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的极值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化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魅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混日子;有的想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制力和压力感。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中职化学呢?我觉得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进取心。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自己的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会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明确学习目的,设立学习目标
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高科技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青少年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才能在社会中立有一席之地。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2.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处于被动状态。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目标时不仅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如果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会可望而不可即,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相反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即使实现了目标,作用也不大。因此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二、引领学生感悟化学的魅力
1.用化学家的人格来感染学生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通过引入化学或化学史学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同时走进化学家的人文世界,了解他们信仰科学、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科学而献身的无私品格等。比如:讲述炸药之父──诺贝尔,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元素铀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等化学家的故事,这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从中受到教育,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2.用新奇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
中职学生依然处于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兴趣的年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带有“魔术”色彩的趣味实验,对学生非常富有吸引力。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教学中如能巧妙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还能通过实验获取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生活的理论运用能力等各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新颖多样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想培养渴望学习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新颖奇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不稳定的,它会随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不断强化学习动机。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会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回答、课后作业、考试等各种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这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错误与不足,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71-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办公工具,已成为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及高技能型的劳动者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是现实工作及生活中所必需的。如何强化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这是每名计算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计算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
二、清晰认识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能力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多数的初中毕业生都升入了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数都是那些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计算机颇感兴趣。对大多数学生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其家庭条件较好,可能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另一类则是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阅历也不是很丰富,其思维逻辑能力较薄弱。所以,综合这两种情况,要构建计算机思维难度是相当大的。
要强化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步入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学生,在他们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多数人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比学习其他专业轻松,但是随着学习生活的进行,在开始时可能对计算机只是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占有一定的优势,凭着他们的基础就会满怀信心,似乎什么都懂。而那些没有基础的学生他们也会很快的融入进去。但是随着专业性学习的逐渐深入,学习难度会有所增加,而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差、意志不坚定,渐渐地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心理,例如:文字录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技能,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字录入往往都是在平时的游戏或是聊天中培养出来的习惯,然而这些习惯往往都不是正确的方式,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教学氛围的基础,这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三点:(1)给予学生真挚的感情。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岗位,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工作,以真挚的感情友好的对待学生。感情是强化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教师付出真挚的感情,总会得到学生的回报。(2)对学生一视同仁。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教师要同等对待。严格要求学习好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责备,也要适时地发现他们的长处,积极的鼓励表扬。(3)多于学生沟通。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多沟通,多引导,与学生为友,让学生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创建出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加强交流,培养积极性
(一)加强与外界交流
学校应该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努力加强课程建设,加大与外界的交流,更大限度的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可以找出专业教师积极的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了解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其新技术,使教师在计算机的各个方面都得以提高。计算机课程主要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主要体现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及输出。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传递、交换、储存及处理信息而实现。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课程就是限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传递给学生信息,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巧妙的设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的思维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摇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的大多数都是对课程专业性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的讲解,然后列出知识点及重难点,这样的方式只能是学生被动的去接收。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那些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只会被动的转动或是不动,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渐渐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被扼杀在摇篮中。作为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简单教会学生教材上的文字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流出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也是催促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催化剂,教师应该学会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计算机的比赛活动,如电脑组装、设计小型网站等等,为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开阔眼界,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在多媒体教室里面教学才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室里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对教师教的操作步骤进行实地的操作模拟,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能够图文并茂的优势,对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高效传递。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这样的优势,但是作为教师不能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需要适当的采用技术手段,以便于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六、结束语
21世纪,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也存着机遇。计算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希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计算机专业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晓云.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经济师,2010(1).
关键词:立体化;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99-02
作为工科高校中非常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画图与看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忽视学,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空间特点相结合,以重视教与学、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凝练最佳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从传统的以教授学生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对于高校工科来说,更是如此。运用立体化的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可以全方位、立体化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实践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要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互相补充,重视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便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根据教学信息教师可以不断地修改教学方法,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满足当下学生学习多元性的要求以及提高工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1.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要想实现《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学,还必须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精选教学内容,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筛选和调整,保证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那些应用较少的知识点,要尽量对其进行淡化,符合国家的标准,要保证对于组合体的视图、剖视图、正投影基础等核心的教学内容,保证该门课程的质量。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比如笔者在讲授《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中讲平面的投影过程中,首先用PPT的形式将平面的几种投影表示法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如图1)。
在讲授平面的投影特性,即平面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根据其三种特性归纳学生易懂的三句话,即平面平行投影面,投影就把实形现――实行性;平面垂直投影面,投影积聚成直线――积聚性;平面倾斜投影面,投影类似原平面――类似性。如此形象地概括了该投影特性,学生必然很感兴趣,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2.改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立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自主学习之下,教授该课程的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行为与手段。要深刻理解与钻研教学的内容,将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把握教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用最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将抽象化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进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是让学生观察模型。然后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并科学设计画图方案。方案设计出来之后,笔者最后进行评价。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的地位,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3.强化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环节。再者要强化机械零部件的测绘实践教学,这也是保证《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学的必然之路,更加切实解决学生在生产线上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外,在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测绘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并绘制机器零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在这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与巩固学生的绘图技巧,提升学生的绘图技能,还可以培养与锻炼学生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与上述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媲美的,更好地为学生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4.引进计算机绘图。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极其便捷的绘图方式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那么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高校,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上,就应该引进计算机绘图,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绘图工具与设计方式,提高绘图的效率与技巧,更进一步地满足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中,要想实现立体化教学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当然了,创新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主动思考创新,寻找出一条既符合本校实情,又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苏宾.《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J].农机化研究,2002,(4).
[2]刘冬梅,黄金柏,王会英,丁乔,张国安,孙嘉燕.《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1,(2).
关键词:系统化知识;表征方式;组织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0-01
一般地,学生习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并不是孤立存储的,而是相互间形成联系。对于学科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即便是自己组织,也未必组织得合理。因此在学习了一部分物理知识后,教师在复习课中,一般会对已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知识间的联系。
一、系统化知识的表征方法
系统化的知识是一种学习结果,其内部表征方式为命题网络和图式。
1.命题网络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设想,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单位,并非孤立地存放在那里,其中分享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会发生联系。这种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即所谓的“命题网络结构”。在命题网络中,所有的组成单位都是命题,通常用结点表示信息的单位,用连线或箭头表示命题中的论题和关系,以及一命题与他命题之间的联系。在任一特定时刻,网络中仅有少量的结点及其连接被激活,已激活的这部分观念会传至其他与其相关的一些观念,这就是所谓的网络结构的激活扩散思想。
2.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它是一些观念及其关系的集合。物理学科中,存在许多图式,比如对物理量的学习和认识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定义: ;性质(矢量或标量):
公式:
单位: 物理意义:
典型实例:
二、系统化知识组织的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对相同的学习内容都会做一定的组织,但组织存在的差异是很显然的,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组织知识的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新手记忆结构中的结点要么是描述性的,如“静摩擦因数”、“夹角”等,要么是跟具体对象有关,如木块的“质量”、“高度”等。而专家的记忆结构中,其结点大多数属于一些基本物理原理,也就是说专家是以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来组织自己的知识的。
三、物理学科组织系统化知识的方法
知识间形成良好的结构不仅仅是指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形成联系的关系要清晰。在组织形成系统化知识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列表、层级结构图、通过逻辑关系建立联系等。
1.列表
如果不同知识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在同一属性方面存在不同或相同之处,那么这部分知识间一般可采用列表的方式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功率和效率这两个物理量,都存在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单位等属性,但在同一属性中两者又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适合运用列表的方法来组织。
2.层级结构图
如果物理知识之间存在上下层次关系,那么这部分知识一般可以层级结构图来形成系统化,如下图所示:
热现象从实验出发宏观理论热能转化的两条途径做功热传递从微观结构出发分子运动论解释热现象
3.依据逻辑关系建立联系
关键词:求知欲 化学教学 兴趣 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的创造。教师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艺术,那么他上的化学课就呆板、生硬、催人入眠;反过来,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化学课堂充满生辉,给学生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本文主要研究在化学教学中激发求知欲的艺术。
一、求知欲在学习中的作用
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2]。
求知欲是学习活动特殊的心理倾向,他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求知欲是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到“乐之”的境界。
二、化学教学中求知欲的激发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呢?
(一)创造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3]。问题的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是最大的。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与稻坦他们认为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由于认知的失调,学生会通过收集信息和探索行为减低这种不和谐,进而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起核心就是要求教师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3]。
呈现给学生的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要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
(二)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学生来说,化学理论的教学过程可能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适当利用实验比较生动有趣的特点,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加强实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操作中教师应注意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将比较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其闻乐见的情境下自主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三)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趣的现象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产生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5]。
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必须精心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化学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较有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是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一定的既定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阶段性,即符合一定时期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又有整体性,能通过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达到国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总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的学习就一定会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三、结束语
求知欲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良好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常常能唤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深入、扎实的去掌握科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多种多样的,如:创造问题情景、设计概念冲突、通过实验教学……等等,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214
[2]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90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教学 智能化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将其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如,计算机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优势,再加上计算机网络上海量信息的提供,为提升教学效率带来极大的帮助。在当前教学中有很多专业学科的教学中都存在诸多的抽象知识,这些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题,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教学中的内容充分的拓展,可以利用一些网络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并利用多媒体表达形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能节省更多的教学精力,以往费尽心思对学生施教的重难点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下,通过简单的多媒体演示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改进,将相关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学习,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都能有效的应用到知识的学习中,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从智能化向着学习适应性的方向转变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在诸多领域中得到重用,尤其是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是运用声像合一、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觉、视觉同时接受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趋于智能化的,却出现与实际教学环境不符的现象,再加上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本身智能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教学环境下运用也显得差强人意,未能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效率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作者建议,应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向着学习的适应性方向转变,这也是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从教学智能化向着认知理论化的方向发展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运用的科目以及环境的不同,也使得计算机辅助工具的开展将会面临着不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习进行一系列的诠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效率也将有着直接的影响。自社会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以来,对学习者本人的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近些年,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趋于智能化,但是,从认知理论的角度上来讲,还存在欠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逐渐从教学智能化向着认知理论的方向发展,并将其与认知理论建立有效的联系,这样才能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总结
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学习中,而且蔓延的速度极快,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下,教学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下,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为了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化的发展确定方向,如本文提到的向着学习适应性的方向转变、智能化教学系统的方向转变、认知理论化的方向发展等,进而有助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字会计教学;记忆法;强化;职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56-02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与他的记忆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成绩。基础会计的学习,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会计基础知识服务于会计实践工作中,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学,并对会计感兴趣,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会计基础知识的记忆,就记忆法的运用做了以下说明。
1图像记忆法
头脑以图像来运作,如果我们参加过火场逃生演习或看到惊险的交通事故等惊险场面时,我们肯定能久久不忘当时的场景,里面发生什么事,有些什么人,大家都在干什么,甚至大家的表情、动作都历历在目,再多的语言也无法表述完整。
大脑喜欢图像,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尽量让枯燥的知识图像化,采用图像的方法帮助记忆。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如果很普通的图像记忆就没法对神经进行刺激,不过也比用其它的记忆强些。主要难度如何把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印象深刻的图像,之后还需要对图像进行联想等,把图像转为影像记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四个: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及货币计量。为了让他们能快速记忆并不易忘记,把“会计主体”想像为“猪蹄”,再在黑板上画猪蹄,在它旁边画上四个台阶的楼梯,用箭头表示从下向上的方向,并在最上边的一个台阶上画一张人民币(简笔画),最后编故事:有一个人扛着一个猪蹄(会计主体)上楼梯(持续经营)从第一至第四台阶分别代表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会计期间)到最上边拿到一张钞票(货币计量),利用不同颜色,来吸引视线,学生觉得很好笑,自然也就记住了。真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2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简单来说,联想就是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就如同一张网把千千万万个信息通过连续点串联起来,是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它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作好记忆,所联想的其它事物就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能把记忆着的事实钩钓出来”。
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运用一些好笑的、荒诞的笑话或者故事把它们串联起来,既好笑又好记。如,购买原材料的会计处理,借方是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是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学生往往记不住,不是错了这个就是丢了那个,特别是容易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搞错或搞丢,我们就用“购买材料时,狗钻进(进项税)材料里啃骨头。”来帮助记忆,告诉学生购买材料时一定要联想到有进项税额;通过联想把一个个看视无关的知识点,把它们形象化、抽象化、荒诞化、夸张化后,学生容易记忆。
利用联想记忆法,也可以把一些经济业务中的关键词联想到相关的会计科目,如:“预借差旅费”要联想到“其他应收款”就用“预借他应收回”;“捐款”与“营业务外支出”相联系,就说“把营外的支柱(出)都捐出去了”等,购买材料要联想到“原材料”、销售商品要联想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发动学生自己动脑筋,学生自己去联想,当然什么答案都有,但不要紧,只要能让他们自己联想起来就行,也就是说“只有正确的方向,没有固定的答案”。
联想记忆的要领有以下几个:
2.1联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形象化、具体化的事物更易让人理解,更便于回忆。把“会计主体”联想到“猪蹄”,加上我把“猪蹄”夸张地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因此,联想时要尽量使联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2.2让联想内容动态化。在联想时,要尽可能赋予物体运动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色彩。要让记忆内容动起来,并尽可能调动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多层次、立体地去记忆某内容。
我们在讲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就讲“一个人的枪法真准,只一枪,对方就完蛋报销了--真准完报”,配上瞄准和倒下的动作。下次学生看到这个要求就会想到“真准完报”,并用联想钓钩拉出“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2.3自我观照式联想。大多数人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或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通常不注意,也容易淡忘,为了让学生有体会,以我们都是“喜羊羊”玩具厂的会计,所有会计业务都是跟自己有关,这样学生责任心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学得也就有效果,在进行联想的时候,试着把记忆内容同自己联系起来,同自己挂钩,让自己置身其中,而不是作一个局外人、旁观者,记忆时有了自我的参与融入,记忆就会更有效。
3关键词记忆法
是指对言语的理解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比如在讲“会计”的涵义时,找出“经济管理”、“货币计量”、“核算和监督”“管理活动”四个关键词,再通过修枝补叶,把它串起来“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考证的信心和决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已经引起了发展经济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流行的观点。
1.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在方法论上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制度经济学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对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对新制度经济学开山鼻祖科斯论文的详细考察中发现,“其研究方法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仅仅研究现实的经济现象,不仅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案例,而且模型的假定条件也要符合现实;二是注重以个案为基础的小样本研究,重视归纳,但不排除演绎;三是从边际上入手。”诺斯也强调:“历史至关重要。……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只有在被视为一个制度演进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历程时才可以理解。”这对后来运用新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发展问题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地影响。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理论“被过度概括模型的危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启发式研究如何在特定环境适时并安置可变物进行详细说明而得到避免。”在现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制度分析可允许我们“穿透”社会事实而不是远离事实的分析模式来对发展问题予以说明。同时,通过“跨文化的启发式研究”得到大量的个案积累,也“应该产生对不同的社会和文明内在的行动倾向理解水平”。
事实上,不同国别发展绩效的差异,只用正式制度安排往往并不能做出有效的解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在许多情况下对发展绩效会有更大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个案研究方法的采用正是源于其对不同时空中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具有的较大异质性和特殊性的深刻洞见。新古典主义的约束条件根本不足以表达这诸多的复杂性。传统的发展经济学是在偏好既定的假定下将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制度因素给排除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制度经济学不仅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过度简单化倾向,而且还克服了其把经济理论置于抽象时空的。
2.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在发展的决定因素上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新变化
反贫困首先始于对制约发展因素的探讨。所以对发展决定因素的求索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家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决定因素,形成了过分强调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唯资本论”。根据这种理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稀缺。纳克斯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纳尔逊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则进一步展示了资本不足与发展停滞的恶性互动关系。
在猛烈抨击“国家控制教条”中起家的新古典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正是“看得见的脚”对“看不见的手”的践踏应该对糟糕的经济绩效负责。只要政府放弃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让经济系统“获得正确的价格”,市场机制会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静态的最优必将最终转化为有效率的动态经济发展。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的科斯定理告诉我们:交易是市场的前提。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里,没有适当的制度,任何有意义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可能的。奥尔森也明确指出,兴盛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那些能够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没
转贴于
有这些制度,也就没有人会积极地储蓄和投资。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则开门见山地指出: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因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者更确切的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在发展政策上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新变化
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刚性和资本短缺的结构主义的自然本文由收集整理主张是,利用国家的力量扭曲资源价格进行资本积累,组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平衡或有选择的大规模投资,以期借此走出贫困陷阱。新古典主义则认为,只要政府“使一切自由化,使一切私有化,然后呆在一边”,经济就能自然地得到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制度系统。因为①制度通过确定明确的规则,增加了资源的可得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因而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市场更好的运行;②制度通过明确界定产权,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鼓励了创新和企业家的出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③制度通过建立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则,扩大了人类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选择机会,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学习方法;素质教育
通过从事多年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我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开展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和研究,注重自身教学基本素质、能力的训练,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在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进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分析、处理教材
由于我国对职业学校各种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我校微机应用专业的教材历年均以不同大学、不同出版社的教材为主。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大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从宏观上要体现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和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从微观上,注重基础和通用能力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造和发展。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一节一节编写的,课是一堂一堂上的。因此,在教材分析上,不要忽视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否则会看不到知识背景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部分知识的联系的结果。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深入要像庖丁解牛一样,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并特别注意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这可以是知识的挖掘和延伸,可以是能力的培养的挖掘延伸,还可以是思想教育的挖掘和延伸。要纠正那种就课论课,就题论题,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不加以探索的倾向。
二、精心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是整门课的“纲”,也是每堂课的“纲”,要优化课堂教学,精心打造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从宏观上讲,就是依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从微观上讲是各科的教材,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了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教学目标的制订,一是要注意全面性。具体的说,对每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都设计到教学目标中去。二是要注意层次性。每门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应有主次轻重之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哪些是主要目标,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记忆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运用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可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三是注意可行性。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因素是有较大差别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
三、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识结构,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同化,顺应过程,也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好的教法。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他们喜爱应用性课程,对程序语言学习比较被动,并且程序设计课程中,相关知识较多,要求学生自身的能力也较高些。诸多的因素往往会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一种定式的心理障碍,不愿意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畏难情绪膨胀。为此,在讲授VisualFoxpro中,我首先是注重于教法的改进,采取了提出问题―>
四、设计、编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