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市场监管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监管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监管信息

第1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市场监督;大数据技术;问题分析;策略分析

近些年,随着国内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众的生活变得愈发方便。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而在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相关人员应当以国家发展为指引准则,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成市场监管工作优化。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是时展的需求,同样也是政府职能部门转变的迫切需要。

目前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等特点,可以帮助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市场竞争当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空间与应用优势。为此,各行各业都应当积极开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工作,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各个方面展开有效推进与探索,逐步转变了传统人力信息收集、整理以及信息记录的做法[1]。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成市场监管工作优化,由传统窗口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以及数据收集,到现有的电子化办公,将工作人员从复杂纷乱的工作环节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与此同时,提升了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效率,有效减少人力收集所带来的误差。目前国内现代化信息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市场监管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各个工作细节展开科学管控,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制定科学的优化工作措施,确保市场监管工作效率可以得到稳步提升[2]。

市场监管工作现存问题

(一)监管方式过于单一,监管效率有待提升

就目前形势而言,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的对象为市场主体。监管信息收集通常采用人工上报这种方式。监管工作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依靠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性与规范性,对市场数据的感知程度不足,导致监管工作以及其中的重点监管环节信息把控不严,管理效率有待提升,难以精准判定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3]。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建设环节,智能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但在实践环节,许多业务工作还是采用传统工作方式,信息化技术手段单一、各类系统的工作方式纷乱复杂,系统内部条块化、碎片化严重,登记系统、监管系统、办公系统、执法系统处于割裂状态,数据资源共享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信息化数据应用范围狭窄,难以形成完善的整体性管理平台。除此之外,市场监管工作还存在监管单位职能过多、缺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信息推广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对数据库重视程度不足,而且信息质量也得不到有效保障[4]。

(三)缺乏必要的分析与沟通,决策缺乏合理性

市场监管工作对于信息分析以及信息沟通的要求标准较高,这也是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与重要途径。目前市场监管系统数据量较大,且内容较为多样化,整体结构相对复杂,若各个部门没有实现通力合作、有效沟通,则跨部门联动监管实施困难,极易出现重复工作这一问题。基于此,需要各个部门提升协同作业程度,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与优势,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与义务。除此之外,目前对数据展示、数据汇总、数据加工、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等环节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很多重要决策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建设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监管应用迫在眉睫[5]。

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实施一体化优化策略,提升基层监管效率

首先,应当推动信息统一,引入互联网技术,整合现有的市场资源,掌握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数据,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升级现有的政务平台与互联网平台的接口,突破传统监管工作,统一开展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处理。其次,进行系统整合,不仅要对上级部门的政务系统展开优化,同样也要对基层部门的监管系统展开调整,尤其在构建完善的数据中心后,应当首先判定数据是否完成有效汇集。最后,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体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优势,加强现代化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互联网应用能力,推进整体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智能化发展[6]。

(二)着力构建智慧监管系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首先,适应监管机构的改革实际需求,加强业务整合以及数据整合力度,不断推进智慧监管工作机制建设。整体而言,要构建完善的基层工作平台以及互联网优化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升整体监管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其次,开发统一的软件,避免软件重复开发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软件开发环节,应当注重软件的综合性,提升数据的精准判定能力以及系统承载能力。最后,着力构建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这是推动整个智慧监管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核心步骤。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处理,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库,提升整体数据运转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对外的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统一。这不仅是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更是提升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时效性的重要手段[7]。

(三)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

市场监管工作智能化发展还应当注重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优化与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数据采集分析、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合理利用效率。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这两种先进技术从技术层面展开模式创新、理念创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此环节需要始终贯彻以下原则:首先,以数据为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中心。其次,引入社会力量。在职能变革这一背景下,相关人员的工作眼光应更加长远,积极引入外界力量,以此提升自身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水平。最后,进行分步处理,结合实际稳扎稳打,不断对建设环节当中的各个时间与节点展开调整,以此提升现代化监管工作水平[8]。

(四)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升级,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国内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与进步,市场监管工作的需求发生着明显变化。为紧随互联网时展步伐,市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强。对各种信息以及数据进行分类,构建完善统一的管理系统。在信息升级环节,应当安排专业人员来对本单位各个运行系统状态展开评定与分析,从长远角度展开系统调整与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市场管理系统,确保互联网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突况以及突发事件,并合理设定分支系统,使其成为市场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助力与支撑,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关人员应当注重完善监管平台,这也是整个智能化发展环节中的根本性操作。因此,市场监管相关单位应当详细明确管理平台当中的岗位职责,合理分配各个部门任务,强化各个部门沟通与联系,树立大局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智能化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应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合理规划监管工作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的监管工作标准,培养市场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管理理念,定期进行互联网系统升级,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大幅度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率,实现监管工作信息化发展目标。

(五)应用云计算技术,提升数据存储与处理效果

建议在市场监督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增强数据存储和处理效果。(1)将Hadoop体系作为主要的大数据存储体系,其中涉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列式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统一性、安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的存储平台。其一,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存储技术,数据采集交换的功能较为完善,可以按照数据类型特点和数据库的情况针对性使用不同的工具,例如:从结构化数据信息到Hadoop采集的SQOOP软件、ETL工具软件、收集日志的工具等;其二,数据处理体系中涉及离线类型、内存类型的计算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等,分别与各类场景相互对应;其三,为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还需创建集群管控平台系统,统一进行整体分布式集群的管理,在平台技术生态体系内开发现代化的管控功能,例如:分布式任务调度管控功能、资源管控功能、数据安全管控和访问安全管控功能、服务监督和管理功能;其四,配置大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数据建模阶段到数据定义阶段、数据关系处理阶段、数据可视化处理阶段和数据服务化处理阶段,都可以利用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管控。(2)合理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市场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来自很多方面的各种类型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的数据信息、其他部门数据、网络数据信息等。数据的种类很多,相互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数据量庞大,只采用传统的数据查询技术和分析技术很难满足当前的数据计算和处理需求。因此,需要使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分析。其一,在非实时性海量数据信息统计工作中,可以用来自动化生成市场监督管理汇总的数据,可以按照月度周期、季度周期、年度周期汇总数据;其二,实时化数据信息的计算和分析,主要是针对实时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快速作出响应,数据吞吐量较高、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三,实时性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处理,按照用户所输入的内容,及时进行数据的查询,作出相应的反应,整体系统不会对查询的条件进行限制,用户可以将查询条件自定义组合,随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的工作需求查询数据内容,快速获取需要的结果和信息;其四,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从海量数据信息中挖掘、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查询和处理的基础保障。(3)做好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数据应用场景分类,制订针对性的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方案,例如:使用分布式技术有效执行海量数据信息的非实时化计算任务,利用流式计算技术方式准确进行各类实时数据的计算分析,同时还可以借助数据交互式查询技术对市场监督管理大数据动态性查询处理。另外,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挖掘技术,深入挖掘市场监督管理数据中有价值的内容,全面整合内部数据、部门数据、网络数据,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数据分析、验证、研究等提供一定的支持,使其通过挖掘、研究来自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市场监督管理数据信息,寻找出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果和水平的内容,合理进行市场监督工作整体情况的分析、研究、判断,促使各方面工作效果和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价值。

结语

市场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未来市场监管工作的必然趋势,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实施一体化优化策略,提升基层监管效率、着力构建智慧监管系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式来开展市场监管工作,为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成龙.协同、耦合与赋能:政务新媒体矩阵化运营的策略与路向——以市场监管系统政务新媒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2):126-128.

[2]蓝志勇,吴件,方国阳.2018年以来地方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之探——以云南省Y市为例[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3-110.

[3]胡昕,汪基强,向淼,等.基层市场监管工作机制现代化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0(12):44-47.

[4]杨郁.信息化视角下“互联网+市场监管”推进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162-163.

[5]彭江辉,王思庆.机构改革背景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3):135-144.

[6]陈奇星,汪仲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地方政府市场监管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0(5):14-19.

第2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生活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监管体系日趋成熟,成果显着,但是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如天津滨海新区的“812爆炸事件”,造成了100多人遇难;近日来深圳等地学校的“毒跑道事件”,使学生不能正常学习等。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由于“五重五轻”,造成了监管着力错位、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效果欠佳等问题。因此,完善“监管者、市场主体、监管方式”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监管者。监管者包括:(1)政府职能部门。当政府部门取消或下放审批权限后,监管手段方式也要随之跟上,保证市场的良序运行;(2)行业协会。赋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权限,使之形成政府与社会在市场监管中的合力;(3)社会公众。他们是各种市场行为的直接承受者,或是出于内心正义、或是出于外部利益,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监督力量,监督市场中的各种违规行为;(4)市场主体。他们靠法律、市场信用体系等形成自律,从根本上杜绝各类违法事件的出现。

(二)市场主体。泛指参与到市场运营中的各种组织,主要是企业、公民或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同时要落实好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责任。

(三)监管方式。可实行部门联合监管、强制标准、责任追究、舆论监督、信用体系、行业自律等监管手段。

二、树立服务理念,确定监管者责任

(一)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做好工作。随着行政审批权限的取消下放,很多政府部门对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存有畏难情绪,因为权限下放了,责任并没有下放。“谁审批,谁监管,你取消本部门的审批,但由此引起的一切监管责任由本部门负责!”正因如此,很多人怕担责任,怕丢了乌纱帽,主观上并不愿意下放权力,但又不得不下放。要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人员首先应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公仆意识,主动做好工作。

(二)认真学习法律,提高自身素质。监管者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落实好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明确监管是市场外的裁判,而不是市场中的运动员。明确政府的职能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创造财富。

(三)机构独立运作,保证公平公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才能保证监管结果的权威性和被接受性。因此,监管机构,特别是行业协会应独立运作,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公正性。如果监管部门频繁受上级领导干预,甚至与之不分彼此,则很难保证公正独立地行使监管权。

(四)推行综合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目前,我国的市场监管很多是分段和分部门监管,这固然可以使之相互制约,避免职权滥用,但客观上也造成由于各部门利益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的现象,并由此出现监管上的重叠或空白。因此,应整合市场监管主体,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可与大部门体制改革统筹考虑,相对集中执法权,组建综合性、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机构,把相关部门的监管事项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使监管者能够对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实现监管效能新突破。

三、创新监管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一)监管对象由市场主体转向市场行为。改变以往监管对象主要是针对市场主体资质、资格的监管方式,转向重点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降低门槛,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但同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让企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出现问题自己买单。通过这种转变,使市场监管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不正当行为的监管上,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二)监管标准尽量运用强制性标准。采用强制性标准是最理想的监管方式,但也不能将其无限放大,可以将其作为监管的底线。在国务院的文件中设定了强制标准适用的三大范围:第一,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国家安全;第三,生态环境安全。主要监管市场主体的四类行为:一是垄断行为;二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四是假冒伪劣行为。市场主体严格执行标准,监管部门依据标准严格监管。

(三)监管基础实现统一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探索互联网和“互联网+”下的政府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的数据,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将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合二为一,方便使用,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采用了监管信息共享管理试行办法。如果一级政府的事中事后监管平台暂时难以统一的话,也可以采用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如天津市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系统,这样也能保证监管的高效和准确。

(四)监管手段采取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多媒体在不断地涌进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监管手段也应与时俱进,避免单一的监管方式。如可以采用微信、微博等手段,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或匿名举报,既保护了举报者,也能扩大监管范围,使微信、微博的用户成为了潜在的监督员,助推了群众监督。但在使用该方法时应避免侵犯隐私、网络暴力等。

四、促进企业自律,引导行业发展

(一)加强企业自律,主动约束行为。由于目前市场普遍低迷,经济下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企业行为频繁碰触法律底线。固然我国有各种法律去规范企业行为,但企业不能只依靠被动的政府监管,自身自律其实更加重要,否则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洪流卷走。

(二)源头追溯倒逼,迫使企业规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食品行业监管,借鉴我国古代和近代国外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每一件产品标有生产者的名签或编号,出现问题后严惩不贷。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份试点食品的追溯,但由于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还没有被顾客和企业广泛接受。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成本的不断降低,这必将是食品市场监管的趋势。

第3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和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文从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以及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和关系等几方面,论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相关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建立与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指出,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按照一个指导思想(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同步推进(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和社会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三方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的作用),实现四个统一(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其中指导思想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前提。

在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为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了能给建筑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手段,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也即信用体系建设要有体现德治的道德标准和体现法治的规则标准,这是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

2建筑市场失信的表现与原因

由于我国建筑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市场理性发展相对欠缺,有相当部分的市场行为承诺与实践不符,使得市场信任感匮乏,主要表现:

2.1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一是政出多门、政策易变、政令不畅,导致政策缺乏公信力;二是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工作缺乏科学性;三是政企不分、行业垄断、行业保护、不公平竞争,导致诚信缺乏监管度。政府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社会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昂。

2.2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一是市场交易中的失信现象,包括虚假招投标、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非法挂靠和越级承接任务等市场交易中不规范行为;二是定价行为中的失信现象,包括恶性压价竞争、偷工减料、降低建设标准、不履行质量责任和不遵守强制性标准等定价行为中不规范行为;三是企业竞争中的失信现象,包括不顾企业形象、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合同履约率低、纠纷处理难度大和组织协调困难多等企业竞争中不规范行为。企业诚信水平的高低与经济运行成本成反比,一些企业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经济运行成本的高昂。

2.3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一是一些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办事不公、官僚作风等现象严重,导致政府监管的成本高昂;二是一些企业领导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恶性竞争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的成本高昂;三是一些企业职工诚信意识低、利益要求高、工作责任低等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管理成本高昂。个人诚信水平高低与管理运作成本成反比,一些个人诚信水平较低,造成管理运行成本的高昂。

有资料表明,由于失信行为,我国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每年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l800亿元,累积拖欠的工程资金总额已达6000亿元到l万亿元,这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严重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l0~20%的巨额低效经营成本,它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筑市场失信行为主要原因:

(1)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它包含道德经济与法制经济,缺乏诚信的市场经济,处处是陷阱,无法良眭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意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2)人们缺乏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人们追逐不当得利,以及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机会成本小之又小或甚至没有,缺乏市场的诚信标准,市场不规范,无法健康发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诚信标准,导致建筑市场失信行为屡见不止。

3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与关系

处于转型期我国建筑业,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和现象,严重限制了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使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加大、效率降低。要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得以维系:一要依靠诚信文化教育的工作,提高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二要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规范,建立市场经济下的诚信标准及其失信惩罚制度化。前者具有诚信道德的原动力,后者具有惩戒失信的鞭策力,二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因此,要减少和消除因失信行为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就必须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特别要建立能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标准。

建筑市场诚信的标准包括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两大方面:

3.1诚信的道德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事中,能够诚实守信,做到行为规范:在市场交易中要讲诚信,在定价行为上要讲规范,在市场竞争中要讲道德;政府官员要遵守官德,企业领导要遵守商德,企业职工要遵守公德。建立诚信的道德标准,就能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及其诚信交易自觉性,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3.2诚信的规则标准

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诚信原则,必须执行的政策法规:在诚信规则中,有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法律规则等;在规则标准中,有建立诚信信息系统的基础性标准、有建立诚信评价系统的监管性标准、有建立诚信法规体系的保障性标准、有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的鞭策性标准。建立诚信的规则标准,就能确保市场的诚信交易及其市场秩序规范化,这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建筑市场诚信的道德标准和规则标准的相关性:诚信的道德标准,是道德准则的诚信;诚信的规则标准,是规则原则的诚信。规则诚信“源”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规则化;规则诚信“高”于道德诚信,是道德诚信的制度化。道德诚信与规则诚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维系:规则诚信必须有相应的道德诚信作为基础和依托,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道德诚信必须有相应的规则诚信作为保障和体现,否则就会成为无果之花。

第4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论文关键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信用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原有的外汇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

外汇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建立规范、高效、诚实、信用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对于提升我国信用等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形象以及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建立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外汇局对应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相应开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银行结售汇管理系统等十几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运用,增强了监管的时效性,方便了涉汇主体的外汇收支活动,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这些信息系统在数据共享、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远不能适应外汇管理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外汇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外汇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数据共享性差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是每增加一项新的外汇业务就要增加一个系统或报表。外汇管理的外汇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已有十几个,基本覆盖了外汇局所有业务领域,但由于每项外汇业务需求的提出时间先后不同,指标设计口径不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充分发挥子系统有机整合后的整体优势,对于有效利用外汇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资本账户的放开以及证券、保险和服务业的进入,为了保证有效监管,每项业务都要增设新的系统,那么,外汇管理的信息系统要以成百上千计算。

2.外汇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原始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对外汇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的统计监测系统游离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之外,以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为例,客户国际收支交易的涉外收付信息虽已存在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中,但在进行申报信息的报送时,银行仍须将这部分信息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中,既加大了银行工作量,又存在二次录入错误的可能。目前,外汇局与银行、企业的信息传导载体还主要是纸质报表,大部分数据采集来源于手工台账登记,然后手工汇总后通过专门的统计程序上报。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不仅会发生因填报人在统计内容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人为统计错误,还会由于手工采集速度的限制而导致在信息掌握上的滞后性。加入Wl’O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增长迅猛,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新的交易种类不断涌现,跨境收入金额迅猛上升近100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跨境资金流动,如果都要用手工台账方式统计汇总,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3.外汇信息监测系统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高效的外汇流动预警、预测机制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指标的设置必须体现管理者的意图,从目前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它系统看,还停留于信息的采集、汇总阶段。仅局限于对各类具体业务的事后统计,缺乏必要的信息加工、利用、分析和反馈机制特别是缺乏对异常信息的的监测、筛选以及对外汇流向的事前预测,加上外汇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信息反应迟缓,所以对违规、违法的外汇流动的监管就缺少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4,外汇信息监测系统不能反映涉汇主体的交易全貌账户是统计的基础。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已在全国推广实施,但该系统不能反映全部企业或企业全部的外汇收支活动。一些对公单位的结售汇,如出口结汇、捐赠结汇、进口购汇及其相应的收支等,可以不通过外汇账户进行收付,致使外汇账户收支不能完整地反映涉汇单位的涉外经济活动。特别是作为对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主线的结售汇未能在该系统得到体现。另外,该系统还未含银行自营外汇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账户,企业开证付汇保证金账户等,因而导致外汇管理部门在对企业外汇收支活动监测中,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使企业的一些外汇违规行为因账户系统的局限性没有及时暴露和制止。

二、构建我国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思路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规范的行政执法和内控制度,畅通的政策宣传和反馈渠道,高效的外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的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等。其核心内容是高效的外汇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外汇管理已经建立了十几个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直接管理的烙印。这些信息系统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逐步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1.更新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管理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实行平衡管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外汇管理经历着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现场检查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再延用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政管理思维方式,显然是难以解决复杂和深层的问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弱,而且管理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现在外汇资源已由稀缺转为相对过剩,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也必须随之转变,并且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统计指标和统计内容的设计上,应紧紧抓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彻底摒弃面面俱到的管理理念。国际经济的交往相比国内经济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的交往中,抓住主要矛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这也是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2.建立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主轴的信息监测系统账户是统计的基础,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和资金存量的“蓄水池”,也是监管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重要窗口,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必须以改革现行的外汇账户系统为着力点。指导思想:只要有外汇收支行为的单位都必须开立外汇账户,凡未开立外汇账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行为,银行都不能受理,所有的外汇收支都必须在外汇账户中反映(其中:包括银行结售汇业务)。具体思路:以时间划分:账户可分为长期账户和临时帐。以业务性质可分为经常项目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和特殊账户。经常项目账户为长期账户,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经常账户,账户的发生额原则上只能是贸易项下的,外汇局通过经常账户的发生额与海关出口或进口报关额核对,数据相差太大,外汇局可追查其原因,并可取代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本账户的一般为临时账户,可根据外商的进资计划确定账户有效时问,并根据外商的投资额确定账户的最高限额,上述只要有一项指标达到,账户自动关闭。同时,以账户系统为主轴、根据不同的外汇业务性质开设不同性质账户,并根据账户性质设立不同的子系统。

第5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一、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主角,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失去了主体地位,为了应试而忽略了他们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这就致使教师主观地将学生人为划分成“优等生”与“后进生”,造成严重的等级歧视,误导了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教师在无意识的偏见作用下,无形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俯下身来跟他们说话,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怒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以博爱言传身教,废除等级差别,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相待。

二、张扬学生个性,融洽师生关系

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并非真正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得以发展,学生个性也不能被弘扬。同时,一些教育方式以及一些活动都是按照事先安排进行,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新课程下,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做法,可以深入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说明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心声,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这样,教师就成了学生的玩伴、学伴、合作伙伴,使学生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

三、倾注一片爱心,升华师生关系

第6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TL37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建筑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关建筑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解决并减少这些问题呢?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督,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将建筑施工进行规范,但是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更是需要不断的创新。

(一)、对安全认识不足

建筑企业安全意识较差。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人员不能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安全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对工程安全不能有很好的预控能力。而且由于工期等的影响,员工上岗之前不能接受安全知识培训,致使一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对建筑工程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对质量认识存在缺陷

就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远远的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不足。对建筑材料缺乏必要的监管,由于建筑工程所需的工程材料的量非常大,而某些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管程序,对一些质量较差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不能及时的检测出,致使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由于工期等的需要,致使某些企业为及时的完成工程而降低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致使工程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现在建筑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主力是农民工,而由于农民工的受教育较少缺乏必要的培训,对质量认识不清了解较少,使一些工程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有些企业由于企业在身规模的限制,设备技术水平较差,致使在一些工程中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正确认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对施工质量没有一个非常好的认识,那么对施工的管理也不可能十分到位,增加了施工成本。

(三)、政府在监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

国家制定的制度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国家制定监理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而目前一些建筑企业钻国家监管力量不足的漏洞,使这些制度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违规行为随处可见,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处罚力度不足,企业的损失远远的小于所获得的利益,很多企业宁愿冒着被处罚的危险也要违反制度,使制度政策变成形式,导致事故的发生。

管理比较混乱。由于国家的制度政策,使管理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方面的人员以及经费严重不足,使管理不能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使一些企业钻管理的漏洞,不能始终坚持安全制度与质量标准。同时,由于我国的施工管理发展时间较短,使一些监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在监理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因素,造成安全隐患。

二、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创新实践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高质量施工的必要保障,建筑工程由于规模要求各不相同,做进行的管理手段也是不同的。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现场管理上,要做到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施工管理队伍成立较晚,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人员理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要想保证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素质培训,让工程监管人员对自己的责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的同时,专业知识技能得到提高,能够用自己的能力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素质也是音响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较高的人员素质也是进行完美施工的基础。

(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和造价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巡视。在施工之前,要对图纸进行反复研究,对材料等细心检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如果发现了问题,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完成每一个工程之后都要对其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规定,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控制造价,把握好成本。在材料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当进行市场控价,做好价格对比、定位工作,从而促进低价位高价值的实现,降低成本。在进行动态资本控制方面,应当严格控制预算,对于确实需要变动的应当严格程序,真正将成本降到最低。在材料、设备利用方面,应当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在技术上应当坚持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对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监理,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建设

建立健全与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责任人负责机制,让政府管理部门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对违规的建筑企业的处罚方式也要进行加强,让他们真的感受到了违规之 “痛”,自然就会对施工质量更加重视。最后建议政府部门提高建筑企业的准人门槛,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禁止其进入,这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人民利益的手段。

三、结语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要求更加严格的今天,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以过硬的质量作为保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及时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有效的管理对成本的控制非常有效,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创新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加强对现场的监管,对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好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秋如. 探讨现场施工工程管理的创新及应用[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8,(07):

第7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左心室内的腱索,如果不是起于肌并止于二尖瓣叶,而是从肌到肌或肌到心室壁或心室壁到心室壁者,称为左室假腱索[1]。曾被认为是一种无重要意义的解剖变异,后有人提出左室假腱索可能与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有关[2,3]。随着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发展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左室假腱索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与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临床体征症状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07~2009年间71例左心室假腱索患者资料,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1例左心室假腱索患者,男50例,女21例,年龄3~74岁,平均35岁。本组中12例6岁以下儿童均以入学体检发现心前区Ⅱ级以下收缩期杂音,进而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6岁~12岁患者中有心脏杂音1例,其余10例出现间断心慌、气短。12岁以上患者中有17例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异常等疾病做超声心动图时发现。其余31例存在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博1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3例,房早4例,合并先心病室缺2例,房缺1例。扩张性心脏病2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sekuy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的关系。首选二维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二腔等多切面仔细观察左室内结构。凡在两个切面上能观察到左室内异常条索者即可诊断为左室假腱索[1]。调节探头方向,显示起始走型。

2 结 果

71例左室假腱索占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者的16.51%(71/430),经查体、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器质性心脏病者26例,其中风心5例、先心7例、冠心2例、高心2例、心肌炎4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包积液1例、其他瓣膜病2例,余4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在45例左室假腱索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律失常者16例(室早9例、房早4例、房颤1例、传导阻滞1例,余为其它电生理变化),占48.9%(22/45);胸骨左缘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22例,占35.6%(16/45)。71例左室假腱索数量及排列各自不一,除3例2条、2例3条假腱索外,其余均为单条假腱索跨越左心室腔并附着于左心室不同部位。

3 讨 论

腱索是纤维肌肉样组织,由原始心脏的内肌层衍生而来。正常起自心室壁心尖部的二组肌,附着于二尖瓣叶;附着于二尖瓣以外的组织称为左室假腱索。目前认为彩色多普勒是诊断左室假腱索的可靠方法[1]。通过对71例左室假腱索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室假腱索患者中,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并不低。长期以来假腱索的存在一直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或仅被视为一种心内正常结构的变异并没有临床意义。因此,在经典的解剖、病理及心脏病学等专著中均未见述及。

室性早搏是自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并且从心室提前发出的异位激动,左心室假腱索可以是室性早搏的根源;其早搏具有以下特点,即药物治疗难以显示应有的疗效,而运动却常使早搏消失,这种现象说明室性早搏由左室假腱索引起,其可能机制是:(1)腱索内可能存在特殊传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自律性,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2)假腱索附着在左室壁上,心脏舒张时,假腱索对左室壁有牵拉力,这种机械性牵引能激发出室性早搏。本组22例有心脏杂音,可能因假腱索附着于左室壁,心脏收缩时快速血流遇到假腱索的阻挡,对左室壁冲击发生湍流,震动室壁从而产生杂音。杂音的强度与假腱索附着的位置、长度、厚薄有关。

综上所述,假腱索虽不是一种疾病,但却容易与某些疾病相混淆。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多切面观察,以助于与这些疾病相鉴别。随着超声心动图的普及应用和检出率的提高,不再认为心脏左室假腱索是一种无临床意义的解剖学变异,而可能是引起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和胸痛、胸闷、心悸的原因之一[4]。

参考文献

[1] 徐志鸿,戴一娜.心脏左室假腱索128例的超声检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5):323-324.

[2] 李 纲,李玉东.左室假腱索致室性期前收缩96例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6.

第8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1 通信市场的竞争特征

现如今,我国的各通信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呈现出各行其道的态势,短期行为过多,而欠缺统一长远的规划。就整个市场状况来看,我国的通信企业还未能将专业营销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予以真正掌握,在其对市场的行为和态度方面,通信企业尚且处在为完成短期目标而使用有奖销售、公关、广告等促销形式的促销导向阶段,并没有到达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阶段。

2 构建通信市场的营销管理体系

2.1 产品理念的创新

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通信企业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及时需求作为目标,并以此来对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在通信市场日益庞大的状况下,消费者对通信产品已经开始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假如通信企业要想使自身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树立起崭新的产品理念,建立起以消费者需求为导本文由收集整理向的全新产品理念。比如,联通沃品牌,它便是建立在用户具体需求之下的专业,让用户有了全新的沟通体验,同时也建立起了一种品牌概念,那就是应对市场竞争,接受市场变化,与此同时,使自己的产品得以提升并凭此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首先,通信企业需要提升产品自身质量,只有使网络信号覆盖率得到不断的提升,使网络信号得以不断的优化,从而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才能使自身的市场份额增大;其次,作为通信企业一定要开发一些新的通信业务,如此才能使自身的产品娱乐服务得以提升。现如今,完善娱乐业务已经变成了通信市场新的竞争重点,所以,对新型的增值业务予以不断的研发,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适应时展的需求。

2.2 完善分销网络

通信的目的便是方便用户,作为通信企业一定要加大对之前产品的分销网络运营力度,这样才能让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被有效地提升。

一方面,通信企业需要提高产品分销网点的覆盖面积,这就需要通信企业合理的设计产品的分销网点布局,从而使通信市场的空白区域得以最大程度的被填补上。除此之外,通信企业需对产品分销网点的分布密度和数量进行适时、适当的控制。除此之外,通信企业还需确保产品分销网点的各业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均衡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对产品分销网点在进行设计之时,通信企业应把所有网点业务状况进行合并,并将之统一至分销网点规划统筹里去,从而使疏漏状况得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还有就是,在主要的销售渠道和经营网点上,通信企业还需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销售渠道以及经营网点转变为企业营销管理优先发展基地。

另一方面,通信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之时必须积极。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最主要是在社会关系里进行的,运营商在开展这项工作之时应同社会各领域实现互运,以便开拓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视野。作为通信企业需处理好和分销商以及各大卖场和售后服务网点彼此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将自身与新闻媒介、消费者协会以及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和组织将的关系处理好。如此才能使通信企业美誉度得以提升,并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2.3 对多种营销手段进行整合

作为通信企业要把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同时对营销服务模式进行规范,用统一企业形象来向消费者进行信息的传达,以便在消费者那建立良好信誉度,以此实现与消费者间双向的沟通,使企业变成一种标签,最终实现长期营销的目的。因为通信企业所提品流通的渠道长以及市场需求大和市场范围广,并且渠道种类多,因此,在对多种营销手段进行整合并和消费者沟通之时,要以非销售形式进行,从而使消费者需要本企业的通信产品。通常状况下,通信企业会通过树立产品形象以及企业形象形式来对老顾客加以维系,并吸引新顾客,以便使通信产品可以更加深入人心。而在对主流业务进行促销之时,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准,使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服务质量以及诚意。并在服务过程中做到如下几方面:

1)加强营销感情的投入,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时候,作为销售人员必须热情礼待;

2)服务规范化,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来进行作业,使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

3)作为服务人员还需使自己的销售服务在效率方面不断提高,以此确保服务及时和可靠。

3 通信市场在营销管理体系方面需注意事项以及工作流程

营销管理体系方面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1)在对市场营销进行审计之时,需加强对环境、盈利能力、费用的审计,并使从投资知效果的审计得以实现;

2)对管理进行控制,需从成本、效率、年度计划等方面来进行控制;

3)提高培训,使营销人员视野得以开阔,使营销人员思路得以拓宽,使营销人员素质得以提高,从而适应市场变化;

4)处理市场的营销信息,让信息资料能为公司所用,建立起信息资料档案,方便查询收集,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建立起对市场信息进行处理的系统。

第9篇:市场监管信息范文

关键字: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作用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形式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与多元化。我国建筑市场具有涉及面比较广,交易额巨大,可变因素比较多的特点[1],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不健全,并且缺乏基本的制度约束性的特点,使得我国建筑市场信用原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了我国建筑市场中信用缺失行为的经常发生。而且信用缺失行为的主体一般就是建筑市场的主体,并且非常可能发生在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一、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作用

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针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批示:“…诚信建设涵盖经济和社会的每个领域,涉及到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众多的方面,诚信体系是一个综合,需要从重要行业、机构和企业的信用建设入手并逐渐的推广,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紧密配合和合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体系。批示高度概括地提出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些重要环节,建筑行业也需要抓紧时间开展诚信建设的重点行业之。对此笔者认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意义是很重大的,其主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加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意识

通过建立并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可以加速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意识,例如:《招标投标法》规定[2],招标投标活动一定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从法律的层次利用国家的强制力束缚了建筑市场中企业的行为。所以,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于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2、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

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中评价机构的建设,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完善的数据库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了对本地区、本行业的企业和人员的信用状况及时准确的搜集、编整,营造了诚实守信、失信必惩的良好建筑市场环境,进而增强整个建筑行业的信用水平,促进了建设领域信用建设。

3、有针对性地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信用评价的工作将会无从谈起,那就更不要谈信用评价的客观、公正与科学性了。通过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相关建设,有针对性地规定统一评价标准对建筑市场的信用建设非常重要。

4、创建统一和完善的信用奖惩机制,真正的实现建筑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失信惩戒机制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其主要作用是对守信者实行保护,失信者实行惩罚,起到社会监督和约束的保障制度。

二、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管理

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建筑市场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也是促使我们建筑市场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管理水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处于先进地位。

1、建立微观与宏观结合紧密的信用跟踪体系

我国建筑管理中的宏观方向所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建筑企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建筑工程运作的约束性,但是一般建筑产品又不同于工厂中的流水线产品,它的形成过程很是复杂,和它的管理水平联系密切,和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和工程当中的设计、勘察、施工工期、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抓住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建筑物里某扇窗户的施工,它的施工质量与窗口安置、密封胶的质量、抹灰层的施工、施工人员的打胶水平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建立企业与建设行为人的信息库的时候,还应该建立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的信用跟踪体系。例如:一些精品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信息跟踪与监理管理水平以及比较高的企业信息的跟踪,施工质量相对较好的一些项目工程信息跟踪和记录、进度快、施工质量好的工序以及其工序的施工人员的信息跟踪和记录,对以上所述每个环节的影像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只有抓好这些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信用体系管理,才能使工程质量不断迅速提高。再例如:利用一些影像资料与现场观摩来推广精品的建筑工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一步步建立持证上岗的制度,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施工人员的识别系统。其应该尽量避免施工人员与所持证件不相符,证件资质或者操作的范围与施工分项也不相对应的尴尬局面。

2、建立信用管理法律

我国建筑市场要想立足于信用建设,必须要有法律保障,做到立法先行。一方面国家将有计划地制定并颁布与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应结合行业特点[3],颁布和实施相应的部门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还要修改或完善现行的相关法规和部门的规章制度,结合现有的管理制度,并形成适应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所需要的法规文献

3、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信用风险度茸制度、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预警制度等。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用约束关系也都依赖于各个企业的自身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当每一个企业(授信主体)中都有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都有客户信用记录,也都有判断能力的时候,那一些不讲信用的企业将会受到该相应的惩罚,并且最终会被排除于市场之外。

4、不断完善信息化信用管理

完善信息化信用管理主要包括:迅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筑市场管理的电子政务方面的建设,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建筑市场对管理电子政务的建设速度;依靠政府公共电子政务的平台,从而推进建筑市场的进度追踪、现场管理与安全文明的施工、文件的审批、质量监督报表与上述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呼对应;加快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加快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通过上述做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5、建立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

1)信用担保相关制度的建立。由于信用担保相关制度的产生,能够使得建筑市场中交易的双方以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得要较大改善[4],因此要在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中设立信用担保的相关制度。担保机构一般为专业化的中介方,其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利用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等多个方面,这就保证了规模化的经济效应的存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交易费用与信息成本。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建筑市场竞争会更加白热化,因此我们应当快速的建立起建筑工程信用担保的相关制度。

2)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建筑市场信用评定要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指标、方法、模型和等级,运用科学的手段,从资本能力和信用行为等方面对建筑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进行等级评价方面做出结论。借助信用等级这种简单符号,促使市场主体对自身和交易伙伴之间的信用的重视,形成“守信”的良好氛围,因此整个建筑市场就会规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