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研究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课题研究思路

第1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当今社会,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的高中生来说,因此,学校对于高中的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些改变给高中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

一、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以身体活动、体育知识教学和体育锻炼为手段,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总之,新课改的目标在于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难以协调

在中国当前教育体制下,高中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而健康的身体则是高效完成学习的保证,因此,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可想而知。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学生将大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却忽略了必要的体育锻炼,难以起到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

2.训练项目不合理

训练项目是体育教学的实践部分,更是体育教学效果的检测方式之一,所以训练项目的选择和安排布局是否合理,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体育课程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设置布局训练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愿参与训练。

三、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教学改革的要求

从个体角度出发,高中体育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有健康的身体来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从社会角度出发,高中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储蓄动力。因此,高中体育课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适应新课改,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必将走上创新之路。

2.高中体育教学发展需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路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使得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他们原本认为枯燥且不必要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预期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四、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的有效策略

1.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新颖丰富的课堂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教师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专心投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制订合适的课程安排。教学进度要由易到难,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再逐步提高难度。还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创立师生交流平台

新课标提出要求:高中体育教学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传统观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总是有一条鸿沟,师生交流平台就是要跨越这条鸿沟,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在师生交流平台上,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个体,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畅所欲言,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积极讨论体育运动技能或是体育项目的战略战术问题。

3.分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体育课又是按照班级授课,因此这就让体育教师只能做到“统筹”却难以做到“兼顾”。学生的能力不同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高中生具有^强的自尊心,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这样的心理也会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通过体能测试、成绩分析等途径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再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根据性别、身体能力等条件进行分组,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保证最终所有学生都能比最初有所提高。

五、总结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研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有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投身到体育课堂中,和教师一起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乌金成.分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86.

第2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语言 提高 改进

在高中数学课堂环境中,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实际上,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首先应该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提高与改进。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是有感情的,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提升与改进思路进行了一些分析,并举出一些实际例子论述课堂教学语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主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使用的语言是符合语言约定习俗,并且是文明规范的,包含语句符合现代汉语标准要求规范以及数学语言的句法要求。就口头语言方面来说,发音一定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发音一定要准确、清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数学表达式,书面表达形式一定要符合数学学科的规范要求。

2.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说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思想内容应该能够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与科学原理相关的。首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所列举的时间一定要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例如,教师不能够为了方便讲课就说:“因为要使方程式x2=2有解,就产生了无理数。”这样的表述方式违背了数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3.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能够有效体现数学自身存在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概念与逻辑推挤都应该遵循应有的规律,数学科学体系的构造应该适应一般的或者是特定的逻辑方式,所以,数学教师应该讲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使用较为明显的语言表达出来。

4.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也应该是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挚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与审美情趣,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心智活动都不能够直接分割为理智生活与情感生活两个方面,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一定是“情”与“理”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

二、提高与改进高中数学教学语言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语言要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数学教学语言的直观性,说的就是语言一定要生动活泼、有趣逼真,能够马上被学生接受的。想要使教学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就一定要有效使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设函数f(x)= ,[x]表示的是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求函数f(x)的值域。教师在解释[x]意义的时候,[x]表示下取整函数,就像是平时我们去水果摊买水的时候,水果的价格是21.1元,这时候,就会对老板说给21元算了,当价格是21.2元的时候,也是还21元,事实上就是省略小数点之后的数字。还有一点知识要补充的,还有一种函数说的是上取整函数,这种函数的意义就是[x]表示的是不低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平时大家在打电话的时候,通话时长一分钟,是按一分钟时间收费,但通话时长55秒也是按一分钟收费。另外,有一点要理解的是,不管是上取整函数还是下取整函数他们都与之前的四舍五入计算方式完全不一样。

(二)教学语言要严谨准确,不能误导学生

数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习,并且思维结构都较为严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放在重要位置,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清晰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在严格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的数学语言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语言中不能缺少相应的形态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使用微笑表情以及恰当的手势衍射等向学生传递一些信息,使其能够对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经常走下讲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给予一些恰当警告,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够与教学效果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相应素质教育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有效的教学语言,促使高中数学课堂能够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第3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36-03\[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和实践”(2012JGB262)。

\[作者简介\]李博豪(1981―),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肩负社会责任、传承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合格的大学生。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僵化、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等原因,致使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研究型教学注重发挥学生探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问题导向和针对性较强,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指在综合把握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和务实的创新型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理论的科学认知和主动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双主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突出教师的“话语权”,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设计,且知识诉求基本被忽视。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被推到教学前台,教师成为学生知识追求和价值诉求的服务者。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而且可以登台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总结教学结论。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解决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为主要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而研究型教学则在教材理论知识指导下,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周围寻找佐证理论的素材,关注并解决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三)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方法或手段应灵活、多样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主要表现为填鸭式教学。而研究型教学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全方位或立体式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问题导入、师生研讨、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剖析教学内容,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和培养。

(四)社会实践方面,主张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实践空间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基本忽视实践教学的环节;而研究型教学则坚持理论来源于现实、理论应指导现实的原则,主张学习小课堂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五)在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评价方面,注重评价因素的合理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期末一张卷的方式,用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判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能力的高低。毋庸置疑,这种评价模式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容易误导学生把考试当作一种目的而非一种工具或手段。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则主张建立科学的过程性考评体制,增加课堂教学考评环节,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判。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研究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贯通,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现实需要。\[1\]

(一)实施研究型教学能更好地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它除了要遵循大学教育的一般规律,还有自己的学科特殊性。

第一,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限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它更注重价值观教育,且科学价值观教育是核心和归宿。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服务于科学价值观教育的规律。而要做到让学生认同理论是科学、实用的,首先必须让学生认可和接受其理论的真理性及方法论的可行性。这就要求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对相关真理进行思考、揭示和讨论。教育者要善于倾听受教育者的声音,不能用压迫或强制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

第二,德育不是简单的灌输或压迫式的说教,它是一种“由言到行”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进行自我教育。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主客体交替与互动的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营造师生间平等、民主、积极的交流和学习空间。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教育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内涵的深刻认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感和践行意识。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将学生动员起来,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证实理论的科学性,而非仅仅在书本上模糊地接受理论。

(二)实施研究型教学是基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变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思潮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独立自主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有所降低,期望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约束而展现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及自己的诸多困惑,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增强,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决定对各种观点的取舍。

第二,平等、民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作为心智发展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平等、自尊观念,希望社会能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群体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话语权,能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诉求。因此在包容性和开放性都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不应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思想强制和说教。

第三,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和展示意识增强。随着社会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个人发展受到的约束逐渐减少,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在更大空间寻求得到认可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他们非常希望课堂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分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独到见解,当然也非常期待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第四,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声并期待自己的呼吁能落地践行。因此在剖析社会问题的课堂上,他们希望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层面,而要和现实挂钩,不回避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并用合理的途径和方法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信息化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社会问题曝光率迅速提升,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带来较大冲击,也由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正能量带来一定的压力。如何有效地规避来自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纯粹理论上的说教和美化无法回应学生的质疑,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并消除学生内心的偏见。

第二,网络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信息量激增,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地动摇了教师对知识的主导权,并使得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教师要做的不是死抱着“权威”去主宰课堂,而应和学生友好地分享课堂,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举措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它不仅肩负着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还承担着价值观、真理观和实践观的教育功能。因此,将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的教学理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给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当今大学生展现和突出自我的意识增强,对知识、价值和真理的需求趋向多元和丰富,因此教学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需求,努力建构师生间双向互动或“群言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拓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和敢言敢为的冲劲为课堂增添活力。

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致使学生缺乏基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勇于尝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灵活、多样和信息化时代接轨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采用专题模块教学。采用专题教学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相关知识聚集在一块,增强解读的说服力和针对性,同时便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参与空间,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力求使教学方法具有丰富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涉及范围广,有的是理论解读,有的是现实剖析;有的需要庄重严谨,有的需要活泼有力。同时学生因专业而异,学习心态、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它在理论解读和现实案例剖析的灵活展示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传递知识的效率提升。另外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课后探讨延伸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这种时髦的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积极拓展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印证理论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传播真理。研究型的实践教学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操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主要形式是教材研读、社会热点讨论、经典进课堂、学术沙龙、理论争辩等;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可以就社会上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亲自体验等,让学生直面社会、直面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对现实的体验感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斯云.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2\]吴倬.论研究型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9).

\[3\]李雅莉.近代新媒介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3).

\[4\]罗云.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10).第3卷 第10期

第4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根据汽车整形专业的技术特点和企业需求,通过对该行业的企业调研和学生回访,提出汽车整形专业基于技能群“组”的课题研究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技能岗位职业标准,提出最终构建基于岗位技能导向型的教材内容体系。

关键词 汽车整形技术;技能群“组”;课题项目;教材编制方法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汽车高级修复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事故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并且还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同时由于大量新技术、新工艺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要求从业人员在维修设备、修复工艺和检测方法等方面与之同步发展,因此对该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汽车整形专业基于技能群“组”的课题研究项目。

1 用技能群“组”的思路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

通常高职院校将钣金、喷漆、美容等专业统称为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作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服务行业各种机构中主要以车身钣金、喷涂和装饰美容三个岗位作为具体表现。其中钣金岗位主要以事故车精确修复和车身测量与校正为主要作业任务;具体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高低主要会以:焊接、切割、铆接和粘结等设备工具规范操作和熟练程度为基础体现;而外板件整形修复所用到的相关设备工具的规范熟练操作以及最终的修复效果则是具体体现。喷涂岗位主要以从事配漆、打磨、预喷和烤漆等主要作业任务。装饰美容岗位主要以贴膜、清洁护理和装饰等现代轿车装饰美容为主要作业任务。

1.1 汽车整形行业人才需求和规模分析

从被调研的4S店钣喷车间人员数量和业务规模来看,不同品牌之间差距很大。一般来说4S店钣喷业务量往往能达到企业总业务量的20%-30%,个别4S店的业务量能达到总业务量的40%。按照4S店平均业务量1200-1500台/月计算,钣喷业务量则最多达到480-600台/月。4S店中,钣金人员配备5-7名的居多,业务量或者企业规模较大的,可能会配到7-9名钣金人员,只有很少的企业钣金人员配到10名以上。喷漆人员一般配备人数略高于钣金人员,10名左右的企业居多,一些业务规模较小的4S店,出于成本考虑,喷漆人员数量会在8名以下。但一些业务规模大的企业,喷漆人员能配到10名以上。当然,钣喷人员数量的配备还跟钣喷技术应用、钣喷车间管理以及对后备人才的重视程度有关。像个别钣喷车间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的4S店,配备的钣喷人员都非常多。但是有一些配备大量钣喷人员的4S店,其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后备人才,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考虑。

1.2 钣喷人员自身现状分析(调查对象为100人)

(1)钣喷人员学历调查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7人:27%;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58人:43%;大专(高职)文化程度15人:15%。

(2)钣喷人员受训情况调查

参加过正规院校、培训机构系统的钣喷技术专业培训15人:15%;参加过整车厂商、设备或油漆厂商的钣喷培训35人:35%;只参加过企业的内部培训50人:50%。

(3)钣喷人员从业资格调查

持有中级工证书42人:42%;只有高级工证书18人:18%;无任何等级工证书40人:28%。

从本次从业人员素质调查来看,的确是触目惊心。可以说,目前钣喷行业中,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而从钣喷人员受训情况来看,真正参加过正规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系统培训过的钣喷维修人员仅占15%,还有50%的钣喷人员未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仅仅通过维修企业内训提高自己的技术。维修行业是特种服务行业,按照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从业资格证书。但是从调查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钣喷维修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为了能有好的发展,考等级工证书是必然的。但是这个行业中,大量的普通钣喷人员在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不可能有机会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对钣喷维修人员的调查中,我们惊奇的发现,除了钣喷主管以及技术骨干对于钣喷新技术以及钣喷车间流程管理的相关培训感兴趣外,大部分普通技术人员对于钣喷维修技术没有太多的热情。

1.3 企业对钣喷岗位员工的期望要求调查

专业能力要求:懂汽车专业知识;对汽车零和性能熟悉;懂机电维修常识;熟悉汽车车身材料知识;能独立进行事故车损伤鉴定;会使用钣喷作业的各种工具设备;有汽车驾驶证;有从业资格证书。

职业素养要求:吃苦耐劳;认真、有耐心;诚实、忠诚;好学上进;有责任心;爱岗敬业;有礼貌。

经验要求:最好有1年以上钣喷工作经验;对于应届毕业生最好有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

就本次调查情况来看,钣喷行业最短缺的就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目前钣喷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来看,大部分钣喷维修人员还是依照以往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后备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无疑很难适应钣喷业务量的快速增长需求。职业教育应该是钣喷专业人才大量培养的基地,如果企业也能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寻找钣喷校企合作项目,制定以符合企业对人才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岗位技能为中心的核心课程体系,相信钣喷行业定会有大量优质的新鲜血液融入其中。因此,我们提出并着手研究汽车整形专业基于技能群“组”的这个课题,相信对该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2 编制教材方法的研究

2.1 编制教材的必要性

(1)现有教材的“通用性”满足不了企业对员工的基本技能要求。

(2)现有教材内容滞后,不能及时把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材中。

(3)现有教材“繁、偏、难”现象严重,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4)现有教材理论部分偏多,实践偏少。

2.2 编制教材的构建思路

教材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编制出符合汽车整形专业技能群“组”的教材,遵循“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理念,以各个技能为目标,分析该技能所需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从而得出若干项技能目标和要求,再将其组合成教学单元,最终形成一本完整的教材。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教材内容体系,需要根据汽车整形行业的特点体现具有该技能的教材特色,如:汽车涂装技术、车身校正与测量、色彩与调色等教材,从而对学生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确定汽车整形行业技能“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解,对知识的和技能逐次进行排序,形成某一个技能相应的教材内容,非常清楚地表现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材总体结构。

技能“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能力为中心,通过学生回访和社会调研,召开由权威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组成的专家论证会,结合技能岗位职业标准,对技能“群”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整理,得到以下典型工作任务:熟悉汽车车身结构、原理,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具有车身修复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汽车涂装与修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对车身进行养护,内饰件加装和美容的能力;具有机动车保险与事故车定损能力;具备涂料调色的技能等等。以涂料调色技能为例,该专业应该开设《色彩与调色》这门课程,从而编制出符合企业技能要求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教材。

3 结论

总的来说,构建汽车整形专业基于技能群“组”的课题研究,编制出具有特色的教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整形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建忠,李扬,豪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型汽车整形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第5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遵义市教育局“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办按计划于2013年5月13日至24日,5个专家指导组分两批进入32所项目学校进行第二次入校指导。专家指导组围绕项目学校的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等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学科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各学校工作实施了集中指导。

在入校指导过程中,专家组认真听取并记录了项目学校校长的对本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等工作汇报,就学校的专项课题、特色理念、特色资源、特色实践等方面,与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积极的讨论。通过本次入校指导,发现项目学校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有了整体的明显提升,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同时,专家对项目学校特色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以及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深入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确定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本次入校指导工作是继首轮项目基线调研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深入指导,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实质性效果。入校指导期间,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项目办积极配合,项目学校校长及教师,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的办学理念积极交流。学校凭借自己办学条件、育人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其特色创建工作也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彩发展的态势,为项目后期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二次入校指导后,进一步调动了县、区(市)教育局(教科局)和项目学校的积极性,校长与教师们对学校的特色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将在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项目办的统一要求下,按照专家组指导意见,全力做好做实各阶段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课题科研引领 探索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

为扎实推进全市“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切实以课题科研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探索特色建设的有效推进途径,“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交流会于2013年5月30日在遵义市丰乐小学召开。

来自遵义市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项目办负责人、第一批32所项目学校校长以及市教育局项目办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新课堂教育专家代表、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会上,遵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樊厚义宣读《关于公布2013年“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专项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赤水市第一小学校长陈高荣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作特色学校专项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博士作关于特色学校建设专项科研课题研究的专题指导,胡博士对特色科研的特点和意义、特色学校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以及科研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解读。同时,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作为特色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的意义,理清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设思路。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副局长肖维代表各县、区(市)教科局(教育局)作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经验交流。

遵义市红花岗区丰乐小学校长胡芳蓉和凤冈县第三中学校长刘伶代表第一阶段项目学校就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作经验介绍报告。

市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重庆新课堂教育总监何勇对项目特色学校阶段性推进工作作了整体性说明,并且他别有生趣地将特色学校建设比喻成跳舞艺术,希望所有项目学校舞出特色。

第6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一、 申报材料的一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课题申报材料多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

⑥预期研究成果;

⑦经费预算;

⑧推荐人意见(指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申报者);

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其中,核心部分是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一般而言,这一部分又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主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等。

核心部分,其实也是申报材料最重要和最难写的部分,为了写好它,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论和陈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所选课题能否推动理论创新,研究者的视野是否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只有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站在前人的肩上,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才可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通过研究回顾和理论反思,了解前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何种程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思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因此,研究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必须重点陈述。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切入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勾画和描述出来。同时,还须将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陈述出来,让评审专家判断所持观点是否新颖,所作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怎样等等。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成果和价值。本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所持思路和观点是否首次提出,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而言,必须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即已积累和取得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既可缩短研究周期,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列上,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基本就不可能立项。

二、 申报材料写作的原则与特点

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申报者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因此申报书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课题立项的依据,以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软硬条件的陈述,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注意发掘和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提高课题的创新程度,阐明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激起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度。此外,必须完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课题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课题申报材料的说服力度。

为此,课题申请材料的撰写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1.完整性和全面性。完整、全面地占有资料是申报材料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和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都要求申报者就申报课题对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阐述和评价,中小型、专门性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要求了解国内、省内外、行业内外的研究现状。

2.创新性。任何科研课题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申报材料最突出的特点。课题研究的创新,要求在前人尚未研究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

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具备足够的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和论证环节。

4.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节省资源,申报材料所选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领域的某具体问题上,命题必须具体、确切,目标精准,研究切口小而精。

5.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预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增强专家和社会力量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6.选择性、可行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申报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合适的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因此,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寻找合适的科研课题。所谓可行性,亦即可操作性。从课题拟研究的内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具备可行性,应考虑课题承担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

三、 申报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题申报材料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要求,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有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尽管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申报材料的写作仍然存在一些通行的规律与方法。比如,写作前要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定位,因为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比如,写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适合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提高申报的针对性、成功率,避免课题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比如,突出课题研究的新颖性,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立项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周密,可以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人员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产出最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申报材料的撰写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课题申报书中,项目名称应确切、清晰、明了,课题名称应直观、明确、客观地反映出拟要研究的内容,题中不加不必要的修饰语;关键内容或技术不可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能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谈缺点;同时,要根据申报课题的级别,选择适当的研究深度。

2.实力雄厚的课题组,可将某一重大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只在某具体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课题组,申请某一课题的某一部分较为合适。

3.初次申报课题,可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果此项课题立项把握较大,还可为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申报这些课题最好要有前期研究成果。

4.申报材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宜用粗黑字体显示,以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

5.课题申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恰当,应注意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期刊的权威性。

6.如实报告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技术力量,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

7.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兼容多个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优秀成果都是不同学科交叉研究所得,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第7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一、认真组织课题评审立项工作,确保课题研究方向

在学校总课题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质量,我们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课题必须具备学校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条件,确实有助于学校改革与发展,成为动力;二是课题必须科学地体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贯穿校长的办学思路与理念。成为决策;三是课题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使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成为特色。

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全市基层学校总课题在正式开展研究前,我们都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开题论证会,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答辩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科研兴校”意识。开题论证主要搞好“三个论证”与“三个设计”,即研究目的论证、研究背景论证、研究基础论证;研究目标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过程设计。确保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的切实可行。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对所有立项课题的开题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督促和检查,促使每个课题都按期开题。

二、完善课题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管理过程

为加强和完善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明确了全市以及基层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科研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工作重点等基本问题。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制度和方案,对全市教育科研课题从选题、申报、评审、立项、阶段检查到鉴定验收等整个工作环节进行了规范。由此,更好地发挥了教育科学研究对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

三、加强课题主持人培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课题主持人的研究素质高低,决定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因此,必须把提高课题主持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性工作来落实。几年来,我们把课题主持人能力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建立课题负责人工作会议制度。每年的3月和9月召开培训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总结交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布置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与任务;做好课题负责人培训。培训充分考虑课题研究阶段性特点,坚持课题评审立项前对拟申报“十一五”课题的科研主任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重点研究范围、课题申报程序以及如何编制课题研究方案等。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管理方法、课题研究资料建设、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内容进行培训。课题结题与鉴定前,对结题相关材料的准备以及结题鉴定程序等内容进行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不断总结经验,采用理论学习与参观交流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了每个阶段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了课题主持人的课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

四、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对课题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是课题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我们每年组织力量对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各基层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各课题单位认真执行研究计划,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为建设精品课题奠定基础,使课题研究在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档案建设、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主要经验和问题等。检查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是审查学校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二是检查课题研究过程性、成果性等五大块研究资料:三是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汇报;四是座谈与反馈。在检查中,坚持自评与督评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过程管理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检查结束后,我们“图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课题研究及课题管理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进行表扬,对检查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

五、规范课题结题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

规范课题结题工作是保障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抓好科研规划与立项,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落实的同时,也必须组织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每个课题研究工作结束以后,我们按照省、州科研部门有关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办法,做到“三注重”,规范结题工作,即注重规范的课题结题资料;注重有效的结题方式;注重严格的结题程序。我们聘请相关专家按照省、州、市级课题分层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信与现场、会议相结合、鉴定与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结题质量和实效,为以后继续深入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六、注重优秀研究成果推广,充分发挥课题研究效益

科研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所在,是实现“科研兴教(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把尽早发现、培植和推广优秀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尽快发挥效益作为推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好。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开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为鼓励教育科学研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以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我们根据《图们市优秀科研课题评选奖励办法》,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一方面编印《图们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汇编》,发到全市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运用《图们教育信息网》,及时介绍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便全市教育工作者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第8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科研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科学、高效地运行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相关工作标准并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表明,通过过程控制可逐步实现科研管理标准化,相对标准化的管理利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

长期以来,高校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1]。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是评鉴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刚性条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适度开展必要的科研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快速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开始重视科研工作,规范科研管理势在必行。

一、规范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学校科研工作有序运行的保障。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管理、服务等任务都很繁重。规范的科研管理,能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角度出发,为科研人员能够释放最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实现科研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能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有时间、有精力、有计划地立足工作搞科研,搞好科研促工作,使学校的科研工作从“点”到“面”有序运行。

(二)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质量的保障。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在短期内科研和技术攻关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客观分析自身的科研能力,量力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准确把握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积极稳妥地展开科研工作,在相对“低投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实现“高产出”、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等浪费。

(三)是促进学校质量工程工作不断完善的保障。高职教育教学与科研本质上存在着内在联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教学必须依靠科研工作的支持,把新技术不断丰富到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科研活动也为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的条件和机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四)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保障。高校科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选择一定的社会服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因地制宜开展科研工作;可针对地方行业和企业生产需求,从实际需求中寻找课题;可选择适当的企业作为技术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服务中寻找科研内容,在生产中寻找科研课题;可围绕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实践问题和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鉴于规范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执行标准,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驶入标准化轨道。科研管理标准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思路追溯

(一)国内、外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概述中国标准化建设有着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秦代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弛道、统一货币、统一兵器”、唐代《唐令》、宋代《军器法式》、清朝《工程作法则例》等都是我国标准化建设的基础。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15世纪后,中国标准化事业被西方赶超。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标准化发展的新纪元。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标准化管理,从那个时期开始,标准化管理正式成为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科学管理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其后,全球标准化建设事业日益发展,如目前遍布我国各行各业的ISO质量认证体系、QB执行标准等。标准化工作是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工作,它与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相适应{2}。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借鉴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3]。我国科研管理部门众多,而各个部门往往都有一套自己专用的管理要求和流程,给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带来一定障碍,同时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也疲于应付不同的管理要求,最终对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高职院校内部也存在类似情况,本来科研能力、水平、经验都有欠缺,再加上没有相对统一标准,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成果的认定等工作,让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们看不清目标、找不到依据。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无从下手,相关工作杂乱无章。鉴于这种现状,笔者从单位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角度总结经验、充分调研,以中观的学校工作标准化建设层面为切入点,采用“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学理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结合上级部门政策要求和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标准,拓展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倡导的“过程控制”的应用,在单位内部依据此标准实施科研管理。

三、通过过程控制实施科研管理标准化

科研管理主要包括课题管理、人员管理和经费管理等三个方面。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主要针对课题管理,常态工作是过程控制,就是在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通过制订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标准,依照标准审核、跟踪、认证、评价相关工作和成果,确保研究工作按预期目标、计划推进和完成。课题管理的过程控制按时间推进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部分。

(一)课题管理的前期控制即申报或立项期控制。科研课题申报期是课题管理过程控制的起始阶段,在此期间,对课题研究目标和工作计划的确定、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后续成果鉴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课题管理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科研课题立项阶段,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首先年度课题立项文件,然后依据学校出台的《课题申报评审标准》,按照个人申报、部门推荐、职能部门初审、校学术委员会评审等程序,组织相关人员从选题、课题设计、完成课题研究的基础等几个方面开展课题申报评审工作。对课题拟定的研究目标、研究条件、课题组成人员配备、经费使用情况等各因素,从社会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两个层次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进行可行性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就各个环节制订出详细的预期目标和工作计划,最后择优立项,确保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立项期控制的目的在于优化配置,明确责任,确定、规范科研课题各个阶段的进展与质量要求,落实科研课题责任制,使课题组人员明确科研课题研究中的责任和工作要求,保证科研课题保质按时完成。

(二)即实施期控制在研究时间过半时,科研管理部门要求相关课题组填报《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书》,并对其中信息进行检查、核实、跟踪检查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将实际发生状况与预定目标和计划进行比较,适时掌握研究工作是否偏离了预期方向及其成因,提醒课题组制订纠正措施并做出调整、同时督促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否则将按《学校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撤销立项处理。课题实施阶段是课题立项后到课题结题前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有必要进行年度检查,确保课题研究在整体良性循环状态下运行。

(三)课题管理的后期控制即结题期控制。主要工作是检查、验收课题研究是否取得预期成果并对课题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课题成果既是课题研究工作的最终体现,也是衡量课题研究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成果形式主要有获奖、论文、著作、专利、研究报告、转让证明等。科研管理部门依据《学校课题结题验收标准》开展结题验收工作,同时依据《学校学术成果认定标准》进行成果认定,保证学校的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的精力投入终有回报,确保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中健康发展,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

总而言之,近年来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不少科研课题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这些问题必须引起科研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过程控制的办法加以纠正,以确保课题研究按期完成并保证课题研究质量,达到预期效果。高校科研工作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科研工作必须依赖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能维护科研秩序,促进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促进高校科研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19日

[2]刘霜秋.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概况[J].认证技术,2011(8):22-23

第9篇:科研课题研究思路范文

围绕“保平安、重养成、抓质量、师生同成长”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办学宗旨。围绕全区“夯实发展基础、聚合资源优势、坚持精细管理、打造教育强区”的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着眼点、以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研究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为生长点,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抓好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2、构建学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形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3、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力争走在全区前列。

5、进一步实现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管理,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巩固、推广和发展。

6、以重点课题的研究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7、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参与研究,学以致用。

1、将教研、科研、教师教育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以省、市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研组活动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目的,校本培训继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进行。

2、强调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本学期除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外,积极提倡教师自学,做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强调自学后的反思。

3、立足学以致用,让教育科研的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同时指导全校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成果运用于教学中,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二)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1、召开各课题成员研究会,组织学习并修改方案,讨论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的子课题,要求计划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切忌走过场。学校行政将加强指导和督促,听取意见,协助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适时聘请专家、领导指导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使课题研究有序、正规进行。

(三)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结合,强化参与科研的意识。

1、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使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觉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2、在各类课题实验过程中,采取集中自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强调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四)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认真实施课程改革计划,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做好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

(五)抓好科研常规工作,重视已有课题成果的实验和研究。

1、重视常规科研工作的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

2、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及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六)制定并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年级组和教研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3、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4、认真组织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

6、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的实施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长要制定好课题实施计划,指导课题小组的成员展开研究工作,及时收集课题资料。有困难及时向学校科研室报告。

(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网络,推进课程改革。

“人才出课题,课题出人才”。本学期将在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紧扣我校的课题的研究,让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明确教学科研对个人成材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以校长室、教科室为主导,教研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八)教育科研的常规工作:

1、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

3、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出的力度。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4、重视教师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的撰写及评选工作,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四、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并通过学校教育科研计划。

2、制定并通过省课题的学期计划。

3、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省学会论文的征集工作

5、做好“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市论文的征集工作

2、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为主题的教研组研讨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

十一月份:

1、组织学校课题中期阶段成果汇报会。

2、针对“落实成长记录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3、结合“家长开放日”进行家长评价的落实。

十二月份:

1、复习研讨课展示.

2、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3、教师教科研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的展示、交流。

一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