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科学探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就当下的教学情况来说,可谓是发展不容乐观。首先,由于这是一门科普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在授课老师,在思想上对其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的课程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很多的投入,这直接导致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限,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发现、自然的认识的兴趣是十分的有局限性的;其次,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材选用上,由于教学考试和考核评价对于这门课程要求不高,甚至没有,因此对于教材的选用也是没有统一化、合理化的标准;同时,教材选用的不够严格也直接导致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也是随着老师自我的喜好展开的,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面的覆盖,对于学生是否了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也是没有很好的反馈机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初中科学课程不是中考的考试范围,因此,课程的课堂教学没有系统性的内容,也经常性的为需要进行中考的课程让道,而这种思想上的认识以及实际上的应用在老师甚至学生心中留下了合理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初中科学的认识机会少之又少,更加谈不上兴趣的培养,知识的获取。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当下如此的发展现状,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展开一番深入的改革已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第一,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上转变学校、老师以及学校的认识,统一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认识。虽然初中科学课程不是中考的科目,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亚于其他课程,同时,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本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课程时间就相对少,因此通过这样一门轻松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科学的能力对于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是十分有裨益的;第二,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归一化教学内容,合理的展开教学,让系统的课程知识为学习所接受,从而更好的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三,科学是一门十分神奇的、有趣的课程,科学中也充满了一系列神奇的现象,我们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的开展相关性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自我实操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掌握更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需要从丰富教学手段、合理化教学内容、统一化教学思想及认识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改革工作。
三、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发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想取得长足的、持续性的进步,那么就必须构建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而这决定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把握着时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根据具体的要求来调整和发展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而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上。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从而保障能够给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合适的、创新性的发展模式。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认识科学和自然为主要目标,兴趣培养和方法认识引导是关键。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手段可以结合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走向丰富化,让现代技术引导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体系,丰富化考核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背景下;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
初中科学不同于其他的语文、数学学科,它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后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初中学科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来构建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受科学的实用性。让学生真正明白“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这句话的含义。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自己琢磨东西,却对科学学习没有兴趣。经过观察以及与个别学生谈心,得知,学生感觉科学课堂枯燥无味,都是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欲望,甚至一听科学课就觉得犯困。鉴于此,笔者改变教学方式,顺应新课改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为背景来搭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印象,鼓励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活化学生对科学的掌握,凸现科学学科的实效性。
如:在学习“身体的防卫”这一课时,笔者将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解释、说明等让学生感到抽象的内容替换成曾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即:运用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甲型H1N1流感”的实际案例来分析说明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添加。
1.笔者出示背景材料:2009年11月,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后来波及中国,温岭也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部分青少年学生也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关知识,积极采取措施,最终成功地控制住疫情。运用实际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出问题,引入“身体的防卫”相关知识,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即: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怎样的病毒?
(2)我们能抵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攻吗?我们人体有哪几道防线可以抵御?
(3)有些青少年学生为什么不能抵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攻,请同学们来说明。
(4)有没有更加有效的特殊的防病措施?
(5)我校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时期,每天都对教室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那么,该怎样配置一定浓度的消毒液呢?
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本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也好、事件也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是在此,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不要急于追求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学习科学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自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运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
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他们将“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教学的“灵魂”。作为教师应运用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来运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推动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体系。即: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将科学问题有意识地渗透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来实施创新探究,丰富自我的生活经验,这样一来,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笔者以自行车为教学磨具,让学生以自行车为中心,提出几个与摩擦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述。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教师趁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出一名小组成员作为代表来提出问题并解释。整个课堂洋溢着活跃的气息,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最后,每个组的成员都表达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可以总结为这几方面:(1)轮胎、脚踏板、车把套和刹车块处都有花纹,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可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都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力;(3)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这样,运用学生掌握的知识经验,来让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构建新知结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23-02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科学教材从教材结构、内容选材、编排组合上越来越贴近实际。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能力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将探究性教学法渗透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学――学生悟学――学生思疑――教师提示――课后总结等几个主要教学环节中谈一些看法。
一、课前预习
“自主一一探究”式教学法中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首先要根据教材特点,确立不同的预习方式,课前布置适当的预习问题或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就是要学生真正的去发现问题,然后,把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解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勇气,还培养了学生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例如,讲授“太阳和月球”前,可以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1.你了解了太阳的哪些知识?2.用天文望远镜怎样去观察太阳?3.你知道月球上明暗不同的地方分别是什么?4.人类为什么要探测月球?要求他们看书或查阅有关的资料,在下节上课时在课堂上发言,比比看谁讲得多、讲得全面、讲得完整。这样就调动起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每位同学都会多少找到一些结论,在授课时学生们都踊跃发言,一节课就在学生回答、讨论,老师解惑中圆满地结束了。
二、课堂导学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如何把该讲授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引导出来,这就是老师课堂导学的艺术。课堂导学的方式很多,如:“讲座交流式”引出新授课的内容或“举例总结式”引入或“带入问题式”引入。总之,可以通过课堂导演过程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若课堂导学精彩,可以起到引入入胜的奇效,把学生的精力全部集中于教师所引的内容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能运作起来。如在讲“串联和并联”中的电路特征时可以这样引入,在串联电中如果有一盏电灯熄灭(即损坏不亮了),其它仍然完好的电灯将怎样?这时同学们的答案肯定是分成了亮和不亮两种。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得到明确的答案,老师可以借助实验的器材先演示,然后让刚才答对的同学派代表回答:为什么其它仍完好的电灯也不亮了?估计学生可以从电流的回路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弄清楚了,可想而知学生再学习和理解并联电路的特征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了。用这样的方式讲授新课,因为同学们的思维都是处于兴奋、积极、踊跃思考的状态中,接受的效果必然良好。
三、学生悟学
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我领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一过程包括听课、思考、讲座、问答、总结等学习环节。这些环节的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确立,自主学习是否真正取得成效,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领悟学习的过程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保证学生有思维操练活动的时间和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些科学规律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因此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找出不同的见解以求得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悟学是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经历。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在悟学过程中成败的原因。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答案多易统一,共识中无疑有许多基本规律,但在得出共同结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思维可能不相同,存在着层次不同的自悟、领会和理解。这样,就应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撞击、认识比较、问题矫正、思想交流来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这就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例如在讲“电压”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压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电流和水流的类比、电压和水压的类比使学生自己去理解,去领悟,去主动探究寻求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自己能够总结出电压的特点、电压的作用以及电流与电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停的运作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的能力。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求知,这个过程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四、学生思疑
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养成思疑、存疑、论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设计独立的思疑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疑过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疑别人不疑己,这是指基本的教学目标未达到,对个别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个别讲解,使之明白。或者面向全体学生,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老师,帮他分析解释不懂的内容,并进而建立“一帮一”体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地提高。二是在别人不疑处生疑,这是指超标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着力培养。如在讲到“汽化和液化”中的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老师最后总结出三个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同时问学生们对这三个因素还有什么疑问之处。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就只跟这三个因素有关吗?我说:那你认为呢?他说:我总觉得不够全面,比如同在桌面上滴一滴水和一滴油,为什么总是水干得快而油要过很久才会干呢?其他同学也都以质疑的眼光看着我。首先,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疑素质。然后解释在我们初中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在同一种液体的前提下,而水和油是不同的液体,不是我们研究的内容。这样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疑、生疑、存疑、解疑,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又能进一步提高。
五、教师提示
教师在教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授课时应进行分层次的提示,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若发现了新的疑难时还要指出解决疑难的思路、解题关键和突破口。点拨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随机渗透,在学生的独立思疑中进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中,点拨这一环节可以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讲到“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学生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了保证通过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那么在电路中应该怎样连接这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老师就从复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入手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难想到:要使它们的电流相同,可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老师的提示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提示并不是要求老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可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使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老师的提示下去分析,去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问题细化设计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一些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在进行实验问题的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出发,认识到提问的目的和目标,要让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足够吸引学生时,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教师问题的细化设计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从猜想和假设环节进行问题设计
在科学实验的探究中猜想和假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的猜想其实都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学生不能够很好地使用科学知识去表达这些猜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2]比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汽化时,我们需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衣服快一些干?这时候学生列举出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放在太阳下、放在大风处或者是用吹风机吹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类,这时候学生会分为一个是使用风一个是利用温度。那么教师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提问,和风相关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科学量进行表述呢?这时候学生会总结出来其实就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通过这样的一个猜想和假设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能够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然后再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语言总结现象的成因,借助一层层问题的提出实现了生活到学科的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从实验原理进行问题设计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原理后,在进行运用的时候仍旧会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那么,这时候同样需要教师为学生铺设台阶,给学生制定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一个个问题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关于使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内容时,因为每位学生的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入手进行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使用什么公式来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我们要测量电阻的阻值,需要的科学量都有哪些。然后进一步发展,科学量需要使用哪些仪器进行测量,电路如何进行安装。通过教师一步步追问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电路图。因为从实验原理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时,问题多比较的抽象,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复杂的问题。
三、从实验方案设计过程细化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因为一些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通过问题的思考找到实验设计的思路,最终完成方案的设计。[3]比如还是在学习电学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伏安法测电阻内容时,让学生对电路进行完善,这时候得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只画出了电流表和电压表还有待测电阻,还有一个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滑动变阻器。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两个电路图的区别,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方案会更好。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电路图的差别。有的学生会认为加了滑动变阻器的这个方案会更好,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要将滑动变阻器加入到整个电路中,学生会表示这样就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然后问学生改变之后有什么影响。学生总结出了这样一来能够最终测量出不同组的电流值和电压,然后再去追问为什么需要测出多组的不同电流和电压值。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追问学生就能够一步步认识到将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原因,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实验方案在设计中的难点。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
四、结束语
实验问题的细化设计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实验学习,加之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感知,让问题成为学生实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充分重视实验各个环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价值;应用路径 一、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
科学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科学知识为沟通载体,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关键,以能力建构为施教目的,以价值关怀为核心标准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基础上的科学内容的传授,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加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托自主思考与合作沟通,增进对科学学科的内在认识,提升对科学知识的质疑反思能力,并逐渐促进学生完善人格;在教育效果上达到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教学初衷。
二、初中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价值
1.突出学科优势,发挥育人效果
科学学科作为自然世界中真、善、美客观存在的知识化再现,其独特的内容美、体系美所散发出来的感染力,对人的情操道德具有极强的导引作用,对于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生活阅历比较淡薄,形象化思维较强的初中生来说,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只一味关注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应试老套路,帮助学生以“亲历者”的角色,去对知识的内在纹路进行个性化的再认知,从而推动自己在含英咀华之间,建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激发个人潜能,提高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的载体——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忙碌于刻板知识的学习,固化内容的背诵,抽象问题的理解,则容易导致大脑左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不利于其大脑机能的拓展与完善、个人智力水平的发展,而科学探究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自主体验,进一步从内心生发出对科学知识的喜爱,并且在自身与课本、教师、乃至科学家的跨时空对话中,在手、脑、眼互相协调和配合下,有效促进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形象思维功能,推动学生视野与想象力的拓展,从而为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落实情感引导,优化心理环境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体系下,学校、家长、自身对考试分数的硬性要求,给心理尚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理自预能力、调节能力较弱的初中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而科学探究式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不是单纯地将重点放在对固化知识的掌握上,而是实现了一种目的手段化的转变,切实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科学素质提升作为实施的基点,充分发挥科学课中所蕴藏的科学精神与人文色彩,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于潜移默化之间,感受到科学知识对自身心灵的启迪与慰藉,从而增强自身抗挫折能力。
三、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路径
1.注重实践探究式教学理念的落实
要想切实令科学探究式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以初中生的心理表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乐于感知、勤于思考、敏于发现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内生性热爱为升华点,强化科学知识的内核是学生对教材的主动认知与主体内化,而不只是简单的科学技能的加载,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其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我的突破和超越。例如,让学生在学习“物体的质量”中,教师可以以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亲自动手以生活中的物品为参照点,去观察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与环境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物体质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物体质量为切入点,真正的接触生活,感受到科学课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课堂的构建
科学的内在魅力之一就源于其独特体验性和操作性,所以不管是知识传授、技能的训练这些外显方式还是学习过程依托学生积极思考而产生的内心感受,都要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特点,引导他们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做起来,在教师为辅,自己为主的阅读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从而实现阅读智能共享,扩大学生视野,强化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乐趣,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如,学习“光合作用”这课时,对于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把自己当做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光合作用形成的有关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展示,最后由教师来点拨升华,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明确与加深对光和作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3.注重形成探究式评价方式的不断创新
科学探究式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情感体验,着眼于此,针对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除了考试、测验等定量评价方式以外,还有定性评价;除了终结性评价以外,还有形成性评价,将评价重点放在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情绪状态,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促使学生关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令其从内心真正喜爱科学知识,感受自身参与科学知识的收获,从而为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科学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传授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把握科学教学规律,将科学探究式教学引向深处,并不断实现本地化、现实化创新,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己的教育能力,就必须在知识结构、教学技法、管理艺术等专业知识领域不断更新,以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与美的启迪,达到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促科学探究式教学的不断发展的设置初衷。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力度,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对教学的要求,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观念,尤其是对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的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师没能将生活实际与科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课程中的很多难点对于学生来讲,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消化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面对课程中的很多难点知识,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在讲授科学课程时,只有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实际的举例子,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其想象出来,在考试时,学生对于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考题,容易失分,为考试造成障碍,也为学生的科学学习造成障碍。除此之外,教师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只是一味地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将其理解和消化。而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进行仔细的讲解,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指导,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损失。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科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探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研究
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其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解决,改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还要改变科学课程的教学思想,因为教师的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思路,总结教学方法,并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思路运用到科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让学生快速地提高科学学习成绩,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师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的一些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这些现象又运用于实际生活,两者相辅相成。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当讲到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与之相关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让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让知识点更加得形象与直观,也更具体,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
2. 教师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好的心情,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挥。科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因为科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
关键词 :探究教学 科学教学 实践
一、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立探索环境,开启可进一步探索的“窗口”,利用实验引导探索,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以实验装置发散探究
如:讲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从已经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入手,创设如下问题情境:(1)实验室制氧气和制氢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氢气可以吗?应作哪些改进?(2)如果稀盐酸不够了,添加酸时,只能将活塞拔掉从试管口加入,是否方便?你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将试管塞拔掉也能随时加酸呢?(3)为什么不能用普通漏斗?(4)长颈漏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加稀盐酸,但它能否使反应随时停止呢?有什么办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5)用什么办法可以将锌和稀盐酸分开呢?锌放在塑料板上,是否可以控制反应呢?怎样才能控制呢?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一些想法也许是老师没想到的,其效果肯定比教师讲,学生记要好得多。在课堂上还尽可能地把一些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允许失败,鼓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以实验现象发散探究
本文以酸与吕反应为例,基本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某同学在进行al的性质实验时发现,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产生气泡多;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产生气泡很少。(2)提出假设:①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是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②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3).实验探究:①在铝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食盐,发现反应明显加快;②在铝跟稀盐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钠,发现反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4)得出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h+反应有促进作用。(资料:氯离子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5)总结应用:为什么铝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碱之外,也不宜长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结合铝对人体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不能用铝制品。
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一些化学问题,都是进行探究的好素材。在探究性实验的假说验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以初中生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得出完全符合实际的结论,这既是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更是探究教学的精髓,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二、概念教学中的整合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基本概念都能讲解深而透,只怕学生一知半解,有时会出现过分注重概念本身的含义与科学性,过分的精细,从而容易产生从“概念到概念”的偏差。
概念课的教学过去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其实有时候这些建立在少量的直接观察和具体经验基础上的概念,大都比较粗浅,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认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造成障碍,教学中,即使教师反复讲解、强调,学生表面上也承认教师说法正确,似乎也理解了概念的含义,但在分析问题时仍会以生活概念为依据进行思考。这种情况如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亲身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已有经验与新
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不一致甚至冲突之处,他们才会自觉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如:“什么是力”的教学,学生觉得很简单,但却难说清楚,教师可提供大量的、表象差异很大的材料供学生去寻找共性的东西,学生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分析论证的过程。教学中先安排一组实验,表现出“拉、压、捏、推、撞、踢……”由学生说出力的行为和产生的现象,再由学生自己例举一些力的行为或现象,最后启发学生归纳“什么是力”,从学生的发言中再讨论最具有代表性的给力下定义。
三、复习课中的探究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与针对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以问题为导向,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通过探究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知识。
对于复习课教师叹“难上”,学生说“无趣”,如何让平淡的复习课充满活力,方法很多,其中实施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复习课充满活力。在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创设一些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进入问题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知识系统。
在复习课中,实施科学探究,教师可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各学科知识,创设能体现探究性、实践性、经学生努力可解决的问题。分别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方面去思考,最后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而有的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有的是生活经验给了学生设计灵感,虽然不一定能解释它的原因,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探究结果为下一次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学生不断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之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四、对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探究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探究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途径去掌握学情,剖析学生学习的真正起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呢?制订预习单、整理易错题是两种简单易行又收效显著的做法。
一、 预习单——有效预测备课
所谓预习单,顾名思义,就是检测学生对将授知识预习、掌握情况的一张反馈单。预习单上的题目设计要引导学生实现预习应达成的目标,在题量设置上一般为五题左右,且前三至四题为基础题,后一至二题为中等难度题目,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整张预习单最核心的部分是“预后提问”,即学生就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使用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按照“画、背、做、思”四步预习新课;大约15分钟后,教师下发预习单,要求学生闭卷完成,10分钟后上交;课后,教师进行评阅,从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几种重要的盐》的前一天,笔者布置学生预习。第一步: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画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第二步: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好记录,方便预习后提问。第三步:用铅笔解答有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第四步:独立完成预习单。
预习单收上来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有70%的学生能读懂这节课的大致内容,不少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对盐的理解。实际上,教参上的重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只需教师稍作归纳与概括即可。再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那真是五花八门:盐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吗?盐都是中性?硝酸铵也是盐?盐都是晶体?潮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汉白玉是不是就是碳酸钙?哪些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哪些呈碱性?……
了解了学生的“已知点”“未知点”和“欲知点”后,笔者在备课时作了如下设计:第一,让学生分别介绍3种盐的性质和常见盐的溶解性(这是学生的“已知点”,书本介绍很清晰),不同学习合作小组进行补充,然后由笔者总结与提炼;第二,选取预习单“我提问我进步”中学生提出的几个核心问题(这是学生的“未知点”和“欲知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答疑解惑。两个环节各用一半时间。结果,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都争先恐后地来介绍3种盐的性质和常见盐的溶解性,课堂氛围极其热烈;当学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竟能归纳得较完整,笔者只稍作了总结与提炼;当选取预习单“我提问我进步”中学生提出的几个核心问题,学生们和笔者互相讨论,答疑解惑,师生关系很和谐,特别是那些问题被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课堂效果很不错。可见,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设计教学,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幸福和快乐,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们很喜欢。
当然,预习单的使用不仅限于某一节新课预习,有时也可以根据整章的特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提前对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对每节内容的异同进行初步感知和比较分析。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在预习单上写下对科学课堂的需求,写下自己想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了解什么,然后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有效备课。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好他。”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备课的真谛——“备”是为了“学”,“学”是“备”的基础。而有了预习单,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再是“0”,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也不再是“0”。
二、 易错题——有效对症备课
习题演练,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课程实现知识由“静态传送”向“动态建构”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演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而这些错误暴露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空白点”。教师可对这些错误进行整理,归纳出学生常见的“易错题”,并分析病因,思考对策,使之成为后期教学和备课的“生长点”。
教师研究学生的“易错题”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为寻找教学入口提供了依据。将这些“易错题” 进行归类、分析和备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这些“易错题”设置悬念,启发学生去分析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该如何改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发现错误中吸取教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尤其是在初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易错本”里面所摘录的题目,几乎概括了平时做的精华题目,为笔者备中考冲刺阶段的复习课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一) 针对思维僵化引起的易错题备课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学生遇到信息量多的比较复杂的题目,常常会由于思维缺乏广阔性或灵活性而发生偏解。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变大、变小、变大。而很多学生的答案是:变小、变大、变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的思维缺乏广阔性或灵活性而发生偏解,解答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随意猜测,造成判断错误。
针对这道易错题进行备课时,教学环节可设计如下:
第一步:“识路”,即首先识别电路联接情况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
第二步:“分管”,即找出电路中有几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并识别它们各是测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的;
第三步:“定量”,即找到电路中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例如:电源电压,定值电阻);
第四步:“公式”,即根据欧姆定律写出电流表(或电压表)所测电流(或电压)的计算表达式,串、并联各分电路中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求变”,即根据题目所给物理情境,用电流(或电压)的计算表达式及串、并联特点的电流、电压关系式,判断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的大小变化。
例2 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各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分析此类问题时,教师应紧紧把握如电源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这些不变的物理量作为问题的切入点,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来分析各种变化电路。
分析电路中电表的示数变化步骤:先看局部变化——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或开关的断开、闭合)引起部分电路电阻的变化;再看整体变化——电路中总电阻、总电流的变化;最后再看局部变化——局部电流、局部电压的变化。
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透彻地分析出错的原因,并抓住出错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的不是一道题目的正确答案,而是一种方法,让学生发现错误所在,从中吸取教训。辨析错因,查漏补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广阔性。
(二) 针对生活常识缺失引起的易错题备课
新课标指出:通过科学的学习,学生将形成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知道应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与习惯。近几年科学中考题越来越生活化,考查学生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可以说平时基本上是养尊处优,生活常识非常缺失,特别是很多女同学,一遇到这种题型,就无从着手。
例3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18K金;②食盐;③冰水混合物;④澄清石灰水;⑤稀有气体氩气;⑥铁水;⑦五氧化二磷。
例4 下面列出了某同学家里的电视机、电风扇、空调和冰箱铭牌上的主要项目。
根据铭牌上提供的信息,这位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四个用电器中额定功率最大的是空调
B. 四个用电器都可以在220V的电路里正常工作
C. 在一天内正常使用的冰箱比一天内连续运转的电风扇消耗电能多
D. 若家里只有这四个用电器同时工作,此时通过他家电表的电流是7.2A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本题目是2008年浙江衢州市的中考试题。在进行浙江省试题评析时,本试卷获得了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原因就是由于本试题是整份试卷的亮点,而进行试卷抽样调查时,学生答题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学生科学、生活的体验太少。
“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是其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更是其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科学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验科学,从而达到理解科学的目的。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体验教学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应得以加强。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下面从三方面阐述进行体验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关注体验是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调查”、“实践”、“模拟制作”及“设计”等活动,而且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可见体验教学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需要。科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体验,并使之成为科学探究性教学的基础。体验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体验学习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的特点。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新知识;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节中,有关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扩大与缩小的关系,教师先让学生把双手分别放在胸口和肋骨的两侧亲自体验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以增加感性认识,再通过现场测量胸围差的活动去验证他们的感受是否准确,从而加深对呼吸时胸廓变化的认识;关于肺内的气压变化情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利用注射用针管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探究一定量的气体其容积的大小与气压的关系,以此突破肺内气压变化这一难点。
针对学生提出的“我在一次深呼吸中呼出多少气体呢?”的问题,教师又提供给学生气球、软尺、计算器等用具,让学生讨论并现场大致测试计算出自己在上次深呼吸中所呼出的气体量,以此加深对呼吸的理解和认识。像这类的探究活动在初中科学中普遍存在。它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并以体验作为科学探究的基础。在教学处理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体验活动的持续性和对科学探究的时效性,虽以体验为基础,但没有因此为了体验而探究,而是为了探究而获得体验。
二、引领体验是初中科学探究性体验教学的保障
新课程科学知识的传授并不是单纯的单向的讲授,而是设置一定的渠道让学生认同、理解直至接受并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体验的教学,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不去引领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性体验教学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出独特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的灌、学生疲惫的学。
例2:“太阳与月球”一节中有一个知识点“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与多少”,平时我们是将它作为已知知识讲授给学生记住,然后去分析太阳黑子的成因、周期及活动的影响性。但太阳活动不止太阳黑子,还有耀斑、太阳风、日珥等,为什么以太阳黑子作为主要标志呢?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先是展示太阳黑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解决黑子并不黑的原因,然后展示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观测到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绘制成的坐标图,并将其中近二十年的太阳黑子活动不予以标出,留给学生探究的余地。引领学生讨论分析,并让学生补充完整近十几年来的变化趋势图,得出黑子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接着分析两则有关太阳活动影响的资料,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获得体验。再联系文字中出现的年份,并结合黑子数目变化周期图,引导学生得出“黑子的大小与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这样处理,融入了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体验并层层递进,对这个知识点有一种认同感。
三、尊重体验是初中科学探究性体验教学的追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知识特点和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的升华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教学需要融入人文关怀,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一定的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科学教育需要不失时机地渗透一些德育教育。而这些离开体验就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科学探究性体验教学需要尊重体验的教育价值。
那么在体验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通过体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必将成为教学主流。但体验教学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自然的、宽松的且富有深度的探究环境在教学中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生活中出现了这样那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需要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养成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带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殿堂。当然,探究的问题要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富有一定的深度,那样才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遵循开展体验活动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真正使其做到自主体验。体验是学生的内心活动,别人无法替代。因此,体验活动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3.体验教学要注重有效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要注重有效性和实效性,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和活动的安排。教学并不是围绕着时间完成,而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的,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再确定需要多少时间。同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课堂上要讲学生不知道的或想要知道的内容。
总之,如果教师没有试过新课程中的体验教学,你绝对想不到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体验热情是如此的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如此的强。如果你试过了,你也会感到惊讶:怎么以前我不知道学生会这么优秀呢?通过体验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一般方法,而且在体验活动中增强了观察能力、动手设计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实事求是、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这对学生各类素质提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省安吉丰食溪中学)你能hold住定语从句吗
■ 闫红芳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用作定语的从句就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为先行词,定语从句放在现行词之后。引导定语从句的词有:关系代词:who, which, that, whom, whose,as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 做题时,首先确定关系词(1)看先行词指的是什么。(2)看关系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考察选择关系词的比较多,现就其要点和考点从句子成分的角度作分析归纳。
一、从句中缺主语
这时,选择关系代词,先行词指人,用who;先行词指物,用which/that:作定语用whose
1.(2011山东卷)The old town has 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
A. they B. where C. what D. That
【答案】D
【解析】先行词是small houses,指物,作主语。句意是:这座古老的城镇街道狭窄,小房子挨得很近。
2.(2011新课标卷)The prize will go to the writer
story shows the most imagination.
A.that B.which C.whose D.what
【答案】C
【解析】从句中谓语动词前还有一个名词时首先考虑用whose,这时验证一下这个名词与先行词是否是所属关系。这时:whose+n=the +n+of +which/whom或of which/whom+the +n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奖学金留给故事情节最富想象力的作者。
二、 从句中缺宾语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及物动词后少宾语,另一是介词后少宾语。现从例题分析:
1.(2010高考英语湖南卷)I’ve become good friends with several of the students in my school I met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last year.
A. who B. where C. when D. which
【答案】A
【解析】从句中meet式及物动词,没宾语且先行词是the students,所以用who,当然还可以用whom还可以省去。
2.(2010高考英语上海春季卷)Samuel survived when the car
he was a passenger in turned off the road and hit a tree.
A.where B.that C.as D.why
【答案】B
【解析】从句中介词in后缺少宾语,先行词是the car所以用that,当然还可以用which或省去
三、 从句中缺状语
根据从句中的句子成分分为四种情况:1主语+及物动词+宾语;2主语+不及物动词;3 主语+系动词+表语4主语+be+done(被动语态)。这几种句型中有主语,有宾语或不缺宾语所以用关系副词,然后根据先行词的意思选择对应的关系副词。现从例题分析:
1.(2011浙江卷)A bank is the place
they lend you an umbrella in fair weather and ask for it back when it begins to rain.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there
【答案】C
【解析】从句中lendsth,成分完整,先行词是the place,所以用where
2.(2010高考英语天津卷)Can you believe I had to pay 30 dollars for a haircut?
You should try the barber’s I go. It’s only 15.
A. as B. which C. where D. That
【答案】B
【解析】从句中go是不及物动词,所以缺少状语,先行词是the barber''s指地点所以用where
句意是:你能相信我不得不花30美元箭头吗?你应该到我去的那家理发店试试,才15美元。
3.(2011天津卷)The days are gone
physical strength was all you needed to make a living.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Which
【答案】A
【解析】从句中all时表语,you needed是它的定语,所以主系表齐全,先行词是the days所以用when。句意是:全部靠体力挣钱谋生的时代过去了。
4.(2005广东)Many people who had seen the film were afraid to go to the forest when they remembered the scenes
people were eaten by the tiger.
A.that B.by which C.which D.in which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