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

第1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金融期货 规避风险 激励

一、金融期货概述

期货是指买卖双方通过事先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按照双方所商定的交易条件进行交易的一种商品买卖行为。期货交易是相对于现货交易来说的,现货交易存在一定的价格风险,在买卖合同签订后,若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交易者无法避免价格风险;现货交易大多数是一对一交易,交易的价格只能反应市场上的局部信息,致使价格信息不能完全反应,而期货市场则可以避免这些缺陷。

金融期货是一种派生的金融工具,它的产生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结构的巨大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得外汇市场急剧膨胀,这种形式使各部门对于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十分敏感。汇率风险加大,是因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取而代之,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政府对汇率不加固定,任凭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决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例,中央银行不承担维持汇率的义务。利率的急剧波动,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调节滞涨局面,由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货币主义,利率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稳定汇率的工具。在上述背景下,世界上第一张金融期货合约在1972年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推出,标志着金融期货交易的开始。目前,金融期货交易已占整个期货市场交易量的80%以上。

金融期货是指以各种金融工具或者金融商品(如外汇、债券、存款证、股价指数等)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按照标的物进行划分金融期货一般分为三类: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货币期货是指期货合约以汇率为标的物,货币期货是适应各国从事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在于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际上货币期货合约交易所涉及的货币主要有英镑、美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以及欧洲货币单位等;利率期货是指期货合约以利率为标的物,一般来说,利率期货根据标的物的期限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利率期货(资金利率期货)和长期利率期货(资本利率期货)两大类,资金利率市场是买卖标准化的短期信用工具的市场,如各种期限的商业票据期货、国库券期货等,而资本利率期货其标的物为长期信用工具,如中、长期国债;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买卖基础的金融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的价格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间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协定。

二、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分析

企业投资生产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通常来讲,风险一般划分为商业风险、文化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其中各项风险又分支成众多小的风险分类,如商业风险又可以细分成资产风险、自然风险、信誉风险、价格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中主要分析商业风险中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及外汇风险,这在次贷危机后,发生汇率的大幅震荡、股票价格指数大幅下跌、希腊债务危机等背景下,研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意义巨大。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同参与国家行为密切相关的风险,以及由于政治因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若企业没有参与国际活动,其面临的风险又可以称之为政策性风险,即国内政策变化对其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若一个跨国企业或者存在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对方国家的政治变动或政策性变动会影响对方国家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和汇率的稳定,进而影响到企业能否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和收回账款兑换成本币的数额。政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风险和外汇风险的产生。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使得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者可能性,这种风险是纯粹的商业风险与投机商业风险在财务上的综合反映。如利率的上浮或者下调,引起支付利息的变化及其融资成本的改变,汇率的变化使其收汇时存在损失的可能性等都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在不同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和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动,致使有关国际金融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又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结算风险和经营风险,在文中所指的外汇风险指结算风险。

三、通过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企业行为分析

随着次贷危机余波的蔓延,国内及国外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在面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是否第二次探底的疑问下,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和金融工具来避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的形式具体解析企业规避风险的行为。

1、运用金融期货与短期投融资中的企业行为

假设存在某企业于八月份锁定一张100万美元,90天预期十月份交易的商业票据借款的成本,目前商业票据的贴现率为10%,若企业预感到十月份利率上升,则公司可以卖出到期值约97.7万美元的90天期的十一月份短期国库券期货,期货合约的折扣率约为9%,假如十月份的利率上升,企业可以以10.5%的贴现率卖出商业票据,同时买入100万美元的短期国库券的期货合约对冲先前的期货交易,折扣率为9.3%。若不进行套期保值,借款的利息成本约为26541美元,进行套期保值后盈利了758美元,使得成本降低到25783美元,实现了短期融资成本的降低。以上介绍的是金融期货对短期资本成本保值的情况,同时金融期货对于企业现存的投资和未来投资的收益率保值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已用于投资的短期资金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若企业人员已卖出期货合约,然后采取对冲操作,就可以将期货交易盈余用于部分抵消投资损失。

2、运用套期保值于长期融资中的企业行为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长期债券可以为企业获取长期的资金来源,长期融资的风险主要是证券出售前股票和债券价格无法预期的下跌,通过卖出期货合约,则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假如某企业预计于5月1号发行金额为100万人民币的债券,期限7年,现时公司债券的利率为11%,由于预期到利率上升,企业卖出10份利率为10.4%的六月国库券期货来保值,若利率真实上升,可以提早债券的发行时间,如定于4月1号,在三十天内,公司债券的利率上升到12%,国库券期货的利率也上升至11.01%,则抛售期货的收益可以使得新发行债券的成本低于11%。股票的发行与债券基本相同,企业可以运用股票期货指数防范股票价格不可预计的变动,可以通过卖出股票期货合约来减少股票价值损失的风险,同时期货合约的交易数量取决于这一证券对期货合同基础的指数的敏感性。但是,无论是发行债券还是股票都不能保证现货市场的收益与损失将通过期货交易确定无疑地被抵消。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期货抵消了一个企业负债和股票融资成本不可预计的变动,减小了风险波动的范围,从而为防范公司错误估计资本成本提供了保值。若对资本成本的估计有很大的把握,则经理们就更愿意增大公司的规模,就这一点来说,期货减小了盈余的变化幅度,减少了投资者对公司资本成本的风险贴水。

3、运用套期保值于收付汇的企业行为

套期保值也称之为“对冲”,即在外汇市场上经由期货合同现行买进和卖出未来外汇期货,已被到期时有确定数额的外汇支付对方(或者确定数额的本币被收到);或者经由外汇现货市场先行借入外币,将其兑换成本国货币存入银行,但本身预计的外汇到期时再予以归还。“对冲”是以一项抵消性的安排来减少风险,使某一外汇合约所失去的,能由另一抵消性合约收汇。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种类很多,有买入、卖出和交叉套期保值,如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快,中国的出口商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外汇风险。假如中国出口商出口美国货物,美元计价,货物金额100万美元,结算方式为D/P after 90 days,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则中国企业可以收到800万人民币,若三个月后人民币升值,预计汇率为1美元=7.5人民币,则相应收汇的人民币金额减少,为减少最终收到人民币金额的损失,就可以采取卖出套期保值的方式,卖出远期美元期货合约,假如当时合约价为1美元=7.8人民币,则到期时买入美元可赚30万人民币,减少原来50万的人民币收汇损失至20万。

四、结论

当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货币政策,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剧烈波动,企业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操作来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收益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金融期货的相关概念,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说明了利率与汇率变动的根源,并介绍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三种风险,在接下来的企业行为激励的分析中,结合案例的形式分析企业运用金融期货降低短期和长期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收益率的措施及减少收付汇时的损失。但是,企业运用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只能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不能完全避免损失。如何能够有效避免损失,这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孙雪梅: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8).

[2] 贾小雨:企业如何通过金融期货市场规避风险[J].新财经,2006(3).

第2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国际EPC项目 投标阶段 风险管理

一、项目概况

某国地铁2号线是该国政府投资并组织招标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包括除地铁车辆采购和地面动迁以外的全部工程内容。该项目由招标人提供方案设计,线路走向,车站规划,强、弱电系统的适用标准及要求,其设计深度较接近于国内的初步设计,但仍留出极大的设计优化的空间。

该项目招标方式为非限制性、最低价中标,采用当地货币。合同标的包括:设计文件的准备并获得许可;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描述和估算;制定地下隧道及车站挖掘方案,取得各工程监管部门的设计、施工许可及验收;施工、安装及机车联动总调试。投标保函约1000万美元,履约保函是合同净价的6%(投标总价=合同净价+增值税)。

于2008年10月初开始招标工作,2009年2月16日投标截止,历时四个多月,共有5个联合体参与投标,中方投标价为第二低价,约44亿当地币。第一低标为意大利公司的报价,约40亿当地币。其他参与报价的公司有德国、法国等国的众多实力很强的工程公司。虽然,依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中标的是意大利公司,但从各投标价的整体上分析,中方公司的报价非常具有竞争性,且能综合反映中方实际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

二、联营体组织结构

基于本项目内外部的环境和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中方公司不具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证工程师,也缺乏对当地建筑标准和建设管理的认知,仅依靠自身能力尚不能达到此次投标的要求。因此中方公司整合了若干国内外参与方,通过建立有效管理和经常沟通机制,将众多不同背景的参与方整合为一个协作体,在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协作的集成优势,有效地保证投标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投标组织结构图见图1。

三、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Hastak和Shaked在2000年提出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可划分为国别风险(Countr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和工程风险(ProjectRisk)。作为国际EPC项目的常见风险,国别风险管理要求承包商必须考虑工程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商务、社会等四个方面客观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与特定的国际工程市场相关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国别风险对于建筑市场的影响。工程风险是指一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移交运行各个阶段可能逍受的风险(雷胜强,2002)。因此,以下按照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工程风险对于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简要论述并对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结合案例,这里还将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识别清单。

(一)国别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1)汇率风险

工程所在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波动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工程所在国政府不对汇率水平进行任何承诺(魏伟,2005)。因此,与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等相比,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更加灵活,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工程项目的汇率风险也就更高。

具体到该项目而言,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汇率受到重创,从投标伊始的1欧元兑3.6当地币至临近投标截止目的4.85当地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也从1当地币兑3.3人民币跌至1.9人民币。本工程约有30-35%的资金将用于国际采购,同时,汇率波动还会进而影响该国当地的供需平衡和物价通胀。可以看出,这一时间区间内的汇率波动很大。

除此以外,合同条件中并未规定汇率方面的价格调整条款。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最重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

实际采用的对策:综合区分欧元、当地币、人民币采购的金额,最终的含税总报价中欧元所占比重约为3%,人民币所占比重约为24%,当地币所占比重约为73%。其中,直接费中的机电安装工程费和施工机械购置费用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将来的汇兑风险。以施工机械为例,倘若出口机械所在国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则应该选取其他较稳定的币种作为支付币。而人民币则主要用于支付直接费、弱电控制系统费用、开办费、融资成本等费用。其中,直接费中车站工程、区间土建以及轨道工程的人工费均用人民币支付,材料、设备及机械使用费均用当地币支付,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当地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人工费的损失。同时,中方公司结合权威金融机构对未来三年汇率走势的判断,测算综合汇率为1当地币兑2.22人民币的汇率。

(2)通货膨胀风险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建筑业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萧条的时期,大量的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市场需求骤跌而破产,开工量不足使得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建筑材料、设备价格大跌,譬如钢筋历史最高价为3800当地币/吨,经常性价格在2500当地币/吨,但在投标期间已下跌至1600当地币/吨;混凝土经常性价格在350当地币/m3,投标期间已跌到240当地币/m3。对于经济危机在多长时期内对该国建筑市场的影响程度确实较难估计。

实际采用的对策:①根据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件的规定,本合同价可以根据该国政府每季度公布的物价波动指数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价累计不超过合同价的5%;经测算,在当地发生的采购金额大约占总价的50%,因此,在合同调价条款中已包含了抵御10%物价上涨的能力;②在进行限额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一定的设计余量,提高了材料的计价数量;如在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方量时,由于本项目的站台建筑面积大,车站出口多,深度较国内常规地铁站的深度大,因此参照国内同类地铁设计指标(1.6 m3/m2-2.5 m3/m2),最终确定本项目每建筑平米的指标为3.2m3/m2(建筑面积)。③采用中国定额和工程经验进行工料测量,在计量标准中已包含了约5%―10%的余量。

2 国别风险的识别

国别风险清单见表1。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A11:主要包括政府的变更;

政党意见不一致;有鼓动国家分裂的组织等等。

A12:项目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的关系。

A13:工程所在国政府对于国际工程的产业政策;联营体的强制性;技术移交的强制性;工程所在国对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

A21:工程所在国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导致工程项目融资难以为继。

A23:影响极大的经济事件,比如,世界性金融危机有可能导致工程所在国进行贸易保护,加强贸易壁垒从而影响承包商是否能够中标或者中标之后的一系列原材料、机械的采购问题。同时,金融危机还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如果承包商没有在合同计价单位的选择上仔细研究,或者未采取其他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一旦风险发生,对于承包商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EPC这类一般以固定总价计价的项目。

(二)市场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向欧洲出口的设备、材料必须CE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凡贴有“CE”标志的产品就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无须符合每个成员国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商品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针对此风险,投标时实际采用的对策为:在选择供应厂商时,优先考虑中外合资且有CE认证的品牌产品。辅助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对认证的要求。

(2)机械的使用和设备的移交都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验收批准,具有进度不可控的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通过寻找当地公司,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并由公司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3)本项目总承包商需要垫付前期(三个月)工程款,存在资金流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由于投标期间欧洲银行都在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比如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基本利率仅为3%,所以投标时考虑了选择欧洲的银行进行融资。并且,联营体事先编制了一份资金使用计划,整体测算融资金额,并适当考虑不平衡报价,规避风险。

2 市场风险的识别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国的建筑市场的风险。综合来看,这类风险主要来自于贸易壁垒。目前,很多欧美国家依然采取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即采取法律规定、政治手段等形式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建筑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产品(Nakra,2004)。常见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限制、关税配额、技术规定等等(Lu et al.,2009)。因此,市场风险清单见表2,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B11:采购是国际EPC工程在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很多国家对于材料设备或者国际贸易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不熟悉这些方面的规定,势必会对总承包商的询价、签订采购合同、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造成影响。

B13:包括工程物资准入、外部资金流入、财务管理及纳税等方面的法规。

B21:报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国的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从承包商本国引入劳动力所需的费用问题。同时,如果承包商没有考虑到工程所在国关于劳动力准入方面的规定,很可能出现工人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损失。

B23:国际EPC项目前期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大,在招标人的预付款和前期进度款不能够满足总承包商实施项目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如若不提前考虑其他的资金筹措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B31: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薛敬和刘俊颖,2009)。合作伙伴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工作方式,如若选择不当则会对以后的工程实施阶段带来影响。

(三)工程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该项目的主要工程风险是设计与技术风险,包括:对该国地铁设计的规范不熟悉;对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需要加深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克服由于长期按照国内标准设计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由于不了解欧洲地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难免会在设计中过于保守(特别是结构设计),导致工程造价虚高;由于设计参与方较多,而缺少牵头方,需要对各方设计界面进行认真切割,避免多头设计或重大漏项的发生。

实际采用的对策:

一是安排方案设计方与联合体外方设计院和土建、弱电公司,就招标设计方案和技术说明进行讨论、答疑,增加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二是组织国内设计专家考察正在运行的该国地铁1号线,其内部装修标准、设备配置、监控系统运行、强弱电安装、商业区域布置和轨道设计等;

三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几份该国土建及安装工程的图纸,对当地的设计有了概念性的了解;

四是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始终掌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将招标人的最低要求作为设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限额设计”;

五是将工程工作,如管线翻排、绿化搬迁、建筑物监控等工作,交由外方设计公司完成并报价;

六是根据标书拟定细分设计任务和方案编制任务,发给各参与方进行讨论,仔细切割各方的工作界面,编制投标工作总体进度表。

2 工程风险的识别

在投标阶段,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工程风险包括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以及投标过程中的不当导致的后续风险。具体风险清单见表3,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C11、C12:总承包商若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或者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说明,将很难深入地根据招标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很可能出现深化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报价虚高的后果。

C13:大多数EPC合同通常规定,承包商对招标人前期的设计成果在投标前有审校义务,有的合同甚至要求承包商为招标人在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果的某些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张水波和陈勇强,2008)。因此,此类风险是承包商应该高度重视的。

C14:该类风险主要包括(1)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导致后者无法按时完成工作;(2)设计部门的设计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阶段的风险。

C22:EPC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这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当中存在着许多二级、三级合同。如若某个环节中的分包商违约,则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合同。

C31:造成此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材料及设计方案有误

(2)对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

(3)招标设计深度不够

(4)投标书的编制过程在承包商国内进行,而投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

(5)翻译不准确

第3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现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其它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因素实现的:(1)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2)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3)指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4)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监测工具。因为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性,我们将不在此进行讨论。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现代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措施是:分散化、交易限额、信贷限额,即通过对其产品、交易伙伴、业务活动领域的分散化降低风险;通过为每种产品、每一交易单位设置交易限额,为每一交易伙伴制定信贷限额以规避各种风险。金融机构根据各项业务的获利能力、市场机会、公司的长期战略定期调整各业务、各部门间的资本配置,力图使获取给定收益的风险最小化。

一董事会对总体风险管理理念和基本风险管战略的确定

总体上说,董事会对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负起监控职能。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应由董事会审批,为保证战略和政策得到遵守并保持适应性,决策机构应通过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实施和评估。

(一)风险管理基本原则的确定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董事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积极予以落实。

我们可以简要地比较美林和摩根等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1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美林公司,尽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一变再变,但以下述6个原则为基础的基本理念却几乎没变。这主要包括:任何风险规避方案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经验、判断和不断的沟通;必须不断地在整个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管理人员必须以清晰和简洁的语句告诫下属:在资本运营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风险管理必须考虑非预期的事件,探索潜在的问题,检测不足之处,协助识别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具备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减少难以承受的损失的可能性。这样的损失通常源自无法预计的事件,大部分的统计和模型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无法预计。

在过去几年,用数学模型来测量市场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众多风险管理的要点,风险管理几乎成了风险测量的同义词。美林公司认为,数学风险模型的使用只能增加可靠性,但不能提供保证,因此,对这些数学模型的依赖是有限的。

事实上,由于数学风险模型不能精确地量化重大的金融事件,所以,美林公司只将其作为其他风险管理工作的补充。

总的来讲,美林公司认为,一个产品的主要风险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管理的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上的失误可导致损失,而不论产品为何或使用何种数学模型。

2摩根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摩根斯坦利则认为,风险是金融机构业务固有特性,与金融机构相伴而生。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识别、评价、检测和控制每一种风险,对其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关系重大。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与有关的专业产品和市场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并作出评价的独立监管过程。

应当说,这些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既是其长期进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知指导原则,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董事会制定风险管理及控制战略的第一步是,根据预定的风险管理原则,并根据风险对资本比例情况,对公司业务活动及其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要规定每一种主要业务或产品的风险数量限额,批准业务的具体范围,并应有充足的资本加以支持。此后,应对业务和风险不断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业务和市场的变化对战略进行定期重新评估,并将结论应直接报告决策层。

在识别风险和确定了抵御风险的总体战略后,公司就可以制定用于日常和长期业务操作的详细而具体的指引。为此,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中应包括,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中的权力及遵守风险政策的责任,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和外部审计等。如果公司较大较复杂,则需要建立集中、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就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并独立于产生风险的部门。

因为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运用它的人,因此,有效控制的前提是机构内所有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在确定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权力和责任时,一个重要的因素应是将风险的衡量、监督和控制与产生风险的交易部门分开。高级管理层应保证职责适当分开,员工的责任不应互相冲突。

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架构的比较

(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现代金融机构因其业务的偏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都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公司的总体风险及其结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其成员包括:执行总裁、全球股票部主任、全球固定收入证券部主任、各地区高级经理、财务总监、信贷部主任、全球风险经理以及一些熟悉、精通风险管理的专家等,下面直属不同形式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和要求。

同时,金融机构应具备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报告和评估程序,包括检查现行政策和程序执行报告和发现例外情况的制度。一般来说,风险暴露以及盈亏情况应每日向负责监控风险的管理层报告,后者应简要向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高级管理层汇报。另外,金融机构要对风险战略、政策和程序的评估应该定期开展,评估应考虑到现行政策的结果、业务以及市场的变化。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的方法、模型和假设的变更应由决策层审核。政策和程序应要求风险管理及控制部门参与对新产品和业务的考察。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或修正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签发风险管理准则;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审批限额豁免;评估并监控各种风险暴露,使总体风险水平、结构与公司总体方针相一致;在必要时调整公司的总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它每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讨论主要市场的风险暴露、信贷暴露与其它各种头寸,研究潜在的新交易、新头寸以及风险豁免等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不同形式的、分离或者整合的风险管理部门(如分别设立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等,或者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部),他们均独立于公司的其它业务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风险结构(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产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业务伙伴的暴露额度;审计部通过定期检查公司有关业务和经营状况,评估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采用多层制,除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外,其它如融资部、财务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各业务部的部门风险经理均参与风险的确认、评估和控制,并接受风险管理部的监督和评估、考核。这些部门的经理及代表每隔一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以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正确评估风险、调险管理政策。

以下是对美林等几家公司的比较。

(一)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

为了在基层交易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美林公司制定了公司风险控制策略和操作规程,要求相关的区域机构和单位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时予以遵循。

这些策略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涉及许多部门,包括全球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其他的控制部门(比如财务、审计、经营以及法律和协调部门)。为了协调上述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公司还成立了由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控制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控制和储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对所有的机构交易活动进行总的风险监督。风险控制委员会独立于美林的交易部门,定期向公司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和财务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的状况。

储备委员会监测与资产和负债有关的价值和风险。美林公司针对那些可能导致现存资产价值损失或带来新的负债的事件,确定在目前形势下使公司资产和负债保持平衡的储备水平。储备委员会通常由主要的财务官员任主席,主要负责考察和批准整个公司的储备水平和储备方法的变化。储备委员会每月开会一次,考察当时的市场状况,并对某些问题采取行动。美林公司在决定储备水平时会考虑管理层在下述方面的意见(Ⅰ)风险和暴露的识别;(Ⅱ)风险管理原则;(Ⅲ)时效、集中度和流动性。

(二)摩根斯坦利的风险管理架构

摩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规程予以保障,以便在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中,提供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支持。随着对不断变化的和复杂化的全球金融服务业务认识的提高,公司不断地检讨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规程,以使其不断完善。

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整个公司风险管理的策略及考察与这些策略相关的公司业绩。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几个专门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帮助其实施对公司风险活动的检测和考察。除此之外,这些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考察与公司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状况、总的销售策略、消费贷款定价、储备充足度和合法实施能力以及经营和系统风险有关的总体框架、层次和检测规程。会计主任、司库、法律、协调和政府事务部门及市场风险部门,都独立于公司业务部门,协助高级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风险状况进行检测和控制。另外,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并通过对业务运营领域的考察,对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进行评价。公司经常在每一个管理和业务领域,聘用具有适当经验的专家,以有效地实施公司的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和操作规程。

三对主要类型的风险的管理战略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战略。

(一)主要的风险类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使得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包括价格或利率、汇率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不利波动。除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市场风险还包括融券成本风险、股息风险和关联风险。

美国奥兰治县(ORANGECOUNTRY)的破产突出说明了市场风险的危害。该县司库将"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大量投资于所谓"结构性债券"和"逆浮动利率产品"等衍生性证券,在利率上升时,衍生产品的收益和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出现17亿美元的亏损。GIBSON公司由于预计利率下降,购买了大量利率衍生产品而面临类似的市场风险。当利率上浮时,该公司因此损失了2000万美元。同样,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参与了与德国和美国利率相连的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当两国的利率上升高于合约规定的跨栏利率时(要求宝洁公司按高于商业票据利率1412基点的利率支付),这些杠杆式衍生工具成为公司承重的负担。在冲抵这些合约后,该公司亏损1.57亿美元。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签定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信时,将面临信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控制以及要求对手保持足够的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和在合同中规定净额结算条款等程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

近来,信用风险问题在许多美国银行中开始突出起来,根据1998年1月的报告,其季度财务状况已因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危机而受影响。例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JP摩根(JPMORGEN)将其约6亿美元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该行97年第四季度的每股盈利为1.33美元,比上年的2.04美元下降35%,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收益1.57美元。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失控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失控的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经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帐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员的不熟练以及不稳定并易于进入的电脑系统等。

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越权、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而管理层对此却无丝毫察觉。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

类似的管理不善导致日本大和银行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更大损失。1995年人们发现,大和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因能接触公司会计帐簿而隐瞒了约1亿美元的亏损。与巴林银行一样,大和的这名交易员同时负责交易和会计。这两家银行都均违背了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准则,即将交易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分开。

操作风险的另一案例是Kidder,Peabody公司的虚假利润案。1994年春,KIDDER确认,该公司一名交易员买卖政府债券获得的约3.5亿美元"利润"源于对公司交易和会计系统的操纵,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一事件迫使Kidder公司将资产售予竞争对手并最终清盘。

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帐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交易和收益产生部门〕,清晰的人事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果管理层监控得当,并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的基本风险控制措施,巴林和大和银行的损失也许不会发生,至少损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财务失败说明了维持适当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策略

金融机构维持合适的头寸,利用利率敏感性金融工具进行交易,都要面对利率风险(比如:利率水平或波动率的变化、抵押贷款预付期长短和公司债券和新兴市场资信差异都可带来风险);在外汇和外汇期权市场做市商或维持一定外汇头寸,要面对外汇风险,等等。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执行部门,全面负责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及控制并直接向执行总裁报告工作。该部在重点业务地区设有多个国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均实行矩阵负责制。它们除了向全球风险经理报告工作外,还要向当地上一级非交易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撰写和报送风险报告,制定和实施全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大纲。风险管理大纲向各业务单位、交易柜台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风险限额,并以此为参照对执行状况进行评估、监督和管理;同时报告风险限制例外的特殊豁免,确认和公布管理当局的有关监管规定。这一风险管理大纲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业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在全球风险经理领导下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单位的高级交易员和风险经理共同合作完成的。由于其他高级交易员的参与,风险评估本身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指引方向。

为了正确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确认和计量各种市场风险暴露。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测量是从确认相关市场风险因素开始的,这些风险因素随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而异。例如,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收益曲线斜率、信贷差和利率波动;在股票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股票指数暴露、股价波动和股票指数差;在外汇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于商品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价格水平、价格差和价格波动。金融机构既需要确认某一具体交易的风险因素,也要确定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关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对各种市场风险暴露进行计量和评估,而且要负责制定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并报全球风险经理审批。确认和计量风险的方法有:VAR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

根据所确认和计量的风险暴露,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分别为其制定风险限额,该风险限额随交易水平变化而变化。同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合作为各业务单位制定适量的限额。通过与高级风险经理协商交流,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力求使这些限额与公司总体风险管理目标一致。

1美林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美林公司市场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了下述三个要素:(i)沟通;(ii)控制和指导;(iii)风险技术。

风险管理按地理区域和产品线组织,以确保某一特定的区域或某一产品交易范围内的风险管理人员能进行经常和直接的沟通。同时,风险管理部门应与高级的交易经理进行定期和正式的风险研讨。

为了弥补基层交易部门风险规避技术的不足,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准则,包括交易限额,超过限额必须提前得到批准。另外,作为新的金融产品检测过程的一部分,新的金融产品交易要由风险管理部门和来自其他控制单位的代表批准。某些业务,比如高收益证券和新兴市场的证券承销、不动产融资、临时贷款等,在向客户作出承诺前,需要事先得到风险管理和其他控制部门的批准。风险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减少某一特定的柜台交易风险暴露头寸或取消计划的交易。

风险管理使用几种风险技术工具,包括风险数据库、交易限额监视系统、交易系统通道和敏感性模拟系统。风险数据库每日按产品、资信度和国别等提供库存证券风险暴露头寸的合计数和总数。交易限额检测系统使风险管理部门能及时检查交易行为是否符合已建立的交易限额。交易系统通道允许风险管理部门去检测交易头寸,并进行计算机分析。

敏感性模拟系统用来估算市场波动不大和剧烈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损益。每一次测算时仅考虑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比如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信贷利差等,同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以此为基础,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检测到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并根据需要调整投资组合。

2摩根斯坦利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利用各种各样的风险规避方法来管理它的头寸,包括风险暴露头寸分散化、对有关证券和金融工具头寸的买卖、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包括互换、期货、期权和远期交易)的运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交易部门和产品单位来管理与整个公司交易活动有关的市场风险。公司按如下方式管理和检测其市场风险:建立一个交易组合,使其足以将市场风险因素分散;整个公司和每一个交易部门均有交易指南和限额,并按交易区域分配到该区域交易部门和交易柜台;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都检测市场风险相对于限额的大小,并将主要的市场和头寸变化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

市场风险部门使用Value-at-Risk和其他定量和定性测量和分析工具,根据市场风险规律,独立地检查公司的交易组合。公司使用利率敏感性、波动率和时间滞后测量等工具,来估测市场风险,评估头寸对市场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定期地使用敏感性模拟系统,检测某一市场因素变化对现存的产品组合值的影响。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向全球风险经理负责,全球风险经理再依次向执行总裁报告。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评估、限额审批、监督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信贷调节和管理。在考察信用风险时,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要对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实际和潜在的信贷暴露进行预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信用风险进行优化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有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包括:

(1)对最主要的潜在信贷暴露建立内部指引,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监督。

(2)实行初始信贷审批制,不合规定的交易要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指定成员审批才能执行。

(3)实行信贷限额制,每天对各种交易进行监控以免超过限额。

(4)针对抵押、交叉违约、抵消权、担保、突发事件风险合约等订立特定的协议条款。

(5)为融资活动和担保合约承诺建立抵押标准。

(6)对潜在暴露(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进行定期分析。

(7)对各种信贷组合进行场景分析以评估市场变量的灵敏性。

(8)通过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9)和全球风险经理一起对储存时间较长、规模庞大的库存头寸进行专门评估和监督。

美林公司通过制定策略和操作规程以避免信用风险损失,包括确立和检测信用风险暴露限额及与某一订约方或客户交易额限额、在信用危机中取得收缴和保留抵押品或终止交易以及对订约另一方和客户不断地进行信用评价的权利。业务部门有责任与公司制定的策略和操作规程保持一致,并受到公司信贷部门的监督。公司信贷部门实行集中分区管理。信贷负责人分析和确定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的资信状况,按订约方或客户设立初始或当前的信贷限额,提议信用储备,管理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和参与新的金融产品的检测过程。

许多类型交易包括衍生品和辛迪加贷款要提前报请公司信贷部门批准。公司信贷部门所能审批的交易数量是有限的,限额视该项交易的风险程度和相关客户的资信度确定,超过此限额,须上报公司信贷委员会批准。版权所有

借助信用系统手工和自动记录的信息,公司信贷部门能检测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在订约另一方/客户、产品和国别的集中度。这一系统能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累计信用风险暴露头寸,维持整个订约方/客户和某一产品的风险暴露限额,并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识别限额检测数据。整个公司库存头寸和已执行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现在和潜在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信息会不断地更新,并不断地与限额相比较。如果需要,可增加抵押贷款数额,以减少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并记录在信用系统中。

公司信贷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设计和完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且分析复杂的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公司信贷部门还检测与公司零售客户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包括抵押品和住宅证券化额度、客户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等。

集中度风险可以视为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集中度风险,即金融机构业务对单一收入、产品和市场的依赖风险。美林公司定期检测集中度风险,并通过实施其分散化的经营战略和计划来减少此风险。最近,美林公司已将其全球的收入来源分散化,从而减少了公司收入对单一金融产品、客户群或市场的依赖。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产品、客户分散化和交易活动在地区分布的分散化,以图实现减少风险的目标。为此,公司合理地分配每类业务资金的使用额,为每类产品和交易者制定交易限额,并对上述额度做地域上的合理分配。公司根据每一类业务的风险特性,寻求相应的回报。根据与公司指南相一致的收益获得能力、市场机会和公司的长期战略,公司定期地重新分配每一业务的资金用量。

(四)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直接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暴露,它们均产生于正常的活动过程中。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将面临非直接的与营运、事务、后勤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可归于操作风险。

在一个飞速发展和愈来愈全球化的环境中,当市场中的交易量、产品数目扩大、复杂程度提高时,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这些风险包括:经营/结算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文件风险、财务控制风险等。它们大多是彼此相关的,所以金融机构监控这些风险的行动、措施也是综合性的。金融机构一般由行政总监负责监察公司的全球性操作和技术风险。行政总监通过优化全球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施各种长期性的战略措施以加强操作风险的监控。一般的防范措施包括:支持公司业务向多实体化、多货币化、多时区化发展;改善复杂的跨实体交易的控制。促进技术、操作程序的标准化,提高资源的替代性利用;消除多余的地区请求原则;降低技术、操作成本,有效地满足市场和监管变动的需要,使公司总体操作风险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

第4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控制;信息披露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4月14日公告表示,从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伴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提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已经终结,在完善交易机制的配合下,人民币将进入真正双向波动的新时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曾在经济参考报中提到,扩大汇率波幅是增强汇率弹性的重要制度改进;市场机制将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甚至基础性作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购买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远期汇率,进行风险对冲。但是,在金融衍生品为当今企业规避风险做出居功至伟贡献的同时,其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从现今空前繁荣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来看,由于其高杠杆的运用,任何原生金融产品的小幅波动,都会导致金融衍生品的价值成十倍甚至百倍的放大。高风险带来的价值波动,一旦企业风险控制出现偏差,金融衍生品带来的冲击甚至会超过原生产品价值变化,而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可弥补的影响。很多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品时,缺乏专业人员及有效的管理,致使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经营风险的初衷,转变成了投机。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控制程序

传统的投资需要经过十分繁琐的程序:投资规模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审批通过等。但是,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具有十分大幅的波动,几天、几小时甚至是几分钟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传统的投资授权审批程序无法满足金融衍生品的需要,针对这种高风险同时又快速波动的金融产品我们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约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在金融波动的浪潮中,抓住对企业有利的行情,同时又能在可控范围之内,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预先确定金融衍生品的预算。金融衍生品的最大特点是杠杆性,其高杠杆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国储铜、东航油事件、巴林银行等一个个巨亏案例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而预先确定金融衍生品的预算就是要把风险确定一个极限值,公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金融衍生品所带来的风险。

2.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向预测与风险分析。虽然金融衍生品可能价格短则3~5个小时、长则3~5天有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但是其价格的变化总是随着各种经济数据和宏观政策进行上下波动,所以在进行金融衍生品投资前,需要对金融衍生品的变化方向做出预测和分析。该种决策应该由少数几人完成。

3.金融衍生工具出现价格变动过大时的措施与风险管

理。金融衍生产品受各方面信息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过激反应,此时如何应对才是对企业最有利的。本人依据不同情况,给出了如下建议:(1)相信市场对该衍生产品发生的反应是过激的,而且没有重大不利的消息,决策者十分肯定会回归某一合理价位。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适当调整一次止损价位,等待价位的回归。(2)市场价位一再偏离我们的预期,此时我们应该果断平仓,让损失结束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重新对市场做出分析,检查是否有未曾错漏的重大信息。虽然这条建议十分简单,但是如果能够遵守,我相信东航油、巴林事件等都可以避免发生。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太过相信原先的判断,因而一再扩大风险敞口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的业务汇告。每次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应及时对其情况进行汇报,以便管理层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

上一部分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风险的控制程序提出了本人的观点。而相对于投资者来说,无法在第一时刻掌握企业内部第一手的资料,管理当局如何披露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本人有如下建议:

1.披露企业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意图是投机还是套期保值的说明。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规定的角度出发,企业很难达到套期保值会计的要求。也许当初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丰厚利益的诱使下,变成了投机行为。所以,本人认为企业在表明套期保值意图时,还需要附上交易的记录证明其意图真正得以实行。

2.及时披露企业持有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交易方向、交易数量以及止损的条件。《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所披露的金融工具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重要程度作出合理评价。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只要求披露有关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货币风险、商品价格变动风险等其他市场风险因素并未作强制要求。一般而言,企业除披露金融衍生品持有的意图外,还会将其浮盈或浮亏的金额进行披露。本人认为此类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能够满足投资者的需要。瞬息万变的金融衍生品价格,其浮盈或浮亏只是某一固定日期的历史数据,投资者在接收到此类信息时,少则几日多则数月,所以必须了解金融衍生产品更加详细的信息,才能对企业的情况作出判断。而及时披露企业所持有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交易方向、交易数量以及止损的条件,可以快速全面反映企业在金融衍生品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

3.金融衍生产品相关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披露。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风险偏好,许多中小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也存在不同的风险偏好。本人认为信息披露力求真实、完整,才能让投资者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资。加强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的信息沟通,促进资本市场更加有序和健全的发展,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4.金融衍生产品相关信息披露的时间。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变化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条: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体现为初始购买的价格,该价格可能为零或只有很少的交易成本,隐含的巨大风险却无法在企业的账面体现,所以,一旦交易的衍生产品数量超过一定额度,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作为重大事项进行信息披露。

以上是本人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控制程序及信息披露问题的几点改进建议,按照上述观点改进金融衍生工具的控制程序可以帮助管理层从总量上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控制,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按照上述观点改进金融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交易方向、交易数量以及止损的条件,了解企业的风险偏好,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要的投资。

参 考 文 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政部.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财政部.2006

[3]《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政部.2006

[4]《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

[5]《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

[6]王瑞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

第5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 需求分析

我国金融工程本科专业最早设立于2002年,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有4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该专业。与此同时,一些“985”高校也开始开设金融工程硕士专业,使得我国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我国金融工程人才还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工程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师资力量跟不上,地方高校没有较好地加入人才培养的队伍。下面对我国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人才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现状与趋势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理论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 古典劳动价值论把劳动看作同质的,在时间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相同的,因此时间长度是决定价值量的唯一因素,没有对人才价值做出独立分析,从而对人才价值的分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劳动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是市场所需要的。马克思认识到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缺陷,提出了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从而说明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在价值创造中量的区别。马克思指出了人才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性,但依然没有把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来对待,而只是作为附属于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因此用来分析当今社会人才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说明了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多,金融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当今的社会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了服务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人类的价值创造已由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转变为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这个事实决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也要有相应的转变。同时,在价值创造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创造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劳动者单位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创造的财富是不断增加的。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劳动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变化,人才的作用大大提高。现代社会使服务、知识、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发生了质的飞跃,把它们当作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来对待,而不是劳动力的附属物。而服务、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以人才为载体,或者由人才来提供,因此人才成为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和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与从事相对简单生产过程的劳动者相区别。据此人们提出了现代劳动价值论。现代劳动价值论认为不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服务劳动、知识劳动、信息劳动等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在相同时间长度内,后者创造的价值很可能比前者多得多。地方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人才作为掌握大量金融知识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人才,能够提供金融服务劳动、金融知识劳动和金融信息劳动,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和价值,可以成为金融行业劳动力市场的新宠。

(二)人力资本理论 西奥多・W・ 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也可以称为人才资本理论,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建立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知识进展和应用,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人力资本理论总的来说包括以下核心观点:⑴人力资本是区别于物质资本的另外一种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我国金融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机构网点数量、存贷款业务规模等金融物质资本和金融产品服务,更重要的是金融知识开发、创新与有效运用,也就是金融人力资本的投入。金融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大学教育和培训。在我国当前高层次的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鉴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在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较小,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加入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队伍。金融业要现实现代化、国际化、自由化和金融工程化,建立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必须培养本土金融人力资本,离不开的大力推动和贡献,让地方高校逐步参与金融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二、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金融业全球化扩大了金融工程人才需求,强化了人才质量 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使得我国金融业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步伐加快,世界金融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也更加深化。(1)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机构竞争,竞争的本质在于本土化人才的竞争。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将促进金融机构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实质上是金融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人才的竞争,从而产生对更高层次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最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和业务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不仅开设大量的分支机构,而且业务和经营规模逐步扩张,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由此将形成对国内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在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本土的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和拓展新型业务,这些都是金融工程的内容,因此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但我们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和引进,必须立足于本土,进行大量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2)我国金融业的全球化及融入世界金融市场,必然强化人才的质量。在我国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的同时,根据WTO的互惠原则,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向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放。一方面,近些年我国金融机构加快了到海外增设分支机构的步伐,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因此需要一批批具有双语能力,熟悉外国法律法规、金融业务并富有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特别是欧美等国的金融业务中利润最为丰厚和发达就是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因此,在海外金融人才需求中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更多一些。另一方面,近些年,为了规避风险的需要,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经常参与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利用期货、期权等产品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出现了一些巨亏的案例,因此,我国这些企事业单位急需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才,管理其国际金融工程业务。(3)我国金融业全球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需要。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风险的全球化传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其危害性,各国都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管。一方面,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日益丰富与迅速,金融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各类金融风险也随之更为突出复杂,而金融工程最主要功能就是风险管理,所以金融业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需要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另一个方面,按照巴塞尔新协议原则,银行根据自己面临的风险,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加强风险管理。随着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金融的竞争激烈,市场风险随之加剧,在金融业务交叉和运用衍生工具的情况下,控制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对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外,还必须培养相应的金融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监管人才。

(二)我国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需要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无论从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还是从金融产品和业务都取得长足的进展,而且逐步呈现金融工程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需要不断吸纳大量的金融工程等专业的人才,而且提高了金融工程等人才需要的层次。(1)从金融机构体系上看,我国全国及地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快速发展,凸显了对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首先,银行机构。从规模上讲,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外,还有大量的中小银行,都在招兵买马,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区域上讲,除了全国性银行,大量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和由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而来的农村村镇银行都在所属区域不断开设分支机构,招收大量的人才。特别一些地方银行,比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扩大规模,并向全国市场发展,也需要招收大量的人才。其次,证券机构。除了传统的证券公司外,现在新兴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QFII机构、QDII 机构、投资机构等证券机构都获得了大量发展,需要招聘大量人才。再次,其他金融机构也发展十分迅速,主要有保险机构以及外汇、期货、黄金等交易的中介机构。(2)从金融市场体系上看,金融市场呈现的多层次多元化复杂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了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第一,我国正在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从信贷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到基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典当市场等都全面快速发展,一个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针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表现得格外明显。第二,我国正在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成为金融市场主要发展方向和领域,这种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需要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参与,才可能有更好的效率和效益。再次,我国金融市场变得日益复杂和动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人才才有可能更好对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变化。第三,我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技术革命。信息化全面推进,技术带来金融业新的变革,网络银行、低碳银行等金融创新成为全球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水平和层次的高低,需要更多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从金融产品和业务上看,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的金融工程化趋势提高了人才需求的层次。随着金融业的金融工程化发展日益明显,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金融竞争的焦点已转向金融工程化竞争,即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拆分、组合、创新,以特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工具、方案、策略等),为各种金融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丰富多样的金融需求。这种发展趋势要求金融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借鉴金融工程管理的思维,将现金融工程方法和技术引入金融实际运作领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程的、信息的方法,及时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金融工程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或者说金融业运行已离不开金融工程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了。首先,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将其传统产品和业务融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进行创新,研发了新产品,挖掘了新的业务空间,拓展了新市场,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传统存款融入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创造出结构性金融产品,如将传统理财业务与金融工程的思想与技术结合,开发新型理财业务,金融权证、金融期货等理财业务,如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等,这些已成为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而这类业务的开展需要集多种研究、应用能力于一体的金融工程人才;其次,证券业将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于风险的管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交易策略的创新等领域,这些都有赖于金融工程人才。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工程学者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创造出利率免疫、风险价值VaR(包括其衍生品如CVaR、ES等)、Delta(以及Gamma、Theta)中性等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面,金融工程师已开发出许多新的证券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奇异期权、结构化产品等;在交易策略创新方面,金融工程学者和业界已经创造出了套利、套期保值、杠杆投资等的策略,如标的资产与期权的组合策略、差价组合策略、差期组合策略、对角组合策略、混合期权策略等。再次,金融工程是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保险产品创新的技术和工具。

(三)金融工程理论的广泛应用增大了金融工程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 金融工程在实际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已经远远超越了金融和财务的领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投融资决策和资金管理、兼并收购、激励机制设计、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1)风险管理。企业综合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金融工程工具,应用套利、套期保值等金融工程交易策略,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供应链风险等风险进行管理,取得较好效果。(2)投融资决策和资金管理。人们将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投资决策和融资管理,用于解决企业投融资定量分析难题。首先,投资项目可以被视为公司增长的“看涨期权”,期权定价方法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定量化的方法;其次,为满足融资的特殊需求并降低成本,金融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浮动债券、息票变化型互换等;最后,随着我国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投融资活动日益扩大和复杂化。他们不仅需要有专门的金融人才来进行日常的资金管理,还需要通过金融人才来有效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各种投融资决策。(3)兼并收购。人们将金融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兼并收购,用于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金融工程师们引入了垃圾债券和桥式融资;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的资产定价难题,金融工程学者引入了实物期权;为解决企业的兼并收购过程中对未来发展趋势看法不一致问题,金融工程师们设计了领子期权得到解决等。(4)激励机制设计。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引入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作为员工薪酬设计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许多非上市公司也相继引入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来激励自己企业的员工。(5)战略管理。人们把金融工程作为一种战略工具而不仅仅是价值评价工具,是企业战略管理这一领域思想的巨大进步。其实,战略可以被视为由一系列的实物期权和学习过程形成,期权定价方法可以用以提高和改进企业在战略投资组合的序列和时机上的决策过程,对创新性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建设完善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在企业的广泛应用都必须有赖于金融工程人才,而且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质量、层次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需要了地方院校培养大量的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

三、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金融工程硕士人才的“无缝对接” 首先,我国地方高校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金融工程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实践性很强,相应的金融工程专业岗位要求毕业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来培养人才,“请进来”主要是指把现在供职于金融工程岗位的高级经理人员请进来讲课,弥补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实践知识上的不足,也指对现在金融工程岗位的工作人员送进高校再学习,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走出去”战略是指地方高校的老师进入企业的金融工程岗位锻炼,帮助企业解决金融工程问题,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金融工程经验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联合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取长补短,节约成本。利用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科研资源和企业的金融工程软硬件设施和场景场所,共同培养高级金融工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在金融工程工作实践过程中提高研究生的技术能力水平,而且还实现“节约型”高级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招生、教学和科研改革,紧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步伐 首先,高校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对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抓住当前社会对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契机,扩大招生。其次,高校对金融工程硕士专业新的课程开发与原有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加强毕业生在未来金融工程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和从事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和内容安排,要以经济和企业发展对高层次金融工程人才需求为依据,分析高层次岗位群和一般层次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在教学中可以弱化专业的学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强化技术、技能和应用开发训练,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课程模式。

*本文系2009年度江西省教改课题“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JXJG-09-1-4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谭春枝、黄宇:《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供需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2]张泽荣:《张泽荣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6篇: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控制

跨国并购(G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s)是企业迅速扩张、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通道,是企业并购在海外的延伸。是指一国企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权的资产份额进行购买或实行控制的行为。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其生存和谋求发展,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及时对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和规模等重新进行组合的一种变革和制度创新,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跨国并购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其中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分析

(一)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市场或者技术 市场的典型有TCL收购德国施耐德。近年来,中国家电在欧盟屡遭反倾销的困境,销量难有大的突破,施耐德在欧盟拥有不小的市场份额,TCL收购施耐德,从而成为欧盟彩电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技术的典型有华立并购飞利浦CDMA研发部门。华立集团以通讯界公认的优惠条件,成功收购了飞利浦半导体公司CDMA手机分部,从而使中国手机制造商首次掌握了CDMA手机芯片的关键技术。与我国企业不同,外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极其多样化。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有的为了得到高科技或科技管理人才等,有的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的为了多元化经营,还有的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多样化的跨国并购动因,有利于活跃并购市场。

(二)跨国并购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大产业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第二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来讲是最强的。但随着我国电信、银行等行业的逐步开放,第三产业的跨国购并活动将有所增加,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讯表明了这一点。而在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市场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不仅原有的工业领域更加开放,金融、投资、电信等第三产业也逐步开放,这些领域的并购活动十分活跃,引导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发展趋势。

(三)跨国并购的规模总体上相对较小 虽然我国近几年的跨国并购项目投资规模有明显扩大的趋势,但总体上看,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较小。我国企业很少有能力动用大量现金进行收购,而股票收购和企业发行债券又受限制,所以企业只能根据自身条件采取较为灵活的并购,偏向并购大企业的子公司,希望利用兼并者原有的实力,把自己做的更强大,直接达到一个较高的国际化水平。而国外的跨国并购参加方往往是具有相当竞争地位甚至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因此并购规模也较大。在如此庞大的并购中,其所需的资金是十分巨大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有,也不会动用如此巨额的现金进行支付,因此股票置换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交易方式。如1998年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时,通过股票置换,奔驰和克莱斯勒分别拥有新组建的戴姆勒-克莱斯勒57%和43%的股份。

(四)跨国并购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 目前,我国实行跨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中信集团、首钢集团、中化总公司、中建总公司等,这些企业为我国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般而言,这些国有企业资金较为雄厚,同时这些企业与政府往往也有较密切的关系,使其能在跨国并购中更具比较优势。但近年来,民营企业开始在跨国并购中崭露头角,著名的除了万向集团收购美国UAI公司(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INC)外,还有华立集团收购菲利普半导体公司之CDMA手机分部等,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而在发达国家,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比较研究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差异,有助于找出我国企业在参与跨国并购方面的不足、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风险分析

(一)外部环境风险 主要包括:一是政治法律风险。各国政府往往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对跨国并购规则及对跨国并购的态度存在着内在的修订动机,并且反映在其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新法律法规中。政治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与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发生变动,引起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并购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首先,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对外资并购的态度。很多国家反对外国企业收购本国经营良好的企业,因为担心外国企业对当地企业的收购会垄断本国的经济,阻碍本国企业的发展。其次,还要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是否属于限制外资进入的领域。各国政府考虑到本国的发展战略,会对特定行业领域采取限制措施。我国为保证部分战略性产业和金融稳定,设置了相应的产业准入限制和金融管制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都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决策审批程序繁琐且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另外,我国目前实行的外汇管理措施是: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外汇则不可自由兑换,这种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是造成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偏小的最主要原因。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及繁琐的外汇投资审批过程,使得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结果使企业失去了很多对外投资的机会。二是市场制度风险。市场制度风险是指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中介机构不健全、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较少等市场制度的功能缺位,影响并购的顺利进行,导致企业并购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行的金融信贷体制对企业筹资、融资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仍然较多。如贷款要受国内贷款担保额度的限制,特别是外币贷款,既要受国内贷款额度的限制又要受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跨国并购涉及国家之间企业的买卖,如果没有一个高效流通、机制完善的资本市场,企业的并购工作就难以完成。另外,跨国并购中介机构服务尚不健全。跨国并购需要精通跨国并购策划与操作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投资银行系统,但其规模还比较小,目前尚无专业性的跨国并购咨询服务机构。

(二)企业自身风险 主要包括:一是目标企业估价风险。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不仅是

目标企业的价值,还有并购双方在市场中地位、双方对资产收益的预期、对未来经营环境的预期等其他因素。因此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价值评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并购成败。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资产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以市场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以及以收益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以此确定的目标对象会存在很大偏差。此外,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会计准则,这增加了准确评估并购目标对象的难度。二是财务风险。由于跨国并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所以最常见的财务风险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当国际利率发生波动时,目标公司的股票、债券的价值也就发生波动。当目标公司的价值以所在国货币标价且该种货币利率趋于下降时,其股价、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这时并购方就可遭受支付更多资金的利率风险损失。当目标公司所在国货币相对于并购方本币趋于升值时,并购方也可能要支付更多的本币,如果融资货币是目标国货币,则会增加融资成本,因而可能遭受目标国货币升值带来的风险损失。三是信息风险。由于地域的关系,我国企业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加上信息难收集并且可靠性不强,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信息不对称主要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并购后会给对方带来不利后果。例如目标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可能不完全,存在财务舞弊的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并购风险。四是融资风险。外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依靠投资银行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因为经济、人力资源不足而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并不多,所以融资风险也是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的主要障碍之一。五是并购整合风险。并购对于公司或个人,从管理层到员工,从管理理念到企业文化,都是一场巨变,将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并购整合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资产整合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资产整合风险指并购后企业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整合不当而产生的风险。有形资源中,各种资产负债的整合对企业财务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并购成功的物质基础。无形资源的整合则是并购后企业潜在的价值,整合成功将会带来极大的协同效应,快速提高公司的实力。文化整合风险是指并购后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整合不当而产生的风险。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我国企业成功实施跨国并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文化整合不力,习惯于原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必然会对外来管理理念和文化加以抵制,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控制意义

(一)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及基本单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既是资源的所有者、使用者,也是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企业的风险态度、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及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在跨国并购中,企业过度而消极的风险回避态度可能使企业丧失很多潜在的、甚至较大的投资及盈利机会,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回报,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企业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并通过对风险的预先防范、转移及分散,则有助于鼓励企业进行可控制风险范围之内的经营行为及风险投资,从而可以促进企业及整个社会投资活动及消费活动的高效运行。此外,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企业遇到风险时出现剧烈波动和冲击;并可以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并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提高股东价值 企业的本质及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投资风险、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投资者信心,降低风险损失及企业危机成本等途径来提高股东的价值。股东的价值可以用股东预期的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来表示,这就表明增加股东价值可以通过降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和增加企业未来的预期现金流来进行。而企业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贴现率和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影响来达到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因为如果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那么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就会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可能减少,因此,投资者要求的风险回报率就会下降,企业的股东价值就会相应增加。

(三)降低企业危机成本 无论是因为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还是经营决策风险等原因,陷入困境或出现危机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扭转这种不利状况,就有可能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从而导致破产或被其它收购方兼并重组,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高昂的损失代价,进而引起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股东价值下降。一般而言,企业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及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直接损失或直接成本,即企业因风险而产生的资产直接帐面损失以及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被兼并收购时,在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方面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第二部分为许多不可预见并难以从帐面反映的间接损失或间接成本。如当企业陷入危机时,有可能人心涣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出走,另谋高就;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及经济效益下滑;与企业正常合作的客户或原燃材料供应厂家可能会因企业出现危机而中断其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经营活动难以开展;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也可能因企业的危机而停止对企业提供贷款或其它融资支持;在某些情况下,如企业对危机应对不当,甚至有可能使这些间接损失超过其直接损失。而如果企业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相关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企业危机的预期成本。根据进行风险管理及未进行风险管理两种企业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企业,其发生危机的概率要明显要低,即使出现危机时,其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之和也明显小得多。

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理念、原则与控制策略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理念 从企业风险管理程序的理论和研究来看,需要对于风险控制对象进行全程的控制,一般把企业风险管理的程序划分为三个阶段:企业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估测、评价等多个步骤;企业风险控制,包括采用多种风险控制技术和风险决策;企业风险处理,包括风险管理措施及效果的评价及反馈等。威廉斯及史密斯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要素,并认为,尽管不同企业其风险管理操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但都存在着相同的确定要素。这些共同的企业风险管理要素是:企业风险任务的确定;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评价;企业风险控制;企业风险融资(如企业商品套期保值、保险等);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反馈。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可确定如下的风险控制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风险控制必须涵盖企业跨国并跨的各个环节和参与其运作的各个当事人,并渗透到各项具体业务过程中去,包括各项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二是制衡性原则,即在参与企业跨国并购的各个当事人之间,要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特别是要防范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问题。三是可衡量性原则,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