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投融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民营分会、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印文化投资公司主办。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市安博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王守亮,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专家朱晓科,中印集团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瑞,中关村担保公司第二事业部总经理麻占华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王守亮发表主题演讲《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风险与对策》,王主任开篇从温州楼市跳水、老板跑路、中小企业家自杀等一般性和极端性案例娓娓阐述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潜在风险问题。王主任契合时展浪潮,结合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三点判断:第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是未来5到10年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二,80%的中小企业运营两年往往会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的困难。第三,20%的中小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往往在于有很好的融资渠道,且老板善于整合资源。在演讲主体部分,王主任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债权融资的法律风险及对策、股权融资的法律风险及对策三个部分展开讲述,充分运用“企业间非法拆借资金行为无效”、“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约定无效”、“名为投资实为借贷,约定无效”等经典案例予以评析,引发现场观众浓厚的兴趣,也帮助众多投融资公司、企业家们重新审定自身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专家朱晓科发表主题演讲《场外资本市场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朱晓科介绍,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是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媒介,中国企业1300万家,沪深上市公司才3000余家,所有公司片面追求主板上市不太实际也没有必要。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相比沪深交易所而言灵活化、低门槛化、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是中小企业的展示中心和融资中心,被称为“第四板”。
中印集团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瑞从出版印刷发行一体化、文创园区开发经营、文创传媒、文化产业投资、科研开发、包装印刷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印集团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关村担保公司第二事业部总经理麻占华对其公司情况和业务流程做了介绍。
关键词: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62.02
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事关经济发展的长远。
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延伸与规模扩展;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使融资渠道畅通和资本集聚;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积极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唐山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现状
(1)制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合作。2007年,唐山高新区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办法》、《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形成了与国家和省市科技政策的相互补充。几年来,唐山高新区已安排科技经费支出56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创新的热情。此外,还加强了资本与产业的结合,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唐山分行对唐山高新区总体授信20亿元,中国民生银行对唐山高新区创业中心企业实行整体授信。同时。与深圳创业投资、天津达晨创投等合作,推动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建立。
(2)成立、吸引各类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更好地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唐山高新区于2005年注资3000万元成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解决了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建设好国有投资公司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进驻,目前高新区已经有唐山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唐山至信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进驻并开展业务。
(3)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目前,唐山高新区汇中仪表公司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和各项上市前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创业板上市,赛福特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中小企业板上市,亚特专汽、开诚电器等一批科技企业也正在推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准备。
2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为企业服务的投融资规模偏小
唐山高新区投融资市场体系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从而抑制了投融资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创投为例,苏州工业园区的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0亿元,武进区的中外合作常州傲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而区内成立的唐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3000万元,私营创投唐山至信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2000万元,从区内正常开展业务的3家担保公司来看,除1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是5000万元外,其余2家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左右,自身资金实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对其担保贷款项目缺少积极性,银行认可度不高。
2.2投融资服务体系功能不全
区内投融资市场体系元素不够丰富,尽管引进了一些金融、担保、创投等机构,但数量、开展业务品种和规模上都满足不了区内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新型元素太少,如信托、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典当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还比较缺乏。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融资资金供求不能充分衔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区内企业融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缺少市场信誉良好、竞争实力强的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在上市等投融资业务上难以在区内获得优质、规范、高效的中介咨询服务。
2.3投融资机构及其业务发展缓慢
区内创投企业大多刚开始起步,在为企业提供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和服务方面还缺乏经验,资源整合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唐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进行过9笔业务,累计涉及资金2990万,所有业务均为委贷业务。而唐山至信投资有限公司从进区至今,由于主营公司上市业务,至今还没有成功案例。区内的3家担保公司均不做科技担保业务。
2.4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区属的高新创司是按国有企业设置,政企职能不明晰,市场化调整手段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营管理的效率。由于区内现有国有融资平台资产规模有限,缺乏良好的财务形象,融资方式仍是以银行中长期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而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融资渠道单一。
2.5创新活跃度不足
一方面目前区内企业融资还相对集中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在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能力上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金融投资机构缺乏对自身金融产品的创新意识,未能与相关融资机构形成业务协同,无法为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导致企业难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影响了融资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2.6专业人才极具缺乏
人才决定投融资业务创新的执行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据调查,目前区内投融资管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更谈不上团队管理,这已成为制约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的一个重要瓶颈。
3建立和完善唐山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主管 投融资 法规 意识
公司财务主管除了管理公司财务工作以外,还应该着眼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在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牢牢树立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一、全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金、人才、资源高度集中。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从公司的整体战略出发,要有全局意识,绝不能单从财务数据出发考虑问题,而要从公司全局考虑问题。只有具有全局意识,才可能当好公司领导的助手、参谋。
怎样牢固树立全局意识?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行业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提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高度和能力。第二,要正确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做到部门服从公司、下级服从上级,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第三,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公司内其他部门、其他单位财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相关业务部门需要了解、协助或办理的事,只要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方便。与其他单位财务部门业务往来时,要提前通知对方,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主管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共同把公司的各项工作做好。最后,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高尚品格。当个人、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司利益或其他部门利益有冲突时,要高风亮节,勇于牺牲。
二、投融资意识
公司以盈利为目的。财务战略以持续盈利、财富不断增长为目标,房地产公司亦然。投资是盈利的前提、基础,融资为投资提供资金保证。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作为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投融资意识,要科学地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必须保证投资规模与公司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资金需求,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有效的筹资方式。
怎样树牢投融资意识?树牢投融资意识,首先,必须加强财经知识学习,要随时掌握行业动态,把握房地产经营的特点、规律。其次,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吸取同行的投融资经验和教训。第三,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意识,以效率和效益为评判标准科学选择和确定投融资项目,不等不靠。第四,要在原有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究投融资对策。总之,投资必须有回报!融资要控制成本。具有强烈的投融资意识是一个合格的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法规意识
任何公司都必须合法经营,这是基本准则。房地产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税法》《合同法》等经济法律和政策规定,这些法规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税务处理问题,和《税法》密切相关。公司对外发生经济行为,均要签订书面合同。房地产公司签订的主要合同有施工合同、销售合同等。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树牢法规意识,依据法律合理减低税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如果缺乏相应的法规意识,处理不当,会经常导致公司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怎样树牢法规意识?首先,除了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以外,作为财务主管还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第二,要经常收集同行业反面案例、典型案例,引以为戒。第三,作为公司领导的财务参谋,要提醒、影响领导重视经济法规在日常业务流程中的管控。第四,要引导相关业务部门遵守法规,依法办事,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见利忘义等问题的发生。
四、风险意识
公司必须建立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商业机密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收风险等。财务信息是公司经营的重要资源,有的财务信息本身就是商业机密,有时甚至涉及公司的生存,因此,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财务主管一定要树牢信息保密意识。房地产公司涉及投融资规模、金额巨大,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确保公司盈利才能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税收风险是房地产公司的最大风险之一。房地产公司是地产税务稽查部门每年稽查的重点,正确处理房地产涉及的税务问题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怎样树牢风险意识?首先,财务主管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熟悉国家金融政策,增强识假防伪能力,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所属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要配合公司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重大投资方案应当采取集体决策。第三,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软件,正确分析和预测房地产公司面临的各种信息泄密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最后,要亲自参与制定完备的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并经常对照检查和演练。
综上所述,当好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严格管理,树牢全局意识、投融资意识、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肖太寿.最新税收政策公司涉税76难点深度解析及经典案例[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关键词: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风险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纵观中国电影史发展近百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政企合一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模式;二是双轨制时期提出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和扩大制片业与发行业经营自的市场化发展;三是市场经济初期至今开始构建新型电影市场环境,正式实施“院线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要接受来自美国、韩国等电影业的挑战。
在此种背景之下,中国电影要求得生存的唯一途径是加快发展速度,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机制。但中国的电影产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投融资风险,对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束缚,造成投融资机制运行效率低下有诸多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投融资机制内部要素风险制约,二是整体外部坏境制约,三是内外部二者间的协调障碍制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风险进行研究。
一、微观领域风险――内部自身发育不健全
中国电影产业虽已有百年历史,但本质上仍然是初级发展阶段,资本结构单一、低于分布不平衡、市场竞争不发达等问题为主要表现。
1.社会投融资非专业化突出投融资矛盾
中国电影产业社会投融资非专业化突出的投融资风险主要有三:
(1)显著差别对待的风险。国有电影企业和民营电影企业本身在实力上相差悬殊,却得到差别对待。国有电影企业本身资本实力雄厚,然而缺乏市场意识;民营电影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却在投融资市场不受宠,导致中国电影产业的恶性循环。国内的社会投资非专业化现象较为严重,社会投资的基本策略是小成本、小制作、小题材,除了各地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影片与制片公司合作,就是个人拿着剧本找投资,或者热衷文化事业爱好者各地寻找投资,在制作、发行和管理等都缺乏保证。
国有企业对国家资金要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如果投资一个或几个影片不成功,就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中影集团就是一个例子,早在2001年摄制了《致命一击》等5部影片,总投资达到3700多万元,发行后市场回收400万元,在2001年净亏损达到300多元,不能不说是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国有电影企业一味盲目选择,不考虑市场需求,无序的进行投资,导致国资不断流失。相比之下,没有依靠大制作而成功的光线传媒,在2012-2014年都在中国电影业独树一帜,虽然在票房总量上无法与华谊和博纳相抗衡,但光线传媒依靠对市场独特的嗅觉和观众喜好,推出的低成本喜剧《分手大师》、青春系列《匆匆那年》和《同桌的你》等电影,获得惊人的290%的综合回报率。
(2)电影项目投融资手段单一的风险。中国电影投融资是单一项目,只要少数电影项目能获得高额利润,多数电影存在亏损问题在电影市场发达的美国,组合投资已经应用,一能避免较高的投资风险,二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这一情况极大地影响行业外投资者的热情。
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能够做到组合投资,降低资金风险的有,在2003年2月,西影股份公司、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西安明乐文化传播公司联合组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体现了资源互补为彼此提供更多发展商机。再有2004年11月,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与中影集团成立了中国首家中外影视制作合资公司――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它将影视业和娱乐业结合起来,使得中影集团在可控风险范围内,扩展了经营的领域。
(3)国产电影盈利模式不成熟的风险。城市影院票房、农村市场电影放映、电影频道、音像和网络版权、政府支持资金、海外版权销售以及衍生品销售等7个渠道,是电影产业的主要收入。我国每年发行100多部影片,能够盈利的目前占3/1,整体上,中国电影产业盈利能力弱,投资风险太大,电影产业资金匮乏严重,投融资矛盾也逐步凸显。
《西游》、《泰濉贰《致青春》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电影,幕后操盘者基本都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华策影视,华谊兄弟之所以做的如此成功,不是单一靠票房,营销预算、版权回收、电影衍生品销售、电影翻拍、主题公园建设等等,华谊兄弟还启动“电影公社”等地产项目,将“狄仁杰”等做成系列,形成文化品牌,未来作为主题公园来开发,多维度演唱影片的的市场流通时间。
2.产业结构失衡加重不确定性风险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结构失衡加重的不确定风险主要有二:
(1)缺乏防范机制的风险。市场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产业成熟度不够,甚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无论电影企业有怎样的投资欲望,没有融资就没有投资,金融中介机构也不会甘愿承担风险,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一直存在。而成熟的电影产业市场要求必要的风险防范机制来规避电影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所面临的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如何顺利回收效益是关键。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等数家电影公司纷纷筹备上市,华谊已经上市,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进程持续被搁置,导致是的公司上市这一最为风险投资所仰仗的退出通道至今未能全面实现,由此产生的对风险投资进驻电影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就没有太高期望。
(2)信用级别差异的风险。中国的电影产业市场存在电影企业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这就导致产业的整体规模表现无法与国际水平竞争。一个运行流畅完善的投融资机制需要信用体系作为保障,为将来建立良性的业务交流渠道,这就局限了规模较小的电影企业成长。
近年来的国产大片都不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但全部都是国内最大型电影企业,不免有垄断嫌疑,这就是一种信用级别差异所导致的后果。如华谊兄弟投资的《夜宴》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贷款,是首例为单个电影项目投资的情况。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保利博纳的《十月围城》《大兵小将》《一路有你》三部影片投资5500万元。中影集团出品的《赤壁》是香港渣打银行投资的7000万美元。这些例子说明银行在对电影产业的贷款中同样存在着“大企业”偏好,这是由于大型电影企业较中小电影企业在知名度、品牌和人才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盈利的主要是大型电影企业,其靠的是大制作、大明星、大宣传的大片,而中小型制作的电影大部分都是由中小电影企业生产,所以亏损的企业也多以中小电影企业居多。由于现阶段电影产业缺少完善的投融资体制和制度,缺少引用信贷资金和众多风险投资基金。
3.金融产业结构失衡增加整体滞后风险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结构失衡加重的整体滞后风险主要有二:
(1)制约电影企业发展的风险。国有企业金融资本对民营电影企业的差别对待本身就激化二者的矛盾,生成电影发展企业发展惰性,长此以往不利于电影资源的均衡利用、电影质量水平的提升、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小电影企业来说,主要制作中小成本电影,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轻资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大型电影企业投融资需求还未得到有效满足,中小电影企业就更加难以为继,为了分担风险,中小型电影企业还是主要以联合投资来解决融资问题,依旧不是长久之计。中小型电影企业要想创造出产品优势,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必须寻找自己的突破口,注重提升自己影片质量。最近几年的票房统计中,《杜拉拉升职记》、《失恋三十三天》、《泰濉返戎行〕杀镜缬霸诖笃笼罩下成功逆袭。
(2)限制地区电影产业发展的风险。金融产业的地理分布不均造成电影产业投融资的需求差别,电影产业也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电影产业资源集中在中东地区,不利于电影产业投融资的进一步改善,增加电影业整体发展的风险。
从电影的地域分布来看,目前电影票房主要依赖于大城市院线收入,传播地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所提供的票房较少,全国13亿人口,8亿左右生活在农村,所以电影业的地域发展程度,票房在区域分布的均衡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华东地区在2014年贡献全国票房的36%,华南地区的观众爱好晚上看电影,每5人中就有1人是在晚上九点以后进场的,华中地区观影人群频次最高,人均年观影7.5次,可见中国电影消费地域性特征明显。
二、宏观问题风险――外部运行发展不完善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出台一些鼓励和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仍旧存在部分风险,笔者分析有:
1.政策性和审批风险。所谓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现有政策导向和政策变动等原因造成的行业性风险。电影文化作为产品,官方审查是一大因素,审查结果有可能出现重大修改意见或是根本无法上映,国家政策的变动,随时会影响电影产业的走向,更直接影响电影的投融资规模,甚至是否进行投融资,以及投融资的回报。
目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艺人犯法,吸毒的艺人、犯某种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艺人,他们出演的电影都不能上画,这直接连累投资者及辛勤为电影努力的一众人等都受到惩罚,电影《小时代》《捉妖记》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再比如警匪片,具有严格的双重审批,最终可能令电影难以获批上画,投资方一般要求负责审批的公司承担部分资金,风险与利益共享,最终结果是投资者对警匪片望而却步。
2.盗版和法律风险。电影是一种版权产品,几乎所有的电影项目都涉及法律合同、部分电影创作涉及到原著、音乐版权等相关法律问题,也是对收益影响最大的风险,一方面,电影在完成拍摄制作之后,在试映到上映这段时间可能存在盗版问题,另一方面,剧本和创意本身也有被抄袭的情况,从而对影片的新颖程度造成折损。盗版对电影经营的冲击很大,直接威胁到电影知识产权的生产和构成。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制环境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投融资问题也将成为纸上谈兵,中国电影产业也无法取得实质性发展。法治环境的完善,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保障产权拥有者、投资商、电影企业、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
2013年的数据显示,每年中国盗版DVD的市场是400亿元,而电影票房仅破60亿,这个数字证明,盗版对中国电影票房收益的冲击。
3.成本控制风险。在拍摄电影阶段和制作阶段无法避免会遇到不可控制因素,如天气、事故等,拍摄电影前期做出的成本预算无法正常完成拍摄。增加成本则会进一步加大回收难度,不加电影拍摄会中途夭折。其中还有拍摄设备、放映设备、影院、特殊场景和特殊道具的固定投资都导致电影业投资成本高,风险不可预估。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后期制作是一个花销巨大的环节,例如电影《赤壁》中的一个镜头,士兵甲与士兵乙打斗场景,士兵乙喷血倒地,大约时长为1秒多,用40格左右的镜头,一个枪头戳破铠甲和喷血的特效,花费两万元。再加上导演本身修改创意、拍摄延期、演员违约金等问题,超出投资预算势必增加风险。
三、综合情况风险――内外机制协调障碍
电影产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投融资,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放宽以后,部分国外资本、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电影产业环节中,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对新建影院进行政策奖励比如说新建影院全额返还3年缴纳的电影基金,这就严重忽视了资金需求大、承担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电影制片方,造成资本重点向发行方和放映业聚集的后果。
例如早在2005年9月底的华语大片《猛龙》,它率先在国内进行全方位电影营销路线,拍卖包括电影宣传活动的总冠名权、全国六大城市首映式的冠名权、电影贴片广告以及电视版权、音像版权等,甚至创新出中国电影史上与电影同步发行的第一款手机和网络游戏。同时为配合投资阵容发行方向国内投放300余个拷贝,有超过600张银幕的放片规模,这种内外机制协调障碍让这部特技电影成为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影片之一,导致国内票房未过千万,惨淡收场。
根据2011年底的数据统计,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计已经超过9000张,相比2002年的1843张,已经是质的飞跃,即使是全球影院建设增长最快的国家,电影制片投融资问题,尤其是小成本电影投融资却愈发困难。
一、“银行+合作社+农户”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近两年,九台农商行从信贷路径着手,创新开展了“银行+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农商行提供资金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生产关系,为解决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这样既满足了合作社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就业的多元化,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雨田农民合作社就是我行开展“银行+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目前,该社已由原来为247垧水田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发展到为400垧订单水田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由原年产大米142万斤,发展到年产大米304万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九台农商行发挥“红娘”作用,搭建“农社企”的互利模式,为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支持合作社链条上的农户、涉农企业相结合,推行一体化、立体式金融服务,促进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既为企业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生产基地,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其中,兴隆、上河湾的棚膜蔬菜种植合作社就是采用“农户+合作社+企业”签约捆绑模式,为产、供、销各个链条提供保障,带领农户年增收2万多元。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近4.2亿元,先后扶持了忠田、富民蓝莓产业、雨田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二、“政府+银行+企业+协会”实现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为更好结合小微企业产业特点,九台农商行以行业为切入点,以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研发阵地,创新开发了“产融通”系列小微企业特色产品,即适合行业内小企业客户需求的“子融通” 系列产品,包括: 化肥融通、出租车融通、食品融通和医药融通等,形成了批量化营销、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营销体系。
其中,“化肥行业融通”是九台农商行以行业为切入点进行重点营销的典型案例。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化肥对于我省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吉林省化肥总产量290 万吨(实物),产值72亿元,其中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有10多家。而吉林省每年化肥的需要量大约在450万吨,本省自产的化肥仅能满足需求的60%-70%,吉林省作为化肥消费大省,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鉴于此, 九台农商行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并结合化肥生产、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以“化肥行业融通”专属产品,围绕吉林省知名化肥生产企业开发方案,共制定授信方案6个,累计为102户化肥经销商授信4.41亿元。在九台农商行的授信支持下,化肥行业企业不再为融资难而着急,能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周期合理获得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收益,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截至2014年末,九台农商行以“化肥融通”模式为蓝本,先后通过“出租车融通”“食品融通”“医药融通”等产品,为长春市多家出租车行业提供资金支持达6000万元,为长春春香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解决500万元的融资需求,为吉林省恒和维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资金。实践证明,该营销方案符合小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得到了小企业客户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产融通”是九台农商行针对国家政策主导、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以及政府重点扶持的区域特色产业、授信政策支持的产业,总结出相同产业内小微企业客户的共性特征,整合全行内外部资源,通过制定产业营销规划方案,采取“的服务模式,创造出的一种全新担保方式和融资模式,能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末,“产融通”业务累计发放210笔,金额9.14亿元,占同期小微企业到期贷款的36.97%,受益企业达60多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三、“银行+互联网”搭建服务小微企业无缝对接平台
创建“九商金融”P2P投融资平台。为顺应网络金融发展潮流,九台农商银行在结合传统实体银行金融服务优势和新兴网络金融服务应用的基础上,与先锋集团旗下第一P2P合作,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业务创新理念建立了P2P投融资平台——九商金融(域名:http:// jsjrp2p.com)。
九商金融以“普惠金融”为经营理念,在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基础上,为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专业、可信赖的投融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财富增值,与传统银行相比,“九商金融”具有几大优势值得关注:
一是方便快捷,客户可以直接在九商金融平台投资理财,节省跑网点、柜台排队的周折,能够大大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是优化流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客户可以通过九商金融平台提交交易申请,从申请到审批下来,只需几个工作日。
三是投资灵活,借款人一经九商金融平台准入,在一定的金额和期限内,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用款需求随用随借,并可循环使用。
四是管理简单,客户通过九商金融平台可以随时查询投资理财产品交易结果、持有产品信息等,并可第一时间掌握九台农商银行最新的投融资产品信息。
创建“网融e”P2P网贷平台。为进一步迎合“互联网+”的时代,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经营战略转型,九台农商银行在创办网络投融资平台“九商金融”的基础上,强势推出了网贷服务平台“网融e”,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网融e”是九台农商银行与安硕公司强强联手,运用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基于个人贷款要求,打造的一款网络贷款品牌产品。通过该产品,银行给予个人在一定期限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贷款额度, 贷款用户可以24小时通过网贷平台自助提款和还款, 操作方便快捷。目前,“网融e”主要提供“信融e”、“乐融e”和“商融e”三种大项目服务,分别针对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质押贷款以及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
随着发达国家企业的运营的全球化,企业内部业务部门和职能机构将进一步向世界各地的“办公室”转移,这种趋势正在与离岸外包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IDC、Gartner等公司的数据,2006年全球IT服务离岸市场为360亿美元,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半数以上的欧美公司计划将更多服务外包到海外。从市场结构来看,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逐渐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业务转向高层次的服务流程外包业务。从服务外包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服务外包市场较为成熟,亚太地区保持强劲增长,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范围有进一步扩展趋势
从企业职能部门的角度看,财务、会计、营销、法律、人力资源、后勤等业务均可外包出去;从服务商交付的服务内容看,IT服务、软件开发、呼叫中心、交易处理、分析、研发等都在服务范围之列;从BPO涉及的行业看,制造、医疗、技术、金融服务等,几乎所有行业的企业都有外包的需求。可见,服务外包的范围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在服务市场上,不同的市场服务主体正在不断地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老牌咨询服务公司正在借帮助客户制定发展战略、依托长期合作关系的优势,承接客户核心流程的外包业务;IT巨头们则把IT和咨询服务结合起来,从客户需求的两头切入,抢夺外包大单;一些原本熟悉客户业务流程的公司在主业的基础上,向咨询和基础设施外包服务两个方向扩张;全球主要离岸服务提供商正在花大力气组建全球服务交付体系,调整成本结构,向服务链的高端进军。
产业向高端进军
目前中国在全球服务链中,重点是处于ITO领域,参与的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外包项目,更多地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如目前北京市的IT外包服务更多处于软件开发、测试等行业的低端,几乎没有涉及到提供解决方案等高端业务和BPO业务,其原因就是从咨询到设计,北京乃至中国并不具备太大的实力。
目前,客户开始要求和中国外包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合作关系,这就对中国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企业可以做到上千人协同开发,而我国企业普遍停留在管理数百人的水平,“即便是北京的软件骨干企业,最多也只能做到400多人同时开发。” 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胡青华这么认为。为此,很多外包企业开始加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例如,博彦科技于2006年12月引进了SAP的ERP,成为国内外包公司中首家引入该系统的公司。软通动力也在加紧优化公司业务流程,并于2007年通过CMMI5和ISO27001的认证。
2006年,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实现海关出口3.56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7.48%,是2000年的7.96倍。2001-2006年,北京软件出口每年以约41.3%的速度快速增长。
明年将是企业的上市黄金年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外包企业也开始对人才、业务结构和企业战略的调整,通过并购、投融资、上市等资本运作的方式,以及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外包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其投资回报具有转移性和正外部性,社会效益巨大,但直接经济效益不大。轨道交通的建设投入需要巨额建设资金,仅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则会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提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模式。
一、城市轨道交通融资运营体制模式
1、政府主导的垄断一体化模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我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垄断一体化融资运营管理模式。政府主导的垄断一体化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负责全部的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指定一家政府机构或者国有企业负责投融资、建设、运营的具体执行。这种一体化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即关系简单,政府决策、执行及协调效率高,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初期,这种一体化模式的确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一体化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投资体制的单一,使得资金短缺严重;预算软约束,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甚至滋生腐败;运营效率低,使得政府不得不背负沉重的补贴负担;责任划分不明,使得管理存在巨大漏洞,投资、建设、运营之间的矛盾互相掩盖。
2、政府主导的三分开模式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融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三分开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指定不同机构或者企业分别完成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具体执行,将原本由一家机构或者企业承担的任务分拆成三个。三分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一体化垄断,向市场化改革迈进了一大步,其明显优势在于投资、建设和运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相当明晰,三个环节相互制约,增强了竞争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作效率。
3、透明监管下得垄断一体化模式
最大特点是政府投资,完全按照商业原则投资运营。这一模式在我国实践中的一个成功案例是香港地铁公司。香港地铁公司在规划新线时有权提出勾地计划,在地铁建设的同时发展物业。但这一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归因于香港相当公开透明的监管制度和社会监管环境。
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融资模式的实践
1、北京模式
在进入三分开管理模式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首次尝试了PPP融资模式和BT模式。PPP是指公私合伙制。PPP融资模式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社会资本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以期达到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PPP模式的参与方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提供者、PPP项目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商、运营商等。其中政府是项目的主要发起人,既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其主要责任是通过给予某些特许经营权和政策补贴作为对项目建设、开发、融资等各方面安排的支持。社会资本的提供者是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的,与代表政府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成立PPP项目公司,公司具体负责从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到最后项目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金融机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大量的资金和信用支持。PPP模式的这种操作规则不仅减轻了政府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负担,而且在使社会资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降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将社会资本中的高效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引进到项目中来,提高了项目的运作效率。PPP融资模式在北京地铁4号线的成功运用。BT是指“建设―移交”,是指政府或其授权机构作为BT项目的发起人,经过法定程序选择基础设施项目的BT主办人,由主办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后按合同约定移交给发起人并收回投资。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就采用的BT模式进行融资建设管理,效果显著。然而BT模式存在着复杂的法律关系,操作复杂,风险多,关于BT模式的法律法规须有待进一步完善。
2、深圳模式
BOT是指“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指由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授予私营或者非政府财团作为特许权项目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在特许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并以一定期限的经营盈利作为回报。深圳市政府将深圳地铁4号线续建工程授予香港地铁公司作为特许权项目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在整个4号线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只负责征地、拆迁、安置和管线迁改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他工作一律交由香港地铁公司承担。通过引进香港地铁“地铁+物业”的成功模式,开发沿线土地,使其土地价值最大化,并在合作过程中,借鉴了香港地铁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土地开发理念和经验,为深圳市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融资运营管理提供了成功范例。
3、上海模式
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采取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政府经营的融资模式。上海申通集团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投资主体,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融资、建设、经营权。而上海市政府则为轨道交通提供财力和政策支持。申通集团在吸引沿线区县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投资的基础上,探索以股票、债券、银行借款等多种方式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并引入保险资金进行市场化融资。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脚步的加快,股票上市融资将成为今后轨道交通行业融资的主流模式之一。证券市场将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上市公司吸引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的融资来源。
三、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模式
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企业;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的潜在价值,通过投资推动企业发展,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退出方式实现资本增值收益。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的经验,加快城市轨道建设的步伐,可以构造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原则,设计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产业投资基金,打破以往轨道交通建设中负债型融资模式的瓶颈,将产业基金特点、轨道交通产业特点和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三者有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构造如下:
(1)基金的组织形式。轨道交通建设基金可以采用封闭的契约型设立方式,即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公司募集资金,寻找投资者。此设立方式相对于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更为大众化、审批程序更为简单、经营成本略低,可避开公司型基金缺少法律依据的弊端。
(2)基金的募集方式及对象。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采用私募的方式筹集资金。募集的对象为大型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初步由与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基建企业集团发起,然后利用发起者的号召力,争取一批资金实力雄厚并且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发起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待条件成熟后,再公开面向市场。
(3)基金的投资对象。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初步拟定投资于政府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扩大到轨道交通相关产业以及关联的基础建设领域。
(4)基金的分配机制和利率生成基础。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收益较高、长期稳定的特点,建成运营后收益率相对稳定。作为定向的产业投资基金,轨道交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利率生成的基础。
(5)利率的保障机制和利率结构。作为市政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是准公共性的投资项目,为了保证对投资者公平合理,市区两级财政应该为基金提供保障支持。建议采取有保障的浮动利率:当轨道交通总公司的收益率低于某一保障利率时,轨道交通建设基金仍享有保障利率的收益;当轨道交通总公司年收益大于保障利率时,就按照实际利率支付基金收益。
(6)基金的退出机制。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流向轨道交通总公司。需要考虑基金如何从轨道交通总公司撤出,以及投资者如何将资金从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中撤出这两个环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轨道交通总公司,基金本身就成了轨道交通总公司的一个法人大股东,在轨道交通网络建成之后,轨道交通总公司可以每年按基金股本一定的比例回购股本,但基金本身有权力拒绝回购;产业投资基金在整个轨道交通网络建成运营之前无权向轨道交通总公司要求赎回,基金也没有向投资者退还本金的义务。如果有投资者转让所持有的基金股份,须经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其他基金股份持有者和轨道交通总公司具有优先购买权。
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提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基金新模式。在选择投融资模式时不需追求最优,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融资模式。致力于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经济能力和轨道交通发展阶段,因地制宜,选择与自己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相适应的投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2013年北京地铁14条线路共运送乘客27.39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750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947.49万人次(数据来自北京地铁公司)。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地铁所带来便捷的同时,地铁运营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亏损。2012年北京市政府对于公共交通补贴为170亿元,达到历年新高,其中对于地铁的补贴约100亿(数据来源:北京市2012年统计年鉴)。随着地铁建设的增加,巨额亏损现象也将加剧。如何解决大家出行需求与政府巨额财政负担之间的矛盾,必须从解决当前轨道交通发展的资金瓶颈和体制机制方面来寻找出路。
一、轨道交通的经营特点及北京地铁现状
第一,正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使得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以外的成员遭受损失或得到利益的特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减少污染、改善整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带动周边产业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性,且增加一个人享受这种好处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所以这种外部效应性的存在导致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其自身的财务效益。
第二,轨道交通建设面临巨额资金瓶颈。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一条地铁线从开工建设到正式运营一般要四到五年时间;投资巨大,地上轨道交通每公里造价约3亿,地下约7亿[1],4号线每公里约5.4亿元;公益性强,盈利能力弱。从建设到运营,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管理体制带来的经营管理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轨道交通具有垄断性,因此缺乏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同时,因为轨道交通承担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重任,具有一定得公益性,不能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会为所有的亏损买单。企业也很可能以政策性亏损来掩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二、北京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地铁投融资模式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地铁投融资模式
香港地铁的投融资模式为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实质上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其优势在于利用非政府资金,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局限性在于其建设周期长、成本高、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立项前要认真地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包括经济、建设、市场、法律、技术等方面。
香港地铁社会融资的基础是沿线物业的发展可以使得地铁企业获得高额的盈利,从而可以吸引广大的社会资本。“地铁+物业”模式是香港地铁成功的投融资模式。此模式的根本点是:地铁企业以没有地铁建设和开通预期下的地价获得地铁沿线土地开发权,从而实现地铁投资所产出的沿线土地增值收益。
(二)北京市各线地铁投融资模式
轨道交通投资巨大,长期以来资金瓶颈一直是我国轨道交通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全额出资、独家运作的模式,要按市场机制运作。融资的手段必须创新,在新建的地铁4号线、5号线以及10号线中,均采用了PPP融资模式[2],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由政府或代表政府投资的公司负责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由吸引社会投资组建的PPP项目公司完成车辆、信号设备资产等的投资、运营和维护。政府给予运营公司一定的土地开发、商贸、广告等经营性的业务特许权。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通过私人资金的参与、运营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达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进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借鉴与启发
(一)香港地铁模式使得地铁企业具有更为科学有效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政府投资的是地铁企业,地铁企业投资的是地铁线路;政府不直接拥有地铁线路产权和因此产生的投资收益,而是地铁企业直接拥有地铁线路产权和因此产生的投资收益;政府只能是通过拥有地铁企业的股权而享有对地铁企业相应的控制权和利益分配权。因此,为支持自己投资的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有责任也应有动力,将原本是地铁企业投资收益而被外部化于政府的部分返还地铁企业。
(二)构建有效的开发模式,吸引社会融资
地铁虽然有14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香港地铁的商业模式是能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香港地铁的“地铁+物业”模式,物业开发收益主要以实物利润方式实现,并通过物业再经营产生收益。如2005年,香港地铁累计的经营物业总值为199亿港元;年物业经营收益41亿港元(含物业升值),为物业开发收益61亿港元的66%。因此,我国内地可以将地铁项目与沿线土地捆绑运作,一起公开招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以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一并规划设计,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与专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或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或自行分期开发建设。
(三)构建有效地投融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除了有政府资金,PPP模式,BOT模式以外,还可以采用以下融资机制:
(1)资本市场融资。即可以通过债券融资或通过证券股票市场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是现实的可利用的债券融资模式。也可以通过完善产权转让市场,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让居民直接购买公司的股票成为投资的主体,发挥社会闲散资金功用,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服务。(2)融资租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的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1/3左右。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项目经营者只需投入较小量资金,即可融入资金巨大的车辆、控制系统等机电设备;投入运营后,再分期偿还租金,从而避免了运营之初一次性设备购置的巨大资金筹集和支出,通过将投资分散到以后若干年支出,规避了通货膨胀和归还贷款本息等投资风险。
当然,引入私人资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项目融资的灵活度和广度提高以后,风险也相应提高,所以必须有效地控制风险。
地铁作为基础产业,其建设发展根本上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政府在地铁项目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形式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给予企业在项目投融资、建设更加充分、深人的参与权,共同解决地铁项目资金短缺、提高效率的问题。(作者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一、人员招聘
完成财务部新入职员工-王乐的入职流程;
完成投资开发部新入职员工-王涵的入职流程;
持续招聘风险管理部高级经理,市场主管以及建设管理部高级经理。截至目前投放岗位14个,持续进行日常的职位更新,应聘人员简历筛选以及对应的部门推送工作。
二、招聘建议
因个别岗位职责以及任职资格的限制,造成人员空缺,除了现行网络招聘,猎头推送,可以内部有偿推荐或者薪资范围内适度降低要求。
三、完成六月全员公积金以及社保的缴纳。
完成吴育成等人的职务任命工作,本月份个别员工薪资发生了变化,并初拟了相应的调薪协议,
完成企业外国人工作许可企业材料申报
四、6月培训简述
(一)政府化债,投融资以及平台转型培训班(6月21-22两天)
合作单位:中至大讲堂
参训人员:张晨,李淼
主要内容:政府债务处置化解,平台公司转型,合规融资等
(二)第二十四次集中培训《对外业务中的协同发展》
主讲人:朱建平
本次培训将针对投管业务、全过程咨询、运维管理等方面,采用“培训+研讨”的形式。
(三)分别安排人员参加7月启金教育和智信教育公开课。
五、培训建议
(一)除了全员培训以外,可以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内容培训。(二)建议培训出勤率纳入员工日常出勤考核体系,与年度考核挂钩。
六、完成颜总临时交代的其他工作
七 、7月工作计划
(一)完成外国人工作许可申请,同时协助办理工作签证事宜。
(二)跟进人员招聘,重点市场主管,风险管理岗
(三)员工培训以及配合找寻合适的融资类公开课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