜任护理工作,但实际上仅仅粗浅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其完全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特点。带教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护生的责任感。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向带教老师询问和请教。加强护生对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从而强化护生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PBL教学法针对这一目标和要求,在最后考核中设置案例分析题,如急症昏迷患者的手术通知单上的书写错误包括:缺乏常规生化检查报告、未标明病床号以及漏写哪一侧外伤部位。观察组护生通过PBL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和讨论,锻炼了对护理安全的敏感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实习后期自如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

当实习快结束时,护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护理操作技能,也能够担当普通患者的常规护理,容易产生过于自信甚至自满的心理。而部分带教老师在思想上也有所松懈,放松了监督,认为护生已经具备独自进行护理工作的能力,因而放心地把输液、换药等工作完全交给护生独立完成。加上实习快结束,需要面对毕业和求职,分散护生的工作精力和情绪,此时是差错事故的高峰期。

(2)对策

在这一阶段的临床教学依然要坚持不懈,把防范护理失误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带教老师要认真负责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细心指导护生,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若发现护生有放松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及时给予沟通和疏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刻提醒护生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完成实习任务。

四、小结

第8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护理风险;管理

胃镜检查,常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传统的胃镜检查方法有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导致患者出现惧怕检查的情况,甚至有可能会延误患者诊断及治疗时间。而无痛胃镜检查,主要是利用无痛技术,使得患者在静脉麻醉情况下进行检查的方法[1]。该技术可使患者处于一个安静、舒适、无痛苦的环境中进行检查,使用较为广泛,且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也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如何对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并采取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尤其重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的消除护理风险和经济损失的管理方式,通过对护理程序中的风险分析,寻找最为适宜的防范措施,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良好效果[2]。

1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因素

1.1患者因素

据调查来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的文化知识程度参差不齐,这导致了部分患者对无痛胃镜检查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医护人员对其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时,其可能会存在有一定的紧张、焦虑的情绪[3]。加之医护人员在检查前,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风险告知,这也可能导致患者担心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更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得整个检查的麻醉诱导时间增长,进一步导致物的使用量增加,给患者机体带来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对部分严重心肺疾病和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患者本身情况相对较差,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较差,导致了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因素增加。

1.2医院因素

1.2.1胃镜室的护理管理因素

在部分医院中,医院对各项制度的建立并不健全,胃镜室的各项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也有所欠缺,相关管理者不能有效控制监管力度,对已发现的护理风险隐患不能进行及时解决。科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安排,出现人员安排不合理,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医院的胃镜室的设施设备不齐全,设备保养不正确,相关急救药品和物品没有进行及时补充以及在使用相关胃镜检查设备前未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都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1.2.2胃镜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因素

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护理安全,如果胃镜室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自身并没有具备较为专业的知识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很有可能导致检查工作进行不准确,淡薄的风险意识更有可能会导致其不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的判定,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对患者疾病诊断带来影响[4]。加之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缺乏对众多风险的预见性,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心理素质差,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给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1.3药物因素

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需要对患者实施麻醉镇静,相关物的使用也是风险因素之一。目前,在无痛胃镜检查中,主要采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进行麻醉。异丙酚能够快速短效的对患者实施镇静安眠作用,但该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多,且镇痛作用相对较弱。有研究显示,大剂量的使用异丙酚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受到明显抑制。而芬太尼也属于短效镇痛药,镇痛效果明显,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心血管状态,但其过速注射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及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5]。

2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建立全面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有效进行风险评估

在胃镜检查室中,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设备预检制度、消毒操作规范、抢救工作制度等进行严格规范,并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对科室所使用的各项仪器,需进行科学管理,对各项物品进行定点分类,明码标示,并将急救物品等分配给专人负责,确保在应用时能够有足够物品供使用。相关护理管理人员还需要合理安排整个科室的人力资源,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并加强监管制度,定期对科室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相关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2.2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全面提高整个科室素质

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因此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自我素质提升训练,以保障其能够在实施检查操作的各个环节中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因此,可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科室已出现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具体案例分析,让胃镜室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实践中更加加强风险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实践进行自我学习,全面提升自我护理素质,保障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的质量。

2.3强化各个检查环节的管理,有效避免麻醉风险

2.3.1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了解相关操作程序

患者自身情绪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在医院大厅设置一些有关于胃镜检查的宣传栏,主要为患者简单介绍无痛胃镜检查的目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在自我了解的环境中形成一种接受心理。并且,在检查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各项准备情况,并告知患者家属一些必要的检查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检查。

2.3.2注重护理预见性,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工作

常见的胃镜检查并发症主要有低血压、麻醉意外、呼吸抑制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无痛胃镜检查前对相关急救物品、药品进行严格检查,并对多功能监护仪及吸氧装置等进行有效的与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处于完好状态。在对患者实施麻醉时,应该对患者右臂使用留置针静脉穿刺,以防止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兴奋等造成将卖同乐不畅通[6]。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使用保护袋对患者身体进行约束,以防止患者在麻醉后发生坠床等现象。

2.3.3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并及时化解

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应将患者的左口角放低,避免误吸。异丙酚的静脉注射速度应为40mg/10s,并注重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等的检测。当患者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则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养。若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时,可双手托起其下颌,保持呼吸畅通。待检查完成后,患者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必须在患者清醒后,且其血压、脉搏稳定后,方可撤销相关监测设备。

3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

对科室所实施的护理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镜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通过分先管理措施,能够使得胃镜时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并且通过风险管理评估,可对科室进行有效的现状分析,全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系统,促进胃镜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的提高,给患者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检查环境。风险管理程序还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性和防御能力,使得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能够积极应对各项不良情况,并对安全隐患因素能够进行预见性的评估,对自身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提高了无痛胃镜检查中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能力,有效的完善了各项风险管理机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护理程序。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质量、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者承担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护理风险则是就院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无痛胃镜检查可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检查,但其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较多,必须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加强相关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对各项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宗学,刘含芳.无痛胃镜及普通胃镜检查时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2(2):632-632.

[2]周有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10):110-111.

[3]高红,陈从侠,张伟.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2073-2074.

[4]钟芳萍,陈小红,邱启兰.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01-102.

[5]田海燕,郭春华,霍锦卉.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及风险管理[J].新疆医学,2012,42(1):65-66.

第9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优质护理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工作忙时可加班,闲时可轮休。

(2)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设立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3名,每名责任护士护理10名病人。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全面履行护士职责。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4)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依据科室特点丰富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5、定期满意度调查

(1)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定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