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数字能量学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能量学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能量学学习

第1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钙离子;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紊乱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LT and Ca2+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Function Dysfunction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ZHAO Zi-xian,LI Juan-hong,CHEN Jin-yu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2):133-13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PLT and Ca2+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function dysfunction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 Method: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for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mong them 50 cases for 1000 to 2000 mL as blood transfusion group and 54 cases for 2000 mL or greater of blood transfusion as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group.In addition,54 healthy peoples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one hour blood transfusion,the change of serum PLT and Ca2+ were tested in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LT and Ca2+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lood transfusion group and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group(P0.05).PLT and Ca2+ levels in blood transfusion group and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group had no correlation (r=0.058,P=0.512;r=0.061,P=0.384).By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PLT and Ca2+ levels were correlated independently with coagulation function dysfunction(OR=0.134, P=0.019;OR=0.140,P=0.008).Compared with blood transfusion group,the low blood platelet and hypocalcaemia were more likely to appear in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group( 字2=36.563,P=0.000; 字2=35.884,P=0.000).Conclusion:Plasma PLT and Ca2+ levels can be used in risk assessment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dysfunction.

【Key words】 PLT; Ca2+;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dys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Xinhui Hospital A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Jiangmen 529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2.034

大量输血(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是严重复合伤、急性大失血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抢救措施之一。我国大量输血定义是,成人患者在1 d(24 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18 U或在1 d(24 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0.3 U/kg[1]。库存悬浮红细胞在保存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代谢变化,当患者输注大量库存红细胞后可导致许多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小、凝血因子稀释、电解质失衡等[2]。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凝血功能紊乱和电解质失衡是影响大量输血后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清钙离子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的检测在预防和评估大量输血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输血治疗的104例创伤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输血量1000~2000 mL的50例大出血患者为输血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7~84岁,平均(50.02±31.35)q;体重41~88 kg,平均(63.95±27.12)kg;外伤12例,车祸8例,坠跌6例,消化道大出血10例,其余为复合伤14例;严重创伤程度评分(ISS)分数平均为(19.26±5.12)分。另外输血量≥2000 mL的54例大出血患者为大量输血组,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0~87岁,平均(53.12±34.35)岁;体重43~90 kg,平均(64.12±26.04)kg;严重复合伤18例,车祸中7例,高处坠跌8例,产科大出血10例,消化道大出血11例;ISS分数平均为(20.36±5.98)分。两组性别、年龄、体重和I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54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27例,年龄20~80岁,平均(49.02±31.05)岁;体重43~87 kg,平均(62.10±25.04)kg。

1.2 方法 将大出血患者送往手术室后立即开放静脉通路(2~3条),并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脉复合,可穿刺足背动脉置管用于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先用血定安、复方醋酸钠或血液代替品等快速扩容后输血或可同时以最大速度输血。所有患者的抢救都是以最快速度输入库存悬浮红细胞和扩容以纠正休克为主,在患者各主要器官功能情况较稳定时立即进行手术干预。通过手术进行止血,24 h后采集血标本各3支(EDTA-K2抗凝管,促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XT-1800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Roche公司生产的COBAS 6000)、全自动血凝仪(北京普利生C2000-A)分别检测各组的PLT、Ca2+、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等相关项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所有应用试剂、质控品、校准品均为仪器所配套,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范围内,保证待测项目的准确性。临界值设定:PLT

2.0 mmol/L为低血钙血症。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F检验分析,两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NK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输血组、大量输血组和对照组一般实验室指标比较 输血组PLT和Ca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大量输血组PLT、Ca2+、K+、Fbg均低于对照组(P

2.2 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PLT和Ca2+水平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PLT和Ca2+均无相关性(r=0.058,P=0.512;r=0.061,P=0.384)。

2.3 大量输血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危险因素分析 以大量输血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为基础,以是否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为因变量Y,以年龄(岁)、PLT、Ca2+、APTT、PT、ALT、Cr、BUN、K+、Fbg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向前逐步筛选变量,以0.05为变量筛选水准,以0.01为剔除水准。筛选结果是,大量输血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是PLT、Ca2+、APTT、PT、Fbg。见表2。

2.4 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低血小板血症和低血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 大量输血组低血小板血症和低血钙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输血组(字2=36.563,P=0.000;字2=35.884,P=0.000)。见表3。

3 讨论

由于外伤和严重创伤等原因而必需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等致死性并发症,使患者死亡率仍然高达19%~70%[3-5]。PLT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栓的形成、血栓的回缩及止血功能。当大量输血或急性失血后患者若PLT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PLT和Ca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致使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LT和Ca2+下降。患者在输血较多的情况下,体内会发生明显的变化,PLT和Ca2+浓度可作为大量输血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风险评估指标。临床上应动态密切监测PLT和Ca2+浓度,防止凝血功能紊乱和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江存,徐永刚,孙杨,等.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17-618.

[2]胡旭梅,赵海涛,王敬波,等.大量输血对严重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7):2030-2032.

[3] Stanworth S J,Morris T P,Gaarder C,et al.Reappraising the concept of massive transfusion in trauma[J].Crit Care,2010,14(6):239-240.

[4] Surgenor S D,Kramer R S,Olmstead E 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 and decreased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cardiac surgery[J].Analg,2009,108(6):1741-1746.

[5]苏晓丽,刘媛,孙杨,等.中国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大量输血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用血情况调研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6):154-159.

[6]刘颖,,彭阿钦.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6):845-848.

[7]卢春生,林列坤,曹文平,等.大量输血引起的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291-292.

[8]石俊平.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10):101-102.

[9]于丽君,朱国标,李翠莹,等.大量输血患者血小板和出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252-3254.

[10]杨汉华.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J].中外医疗,2009,29(36):42-44.

[11]王伟,胡旭梅,王敬波,等.大量输血对创伤大出血患者血钾和酸碱平衡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8):660-662.

[12]张文莉,杜彦懿,赵东晓.浅谈大量输血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改变[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3-4.

[13]黄建平,胡建华,万向农,等.手术大量输血后患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5):606-607.

[14]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杨江存,徐永刚,等.全国多中心大量输血凝血指标调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32-635.

[15]徐翠香,杨江存.传统大量输血观念更新[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24-627.

[16] Brhi K,Singh J,Heron M,et al.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J].J Trauma,2003,54(6):1127-1130.

[17] MacLeod J B,Lynn M,McKenney M G,et al.Early coagulopathy predicts mortality in trauma[J].J Trauma,2003,54(1):39-44.

[18]田S涛,张碧霞,张彤.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四项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28-229.

第2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93-01

数学学习是幼儿生活中的部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的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构建以获得发展。

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的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自然的建立起来。

一、孩子们学习环境的创设,首先是客观环境的创设

走廊里或教室的适当墙壁还可以挂些与数学有关的数学家的肖像和数学相关的挂图。教室适当的角落再放一个地球仪,和一些几何图形(平面的)几何模型(立体的)(这些东西在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作),让孩子们朦胧中对实物传递的数学信息有感知。

环境的创设也就是为了让数学走进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让孩子走进数学的世界。也就是想办法在孩子的所有行为中灵活的融入数学知识,使数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的好奇之事,让孩子生活数学化,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和活动中,活波,主动地快乐学习。激发他们想象的兴趣,使儿童由无意的想象向有意想象发展。让孩子多接触,多观察,加深对所有创设环境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情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储备源源不竭地也是最基础的能量,以期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环境的科学创设就是在无意识形态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

二、把数学融入绘画,把绘画引入数学,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数学世界。

绘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从自己的画笔下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更便于了解幼儿奇特的思维特点与个性的萌芽。陈鹤琴先生指:“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形态之良良器”。并指出绘画之价值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通过儿童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合作,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老师应能顺应孩子们自身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正确引导,就会让孩子们有画出形象的感觉。千万不要过地让他们受外界或我们的太多影响,这样会导致幼小心灵的窒息,他们的创造性会受到否定,就再也不敢发挥自己独创的能力。绘画是人们对事物认识问题,而不是绘画技术问题。就象曾经风靡几代人的连环画,文字是辅助绘画是主题,因为孩子们本身就是一本精彩可爱的连环画。我们让孩子画画,并非一定让孩子成为画家,而是通过绘画,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他们每一次绘画,都是一次创造。在不断的创造活动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提高了思想守恒性,逐步变多一种遵循行为,他们长大了不论做什么,都能以创新为人们创造不同的财富。艺术教育是对全体儿童的一种通才教育,而不是绘画的专业训练,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坚强坚石。

三、引领孩子们跟随音乐于舞蹈中,经由心灵的感应踏着数字的节拍拥抱神奇的数字朋友。

学习认识数字,孩子们没有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可以把数字融入孩子们的舞蹈中,跟随着音乐的节拍,老师喊着“1、2、3、4、5、6、7、8……”“2、2、3、4、5、6、7、8……”“3、2、3、4、5、6、7、8”在这种无意识的音乐节拍中,我们的孩子就学会了数数字(我们也可以在每天的课间教孩子们在幼儿体操,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喊着深情的拍子,在我们一次次的口号拍子重复中,孩子们的脑子中对数字一次一次记忆加深。)

音乐是我们的先人早就把数字融入的一种文化形式。在音乐乐谱中的音节,拍号都是数字:象拍号(4:4,3:4,1:4等)每个小节的拍子,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19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的著作中说:所有的乐声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都能用数字表达方式来描述……反观数之美也蕴含于音乐艺术之中,验证了莱布尼茨的名言“音乐是数字的灵魂中无意识的运算。”整个宇宙都是和声和数,开普勒,伽利略,欧拉,傅立叶,几代伟人都潜心研究过音乐与数字的关系。

四、数学融入故事,让孩子们的课堂温暖生动

故事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都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故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窗,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小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都可以走入数学课堂,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小花朵,及小星星之类的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讲述复杂和抽象的东西内容长点。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面,增长了智慧。

第3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心理表征;工作记忆;教学策略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更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状况也日趋受到全世界决策者的关注,并将其作为社会资本的潜在来源和维持科技社会健康发展的途径。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出版的《学校数学的原理与标准》(2000)已经对数学课程进行了扩展,并提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的解决,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尽管美国已经竭力推动学龄儿童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最近国外的研究[1]表明,依然有5%~8%的学龄儿童不能达到NCTM的标准,并且难以对这些儿童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作出很好的解释。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特定的障碍,即数学学习障碍。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达国家已经对数学学习障碍在工作记忆、数概念与计数知识、算术策略以及干预策略方面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尚少,因此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数学学习障碍领域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数学学习障碍

自美国学者柯克(S.Kirk)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LD),并从医学角度定义学习障碍的概念以来,学习障碍就备受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关注。数学学习障碍(MathematicsLearningDisability,MLD,MD)是学习障碍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指由于数学能力的缺损而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落后,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的现象,表现为数学领域的学习困难[2]。目前广泛采用的数学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美国学习障碍联合委员会(NationalJointCommitteeofLearningDisability,NJCLD)制定的学习障碍诊断模型的三个标准,即纳入标准:标准化成就测验分数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排除标准:排除其他诸如感官问题、智力发展落后或文化差异等原因;需求标准: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辅导。国内的一些研究作出具体诊断时大多基于此标准。

二、数学学习的心理学内涵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谈到数学学习障碍,就不得不提及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本质特点。理论上来说[3],数学是一系列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的描述和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理论。概念性知识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儿童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的基础。与先前所学的概念的联系将帮助儿童获得对深层次的概念的理解。对儿童来说,最难理解的问题是那些难以与他们已有的心理表征建立联系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包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使用的一连串的自动化技能,例如,当某个数字与10相乘时,只需要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一个0就得到答案。陈述性知识是指那些人们能够不假思索地从记忆中提取的数学性的概念,例如,当呈现数字6,儿童会想起“2+4”或者“3+3”等。

数学学习的范畴不只局限于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等领域,还包括理解和认知沟通的能力,如对数学的态度、准确计算的信心、数学学习的情绪等方面。数学是一个拥有它自己的一套符号和使用规则的语言,儿童要使用数学语言理解数学符号和工具的全部功能,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明确地使用这种数学语言。因此,尽管数学学习是基于儿童思维过程内的知识结构进行的,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其他部分,如描述、提问、讨论、预测、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对儿童的数学知识的增长也是十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知识。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

自认知心理学诞生以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数学学习障碍已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范式,研究者开始对影响儿童数学发展的基本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当前对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表征和工作记忆领域。

1.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以某种方式显现。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即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心理表征会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好的心理表征不仅能将数学问题组织成较少的“组块”,减少记忆的需要,还能让问题解决者组织起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预期获得答案所遇到的阻碍。问题表征作为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其质量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能否成功解决的关键[4]。数学心理表征包括符号建构、概念意义的确立、视觉空间图示和策略启发过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困难大多在于他们没有或者未能构建恰当的心理表征。相关研究也证实,数学障碍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的困难与他们对问题的表征有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时间较短、类型单一、缺乏有效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更多是注意问题的显著特征,而忽略问题条件中的隐含关系,他们的心理表征缺乏抽象的信息,难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图式中的知识组织,这样就影响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搜索问题空间,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对数学问题的心理表征同样也影响到解题策略的选择。在策略使用上,正常儿童或数学能力强的儿童较多使用前推策略(forward-workingstrategy),从问题表征开始产生假设并检验假设,然后接近目标或解决问题。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多采用逆推策略(working-backwardstrategy),先选择一种可能的目标或问题解决状态,然后向初始信息逆推,看能否得到支持,如此反复。与此同时,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更可能诉诸于不成熟的策略(如数手指)以减少所需的认知资源,而且他们很少检验和自我监督他们得出的结论,很少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且当新的限制性条件出现时,他们往往只顾代入数字而忽略了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和有意义。

2.工作记忆

1974年,巴德林(Baddeley)和希契(Hitch)在分析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时提出工作记忆(workingmemory,WM)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视觉空间模板:主要处理视觉空间信息;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语音储存与发音控制加工;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也负责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这种认知活动中,中央执行系统涉及策略选择、任务转换等核心功能;语音回路主要参与计数和复杂计算的信息保持,同时也与问题解决有关;视空模板则负责多位数计算、图形图表的理解加工和空间信息的编码转化等。研究者认为,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可能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大多存在视觉空间模板、语音回路以及中央执行器功能等方面的缺陷,虽然这些结构的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运用产生了综合影响。数学学习障碍与工作记忆广度有关,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不如正常儿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儿童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提取和更新信息,这样也就导致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存在从记忆中提取数学知识的困难,以及记忆提取的过程因不能有效抑制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受到影响。与数学优秀儿童相比,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速度、短时记忆、中央执行功能以及整体工作记忆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问题解决的准确性、语音加工、一般领域的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上也都低于同龄儿童。

四、对教学的启发和建议

数学本身是一门结构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当代的数学教学方法大多强调记忆和自动化的计算技能,而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基于学龄儿童的数学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心理表征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作为影响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将是数学障碍教学干预的重要主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改善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策略上,可以教授儿童识别并区分具体问题的心理表征,将数学问题按不同的心理表征分成不同的类型,鼓励他们挖掘文字的深层结构而不仅仅是表面意思。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更容易把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工具的理解进行交流,但由于数学学习障碍儿童会受到无法提取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影响和无法将问题数学化的困难,或者数学工具也许没有产生对于他们来说及时可用的作用,他们往往使用较少的元认知策略来自我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或者并不能运用这些工具清晰明了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针对数学障碍儿童的数学教学中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寻找一种方法,使抽(下转第16页)(上接第12页)象数学概念和语言的功能在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中突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可以给儿童相对宽松的时间,教会他们如何监控和调节自身的思维,通过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加强对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增加儿童的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来改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评估(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自我记录(自我调控和检查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自我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方案提供促进线索),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4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0~3岁数学小游戏

1 分配碗筷

每天晚饭前,请宝宝给每个家庭成员分配一只碗、一副筷子、一把勺子,在行动中学习数字。

目的:让宝宝明白知道数字的具体意义,

2 数阶梯

平时和宝宝上下楼梯时,可引导他边走边数梯阶。如果有10级阶梯,可以引导宝宝从0数到10,下楼时就从10数到0。

目的: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记数活动中,加法、减法的启蒙也含在其中了。

3 念唱数字歌

和宝宝一起唱数字歌,例如:1234567,你的玩具在哪里;或一起念数字口诀,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饿……

目的:将数字寓于儿歌、故事中,让宝宝在玩乐中无意学到数学。

4 家中寻宝

当宝宝明确了形状的概念后,不妨进行形状寻宝游戏,比如请宝宝找出家中圆形的东西,如盒子中的饼干、爸爸的手表、厨房里的碗、卧室的台灯等。或是教导宝宝观察生活中同样的东西也具有不同的形状,如盒子有圆形,还有方形、管状等。

目的:通过家中实物让宝宝认识身边的世界就是一个有趣的几何形状世界。

5 衣物总动员

教导宝宝分类的概念,鼓励他将衣服进行分类,先拿出一些衣物,再引导他分出“大人衣服”、“小孩衣服”或“袜子类”、“鞋类”等,或是拿起一只鞋子,请宝宝找出另一只,借此锻炼宝宝的配对能力,即物物对应能力。

提示:在此过程中,或许宝宝会把衣物拿得很乱,您万不可因此着急。正是在这个丰富的衣物世界中,宝宝在进行他的“类比探索之旅”。

6 整理书架

和宝宝一起整理书架,请宝宝指出书的高矮,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书本。

目的:让宝宝在动手中学会排序、比较等数学知识

当然,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但固有着游戏的“相伴”,数学启蒙教育就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为您介绍的游戏意在抛砖引玉,父母们在运用时可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变换材料和要求,调高或降低难度,生活运用。也不妨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或自行创设更多对宝宝的发展有趣、有益的数学游戏。

4~6岁数学小游戏

1 朋友凑数

和宝宝约定:两人的动作不同,但声响加起来应是10下。如宝宝拍手3声,妈妈则跺脚7次;宝宝跺脚6次,妈妈则拍手4下……在游戏中让宝宝练习数的组成。

提示:当宝宝出现错误的时候,您需耐心启发他再试一遍,尽量不要直接告诉答案。您也可故意出错,请宝宝纠错,激发其练习的积极性。

2 高矮杯子

准备一个有刻度的量杯和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矮而宽,一个高而窄。往量杯里倒入100毫升的水。请宝宝读出刻度。再分别将100毫升的水倒入两个不同的杯子,问宝宝哪个多哪个少?

目的:既能让宝宝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又能让他明白容积的概念。

3 感觉形状

请宝宝闭上眼睛,在他的手心或后背用手指画出某个形状,也可在空中画,请宝宝看后猜形状。还可亲子互猜,增强他继续练习的兴趣。

目的: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宝宝辨认形状,除了为数学学习做铺垫,还能为日后认识字面和词语打下基础。

4 撒瓶盖

请宝宝捧起一些瓶盖撇出去,有的正面朝上,有的反面朝上,数一数。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各有几个,哪样多,多几个;也可亲子比赛,双方拿一样多的瓶盖。一起撇下,看谁正面朝上的多。

目的:比较、减法教育已经寓于其中了。

5 切西瓜

和宝宝一起将西瓜切成8份,告诉他:其中的一块就是这8份中的一份;启发他思考:2块是份中的几份,以此类推。

目的:让宝宝了解分数的概念,头脑中拥有分数的意识。

6 扣子排队

第5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您好!

我是XX大学XX学院的本科生XXXX。自入学以来,我思想端正、积极向上、刻苦学习、踏实工作,在学习、实践、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习方面,我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在过去的大学学习时间里,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良好,并先后获得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院优秀学生等荣誉。与此同时,我也不断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学习,我在本科期间就已先后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工作方面,本科期间我先后担任XX大学学生会副主席、XX大学XX校区学生会主席、XX学院06级辅导员助理、06级XX专业1班班长等职务。在工作中,我始终提醒自己“少谈困难,多想办法”,始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种工作中去。作为团委助理,我一直在不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个人素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方法,创新工作方式和思路;作为主要学生干部,在我校区学生活动场地、设施等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为丰富我校区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努力结合校区特色开展学科竞赛及学术讲座,积极联系兄弟院校、社会外界共同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先后组织并参与了辩论赛、“和未来有约”欢送毕业生晚会、第二届“专业杯”篮球赛、阳光体育运动、国庆60周年大型演讲、学生干部素质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因表现突出,先后获“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并于2009年5月选派参加第二期“百期万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习。

2011 年6 月毕业时,因家庭经济原因,我放弃了继续读研和留校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专业对口的XX集团工作,希望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毕业至今八年有余,自我感觉是一将才,团队建设中人员流失基本为零,有亲和力,工作上有韧性,能吃苦,能走进身边每一个同事心里,发掘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并放大,能给身边的人带去正能量,致使团队朝着一个阳光的方向发展,给每一个人带去希望;另外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工作,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并主动改正,多年的学生工作培养了细致的上传下达的主动意识;接受能力较强,不管领导交给什么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学习能力较强,虽然学的是农学专业,但是对数字类的工作和计算机类的工作尤为感兴趣,通过自学可以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工具;组织沟通能力较强,多年的业务员及项目经理工作锻炼使得我能迅速、良好地同他人沟通;应变反应快,对于突况的处理较为恰当,可以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为人正直坦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气”的原则。

寥寥数百字,无法完全表述内心的热情,如果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努力回报您一个满意的微笑。再次感谢您,期待您的回复!

第6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关键词 技术 艺术 融合 实践教 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 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 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

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 “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 “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第7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描述规律的科学语言与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工具。与其他基础科学相比,数学有其明显的特征。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它决定了数学的其他特征。抽象性虽然不是数学所独有,但数学的抽象舍弃了事物其他方面的属性,而仅仅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任何数字都是抽象的,它舍弃了观察对象一切其他方面的属性而仅仅保留其数量。代数中用字母表示数,相对于数字来说则是更进一步的抽象。几何中的线、图形也同样具有抽象性。正是由于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时,数学抛弃了具体的物质属性,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容易产生理解的障碍,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语),更容易产生数学理解的困难。数学的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从最原始的概念一直到像复数、微积分甚至无限维空间等抽象的概念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实,数学的抽象是指其形式是抽象的,但内容却是非常现实的。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社会科学的发展,处处都存在着数学。不仅数学内容与小学生具有天然的联系,而且数学的奥妙又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数学探索的过程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之乐,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技能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精神的教育。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思想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将来从事哪一行工作,数学学习所培育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数学教育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智慧、更具力量。

数学教学要在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示数学本身的奥妙,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好玩”,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引发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既是儿童认识数学的心理基础,也是儿童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行为要由兴趣主导,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愿意学数学,就会全神贯注于数学学习活动,其内心是愉悦的,记忆、观察、思维、推理等多种智力活动就会主动有效。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游戏活动,对童话、故事等具有好奇心。因此,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效拉近抽象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数学明白易懂,感到数学好学,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就要善于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或编制充满智慧的数学故事,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向”去玩数学。学生喜欢玩数学了,也就有了“沉乎其中”的乐趣,学生的心智就能常驻于数学课堂之中。

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情境和活动中学习数学,一是创设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在欣赏令人着迷的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问题的驱动下调动起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提出问题: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为什么?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以后,启发他们说出心中的疑问:什么样的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呢?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三是创设数学悬念情境,让学生在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的悬念中,增强思维的兴奋度,引发思考,激起探求欲望。

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诱发数学学习动机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应该让抽象的数学在“教育状态”中变得鲜活有趣、充满活力。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和善于创造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学生熟悉的素材和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参与数学学习,引导他们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思考”完成对抽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初步理解,为后续抽象的数学思考奠定基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便于学生联系熟悉的现实背景理解抽象的数学,也便于诱发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动机。

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题材,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产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的需要,诱发其数学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以“汽车的轮子、滚圈的圈为什么都是圆的,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也不是三角形的?”这一问题引入,学生就会被这既熟悉又讲不清道理的问题所吸引,产生学习动机。在知识的巩固教学时,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还需要把学生学习的时空向课外延伸。一是结合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例如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班级课桌椅的数量、家中的门牌号等,感觉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既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开阔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例如学习“统计”时,可以引导学生统计学校各班的人数、一周的平均气温等,让他们经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锻炼机会,深切地感受数学的作用。对于不同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学生学习了“连减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帮助家长买两次物品。一次在同一柜台买两种物品付一次钱,一次在不同柜台买两种物品付两次钱,看看营业员是如何找钱的,编成实际问题解答。一部分学生只要编成连减的实际问题,会解答;一部分学生不仅要能编、会解答,还要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少数学生还应学会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数学学习主动性

儿童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他们在亲身参与探究、实践等活动中,能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及判断、推理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形式呆板、内容单调的数学教学活动,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教学时,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组织活动。

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的忠实的伙伴。数学游戏的魅力,能够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利用现有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游戏活动,也可以新编数学游戏和儿歌,让小学生在游戏或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使原本静态的、枯燥的、抽象的数字、数学符号变得温和、亲切,他们能乐在其中、积极地参与。

动手实践的操作和直观活动。动手操作和直观化,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努力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趣的现实材料,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的数学,有效地缓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具体、直观性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从现实的世界走向抽象的数学世界,从而理解好数学概念。要充分借助小棒、图片等学具开展操作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的算理、理解数量关系等。课堂上可以提供或者让学生准备相关操作材料,通过摆摆拼拼、数数量量、贴贴画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的手动起来。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等手段,利用图形所具有的几何直观,将复杂的数学对象简明化,将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真正使运用直观化手段成为处理和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集操作与思维于一体的数学实验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是指为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概念或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通过操作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们有目的地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先通过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这样,学生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一主题主要通过“动手做”来完成,不仅满足了好奇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其思维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发展。

当然,组织学生进行精彩新颖的竞赛活动、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挖掘数学的内在魅力,培养数学学习志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唤起之后,有可能转化为其学习数学的志趣,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够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不感到疲倦。学生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是形成稳定志趣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兴趣激发、问题驱动、思维启发、质疑反思、探究辨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要求。同时,借助于综合与实践等活动载体,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培养数学素养。

适时抽象概括。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和概括的法则具体化,以及把具体的、形象的知识适时抽象、概括,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两次飞跃,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忽略对抽象、概括的特点本身的认识,会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困难,致使其看不到数学的优越性,从而对数学学科缺少喜欢的情感。例如,教学数字“3”,不仅要让学生看图说出许多数量是“3”的物体(三个人、三头牛、三张课桌、三棵树……),抽象出数字“3”,还一定要接着让学生列举数量是“3”的物体。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带着激情说:数字“3”真了不起,凡数量是“三”的物体都能用它来表示,说也说不完。这时学生会感到惊奇,感受到抽象的“数”所具有的神力。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志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探讨精神。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形成抽象概念,揭示数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秘密,更能够启迪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时,可以问学生:不登高,你们能量出教学楼有多高吗?你们能知道旗杆有多高、教学楼前面的大树有多高吗?杆高、影长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引向研究、探讨和寻找结论的途径上来。

练习思维难度较大的数学习题。在尽可能把常规的巩固练习设计成一些趣味题、游戏题的同时,要再增加一些挑战智力的思考题,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攻克难关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计算“■+■+■+■+■+■+■”,再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从中能发现哪些规律,对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好数学的志趣是十分有益的。当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时,便会渴望对一些有较高难度的题目进行探究与思考。当他成功解答出一道难题的时候,或是用一种方法解出一道题目时便想探究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数学策略的运用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介绍有趣神奇的数学知识,引入古今中外的数学智趣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智趣题,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智慧的“磨刀石”。例如,数学黑洞、回文数、完美数、亲和数,以及像142857、12345679这些数等,可以适时介绍给学生,把他们带进神奇的数学大花园。还可以让学生玩七巧板、九宫格,在游戏中启迪思想、开阔视野、锻炼思维能力。当然,还可以适时讲一些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学内容本身有许多神奇之处,学生会感到数学的神奇;以数学本身深藏的魔力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有“出乎其外”的志趣。

体验数学美。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无处不在,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最科学、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感性的最高标准。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我们对圆的偏爱,就在于圆的绝对完美性,对称、和谐、稳定、简单,使人心情舒畅,在心理上达到满足的最佳状态。适当介绍“黄金分割”在舞台、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大量应用,介绍“九宫图”的奇妙,也会使学生不得不对数学产生敬佩之情。

第8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一、熟悉并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程序

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化,首先要从思想上革除传统的教学程序,形成符合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流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以“复习―导入―新授―练习―作业”为程式,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以及课下的温故,这种模式将学生牢牢困在座椅上,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受到教师的直接控制,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天性。我们知道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大门,让他们能够通过变换的数字及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节节相衔的数理思维模式。探究式教学正符合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以“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学流程,从而取代传统教学的僵硬、闭塞。这一新的教学程序核心就是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找到破解的通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数学解题模式,在合作、自主、建构的形式上获得知识、深化知识、激发兴趣,真正让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掌握探究式教学程序,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中得以体现和具体应用。

二、设计丰富合理的教学场景

探究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氛围的创设,设计丰富合理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活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势[2]。如在《10的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凑十法”游戏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来第一句,“你拍1,我拍9,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手里的木棒为模具往下接,你拍( ),我拍( ),这样将新知识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10的加法,并通过检验其他学生的凑十来进一步认识和巩固。这样的情景设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解决10加法的兴趣,通过集体间的竞争和比赛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利用1-5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迁移来解决10加减法的运算,也更加熟练的掌握数数和加减的含义,同时通过游戏的加速,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情境的有效设置不是简单的快乐氛围的营造,教师的热情、教学的智慧、模具的选择与应用都在教学场景中有所体现,有所作用。我们既要学生活起来,但又不能让他们乱起来;既要学生学到新知识,又要他们回顾旧知识。这将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

三、建立教学开放性平台

第9篇:数字能量学学习范文

【关键词】 网络科普;传播平台;构建措施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专业科普网站等为传播源,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广大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形态。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的特点,是全民科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网络科普交流平台是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并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人群而构建的网络科普园地。那么,在我国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加强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科普建设工作,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科普的发展状况

1、网络发展状况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其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开展工作、从事交易、相互作用、娱乐、寻找信息和学习的方法。互联网可以更有效地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在家里参与学习和交流。海量的信息、传播的便捷、多样化的交互使互联网孕育着惊人的发展潜力。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与之相比,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目前,我国域名总数约为1341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占比为56.0%;“.中国”域名总数为28万。中国网站总数(即网站的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已至268万个。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大幅增加为网络科普的实施典定了坚实的基础。

2、网络科普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发展的网络科普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中国公众科技网推出的“科普网站导航系统”筛选收录了国内科普网站已达348个之多,主要集中在科协组织科普网站、企业和媒体科普网站、科研教育机构科普网站、科普场馆科普网站、政府部门科普网站、个人科普网站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信息表明,有44.5%的网民访问过科普网站、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科研机构和科普场馆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科技论坛/BBS、科技博客等六类网站中的至少一类,而其中关注科普网站、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科普博客这三类网络科普形式的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30.9% ,相比之下,关注科技博客的网民往往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位学者、科普文章作者具有特别的兴趣,所以相对来说更加小众。

以下数据表明,尽管网络正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数十万个网站中,能正常运行的专业科普网站和具规模的网络科普栏目仅有350个左右,所占比例极低。关注专业科普网站的网民不到网民总数的三成,这与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普遍较低是一致的。

二、网络科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关于网络科普的各专业统计报告显示分析,我国网络科普发展很不乐观,观众点击率低、访问人群少,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网络科普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目前能够访问的网站或专栏基本是图文方式,知识体系不完善或不系统,原创信息少,特色不突出;互动性差,不能与浏览者形成及时的交互;有些科普网站虽然更新频率较高,但内容以科技新闻、科普活动报道和科普设施为主,关于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少。令人欣慰的是以科协、科技馆为背景的专业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的数量正在悄然增加,信息源的科普专业化程度正在快速提高。

二是网络科普适应未成年人需求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我国5.64亿网民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未成年人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进行的中小学生“我与网络科普”问卷调查活动中,中小学生普遍认为科普网站“东西太少,找不到我有用的”,“知识面不丰富”,“速度太慢”,希望“最新的内容再多一些、丰富一些”、“游戏多一些、益智类多一些、试验多一些、与科学家对话多一些、科学图片多一些”。这些反馈表明网络科普的内容建设还处于粗放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各类特定人群设置的专门内容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三是网络科普对社会的影响力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地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与之伴随出现的网络科普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却十分有限。根据专门对全球网站进行动态评价排名的alexa网站的抽样统计数据,我国340多个科普网站中只有40个进入了全球网站排名的前10万名,这显示我国现有科普网站大多数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力小。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科普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普遍不足。

三、发展网络科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无论从我国网络发展的状况还是从网络科普发展的现状看,网络科普的建设都刻不容缓。原因如下:

一是建设网络科普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由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向广大民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而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网络科普是必然的选择。

二是中国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中国科协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四位一体的科技馆体系建设,而其中的数字科技馆正是我们要说的网络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将以专业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很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成为网络科普队伍中佼佼者,也必将为网络科普联盟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科普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一般大众对科学技术的知识、方法、精神、思想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并可以因此带来公益性效果的产品。而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演绎,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将科普和科普产品进行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这里数字技术是指包含了所有与数字化有关,处理的信息是0和1的比特串的技术或是技术集群,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便催生了网络科普,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发展成就了网络科普。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连接在一起,这对于包括科普在内的任何人类活动来说都将是梦幻般的场景。

四是网络观众的迫切需求。CNNIC《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其中访问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用户的普及率最高,达到64.0%。46.0%网络科普用户会访问专门性的科普网站。人们访问科普网站的动因主要是生活需求、兴趣爱好、职业发展、学习需要等。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对网络科普的需求日渐迫切。

五是虚拟领域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手段。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着即时性、快速性的特点,现在一个个体事件可能变成一个很大的整体事件,一个局部事件很可能会变成全国性的事件,乃至全世界的事件。这种特性也会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虚假的消息。那么,如何预防或者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传递网正能量就是有效手段之一。而网络科普恰恰就是一种击破谣言、迷信、虚假的工具。为此,用网络科普占领虚拟的网络市场是输出正能量的最有效手段。

四、构建网络科普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多渠道解决投入不足问题

科普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公益事业。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网络科普也亦不例外。要建设好网络科普,一是要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争取政府对网络科普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科普法》规定逐年增加对科普的经费投入。其次要尝试依据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运作模式,使科普走向市场,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二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科学院、科协系统、科技馆系统要加强网络科普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网络科普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政府要重视品牌科普网站建设

科普是由政府扶植的公益事业,也只有在政府的具体领导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机制,要使网络科普有话语权,一要下功夫打造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普网站,树立科普网站品牌,提高信息源的可信度,提升网络科普的权威性。二要鼓励学术界权威人士开通个人科普博客、微博,对重大事件进行科普点评,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社会焦点进行科学解读,消除公众疑惑,使网络科普成为社会问题的天然防火墙。

3、强化网络科普联盟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网络科普联盟,但仍未做大、做强。科普网站之间重视相互之间的协作共享,绝不可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这样必然导致科普网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建立和完善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网络科普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搭建技术平台,让更多人共享分散于不同权属的科普资源;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系统联动的网络机制,共同打造网络界的网络科普航母。

总之,网络科普前景广阔,只要借助《纲要》落实的力度,乘上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快船,以远见卓识的胆略加大对科普网站的持续投入,统筹好现有的各种科普资源,就一定会推进我国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