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挑战;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60-02
引言
虽然中国的财务报告模式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市场经济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中国的财务报告模式与国际的财务报告模式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财务报告模式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进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财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其面临的挑战,提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对策,使财务报告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一、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淡薄
会计人士都知道,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核算的重要要求之一,其意义就是不以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的核算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俗的来说,就是当核算时出现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发生冲突时,会计准则要求按照经济实质进行核算。但是,实际的实务操作中,有关会计人员不知道哪一个更重要,这也就出现法律形式优先考虑,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原则。另外一个例子,按照现行模式的财务会计概念,资产是被定义为在未来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的资源。事实上,会计人员大多数是按照历史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而不采用现行模式的现值的计量方式。未满退款期限的产品销售,其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还没有转移,但是会计人员大多数就已经记录为一项收入,却没有考虑退款的风险,按照严格的定义,这实际上也不构成一项收入。
(二)忽视了财务报告中计量属性的改革
采用什么样的属性来核算,是编制财务报告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目前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很少采用现值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对过去获取资产时采用的价值进行核算,而现值是对资产未来的价值核算。现在的企业主要采用历史成本也是有原因的,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采用历史成本,就会更好地体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稳健性。采用历史成本还是有很多弊端,比如,它只能反映过去的经济利益却不能反映未来的经济利益,不能很好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偏离实际价值,误导信息使用者。
(三)忽略了对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估
现在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反映,也就是对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核算和汇总。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不能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仅仅拥有一张过去的财务数据,不能满足信息使用的投资决策需要,他们更需要看到专业人士对未来企业的经营业绩的预测和未来现金流量具体变动的分析报告。
二、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增强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最终还是要对信息使用者有用,所以应该重视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的反映,以更加方便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为其所用。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财务报告不仅是满足相关行政部门的税务征收或财务监管的需求,更多的是满足大众投资者的需求,因此,财务报告的制定者应该更多地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增加财务报告信息的实用性。在满足受托责任难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前提下,财务报告要更多地关注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二)灵活运用财务报告的计量属性
当前的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媒体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的选择和处理方法都会对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才生深远影响,必须要改革议程不变的报告模式,采用新的计量属性。另外,未来的经济环境是变化多端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牢牢把握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同时充分完善财务报告的表外项目,对具体的事项进行充分细致的披露和反映,以最大化满足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
目前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对现在企业的价值进行历史成本的计量,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增加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也很重要。另外,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风险的出现,再加上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未来财务报告的模式必须要扩展财务报告的范围,比如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和人力资源战略。
(四)不断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
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不具有预测性,只是在满足会计的四个假设和相关会计原则的前提下,制定的符合标准的财务信息。但是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财务报告的附注也会越来越多,这会产生附注比财务报表还多的现象。因此,若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结构进行改革,使其更清晰明白。可以将财务报告设置多个板块,比如反映决策的报表、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报表、反映经营战略的资料、反映经营背景的资料等板块。这就能很好地节省信息使用者阅读理解时间,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使用者。
(五)不断创新财务报告的方式
目前的财务报告编制期间有一年、半年、三个月。这种固定时间报告方式有其使用的局限性,它只是适合经济大环境稳定的情况,一旦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务报告不能准确预测企业一年的经济状况的现象。因此,企业应该在经济速度发展很快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时的更新财务报告,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结束语
终上所述,中国的财务报告模式还面临着经济实质意识淡薄、计量属性保守以及财务报表的内容狭窄等挑战,应该不断加快财务报告模式改革的进度,通过增强经济实质意识、采用合适的计量属性、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已经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等方法的实施,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报告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措施
财务报告能够反映出财务工作的综合情况,是分析当前单位财务工作存在问题,制定财务管理以及下一步财务工作的依据,财务报告体系一旦存在问题,那么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导致资金的流失,阻碍单位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报告体系中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必须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发挥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事业单位工作的特征分析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职能的重要机构,因此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与一般单位不同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1 事业单位最突出的特点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是公众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那么什么是公共产品呢?它是由政府提供服务,并通过事业单位来施行,也可以说事业单位是国家形式宏观调控和国家的一个途径,从公民的角度来看,享有国家所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比如教育以及医疗等。而事业单位就是这些公共产品的施行主体和责任承担者。
1.2 事业单位需要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作为国家政府的媒介,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承担着拓展政府职能的责任,比如在社会上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大众教育。建设科学院、研究所等,为国家在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也会负责对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会第一时间向政府反馈,确保这些服务的顺利进行以及作用的发挥,比如:水利、公路以及铁路等基本设施,目的是更好的为剧名提供服务。这些设施和工作内容如果缺少事业单位的参与,是很难实现完成的,事业单位弥补了政府功能上的不足,就是为完成政府任务而成立的机构,因此与政府联系密切,其工作效率的发挥以及职能的落实,直接影响政府工作的开展。
1.3 事业单位并不是权力机构,它在本质上区别于行政机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中,不仅包括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同时还包括政府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在相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是平行的关系。比如,国家研究院和地方研究院、省级医院和地方医院,他们之间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承担本地区政府所赋予的事物,为该地区的政府服务,隶属于当地政府,并没有管理其他单位以及个人的权利。
2 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客观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够彻底进行控制,下面具体分析:
2.1 内部会计控制需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权利得以行使的机构,其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来说,单位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事物资产、对外资产以及采购付款等,这部分工作都是正常的经济活动范畴,内部控制的对象包括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等等,这些工作内容进行的是否顺利,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于国家利益也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情况来看,其中问题重重,尤其是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很多隐患,这使得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难度增大,阻碍了各项职能的发挥。
2.2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内容缺失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单位财政情况的依据,其中包括对单位内部各种经济支出和活动记录和统计,因此内容不仅要真实可靠,同时还应该全面有效,但是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情况来看,很多历史数据来源不明,并没有针对未来的经济事项进行预测分析,这使得财务报告的预测功能丧失,另外,在信息来源方面也不够明确,信息数据不足,这使得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打折扣。
2.3 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
事业单位虽然不参与经济活动,但是在外部经济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过程中,其所承担的责任依旧越来越重大,财务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必须要兼具真实性和及时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在这个方面落实并不完善,可以说报告信息的披露值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者是时期,沿用传统的定期报告方式以及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滞后问题,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过于陈旧,导致报告的作用根本无法达到信息披露的效果和要求,想要充分发挥出财务报告的作用,必须应该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缩短信息更新的周期。
3 对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改进与完善的对策
3.1 增加财务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内容,增加报表注释,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容纳进来。首先要完善必备的信息,包括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使用者理解与决策使用性方面的信息,除了这些信息之外,还需要增加一些相应的附属信息,比如额外产生的金融工具解释以及财务会计保镖的注释等等。这些内容能够能好的完善财务报告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完善原有财务报告信息不足的问题。财务会计报表的改进,可以有效地扩大就业范围,更好地维护事业单位及其员工的权益和环境资源,营造一个必要的微观环境。所以,可以概括的说,一份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所涵盖的信息,一定要能充分而全面,系统而准确地体现出事业单位一切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3.2 设立财务会计实时报告制度,尽量缩短报告周期,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任何投资者而言,一个事业单位未来的前途是否光明,能否越走越远都是非常值得其关注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新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来提供实时的信息;要将定期报告与实时报告结合起来,既要完善好事业单位定期成果分配的依据,又要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预见性,提高报告的效率。
3.3 适当调整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加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探讨。由于在我国普遍存在事业单位决策者会计素质不高的状况,改进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详细的财务信息,照顾好使用者在对信息需求上的个性化和偏好性。另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探讨,以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让使用者更易于分析了解报告的内容。
结束语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运用,从现有的单位报告体系来看,其中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这严重的阻碍了报告作用的发挥,信息之后、不足、欠缺真实性等问题十分普遍,为了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客观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华强.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8).
[2]黄艳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5).
[3]徐文迪.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3).
【关键词】财务报告 会计环境 发展趋势
回顾会计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财务报告从最初的复式记账的雏形,发展到现行完整的报表体系,始终随着会计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一系列适应性的调整和改变。我们知道,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与工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是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为核心的,而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发展对财务报告的内容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随着加入WT0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而现行财务报告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发展缓慢,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难以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1、现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有待检验
目前,我国对整套会计核算及会计档案都有较为规范的规定,并且要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在不考虑故意或恶意的情况下,可以说现行财务报告的可验证性和公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其真实性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保证。首先,货币计量假设是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原因,会计报表上所列示的信息都是以货币表示的绝对值,给人一种精确的印象。其实,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才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因为货币形式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部内容。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着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同时货币作为会计统一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货币在其运动中价值是经常变动的,有时变动幅度很大,这就不能不使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其次,大量的主观因素是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源,在此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等加工处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判断是必不可少的。
2、现行财务报告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复杂,企业管理者要运用前瞻性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利益相关者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而现行财务报告只能提供历史交易信息。因此,事后信息揭示已成为现行财务报告最大的局限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目前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最多和最猛烈的批评之处。另一方面,许多与企业未来发展休戚相关的经济业务如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等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有效的充分披露。财务报告的有用性正在削弱。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时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有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
3、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性是现行财务报告的固有弊病。试想,以交易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必会拒绝确认乃至报告某些虽然于交易无联系但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监督不能令人满意。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得不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却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那些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发展意义深远的项目更是得不到反映;第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第四,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环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然而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环境信息长期忽视,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严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决策效率。
4、现行财务报告方式的局限性
财务报告方式主要是指财务报告的信息交换方式、交换的时间和交换内容,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信息交换方式是指交换信息时所依赖的信息传输介质及其传送方式。在工业社会,这种介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纸张、笔墨和算盘,而传送方式则主要表现为一定格式的会计报表。信息交换时间是指所交换信息的介质时间及传送的具体时点。在现行财务报告中,所传送信息的截止时点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而传送的具体时点则通常是指会计报表的日。交换的内容是指所交换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涵义。这种财务报告方式严重限制了财务报告的使用范围、传递速度,使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难以及时了解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效率,难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速度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企业的财务信息作为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传递和获取,后果不难设想。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处理技术与方式也得到了改进。作为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由会计信息的不同用途所决定的。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的决策用途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的重要性程度却并没有使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从根本上说,传统会计只是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尽管规范会计信息生产与交换的权威机构也试图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来增强相关性,但殊不知,对于同一属性的信息而言,可靠性与相关性又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了信息的相关性,又会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因此,试图通过单一属性的会计信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如果抛开单一信息揭示的基本构想而取道多元信息揭示的途径,或许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例如,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两种不同属性会计信息的同时提供便可同时满足不同用途的信息要求。
2、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
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传统会计,是在财富分配用途导引下而产生的强调信息可靠性的产物。众多会计学者提出的以其他属性为计量模式的会计系统之所以没有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会计系统在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存在缺陷。我们承认相关的信息首先也应当可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前遭受可靠性攻击的会计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弱化。因为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社会中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中,都已开始较为普遍的使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中,也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理论上说,普遍采用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许多其他新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系统,已具备其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目前我们所缺乏的也许只是观念的更新和敢于尝试的胆略。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其它某种适当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
3、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
表示信息揭示的框架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能够数字化,且具有能够汇总的经济意义,以及会计信息货币化的要求。如果会计信息计量不只是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属性,而信息的获取也并非只是局限于报表本身,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变化必然会使会计息的货币计量向非货币计量延伸。如果在货币化信息之外还有大量相关且有用的非货币化信息存在。如难以准确以货币量化的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网络、秘密配方等。这种发展无疑将会改变传统会计只揭示单一货币信息的局限,而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方式,也就一定会成为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一个方向。
4、积极推广在线财务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正在改写纸张、笔墨和算盘等传统信息技术的历史;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正在改写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在线财务报告(on-line report)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在线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存储介质)、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取消纸制(书面、报纸)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是在网上在线信息,突破了书面报告所含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局限性,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亲自去取阅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不再围于文字与表达格式,而是更多的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的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方便性。由此可见,在线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适时报告。在线报告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传递时间,电子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送,几乎可以看作是没有时间差。这样,迅速的传输速度就使企业有可能随时更新在线报告的内容,信息使用者也因此获得了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及时报告。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及时报告”,但是在线报告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袁水林:未来财务报告发展趋势[J].会计时空,2002(3).
[2] 杨贵成: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J].会计时空,2002(3).
[3] 张建、付代红:财务报告应改进的八个方面[J].财务与会计,2003(1).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财务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80-01
1案例简介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1位。2009年,中国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08.19亿元,较上年增长27.20%;每股收益0.32元,较上年增加0.07元;股本净回报率16.44%,较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09年底,集团总市值达10,510.84亿元,列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2009年底中国银行金融资产的总额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23.5%,由此可见金融工具已是中国银行资产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背景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场百年一遇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会计领域的高度关注与激烈讨论。见诸于文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无辜的,它本身只是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何以引发如此激烈的言论之争?这要追溯到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此次准则的颁布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且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分类,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次金融危机正是提供了检验金融工具使用效果的一个契机。使用金融工具较多的当属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因此选取中国银行金融工具应用为例来分析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中国银行业财务报告的影响。
3金融工具应用对银行业的冲击:理论分析
商业银行由于其高负债性使得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别于其他工商业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应该以“规避风险”为主要目的,重视对核心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就要求其会计信息除了要突出反映其盈利能力,还要特别反映其资本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及反映其所面临的相关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影响。与上述会计信息需求相适应,金融工具准则的特点在于它广泛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它将衍生金融工具引入了财务报表表内核算。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商业银行根据持有目的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其中,划分为交易性金融工具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从理论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核算将增加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金融资产(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在内)是商业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部分资产之后,上市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宏观经济环境联系更为紧密,资本市场上利率、汇率、价格等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及时地反映到银行的财务报表中,理论上将加剧我国上市银行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相比较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将其反映到资产的价值计量上来,从而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地反映银行业绩。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的价值,只要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公允价值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使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增加会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4金融工具应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数据分析
以中国银行为例,数据样本采取2007年到2009年,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金融工具应用对中国银行财务报告的影响。
4.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金融资产占银行净投资资本的比重
中国银行2007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金融资产占银行净投资资本的比重为3.52,2008年为3.49,到2009年降低为3.24。计算比率=(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额)÷净投资资本。总的来说此比值相对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近三年成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中国银行的金融资产规模相对比较稳定,从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工具已经成为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贷款及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4.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中国银行2007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占净利润的比重为11.54%,2008年下降到1.38%,2009年为-16.08%。计算比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所得税税率)÷净利润。从数据来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2009年甚至对净利润产生了比较大的抵减作用。根据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对净利润有直接影响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和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金融工具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公允价值的波动幅度和方向,其影响大小在不同年度差异较大。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不利影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正是将外界环境的变化反映到利润表中,从而对净利润产生如此的不利影响。
4.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对净投资资本的影响
中国银行2007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占净投资资本的比重为1.37%,2008年为0.23%,2009年为-2.32%。计算比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所得税税率)÷净投资资本。与影响净利润的数据相比,该表中的比率较小,说明公允价值变动对净投资资本的影响不大。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变动对净投资资本产生影响的金融工具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目前银行持有的该类资产大多由国债等公允价值波动较小的资产构成。公允价值波动较大的金融工具是交易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但由于中国银行持有该类资产的比重不大,所以目前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对其影响还不大。
5结语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除了对银行财务报告引起波动外,还会在执行环节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管理层根据持有目的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不同的金融工具计量方法有所不同。这种主观判断给管理者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比如管理层为了减小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就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在持有期间,为了防止利润下滑,管理层可能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短期内进行处理,影响当期损益。还有一个途径是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公允价值的判断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金融工具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这种困难尤为明显。比如期权定价模型、现金流折现模型等估价技术需要银行对很多复杂的参数进行估计。即便是风险特征相似的金融工具,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模型或使用不同的估计参数计算出来的公允价值也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对于公允价值的估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银行业务涉及的金融工具逐步多元化,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防止公允价值在具体计量时的不利影响,相关使用人员应该保持谨慎,并且各方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各司其职,会计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报告;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81-02
1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现状
1.1 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而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由通常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面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不仅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还会对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1.2 难以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企业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是一种非实时性的披露,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信息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及相关方面的快速决策、投资评估等活动的需要,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1.3 难以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为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表现在现有技术的发展,还不能可靠的计量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这样的软资产;另一方面,财务报表内容中本身就存在估计判断的成分,难以用确定数字准确表达其涵盖意义;再者,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还有粉饰的成分存在,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1.4 难以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企业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对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工具,无法呈现及时的预警,致使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企业造成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
例如,传统利润表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会计界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利润表缺乏前瞻性。
1.5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基于货币计量原因,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2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的措施
2.1 丰富财务报告内容
财务报告在对历史信息进行披露的同时,还应补充披露相应的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根据企业现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得到的企业未来状况的信息,是联系历史和未来的纽带。预测性信息可以帮助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业绩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大预测性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所占的比重。
2.2 编制专用财务报告
企业通过编制专用财务报告,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有效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给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还可以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也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补充传统收益表,企业可以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就涵盖了现行利润表外的所有收益项目。全面收益不仅包括已实现的利益和损失,也包括未实现的利益和损失;不仅只将股东的所得作为收益,还把所得税、工资、借款费用、利息等均作为收益,能够体现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全面收益表在业绩报告中列出了未实现的全面收益,使企业的业绩得到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在一定意义上也满足了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职工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
2.3 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企业应丰富财务报告的披露途径和手段,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为体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企业可以适当简化财务报告的周期,编制临时财务报告,或者采用季度财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财务工作中的推广,使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使信息使用者能够随时查询到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其他重要事项,有效改善了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状况,对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2.4 改进会计计量模式
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方式,已成为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使现有价值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企业应将公允价值放在与历史成本同等的地位上看待。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很多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订现行会计准则时,都已经较为普遍的使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不仅适用于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计量和新开始计量,而且适用于越来越多的非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计量和新开始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因此在财务报告中应将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作为历史计价信息的补充同时提供。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利益相关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和格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报告作为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年末财务状况、全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 在沟通企业单位管理层与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尽管我国财务报告模式随着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建设得以不断改进,但是现阶段,对财务报告的变革仍然相对缓慢,在信息披露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许多局限性。
一、企业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一)财务报告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因素
财务报告要对决策有用,必?以大量提供企业相关信息为前提,当今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声誉、产品的销售渠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表达,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随着企业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信息使用者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更需要了解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尤其是有关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
(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及时性不足
现行财务报告定期编制和报送,信息的特性是时效性。正确而及时的信息可为企业及投资者带来利润。而传统财务报告周期过长,如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四个月内报出,中报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及时性是财务报告信息的灵魂,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巨额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94 年底其帐面净资产为 450 亿美元到 500 亿美元,而 1995 年 2 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 94 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三)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从财务报告的全面性来看,传统财务报告只重点披露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收益,对于其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益则采取简单合并披露。现行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体现的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企业收入和成本费用,并没有对企业某一资产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披露。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 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思路
(一)改进企业报告的模式
从原来着重于财务信息,扩展到非财务信息,从原来着重于最终经营成果扩展到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计划,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等;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这些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以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披露方式可以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加以说明。
(二)切实实现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用于报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通过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有助于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促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以下内容:企业经济效益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人力资源的投资与使用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企业对社区建设的贡献等。
(三)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效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与旧的金融工具相比,衍生金融工具目标物是股票、债券、汇率、股价指数等,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赢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这种巨大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广大用户强烈要求企业揭示、报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信息,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
(四)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FASB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派)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企业的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两个部分。对已实现净收益的确认,要求企业不仅要披露与传统业务活动已产生的收益有关的信息,而且还应该披露企业因履行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收益信息;对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的披露就是要求企业从长远出发,及时披露与企业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引入全面收益披露模式是对企业获利能力全方位的真实反映,这样的列报模式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必然要求。
(五)实时报告
现行财务报告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而编制的,一般按年、按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的财务状况。通过提供实时报告的财务信息, 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 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 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随着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导致信息产生、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实时呈报财务报告成为可能,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通过网络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也就是财务报告的及时化、网络化。
一、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
根据会计分期假设,现行财务报告体系采取定期报告的制度,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利润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因此,会计信息的报送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等信息的使用者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要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就需要及时报告财务信息,报送滞后的过时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加大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2.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够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一直以来只重视披露会计主体过去的财务会计信息。然而,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以往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而且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发展方向。因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无论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还是其他决策,更多的是看重企业的未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现行财务报告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如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企业对未来市场的预测信息、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训、企业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上的数字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3.对无形资产内容披露不全面
现行财务报告把重点放在有形资产上,而知识经济从更广的范围上拓展了企业的经济资源,使企业资源观念日趋多元化。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信息得不到充分披露。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能大大增加产品和服务价值,但是由于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项目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定义与确认标准,所以一直被视为表外项目而不予以重视。随着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和经营风险的增加,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集团迫切要求企业披露这些不具备确认条件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这些信息反映了企业未来潜力、发展前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非常有用,而现行财务报告却无法反映这些信息。
4.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提供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会计信息使用者。但是,不管相关管理部门如何加强监管力度,还是有些企业弄虚作假,导致信息披露严重失实。如隐瞒业绩亏损,虚增利润,甚至制造虚假好消息等来欺骗市场和投资者。
二、对当前财务报表披露问题的几点建议
1.改进中期财务报告
中期报告是指以短于一年的期间为基础所编制的财务报告,包括半年报、季报、月报,甚至更短。通过各季度甚至各月份的财务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好地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在实务中,必须注意中期报告的及时性、充分性,杜绝虚假陈述和盈余操纵。
2.编制专用财务报告或差别财务报告
实现从标准化的通用报告向按信息使用者编制专用报告的转变,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现行的报告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应该在规定的基本的财务报告内容和格式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化信息的披露。通过编制差别报告,企业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避免因为广泛对外披露信息给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差别报告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财务报告,因此,企业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的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
3.强化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凝聚知识和智慧的权力资产和竞争优势资产;另一类是具有知识和智慧的人力资源。对于此类信息满足确认标准的要在表内充分揭示,其他不便于确认的可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权力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可以在表内披露,人力资源可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分支单独披露,作为竞争优势的资产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经营方法等由于受确认和计量的影响应作为无形资产信息在表外附注中予以披露。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针对不同项目 ,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特别需利用“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计量属性 ,促进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有的价值。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缺陷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消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传统收益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观基础之上的财务业绩报告形式,它在物价基本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它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二战以后,持续的通货膨胀曾经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资产如原材料以及一些稀缺性资源如土地等的价格急速攀升,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资产如电子设备等价格直线下跌。
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现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会计人员对会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即会计人员倾向于粉饰报表。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二、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理论界讨论的十分热烈的还有: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分部报告;交互式报告;差别报告等。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研究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可从对其目标、报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鉴理论界对财务报告发展趋势的种种预测,确立一种适应未来财务环境,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弊端的财务报告模式。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随时向外提供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完善财务制度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保障,将财务工作及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规范,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完善监督体系,对于会计中介机构,应强化指导力度,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等也需要对事业单位实施相关的监督措施,保障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将治理收支作为工作重点,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三者的监督职能;资金统一管理,应先将预算内外的全部资金项目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并将其纳入单位预算的统一管理项目,合理规划,科学统筹,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率及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能力;内部监督,应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充分了解、掌握国家的财务政策、法规,并及时更新知识,落实执行,还需要提高人员自身的法制意识,降低法律风险。
二、优化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且在编报时需要达到使用者的使用要求,该标准也是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我国现代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制度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而会计要素则包括资产、收入、支出、负债、净资产等,在该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模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并与之相适应的报告模式,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但是各单位的情况有所不同,财务报告模式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优化,将由三大财务报表构成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深入的完善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在理财观念及管理意识上,还处于较为保守的阶段。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需要事业单位的人员在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建立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意识。因此人员的意识及技能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基本财务技能,如制作财务报表、核实账目、检查报表等,还需要加强思想意识及财务管理的学习,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强化事业单位的领导及整个财务团队人员的技能素质及思想观念,注重知识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达到与市场化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相适应的目标。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