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网络攻击应急演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攻击应急演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攻击应急演练

第1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演化模型 小世界 无标度

问题的提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复杂系统,而复杂网络是描述各类复杂系统的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复杂网络是对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包含了大量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它将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现象或某类实体抽象为节点,将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边,从而形成了用来描述这一系统的图。这样的图,是对系统模型化的抽象与表达。近年来,复杂网络的研究受到了来自科学和工程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由大量的相互联系的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之间并不是完全同质的, 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子系统,分布在不同行业、区域或阶段,在网络中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供应链网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非同质的;这些企业作为子系统又由众多的组成部分形成,每个子系统又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研究,子系统内部的结构也较复杂,供应链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供应链中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交互作用,存在竞争、协同的关系,各节点企业相互依赖,各工序环环相扣,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可以说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复杂巨系统。供应链呈现复杂的网状结构,供应链管理不仅涉及到上下游相关组织,甚至涉及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不只是简单的链条管理,而是管理一个盘根错节的“供应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大量不确定性问题背景下,供应链作为一个网络系统,大多缺乏抵御能力甚至不能抵御风险。因此,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问题,从网络的角度以系统的眼光审视供应链的结构,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建模,加强供应链网络的脆性及鲁棒性研究,分析不同干扰情况下供应链网络的脆性及鲁棒性表现形式和特点,对于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和鲁棒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杂网络研究

复杂网络的研究可追溯到世纪欧拉(euler)开创的图论。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图论一直是研究网络图表示的基本方法。历史上描述系统性质比较常用的是两类网络:一类是规则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只与其紧邻或次近邻相连,即每个节点连接的节点数相同,组合数学的图论讨论了各种规则网络的问题;另一类是完全随机网络,是由匈牙利数学家erdos和renyi两人(er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er模型的随机图理论成为学术界研究复杂网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数学工具,一直是研究复杂网络结构的基本理论。他们用相对简单的随机图来描述网络,简称随机图理论。两人重要的发现是随机图的许多重要性质都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突然涌现的,其创立的随机图理论是研究图类的闭函数和巨大分支涌现的相变等的重要数学理论。

诚然,图论可以精确简洁的描述各种网络,而且图论的许多研究成果、结论和方法业已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自然地应用到现在的复杂网络研究中去。但是,绝大多数实际复杂网络结构并不是完全随机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大步迈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从internet到www,从大型电力网络到全球交通网络,从生物体中的大脑到各种新陈代谢网络,从科研合作到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网络等。可以说,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网络世界中。长期以来,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生物网络和社会网络等分别是通信科学、电力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而复杂网络理论所要研究的是各种看上去互不相同的复杂网络之间的共性和处理它们的普适方法。复杂网络研究正渗透到数理科学、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科等众多不同的领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性课题,甚至被称为“网络的新科学”。

世纪之交(1998-1999)复杂网络的科学探索发生了重要转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家

冲破了传统图论,特别是随机图理论的束缚,以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两项重要发现为标志,复杂网络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watts和strogstz发现复杂网络的小世界(small world)特性。1999年barabasi和albert发现了真实网络的另一重要特征节点度服从幂律分布,揭示了复杂网络的无标度(scale free)特性等,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来阐述这些特征产生的机理。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辟了复杂网络研究的新纪元。

此后,复杂网络的研究迅速地扩展到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并不断与这些学科领域交叉促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复杂网络的研究蓬勃开展,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和可能结合实际应用方面发展。

供应链复杂网络建模研究

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以dirk helbing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在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网络。dirk helbing(2006)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即信息放大效应,和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性质有关。好的供应链结构可以减弱牛鞭效应,同时增加稳定性和抗攻击性。

douglas r white对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商业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由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企业作为节点形成的商业关系网络中,网络中各个节点并不是同质的,在网络中存在着merck、pfizer、myers等核心,与其他生物制药企业相比他们拥有更多的商业合作伙伴,在网络中拥有大量的连边;在研究这一供应链演化过程中还发现,网络规模在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即网络的连边增速更加迅速。其研究结果预示着供应链系统的网络结构并非一个均匀的网络,网络中存在的hub节点,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网络规模和网络中的连接也呈非均匀增长趋势。christian kuhnert(2006)发现城市的物资供应网络服从无标度分布,即都有少数的核心节点,发挥重要的物资调度和配送作用。这是在供应链系统的实证中较早明确证实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的无标度特性的。而无标度网络是复杂网络中重要的研究结果,也提示了复杂网络模型在供应链系统建模的无限前景。marco laumanns等把供应链网络看成一个物料在其中动态流动的过程,每一个节点看成一个变换器,物流通过某个节点的时候发生变化,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模拟,然后用鲁棒最优控制方法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目标。

李守伟等(2006)在对我国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中也提出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网络同样具有无标度的特性。闫妍等对我国蒙牛乳业所在的供应网络进行了拓扑建模,利用复杂网络的方法,考虑级联效应来评价节点的重要度,识别出了重要节点,用最大连通子图规模衡量了级联效应的后果。上面两个结果通过实际数据的复杂网络构建,实证了供应链系统的无标度特性。郭进利(2006)考察了网络节点连续时间增加的供应链网络特征,利用更新过程理论对这类网络进行分析,获得了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供应链型有向网络具有双向幂律度分布,并且稳态平均入度和出度分布的幂律指数在区间(2 , + ∞) 内。范旭等针对供应链网络的复杂性和其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根据复杂网络理论对供应链网络进行了诠释,利用分形理论构造了一个可能的供应链网络,阐述了供应链网络在具备一般复杂网络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的大多数特性。根据供应链系统的一些特征,仿真了供应链网络的生成演化过程,对结果进行复杂网络建模,分析了供应链系统的特性,给理论界提供了复杂网络在供应链管理上应用的较好范式。

以上研究展示了复杂网络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宽广应用前景。但是以dirk helbing 为代表的研究偏重复杂网络理论,角度比较窄,对供应链本身的研究和思考较少,对供应链应急管理的涉及则更少,不能广泛地揭示供应链的特质。立足供应链本身,结合复杂网络思想,从全新的角度进行供应链管理研究还有很多可以探讨和深入的余地。

结论及展望

虽然对供应链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大量文献发表,但是缺少的是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系统整体规律的研究。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可以揭示出供应链网络的整体宏观性质,研究供应链网络的动态形成变化过程和宏观行为,分析供应链网络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是以往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不能完成的任务,研究结果对于这类复杂系统的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复杂网络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用全新的观

去看待供应链应急管理问题,它侧重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单独的点和整体网络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诸多方法以及网络演化机制去研究供应链上的企业关系。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管理,为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迪,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b. bollobás, random graphs[m].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5

2.b. bollobás, modern graph theory.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m]. springer, new york, 1998

3.d.b. west,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m].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5

4.f. harary, graph theory[m]. perseus, cambridge, ma, 1995

5.erdos p,renyi a, on random graphs[j]. publications mathematics, 1959, 6

6.barabasi a.l., linked: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m]. massachusetts: persus publishing, 2002

7.watts dj,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4,30

8.watts d j, 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nature, 1998, 393

9.albert r,jeong h.,barabasi a l,diameter of the world wide web[j]. nature, 1999,401(6749)

10.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 ,286

11.dirk helbing.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flows in complex networks [j]. physica a, 2006, 363(1)

12.walter w. powel, douglas r. white, kenneth w. koput and jason owen - smith. network dynamics and field evolution: the growth of inter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0(4)

13.christian kuhnert,dirk helbing. scaling laws in urban supply networks [j]. physica a,2006,363(1)

14.marco laumanns and erjen lefeber. robust optimal control of material flows in demand- driven supply networks [j]. physica a,2006,363(1)

15.李守伟,钱省三.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 科学学研究,2006,24(4)

16.闫妍,刘晓,庄新田.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供应链级联效应检测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

17.郭进利.供应链型网络中双幂律分布模型[j].物理学报,2006(8)

18.范旭.复杂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3(3)

作者简介:

第2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集群供应链;网络组织;服务体;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2012)04-0038-03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网络组织形式不断出现,无论是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还是对供应链的研究都无法避免其网络组织特性,网络运行和网络治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网络治理是集群风险规避和结构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们关注了治理方面的研究:Gilsing首次明确提出“集群治理”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集群内成员旨在促进和改善创新进程的目的明确的联合行动”(Ⅵctor Gilsing,2000);Brown提出“集群治理涉及到产业结构和企业之间如何互动,而协调机制是指企业间联系的组织方式以及公共部门影响集群发展的方式”(Btown,2000);周泯非、魏江认为,集群治理概念主要聚焦于制度层面,是指集群层面上约束和激励集群参与者经济活动的各种协调机制总体,是同时包含着层级控制、社区规范和市场自治三种微观治理机制的“三重混合治理机制”(周泯非、魏江,2010)。Li.JZ.Liu.CL提出了集群供应链整合度的测量方法,并指出信任和承诺关系在集群供应链整合中的影响(Li.JZ.Liu.CL,2006);霍佳震、吴群等在研究集群供应链网络时,提出“网络共治”框架体系(霍佳震、吴群,2007)。

本文认为,集群供应链是通过供应链的角度来解释产业集群,是依托于产业集群又突破产业集群地域限制的供应链网络的集合体,是众多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企业和组织机构通过相互作用有机聚合而成的有向网络,研究集群供应链网络的治理机制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和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集群供应链网络治理

(一)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范围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地域中形成的同时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供应链网络组织系统。集群地域中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相似性,导致在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条性和生产相似性,这样形成的每条单链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同时在集群地域中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供应链之外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供应链的生产。

集群供应链与一般的企业供应链的明显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范围不同(图-1), 现有的产业集群研究集中在集群地域范围内受辅助支持系统影响和作用的制造系统,明显的特点是受产业集群地域及集群环境的影响和限制;而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制造系统及企业所在链条的上下游成员的活动安排及众者的关系协调。而集群供应链研究集群地域范围内的供应链形态,侧重集群地域内供应链网络的研究。

(二)集群治理与集群供应链治理的比较分析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范畴是一定地域内的制造系统及其辅助支持系统的关系协调问题;而供应链治理研究供应系统、制造系统及客户系统所构成的多级厂商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协调。

集群供应链治理针对的是由集群存在而产生并存在的各种企业及组织间供应关系的协调问题。集群供应链治理包括了集群治理的内涵,但其治理范围、治理对象等不同于集群治理,集群治理侧重于对经营环境的治理,而集群供应链治理偏重于对供应链及其网络关系的治理,它突破了集群地域限制,主要体现为集群供应链构成主体间的关系协调(表-1)。

三、相关服务体分布及形态

集群供应链网络中企业与其他辅助机构之间也不是互相隔离的,无论是核心网络中的生产活动还是支持网络中的服务活动,都需要企业与服务体中的辅助支持机构的服务密切配合。

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是多元化的,一般最常见的是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五大行为主体。五大主体中的企业在集群供应链网络共治的核心系统中,是整个网络组织的生产调度部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在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辅助系统,属于政策制定部分;科研机构、专业中介在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辅助系统,属于信息技术部分;管理咨询机构在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辅助系统,属于咨询服务部分;物流中介机构在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辅助系统,属于物流服务部分;金融机构在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辅助系统,属于信贷服务部分。根据产业集群的五大构成主体及表-1中集群供应链治理主体,可以判断集群供应链网络组织的服务体范围包括集群区域内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大学及科研院所、现代中介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

五大主体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功能部分和系统中(表-2),通过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能共同推动着集群供应链网络的治理。

四、服务体的治理机制

集群供应链网络中的服务体不同于生产型企业,以服务供应链的形式存在的,分别和企业群所构成的生产制造系统发生服务供需关系,以供应服务的方式配合着制造系统的生产,维持着整个集群供应链网络组织的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政策服务供应链

政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政策服务供应链的重要性。政策服务供应链是以政府机构为主的单位,将相关的政策下达并且落实的过程,通常由政策提供者、政策的执行者及落实者组成。集群供应链网络中的政策服务供应链是地方政府机构和一部分的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的政策,将政策信息下达给众多企业,最终企业来进行执行、落实的一系列过程(图-2)。政策的提出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帮助企业明确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链

集群供应链上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效的联合实现纵向一体化,离不开信息和技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服务供应链是以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为主的关系链。科研机构及大学、中介组织等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的机构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图-3),他们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源。集群供应链中的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及科技中介机构等市场中介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帮助,提供信息咨询和信息搜集服务。信息服务供应链的存在使得链上主体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使得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减小。

技术服务供应链的成员包括了作为供应链节点的所有企业(包括作为技术的需求者、购买者、应用者、提供者的所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的提供者)、科技中介机构(需求信息、供给信息的拥有者)等。技术供应链的创新动力来源于高校、技术研发机构及下游的链上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

(三)金融服务供应链

集群的升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流转与融通,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得它们很难从银行融资。中小企业和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银行可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展开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成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银行或其他的金融机构介入产品供应链后,不会只考虑其中某个企业的资信情况,而是把供应链上某个企业的信用状况放在整个供应链背景下,联系企业间的贸易状况综合考虑,提供的融资会渗透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资金流畅(图-4)。

(四)物流服务供应链

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一类典型的服务供应链形式,为集群地域内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5)。在产品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配送物流需求,这些需求之间紧密相连,伴随着生产流程流转,采购来的原材料、零配件在不同的工序和车间进行流转,加工成产成品后进入配送流程,并通过分销渠道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物流运作的效率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绩效。

服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同时也是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只有核心企业才具有创新的带动力,其有权对上游提供政策服务的政府,提供技术支持的高校、科研院所,提供资金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选择,避免盲目、无序的合作。

第3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ARP;攻击防护;应急演练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业务往来、网上购物都需要网络。网络给大家带来了方面快捷的服务,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少的利益,因此对网络安全需求越来越高。现在广电网络公司不仅以传统的广播电视系统为载体,而且以互联网和专线业务为主盈利点。但由于有时故障处理得不及时,导致用户体验度下降,直接影响客户离网率,造成了部分用户的流失。因为网络维护人员多为有线广播电视的业务提供保障,对互联网及专线业务难免会不熟悉,所以对网络维护人员的培训以及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很有必要,也是公司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便以某公司遭受ARP攻击进行应急防护为例,掌握突发事件上报处理流程,通过事件识别、安全防御、应急响应、故障排查、业务恢复、故障原理分析、预防及处理措施等多个环节,测试和提高维护人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增强维护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2应急演练过程

2.1事件发生

时间:14:30。接到业务单位网络时断时续,无法进行正常业务操作的故障申报,经排查物理链路状态正常,但检查该单位汇聚交换机有ARP攻击告警,马上向安全负责人汇报情况。随即启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安排安全服务人员进行分析处置,并上报公司网络安全小组。

2.2应急响应

时间:14:40。经排查分析,业务单位链路状态正常,故障现象仅在某一专线网点局域网内,疑似内网中网络感染病毒或受到攻击,并将判断上报安全负责人。

2.3故障排查

时间:14:45。申请某专网及业务点位内网测试,获得批准后接入某点位内网后进行抓包分析,在网络正常可Ping通该专网服务器时,查询网关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使用arp-a命令查询测试机ARP表中显示网关信息(172.16.160.2542065-8e86-6e09),在故障出现时ARP表中显示信息(172.16.160.2540090-27e2-e0c7)。经正常业务抓包显示该专网汇聚交换网关MAC地址为2065-8e86-6e09,因此判断业务单位内网受到ARP欺骗攻击,登录业务点位交换根据伪装网关MAC地址查询为某台PC。事件定位后及时上报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并着手进行故障清除工作。

2.4业务恢复

时间:15:00。肇事电脑断网删除相关攻击软件并进行深度杀毒,针对业务单位交换机端口进行IP-MAC地址绑定,各终端电脑安装ARP防火墙。

2.5事件总结

经调查,本次事件发生于专线用户内网,未造成较大影响,属于IV级网络安全事件;14:30接报用户侧网络故障,经初步排查确认系ARP欺骗攻击,立刻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经应急工作组成员的共同配合处理下,在半个小时内清除了ARP欺骗软件,并且对用户侧局域网内交换机进行了MAC地址绑定,用户终端电脑进行了ARP攻击与防护演练在局域网中的实践王金亭朱清华赵炜斌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摘要:伴随近些年国家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频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已严重威胁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稳定运营,给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怎样有效地应对网络安全事件成为各企业亟待面对的问题。因此,主动地进行网络安全演练,成为有效辅助企业预防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迅速进行灾难恢复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ARP攻击事件的防护演练过程,对网络维护人员的风险识别、应急响应、业务恢复等方面相关能力进行ARP防护软件安装,维护了网络安全,公司网络安全演练评估组将调查结果模拟报告了公司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最后参加演练的全体人员对本次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如表1所示。

3ARP欺骗攻击的分析

主机之间进行通信前需要了解相互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而ARP地址解析协议,就是将主机的IP地址转换成实际物理地址的协议。但由于ARP协议本身的安全机制缺陷导致出现了ARP欺骗与ARP攻击2种针对局域网络的破坏手段。

3.1ARP攻击

ARP攻击的主要目的是对局域网络通信的破坏,主要针对局域网内的网关或终端设备MAC地址,使正常设备将攻击者误认为正常网络设备MAC地址,从而导致局域网内无法正常通信。通常情况下,肇事者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式进行攻击。(1)肇事主机发送伪造带有被攻击终端MAC地址和IP地址的ARP应答报文给局域网中除被攻击的所有主机。(2)肇事主机发送伪造的局域网内除被攻击终端,所有设备的MAC地址和IP地址的ARP应答报文给被攻击终端。无论肇事者采用哪种方式,目的是破坏目标主机与网络间的正常通信联系从而导致网络中断。通常采用的手段有中间人攻击、广播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以及会话劫持等。

3.2ARP欺骗

ARP欺骗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破坏正常的网络通信,而是通过伪装欺骗手段对网络内数据进行转发、窃取、控制甚至篡改,进而达到获取重要信息或者控制数据流量的目的。由于ARP协议诞生之初是基于局域网内主机互信基础下的,因此忽略了协议本身的安全机制,动态更新又无安全认证的ARP缓存地址表成了最大漏洞,由于局域网内的ARP请求包均是以广播形式发送,因此攻击主机可以根据其ARP信息伪造以它的MAC地址和被攻击设备IP地址映射关系的ARP请求包高频次地向被目标发送,从而更新目标主机的ARP缓存表,使目标主机的通信重新定向将通信数据发送给攻击者。

4ARP欺骗攻击的解决方法

局域网内一旦出现网络经常掉线或者网页被挂木马等情况就很可能是被ARP欺骗攻击了,此时可以采用IP-MAC地址绑定和ARP防火墙2种方法进行判断和解决。

4.1IP-MAC地址绑定

一般情况下,针对局域网内ARP欺骗攻击,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IP和MAC信息绑定,通过确认局域网内网关及主机的真实MAC地址进行信息绑定,可以杜绝ARP欺骗攻击。(1)收集网关及主机真实的IP及MAC地址信息,路由器登录有后可查询真实网关MAC地址,主机可在本地连接详细信息中查看物理地址,通过arp–s命令进行绑定,如图1所示。(2)三层交换机(以华为为例)上绑定可采用命令(arpstatic10.20.8.88d8bb-c123-4567)进行绑定,采用“undoarpstatic10.20.8.88d8bb-c123-4567”以及“displayarpstatic”命令进行绑定状态查询。另外,也可以使用IP地址、MAC地址及端口进行精确绑定,非绑定主机的报文会被直接丢弃。由于路由器品牌不同,管理界面也不相同,因此登录后需查找内部或局域网设置选项,进行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绑定操作,如图2所示。相对于交换机命令进行静态绑定的烦琐复杂操作,路由器的绑定操作较为简单,只需在路由器管理中核对用户MAC地址是否真实即可进行相应IP地址及MAC地址绑定。但为了安全,尽量进行双向绑定,即路由器和用户终端电脑都进行IP-MAC地址绑定。

4.2使用防火墙软件

使用ARP防火墙,自动抵御ARP欺骗和ARP攻击。主机上开启防护软件,在此以某卫士为例,在功能大全中点击使用流量防火墙功能,其中的局域网防护中就包含ARP主动防御功能,防火墙的主界面显示统计数据,包括ARP攻击拦截统计、自动绑定IP/MAC地址、网关等。此方法全视图操作使用较为简便。

5结语

第4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 非编网络;安全体系模型;防病毒;应急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181-02

1网络安全

由于电视台在媒体宣传中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网络安全是电视台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

2安全体系模型

网络安全是指信息数据的安全。为防止非法用户利用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进行数据的窃取、伪造和破坏,必须建立制播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体系。在制播网络系统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以太网和FC网络的安全性。首先统一建立安全模型,具体策略设置可由部署实现。在网络安全体系模型下可为制播网络系统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机制,最大程度的保证网络层面的安全。

安全防范体系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系统,它是由各个层次软硬件及管理规范组成的联动防范体系。从安全模型角度,以时间、空间、网络层次为三维模型实现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由于我台非编网络不与外网直接连接,所以暂时不考虑网络攻击的防护。

在网络层次的方向,解决网络层次传送安全和网络层服务安全问题;在用户层上解决用户的身份识别、验证授权、服务授权的安全问题,在业务应用层解决业务应用、平台服务、管理审计的安全问题。

对于来自制播网络系统外部的访问,包括通过以太网接入的各种其他站点,采用不同的安全服务等级和策略,既可以实现外部合法用户对内网的访问,避免对内部网络和服务器的攻击,也可以防范内部用户对服务中心的未授权访问、机密窃取和服务攻击。整个构架充分体现了网络设备、业务应用与安全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思路,全面解决用户各方面各层次的安全需求。

3 安全体系的具体实现手段

3.1网络架构

昆山电视台非编网络由新闻制作网和专题制作网组成,他们是并行类似网。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这两个制作网络同时存在的情况,有其特殊性。通过具体部署,达到两个网络在业务层面的不为互通,网络层面的相互互联。

具体部署:

在FTP工作站和内网之间构筑硬件防火墙和防毒墙,FTP服务器上对进入的文件类型进行限制,FTP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并且病毒库实时更新,使用专用的移动存储介质拷贝素材。

结构如图1。

3.2防病毒

随着网络的逐渐发展,病毒传播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我台非编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中同样考虑到病毒的问题,通过防毒墙,防火墙,杀毒机联合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防病毒策略。

具体部署:

屏蔽所有终端的USB接口、光驱,包括有卡工作站,无卡工作站,文稿工作站,所有站点不能通过数据接口直接从外部拷贝数据进入内网。

外来数据素材文件拷贝由网管统一管理,经过杀毒机全面杀毒后,再通过FTP软件由FTP摆渡工作站摆渡到FTP摆渡服务器上,在摆渡的过程中经过了专业的防火墙防毒墙,才能到达FTP服务器上。使用时,再拷贝到素材盘中。通过FTP软件制定安全策略,只允许固定文件通过FTP传输到FTP摆渡服务器上。

全面使用P2卡存储介质。采购P2驱动器时选择具有PCI-E接口的驱动器。同时,在每台具有P2驱动器的上载工作站上安装P2查毒软件,当P2卡插入上载工作站时对P2卡进行扫描。此软件可以删除不是由P2摄像机产生的任何可疑文件。

定期升级杀毒机病毒库,定时对杀毒机和FTP摆渡工作站进行全盘扫描杀毒。

4 应急与备份

防固然重要,但不能保证事故的不发生,因此,整个安全体系中,还应该包括应急备份,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整个新闻制作网,承载着两套日播节目的制作,因此备份对于新闻制作网来说尤为重要。

具体部署:

硬件备份:整个网络中,重要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FC交换机,都是以主备形式存在。特别提出的是,为了保证新闻网络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了设备集成商提供的数据备份软件FISEC。我们将原有网络中的存储作为新闻制作网中的备存储,通过FISEC对新闻制作网中的素材进行实时的备份。当主存储出现故障的时候,FIESC会自动切换到备存储,各个工作站点直接从备存储读取素材。并且这个切换过程是在后台实行切换,前台的工作站点感觉不到异常,不影响文稿、非编各站点的使用。

软件备份:每台服务器、工作站的系统都做好备份工作,一旦单台机器发生故障,可以快速及时的进行恢复,非编软件安装包,软件包,都保留在内网的共享盘中。

节目备份:将两台特定的上载工作站点作为应急备份机。在这两台应急备份机上备份两套节目的相关总串信息,并且共享这两个站点的备份文件夹。对于每个编辑来说,需要对当天的节目进行打包,再保存到网络中备份盘符。此盘符是应急备份机中备份文件夹的映射盘符。发生断网情况下,可以在这两台应急备份工作站上将非编软件切换到单机模式,然后对当日节目进行总串操作。

5结论

再稳固的系统,也会有潜在风险,操作和管理规范是一个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石。在严格遵守安全体系的前提下,规范使用人员、网管的操作,定期做好应急演练,只有警钟长鸣才能使得系统坚若磐石。

参考文献

[1]肖运虹,胡小波.电视技术[M].3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 信息系统安全 图书馆危机 危机管理 网络安全

[分类号]G250

1 引 言

在图书馆资源不断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现代图书馆的绝大部分服务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失去了网络系统的支持,图书馆几乎无法为读者提供任何服务(如2009年初,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登录系统出现故障,系统瘫痪近7小时,导致众多读者不能查阅资料)。更为可怕的是,一旦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图书馆不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某些不可预期的后果。

国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已有很多研究,但是极少有学者从危机管理角度阐述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根据刘兹恒先生的定义,“图书馆危机是对图书馆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因此可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故障和灾难性损毁将会是造成图书馆危机的一个重要动因,当图书馆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和安全事故时,需要管理人员迅速反应,及时做出应对方案,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快恢复和重建服务。

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分析

2.1 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的分类表1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可能遇到的危机进行了分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发生频率最低,但影响最大危害最深,而网络信息系统内部造成的危机发生概率较高,危害程度较低。从管理角度看,根据造成危机的原因不同,一般可以从机房环境设施、安全防范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以及人员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2.2 图书馆信息系统危机管理流程

很多学者都提出过危机管理流程的模型,比较著名的有罗伯特-希思的4R模型,米特罗人和皮尔森的5阶段模型。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危机也可以从预防和检测、损失控制和工作恢复以及危机过后的评估和学习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管理。在危机未发生时,删定有效的预防和检测措施可以最大可能将危机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是危机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危机管理的重点。危机已经发生,迅速应对,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控制危机造成的损失。危机过后,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从危机中学习经验教训,改进和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可以有效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发生。危机的评估和学习也包括从其他网书馆所发生的危机中汲取教训,分析其他图书馆产生危机的原因,对照本馆的工作强化危机管理工作。

3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危机预防和检测

在危机尚未发生之时,设定缜密的危机预防和检测策略,尽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是危机管删的第一阶段工作,也是危机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

3.1 系统运行环境的危机预防策略

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安全是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荩础。环境安全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机房抗震防洪能力、防雷电、电磁屏蔽、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防火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安全保卫系统等。国家颁布的GB520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机房根据所承载服务的重要性分为A、B、c三个等级,一般来说普通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一般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划定为B级,即“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规范要求“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各级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机房等级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的各项指标。图书馆在进行建筑设计、机房设计时应监督施工设计单位按照标准建设机房,机房已经建好的应对照标准展开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能够整改的及时整改,无法变更的要制定严密的应对方案,以其他管理手段弥补硬件E短期难以弥补的漏洞。

3.2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硬件主要由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通信电缆等组成。服务器是提供服务的核心,承载着核心服务的运行,存储设备存贮着大量的重要数据、而交换设备和通信电缆保证了数据高速公路的畅通。

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安全策略主要包括:购置质量优良售后服务有保障的硬件产品;必要的硬什冗余;定时监测硬件运转状况。

3.2.1 选择质量可靠、售后服务优良的产品 硬件设备的质量对硬件设施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设备采购的初期,就应重视产品质量的选择。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过关,售后服务优良的企业产品是保证硬件稳定运行的基础。采购时多方了解产品性能,仔细对比研究产品相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参数,选择可靠性高的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图书馆信息系统硬件事故发生的概率。硬件供应厂商应能够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定期升级和检测产品,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持。

3.2.2 硬件冗余必要硬件冗余能够在不增加过多的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信息安全。硬件冗余主要有线路冗余,交换设备冗余和服务器冗余。对骨干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端口模块都应有冗余备份,一旦设备故障能够在短时间恢复服务。关键的网络链接应采用双链路绑定的方式,对外网的链接可以采用多链路负载均衡方式,当单个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把负载转移剑其他链路。关键服务器可采用双机备份形式,当其中一个主机发生故障时能够尽快将服务转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3.2.3 定期检修维护硬件制定合理的硬件检测剧期,定期检测维护硬件。根据硬件的使用情况,监测硬件性能,定期进行硬件维护产品升级。交换机的维护包括日志蚧测,定时检查交换机运行日志,及时发现故障。服务器可以使用专用的服务器监测软件,监控服务器运转状态,负载状态,及时报告各种异常状态。

3.3 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危机预防策略

图书馆计算机软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图书馆服务软件组成。可靠、安全的软件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对软件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系统定时升级、安装杀毒软件、合理的划分权限、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3.3.1 系统定时升级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潜在的漏洞,病毒和黑客往往能够通过这些漏洞攻破系统,导致服务停止或

数据受损。及时修补系统和软件漏洞是防治病毒和黑客攻击的第一道关卡。系统管理员应安装合适的规测软件,每日监视系统和软件补丁情况,在第一时间为系统打上漏洞补丁,修筑好系统防护的第一道堤坝。

3.3.2 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可以有效检测病毒入侵,及时隔离被感染文件。为系统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并按时升级病毒库,是有效保护软件系统的第二道堤坝。图书馆所有计算机都应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定时升级。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网络版杀毒软件,由系统管理员控制升级更新,可以监视控制整个内部网络病毒情况,及时隔离中毒的计算机。

3.3.3 合理划分系统使用权限合理划分权限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减少因内部人员操作造成的损失。系统管理员应该按照馆内业务流程和业务权限准确的为工作人员分配权限,坚持“最小权限原则”,即只给每个人足够完成工作的权限。对于可能对系统造成损失的操作,一定要严格控制,只分配到确有必要的人员于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减少误操作的可能。

3.3.4 制定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安全意识,主要表现为使用简单的计算机密码、随意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和网络地址等。这样做很可能给攻击者带来可乘之机。应当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调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3.4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危机预防策略

因网络病毒爆发、黑客攻击、网络设计和管理不善造成的网络拥塞甚至中断是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常见的危机。避免网络拥塞和中断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预防:合理规划和设计网络结构、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3.4.1 合理规划网络 网络结构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运行通畅的基础。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地避免广播风暴、网络拥塞等情况。针对图书馆内不同的部门应划分虚拟局域网,不同的虚拟网之间的信息要通过交换机的网关进行交换,虚拟网的划分可以有效性抑制广播风暴传播的范围。对于异地多个分馆的图书馆应该合理规划线路和路由,保证数据的畅通。图书馆内部网络在规划时要根据用途和实际的流量设计,例如电子阅览室流量较大,需要配置较多的出口带宽,在硬件线路上应给与优先考虑,保证链路畅通。

3.4.2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攻击是导致网络拥塞的重要原因。攻击者往往把攻击程序封装在病毒里,当网络内有一台计算机中毒时,中毒计算机就会成为攻击者的工具,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用户信息被盗。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控这类病毒的爆发。防火墙可以是软件形式,如个人电脑上安装的个人防火墙,也可以是硬件形式,通常为了检测速度更快,网络上使用的是硬件防火墙。防火墙主要作用有三个:保护内部网络、控制访问内部网络、防止内部信息外泄。

入侵检测技术是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根据内置策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某些违反规则的行为时会通知防火墙系统封闭攻击来源的IP地址或端口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联动能够有效的应对网络攻击,使得网络信息安全防控手段更为完备。

4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的应对和控制

4.1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当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之后,唯一能够减少损失的就是使用备份的数据尽快的恢复系统。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对此展开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容灾的内涵与分类、容灾技术应用、容灾策略、容灾系统设计。其中,袁俊较早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容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容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阐明单点容灾、异地容灾和容灾公司是数据容灾的3项策略。喻晓和对数字图书馆的容灾模型进行了研究,主张建立容灾系统平台,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李宇、庸俊重点介绍了备份和容灾采用的各种技术,提出了使用免费开源软件实现异地容灾的新方法。

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必须满足三个要素,也称为容灾的“3R”,即冗余(Redundance)、远程(Remote)、全方位复制(Replication)。冗余指设备要有一定的冗余性,包括服务器冗余、硬盘冗余、网络链路冗余等。远程,应当在灾害可能发生的一定范围之外进行备份,才能避免因地震、火灾等巨大灾难带来的重大损失。全方位的复制,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备份,也应包括系统的备份。

根据1992年Anaheim制定的国际标准SHARE 78的定义,容灾备份中心自动异地远程恢复任务被定义为7种层次。

表2显示了各种容灾级别的恢复指标。RTO(Re,eovery Time Objective)指恢复时间目标,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停机导致业务停顿开始,到系统恢复可以支持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所需要的时间。RPO(RecoveryPoint Objective)指恢复点目标,可以是上一周的备份数据,也可以是上一次交易的实时数据。图书馆应根据服务和数据的重要性判断应采取的容灾级别需求,对待非常重要的数据一定要采取远程异地备份,对待服务级别高的数据要采取能够RTO尽量小的容灾级别。

4.2 制定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

科学、严谨、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能够保障在危机发生之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章可循,迅速投入到危机应对和控制工作中去,是危机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危机应对方案可以根据危机产生的原因类型和产生的结果类型来划分。例如图书馆机房火灾应急预案、图书馆机房漏水应急预案、机房电力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拥塞应急预案、图书馆网络病毒爆发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硬件故障应急预案、图书馆服务器软件故障应急预案等。在制定预案时,应优先考虑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在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抢修服务和数据。编制预案的格式和方法可以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编制目的、危险性分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结束、应急物资和保障装备等,其中应急响应一项中应当包括详尽的应急处置方案。

为保证危机应对预案的科学有效,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彻底摸清图书馆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和尊重图书馆一线骨干技术人员的意见;方案应经过相关的专家论证,充分征集各方意见,保证方案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方案应经过实践演练,并在演练和实践中修正方案中不合理成分。

4.3 正确有效的执行应对方案

建立责任明确的危机应对组织是危机应对预案能够得到正确执行的关键。在图书馆内应当成立以馆长和技术骨干为主要负责人的危机应对组织。根据不同的危机状况成立相应的处理组织,明确组织内成员的角色,清晰划分责任。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尽量详细的规定责任到人,以免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

在危机尚未发生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演练,按照危机应对方案的策略应对和控制危机是保证危机应对方案能够被争取执行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应把危机预防策略制定成日常的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经常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演,强化危机意识,训练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在正规的危机演练后总结和评估危机演练的成果,根据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危机应对方案。

5 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危机后的评估和学习

5.1 危机后的评估

通过危机评估,图书馆确认危机带来的损失程度,判断其对图书馆工作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对图书馆中长期发展带来的隐患。评估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要从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对内造成的经济损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损失、工作人员的心理损伤等,对外给读者造成的损失、图书馆声誉的损失等等。评估危机工作应由图书馆领导、工作人员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方能找到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对危机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第6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信息科在2020年度较好的完成了我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一、维护和保障本中心网络通畅,及时解决各科室网络故障、电脑故障、保障各科室业务正常开展。继续完善医院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测试和完善,配合泰安财金信息技术公司维护医院管理系统,在放射科安装测试了PACS 医院影像管理系统,完成了检验科LIS 检验科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布线,部分设备的数据连接。

二、完成了卫生室报销系统的安装、调试、部分卫生室重新做了网络优化,使卫生室管理更便捷。

三、疫情期间,安装使用了预检分诊软件,使就诊人员信息有迹可循。

充分利用了视频会议设备,传达上级的最新防疫信息,学习防疫知识和开展远程业务培训。

四、安装测试了医院科室排队叫号系统,增加了科室门口电子屏更新医生个人简介,使患者更直观方便到科室就诊。

五、门诊大厅安装公共卫生健康查体一体机,数据接入公共卫生系统、在大厅导航机安装了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查询。

六、对全中心监控系统更新改造,全部换装高清网络摄像头,保障中心24小时监控全覆盖,为中心安全护航。根据市政府要求加装了平台上传功能,实现了监控共享。

七、收款室收费地纬系统增加异地就医模块,实现电子医保码,山东电子健康码扫码就医,方便了人们群众就医。根据市医保局要求做更换电子发票的准备工作。

八、安装妇科两癌筛查的网络、设备,保障了项目顺利完成,圆满完成了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的资料整理上传。

2021年信息科将再接再厉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中心信息安全、信息建设努力:

一、完成LIS系统的调试,实现检验科信息科室共享,实现化验单患者自助查询。

二、门诊大厅导航机与LIS对接,实现住院患者费用自助查询,更好的方便群众。

第7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摘 要:融媒体时代,媒体节目生产必然引入跨平台、多渠道的海量信息和资源,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管理。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安全防护

引言

随着“融媒体”理念的发展,各媒体间合作的加强尤其是节目生产中互联网因素的增加,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引入许多来自传统媒体以外的信息和资源,微博、微信、博客等内容被节目大量引用。同时为了增加节目生产的方便性,节目生产人员希望能在同一设备上进行不同媒体节目生产的操作,提高节目生产的效率。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尤其是互联网因素的引入,必然对节目生产系统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为此,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系统中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实现对生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1融媒体节目生产网络安全防护

1.1身份认证技术

在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行过程中,身份认证技术能够确认网络操作者的身份,进而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具体来说,在广播电视网络系统中,网络管理者会给网络使用者一个相应的身份,网络使用者在进入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时候需要凭借这个身份进入,如果没有身份凭证,则网络使用者无法进入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另外,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都是用特定的数据表示的,计算机通过对数字身份进行识别,进而判断用户的身份,判定用户能否进入系统。

1.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对网络进行动态监控。这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是空间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地理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互联网的支撑下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进而实现对空间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当广播电视网络发生故障的时候,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自动收发,保护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维护广播电视网络的稳定运行。

1.3数据库技术

在广播电视网络中使用数据库技术能够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当广播电视接收到数据的时候,数据库能够接收并存储相关的信息。并且,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处理任务十分繁重,采用数据库就技术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实现对数据的分类管理,进而提高广播网络电视的运行效率。

1.4入侵检测技术

在广播电视网络中使用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危险信息,检测网络中的违法信号,进而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现阶段,广播电视网络中所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多采用硬件和软件组合的方式。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功能有:检测系统漏洞、监督用户行为与网络运行、检查关键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识别网络攻击行为、统计并分析网络中的反常行为、管理与校验操作系统,判断系统的非安全因素。入侵检测技术不仅能够增强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型,而且能够及时发现系统的配置问题,维护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1.5病毒防护技术

在广播电视网络中使用病毒防护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病毒对广播电视网络的侵袭,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并且,广播电视网络设计的业务众多,网络结构复杂,因此,在使用病毒防护技术的时候,应加强对病毒的多层防御,积极在计算机设备上安装杀毒软件,设置病毒防火墙,构建完整的网络防毒体系。

1.6综合安全隔离技术

综合安全隔离系统是结合通道控制、内容检查、协议转换等机制的软硬一体的安全产品。通道控制主要采用电子开关和数据缓存池分时导通,物理隔离技术,内网与外网没有物理连接,依靠隔离开关摆渡传输数据,保证任意时刻两个业务子网都是物理断开。内容检查的核心是检测数据文件真伪和是否有夹带,综合安全隔离系统根据扩展名对传输文件与特定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对,判断文件的真伪;在确定文件真正身份后,再全文扫描,确认文件是否有夹带,比如含执行代码语言等;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病毒数据通过文件载体的扩散,保证了内网的安全。

2融媒体节目生产网络安全防护优化措施

2.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严格要求内部员工,系统设备调试、上线、割接等必须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自查自纠,长期坚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安播意识,责任到人。

2.2合理划分安全域

由于各安全域中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级别不同,在安全域确定后,需要根据安全整体规划策略,确定各安全域之间的访问原则,确定各安全域之间互联互通关系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在保持整体安全体系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恰当的访问原则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于安全级别要求各异的业务系统,可以考虑按照业务需求划分不同的业务逻辑区域,每个业务逻辑区域内部依据不同的安全需求将不同的客户端、系统资源划分成不同的逻辑子网。将电视台各个业务系统及流程进行梳理,将具有相同或相近属性的业务系统划分成一个安全域,同一个安全域具有一致的安全等级和策略,以简化整个网络结构,便于设计后续的安全防护体系。

2.3安全防护系统控制

到边界利用高性能防火墙及IPS,使得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分布式防火墙部署,实现安全到边界。对于核心区域,如广东广电高清互动核心网、IDC等系统需进行深度的安全防护,同时配备安全日志审计系统,对安全信息进行记录,以便日后溯源。广东广电完成云平台的搭建之后,部署新的安全防护系统来满足新的安全防护需求。

2.4加强用户终端接入控制

通常认为安全问题主要源于外部因素,寄希望于在用户接入处,把攻击和非法入侵挡在系统之外,然而许多重大的网络安全问题是由内部人员引起的,比如内部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装非法软件,违反广电系统安全策略,更有甚者主动进行非法操作,而且不同子系统的终端混用现象严重,很容易发生非法访问和信息泄漏,外部人员随意接入网络,也存在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病毒传播的风险,所以针对广电用户和外部用户的接入,需要实现差异化的安全控制策略,并实现端点的健康检查和自动补丁升级,业务终端做端点准入系统再接入相应的服务器,通过不同的Domain域来进行用户划分并设置差异化的访问控制策略。

2.5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和设备

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限制使用设备,禁止用户使用网络没有指定的设备,以此来进行设备的调度和使用管理。其二是限制使用时间,用户的使用时间也是经过合理安排的,将用户的使用时间错开,避免高峰期带给网络的安全问题,同时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节省用户时间。

2.6节目素材的严格管理

对节目的素材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时间分类,对于已经处理好的素材进行标记,以便在存储新素材时,及时删掉,为新素材和节目生成提供充足的空间,使磁盘得到合理利用,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2.7备份、应急方案

备份和应急方案是针对时效性比较强的电视节目,以便在网络运行出现安全隐患时,能及时起到补救效果,不会影响节目的正常播出。备份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是设备备份,对网络运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服务器进行备份,一些软硬件配置相同的设备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备份,比如上传和下载素材的设备;其二是数据备份,数据作为非线性编辑网络的核心,有必要对磁盘里的信息数据进行定期人工备份;其三是软件备份,选定安全性能比较稳定的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将重要的软件安装在这些服务器上,以保证软件出F问题时进行及时补救。

结论

同采取有效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效的屏蔽了各种网络攻击,极大的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明显的提高了各业务域之间信息传输的效率和效果,在保障业务生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初步实现了各媒体生产之间文件级的资源交换,奠定了跨媒体高效融合生产的网络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熙航.电视台网络安全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

第8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一是是否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分区、分级管理,不同等级是否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二是访问控制。机房对人员的控制,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外部人员进入机房是否有登记记录,清洁人员进入是否有登记记录,是否经过相关授权。信息系统的访问是否有申请和授权制度。普通用户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是否隔离;开发人员与生产系统维护人员是否分离;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是否经过授权访问业务系统。对访问内部网络的机器是否有控制,是否有身份认证;外部带入的电脑是否可以访问信息系统;同时访问内部系统和互联网的机器有没有隔离限制措施,内部机器是否不加控制上网;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外包的外部人员是否签订保密协议。对重要的生产系统是否有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检查内容:进入机房登记表;信息系统申请授权表、访问授权的原则;员工机器认证制度,认证中心、保密协议等。三是网络安全措施。员工机器和信息系统主机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否有防火墙、负载均衡设备;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的网络攻击、病毒攻击、蠕虫攻击的监控情况,是否有监控记录和遇到攻击时的处理措施。各部门、分子公司间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直接通过互联网、即时通讯设备传递,数据是否有加密措施。

    检查内容:证券公司信息部门对客户机管理记录、网络安全记录,主要网络设备、信息系统主机的监控记录及安全应急预案。逻辑安全控制(审计重点内容)对网络逻辑访问和系统逻辑访问是否进行有效控制。一是软件和数据接触。是否对登陆用户的口令、权限、分配的功能进行有效控制。检查内容:权限分配记录、口令设置、机密数据保护、磁盘、U盘使用管理情况等。二是数据加密机制。关键数据是否进行加密,加密算法是否进行有效管理。三是数据完整性。校验信息是否加密,是否进行检查,数字签名认证机构是否安全可靠。四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满足对于信息系统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该系统与防火墙/路由器间的通信是否安全,系统中是否包含用于生成日常事件日志的工具和自动响应机制,是否能提供适当的安全保证。五是病毒和其他恶意代码。各个终端用户是否采取了防病毒策略,系统中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软件,防病毒软件是否能提供信息系统所需的安全保证。六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否能根据网络变化提供新的配置服务,是否能对数据包过滤进行检查,是否具有系统的分离特性,防火墙本身是否自带了审计工具,是否具有弱点探测的能力,是否具备报警与报告的能力。数据与系统安全一是主机是否有密码控制、主机的安全日志、信息系统是否有访问日志,系统数据是否定期备份。二是对那些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是否采用服务器主机双机热备、磁盘阵列,甚至配备备用网络,建立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三是是否制订灾难恢复计划和灾难恢复流程,建立灾难预警、触发、响应机制,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适时升级和维护灾难恢复计划。四是信息系统之间传递时的数据质量与安全,数据传输是否加密,外包服务人员是否有权登录生产系统,系统开发、维护人员是否可以直接访问系统数据库。安全定级对证券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安全等级进行级别定位(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检查是否符合国家定级指南的要求及安全定级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运用控制一是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界面输入是否与业务吻合,数据的输入是否在有效业务授权下进行,输入的数据是否及时准确。二是系统处理数据是否有必要的控制措施保证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输出的数据是否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输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否对数据打印和导出进行控制,审查输出各项报表的准确性,对外输出接口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建立数据核查机制。四是系统业务流程设置与实际业务是否吻合,是否建立业务流程设置审核机制。五是系统参数维护是否有严格的审批,参数是否按相关文件要求来设置,系统参数设置权限管理是在业务部门还是在信息机构,系统是否有预警功能。检查内容:对部分菜单进行输出控制检查,核对部分报表,指标等参数是否与证券管理部门规定的指标一致,查看业务蓝图与流程设置情况。系统生命周期关注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维护能力,是否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系统变更过程的规范化,是否有需求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部署文档等;变更过程对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变更过程中的访问控制等。

    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审计可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查阅资料法、流程图检查法、现场查看法、平行模拟法以及数据测试法等多种审计技术与方法。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通过与证券公司网络信息部门进行访谈,说明审计的目的,列出需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要求。详细查阅相关制度和文件,在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对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作出客观评价。内部信息系统与互联网隔离控制。检查员工使用的机器是否同时访问业务系统和互联网,办公区IP地址是否自动获取,通过互联网接入专网是否有CA认证及数据签名。服务器容灾机制检查。数据应转变为集中异地存放,以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物理环境安全审计。对证券公司主要机房进行实地调查,检查机房建设、验收资料和机房维护记录等文档。网络安全控制。查阅网络拓扑图,设计方案、招投标文件、施工和竣工等文档,现场查看、查阅维护记录和运行日志,并与网络管理员访谈,可借助网络安全测试工具对网络进行安全性检测。逻辑安全控制。主要是查阅工作记录和相关管理制度,并到信息访问点进行随机检查和访谈,登陆系统界面进行实际测试等。数据与系统安全。查阅相关管理制度,查阅备份日志,查阅系统及数据库日志,现场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系统的管理权限,并进行与管理员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控制、数据与系统安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信息系统运用控制审计。查阅系统招投标文件、实施过程文档、验收文件、系统设置说明、系统配置文档、操作手册、维护记录等相关文档,并设计测试用例登陆系统进行测试,信息点调查用户对系统的评价等。系统生命周期。查阅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变更等相关文档,并与项目负责人访谈,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第9篇:网络攻击应急演练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84-02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Internet技术在世界发展飞速,它在给人们创造便利的时刻,也带来了威胁。虽然我们使用软件技术系统,但是互联网无论在哪个国家应用,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都成为网络时展的关键性问题。科技的进展使得计算机成为工具,虚拟网络形成,网络犯罪就原生于此。由于其犯罪的隐蔽性等特点,表现出多样的犯罪。

1 网络安全威胁大致分析

1)病毒侵袭。主要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的过程中,病毒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系统瘫痪的现象。另外,由于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可能通过网络数据的传输,对其他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2)有两类黑客攻击:即破坏性、非破坏性。

3)内外部泄密。主要指的是一些非法人员,在找到某个服务器网段内IP地址之后,并根据其地址运用ARP的欺骗手段,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攻击,致使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系统瘫痪无法运行。

4)计算机系统漏洞的威胁。在日常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计算机系统会提示使用者计算机此时已存在漏洞,急需修补的现象,这标志着计算机系统需要及时更新来填补系统漏洞。而很多计算机使用者经常会忽略这个操作,并不重视对计算机漏洞的修补,而这些漏洞也将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有利条件,致使存在系统漏洞的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极大的可能会被黑客所攻击,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正常使用构成一定的影响,也给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带来安全威胁。

2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威胁的防范措施

1)合理运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对于熟悉计算机的人员都不陌生,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层,对网络数据有着过滤的功能,将一些存在异样的数据信息包过滤,确保计算机系统接收数据包的安全性,从而有效避免网络病毒的传播。

2)实施物理网络安全措施。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有着物理通信线路以及相应的实体设备作为支持的,而实施的物理网络安全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这些物理通信链路以及实体设备等受到人为的破坏、自然灾害的破坏,为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外部工作环境。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运行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因此,解决安全的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和宏观上进行控制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整合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将各种系统技术措施等整合起来,构筑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体系。只要我们做到技术和管理,安全技术和措施相结合,同时增强立、执法的执行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标准措施,才能绕开网络威胁和避免被攻击。此外,由于病毒、犯罪等技术是分布在世界各处,因此必须进行全球协作。

3)在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中,不仅需要采取网络技术措施保护网络,还须加强网络的行政管理,制定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将会起到良好的功能性效应。 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技术和防范手段,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和执行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强弱。网络的管理手段,包括对用户的职业教育、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不停完善和加强管理功能培训、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执法力度等。加强安全管理、加大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升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对防止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病毒干扰,是重要的手段。

4)信息加密措施主要是安全保护网络资源。

5)病毒防范措施。(1)将病毒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信息科技考核要点;(2)能够以技术手段查找根源,定位病毒感染主机、追击感染源,做好预防工作;(3)加大力度惠及,提高觉悟。

3 网络系统安全将来发展方向

1)网络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网络所遍布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要确保计算机网络发展有着更好的延续性,就必须向着网络系统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进而有效的避免或降低被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破坏。网络越先进,安全越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作为信息科技的要务,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二是加大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力度。三是细化应急预案。四是创新安全防范技术。我们还应探讨和发现隐性问题,把问题消灭在源头。

2)标准化网络方面。由于互联网没有设定区域,这使得各国如果不在网络上截断Internet与本国的联系就控制不了人们的见闻。这将使针对网络通讯量或交易量纳税的工作产生不可见的效果。国家数据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反映在混乱的条款中。标准化网络一是提升了个人信息安全的识别,提示了风险的隐蔽、可见性,提高整改防控意识。二是使安全生产有了明确的量化标的。三是建立了激励与约束。四是采取现场检查方式进行监管检查,风险提示明确,问题处理表述清楚。五是规范工作流程。六是采取各点详查、随机抽查、现场提问使网点安全生产落实到实处。七是监管评价与重点工作考核结合。

3)网络软件系统方面。随着网络信息系统法律法规健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物权法需要制定。

4)计算机网络系统法律、法规方面。在目前社会中,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的犯罪猖獗。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通常社会行为的准则,明确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和最终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5)网络系统密码技术方面。在系统中,使用密码技术可以确保信息的隐密,完全、确定性。伴随系统利用密码技术,智能卡和数字认证将会变得领先,用户需要将密码和验证码存放在稳妥的地方。所以,一定采取网络安全手段,研究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坚决贯彻执行网络信息系统法律法规。(1)利用虚拟网络技术,防止基于监听的入侵手段。(2)利用防火墙技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攻击。(3)安全扫描技术为发现网络漏洞提供了保障。(4)利用病毒防护技术可以防、查和杀毒。(5)利用入侵检测技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6)采用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用以解决网络通讯过程中通讯双方的身份,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通信过程中的不可抵赖要求的实现。(7)要对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系统上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要增强信息系统安全的责任意识,以风险管控为前提,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定期

演练。

6)加强网络技术和新型网络产品的开发研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

7)实行网络域名注册实名制。

8)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远生,辛一.计算机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8.

[2]网络技术专业分析[N].重庆晚报,2012-08-13.

[3]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延伸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