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

第1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分析比较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的不同影响的必要性。就国际外包而言,企业进口原材料和服务都要考虑海关、保险和运输等贸易成本。Miroudot(2010)认为服务贸易成本要高于商品贸易成本,这意味着服务国际外包的交易成本和原材料外包相比要高,从而可能导致服务国际外包小于原材料外包。同时,国际服务外包成本除了考虑地理、文化和制度差异以及关税成本之外,还要考虑监管相关成本,如进入壁垒、政府公关等。相比较而言,国内服务外包的监管等成本则相对要小得多。同时,国际服务外包可以帮助克服非正式的贸易壁垒,比如翻译和口译能够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其次,服务外包可以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国内外包的运输成本较小,且基本不用考虑关税等贸易壁垒,文化差异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文献,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主要可以由以下两种来分析:(1)比较优势效应。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企业能够专业化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而将其相对劣势或低效率的商品和服务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使得企业生产更有效率,从而生产率得到提高。(2)技术外溢和技术扩散。新贸易理论强调技术的因素。企业将服务和原材料外包,通过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效率,促使生产率的提升。也能够通过前后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扩散,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1.计量模型。我们构建实证分析的框架,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作为起点。i是制造业企业,t是时间,Y是产出增加值,A是全要素生产率,L是劳动力,K是实物资本,M是原材料投入,S是服务投入。服务和其他要素都是边际收益递减的。两边求对数得:将y表示为生产率lp形式,并将投入分解,分析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则本文的计量模型可以表示为:其中,X是外包(原材料外包、服务外包);Z是控制变量,比如人均资本、劳动力和销售额等;C是交叉项,D是虚拟变量,ε是误差项。外包和生产率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特征和企业异质性(Olsen,2006),且如果是出口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子公司参与国际化专业分工,国际外包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Girma&rg,2004),因此考虑加入企业异质性即是否出口、是否为外资企业以及是否为跨国子公司。同时可考虑加入交叉项以便控制外包的非中性技术变化(Egger&Egger,2006)。

2.数据和变量说明。由于服务外包微观数据的限制,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2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2000年的1020个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的变量是原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生产率。(1)生产率lp。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变量指标采用劳动生产率,等于企业总销售额除以员工人数。(2)外包。分别考虑原材料外包om和服务外包os,服务外包分解为服务国际外包ofs和服务国内外包ois。外包指标都用外包成本占总工资比重,或者用总投入中的外包比例来表示。外包可以看作是企业内部生产的替代,因此,从短期来看,可能缩减工资总额。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包成本相当于服务(原材料)没有外包时企业员工的机会工资,因而外包强度可以用外包倾向指数来表示,等于外包成本和总工资的比值(Girma&rg,2004)。(3)控制变量有人均资本、劳动力、总销售。劳动力emp用员工人数表示;人均资本capp等于企业固定资产值除以员工人数,总销售ts。(4)企业异质性变量。是否出口ep,调查中出口值不为0则是出口企业,出口值为0则是非出口企业。是否外资企业fgn,认为外资控股至少在50%以上的企业为外资企业(G觟rg,Hanley&Strobl,2008)。

三、实证结果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简单验证了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发现国际服务外包和服务国内外包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大(0.899),同时观察数据发现,在1020个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服务国内外包占总外包比例很大,而服务国际外包的比例都很小甚至为0。我们对比分析原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的不同影响时,重点验证服务国际外包和服务国内外包对生产率的不同影响,并考虑企业规模的作用。首先按规模将企业分为大、中、小型:企业员工数量小于5人,则为小型企业;员工数量大于50人且小于250人为中型企业;员工数量大于250人为大型企业(Lodefalk,2012)。由于按规模分企业的分配不均衡,其中小型企业观测值只有17个,解释作用不强,因此,本文只将大中型企业进行回归。表1的回归结果表明,总体原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作用都显著为正。在控制其他非中性技术因素后,总体国内和国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在0.1%的显著水平上可以看到较显著的正效应,并且服务国内外包的影响大约是服务国际外包的2倍,这可能由于:第一,在本文考察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服务外包中的国际部分的比例较小,且有缺失值,回归中稍显不足。第二,还可能由于我国对于服务国际贸易的政策、管理等还不完善,以及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文化、语言等差异,可能使服务国际外包受到许多其他非交易的影响,从而低估服务国际外包的作用。第三,国际服务外包有可能并不是为了获得技术或者比较优势,而是其他多样性、企业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的原因。第2列和第3列是分企业规模回归,发现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国际外包系数不显著,但是服务国内外包在大中型企业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其次,本文根据数据中的部门代码将制造业企业分为五大类:(1)服装和皮革;(2)消费品;(3)电子元件;(4)电子设备以及汽车;(5)汽车零部件。将企业按行业分类回归(表2),结果发现国际国内服务外包的系数和总体回归符号基本一致,除服装和皮革、电子设备行业外,国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而分行业国内服务外包反而比总体更加影响生产率,这和分企业规模回归中的结果类似。从表2能够发现,除服装和皮革行业外,国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而且系数基本都大于总体回归时的系数0.749,说明划分行业的分析增大了国内服务外包的作用,减弱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2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年规划纲要》关于“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关于“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实施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支持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的建设,扶持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商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按照“商务部积极组织推动,进出口银行独立审贷,进行市场化操作”的原则,共同搭建商务、金融合作平台,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二、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应尽快建立工作沟通与协调机制,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和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需求及困难,探索并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融资支持措施,帮助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完善基地硬件设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利用银行融资服务把握商机,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将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各种传统和创新金融手段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运营;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获取相关国际认证;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并购,鼓励中小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建立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

四、中国进出口银行制定符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专项申贷标准。对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较好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以及重点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需求,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积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根据专项申贷标准,落实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以及服务外包企业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各项金融产品,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促进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应积极与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对商务主管部门推荐的、符合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关信贷政策和业务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本着独立审贷的原则,以相应的业务品种给予融资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定期汇总并向商务部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商务部定期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申贷所需的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与统计信息,并为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六、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应在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向服务外包企业介绍本行的传统和创新金融产品,如高新技术产品(含软件产品)出口卖方信贷、境外投资贷款、技术装备进口信贷、进出口租赁贷款、出口基地建设贷款、出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特别融资账户业务以及联合融资、银团贷款和项目融资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合作,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国际结算、结售汇、贸易融资、对外担保等中间业务、国际经济合作及金融创新产品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满足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七、中国进出口银行各营业机构应积极组织出口基地建设贷款和出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业务试点工作,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单位和服务外包企业相关贷款申请,积极研究并提出相应融资建议。

八、中国进出口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应积极支持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构建服务外包企业出口信息平台,运用国别信息、国际市场信息、行业信息为服务外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信息支持和理财建议,帮助企业规避投资和汇率等风险,实现资金的安全有效配置和运营。

九、中国进出口银行各业务经营单位应积极与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政策规划、项目信息、人员培训和宣传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利用自身金融专业优势,开展服务外包业和金融相关领域的合作调查和课题研究,为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筹融资水平提供必要的贸易、金融专业培训。

第3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 服务外包 服务业 竞争力

引言

(1)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出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经济活动。服务外包大致可以分为: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

(2)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和趋势。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相比,由于离岸外包更具有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力、扩大经济规模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离岸外包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离岸外包开始于1990年,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全球服务业离岸外包总值2004年、2005年分别3000亿、5850亿美元,2007年将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1998年的5.1倍。 近年来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离岸外包市场总额正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

1.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的现状

1.1我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1.1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0年,我国服务业国内生产总值为173087亿元人民币,占GDP总额的43.1%,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71%,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第三, 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 传统服务业居多, 生产业发展滞后, 尤其是知识型服务产业, 包括技术、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1.1.2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低,高素质人才缺乏。

服务业从业人数2010年为26332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34.6%。

1.1.3服务业出口方面,在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中, 竞争力强的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 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

1.2我国服务外包现状

1.2.1我国服务外包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服务外包开始于1998年。从2001年到2006年,我国软件业服务外包出口从1.8亿美元增长到1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8.9%。据赛迪顾问公司估计,我国近几年的服务外包将保持39%的速度。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3513万份,同比增长42.75%;合同金额为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6.55%;执行金额2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35%。其中,离岸外包合同金额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5%,执行金额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1%。信息技术外包(IPO)是现阶段我国主要外包方式,合同金额为21.6亿美元,占总额的58.5%。同服务外包的龙头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总量虽然不大,但是发展速度确非常可观。

第4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关键词] 江苏 国际服务外包 对策研究

一、引言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服务外包出去,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国际服务外包则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业务。 进人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由于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纷纷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向海外转移。继制造业全球大转移之后, 服务外包蓬勃发展, 成为新一轮不可逆转的全球产业转移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抓住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也带来了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大、环境和生态成本逐渐加大等一系列问题。而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具有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正掀起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江苏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当前这一轮国际服务外包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积极发展服务外包,这不仅有利于江苏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有助于江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江苏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现状

作为全国开放较早、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沿海省份,江苏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江苏省共完成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7.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产业规模、载体建设、人才培训等都在全国领先。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已确立了自身优势,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持续高位。“十一五”期间,江苏软件产业收入和软件出口年均增速在50%以上,迅速成长为千亿元级产业,提前两年实现“双倍增”目标,奠定了江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金额和执行金额呈现连年翻番的增长势头,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居全国首位。

2.企业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全省通过资质认定的软件企业达1457家,列全国第四位。软件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47家,其中超10亿元的24家,有8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全省登记服务外包企业1915家,其中196家企业通过相关国际资质认证。企业接包能力迅速提升,年离岸外包收入超100万美元的企业达178家。在2008年全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前50名企业中,江苏省分别有22家和16家企业入围,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3.集聚态势日益明显。2008年,苏南五市软件企业数、从业人员数、软件业务收入、软件业务出口四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92.2%、97.1%、98.7%和99.9%,集聚效应显着。在服务外包领域拥有南京、苏州、无锡3个国家级示范城市和6个省级示范城市、15个省级示范区,在建服务外包载体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南京、苏州、无锡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和执行金额占全国20个示范城市的38.8%和41%。

4.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围绕系统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电信、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系统集成软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苏南服务外包产业带初具规模,软件研发、动漫创意、医药研发、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和金融后台服务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但江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实力不强、规模不大。据调查,外包企业网上登记数已超2600家,从业人员约30.7万人。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离岸外包业务主要分布在IT技术、软件、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等领域。尽管江苏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不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有限。与印度、大连等服务外包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省有意识发展服务外包业至少晚5-10年,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截止2009年,江苏有73.5%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内,84.7%的企业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企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和技术,竞争力不强。总体而言,本土企业规模较小,力量分散,开发大型软件产品的能力不足,直接导致国际影响力低,很难接到大的外包合同。

2.外包业务领域较窄,主要以软件开发、软硬件测试、数据录入等基础信息技术外包为主,在完成的业务中60%多是ITO,BPO占了20%多,高附加值的KPO比重偏小。

3.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人才是服务外包业的基本资源,人才供给水平决定了一个区域外包业的发展水平。江苏省人才资源相对较丰富,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人才优势逐步显现,但同时其人才结构问题也逐步暴露。具备一定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足,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短缺。以软件业为例,江苏现有软件人才不足 5 万人,但要成为全球软件外包中心,至少要再培养25万~30万不同等级的软件人才。

4.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承接地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是发包商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近些年江苏省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企业和人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国际法宝企业对此还有些担忧,阻碍了服务外包的转移。

三、加快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合资合作等途径筹集资金。

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和规章,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打击各类侵权行为的力度。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把在服务外包业务中取得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列入政府资金支持范围。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业务指导,制定服务外包数据保密相关规则,切实维护发包方的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

2.依托产业特色,合理空间布局

针对江苏软件业缺乏国际影响力品牌的问题,要着力打造江苏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整体品牌,提升江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围绕江苏优势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领域,重点打造以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代表的苏南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带。南京市要以国家级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为龙头,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尽快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研发中取得较大突破,奠定南京软件产业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苏州市应依托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区、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太仓软件园、吴中经济开发区等园区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产业集聚。以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动漫创意、金融、物流、医药研发和数据处理等产业为主要方向,充分发挥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发达的产业优势,主动接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形成特色产品品牌,建成全国一流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无锡市应发挥国家级无锡软件园、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产业集聚和技术优势,加快建设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江苏基础软件产业园、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园等,重点打造软件研发、IC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漫设计、生物医药研发等特色产品群。

3.加强载体建设,提升服务功能

在加强南京、无锡、苏州三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相关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的同时,强化示范区的服务功能,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政策辅导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按照国际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在整个江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产业特色的服务外包集聚园区。

4.培育重点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积极探索公司收购、兼并等方式,鼓励企业实施调整、联合、并购、重组,形成大型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集团。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寻找软件和服务外包领域自主创新的突破口。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增强国际业务能力。

5.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明确“人才主导型”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建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人才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引入国际领先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模式,结合企业所需,针对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岗位需要、不同人才层次,积极开展学历培训、企业定制培训、委托培训、资质认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推动院校与企业之间联合与合作,建立“江苏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实习基地”,经过培训后的人才可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同时应引进国外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和江苏培训公司、人力资源公司等一并为企业提供经过专业培训的有一定技能的服务外包人才。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通信基础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重点是建设直通上海国际数据传输宽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强数据传输能力,优化数据流向,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服务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抓住服务外包国际转移的机遇,以服务外包为突破口。提高江苏省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石卫星.江苏发展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1)

余敏丽.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

赵娜.江苏服务业外包环境与机会[J].北方经贸,2008,(12)

姚蓓艳.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对策[J].江苏商论,2008.1

第5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从中国服务贸易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可以说是成绩喜人。商务部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60亿美元。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数字呈现出快速攀升态势,到2011年已达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加到5.2%,世界排名也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中国成为世界上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大国”依然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依托制造大国的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生产业是中国实现转型的必由之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越来越多地与服务打包在一起,制造和服务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并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产业化的“融合”框架。这种融合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美国近60%的公司已经把制造和服务产品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中,我们应大力依托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一方面要着力关注产品的设计、创意、分销、运输、环境等有利于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的服务,延长“微笑曲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法律、金融、会计、保险、通讯等可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保障的服务。具体做法是:

一是要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随着制造业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观念,将非核心竞争业务外包,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二是延伸制造业产业链,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配套发展生产业,打造研发生产零部件配套销售、维修、测试、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形成集聚格局。

三是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务外包、现代商务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

四是创新金融服务,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高端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金融要素集聚水平,逐步构建“金融总部集聚、地方产权交易、金融后台服务、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等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五是推进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互动发展。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在巩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软件服务化与软件网络化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化。

第6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一、 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需要

货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从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贸易大国,但在货物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过度消耗了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付出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还不断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种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支撑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而发展服务贸易,一方面既减少我国能源消耗又少占用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却能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可获取更大的利益。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平衡发展的需要

虽然中国货物贸易位居世界第三并存在较大的顺差,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领域,然而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中国服务贸易不但规模较小,且长期以来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1570.8亿美元,其中出口739.1亿美元,进口831.7亿美元,逆差达92.64亿美元,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世界的3%,在世界排名中分别为第8名和第7名。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三)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

首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一次确定了我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金额目标,即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其次制定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目标更加具体化,一是贸易规模到2010年要达到4000亿美元;二是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三是形成更加开放格局,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四是大幅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鼓励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结合这些具体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2007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商务部为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制定并实施“千百十”工程,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成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并已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如人才培训、企业认证、市场开拓和相应的财税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中国与东盟加快了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中国与东盟于2007年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根据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国将在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分别在商业服务、建筑、环境保护、娱乐文体服务、运输等五个服务部门二十六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作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而东盟10国也将在金融、电信、运输、教育、旅游、建筑、商业服务、环境、分销等行业加大开放,例如,中国在机动车保养和修理服务方面允许东盟企业设立独资子公司,在排污、垃圾处理、降低噪音等环境服务方面允许设立独资企业,东盟很多国家也对中国开放了旅馆、餐饮服务,允许成立合资企业,新加坡、文莱等国还向中国开放了海洋客运和货运服务。这些市场开放承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双方服务部门的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而且还可以使双方的消费者扩大选择服务的范围,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可见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这些都为中国与东盟加快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五)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提高,有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

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常用TC指数衡量,TCi=(Ei-Ii)/(Ei+Ii),其中,Ei指某国某种产品的出口,Ii指某国某种产品进口。TCi在-1到1之间变动,当TCi大于0时,表明某国在某种产品的出口上具有竞争优势,反之则没有竞争优势,而且当TCi越接近1表明该产品越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1表明该产品越具有竞争劣势。

目前中国是进入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10位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不仅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而且也已形成一些优势产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如中国的建筑业、旅游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排名,都比较靠前,有着较大的贸易规模,表1是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

从表1看,尽管我国整体上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但我国总体上负数在逐年减少,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所提高,同时我国在部分服务业上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如2007年在较多的行业显示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中建筑0.29、旅游0.11,计算机及信息0.35,广告宣传0.17,其他商业服务0.19,同时尽管我国运输指数2007年为-0.16,但一国货物贸易的发展往往可以带动本国运输业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运输出口发展也较快,从2004年以来,运输服务出口速度快于运输服务进口速度,因此,竞争指数负数逐年在减少,从-0.34降到了-0.16,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状况得到改善,竞争力在逐年提高,更为可贵的是我国过去几年来TC指数一直处于负数的通讯、咨询、电影音像也开始由负转正,这些为加快我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产业基础。

二、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统计工作相对滞后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服务贸易有四种供应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中,分为BOP服务统计(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和FAT服务统计(外国附属机构贸易统计)两种,比较成熟的是BOP统计,其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主要是跨境服务贸易,即包括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以下分析服务贸易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我国国际收支表中的统计。而对于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统计刚起步,还不够全面、系统,而且往往滞后时间较长,对于中国与不同国别的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更是缺乏,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统计不能及时反映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利于加快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

(二)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

尽管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发展很快,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5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9.3%。但中国和东盟的服务贸易尚处在较低的起步阶段,数量少、起点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陆建人所述,2006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额63亿美元,中国存在逆差14亿美元,而中国2006年服务贸易额达到1928亿美元,而据WTO统计,2006年东盟服务贸易额为2809亿美元(商务部统计),如果以半年计算,则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比重只有6.5%,而占东盟服务贸易的比重只有4.48%,从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得知,中国服务贸易主要贸易伙伴国前五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可见不论从比重还是从排名看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都落后于货物贸易。

(三)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仍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贸易,对于服务贸易中高技术、高增值的金融、保险、咨询、通讯、计算器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的比重仍然较低。根据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表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为1216亿美元,其中旅游(372亿美元)和运输(313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269亿美元)分别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0.5%和25.7%、22%,合计占78.2%,其他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不到23%,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贸易如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加起来出口额只有26.52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比例只有2%,而且这些项目大都存在较大的逆差,因此我国应加快这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更好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结构相似

东盟五国中,除了新加坡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业如通讯、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发展较快,存在贸易顺差,呈现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外,其他国家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即旅游与运输业,如2005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旅游业就占其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9%、48%、45%、35%,而中国2006年旅游出口也占我国服务出口额的37%,东盟大多数国家在新型服务业方面都呈现逆差状态,竞争力较低,相似的贸易结构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业方面资源相似,这不利于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

(五)中国东盟相互服务贸易开放仍有待进一步推进

目前《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涵盖范围只是一小部分,对于中国东盟的经济总量及服务贸易总量的影响不会太大,双方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特点,进行渐进式的开放,目前只是第一批开放承诺。在电信业,东盟10国中,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六国均承诺向中国开放电信市场,新加坡、泰国、印尼、文莱没有承诺开放,在没有承诺开放电信业的四国中新加坡、泰国的电信业竞争已十分激烈,中国企业进入的空间也较少;在运输业向中国开放的只有7国,分别是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而且部分运输服务也仍未向中国开放,如缅甸开放海洋运输、国际客运,但不包括沿海运输、国际货运、以及海运货物装卸服务等部门。其他行业也都是只有部分国家在部分服务业向中国开放,如果要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开放,仍需要进一步谈判。

三、加快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推进双方服务业的开放,通过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合作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特点,其服务贸易开放是渐进式的,目前《协议》所涵盖的减让表是各国的第一批开放承诺。根据《协议》规定,在《协议》生效1年内,双方将就第二批服务部门的市场开放问题进行谈判。此外,未来双方还可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问题继续磋商,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谈判以逐步实现本地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在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中国与东盟成员通过服务贸易区内合作,形成区内要素资源重新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

(二)利用优势互补,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服务贸易的需要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而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产业格局、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为双方的服务贸易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和东盟成员各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如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都向中国开放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开放将为中国建筑行业企业在东盟发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此外,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新型服务贸易包括通讯、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不但出口金额增长较快,而且也开始呈现顺差态势,TC指数表明我国在这些产业开始呈现一定的优势,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向东盟国家的出口。从东盟国家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通讯、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更是独具特色。印尼、菲律宾在通讯、旅游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因此在双方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双方应各自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双方的服务业互相投资,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的“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运输性”特点,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促进本国服务的出口,也即通过在消费国内部投资,以商业存在的形式来提供服务,因此商业存在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加快对东盟的服务业投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也应引导东盟国家投资我国的服务业,以此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如我国可以利用一些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优惠出口政策优势,设立加工工业,实现制造业的跨国转移,并在东盟国家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通过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同时投资,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发展。

第7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2016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一

在 三网融合 与 宽带中国 的大背景之下,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尤其是已经上市的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显得非常重要。从本系列专题中对其他各省网公司在20xx年的发展总结看来,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就接下来对又一典型 吉视传媒进行总结。

一、20xx年,吉视传媒8大工作进展

20xx年,吉视传媒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经济收入实现了平稳增长,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公司上下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使经营收入实现新增长;二是多策并举应对挑战,使主业经营得到新发展;三是严格把关工程质量,使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四是重点加强网络管控,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五是努力完善服务体系,使服务水平实现新跃升;六是核心突出流程再造,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七是加快推进大厦建设,枢纽中心获得新进度;八是稳步推进多业布局,多业经营迈出新步伐。

二、20xx年,吉视传媒3大工作思路

吉视传媒董事长王胜杰提出,20xx年是 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谋划 十三五 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全体干部员工必须清晰认识到,新常态不仅是攻坚破难的转折点,也是改革创新的新机遇,更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所以,必须主动转观念,适应新常态,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聚焦主业,步步为营,培育多业,积水成渊,在市场竞争中展示新作为。

1、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国和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领会新要求,适应新常态,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着力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2、着力创新产品业务技术,大力拓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着力完善营销方式,改进服务质量,确保基本用户稳步增长,全力推进高清交互业务和宽带互联网业务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3、着力实施流程再造,科学打造依法治企、守法经营、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进公司做优、做强、做大。

三、20xx年,吉视传媒7大重点工作

吉视传媒总经理张群表示,面对主体多元的竞争格局、业务多样的竞争态势和受众多层次分化的市场环境,吉视传媒上下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牢固树立 一切面向市场,一切为了市场,一切服务市场,一切服从市场 的理念,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围绕发展一条主线,突出市场一个中心,实现盈利一个目标,要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1、以利润为目标,科学制定全年经营指标。

2、以市场为中心,坚定不移夯实主业板块。要在努力确保基本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增值业务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工作。

3、以预防为前提,不折不扣做好安全工作。

4、以增效为目的,扎扎实实开展工程建设。

5、以创新为驱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吉视传媒将重新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导向作用;深入细化流程建设工作,有力推动各项工作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人才保障;有效建立资产管理新机制,确保资产运行状态信息清晰准确;大力弘扬现代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干部员工的普遍共识、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6、以质量为根基,加快枢纽中心建设。

7、以盈利为宗旨,积极稳妥打造多业板块。

2016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二

前段时间工作中不尽如人意,这段时间深刻反省,在这里既对自己前段时间工作批评,也是反省,总结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亡羊补牢争取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有好的表现。

以下是鄙人工作中总结的拙见,这里总结出来希望能对日后工作有所帮助。

一、树立全局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树立全局意识是首要的问题,现场技术服务也不例外。我认为售后服务工作的全局就是, 树立企业形象,使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化。 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的利益,是提高我们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对公司产品的宣传,以及对公司产品性能的情报收集,以便作出及时改进,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二、善于沟通交流,强于协助协调

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一种产品很多时候是由于使用操作不当才出现了问题,而往往不是如客户反映的质量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症结所在,和客户进行交流,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对企业形象的损害。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做到较好跟客户的沟通,做到令客户满意就是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有力宣传。

三、精于专业技能,勤于现场观察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不断强化,如何做好电脑销后服务,也是加强公司品牌竞争的强力底牌。作为一个技术服务人员,要在现场勤于观察、独立思考、多与同事交流, 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次优秀的售后服务,代表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进一步的信任。

四、技术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熟练

在过去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与客户的沟通。尤其是对售后服务的工作,积极的思想和平和的心态才能促进工作进步和工作的顺利,在售后工资中要有好的方法技术与判断力才能使工作顺利。

2016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三

20xx年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84.83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6.75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53.57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4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截至20xx年底,进入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系统备案的企业有1231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达307905人。据对全市重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统计,20xx年共计开班381期,培训人员17028人。

20xx年全市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为135.47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35.56%。其中,出口为85.16亿美元,占总额的62.86%;进口为50.31亿美元,占总额的37.14%。

(一)服务外包产业运行特点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xx年杭州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41.00亿美元,首度突破40亿美元大关,占浙江省总额的72.63%,居全省首位。

2. 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产业业务以高附加值的软件研发等为主,经过几年发展,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3. 行业领域集聚。我市服务外包产业中,通信服务、物联网研发和金融外包特色鲜明。20xx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中,通信服务和物联网研发为14.14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总执行额的35%;金融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为2.00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总执行额的5%。

4. 美、日、欧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20xx年,我市承接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合计24.91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0.77%,是我市承接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

5. 龙头企业产业集聚作用突出。20xx年,离岸执行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离岸执行额达34.31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3.68%。其中离岸执行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离岸执行额在5000万-1亿美元之间的企业有8家。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和引导作用突出。

6. 信息技术外包(ITO)占主导地位。20xx年,我市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执行额占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的64.27%,信息技术外包(ITO)仍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软件研发外包和信息系统运营维护外包。

7. 一带一路 沿线主要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加深。20xx年,我市承接 一带一路 (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为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8.42%,高于离岸服务外包整体增长率3.4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修订服务外包考核办法。结合20xx年服务外包综合考核实际和20xx年杭州市服务外包工作目标任务,在征求各区、县(市)意见的基础上对杭州市服务外包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二是做好服务贸易工作。紧盯服务贸易产业发展需求,以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为突破口,在对全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情况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xx年8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杭州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力争使杭州文化贸易走在全国前列。继续做好服务贸易统计月报和监测点分析工作,在全省服务贸易工作考评中荣获一等奖。

三是举办第六届服博会。第六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于9月25-26日在杭州召开。本届服博会着力提升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关注度、创新商务活动形式、提高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匹配度、关注并开发本土买家市场、丰富展览内容。来自国家部委和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国内外买家、行业专家、服务供应商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会议。

四是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根据 杭改十条 关于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推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与美国杜克大学离岸研究网络公司、浙大网新(美国)公司合作,分别于9月上旬在美国、11月上旬在杭州举办了两场 杭州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峰会 ,搭建金融外包招引平台,促进金融服务外包成为我市外包产业的特色和亮点,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信息服务。

五是加强绩效管理。配合市财政局,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20xx-20xx年四年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的使用、服务外包扶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绩效评估,最终获得95.86分的成绩,评价等次为优秀。

六是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杭州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了京交会、上交会和软交会。其中,在第三届京交会上,以浙大网新软件园等5家服务外包园区为代表,生动展示了杭州在服务外包园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七是组织企业兑现各级财税政策。20xx年以来,组织企业、培训机构申报中央和市有关奖励政策,共兑现奖励资金4173万余元。

八是努力搭建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8月5日至8日,由我委和杭州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 20xx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软件服务外包大赛 在杭州举行。大赛得到谢双成副市长的充分肯定,批示 大赛已越办越好,值得祝贺 。4月28日,第二届 发现杯 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奖赛总决赛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大楼隆重举行,委领导带队出席决赛,给予了大力支持。

九是注重品牌宣传塑造城市形象。与《服务外包》杂志继续开展战略合作,每期专版报道杭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继续与杭师大合作出版《杭州服务外包》杂志。积极与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沟通,努力使我市的服务外包业绩全面、准确地展示在国内服务外包发展报告的集中窗口。

十是推动杭州国际服务贸易协会成立。指导和支持杭州国际服务贸易协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经民政部门批准协会于6月13日正式成立。

2016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四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我陪伴着小二班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现在,他们又长了一岁。看着他们的长大,我们做老师的非常欣慰。我爱孩子,更爱这份工作。记得刚开学,面对这些初次离开父母呵护、哭哭啼啼的孩子们,我和杨老师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热心,对所有的孩子关爱有加。半年过去了,孩子们在一天天成长,不断进步,让我们更能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而幼教事业是最阳光的事业。

一、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我一直是以 玩中学,学中玩 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纲要》的要求,分析本班孩子情况,认真制定了学期计划,备好每一个活动。先后完成了各科的教学计划,这些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了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了家园配合,细致、耐心地做好家长工作,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如果希望孩子在各种学习生活习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本学期中,我力求以自己的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和信任。本学期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于那些生病幼儿也及时进行电话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健康成长。

二、常规方面:

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幼儿要关心,爱护同伴,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见人问好,主动帮助他人,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学做事情,从生活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学会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也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好的 常规并非是 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虽说我觉得我们的常规比开学时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继续努力。有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到位细致。

三、家长方面:

平时,我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长的到来,和他们聊聊天,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在平实的语言中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宝贵意见,充分与家长做好同步教育工作,并在亲切的交谈中增进家园的感情。下学期我希望家长和我继续共同努力,共同配合,转变教育观念,以便较好地为我们的孩子所服务。

四、保育方面:

对待他们我觉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活细节 开始着手,一视 同仁。天气变化时,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提高幼儿喝水量,及有关家长宣传资料提供家长参考,午睡时为幼儿盖好被子,进餐时,提醒幼儿多吃饭菜,并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五、安全方面:

第8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一、构建辽宁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簇的战略意义

(一)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国际转移仍然占据产业布局调整重心的同时,服务业国际转移明显加快。伴随现代服务业的兴起,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的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正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新兴领域。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转型的绿色引擎,也是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发展辽宁软件外包业,是辽宁省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赶超世界软件和信息业发达地区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

在推进建设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新战略中,辽宁省把软件和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支持,能够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窗口和发动机作用,使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成为产业资本的聚集带,而且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高科技成果应用的聚集带,促进辽宁沿海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和一体化,实现携手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促进辽宁软件产业的战略升级

当前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点的新一轮世界转移调整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辽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辽宁作为中国东北改革开放的省份,信息服务业已经迅速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辽宁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在大连市、沈阳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簇,促进辽宁软件产业的战略升级。

二、构建辽宁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簇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辽宁软件外包产业的整体规划和指导思想,选择大连、沈阳两个优先发展的城市为代表,分析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聚优势。

(一)大连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分析

1. 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 1-4月辽宁省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额7.5亿美元,其中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额7.2亿美元,占全省 96%。大连软件重点发展区域中,逐步涌现出大连软件园、旅顺南路产业带等一批重点软件园区。2011年,高新区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960多家,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全年软件和服务外包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全面开展“十大软件园区”建设,中国航天软件园、海辉国际软件园、软通动力软件园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专业软件园区超过20个,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

2.荣获“国家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称号

从1998年开始,大连高新区就将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至今,大连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在企业规模、平均增速、销售收入、产学合作、品牌形象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2011年11月,科技部授予大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称号,成为全国惟一的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2012年新春伊始,国家工信部又授予大连高新区全国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类“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称号。

(二)沈阳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分析

1. 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省会城市,沈有更多的便利条件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沈阳市到2011年底实现国际外包收入近4亿美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现在已建成东大软件园和沈阳动漫产业基地,正在建设沈阳软件出口基地、辽宁先锋软件园等外包产业园区。全市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进入产业园区, 90%以上的国际外包收入来自外包产业园区内的企业。2011年,全市实现软件外包收入9722.5万美元,同比增长7%。软件外包收入市场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日出口软件7559.5万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7.8%。相比大连市,沈阳市软件外包企业数量、规模等还远远不足,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不明显。

2.沈阳及周边地区联合进行产业集群发展

在沈阳周边一些城市,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和软件外包产业。例如沈阳浑南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抚顺的李石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建成“中国智能产业高地”和“东北知识经济新城”;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都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这些表明沈阳与沈阳周边一些城市联合发展服务外包业,就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基础,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基本显现,对各城市经济及辽宁省经济也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构建辽宁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簇的基础保证

(一)大连、沈阳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辽宁作为中国东北改革开放的省份,信息服务业已经迅速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辽宁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了一批以软件及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为代表的外包产业集群,大连市、沈阳及周边地区也成为重要集群代表,近几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增量调结构,以大连沈阳为重点城市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服务业迅猛发展,为辽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及产业集群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9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内容摘要:服务贸易理论相对于货物贸易理论来说尚处于探讨和争议阶段。对生产者服务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货物贸易理论总结了服务贸易理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的相关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得出了发展国际贸易的启示。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贸易 成品贸易 互动性 理论

严格来说,国际服务贸易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服务贸易发展实践却又需要服务贸易理论的诞生,建立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因此理论界存在着两者选择:一种通行的研究方法是将传统商品贸易理论加以扩展,使之适用于对服务贸易的解释。但是由于服务贸易实践与商品贸易理论中很多前提假设显著相悖,因此,理论家们又面临对传统商品贸易理论不断修正的尴尬。而另一方面,与商品生产不同,无论是从生产要素投入还是生产过程来看,各类服务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产函数类型,因此出现传统商品贸易理论只能解释部分服务贸易行业的局限性。

服务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学说”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认为,各国应该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对贸易双方均有利。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生产本国条件比较优越、成本比较低廉的产品,并用以与其他国家交换本国需要的、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与商品贸易同理,通过出口其生产率较高的服务,进口其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服务,可以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都从中获益。H-O理论则认为,由于不同国家或区域的诸如劳动力、资本、土地(供应状况)等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生产成本存在差异,因此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要素丰裕产品,而进口要素相对短缺的商品。按照H-O理论,一个国家的比较要素服务优势,表现为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通过出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和进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服务以从中获得利益。

以美国经济学家G•菲科特克蒂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比较优势说不适用于服务贸易,原因是服务与商品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而以哈佛大学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简单思想,比较优势是普遍适用的。如果承认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必然要承认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必然的选择。但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有不同的主张。由于发达国家在服务产业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他们一方面极力扩大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又阻止发展中国家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使发达国家最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因此发达国家倾向于承认比较成本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而发展中国家却否定其适用性,因为他们不愿在新的分工结构下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比较优势的深邃博大的思想对于服务贸易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只是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需要作一些必要的修正。Deardoorf(1985)从比较优势说用于服务贸易的局限性入手,在标准的H-O模型框架下放松假设,允许要素在国家间流动并可以从国外购买要素服务,成功地解释了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原则。生产要素优势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如天然良港对于国际运输;自然风光对于国际旅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于劳务输出;历史形成的金融中心对于国际金融服务等。拥有这些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优势,就可以使得服务成本较低。但与商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不再依赖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而是更多依赖于人本身的特征及相关的文化因素。

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理论

(一)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古典经济学架构下的比较利益理论是一种静态的比较利益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琼斯等人依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式,建立了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引入动态的比较利益原则认为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服务链可以促进生产国际化,从而服务贸易可以大大促进货物贸易。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每一个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的成本都比较低,为了将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企业就将在国内与国外同时分散生产制造产品。由于产品的生产区段位于不同国家,生产者服务链可以由不同国家的服务提供者提供,于是就产生了生产者服务贸易。制造企业包括服务企业能否获得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者服务投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差异性、高附加值产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存与发展。

马库森和弗兰科斯从需求角度分析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服务,进一步印证了琼斯等人的观点。马库森发现由于服务贸易,尤其是生产者服务,规模报酬递增显著,许多中间产品又具有差异化或与国内要素互补的特性,因此生产者服务优于单纯的最终货物贸易,其分析了服务部门的内部专业化。弗兰科斯强调了服务在协调和链接各最终产品的专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外部集聚作用,他建立了一个具有张伯伦垄断竞争特征的产品差异模型,讨论了生产者服务由于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制造而实现的报酬递增之间的关系,一级生产者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产生的影响。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说(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由美国销售学家费农于1966年在《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经威尔斯(Louis T. Wells)、赫西哲(Hirsch)等人不断完善。 “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思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学领域,是二战后解释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由于生产者服务业是从制造业的职能部门分化、升级而成,笔者以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来探讨制成品贸易与生产者服务贸易的互动发展过程。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包括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生产阶段,每个时期内制成品贸易与生产者服务贸易以及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形势存在着差异,也体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在创新阶段,由于制造业中的生产者服务部门不存在外部市场关系,创新国家(如发达国家美国)按照分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原理将制造企业的非核心生产服务活动外部化给本国生产者服务部门进行专门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使得本国的制造企业更加集中精力研发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随着制造流程中外包行为的增长,像产品设计、研发、物流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越来越多的制造流程中的生产者服务外包给了专门企业,这样,传统的价值链由原来的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制造业不再盲目追求纵向的扩张,而开始在价值链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像美国这样的创新国家始终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赚取的利润也更高,因此在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支撑下,作为一种中间产品,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的生产者服务水平迅速的成长起来。这时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通过进口美国的高科技制成品模仿其将生产者服务在国内进行外包,同时也开始从美国进口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者服务贸易以此带动本国生产者服务业和本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含量(见图1)。

到了成熟阶段,随着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从创新国家美国进口高科技制成品的增加,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内部的制造和服务活动开始外化,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成自我管理的企业。因此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外在的生产者服务市场逐步成长起来,并相应地推动着这些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的发展,同时,较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贸易也需要更多的生产者服务的支撑。这时候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生产者服务贸易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出口。在这个阶段由于制成品中的研发要素已经不重要,产品由智能型变成资本密集型,经验管理水平和销售技巧成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条件。创新国美国比较优势下降,其产品出口开始下降。

到了标准化生产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量从美国和日本、西欧等国家进口生产者服务并通过 “干中学”使得其本国生产者服务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因此生产者服务在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强烈的需求压力下发展非常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贸易在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下开始向高端挺进,而生产者服务业在制成品贸易需求的压力下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的生产者服务业的生产要素中人工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发展国家的生产者服务业占比较优势,美国开始退出市场并转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生产者服务贸易。

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上,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演化过程与制成品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它的生命周期既是生产者服务业自身所在制造业外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与一国制成品贸易互动发展的演化历程。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理论的启示

(一)国际贸易竞争重点必将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转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国际贸易竞争重点必将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转移:而且货物贸易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业向以研发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品进行转移,一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有以智力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因此现代制造业产品的发展已经表现出对生产者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的趋势,而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已经呈现出由传统服务贸易向现代生产者服务贸易转移的发展方向。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客观事实可以看出,一国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越高,其制成品贸易的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因此各国在制成品贸易上的竞争实际上是各国生产者服务贸易之间的竞争。

(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制成品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从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理论可以看出:一国对外贸易的提升离不开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加强,而制成品贸易的加强离不开以知识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因为生产者服务活动已成为决定现代制造业附加值的最重要因素,对整个产业链条效率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主要基地,加工贸易占50%以上,而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服务产业及服务贸易却相对落后。这需要我们对之进行研究并着力加快我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基本服务化,对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生产者服务国际化的趋势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王荣艳,齐俊研.东亚生产者服务与商品贸易模式研究―基于制造业生产分割框架的探析[J].世界经济,2009(2)

2.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3.陈宪,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软科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