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镇银行存款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镇银行存款风险

第1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一、服务“三农”的目标设定与商业银行行为的管理方式冲突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完全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这样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和分散的个体、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它们使对“三农”的贷款风险要大于对工商业的。利用对以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让村镇银行去经营比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所经营产品——工商业存贷风险都大的产品——涉农存贷,即使利率高一点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难做到。所有村镇银行对此都有反映。因此让村镇银行今后能够生存下去,或是国家主动改变当初对村镇银行的目标设定,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非农,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是村镇银行被动改变国家对其的目标设定,主要服务工商业及城市。当前一些村镇银行已开始有这种趋向。但这与国家设立其的目标是相悖的,国家也决不会让其长期、大规模进行甚至会把其撤消掉。

在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发生冲突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变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国家和被管理者——村镇银行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在管理方式改变方面,村镇银行希望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政府能够给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在注册资本金使用和存贷比方面对它们放宽点、税收优惠的年限能够长点等,使其能够在和其他发展已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先生存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对涉农贷款的风险。由于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不愿意对涉农物质保险,因此这种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参加。

二、“三农”概念的扩大与否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会对与此相关的贷款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据调研情况来看,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最低要求也在55%以上。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村镇银行为这种躲避风险,就随意扩大“三农”尤其是“农民”和“农村”的概念。农民以户籍上的农业人口为准,农业人口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也计算在涉农贷款之内;农业,包括在城镇里进行的农产品加工;农村就直接定位在县域之内。村镇银行这种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使吸储的农村地区存款再回到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所发放的贷款再多为工商业服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三农”概念的大小成为当前村镇银行和国家相博弈的焦点,也成为村镇银行的国家设定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对“三农”概念做一个妥切的界定,就会重蹈当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村地区撤出来的覆辙,背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国家目标。目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

政府对此应该早点对“三农”概念做清晰界定,阻止村镇银行随意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我们建议:对于农民的界定,应该以职业为准,限定为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农村的地域范围,因为县城所在镇比较发达而且其发展所需资金也比较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所以限定在此之外的区域比较好;相应地,农业指在县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和在县城所在镇外进行的加工。:

三、认知度低造成吸储难

第2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河北省在2008年6月建立第一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9月30日,河北省辖区内村镇银行达23家,其中,2008年设立1家,2010年设立5家,2011年设立15家,2012年上半年设立2家。其分布范围涉及张家口、承德、廊坊、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沧州和邯郸。

河北省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支农效果初显。河北省村镇银行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三农”和各地小微企业的特点,分别推出不同种类的贷款,如沧县吉银村镇银行的“农商三宝”组合贷款、种植养殖专项贷款等;任丘泰寿村镇银行的“农户联户联保”、“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乡村2+1”等产品。截至2012年9月30日,23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30名;资产总额58.91亿元,负债总额47.03亿元,各项存款42.70亿元,各项贷款21.35亿元,贷款户2742家。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98亿元,发放农户贷款9.47亿元, 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10%。[1] 2012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379.4万元。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信誉度低,吸收资金不足。河北省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74%的村镇银行营业时间在1年左右, 当地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较低。 尽管村镇银行也进行了广泛宣传,但不少人仍然对村镇银行缺乏了解, 不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愿意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再加上大部分村镇银行只有一个营业网点,覆盖范围小,没有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结算功能不健全,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存能力。 河北省23家村镇银行只有蔚县银泰村镇银行一家有分支机构,只有文安县惠民村镇银行一家加入了人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再者,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也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此外,在存款总额中,一些村镇银行对公存款份额较大,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占比较小,这反映了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还很不稳固。

2. 金融服务品种少,金融功能缺失,竞争力低下。从河北省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看, 一些村镇银行只能提供存款、贷款、国内结算、票据承兑和贴现等业务,汇兑、同业拆借等一些基础业务都没有,更不要说发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担保咨询等其他新型金融业务了。再加上大多数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与人民银行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征信系统的对接,导致村镇银行不能充分为客户服务,造成竞争力低下。此外,从贷款对象和期限结构来看,虽然各村镇银行都提供短、中、长期贷款,但是大部分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期限都较短,而且受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的制约(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最低的1000万元,最多的1亿元),能够提供的贷款额度也较小,导致一些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项目其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支持,也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 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低。村镇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业、农民和小微企业,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我国当前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还很不健全, 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此外,一些农村地区客户的信用意识较差,村镇银行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再者,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因此,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大。目前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还普遍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贷款投放较少,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到期贷款增多,信贷风险问题将日渐突出。

三、促进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 提高吸存能力,扩大资金来源。首先,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向公众宣传的力度,加深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提高村镇银行的影响力。其次,适时开设分支机构,增设储蓄网点, 这既可以满足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还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再次,加大营销力度,增加储蓄存款的来源,解决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村镇银行应争取早日加入到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完善自己的金融服务功能。

2. 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强竞争能力。从当前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 受规模、资本、机构、人员等方面的限制,村镇银行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只有结合自身“决策迅速、灵活便捷”的机制优势,对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开发出更多针对性强、适合当地市场特点和符合当地农村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才能树立起村镇银行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农户和小微企业在需要金融服务时才会首先想到村镇银行。

第3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中国人民银行汝州市支行,河南 汝州 467500)

摘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事关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河南省汝州玉川村镇银行个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困境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农村小微金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93-03

一、引言

农村小微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地区在资金上的严重“贫血”。村镇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实践,它的设立为建立多种形式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的金融需求,补充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但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自身发展不足,配套制度不力,竞争能力偏弱,企业的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村镇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到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而且事关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河南省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个案,深入进行调研,并系统分析了该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及可能的原因,构建了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该村镇银行乃至其他地区村镇银行的健康、良序、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汝州玉川村镇银行)是由河南省济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该行于2013年1月24日在河南省汝州市正式开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济源农村商业银行出资2000万元,本地14家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出资共3000万元。

截止2014年3月底,该行资产总额14978万元,负债总额10137万元;各项存款9069万元,较年初减少3315万元。各项贷款11782万元,较上年初增加786万元,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11782万元;利润总额-158万元;资本充足率41.94%;存贷比129.91%;流动性比率24.52%,略低于达标值≥25%;备付金比例为3.94%,低于达标值(达标值≥5%)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贷款集中度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资产利润率-12.36%;资本利润率-39.64%;成本收入比97.64%。

三、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吸收存款困难

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来看,吸收存款困难是目前村镇银行的最大难题。为增大存款资金来源,该村镇银行虽采取了一系列吸存措施,但本地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增长缓慢且不稳定,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吸存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因而所选择的设立地点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资源环境、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乡镇企业的收入有限,闲置资金较少,客观上限制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二是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品牌形象尚未树立,公众认知度不高,无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累积的信誉。特别汝州曾是三会一部”的重灾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农民对这个植根于农村的“草根”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三是村镇银行营业覆盖面小。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只有一个经营网点,而且设在县城,在乡镇没有网点,存取款不方便,农民更倾向于周边存取款方便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一般不会选择到村镇银行存款。

(二)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办理银行的存、贷、汇以及各种中间业务,在满足所在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后,还可以用富余的资金投放当地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然而,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却远非这么乐观。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没有开办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更加无从谈起。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由于这个“条件’’至今未明确,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尚无法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企业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很少。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开业到现在,当前仅仅开办了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目前该村镇银行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和产品上,没有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于农户教育、购置生活用品、房屋建设等消费类贷款的探索还较少,对电子银行、保险、发行、兑付、承销及买卖政府证券、金融信息咨询、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发较少,缺少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不足

村镇银行基于立足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一般都设立在地区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比较困难。虽然汝州市在地域方面没有存在天然的弱势,但是从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员工构成上来看,该村镇银行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该村镇银行现有员工18人,其中,副行长、行长助理为控股商业银行外派的管理人员,而基层业务人员主要在当地招录,全部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本科学历以下的4人,本科以上的为11人,但大部分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技能。

(四)支付系统、征信系统不健全

支付结算系统不顺畅。支付结算系统,是指人行的支付系统和银联网络两个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村镇银行的支付系统还没有实现和人民银行的直联,人民银行没有给村镇银行提供专门的接口。即便与人民银行实现了支付系统对接,但自身资金规模小、地位孤立必然造就其支付结算的高成本。目前,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主要依托控股金融机构或协议机构,资金汇划费用比较高。另外,加入银联网络系统对该村镇银行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高昂的接入费用使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对银联网络望而却步。

征信系统不健全。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虽然地处经济发展较好的汝州市,但是多年来,农村的信用环境一直不好,农民的信用体系建设覆盖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为止,当地人民银行还没有提供给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征信系统接口,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该村镇银行为了获得客户的征信报告,只能派工作人员到平顶山市人民银行,在人行限制的时间内检查客户的信用信息,这种方法非常费时。且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在成立时间短,存在工作人员不足、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下,再去人行查询征信信息时,由此减少的人和村镇银行其它的工作造成别的员工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处理时间的延长,都极大地降低了该行业务处理效率和村镇银行灵活短小的业务优势。

(五)风险控制任重道远

从内部控制看,尽管村镇银行有背后的控股商业银行进行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成熟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两者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务,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也与商业银行有所差异。村镇银行的其他法人股东,缺乏对金融机构管理的经验。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与其控股机构存在空间的不连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受到地域的限制,管理成本较高,为村镇银行违规经营埋下隐患。

另外,根据制度的安排,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农业信贷业务,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农村担保资产的缺失,造成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同时,从该村镇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资产主要是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他金融资产几乎为0。单一的业务范围限制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无形中加大了该村镇银行的市场经营风险。从数据看,2014年3月底,汝州玉川村镇银行的存贷比达到了129.91%,潜在的经营风险已经很高。

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

针对汝州市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支持不足的现状,应积极引导村镇银行提高农村银行机构网点覆盖率,增强村镇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扩大贷款的范围,增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实现以规模取胜。村镇银行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立足于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保持旺盛的“下乡”动力,真正服务于“三农”。

(二)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组织资金的能力。汝州玉川村镇银行要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信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和信任村镇银行,愿意把手头资金存放在此;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积极完成行里分配的存款任务。

地方政府要做好正向引导工作。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要引导当地居民正确认识这些新生事务,通过存放财政存款,工资等形式,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组织能力,提高其经营水平。

人民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在从严监管的基础上,在头寸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村镇银行积极支持。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比例,增加可使用资金头寸,增强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以从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挖掘。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客户群体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客户细分,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例如,对于农户,可以提供贷款、理财、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家庭房屋改造贷款、子女助学贷款,购买大型生产资料贷款;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记录和未来成长空间,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探索新的贷款模式。引进担保公司或实行小额无担保贷款模式,解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对供应链产业上的企业可实行“公司担保、分户贷款、封闭运行”的贷款模式;积极开办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农户(企业)联保贷款,有价证券质押贷款等品种。在经营方式的创新方面,汝州玉川村镇银行可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当地企业、保险公司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合作,实行联保贷款,减少信贷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在大力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如信用卡、汇兑等中间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增多,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根据汝州市玉川村镇银行员工的几种来源情况,对一线员工除了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要加大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增加员工对村镇银行的认同感,培养提高工作的各项能力;而对中层管理者应该侧重团队协调能力、服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项能力的提升;高级管理人员要会选人用人,注重管理的创新,做出正确的领导决策,起到带领团队、发掘团队最大潜力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培训,才能使村镇银行的员工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东西,才能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各项能力,才能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

村镇银行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必须遵循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突破原有的传统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各岗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强化分析应用能力,抓住管理的重点目标,寻找和把握村镇银行经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并通过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制度、运行机制、资源管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构筑起全体参与、协调配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六)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度

加大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力度。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的若干年内,对提供的“三农”贷款应免除所得税和减收营业税,税收减免可用于核销“三农”贷款坏账。

改善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专业工作委员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协商交流与信息共享,通过召开“村镇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镇银行+小微公司+农户”对接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向村镇银行推荐重点项目,向优质客户介绍金融产品,实现银企双赢。

第4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2013年6月,河北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澳洲联邦银行(辛集)村镇银行于河北省辛集市正式开业,以方便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迅速获得融资支持。据悉,澳洲联邦银行还将在邯郸市永年县和磁县再开两家村镇银行。澳洲联邦银行为什么会选择河北,为什么会选择投资村镇银行,与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村镇银行的地位密切相关。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数量增长迅速

2008年6月,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在张北县成立,实现了河北省村镇银行从无到有的转变。自此,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不断发展,机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7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开业24家,注册资本总额为11.8亿元,从业人员621名。

(二)经营状况良好

河北省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除了部分村镇银行由于开业时间短、前期投入大而未有盈利外,总体经营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止2013年3月末,河北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82.83亿元,负债总额70.72亿元,各项存款60.30亿元,各项贷款37.22亿元,贷款户数3898户,实现净利润948万元。

(三)市场定位明确

通过成立城镇银行,可以增加外部供给资金,增加业内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透明性。截止2013年3月,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9.65亿元、997户,发放农户贷款16.16亿元、2728户,投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6.22%。具体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河北金融网 注:数据截止到2013年7月底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认知度低、吸收资金能力欠缺

首先,成立时间短。村镇银行在河北省成立和运行的时间只有5年,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对其还缺乏认识,接受度不高。其次,认可度较低。在农村地区,大部分人对村镇银行业务不熟悉,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倾向于传统金融机构。再次,融资不便。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位于农村地区,而河北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使得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相对不足,造成村镇银行融资困难。

(二)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创新不足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的业务。但从实际上来看,村镇银行除了经营存贷款、国内结算、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等基本业务外,其他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基本没有。另外,由于注册资金较少(通常河北省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左右),贷款额度受到限制,影响了贷款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贷款风险大,控制难

首先,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而目前河北省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对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自然灾害风险较大。其次,借款人对信用贷款认识不清。河北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形式主要属于信用贷款,即无抵押贷款,导致农民普遍认为信用贷款无抵押,不用按时还款,因此极易导致道德风险。

(四)内部管理混乱,监管难以到位

由于河北省大部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相关配套措施准备不充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且大部分非金融股东并不具备专业金融知识,专业操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经营理念混乱。另外,由于村镇银行主要集中于县域及农村地区,监管部门存在人员少、专业技能差和监管成本高的问题,导致监管难以到位。

三、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根据调查发现,广大的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民对村镇银行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首先,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载体,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村镇银行宣传日,广泛宣传其主要业务范围及其优势,提高广大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对其认可度和信任度。其次,加大政府、银行股东的存款带头作用。凡是政府涉及农业投资或补贴资金一律在村镇银行开户存款,股东的资金优先存放在村镇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首先,河北省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牢牢把握以服务 “三农”、服务“县域”为宗旨,结合自身迅速、便捷、灵活的优势,为农村广大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其贷款需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扩大客户基础。其次,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降低经营成本,简化服务程序和流程,吸引更多客户。

(三)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贷款风险

首先,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资金需求者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记录,严密跟踪资金用途流向。其次,提供村镇银行经营保险服务。在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逐步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当贷款者因自然环境因素而蒙受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赔偿。再次,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下转9页)(上接11页)评估机制,完善和简化贷款流程,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监管体系

首先,村镇银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系统内部展开业务培训和知识竞赛,或者到其他业务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参加岗前培训,加强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和创新意识。其次,建立村镇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并加以完善,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监管。再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优化配置,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监管效率。

四、结束语

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这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村镇银行只有凭借自身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专业服务,将自身建设成为以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批量农户为核心的特色银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隆建.村镇银行边界分析:从概念与区域出发[J].武汉金融.2011,(4)

第5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关键词】 保证金存款; 准备金; 法人机构

一、政策出台背景

保证金存款指的是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具有结算功能的信用工具、资金融通以及承担第三方担保责任等业务时,按照约定要求客户存入的用作资金保证的存款。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受贷款规模控制影响,普遍加快了表外授信业务的发展,以满足市场客户的融资需要,保证金存款随之大幅增长。以江苏为例,2011年8月末全省保证金存款余额为8 336.97亿元,比年初增加2 071.24亿元,增幅为33.06%,远高于各项存款增幅24.32个百分点。在保证金不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情况下,银行不但借此创造出新的流动性工具,还可全部用来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使其成为银行存款竞争的重要手段,部分中小银行甚至不惜以高息为代价吸引客户提供全额保证金。保证金存款的快速增长造成表外业务的无序发展,如果不将其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必将影响存款准备金的调控功能,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2011年8月下旬,人民银行总行下发《关于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银发[2011]209号),要求金融机构将保证金存款分阶段、逐步纳入一般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由于全国大中型商业银行实行资金集中配置,所有存款均集中到总行,准备金由总行统一交存,因此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对全国性大中型银行分支机构的影响暂不明显,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则影响较大。

二、对江苏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影响分析

(一)保证金存款占比仍较大,但出现小幅下降趋势

截至2011年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122家,其中城市商行4家,农村金融机构63家,村镇银行42家,外资银行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2家。如图1所示,2011年8月末至2012年2月末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保证金存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比重分别为13.91%、13.54%、13.18%、12.84%、13.08%、13.03%和13.08%,这一比重分别高于同期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1.34、1.47、1.62、1.43、1.65、1.43、1.31个百分点。此期间,江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保证金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除在2011年12月末有所上升外,基本维持小幅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在2011年存款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保证金存款仍备受青睐;二是政策调控的时滞性,效应还未完全显现。

(二)银行系统流动性收紧,部分小银行信贷投放压力激增

2011年9月15日至2012年2月15日,六次上调保证金存款交存比例,全省冻结资金平均分别为54.68亿元、104.31亿元、158.19亿元、216.36亿元、309.06亿元和395.03亿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部分村镇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业务范围窄,保证金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过高,如常熟建信村镇银行、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兴化苏南村镇银行、铜山锡州村镇银行、宿豫东吴村镇银行、泗阳东吴村镇银行保证金存款占比基本都在50%以上,常熟建信村镇银行在9月份甚至平均高达70%,将保证金存款纳入交存范围后,必然会影响原定资金安排,减少可投放资金。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主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无形中也加大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存款营销压力增大,结构面临进一步优化调整

保证金存款占比过高,不利于银行存款稳定。在各项存款增长趋缓的背景下,部分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保证金存款业务增加存款规模,但保证金存款期限通常为3月或6月期,陆续到期的保证金存款将会导致银行各项存款出现较大波动。此外,部分银行受短期利益驱使,与企业联手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拓展业务,从而拉动存款规模快速扩张,造成存款虚假繁荣,引发信用膨胀风险。此次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保证金存款的快速增长,有利于银行机构加大对银行存款结构的调整,为银行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约束表外信用业务,控制金融风险

在货币政策持续稳健的背景下,银行承兑汇票等保证金都属于表外业务,不直接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更多企业将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等作为短期融资的重要工具,这也导致银行表外业务的激增,且之前保证金存款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且可纳入存贷比考核,因此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动力较大。保证金存款纳入准备金交存范围之后,银行的表外业务被纳入了监管范围,这有利于控制表外业务过快发展,同时提高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五)融资成本上升,削弱了银行机构盈利能力

中间业务利润已成为商业银行总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调整涉及大量资金,减弱了表外业务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一是表外敞口授信增幅放缓。二是保证金存款收益率降低减少银行利润。银行吸收的保证金存款一般按相同期限存款利率付息,多为3月或6月期,而央行仅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按1.62%计息,远远低于商业银行贷款平均利率和同期的同业拆借利率。以江苏银行为例,2011年末保证金存款交存法定存款准备金数为66.11亿元,如果以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7.2%)计算,该行将因此损失3.69亿元,相当于2011年全年净利润的2.46%。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优化负债结构,增强存款稳定性

第一,主动调控资金业务期限和投资结构,逐步回收活期同业存放资金,减持现券、买入返售票据等储备资产,并适度缩短后续资金业务的期限,确保自身流动性安全;第二,放慢资产扩张步伐,控制高资本消耗业务的发展,降低对外部不稳定资金的依赖;第三,在加大对核心客户拓展力度的同时,拓宽资源客户群体,使资金来源多元化,并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存款及储蓄存款的占比;第四,适度减少银票签发规模,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管理。各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健全完善表外业务操作规程和相关制度,严密监控保证金存款的来源、承兑款项的来源和贴现资金的去向。

(二)增强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灵活性

一是政策调控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虽然存款准备金和信贷规模控制能够较快地降低市场流动性,平抑通货膨胀预期,但是,由于上述两项政策并没有考虑到地区、行业的差异性,而是简单地进行“一刀切”,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的合理贷款需求受到抑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如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为防范租赁业务风险收取的租赁保证金,不具备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扩张效应,即使纳入交存范围,也不能起到限制信贷扩张的作用。再如,对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可以进行政策优惠,引导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二是政策工具选择应更加科学、灵活。央行应该在对宏观形势及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各种政策工具的利弊,借鉴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经验,合理选择政策调控工具,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同时促进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运行。

(三)银监部门应强化监管,约束银行不审慎行为

一是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银行业机构特别是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监测力度,督促受此次货币政策影响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力度,做好压力测试工作。二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经营和竞争行为的引导,指导各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对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三是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存款考核机制。各家金融机构应改变员工个人绩效过多与存款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规范不审慎揽储行为,防止通过送礼品或给佣金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参考文献】

第6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小微企业: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3-0018-05

一、天津市村镇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2008年末,天津市第一家村镇银行一蓟县村镇银行成立。随后,天津市陆续成立了5家村镇银行。截止2012年9月末,天津市6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合计14.63亿元,资产总量已经超过60亿元,贷款接近40亿,成为近几年来天津市金融领域的亮点之一,尤其在支持区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12年9月,6家村镇银行累计办理小微企业贷款2274笔,金额共计58.11亿元:9月末余额24.78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3.01%。远高于13.41%的全市平均水平。

天津市几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为了做好区县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在拓展营销渠道、创新产品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真正扎根当地、做出特色,成为以服务当地农民和小微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草根银行。

(一)积极开展“微创新”,创新特色信贷业务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内小微企业,天津市村镇银行在承接主发起行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微创新”,以满足当地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如某村镇银行在承接主发起行包商银行成熟的微小企业贷款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区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点,先后研发推出了快易贷、商富通、农耕宝、农蔬宝、农具宝、农丰宝等十二项“金月季”系列金融产品,为大批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商贸及农民个体私营业主解决了资金紧缺的问题。同时,将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作为潜在客户群,利用链条式管理,产生连锁性拓展效果,以大众客户作为有效客户的基础,真正做到为广大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了雪中送炭式的温情服务,同时也做到了运用有限的资金以获取更大利益的经营目标。

(二)加快调查审批速度,主动适应“短小急频”信贷需求

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普遍呈现出“短、小、急、频”的特点,天津市村镇银行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管理扁平化的一级法人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信贷流程,为所在区域小微企业开辟了“绿色信贷通道”。如,某村镇银行担保类贷款,从客户申请贷款到客户经理调查最长时限不超过1天,3天内完成审批,审批当天即进入放款流程,总计所需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某村镇银行对100万元以下的贷款申请,仅需一个信贷员加上两个审贷委委员就可以完成决策,3天即可发放贷款。

(三)轻抵押担保,重现金流量,第一还款来源成为审核关键

为解决小微企业的有效抵押品少的问题,村镇银行纷纷在抵押担保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以某村镇银行为例,该行由客户经理对申请贷款客户的直接经济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收入)进行实地评估和计量。从中减除可支配收入的30%作为借款客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其余70%被认定为真实还款能力,即重点考察了第一还款来源。由此,小企业主凭身份证、营业执照即可申办贷款,单笔贷款额度从3000元到1000万元不等,符合条件3至7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贷款。

(四)重视培训与考核,有效发挥人力资本作用

小微企业信贷技术的关键在人,可以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某村镇银行为例。该行信贷业务团队占了全行总数二分之一,而且,与其他银行信贷经理多为科班出身不同的是,该行小微信贷经理有很多都是刚刚毕业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该行借助发起行资源优势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初步建立了一支由初级信贷员、高级信贷员和业务主管组成的信贷员队伍,并逐步培养自己的培训师队伍,力争实现从业一年以上的信贷人员月放款15笔以上、单个信贷员维护客户数量超过150户以上的目标。除了培训,绩效考核也是该行成功开展小微贷款的关键点之一,通过笔数而不是金额来评价信贷员的业绩,从而极大的激发了信贷经理开拓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的热情。

(五)拓展结算渠道,有效突破物理网点限制

为了弥补网点数量少、系统建设不完善的短板,天津市村镇银行纷纷积极拓展结算渠道以突破物理网点的限制,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小微企业。如某村镇银行成立不久,即开通了大额支付系统实现跨行实时结算,开通了“银银平台”支持与商业银行全国网点的通存通兑,加入了天津人行城域网和同城票据清算,实现了联网核查、数据报送、报表管理、反洗钱管理等联网工作,并能够受理他行支票业务,进一步拓宽了结算渠道:最近,网银工具也准备正式上线,并且计划在初期不收取任何费用,方便结算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客户节省财务费用支出。某村镇银行开发了手机银行平台,方便了小微企业在营业外时间进行资金流转,而且采用免费开放的形式,以减少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该行网银系统也计划正式上线。

(六)引入本地股东,有效支持本地经济

按照兴国市长对于村镇银行“本土化、民营化、专业化”的要求,天津东丽村镇银行率先改制。主动降低主发起行持股比例,积极引入当地民营企业和村级经济组织,扎根当地,立足社区,借助当地股东人缘地缘优势,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与区域内小微企业实现双赢发展。目前。天津华明村镇银行改制后,股本由1亿元增加到5亿元,新吸收当地11家民营企业和9家农村经济组织入股,当地股权比例达到51%。天津北辰村镇银行随之进行改制,新增当地农村民营资本参股,总股本达到4亿元。当地股东占股达55.56%。接下来,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将纷纷按照“华明模式”进行改制。即将设立的村镇银行在筹建过程中也将按此标准进行股东的遴选。

(七)与主发起行联动,走特色化支农支小之路

主发起行的信贷文化对于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巧妙借力主发起行的优势,走特色化支农支小之路,也是天津市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路之一。例如西青区霍元甲精武文化爱国教育基地武术馆项目,作为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受到市、区、镇高度重视,但该项目的借款主体属于小型企业,缺乏项目融资经验。为此,某村镇银行借助主发起银行在银团贷款方面的成熟经验,在充分做好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主动为主发起行和借款人建立信息互通,落实贷款条件,加快了银团贷款的评审调查和审议进程,及时组成银团,发放贷款,实现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借力当地政府,服务一方经济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其在成立的过程和未来的经营中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津市村镇银行在与当地政府合作中,除了获得舆论、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外。也主动探索出一条合作扶持当地小微企业的特色之路。例如,某村镇银行主动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将用于专户补贴的资金转化为财政贴息,即针对农村合作社、大型农户开展都市型阳光农业贴息,降低单户融资成本的同时,利用村镇银行放大了补贴资金的总量,使得更多的涉农小微企业享受到当地财政和村镇银行的共同扶持。除了从当地政府获得支持之外,市人行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方面也给予了村镇银行大力的支持。如北辰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9月末,累计办理再贷款业务2,3亿元,9月末支农再贷款余额9000万元,再贴现余额4000万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均用于支持区内涉农和小微企业。

二、困境及原因剖析

虽然,在过去几年间,天津市村镇银行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与当地其他银行相比,村镇银行无论从客户基础、拓展渠道、定价能力、资金实力、网点数量、存贷款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难以与目前市场竞争对手展开强有力的抗争,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也有个别村镇银行在经营方向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一)机构网点少、结算渠道窄、社会认知度低,导致存款市场竞争力较差,流动性风险较大

首先,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较少、辐射面窄。目前。天津市6家村镇银行中,分支机构设立最多的村镇银行仅有3个支行,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在前两年往往只有1-2个网点,通常不足当地乡镇数量的十分之一,与在当地有深厚市场基础和广泛客户资源的农商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相比。短期内无法扭转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其次,村镇银行的产品单一、支付结算手段尚不够完善。虽然部分村镇银行在拓展支付结算渠道方面投人较大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村镇银行的产品主要仍以存、贷款为主,缺乏基金、理财产品等投资项目,个别村镇银行尚未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大多数也没有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卡等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更没有ATM等电子自助设备,无法满足当地老百姓和小微企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三,村镇银行品牌形象尚未树立、社会认知度较低。尽管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大力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但是村镇银行在社会上的认同仍然是个问题。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来说,村镇银行是全新的事物,成立时间较短、网点较少、规模较小,当地的企业和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程度较低,对村镇银行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从而不愿意把钱存到村镇银行。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业务的发展。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之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导致村镇银行在县域激烈的存款资源的争夺中基本没有优势,对当地居民缺少吸引力。

截至2012年9月末,天津市6家村镇银行存款合计39.19亿元,贷款合计31.26亿元。存贷比为79.75%。从存款结构来看,村镇银行存款结构稳定性不足现象也十分明显,9月末,6家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仅为21.95%,此比例最低的村镇银行仅为8.69%。

除了存贷比较高之外,新流动性监管指标也多出现不满足监管要求的问题。反映出村镇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的严重不足。

(二)行业集中度风险较高。潜在信用风险突出

从服务对象角度而言。村镇银行面对的是大量的小微企业或者农户,既没有以往的信用记录,也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可供评估,加之贷款以信用或联保贷款的发放形式为主,一般无需抵押物,无疑使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天津市的各个区县,长期以来,由于以往扎根于此的农信社在信贷扩张时期投放了大量的信用和联保贷款,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严重不足,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部分农信社改制前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了90%,从而导致村镇银行自设立之初就面对了较差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此外,由于经营范围较窄,区县经济往往呈现出行业集中的特点,村镇银行的信贷投放也随之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风险,不易进行对冲和管理。

除了上述区域特色产业集中导致的信贷集中的问题之外,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村镇银行还要面临农业的弱质性特点,由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天然特性,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户贷款还款压力自然会加大,极易发生违约风险。

(三)人员素质较低、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突出

目前,由于工作环境、资金实力以及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原因,村镇银行在吸引高素质员工方面难度较大,很多岗位都是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从业经验不足,更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即使是主发起行委派的高管或从当地其他金融机构吸引过来的员工,也大多来自原有银行的基层单位,不仅缺乏法人机构的管理经验,在经营理念上也往往容易出现盲目拓展业务规模而忽视风险管理的问题。从而偏离了村镇银行最初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人员素质的低下进一步导致了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对于发起行的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自身创新的主动性,仅仅是缺乏针对性的照搬主发起行现有金融产品,往往并不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环境。

村镇银行设立之初。从业人员较少,部门设置简单。照搬照抄来的主发起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也往往并不适用。且容易出现以私人感情代替内控制度的现象,自身面临的操作风险较大,加之同业竞争压力较大,业务开展困难,更容易出现重营销轻管理的现象,形成风险隐患。

(四)村镇银行经营与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以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县域作为市场定位,但从运行情况来看,个别村镇银行已经偏离其设立的本来宗旨。一是设立地域的偏离。目前,6家村镇银行总行的设立地点均在区县政府所在地或与市区接壤的街乡,成立初期开设的支行也往往在区县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由此产生了个别村镇银行跨区域将贷款违规投放到市内六区的问题。二是客户群定位的偏离。目前,部分村镇银行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客户多为相对优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中型企业,而不涉及风险较大的农业生产领域。纵然有少数村镇银行对农户发放贷款,也大都选择“企业+农户”的模式,要求必须有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真正贫困的农户很难获得贷款,农村的资金需求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之所以出现经营方向的偏离,与村镇银行经营的双重目标冲突有关。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村镇银行也必须按基本的商业逻辑进行经营,主发起行和其他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进而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和“小微”的初衷。此外,作为大股东的主发起行也必定会将其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带入村镇银行,除了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银行之外,其他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常用手段仍以第二还款来源即抵押和担保为主,然而这种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并不适于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三农和小微企业,一味照搬主发起行的经营和风控模式,必然导致村镇银行经营主业的偏离,进而在与当地其他银行同质化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经营方向的偏离也与价格管制有一定的关系。按规定,村镇银行同其他银行一样,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至基准利率的四倍。由于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信用成本较高,需要更高的贷款利率才能吸引商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提供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各类微型金融服务。而天津市6家村镇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最高的村镇银行也仅有10%,其他村镇银行普遍在8%左右,最低的只有4%左右,各行的营业收入中。税收返还占了很高的比重。在贷款利率受限的情况下。出于追逐利润的动机,村镇银行必然倾向于放贷于成本更低的大额的抵押或担保贷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急速扩张贷款规模以获得更多的财税补贴。同时,因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政策性市场定位的平衡中发生偏离。

三、启示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适宜村镇银行发展的宽松环境

政策扶持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出台、落实支持村镇银行的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给予实质性的扶持和帮助。

1 强化主发起行筛选。村镇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主发起行的大力支持,主发起行除了在业务拓展、信息共享、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科技支撑等多方面为村镇银行提供支持和辅导之外,其一贯的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也对村镇银行具有确定性的影响作用。由此,在主发起行的引进上,建议引进那些已经在“支农支小”方面具有成熟经验的主发起行,能够帮助村镇银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合适的产品,通过微调来满足当地小微企业的特殊需求,从而以最快速度打开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2 建立政府资金注入机制。地方政府要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出台、落实支持村镇银行的相关优惠政策,对村镇银行的运营进行政策扶持。此外,政府的各种“支农支小”专项资金可以转换为村镇银行的委托贷款或财政贴息,通过村镇银行的资金放大作用帮助更多的目标客户。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增强了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3 发挥政府部门桥梁作用。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帮助村镇银行客服成立初期的业务发展困境,帮助村镇银行树立品牌形象,积极引导群众了解在本地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目的,消除公众对村镇银行的疑虑,增强民众对村镇银行的信心;同时,可以召开企业推介会或帮助村镇银行与当地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进行对接,从而为村镇银行提供优质的客户群体,降低信用甄别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

4 适度放宽经营管制。一是适当降低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银联入网等的准入门槛和费用,减少村镇银行建立初期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同业竞争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以农村市场作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允许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实行更大幅度的浮动,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客户贷款用途及信用状况等自主确立存贷款利率,提高村镇银行的资金议价能力。三是推动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村镇银行倒闭而产生的存款和财产损失。

5 建立科学审慎的监管体系。应针对村镇银行出台更为详细的监管意见与从业规范,推动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政策的引导力度,出台科学的支农支小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辅以限制性指标的考核,引导村镇银行通过自我约束确保资金投向。

(二)督促村镇银行修炼内功,着力提高支农支小服务能力

村镇银行的发展除了前述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仍在自身的努力上。

1 明确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找准特色发展路径。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是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更应当成为办行的宗旨。村镇银行应当树立竭诚为区域农户和小微企业服务的理念,形成与大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定位,真正将“支农支小”固化在银行的经营战略、机制建设、技术开发的方方面面之中,形成特色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够在区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走上特色化发展之路。

2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村镇银行首先应当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尽快提高现有人员素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其次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吸纳优秀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进入团队。同时可高薪聘请熟悉农村金融、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善于管理的金融专业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本土化”,把当地一些文化素质比较高、在村民中有威信的人吸引到村镇银行的队伍中,对其加以培训,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比较熟悉的特点,利用其人缘地缘优势,加强与当地百姓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推介村镇银行业务,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当然,还应尽快结合村镇银行的业务特点,建立风险责任制,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发挥高管与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 加快产品及服务创新步伐,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村镇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以服务和创新为切入点。因此,村镇银行应当在成本核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支付结算渠道的拓展,逐步推出适应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保险、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在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提升品牌效应。同时,还应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主发起行产品技术的基础上,拓展抵押品种,创新担保模式,通过市场细分、客户细分,量身定制适合本区域小微企业和农户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独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打动和招揽客户,让当地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从内心接受和认可村镇银行。

4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创造良性的信贷环境。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县域脆弱的信用环境和农业本身较低的抗风险能力。由此,村镇银行务必要在风险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此外,村镇银行应当利用其贴近当地市场的特点,积极搜集农户和小微企业信誉、道德品质等软信息,在全面采集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信用档案,改善当地信用环境。此外,还可尝试与当地政府部门、农村互助组织、担保中介机构等部门合作,本着“共同经营,共担风险”的原则,引入资质良好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降低信贷风险。

5 加速股权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村镇银行发展走上新台阶。股权结构的优化也能够帮助村镇银行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赢得区域内民营资本的有效支持,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村镇银行的股权应实现“民营化”,即引入民间资本入股村镇银行,利用民营资本在市场效率、经营机制、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帮助村镇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二是村镇银行的股权应实现“本土化”,即引入当地企业人股,利用股东的人缘地缘优势帮助村镇银行提高在当地的知名度,迅速适应当地经营环境。甚至部分解决吸收存款难等问题,从而实现对村镇银行更多的实质性扶持。三是村镇银行的股权应实现“分散化”,即在确保主发起行实际控制权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也有助于防止股东过分干预村镇银行的经营,将村镇银行作为利益输送的工具。

第7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关键词】村镇银行 经营现状 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村镇银行机构人员情况

(一)机构设立情况

2008年11月,山东省首家村镇银行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2年末,山东省辖内的村镇银行达到5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32507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625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额在10000万元以上(含10000万元)的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8家,注册资本额最低的2000万元。截至2012年末,山东省17个市除聊城外,各市都已设立村镇银行,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服务范围有限。

(二)从业人员情况

山东省2011年度34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022人,平均每家村镇银行30人。从业人员数量最少的村镇银行只有20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对6家样本村镇银行195名员工的年龄、学历和从业来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员工年龄结构分析,在20—25岁的104人、占比53.33%,26—30岁的59人。从员工来源结构分析,大学毕业生91人、占比46.67%,企业财务人员等46人、占比23.59%,银行机构人员58人、占比29.74%。从员工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学历154人,专科学历32人,硕士研究生9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高。

二、山东省村镇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一)存款组织情况

2011年,山东省32家村镇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人民币704019万元,较2010年增加438123万元,平均每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2亿元。2011年,菏泽市的3家村镇银行平均存款规模6215万元,德州1家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5755.6万元,远低于平均存款规模,其中既有吸收存款能力弱也与当地金融资源不足有关。济南章丘齐鲁村镇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存款余额2619万元。总的来看,山东省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少数经济水平较低地市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贷款发放情况

山东省村镇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1年贷款余额533593.35万元,较2010年增加351061.15万元。2011年度山东省平均每家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674.79万元。

2011年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为75.79%,已经达到了贷款投放规模的最高上限。山东各地市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不均衡,存贷比最高的103.31%,最低的只有19.98%。青岛、烟台、潍坊以及日照4个市村镇银行严重超存贷比,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在50%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山东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比最低的淄博沂源博商村镇银行19.98%,除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外,主要原因是当年开业时间较短。

(三)业务种类分析

目前,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品种相对单一,只有简单的存款、贷款等基本业务品种,服务功能不完善,吸引客户能力有限。信贷业务则主要是农户个人贷款、个体工商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等,缺乏适合农村金融需求和村镇银行特点的贷款业务品种。同时,村镇银行没有开展银行卡业务,更未设立便捷的 ATM 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到村镇银行办理业务的便利程度。

三、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受限制,存款稳定性差

当前,村镇银行在当地广大群众中的信誉度不高,同时面临同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导致客户不愿把资金存放在村镇银行,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及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严重障碍。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辖内34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0.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6.01亿元,占比仅22.74%。反映出,村镇银行存款结构不合理,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主要为企业流动资金、个人活期存款资金,流动性存款占比较高,存款稳定性差,少数地市的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各项存款5%左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结算手段不畅,业务创新不足

一是村镇银行的结算手段落后于其他银行机构,支付结算渠道狭窄,无法实现异地支取,不能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服务需求;二是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差别化贷款业务;三是中间业务等新业务开展缓慢,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存在不足。

(三)员工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分析情况看,村镇银行员工总体素质不错,但大多数员工从事银行业时间较短,欠缺从业经验和实际业务操作知识。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培训制度和后备人才体系,特别是重要岗位缺乏人员,过度依赖发起行的少数业务骨干,员工整体从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公信度

村镇银行要通过建立精品网点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等措施,逐步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是营造整洁的营业场所环境,提升村镇银行的正规银行形象;二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实现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的目的。

(二)创新业务品种,扩展业务市场

一是实现产品多样化,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适合当地情况的贷款模式,科学划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设计适合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二是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办并拓展中间业务,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营业收入结构,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等综合能力;二是引进优秀人才,从社会上招聘具有金融机构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逐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留住人才,通过培养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员工树立视事业如家园的信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员工享受到实实在在在的物质优惠。

参考文献

第8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一、拓展业务的优势

(一)决策链短。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且其机构规模小,决策链短,公司治理灵活,能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和现实需求科学地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

(二)现代零售银行。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是“村镇金融便利站”式的现代零售银行,是属于农民自己的“草根银行”,其建立和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能有效解决农民、微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三)创新产品灵活。针对农村地区借款人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这一实际,村镇银行发挥了发起行的经营理念和传统优势,推出了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业务品种,深受客户欢迎。

二、村镇银行建立产生的效应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无疑是一个促进作用,增加了一条支持“三农”的金融渠道,还可以解决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严格、手续繁琐、门槛较高而对“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更好发展。

(二)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舞台。村镇银行的出现无疑拓宽了融资渠道,从而为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村镇银行的出现可开拓农村消费信贷需求,能有效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开拓。村镇银行构建了城乡金融资源互通互联的新桥梁,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城市资金有余,农村资金紧张和金融运行渠道少的问题,逐步可实现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把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目的。

(三)强化对特色农业的资金支持。村镇银行加大了金融对“ 三农” 的投入力度,拓宽了特色农业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流向特色农业,有效地满足农户和小企业的小额贷款需求,帮助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和中小企业等突破资金瓶颈、扩大生产规模, 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大发展。

三、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一)面临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村镇银行总人数在20人左右,基本除一名董事长、一名行长、一名副行长外,其他部室并没有相应的配置,法人治理结构无从谈起。

(二)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在吸收存款方面,村镇银行一方面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区进行存贷业务,另一方面受到农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在网点、网络、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吸收存款弱势明显。村镇银行放贷需求强烈,由此产生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从而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

(三)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目前,村镇银行面对的企业客户往往没有完善的财务及产业发展系统可供评估,也缺少相关的专业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而且这种状况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

(四)面临一定的操作风险。从业务管理看,村镇银行沿用大股东发起行原有制度模式,业务流程上从原有的较大客户向农村客户调整,采取相对灵活的模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效率高,但也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四、业务发展制约因素

(一)法人治理上的制约。村镇银行虽然按照公司法和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法人治理建设, 但由于发起行强大的资源支持和影响,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自主决策无法体现出来, 分支机构管理式的倾向明显。村镇银行法人治理建设中,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绝对性限制也有与村镇银行设立初衷不一致的地方。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就是要利用民营资本,要充分调动当地股东的积极性,追求责、权、利一致,而在村镇银行中,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副行长均由发起银行派任,这种法人治理是欠缺科学性的。

(二)业务开展上的制约。目前村镇银行由于结算系统不畅通,难以开展同业拆借业务,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致使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受限。这些不仅影响村镇银行的形象,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资金来源受阻,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就会受到较大制约。新业务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保险等没有得到开展,创收渠道单一,实现盈利困难重重。

(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约。首先《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再则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加之难以承受太高的人力资源成本,村镇银行即便招募到金融专业人才,也面临人才流失问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给予一定年限的免税期;建立涉农贷款补贴制度,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二是银监部门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存贷比例和最大单户贷款比例指标的监管限制,促进村镇银行扩大支持“三农”的经营规模和效益。三是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四是研究探索农村金融担保和保险制度,适时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建立健全必要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切实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二)明确市场定位,加快发展步伐。目前“贷款难”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低端市场的空白以及中端市场的金融供给不足。由此可见,低端市场的主力以及弥补中端市场供给不足的任务将由村镇银行来承。在村镇银行成立初期,明确的市场定位不仅有助于其在农村地区形成自己的“区域”和“地盘”,加快发展的步伐,也有助于推动各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三)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确保村镇银行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股东大会可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加强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制度下的各项具体业务管理办法、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制度体系。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策略。从村镇银行自身来讲,必须研究并建立一套客观、科学有效、操作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使得业务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同时要评估农户及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根据农村生产周期、气候状况、供求状况、价格变化趋势、农村保险市场状况及抗风险能力,确定他们的经营风险,以此作为设计产品的依据。

第9篇:村镇银行存款风险范文

2010年8月3日,山东寿光农商行主发起设立的天津东丽村镇银行正式开业,开启了山东农信系统跨区域经营的序幕。寿光农商行通过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将成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复制”,实现了资产规模的扩张。截至2016年5月底,已累计出资8.54亿元分别在天津华明、天津宁河、安徽芜湖、河北任丘,以及山东济南历城区、德州陵城区、武城县、乐陵市、平原县、兰陵县等地区设立了1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营业网点数达到46家,资产总额81.3亿元。村镇银行存款合计56.2亿元,贷款合计50.5亿元,2015年经营利润突破1亿元。寿光农商行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主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划分类别,精准施策,嵌入管理,既“管紧管好”,保障不出问题;又“松开手脚”,让其灵活发展。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寿光农商行严格按照山东省联社制订的《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管理规范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将“跨区域经营战略”作为促进农商行新一轮裂变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对跨区域经营的全过程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支持。寿光农商行全面推进村镇银行集团化、本土化、精细化发展,制定了跨区域经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在外地设立村镇银行;第二步,村镇银行在当地站稳脚跟,尽快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第三步,在当地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形成自身特色,增强竞争力。

为实现村镇银行“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提升农商行管理、服务村镇银行的水平,寿光农商行专门成立了村镇银行管理中心,突出抓好“风险、规模、效益、团队”四项核心工作,坚守风险防控底线。并根据村镇银行设立时间、资产规模、网点数量和员工人数,将村镇银行的发展划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村镇银行,分类施策,制定各阶段的管理重点,指导其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夯基筑台,立柱架梁,逐步搭建起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主框架。

建立常态化辅导机制

寿光农商行在村镇银行政策研究、日常管理、业务指导、服务支持等工作中,发挥总行“母舰”的资源输出作用,将各业务条线的管理机制、经验成果向村镇银行进行模块化输出,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帮助村镇银行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按时间节点组织各项业务审计,引领村镇银行科学发展、合规经营。为加强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寿光农商行创办了内部刊物《村银动态》,搭建了资讯“双向交流平台”,将60多年农村金融服务历程所积累的经验做法,快速、有效地移植到村镇银行,指导村镇银行发挥“决策链条短、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使其在服务“三农”、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例如,寿光农商行主发起设立的天津华明村镇银行创新推出了“金惠农”等四大系列50余种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了当地的金融需求。

寿光农商行认真履行对村镇银行的审计检查服务职能,采取全面检查为主,突击检查、专项检查为辅的方式,帮助村镇银行全面梳理各项业务风险点,及时查找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协助村镇银行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内控机制、规范业务操作,逐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开展村镇银行年度检查辅导工作,通过日常行为抽查监控、业务操作抽样检查,对村镇银行会计内控、信贷管理、信息科技、(下转44页)(上接42页)案件防控及上年度内控检查落实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辅导。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工作建议及风险提示,指导村镇银行加强管理环节的监督控制,规范日常操作,强化员工合规与风险防范意识,为促进村镇银行稳健、合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一体化保障体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