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存在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选址及设计工作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将水利水电工程与常规的建筑工程进行对比发现,其选址、设计与规划等工作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假如在规划或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之前并没有进行详尽的现场调查,或者勘察工作不细致等,都可能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对周边地表水体造成危害,从而使环境影响问题更加严重。
2.施工范围较大,对环境影响较严重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其所需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广,可以达到数万平方公里。那么,其所影响的面积也相应增大,占用大量水生生物、森林等资源,并且也会对风景区、城镇等区域造成危害。也就是说,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方面都可能造成影响。
3.缺乏完善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因为建设项目等工业发展较早,已经创建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环境保护及管理方法,同时积累了大量经验,研发了相应的技术。但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其发展相对较晚,人们当时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所以,缺乏完善的环保方法。所以,相关人员就应通过不断的专研,找寻合理的、全面的、与之相协调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并且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入先进的设备,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不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环境影响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其建设施工对水库内部及上下游水质及水量都造成影响,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质出现季节性的变化;
(2)均匀的削弱了下游进入河口的流量,从而导致盐水入侵情况发生;
(3)降低了下游河体的自净能力;
(4)由于蒸发量不断增加,从而缩减了下游河体的流量;
(5)对回游性鱼类的繁殖与生长都造成阻碍;
(6)增快工程项目中浮游植物及水藻的生长;
(7)有可能使下游土体输入的营养物质减少。
三、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内容
在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对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等级划分的依据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污水的排放量;
(2)污水水体的复杂程度;
(3)水域的规模。以下就其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以工程实例进行论述。
1.污水的排放量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污水的排放量可将其划分成5个范围,
2.污水水体的复杂程度污水水体的复杂程度是依照污染物的种类及水质参数的数量进行区分的。可以划分为简单、中等及复杂三种。
3.水域的规模水域的规模是依据流量大小进行划分的,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以河流为例,当平均流量超过150m³/s时,则为大,平均流量处于15m³/s~150m³/s之间,则为中,如果平均流量低于15m³/s,则为小。
4.工程实例设定,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污水的排放总量为14,600m³/d,则其对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判据详见表3。
四、水环境评价的方法
进行水环境评价的方法一般选用的是单项指数法。其计算公式如下:Sij=Cij/Csi,其中,Sij表示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指的是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浓度,单位为mg/L,Csi指的是水质参数i的标准值,单位为mg/L。假如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水质参数已经超过相应的水质标准,就无法符合使用需求。对特殊水体计算溶解氧(DO)及酸碱度(pH),计算溶解氧还应考虑两种情况,当DOj高于DOs,则SDOj=|DOf-DOj|/DOf-DOs,当DOj小于DOs,则SDOj=10-9DOj/DOs其中,SDOj指的是溶解氧的标准指数;DOf指的是某气压、水温情况下饱和溶解氧的浓度,单位为mg/L,在计算公式中,经常选取DOf的计算公式为DOf=468/(31.6+T),T为水温,单位℃,DOj为溶解氧的真实测定数值,单位为mg/L,DOs为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制,单位为mg/L。酸碱度(pH)的取值不同,对水质的影响也存在区别。其计算公式为:当pHj≤7,(7.0)/(7.0)jjsdSpHpHpH,当pHj>7,(7.0)/(7.0)jjsuSpHpHpH,其中,SpHj表示pH的标准指数,pHj为真实测定数值;pHsd为评价标准中pH的下限值,pHsu为评价标准中pH的上限值。
五、水利水电工程降低水环境影响的措施
较为常用的消减污染源方法包含以下内容:
(1)对预计建设的水利水电项目事先制定清洁、防污染等措施,并对项目设计的水体进行控制;
(2)实行节水及循环水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特点,对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3)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由于挖设基坑或堆土而导致土层,应尽快修建雨水拦截装置,并种植植物,从而预防沉积物进入地表水体;
(4)在应用化学药剂时,预先规划好药剂的使用时间、使用数量、使用范围,同时规划好药剂流入水体的处理方法;
(5)在水污染总量控制的区域,利用排污交易方法,确保污水排放总量不增加;
(6)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应用人工湿地的方法对非点源污染进行控制。
六、总结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价;改进;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quali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and hydroelectric construction, proposed an improved method.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quality evaluation; improv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方法
1.1 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项目与一般项目。按照现行评定标准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在基本要求(检测项目)合格的前提下,主要检测项目的全部测点全部符合上述标准;每个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中,有70%以上符合上述标准,其它测点基本符合上述标准,且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即评定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有90%以上的测点符合上述标准,即评定为优良。
单元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时,必须及时处理。其质量等级按下列条款确定:全部返工重做的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经加固补强并经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其质量只能评定为合格;经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认为基本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以不加固补强的或经加固补强后,改变外形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经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认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的,其质量可按合格处理。
1.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等级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及工程项目的顺序依此评定,工程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1.3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1.3.1 合格标准
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启闭机制造与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1.3.2 优良标准
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单元工程质量优良,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如以混凝土为主的分部工程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达到优良,原材料质量合格,启闭机、闸门制造及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1.4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1.4.1 合格标准
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启闭机制造与机电产品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70%以上;工程使用的基准点符合规范要求,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质量检验资料基本齐全。
1.4.2 优良标准
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重要质量事故;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其中各主要部分工程混凝土拌和物质量达到优良,原材料质量、启闭机制造与机电产品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得分率达到85%以上;工程使用基准点符合规范要求,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质量检验资料基本齐全。水电站、泵站工程的质量评定还需经机组启动试运行检验,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1.5 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标准
①合格标准
单位工程全部合格。
②优良标准
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中50%以上达到优良,且主要单位工程质量优良。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评定标准中要求工程质量必须同时满足五项条件,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会否定整体工程质量,且现行评定标准没有考虑各个因素对工程质量的不同影响程度,即权重,评价体系不能完全体现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水利部在建国以来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而又切实可行的检验评定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标准―《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标准》。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还没有较系统的质量检验和评定等级的办法和标准。只能参照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标准》实行,而现有的评定方法是不能完全考虑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特点。
2.3 现有的工程质量评定采用评定指标进行简单的、精确的量化,没有考虑到工程质量的模糊性和工程质量等级的模糊性,因而不能全面的反映工程质量。
2.4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由于单元工程或分部工程划分的数量较小,评定的群体较小,使评测结果与真实状况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如不同施工标段由于工程施工项目少,项目划分时往往会出现分部或单元工程个数相同的情况,现行评定是以合格率与优良率作为评价。在实际评定时不同施工阶段会出现相同的优良率或合格率,而在实际的质量情况会存在较大差异,若仅仅从评定数值上看,不能完全公正、客观的反映工程真实的质量状况。
所以建立一套相对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对策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各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而目前现有的一些宏观质量影响指标或类似指标在反映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首先,指标大都只能反映施工和竣工阶段部分质量工程状况,侧重于描述某个阶段的某个方面的质量,而无法形成对质量状况的全面认识;其次,目前形成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保证体系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自身监理管理不完善,监督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监理没有真正的质量否决权和计量支付权,承包方对“自检”缺乏主动性等,并且三者监督评价主要局限在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的质量评价应是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的综合评价,才能实时、全面、系统的反映工程项目总体质量风险水平。这就要求所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尽可能全面体现工程项目质量评价内容。根据以上要求,再结合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和指标选择的原则和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及《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并结合专家调查等形式,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3.2 自动化评价系统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便于运行期的工程管理,对重要建筑物的重要监测项目进行自动化监测,这些自动化监测项目为:上下游水位、气温、库水温、渗漏量、坝体和坝基渗流压力、绕坝渗流、建筑物及边坡的变形、各重要监测断面主要应力应变测点等。以上监测项目通过电测传感器和遥测控制单元(MCU)进行现场自动数据采集,并按专门设置的通信网络将数据传入管理大楼工程安全监测集控中心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所测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建立一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资料数据库或综合管理系统。系统至少要求具备输入、输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处理等五大功能。这些功能主要由计算机完成,部分内容可由人工承担,如:人工监测资料输入;资料离线分析等。
3.3 人工巡视检查
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对水库大坝除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外,还必须进行人工巡视检查。
3.3.1巡视部位
主要巡视部位有:大坝、两岸边坡、电站、引水洞进出口等。
3.3.2 检查项目
3.3.2.1大坝
①基础部位有无挤压、错动、松动和鼓出。②坝体与岸坡接合处有无错动、开裂、脱离及渗水等情况。③两岸坝肩区有无裂缝、滑坡、溶蚀及绕渗等情况。④基础排水设施的工作状况、渗漏水的水量及浑浊度有无变化。⑤混凝土有无裂缝、裂缝形式及发展情况。
3.3.2.2电站
①进水口和拦污栅有无堵淤与损坏。②电站及进水口结构混凝土有无破损、裂缝,有无溶蚀或水流侵③尾水渠淤积及冲刷情况。
3.3.2.3边坡
边坡有无裂缝、滑动、坍塌、掉块、塌陷、隆起、错动、渗水
3.3.2.4其它
①闸门(包括门槽、门支座和止水设施等)能否正常工作。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备和备用电源能否正常工作。③启闭设施能否应急启动工作。④各安全监测设施有无损坏等。
4 结束语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是适应大规模、高强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迫切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水利水电“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通过科学确定水利水电发展和改革目标,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水电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水电体制改革。城市水利、农村水利及病险水库加固与建设等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也已成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每一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者都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争创优质工程,为人们和子孙后代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毛龙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施工后控制。
2.1施工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施工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二是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2.3施工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
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国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j].中国水利,2001.10.
[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相关专题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建设条件也日趋复杂,还需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1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可动用的资源、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合同中的其它要求等),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例如:严格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较广的监督范围和较深的监督程度;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等。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1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1)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2)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
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事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即对投入到每道工序的4m1e进行控制;二是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即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
监理工程师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1)工序质量控制计划;(2)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3)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2.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1996年颁发的sl176—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的应用软件,国内开发已比较成熟,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开发时,可将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直接借用国内已成熟的软件的内容。
3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7号)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是我国监理工程师进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2000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仍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三峡建设,2000,7.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可动用的资源、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合同中的其它要求等),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例如:严格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较广的监督范围和较深的监督程度;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等。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1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1)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2)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事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即对投入到每道工序的4M1E进行控制;二是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即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
监理工程师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1)工序质量控制计划;(2)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3)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2.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1996年颁发的SL176—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的应用软件,国内开发已比较成熟,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开发时,可将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直接借用国内已成熟的软件的内容。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7号)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是我国监理工程师进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2000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仍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三峡建设,2000,7.
[2]魏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上、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张良成.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关键词: 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外界以及内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露筋、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出现,后期的补救措施很难奏效[1]。此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施工企业较多,各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存层次不齐,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的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安全。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需求进行抗渗、抗裂、抗冻及耐久性设计[2]。通常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都很大,其各部位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还应特别注意大体积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及冻害问题。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主体,其混凝土施工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而且常常与其他工程发生交叉作业,施工周期较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考虑所在地的气温、降雨、抗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用水等多方面的要求,通常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混凝土质量不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两个阶段引起的[3]。
2.1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其原材料的质量,与混凝土土中的水泥和骨料情况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生产投入使用小型水泥生产厂家生产的水泥,这些水泥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安定性等指标方面与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加上在水泥储存防水措施不够严密,常常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但许多施工单位对骨料的颗粒大小控制不够,没有对骨料进行严格的档次划分,加上受到开采地点、开采设备的限制,骨料质量波动较大,这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波动。施工单位在自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拌和用水量控制到位和砂率偏大的问题,有时为了减少拌和时间、提高溜槽入仓速度、缩减振捣时间,也会人为地增加用水量,这会导致骨料组成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增大砂率来满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在泵送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输送的顺利,一味的增加混凝土中的砂率及用水量,而不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和选择合适的骨料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也直接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工艺流程相互关联,均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类型繁多,而且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其整体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本身质量及施工中各种工艺及管理方法。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存在工艺水平低、监管不力、设计强度等级偏低等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分项工程众多,需要许多作用同时进行,导致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面普遍狭窄,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和作业流程不够科学,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高,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应用理念缺失,在不同利益的因素与人为等条件下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较大的波动。此外,在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有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使得结构在持久性和抗渗性等指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工程结构的安全需要。施工管理也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艰苦,缺乏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许多从业人员缺少过硬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上也较为迟缓,加上工程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会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管理不到位、施工的效率低、进度缓慢、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对策分析
3.1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策略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添加剂组成,施工时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不同部位的设计要求选用合理配比的混凝土,并对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的配合比及用水量,通过添加泵送剂、减水剂等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并降低水泥的用量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与安全性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满足[4]。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和质量,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尽量靠近施工场地,从而方便混凝土的使用和运输。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证运输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在 28℃以内,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采用分层浇筑,同时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达到要求。混凝土的水化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完成,通常采用洒水方式持续养护 21~28d,对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能洒水养护,而应采用彩胶布和草袋进行覆盖保温,并延长养护时间,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出现裂缝。在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通常采用不同龄期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衡量。
3.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混凝土自身的材料性能,而且与施工过程的管理密切相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许多质量问题,可以从提高人员素质和规则制度制定等管理层面上加强控制进行解决。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人员多数存在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的问题,对混凝土的配料、拌和、浇筑等技术把握不够,常常出现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一些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不够,不能利用新技术及时掌握工程的动态情况,不利于其管理决策的制定。因此,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政府应制定一些有利于工程技术革新和管理的制度,并利用政策倾斜使施工企业能够吸引到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使施工企业根据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人才引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水利水电行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4、 结论
混凝土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材料制备、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中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尤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以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2,(25):106-107.
[2]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253.
关键词:水利 水电 施工 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212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特点与关键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具有技术性、综合性,编制对象多变性、决定性以及复杂性,以及在设计阶段完成设计任务转换为具体的可操作性。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关键是资源需求计划以及施工方法组织设计。一方面为了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项目的需求。在设计资源需求计划时,要充分体现其适应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其不仅能适应施工各阶段组织设计要求,还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作动态调整。另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方法的设计编制作业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混凝土、地下开挖、基础处理、金属结构制作及安装和机电设备安装项目[1]。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当中,主体工程类型的差异性决定其与差异化的施工方案、方法、程序、资源以及进度计划相对应。从工程实践角度上看,在设计编制主体工程施工方法过程中,应综合考量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各方面以选取施工方案指标,再以比选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
二、基于 EPC 模式的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研究
1.水利水电项目 EPC 模式
概述基于 EPC 模式的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运用科学的观点、系统的理论和统筹的方法对项目采取组织、计划、监控、协调等有效手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组织设计编制。根据工程各项目要求,项目部与公司签订“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环境保护”等目标责任书[2]。基于以上的项目管理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可使整个工程施工前后衔接、均衡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资金、劳力、设备、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条件下,按时或提前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基于进度目标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在设计编制前,工作人员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详细分析,规定施工起迄时间、施工顺序和速度,抓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环节,有效落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各层次的工期目标。而导流程序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因此在施工导流作业时应结合导流标准,针对其周边建筑物结构的布设以及围岩结构情况进行详细编制,有效确定河床截流施工以及围堰施工与拆除作业,再进行施工总体进度的编制作业。该过程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各分项工程项目控制性工期、施工程序及施工强度;施工总进度表,且要优先安排关键性工期控制项目。在总体进度设计编制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在总工期目标有所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针对分项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2)基于质量控制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编制分析
对于质量控制方面的施工设计编制,首先要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局把握,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和细节都要做好设计编制工作。
(3)基于成本控制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编制分析
对于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应严格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合理降低工程成本为核心目标,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目标分解,明确各管理层和作业层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有针对性的的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是保证预期利润目标实现,进行成本控制的中心。从技术经济角度来选定可靠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各施工环节及其用度的控制。项目采购应选择离项目中心近且交通方便的位置,以减少运输周转费用;以人力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人与物的资源管理编制。采取科学方法如挣值法、前锋线法等对计划完成量与实际工程量、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详细分析各成本项目降低和超支情况,找出问题根源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4)基于安全目标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计编制分
析在进行安全目标的设计编制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设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在合同细则中还须按照相关标准设置安全辅助费用,同时接受最严格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并严格按照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进行安全目标考核,;选用直观经验法进行危害辨识,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再根据 L、E、C 及 D 的取值进行安全风险预测,进而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编制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釆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落实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方案。
(5)基于文明与环保的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为保证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与秩序,在进行设计编制时,应要求施工所需设备和材料堆放齐整,施工布局合理且相应标志清晰准确,做到竣工料尽场地清,施工科学、规范、有序,以杜绝“跑、留、滴、漏”或野蛮施工现象。同时还可将文明施工目标分解为施工人员驻地,材料站与仓库,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地方关系等子目标[3]。同时还要编制文明施工与环保管理组织机构。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源用量计划设计编制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源用量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核心,具体来说要做好三方面的计划,也即物料需求计划,劳动力需求计划,成本控制与资金需求计划。在其设计与编制过程当中,编制对象具有全局性,其编制过程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施工设备和材料用量计划,充分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并发挥综合利用效率,因此编制人员应以不影响现场施工正常运行为前提,严格控制设备选取、投入量和应用效率;且施工过程当中所需材料应当按“月度一季度一年度”计划需求量进行分项填列。二是劳动力需求量计划编制应结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强度,按技术性、普通性以及管理性工作人员的划分方式,以月度为单位,针对所需劳动量进行详细填表。三是对资金用量计划的设计编制,在按月划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资金用度计划,并充分重视施工前期准备阶段进场转移资金和预付款款项的到位情况。
四、工程设计方法分析
(1)实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机制。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实行招投标机制,主要是为了加强设计单位的竞争意识,提升其危机感,调动设计单位对设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设计质量。
(2)实行工程设计监理制度。在我国,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审查会的形式,对设计工作进行审核的,但是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审查会的专家人员等不可能对整个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和复核,这就造成了审查会没有起到应有的审查作用。实行工程设计监理制度,通过监理单位对设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控制与监督,一方面促进了设计单位对待设计工作的态度,从而加大对设计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设计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正,将质量问题扼制在初始阶段。
(3)进行设计咨询。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对工程中的重大方案或重要技术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咨询相关专家,以便能够更好地把好技术关,为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4)强化业主对设计工作的管理工作。业主必须强化和提升其在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培养专门人员来优化设计工作,并通过咨询有关专家,全方位地做好设计管理工作。
五、结语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规划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特点,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在内容和关键点和繁简程度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相关设计编制人员还应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保证其与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的内容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邓硕彦.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J].建筑建材装饰,2009,(5):55-55.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环境特点,风险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risk, and aim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risk prediction and field risk assessment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特点及风险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广泛分布在高山、平原、河流、山谷等诸多自然环境条件下,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除具有一般建筑产品所具有的流动性大、施工技术复杂、露天和高空作业多等特点带来的安全隐患外,还具有其他一些显著的特点,存在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
㈠自然条件复杂,环境恶劣水利工程多修建于深山峡谷之中,有的在高海拔地区,有的在高纬度地区,有的在高地震区,相应伴生着如交通不便以及高原缺氧、严寒冰冻、暴雨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
㈡工程规模大,施工作业面广主要是涉及施工对象纷繁复杂,管理形式多变,工序交替、工种更换、作业面更迭频繁,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
㈢人员流动性大施工现场除少量管理人员外,其余均为根据需要临时雇佣的农民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应变能力较差,加之工种分配的多变性,增加了安全隐患。
㈣分包工程隐患多客观存在的工程分包或隐形分包,导致以包代管,甚至只包不管,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安全管理的隐形杀手。
㈤安全管理投入少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中标单价降低,客观上给安全投入造成了隐性影响,加之业主对工期缩短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导致施工生产中的不可预见性和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㈥管理难度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多数位于偏僻地区,施工现场均为“开敞式”,难以实施有效封闭隔离,给工地设备器材和人员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预测
施工现场危险预测是指定性分析和评价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过程,其目的是预防、控制或减少危险性,提高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从确保安全的愿望出发,寻找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评价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析措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以便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把危害与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㈠危险预测步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预测一般应遵循如下基本步骤:划分评价单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计划风险控制计划评审。其中,划分评价单元是根据评价目标和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划分成若干需要评价的有限单元;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风险等级判定是指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风险控制计划是指依据风险等级制定的用于控制风险的对策措施。
㈡危险源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显著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变性。总体来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从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气象、交通运输、抢险救灾、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二是从建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采光、运输和生产卫生等方面对涉及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以及作业环境的有毒物浓度、噪声污染、防火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从施工过程的物料毒性、腐蚀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控制条件以及操作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四是从施工设备和监测装置的操作条件、作业检查、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以及危害性较大的特殊装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五是从对于接触粉尘、毒物、振动、辐射等特殊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分析。
㈢危险源辨识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通常从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材料性质、施工工艺、施工条件等入手,找出可能引发事故或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施工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应当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项目部成立后,项目部总工应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划分,从前述危险源分析的五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形成本项目系统的危险源调查表,为进行施工现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施工现场存在的风险及危害程度。可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按照事故风险的标准值进行风险分级。
㈠风险评价方法施工现场风险评价应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重点是对危险源辨识环节提出的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定性评价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相关方的合理要求、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等直接判断其危险性;定量评价则采用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体系要求的各分项指标的具体量化计算,进行施工现场风险的总体评价。
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事故可能性、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事故后果、施工经验以及施工管理水平5 个因子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施工现场的风险程度。其中,前3 个因子促进了风险的形成,与风险性大小成正相关,而后2 个因子则对风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与风险性大小成负相关。据此,可建立式①所示的风险程度与风险评价因子之间的关系:
式中D 为风险等级值;L 为事故可能性;E 为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 为事故后果;为施工经验系数;为施工管理水平系数。为了简化评价过程,结合多年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根据事故可能性、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以及事故后果、施工经验与施工管理水平,分别给出5个评价因子在不同表现程度下的分值,据此评价施工现场的风险程度,各评价因子不同表现程度分值见表1。
表1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不同表现程度取值
㈢风险等级划分施工现场可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照确定前述5 个评价因子的单项分值,按照式①计算风险值,再对照表2 确定的事故风险标准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当D
表2事故风险程度评价标准值
四、水利水电工程事故预防对策
水利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在“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三方面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㈠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从顶层领导、部门负责人直至项目班组、操作岗位,逐一分解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安全职责,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安全生产的好处,从而更加关注安全工作,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格局。
㈡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安全意识,减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从事故原因分析看,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两个主流因素。因此,预防事故首先要从基础设施与基础管理的综合治理与整顿抓起,加大安全投入,以彻底消除装置性违章,做到本质安全,从根本上改善作业环境,彻底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次是通过教育、宣传、奖惩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强化其安全意识,养成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行为,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及护具,实现从“被动服从安全管理”到“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的转变,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㈢建立健全事故应急系统,降低事故损失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风险,虽然事先对危险源进行了充分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但仍不可能实现完全安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出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种设施的上部结构安全和防渗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担,良好质量既是施工的要求也是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基本保证。因此,控制和减少混凝土中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需求进行抗渗、抗裂、抗冻及耐久性设计[2]。通常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都很大,其各部位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还应特别注意大体积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及冻害问题。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主体,其混凝土施工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而且常常与其它工程发生交叉作业,施工周期较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考虑所在地的气温、降雨、抗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用水等多方面的要求,通常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造成混凝土质量不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两个阶段引起的[3]。
2.1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其原材料的质量,与混凝土中的水泥和骨料情况密切相关。在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生产投入使用小型水泥生产厂家生产的水泥,这些水泥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安定性等指标方面与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加上水泥储存防水措施不够严密,常常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但许多施工单位对骨料的颗粒大小控制不够,没有对骨料进行严格的档次划分,加上受到开采地点、开采设备的限制,骨料质量波动较大,这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波动。施工单位在自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拌和用水量控制不到位和砂率偏大的问题,有时为了减少拌和时间、提高溜槽入仓速度、缩减振捣时间,也会人为地增加用水量,这会导致骨料组成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增大砂率来满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在泵送混凝土时,为保证混凝土输送的顺利,一味的增加混凝土中的砂率及用水量,而不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和选择合适的骨料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也直接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浇筑、养护、拆模等过程,其工艺流程相互关联,均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类型繁多,而且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其整体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本身质量及施工中各种工艺及管理方法。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存在工艺水平低、监管不力、设计强度等级偏低等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分项工程众多,需要许多作业同时进行,导致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面普遍狭窄,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和作业流程不够科学,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高,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应用理念缺失,在不同利益的因素与人为等条件下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较大的波动。此外,在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有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使得结构在持久性和抗渗性等指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工程结构的安全需要。施工管理也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艰苦,缺乏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许多从业人员缺少过硬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上也较为迟缓,加上工程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会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管理不到位、施工的效率低、进度缓慢、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对策分析
3.1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策略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添加剂组成,施工时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不同部位的设计要求选用合理配比的混凝土,并对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的配合比及用水量,通过添加泵送剂、减水剂等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并降低水泥的用量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与安全性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满足[4]。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和质量,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尽量靠近施工场地,从而方便混凝土的使用和运输。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证运输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在 28℃以内,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采用分层浇筑,同时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达到要求。混凝土的水化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完成,通常采用洒水方式持续养护 21~28d,对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能洒水养护,而应采用彩胶布和草袋进行覆盖保温,并延长养护时间,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出现裂缝。在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通常采用不同龄期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衡量。
3.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危害
混凝土是多组分复合材料, 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 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 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 造成骨料与水泥粘结面或水泥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 我们一般称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 互不连贯, 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度变化, 养护不到位失水干缩的情况下, 裂缝开始扩展, 并逐渐互相连通, 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 成为宏观裂缝, 严重的形成楼板上下贯通缝, 这就成为有害裂缝。这样的裂缝将对结构的承载力, 防火性、抗渗性、抗钢筋锈蚀性、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化学侵蚀、冻融循环、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体产生破坏作用。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或进行的快慢, 除了受混凝土自身材料性质的影响外, 裂缝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从结构拆模到装修完成,要经过2 -3 个月的时间, 有的大型工程还要跨年施工。这时空气中的CO2、SO2 气体及雨水等就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促成钢筋锈蚀的加快; 碱集料反应及碳化速度的加快进行; 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 结论
混凝土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材料制备、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中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尤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以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2,(25):106-107.
[2]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