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拼音标音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拼音标音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拼音标音规则

第1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学习汉语需要先学习拼音,那么学习英语就需要先学习音标。每个音标跟中文的每个字母一样,通过学习音标来了解每个单词的发音。下面丁博士就来说说如何学好英语音标。

如何学好英语音标

学过语文的人都知道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它是读书、认字的基础,也是今后查阅资料以及提高各方面水平的不可缺少的拐杖。音标在英语中的作用和拼音在汉语中的作用一样,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学习和掌握好音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48个英语音标犹如60个汉语拼音,只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它们,对学习英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第一、能握简驭繁地把众多的英语单词读准。

第二、英语的音和形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发音规则,就可以达到听其音而知其形,见其形而晓其音。这一点比学汉语容易多了。

学习英语音标的方法

1. 熟练掌握一种音标(美式或英式)的读音

英语音标分美式(kk音标)和英式(dj音标)两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来学习。比如你要到英国去留学,那你就选择英式的;你喜欢看美国大片,那你就选择美式的。一般来说美式发音比较清晰,音拖的长,连读

比较多,且比较夸张;而英式发音似乎比较短促,抑扬顿挫.其实只要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无论是美式的还是英式的都无所谓(个人意见)。好了,去网上找一份视频教材,跟着仔细地练习发音。注意:1.一定要动口,绝对

不要只听不练,否则就是做无用功;2.要反复地练习。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发现学了就忘,其实这里很正常的事,别泄气,你要做的就是反复学习。多学几遍自然就记住了。你可以一天就学几个,第二天再学几个,同时复习以

前学过的。或者一天学完,然后再每天复习一遍。一直到你能够看到某个音标就能立刻读出它的发音。

2.音标的发展和变化

也许你发现有些音标变你不认识了。不要紧,音标自从制定之后就一直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变化发展。其实它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很小的,并且变的更合理,更易于学习了,你只要花费一点时间,就能够轻松地掌握它。

3.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则

有时候你注意到你听到的发音可能和实际标注的读音并不一样。这不奇怪,毕竟是先有了语言才有的音标。音标是为了标注语言而产生的,但是语言是一种复杂的东西,音标并不能完全地表达它。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规则来作为

补充。如:连读,重读,爆破及不完全爆破音,清辅音的浊化等等。。。学会了这些,才可以说真正学会了音标。

音标学习方法

多听。学习音标要先练习听,最初接触音标的时候听个一两遍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因此要多听几遍,多磨耳朵,这样才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模仿练习,学习国际音标的发音,要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观察发音部位的变化,主动模仿发音,初学可以对着镜子模仿练习,特别是元音发音的舌位高低,口腔开口度大小与音色关系十分密切,可以通过镜子观察口型上的区别,观察舌尖、舌面、舌叶的活动情况,比如u和o、i和e、e和ε等等,掌握准确口腔开口度,对于准确发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口,动口是加强实践的关键和核心,听音也好,模仿也好,比较也好,最终要归结到自己发音这一目标上来,所以勤动口是掌握国际音标发音的关键。俗话说,“三天不生,三天不念口生”,说的就是要加强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国际音标,要时时加强语音训练,勤动口,反复实践练习,在实践中比较,在实践中体会差别,做到熟能生巧,这样自然就掌握国际音标的发音了。

多写。音标和字母,拼音都不同,要想牢固的掌握音标,可以连续不同音标的写法,掌握它们的写法,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它们。

注意比较,比较有两个方面,一是音标本身发音特点的异同比较,分清特色,避免混淆,比如[ε]和[ ],

[ ]和[ ],注意其发音音色上的差别;二是注意普通话音素和外语或方言音素音色的差异,例如普通话的音素[p]、[k]、[t]与英语中的音素、[ ]、[d]的异同,通过比较,可以有效地认识到音素上的差异,从而准确发音。特别是要注意普通话音素和英语音素的差别,像、[ ]、[d]这些浊音音素,都是普通话音系中所没有的,初学不能把它们与普通话的一些辅音混为一谈。

音标学习资料

第2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一、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在英语语音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是过去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英语成绩差才来职业中学的,故很多学生因成绩差情绪很低落,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英语教学是难上加难。就英语学习而言,尽管大多数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英语三年多,可好多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语音理论知识,而是简单地模仿教师课堂的读法而读,因此学生因记不住怎么读就习惯用相似或相同的汉语来标注英语,比如说“Thankyou”读成“三克油”等。总之,单词发音的困难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第一道难题,不会读或读不准的结果最终影响到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词汇量少也就难以读懂语法和英语句段,久而久之,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这些都是语音基础不过关带来的问题。我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特别是男生。

二、加强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语音在学生拼读、拼写方面的影响很大。没有很好的语音,在与他人交流英语就会产生歧义。

(一)加强语音教学有利于正确读音

学生机械地跟教师读,听磁带模仿英语,因为自己不懂,往往有“歪嘴和尚念错经”的现象。有的甚至因为记不住,就会有汉字标音,把英语读得千奇百怪。如果从语音入手,教会学生拼读,就会避免读错或用汉字标音的现象,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拼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加强语音教学有利于更快、更准地记住单词

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以及音节划分规则,只要学生能记住元音的发音,那么再长的单词也能拼读出百分之八九十,这样也就克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和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掉的现象,也大大降低了拼读和单词记忆的难度,并且能更快、更准确地记住单词。

三、如何提高语音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21世纪的英语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教学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教师自己应该必须要有语言的正确发音和良好的语音素养,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发音?良好的发音就是指能正确发出这种语言的全部音系、正确地读出在单词和语句中的全部的语音组合;以正确的重音、连续、节奏、停顿和语调,按照交际情境所要求的语速进行流利的朗读。良好的语音是语言的基础,正确、优美的语音、语调也有利于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自学能力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得体、达意、进行感情、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交际,而这些要求和目标都是建立在有良好的、熟练的语音基础上的。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语音素质,这对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语音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成功的英语教学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英语基础差、没有自信不敢说的中职学生来说才能使学生敢开口。同时教师和蔼的态度和鼓励的语气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感情,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语音学习比较枯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英语语音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比较法、辨音法以及模仿法等。比如比较法,在教辅音发音时,可以与汉语拼音相比较,让学生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大多数辅音和汉语拼音读法一样,就是比汉语拼音要轻许多)再读,这样不但能很快地认读,而且能记得牢。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语音课堂中,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起到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系统的音标和音节划分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音标是语音教学的基础,所以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发音,并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是关键。以我的课堂教学为例,每接上一个新班,我会先花一周的时间不厌其烦地教学生音标和怎样划分音节及怎样记单词。然后每堂课都反复练3分钟,好多学生会在一分钟内记住五到六个单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答单词,效果真不错。一学期之后,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单词的自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突飞猛进。

(五)语音教学与试听、朗读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第3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关键词 母语迁移 积极作用 英语教学

一、语言迁移

“迁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哲学中它指“将以前的知识扩展到新知识上,也就是说,我们之前学的知识对后续学的知识有影响力。”这也是语言迁移的哲学基础。(Ye,2006,p.9)语言迁移指说话者将母语知识扩展到二语中。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人们经常会提到语言迁移。

二、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世界上有许多语言,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语言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规则”。 语言的共同特征与二语习得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学习者本身是否能意识到但他/她必然对语言共同特征有一定了解。这样他就用到了第一语言知识。因此,从本质上说学习者第一语言背景是二语习得的基础。Ellis(1994)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早期母语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因此这时学习者还未能构建一个发展规则。语言共同性对二语习得有积极作用。当一语与二语较为相似时,学习者通过快速掌握共同特征从而加速了二语习得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这个问题。

(一)语音

查看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表,不难发现二者在不仅形式上相似,读音上也有不少相同点。先看英语元音与汉语韵母的分析。英语元音中单元音/i:/和/?/与汉语拼音i、u发音相似,只不过i的口型比/i:/大,而/?/的口型比u小,两个音的音长大致一致。双元音/??/、/e?/、/??/与拼音组合i+er、e+er和u+er相似。这些双元音的第二个元音发音与拼音er相似,发音时舌尖微卷向舌面,比拼音er舌位低。对比汉语声母表和英语辅音表发现,有11个汉语声母和英语韵母形式完全相同。如辅音/p/、/k/、/t/ 与拼音韵母p、k、t近似。二者口型相似、均送气、音轻,拼音音较重,辅音产生爆破。辅音:/b/、/d/、/g/与拼音b、d、g口型相似,发音也类似,均不送气。辅音音较重,产生爆破声。辅音/f/ 、/s/和拼音f 、si相似,音标音较短,较用力,有摩擦声。/v/与拼音w音似,辅音上齿位于下唇面上,有气流阻塞,拼音唇圆。/m/和m音似,辅音双唇紧闭后张开,不送气,音标较用力。基于这些相似点,教师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相似点及不同点促进学生学习。

(二)语法

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都有长有短,有简有繁,表面看来,变化不定;但若细加探究,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功能为标准英汉句子都可分为四个句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就英语而言,可以根据相似性,把它们概括为 5 种基本句型。如:

1)S+V+C (主—动—补) She is in good health.

2)S+V(主—动)Prices are going down. .

3)S+V +O (主—动—宾)Nobody could answer me the question,.

4)S +V +O +O (主—动—间宾—直宾)David showed me the way.

5)S+V+O +C (主—动—宾—宾补)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汉语和英语在句型 1),2),3),4)中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例如:

1)我爸爸是工程师。2)太阳出来了。3)他在看电视。4)王老师教我们英语。

正是由于英汉具有极为相似的语法结构才使得中国学生在用英语造句或写作时不需要进行语法层次转换,为学习创造了便利。

(三)词汇

在世界众多的语言中, 词的分类尽管项目不同, 粗细有别, 但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同一种语言里,词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其句法功能来决定的。词汇学习是通过将新词与母语中词汇和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语境化而实现的。英语和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当,根据词的句法特征,词可以分成两大类: 实词和虚词。许多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应的表达。如:tea-茶叶,bread-面包,boy-小男孩。有些词如果单纯用二语解释则不如用母语解释更为直接,比如baby这个词,英文解释为a very young child or infant, especially one not yet able to walk. 为了弄清这个词的含义,教师还必须解释child和 infant的意思,那么就不如用汉语“婴儿”这个解释来的简单。通过母语将新词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对那些有对词汇学习有极大帮助作用。

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Douglas Brown (2002) 认为:“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需要以对该种语言相当程度的掌握为前提,但一般说来,学习第二种语言,不必重新学习如何进行思维,需要摒弃的只是起干扰作用的洗澡水,而不是起促进作用的婴儿。”(p.36) 学习外语的学生一般都具有相当的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母语知识,排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母语可用于语法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语法的教学很难用事物或其他语言手段加以辅助,另一方面,语法的讲解通常会涉及术语或其他元语言,而很多术语或元语言都超出了学生的词汇量,有时教师对相关术语的掌握也不充分。如果完全使用外语讲解语法,教师就会花很多时间解释一些语法现象,结果使得学生更加茫然。因此,完全使用外语讲解语法会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当使用外语的成本过高时,教师就应该考虑使用母语。Cook (1994)曾建议在外语课上使用10%的母语。既然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应客观看待母语的作用。学习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初级阶段,恰当地利用母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外语词汇和表达法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奠定坚实的英语基础,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外语的教与学更有成效。

四、结论

二语习得本身是一个由本族语开始向目标语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包括母语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来构建自己的中介语。也就是说,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Ellis(1985)说过: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应看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也应看到它的阻碍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的时候扬长避短,将母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5.

[3]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Cook, V..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s of a Second Languag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Essex, England,1994.

第4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关键词: 南通中小学 清音浊化 平均错误率

1.引言

英语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称为清辅音(voiceless consonants);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称为浊辅音(voiced consonants)。清辅音的特点是送气、强、长;浊辅音的特点通常是不送气、弱、短[2]。塞音/t/,/p/,/k/属于清辅音,塞音/d/,/b/,/g/属于浊辅音。

S后面的清塞音浊化现象可以归纳为:当字母s+清塞音+元音时,无论是在单词的最前面还是中间,只要是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里,一般都读成对应浊辅音,即/t/,/p/,/k/清辅音被浊化成/d/,/b/,/g/。

例如:单音节的词school中,ch本应发为/k/,但浊化后应发/g/,此种情况还有skate,story,spring等。

多音节的词respect中,p本应发为/p/,但浊化后应发为/b/,此种情况还有construct,prescription,district等。

我通过对南通地区中小学生进行录音及向各中小学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等途径,对该地区中小学生摩擦音/s/后的清塞音/t/,/p/,/k/发音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就目前南通地区中小学生该类发音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个人看法及建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来自南通地区不同学校的30名中小学生。

2.2录音任务

2.2.1录音步骤

准备朗读材料,材料分三组,每组五个单词,共计十五个单词。

准备一间安静宽敞的教室作为录音室,将录音软件设置在录音状态,并调试好话筒等其他相关录音设备。

进行录音

注:共获得30个录音文本,录音的设备排除了噪音干扰,语料所选的是南通地区小学三年级课程标准要求的单词。

2.3数据提取

对所录语料进行整理,继而使用Praat进行标注。

使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南通地区中小学学生摩擦音/s/后的清塞音/t/,/p/,/k/发音错误率。

3.结果与讨论

3.1数据分析

中学生平均错误率为19.33%,而小学生平均错误率高达45.33%。数据表明:中学生的浊化意识明显强于小学生。

3.2数据讨论

3.2.1“清音浊化”意识薄弱

对南通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最终统计结果为:南通各地区中小学生完全清楚知道“清音浊化”规则的仅占26.92%,略微了解“清音浊化”规则的占42.31%,完全不清楚“清音浊化”规则的占30.77%,也就是说有73.08%的中小学生对“清音浊化”规则不是很清楚。我认为这是造成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发音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小学生不了解清音浊化规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讲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系统讲授过“清音浊化”规则的比例仅占11.54%,稍微提过“清音浊化”规则的占53.85%,完全没有提过“清音浊化”规则的占34.61%。换言之,南通地区88.46%的中小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清音浊化”规则。教师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如果教师没有教授,谈何要求学生了解该规则,又谈何要求学生正确发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众所周知,南通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很高,调查问卷数据却表明该地区教育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英语听说教学的情况;师资力量多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发音有些问题等情况。如:对南通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最终统计结果为:在老师讲过“清音浊化”规则后,学生印象深刻的比例仅占7.69%,略有印象、但偶尔出错的占80.77%,完全不记得的占11.54%,也就是说南通地区有92.31%的中小学生在老师讲过“清音浊化”规则后仍记忆不深刻。我认为这是造成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发音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小学生在学习过清音浊化规则后仍浊化意识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讲授方法没有因材施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遇到此类单词时,讲授的方法中,领读的比例为33.33%,学习音标的比例为12.50%,听磁带等借助多媒体工具的比例为41.67%,建立英语兴趣小组的比例为8.33%,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希望学生自己总结的比例为4.17%,换言之,大部分老师着重强调的是学生“清音浊化”规则的输入,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输出。

3.2.2负迁移影响

在《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中,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了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所谓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Lado(1957)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差异越大,难度就越大 [1])。换言之,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习得中去,母语便会严重干扰目的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据研究,一个人正确的发音方式在其年幼时已经非意识地养成。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所在地区方言的语音系统,并且已经养成了一种发音习惯,因此,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音替代外语中某些类似的音。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会对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学生常常将方言的发音特点迁移到英语发音中来,影响英语语音的学习和运用。

南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有学者将江淮方言进一步细分为洪巢和通泰两片,南通市区属于通泰片。从地理上说,江淮方言区已经处在北方方言区的南边缘,而南通地处相对偏僻,与吴语区(这里指海门及通州部分地区)紧挨在一起。

从历史上说,“南通方言是在古代江南吴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因受古海陵方言的影响逐渐向江淮话转化而形成”[12])。因此,南通话既含有吴语底层成分,又带有北方方言的基本性质。

顾黔在《通泰方言音韵研究》中这样写道:“南通话的声母系统接近北方,而韵母和音调系统接近北部吴语。”为更进一步了解南通方言对中小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情况,我随机对一些土生土长的南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南通话古全浊声母清化,但是与一般北方话的“平送仄不送”不同,南通话(通泰方言)中的古全浊声母今天遇到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如p′“败办笨白”,这一点与赣客方言倒有几分相似。另常出现塞音/d/,/b/,/g/与清辅音/t/,/p/,/k/混淆不清、通用的情况。如:“泰”,即大,如“泰舅舅”表示“大舅”;“派”,应该,如“不派说的”,不应该说的;“丝泰”,即“舒泰”,舒服的意思,如“我昨子有点儿心里头不丝泰”,即我昨天有些不舒服;“biao”音“标”,即看。如“叫他自个来标标”,即叫他自己来看看,等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可见,南通方言的这种“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对南通中小学学生的“清音浊化”意识薄弱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3发音方式与发音习惯

调查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经常利用汉语拼音代替音标识记英文单词发音,尤其是小学生。孩子存在完全把英语汉语化的现象,教条地认为某些英文单词就是这样读。在朗读英语26个字母时,许多学生常把字母“T”读成汉语拼音“te”(特);字母“K”读成汉字“ke(克)”。当然,字母和音标有时很容易混淆。比如:元音字母e和元音音标/e/;元音字母i和元音音标/i/;元音字母u和元音音标/u/;辅音字母p和辅音音标/p/;辅音字母s和辅音音标/s/;辅音字母n和辅音音标/n/,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字母和音标的过程中,注意从音和形上对它们加以区分。比如,音标是音素的书面表现形式,常用符号//表示;而字母和音标在发音上则是有区别的。如将“study”标注为“斯他迪”,“speak”标注为“斯匹克”等,忽视了清音浊化现象。

4.个人看法与建议

我认为清辅音浊化只是一种发音现象,不是规则,地道英语教学者都反对专门制定一个规则来说明这个问题。总的发音规则只有一条:按照字典里的注音读,要怎么变化就按地道英语的习惯。s后面的清辅音被浊化,只是清辅音浊化的一小部分,很多时候不用加s也可能被浊化。如water,happy,meeting,walking等,地道英语一般将这些单词中间那个清辅音发成对应的浊辅音了,才像英语。很多相关单词中的清辅音也会浊化成浊辅音。像grasp,test,desk类的单词等如果后面没有元音,就不存在浊化的问题,仍发清辅音。也有例外的,不要说它不符合规则,因为本来就没有规则,硬要定规则的话就行不通。比如student,stupid,如果按那个所谓的规则读成[sd...],就不是很地道,操地道英语的人就会知道问“你是从中国来的吧”。这里的字母“t”一般被习惯发成jeep中“j”所发的那个音才地道。我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从中小学生不了解“清音浊化”规则、“清音浊化”意识薄弱、受“语言迁移之负迁移”影响、国际音标识记混乱、借助汉语拼音来识英文、记发音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解决中小学生“清音不浊化”的问题。

如在教学过程中,描述清音浊化现象,解释清音浊化原理,对英语目标音素的发音进行描述,以英语音素与方言发音之间的相似与区别,针对方言语音中的缺陷进行重点突破,强化练习。重视练习频率,加强教学针对性。让学生多进行语音模仿,不仅是单纯的声音模仿,而且包括口型、口腔打开程度、发音器官、发音部位等有关的模仿,帮助学生把习惯了的口型和发音方式纠正过来。通过系统的教授和训练后,相信学生的语音面貌会进步很多。

5.结语

清音浊化问题看似小事,实际上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表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将从事基础教学工作,他们自身的专业功底与教育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教育质量。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将学生发音比较困难的音作为重点正音对象,而不是进行泛而全的教学。《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语音教学四级要求中指出,发音正确;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掌握语流中的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初步掌握语段中的语音轻重和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正确掌握“清音浊化”现象不仅有利于语言交流,而且有利于将来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师范生,自己发音不准,肯定是教不好学生的。加强语音理论学习,精心指导学生语音实践势在必行。只要师生在认识上达成共识,相互努力,就一定会达到大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2]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茂林.中国学习者英语词中塞音发音分析[J].广东:现代外语,2009,(02).

[4]陈平利.英语特殊爆破音的成因与实践[J].大连: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

[5]梁庆合.英语爆破辅音音「t「d的发音特点对比研究[J].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6]颜宁.论英语的“清/轻”辅音[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

[7]蒋慧,张鹏,方洁,杨静.江苏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J]江苏: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8]田寨耕.英语清音浊化现象的普遍性[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2004,(03).

[9]王国华.也谈英语清塞音浊化问题[J].吉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10]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03).

[11]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共时分布及历史溯[J].北京:中国语文,1997,(03).

[12]徐铁生.南通方言的形成及其与官话的关系[J].

鸣谢: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戴峥峥老师

第5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关键词: 女书;信息化;规范化

1开展女书信息化工程的意义

1983年,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鉴定出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一带妇女中的女书,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体系。该消息迅即引起了海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1]。

女书是世界上最具性别意识的文字,是女性文字的唯一“活化石”[2]。它在结构和书写上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女书的笔画只有点、竖、斜、弧四种,其最富有特色的笔画是它的“弧笔”,弧度或大或小,变化多端(如图1所示)。字符形体呈长斜体菱形,一般右上角为全字的最高点,左下角为全字的最低点。书写格式自上而下,从右到左,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4,5]。

尽管女书在学术上的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但对于女书本身,随着女书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则出现了生存处境艰难、未解之谜众多、文献散失严重、收集整理困难等问题,属于濒危的文化遗产。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复杂背景下的女书字符进行规范化与识别,对抢救和保护女书这种中华民族珍贵的文明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女书的信息化工程是一个文化抢救工程,对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妇女学、女性文化、民俗学、古文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其他少数民族文献及古籍(如水书、古彝文)的保护和信息化工作。

2女书信息化工程的总体思路

女书信息化工程的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讲,首先要有能够在计算机中显示女书字符的女书字库,这是信息化的基础。其次还应有相应的输入法与之配合,使得女书的计算机显示、输入、修改、复制、剪切、粘贴和打印成为可能。以上两步可统称为建立女书信息交换用显示输入应用平台,这一基础性平台将使女书获得通向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实现“数字化生存”。这一平台建立好之后,可着手建立一个“中华女书网”,主要从事女书文字、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女书字库和输入法推广,女书教学,女书创作,女书专家和爱好者交流、女书论坛等工作。与此同时,采用Fla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对女书中重要的文献以Flash电子画卷和虚拟碑林的形式加以固化保护,Flash电子画卷和虚拟碑林将从形、音、义、唱等多角度全方位对女书加以推广。

3女书信息化工程进展情况

3.1 女书字符集构建构建女书字符集首先要保证所收录的字符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女书。女书虽然古本失存,史志无载,给女书历史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语言文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历史往往是并行发展的,而且语言文字比民族文化更具稳定性,不少古代民族文化消失了,其中某些因素却仍保存在语言文字中,因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研究者有可能发掘语言文字中的历史沉积揭示语言文字的某些被淹没了的历史。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坚持严肃的研究态度,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摒弃追名求利的影响。为此,我们的女书字库将采用凝结谢志民教授半生心血的《中国女字字典》为字源。这本字典的编纂从1983年的女书单字汇编即已开始,至2006年底完稿,历时二十有四年。使用的材料包括:①谢志民教授收集的:1983年前遗存的女书作品25篇,36462字;公认的女书传人高银仙老太太抄存的女书作品390篇(首),84008字;高银仙老太太本人撰写的女书作品45篇(首),8937字;义年华老太太抄存的女书作品117篇(首),10287字;义年华老太太早期撰写的女书作品5篇,5294字。共计原始传统女书作品582篇(首),144988字。②《中国女书合集》(赵丽明编著,中华书局,2005)第一册,传世佚名女书作品62篇,35000字;第二册,高银仙女书作品180篇(首),62000字。从中辨析,采集出女书单字2435个。每字严格保持其字符形体结构原貌,按已故公认的女书传人高银仙和义年华两位老太太读解女书作品使用的女书书面语音系标音注义,并一一标明出处,以备查考。该书稿由国家新闻署资助,已于2009年3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其次,建立女书字符集要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女书手写字符作为信息化标准字符集的底本。女书字符集应尽可能的保持女书的原貌,原因依旧是在女书尚有众多未解之谜的情况下,不希望后人的擅自变化或是艺术化处理破坏了女书原始的形体结构。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高银先的孙女胡美月女士来中南民族大学作为研究顾问,按照当年高银先教她的女书笔法,为我们书写了全部2435个女书字符。所有字符均经过谢志民教授严格批阅审查,确保字符书写的原生态化。

在得到2435个规范女书字符之后,我们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字符逐个进行了边沿平滑和放大,再将修正的字符图片导入字符处理软件中对字符做进一步修订,最后生成可被Windows系统使用的True Type字体文件,于是计算机就可以正确的显示女书字符了。(图3)

3.2 女书输入法设计建立女书字符集之后,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输入法。在信息时代,女书输入法不仅承担女书字符的输入、传播功能,还担负着女书教学和延续的重要功能,是女书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工具。输入法与其每一个女书字符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女书自身的特点,输入者的输入习惯,基于工程心理学的原理独立设计,同时不需要预装汉字字库和汉字输入法,这对女书走向国际有着重要意义。

如前文所述,字符集中的每个字符均按已故公认的女书传人高银仙和义年华两位老太太读解女书作品使用的女书书面语音系标注国际音标,但国际音标在中国并不普及。为了首先让女书在其故乡中国得以顺利传播,谢志民教授在中国女书字典的最后附上了《女书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我们根据这张对照表,将女书国际音标“翻译”成了女书拼音,然后根据这些女书拼音,制作了女书拼音输入法。(图4)

拼音输入法需要使用者熟悉2300多个女书字符的发音,这并不容易。为了让一般的打字员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输入女书文稿,我们参考了汉字中五笔输入法,设计女书的部首输入法。其思路是将女书依一定的规则分成为一些部件的组合,将这些部件分布在键盘不同的字母上,按一定顺序输入这些字母,就可以组合成一个女书字符。如果说拼音输入法的要求是知音会打,那么对女书部首输入法的要求则是“规则简洁,见字能打”。女书部首输入法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图5)

第6篇:拼音标音规则范文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根本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标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而流动的信息急切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项传播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未来一代步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七、成果预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