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第1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

李总代表工商联在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值此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我们谨向一贯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累月奋战在私有经济第一线的各位同仁致以节日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石河子市工商联的正确领导下,非公有制经济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

前不久闭幕的师市党委扩大会议,制定出我区发展的“xxx”规划,绘就了今后五年八师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进。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经济领域有待于拓宽,产业层次有待于提高,竞争的实力还有待于壮大,竞争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面对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坚定不移的要以创新为新的动力。具体来说:

一是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要大力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多参加一些境内外的培训,开拓视野,不断提升我们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

二是要推进产业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尤其是很多的企业,都聚集在成熟的产业或者衰退的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发展的空间有限,成长的潜力不足,竞争却十分激烈,因此努力推进产业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的领域,加速产业转型,也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三是要推进市场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市场是企业配置资源的最基本的平台,当前,全球化加速推进,既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非公有制经济要积极抢抓机遇,努力应对挑战,要大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要推进发展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在新的形势下,集群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布局比较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特点比较突出,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2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党的十六大精神汇报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去年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区党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举办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汇报交流大会,这对于提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热情,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具有积极意义。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大会的各位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代表表示亲切的问候!

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要求,在理论和政策上都有新的发展。

一是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求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进一步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科学论断,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深化了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些新的论点,对于我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是论述了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财富观。党的十六大报告倡导全社会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强调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为发展和创造财富提供条件。随着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是提出了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应当主要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是对政治观的创新和发展。

六是指明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从放宽投资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合理负税、建立服务体系和改进政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提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些要求为深入制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原则。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区“十五”规划和年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依托。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治区党委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作为全区解放思想再讨论的一个重点,作为事关广西改革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全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精神实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实现改革与发展新突破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措施。某年以来开展的“百企入桂”活动,已成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品牌,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示范工程。近些年来,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劳动就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某年底,我区共有个体工商户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金亿元,分别比年增长、和;私营企业万户,从业人员万人,注册资金亿元,分别比年增长、和。某年我区个体工商户在全国个省、区、市中排在第位,从业人员排在第位,注册资金排在第位;私营企业户数排在第位,从业人员排在第位,注册资金排在第位。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某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约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某年底,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共接纳了万名城镇待业青年、复转军人和社会闲散人员就业,转移了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万多名下岗职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了再就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于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扩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数量、规模和比重都还很小,质量也不高,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小、起点低。如某年底,浙江个体工商户为万户,江苏为万户,广东为万户,分别是我区的倍、倍和倍;浙江私营企业户数为万户,江苏为万户,广东为万户,分别是我区的倍、倍和倍;浙江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万人,江苏为万人,广东为万人,分别是我区的倍、倍和倍;浙江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为亿元,江苏为亿元,广东为亿元,分别是我区的倍、倍和倍。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万元户,低于全国万元户的平均水平。二是发展速度慢、水平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还处在比较低的发展水平和阶段。某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的比重虽然达到了,但仍大大低于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地区。三是结构单一、经济外向度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外商、港、澳、台等其他经济所占比重较低。四是行业、地域发展不平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商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影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观念和认识的惯性制约。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偏见或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重公有制经济、轻非公有制经济的倾向。二是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突出表现在行业前置审批过多,经营范围开放度低,一些部门和行业变相垄断,限制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等,不仅抑制了民间投资,也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三是待遇不平等。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贷款难,税收政策不平等,税费过多过重等。四是财产和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目前,对私有财产还缺乏与公有财产同样的法律保护,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吃、拿、卡、要”等侵害非公有制企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告状难、打官司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五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我区相当数量非公有制企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效益不好,存在家庭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封闭、缺乏人才、经营目标短期化、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有一些私营企业主法律意识薄弱,诚信系统不完善,市场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都亟待加以解决。

三、抓住机遇,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大步发展

当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和合作发展舞台;沿海发达地区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要牢牢抓住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大步发展。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坚决破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陈旧观点和错误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解决好对非公有制经济缺乏信任和不愿支持、不敢支持、不会支持的问题,消除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加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扫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与其他性质的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改革经济体制,完善各项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使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其他企业同等的投资机会;改革审批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一样的政府行政服务;消除政策歧视,使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与其他企业同样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与其他企业平等的权益保障。

三要加强宏观指导,依法进行管理。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投资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加工工业、开发性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在产权上联合,在机制上对接,在经营方式上取长补短,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高,努力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科技型企业,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在政策上扶持,在法律上保护,在事务上指导,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搞好监督,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原则,改进政府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前,要认真研究如何理顺我区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管理体制,研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解决好公务员队伍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要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3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探析

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榆林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变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经济结构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榆林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其规模和发展程度都非常有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综合环境的不断优化,榆林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渐有了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榆林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已成为社会总产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1996年至2005年是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分化重组、健康、规范发展的时期。1996年榆林市私营企业登记在册的机构仅有35户,从业人员443人;到1999年,私营企业机构发展为2810户,从业人员有7015人。至2004年底,榆林市新登记私营企业1311户,累计达到4779户,从业人员达8.5万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196户,累计达32855户,从业人员达3.94万人,全市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有50多户,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有20多户,私营企业集团近30户[1]。至2007年,榆林市私营企业6846户,新增1653户,个体工商户46779户,新增16024户,[2]2008年,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户数达76238户,同比增长48.8%,从业人员数为135.67万人,是上年人数的12倍。据2010年2月20日榆林日报报道,到2009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含个体工商户)达112784户,个体工商户首次突破10万户;从业人员总数48.2万人,同比增长2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7.4亿元,占全市GDP的35.9%。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分布。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一产业中主要以农业为主,而农业边际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加上榆林市耕地少,实现产业化片区经营难度较大,这些因素导致了第一产业产值的持续下降。

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中的发展较为迅猛,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其中工业所占比重较建筑业所占比重更高,从2005年开始这种趋势仍在加强,建筑业的发展空间较大。工业所占比重较高主要是国际国内市场对资源需求强劲,煤、石油等资源在有限性约束下价格较高,第二产业尤其是煤炭石油开发及相关加工的制造业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发展不够,已经对地区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形成制约。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行业目前发展尚不规范,在第三产业中的所占比重较小。

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将逐渐构建四个层次的区域经济框架:一是发挥榆林资源优势,加强与跨国公司、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合作;二是密切与忻呼包银各市的经济合作;三是大力发展榆林、神木、府谷煤、电、化、材料产业带,榆林、横山、靖边、定边油、气、化产业带,榆林、米脂、绥德盐化工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三大发展轴;四是加强南北互联互动,逐步缩小南北差距。

3.社会经济效益。2007年榆林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企业总人数的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6%,对财政的贡献率达43%,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幅度达35%[2]。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榆林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9.2%,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该产业经济增加值总量的43.3%,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该产业经济增加值总量的25.4%,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该产业经济增加值总量的43.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2009年,榆林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发展领域上不断拓展,在组织模式上不断优化,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7.57亿元,增速达58.65%,较2008年增加6.67个百分点。据陕西省统计局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评估结果通报资料显示,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二、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生产经营缺乏长期规划。榆林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主要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管理方法简单,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加上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以经验决策为主,这使企业的投资经营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随着榆林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需要处理越来越庞大的信息流,家族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不足引发的决策错误可能是致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转变战略风格,避免随意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风险,这就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的经营目标,制定自身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目前,榆林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财务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和生产经营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等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榆林非公有制经济结构发展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重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农业增长较缓慢,服务业相对落后。榆林工业以能源型企业为主,第二产业内部相关产业培育不是很成功。就三次产业大范围而言,与能源工业相关的深加工和附属产业培育、发展力度不够。第二产业尤其是煤炭石油开发及相关加工的制造业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大发展力度搞精深加工,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与资源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至关重要。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技术含量较低,结构不合理,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发展不够,已对地区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近年来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少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只追求眼前利益,发展思路较窄,把握市场和科学决策能力较低,企业自主创新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存在着创新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和科技成果转化慢,自主创新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3.企业融资渠道较狭窄,政策难以真正落实。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贷款难、担保难。榆林非公有制企业只有近1/3的企业从银行获得过贷款,且贷款的满足率不到20%。非公有制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金积累不足,管理水平低,资信差,缺乏可供抵押的不动产,这使得个体、私营经济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即便是已获得的融资也存在贷款周期短、数量少、手续繁琐、费用高等问题。

此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榆林市的一些行业和领域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进入操作程序则限制较多,资格、资历、资金、资源等方面均设立较高门槛,地区、行业、部门垄断现象依然存在。

4.非公有制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在企业发展的各类综合性因素中,科技和人才的因素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创新和发展,就必须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养,以确保企业在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的更新。目前来看,榆林市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企业普遍的现象。由于观念落后,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亦难保证,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培训方式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所谓的培训大多为短期行为。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持续匮乏,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

三、促进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首先,根据企业的现状制定发展规划。从了解企业优势,准确识别行业竞争的演进趋势,到确立清晰的战略意图和企业愿景,寻找准确的市场定位,打造提升企业信誉的的产品品牌,都是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次,构建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很多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权责体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职责不清,分工协作不成体系,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企业的管理者无法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缺乏足够的精力去思考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

2.构建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环境。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一律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地方政府应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国家允许投资的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公益福利事业、旅游和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对非公有制企业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分配、进出口贸易、证照办理和收费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规定予以废止。支持企业建立或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发展和完善新的价值体系,如,设立企业文化奖,包括优秀标兵、技术能手、劳模、企业功勋等多种奖项,让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和体会到企业文化带来的社会成就感和荣誉感。

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首先,非公有制经济由于自身融资成本高,外部融资尤其是银行融资处于劣势,资本市场的进入壁垒则更高。因此,由政府引导建立再担保机构,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榆林市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利于提高担保机构的公信力,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公信力,扩大担保行业的信贷放大比例,从而吸引更大资本进入担保行业,提高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各金融机构要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简化贷款程序与手续,提高信贷效率。榆林市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重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具有示范作用的外向型、科技型、环保型、龙头型、配套型企业加快发展。

4.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加大企业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地方政府应继续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培训规划,开展适宜非公有制企业需要的政策法规培训,现代管理和有关技能培训,学习交流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同时,对新办的非公有制企业,从工商登记、产品试制、人才培训、市场策划、技术开发、形象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业辅导服务。其次,企业要自觉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氛围。

5.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力度,地方政府应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首先,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使政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其次,要加强职能部门的力量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职能部门之间要理清职能划分,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有效解决过去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缺乏合力、执法不足、责任不清等问题。最后,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地方政府要根据相关法律和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根据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分布、产业结构层次、规模大小等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改进监管办法,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探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旨在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困境问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开辟更多渠道,从而使其发挥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GDP、进出口额、税收分别占全国的60%、68%和53%,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是解决城乡就业的主渠道,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比较困难,制约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造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支持。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困难。二是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二)非公有制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

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三)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由于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趋同性严重,造成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借款利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道德风险相对较高。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信息披露意识差,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披露信息非常谨慎,对银行提供的报表也难以达到完全真实;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缺乏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信息数据,甚至出现对银行、税务提供两套账的现象。

(四)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信贷条件让非公有制企业望而止步,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财务亏损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中小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消费性贷款比重,也增加了国债等非贷款资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相对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任度不如国有大银行,结算支付手段落后以及受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其资金来源受到明显影响,对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减弱。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担保难、抵押难。抵押贷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贷款制度,由于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价值低,特别是高风险、高科技的非公有制企业,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很大,能够作抵押的资产价值不足。担保机构制定的贷款担保条件比较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非公有制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五)直接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

一是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二板市场是在现有主板运行框架下设立的一个子板块,从上市门槛到监管方式都与主板市场保持一致并且门槛过高,二板市场并未真正缓解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困境。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三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六)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

一是立法不规范。目前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低,加剧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三是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

二、缓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对策

在现阶段,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境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增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信用意识

要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应按照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要重塑诚信为本的意识,恪守信用,提高自身资信状况,打造企业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大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信用等级。二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因此应规范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二)完善适合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间接融资渠道

一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善对非公有制经济金融服务,在主动调查、择优扶持的前提下,精简贷款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使信贷资金与企业资金需求时间、需求额度相配套;逐步纠正不利于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偏向,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二是组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地方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步伐;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组建地方性的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政策性扶持。三是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非公有制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探索组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大力拓展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租赁渠道,非公有制企业可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租赁到企业急需的设备,达到融资目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三)创造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问题,需要建立由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三板市场、民间金融市场、风险投资基金等构成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由低到高正好满足了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而缓解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境。

(四)建立建全法律保护体系

要健全法制,完善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活动。修改相应法律条款,修订限制企业发展的条款,消除体制。在完善立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可操作性,注意行政规章、地方法规与金融法律、法规的一致和协调;要保证程序公正,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权益,提供权利救济和司法保护屏障;要建立严格科学的执法监督机制,做到有法必依;尽快全面实行费改税政策,切实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上的物质利益和政治上的民利,避免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第5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的难点

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档案工作的理念不易被接受。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档案工作理念与部分业主的思想观念有着较大距离,一些业主对档案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开展档案工作业务量大,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生产和经营,同时也担心泄露商业秘密,由此而消极对待建档工作;此外,企业员工在业主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规范化建档的情况下,也存有“趋利避害”动机,对此抱有无所谓的心态。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业务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档案工作的信息支撑作用发挥不理想。根据我们调研所掌握的情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小到个体工商户,大到集团公司,员工人数从几个到数千人不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档案工作人员,且以兼职为主,其从事档案业务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业主和员工对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性质、地位把握不准,企业档案人员开展工作常有无所适从之感,这一问题尤其在原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后较为突出,据了解,已有为数不少的档案人员在企业改制后被调离或精简。

三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难度较大,档案的真实数量状况难以统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开业、歇业、停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尤其是经营规模较小的业户,点多面广,从业多样,经营活动节奏快,存在着游散、流动等不确定性。这些组织形成的档案材料游离性也大,难以纳入集中统一、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致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的真实底数模糊不清。

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状况的分析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比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特性主要是经济工作还是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组织开展档案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职工群众中间?档案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由企业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等等。笔者以为,就这些问题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就组织行为学方面而言,我们原先习惯的针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理念、组织运行规则、组织与人的行为关系等在新时期新阶段已经体现出很大的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档案工作,较之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被动得多、困难得多。具体而言,一是体制转轨、竞争激烈,使得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存在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竞争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大量出现。由于自身财务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其形成的档案材料有相当一部分自然难见天日,导致业主对全面规范化建档持消极排斥态度。二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人与组织的关系不稳定。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组织中秩序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具体体现为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不断加大。没有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传统的组织机构、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势必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情况,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职工群众在多大程度上会积极主动为企业收集好、整理好、保管好、利用好档案。

其次就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方面而言,随着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逐利润最大化,档案工作机构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客观上已经被隐性化,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同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档案工作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从“基础地位”向“边缘地位”的转化。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档案工作机构与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松散型业务关系,使它相对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体系而言处于边缘化状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限定了档案工作机构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档案工作机构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由于难以融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主体工作活动,档案工作机构及其业务活动日渐式微,工作资源贫乏,绝大部分档案人员属于业余、兼职甚至处于原生状态则是其外部表现。此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企业档案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如由原国有企业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向一般人员转变,企业档案工作机构负责人的地位相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处在弱势地位。企业档案工作的作用,包括参与企业决策、服务企业发展、丰富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等,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如果简单重复传统的方法和方式,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时,必须着力于理念与思路的创新、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确立“服务、促进、引导”的档案行政管理理念。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制度和模式有别于国有企业的客观事实,我们应正确处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档案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关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新的抓手与载体,形成档案工作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围绕企业的发展,重点在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的原则,以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为中心,逐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确立“经济建设到哪里,档案工作领域就覆盖到哪里”的档案工作拓展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迅猛,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档案工作领域不断产生空白点。如果不能及时地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档案工作薄弱点的不利局面。为此,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应以“消除档案工作空白点,扩大档案工作覆盖面,增强档案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着力于创新和简化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方式,巩固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

三是确立“扬长补短”的档案工作目标理念。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明确的趋利目标的特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的首要目标应定位于与企业发展的同向性上。为此,首先要指导企业收集好、整理好、管理好、利用好事关企业生存发展大计的经营、科研、财务、基建等经济科技方面的档案,力求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从而扬档案工作细微缜密、资政育人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

四是确立“在岗位竞争中体现价值,在岗位竞争中谋求发展”的档案人员功能定位理念。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与企业的现有人力资源关系,以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通常不是企业所有权代表的特点,一方面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充分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高起点高标准明确档案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力求使业主选调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的“能人”担任所在企业的专兼职档案员,并不断予以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要促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站稳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竞争企业的中、上层管理岗位,打通其职业发展的上升瓶颈。惟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档案工作才能取得业主和广大员工的认可,才能更进一步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地位,进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6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县域 非公经济发展 瓶颈 对策

一、天等县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天等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个体工商户5295户,从业人员现有9934人,注册资金19127万元。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工业加工和制造业仍然是主打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纳税人已成为税收收入主力军、顶梁柱,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税收收入1055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8.66%。全县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成为促进天等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体力量。

2.天等县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1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非公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天等县把优化软环境作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抓手,成立“天等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出台天等县《关于大力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的意见》,对创业者给予创业奖励、补贴,实行税费减免、电价优惠、贷款贴息补助、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

2.2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全民创业。天等县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在广东、上海、北京、南宁等大城市创业成功的典范,积极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录制宣传系列片《走南闯北天等人》,在县内及天等人外出务工创业较多的城市播放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以此激起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全县群众创业热情高涨。

2.3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大幅攀升。非公经济结构已日趋合理,主要分布在七大行业:第一是矿业开采加工业;第二是工业加工、制造业;第三是农业加工业;第四是批发和零售业;第五是住宿和餐饮业;第六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第七是物流及运输业。

2.4综合效益日益突出,效益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对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和县级财政收入,都在不断增长,并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非公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资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繁荣城乡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制约天等县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虽然成立了非公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但各成员单位相互沟通少,合作解决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还没有形成;有些成员单位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3.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4.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

5.服务体系仍很薄弱。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以及创业者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三、加快天等县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非公经济做大做强

一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优化纳税环境,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二要针对个体私营企业制定相应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在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三要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从资金、技术、信息、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非公企业全力支持,以此激发和保护全民创业的热情。

2.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创造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要继续坚持把本县非公经济企业同从外地引进的非公经济企业一样看待,把非公有制企业同国有、集体企业一样关心,一样重视,一样支持,一样帮助。坚持谁有条件就让谁上,谁有规模就支持谁,谁有市场就保护谁,谁有潜力就帮助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二要积极帮助和扶持企业。继续深入走访企业,坚持选派干部到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扶持和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资源节能型、环保型、产品加工型、服务型和外向型企业,注重培育锰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群体龙头,引导企业实现产业重组。三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用足中央、区、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内、外资兼引制度,大力开展资源招商、亲情招商、园区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招商引资带动非公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中,着重引导非公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投资方向,在选项上多做宣传引导,避免重复上马,防止资源浪费。鼓励非公企业投资教育、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型行业,参与竞标,投资建设和经营交通、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和其他基础服务设施产。

3.加强基地建设,精心培育非公经济发展的载体

一要在建设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增设服务门类,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促进市场载体向集约化和规范化提升。比如,在做大做强指天椒种植的基础上,建立辣椒产品的物流贸易中心,增强市场话语权,扩大“中国指天椒之乡”品牌效应,建立贸易集散中心;在崇靖高速天等连接线一带,建立以指天椒为主打品牌的辣椒贸易集散中心,强化辣椒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买卖全国,辣满全球。二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天等县工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了A类园区的标准。当前,要充分发挥园区优势,促进和带动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从资金、用地、税收、用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返乡创业工业园,吸引外出务工的天等能人“回归”创业。三要抓好小城镇市场建设。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好小城镇市场建设,做到规划到位,设施齐全,服务完备。

4.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扶持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一要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大商、引大资,在“扶大”上有新成效。同时,要切实“育小”,把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扶持好、支持好,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二要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立足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全力推动绿色发展。三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与大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协作配套关系。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集约、生态环保、资源共享的原则,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5.破解人才瓶颈,重视非公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人才是关键。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服务存在明显弱势,如人才数量、结构和需求情况不够清晰,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要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在全社会营造以到非公经济就业为荣的环境氛围,尤其是使大中专毕业生自觉投身到非公企业就业、创业,从而使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尽快成为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二要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发展状况。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覆盖面广,情况复杂、变化快等特点,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准确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相关数据,为制定政策、做好服务奠定基础。三要将非企业人才培训纳入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将非公经济业主及专业技术人才纳入政府培训体系。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对非公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华网,2010年3月19日.

第7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达114.63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7.86%,比2009年的82.9万户增加了31.73万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7.9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8.36%,比2009年的12.9万户增加了5万户。工业类非公有制单位数(包括个体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12.24万户增加到2012年的12.6万户(其中工业类非公有制企业1.74万户),从业人员由2009年的157.23万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214.18万人,增长了36.2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全区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内蒙古和协调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企业规模分析看,2012年,全区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12.6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4187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6.97%。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达到1.55万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4.0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2754.0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0.1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3%。133家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拥有175个“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区名牌产品总数80.28%。

——从所有制结构分析看,2012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到12.47万户,占全区工业企业的98.85%,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3561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2.5%。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达到1.48万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73%,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达到1.21万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6.71%。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达到193.83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90.5%。

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少、规模小、发展速度慢

从总体看,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活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也落后于周边兄弟省市和自治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数(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总数的比重,始终徘徊在2%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仅占全国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处于全国的落后地位,总量少、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业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更便捷的优质服务。就目前看,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一些部门或地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说的多干的少,政策文件多抓落实少,布置多绩效评价和目标考核少,形式上的东西多真抓实干少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中央及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难以得到充分落实;

——准入门槛高,办事程序繁杂,效率低,涉企收费多,企业负担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行业垄断依然存在,所有制歧视与规模歧视并存,特别规模歧视较为严重,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发展;

——政出多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特别是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均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在资金分配使用上“撒胡椒面”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突出重点和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乘数效应;

——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机构数量少、能力弱、质量低、内容单一,基础设施差、网络服务平台不健全等问题日显突出,难以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便捷、周到的优质服务,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发展方式和理念有待转变

我区的非公有制经济绝大部分属中小微型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因企业布局雷同,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微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成本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差,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集群化发展水平低等共性问题有待转变。

(四)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是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倾向依然存在。二是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担保品种单一。三是资本市场门槛高,中小企业利用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融资困难。四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银企对接平台和融资服务体系。五是政府对商业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基础性工作是把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按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体现实效性的工作思路,淡化政府管理职能,强化引导、扶持、服务和协调意识,切实做到科学引导、重点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服务。同时,要紧紧抓住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难这个根本矛盾,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发展思路和集群化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出台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将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产业分工协作日趋专业化,大企业发展越来越倚重于关联的中小企业为其产业配套,形成大中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大企业在发挥支撑、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大对配套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一是鼓励和引导大企业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把产业链条有关环节交给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工生产。二是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构建良好的利益机制,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三是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支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四是中小企业要主动与自治区“双百亿”工程培育的大企业对接,积极开展相关联的社会化协作,实现互利双赢。

(二)与园区“结亲”,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协调力度,帮助园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问题,推动优质资源向大园区集中,争取更多的“园区”升为国家级;二是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优先保障要素供给,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以园区为依托,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各地创建“园中园”、“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创业园”,鼓励和支持“园区”吸纳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入住“园区”,解决 “小、散、弱”问题,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化;四是要建立“园区”与非公有制企业对接激励机制,对新接收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新增就业人数、产能、产值、税收、利润幅度大、科技成果转化多的“园区”,按其综合因素进行考评,对贡献突出的“园区”给予奖励,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园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三)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且中小微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且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既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全区99%的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小企业,99%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两者互为主体。将非公有制经济与中小企业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协调推进,符合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国家和发达地区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做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与科研院所对接,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大企业相比,受诸多因素限制和约束具有先天性不足。研发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差是绝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通病所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实现无缝对接,是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对接,根据自身条件及所从事的行业,双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和大型仪器设备共用。二是“园区”与科研院所或大中专院校对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组建职工教育培训联盟,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设立分院和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优化发展环境,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涵盖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建设靠的是财力,政府要舍得花钱,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软件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和研究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好“政府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市场应该做什么”,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政府的层面讲,着重从市场准入、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监管、政策协调等方面来规范和引导。小、散、弱的特点直接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服务机构的帮助,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坚持公益先行的原则,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积聚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将我区列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示范省的机遇,加快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基本建成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运用规范、方便快捷、社会影响力大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涵盖信息、融资、电子商务、创业、人力资源、法律、技术支持、政务服务、交流合作全程一站式综合性和公益。

(六)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多年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上多数延续了以往传统的做法,实行“项目管理制”。因为项目过多、过杂,支持企业高度分散,加之专项资金分布在各个主管部门,很难突出重点,也难以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乘数效应。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并要求“在各项工作中要有新举措、新成效、新作为”。作为财政部门,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服好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就如何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模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做以下探讨。

第8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45-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相应经济政策由有限允许到鼓励、支持和大力支持的逐步变化,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为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海南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占到全省经济的一半,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支撑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个普遍的矛盾――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不足。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融资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界定非公有制经济份额为经济总量减去国有经济份额和集体经济份额,非公有制企业为所有企业剔除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2005年海南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当年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955户,认注资金4.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和7.9%。截至2005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117600户,认注资金14.4亿元。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上,主要行业有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截至2005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32275户,其中,2005年全省私营企业新登记7498户,同比增长7.1%,认注资本160.5亿元;全省登记在册的外资企业2456户,其中,2005年外资企业新登记172户,同比增长8.8%,认注资本37.4亿元(注:数据来源于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海南省地方税务管理局。)。

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约为14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7%;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43.9亿元,占全省上缴税金比重高达73.5%。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5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从业人员320.5万,占全省从业人员的83.8%(注:数据来源于2006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二)海南省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状况

从贷款情况看(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目前尚无法统计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总额。),截至2006年底,全省私营企业、个体户、港澳资经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9.4亿元、20.3亿元、52亿元、60.9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2%、5.2%、6.1%,占比分别比2004年初提高了0.3、4.8、2.3和0.6个百分点。

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看,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共有上市公司20家,其中国有控股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24.6亿,比上年增加37.6亿,总市值为545.9亿元,比上年增加284.7亿元。从2002-2006年海南省资本市场融资看,全省通过股票市场配股融资额为89.5亿元(其中,2006年新增配股70.7亿元),债券融资额为13亿元(全部为2006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融资额占该阶段全省融资量的18.6%。海南省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佳,存在的众多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少数公司高风险状况依然未能消除,使得海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失去了再融资的能力。因此,海南省上市公司的整体能力尚待提高。

二、非公有制经济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牵涉范围广、覆盖人口比例高、占国民经济份额有所加大,不仅在解决就业、维护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海南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GDP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不足,如果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融通或通过自身资金积累解决资金紧缺,则往往采取民间融资方式,通过非正规金融融资,这样,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容易紊乱正常的金融秩序。

(一)非公有制经济服务需求加大

1.信贷资金需求逐渐旺盛。当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创业、扩大生产、产品收购、市场销售、临时周转和家庭消费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中,以农民日常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为主的“三农”经济发展都对金融业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和个体收入的增加,与外界的联系度、依存度越来越大,呼唤着优质、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体除了信贷资金需求外,还迫切需要资金汇划、信息咨询、资本运作和财务顾问等服务,个体及家庭需要代收、代付、、代保险、代保管、家庭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

3.延伸需求有待开发和完善。金融业在提供服务时,可以创造不可替代的延伸,金融业可以利用服务对象广的条件促进分散经济的组织化,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活动促使人们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运用掌握的金融数据分析经济金融趋势,引导客户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对金融业提出了以上需求,迫切希望金融业发挥相应功能,从而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供给,但即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金融业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跟进速度和服务手段还是显得相对滞后,使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金融服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缺乏多元化,融资业务普遍同质化。目前,海南省融资体系发展相对落后,只有9家非法人银行机构,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而现有的银行大都倾向于从事批发性业务,要求贷款有一定规模并有足值的抵押品或优质的担保;银行信贷融资主要服务于规模以上企业和项目。而对于中小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的需求,供给显得不足,不能提供量身定做的贷款、支付结算、理财、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

2.金融市场发展缓慢。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加快,融资量、交易量快速上升,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但海南省金融机构、发行人都与这一波金融市场发展擦肩而过。每年海南省发生的债券、融资券等市场交易量,所占市场份额远低于海南省GDP在全国所占的份额。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非公有制经济难以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满足扩大生产经营的需要。

3.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的“信贷配给“现象。据DeMeza和Webb(1992)的定义,信贷配给是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导致信贷市场不能出清的现象。信贷配给是资金供求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利率无法达到所谓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水平,从而使得资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在现实中表现为:即使借款人愿意接受相当高的利率,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继续提供信贷的能力,但金融机构却不愿意提供信贷。目前,在海南省经济规模较小、优质企业不多、信用普遍低下以及金融生态整体环境还有待大力改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与海南省的部分产业政策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制定的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不分地区、不分企业规模统一适用,从而这种授权授信的“刚性”特征造成欠发达地区――海南的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比发达地区企业要小得多。当然,在这里必须指出信贷配给并不等同于所有制歧视,它是在目前银行体系流动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选择客户贴近市场,遵循成本-收益、收益-风险的管理原则,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流向,不考虑投放对象的所有制性质关系,侧重于统筹安排资金、赢取资金最大收益。

三、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常常把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银行融资问题,这并不全面,企业的情况是复杂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金融支持的关键是能否适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当前商业银行支持海南省非公经济的方式应是关系型融资

前文已经提及在金融支持非公经济中由于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那么采取何种有效的方式才能使得放贷机构尽量减少对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的信息不对称,最大程度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在海南间接融资体系(或主银行制度)占绝对主导地位、直接融资严重滞后的金融环境下,在企业信用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落后以及财务信息准确度欠缺的制度环境下,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 Financing)不啻为一种良好的融资方式。关系型融资是投资者直接干预经营战略决策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主要在密切的长期的交易关系中进行。出资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不断改善信用关系,彼此形成长期持续的金融服务合作关系,出资者获取声誉租金、信息租金以及垄断租金等收益。[1]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利润空间小、稳定性不够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加之管理能力弱、信用观念淡薄、信息的可信度低等风险因素,银行从风险和收益角度更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length Financing)。因此,中小企业希望从出资者那里获取持续的资金,必须着眼于持续发展策略,主动与出资者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此改变出资者对自身的风险判断,才能有望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缺口。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利税,其旺盛的投资需求使银行意识到其潜在的巨大投资收益。而基于目前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又会觉得对中小型企业投资资金可能存在较大风险,采取标准合同式的保持距离型贷款可能并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按时收回;相反,出资者使用一定的意会知识,通过有选择性地对企业更深层的介入,比如在重大经营方针决策、经营状况、企业家和经理的素质、品格、可靠程度以及技能的积累水平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借助于以企业家历史的专门信息为基础的声誉机制(个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在按时收回和财务收益方面可能有更大的保障。当然,随着未来出现企业自有资金比率较高、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之间高度竞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构成对银行融资的替代、企业与银行之间保持一种松散的、平等的关系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时,企业应该更多地选择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即出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只要他们得到合同规定的支付,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可以靠市场和法律来实施。

(二)海南省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

企业一般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积累财富的能力、对外源型资金需求的方式和规模是不同的。考虑这些因素,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相应地对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差异化金融服务。[2]

1.企业起步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由于大部分非公中小企业起步阶段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力有限,内部制度管理欠缺,放贷金融机构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难以给予足够的信贷支持。在该阶段,如果单纯依赖放贷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它们是市场化经营的主体,必须遵循“三性”原则经营,这阶段的外源型资金需求更多地应依靠政府资助、创业型基金融资、典当融资等。从政府支持角度而言,应该以政府牵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小企业基金会和增加财政对符合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信贷的贴息资金。在发达国家中,多数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是通过创业型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来满足融资需求,比如“天使资本”。而目前创业型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天使资本”也才刚起步。因此,政府、金融市场建设者和企业等多方应积极创造前期条件,努力做好这种新型融资的基础性准备。同时,应充分发展和利用海南典当市场。

2.企业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随着企业产品投产上市,考验企业更多的如何在市场大潮中通过产品不断改良来占据销售市场、稳定市场份额,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因此,在巩固第一阶段融资合作的基础上,有关金融机构应继续对企业进行支持,同时应拓展对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域,如在结算、信贷咨询、帮助个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再者,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来支持企业发展,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二板市场上市,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企业成熟阶段的金融服务。在此阶段企业为维持适度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不仅需要外部资金支持,而且也需要成熟的、配套的财务咨询、资本运作以及理财顾问等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除了向企业提供传统业务外,应积极开拓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同时,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来满足规模相对较大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使得企业获得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海南省发展势头较好并已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如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龙泉集团等,完全可以通过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拓宽短期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合作模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在研究如何支持非公经济、三农经济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先行一步,通过开发性金融合作推动目前商业银行不愿从事的很多业务,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体――弱势群体融资方面。该模式以信用建设为中心,借助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为操作平台,运用政府组织增加信用,结合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开发银行融资优势、信用协会会员民主监督优势,采取“地方政府+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开发银行”五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会员、政府、银行风险分担,从而推进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从资金和信用两方面支持各地担保公司的发展,提高其担保能力和信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而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借鉴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推动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功经验和业务模式,向广大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性金融模式在海南省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底,海南省实现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覆盖全部市县;截至2006年7月末,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与14个市县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信用协会,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支持中小企业107家(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模式的发展,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扩大融资规模以及进一步推进信用建设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制度上保证贷款的安全。同时,通过该种模式的效应逐步扩大显现,应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促成省内其他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入到开发性金融平台上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大力支持海南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海南省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J].战略管理,2005,(8).

[2] 张余华.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金融支持[J].武汉金融,2003,(6).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f the Non-state-owned Economy's

Financial Support in Hainan Province

CHEN Bo, MIAO Qi-hu

(Haikou Center Sub-Branch,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ikou 570105,China)

第9篇: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调研组工作汇报

根据行署中小企业局《机关干部下基层抓落实促发展工作方案》安排,促进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地区“两会”和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3月6日至11日历时6天时间,我局抓落实促发展第一调研组在局长带领下,深入漠河县、塔河县、图强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古莲河煤矿等五个县级单位和12个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活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按照《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工作任务,采取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检查落实会议精神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听取汇报与深入实际相结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与征求意见相结合;深入企业调查与行政执法检查相结合;索要各类调查资料与检查内业建设相结合。现将调研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落实促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对漠河县等5个单位及12个非公有制企业的调研活动,感到各县(局)对落实地区“两会”和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议的气氛浓厚,广大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主要呈现以下6个特点:

(一)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议精神,抓落实促发展的态势强劲。

1、认真传达贯彻、结合实际抓会议落实。各县(局)均采取召开会议等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发展非公有制会议精神,阿木尔林业局分别于2月14日和2月18日相继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党委(扩大)会议暨全局经济工作会议、八届五次职代会传达全区发展非公有制工作会议精神。漠河县在“两会”上,专门召开了非公经济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在会上安排部署非公经济工作。图强林业局继地区“两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立即召开了有15家骨干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学习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新出台的政策,增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塔河、图强林业局决定在召开本县局“两会”期间套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

2、认真落实政策,结合实际抓政策创新。塔河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塔河县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意见》即8款30条,图强林业局还制定了《图强林业局2006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方案》,同时塔河县、漠河县还将地区新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制成单行本向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免费发放,加大了政策的宣传力度。

3、认真分解目标,结合实际抓指标落实。漠河县不失时机地到各单位调查摸底,对今年非公有制经济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并在县局召开的“两会”上签定了责任状,还对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指标完成好的单位兑现了奖励。塔河县针对税收指标过高的情况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税收任务完成。

(二)积极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漠河县中小企业局积极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如:积极参与卡森集团选址和规划等项工作,对引进园区的项目,中小企业局全体人员为其提供“一条龙”式全程服务,卡森集团落户到漠河工业园区后,已到位资金400万美元。塔河县已引进外来和本地的6户非公有制企业进驻园区,如:河北承德造纸厂在塔河生产纸浆,计划投资1亿元,年生产纸浆10吨,可上缴税金2200万元,每吨还交林业局200元;河北涿达集团利用野生浆果为原料,开发功能饮料,同时开发北药、木耳等系列产品,计划投资5000万元;哈尔滨广石制药厂,投资5000万元,利用北药资源开发兴安北药,已有4个药号,可实现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600万元;超越野生浆果加工有限公司计划投入500万元,生产野生浆果饮料。今年也进入园区,永和木业公司新开发山野菜、卜留克咸菜等项目也入驻了园区,绿野木耳公司在园区内搞木耳粉和木耳挂面等加工。

(三)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规模企业迅速崛起。

阿木尔林业局与卡森集团、哈尔滨正阳河木材加工厂共同签署了年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的刨花板厂,10月末开始生产,建成后可增加产值3500万元,间接增加就业岗位1000多个,拉动全局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阿木尔林业局从威海引进资金组建了鸿泰山产品开发公司,投资2460万元,主要开发野生浆果饮料、果酒、果干、果酱和野生浆果罐头,目前厂房已建成,预计6月份开始投产。年创产值2000万元,税金超100万元。塔河县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引进河北承德造纸厂等3户企业,投入资金就高达2亿元;塔河县还从伊春引进加工木制工艺品的艺达公司,以其品种全、质量上乘,在全区夺魁。兴安矿业集团在取得国家和省煤炭开采权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古莲河煤矿开发项目,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兴安集团公司总裁岳国庆表示如取得政府的支持年可上缴税金2000万元。图强林业局引进的金达皮毛加工企业,今年有望成为该局的利税大户,新制成皮毛产品款式新颖、品种齐全。

(四)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努力创办出口创汇型企业。图强林业局育英木业有限公司与瑞典宜佳木业合作联合开发400余种简易家具等小木产品,年可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图强诚誉木业有限公司今年重点加大出口创汇力度,计划在今年出口创汇25万元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漠河县芳杰雪糕棒厂今年将在大连创办出口窗口,直接办理对外出口,年可实现出口创汇超百万元。阿木尔鸿泰山产品公司生产的野生浆果产品将直接销往国外,企业尚未开工就办理好了自主进出口权。

(五)全民创业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一个干事创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在组织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的过程中,感到一个领导抓招商全民谋发展、人人想创业的浓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1、各县(区)局的主要领导对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抓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已与地委、行署总体思路形成了共识,因此调动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2、现有的企业不甘落后,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强做大。漠河县北极木业还要扩建建筑模板生产规模,拟在其他林业局再建分厂,力争2—3年内由目前年产量1.5万立方米、突破10万立方米,税收力争突破1000万元。

3、通过执法检查感到各有关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在执法检查中了解到,对企业吃拿卡要、勒索企业的行为明显减少,使企业经营者明显感到了发展环境的好转和政策环境的宽松。

尽管在调研中感到今年以来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很好,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融资难严重地困绕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在调研中企业普遍提出的问题是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导致企业不能达产增效。

二是有些部门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不好,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靠收费开支的部门反映较强烈。

三是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严重不足,尤其是依赖桦木资源的加工企业,买桦木难,有些林业局在同等价格下宁愿卖给外来客户也不愿卖给加工企业。

四是企业代表一致反映地委、行署的政策很好,迫切希望能够尽快落实,尤其是扶持资金问题要尽快见成效。

五是铁路运力紧张问题,仍严重地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由于产品大量积压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企业的效益。

六是兴安集团虽然国家正式批准了煤炭资源开发许可,但在矿井开发中,需要地区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批准。目前是煤炭生产的黄金季节,急需核准批复,以便产生更大的效益。

七是个别单位抓落实促发展劲头还不足,对非公经济的抓法仍然停留在常规抓法上,体现不出超常规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作风。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一)要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建立起银企对接或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诚实守信、企业经营好的企业,通过联保抵押等形式获得银行贷款。

2、积极争取省、地贷款担保公司的支持,通过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最近我局将同地区兴财担保公司共同形成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实施贷款担保的措施和办法,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

3、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争取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获得高级别信用等级企业。

(二)适时召开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端正政风、行风,促其增强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态度,解决好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问题,尤其是建议有关领导通过有效途径解决靠收费开支增加非公制企业负担的问题。

(三)千方百计解决好规模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原材料不足问题。严格控制桦木资源原木出区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紧俏木材不出区的保护办法,在同等价格下,保证本地加工企业用材。

(四)针对企业担心的政策好用不管用的问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措施。首先要与财政、财务部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办法;其次是建立起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科技产品以及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国家著名品牌和省名牌产品以奖呈报程序;三是制定培训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五)积极协调经委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铁路运输紧俏的突出矛盾。尤其是要与省有关部门联系解决治本措施,确保企业不再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