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第1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导致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能满足课标及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言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但是,这些内容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学习的重点。这就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逐渐出现“断层”现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初高中文言文教材编排不合理 

从目前学校运用比较多的高中语文教材来看,高中文言文篇幅较初中来说长很多,解读难度较大,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另外,从选文文体看,初中教材以记叙文文体为主,内容大多是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俩小儿辩日》《桃花源记》等。而到了高中,选文大多以抒情类散文为主,而且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包含丰富的思想蕴含,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理解鉴赏这些文言文,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积淀和素养,而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及水平的。 

2.初高中文言文缺乏基础性及先导性 

初中教学只要求读懂浅易文言文,淡化语法教学,考查时也几乎没有专门的语法题,即使有语法现象,也是隐藏在翻译句子中,评价时不做突出要求,学生更是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而高中阶段需要掌握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用法及其意义,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和语法,进入高中不仅需要背诵较之初中篇幅更长的文言文,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再加上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无从下手,无法适应。 

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缺乏导向性 

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教学及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及方法是考试。中高考试卷对实际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中高考命题缺乏联系,导向性不明显。这也是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初中中考文言文命题文本多选自教材,即使有课外内容,选段也十分简单。这样的命题规律,让多数师生学习文言文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考题全部选自课外文本,根据课标的要求,难度一下提升,这让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初中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改进对策分析 

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疏离感,无形中也使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迷失了方向。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1.渗透文言文语法意识及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甚至有些学生连实词与虚词都分不清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有一定掌握。为了摆脱学生能从初中文言文的“毫无认知”状态,就应该在高中文言文单元开始之前就给学生补充词性及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知识。这样的衔接教学可以为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作很好的铺垫。同时,作为教师要有长远的育人观,不能急功近利,即便文言文中的语法、句法等知识在初中阶段不考查,但是也要加强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法的重视。 

2.改进文言文学习方法及手段 

初中文言文更多是死记硬背,而到了高中要在背诵的基础上,更系统化,不仅了解还要学会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等。在日常学习中要对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进行衔接。比如初中《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一典型的宾语前置,与高中《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句式完全相同。 

3.把握文言文课程梯度及关联度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前后缺乏一种阶梯式的深入,初中语法知识应该为高中语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起到先导作用,然而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时没能做好这一点,使得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缺乏理性的知识基础。高中文言文主要以论述文,散文为主,这些文章从理解和情感内容上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且作品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说教意味较浓,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深邃的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差距,没有一定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的高中生很容易“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课前,让学生针对知识点先进行自学,课中,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工作。让学生自己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思考、分析和整理。 

第2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目前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衔接策略推陈出新。其中不乏一些切实可行的衔接策略,如:在初中阶段适当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词法、句法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文言文的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很好的策略却难以贯彻落实,究其原因是在贯彻落实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

 

一、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贯彻落实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初、高中两套《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造成的衔接障碍。

 

通过对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可知,初中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1]高中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中课标和高中课标对文言文词法、句法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方向标,既然课标明确提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中考也不考查,那么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学习中就会忽略甚至省略这些本来不应忽略的文言知识,进而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高考两套《考试说明》的不同要求造成的衔接障碍。

 

比对2015年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和201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一是在词法、句法方面,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知识”,而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则要求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在词类理解方面,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课文中实词的含义”,而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不但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而且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虽然二者之间需要衔接,但是中考《考试说明》是教学的“指挥棒”,因此师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对于语法、虚词、课外文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消极对待,进而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三)应试思想造成的衔接障碍。

 

在应试思想影响下,为了在中考考出好成绩,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均应紧紧围绕中考展开,“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几乎成了教师的“铁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中考不考查的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忽视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教授,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忽视培养学生文言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课文的字、词解释、文言句读、句子翻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课内文言文考点,不要求学生会拓展、探究、迁移、举一反三。比如在《伤仲永》一文中“稍稍宾客其父”一句中的“宾客”是名词作动词,属于词性活用,理解为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教师就省略对词性活用的讲解。

 

一些身处教学一线的初中教师虽然知道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中考教学成绩,只得能“省”就“省”,最终影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一)中考命题变革情况分析。

 

课改实践证明,以中考命题变革为切入点,能较好地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促进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开展。2015年11月福建省南平市提出为了使中考与高考更好地接轨,将对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作一些微调:文言文阅读由原来的课内阅读改成课内外比较阅读。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的调整,却极大地改变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为初高中文言文接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通过2015年与2016年南平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比有几点变化:①关于文言实词,2015年《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实词指课内文言实词,而2016年《考试说明》要求“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实词指课内、课外文言实词。②关于句子翻译,2015年《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而2016年《考试说明》要求“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指课内、课外文言文的句子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2016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更接近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更进一步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二)中考命题变革促使师生抛弃应试思想,转变教学方式,落实衔接策略。

 

2016年南平市语文学科中考命题变革带来的必然是一系列的教学变革。首先,为了让学生适应中考,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讲授有关的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以前中考不考课外文言文,教师不需要教授词法、句法、虚词等文言知识,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是,现在中考要求学生阅读理解、探究课外文言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法、句法等知识就不可能很好地阅读课外文言文。比如:中考模拟试卷中有一题课外文言翻译,句子是:“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选自《战国策·魏策一》,如果学生掌握“奈……何”、“若……何”,这种文言句式,就可用“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对译。

 

其次,为了让学生适应中考,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拓展、探究、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前中考只考课内文言文,在不需要培养拓展、探究、迁移等能力的情况下,学生依靠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点的反复记忆,也能做好文言试题。但是现在这一“妙招”用在课外文言文上就不灵验。这就促使师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阅读更多的课外文言文,不断地培养文言语感,学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及水平;这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抛弃应试教法,从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法、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论法、练习法等。

 

(三)中考命题变革促使师生重新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中考命题变革前,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解读都是“应试”的,确切地说,就是误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考试说明》所指的“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并不是教师可以不教,学生可以不学,只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做考察。但是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异变为不考、不教、不学。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到的“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等能力培养要求,都被师生忽略。

 

在中考要求考察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后,教师和学生就不得不正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把不考解读为不教、不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中考的文言文阅读题,特别是课外文言文阅读。

 

(四)课题组调查数据说明中考命题变革极大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

 

我负责2014年南平市市级课题(《应试思潮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2014年课题组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问题开展过专门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部分分析数据如下:①关于“你经常阅读课外文言文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主动阅读”的占8.6%,“几乎不阅读”的占42.9%,“老师要求才读”的占48.5%。②关于“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学生选“主要教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占91.6%。③关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很少的占62.9.%。④关于“是否经常做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占0%。

 

2016年3月课题组针对“中考命题变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有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①关于“你经常阅读课外文言文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主动阅读”的占46%“几乎不阅读”的占15%,“老师要求才读”的占39%。②关于“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这一项,学生选“主要教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很少涉及”的占13%。③关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很少的占21%。④关于“是否经常做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这一项,初三学生选择“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占83%。

 

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中考命题变革后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发生很大变化。①“经常主动阅读”的学生由8.6%上升到46%。②“几乎不阅读”的学生由42.9%降到15%。③“经常做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学生由0%上升到83%。④“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文言知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训练做得多吗?”选择很少的学生由62.9.%降到21%。这些数据说明,我市中考语文科命题变革后,在教学中教师开始加强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提高。文言文衔接教学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总之,要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光有衔接策略还不行,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推动衔接策略的贯彻落实。唯有扫清衔接策略落实障碍,彻底贯彻落实衔接策略,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第3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是古代文化的结晶,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热爱民族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却有种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甚至有些学生有厌学的情绪。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改进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诸位同行交流共享。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刚开始学习,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初中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内容的学习都不是问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学习,享受文言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呢?其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导入,可以利用一些成语的由来导入,还可以利用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引入等等。入选教材的每篇文言文,都有其写作背景,教学时,可以将背景中的作者身世、遭遇等,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如在上《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时,课前布置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看看谁讲述最为精彩,上课时让学生来个讲故事比赛。在学生特别熟悉这个故事后,再来学习文言文,让他们比较文言文与他们讲述的故事之间的差异,文言文字词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异同,学生就会体会文言文字词的魅力。

二、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积累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指导。文言文的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文言文中的古代年号、地名可照录不翻译,翻译时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义词,调整倒装句的语序等等。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的学习,遇到问题怎么办。如果遇到难词、难句,可以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请老师帮忙等等。在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文言知识,这里面包括疑难字、通假字、重点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指导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通过古今汉语词语的迁移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每学完一课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何体会,感觉有哪些还没有做到最好,可以采取怎么样的方法去补救,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每一节课都这样总结,既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又可以使学生养成凡事总结的习惯,总结也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系统复习巩固的过程。

三、强化文言文学习中的读背教学

读背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读背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读背,通过读背让学生慢慢形成内在的理解能力。刚开始可能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等到了熟练和背诵时,学生就会从最初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阶层,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读背教学符合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读背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读背是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理解了文言文内容,从心灵上产生了共鸣,对后续的读背会产生促进作用。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分段背诵;相互背诵;理解记忆等等,同时要通过诱导启发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表达规律,像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在朗读时还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研究和实施。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通过诵读等一系列技巧教法的传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效率 提高

当前,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勤快、学生懒惰的现象。教师通常认为只要将文言文中的所有字词与句子翻译完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获得知识,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如何提升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继续解决的一大教学课题。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弄明白每个字词的实际含义,以及每个句子的大意,从而应付必要的考试。但是,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的。

出现这种教学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忽略了语感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不具有计划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流程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模式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与探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中也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沉闷,即使文言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学习还处于初始学习的阶段,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就不会显得过于生疏。其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主要是学生对语句停顿没有丰富经验,因此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可以采用诵读、吟诵与默诵等方式,也可以是全体阅读或个人阅读。要想进一步突出教师对文言文的规范化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朗读与默读。

2.教师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语文,特别注重字的读音。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强调读音,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初中语文《童趣》一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在现代汉语中句中“强”字读作“qiáng,但是在本文中却读作“jiāng”,由此可见很多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字在读音上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异音字。

在学生具有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发性地阅读,真正读懂文言文,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指明朗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熟读之后再进行整体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这种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给出合理化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改变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意境设计,让学生在既定氛围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感学习,实现译文与原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再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翻译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删减与保留、增加与替换,从而对语句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参考工具、文章的背景环境,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文言文的语言。另外,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与引导,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利用增加或补充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语句疏通。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语文具体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的措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刘桂清.文言文教学应在读“上”下功夫――评一节高效的识字课[J].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3]方好平,余青云.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1).

第5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3-0053-01

引言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都有帮助,而且通过文言文学习,还能够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是由于文言文中的词语和造句方式与现代白话相差甚远,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感到十分吃力。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可以轻松快乐学会文言文知识的。下面先讲一讲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现状。

1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现状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学习文言文是十分有必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就是在学习动机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后面学习也缺乏相应的动力。从宏观来看,学好文言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将祖国的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而且,学习文言文还能够帮助提高我们的现代汉语水平,提高我们的语文修养。从微观上来看,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目前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字、词与现代汉语相差很大,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使得文言文整体成绩普遍较低。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少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是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失望。

2高中文言文综合学习的特点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样,是古代人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其在学习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特点,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2.1字词句方面:在字词句方面,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区别,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可能有不同意思,也可能是通假字,表达另一个字的意思。而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是单音词,词语本身有着很多意思和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要根据前后的情况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句式上也是比较复杂,与现代汉语中简单明了的句式相比,文言文中的句式形式更加多样,不仅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变式句,而且每种句式下又有很多种句型,而这些字词意思判断、句型的掌握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积累,对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不懂的词句要及时记录下来,尤其是通假字,对常见通假字一定要熟练,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前后语境判断出这个字应该是通哪个字,然后来判断字的意思。

2.2思想情感方面:在思想感情方面,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也是有自己特点的,高中时期我们学习的文言文多是从先秦到明清这段时间的,或是表达忧国忧民情怀,或是表达抵御外侮、抨击暴虐的愤怒,或是表达对和平自由的向往。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多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体会不同文言文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这样能够让自己更深入地把握文章主旨,在以后阅读陌生文言文时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深入探讨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

3高中文言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3.1加强自主、合作、探究: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言文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在学习上学生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大声朗读文言文。在学习新的文言文之前,学生可以先将文言文大声朗读出来,将无声的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样一来,文章中单调的文字会通过声音将其语言中蕴含的韵味和情感都表达出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文言文片段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学生在文言文朗读过程中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尝试着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情感,一开始时读得慢点,将每个字、每个词都朗读清楚,将文言文的声韵都朗读出来,这样就能慢慢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而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把握文言文主旨。例如,在学习《赤壁赋》时,同学们更应该注意多多朗读,尤其是苏轼表达观点那一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同学要多次朗读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潇洒心境,这样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再有,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和他人的交流沟通,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多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一来,也能够积累自己文言文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

3.2做好课外阅读:文言文往往是和某段历史或是某种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积极进行课外拓展,这样也能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学生可以上网多查查先秦时期的历史,搞明白六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参考其他几位作者写过的《六国论》文章,也可以多浏览那个时期的书籍或是影视剧,对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来看苏洵认为六国是如何灭亡的,再结合苏洵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这样一来,就能容易地理解《六国论》中苏洵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

3.3加强横向联系:语文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尤其是历史,所谓“文史不分家”,文言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受其当时所处历史背景的影响的,因而多拓展古代历史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很有帮助。反过来,文言文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让单调的历史因为其中的人物而丰富起来,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好处,能够将各个学科都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4结语

文言文的学习并不困难,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了解文言文综合学习在字词句方面以及作者思想情感方面的特点,然后要注意牢记词句意思,并将其放到整个句子中去感受语境,同时要多多拓展课外知识,加强横向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促进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和琼.打破常规变中出奇———初探高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11)

[2]侯志中.自主、诵读与兴趣———文言文课堂的突围[J].教师,2015(19)

[3]顾勤芳.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07)

[4]骆子彦.在教学古文中寻求升华———探究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J].教育,2015(15)

第6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多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日常保持一定量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感,读书的方法是以往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下的成功经验。多读、多背文言文可以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为以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在七年级上册沈复的《幼时记趣》一文的教学中,第一步,我引导学生去坚持朗读课文。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朗读:第一步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前,先借助字典或词典将不认识的字查出来,如“鹤唳云端”中的“唳”应读成“lì”、“凹者为壑”中的“壑”应读成“hè”、“项为之强”中的“强”应读成“jiāng”等,在这些字的旁边加上批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字音而不利于阅读训练;第二步,要读准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文言文学习中难点和重点,对于新学文言文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如果去朗读课文,比较难的就在文言句读上。一般,先让学生去试着朗读文言文的课文,让班上的同学注意朗读者的停顿,然后和同学们讨论朗读的合理性,就可以大家一致性得出停顿的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同学的参与性和感悟性。例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一些学生觉得应该这样停顿“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还有些同学会认为:“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大家一起讨论后觉得,“则”是“那么”的意思,引出的结论是“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所以应该按照第一种方法停顿。“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句子较长,这句话其实有两个意思,就可以分成两个片段来读,“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种停顿同样是正确的。其实两种停顿方法都是正确的,只是第二种停顿方法更加合理些;第三步,应该将读的方式丰富起来,让班上的学生尽量读熟文言文的课文,培养好的文言文语感。

二、多解形成丰富的文言积累

阅读是文言文的一个方面, 其实对于文言文意思的理解则是重点。要对文言文中的词语和语句逐次解释,区分相同的词语在不一样的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另外,还得熟悉文言文一些重点句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呢?

1.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字、句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课本中可以注意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语句,书中都会有一些对应的注释,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书中的注释进行熟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此文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作品,文中的生词难句较多,这样,为了方便学生阅读,降低阅读的难度,教材编写者共给出了六十一个注释,如“加冠”、“先达”、“叱咄”等词语,“略无慕艳意”、“日有廪稍之贡”等句子都在注释里,同学如果对这些书中的注释进行熟习,就可以提高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2.使用工具书查找,理解词句的意思

其实更重要的能力是对文言文的语句意思的积累,每个同学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同学遇到的各自的文言文的学习问题也是不同的,通过一些解释图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查找学生的同步学习辅导书籍、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这些方式都可以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理解文言文词语、句子意思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3.注重积累和总结,提升理解文言的能力

在对文言文的意思进行理解之后,就要对文言文的学习进行思考和延伸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应该经常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总结文言句式特点和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可以丰富文言文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练形成稳定的文言能力

对文言文的学习积累是能力的基础,但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是能力,通过训练的熟习,就可以使得知识积累转变为文言文理解能力。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将记忆的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梳理, 还能使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形成完整的逻辑记忆,进而形成稳定的理解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实战训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也得到了根本的保证。

总之,积极引导学生去坚持阅读文言文课文,积累形成文言表象,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来进一步总结积累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做针对性训练,使得学生将积累的文言知识素材转化成文言文理解能力, 形成稳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强化引导学生多读、多解和多积累的意识和行动,从这三点上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使文言文教学的效益获得全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朱成祥:《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及对策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

[2]崔允郭:《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教育参考,2000/04

[3]崔允螂:《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人民教育》,2001/07

[4]卫月琴:《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法》,文学教育(下),2009/04

[5]唐海波:《浅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01

第7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技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行文对仗华美,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文种之一。但是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多数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令人不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感觉枯燥乏味。这其中有文言文本身特点的关系,但也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逐字逐句的串讲为主,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填鸭式”的课堂,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很不利。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现代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如引入课堂竞争机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下文以人教版语文初二教材文言文为例,论述该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全班四十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和拓展巩固三个部分。

一、预习课

以初二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为例,要求学生预习三项内容:

1.基本知识

(1)一词多义:夫、观、极、去、开、或。要求找出例句并解释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古今异义:找出下列例句中古今异义的词:气象万千、微斯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横无际涯、浊浪排空、予观夫巴陵胜状。

(3)通假字:找出属于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两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4)了解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分析特殊句式: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用简要语言阐述文章内容。

2.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为什么开头第一句就提出“谪守”?而不写“出守”?范仲淹这不是使老友难堪吗?为什么?

(2)接下来写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用意?能否删去?

(3)这第一段话写什么?在全篇起什么作用?

(4)第二段从那些方面写洞庭湖景色?

(5)“气象万千”一句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既然是写景,为什么写的如此少?

(6)“前人之述备矣”一句什么作用?与第一段哪一句呼应?

3.根据课文注释,用当代汉语翻译文章,并在小组内讨论

以上三项任务提前两天打印并散发给学生,要求组长把第一项内容中的六条部分分派给本组成员,建议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并在预习课上讨论。后两项内容可在课堂上讨论,在展示课上以抢答方式检验预习效果。

二、展示课

课时开始前要求值日学生做好优秀个人和小组加分统计的准备工作,回答正确、有新意的答案通过加分予以鼓励。课堂抢答积极活跃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和表扬。

进行展示课教学时应时刻遵循下列的原则:

1.设计有趣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课开头的导语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马说》一文设置成这样的导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2.营造和谐、轻松、有活力而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

展示课需要老师的评价和引导,需要学生踊跃参与。展示课的活动过程是:①课前让组长抽签,分配展示任务。②展示前应范读课文,以求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③各组展示预习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④由学生翻译全文。课堂口头翻译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全文要点的关键。翻译课文遵循这样的方法:首先,翻译课文只能结合课本注释进行。其次,用接龙的方法,先由一位同学打头,其他人聆听,谁如发现有译的不准确的地方,马上站起来指出,并接着译下去。再次,翻译课文视文章长短选出一至三名优胜者予以加分。设计抢答题,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抢答。抢答题要紧扣文章的主题、重点、难点,还要有梯度,有引领性。例如《醉翁亭记》——作者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有何特色?《醉翁亭记》——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拓展巩固课

拓展巩固课不是单纯的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的练习课。预习课和展示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则更注重教师引导。

(1)带着激情上课。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终身学习热情。拓展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讲到了词的发展史,引出“词家三李”、“济南二安”;对比宋词两大流派代表词人,又引出本册课本中李清照的词,再谈苏轼的个人命运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在下面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托腮入神。教师的激情有助于学生产生浓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必会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2)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和谐地发展,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编演课本剧、故事会、背诵比赛等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的言简意丰的美妙。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我安排学生编课本剧。同学们活灵活现的表演激起课堂气氛,在表演中学生领略了本文强调守礼重信的品格。教学《孙权劝学》,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吕蒙、鲁肃等人的形象,与本文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也促进了学生去阅读古典名著。

(3)指导背诵。朗诵和背诵人们从文言文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背诵是我国语文学习上的优良传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线索法:背《桃花源记》把握渔人的行踪线索;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岳阳楼记》。如:情景法。背《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邹忌与妻、妾、客三人的问答,可让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再现情景。

总之,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多注意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从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庆霞.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J].科学教育家, 2008, 4

[2]卢永萍.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青海教育, 2008, 1

[3]韩有莲.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181-77

[4]孙玲娟.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3)

[5]陈德勤.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2009 (6): 48-50

[6]陈晓桦.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及优化[J].苏州大学.考试q:t,2012 年第 43, 2008

第8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意思。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第9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范文

一、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2、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是很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2、注重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的次数,可安排学生齐读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再作答题式诵读,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老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内容,也可以是关于章法的。总之,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