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审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独立的会计制度体系
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针对会计制度的制定还相对来说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中,并且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合并,已经难以真正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也逐渐向着企业会计制度的方向发展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却依然处于财政拨款层面上。这从某种意思上来说,也是一种预算会计制度。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就针对于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来说,其所运用的记账方法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变化,并由原先的收付实现制转变成了权责发生制。而从根本上来说,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记账方法,并且,我能够依据账户科目的设置等形式,来确保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会计核算需要。
(三)实现会计科目的统一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在制度当中,自动摒弃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等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一套更加高效的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根本上来说,通过运用这项新的制度,来进行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对期初余额进行充分关注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对于余额的整顿与调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其在进行调整之后,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试算平衡,在实现了相应的调整之后,其所产生的期初余额,需要被列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当中,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而在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时,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期初余额审计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对相应的科目余额进行科学的调整,并且,对这个调整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与检查工作。在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的同时,来对其所存在的舞弊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二)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核算的严格把握
就针对于新的会计制度来说,其规定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在该制度的实际实施之前,其就存在固定资产,要求我们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核算,并对原价进行细致的核查等工作。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在执行之后,应当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设置为,在资产购买或者安装之后的次月,来进行。而就针对于无形资产的账目处理而言,其与固定资产基本上一直,要求相应的审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原价进行充分的重视与关注,明确资产的原价与实际的使用年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其所具有的合理性。
(三)严格把控在建工程的核算
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其最新增设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且,要求相关的事业单位,应当把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准确的纳入到在建工程的科目核算当中。而就针对于实际的审计过程来说,则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保证科目余额核算的准确性,并且根据相应的会计制度,来将基建数据定期、严格的录入到账目中。此外,要求其应当对数额的精确性进行全面的核算与核查工作。
(四)严格关注内部控制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一般情况下,内控环境能够使得特定的控制出现增强或者削弱的现象。在这当中,若内部控制薄弱,则其就可能会任用一些能力较低的会计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事业单位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手段。因此,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重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此外,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对政资金的集中收付制度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并以此来强化对公开支出权限的控制,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财务管理方面
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要有一整套既符合政策原则,又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
(一)财务工作的领导及责任
1、《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各单位负责人应认真学习《会计法》,熟悉、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2、各单位领导年初要组织领导班子及财会人员研究、修改和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和财务计划,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目标执行。
3、各单位负责人要坚持原则,严格按制度规定和审批权限审查签批每一项财务开支事项,认真把好支出审批关。
4、各单位负责人应在本单位出具的月报表、年度预算、决算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上签名盖章,以明确责任,并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合法。
5、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各单位年末要召开职工大会,由单位负责人做财务收支、经营成果、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单位职工有权对财务事项进行质询,单位领导对职工疑义的事项做出明确的解答。
(二)财务工作的规范及要求
1、财会人员职责分工
(1)出纳员
a、要按规定限额压缩库存现金,并保证现金、有价证券的安全。
b、及时准确、全面规范登记好银行存款日记帐和现金日记帐,认真履行票据传递手续。
c、管理好各类票证,做到收据、支票存根序号相连,不能间断。
d、不准公款私存或私设“小金库”,不准“坐收坐支”现金。
e、日清月结,及时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做到帐实相符。
f、不能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g、不准出借银行帐户(指利用单位帐户办理与本单位无关的业务)。
(2)会计
a、按《会计法》和《会计规范》要求,认真审查票据的合理、合法性。
b、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预算、单位财务计划的要求办事,对违反法规、预算规定及财务计划的业务事项要及时纠正。
c、按会计核算职能要求,认真做好记帐、算帐、报帐工作,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d、及时对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证相符。
e、充分发挥会计参谋作用,积极参与经营、财务管理,帮助领导做好年度财务计划。
2、帐据及印鉴使用管理办法
(1)帐据必须使用由财政局统一监制的,无监制印章无效。
(2)财务印鉴由会计和出纳员分开管理。
3、增收节支,加强资产管理
(1)努力节约支出,反对铺张浪费。各单位要严格按预算、按定额支出,压缩非正常开支,尤其要严格控制招待费。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实行预算包干制,把经费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或具体项目,以保证不突破计划指标。
(2)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单位要把各种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帐内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盘点。购置、变卖和报损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二、审计监督
局财务室除了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外,同时具有审计监督的职能。为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效力,维护财经秩序,提高系统内财务管理水平,现就审计监督内容和管理事项作出如下规定:
(一)财务审计管理事项
1、各单位年初的预算、财务计划、财务管理制度,报局财务室审查备案。
2、各单位承包、房屋和场地租赁签订的合同(协议),必须报局财务室审查备案。
3、各单位与财务有关的各种报表(包括年末决算)报告,必须报局财务室审查后,方可按要求上报。
(二)审计监督的内容
1、原始凭证来源的合理、合法性,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审核的规范性。
2、记帐凭证内容登记、分录和编号是否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
3、现金和银行存款明细帐是否做到日记月累,总帐和明细帐金额是否相符,财务人员是否按要求登记帐簿内容。
4、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和改变用途的现象。
5、经费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执行中有无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现象。
6、债权、债务的清理及回收是否及时。
7、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履行了报批手续。
8、各项收入是否全额入帐,单位有无套支、坐支现金和私设“小金库”现象。
9、财产的出售和出租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
10、有无不合理收费项目。
11、财务报告反映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内部控制是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就需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得是否科学、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影响重大。
一、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人员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规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单位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包括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涉及支出类业务的审批,还包括如销售单、供货合同等收入类业务的审批;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办公费、投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诸如基建投资、兼并等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审批。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预算。
3、不相容职责划分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对一些小型单位因为职工人数少,绝对的职责划分困难很多。但是应通过更严密的监督和复核,以弥补划分的不足。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明确审批人及对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单位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这种审批模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即使会计人员发现疑问已是“既成事实”,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授权领导或职工代表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四、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符合《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更是难有约束。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应加强民主理财建设,对于大型投资应经过领导集体会商,涉及职工利益事项应通过职代会表决等。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财务
现阶段,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机制依旧是必须的,而内部控制制度又是提供这一机制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要加强对内部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因为资金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为其发展提供基础。财务管理虽然是对内部资金运作的监督和评价,但是内部审计的存在又在一定的基础上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以期能够达到事业单位既定的财务会计目标。反过来,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控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一个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机制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平台。可见,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且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单位内部治理机制。
一、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管控中的作用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控水平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特定时期的目标并且能够按照单位内部管理层的要求对财务进行规划。毕竟对内部财务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立在内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在管理层和内部员工中都会存在着损害单位利益的情况,比如说压力的存在、舞弊的机会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等都会使得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破坏本属于单位的利益,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对内部控制造成损害,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形成的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就能够对财务管理和控制工作的人员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迫使他们按照完善的内部控制来执行相关工作。对于那些执行结果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那些执行结果较差并且存在着舞弊等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而内部审计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地位和权威上面。可见,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建立能够提升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单位的效益服务。另外,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单位面临的风险,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降低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如果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够独立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或者虽然独立没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话,内部审计就不会产生预期的监督和评价效果,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能够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不仅仅只限于对内部资金活动的管理,它是事业单位内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财务管理决策关系到单位内部决策的主体,对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做出财务管理决策的时候,相关人员会为了短期的效益形成一定的决策,而不顾该项决策的合规性和合理性。于此,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能够在这些方面弥补财务管理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制度关心单位内部管理活动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它能够以单位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如果说,财务管理注重特定时期的效益,那么内部审计就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决策提供质疑,引导其将单位的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进去。即便财务管理决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全面,通过对财务进行内部审计也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向有关的管理人员进行报告,以便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事业单位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建立和完善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以便能够减少单位的损失提高效益。在发现单位内部的薄弱环节时,针对该环节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并且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目标的最大化。以上便是内部审计在提升财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应当对其形成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将其全面运用到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例如,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深刻,并且下发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相关课题,以便为实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运用。它的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就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查,并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应有的独立性要求,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不断提高着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财务信息的利用可以说能够涉及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很多组织部门,能够提供不同的决策有用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使其提高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能够促进单位内部机构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制度要求进行。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使得单位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对财务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运用。众所周知,成本费用是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单位一定期间利润的维持提供一个真实的水平。内部审计的工作涉及到单位运行成本费用的监督上面,能够对不合理的成本费用以及财务管理现象对其做出的不利判断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使得内部相关部门只能按照有利于单位整体的目标来做出信息的裁决。其次,内部审计也能够对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工资进行考核。通过对单位内部成本费用的分析,能够对各部门的贡献程度进行一定的把握,这样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也能够进行一个预设的分配标准。对于那些贡献程度较高反而工资水平的财务信息显示出工资水平较低的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排查,使其能够提供综合反映单位内部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最后,内部审计能够对单位内部的资金运动的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信息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单位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四)内部审计有利于实现单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不同于企业组织,事业单位大多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对于单位内部的资产状况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对其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不足的。而内部审计能够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保护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能够及时发展单位内部违法违纪的情况,并将此类情况向单位管理层汇报,从而加强对内部资产的管理工作,防止资产的流失,以便能够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完善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虽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等进行监督和评价,但是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较好的审计环境,那么再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体现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报告从而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这样才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财务管理的结果来进行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审计就无从下手,能以对财务管理的成果进行完善的评价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单位整体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也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环境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特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二)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共同构成完善的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制度是单位完善的公司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作用的发挥,从该角度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共同组成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事业单位中,有效的治理水平必然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反作用关系,在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要提高财务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力度。
三、结束语
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而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话题,它不仅仅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维持单位的整体目标以及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完整,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组成部门。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也能够为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单位应当充分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得它们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且最终会有利于单位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正是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审计局机关财产物资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一、管理的范围
1、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汽车、微机、文印设备、电风扇、电视机、录放机、摄像机、照像器材、音响设备、通讯设备、食堂设备、办公设备(含桌椅、沙发、文件柜、档案柜)、水电修理工具设备、车辆管理工具及材料。
2、低值易耗品。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达不到固定资产价值的物品。如桌、椅、计算器、算盘、订书机、装订机、尺子、玻砖、号码机、热水器、体育用品等。
3、办公用品。如:笔、墨、纸张、信笺、水杯、胶水、复写纸、帐本、帐页、香糊等日常办公用品。
4、劳保用品。
5、劳动工具。
二、管理的原则及方式
管理的原则,实行“帐物分开,采购与保管发放分开”的原则。所有办公用品及物资均为办公室统一管理,发放到各科室及个人的由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办公室要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帐物相符。
三、采购发放制度
办公用品及物资由办公室按计划统一购买发放。汽车修理材料由办公室指定专人同驾驶员一同购买。其它科室及个人原则上不准购买报销(办公室同意购买除外)。
四、领用办法
各科室所需的办公用品及物资由办公室领取。机构调整及人员变动要严格履行公物移交手续。
五、配发标准
1、办公用品,既要保证正常工作的需要,又要按勤俭节约的原则配发。
2、每个科室每半年发一公斤茶叶、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拖把一把、扫把一把;每人每月发5加伦水票一张,半年领发一次。
3、驾驶员十八个月发一套工作服(价值120元);每季度发肥皂一块、毛巾一条、手套三双,每半年加发洗衣粉一包(500克),毛巾一条。
4、打字员每季度发肥皂一条,半年发毛巾一条,一年发袖套一双。
建设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建设财务审核及内控制度应遵循的相关准则,最后对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1)优化企业的制度:自电力改制以来,企业制度的现代化一直是改革的目标,而经营体制兼具约束和激励两种作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而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又是企业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
(2)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国家的投资,电力企业首先应确保国家资产不受损失,其次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升值。国家明确了电力企业的资产考核的相关内容,而在具体实施时,就需要有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的支撑。
(3)降低经济犯罪的发生几率:经济犯罪很大一部分就是因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的松散诱使的,有力的财务监管能够增加犯罪成本,为国家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一些电力企业的内部监控不够系统化,机制也不健全,风险防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其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关准则
(1)主营业务的互为约束:电力企业的经济业务较多、来往数据也大,因而经济业务的完成应至少由两人以上进行,以形成主营业务间的相互制约,避免因一人包干产生的经济犯罪,并降低财务出现错误的问题。同时还应明确对经济和会计事项进行审批的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的界限和分离,扬长避短、互为约束。
(2)全方位的财务管理:电力企业的设备、项目、物资较多,经济业务的往来较为频繁,且组织层次多,幅度广泛,部门相同而级别不同的信息传递存在路径较长的现象,账目之间、账目和实际之间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因而,账目的核对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予以纠正和规范,确保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资料与实际相符合,以为会计决算、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
(3)财会的独立性、谨慎性:独立性是指由于财会人员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管理当局的影响,而失去了其独立性。有关数据显示,在管理当局的强令下会计造假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因而使会计保持其独立性是建设电力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条件。谨慎性具体说来就是应谨慎的确认、报告、计量企业的经营事项,不能出现资产、收益高估,负债、费用低估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从保守的角度确认企业财会数据对经营业绩的反应,以将企业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实现电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4)集约化的资金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类型可分为粗放型管理和集约化管理两种方式,粗放型管理侧重于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企业的经营规模,适用于成长型的企业;集约化管理则致力于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对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电力企业而言,集约型管理、"一本帐"的财务管理、"一个池"的资金管理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3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和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关要点
(1)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电力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核心素质、专业技能、工作经验、通用能力等方面。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并依据员工专业素质进行岗位职责的分工,对于确保业务的正常展开,提供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业务流程再设计和优化:电力企业运营环境的改变,使得其管理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应对企业流程进行再设计和改造,以促进企业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3)加强物资的管理:在对物资进行控制时,应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对岗位职责和目标予以明确,是物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还应加强物资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并建立物资使用台账,依靠信息化的物资管理平台,使物资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4)强化内审职能:内审制度是建设审核和内控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电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部门,然而一些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内审部门也过多的受制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
4结语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的历史演进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最初的管理层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到由公司股东担任委托方,最终形成现行的由审计委员会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个阶段:由公司管理层担任审计委托方。19世纪中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由公司管理层自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以增加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可信赖程度。此时,美国还缺乏强制性规则要求对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而英国《1856年公司法》也只是允许股份公司在章程中自主规定是否进行审计,同时授权政府有关部门在一定比例的股东(股东人数以及所拥有的股票价值达到五分之一以上)提出要求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由管理层自愿委托审计过渡到强制委托审计,法定审计得以产生。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标志着自愿委托审计走向法定审计的开始,随后英国《公司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司的会计账簿、记录都必须经过审计,其资产负债表必须附有审计报告。美国国会也先后于1933年和1934年制订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审计作出强制性要求。
第二个阶段:审计委托方由公司管理层转向了公司的股东。根据这一审计模式下,财产的所有者(股东)为保证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管理层)的经营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理论上,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没有子契约,不会发生勾结、共谋。所有者、经营者和第三方是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分离的三角关系。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散,一股独大,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中小股东由于所持股份较小,没有适合的方式同时也没有积极性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这些都导致不少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受到大股东或者管理层的操纵,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第三个阶段,审计委托方由公司的股东转向审计委员会,这也是目前所实行的财务报表委托审计模式。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1938年发生的美国迈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倒闭案,为了重树社会大众对于外部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性及专业能力的信任,193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的第19号会计系列文告中首次建议由董事会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代表股东负责选任外部注册会计师。同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提出了“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组成一个特殊的委员会来选择公司的审计人员”的建议。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也于2002年1月7日联合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其中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二分之一以上)并担任召集人”。目前,审计委员会有“由二分之一独立董事组成”向“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方向发展的趋势。
然而目前实行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也有其固有缺陷,由于《公司法》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独立于企业.还要求其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多是由高校教师和退休官员担任,一方面这些人员与企业接触少,缺乏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其专业胜任能力应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独立董事的薪金由企业支付,薪金的标准较难确定,若薪金过高,将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而薪金过低又会打击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因此,审计委员会委托模式下的独立董事制度往往会出现“独立不董事,董事不独立“现象,中小股东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的其他设想目前,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方由谁担任的问题,学术界持有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学者提出由监管机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认为应把公司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由证监会下设审计监管中心行使审计委托权,非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则由国家审计署、地方审计局下设审计监管中心按非上市公司隶属关系、规模行使委托权。也由有部分学者在此观点下补充提出利用监管机构招投标机制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笔者认为政府作为委托方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及腐败问题滋生。并且招投标方式确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程序复杂,容易导致事务所低价竞争行为,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二、新型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财务报表保险制度
(一)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运作机制针对现行财务报告审计模式的缺陷,美国纽约大学的会计学教授乔斯华・罗恩(Joshua Ro-nell)于2002年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财务报告审计模式――财务报表保险制度(Financial statement insurance,简称FSI),旨在利用市场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威胁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基础。在该制度下,公司管理层不再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而是向保险公司购买财务报表保险,由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的结果评估其错报风险并确定承保金额及保险费率,对因为财务报告错报造成投资者重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负责对投资者进行赔偿(设定一定的免赔额)。
财务报表保险的基本运作程序:第一步,由上市公司管理层向保险公司发出投保要约,保险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等因素,根据初步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要约。第二步,如果保险公司决定接受该要约,则向公司管理层出具投保建议书,建议书中包括保额和保险费率的对照表。第三步,公司管理层将投保建议书和投保计划交由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决定是否投保及投保的保险金额,并由股东大会在最高保险金额下投票选择任何一档的保费及相应的费率。股东大会的决定必须对外公布。第四步,股东大会决定投保后,由保险公司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投保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如果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保险公司同意承保并签发保单。如果是其他意见的审计报告,则保险公司应重新与投保公司商议保单条款或者拒绝承保。第五步,保险公司必须向公众披露保险合同,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对投资者承担一定额度的赔偿责任,并向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追偿部分金额(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责任)。
(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优势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解决了传统审计模式的固有缺陷,大大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通过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切断了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审计人员独立性增强,将会更加注重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质量,保险公司为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必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出
具真实的财务报告,保险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目标趋于一致,能更好得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在该制度下,保险公司向公众披露了保险合同的条款,上市公司的投保额以及保险费率等信息可以成为衡量其财务报告质量和投资风险的可靠指标,投保额相同时,保费率越低,财务报告质量越高;保费率相同时,投保额越高,财务报告质量越高。这将大大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公司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另一方面,投资者能够较准确得估计所持有股票、债券等资产的内在价值,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最终,市场上的资金大都留向了使用效率较高的企业,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为公司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创造动力。在该制度下,公司的股价必然会受到投保额和保费率的影响,那些投保额低、保费率高的公司的股价也相应较低,给公司管理层提高财务报表质量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带来内在激励和外在压力。
(4)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审计行业的整体执业水平,同时减少整个社会的法律诉讼成本。由保险公司作为审计委托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失信于一家保险公司,必然会失去该保险公司旗下全部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同时由于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原本的直接经济联系已被切断,这是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以质量竞争取代低价竞争,审计师依靠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来赢得市场份额,整个审计行业的执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审计报告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由于审计失败造成的股东损失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诉讼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整个社会的法律诉讼成本会减少。
(5)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质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该制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最大化了舞弊和疏忽的成本。从宏观上看,其将保险业引入会计师事务所,有效缓解了审计市场供求不平衡现状,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善,保险业本身的社会信誉也可使投资者对事务所更有信心。
(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缺陷及推行障碍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推行的缺陷及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需求角度来看,保险业务是建立在随机事件的大数法则定理上的,其存在需要大量的参保人,而任何一种产品在推行初期往往缺乏市场需求,参保人数量有限必然导致保险业务推出困难。首先,就保险公司而言,由于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国内、国外均无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保险公司推行风险较高,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会轻易推行这一保险产品。其次,就上市公司而言,由于目前我国的审计市场的需求属于强制性需求,上市公司缺乏审计的自主性,如果该保险缺乏强制性,潜在的投保人往往会缺乏够买的积极性,很可能出现所有的上市公司串谋不购买保险的情况。
(2)从市场角度来看,罗恩指出该制度建立在证券市场处于次强势的基础上,同时依赖于规范的保险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其是否已达到弱强式仍存在争论,推行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缺乏市场条件。
(3)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首先,由于保险公司为了弥补自己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会抬高保险收费,上市公司购买保险的成本必然大于直接购买审计服务的成本。其次,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IPO”)及在增发股票时,发行人应拥有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要求发行人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可能会出现既需要购买审计服务,又需要购买财务报表保险的情况。
(4)从保险公司角度看,由于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多样,衡量风险的标准难以确定,财务报表险种定价困难。主要反映在投保公司对财务报表保险的风险评估技术及保险范围与保险费用的合理确定,对投资者损失的责任认定,对投资者损失金额的确定等方面尚无研究依据和经验借鉴。
(5)从投资者的角度看,难以得到公平受偿,权益没有保障。首先,保险公司为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会采取抗击诉讼策略使风险反向转移,如制定苛刻甚至难以操作和无法辨清责任的保险条款。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投资者在虚假会计信息下导致投资失败,主动索赔的法律意识淡薄。最后,投资者也有投资数额大小之分,并且投资者遍布全国各地,实际赔偿在操作上存在困难。
(6)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此面临失业压力,审计独立性问题也将出现转移现象。保险公司为降低财务报表保险的收费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会选择用内设审计部门直接进行审计的方式取代聘请第三方,此时的保险公司可以看做是审计人,其与被审计人――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直接经济利益,传统审计模式下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直线关系转移为保险公司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直线关系,保险公司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可能性增大,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威胁并未从根源上得到消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将面临失去审计客户所带来的压力。
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报表保险业务的宣传力度针对财务报表保险业务缺乏市场需求问题。笔者建议,首先,保险公司方面,应当加大对该项业务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试点的方式分阶段实行,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行中的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利用现有试点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减少消费者的认识偏差,扩大业务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其次,国家方面,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加大对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推行初期的财政投入,同时应该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均应当购买财务报表保险,保证该保险业务推行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推行所需要的外部环境针对我国证券市场效率较低问题,应着手健全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建立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推行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险业向审计师业渗透以及建立健全保险公司的执业规范和监管体制等。当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都较为完善时,由于保险公司非人力资产的特点和更强的信号传递机制的作用,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能比现行的独立审计制度更为有效地运行。
(三)利用审计资源,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的问题,笔者认为保险公司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可以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同时提供给企业,作为其IPO以及增发股票的依据.以解决企业既需要购买审计服务,又需要购买财务报表保险,支付双重审计费用的现象,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四)加强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推行力度针对衡量风险的标准难以确定、保险定价困难问题。笔者认为学术界应当加大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在推行细节和推行技术方面的研究。
1.当前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改革在不断深入,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和不足,才能够完善高校财务审计体系,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高校财务审计观念落后随着我国高校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我国高校当前财务审计工作现状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监管机制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对高校财务审计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多存在着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对财务审计工作认识观念上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审计体系的进程。
1.2高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与高校相关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作为保障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合理有效运行基础的内部审计工作尚不到位。当前我国各高校虽然都设有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但内部审计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力度不够、以至无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的现象的存在,使得内部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1.3高校财务审计制度体制改革滞后当前我国高校已有财务审计体制制度不但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审计制度体制改革的滞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财务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资金使用、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反映出当前财务审计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要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有作用,审计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1.4财务审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广泛,这使得高校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虽然高校财务制度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并不健全;无法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充分可靠的经验分析数据,使得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资金使用、预算管理等工作无法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审计水平的提高。
1.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由于财务审计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高校忽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财务人员普遍缺乏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应有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职业道德水准低,原则性差,个人利益高于高校利益;业务素质低,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反映不了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2.完善财务审计体系的必要性分析财务审计工作作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财务审计体系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财务审计监督、综合评价和指导促进三个方面。高校财务审计通过全程参与高校的经济活动,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签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消除不足,充分挖掘财务审计潜力,保障高校财务监管的落实。
3.完善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体系的途径
3.1提高高校财务审计思想认识高校领导往往忽视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约了财务审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发挥。要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充分认识财务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综合评价和指导与促进作用,将财务审计工作作为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予以重视,为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3.2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作用高校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经济活动相关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高校财务审计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高校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有关经济活动的违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更正。通过财务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3.3创新财务审计组织制度建设组织制度建设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财务审计要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样需要健全的财务审计组织和制度作保证,我国高校当前财务审计组织与制度特别是财务审计管理过程中应用的程序、方法、步骤尚不明确,要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监督、评价和指导促进作用,创新财务审计组织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问题;建议
一、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与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但是由于观念、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一直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如何加强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任务了。
二、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法治社会。这就表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对于农村财务审计而言也是如此。目前,在审计方面,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等。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对于财务审计颁发了很多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农村地区的财务审计而言过于宏观,并不能为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可操作性高、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法律法规支持。同时,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构建或者尚未完善符合本地区的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就使得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使得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力度缺少
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财务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并不是很重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这无形中就导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难以得到执行,致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力度缺失,不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影响与作用。具体而言:一是由于认识不足,很多农村村干部认识不到财务审计的重要性,不重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更不用说严格执行相关审计规定了;二是由于部分村干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对财务审计工作百般阻挠,导致财务审计工作难以执行。
3.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审计的内容日渐复杂多样。要想做好现阶段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要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务审计从业人员。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显然是很难满足农村财务审计要求。 具体而言:一是专业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很多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是从相关部门调过来从事审计工作的;二是审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工作环境较差,薪酬待遇不高,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农村从事审计工作,导致农村审计从业人员都存在着年龄偏大的问题;三是专业素质不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审计的内容不仅多,而且更加复杂,这就对农村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审计人员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三、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分析
1.健全与完善财务审计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需求有增无减。为了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审计工作的发展,健全与完善财务审计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一是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可以按照正确方向进行改革;二是由于我国每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要想健全与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各个农村地区应该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身财务审计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制定的法律法规可以取得实效。
2.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要想强化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使财务审计规定可以落实到实处,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当地上级部门与领导的重视,将财务审计工作看成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亲手管、亲手抓,以提高农村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二是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的检查工作。上级部门可以在每年末都安排财务审计人员对农村相关审计工作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存在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着重大管理漏洞与问题的做法要及时改正,并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贯彻于落实。
3.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养
具体而言:一是做好招聘工作。对于农村专业从事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好招聘工作,保证有足够的审计人员专门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杜绝身兼多职现象的发生;二是改善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年龄结构,构建根据竞争力与活力的审计队伍。其主要是要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改善财务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以便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强农村财务审计队伍;三是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强化其审计业务知识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保证其可以胜任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田淑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S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