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第1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1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将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的训练融合于其中。如教学《直角坐标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什么是数轴?

2)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互相讨论后回答)

5)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例子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7)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它们分别叫什么?

8)什么叫点的横、纵坐标?什么叫点的坐标?

(先学生自主学习,再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再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些题的答案就在书上,但必须在学生理解了课本内容之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加以表达,这便是一种理解性练习。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向别人介绍的机会怎能放过?这样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情况的反馈,又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一举两得,效果果然不错。

(2)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练习中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学生层次的练习题。这样的作业内容上有联系,难度上又有区别;既有相对稳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向全体学生,很受学生的欢迎。如教完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这种练习形式体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消除了困难生对练习的情绪,照顾了中等生,保护了优等等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弹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成功的喜悦。

2强化技能操作,重视操作性

如果单纯地把课堂练习看成做作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数学教学要求加双基落实,就是指除了训练基础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忽视综合性的技能训练。中考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锐角为60°的菱形,剪口与折痕所成的角 的度数应为

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

(2)李大爷一年前买入了相同数量的A、B两种种兔,目前,他所养的这两种种兔数量仍然相同,且A种种兔的数量比买入时增加了20只,B种种兔比买入时的2倍少10只.

1)求一年前李大爷共买了多少只种兔?

2)李大爷目前准备卖出30只种兔,已知卖A种种兔可获利15元/只,卖B种种兔可获利6元/只.如果要求卖出的A种种兔少于B种种兔,且总共获利不低于280元,那么他有哪几种卖兔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大?请求出最大获利.

(3)若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斜边c上的高的长是h,给出下列结论:

①以a2,b2,c2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②以a,b,c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③以a+b,c+h,h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④以1a,1b,1c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ax(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致y=kx(k≠0)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1,2-k2),另―个交点为B,且A、B关于原点O对称,D为OB的中点,过点D的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C、E.

第2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81-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内化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活动。那么,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设置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很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都受其兴趣的驱使,如果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是不会主动去探究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设计趣味作业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数学作业中的趣味性,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适当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作业。一定要摆脱死板、硬背、重复的作业,作业的题型、内容、形式要做到“奇趣、新颖、灵活”的统一。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练习,使学生把抽象知识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寓于趣味活动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练习取代机械枯燥的重复操作。例如,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设置趣味作业的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了一种内心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置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之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我们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注重探究性,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样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设置探究性作业,积极的通过作业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等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的学习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的与学生的生活取得联系,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进而不断促使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哪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性作业,有效的引导了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强化了学生的生活感知和体验,利于学生长久学习和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其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虽然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具有广泛性和较大的随意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不是教师随随便便设计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考虑好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教师所设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自主的去完成。其次,教师要考虑好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探究性: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精神。再次,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是否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生活性:作业的设计是否积极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拓展。

总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设计中,既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要讲求艺术、讲究方法,也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设计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还有待我们去开拓。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目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拥护,国家也在稳步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融入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小学数学自主性探究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能动性,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帮助[1]。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程教育,使学生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如何进行这一尝试,下面本文将提出几点具体措施。

一、教学攻略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创造情景,巧妙入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状态的问题情境很关键。因此,作为师者,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伊始就要巧妙设置情境。针对小学生简单的思维、好奇的心理,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起点。数学问题的情景设计,最好是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由此入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好发现问题、进行尝试探究的准备,从而使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习惯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设置矛盾,引入重点,开启自主探究的源泉

创造情境只是作为一个引题,还未真正进入课堂的内容及重点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的求知欲是自主探究的动力,而认知中存在的矛与盾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根本原因、活水之源[3]。教师在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要趁热打铁,抛出教学内容的矛与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可以展示教室中的粉笔盒,问学生:“谁可以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让他们先认识所要探究的对象,然后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猜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它的表面积大概会是多少?”学生凭借自己直觉和自己的数学实际,提出不同的猜想,而各种猜想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愿望和进行验证的需要。这样就顺利开启了学生主动探究之源。

(三)概括总结,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环节结束,教师要当场予以概括总结。对于探究的结果,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鼓励创新;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探究进行画龙点睛地归纳与概括。将相关公式、法则、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系统化地总结出来,使得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后拨开云雾、抽丝剥茧,将已掌握的知识举一反三,用于解决类似问题。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归纳: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学生就可以既巩固深化知识,又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反思评价,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的实践体验

在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后,教师还要进行一些反思评价。小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满足,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肯定,并对探究过程作出点评。另外,教师可以放开课堂束缚,精心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增强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二、学习攻略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要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自主的事,自主是学习的良方,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善于掌握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环节上,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简单,行为方式也比较散漫,缺乏自律意识。而自主学习的特点正是自主性、自为性、自律性。要想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小学生首先一定要增强自主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参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主动承当起一些小责任,从小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其次,小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要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而作为教育对象的一部分,小学生也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好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要求。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措施做了简单分析。希望这些措施能为自主探究性学习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分析[J]. 时代教育,2012,18:89.

第4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 小学数学 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49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性的作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置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尝试、体验、感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好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探究生成的知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能更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引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梳理、总结提升,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内化、应用拓展。本文主要围绕前置性作业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策略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课堂管理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与调整。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开始遵循“开放性”的原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这种开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开放,更是思维上的开放。设计作业时,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要位置。另外,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教师在课堂上“好教”,还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好学”。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之后,在对知识进行交流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系统进行检查。为了让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有深度,让交流变得更有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还需要教师的帮助与督促,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错误知识点,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订正。此外,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置性作业的学生,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表扬,让这些学生在全班学生当中起到示范的作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抽查或者是小组长检查、小组交换检查等方式来进行对症下药,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感情。

二、“前置作业”要有导向性

“前置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新课做预热,为新课做铺垫、做指引。因此,教师在课前所精心设计的探究性作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置性作业,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尝试、体验、感悟,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前置作业有利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牵引出来,还能为接下来新授的知识指明重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下一节课教师上课的大概思路,从而有助于引导他们主动走入下一节课。v例如,开学的赛教课,教师就可以布置“如何确定物体的方向?”这个前置作业题,以鼓励学生课前通过讨论、探索再加上课上的教师指点,很快掌握确定物体方向的基本方法。对于距离的测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也不是难点。因此,在探究“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这节知识点时,也就很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

三、前置作业要侧重知识的延伸

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与有效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数学教师设计的前置作业就应该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也会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望,会产生“别的学生还没有想出来,我就想出来了”的成就感,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前置性作业也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的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分析《因数和倍数》这节内容时,我只设计了针对因数的前置作业:“请同学们找出18的所有因数,你们又是如何找的呢?再写几个数,分别找出它的所有因数,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在问题的激发下,学生开始借助教材自主探究起查找因数的方法,在探究中还能有效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则是它本身,一个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很快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有效方法”等知识。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明方向。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有效、中肯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对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师既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评价,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去监视、督促学生。当学生完成前置性家庭作业后,家长还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例如,当学生完成一次作业后,家长可以这样来鼓励孩子“今天×××(孩子的姓名)同学的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干净,而且非常整齐,更值得表扬的是:自己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还能主动发现错题,及时得到有效改正,是值得表扬的……”这种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前置性作业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对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从根本上加以转变,使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前置性作业的有效适时,能将教师彻底从传统的备课方式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把备课的关注点放在对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上。只有弄清楚、掌握了这一点,教师才会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预案,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苏莉.深化课堂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实施方案[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3(3).

[2]杭义寿.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转向――对生本教改实验的反思[J].教育导刊,2012(2).

[3]张小梅.前置性作业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反思[J]. 新课程学习:中,2011(6).

[4]曹爱华.引人入胜的“前置性学习”[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0).

[5]杨帮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9).

第5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思考

一、引 言

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不但能够应用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被扩展到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当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从小学入手,这就需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数学这门课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思想、表述和方法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较好的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因此,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力量,需要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不能固化在现存的教学方法下,如何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强化现有教学优势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教学成为必然。

二、小学教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差

从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差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教师只是简单的把课堂中已有的数学知识机械式的传达给学生,大多数的参照标准是中上等学生,不能兼顾全体;更有部分教师,授课后感觉就是完成了任务,把给学生上课简单的理解为就是“上课”,学生会与否与自己本身没多大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就比较差,因此,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今后改革的重点。

(二)情境创设存在问题

在教学方式日新月异的现代,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硬生生的将别人的方法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另有甚者部分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情境创设只看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把情境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这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得到能够激发学生情趣后,最终的结论总结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并不能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精髓所在,学生只会产生厌恶情绪,根本提高不了教学中的“磁场效应”。

(三)复习导入设计存在缺失

复习导入问的问题太多太零碎,复习的时间太长,有的老师复习的时间将近10分钟。复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复习的切入点不能直接指向知识的生长点,导入时间远超过最佳状态时间,设计的问题迂回曲折,不能开门见山,指向课题,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四)探究性方法较少

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把教材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教授于学生,课后作业也只是稍微讲解,而对于开创性的试题和探究性的方法甚少涉及,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性的精神,因此,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如前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在充分认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破解之道,成为必须重视的内容。

(一)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力度

教学活动中要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力度。课堂中主张自主学习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应适当关注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和发展性,教师要把学生看成课堂的小主人,这是创新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符合现实规律

情境不切实际,学生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觉,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现实生活,要创设生活情境,事例更加符合现实规律,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能动力,也使得学生更快、更深刻的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情境的设计还必须切实符合教学目标。

(三)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计算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没有单纯的应用题教学,而是把应用题教学与计算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中老师们多是注重了算法的探究,忽视了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应该在教学中把两大目标有机整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探究性教学方法

第6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7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思维;实践;结合

一、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结论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业。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将“权力”合理下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后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年历;学习“比例尺”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经历观察、测量、绘图、检查等过程,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探究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要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使之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探究性实践作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创新。在探究性实践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种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学习过程,体会那种经历后的喜悦心情。比如,在学习“比例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分期付款”题:“小许叔叔是个记者,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很想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于是他去了电脑市场。清华同方手提电脑13000元,请选择付款方式:(1)分期付款须先付总价的20%,小许叔叔带了2500元现金,够吗?该怎么办?(2)如果小许叔叔选择年限为一年的分期付款方式,按照下表,他的月还款额为多少元?(3)你还有更好的付款方式吗?”

中国农业银行办理的分期付款业务(向银行借贷10000元的标准)

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大家一定对分期付款这种现代购物方式有所了解了吧?如果你现在想购买一件物品,而你的现金不够,你准备怎样付款?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分期付款的方案。设计方案要思考的问题有“准备买什么”“需要多少钱”“还缺多少钱”“准备几年还清”“一个月要还多少钱”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种能力的评价和考查,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3.调查性实践作业

所谓调查性实践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材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我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生活实践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习“小数乘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实践题:“请你调查菜场鱼、肉、虾以及部分蔬菜的价格后,想一想小明妈妈带了20元钱,买一荤一素,各一千克,你能根据你调查的菜的价格,帮小明妈妈设计不同的购菜方法吗?”这样以学生的生活题材来布置作业,运用数据多,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以上三种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学生在实践研究中需要操作、探索、调查,三者往往结合交替使用。所以说,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核心就在于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展开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实践性作业,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教材中的知识往往是前人积累的,属于间接性知识,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而实践性作业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与愉悦,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第8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层;自行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科学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一、运用分层教育理念,增强学生自信

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传统作业“一刀切”的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优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而学困生由于做题吃力,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分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作业设计和评价,来改善这个情况。

(一)分层设计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加强作业针对性,安排分层作业,题目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必做题,二是选做题。必做题是对知识的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最基本的单元知识解题能力,三档学生都必须完成。而选做题则相应地分为ABC 三个层次:C 组作业与是课堂例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重点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运用;B组作业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出题方式较灵活且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A 组作业则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多以开放题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分层设计使得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进而激发各自的学习动力,逐渐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分层评价

不同层次的作业当然又要有配套的分层评价体系,所以在作业评价上,教师仍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 组学生要加强关注进步,即便作业情况不理想,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慢慢提高能力;对B 组学生则实行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而A 组学生则主要通过评语来肯定他们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分层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付出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作业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减负

(一)让作业变得有趣

兴趣是我们做一件事的最大动力,数学作业若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想必完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所改善。例如,将作业设置成闯关题。教师可把布置的应用题设置成闯关题,将上一题的答案设置成下一题的已知条件,这样学生只有成功计算出了上一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题的解答,有益于增加作业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做题动力。但是同时存在的风险也较大,只要一题做错,后面的题也会跟着错,所以需要学生足够细心。不过以此来给学生施压,让他们得以更加重视自己计算的正确性,从而更专心做题。

(二)让作业变得精简

在国家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渐过渡的进程中,过多的作业长期霸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无暇进行其他文体活动,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颗绊脚石。现今,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还是单纯依靠加大作业量来巩固学生知识和促进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科学的,还应重视作业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高年级的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对作业数量和作业内容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在布置基本的习题外适量加入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在作业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考验难重点知识的习题在整个作业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在达到启导、巩固、检测等目的的同时使作业变得精简,为学生减负,保障学生不丧失做作业的耐心。

三、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兴趣

要真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开发更多新颖的数学作业形式,使作业变得多样化,来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

(一)自主型作业

数学作业从设计、选择到布置、批改整个流程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全程操控,但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自主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求图形的面积、体积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出具体的图形,或自由给出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短板去设计题目,目标明确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探究型作业

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作业中适当增加探究性题型。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有比例关系的数量,然后自己通过统计、实验等方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他们到底是成正比还是反比,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主动探究下生成的知识其记忆的时间也比较持久,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第9篇: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实践性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98

随着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实施,我们教师应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优化小学数学的有效作业设计。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效的课堂作业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有效的数学课堂教育,努力提高数学课堂作业的有效性就显得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作业实现“高效”呢?

首先,精心布置作业。平时,我们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用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性。对新题或心中无底的题,教师必须先做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布置给学生。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学定教,考虑到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差异,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训练中,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两道思考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很高,许多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作业后,还能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做高一层次的作业,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被动作业的局面。例如:教学“小数乘积的近似值”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的基础练习,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测量学校操场的情况,再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的综合练习,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两位小数的乘积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4.57,准确值可能是多少?”的拓展练习,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作业的“一刀切”现象。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与减”时,可通过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书中“拨一拨,填一填,”口算“直接写得数”的基础练习,这类作业留给“学困生”。“看图列式填空”,数学游戏“说一说,做一做”的综合练习,这类作业留给中等生。“把1到8这8个数分别填入方块中,每个数只用一次”的拓展练习,这类作业留给优等生。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作业的“一刀切”现象。

其次,认真批改作业。我们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勾或叉来草草完成过程,必须有耐心、讲方法。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在批改时,教师不仅检查答案的对错,而且还要审查做题的思路、推导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做题方法是否对,还要看其方法是否好、是否。这些是体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例如:“方程”学习后的一次作业,解方程:2X+4=18学生解答过程为:2X+4-4=18-4 2X=14 2X=14÷2 X=7教师在批改时一看结果是对的,给了一个红勾子。可是3X=12÷3这步是错误的。学生没有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②: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学生错了关键的地方而教师没有看出来,所以,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细看学生的计算过程与方法,不让学生的错误解法漏改。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例如“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结合评语“解得巧、方法妙”,不仅肯定其独特见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 “还有更好的解法吗?”之类的评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认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最后,科学讲评作业。我们教师应培养学生专设作业情况记录本,随时摘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并且对纠错的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作或重作。对于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评讲要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要细致。而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错误,要单独面谈,了解学生的错误根源,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正确做法。

二、层次分明的家庭作业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有效的布置家庭作业,应遵循趣味性、实用性和探究性原则。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选择地进行布置,注意作业量的变化。例如,笔者教三年级“小数加减法”一课时,给差生留一点本册书中小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题,再差一点的学生留一些20以内或50以内的加减法,能做几道做几道,做了就有奖励,这样他们有了信心和动力,作业能主有戳耍学习劲头也有了,这就是进步。中等生作业以书中的习题为主,要求准确、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这样有助于中等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优等生以课外拓展探究性、实践操作性作业为主,注重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从实践中收获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样长期培养,”尖子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经过这种层次分明的布置家庭作业,不但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爱学习了、想学习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三、巧设实践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然而,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大量单一的作业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师困惑“我都让他们练习了无数遍,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错题呢?”的深层原因。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探索性作业,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人人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自己身边可以看到数学问题。同样,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作业不要局限于现成的教材,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现实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练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实践者、探索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例如,在教学“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笔者让学习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农业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设定一个情节,给你们10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地完成了这项作业,并且教学效果很好。这样实践操作性强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设计此类作业,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