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板风险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并购整合不力会让企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的例子我们见得不少,如国外的惠普并购康柏公司失败的并购整合,导致该公司每况愈下。究其本源,人们往往狭隘地将重点放在围绕并购后,以现有财务风险报告体系改进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上,而并没有树立一个更具全局眼光的风险观,从而平衡风险与整合、财务和非财务要素之间的关系,未能在以实现并购目的为主线的整合过程中去抹平财务风险。
创业板公司刚上市不久,手中握有充裕的资金,关注并探索提出针对创业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并购整合方法成为企业CFO的一大现实挑战。
创业板公司并购目的就是
后续整合的主线
并购行为是加快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首选渠道。一方面,并购是在创业板公司内生增长基础上的外延扩张。创业板公司上市之前对外投资规模小,基本依靠内部积累滚动式成长。在经历了一段内生增长后,达到了阶段性增长瓶颈。此时,创业板公司在产业链建设、市场渠道、产品角度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扩张需求。另一方面,上市后这些公司手中握有大量资金特别是超募资金,使得这些公司发挥金融资源优势进行并购扩张成为可能。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7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905.4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617.55亿元,平均筹资净额7.74亿元;2011年128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730.6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418.5亿元,平均筹资净额5.71亿元。因此,通过并购来实现规模扩张与产业链整合成为创业板一大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12年6月底,创业板发生大小并购交易共计125笔,并购总额43.8亿元,平均单笔并购金额超过3500万元,78%的交易为收购股权。
并购目的是创业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后整合的主线见表1。表1中选取了11家较具代表性的创业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进行分析。由表1可见,创业板的并购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是从产业链的建设,或者是从市场渠道、产品角度来并购,都是为了壮大公司规模或客户范围及盈利水平等。必须重视的是,从国内外成功并购历史经验来看,只有那些能够按照经济节奏与企业需要进行后续整合的创业板公司才能够真正从并购过程实现做大做强。
创业板公司并购风险可控是后续整合的前提
充分认识创业板公司并购风险是进行后续整合的第一环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业板公司的并购行为还没有引发直接的不良后果。但对于某些项目的高溢价收购、潜在关联人渔利、收购主业无关资产等问题,形成对经营者和投资者等相关决策的影响日益显现。而一些公司在购并以后整合发生失败,其原因往往不在于购并事件本身,而在于忽略了对购并以后的公司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评估,即风险可控是后续整合成功的前提。
创业板公司并购风险主要存在于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之间存在的相排斥、不对称的环节与领域。后续整合应查找并购以前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之间存在的不融合现象、不对称的环节,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尖锐问题进行合理整合。表1所示,创业板公司并购风险主要有标的资产的估值风险(评估增值率)、新增业务风险、收购整合风险、关键人员流失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标的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其他风险。上述风险类型基本涵盖了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之间存在的相排斥、不对称的环节与领域。同时,表1中11家创业板公司无论采取超募资金直接收购或是增发股票收购方式,实际上都充分利用了市场给予上市公司高估值的优势,而创业板估值必然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判断风险,而匆忙进行后续整合有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因此,在后续整合中必须要对上述相排斥、不对称的具体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现状与趋势、财务与非财务、风险与战略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必须制定出具体针对性的评估和管理风险的方法,作为后续推进整合的基本工具及参考指标以实现风险可控。例如,用商誉值及占资产总额比来衡量与监测商誉减值风险,用整合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在主营业务方面的交叉程度来衡量与监测整合效果,用与被收购企业关键人员之间是否签有补充协议及其执行情况来衡量与监测关键人员流失风险等。又如,针对具体并购类型进行综合监测。以爱尔眼科连锁收购为例,将各个收购网点项目整合运营情况来监测整个企业连锁并购行为的实际效果等。表2分别从募投资金和超募资金两个来源进行并购项目的风险动态监测表明,爱尔眼科33个投资或并购项目整体盈利情况改善呈趋好态势的特征。
全面并购整合管理
成功的并购整合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国内外企业并购整合失败案例告诉我们,人们往往狭隘地将重点放在围绕现有财务风险报告体系改进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上,而并没有树立一个更具全局眼光的并购整合观,从而平衡风险与机遇、财务和非财务要素。所谓全面并购整合管理,是指应用于企业各层面的整合管理工具,主要是针对各层面的并购整合开发出一套评估、定位及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在宏观层面上管理财务和非财务并购整合。进一步来说,其功能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并购整合的潜在事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为公司实现并购目标提供合理保障;从本质上说,它体现了对并购整合与风险平衡的一种全局观念,考虑的是并购对整个企业、而非局部的潜在冲击。
全面并购整合管理主要有如下三个要点:
1通过绘制风险树进行并购整合风险评估
绘制风险树可以为企业制定整合策略提供一个参考依据。风险树可以帮助利益相关人评估每种风险对整合进程成败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所有并购风险都可以用统一的标尺进行衡量。另外,风险树考虑到了对整合成功有利或不利的所有事件,因而可以帮助重建风险和整合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全面的整合管理。
2持续强化中层管理的并购整合
国内外并购整合失败经验表明,整合管理在中层环节上经常存在相当大的脱节。在分析了一些具体行业当前的并购管理实践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风险与整合被割裂开来看待了:每个产品或新业务都被单独进行分析,很少有对风险与整合的全面评估;即使有,也仅仅限于微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上,不同的行业和职能部门确实也开发了许多具体的风险度量工具,但是,它们不能帮助行业或部门间相互交流风险影响,也不能与微观层面的风险与整合评估相整合。
3持续强化整合与企业战略的联系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18-02
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动因分析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特点带来的审计风险
1.创业板上市企业经营业务导致的审计风险。创业板企业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面临着棘手的技术风险。高科技产品在开发出来后,是否能够投产成功,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继续研究和开发,现有的技术可能迅速过时而被淘汰,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和利润波动较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创业板企业受到行业影响比较显著,比如,我国的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境外市场,2012年,我国的光伏产品收到国外反倾销调查,使得行业业绩急剧下跌,刚上市两个月的晶盛机电,业绩迅速变脸。使得投资者对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提出疑问。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较大,受行业限制的影响。无形资产比例过大无疑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2.企业管理层的投机心理导致的审计风险。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入市门槛低,监管不严格,甚至相关的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导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良莠不齐。由于证券市场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管理层很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粉饰报表,财务造假,甚至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以谋求成功上市。一旦上市成功,他们又着手套现,从证券市场为自己圈钱。因为“深口袋效应”,一旦所有者利益遭受损害,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也会受到法律诉讼,这给会计师事务所也带来巨大的诉讼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带来的审计风险
1.执业能力不强导致的审计风险。在我国创业板一般IPO审计中,不仅仅会涉及到会计方面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信息产业、农业、建筑业等不同的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些已经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辅助审计的话,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是难以估计的。近年来,证券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新增了内部控制审核业务,但是相关的具体审计程序、审计范围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虽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但由于不健全的市场环境,具体的操作性不强,在实务操作中更多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足够的职业关注很容易导致审核失败。
2.职业道德丧失造成的审计风险。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公司治理结构等不够完善,在IPO前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进行上市辅导,很容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和上市企业形成审计合谋。因为保荐机构的利益来自于创业板企业顺利上市的中介费用,注册会计师的收入来源于相关的的审计费用,只要对申请上市的企业进行包装,使企业顺利上市,他们的利益才能实现。一些动机不良的发起人和上市公司的高管很有可能利用创业板市场较低的发行标准,恶意包装骗取上市资格,进而圈钱套现。
(三)审计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
审计环境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创业板是个高风险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创业板市场本身在我国设立时间不长造成审计环境的复杂化,加大了审计风险。我国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限制了一个较低的标准。主板市场上市要求最近三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但创业板仅要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 000万元,最近两年增长率不低于30%就可以。主板要求连续三年赢利,总额不低于3 000万元;而创业板只是要求连续二年赢利,总额不低于1 000万元。这种“宽进”的政策,使得一些抗风险能力不强,或者发展不稳定的企业得以上市。也使一些无良企业在上市之后恶意套现,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防范能力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能否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关键。因此,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则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要求。一方面,要做到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提供审计咨询、会计系统设计、纳税筹划以及IPO前期辅导上市的注册会计师不能隶属于最终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负责审计和被审计的企业没有太多利益的往来,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该保持足够的职业谨慎性。在创业板审计中,会遇到各个中介机构相互配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某个中介机构“偷懒”或者“搭便车”的现象。所以,进行审计前,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合同约定书中明确各方责任,从源头上控制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减少因此而引起的审计失败。
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的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一方面提高从业者的审计技能;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政策新规。使注册会计师从业者能够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次,要严格控制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时间。注册会计师在参与对企业的审计前必须经过足够长的从业时间,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以保证审计的质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的合规与否需要依赖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进行判断,而这些特殊的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注册会计师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
(二)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1.健全内控制度。创业板企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创期,在IPO之前普遍存在内控缺失,公司治理不完善的现象,所以在IPO前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上市辅导,如果在此过程中,切实为申请上市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以及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各部门提供充分有效的企业信息,这样能够充分有效地保证创业板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有效地防范发生审计风险。
2.提高创业板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金,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大多数创业板上市企业而言,上市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更好更快地发展。创业板中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必须把健全人力资本结构,吸纳和引进全方位人才作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环境的政策监管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兼有“科技”、“中小”特征,解决其融资难题有助于为目前中小企业群体提供借鉴并作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融资支持环境缺乏整合协调
“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了政府部门、银行、担保机构、民间资本组织等融资环境参与各方都无法独立、完整进行风险评估、业务创新等工作。实践中,“看不透”的共识往往制约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二)企业信用缺乏市场规范认可
企业发展初期往往比较重视科技转化、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外部竞争实力的提高,比较忽视财务内控、融资信用积累等内部因素的规范,而融资所需的财务、信用等基础恰恰是其缺板。
(三)技术产权市场化程度不够完整
银行融资仍是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选方案。但企业缺少传统担保条件,拥有的技术产权又难以在市场上变现流通,产权市场化程度制约了企业的担保公信力。
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和启示
(一)“直通车” 模式的实践
“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直通车计划”是基于青岛市科技局、青岛银行、青岛市担保中心三方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也是我市在科技金融合作方面探索建立的一种有效模式。“直通车”将进入“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不同阶段的企业,提前带入银行和担保程序,提供优惠、高效的融资服务,适时完善功能,搭载企业抵达创业板市场,实现“初期科技培育、中期银行帮扶,最终发展为具备直接融资能力”的目标。目前,我市已有两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900多万元的信贷和担保协议。
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方法的应用是该模式的构建的主要特点:
1.统筹发展建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风险高、行业多、所有制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信贷管理难以把握风险,盲目对接存在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在统筹重点与一般企业协调发展方面,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实施“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设立优选条件,每年组织评审验收,实施退出机制,确保了一大批技术领先、市场成熟、业绩优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得到扶持。
2.统筹资源建环境。统筹各方资源、协调融资环境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发现:以前政府掌握行政资源、企业掌握产品资源、银行掌握资金资源,但总是很难坐到一起。“直通车”模式构建了一种资源统筹机制,使各方资源共享、专长互补、风险共知,解决了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各方很容易在透明融洽的环境中明确取舍。
3.统筹利益谋发展。统筹各方利益是模式构建的基础。政府提供优惠的政策、银行提供优惠的资金、担保提供优惠的条件,共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优惠、高效的融资平台。这不仅契合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也兼顾了各方的局部和整体利益、当前和长远利益。
(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启示
1.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完善服务平台职能。
政府资金可以在保留直接资助、培育企业发展初期的基础上,延长政策链、优化资金结构,兼顾支持企业发展中期的融资需求,发挥资金的乘数效用,通过贴补、发行债券和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政府部门应继续完善有效、公信的平台功能,以融资为目标加大支持力度。
2.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创新服务,探索新机制。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立足地方经济、决策灵活等优势,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供给者,各银行也积极推进建设中小企业专营机构的进程。在匹配机构形式的同时,需要建立独立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针对难题创新服务产品,再造流程机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3.创新担保方式,增强企业市场公信力。
担保机构作应提供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和银行提供增信和分险等功能服务。可以由借款人提供符合担保规定的企业有效资产、个人财产以及保证担保组合,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尽量满足其贷款需求。积极探索专利权、商标、股权、供应链账款等具备市场公允价值的权利担保业务,争取政府部门在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
4.积极优化扶持模式,与创业板市场建立直通接口。
科技型中小企业最终的融资渠道是创业板市场。幸运的是,目前创业板市场正在酝酿推出,成熟的市场机制不仅促使其成长更加规范,而且会提高其融资效率。因此,设计好融资平台与创业板市场的直通接口至关重要。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风险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
1. 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高技术项目或企业。
2.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高科技项目的风险不确定性决定了风险投资的高风险,同时,高科技项目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回报也决定了其高收益。
3. 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风险投资者在向高技术企业投资的同时,也参与企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
二、我国风险投资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运作机制不配套。
1.资金来源单一。国外风险投资者大多是机构和个人,社会化程度高,而我国除海外投资机构部分参与外主要是政府,而政府投资政策性强,表现出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2.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美国,拥有110亿美元资产的风险投资公司较多,其风险资本数额达1000多亿美元,平均每个风险企业可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而我国风险投资规模较小,资本接近或超出1亿的很少,大多数公司资本只有千万,甚至几百万。
3.缺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网络。企业无法迅速了解国内外高新技术最新动态, 技术开发具有较大盲目性和风险性。
4.过分追求资金安全, 失去风险投资意义。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偏重于支持技术成熟的项目,而支持风险企业孵化、创建的少。
5.风险投资策略评估体系不完善。一是目前对风险投资项目究竟如何评价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项目评价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是否有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书,是否成果项目、火炬计划等,而这些并非风险投资的唯一标准。
6.缺少对所投项目的增值服务。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导致了风险投资公司运作上的无规范化操作,因投入风险企业后缺乏配套服务的积极性,后期跟踪和辅导跟不上,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竞争。
7.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为了弥补主板的不足,在美国出现了NASDAQ, 在英国有USM,我国香港地区也在1999年开辟了二板市场。这些为风险企业上市创造了机会,使风险投资容易退出,而我国的二板市场还未建立。
8.风险投资人才奇缺。我国科技人才两极分化,有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和有大批专利的发明家,有了解国内市场、企业和国内技术的企业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但缺少融管理、市场、技术、金融知识于一身的风险投资管理者和高科技企业创业者。
(二)认识意识偏差
风险投资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 而我国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 在引入过程中, 政府管理部门及投资者都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偏差。如政府对风险投资机制建设重视不够,以为建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投几个高科技项目就可以实现,却对其关键因素——创造一种有风险承受能力,有创新力和有经济效益的体制环境认识不足。此外,风险投资行业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控股与否并不重要,而我国则在此问题上套用一般性投资的运作规律与经验,一味地强调控股要求,使风险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导入另一误区。
(三)风险资本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风险投资的早期,尤其是风险投资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时候,政府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风险投资的逐步发展, 政府介入一方面会受到资金限制, 另一方面,反而会阻碍风险投资的发展。又由于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偏小, 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项目,而无法进行组合投资,难以实现资本快速积聚与集中。
(四)战略定位不科学, 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投资业追求高回报,重视短期目标,眼光往往放在过去和现在,而忽视了风险投资的根本特征是投资未来。另外,由于风险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没有任何业绩记录的新创企业,而且因投资而取得的股权缺乏流通性,必须长期持有,甚至在投资回收前,还要持续不断地融资。因此它属于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为了降低风险,投资前能否正确、有效地进行各项投资方案的评估,以挑选出具获利潜力的投资方案,将成为经营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但目前的风险投资中存在着明显的投机心理,受高收益的诱惑,缺乏理性分析和理性决策,风险意识不强。
(五)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健全
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退出:一是公开上市。可通过主板市场独立上市,亦可在将来设立创业板上市,也可以在香港创业板或海外上市, 还可以与其他公司重组以捆绑上市;二是兼并收购。通过出售股权、兼并收购等资本营运、产权交易的手段退出;三是出售给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四是被创业投资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五是破产清算。由于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门槛”过高, 基本上将中小科技企业拒之于门外,加之我国创业板还未设立,严格地限制了风险投资的滚动式投资。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
1.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生态环境”, 建立健全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1) 尽快制定和完善《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管理条例》 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我国的风险投资有法律保障;(2) 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
2.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明确政府与民间风险投资的合理分工,实行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并存。
3.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二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 、三板市场( 区域性资本市场)。我国应建立以公开发行上市为主,出售和清算为辅的风险资本退出体系。但我国目前只有沪深两个主板市场,且审批手续复杂,实行额度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风险资本退出可通过香港创业板上市或者借壳上市,不愿意受IPO约束的风险投资家或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风险企业都可以采用直接出售的方式退出。在此还可以通过股权回购,盘出业务,项目组方式,股转债方式,场外交易,清算与破产方式实现风险资本的有效退出。
4.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我国应积极创造适宜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风险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创新家和金融人才,组建强大的风险投资队伍,使我国风险投资良性发展。
5.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财务、法律咨询与投资顾问等策略。包括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顾问、法律顾问、技术咨询机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等。我国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目前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服务于风险资本运作的中介机构尚未起步, 因此我国应建立诸如官办投资信息网络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评估机构, 以及进行技术定级的标准和办法等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监督制度, 以确保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明、王国礼.中国风险投资业规范化发展思路探析.山东经济.2008,(1).
关键词:新三板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 信息沟通 内部监督
一、新三板A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过程
新三板A企业是专业从事天然植物开发、种植、生产、销售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其产品在行销北美、欧洲、澳洲等主流市场的同时,已经开发和进入南美、东南亚及非洲市场。 随着新三板A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充,加强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新三板A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需求调研、内部控制设计以及跟踪完善三个环节。首先,A企业要在全面调研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定位内部控制的关键业务内容、环节和流程;其次,A企业要将调研需求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内控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设计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计划;最后,在初步制定的内控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内控方案的跟踪完善,从而提高内控方案与A企业发展的契合度。
二、新三板A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首先,对于科技型的A企业而言,管理者对产业技术的掌握教为全面,但是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尚缺乏足够经验;其次,与创业板相比而言,中小企业入市门槛较低,进入机制相对不健全,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中小企业的内控约束力;再次,在企业实际运营期间,股东、董事以及监事之间的权责不清,且股权集中问题突出;最后,资产权属不清晰,存在交叉持股现象。
(二)内部风险评估方面
首先,A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券商督导费用、税收成本、审计是费用以及管理成本等成本支出增加,加之资金调度频繁,容易加大资金风险;其次,新三板企业与上市企业相比,抵御风险能力有限,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容忽视;最后,新三板企业面临着较高的信息披露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三)内部控制活动方面
首先,新三板企业难以充分的调用、支配人力资源,从而致使岗位分工模糊不清,且由于相关人员对会计制度和知识有所欠缺,从而会抑制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其次,新三板企业缺乏规范、系统的会计核算和预算体系,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新三板企业的运作缺乏科学性,违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融资发展。
(四)内部信息沟通方面
首先,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影响了投资者融资的信心,从而致使新三板企业的融资力度不足,效果不佳;其次,内部控制过程中,新三板企业不仅信息化程度低下,而且信息的反馈、传递渠道堵塞。
(五)内部监督管理方面
首先,新三板企业在获得大量的资金后,由于在资金分配上存在偏颇,会削弱资金的合理利用率;其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不到位,特别是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环节;最后,新三板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
三、新三板A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一)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策略
首先,新三板A企业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重视人才素质与岗位职责的匹配,并提高内部控制环境同企业文化的贴切和融合,从在为创造健康有序的内部控制环境创造条件;其次,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绩效考评,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最后,调整股权结构,积极落实股权分配激励机制。
(二)内部风险评估完善策略
首先,新三板A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业务调整后的交易情况,重点识别、评估资产占比情况和现金流变化;其次,新三板A企业要加强内外环境风险、管理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的评估;再次,要加强员工需求和压力因素评估,并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来规避员工的舞弊风险;最后,新三板A企业要提高环境变化和业务模式变化所潜存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活动完善策略
首先,提高新三板A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并清晰的划分岗位职责和权限;其次,重视A企业财务系统的预算、核算体系建设,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再次,通过审核定价策略、公司规章审批程序和关联交易的可靠性来规范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最后,构建与新三板A企业运营活动相匹配的股权激励机制,从而吸引、留住核心人才。
(四)内部信息沟通完善策略
首先,提高新三板A企业披露经营信息、交易信息的力度,从而为潜在投资者合理评估A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而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提高新三板A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水平,从而一方面提高A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促进A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和反馈。
(五)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策略
首先,新三板A企业应该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监事会,从而提高A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体现内部控制效果和监管侧重点;最后,合理匹配内、外监管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舞弊风险。
参考文献:
[1]甘声锦,王子曦.新三板A公司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案例分析[J].会计师,2016年13期
[2]陈飞.“新三板”挂牌公司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5 年
[3]朱金涛.基于新三板上市背景下的SD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关键词】VAR模型;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金融投资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实现个人金融资金的灵活管理,同样可以为企业资金运转,实现现代金融资金规划的计划而科学的进行投资,是推进现代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的途径,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的推出方式进行分析,降低风险投资IPO投资的风险,实现现代金融投资协调发展呢。
二、影响风险投资IPO的组成部分
1.市场运行价值
风险投资IPO企业发展的主要来源,也是一种个人理财方式。结合社会经济投资管理实际,对风险投资IPO的运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风险投资IPO的市场经济运行因素进行分析,风险投资IPO的投资比重大小,金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受到企业经济的市场价值影响,当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量高,社会价值高,风险投资IPO的金融运行稳定;反之,如果企业的市场运行效果较差,经济受益稳定性低,将会导致风险投资IPO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投资者将会在此时进行风险与测。
2.投资者自身金融需求
对风险投资IPO的影响因素中,也包括投资者自身的金融需求,如果投资者需要在长期的金融投资,则会出现风险投资IPO持续性发展,那么,企业经济发展的经济来源则会出现持续稳定的金融投资,即使企业的经济投资运行结构存在暂时性的问题,长期投资者会减少风险投资IPO,而不会完全推出;瑞如果投资者的、金融投资是想通过风险投资IPO,获得短期的金融收益,投资者会在企业金融运行较低的时候,将股票转让,将风险投资变成一种稳定的经济收益,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但无论哪一种金融投资心理,前提都是对金融投资股票的风险性综合预测,从而合适的时机进行金融投资。
3.投资风险的预测能力
风险投资IPO是一种金融理财投资形式,对风险投资IPO的金融投资具有影响的艺因素中,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也是对金融投资者金融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投资者对企业的金融预测能力较高,对市场金融投资风险的预测能力较高,则会对金融投资的把握性强,金融投资的稳健性高,反之,金融投资稳定较低。
三、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的验证
1.市场资产波动分析
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的投资,可以实现现代金融投资评估能力得到提升。依据VAR模型的金融管理模式,对现代风险投资中公开募股投资进行分析。VAR模型可以结合市场金融运行,现市场波动投资,即善于将股票的运行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将风险股票运行投资变成可靠地数据模型,合理进行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当公开募股金融投资的出现投资风险,VAR模型将通过直观数据实现市场数据资产波动,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金融投资,从而实现了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的时间进行预测。
2.资本风险价值法
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的应用,在于VAR模型可以及时进行资本风险价值法的判定,所谓资本风险价值法,是从不同的金融投资结构进行金融投资,结合企业的金融分析,可以依据VAR模型函数模型,建立企业金融公开募股的资本价值评估,例如:某企业实施社会公开募股,投资者实施资本风险价值法,得到企业股票运行的最高风险点大,当企业金融在后期运行中大到这一数据点下,金融投资者可以采取股票转让或者降低金融投资比重的形式,保障自身的金融投资资金损失最低,大大提升金融投资者的风险预测能力。
3.信用风险评估
信用风险评估,也是现代VAR模型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信用风险评估,逐步在企风险投资中的应用,大部分是实现现代金融投资管理与金融企业的信用建立风险联系。一方面,被投资企业的信用评价,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评估,例如:某企业的短期金融投资偿还能力,长期负债的偿还循环性等等方面,都可以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另一方面,VAR模型的风险投资预测,可以从投资者自身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包括股票分红的准确度,股票运行的账目公开晨读等方面,都是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进行选择的重要部分,当金融投资者从企业的信用中发现信用风险,可以依据自身金融投资的比重,进行信用风险的金融损益核算,掌控金融投资的最佳风险低点,从而进行风险投资IPO投资退出。
4.风险控制模型
此外,风险控制模型,也是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的主要形式,金融投资者在企业投资中,善于结合金融市场的投资IPO进行投资前预测,可以合理进行金融风险投资的初步风险评预测,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模型,当企业的投资IPO出现金融运行风险,可以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金融投资者的金融收益。例如:将某企业的投资IPO风险归结为A、B、C三个等级,提出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案。
四、结论
VAR模型是现代金融投资的风险管理模型,能够对金融的运行,推出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案。基于VAR模型对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减少金融投资的经济损失,稳定金融收益,促进现代金融管理结构科学分配,理性投资。
参考文献:
[1]李瑞.基于VAR模型风险投资IPO退出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张波,裴海英.影响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的重要因素及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8,01:56-58.
[3]余汶芨.私募股权基金IPO退出与被投企业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张相福.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杨磊.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组合;风险投资;银行信贷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尽管如此,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创建初期风险较高、自身资产规模较小、经营体制不健全、盈利能力波动较大等,其在市场上融资较为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及其经济潜能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与规律,科学掌握其融资特点,是我们探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组合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险、收益、资金需求特点及需求量都不相同,因此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融资特点与融资渠道也不尽相同。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不同融资方式。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各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不同、风险与收益要求不同等,更要注重在每个阶段合理有效地进行各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1.创业期特点及融资组合。在创业期,企业主要是利用新发明、新技术,完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但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致的损失,它可能高达30%左右。市场风险是指生产出来的符合标准的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能否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一个新产品从研制、开发到试生产、批量生产,一直到产生效益,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市场情况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原来预计能为市场所接受的产品很可能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或是竞争对手已经抢先一步推出成熟的产品。由于这些客观风险的存在,加之企业没有以往的经营记录,投资风险仍然较大。这一时期企业融资只能采取以下各种组合方式:(1)内源融资,创业者通过自身渠道输入适当的资金。(2)政府科技基金。一般地,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尚无商业价值,且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责任主要应由政府承担。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大多设立了中小科技企业基金,以支持其发展。目前,我国科技部设有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各省市也设立了相应的支持企业创新的基金,如高新技术企业担保风险基金、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等。(3)天使投资资金。天使投资者通过利用自己富有的资金和创业经验,帮助新兴科技公司创业与发展。之所以称之为“天使”,是因为他们的投资行为对创业者而言,确实如同天上下凡的天使一般,为创业者提供难得的资金,并通常提供经营上的建议和顾问意见。(4)风险投资。是指一种直接面向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即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新近成立或快速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在企业发展成熟后则通过资本市场出售和其他方式转让所持有的股权以收回投资并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风险投资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最佳融资方式。
2.成长期特点及融资组合。在成长期,企业的新产品经过不断改进,产品的技术难题已基本解决,新产品已逐渐适应市场要求并被逐步认可,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风险随之降低。但企业为了扩充设备、拓展产品市场,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一阶段,尽管企业已经具备了向外部融资的条件,但由于风险因素并未消除,投资风险依然较高,获取一般银行贷款和在主板市场融资仍几乎不可能。其主要融资组合方式为:(1)二板市场融资。二板市场是指在一国证券主板市场(第一板市场)之外的证券交易市场,其明确定位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服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标准和上市条件相对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容易上市募集发展所需资金。应当明确,2004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是对二板市场的积极探索,它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条件成熟时将整体剥离成为独立的创业板市场。(2)银行担保贷款。是指借款方向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方保证人作为还款保证,借款方不能履约还款时,银行有权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贷款方式。处在这一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欲想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比较困难,但可通过此种方式融资。(3)买壳或借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筹措资金的目的。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实现母公司上市之目的。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即“壳”,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经营管理不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增强其向社会融资的能力,寻求更大发展。(4)风险投资。
3.成熟期特点及融资组合。在成熟期,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得到市场的检验,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销售和利润快速增长,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期。此阶段,产品的技术与市场前景均趋于明朗,原有的高风险也逐渐降低,融资渠道迅速拓宽。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基本上在这个时期套现退出。这一阶段的融资组合方式为:(1)主板市场融资。是指通过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而融通资金。主板市场所容纳的上市公司基本归属成熟产业,公司
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发展也会相对稳定。(2)银行贷款。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自己的信誉、行业地位而从商业银行获取的商业贷款,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3)国外资本市场融资。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发展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到国外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从而筹措资金。据报道,目前新加坡、美国等地的资本市场已开始重视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推荐上市工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与突破
目前,科技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也越来越大。就整体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资金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因重对以下融资方式进行创新与突破。
(一)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陆续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和新产品计划等,促进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但它们主要集中在支持技术创新的成熟阶段上,目的在于解决我国科技成果商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在我国风险投资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从长远看,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科技创新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也更加重要,政府应逐渐加大这一方面的支持。政府可直接组建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以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开发。需要说明的是,政府直接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投资还不被社会众多人所接受的时候,其发挥的表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相反可能会限制其发展。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发挥政府资金的乘数作用,引导其他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美国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解决创新型技术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美国于1958年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中小企业管理局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担保的方式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而很少直接参与到风险投资实务中去。总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效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以少量的引致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完善风险头资运行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基本保障
经验表明,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发达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资料显示,美国90%的高科技企业是按照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起来的,正是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才铸就了令世人瞩目的美国“新经济”。反观我国,尽管风险投资正在兴起,各地政府相继建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但由于缺乏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切合实际的简便易行的营运机制,缺乏公正独立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一个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潜能未能很好地发挥,也未能很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完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途径。 第一,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许多风险投资的主角仍是政府,或者是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其资金来源仍然主要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投资主体过于单一。这种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难以满足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必须加以创新。西方国家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大都来自机构投资者,比如美国是风险投资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据1995年统计,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基金占38%,基金会和捐赠金占22%,银行与保险公司资金占18%,个人占17%,其他占5%。现阶段,一方面,我国政府应抓紧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风险投资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允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资金介入风险投资。
第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网络。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许多好的投资项目得不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而大量的风险资本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因此,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我国应尽快着手建立和完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投资信息交流网络。一是要成立一些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机构,能够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准确的各种信息和评估报告;二是应由政府出面建设一个高效率的风险投资网络平台,为风险投资行业提供实时、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
第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取资本性收益,而非财务收益。风险投资的失败机率虽然很高,但一旦成功,其回报率也相当高。在西方国家,其平均利润率一般保持在30%~60%,远远高出一般投资项目,甚至使向来以稳健著称的商业银行也为之动心。但这种高回报,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种风险资本顺畅退出的机制。只有能够自由而有效地退出风险企业,风险资本才能保持其灵活性,不断选择和支持新的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投资保持生机与活力。在西方国家,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主要有三种方式:公开上市、股权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股权。其中,公开上市既能使创业企业的市场价值大大提高并得以实现,又可以增强其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为企业日后的再筹资打好基础,故其是首选退出方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创造条件,扶植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二板市场进行融资。目前,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主要看中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非高科技属性。这需要我们培养大量极具潜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非仅有科技因素即可。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通过中小企业板的建立,风险投资资本可以较便利地退出,消除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后顾之忧。二是恢复建设地方性柜台交易市场。对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上市融资条件苛刻,耗时耗力,并非最佳选择,而柜台交易市场交易灵活、交易成本低廉,且对于交易股票的条件要求较宽松,更适于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证券化的股权流通和交易,便于风险资本的灵活退出。但鉴于我国1993~1997年之间对于场外交易市场探索的失败,在重新恢复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各类市场风险的防范工作,完善交易程序和交易制度,保证交易过程的透明、合法、公平和规范。三是完善破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实施破产清算铺平道路。由于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一旦确认所投资的企业失去发展可能性,风险投资机构就要迅速通过破产清算的方式收回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虽然破产清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式,但
美国的事实表明以破产清算方式退出的投资大约占风险投资的32%,以这种方式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应该说,破产清算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途径。
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完善,风险资本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会比较顺利,退出通道也会比较畅通。 (三)改革银行信贷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期,由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尚未形成自己的商誉,资产规模较小,金融机构无法知晓企业的资信情况,因此,企业欲从银行获取贷款确实很难。但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商业银行就可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企业,为其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
1.积极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中小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天然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因其规模较小、分支机构较少、立足于地方经济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的问题,中小企业成本最低的金融服务应当来自于中小金融机构。因此,新兴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就应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金融服务供给者,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其机构数量信贷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竞争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2.改进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此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仅靠某一个渠道的资金来源远远不够,还需其他融资渠道予以配合,形成合力。就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目前需着。目前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基本上沿用了原有针对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风险程度,通过制订严格的审贷分离、三级审批制度控制风险,通过要求企业提供担保转移风险。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客观上具有点多、面广、量大、风险高、涉及行业多、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等特点,以传统信贷方式进行管理难以把握风险,且手续复杂、管理成本较高。因此,需要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以企业发展潜质、技术领先水平、市场开发潜力、企业还贷能力、企业退出机制等为主要审贷标准,完善贷款管理方式及风险评估技术。
3.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创新银行信贷担保方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资产规模较小,且主要是无形资产的特点,可以尝试担保抵押方式发放贷款。(1)开展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缺乏土地、不动产等传统的可以用作抵押的物品,可以考虑以知识产权作为担保品替代传统的物质担保。当然要实现这种融资方式,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2)开展订单担保贷款。如果企业拥有大量订单,就说明企业产品有市场。有市场,就可能产生利润,还本付息就有保证。因此,根据订单数量,确定贷款额度,是一种可以探讨的新的融资方式。(3)开展动产担保贷款。以企业的原材料、半产品、产品库存等动产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对银行来讲是一种可以考虑的贷款方式。动产本身流通性强,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关键是要正确给予估价。
4.加强与风险投资方式的融合,共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风险投资机构在决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时,可与商业银行合作,由银行对企业提供结算、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这样,银行可以明正言顺地介入企业,为下一步银企合作打好基础。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扩张,其对资金的需求加大,由于事先已经对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银行就只可以对一些发展前景明朗的企业及时发放信贷资金,帮助其尽快发展壮大。
(四)规范主板市场交易行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融资途径
关键词: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当前阶段,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过程中,应该将新三板上市公司中管理型会计的作用全面体现出来,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除了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力度之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对新三板上市公司应用准确的会计信息,优化财务战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三板的概念和特征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文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根据证券法设立的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也是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运营的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新三板的运营机构,于2012 年9 月20 日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13 年1 月16 日正式揭牌运营。目前,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包含创业板和主板、科创板在内的市场体系。新三板的发展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对中小企业加以补贴,为企业投融资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强股权的流动性,实现中小微企业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促使其稳定运行。
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路径
(一)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以新三板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为主,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行期间,应该对投资人的权益加以维护,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综合探究各个方面,包括具体涉及的企业业务、规模以及行业特征等,并根据企业现状,将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在落实制度期间,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基本要求,提升流程的规范性,在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保障财务报告的稳定性。第二,明确考核标准。以财务管理要求为主,明确基本的考核标准,将标准落实于企业内部。在管理工作中,设置的考核标准应包含会计考核标准、事前以及事后考核标准,并探究各项目标,使其全面覆盖考核的各个层面。
(二)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三板上市公司对管理活动的控制和以及组织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源,既能够实现经营目标,同时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在经营活动开展期间,要强化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工作,掌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预算管理会计要点,重点考虑资源协调,促使财务工作良好开展。
(三)制定合理的税收方案
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税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同时也是新三板上市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依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主动缴纳税款,防止发生偷税漏税的行为,并根据公司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方案。比如,在财务报表中将盈利情况体现出来,详细规划税收,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额度缴纳税款等,为企业实现应得的利润。
(四)构建财务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营期间,需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在融资期间判断及探究存在的各项风险,并根据市场融资环境和企业融资水平提升融资的科学性,明晰风险预警目标,建立满足企业要求的风险评估流程,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估以及监控体系也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构建财务指标监控制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实施杠杆融资的过程中,要全面控制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多项指标,科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盈利情况,当指标出现异常后马上启动预警流程,为企业领导以及管理者提供预警信息。动态性地监督企业运行状态,有利于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提升资金周转率。第二,落实现金流监管制度。要想保持现金的良好流动性,促使各个经营环节稳定开展,新三板上市公司应构建有关的风险监控体系,对现金流进行客观评价,重视现金流动现象,在现金流明显小于利润的情况下,自主形成警示信息,让企业做好准备,并以监控体系为主,预测未来的收支。
(五)对经济活动进行改进
新三板上市公司应该根据项目管控经营成本,对于日常的经济活动利用合理的对策加以改进和创新。企业决策人员应做好经济活动的分析工作,掌握各项环节的经营要点以及成本消耗情况,探究经济活动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另外,要结合企业现金流、财务状况等加强经营活动管理,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改进经济活动。
(六)成立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
首先,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员工应该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培养其职业素养。最后,创新和改进流程,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高素质队伍。
三、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发展的要点
管理型会计对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对象
管理型会计下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对象涉及三方面,分别是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第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决策成本。运营期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对于运营管理的有关决策应该考虑和估算各项成本。首先是成本的可变性特征,考虑新三板上市公司成本总额内随着业务量总数的变动而变动的部分,关注变动成本。其次是成本的时效性特征。然后是成本的差异性,综合性考虑新三板上市公司不同备选方案下的成本,密切关注差量成本和边际成本。最后是成本的排他性,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用于某一方面则不能同时用于另外一方面的成本,并关注机会成本和估算成本。第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包括完善的财务预算指标以及标准,明确要求涉及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在财务预算指标范围内完成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任务,全面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首先,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期间,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对各项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进行明确分工。公司成本除了负责项目质量以及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日常控制期间,应该强化责任体系,依照公司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建立相应责任部门,明确价格目标,将公司的价值体现出来。然后,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日常成本控制期间,应根据不同的费用控制成本。在材料采购期间,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做到货比三家,比较材料价格与质量,并且运输材料的时候,使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同时,在使用材料期间,从材料的投入到施工完成,要控制材料的数量、单价等,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第三,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力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项目开展期间,其具体实施过程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层应该以优化项目实施方案为主,综合性考虑各项实施流程,合理更改,保持项目实施过程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减少项目成本以及项目周期,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管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管理会计信息,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第一,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能力,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根据,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中,实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目标。第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的能力,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当经营管理活动期间发生偏差的时候,需要制定完善的纠正策略。
(三)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结合新三板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信息分析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使用会计信息和提供会计信息,进一步增强新三板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新三板上市公司管理型会计明确要求结合经营管理现状,依照标准的核算流程处理会计信息,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是稳定开展经营活动的关键。
四、结语
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后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成立专业性的财务管理队伍,落实财务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水平等,在维护投资人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良好运营。
参考文献
[1]李岚.文化产业园的人才资源战略[J].教育与人才,2019 ,(14 ):189 ,191 .
风险投资行业在我国发展比较快,它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风险投资行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有的风险资本规模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难以独立挑起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大梁,现阶段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1.1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尽管我国拥有对风险投资积极支持的态度,但是仍然缺乏完整的发展计划、有力的激励措施以及系统化的管理办法,为了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速度,各国政府竞相推出许多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例如政府担保、政府辅助、税收优惠、税收辅助及为风险投资建立二板市场等。然而我国只是出台了出口优惠和税收优惠的政策,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这当然满足不了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的需求。
1.2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领域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的风险资本市场严重缺乏诸如行业协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标准认证机构等具有特殊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在中介机构发展中,投资中介机构的不完善的信用体系与人员素质偏低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约束机制在有些中介机构严重缺失,在金钱的诱惑下它们帮助企业出具虚假的评估报告,使得有些中介机构的可利用度、可信度大大下降。在这种环境下,风险资本家通常会做一些自身专业之外的事情,这就使得风险投资的效率降低。并且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停滞不前的中介机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项目与成本双方不能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然而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就必然隐藏了许多错误,致使风险投资企业的市场决策产生了战略性的错误,导致了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受到深远影响,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3风险资本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可以被视为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及风险资本退出时的买家这三方进行的一种博弈,这三方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自身财富实现最大化。然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项目在我国能够成功退出,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在风险投资退出方面尚未真正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资本市场体系。众所周知,我国的证券市场具有严格的限制、门槛相对较高。尽管我国对《证券法》进行了修订,放宽了上市公司的具体条件,如降低了公司的股本总额的要求、取消了成立年限与连续盈利年限的要求,但是风险投资企业与普通企业来比,其资产规模通常较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甚至效益出现亏损。进入扩张期的大多数风险投资企业,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就是最大的吸引力,人力资本等是其主要的资产,这就使得风险投资企业被排除在主板市场上市。然而美国的纳斯达克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较低的资本市场,纳斯达克为风险投资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从退出渠道的角度来说。依据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所处的整体环境及发展阶段,通过公开上市实现退出还算不上是最合适的方式,主板市场对融资条件的高标准要求使得大多数得到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都难以达到。因风险投资运作具有高风险性,所以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主板市场引入大量资本后必然导致主板市场产生剧烈的波动,甚至会引发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所以加大发展转让风险企业股权的退出方式是一个好的选择。最后,从创业板市场的角度来说。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但是与主板市场相比存在较高的风险。不稳定的业绩是成长型企业的特点,时间能够充分检验它的盈利能力,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式及运作模式都比较特殊。有些公司的公司治理不健全,缺乏稳定的股权结构,公司设立时间短,抵御行业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存在较大的市场炒作与操控的可能性,我们对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2我国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思路
2.1强化政府扶持力度
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供税收优惠。风险投资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当前我国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制定的优惠政策大多都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例如税收减免、降低税率及税收返回等,然而就风险投资结构来说还没有税收优惠。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针对风险投资明确规定具体的税收激励,以便推动风险资本形成与壮大。二是政府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者提供补助。政府提供的补助是为了激励风险投资,提供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者的一种无偿援助,它既能对风险投资实现投资风险的分担,又能在引导民间投资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尽管我国政府已经设立了诸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企业科技进步基金等,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种类来说都不多,尚需加大发展力度。三是政府应尽快建立担保机制。政府通过担保能够运用杠杆原理,投入少量的资金,引导大量的民间资金与银行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都成立了不少自己的信用担保机构。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自身的信用担保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资金引向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怎样的信用担保机构,才既能保障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又能对恶意欺诈行为予以有效遏制,还需要我们潜心探讨和研究。四是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推动技术创新。独占技术是想在风险投资领域获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技术成果遭受剽窃,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很快就会被动摇,垄断利润随之消失,投资者的投资就会付之东流。然而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特别薄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导致大量研究成果不断流失,所以我国需要尽快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将保护风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技术创新的政策落到实处。
2.2加快中介机构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
风险投资领域中的中介机构是通过使用各类金融工具为投资者和筹集者提供专业的机构,它主要包括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投资顾问、市场专业调查机构、信息技术咨询机构等专业性机构。建立的专业化项目投资评估机构需要具备高度权威性,让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投资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以便引导投资者展开有效投资。此外,还要使中介机构的信用和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并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使风险投资的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得到降低,以使风险投资的整个市场体系都能提高运作效率,从而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有效的、规范化的中介服务,为风险投资企业做出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推动风险投资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快的发展。
2.3建立多样化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一要加大规范当前主板市场的力度,使非上市的转让股权的活动受其影响减少。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股票的流通制度,对不能流通法人股的规定进行修改,为了能够让风险投资畅通退出渠道而提供便利条件和制度保障。此外,要逐渐明晰我国科技企业的股权问题。二要在活跃主板市场交易时建立完善二板市场。只有建立完善二板市场才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上市门槛、上市费用及交易费用,有助于推动优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