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让他们经过思考讨论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积极、适时地给予学生以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智力问答、小组辩论等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语文的理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新课程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在启发引导。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可通过创设问题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对事物有直观的了解,进而引发思考;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恰当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如在讲课文《背影》时,可将文中的父亲与现实中的父亲做类比,从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父亲并体会父爱,再去学习文中父亲的爱,这样理解起来会更深刻,感悟更深切。也可以将歌曲《父亲》引入课题,由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歌词,让学生联想父亲那深沉的爱,进而带着感情来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教学情境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传播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知识的合作者,课堂教学过程也变为了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素质拓展的过程。要想更好地创设活动情境,拓展课堂知识,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以竞赛、答辩、表演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或通过创设诗意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又或者可以利用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朗诵,来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培养情操,仔细品味文章的意蕴和内涵;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电视节目,安排学生参与不同的角色扮演,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角色,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使课堂气氛达到。这些方式都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与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的氛围和特点,才能使他们切实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1.以教材为出发点,延展外国特色鲜明的背景文化
在备课时,我们应充分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拓展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涉及其历史与文化层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应该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中西文化在交流话题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课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究文化背景知识
我们应该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英语国家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西方风土人情;还可以看一些优秀的英美原版电影,因为大部分电影的内容本身就映射了一种文化;听一些当地简易的英语新闻,读一些体现英语文化的简易读本,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可以组织英语角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形式的说英语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形式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休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语言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英语语言文化,提高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水平。在新课改背景下,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教学的交融,不仅让学生了解、区别中英文化的差异,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并运用英语。
二、结语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新经验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各方面知识信手拈来,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不断运用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武装头脑,否则,就会跟不上形势,就会被淘汰,更谈不上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落实教学常规,才能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完善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善于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在生活中、工作中热情开朗、诚实正直、谦虚好学、是非分明、勇于进取、健康向上。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勤勉自律、甘于淡薄、乐于奉献、坚定果断、沉着冷静。
(三)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
(四)要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
(五)要有勤学、善学、乐学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
(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总结教改中的成败得失。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抱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才能将素质教育付诸实施,才能将我国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思想、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既是要“落实”,就不能做“虚功”。教育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贻误学生,几乎无法挽救。课堂教学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实。一次,我问一位获竞赛课一等奖的老师:“你平时都能像这样上课吗?”这位老师回答说:“平时教学很难做到这样。”这位老师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如今,课堂教学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是,课堂教学的“实”不能丢。怎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怎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广大教师都能实施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一)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如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对教师产生误导。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特别顺利的课,课后,一些教师就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我不提倡上豪华课,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别是在公开课、竞赛课上,一是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如录像、录音、课件演示、图片道具、师生表演等,课堂教学使人眼花缭乱。当然,必要的、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现代技术手段,要恰到好处地用,但这样的教学反而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另外,这样的教学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也只能是个别课的点缀。二是在展示课、竞赛课中,教师往往将一课书或一节内容的最精彩部分都集中在40分钟里拿出来,这样的课平时常规教学不能复制,同样给人不实的感觉。难怪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完善。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空。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都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因此,教学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课讲得很好,有看头,有听头,但学生最后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竞赛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课上完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重讲一次。这种做法,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这种扎实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单纯地复制知识。这种扎实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要有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能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真正获得实效。
总之,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升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倡教学常规落实的导向,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才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成为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探究的问题。目前,高中语文教育呈现多种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点,并需要加强。
一、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多样性。目前高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多样性,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只是盲目的进行创新教育。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有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对语文失去兴趣。例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育,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思考的时间,从而学不到知识,导致学生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情况。
(二)课堂缺少学习氛围。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想让学生多增加知识,所以在课堂上就不停地灌输知识,几乎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感到枯燥,从而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背书,这说明,在高中课堂上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高中语文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就要求教师抓住内容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在结合学生的个性制订语文学习计划,使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主要做法有:
(1)确定语文目标。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通读一遍,然后明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认真思考,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结合制订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明确了教学任务的思路。
(2)制订教学计划。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学习计划,这是实施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计划可以分为:一是课堂计划,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地点,所以必须要有明确的计划,其计划的重点是更新教学理念和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明确重点、难点的内容。二是第二课堂计划,第二课堂包括学生的作业和课堂以外有关语文的教育,安排一些与语文知识有关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更深入了解。这些计划的制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根本就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将音乐、美术等一些色彩鲜明的东西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中,并结合一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下载朗读范本,然后进行快慢调节和加入点配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一词的意思是长时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的活动中长期使用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的,是学好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它的学习需要不断的进行阅读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读边思,并写读书笔记。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2)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过程,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了解了课文的体裁和主要内容,然后在预习的过程中对难点和重点做好标记,在上课时好认真听教师讲解。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做好标记,然后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深认识。通过长时期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不仅提高了听课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拓宽语文视野,提升语文素养。为了巩固知识,教师要利用好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1)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语文知识的内容,设计一些语文活动,例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重视测试。测试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不足,并分析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原因,并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测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不足点,并加强学习;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所以,教师在教育上可以加强平时的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
提高语文的学习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和教师任意一方努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帮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实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还有许多,这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能力
伴随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语文教学必须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增加文章的阅读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散文审美性过程中阅读的问题
(一)审美性的阅读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特点,其结构大部分比较的松散,题材上面非常的广泛。朱自清就将散文进行定义为闲话,生活中不管任何的事物都可以当作为散文的内容,散文的格式多没有固定的要求,而正是因为散,它没有任何的书写限制。散文的美既有它外在的形式美,而且又有它内在的情感美。贾平凹曾经就在谈到散文时说的:“真情实感美,文章则兴;浮艳的虚假,文章则衰。”散文不需是严谨的说教,其主要是作者进行真情感悟自然的流露而已。散文的句式就通常长短不一以及错落有致,用词非常的准确,而语言又含蓄凝练以及优美。以一般包含很唯美的意境,利用多种的文学手法进行运用,留给读者的无限的暇想空间。审美性的阅读就必须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进行阅读时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会散文中微妙的美,从而构成了对美的独特的理解,陶冶了情操。审美性的阅读主要是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调动各个的感官,体验对作者描述的唯美意境。
(二)散文审美性对阅读的困境
1.学生缺乏对阅读兴趣
高中学生就接触的散文阅读量比较多,一开始可能就有很高的热情,但是没有对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感,学生只是在仓促中应付阅读,没有认真的体会散文,发现散文中的美,很难对散文中进行审美性的阅读。高中语文再教材中的散文都是在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经典的、最有价值的散文里,对于陶冶学生中的心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里素养和语文的阅读能力有很重要作用。但是在于阅读的时候,不少学生多避开了散文,尤其就是现当代的散文,更多的就是背诵的文言文与诗歌。
2.没有正确的体会阅读方法
在语文阅读当中,方法就很重要,就有它有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在当中真正体会到散文中的哲理、情感与意境等。很多的高中学生没有好的阅读方法,不知道如何再进行审美性的阅读。不仅要在课堂的学习之前很少预习的,而且很少就对散文中的词以及语句中进行反复的品味,就没有养成学习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的突破
结合上文提到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下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散文阅读审美突破策略,实现学生散文阅读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创新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要使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实现审美能力的突破,就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现阶段散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学生现阶段情况,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阅读散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刚步入高中,散文阅读能力还不高,因此,制定这篇散文教学目标时,就可以制定为让学生大体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就可以,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散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散文阅读的审美意识。如果一开始制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由景物描写看出作者的真正意象,那么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反感,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
(二)转变教师教学态度,注重散文审美学习过程
教师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答出与标准答案相近的意思就好,忽视了对学生散文阅读审美过程的重视。因此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态度,重视学生散文审美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散文阅读的要点、散文要表达的内容与散文的表现形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散文审美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各类散文的分析技巧,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例如,在阅读散文《故都的秋》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要点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散文中描写景物的内容,根据景物内容体会出作者情绪变化,同时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解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此种类型散文的审美分析技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团.二期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基于此,随着新课改的推动,高中语文的改革也取得较大成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都出现了很大变化,而作文教学的改革进展就没有阅读教学改革的顺利,似乎也是被边缘化,因此,作文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作文教学不成体系
阅读教学的安排从小学到高中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是成一个体系。从那些安排的篇目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作文教学,虽然在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安排,但是有很多安排是不切实际的,导致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而且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个阶段对作文内容的训练没有体现出衔接和过渡,导致在每个阶段作文教学没有衔接。总之,作文的教学是由易入难,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在每个阶段的计划和目标明确,比如,在高中阶段,以议论文为重点,将议论文写作分成若干阶段,在高中的各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在高一阶段,训练学生议论文的立意,在高二阶段,训练学生的提炼观点和分析观点等技巧,在高三阶段整体训练。
(二)作文教学没有落到实处
作文教学的操作性很强,更需要将其落到实处,就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以,从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就可以看出,空话,套话,假话等等,让作文中的情感褪色很多,只是保留了作文的空壳;另一个方面,从教师的教来看,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谈谈大家写的好的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朗读几篇范文,这就是一节作文讲评课的过程,甚至有些老师将作文讲评课也上的很生动,问题也发现的很准;如果再是一位细心的老师,他也会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很详细的评语,分析的很清楚。总之,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分析和讲评的都非常好,非常到位,但是下课后,这篇作文也就意味着结束了,学生也知道自己作为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训练怎么提高?由此观之,作文教学不够深入,没有落到实处,作文讲评结束后,应该根据讲评内容,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才有进步和提高。
(三)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比较重视作文的学校会专门安排作文课,一般的学校就没有安排固定的作文课,最关键和核心的是并不是这些,而是从意识上的重视。阅读教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比较多,但是作文教学除了利用课堂,就没有其他时间,这就导致作文教学的有限性,如果从意识上再不重视,既是有作文课,也很难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细化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写作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应该将这些目标和要求逐步细化,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和要求,在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在高一第一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的立意,让学生的立意要高远,而这个问题是作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比较难的问题,所以才将这个问题作为进入高中第一学期最需要提升的内容,甚至,这个问题要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情感匮乏空洞等。高一第二学期就要重视立意的同时,还需要训练的提炼观点,分析观点等,将细化后的每个点在每个阶段进行独立训练,这样才有实效。
(二)完善作文教学的环节
一、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过于文学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教学内容过于倾向文学化,对于文学功底不甚深厚的高中生来说,这样的讲解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是反感,丝毫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将导致教师无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使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仍然不考虑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墨守成规,依然按照旧有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外国文学教学。在这样的情势下,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如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显然,这是很困难的。教师自身的欣赏水平有限,无法还原外国文学作品原貌,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无味。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是国外著名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但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不够,对外国作品的欣赏水平有限,不能对文章有很好地理解,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不够透彻,教学内容空洞无味也就自然成为普遍现状。讲解的不透彻,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教学过程不能传达有效而有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没有听课的欲望,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部分外国文学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离国内高中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外国文学作品大多反应的是国外生活,与国内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很难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共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当吃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个很大障碍。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那么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掌握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概括的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相关教育部门通过认真斟酌、反复推敲之后才选定的,是公认的能够提高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作品。如何使学生对它们的学习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的生活与它们产生交集,就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要做到这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一种对文学的研究,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关乎着语文教学的成效,尤其是对外国文学的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都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生物知识、天文知识以及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等等,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面对这样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透彻,自然对文章的讲解也就不会全面,那么对学生的引导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对作品的方方面面有透彻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各个层次的剖析。如此,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再感到陌生,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热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不光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逐渐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产生兴趣。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许多教学模式中进行选择,例如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当然,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人种歧视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了解黑人所处环境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解读,这样学生会更能明白马丁・路德・金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有了这些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对作者写作心境的剖析,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就会比较轻松了。若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积累教学经验,面对深奥难懂的外国文学作品时,有可能会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教学陷入僵局。由此看来,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与形成的关键。语文阅读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去研究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浅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但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高低,一味地进行阅读技巧及课文“知识点”的讲授,沿用单一、机械地“灌输式”教学套路,对创新教学模式开发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
其二,忽视学生兴趣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是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成熟的有机个体。教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阅读体验和感受,对学生的个性化观念及思维方式缺乏科学引导和必要重视,导致学生将语文阅读视为一项学习任务,而非自主感悟、自主提升、自主品鉴的文学体验过程。
其三,教学评价反馈匮乏。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部分语文教师忽视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导向、调节和激励的作用,单纯着眼于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导致相关的教学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教师,教师不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瓶颈,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陈旧教学观念
教师思想观念的合理化转变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准确定位和合理转换自身的心理角色,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与教师分享,从而形成文学情感共鸣。
其次,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应局限于课文内容的讲解,更应注重延伸性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推介优秀的阅读文本,拓宽学生的文學视野,同时提高学生文学赏析能力和审美水平。
再次,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教材文本的重要性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尽量多阅览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认知学方面的书籍,开发和创设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而丰富语文阅读课堂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最后,语文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在阅读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思想性。
(二)注重教材深度开发,有机渗透语文阅读策略
教材是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基础性、阶段性等特征的纲要性学习文本,是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内化阅读技巧、要领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应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在必要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悬念,有效启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思考和剖析,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表达方式。阅读策略的有机渗透,主要体现在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分析如下:语文教材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类别:经典型文本、一般性文本和辅文本。阅读方式主要有:泛读、略读、精读三种。对于经典型文本,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反复推敲和探究,细化到每个语段,甚至关键性字、词、句,强调阅读的精细程度,并要求学生以此为范,掌握其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流露,行文脉络的合理化布局等等;对于一般性文本,学生可以略读,掌握大致内容,赏析优美的语句,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即可;对于辅阅读文本,教师可以采用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关内容的参考,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最佳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可和重视,在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方面大有裨益,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最佳学习动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上课,为学生呈现有关“月色美景”的微课视频片段,学生津津乐道地赏析视频,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阅读内容的导入;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配合优美、舒缓的音乐进行情境氛围的烘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思考,如: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有些什么特点?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教学氛围中围绕教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相互探讨,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自然提高。
结语
总之,致力于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感兴趣的鲜活阅读素材导入作为有效切入点,将学生自主阅读意识,良好阅读习惯形成和正确阅读思维方式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实践的落脚点。不断探究、不断发掘、不断创新与反思,不断开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学为主,教为导”为理念,倡导创新,重视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利用课堂进行有效地教学。以下是本文的几点认识:
一、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实现教学过程的深入浅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更是如此。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社会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元素,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今生今世的证据》时,其中有一段话是:“我真的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在此处,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大胆发言,结果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谈到了自己“下水摸鱼”的经历;有的学生谈到儿时的烦恼;还有的学生谈到曾在门口等待自己回家的身影等等。只有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文章,深入作者思想,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的阅读才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二、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探究,就是指探讨和研究。探究欲实际上是一种求知欲,它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意识,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有助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展技能,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构建良好的探究氛围,以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把握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探究成果做出有效评价。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定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明确探究的最终目的,积极思考探究思路,采取有效的探究方法,敞开心扉、扩大交流。由此可见,探究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融入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提出这样两个问题:①快速阅读课文,说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②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的文眼(在文中起到点睛作用,并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合作讨论等方式,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①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有荷花、荷叶、荷香、荷波、荷韵;②文章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然后教师再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文中所写的哪些景物最具感染力,能够打动你?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纷纷投入热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变得非常热烈。
三、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自主时间
时间是课堂资源中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自主性等多种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文中的“拿来主义”包含了什么含义?②文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来阐明道理?③找出文中富含讽刺意味的句子,并加以讨论。课前,教师可以拿出10分钟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陈述,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最后留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探讨评论。
四、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思维中进行创新,在创造中进行思维,努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对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促使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认识,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新课程理念,并且不断加强实践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久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