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医流程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竞争日趋激烈,门诊服务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服务的薄弱环节,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会对医院的荣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为了提高门诊服务的运行效率,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医院从分析门诊流程入手,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改进医疗服务态度,改革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保证良好的诊疗秩序和就医环境,从而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
二、改造前门诊状况
1、我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平均日门诊量约2000人次,每周的周一及每天的早上9:00-11:00为高峰期,原“多站式”就诊流程(病人到门诊排队缴费候诊就诊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弊端较多,就诊的每个环节都需排队,“三长一短”(即排队看病等候时间长、候诊和候检时间长、交款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现象明显,浪费了患者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患者就诊满意度下降。
2、门诊楼年代久远,空间狭小,岔口多,布局不合理,且电梯数量少,不方便老年人就诊。没有足够的候诊区域,患者多拥挤在走廊里,就诊环境嘈杂,导致患者就诊体验不好。
3、导医服务欠缺,指引性标志不明。医生开出检查单后,约有一半的患者要提出“到哪里去做检查?”之类的问题。有的检查当时不能做或当时不能领取检验结果,患者只能暂时回家,等结果出来后再来医院就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大量患者盲目、无效地移动,增加了医院中患者的流动量。
4、医院门诊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分诊挂号及预约系统,支付方式单一,患者就诊时只能在诊室门口排队等候,容易出现插队及排队混乱等情况,没有良好的就诊秩序,容易引起患者之间的纠纷,还会导致多名患者同时涌进诊室,给医生造成看诊压力,且不能有效的保护患者隐私。
三、门诊就诊流程改造分析
1、流程改造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以价值为导向,提高医院经济运行效率;以人为本,强调服务团队的整合。
2、流程改造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必须识别哪些环节是流程的关键,并使之尽量简洁有效;二是必须扬弃枝节,对于医院的核心流程优化重组。
关键词 乙烯;优化;能耗;甲烷气
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36-02
天津100万吨/乙烯装置是天津100万吨/年乙烯装置配套项目乙烯工程的核心装置,也是中石化建设的第一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采用ST/Lummus顺序深冷分离、二元制冷技术,规模为年100万乙烯/年(按8000小时计算),装置内主要由裂解、急冷、压缩、分离冷区和热区、废碱氧化、火炬气汽化、污水预处理等组成,其主要生产流程为以石脑油、加氢尾油及饱和液化气为裂解原料,在裂解炉经高温裂解,后经急冷、压缩、分离工序,生成氢气、甲烷、乙烯、丙烯、混合碳四、粗裂解汽油、2#裂解重馏分及裂解重馏分等产品。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一家石油化工企业,既是产能大户也是耗能大户,公司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能源管理理念,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攻关工作,使乙烯装置能耗逐年下降,2013年乙烯装置能耗(520kg标油/吨乙烯)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乙烯装置《新增甲烷外送线项目》的实施,不仅综合利用甲烷气资源,杜绝甲烷气排放火炬,还确保装置高负荷运行,为乙烯装置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争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1 乙烯装置历年能耗统计数据
自2010年1月乙烯装置首次投料开车以来,随着装置负荷逐步提高及裂解原料中异构烷烃含量较高,装置生产的甲烷除在满足裂解炉使用外,还有富裕的甲烷气排入火炬系统,不仅使装置能耗增加,还限制了装置高负荷运行。为解决此问题,乙烯装置对燃料系统进行优化,决定利用现有管线,将富裕甲烷外送至天津石化公司。
1 原因分析
1.1 设计情况
乙烯装置采用的是高温蒸汽裂解,能耗主要集中在裂解炉、分离过程和压缩机上,节能应立足于能量的回收及减少能量的消耗上。乙烯装置建有11台年产10万吨乙烯的SL-1型裂解炉,其使用燃料为装置自产甲烷或氢气。原设计的燃料系统流程为来自再生系统的甲烷尾气进入燃料气系统,同时过量的氢气和乙烷也进入燃料气罐,燃料气罐的甲烷尾气优先去裂解炉的侧壁烧嘴,过量的甲烷尾气和汽化的LPG去裂解炉的底部烧嘴。正常生产时,系统所生产的甲烷气不富裕,不能外送,乙烯装置单位能耗见表1:
表1 乙烯装置燃料平衡表
1.2 物料平衡数据:
1)设计物料平衡数据
表2 乙烯装置设计物料平衡表
2)2010年乙烯装置物料平衡数据:
装置 名称 投入 产出
原料名称 本 期 产品名称 本期生产 收率,%
乙烯装置 1号石脑油 1328323.618
2号石脑油 301608.208 氢气 25628.011 0.912
芳烃抽余油 38750.220 甲烷 404364.694 14.394
加氢裂化尾油 916376.570 乙烯 854942.113 30.433
饱和液化气 223921.245 丙烯 432753.261 15.405
丙炔气 270.976 混合碳四 296560.828 10.557
2809250.836 粗裂解汽油 607728.951 21.633
2号裂解重馏分 28104.015 1.000
裂解重馏分 138482.624 4.930
表3 2010年乙烯装置投入产出表
从上述数据可得出,在2010年乙烯装置甲烷收率为14.394%,高于设计值13.88%,而在装置原设计中没有甲烷外送线,所以,装置所生产的甲烷除供裂解炉作燃料、EO/EG装置制稳剂、苯酚装置焚烧炉燃料及火炬长明线使用外,还有部分富裕量,因无下游用户,只能排入火炬系统。装置内无甲烷外送线,不能适应装置高负荷运行的需要,所以,优化燃料系统,及时将富裕甲烷外送,保证燃料系统稳定,是装置急需解决的问题。
2新增甲烷1#线改造
1)改造原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装置负荷逐年提高、裂解原料中异构烷烃含量较高,装置生产的甲烷除在满足裂解炉使用外,还有富裕的甲烷气,使燃料系统压力升高,造成多余的甲烷气排放至火炬。
2)改造方案
利用中沙公司与烯烃部之间的DN100甲烷线,将乙烯装置多产的甲烷气送至热电部燃料系统,按外送量4/h考虑,甲烷气输送管道自PV30003阀前引出,引出点压力为0.55MPa~0.6MPa,按压力0.55MPa考虑,热电部燃料气系统缓冲罐操作压力0.3MPa。按照DN100,当量长度4120m,输送起点压力为0.55MPa,热电部现有燃料气系统缓冲罐终点0.3MPa核算,根据weymouth公式计算得,在保证压力的情况下,输送量为1.173t~1.393t。
图 2 新增1#甲烷外送线流程
3)实施后效果
2011年 1月乙烯装置新增1#甲烷外送线投用,外送甲烷能力为2.0吨/小时,降低装置能耗14.28千克标油/吨乙烯。2011年乙烯装置高负荷运行,共外送天津石化甲烷气15880吨,实现销售收入1905万元。
2011年1月新增甲烷外送1#线投用后,乙烯装置在满足下游装置使用及外送需求的条件下,仍有部分甲烷气排放至火炬。为解决此问题,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乙烯装置决定对甲烷外送线流程再次进行优化。
3 新增甲烷2#线改造
1)改造原因
(1)当乙烯装置进一步提升负荷或出现1台加氢尾油炉运行时,每小时约有2.5t的甲烷富裕量,会造成富裕甲烷气排放至火炬。
(2)2012年乙烯装置利用低位能的急冷水热量给裂解炉助燃空气预热,降低裂解炉燃料气的使用量,项目实施完毕后,每小时节约1.0t/h的燃料气。
(3)苯酚装置对焚烧炉进行改造,增加空气预热器、更换废热锅炉及氧化尾气预热器,每小时可节约0.5t燃料气,又会产生0.5t的甲烷富裕量。
2)改造方案
在保证脱甲烷塔(DA301)和燃料系统压力稳定的情况下,甲烷气外送压力:0.55MPa,甲烷外送热电部最大量5.3吨/小时,从乙烯装置“E-E”接口,甲烷送出管线引接一条6“的管线引接至中沙公司与烯烃部之间的火炬管线上,并将乙烯装置内“F-F”接口的甲烷管线12“FG90003-A1A-T上的流量计FIQ-90805移位,安装在新引接的6”管线上。
图3 新增2#甲烷外送线流程
3)实施效果
2012年10月投入35万元利用原有的火炬管线,新增一条甲烷外送线,外送甲烷能力为4.4吨/小时,降低装置能耗10.69千克标油/吨乙烯。2013年乙烯装置高负荷运行,共外送天津石化甲烷气49000吨,实现销售收入约4600万元。
4 燃料系统的日常管理
为保证燃料系统的稳定,最大限度地将富裕甲烷外送至天津石化,杜绝甲烷放火炬,在日常操作中进行如下管理:
1)优化燃料系统操作,最大限度地外送甲烷。在正常生产时,燃料系统不引入饱和液化气或剩余碳四作为裂解炉燃料,当燃料气系统压力波动时,通过调节裂解炉出口温度及稀释比,保证燃料系统压力稳定,杜绝燃料气放火炬现象;
2)对空气预热器、火炬回收压缩机等节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运行正常。
3)通知调度及时与天津石化公司联系,将甲烷及时外送至天津石化,保证燃料系统压力稳定,确保火炬回收压缩机稳定运行,最大量地回收火炬气;
4)每周两次对乙烯装置外送甲烷产品进行组成分析,确保外送产品质量合格。
5 结论
为适应乙烯装置原料性能及高负荷运行的需要,先后2次对甲烷外送流程进行优化。项目实施后,2013年在装置高负荷运行时,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外送甲烷气,为乙烯装置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创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松汉,何细藕.乙烯工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39-58.
关键词:护理流程;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优化
针对当前我国医院内部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因为心脏跳动骤然停止或者是呼吸停止而造成的患者死亡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比如紧急创伤、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能诱发该问题的出现,而如果该问题出现之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1],就很可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而对于这种心肺复苏抢救过程来说,相应的护理操作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合理的优化护理流程。因此,基于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护理流程而言,必须要得到有效地优化,下面我就结合本院近两年来针对22例存在心跳或者呼吸骤停问题的患者进行的实验研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希望能够对于今后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护理流程优化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试验研究主要选择了本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出现的22例心跳或者呼吸骤停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这两个组别内各有患者11例,其中在对照组中存在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则为5例,观察组则存在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显著性大于0.05,可以看作是同质的,能用来进行试验比较;从患者的年龄构成上来看,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19~55岁,平均年龄为39.35岁,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则在20~63岁,平均年龄为39.58岁,由此可见,两个组别之间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统计显著性大于0.05,可以看作是同质的,能用来进行试验比较;从患者的疾病类型上来看,对照组中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3例、脑血管患者4例,呼吸系统疾病则为4例,而在观察组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为4例、脑血管患者为3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则为5例,因而从患者的疾病构成上来看,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统计显著性大于0.05,可以进行试验比较;从两组患者的心跳或者呼吸停止时间上来看,对照组患者在1.6~7.0min,而实验组患者则在1.5~7.5min,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显著性大于0.05,可以看作是同质的,能用来进行试验比较。
1.2方法 针对分好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不同组别来说,其最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具体的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护理方法不同,具体来说,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抢救中完全按照以往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操作。
对于观察组来说,其采取优化后的心肺复苏抢救护理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按照参与护理人员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形式,下面简要介绍下这三种不同的护理方法:①首先,对于三人护理方法来说,其最为主要的就是应该明确这三名护士自身的职责,一般来说,在这三名护士中会存在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护士,该护士主要负责进行患者的呼吸道吸氧和吸痰处理,其一般站在患者的头部位置,并且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相应气管的插管操作,而对于经验稍微存在一定欠缺的护士来说,则主要是负责进行患者循环系统的护理,尤其是要针对患者的胸外心脏位置进行按压、心电护理或者是穿刺操作[2,3],保障患者的静脉通道畅通,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给患者进行止血、导尿、包扎和记录所有的抢救流程和抢救次数等;②其次,对于两人护理方法来说,主要就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不仅仅做好三人护理中自身的职责,而对于经验稍微欠缺的护士来说,可以完全按照三人护理方法进行;③最后,对于仅有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状况来说,其主要就是和医生进行有效的配合,帮助医生处理好经验丰富护士应该承担的责任[4]。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能够较好的明确每一名护士的不同职责,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护理的效率,当然,相关的护理人员也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避免出现操作的失误。
1.3统计学方法 全面采集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录入到SPSS16.0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因为在本研究中被试数量比较少,所以采用χ2分析的方法针对该实验的被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其判断的标准一般按照观察P值是否小于0.05。
2 结果
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的急救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接诊到完成的时间、接诊到胸外按压开始的时间,还是在接诊到心电检查的时间、接诊到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上,观察组都明显要短于对照组,而对于具体的抢救结果来说,其具体的对比结果如下:①首先,在自助循环恢复上对照组仅为4例患者,而观察组则为6例,经过统计分析,其P
3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针对护理流程进行有效地优化,进而尽可能地缩短接诊到采取各种措施的时间,进而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在今后的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具体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且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效果,提升其护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尽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姜金霞,彭幼清,马素芳,等.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及复训时间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862.
[2]葛小敏,孙建华,孙艳萍,等.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28:6176-6178.
[关键词] 指尖血糖检测;血糖监测;糖尿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53-02
近几年,临床上常规应用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由于指尖神经末梢分布较为密集,常规采血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1-2],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采血时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提高依从性,对临床测量血糖有着极大意义[3],该研究通过优化指尖血糖检测流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其中男197例,女203例,年龄44~6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0例,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55.34±11.73)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75±1.26)次;对照组200例,男性96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4.92±12.748)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68±1.41)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每日血糖测量次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指尖血糖检测,医护人员在准确核对患者的信息后,随机选择患者手指使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指尖清毒,然后选取一次性采血针实施90°穿刺,在远端轻压指尖,带血液自然流出后,排除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液收入测试垫内,应用干棉签压迫指尖进行止血,最后读取检测数值[4]。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的流程优化:①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相关指尖血糖监测疼痛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疼痛原因以及疼痛后果,增加医护人员对指尖血糖监测的疼痛认识,增强减轻患者疼痛的意识;②医护人员需评估患者指尖的皮肤厚度,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进针力度和角度,常规进针角度选择60°~80°之间;③优先选取患者的无名指指侧进行穿刺、采血;④护理人员要制定检测手指轮换表,记录每名患者的每个手指的轮转记录,将手指的尺侧和桡侧均作为采血、穿刺点,采血后需在手指轮换表中打对勾,做到采血部位依次有序;⑤采血针要选市场上最小直径和长度的,型号为28G×1.8 mm;⑥在采血时,可以按压指关节的方法暂时阻断神经的疼痛传导;⑦医护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引患者的按压方法,轻按局部,不可以揉搓。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使患者在自己的疼痛感在标有疼痛程度的线上标记点,对应的点则为最终的疼痛分得分。分数值的范围在0~10分之间,患者得分在1~3分之间,判定为轻度疼痛;得分在4~6分之间,判定为中度疼痛;得分在7~10分之间,判定为重度疼痛。满意度:采用该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采手指的选择、血时疼痛、采血力度、健康教育、穿刺角度、护理人员的沟通等等,满分为100分[5]。依从性评价[6]: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主要包括患者自我测量血压、保持心情愉快、遵从医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健康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采血时积极配合等。上述项目均完成,临床判定完全依从;上述指标达到3~7项时,临床判定为部分依从;上述指标不足3项,则判定为不依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得分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依从性等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对比情况
如表1所示:实验组轻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9.241,P=0.001),而中度以及重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χ2=9.862、7.263,P=0.00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检测血糖的依从性对比
如表2所示:实验组完全依从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11.263,P=0.000),实验组部分依牡幕颊咭约安灰来拥幕颊呦灾少于对照组(χ2=12.052、12.514,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对采血检测流程的满意程度对比情况
如表3所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90±5.047)分,99.38±1.9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6.9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研究针对指尖血糖检测的流程进行了诸多方面的优化,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其了解指尖血糖检测引起疼痛感的原因和结果,需要掌握减轻患者疼痛感的技能,如:在采血前需要使患者进行温水泡手,保持手部清洁,指尖循环良好,保证采血时血量充足,确保一次采集成;在常规消毒后,需要等到乙醇溶液干后,否则剩余的乙醇溶液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制定不同角度的进针,常规采用60°~80°采血角度,可以保证采血的成功率[8],也可以降低了穿刺的深度;采血时揉搓指间关节的方法,可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在采集血时需要依次轮换手指,依次有序的进行采集,若是频繁的在同一手指反复采血,会造成局部皮肤瘀血,血液循环不佳,增加疼痛感,影响血糖水平。
结果表1显示了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指尖血糖检测方式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流程优化的满意程度,同时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为关怀,是实现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璐,金晓燕,王群.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及血糖监测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4(7):20-21.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10年版)[J].2012,20(1):1-36.
[3] 毛志红.血糖检测中采血针深度与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2(10):2695-2596.
[4] 刘美华.研究整体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指尖血糖监测患者疼痛的影响[J].临床监护,2015,5(56):236-237.
[5] 孙丽凯,周雁琼,鲁先娥.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流程的优化[J].护理杂志,2014,5(31):60-61.
[6] 洪珍珍,吴捷娣,刘海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管多普勒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30):195-196.
[7] 曹瑛,薛耀明,沈洁,等.糖尿病痛性神经病患者疼痛程度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J].2013,29(10):2104-210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自助服务;就医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29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与创新,广大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行业各类自助式服务也由此应运而生。医院自助服务系统主要包括自助挂号、自助报告打印、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发卡等功能。本文主要就德阳市人民医院现在使用的自助挂号、自助报告打印及自助查询进行相关功能介绍及应用探索。
1 医院自助服务系统实施背景
现阶段,医院普遍存在着患者看病“三长一短”的问题,即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且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耗费在排队挂号、缴费、取药、取检查报告单等环节。为提高医院门诊整体工作效率,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度,使医院实现就诊电子化、智能化,让患者享受“一卡在手,通行全院”的便利,急需建设一个强大的综合自助服务系统。为此,我院于2012年10月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医院自助服务系统。
2 自助服务系统功能及应用
2.1 自助挂号
患者来院后,可在门诊大厅使用自助挂号机进行自助挂号。自助挂号的号源来自HIS系统数据库,与门诊挂号窗口人工挂号的号源使用情况同步,不会出现重号的情况,一台自助挂号机完全能替代一个手工挂号窗口。患者能在自助挂号机上以多种方式检索所需挂号医生,并了解坐诊医生信息、号源数及剩余可挂号数。患者自助挂号操作流程简便,便于初次使用自助挂号流程的患者迅速上手。现开通纸币及硬币的现金支付功能,后续会开通银行卡、储值卡、医保卡等多种结算功能。患者通过自助挂号机的屏幕提示进行操作,挂号结束后会自动打印挂号单据,患者凭挂号单到相应诊室完成就诊。
2.2 自助报告打印
患者在检验科提交检验标本后,检验科工作人员会告知患者医生完成检验报告需等待的时间。待等待时间结束后,患者可通过自助报告打印机以扫描就诊卡及手工输入就诊卡号的方式查找患者的检验项目,若检验报告已生成,会自动打印成检验报告单,并提示患者未完成的检验项目,避免患者遗漏检验报告。病人检验报告单在自助报告打印机设置为只可打印一次,避免报告重复打印,造成纸张浪费。若患者确实需要重打报告,需到指定窗口由工作人员重打检验报告。患者在整个自助报告打印系统使用过程中,只需扫描就诊卡,便能获取检验报告单,了解检验项目检查进度。
2.3 自助查询
自助查询终端可提供医院介绍、科室介绍、专家介绍、医生坐诊时间等医疗信息,为患者提供挂号选择依据,从而降低患者挂错号、漏挂号的可能性。自助服务终端还提供病人费用明细查询功能,使患者及时了解在院治疗的费用情况。此外,自助挂号终端还提供健康知识介绍、医疗知识介绍、医院就医流程等自助查询业务。
医院自助服务系统增加医院的服务窗口数量,提升医院门诊工作效率,以自助服务的方式为患者来院就医提供新的选择模式,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自助服务系统在满足医院常规医疗服务要求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特色功能,为医院创造更多价值。
3 对医院自助服务系统的探索
3.1 系统易用性
易用性是自助服务系统能否被患者接受的关键因素。由于来院就医的患者对自助服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及操作熟练度均有所不同,因此,自助服务系统操作界面及服务流程的设计尤为重要,系统管理员应多从患者角度出发,实地体验自助服务,听取患者意见及建议,汲取其他行业自助服务系统的开发应用经验,为患者打造一套易用性更强的自助服务系统。
3.2 系统推广
由于来我院就医的患者一部分是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对自助服务系统了解程度较低,加之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其尚未完全接受医院自助服务这一新功能,自助服务系统的使用率还有待提升,如自助挂号服务上线两个月,自助挂号服务完成的挂号数只占全院门诊挂号数的10%左右,这一比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对此,医院可通过电视、广告、网站、现场宣教等传播方式,加强自助服务系统的推广力度,提升其在广大患者中的影响力,让广大患者接受自助服务系统,在来院就诊过程中能更好地享受自助服务功能,从而让自助服务系统在医院整体运转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3.3 系统监管
由于自助服务系统是由患者独立操作的服务系统,因此,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保密性尤为重要。医院必须加强对自助终端设备的管理,防止硬件设备的人为破坏、丢失及患者个人信息的外泄,并加强系统安全建设,优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障自助挂号机运行的良好环境,将其安置在便于人员流动的位置,避免出现挂号人员拥挤等现象。
【关键词】 数字化门诊;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集成; 银医通系统; 自助服务系统
2.5 门诊自助服务系统效果分析 (1)把“先诊疗,后结算”的就诊模式,即先诊疗后收取挂号诊查费的就诊模式集成到了自助服务系统中。简化了就医流程、有效分流患者,解决了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问题;(2)效益分析:经济效益,节省了医院窗口和人力资源,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实现无纸化应用,减少纸张等耗材支出。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降低现金收付风险。社会效益,缓解医院就诊的排队压力,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时面临的“三长一短”问题,还时间给患者,还时间给医生。环境效益:从根本上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则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效分流就医的患者,减少无效人员的流动,降低这些特殊人群在医院的交叉感染发生率,有效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
2.6 门诊自助服务系统存在问题 (1)偶尔有吞卡现象;(2)偶有银行卡扣费成功但医院HIS缴费失败现象;(3)打印检验报告单时偶有卡堵现象,上一患者如果打印失败则下一患者的检验报告单也会打印不出来;(4)由于地区差异,很多民众对自助设备的使用还没有从根本上接受,需要加大指导及宣传工作;(5)根据逐步实现医保交费,银行卡交费、预约诊疗、区域医疗、健康档案建设等系统集成应用的医改方向,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2.7 门诊自助服务系统的完善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都要通过终端平台的形式来展示和反馈给用户[10]。根据门诊自助服务系统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建设,加强宣传力度,为患者提供多途径的、更好的服务。
3 讨论
门诊作为医院工作的第一站,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11]。数字化门诊系统创新了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了便捷、舒适、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12]。把门诊自助服务系统集成应用到我本院“先诊疗,后结算”门诊就医流程,把银医合作引进医院,把预约诊疗、缴费功能等贯穿于自助服务系统,大大改善了患者就医就诊环境,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等问题。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就诊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集成各种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包括医保、银医合作、健康档案建设等功能集成,让信息化的成果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
参考文献
[1]吴志锦,韦英婷,张刚.门诊挂号流程再造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2,19(2):111-114.
[2]张明,沈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51-53.
[3]杨国胜,李志远,于志新,等.对病区管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的初步探索.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9-140.
[4]姚峥,刘德海,费晓璐,等.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挂号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62-63.
[5]肖飞,黄正东,张伟,等.门急诊检验自助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1):63-65.
[6]黄正东,郭雪清,张伟,等.基于HIS平台的储值就诊卡系统的实施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67-68.
[7]渭茂善,梁静,潘国英,等.医院门诊收费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59-60.
[8]叶炯贤,王琦,吴清香,等.门诊患者医疗投诉原因与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院,2006,1(10):38-41.
[9]曹晓均,杨秀峰,林旭.基于银行卡支付的医院门诊流程再造[J].现代医院,2010,11(10):143-144.
[10]张刚.瘦终端机与终端服务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143-145.
[11]余航,黄天霞,刘刚.门诊流程再造对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意义[J].求医问药,2012,9(10):419-420.
【关键词】 医院;建立;高效;管理模式
1 医院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硬件设施上去了,如何为它提供一套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如何让一个三级标准的现代化医院能够正常的运转?而目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已造成了医院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1 医院组织管理体系欠合理 责、权、利未达到高效一致,协调运行不力,绩效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可操作性欠缺,执行力度缺失。管理结构上存在重叠,条线交叉,存在职责重复、互相推诿的现象。
1.2 人力资源管理传统,与发展不相适应 在目前政府严格控制医院进人权的情况下,医院并没有真正成为人才市场上的主体,医院的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考核评估沿用的仍然是德、能、勤、绩几个方面,看似全面具体,实际上笼统空洞,难以反映不同岗位对不同层级人员的不同要求,评估往往流于形式。
1.3 薪酬制度沿用的是类似于政府机关的等级工资体系,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基本不能体现一个人的贡献情况,即基本薪酬远没有和个人绩效挂钩。为弥补这一缺陷,医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设立了绩效工资,但没有一套具可操作性的业绩评估制度,事实上难以实现与个人实际工作绩效挂钩的绩效工资,应该说,医院的薪酬分配在实质上已很难起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且会直接导致人才的流失。
1.4 医院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服务流程不清晰,有待优化 一方面,医院既希望吸引更多的病人前来就医以增加业务量,同时又担心医院提供的服务是否安全、快捷、有效、舒适,是否满足患者需要,医疗需求旺盛是一个大趋势,[1]注重环节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1.5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在成都周边区市县市级医院里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项目。不过随着办公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纵横比较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医院之后,我们看到了差距。医院的信息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好了,一些模块也相继运行,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
1.6 设备管理只是处于最基本的被动型管理,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人员的岗位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2 关于改进管理模式的一些设想
2.1 以规范促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医院等级标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尤其要对各个工作环节及各部门之间的接口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因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接口不明等原因造成的相互推诿现象。
结合目前我院发展的趋势,下一步的医院管理应步入以“岗位管理”为轴心的医院综合目标管理阶段。首先进行岗位设计,明确岗位的责、权、利,尤其注重设计的可操作性,再选择竞争上岗。
2.2 以创新促发展,搭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一整套包括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流动和绩效评估体系,制订出内容详实、具可操作性的制度,重点在于执行。在薪酬分配制度上,改进原有“收-支结余提成比例”的绩效奖励核算方式,探索建立以岗定薪,以工作业绩定酬,以重点岗位和技术含量倾斜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目的在于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发挥其激励作用。
2.3 以培训促提高,保证医院发展的持续动力 ——地震后到现在,医院已经分期分批地有计划地安排各专业、各层次人员到北京301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华山、第一妇婴等地进修学习,作为对口医疗援建单位的上海瑞金医院先后派出了八批优秀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到我院进行技术支持、业务培训。三年援建任务结束后,两院仍继续采用“后援建时期”的方式,以一对一的培训模式,以一定时间为期限,对各层面的管理人员、专技人员进行专业化再造培训,加强职业化管理的走向,包括让从专业岗位上提拔起来的管理人员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管理知识。——随着高精尖设备的大量购入,医院需要大量懂操作的持证技术人员,要有目的地引进人才、参加各类资格培训,同时也对我们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前单纯的设备维修上,而应当包括从设备的引进、使用、保养、维修到最终淘汰设备的全部过程。
2.4 优化工作流程,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突出全程化概念。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科学管理、加大对病床周转率和平均住院日的考核与奖惩力度等多种途径,消除冗长的就医环节、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其目的一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二是避免因服务流程的不够科学合理而造成医院运行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优化诊疗设计流程。完善医院服务必须进行医疗服务流程再造[2],所以,应规划出合理、实用、快捷、高效的服务流程,让患者即使是第一次到医院来就医,也能够通过清晰、正规的标识和导医服务,顺利完成从挂号、就医、做各种检查、划价、缴费、取药,甚至入厕一系列的活动,尽量避免让病人一次又一次地来回奔波,避免让病人产生一种进入迷宫的感觉,这样既节省病人的就医时间,又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
2.5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初步实现管理现代化。目前我院每个职能办公室都配置有电脑,并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模式,可是职能科室之间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下一步我们设想应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需要每个职能科室不断更新自己手中的数据、信息,院领导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其决策服务。职能科室也由原来的被动提供信息变为主动提供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实现流程化管理。我们以门诊流程为例,将门诊患者就医过程分解为导医、挂号、候诊、诊疗、检查、取药、收费等基础流程,从而对每个流程实施监控,实现流程化管理。
这样的流程,从简化门诊环节、优化诊疗流程着手,将病人持各种单据等候的情况变为在病人到达前相关人员已通过网络传送的信息着手准备,减少了病人等待的时间,可以缩减病人平均就诊时间,改变目前排长队的现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病人病情得到了及时记录、更新与保持,有助于保证病人在机构内部获得连利用续性的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真正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发挥信息平台功效,实现病案管理科学化。通过将大量、准确、分散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类统计报表,再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对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并充分发挥病案统计的反馈作用,通过反映医疗市场的需求、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费用使用情况,避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消耗。真正把统计室由过去的“单纯数据输出库”变成“综合资科智囊室”。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维自助导医;自助服务;门诊管理;流程优化
1引言
我国卫生信息化通过30多年的建设,从零到有、从单机到多服务器、从单位到区域,已发展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患者就诊的开端,患者因疾病因素、个人素质、经济状况、个人心理特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门诊服务必须向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各层次服务对象的需要。为了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创造一个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和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我院门诊于2011年8月开始应用三维自助导医系统,至今运行2年多,收到良好的效果。
2研究意义及目标
2.1研究意义 三维自助导引系统的引入可以使患者直观的了解医院各楼层的科室设置及挂号排队情况,方便地到达医院中想要去的科室,减少就诊时间,这样也会让医护人员抽出更多的时间服务患者。
2.2系统目标 ①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具有科室挂号、排队情况实时显示功能;②具有最短路径提示功能,已方便患者能快速查找科室所在位置;③具有紧急信息功能,一旦发生火警或者群体时间,三维导医大屏就会一键切换成疏散地图指引,可快速的疏散医生和患者保证生命安全。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需求分析 三维自助导医系统可对系统屏幕进行切屏显示,上半部分为医院功能科室分布导引,下部为患者触摸自助部分。自助部分主要包括选择科室最短路径提示及挂号收费排队时间提示。
系统功能要求:①具有科室就诊挂号排队智能提示功能;②具有最短路径提示功能;③具有紧急信息功能。
3.2系统架构设计 三维自助导医系统需要集成医院平面图、视频监控,与HIS系统做好接口。通过对医院提供的CAD 图的处理,我们将每一层楼面的地图进行模块化,例如医院的二层分为了妇科、内科、外科、急诊输液这些大的模块,在内科中又细分了胆胰内科、肾脏内科、心内科等科室,用户点击科室后在相应的楼层上该科室会被点亮,其他无关的科室会变暗。通过视频接口,患者可以看到相应的科室的实时视频,引导患者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减少来回寻找科室和咨询医护人员。见图1,图2。
3.3功能模块设计 三维自助导引系统通过集成医院平面图、视频监控,与HIS系统接口,使患者直观的了解医院各楼层的科室设置及挂号排队情况,方便地到达医院中想要去的科室,减少就诊时间。具体功能划分见图3。
3.4系统实现及应用效果 三维自助导医系统上线后帮助患者快速定位所需医疗服务的流程与具体方位,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提升就医环境,达到了预期效果(见图4)。
3.4.1实时挂号与排队显示 系统从医院的HIS系统中获得科室、挂号人数、排队人数等几个字段,这个接口所获得的数据会实时显示在三维自助导医大屏上。
3.4.2 360实景显示 在晚上医院没有患者的情况下,通过高性能的智能相机拍摄每层楼面每个科室的全景照片,患者点击科室名称之后会在大屏上显示每一个科室的实景图片。
3.4.3三维地图 通过对医院提供的CAD 图的处理,我们将每一层楼面的地图进行模块化,例如医院的二层分为了妇科,内科,外科,急诊输液这些大的模块,在内科中又细分了胆胰内科,肾脏内科,心内科等科室,用户点击科室后在相应的楼层上该科室会被点亮,其他无关的科室会变暗。
3.4.4语音提示功能 通过对win7系统底层的语音调用功能,我们将所有科室的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比如一个患者要查找3楼的耳鼻喉科,点击大屏幕时会发出声音,告诉患者耳鼻喉科在3楼的哪个方位,该怎么走,同时还会提示患者耳鼻喉科的科室号码。
3.4.5实时监控画面 通过视频接口,患者可以看到相应的科室的实时视频,引导患者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4结论
本文三维自助导医系统通过集成相关设备和系统接口,在自助机器上实时显示科室挂号、排队人次,使患者了解需要等待的时间;利用晚上医院没有患者,通过高性能的智能相机拍摄每层楼面每个科室的全景照片,加上对楼层CAD 图的处理,将每个科室模块化显示在大屏上,当患者点击耳鼻喉科后,系统会发出声音,告诉患者耳鼻喉科在3楼的哪个方位,同时画出线路图引导患者该怎么走;通过视频接口,患者可以看到相应科室的实时视频,更容易的找到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吴韬,李平,李先锋等.基于移动技术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初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59-61.
[2]才晓东.基于信息平台的门诊流程优化[J].吉林医学,2011,32(4):819-820.
[3] 杨志明, 靳杭红, 石 敏.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创新门诊服务理念[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4):47-48.
[4] 罗贤斌,曾凡,黄昊.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的优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67-69.
[5]蔡文沿.2005-2009年我院门诊工作量状况及分析[J].医学信息,2011.02:390-391.
[6]张秋霞,汪洪明等.实行门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服务的体会[J]. 医院管理论坛,2011年,28(5):32-33.
[7]束军,齐鑫等.门诊就医流程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07,3(2):32-33.
[8]王兴菊.综合医院门诊管理工作改进与创新途径探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86-8187.
1、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持续进步。
3、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4、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6、临床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7、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8、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1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11、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12、县级公立医院从2015年4月1日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13、促进合理用药,控制药物滥用。
14、实施市级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5、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广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16、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17、落实医改政策,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8、调整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引导病人合理就医。
19、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宣传重点:
1、首选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2、促进合理用药,控制药物滥用。
3、提倡使用中医中药,推广适宜技术应用。
4、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提高群众满意度。
5、调整医保结算和支付方式,引导病人合理就诊。
6、门诊输液和抗生素使用控制。
7、调整医药服务价格,推进医药分开,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