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卫工人自述范文

环卫工人自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卫工人自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卫工人自述

第1篇:环卫工人自述范文

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18岁,其中语前聋患者4例,语后聋患者1例。病因大致为先天性和药物毒性耳聋两种。入院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言语训练。入院后查体:双内、外耳发育正常,乳突气化良好,残留末梢神经对电刺激有反应,此为基本手术适应证。于全麻下行电子耳蜗植入术。手术将人工电子耳蜗置于内耳鼓阶,耳蜗接受/刺激器固定于乳突。经过周密、精心的围手术期检查、治疗和护理,无1例患者出现面瘫、感染、大出血及电极失败等并发症。出院后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疗效现正在观察之中。2.人工电子耳蜗的原理

电子耳蜗(cochlear mplant)又称为电子耳蜗赝复物(cochlear prostheses)其工作原理为:将环境中的机械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入病人耳蜗,刺激病耳残存的听神经而使病人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整体过程只需数毫秒就可完成,植入电子耳蜗内的2个电极,分别刺激不同部位的听觉神经末梢,从而分辨不同频率的声音,达到改善听力和提高言语分辨能力的功能3 护理体会3.1 心理护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家属对手术的迫切要求和手术期望过高,可导致病人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帮助聋儿及家属正确认识电子耳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树立适宜的期望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各种方式(手语、口型、书面文字等)与患者沟通或直接找家长谈话,告诉他们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植入电子耳蜗装置后,能否重建新的语言环境,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特别是语前聋的患者,性格孤僻、偏执,对手术恐惧心理严重,很难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通过不断地对口型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治疗。总之,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2 术前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X光、CT、核磁共振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内耳有无畸形情况。向家属交待麻醉方式,提出术前禁食水的重要性,术前8-12小时禁食水,以免有的家长因心疼孩子饥饿偷给孩子进食,麻醉插管时造成误吸的危险。对于年龄大一些的聋儿及成人患者,应采用他们的交流方式(唇语或书写)进行术前宣教 。术前需要为患者备皮。3岁以下或不能配合的聋儿应在午睡时备皮,这样可以减少聋儿因恐惧造成哭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3 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6 h内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本组5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术后体温波动在37.3~38.0℃,考虑为手术吸收热,嘱患者多饮冷开水,并给予额部冷敷后,体温降至正常。(2)伤口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仰卧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伤口, 患者烦躁时嘱家长握住其双手,并耐心安慰、开导患者,避免其搔抓,影响切口愈合;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疼痛,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3)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伤口感染①每日观察伤口敷料情况,检查有无渗血、渗液,包扎是否松动、脱落;以免伤口敷料脱东,细菌侵入伤口,及时报告医生,及时伤口换药。②保持床单位清洁,被服随时更换、限制其他家属探视。③术后当日起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3-5天。留置静脉套管针,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静脉操作和痛苦。 ④观察术后有无面瘫。由于术中刺激、压迫、暴露面神经,术后可能存在面瘫。患者清醒后,让其做伸舌、微笑动作,并观察有无口角歪斜、眼睑闭合是否完好。3.4术后康复训练:进行植入术后1个月,进行开机调试,术后康复被认为是人工耳蜗使用者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语后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恢复言语交流,而语前聋的患者在开机听到声音后,他们的听力年龄只有零岁,需要从察觉声音开始,逐渐学会区别确认声音理解言语,发展说话等,如训练对环境声,词,句子等的注意力、识别和分辨能力及听觉理解能力等。除坚持完成听觉训练课程外,出院时,还应嘱家属督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使用人工电子耳蜗装置进行自我训练,如听广播、看电视等。训练患者多说,由简到繁,由单字到短句,由少到多,逐渐做到听懂别人的语言,也使别人听懂自己的语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患者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3.5出院指导:(1)加强随访:术后1个月来院开机进行听力测试,由听力师配备外部装置,开启言语处理器,调试言语处理程序。开机后第1个月来院,调机并反馈语言训练的进展,每周1次;第2~3个月,每月2次,以后每半年调试1次,最终每年调试1次。为了保持声感,嘱未行植入的一侧仍需佩戴助听器,开机后可停戴助听器,并指导患者识别人工耳蜗发出的刺激信号,让他们逐渐适应由此产生的信号(是自然真实的声音)[3]。本组患者为语前聋,开机后由于没有以往的听觉经验相比较,认为听到的声音是"自然声"。(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耳蜗:正常耳具有自动调整以适应各种声音环境的能力,为了使人工耳蜗使用者能在不同的声音环境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使用效果,人工耳蜗提供了多个可选择程序,通过编程器将适合不同声音环境的程序设置储存在语言处理器中,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不同环境应选择不同合适听声的程序,以满足患者的需要。(3)人工耳蜗的保养:人工耳蜗的性能非常可靠,对于内植部件,最重要的是防止对局部的剧烈冲撞和挤压,避免剧烈的头部活动,以防止内植部件移位。对于外植部件,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潮湿和淋雨,防止粗暴操作导致外力损坏以及防止静电。同时,嘱患者术后勿剧烈晃动头部,防止头部外伤、暴力,避免植入体损伤、移位,禁止术侧卧位,教会患者正确洗头,防止脏水流入耳内致感染。外院就医时携带信息卡,远离高电压、强磁场,禁做MRI,少做CT检查,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加重耳聋的药物。参考文献[1]赵友娟,廖丽华.多频道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3,18(1):3233.

[2]胡宁,曹永茂.人工耳蜗咨询问题解答[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1):6162.

第2篇:环卫工人自述范文

有媒体曾报道,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天将附近制衣厂,垃圾场中的废弃物往家里搬,两室一厅约60平方米的房子堆满旧衣服、破凉席、饮料瓶等,就连厨房也塞满木板和碎布片,家里连走路的地方都几乎没留下。这些花花绿绿的垃圾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的价值,拿到废品收购站也卖不了多少钱。垃圾发出刺鼻的恶臭,滋生成群的蟑螂,饱受“熏陶”的周围邻居忍无可忍,就向当地环卫部门报告。环卫部门随即出动两辆大型垃圾车、数十名环卫工人,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从老太太家中清理出20吨垃圾。老太太眼看自己的“珍藏”被运走时还试图阻止。她拿出一件破衣服对记者说:“衣服还很干净,还可以穿。

囤积书本、动物、垃圾

大堆的囤积物给患者造成了诸多困扰。由于浴室放满东西,不少人只好放弃洗澡的习惯。他们尽量不让亲戚、朋友、修理工等上门,把家里的窗帘统统放下,以免被人发现家里的情况而感到难为情。和患者住在一起的人以及周围邻居往往忍无可忍,经常为囤积物爆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患者甚至被赶出家门,囤积物被强行清理。

不要以为囤积症就是喜欢收垃圾,是没文化、不顾别人感受者才有的怪僻。他们囤积的东西与身份有关,文化人收集书刊报纸,穷苦老人收集破烂垃圾,古埃及的法老则在金字塔里囤积金银珠宝。有的囤积症患者还很有文化,或者很有爱心。

图书囤积 又称藏书癖,指患者对藏书的爱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藏书家,但所藏图书对自己没什么用处和价值,例如同一本书的同一版本会买很多本。有的患者为了这个癖好而倾家荡产,甚至经常偷书。英国人托马斯·菲利普斯获悉很多珍贵手稿受到破坏,就逐渐养成了藏书的癖好,一生收藏超过了16万本书籍和手抄本,为此变卖了祖上留下的产业,还债台高筑;美国著名的图书大盗史蒂芬·布隆伯格从200多家大学、博物馆偷了23600本书,自认为是在“拯救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动物囤积 指收养过多的宠物,却无法照顾好它们,事实上已构成对动物的伤害甚至虐待,例如患者家里经常出现动物尸体,有的甚至被其他动物啃吃过。他们并不承认,还认为自己很有爱心,因为他们已对宠物产生了亲密的依恋。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往往还有认知障碍、物质成瘾等问题。哈尔滨的一名女子收养了200多条流浪狗,为此放弃了生意,变卖了房子,也气跑了家人。44岁的她每天奔波于她的“流浪狗之家”和宠物医院,自己却租住在地下室,每天只吃一餐。她说:“我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心脏也不太好,好多次我都想不再收留新的流浪狗了,可是最后还是放不开手。”

囤积癖好老来才“得逞”

囤积症在近年来才得到医学界的关注,一般被纳入强迫症的范畴,因此也被称为“强迫性囤积”,但也有学者怀疑这是一种独立于强迫症的精神障碍。世界两大精神疾病分类诊断体系之一的DSM(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在今年公布的第五版中新增“囤积障碍”的诊断,标志着它逐渐被视是一种精神疾病。心理专家称,凡是对自身、家庭或社会造成损害,并不为社会或文化所接受的行为就可以说是异常的,因为强迫性囤积症符合精神疾病的标准。

据国外调查,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2%~5%,以老年人,男性、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焦虑、精神分裂患者中也不少见。他们的家族往往还有其他成员有类似问题,提示囤积症可能有一定的遗传性。

据大多数囤积症患者自述,他们从11-20岁就开始出现囤积行为。由于年轻的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低,其囤积行为受到家长等地位较高者的限制,囤积物也容易被清理掉。研究发现,囤积行为在40岁以后会变本加厉,家里的囤积物越来越多。原来,患者上了年纪以后地位上升,家里人逐渐管不了了。

囤积行为的原因可能是患者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无法面对和处理,就通过囤积来给自己制造麻烦,这样就不用面对真正的问题了,也压制了心里上的痛苦。有研究证实,很多囤积症患者曾被抢夺过东西,被、被虐待也是很常见的经历,这类创伤越多,囤积的症状就越严重。专家称,患者在小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往往也有问题。

患者不认为需要改变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囤积症的根源是大脑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有人对囤积症患者进行大脑扫描,发现负责注意和决策的大脑“背侧前扣带回”糖代谢有异常下降。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大脑右侧额叶前部皮质受损容易引起强迫性囤积。大脑前额叶是人类智慧及复杂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在思维判断、逻辑推理、行为计划和组织等大脑高级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区域受损就可能出现行为障碍。

患者内心有囤积物品的强烈冲动,不管东西有没有价值,他们总是舍不得扔,因为他们对囤积物的感情已经超过了对人类的感情。这给亲人、朋友、邻居造成极大困扰,例如家居滋生老鼠和蟑螂,家人被囤积物绊倒、砸伤,国外还不乏囤积物引发大火烧死人的报道。但是,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发作时意识清楚,也不感觉痛苦。患者不觉得自己有病,就不会主动看病。因此,囤积症的治疗很棘手,患者即使接受治疗也很不配合,容易中途退出。整体而言,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所好转。

第3篇:环卫工人自述范文

关键词 教材 写话训练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96-02

教材是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应将教学简单地定位在“教教材”上,而应做到善于“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经常运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配画外音

叶圣陶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提供的画材料想象事情发展过程的各种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写具体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大有好处。在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趣味横生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文章的内容起到了一个点缀和补充的作用,但插图毕竟是插图,动物和人是静止的。于是,我常常鼓励学生做配音演员,给插图配配音。由于学生说写的内容有课文作提示和铺垫,他们说写起来难度降低,因此兴趣较浓。如《龟兔赛跑》一课,课文只写到乌龟胜利,兔子失败就戛然而止,学生都很想了解赛后的情况,而文中最后一幅插图恰恰是颁奖的场面,为此,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在颁奖会上,乌龟和兔子的表情有何不同?小熊是怎么祝贺乌龟的?兔子心里会怎么想?等等。然后让学生给图画配配音,再以“比赛结束后”为开头动笔写写这幅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写起来个个得心应手。

二、续编故事

低年级的学生爱听童话故事,也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编童话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一则幽默风趣、意味深长的童话故事,在学完这些故事后,再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续编故事,学生兴趣十足。如《酸的和甜的》一课,课文写到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狐狸为什么要说葡萄是酸的”就结束了。那么,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让他们续编故事。我提供的故事题目是《狐狸说谎后》,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从此以后没人相信狐狸的话了,有的说狐狸又用花言巧语蒙骗了小松鼠和小兔子,他们再次上当。五花八门的故事,生动可笑的童真童趣,充分显现和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又如《坐井观天》一课,学完后我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的思维在撞击,智慧的火花在闪耀,构思出了千奇百怪的结局,令人惊叹。另外,还有一些课文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完,耐人寻味,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顺着文章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去延伸课文内容,既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改编文体

有些课文内容有趣生动、浅显易懂,学完这类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如《松鼠的尾巴》学完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写话内容:请你以《尾巴的作用》为题,用第一人称“我”介绍松鼠尾巴的作用,可以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作用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松鼠的大尾巴还有什么作用。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学的知识,结合课外知识进行整合、延伸、重组,以《小青蛙的自述》为题进行练笔。这样,既巩固了课文中的知识点,积累了语言,又使课内外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真可谓一举多得。如一位学生写道:“我是一个可爱又调皮的小精灵,我的名字叫青蛙。小时候,我可是一个十足的‘丑小鸭’,那时我的外号叫‘蝌蚪’……”这种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学生写作的热情很高,而且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展示和提升。此外,课文中的诗歌、古诗语言精练,所蕴含的意境非常优美,如《宿新市徐公店》《春晓》等,让学生通过想象把诗歌、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是融理解、表达、创造于一体的绝好方式。

四、学习仿写

随着课文的学习及课外书的大量阅读,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越来越多,再加上有了写句的铺垫,我尝试着让学生学习文中的写法,模仿课文试写几句话甚至一段话。仿写,要帮助学生找到基本框架,再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迁移。如《要下雨了》一课,文中有两个典型段落是小动物间的对话,学完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两个情境:小兔来到草地上,看见几只羊在抢草吃;小兔来到沙滩上,看见乌龟背上出汗了。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情境根据下面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小白兔走呀走,它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怪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兔说:“原来是这样啊!”这样的说话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两种新的下雨前的现象,还让学生顿生这样的想法:原来写话并不难,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也能写,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完《假如》之后,孩子们对神奇的马良神笔倍感兴趣,于是我让他们以《假如》为题写写你会用神笔干哪些有意义的事。一位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顶漂亮而舒适的帽子/给烈日下的环卫工人/让他们/雨天不被淋湿/夏天不受骄阳的炙烤/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伊拉克的小朋友们/画很多很多漂亮的房子/让他们/远离战争/在幸福的家园里快乐自在地玩耍。又如《轻一点,再轻一点》这一课,它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每个小节结构相同,读来琅琅上口。学完后,我鼓励学生当当小诗人,也写一首《轻一点,再轻一点》,学生的思维真是奇特,他们的笔尖流动的是无穷无尽的智慧。有个学生这样写:“说话,轻一点/再轻一点/盒子里的蚕宝宝/正欢快地作茧/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窝里的小翠鸟/正酣酣入睡/脚步/轻一点/再轻一点/路边的小野花/正悄悄绽放。……又如学完《秋天的图画》后,我先引导学生读读有关四季的精彩语段,再让学生仿写其他季节。孩子们因为有了语言的铺垫,写出的四季充满了童趣和活力,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冬天来了,冬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树木穿上了银装,大地铺上了银毯,腊梅花挺起了高高的胸膛,展开久违的微笑。……”

五、联想新编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