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经济管理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管理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管理汇报

第1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

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狠抓落实之年”、“创新突破之年”的要求,积极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较好地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1、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19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年初计划的99.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76.80亿元,

占GDP比重83.3%,完成年初计划的9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22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调整预算的9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215.49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年初计划的102.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年初计划的105.0%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982个,完成年初计划的139.8%;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2、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鄞奉路一期首批、莲桥街地块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区一期万豪国际大酒店顺利开业、二期商

业中心项目即将建成;五金交电地块完成土地出让,新星商业中心项目完成征地拆迁,进入挂牌出让程序;环球中心、月湖盛园等重

点项目如期推进;南站区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稳步开展;科技创业大厦、银泰国际、银亿时代广场、泛亚国际等商务楼宇基本建成

。6幢商务楼宇竣投使用,新增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35亿元。

3、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50亿元,同比增长22.8%;累计引进各类企业5631

家,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1067家,占引进企业总数18.9%;美国万宝盛华、联泰大都会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我区,在*落户的全

球500强企业累计达25家;全市首家LOFT创意产业园“新芝8号”顺利开园。二是都市工业优化升级。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8.73

亿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2.3%,十一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位列全市第二。获国

家级科技项目立项8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实现授权专利649项,同比增长50.0%,增幅位列全市第一。真汉子电器公司等一

批总部基地、楼宇项目加快建设。三是规划统筹扎实推进。认真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

目标;完成了《*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前期研究》;月湖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配合规划部门完成

了启运路等12个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4、城区建管推进有力。民通街、丽园北路等项目顺利竣投,市中医院南侧道路、粮丰街延伸段、庙洪路二期等工程启动实施。海上茶

路纪念广场、前丰建筑装潢垃圾中转站等项目继续推进。吴家、胜丰村(铁路以西)安置房建设全面实施,双杨村拆迁基本完成,联

丰、西成等地块前期工作全面开展。“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王家桥河、护城河截污工程和新芝公园改造项目完成。

无证摊贩、占道经营等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餐厨垃圾专项整治深化拓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日趋规范。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

源普查工作。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8.1%,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5.29%、5.12%。

5、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如期完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成运行。

不断完善公务用卡结算方式,公务用车改革运行良好。区城市管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成立。

海客车队及民政福利企业改制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运作试点启动实施。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宁波GQY视讯

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公运集团上市辅导后期工作基本完成。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3982个。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分别实现城

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790人、6611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86万

人、8.3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11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参保2.25万人。制定出台*区住房保障五年规划

,完成普通(限价)商品住房申购及廉租住房扩面工作。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首批验收顺利通过。完成李兴贵中学与八中,翠

柏小学与新芝小学布局调整,青林湾学校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张苍水纪念馆二期陈列改造、林宅和全祖望墓园维修工程,成

功举办全祖望与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完成。望春、西门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项目进展顺利。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及问题奶粉事件得到有效应对,疾病防控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

强。

20*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影响,我区发展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对区域

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部分指标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征地拆迁工作难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

展缓慢;社会服务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有待突破。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制定情况

2009年是我区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转型提升的重要一年,也是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进一步克服困

难,化解压力,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一年,科学、合理地编制好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按照

“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

城区功能布局优化;全力推动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努

力开创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新局面。

二、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

一是稳健性原则。科学安排、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工作的首要目标。综合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目标的可达性,

经济发展速度目标设置应适度合理,既要积极有为,也要稳妥可行。

二是奋斗性原则。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也要看到危机中蕴藏的重大机遇,既要注重同“十一五

”规划目标的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区委区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的要求,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惠民性原则。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竭

尽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使辖区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主要内容

1、主要指标计划。根据我区“十一五”规划和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结合今年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主要经济指标

计划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按可比价计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1%;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4%,化学需

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同比下降3.5%。

2、经济发展计划。一是加快重点区块项目建设。确保新星商业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完成鄞奉路一期首批、莲桥街等地块的土地出

让工作,确保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实施鄞奉路一期二批、月湖西区一期、南站区域改扩建项目拆迁工作。做好*科技创业大厦

、世界阳光大酒店等项目营运招商工作,积极协调推进环球中心等重点楼宇项目,加快推进三宝国际金融大楼等项目建设,力争月湖

盛园年底前主体工程结顶,确保银泰国际、银亿时代广场等项目及早竣投使用。做好丽园中央商务区、新典商务区、宇达地块晶崴五

星级酒店等前期工作。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实施天一广场升级扩容,完成天一广场相关地块改建装修,加快和义路二期商业

中心国际国内高端品牌的集聚。鼓励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推动都市工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积极启动长春路60号维科地块都市产业

园项目建设。

3、城区建设和管理计划。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粮丰街延伸段、市中医院南侧道路、段塘西路、庙洪路二期等道路建设。积极

实施丽园南路、气象路二期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市中医院北侧、泛亚国际北侧、灵江花苑周边等道路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新典

路西延、南苑街西延、看经路等道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南站广场核心区、前丰建筑装潢垃圾中转站、双杨垃圾中转站、天一广场党

员服务中心等改造和建设项目。配合市里做好通途路西延、机场快速通道互通立交桥、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

快推进220千伏澄浪变、110千伏马郎变、110千伏通达变等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力争年内完成110千伏车轿变所址地块拆迁工作。二是

切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项目。加快徐家漕庙洪家地块经济适用房、蒲家经济适用房等项目建设。抓紧吴家村、胜丰村(

铁路以西)旧村改造安置房建设,组织实施联丰村、双杨村、胜丰村(铁路以东)等安置房项目。三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化“数

字城管”系统建设,不断优化运作模式。开工建设环城西路南段、段塘绿地等7个中心地块绿化提升项目。进一步理顺内河管理体制

,抓好泗港河、庙后河等6条内河整治。实施灵桥、联南等11个小区第二轮老小区整治和镇明巷、孝闻街等地块非成套房改造项目。力

争完成长春路、望京路以东区域燃煤锅炉淘汰计划,对12个老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4、民生保障计划。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基本险

扩面指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全区常住户籍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享有社会保险。二是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实施意见》,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建立就业项目经理人二级服务平台

,力争全区90%以上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启动区外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体

系建设。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青林湾学校、广济中心小学广济街校区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成一批中小学

设施改造。有序推进*文体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蓝天健身中心、外事学校迁建等项目。全面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

理模式,扎实推进“推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配合做好第一医院扩建工程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第二医院医疗用房扩建、妇

儿医院住院楼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望春、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项目,以及段塘、月湖、南

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配合市级部门做好天一书库、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各项工作,

积极参与支援四川青川重建工作。

5、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成果,继续完善政务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高行

政效能和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公务用卡制度,推广实施网上支付系统。继续拓展81890市民服务中心功能

,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省级示范行政服务中心。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我区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月湖历史文化雕塑和王应麟纪念雕塑等廉政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继续推进全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网络建设,

强化“平安大区”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三、主要措施

坚持“开发、集聚、拓展”的经济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部署,坚持保增促调原则,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投资,扩内需。做好今、明两年内安排50亿元政府性投资拉动110亿元全社会投资工作,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

亿元以上。继续深入实施“中提升”发展战略,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加大投资,拓

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稳定消费增速。

(二)优结构,保增长。加快调整服务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的产业体系,力争保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2%以上。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

力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三)强服务,促发展。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协助做好银企合作交流

,着力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落实企业税收缓征、减征等有关政策,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根据全市统一

要求取消一批行政性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

第2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选定我县*镇*社区开展普查试点,这既使我县倍感荣幸,又觉任务艰巨。*县*镇*社区位于县城西部,与*市区相连,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流动人口1.6万。辖区内经济类型比较齐全,特点突出,作为全市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试点调查,共登记辖区内个体经营户5018户(其中房屋出租户2306户),法人单位257个,产业活动单位共100个,省内法人单位附属产业活动单位20个。下面我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两点:

一、做到两个到位,确保经济普查的顺利进行

第一,确保宣传到位。由于我们是进行经济普查试点工作,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氛围,因此宣传发动工作至关重要。我县经普办充分利用试点动员大会大力宣传造势,在*社区繁华地段悬挂横幅100条、彩色汽球60个和拱门2个,配合*晚报、*电视台新闻频道、公共频道、*人民广播电台*之声进行了新闻采集和拍摄,使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普查员在上户进行单位清查时,携带市有关经济普查的文件和《致经济普查被调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公开信》,逐户进行宣传。通过有效的宣传,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的理解,打消了普查对象的顾虑,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确保人员到位。普查员是采集数据的直接承担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到普查数据的质量。对此,我县经普办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因事选人”的原则选拔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依据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熟悉情况、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统计基础知识的标准,从县统计局选出10名干部进行分组跟班督查和答疑;从*镇选调5名普查指导员,从社区干部、企业统计员中选出20名普查员,分成10个小组对全社区进行“地毯式”的清查。二是狠抓业务培训。8月18号,县经普查办就召集参加试点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开了碰头会,统一思想,对口分组,明确了经济普查试点的工作任务;8月19日,市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孙铁如同志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试点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掌握了入户调查技巧和填表方法,基本上达到了普查试点工作的要求。

二、把握三个环节,落实经济普查试点的要求

在试点中,我县经普办对试点工作全程跟踪指导,切实把握好清查、填表、审核三个关键环节,每天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集中审表、集中处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把好清查关。为了做到单位清查不重不漏,一是按照《*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综合试点方案》的要求,根据社区的行政区划图,绘制了《普查区示意图》。二是在清查摸底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以《普查区示意图》为依据,按照“在地原则”横向到边、竖向到顶,采取“地毯式”清查办法,逐一进行登记。三是整理好单位名录底册,县经普办积极做好工商、税务、质监、编制、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其提供基本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名录,并核对清查结果,进行查遗补漏。

第二,把好填表关。在全面清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入户登记的办法,组织人力集中进行了普查表的登记。普查员根据清查摸底产生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户名册,挨门挨户逐一入户进行登记。在入户登记的过程中,面对个别被普查对象的不配合、不理解,我们普查员始终坚持依法普查、文明普查,注重沟通交流,耐心劝导和宣传,尽最大努力取得被普查对象的信任与支持。

第三,把好审核关。普查表登记后,普查表的审核就成了保证普查质量的关键一环,普查办在这一环节,对普查表式、填写情况、基本逻辑关系采取了层层审核的办法,即首先由小组指导员对本小组的普查表缺漏项进行审核,对于出现描述不清或代码不对等情况的清查表,由普查指导员电话咨询或上门核查,然后县经普办和*镇经普办相关负责人组织集中审核,再由市经普综合试点办公室审核把关,最后由县经普办人员运用省统计局开发的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三、形成三点体会,推动经济普查的展开

在这次经济普查综合试点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点体会。

第一,各级领导重视,是经济普查试点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济普查难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市统计局局长和我县常务副县长亲临试点动员大会进行动员;试点期间,省、市经普办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对试点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县、乡镇经普办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等等。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给全体试点人员以极大的鼓舞,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各级部门协调解决了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问题,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二,普查人员无私奉献,是经济普查试点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次经济普查试点工作中,市、县经普办以及*镇、*社区工作人员和20多位普查员冒酷暑、战高温,晚上加班加点、双休日照常上班,使需要半年才能完成的普查各环节工作,压缩到20多天,先后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正是这些普查人员的付出,才得以使我们的试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

第三,严抓质量,是经济普查试点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把质量控制关。从宣传发动、业务培训、清查摸底、发表登记、数据审核等阶段,都确定了责任人,确保人人都有责,关关有人把。一是严格执行《*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综合试点方案》。在试点中我们严格按试点方案进行,坚持规范操作,一步一个脚印。二是坚持试点的高标准。狠抓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具体实施,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及时解决问题。紧紧围绕普查试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讨解决并及时小结,力争为全市下一步完善普查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四是质量监控贯穿全过程,努力把关键环节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今天以后,县经普办仍将坚持组织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深入调研分析,更好地衔接日常专业报表制度。

第3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加强基层管理、促进有效发展”经验交流结束后,站里迅速召开站领导班子、车间干部会议,对经验交流会及参观情况进行了认真传达,各车间认真组织学习了先进基层单位的经验材料,并结合学习情况深入查找自己单位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深挖产生差距的原因,制订了改进措施,为明年起好步、开好头打下基础。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先进经验

经验交流会结束后,我站组织站领导班子成员及车间主任、书记、干部一起,对采油一矿的采油工培训基地、职工创新创效和职工培训成果展、采油十队职工修旧利废成果展、采油三队“三单核算”有效作法等现场参观情况及作业一大队作业一队、采油一矿采油十七队、准备大队特车队、地质大队开发室等单位的促进增产增效先进经验进行了深入学习。同时,各车间也充分利用早晨协调生产会组织职工学习。学习中对与车间工作实际和工作性质相同的单位,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他们工作方法、管理模式上;与车间工作性质不同的单位,重点学习他们的管理理念、工作精神等。为提高职工学习的主动性,站总支认真做好贯彻落实本次会议重要意义的宣传工作,教育职工本次经验交流会是学习贯彻油田两级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的具体措施,具有加强基层交流,提高工作水平,促进我站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教育,全站干部职工认为这些作法和经验都是各基层单位在管理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符合我们单位的工作实际,在学习中都能与自己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我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我站的基层管理水平。

二、对照先进找不足

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我站认真组织各车间对照先进单位的经验,深入查找我单位存在的不足。站总支先后召开两次车间干部座谈会,分别以“我们与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哪些不足?”“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等为主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各车间干部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和学习到的经验深入查找自己单位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同时,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各车间深挖产生差距的原因,并认真制订出整改措施。我站查找出的不足有:

1、工作创新力度不如先进单位大;

2、做为设备修理单位应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

3、应进一步树立团队精神;

4、创新创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5、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方面还不够;

6、“四基”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

存在不足找到后,各车间经过认真分析,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为提升我站明年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垫了基础。

三、整改问题定思路

通过学习、讨论,各车间对照先进单位经验,查找了自己单位的不足后,将这些情况对站里进行了汇报。站里进行了汇总、研究,制定了今年基础管理的基础思路为:坚持一个原则,树立三种思想,抓好四项工作。即: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树立人人为企业负责的思想;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生产经营精细管理、制度管理四项工作。具体做法是:

1、认真抓好教育工作。坚持不懈的把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加强基层管理的首要位置抓好抓实。大力开展“五好班子”建设、“两创一争”、“师带徒”等活动,从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等多方面,采取不同形式、多种渠道对全站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以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促进基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2、抓好生产经营管理。结合我站保前服务单位的工作实际,把质量管理当做生产经营管理重要的内容来抓。在全站大力推广机械修理车间在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方面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泵管理站检修车间在深挖潜力控本增效方面、维修大队维修五队在夯实基础工作提高竞争能力方面、特车大队三车队在强化设备管理方面等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第4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合兴昌镇劳动管理站

(2005年10月14日)

近年来,合兴昌镇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到合兴昌投资兴业,据统计,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1300多家,外来劳务工超过35万人,这给我们的劳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加上从2001年底取消暂住人员管理费后,基层劳动部门的工作内容转变为以日常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为主,可以说部门利益减少了,但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站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依法行政”的原则,努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合兴昌的社会局面稳定,上半年全镇未发生过劳动争议集体越级上访、堵路游行等不安定事件,为全镇的经济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现将我们工作中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简要地向大家作个介绍和汇报:

一、积极适应当前劳动关系状况的现实要求,推动劳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劳动部门必须提高化解劳动争议和社会矛盾的处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从我们镇的实际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就业结构和就业形式的不断变化,当前劳动关系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拖欠工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一些企业在劳动合同和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基本劳动标准方面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情况也给我们劳动部门带来了许多压力和困难。如近年来的劳资案件持续攀升,2003、2004年分别比上年上升34%和12%,今年1至9月,案件也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了34%。企业恶意欠薪、负债逃的有增无减,今年1至9月,此类案件有宗,涉及员工843人,涉案金额162万元,分别比升39.8%、25%。重大案件总量高居不下,9个月共发生18宗,涉及2312人,涉及金额223万元,分别比升20%、39.1%和31.2%。形势表明,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动态化和复杂化,如果我们观望等待,只会陷入被动应付,手足无措的困难境地。因此我们采取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的办法,推动工作关口前移,争取掌握主动。

一是面上普查。今年以来,结合市区提出的《劳动用工管理手册》企业分类监察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全镇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进行了再次摸底和清理。不仅仅是登记,而且对企业的性质、法人、地址、员工人数等都进行了实地核查,同时要求全县1300多家企业必须及时换领新的《劳动用工管理手册》,同时提交合同、工资表、考勤记录、管理制度等基础资料,由我站监察人员根据资料到企业调查后,再行核发。从而掌握了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了阶段性依据。二是重点监控。对一些在普查中存在较大隐患的企业,我们责成专人负责,限期要求其整改,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罗岗社区的红旗五金厂,是多年来拖欠工资的老病号,我们监察工作人员就每周对其进行走访,询问督促工资发放情况,今年以来,对该企业的投诉明显呈下降趋势。三是动态跟踪。社会发展了,形势变化了,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会有这样那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在掌握面上,掌握重点的同时,还坚持动态跟踪,要求站里监察队的同志每周必须对5间以上的企业(不包括劳动争议调解涉及的)进行日常监察,定期采集资料,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集中性的问题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掌握、早处理,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通过这几点关口前移的监察措施,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企业拖欠工资的情况大为好转,基本杜绝了拖欠2-3个月工资的现象;超时加班问题有所改善,大多企业都能保证员工每周有一天的休息;企业违规侵权的现象大幅减少,以往乱罚款、乱扣钱、甚至乱打人的极少发生。全街道企业的合同签订率达到了85%以上。

二、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地域管辖优势,实现劳动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

长期以来,就劳动管理工作来说,镇一级的劳动管理站就是最基层的部门,镇内发生了劳动争议问题,都是由站里来负责,来协调,来处理,事实上街道劳动站仅有30来人,既要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又要负责仲裁,还要兼顾监察,平湖有各类企业1300多家,一年的劳资案件5000宗,仲裁案件近600宗,可以说是只能是疲于应付,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全站人员都是扮演着“消防队员”的角色,“那里着火那里扑”,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关键还不能保证效果。怎么办呢?根据各级“属地管理”的要求,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借鉴兄弟站的先进经验,这两年来,我们开始着手构建全街道基层的劳动关系协调网络,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的地域管辖优势,实现劳动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首先,从抓认识入手,提高社区对劳动关系协调的责任心和重视度。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社区的书记、主任,学习劳动方面的文件精神,让他们感觉到责任在肩、责无旁贷。对一些发生了重大劳动争议案件的社区,街道牵头,在案件现场召开现场会,分析案件对社区造成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基层的深思和重视。劳动站更是对各个社区逐个走访,宣传政策和形势。现在,各社区的领导班子都已经把劳动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1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劳动工作有计划、有投入、有检查,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各社区还积极响应街道的号召,主动出资筹集了256万元的企业欠薪保障金,为处理重大劳资纠纷案件提供了保障。其次,从抓队伍入手,充实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力量。前几年,各社区也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但事实上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多数人只是挂个名,业务不熟悉,工作无从开展,一出问题,经常都是由劳动站出面,社区领导到场才能解决。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对社区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配备强有力的领导,各社区主任要担任调解小组的组长,股份公司经理和治保主任要当副组长,二是要配备强有力的工作人员。要求各社区必须挑选两名以上素质高、能力强的年青人担任调解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三是强化业务的培训指导。我们举办了一期劳动争议调解培训班,还安排各社区两名调解员到我站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之后又结合案例对社区调解员进行分析说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又从实践来体验理论的方式,使社区调解员们掌握了一些劳动争议调解的政策法规和基本方法,以利今后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硬件建设。我们要求各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小组要制度上墙,责任上墙,配备电脑、电话和传真等硬件设施,各社区积极配合,落实情况较好。

8月1日起,我们已经将30人以下的非重大劳动争议投诉案件下放到各社区调解,通过这几天的运作,有80%多的案件在社区得到了处理解决,既为劳务工提供了就近投诉的方便,又使劳动站的监察队伍从原来繁重的调解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到日常监察防范为主上来,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全街道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管理效果。

三、严格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坚持在劳动关系协调中依法行政

第5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摘 要 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是特许经营中的核心问题。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应体现合理的投资回报水平、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以及激励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而影响投资回报的因素为定调价机制、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企业成本及成本核定、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基础设施 设施经营 投资回报

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利益,较为复杂,是特许经营中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案例发现,特许经营项目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失败,大多是因为投资回报机制尚未理顺。能否建立一个合理、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许经营项目的成败。

一、投资回报机制的内涵

特许经营的投资回报机制是指获得特许经营权的投资者为实现合理投资回报,通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与特许权的授予方约定投资回报取得的方式、水平和保障机制,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而言,投资回报机制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投资回报率的约定,如采取固定投资回报率、浮动投资回报率或是一定规则约束下不设投资回报率的自负盈亏方式。二是投资回报取得方式的约定,如约定通过用户付费、政府补贴、授予相关开发权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三是投资回报率各影响因素的约定,如对价格水平、服务标准、特许经营期限、风险分担和收益均衡原则等方面进行约定。

二、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应考虑的因素

根据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特许经营项目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一)体现合理的投资回报水平

竞争性谈判的过程中,作为特许权授予方的政府部门,它希望选择投资回报要求低、承担风险较多、服务质量较高的项目公司。而投资者则希望在一定的服务质量要求下,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承担较少的风险。双方都要在投资回报和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权衡,最终达成协议,形成权利义务的相关约定,其中也包含投资回报要求。双方在考虑投资回报时都要参考一些因素,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双方共同考虑的因素:①行业平均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是综合了行业特性、行业经营风险水平之后形成的一个综合指标。②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银行利率体现了资金使用的最低机会成本。政府考虑的因素:①政府自己经营该项目的成本。特许经营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经营效率,要么在提供相同服务或产品时,特许经营的投资回报要小于实施特许经营带来的成本节约,要么在同样支付水平时特许经营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或产品;②政府的资金压力。当政府具有较大的资金压力时,需要快速的获取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为了吸引投资,需要适当提高特许经营的投资回报。在资金充裕时,重点在于引进技术好、效率高的公司进行管理,目的不在于吸引投资,最终确定的收益率也会较低。企业考虑的因素:①机会成本。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投资者对于投资回报率的要求会比较高,体现了它较高的投资机会成本。②投资战略选择。例如大型跨国公司了为获取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市场,在进入初期从战略发展的考虑,可以允许较低的投资回报率甚至亏损。

(二)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特许经营双方在各项约定中应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分摊(享)。风险水平的有效控制,事先在协议中明确各方的责任,能够增强投资回报的稳定性,从而增加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能保证政府损失的最小化。在投资回报机制中,应有针对性地制订出预防风险的方案,在保证政府、投资方和公众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制定清晰、详尽的条款。

(三)激励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使项目公司以自身认为更有利的方式对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第一,要适当允许特许经营企业保留降本增效所得收益。英国水务通过最高限价法监管价格,在一个调价周期内,企业在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可以获得降本增效带来的收益。再次调价时,政府会考虑适当调低价格,促进企业继续降低成本。第二,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投资回报率应建立在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上,政府可以依据绩效考核和评价指标确定企业是否合格、是否续约、是否给予奖励。

三、投资回报率约定的方式

投资回报率约定的方式包括固定投资回报率、浮动投资回报率和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自负盈亏回报方式。

(一)固定投资回报率

指政府按照投资者的投资数额承诺固定的投资回报率。如1991年菲律宾BOT电厂项目和1996年广西来宾电厂项目。这一模式企业经营风险几乎为零,对社会资本具有巨大吸引力,但会促使企业无限制地扩张规模和成本,并且由于所有的风险由政府承担,违背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有可能会给政府和居民带来超额的负担。

(二)浮动投资回报率

指政府与项目投资者通过谈判确定投资回报率的上下限,经营收入超过回报率上限部分归政府所有,低于回报率下限时由政府补贴或提高收费标准,在投资率上下限之间的经营收入归项目公司所有。浮动式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固定投资回报率的一些缺陷,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益,但仍然给予了投资者一个固定投资回报率的基数,无法控制特许经营项目扩张投资的冲动,对成本的控制缺乏约束力。

(三)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自负盈亏回报方式

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自负盈亏回报模式是当前的主流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相关规则的合理设计能够实现公众、企业和政府之间利益的平衡,体现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能够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行为,是特许经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绝大多数特许经营项目都采用此方式。在这一方式中,政府和各项目公司通过竞争谈判等方式,就合同中影响投资回报的各类因素进行约定,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个预期的,政府和企业都能接受的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水平。实际运行过程中,当涉及到的相关边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应按照风险合理分摊的原则,进行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如1991年的英国Skye Bridge项目,政府部门(英格兰发展部)和项目公司(Skye Bridge Ltd.),在协议中对建设方案、收费标准、经营期限,及其它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等进行了约定,在对这些事项约定的同时也形成了该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我国近年来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如此,不再对投资回报进行承诺,只是约定影响投资回报的各项影响因素,如某处理厂项目,通过协议双方约定处理水量、处理标准、项目维护计划、期满后的状态、服务费标准等权利与义务关系,间接形成企业的预期投资回报率,而协议前的竞争和谈判,也就是不断确定相关因素,进而确定预期投资回报率的过程。

四、影响投资回报的因素

作为主流的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自负盈亏回报模式,需要就影响投资回报的各项因素一一约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投资回报的各类影响因素。

(一)定调价机制

通过价格方案向消费者收费既是取得特许经营项目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之一,又是影响投资回报最直接的因素。定价调价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回报的获取。如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已根据行业特性,建立了较为完善,能够激励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定调价机制,在协议中约定之后,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即时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特许经营项目投资回报的取得。不同的定价调价机制会对投资回报机制产生不同影响。如面向公众的价格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多数情况下,价格不能完全弥补成本,需要采用多种投资回报取得方式,而面向政府或企业的价格往往只需要价格这一单一投资回报取得方式。

(二)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包括高速公路的通行量、生活垃圾的处理量、污水的处理量、自来水的消费量等。需求量对投资回报的影响途径,一是通过影响项目建设方案影响投资回报,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需求量大小。需求量预测出现严重失误,会给投资回报带来重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收益影响投资回报,当实际需求量持续低于预测量时,会影响投资回报的实现,甚至亏损。

(三)企业成本及成本核定

企业成本包括运营成本、融资成本等。成本对投资回报影响的途径,一是影响初始进入时的投资回报要求。当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或有实现既定标准的更低成本方案,将能获取高额预期收益;二是成本变动对投资回报产生影响。当出现合同约定需要相应调价的成本变动时,将不会对投资回报产生影响。当合同未约定时,将会增加或减少投资回报。成本的准确核定是确认成本合理性的基础条件,也是定价调价的基础性条件,只有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成本核定制度,才可能建立有效的定价调价机制,进而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

(四)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

服务标准指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行业监管部门对公共服务或产品的提供所设定的标准,如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道路维护标准、相关环境标准等。标准的提高往往会带来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进而减少投资回报,例如竹园一厂污水处理项目建造时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一级加,提高到二级之后,需要大量更新改造支出,对其投资回报造成了较大压力。另外,在一定的服务标准之下,如果政府监管不到位,项目公司倾向于私自降低标准,从而获得高额投资回报。

(五)特许经营期限设置

特许经营期限是特许经营协议中需要首先明确的条款,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由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一般具有规模效应递增现象,其投资回报在不同时间上表现不一致,往往初期收益较低,甚至亏损,但后期收益巨大。如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初期,流量较小,成本摊销巨大,可能出现亏损;后期,车流量大幅增加,道路相关设施的经营收入也随之提高,只需付出一定的维护成本和稳定的资本成本摊销。这种情况下,特许经营期的设定将对其投资回报产生非常大的直接影响。

第6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基金数量也日益庞大,其管理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针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征缴不力、非法挪用、基金流失、管理混论、缺乏监管等现实问题,本文从加强信息化管理着眼,旨在探讨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基金;信息化;监管;有效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收支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止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 402.05亿元,支出21 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 118.5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12.79%、299.78%和435.24%。然而如此庞大的社保基金规模给社会保障管理也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压力。

2006年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的上海社保基金案浮出水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社会讨论的热点。长久以来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问题一直存在,如何建立起科学的运营模式来统筹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发放,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提高保障安全和提高保值增值能力,这将是中国社保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将会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开辟新的路径。

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效率。

社会保障基金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管理机构重叠,保险业务交叉,管理成本较高;此外管理部门政事不分,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1.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面临较大压力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购买风险较小安全度较高的国债,社保基金未来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风险。

1.3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缺失

地方政府社保部门既当监管者,又同时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容易使社保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另外,我国社会保障部门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通用性强、易于操作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和统一的监管信息库。[1]

1.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社保基金投资和运营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体系也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内容齐全具有权威性的立法。并且,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已经不符合时展要求,不符合社保发展现状,亟需修改更正。

1.5社保基金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至2011年底,各地累计投入并使用89.57亿元建成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但是由于标准尚不统一,数据较为分散,数据质量不高等现状,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社会保障各相关部门之间也未能实现数据共享。

2.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分离制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2]

可以采用分离制衡式模式,国家税务部门、社会保障部门、银行分别负责基金筹措、基金支出,基金发放,基金增值归相关的市场部门,基金管理归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社保基金“统账”分离经营,将统筹账户的基金交由统筹基金信托委员会运营,个人账户基金交由基金管理公司运营。

2.2 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促进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设立专门的投资营运机构以实现保值增值,拓宽投资渠道,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稳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2.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3]

需要一个独立的、强有力的全国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负责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和运营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监督委员会。社保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社保基金的运营情况,逐步实现社保基金的公开、公平、公正运作。

2.4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法制建设

制定社会保障财务及社会保障费用制度的相关法律政策,确保社保基金收缴和来源;制定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法律制度,严格规范社保基金管理主体,严格限制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竞争机制;制定基金管理的法律监督政策,包括监督机构的设立、监督机构的权力和义务等等,从法律上给予社会公众对社保基金运作的知情权。

3. 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社保信息系统的联动机制

第一,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信息一网共享机制。构建社会保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财政、公安、卫生、地税、民政等各部门进行数据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整合。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开展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趋势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第二,建立社保基金与社会保险其他业务系统、外联系统互相支持和监督机制。[4]依托共享数据库,各系统间可以有效开展各自工作,并为其他系统的工作提供相关支持。同时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对社会保险各经办机构征收社保基金进行监督核查,其他业务系统也要对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的财务核算及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防范基金的安全问题。

4.总结与展望

随着老年化速度的加快和通货膨胀率的攀升以及社保基金“入市”大潮的推波助澜,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面临着较大压力,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基金非法挪用的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危害着参保人利益,百姓“养命钱“岌岌可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保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都为我国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觅得了良机。而依托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实现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的路径,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于完善社保基金管理乃至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晓娜.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保险广角,2007(10).

[2]靳星.浅析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制度的问题及完善[J].商情,2009(16).

第7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险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发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祉的功能,实现这些功能必须紧紧依赖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不断提升。

1.2 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适时提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这就需要在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促进社会保险工作快速发展。同时,面对庞大的参保人群和基金规模,加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所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要顺应形势不断加强其经办能力建设。

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现状

2.1 自身建设不完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般都是副职级的事业单位,且无行政管理职能,经办工作协调推进较难;伴随社会保险事业的纵深发展,经办需求与人员紧缺矛盾日渐加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各地经办机构的名称却不尽相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经费通常按一般性行政机关来预算拨付,导致工作经费紧张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

2.2 业务管理不规范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规范不健全,严重制约着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规范操作,缺乏统一性;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程序参差不齐,各自为阵,不能对外有机连接,缺乏协调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操作没有实现标准化、程序化,缺乏规范标准;服务设施和布局、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没有形成一体化,缺乏一致性等。这些业务管理的不规范、欠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2.3 政令传达不畅通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块块管理体制,必然造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上级部门和下级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而只能是业务上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由于上级对下级没有人、财、物的管理权和话事权,必然导致上级不能指挥下级、下级不听从上级指挥,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影响着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执行。所以说,政令不畅通是提高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致命杀手”。

2.4 信息系统不完备

社会保险各项经办业务均以计算机系统为载体进行信息管理,存在风险隐患;缺少统一的数据库和覆盖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导致资源不能共享;公共资源联网质量不佳,特别是与地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网水平较低,影响办事效率;没有充分发挥电子申报业务的优势,导致很多业务仍要手工输入;系统内控能力薄弱,缺乏正常的网上“警察”巡逻,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并维护等。这些都将成为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瓶颈。

2.5 制度机制不健全

扩面有限和征缴不力难以缓解因退休人员抚养比迅速攀生而日益增加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支付压力;政策滞后不能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要求;对社保欠费的治理仍举步维艰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将使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加强失去必要的制度支撑,可以这样说,社会保险制度的先天不足,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必然薄弱低下,有碍经办能力的提高。

2.6 法律法规不到位

社会保险稽核作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唯一的执法职能,至今未有配套的规章条例作保障。《社会保险法》虽已颁布实施,但是在内容上并未提及到社会保险稽核,社会保险稽核的依据依然是《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基于此,社会保险稽核只是受委托执法,不过是执行部门政策而已,必然导致社会保险执法缺乏法律保障,从而大大减弱了社会保险的执法能力,给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带来障碍,严重制约着经办能力。

3 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的几点建议

3.1 政府重视,增强人力财力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财力做支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编制确定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统账结合模式确立后,人员紧缺现象明显,增加编制迫在眉睫。同时,各级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首先,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明确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险补贴的额度或比例。其次,简化资金周转环节,加快缴拨速度。设立社会保险储备基金,以便应对支付危机。再次,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在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业务指标和管辖原则等方面,做出宏观规定,便于各地逐渐趋于同一。

3.2 科学绸缪,规范职能设置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因此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机构设置、理顺机构层级,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改建为独立的由政府直接领导的国家行政机关。同时,要统一单位名称,省级以下应统称为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模式,所有社会保险部门均参照或依照公务员管理;统一编制配置,市县级社会保险部门均按2000人/人的管理比配备人员编制,努力建立一支以中级职称为主体,高级职称为骨干,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3.3 着眼长远,优化业务流程

一是按照统一标准、简化程序的原则,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以规范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二是统一社会保险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操作从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三是设置统一的服务窗口名称和社会保险标志,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四是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人社行政部门业务职责分工,不断规范和加强业务管理,为社会保险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

3.4 抓住关键,加快信息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依托信息系统和多级网络,以实现科学有效管理。一是,实行“五险合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机系统和中央数据库系统支持下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二是,坚持计算机系统统一开发,建立跨险种、跨地区的统一数据库和覆盖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保与医院、银行、工商、公安户籍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埋平台;四是,积极探索“网上社保”经办管理模式;五是,加快推进“金保工程”向乡镇的延伸,建成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的四级网络系统。

3.5 健全制度,完善配套法规

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保证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险;二是,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偏离实际的政策制度,要予以清除、纠正,对存有缺陷的政策制度要予以修改完善;三是,完善社会保险法配套法规,特别是对当前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亟需操作依据的配套规章;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治社保,确保将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3.6 规避风险,提升自控能力

一是,强化内控管理力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业务痕迹保留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抽查机制和风险预测预警机制等,确保基金内控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社保稽核力度,切实加大对逃避参保缴费行为和欺诈冒领社保待遇行为的检查惩处力度;三是,加强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行管理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社保基金运行的风险预警制度,及时掌控基金运行动态,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实行网上“警察”巡逻,对业务操作系统加强巡视和检查。

第8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做好市级党政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的脱钩工作,经北京市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对我市市级党政机关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范围

    移交、撤销企业的人员应是2000年6月30日前正式录用,并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在册人员。

    二、移交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移交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离休人员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参照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以提前退休、提前离岗,不随企业移交。

    (二)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于企业移交造成企业名称变化的,应变更劳动合同的企业名称;造成职工岗位、待遇变化的,双方应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协商不一致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8年第2号)、《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38号)、《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市政府令1995年第6号)、《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及有关规定,在企业移交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若企业无力补缴,2000年12月31日前所需社会保险经费由企业原主管单位筹资解决。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移交后应继续向所在区、县社保机构缴纳各项保险费用,不得因移交而中断或拖延缴费。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三、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撤销企业的职工,由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安置。

    (二)撤销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劳动关系。职工被安置到其他企业就业的,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职工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新企业应将职工在原企业工作时间视同现企业工作时间。企业主办单位与职工就重新安置协商不一致的,原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以按照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安置费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四)撤销企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至十级的,由企业主办单位负责安置。如本人自愿自谋职业,由企业按照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的规定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五)已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大病医疗、工伤保险的撤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到其他企业的,社会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自谋职业的职工,可将其档案委托存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与存档前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失业的职工,可由企业将档案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9篇:经济管理汇报范文

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于1996年12月1日开始。为作好此次决算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印制下发《1996年度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表》(以下简称《决算表》)及附表,同时下发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各参统单位要严格按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填报《决算表》。

二、我市从1996年开始,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零点决算制度,即以财务核算年度为基金决算年度,相应的统计口径为上年的12月月报至当年11月月报数据。鉴于1995年12月月报数已进入1995年决算,因此1996年的基金决算期为1996年1月至11月,1996年12月的月报数据将进入1997年决算。

三、为便于新老决算年度的衔接,按季报表的单位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提前一个月上报,即12月5日前向上级社保机构报送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表中只含10、11月两月的数据,12月份的数据与1997年1、2月的数据做为1997年第一季度的报表数据,以此类推)。

四、凡在1996年中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企业,以统筹报表隶属关系实际发生变化之月为界分别填报汇总,即隶属关系变化前部分,仍报原主管部门,并由原主管部门汇总;其后部分报现主管部门,由现主管部门汇总。

五、根据京劳险发〔1996〕233号文件规定,军队企业从1996年1月起,企业缴费比例由工资总额的19%下调到16%,已按19%多提部分在决算中调整。

六、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报《决算表》外,同时报送软盘。

七、《决算表》由参加本市统筹的基层企业于1997年1月1日前报主管部门;区县、局总公司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别汇总后一式两份于1997年2月1日前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八、各类报表必须字迹清晰,不得涂改。表头、表尾必须填报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