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监测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群众对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的诉求逐渐增强,因此,对于环境管理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实施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机构能力的强弱和职能协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监督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简读经济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表现
(一)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大气环境、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大大的降低群众的环境生活质量,尤其是对矿产资源、电子产品、化工用品、能源事物等的开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平衡带来一定困扰。
(二)管理机制不全带来的环境破坏。在管理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慵懒作风,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包容的态度,加之意识淡薄,对一些认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径漠不关心,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化减少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分析新形势下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的融合性及重要意义
(一)整体关系的把握。在当前环境管理体制上来看,环保监察是一种监督执法系统,履行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执法;环境监测是一种技术支持保证系统,主要从各种技术层面强化对环境质量的提升与运用,主要针对一些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进行监测,实行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等。两者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性应用。
(二)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于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尤其是突出对环境保护起促进作用的整体来看,两者是相互配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如果忽视其中一个方面的效能应用,就会出现环境保护措施不严、技术处理不到位、环境破坏更加严重等一些局面[1],因此,要全面加强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环境保护的整体合力。
(三)重要意义的体现。形成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是全面实行环境保护管理和提升执法效能的必然要求,在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下,可以提供完整的环境监测数据,对空气质量、废水排量等有科学的数字依据和事实,为环保监察的执法形成科学有效的基础,更好的行使行政职能。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并及时查处各项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升环境监测数据使用的时效性和环保监察的针对性,在提升工作效能,发挥环境监测、监察职能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群众的基本诉求,推动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探讨构建新形势下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的联动机制模式
(一)建立业务联动机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应用上,形成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的业务联动机制,形成信息畅通、配合有序的业务流程,监测和监察人员可以每季度举办业务联席会,专题研究分析环保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意见,沟通业务信息,协调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形成工作简报,构建业务上的紧密联系制度[2]。
(二)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工作计划,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问题时,可提前1天通知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3],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三)建立学习培训联动机制。针对环境保护的业务素质需要,对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环保监察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法律知识,也要具备相关的噪声、烟尘和采集水样等方面的现场监测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效率;环境监测人员通过执法培训,了解执法的侧重点,为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基础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执法的实效。通过学习培训机制的联动效应,形成整体的执行能力,更好的服务环境保护的需要。
(四)强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和谐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实现齐抓共管的合力体系,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环境保护规划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4],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总结
构建新形势下环保监察与环境监测的联动机制,从多方面强化技术手段应用,提升行政执法的效能,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测、监察联合现场检查与执法的力度,规范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琦;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义与建议[J];科技风;2010,15(8):12-13
[2]刘金波;俞巍;关于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的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9(19):20-21
关键词: 公路施工;环境监理;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整个施工组织管理紧密结合。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全面实行公路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对于环境监理来说,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施工建设期,在短时间内,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很明显。但当公路修建之后,破坏的结果就会出现,且这种破坏往往是几乎不可恢复的。因此,公路施工项目必须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运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保护公路工程项目区环境质量。故加强对公路施工项目的环境监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有效性
环境监理是指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在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下,监理单位遵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以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业主订立环境保护责任合同,然后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环境监视、监督。
环境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活动的环保工作进行动态管理,主要工作方法有审核资料、旁站、巡视、试验、现场监测、指令文件等,也可以通过罚款等来要求和制约施工方加强环境保护。审核资料主要是审查工程初步设计中的环保措施、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的基础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环境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部分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旁站是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重要环节或关键部位实施全过程的现场察看。如施工表土清除、堆置保护及施工后覆表,有毒有害施工垃圾的处置等都应实施全过程的旁站现场检查,进行环境监测并记录,纠正影响环境质量的不规范操作和发现问题。巡视是指在施工现场不断的、全面、多角度的查看。及时掌握现场的环境破坏,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及时发现和处理较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场监测数据是对工程施工引起的环境影响最直接、最准确的判断资料。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都要对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验收时,要对各环境要素进行现场监测。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验收。检查、抽查有助于监理工程师随时掌握施工现场及工程的污染动态。环保部组织的环境质量大检查一般每月一次,要求各相关环境管理人员都必须参加,检查结果形成报告形成环境监理月报,呈报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不按照环保要求施工,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要对其进行罚款,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
根据交环发[2004]314号文,环保达标监理是指对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监理。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应达到有关的标准等,施工是否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监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抓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这种管理模式对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较为有效,但对公路建设项目效果欠佳。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开始于勘察、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等工程竣工验收时,许多生态破坏早已发生,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已无法弥补和挽回。因此环境监理监测是工程环境监理的重要监理手段,开展环境监测是做好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公正、公平”监理的依据与重要保证。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可促进环境保护设计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顺利实施,保障施工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合同条款得以切实落实,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有效控制了工程施工期的生态破坏问题,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公路施工环境监理非常必要。
三、公路工程施工环境监理的优化建议
根据交环发【2004】314号文,公路工程的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环境监理工程师由项目工程监理工程师兼任。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的工程监理单位尚不具备开展环境监理监测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部分已经开工建设才实施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要求监理单位配备完善的监测仪器和人员不具备可操作性。鉴于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发展思路:
1.建立规范健全的制度
首先,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应作为工程监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程监理的体系中统筹考虑。环境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理是同等重要的工程监理的两个方面,不能弱化环境监理的地位。其次,应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参建单位的职责,例如建设单位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制订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计划,并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和监理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目标任务,并作为评标和考核的内容。
2.采取与施工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公路工程环境监理起步阶段,对于仪器操作方法简单的监测项目如噪声,可以由监理单位购置设备或仪器,由环境监理工程师自行监测:对于操作、测定方法相对较复杂的监测项目如施工场所污水排放监测和环境空气监测,可以采取由环境监理工程师提出监测计划,施工期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的模式。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这一重要监理手段得到较好运用,实现环保达标监理的目的。
3.逐步采取独立的环境监理监测方法
通过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在适当的时候,应逐步推行独立的环境监理监测方法。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建设项目,应在招投标文件中提出对工程监理单位配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要求,将监理投标单位的环境监理试验室(纳入工地试验室一并考虑)建设和监测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作为评标的一部分予以考虑,并在监理服务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通过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监理单位应逐步完善环境监理监测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达到能够独立地对环境监理中涉及到的水、气、声以及水保监理监测的能力,适应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发展需要。
4. 加强公路工程环境监理监测培训工作
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监理人员是保证环境监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之前一般都要对工程环境监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和专业的培训教师,培训的效果受到影响。公路建设项目中参建人员众多,民工数量也多,应举办培训班对所有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培训,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内设立环保宣传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已经开展了多年,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培训制度,因此,可借鉴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成功经验或者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工程环境监理上岗培训的开展。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于搞好公路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鉴于交通行业将工程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各监理单位应抓住机遇,监理人员应充分的重视环境监理的作用,完善工程环境监理手段,按新规范和合同条款的约定,认真做好公路工程环保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关超.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工程环保监理[J].河南建材,2010,06:72-73.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甚至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三废污染对环境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在部分地区已经超过环境容量。严峻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引起社会多方面的高度重视。探索科学、规范、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法已经是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部分省、市环保部门在政府的支持下,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中心系统已实现各级环境监控系统平台安装和连接。环境监控管理系统经省级——市级——区县级环保部门三位一体全程联网,数据逐级上传的模式工作正在开展。如何解决自动监测系统以及监控管理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充分发挥环境监控管理平台高效的、科学的环境管理特性问题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本论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宝鸡市育才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日常实际对该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该企业的在线自动监控监测,对两者监测的数据差异情况对比分析及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总结宝鸡市在此项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得宝鸡市的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充分发挥优势,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介绍
1.1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可分为数据收集子系统和信息综合子系统。
数据收集子系统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污染物排放监控监测仪器(COD、TOC、PH等水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二氧化硫、烟尘等气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仪)、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黑匣子)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用于数据的存储、加密,数据包转发、接收以及报警、反控)等自动监控仪器。简称现场机信息综合子系统包括计算机信息终端设备、监控中心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信息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等)简称上位机,在上位机和现场机系统之间,就是具体的数据通信传输。
1.2 环境监控管理平台
区县级平台是省级环境监控管理平台的子系统,系统充分考虑省内县级环境管理者的环境业务需求和环境工作状况,为省级环境管者量身设计了符合省级环境管理工作实际业务的管理模块。县级平台设置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控系统、突发时间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报表和系统管理。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和现场机相互作用,并获取现场数据。
2 在线监控存在的问题
部分区县级环保部门和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但由于经费问题和工作人员紧缺,监控设备闲置现象存在,仅由值班人员在空闲时间内打开系统检查查看,还有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开机费电还需固定工作人员实时跟进,所以存在虚开假象。存在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自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本身技术上的问题,在线设备选型、安装等技术指导和要求不到位,导致安装的仪器型号较多,设备质量、性能与技术指标不统一,实际运行中,仪器设备故障时有发生,是影响数据传输和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二是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仪器设备厂家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率,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环保分局以及企业对仪器设备生产厂家没有任何约束能力,束手无策,就只有剩下耐心等待了;三是各分局落实自动在线监测岗位职责不统一,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8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非常明确的确定了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环境信息机构承担的职责,由环境监察负责平台监控管理;由环境监测站负责数据比对,提供数据有效性意见;四是技术人才和培训问题,环保分局和污染源单位普遍存在缺少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基本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监控人员由于对在线系统不明白,不能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另外,在线监测技术培训上也非常少,使在线监测技术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应该讲在自动在线监测方面,无论是环保分局,还是污染源单位都是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有许多异常情况不是环保分局或企业本身能够解决的,造成了数据传输和监测数据异常情况时有发生。
3 结束语
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的运用前景较好,但目前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行还不尽如人意,想要真正的使系统正常运行,笔者提出如下意见可供参考:
第一,在内部管理方面,一是局领导带头实施对自动在线监控,在局长、副局长的计算机桌面分别设置访问快捷方式,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监测站监测人员、污染管理股室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桌面也分别设置访问快捷方式,实现快速查询环保局自动监测监控平台信息。二是在监测站安排专人每天在工作时间随时监控自动在线系统,同时环保局配备专用笔记本电脑,利用无线上网在节假日、非工作时间监控自动在线系统。三是在自动在线监测出现异常情况下,形成快速处理机制,及时通知企业查找原因,形成书面报告传至环保局,环保局核实后迅速上报上级监测中心站。四是加强自动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比对分析工作,对担任减排项目的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测系统,结合“四个办法”实施,每天对化学耗氧量、氨氮监测项目进行对比;在废气自动监测系统,结合“冬季大气污染防治” 专项,每周一次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对比,在分析比对出现较大误差时,及时通知单位进行仪器校准,保证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性。第二,在外部管理方面,一是提高企业领导对自动在线监测工作的认识,让企业领导明白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的重大意义,在思想认识方面首先要高度重视,其次要付诸实际行动;二是强化企业自动在线监测管理,要求企业制定在线监测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在线监测工作,如在污水处理厂,成立监控室,对自动在线监测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监控室值班人员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快速处理。同时环保局积极组织在线监测单位到监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监测数据传 输率比较高的单位现场学习,吸取其他单位好的做法,引进到本单位的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县级系统培训第三期[Z].北京环信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1实验室基本现状集团公司现有
1个中心实验室及14个基层环保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即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属于国家级科研平台。2014年初,由于集团公司转型需求,进行部分业务合并,把原集团公司环保管理部门中的环境监测业务整合进入了中心实验室,原属于环境监测业务的管理职能也一并划归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已于2015年7月通过了实验室CMA资质认定,并取得了《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可根据需要适时开展第三方检测工作。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环境噪声、电离辐射等。现中心实验室主要职能为:承接国家、省、市等部门的科研项目;负责煤矿生态环境方面的项目研发工作;负责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矿井水利用等技术的应用推广;负责集团公司各矿区环境监测工作,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负责对各基层环保实验室进行业务指导、培训、考核和监管等。基层环保实验室,即各矿井单位内部主要负责本单位水质监测的环保实验室。其主要职能为:负责本单位生活污水、矿井水、总排水等水质定期监测,为本单位环保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配合中心实验室取样及其他监测工作。
2现有实验室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心实验室受集团公司人员编制限制,有些工作开展起来有难度。基层环保实验室非独立于矿井部门,受制于矿井内部相关单位。目前,各环保实验室均隶属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单位,受运营单位及其上级部门直管,并受本单位环保管理部门监管。各环保实验室均配置1~3名检测人员,大多数检测人员还需身兼数职,既要管检测,又要管污水处理厂的其他事项,无法专事于检测工作,常导致检测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另外,大部分检测人员均为矿井内部调剂人员,无法保证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层环保实验室检测人员检测工作无法做到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检测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污水处理厂或其直管部门,当检测数据不利于本部门利益时,往往会根据需要篡改检测数据,以便对本部门有利,从而避免受上级管理部门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经济、行政处罚。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仅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等较为了解,而对实验室水质检测工作知之甚少,无法对检测人员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和监督,对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是否合规、检测数据是否有效等,无法及时有效地判断。导致对其检测数据还需另外验证是否有效、准确,必将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层环保实验室所需实验耗材、试剂等,均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向本单位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由于采购量较少,采购价格及到货时间均无法保证做到最优化。另外,耗材、试剂等在各矿级单位间的调剂更加无从谈起。基层环保实验室检测指标单一,且各单位水质状况基本稳定,检测人员在经过长时间检测后,容易掌握其波动规律,导致检测人员对检测工作产生惰性,易根据经验编造检测数据,使检测工作流于形式。另外,大多数实验室检测人员仅为1~2名,检测人员间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交流较少,检测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由于淮南矿区矿井分布较分散、地域跨度较大,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方案有两种。一是所有检测工作整合进入中心实验室;二是设立一中心两支点,即一个中心实验室及两个分实验室(分实验室隶属于中心实验室),分实验室根据需要进行分片区管理,分实验室建议建在设施齐全、实验室相对独立的矿级单位内。这两种方案无本质区别,均要求检测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中心实验室,使检测工作独立于各矿级单位,不受矿级单位干扰,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整合后,各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如下(以一中心两支点方案为例):中心实验室,主要任务:承接国家、省、市等部门的科研项目;负责煤矿生态环境方面的项目研发工作;负责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矿井水利用等技术的应用推广;进行检测方法研究;大型、精密检测仪器使用;非常规指标检测;常规指标的检测方法指导;对外承接第三方检测任务;编制系统体系文件等资料;对分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并不定期考核,抽查;了解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运行情况。分实验室,主要任务:借助在线监控设施,完成各矿井单位的原有检测任务;根据需要及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完成相关的检测任务;积极配合中心实验室,做好第三方的检测任务;配合中心实验室做好其他相关工作。各检测数据上报给中心实验室,由中心实验室统一对外出具。
4整合后的实验室优点
整合后,各检测人员通过业务考核,根据考核成绩择优录用。被录用的检测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中心实验室。通过整合,增加中心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奠定人员基础。整合后,各检测人员仅对中心实验室负责,不再受矿井单位及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影响,保证了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从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有效。整合后,随着检测人员的相对集中,检测指标的增加,以及接受专业的检测技术、方法等培训机会增多,检测人员间的交流互动也将随之增加,各检测人员在检测水平上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分实验室所需试剂、耗材等,按需向中心实验室申领,中心实验室对接供应商,按需购买,做到质优价廉,节约经营成本。
5结语
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临湘市以深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常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大力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抓宣传教育,确立环保新理念
2016年来,我们持续贯彻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大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一是做好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在临湘市市委院内、京珠高速连接线、滨江产业园区设立了16块大型户外宣传牌,在电视台和市城区中心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环保公益宣传片和环保法律法规,营造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的氛围。二是做好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宣传。建立了短信平台,以最新的环保政策、法律为内容,每周一向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以及企业法人发送,争取各级领导理解和支持环保工作,树立环保优先理念,增强企业法人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意识。三是做好企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建成永久性宣传标牌180块、环保宣传栏窗50个,固定宣传标语150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开展大培训,全面提升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2016年5月,临湘市环境保护局法制股牵头组织滨江产业园15家涉化、涉危企业进行了环境污染犯罪、行政拘留、行政强制措施等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3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同时,在企业密集区周边村组投放了1000个印有“保护环境、清洁家园”标志的垃圾桶,动员村民参与环境保护。
抓环境执法,形成监管新常态
一是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出台了《临湘市清理整治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摸底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工业园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到目前为止,共排查企业210家,排查出违规建设项目74个,其中未批先建项目46个,未验收项目28个。按照环保部“三个一批”的整改要求,对排查出的74个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处理,淘汰关闭35个,整顿规范29个,完善备案10个。二是着力推进工业污染排查。为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湖区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掌握环洞庭湖工业布局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了《临湘市洞庭湖工业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湖区周边工业企业、工业园区(聚集区)相关环境信息进行了调查核实,建立了环洞庭湖区工业污染源信息库。2016年来,共排点工业企业21家,入湖、入河排污口15个。三是为切实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一点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确保全市环境安全。以涉重金属、涉危险废物、涉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以及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尾矿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在全市全面开展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出各类环境安全隐患177个,分别下达整改文书,限期整改。四是强化环境安全整治。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责任,报请临湘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临湘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对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行政村实行环境监管区域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五是进一步加大了执法打击力度,强化了部门联合执法。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零点行动”“突击行动”“静音行动”“暴雨行动”等环保专项行动11次,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9人次,排查企业110家,联合执法5次,查处违法案件46起,关闭违法企业2家,责令停产6家,查封扣押2家,有效地维护了临湘市生态环境安全。特别是2016年,临湘市环境保护局高度重视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专门向市编委报告,成立了核与辐射管理股,对城区大小医院进行了检查,通过督查,对市妇幼保健院等4家医院下达了立即办理核与辐射安全许可证,并移交执法立案查处。
抓污染治理,改善生态新环境
一手抓立项争资,一手抓项目实施。2016年临湘市共争取环境治理项目4个,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3个,争取国家资金5600万元。同时,先后组织实施了强盛重金属废水治理、刘家坪重金属废水治理等5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对桃矿、忠防、桃林等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督促湖南国发、湖南比德等园区企业新增环保投入3000多万元,新上废气吸收装置和废水处理设施,减少了无组织废气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针对空气质量和三湾园区粉尘污染问题,督促兆邦陶瓷等陶瓷企业先后共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用于建设碱水除尘脱硫喷淋系统等脱硫除尘设施,搭建规范的原料棚10万多平方米,实施厂区道路定期湿法清扫,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园区内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较入园初期明显减少,新上窑炉烟气双塔脱硫设施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60吨。通过以上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临湘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困难与问题
随着《环境保护法》贯彻落实的步步深入,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力度逐渐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群众的需求与现实不相适应,因而对环境保护部门的挑战和压力就越来越大,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难”。
设备、技术匮乏,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临湘市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和防护装备严重匮乏,人员专业水平滞后,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如遇突发事件难以应对,处置困难。
机构设置不全,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监管难
由于编制不足,机构设置留有空挡,因三定方案中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所以目前乡镇环保工作仍然是一无机构,二无人员,导致监管缺位,面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及时有效地治理。生态保护乏力,针对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难自然生态保护涉及面广,部门职责交叉,基础工作薄弱,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矛盾增多,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手段,生态保护监管难度加大,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难。
对策与建议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事业,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具体地讲就是做到“三要”。
要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水平
为了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加大环保监测设备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投入力度。设备购置费应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有关要求,每年应有计划地投入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以确保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其次,加强应急监测技术的开发应用。针对目前临湘市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技术欠缺的实际状况,配套开发适合临湘特色的应急监测系统,在完善数字地图、应急监测数据库等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开展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库;建立特征污染物扩散模型;收集环境标准、应急事故监测案例等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再次,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培训、考核、评价等内容。目前临湘市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上岗培训,在提高应急监测技术上下功夫,做到持证上岗,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人员素质适应监测要求。
要健全管理网络,夯实环境保护根基
目前,就基层而言,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建立乡镇环境管理网络,解决环保编制,设立环保站所,增加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统一归口管理,以便于污染的全面掌控和治理,以高压态势打击违法排污,彻底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执法环境。
要建立三个机制,强化农村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神圣职责。民权县县委书记王仲田曾表示,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既要经济上的金山银山,更要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在“三化”协调发展中,民权县强力推进“一城三区”发展战略,成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十佳示范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冷链物流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民权县人民政府县长姬脉常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减排任务,确保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就是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背景下,民权县环保局坚持“两保一高”即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的工作要领,科学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环保中服务经济发展。
三年多来,民权县环保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污染减排为主线,紧紧围绕环保目标,落实省市环保治理方案,持续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与监控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使全县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与此同时,全局上下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行业良好形象。2012年5月,民权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成功创建为市级“群众满意的环境监察基层站所”。
明确目标 落实方案
民权县环保局每年都紧盯年度环境质量目标,认真实施省市节能减排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环保工作。一是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加强水环境治理。二是围绕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进行空气监测。三是围绕污染减排目标,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实现上述两项环保目标。为此,他们有效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每年均制订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严格按总量削减计划将COD和S02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企业。2011年,通过调优结构加强管理和提高污水收集率等措施, 把减排目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其二,加强地表水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2011年,按照《商丘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在完成对龙泽湖、秋水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建成项目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定期监测,对COD、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年初,由县环保局牵头,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9个乡镇44个自然村集中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共清理垃圾1200余方。同时,严禁在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健全机制 筑牢防线
环境保护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计,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监管队伍,建立一套长效监管机制。为此,民权县环保局着手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011年,民权县环保局聘请省监测中心和市监测站的专家对民权县监测站16名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监测人员全部达到持证上岗。近几年来,民权县监测站从未出现过违规操作现象,无重大监测安全质量事故发生。为规范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达到中部地区三级标准化监测站的标准,他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建的环境监测中心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同时,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购置充实监测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测能力, 使民权县环境监测站初步拥有了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监测功能。
二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几年来,民权县环保局深入学习和认真培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塑造环保队伍公正严明的执法者形象、文明执法的服务者形象和廉洁高效的奉献者形象。在工作中,他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每月12日是民权县环保局政风行风在线的日子,环保部门的上线率为100%,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均能得到及时解答或处理。
依法行政 严格监管
其一,坚持“三同时”原则,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把好建设项目的立项关、选址关和环评关。同时,加强同发改委、工信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协作,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共同把好环保审批关,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2011年度共审批项目148个,无一重污染行业,也未出现未批先建的环境违法现象,新上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其二,严格监管,确保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一是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监管。规范和加强环境监管,保证企业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确保达标排放。二是深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全县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对设备陈旧老化、治污设施与生产设备不匹配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治理。三是狠抓重点污染源在线监管工作。
其三,取缔“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于“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拆除生产设备,恢复原状。做到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决不姑息。
其四,及时处置危险以及医疗等废物。全县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生的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生态文明 在于创建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乡村。作为全省15个连片整治试点县之一,民权县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切实把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文明乡村结合起来,并将生态文明创建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范围内。北关镇王公庄村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国家级生态村;伯党乡和人和镇被省环保厅确认为省级生态乡镇;花园乡袁柿园、伯党乡翟庄村和袁坡楼、双塔乡大曹村和冯寨村被省环保厅确认为省级生态村;双塔乡和顺河乡被省环保厅确定为省级生态规划乡镇。
建立农村长远环保机制,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权县环保局成立了农村环保科(室),其主要职责:一是加强农村环保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确保城乡环保统筹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对乡镇环保工作人员指导和业务培训。乡镇政府普遍建立健全了环保工作机构,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的环保人员,及时把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村千家万户,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进程。
居安思危 确保安全
整合24家机构资源
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借助能源环保领域信息服务系统整合能源环保领域的科技服务资源。能源环保领域信息服务网是一个非营利的公益服务性网站,所提供服务内容,立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以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共享和行业信息动态为主。能源环保领域平台与首都科技条件总平台利用统一的数据、应用、接口、技术规范管理体系、统一的应用与安全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能源环保领域平台有效集成了北京地区能源环保领域的科技资源,促进能源环保领域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使用,避免了科学仪器和设备的重复购置,有效引导资源拥有方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开发服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为科技创新与开发、基础研究、公益研究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已整合24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科技条件资源。这些科研机构与企业涉及北京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环卫集团环境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新奥环标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汽车研究所、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等。
2009年,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可开放仪器设备资源量共计664台(套),总价值达2.27亿元,涉及能源、水、大气、固废、土壤、光污染、噪声、辐射等能源环保诸多领域。其中,单价50万元(含)以上可共享的仪器设备107台(套),总额为1.17亿元;单价20万元(含)至50万元可共享的仪器设备190台(套),总额为0.64亿元;单价20万元以下可共享的仪器设备达367台(套),总额为0.46亿元。
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在 2009 年可开放仪器设备资源价值总额达2.27 亿元的基础上,2010 年新增开放设备仪器 630 余台(套),总价值达2.46 亿元,新增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32 个。
提供四大服务
为推动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服务于北京市的能源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于2008年开始分别进行了北京市能源环保企业与北京市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能源环保领域在京科技资源大致分散在各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检测机构与企业间,其中在京高校约25家,监测检测机构约28家,科研院所超过40家,能源环保企业超过1355家。这些在京科技资源在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规模、资源与环境条件,以及机制的束缚,普遍存在着对科技人员、室验室操作人员、仪器设备、实验试验场地、科学数据资源、信息交流平台等各类科技条件资源的需求以及现有存量科技资源不能盘活的现象。
针对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的现状,在分析领域供求信息的基础上,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将主要提供以下四方面服务:
第一,资源整合。这主要从两方面来实现。首先,针对科技条件资源总量丰富的在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授权证书计量认证等资质认定的其他机构等的科技条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可供对外开放服务的科技条件资源库。其次,针对京内外能源环保产业最新市场与科技需求信息进行广泛调研和梳理,形成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需求市场。
第二,供需对接。在整合首都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汇聚能源环保领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能源环保领域相关企业、生态园区、领域综合研发服务机构、领域专业研发服务机构、领域相关协会、联盟和平台等宣传对接会议的形式,为科技条件资源拥有机构与需求企业提供供需对接平台。开放式地领域内各机构资源的供需信息,加强各机构间的资源合作,避免科技条件资源的重复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交流培训。根据领域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开展专业技能和行业标准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等服务。加大对国际最新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最新技术的引进、吸收,跟踪国内外能源环保领域最新的市场需求,在提供分析、测试、检测、监测、实验、培训等服务的同时,提升平台深层服务能力。挖掘潜在的服务需求,提供数据解读、技术筛选、数据动态模拟与图形制作等深层服务和资源条件的培养、配置、收集与保存等创新服务。
第四,开拓市场。在实现科技条件资源重点服务北京的基础上,对京外及海外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积极开拓京外及海外市场,确定京外能源环保产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一个城市/地区为领域平台对口重点服务城市/地区,打造具有特色的领域平台品牌,为京内外乃至海内外能源环保企业提供分析、测试、检测、监测、实验、培训、咨询、鉴定等研发服务。
着重三方面工作
据了解,为推动能源环保领域科技资源持续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创新服务,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着重加强三方面的工作支撑: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能源环保领域信息服务系统,使该系统成为科技资源供需双方必不可缺的桥梁,成为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工作网络化、信息化与市场化的中枢。
第二,加大能源环保领域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力度,通过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与地方科技项目,推进研发基地建立,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积极组织对接、成果推广活动,使科研成果应用落地。
第三,加速能源环保领域科技条件资源的市场化机制探索。能源环保领域平台将采用不同的市场机制来盘活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专业、快速、便捷的技术服务,从而推进能源环保产业发展。
1前期准备
1.1资料收集
验收监测前期应收集的资料包括: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工程初步设计等文件;涉及的各项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源;利旧情况;采取的环保处理设施及环保措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工程变更情况、试生产等等。
1.2现场勘查
验收监测现场勘察工作是确定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关注:(1)落实环评、批复、初设的情况;(2)按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种类及用量、产排污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排污去向等,若废水含一类污染物的应特别关注;(3)以新带老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了解新旧项目的工艺流程、排污情况、总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4)对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转移处理的建设项目必须检查有关单位的资质、合同和协议等;(5)当地管理部门对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勘察,检查落实情况;(6)了解项目的环保制度、环保机构设置、应急计划、监测手段、绿化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情况。
2监测方案
2.1监测范围
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通过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和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敏感点等确定。
2.2监测项目和点位
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环评和批复、设计方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等综合确定验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一方面要符合标准与规定并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况下要求:有组织废气在废气排入大气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无组织废气在厂界周边浓度最高点或上下风向布设监测点;废水监测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有一类污染物的还应在车间排口或处理设施处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特别是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固体废弃物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若需要验收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需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入和排出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2.3验收监测方案编写
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确定的监测范围等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包括:项目概况、验收监测的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监测频次,必要时绘制点位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情况等。
3现场监测及质量要求
竣工验收监测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行业或地方标准对生产工况另有规定的除外)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采样环节和分析环节的误差,按规定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重新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真实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编辑验收监测报告应注意:核实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环评及批复是否一致;验收标准的选用和应用要合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要详细;验收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综合评价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排放量等参数);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客观。验收监测过程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报告中体现。
科技发展,环保日趋重要,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
作者:余黛诺 林树琴 单位:广东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砚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4):5-7.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8.
关键词:环境统计;存在问题;运行机制;统计数据;对策建议
环境统计就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环境统计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环境统计数据则是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统计在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环境统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
1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环境统计就是向企业要一些数字,填写几个报表,对上报数据进行简单汇总就完事了,没有把环境统计的基础报表重要性放到应有位置上。因此,在填写基础报表时,将报表发放到各企业,在一定时限内要求企业上报报表,没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实的审核,造成上报的基础报表数据填写不完整,前后项目之间逻辑性不匹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差别很大,甚至有些企业报表连续几年的排放量都没有变化,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不但会直接制约环保工作的发展,还会导致政府和民众对环保资料失去信任,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也会下降。另外,基层环保局均无独立的环境统计机构及岗位,统计工作人员多属兼职,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在将环境统计工作交给监测站后,由于监测站不是执法部门,一些企业对监测站提出的数据填报要求,不予理会,在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上较为欠缺。
1.2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统计力量薄弱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大多数都是非专业出身,统计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且基层统计人员多为兼职或借调人员,统计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环境统计工作的衔接和有计划地开展。大多数市级环保部门有兼职环境统计1~2人,下辖各县区也都是一人,并都是兼职,且统计人员要么在局机关科室,要么在监测站,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环境统计力量呈越往层越薄弱的趋势。基层环保部门要直接面对辖区内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和统计力量薄弱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环境统计工作在硬件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尤其在区县级环保部门),表现在环境统计人员没有专用计算机,参加培训不积极或根本不参加,造成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低,统计工作只停留在简单地季度末和年度末把基层报表和资料汇总上报而已,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非常欠缺,环境统计的基础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另外,环境统计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不统一,技术支持力量不足,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有效开展难度大,技术性支持力量缺乏。
1.3数据报送层次多,运行机制不畅
环境统计报表分为季报、专业年报和综合年报等几种形式,各种类型的报表均分布在不同处室,进行数据汇总和审核人员也都是兼职人员,环境统计人员相互联系少,对企业上报的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审核。就市环境统计来说,季报主要由计划处负责,由企业每季度上报一次;专业年报依据报表的归属,由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规划部门把报表发给同级各业务部门进行填写、审核,然后汇总上报。这种报送方式不仅层次多,而且每个层次都需要横向协调,即这种纵横交错的填报程序导致统计人员协调困难、审核困难和重复调查。综合年报采用逐级汇总的填报方式:每年年底前由省级、市级和区县级环境统计人员逐级将基础调查表发放到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各企业根据其全年生产、排污的相关资料计算出所需数据进行填报;然后,由区县、地市、省环保局逐级上报、审核、汇总,于次年3月20日前报国家环保总局。这种依靠排污企业计算自报、然后层层汇总的报送方式,造成企业瞒报、少报排污总量,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层层上报的方式导致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机制不畅。
1.4统计报表偏差大,数据质量不高
环境统计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基础,但现行环境统计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环境统计的基础数据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上报,由于企事业单位受本单位利益驱动,采用虚报和瞒报等手段,加之环境统计人员不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自身工作经验的制约,对企业上报的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判断,造成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二是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监测能力不足,缺测的项目依然很多,导致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估算成分较多,数据的准确性较差;三是环境统计数据被纳入各种政府考核的因素之中,受地方政府的干扰大。有些地方为了完成省市长目标责任制及总量控制目标,给企业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填报指标;四是目前的环境统计软件中只有逻辑性校验程序,缺乏对数据准确性的有效监督手段和审核方法。
1.5指标体系不健全,环境统计数据完整性差
环境统计数据既能反映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又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应包括环境、资源、生态在内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环境统计范畴只限于工业“三废”排放及治理状况,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平衡现状等方面未作出科学的指标设置。同时,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设置复杂,重点不突出,有些指标界定范围解释不明确,与统计部门的一些宏观指标不配套,适用性不强。
2完善环境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2.1提高对环境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保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它对环境管理部门准确掌握环境动态、进行环境保护和规划的宏观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基层环境统计是环境统计数据的源泉,所获得数据必须要仔细审核,对于出入较大的数据要亲自调查,重新核实,保证其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否则的话,“下坑百姓,上误国策”。
二是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环境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技知识素质,要求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具有必要的环境科学和统计的知识,还要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是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工业企业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和统计意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重视支持环境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2提高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是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性矛盾,因此应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岗位责任制、人员变动通报制和岗位衔接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统计人员,稳定环境统计人员队伍,并选择具有一定环保统计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环境统计的负责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对环境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分批次争取在3年内完成基层统计人员全方位培训,并要保持环境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逐步解决环境统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政治待遇和业务能力等问题,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形成稳定可靠的环境统计信息管理体系和工作能力。
2.3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
基层环境统计工作最好放在环保局科室内,任命专职人员负责环境统计工作,一方面便于上下协调,更顺利地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与专业报表相互融合,更能有效地对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避免基层环境监测站在面对各个企业时,执行力不强,工作人员在向下级环保局和有关企业布置统计任务时阻力大的弊端。另外,为适应当今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基层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环境统计体制,扩大统计范围、实行直报快报、进行综合分析、定期信息,以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效率,体现环境统计工作的效能。
2.4源头把关,确保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目前,基层环境统计数据实行环境报表制度,主要表格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医院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等。各区县级环保部门从源头入手,加强对企业自己填报的基础报表的逐级核查。由于基层环境统计报表涉及的项目多,数据量大,要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可靠,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讲清数据填报应注意的事项和每一项指标含义,让企业统计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较高的专业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填报报表;环保部门在审核企业统计数据时,根据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排污申报年度信息以及监测报告单,采取定时、分批、分组负责审核的方法进行核实。
第二,做好污染源监测。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扩展监测项目,增加监测频次,提高监测质量,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最好用监测数据来计算,充分发挥监测部门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同时,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的推广,发挥在线监测的作用,综合各类监测结果,建立企业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第三,加大数据核查的力度。对企业上报的数据除了进行本年度的
认真核查,还要与上年度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对变化幅度较大的数据进行跟踪核查,查明其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并在上报数据时作适当的备注,确保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2.5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环境统计数据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以部门提供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破坏与保护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统计应根据突出重点、服务管理、易于采用、保持连续4个设计原则。新增当前环境统计中缺少的生态、面源污染、环境经济、环保产业以及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和关注度较高的相关指标,适当地删除环境统计中重复的或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指标,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使环境统计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另外,对现行的环境统计数据库软件进行更新,以便能更好地为环境统计工作服务。
3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我国对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的大环境下,环境统计的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环境统计工作必须得到不断完善,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