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防灾减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震演练活动总结幼儿园2021
本月我们幼儿园进行了多次的防震演练工作。当地震来时,任何人没有预测准确时间的能力,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分别进行了重复演练:幼儿室内活动时、幼儿午休时、幼儿户外活动时、幼儿在餐厅就餐时、幼儿在多功能厅特色活动时等。
在室内活动时,当老师发出警报,幼儿首先要寻找各个安全角落躲好,要求幼儿有秩序的就近到墙边、有玩具橱的、书橱周边、厕所水管周围、更衣橱之间等能够在建筑物倒塌之后,可以构成“救命三角区”的位置,用自己的随身衣物护住口鼻,卷缩起身体。由于平日我们经常对幼儿讲解安全自救的方式方法,教育幼儿,当危险来临时不要惊慌,不要拥挤,更不要尖声哭叫以免听不见老师的指挥,所以,演练中,孩子及时躲避的速度越来越快,由最初的1分钟缩短到10几秒.。而后是训练幼儿有秩序的撤离到户外的安全区域,撤离时间也由最初的4分多钟,缩短到2分钟,全园的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部撤离到院子里,也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中才训练出来的。
幼儿午休时,当老师发出警报,也先要求孩子用枕头、被褥等物品护住头部,迅速撤到室内安全角落,然后再有秩序撤离到户外安全区,训练老师对那些睡觉比较沉的幼儿加以保护,及时叫醒,由于午休时间,大多数的寝室集中在一起,幼儿人数比较多,容易造成拥挤,老师们提前观察好撤离路线,划分好安全通道,避免再次造成伤害。要求幼儿不要穿鞋子,听从老师的指挥,全体幼儿的撤离时间有最初的将近5分钟渐渐缩短到2分钟左右。
幼儿在餐厅就餐时,因为我们的餐厅是在楼下,可以说如果碰到这个时间段,孩子们会很容易撤离到户外的,但是,餐桌、餐椅较多,又怕绊倒孩子,所以,平日我们注重对幼儿如何快速将餐椅推到餐桌底下的训练,当幼儿一起身,餐椅几乎同时到了餐桌底下,这大大减少孩子被绊倒的可能,安全通道会更加宽敞,孩子的撤离就更加顺畅。
幼儿在多功能厅进行特色活动时,多功能厅的设施及环境,幼儿了解的不如自己的活动室熟悉,要求各班级带领幼儿熟悉并了解在多功能厅发生地震时,这里最安全的角落和躲避方式以及最佳撤离路线。
总之,在危险没有到达之前,在幼儿活动的各个时间段、各个活动区域,重复进行演练,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救方法及自救速度,并对自救方式方法安全通道合理安排不断优化,是保障幼儿园师生安全的有效途径。
防震演练活动总结幼儿园2021
为进一步遍及防震减灾知识,进步师生应急分散避险才能和避险减灾意识,培养学生应急逃生自救技能,20XX年5月10日,在全国“防震减灾日”光降之际,日照市城西小学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运动。
为使本次演练达到最佳后果,学校提前订定了相关,并召开班主任专题会议安排了防震分散演练运动有关工作,演练前以班级为单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防地震知识培训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心理康健教导,使全体师生明确了演练的目的和法度模范,了解了基础的地震平安知识,控制了地震应急避险措施,熟悉了学校逃生分散路线。
上午9点35分,学校防震应急预案随着响起的信号声随即启动,各岗位值班人员迅速到位,分散练习拉开帷幕。在先生们的引导下,同学们护住脖颈,在课堂内迅速进行紧急避震。随着撤离信号的发出,同学们弓着腰、猫着步,沿既定的撤离路线迅速撒离至指定所在,在相对狭窄的楼梯转弯处,学生们有秩序地一一通过,重要而不忙乱。负责楼梯口疏导的先生死守在岗位上,直到最后一名学生通过才迅速撤离。分散到操场后,经整队、清点人数,全校学生无一人失落队,师生全部到达指定平安地位。
战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演练不仅是对“512”大地震的纪念,更是警示全校师生看重平安工作,进步自救才能的契机。战校长向全体师生介绍了在“512”大地震中绵阳市桑枣中学2300余名师生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他强调,开展地震应急模拟分散演练,旨在进步全校师生自救自护才能,真正控制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础措施,希望人人看重演练,晋升紧急分散和应对突发变乱才能。
此次防震分散演练运动,既是对学校应急治理才能的一次查验,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全校师生的平安警备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才能,切实地进步了学校平安工作程度。
防震演练活动总结幼儿园2021
非常高兴,大家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顺利、安全的完成了今天的紧急疏散演练。“生命诚可贵,安全最重要”,我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每年都要举行紧急疏散演练,举行自护自救培训。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的精神,我校于今天举行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大家知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汶川大地震时,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临着震灾最为惨烈的北川,却在这场举世震惊的特大地震中,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因为该校从20xx年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练。
由于平时多次演练,地震来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的时间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要知道,该校每个教学楼内的学生都非常多,人员密集,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80多名,能做到安全、快速的疏散很不容易。桑枣中学抗震救灾的经验告诉我们,平时重演练,震时无伤亡。因此,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在校园中,需要紧急疏散的机率并不大,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减少同学受伤的机会。同学们时刻要有安全意识,了解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变及紧急疏散的程序。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基石;保障生命,尊重生命是安全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同学们要在努力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当危险突然来临时,不能自私自利夺路而逃,更不能为保障自己的生命权而恶意损害他人的生命权。要服从指挥,从容镇定,遵守秩序,让所有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的成功演练,是对生命教育的最好行动。
防震演练活动总结幼儿园2021
为使大家了解防火、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20XX年5月10日全校师生举行了防震疏散逃生演练。这次演练搞得比较成功,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
一、学校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总指挥,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在演练期间明确职责,制定详细的演练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老师集中学习演练方案,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各位班主任老师要以演练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地震逃生实施方案中,就演练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演练的时间、内容、地点、疏散路线、程序、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叮嘱学生,听到警报后,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今天的演练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防震自救演练(发生大地震);二是疏散防踩踏演练(发生小地震)。在演练活动,每位教师尽职尽责,确保了演练活动井然有序,演练效果良好。
第一次警报响起,总指挥校长下达开始防震自救演练的命令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防震自救演练。第三次警报响起,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防踩踏演练,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听从楼层领导指挥,按疏散路线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科任教师按分工要求,在指定位置,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学生到达目的地后,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整个演练活动井然有序。
这次活动全校共有246名师生参加,一层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2分钟26秒,二层学生用了3分56秒,学前班用了4分16秒,整个演练过程严肃、认真、紧张、有序。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城市 灾害教育
中图分类号: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01-03
一、开展防灾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建筑增加、 人口稠密,交通堵塞、 资源稀少、 环境恶化等问题给河北省城市的防治灾害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前,城市灾害主要包括大风灾害消防、洪水、建筑结构变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潜在的城市环境灾害、化学事故灾难、浅埋生命线工程、地下空间等的灾难,这些灾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城市群或典型城市如北京、天津、河北、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布局,根据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建设有医疗、应急避难所。 [1]
河北省市民的灾害教育水平如何?应对灾害的能力如何? 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以廊坊市为例展开调查,调查主要研究居民灾害意识及与防灾教育之间的关联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廊坊市民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认知,但市民没有形成对灾难的科学认识,零散和肤浅,获取的知识及渠道不专业。防灾减灾知识、意识、能力三者脱节,防灾自救的医药等物品十分匮乏。
防灾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2]
(1)防灾教育有利于增强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防灾教育是综合防灾减灾风险管理的根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防灾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忧患意识,掌握防灾减灾技能,提高灾害来临时的避险应变能力,是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的关键,构筑防灾减灾安全屏障,能有力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防灾教育有利于增强市民的抗灾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进行防灾教育,从单灾种到综合的防灾减灾工作,系统、全面、有效地提升社会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水平、能力和意识。
(3)防灾教育有利于降低社会脆弱性,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使城市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量人口及激增的社会财富,日益暴露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重视城市灾害预防教育,能有效减少社会脆弱性。
(4)防灾教育有利于创新维护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防灾教育是国家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创新发展我国传统和民俗防灾减灾文化,建立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文化,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二、防灾教育的主要内容
防灾教育应包括“灾害知识教育、防灾减灾技能教育和灾害文化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
(1)灾害知识教育包括各种灾害的种类、发生原因、特征及造成的危害,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救灾物品的准备等等。
(2)防灾减灾技能教育防灾减灾技能教育就是市民具备应对灾害的各种基本技能,包括如灭火器等救灾设备的操作,临灾时逃离及躲避技能,伤后自救及相互救护的基本医疗技能等。
(3)灾害文化养成教育自然灾害具有社会性,重大灾害往往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相互作用。灾害文化,即一个群体对待灾害的思想、理念、态度、行为、习惯等的总称。我们应该培养市民的灾害文化,树立科学的防灾理念,从被动的受灾到主动的防灾、减灾,进而避灾趋利。
三、河北省防灾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防灾教育引起逐步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防灾教育已有所涉及。如1997年的《防震减灾法》,2000年的《气象法》,2007年的《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汶川地震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10年9月1日颁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中》等法律法规中,都提到了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开展防灾教育。另外,从教育指导纲要到中小学安全指南,政府对学校开展防灾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河北省也出台一些相关的地方法规法令,如《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2016年石家庄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这些法规法令防灾教育都有所涉及,如《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规定:每年定期开展灾害防治知识、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定期组织群众的基层组织和知识的骨干培训,加强防灾知识教育,并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年8月5日下午,河北省召开的“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重建工作动员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要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强化措施,不断市民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二)现阶段的防灾教育模式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河北省防灾教育主要在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导下进行,其极大程度地保障了防灾教育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另外,政府通过文件要求相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防灾教育活动,社会积极响应。近几年,许多社会组织及单位在政府和社会服务事业的鼓励下,开始以各种方式积极主动支持防灾教育活动。
(三)防灾教育形式多样
近几年,河北省大力加强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防灾教育,形式多样,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传统媒体中的广播电视、图书期刊等在防灾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电视媒体在近几年的突发灾害报道中都起到核心作用。另外,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四)防灾教育力度大幅提高
近几年,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乡社区都择时大力开展防灾教育活动。例如,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日”等纪念日,开展防灾演练、知识宣传等防灾教育活动,社区防灾教育力度加强。至2015年12月,全国共创建了139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河北省63个位列第6,这些社区举办了大量的防灾教育活动。它们作为社会防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防灾减灾社会公共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另外,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建设逐步受到关注,新建基地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77家单位获得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4],其中河北省6个,分别是唐山抗震纪念馆、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 、唐山地震遗址 、邯郸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石家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培训基地 、河北省科技馆防震减灾展厅 、河北省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五)防灾减灾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提升
社会公众全面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公众主动开展或参与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投身防灾、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中,形成了社会各界踊跃参加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尤其近年来经历南方冰冻等重大灾害后,河北省公众对灾害的关注程度明显提升,公众的灾害意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提高,进而显著地影响到减灾决策及行为效果,如廊坊市从2012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目前,廊坊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有多项工作在全省甚至全国名列前茅,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城市。
四、河北省防灾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防灾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完善的防灾教育体系应包括:防灾教育目标、防灾教育课程、防灾教育教学、防灾教育评价等要素。河北省关于不同受教育对象如何开展防灾教育没有系统规划,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实施。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与防灾减灾相关的教育素材离散地分布在相关学科,没有形成系统而有规划的教育形态。以地理课程为例,自2001年教育教学改革以后,“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已经明确写入了中小学教育课程标准,而在对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防灾减灾相关要求只字未见。
(二)防灾教育资源亟待整合
目前河北省防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教育资源亟待整合。基础教育中,涉及到防灾教育内容的课程中,涉及个人行为的教育内容以及对减轻灾害风险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的内容相对较少,相关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在高等教育中,也缺乏普及性防灾教育课程。目前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有这类性质的课程,如防灾科技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自然灾害概论”和“地震概论”两门必修课。华北理工、唐山学院、邢台学院、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也开设的一些公共课程和讲座也涉及一些。在市民公共教育中,缺乏体系设计,零散分散,防灾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市民对防灾减灾宣传与教育满意率低。
(三)防灾演练效果欠佳
防灾演练时防灾减灾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河北省仍然存在演练次数少、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基本依靠政府组织,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汶川地震后,河北省重视加之公民灾害意识有所提高,很多学校和社区开展了防灾演练,但大多没有常态化坚持。从演练开展的规律来看,每年“防灾减灾日”和“消防日”所在的5月、11月最为集中,自2008年至今,这两个月份的演练数量逐年递增,5月的数量变化非常明显。但是河北省防灾教育演练,没有长期规划,受政策影响大,同时,防灾演练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评价,活动的组织、内容安排、效果评价等没有规范。
(四)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防灾减灾专业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灾害预报预警、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防灾减灾工程、灾害损失与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目前河北省明显缺乏从事防灾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和机构,使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没有抓手,也没有实际执行力。
(五)社区防灾教育效果有限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大大加强了河北省社区综合防灾教育力度。但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在教育效果、覆盖面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尚存在局限性,主要问题包括工作随着行政命令走,稳定性、持续性差,社区活动的受众面窄,以老年人为主等。
(六)防灾教育基地利用不够充分
近年河北省防灾教育基地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不少场馆管理不善,未能达到设计效果。《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基地在宣传方式上应丰富多样,宜采用图片、录像、实物、演示、讲座等形式,解说词、说明应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以求收到良好的科普效果;要加强基地的建设工作,不断对展出和活动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同时要做好对基地设施的保护、修缮和环境美化工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信息更新慢,基地设施的保护、修缮和环境美化力度不大,利用率不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防灾教育基地的存在。总之,各市防灾减灾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才能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
(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教育有待重视和激励
以政府为主,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开展公益性教育,已难以满足全民需求。近年对灾种灾情和防灾自救的社会关注度在不断提升,非政府的社会力量参与已呈必然趋势。而现阶段河北省这方面的自发社会组织还为数较少,如何调动和开发传统民间组织防灾减灾的社会潜力,尚未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实际上,积极开展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地区间防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比较而言,河北省城市的整体财政资金较为充沛,防灾减灾设施较为完善。从另一方面看,不同城市存在灾害风险程度的差异,也要有对应的教育资源的补差。这样,那些灾害风险程度高的城市,就应该获得更多的防灾教育资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调研结果来看,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城市防灾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其他城市则相对缺乏。同时,石家庄等教育科研资源丰富的城市,其开展防灾教育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也远高于其他城市。
五、河北省防灾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应用――以廊坊市为例
(1)结合廊坊市的特征制定防灾教育目标
从战略角度看,灾难教育应该建立减灾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立足防御各种自然灾害,重点加强灾难教育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使用方面,使用法律、人力资源,行政、市场和技术等各种手段,达到全民减灾素质明显增强,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全面升级,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降低。
(2)廊坊市防灾教育的路径
①组织编制“防灾教育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防灾教育体系要想真正落实,国家应出台纲领性文件,对防灾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首先需要确定其对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确立防灾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要原则,将防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机制体制,明确个人、社会、政府的角色定位、责任和需求,提出防灾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②创建纵向长期减灾教育链模式。学校是防灾教育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常规、系统的教学,使年轻学子具备防灾意识,掌握防灾技能,并由他们向家庭和社会传播防灾知识、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意识与防灾素养。因而,主要应针对学校开展防灾教育。创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垂直链的长期防灾教育。
③开展防灾教育“高等教育工程”。在建设防灾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廊坊市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廊坊市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各种高等院校有几十家,仅三河市就有燕京理工学院、交通干部管理学院等六所大学,在校人数近十万人,其中一些院系的专业涉及防灾教育,可以聘请从事防灾教育的教师在全市举办讲座,各级讲师团也可以增设相关的教育内容,各院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学生科研项目、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进行市民的防灾减灾教育调研及宣讲,走向城市、服务市民。
④创建横向防灾教育合作模式。创建“学校―家庭―社会”横向的防灾教育合作模式。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通力合作的防灾教育研究中,如何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分工协作,是三者通力合作培养体系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⑤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将防灾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北京-天津-河北区域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及水资源作为约束,严格定义以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强调协调的发展合作,以促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生态走廊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在廊坊市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机会协调发展将公民的灾害预防教育纳入区域环境规划,这将大大提高廊坊灾害预防教育水平。制作规划时三方应协商沟通,面向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设计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EB/OL] http:///article/zwgk/mzyw/201112/20111200240985.shtml.
[2]刘胜男汪行舟. 大学生防灾减灾价值理念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4,35.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及省、州、县政府及州安办关于印发《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县关于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现将我县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更好的落实活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五进”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任务,把“五进”宣传活动纳入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制度,全面抓好“五进”宣传工作,切实把开展“五进”宣传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工作中去,形成搞好“五进”宣传活动的良好局面,促进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活动开展情况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关于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认识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公共安全知识、有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及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为全县夯实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基础。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
由县安办牵头,各相关行业领域管理部门按职责参加,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密切参与的方式,通过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以“安全生产月”和“防灾减灾日”、“xxx消防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生产展板展示等,强化了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进一步筑牢安全管理防线;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创演活动、设置安全宣传栏、岗位安全标示、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等,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全县xx个加油站,x个液化气充装站等企业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应急演练、放映警示教育影片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活动,设立隐患线索举报平台,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建立了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了风险隐患,进一步保护了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安全权益。共开展企业安全讲座x场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培训x场次,组织企业开展应急演练x场次,进企业发放安全宣传资料xxx余份。
(二)安全宣传进农村。
由县农牧农村科技局牵头,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应急、林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广电部门密切参与的方式,将安全宣传纳入全县旅游产业建设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广大农牧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支撑和保障;把提高农牧民群众安全意识、丰富群众安全常识作为重点,通过举办“农牧民夜校”“送安全文化下乡”、“学习双语”、共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和安全知识宣传资料xxxx余份,为村民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涉农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以及消防、居家、农机、用水、用气等方面的应急知识;利用农闲、节庆、集市、庙会等民俗活动等时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共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xx场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火灾及森林草原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前后共组织xxx余人次赴实地开展xx场次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创演活动,鼓励民办文艺团体、农牧民业务文艺演出队进行安全文化创作,期间县文广局先后组织x次县级文艺人员深入村组开展慰问演出;由县级部门出谋划策,鼓励村组充分发挥文化院坝、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等场所的安全教育作用,全县共设置xx个安全宣传橱窗,营造了浓厚安全氛围;完善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施、区划标示等,偏远的景区、主要道路和森林、草原、文物古建筑等重点部位,共设置xx处安全警示标识。
(三)安全宣传进乡(镇、场)、社区。
由县安办牵头,组织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应急、广电、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同时鼓励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应急力量、各乡(镇、场)、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县级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在正科乡建设了x处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从而丰富了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人员密集场所、广场等;建立了乡(镇、场)、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各乡(镇、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共选了xx人熟悉各乡(镇、场)、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各乡(镇、场)党员、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指导各乡(镇、场)、社区利用宣传栏、微信、短信等载体,共开展了xx余场次安全宣传教育、火灾、地震等群众性应急演练以及以安全为主题的消夏晚会、演出等,共开展xx余次广大农牧民群众用火、用电、用气、消防及急救与逃生等日常安全知识宣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乡(镇、场)农牧民、社区居民安全生产的参与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xx部,并多次投放到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浓厚了安全氛围。
(四)安全宣传进学校。
由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应急、广电、消防救援、团委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修订学校安全教育教材,涉及推广示范课程,推动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保证安全教育课时;加强校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做到从早抓起、从小抓起,先后x次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xx人次,普及安全知识技能,并利用班会等时间,多次开展安全宣传“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安全素质;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宣传月”活动,先后共开展xx次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积极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演练”“火灾或地震疏散逃生演练”“应急逃生漫画比赛”“防溺水教育”等活动xx场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对自然灾害、日常生活、出行和社交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了解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该怎样紧急避险、有效自救、有序撤离和安全疏散,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先后共开展x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先后共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和技能比赛x场次,组织安全专题讲座x场次。
一、找准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全县上下要以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和加快建设向路、高速公路为契机,开阔视野,致力发展,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宜居利居乐居的城市,构建驰名全国的山水温泉生态旅游县。围绕这一总体定位,确定的发展目标是:
经济跨越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较好进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到2015年,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县(市)中游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番;旅游、创意、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比重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协调。
社会祥和文明。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基本构建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合计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73%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以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到2020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接近经济较发达县(市),基本建成以旅游、水电、纺织、创意、文化、健康、体验、高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明确发展任务,强化保障措施
(一)优化空间布局。立足资源优化配置,以向路、高速公路建设和省道202、203线改造为依托,大力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构筑“一圈、一线、一带”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圈,即县域中心圈。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主城区、南城区为核心,包括和清凉组团,重点发展旅游、酒店、商贸、文化、金融、信息、物流等都市低碳绿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品位,建成全县经济、政治、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一线,即沿线。以干流能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依托,重点发展水电、山水温泉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等。
一带,即中高山地区特色产业带。以镇为龙头,延伸乡,重点发展建筑业、高优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能源、信息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1、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继续推动向路、高速公路、至(段)高速公路建设,谋划与清等周边县市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新建省道202线村(清界)至段、桥至下林段公路,谋划建设清凉至大桥环城公路;全面完成省道202、203线公路改造,推进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县际断头路和自然村公路建设;加快汽车南站、南城区物流园区、和长庆物流节点建设;加强拆渡建桥和危桥改造;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2、构建绿色能源保障体系。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统筹推进地热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做好梯级电站开发和供水规划,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督促在建的界竹口电站尽快建成投产,谋划推进龙湘、新店、岩前、莒口电站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二五”中期前动工建设。加大落后产能电站实施技改力度,提升电站自动化水平。加强城乡输变电线路建设,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大力推进城区电网缆化和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天然气供应系统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工程。
3、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应用水平;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城市网络;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推广与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建设面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偏远乡村的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深入开展信息等级保护,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现防灾减灾的协同防御与联动处置。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体系、自然灾害综合防范抗御工程体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自然灾害灾后恢复与重建体系。加强防洪排涝、水利除险保安、蓄水引水、气象减灾、防震减灾、地质减灾、农业减灾、林业减灾、渔业减灾和灾害紧急避险场所等建设。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李果、青梅、食用菌、绿色蔬菜、油茶、茶叶、林竹、特色禽畜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力争2015年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加快发展大棚果蔬等设施农业,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和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托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发展花卉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申报注册和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引进台湾资金、技术、良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承接台湾农业项目,着力打造台湾优质水果基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敢于突破产业边界,以海西()创意产业园、海峡()影视基地、台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健康产业,要依托温泉与生态优势,加快发展集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一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体验产业,要融合旅游业、农业等要素,大力发展以休闲农耕、亲水运动、攀岩、露营等为内容的体验经济;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产业,借鉴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经验,积极融入武术、古代名士名贤、民俗民风等特色元素,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创意产业,要择优引进工业研发、建筑设计、网游、动漫、影视制作等创意项目,推动其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要着力引进航空材料、军工材料、医疗器械、保健用品、清洁环保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并加以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要引进现代纺织服装大企业、大集团,对接服装时尚创意设计模式,发展纺纱、织造、高档服装及面料等业态,促进纺织服装企业高端化,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竹草编工艺品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承接对台产业项目,努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等项目,谋划发展总部经济。
3、做大做强建筑业。继续推行回归企业扶持、鼓励政策,吸收境外企业入驻,鼓励建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壮大企业实力,拓展建筑业务领域和市场,推动新技术、新工艺运用,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资质晋级。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安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建筑业税收达2亿元以上。
4、打造山水温泉旅游胜地。突出山水、温泉、文化元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建设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产业带建设为龙头,促进旅游要素均衡快速发展,推进旅游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酒店、度假、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产业集群。加强旅游产品宣传与推介,广泛拓展省内外客源市场,依托“海峡旅游”品牌,大力推动对台旅游交流合作,持续提升旅游整体效益,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切实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5、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制定实施服务业、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发展物业服务、商贸餐饮、健身娱乐等消费业,推动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和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咨询、评估、等生产业。积极承接台湾服务业转移,着力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
(四)统筹城乡发展。抓住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加大县城建设力度。落实修编后的《县城市总体规划》,拉开城市建设新框架,形成“一城”、“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利居乐居城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重点区块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突出城市重要节点、重点景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风格设计,彰显山水生态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成山水温泉旅游城市核心区。以火车站站前广场、站前大道、南北江滨路等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南城区开发建设;以城区滨水景观工程、景观整治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主城区改造提升和西城区开发。有序推进和清凉组团开发,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县城、文明县城。
2、加快小城镇改革发展。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抓好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科学布局建设空间,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城镇体系。加快葛岭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用活用好试点政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宜居乐业的风情小镇。加快推进、梧桐、嵩口、长庆等中心集镇建设,发挥中心集镇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文明向乡镇延伸覆盖,全面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差异发展。
3、大力建设新农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发挥“双百工程”带动作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支持农民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大农村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电网改造升级、商贸流通设施等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抓好城乡幼儿园、实验小学搬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积极谋划发展高等教育。卫生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成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实施县中医院搬迁工程,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达标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并完善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
2、大力推动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县文体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积极做好对台张圣君信仰文化交流和樟坂乡贤第等对台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支持文艺创作,打造文化精品。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着力促进劳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各类保险覆盖面,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养老、新农合和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推行依法处理事项“路线图”。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安生生产监管体制和应急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大幅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水平。
6、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突破口,坚持引人和引智相结合,统筹抓好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科学选才用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化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到2012年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1、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把新上项目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格监管重点能耗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技术,确保完成年度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加快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进程。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建设好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区、风景名胜景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四绿”工程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实施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能力。
(七)深化改革开放。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开放领域,增创改革开改新优势,到2015年改革开放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1、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探索推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度,拓宽现有融资平台业务领域,做大做强城司和国有资产营运公司,谋划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政策,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BT、BOT等融资模式;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资产,提升资产运作效益,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信贷、林权制度、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管理等各项改革。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创造创新能力。
2、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着力引进境内外生产要素、服务体系和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外资利用质量。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增强农产品、纺织服装、工艺品等地产商品出口,提高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推进市场多元化,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八)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坚持强投入、高速度、上水平、保质量,在实施好向路(段)、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提速建设道路交通、市政项目,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汤埕温泉旅游综合体、创意产业园、万科地产、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征地、拆迁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更多节点工作量,加快促进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加快策划生成一批推动跨越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积极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互动平台,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创新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切实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重点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生产性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的比重实现大幅提升。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落实
从加强建设经济区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明确领导责任。各乡镇、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作为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直部门要主动对接,细化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1、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城市设计。1月底完成我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新调整人口和空间部局,使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纲要,4月完成道路交通、各类市政设施(包括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及工程管线综合、公共设施综合布局及商业网点布局、防灾减灾等13个专项规划,形成与城乡总体规划配套齐全的专项规划。同时,依据城乡总体规划7月底完成覆盖县城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按法定程序进行公示,审查,批准备案。启动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确定我县景观结构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组织构建街道、公园、广场、水系等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升特色功能区、特色风貌街区、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等规划设计意向和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的控制要求,构建富有山城特色的县城空间形态格局。同时在 4月底完成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__景观及主要街道、__岛等重要地段和出入口等重要景观节点的详细城市设计,对建筑形式、比例、色彩、材质等方面提出引导和控制要求。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年底前,完成县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作出具体规定,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外观设计、色彩、退让距离、停车设置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基础设施配置等提出控制性要求。严格“三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五线”(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管理。凡与规划不符的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零星插建住宅项目,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许可环节的跟踪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设计落实。
1、继续围绕“两山一河”做文章,做好显山露水工程,强化南北山公园管理水平,增加文化色彩,提升公园等级。在开发区新建山体公园一座,完成东环路和3号橡胶坝上游河道治理及景观打造工程,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在县城东西两个进出口增设标志性标识和亮化设施,提升__感观形象。2、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开工建设后苗圃体育运动中心(五馆)、__商综合体、东环路商业街、十四顷汽车站、县第二幼儿园、汽配物流园区、__四星级宾馆、第一水厂水质化验中心等项目。对__街、__岛等主要街道进行改造。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7800米,供热管网改造1万米,分户计量改造10万平方米。3、加大高铁新区和__高速下道口地块招商开发力度,加快__、__村、__三个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后地、__二期、__国际、__等地块旧城改造,打造精品住宅。完成棚户区改造300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1、加大对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落实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五大主体责任,确保不出现安全质量生产事故。3、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杜绝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四、加大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推行建筑节能依照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及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化责任管理,细化落实__项具体措施,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入手,将扬尘治理工作贯穿工程监管始终,抓好施工现场公示牌制度落实,明确建设、施工、监理等企业负责人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和社会监督,建立扬尘治理考核制度,并将施工企业落实扬尘治理评价结果,纳入企业信用平台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审批工程项目的绿色节能建筑不低于25%,逐步对老旧住宅建筑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今年计划完成5万平方米。
《*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认真落实省委*次全会和市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新建改造农民新居为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居住方式,建设具有现代特色、方便农民、经济实用的新型住房;立足节约用地,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坚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全市农村建设改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实施新民居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建设农村新民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过政策支持,市场促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
(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设与村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空心村”改造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既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习俗,又经济、适用、安全、环保。
(三)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原则。根据村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农民负担。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户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型,满足不同村庄、不同收入阶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四)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区域后偏僻地区,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村和谐建设,稳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2年,力争全市建设农村新民居示范村220个,改造旧村450个,确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通过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为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住宅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环省会、环县城周边和沿国道、沿高速公路两侧村庄是新民居建设改造重点区域,全市力争到2012年“两环”、“两沿”区域村庄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2009年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村庄180个,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栾城“1+4”组团县要建成一批体现现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县每县建成2—3个示范村。全市每个村庄要建成几个体现区域特点、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样板房。
四、建设改造规范
按照*省建设厅《*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要求,参照燕赵新民居百套优秀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新民居建设和改造。
(一)示范村庄选择要求
1.基础条件。群众热情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情稳定,班子团结,基础条件好。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通过。
2.重点范围。107、307、308国道、石闫公路(*市至温塘段)两侧可视村庄,京石、石太高速公路两侧可视村庄,省城三环路以外可视村庄,18个县城驻地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可视村庄。
(二)样板房选择要求
1.农户自愿。样板房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不同地域、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样板房建设的成本和标准能够适应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
2.符合防灾减灾要求。样板房选址要避开抗震不良场地、地震活断层影响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建设改造技术要求
1.规划布局要求。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集中紧凑,居住、出行方便,鼓励建设二层或多层住宅楼。街坊低层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样板房选址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选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内建筑平面布局与库房、农用车辆停放场地以及花草树木、沼气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给水、排水、供电、电话、网线、有线电视等管线。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洁污分开。
3.建筑设计及外观要求。样板房户套面积适当,结构新颖、成本低廉,材料选配经济,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观设计美观,符合地方区域特色,体现时代感。建筑设计水平较高,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同步应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节能要求。充分考虑沼气、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温热效高,符合抗震、节地、节能等要求,参考借鉴CL建筑体系。
5.旧民居改造要求。临近国道和高速公路两侧住宅,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统一选用单坡或双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围绿化,坡屋顶主色调为红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确认办法
(一)支持政策
1.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经申请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市财政给予适当贷款贴息补助。
2.将新民居建设中村内街道整治、绿化、环境卫生、饮水、排污等公益事业建设内容,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3.认真落实省财政下拨的扶持新民居建设改造专项资金,市、县按要求予以配套,重点用于新民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4.新民居建设中需要缴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电力增容费,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设的村庄需要占用土地的,经批准可列入当年征地指标计划。
6.列入新民居建设计划的示范村,村民贷款建设的房屋,准予办理房产证,由县级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对验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设改造示范村,根据投资规模,给予每村一定数额的奖励补助。奖补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根据示范村建设改造进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确认办法
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逐级申报制,每年年初申报确定年度示范村建设计划。符合申报条件的村庄,按下列程序申报、确认。
1.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列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申请,填报申请表,并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同意等相关证明材料。
2.乡镇政府审查合格后,报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确认。确认后,由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进行规划。
3.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按照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通过乡镇政府报县(市)、区政府审批。
4.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示范村名单,统一报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
5.市、县财政贷款贴息,按照规划建设时间和建设贷款额度,逐年分期拨付到位。
6.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验收,达到规定时间、进度要求的,兑现奖补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新民居建设改造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建设工作和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农工委、市建设局、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电业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计划,审核安排新民居建设资金的使用,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并配合市考核办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统计资料组、建设指导组、规划指导组和督导检查组,分别设在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人专抓,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引导。积极探索新民居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设、改造和样板户建设。整合现有涉农部门资金,集中倾斜支持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法人参与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支持有资质的公司竞争、承包新民居建设改造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广泛进行宣传,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改造居住条件和环境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多方倾力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