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化学品风险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品风险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品风险评估

第1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危险化学品在其生产、储存、运输及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节中管理或者设计使用上存在漏洞,导致各种特、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带来的损失。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辨识危险源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首次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建议标准,1979年又对标准进行了修改,ACMH等机构在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方面极富成效的工作,促使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82/501/EEC),简称《塞维索法令》。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PSM)标准,在标准中提出了130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1],随后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颁布了《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提出了规定。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用限定某种物质及其数量的方法作为辨识重大危险源的出发点,为了与国际接轨,本标准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提供了爆炸性化学物质、易燃化学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毒性化学物质的名称及其临界量[2],在国外的有关标准中,虽然都包括以上4类物质,但有的并没有明确细分。本标准临界量是参照了欧共体的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有关法规及实际生产技术水平来制定的。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早期的风险评估主要关注的是对人类的风险,随着人类对环境风险的不断重视,目前的风险评估同时将环境风险作为重点评估领域[3]。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Seveso指令中的风险评估方法一是甄别企业主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二是进行安全分析,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可能性分析,一般分析危害发生的前提条件、故障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企业主要事故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进行场景描述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制定应急预案[4]。REACH法规框架下的化学品安全评估是基于欧盟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建立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效应评估、PBT(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和vPvB(高持久性和高生物蓄积)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等5个部分[5]。对比欧盟,我国现有的化学品风险评估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评估较少,深度不够,普及程度低,缺乏完善的评估程序和方法,虽然国家的《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给出了基本评估程序,但是该标准属于纲领性的标准,内容较粗,无法按其进行实际的评估;与此同时,对于评估的各项内容,国家也没有出台统一方法,这些不足对化学品综合风险评估的推广有很大的限制。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

解读好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有助于相关的使用、管理、执法等部门更好地贯彻法规政策,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障危险化学品生命周期的人员和环境安全。在从运输角度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方面,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下设的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颁布的UNRTDG,是一个国际性的危险品运输分类和标记体系,为危险货物在世界各地的安全运输提供了一套统一的管理框架。依据UNRTDG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具体特点,有关国际组织分别制定了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技术规则,主要包括适用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内河运输的《国际危规》,其技术内容中对危险品的分类、包装和标签的规定和UNRTDG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运输方式和运载工具的不同,对于运输作业程序的要求也不同。针对危险化学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运输、使用、储存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下设的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对GHS进行了第四次修订,GHS制度主要是针对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法规的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要求不同而提出的,是指导各国控制化学品危害和保护人类与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其提供了化学品危害性的统一分类和危害信息统一公示制度两大部分内容[6]。UNRTDG和GHS是面向全球范围建议实施的,而REACH和CLP是由欧盟提出并要求强制实施的。REACH指令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REACH指令要求凡进口及在欧洲境内生产的化学品必须通过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等一组综合程序,以更好、更简单地识别化学品的成分来达到确保环境和人体安全的目的。该指令主要有注册、评估、授权、限制等几大项内容[7]。CLP法规即欧盟1272/2008号法规,是针对欧盟化学品分类、标签、包装的一部法规[8]。CLP是欧盟也是全世界第一部为落实联合国GHS的独立完整的法律,在内容上填补了REACH针对分类与标签内容的缺失,对REACH法规起到了巩固作用。目前对于GHS的实施,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美国劳工部下属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公布了GHS指导性文件[9];日本于2005年10月公布了自己的GHS分类手册,其中具体介绍了物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3类危害标准[10]。国内对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此项新《条例》是依据GHS定义的,是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新危险化学品名录从原来的3800多种增加到了7000多种[11]。修订后的《条例》涵盖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及废弃全过程的管理,增加了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条例》确定了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确定和调整机制,危险化学品名录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并适时调整,建立了生产许可证制度。

5危险废物的管理对策

危险废物管理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一部分,危险废物的豁免管理制度是降低危险废物总体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美国的危险废物豁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美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基本法规是《资源保护与再生法》(ResourceConservationandRecoveryAct,RCRA)[12],其中SubtitleC专门针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方面。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陆续发现,某些废物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EPA根据实际情况多次对鉴别法则进行修订,通过补充排除和豁免条款,将某些废物排除出危险废物管理或豁免某些管理环节,并相应建立管理要求。美国的危险废物豁免管理主要包括类别排除、危险废物小量生产者的有条件豁免、低风险豁免、混合和衍生条件下的豁免、废物产生源个体豁免五大类[13]。欧盟也有危险废物豁免管理,但在技术体系上还远达不到完善的程度。我国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理及危险废物豁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远未达到有效应用的阶段。目前,尚缺乏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与豁免标准,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豁免体系[14]。虽然有些地方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实施危险废物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和方法学支持,在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时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近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黄启飞等研究人员选取染料涂料类废物、废矿物油、电镀污泥和废酸废碱等4类典型危险废物进行研究,并得出了此4类物质的豁免量限值。对低风险的危险废物实行过于严格的管理,会给社会和危险废物生产者增加不必要的高额处理处置费用。如果这些低风险的危险废物能够得到妥善管理,是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

6结语

第2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①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②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作者:韦美玲 单位:南宁汇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第3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1.1危险源定义

对于医院内部的火灾危险源来说,可以定义为:在医院环境内,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会引发火灾事故的不安全物质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1.2危险源辨识

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研究中,将危险源分为两类进行辨识,第一类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这种辨识方法在应用与医院环境中时,结合医院内部危险源的情况,将第一类作为辨识危险源的标准,将第二类作为评估危险源的条件。

2火灾危险源分类

按火灾危险源的危险性、所处环境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危害性,通过现场观察法、查阅相关事故记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等方法对医院消防安全危险源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按照医院影响消防安全的因素分类包括:

2.1电器

根据消防部门从各类火灾调查情况看,电器线路老化、过负荷、短路仍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医院具体情况,日常使用电器设备是医院中数量最多、危险性较高的危险源。

2.2危险化学品

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包含医院实验室、药剂科、麻醉科及其他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各类危险化学品。

2.3放射源

放射源本身有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另外在放射源所处环境发生火情时,有特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同时需要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处置。在危险源管理上,对医院涉及放射源使用、管理的单位按照北京市《放射性物品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DB11/412-2007)的相关规定对放射性物品库进行分等级管理,严格执行相应防范要求。

2.4特种设备

指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施工设施等。

2.5医疗气体

包括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氩气、笑气、氦气、氮气等,用于医院手术、治疗、康复、急救等用途的气体及气体所处环境、存放瓶器。

2.6其他易燃物

对于病案科病历、财务处票据、病房后勤存放衣物的库房内等放置其他易燃物的部位也作为危险源重点管理对象。如此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管理,尽管医院安全系统中危险源种类繁多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重点监控。

3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查阅资料文献,风险评估方法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三大类,长期以来火灾风险评估以定性分析方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由于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最危险的火灾事件,但难以给出火灾危险等级,而定量分析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因素过于复杂,部分系数较难确定,因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医院火灾危险源的特点,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消防安全工作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医院火灾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以火灾风险分级系统为基础,通过对火灾危险源以及其他风险参数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其赋予适当的指数,使用数学方法综合起来得到子系统的指数,从而快速简单地估算出相对火灾风险等级。

3.1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风险评估中的关键部分,指标是反映评估对象某一方面特征或状态的要素,各要素的集合就构成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由火灾事故各风险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它能反映所要评价对象的火灾风险状况。根据危险源分类,并参考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相关文献内容,由消防专业专家及医院安保工作人员,采用专家打分法以设计出医院各类火灾危险源的指标体系和各评价指标标准值。其中以电器类危险源为例,一级指标分别为本身材质、环境参数和人员管理,二级指标中有使用年限、使用时间、连接线路、自身温度、火灾负荷、人员密度、防火设施、引火因素、培训情况、管理情况等。评估指标标准值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最安全、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五个级别设置。

3.2应用灰关联算法进行计算指标体系权重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小样本、信息不确定”问题,其特点为“少数据建模”,具有简单、直观和计算量小的优点,而且其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般能够吻合。所以在对存在不确定性知识的灰色系统进行分析时,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根据医院火灾危险源辨识后的特性,将影响危险源的“人、地、物、事”等因素量化,使用灰关联的算法对建立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关联度,得出相关的权重。经过计算,得到电器类危险源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及标准值。

3.3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火灾危险源管理可视化

开发设计基于图形化管理的火灾危险源风险评估系统,将指标体系通过算法使用系统自动计算。评估时通过直接输入评估参数可以得到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满足对医院火灾危险源评估分析。

4实例分析

医院某建筑内外科诊疗室的医用X型臂电器设备,属于电器类火灾危险源,根据现场调研得到该电气设备的实测值,使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经计算,医院某建筑内外科诊疗室的医用X型臂电器设备风险系数为0.6487,风险等级为最安全的级别,计算结果与现场评估结果相吻合。

5总结与展望

第4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分析

风险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加坡建筑现场安全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加坡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来看,采用风险管理对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有效预防作用。因此对我国而言,有必要也将风险管理运用到施工现场。

1、安全管理的原则

1.1从管理事故转变到要在事故发生前识别出危险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1.2主动规划,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改变以遵守法律为准绳的被动管理。

1.3对于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采取高额罚款来阻止事故的发生,让管理者意识到糟糕的现场安全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比事故发生后所付出的代价还要高。

1.4将安全管理的概念融入到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去,强调从发展商、设计者、主承包商、分承包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生产人员各个环节贯彻安全管理的概念。

2、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程序

现场安全管理引入了全套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工作活动的风险评估; (2)控制及监控风险; (3)把风险传达到现场所有人员。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图1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包括了3个基本步骤,即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控制措施均以“层级控制方法”为原则。

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研究现场平面布置图、作业流程;列出现场所有工作活动;列出现场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列出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查找以往事故记录;学习相关技术规范;查找检查记录;学习现场风险控制的方法;准备安全及健康审计报告;研究从员工、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员方面得到的安全反馈信息;建立安全工作程序;准备其它信息(如产品手册);准备以往相关安全评估报告。

2.2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首先识别出了危险,才能谈到如何控制危险。危险识别要考虑到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2.1现场危险,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品危险(如酸、碱和溶剂),生物危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电器危险(破损的电线),人体机能损伤(重复工作、单一工作姿势,长期站立等),机械危险(使用已损坏的设备、叉车、吊车、动力挤压设备等),物理危险(噪音、热及辐射等),人为造成的危险(超时工作、监督不善)。

2.2.2现场危险的识别,从下列方面进行考虑:工作方法,使用的机电设备、工具,人工加工材料,化学品的使用(在现场应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使用的机械设备,临时结构,工作环境条件,设备的布置和摆放。

2.2.3酿成的事故或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有:高空跌落,高空坠物,水平滑倒,电击,窒息,溺水,噪音致耳聋,皮肤病,结构倒塌,火患和爆炸,物体撞击,软组织受伤等。

2.2.4危险可能对4类人造成伤害:现场直接生产工人员,现场非生产人员,到访人员和公众。

2.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主要是对风险等级和接受程度进行评价,这是控制现场危险,保证工作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风险评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2.3.1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价,如现场人员配带基本安全装备(安全帽、安全鞋、安全背带、防护服等),要对这些基本安全装备的有效性、可造成的后果及可酿成的事故进行评价。

2.3.2评价潜在危险的严重程度,按危险造成伤害的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具体可分为轻度(低)、中度(中)、高度(高)。

2.3.3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

危险发生的机率分为3种,包括:罕见(发生的机率极少);偶尔(可能或有时会发生);经常(时常发生)。判断危险发生的机率应考虑到以往事故记录、现场经验判断及公开的信息3个方面因素。

2.3.险等级

一旦确定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后,我们可以判定其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消除。

2.险控制

确定现场活动风险等级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主要通过减少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率来实现,如表1所示。

表1风险种类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接受程度 推荐措施

低等风险 接受 不必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经常检查确认定义的风险等级是否确切,保证风险等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

中等风险 可以接受 要对危险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风险等级被降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最低

高等风险 不接受 工作开始前,至少要将高等风险降至中等风险;特点是:没有临时风险控制措施,也不能仅依靠个人保护配备来控制危险;如有需要,应在工作开始前,将其消除;工作开始后,要立即采取管理措施来阻止危险发生

风险控制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从危险产生的源头上消除或降低危险。危险的控制或降低应按照“层级控制方法”来实施,可归纳为5种方法:消除、替代、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保护配备。以上各种方法一般不可交互使用,除非是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可在一起使用。具体的“层级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2.4.1消除

消除是指将可能发生的危险或事故彻底根除,从而将已识别出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变为不可能发生,这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措施,也是应首先考虑使用的控制措施。一旦危险被根除,其它的风险管理措施也就不需要了,例如:现场监控、监督、培训、安全审计、过往记录参考等。

2.4.2替代

替代是指用风险等级较低的控制措施来替代较高等级的风险,如:用非石棉材料取代石棉材料,用溶剂性油漆替代水基油漆。

2.4.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采取物理的方法来限制危险的发生,包括改变工作环境及工作程序、隔离危险等。

2.4.4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工作程序、说明、规章制度等来减少或消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强调在施工的各工序、工作步骤间做好文件记录,适时判断分析,以采取适当安全措施。例如:在工地建立工作准入系统,进行职业健康及安全(OSH)培训,张贴海报、警告标识,工作培训等。

2.4.5个人保护配备

这是在已考虑到所有其它危险控制措施后实施的最后一项措施,也是一项额外保护措施,主要取决于配备是否适合、正确使用及坚持配带。即使已采取了所有安全及健康措施后,现场也会存在一些常驻危险,现场风险评估小组就要高度重视这些常驻危险,以将它们控制在可以接受和可以管理的程度内。

第5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环境类实验室;模糊综合评价;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之一,所以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1]。其中,环境类实验室具有化学实验室的一些特点,使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的危险化学品。除此之外,环境类实验室涉及高温、高压、细菌,产生的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安全压力非常大。为了保障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财产不受损失,研究高校环境类实验室安全风险问题意义重大。

1影响环境类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员、物品、环境和管理等。1.1人的因素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大多与人的因素有关[2]。主要表现在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如实验操作不规范、技能欠佳、安全意识薄弱、疲劳实验等。1.2物的因素在实验室事故中,影响实验室安全的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实验试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性;玻璃仪器易碎,破碎之后产生锋利的断口;实验设备、工具本身的缺陷,摆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防护措施缺乏;电器设备绝缘部件老化造成漏电;实验需用到的高温、高压设备,实验人员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接触到这些物品时有可能会受到伤害。1.3环境的因素实验环境不良可能会影响到实验室安全[3]。实验室面积狭小,仪器、药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实验室存放过多的杂物,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4管理的因素为了确保实验室良好运转,管理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危化品管理、设备仪器管理、废弃物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实验室的危化品、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事故隐患的处理能力,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环境类实验室主要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通过危险源辨识,可提前发现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如“调查法”、“对照法”、“分析法”、“经验法”等[4]。本文综合上述方法来辨识某大学环境类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危险源。火灾:环境类实验室使用到大量甲醇、乙醇、丙酮等多种易燃试剂。消防设施不完善、易燃试剂存放不当、仪器设备过载过热以及实验人员误操作等因素都易引起火灾,造成实验人员伤亡或实验室财产损失。爆炸:在实验室中,如选用不耐压玻璃仪器进行加压实验,则易发生爆炸事故。而易燃易爆化学品与明火或与静电接触时也会发生燃爆。气体钢瓶若没有安装防护设施,如安全附件失去作用则容易发生爆炸事故。而对于一些高温高压类实验,如工艺条件不当、误操作则易发生爆炸事故。中毒:环境类实验室用到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某些实验甚至需要用到汞盐等剧。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中毒事故。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如有毒液体泄漏和挥发,在通风不畅情况下会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触电:环境类实验室有许多电器设备,其中不乏高电压设备,如电器设备绝缘保护层存在破损现象,则极易发生触电事故。而在实验室中乱拉电线的现象亦会发生触电事故。灼烫:灼烫分为高温灼烫和化学品引起的化学灼烫。环境类实验室经常用到的烘箱、马弗炉等设备易引起物理烫伤,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易引起化学灼烫。除了上述在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重点辨识的危险源外,环境类实验室涉及割伤、物体打击、窒息、生物危害等,由于在上述大学环境实验室中发生危害概率相对较低,本文不再一一辨识。

3环境类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估

在对环境类实验室危险源进行辨识后,接着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由于影响某大学环境实验室安全风险较多,是一个模糊事件,故本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述大学环境实验室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3.1因素集的建立所谓因素集U,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组成的集合。在复杂系统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通常可以把因素集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先对每一类做综合评价,然后再对评价结果进行“类”之间的高层次的综合评价[5-6]。本文根据上述辨识的某大学环境实验室易发生事故,建立第一层因素集为安全评价因素指标关系如表1所示。3.2评价集的建立为了便于进行模糊评价,需要将各个评价指标加以量化处理。本文参考安全评价相关规定,评价集分为5个等级:一级为很低危险,评价分值95分;二级低危险,评价分值为85分;三级为中度危险,评价分值为75分;四级为高危险,评价分值为65分;五级为很高危险,评价分值为40分。3.3权重集的确定正确地进行权重确定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7]。常用的确定权重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熵权评价法等[8]。德尔菲法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可以经过反复修正克服主观性的缺陷。本文针对该大学环境实验室具体情况,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其中,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3.4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立隶属度,是指某个指标属于评价集的某一子集合。采用专家评价方法,对二级指标的隶属度进行打分,结果如表1表示。3.5一级模糊评价参考综合模糊评价矩阵计算方法,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见表2。3.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是目标层对一级指标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为目标层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如下:B=(0.138,0.369,0.220,0.200,0.069)3.7综合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大学环境实验室出于低危险状态。为使结果直观、具体、便于比较,将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评价结果的分值为76.7分,评价结果与该校环境类实验室实际情况比较,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4结语

第6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使用条件,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各类事故,结合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与“三年大灶”有机衔接、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安全的大排查、大整治,切实防范风险和治理隐患,促进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领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主要任务

1、全面摸清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全面摸清相关单位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现状,掌握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和储存数量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改,全面辨识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风险档案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2、全面整治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隐患自查自改的基础上,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强力推动相关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突出整治重大事故隐患,将事故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全面强化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对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危险化学品的布局、储存和使用条件进行规范,提升全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督查管理,充分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压紧压实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4、全面遏制使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强化“防事故、保安全”的责任意识,着力管控使用环节安全风险,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倒逼使用单位提升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整治重点

1、加强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控。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工程参建单位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维护、使用等管理环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排查乙炔等易燃易爆品,以及油漆、涂料等有毒有害材料在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污染,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全面管控城镇燃气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建立城镇燃气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实现燃气经营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规范化。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特殊场所和岗位,加强动态分级管理,落实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实现可防可控,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针对燃气企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及危害,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成立应急救援队伍。严格事故信息报告,接事故报告后,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响应、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重点排查本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具体包括:建筑工地储存量达到或超过1吨临界量的乙炔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30吨临界量的液化石油气。并相应建立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并按要求进行备案。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保障设备、器具完好,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四、时序安排

从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2月底前)。按照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要求,根据任务分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面部署开展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2、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6月底前)。通过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主动上报、线索跟踪摸排、群众监督举报等方式,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大排查、大摸底。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紧盯所监管地区、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场所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推动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改、边查边改。

3、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12月底前)。督促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使用单位自查自改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展专项治理,部门联动开展督查检查,“四不两直”开展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和重要场所、重要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逐条逐项整改闭环,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4、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6月底前)。总结推广专项治理行动中好的制度措施,梳理典型经验做法,推荐示范单位和先进典型,及时在全街道范围内推广借鉴。要做好全面总结,充分挖掘制度措施、治理方法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并提炼转化为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导。由建设环保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组长、安全员等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落实责任,精心安排,认真部署,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保障全街道建筑工地和城镇燃气行业涉及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第7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安全发展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3号《通知》、省市区政府《实施意见》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在辖区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安全准入条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促进辖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任务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专行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继续推进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搬迁,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监管,坚决依法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充分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风险评估方法,全面排查事故隐患,继续推进涉及15类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进程;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严防易制毒化学品非法买卖生产企业“五化”(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进程;确保“十二五”辖区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开局。

三、整治的范围和重点

(一)整治范围

辖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二)整治重点

重点范围:各社区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集中地。

重点企业:液氯、合成氨、液化石油气、剧毒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硝化、氧化(过氧化)、氯化、聚合反应等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企业;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严重不足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化学制药企业。

重点对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烟花爆竹销售环节以及各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政府挂牌督办的危险化学品重大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和非法生产经营企业、违法建设项目的查处及关闭取缔情况。

四、整治内容

(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化学制药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发23号《通知》精神,全面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障安全投入,按照有关要求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少于企业员工总数的2%(不足50人的企业应至少配备1人)。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未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未按照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企业要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整改不力的要责令其停产整顿。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化学制药企业要切实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企业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危险化学品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应急处置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新建企业和项目在装置建成试车前6个月(至少)完成全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强化对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用工管理。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人员资质以及项目审核程序等方面,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对违法违规设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要坚决予以淘汰。

(四)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专项行动。要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化学品领域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等证照并及时延期,对证照不全且擅自从事非法生产经营的,应依法予以停业整顿或关闭;对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存在非法建设项目的,应依法责令停止建设。

(五)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生产工艺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积极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先进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全面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组织生产的,应依法予以停产整顿或关闭。

(六)着力推进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现有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在年底前全面完全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指标的自动报警,有条件的要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新建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投资规模1亿元人民币以上)和高度危险的化工生产装置要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必须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凡是年内未能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产整顿。

(七)强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以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为重要抓手,认真落实《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和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办发〔〕号)和《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方案》(安监四号)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年底前,省属以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涉及危险化工工艺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班组要基本达到安全建设指导标准;省属以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涉及危险化工工艺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在年内全面完成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工作;凡是新建和改、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的企业必须在竣工验收前完成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和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八)全面加强化学制药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各社区及相关化学制药企业要进行全面摸排,摸清企业底数,掌握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切实加强对化学制药企业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监管台帐,健全和完善化学制药企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九)督促和指导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上报工作。按照要求及时填报和更新相关经营产品、数量、流向等数据,对不及时填报数据、填报数据不真实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

(十)强化剧毒和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向管理。剧毒和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建立并落实购买、销售、登记制度,加强流向管理。

(十一)加强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的安全监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专用车辆必须全部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在危险化学品槽车充装环节,要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代替充装软管,严禁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危险化学品,对于使用软管的企业要责令其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企业要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10日-6月30日):根据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社区、及危险化学品相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全面部署,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6月10日-7月30日):各社区、相督促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并建立档案和整改制度。

(三)整治检查阶段(7月1日-11月30日):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各社区要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要覆盖本辖区的重点企业,并建立和完善企业数据库。

(四)整体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街道办事处将对辖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各社区要于12月2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报街道综治办。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社区及辖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分析本辖区、本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此次整治工作作为重要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二)突出重点,依法整治。要按照全区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把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落实国发23号《通知》的重要举措,抓好落实。要建立工作基本情况台帐、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从业单位基本信息、专项整治与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各类安全事故等情况的台账。

第8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安全发展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3号《通知》、省、市、区政府《实施意见》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在全街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格安全准入条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街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任务目标

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专行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继续推进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搬迁,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监管,坚决依法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风险评估方法,全面排查事故隐患,继续推进涉及15类危险化工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进程;切实强化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加强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严防易制毒化学品非法买卖;积极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五化”(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进程;切实加强烟花爆竹购销合同和标识管理,严格销售、购买和使用流向登记;确保“十二五”全街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开局。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0日-4月30日):根据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社区要各自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1日-6月30日):各社区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第9篇:化学品风险评估范文

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对乡内单位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要求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单位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凡是工作不到位或有重大险情不立即停产撤人而引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切实做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无隐患。认真做好建筑施工、电力设备、危险化学品和仓库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间、职工宿舍、食堂、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特别要做好防渍涝、防雷电以及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完备有效和疏散通道畅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和储存区(仓库)的防水、防霉工作,对遇湿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气体的原材料和产品,要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潮措施,严防发生各类爆炸、泄露、中毒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三、切实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保障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要大力开展防汛防台风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查隐患抓整改,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结合防范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评估,修订和补充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工作岗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应急预案审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管用。利用现代监控技术,对重点防范部位实行重点监控,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