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酒店行业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行业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行业调查

第1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交钥匙模式;山寨手机;集群化;产业链升级

一、Turn-key模式的产生

2002年,美国学者Sturgeon(2002)通过对美国电子产业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正式提出了“模块化生产网络”一词,建立了一个新产业组织模型――模块化生产网络。[1]

标准模块化制造网络由两类企业组成:一是标准模块集成企业,二是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其中又分为通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和专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每一个集成环节和制造环节都会聚集若干个企业,原有的单向链式的契约关系被打破, 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网状的契约关系,产业价值链也完成了向立体价值网的演化。由此为Turn-key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如下图 1所示。[2]

“Turn-key”模式,是一个“交钥匙”的“工程项目模式”,是指向客户的一种总体解决方案。在电子通信消费市场,Turnkey模式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直接与芯片厂商合作,在芯片厂商的硬件方案和协议的基础上,集成成熟的上层软件和应用,并整套提供给电子产品生产厂商。本文研究应用了模块化生产网络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

二、Turn-key模式在山寨手机行业的应用

1、山寨手机行业的发展

传统的手机行业中,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手机厂商专注于项目管理和软硬件研发。而联发科(MTK)进入手机芯片设计领域之后,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了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其Turn-key模式重塑了中国手机产业链,使手机制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山寨手机制造同时发挥了产业集群和个体力量,实现低成本运作,顺应手机产业的发展潮流,同时避开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的短板。

2、Turn-key模式对山寨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电子产品发展的道路上,集成电路的科技成果蕴含了山寨化基因。2005年,台湾手机芯片联发科(MTK)将Turn-key模式应用到手机领域,使得手机行业的技术壁垒降低乃至消失。2005年正规品牌有70%采用MTK的集成方案。联发科(MTK)的出现,使手机产业链产生了异化,在手机品牌与代工企业之间,有了一家独大的技术平台,它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主宰了中低端手机的产业链。

Turn-key模式对山寨手机产业链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

减少研发时间和资金成本。使得新手机从产品立项到上市只需要2-3个月――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占用成本。

降低技术门槛。联发科(MTK)通过技术研发把芯片设计、操作平台、解决方案等集成在一个包含芯片和电路板的套件中极大地降低了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避开管理短板。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Turn-key模式避开了中国企业一贯以来诟病的管理短板,避免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于项目管理工作中。

三、Turn-key模式应用的建议

1、研究结论

研究得出结论,应该利用Turn-key模式发挥产业链集群功能,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利用Turn-key模式出现的契机,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利用Turn-key模式出现的契机,有效降低技术壁垒。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

2、建议

(1)协助山寨电子产业生产方式转型

中国国内对于Turn-key模式的应用,可以仿照国外成功例子,Turn-key模式的集群化优势,重新掌握产品的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推进技术自主创新使我国厂商由OEM 生产向ODM 生产转换,逐步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2)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

Turn-key模式在中国发展成不带任何原创性质、完全照抄、盗版、模仿到后期的破坏性创新,遏制了真正的技术变革,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急剧下滑、产业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危害产业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突破这种困局,在模仿的同时开始自己的技术创新,以品牌作为立足点谋求长远发展。

(3)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

把握Turn-key模式进入珠三角的契机,使珠三角在国家产业格局中位置发生变化,向产业链高端环节集聚。要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要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技术支撑优势,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3]

参考文献:

[1] Sturgeon, T.J.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 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3): 451-496.

第2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神秘顾客;酒店管理;调查法

神秘顾客调查法在当前的应用与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快消品行业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对自身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而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星级评定制度的建立,神秘顾客调查法也成了酒店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管理方法的重要参考。在这个大背景下,更多的酒店开始加大对神秘顾客调查法的研究。本文将从多方面、全方位的角度对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对酒店管理模式的完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中国对神秘顾客调查法的应用

神秘顾客调查法:简单解释就是调研者通过模仿消费者行为和语言沟通的方式进行现场服务质量的检查。当然,这些调查者并不是随意指派的,而是经过专业训练、具备专业知识的一类人。他们能够以公正客观的方式记录还原整个服务过程,并且重点指出整个过程当中服务人员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尽快发现问题,高校解决问题,促使企业对自身水平有一个清晰认识。

(一)神秘顾客调查法跨领域运用

在我国,神秘顾客调查法已经在零售行业运用得比较成熟,甚至进行了评价方法与具体标准的提出,但是在早期,麦当劳、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才是这种方法最初的引入者,目前,银行、医院、机场等营业场所都开始探索神秘顾客调查法在本领域的运用。

(二)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中的运用

星级酒店对神秘顾客调查法的运用是最具有典型性的,酒店想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酒店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酒店管理体系,使得服务水平得到一个有效的反馈与改善,那么神秘顾客调查法的使用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样一个要求。

二、酒店行业中对神秘顾客调查法的运用现状调查分析

(一)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行业的具体运用

1.事前准备好调查问题,这样方便神秘顾客在过程当中进行针对性的情景创设,神秘顾客在观察现场的同时快速获得现场有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也最能够体现一个员工的综合服务水平,包括自身的仪容仪表、应变能力、专业素养等。员工此时的表现将会明显分层,这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时机。2.一般而言,客房、餐饮、前厅这些都是酒店的核心所在,因此在调查当中这些也是不可遗漏的地方,通过神秘顾客在调查当中的观察,最终形成文案形式,还原整体服务过程,然后大约在七个工作日内对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重点问题的提出,并在30个工作日内对调查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最后做出惩奖措施。这一系列的行动之后,酒店则要根据反馈认真做出改善与调整。

(二)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体现

神秘顾客调查法在当前中国虽然已经在很多领域采用,但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特别是针对酒店行业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通过调查深入研究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调查对象:重庆酒店,从重庆的星级酒店当中进行随机的抽取,此次,问卷调查总计投放量为39家酒店,其中酒店星级也不尽相同,而调查对象也将从中产生。而且这些抽查酒店均是随机遍布在市区内。2.调查方式:此次,调查问卷数量总计是510份,投放方式是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3.调查内容: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与问题;4.调查对象属性: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数450份,调查对象属性如下:(1)男女比例:男性180人,女性270人,所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26%、59.73%;(2)管理者比例:非管理者人数为358,占据总人数比例的79.20%,管理者人数为94,所占比例为20.80%;(3)学历比例:中学及中专学历人数为298,占据比例是66.22%,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52,占比例是33.78%;(4)从业时间:2—3年的有143人,占据比例31.63%,3-5年的有264人,所占利率58.41%,5年以上的有43人,所占比例9.55%;(5)工作岗位:前厅部231人,占比51.33%;客房部109人,占比24.12%;餐饮部85人,占比18.60%;销售部8人,占比1.77%;总经办5人,占比1.01%;安全运营部12人,占比2.56%。5.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问卷投入市场的份数总计为510份,实际获得有效问卷数是450份,通过问卷调查的回收总结,大致可以将结果归纳整理为两个部分:(1)酒店往往将神秘顾客调查法作为星级评论的重要参考项目510份调查当中有将近500份反映酒店在进行星级评定时往往会用到神秘顾客调查法,这甚至已经成为酒店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体验、建议、决策、改善这些板块基本构成了神秘调查法在酒店检测当中的基本环节。(2)因神秘调查法成本较高而导致酒店使用频率受影响回收的问卷调查当中,在讲到神秘调查法在运用当中出现的问题时,有312份调查显示,尽管神秘调查在酒店监督与服务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神秘调查法的高成本性使酒店往往减少对该方法的使用,而其余200份调查问卷则显示:酒店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检查结果太过主观化,调查结果运用简单化等。

三、神秘调查法在酒店管理模式当中的弊端分析与建议

(一)神秘调查法在酒店管理模式当中的弊端

1.神秘顾客调查法成本高成本问题应该是整个环节当中酒店最在意的地方,而偏偏神秘顾客调查法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雇佣神秘顾客的时候成本太高,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酒店降低了这种方法的投入使用,一般是一年进行神秘顾客调查法一到两次,以降低投入。2.酒店没有统一标准什么叫做酒店没用统一标准?就是酒店在针对神秘顾客调查法时又单独制定了一个标准,这种行为明显的就是应付检查的!在具体开展当中就是,对普通顾客是一套标准,对待神秘顾客又是一套标准,当然,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练就火眼金睛,及时甄别出神秘顾客的身份,并及时开启神秘顾客服务流程,提高自身的服务,等到检查完毕后再恢复以往的服务水平。神秘顾客调查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酒店最初进行调查的本意。3.结果评定主观性一个合格的神秘顾客一定会秉持公正严明、客观性原则进行整个调查的反映分析,但是由于在现实当中各种问题的存在,出现了神秘顾客结果评定主观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酒店调查的公平性判断,不利于酒店在后期工作的改进。4.调查结果简单化其实所有这些调查方法的运用,只不过是最终达到酒店管理工作的完善、提高酒店整体竞争力,但是不少酒店只是将这种调查作为一种形式和摆设,不能针对调查结果进行自身的改进与完善,这种对调查结果熟视无睹的情况严重违背了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运用当中的终极目的。这一点是酒店务必注意的,因为只有充分利用好这项调查法才能真正对酒店起到促进作用。

(二)神秘调查法在酒店管理模式应用当中的建议

1.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我们知道,传统的调查方式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但是由于其直接性、面对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被调查者的真实情绪与情感,因此,尽管其具有广泛性与低成本性的优势,但是结果却可能缺乏真实性。而神秘调查法尽管收到的效果往往优于普通的调查法,但是其具备的高成本特点让许多酒店望而却步,因此想要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不妨将传统调查方式与神秘顾客调查法相结合,有利于推进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酒店管理的综合竞争力。2.酒店服务标准唯一化不搞背后一套、当面一套的服务标准,这是一个酒店想要得到提高最基本的条件。不把神秘调查法作为特殊的主义兴起来对待,真正使神秘顾客调查法的运用帮助到自身,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而不是费尽心思应对神秘顾客,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是酒店完善自身工作的第一步!3.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神秘顾客在调查当中要切实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准,以技术专业性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该服务结果的评定不掺杂个人情绪,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为了有效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酒店可以采用不同城市不同酒店见的轮流调查方法,这样做可以在最大程度减少神秘顾客的主观性,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4.建立有效的整改体制酒店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严格执行,真正地让神秘调查法发挥它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整改体制,而不是将结果简单化,更不能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5.加强沟通渠道的建设神秘顾客调查法由于在实践中需要与不同学历、不同岗位的人接触,这就难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如果员工不能对神秘顾客调查法有一个清晰、全面、准确的认识,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这种认识并不是单单指概念的认识,而是如何更好地运用与服务,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神秘顾客调查法并不是以奖惩为目的,只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服务人员不能单纯地看到奖惩层面,酒店管理阶层应该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加强沟通渠道的建设,树立员工的正确意识,疏通员工思想,避免员工抵触心理的出现。神秘顾客调查法对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神秘调查法在运用中毫无问题,只用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克服问题,才能让神秘顾客调查法最大程度地服务于酒店管理行业。

参考文献:

[1]熊伟,陈寅秋.神秘顾客调查法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重庆市高星级酒店为例[J].旅游学刊,2010(11):50-57.

[2]章刚勇,谢莉莎.基于神秘顾客调查法的服务质量管理研究——兼论市场研究学术与实践之间的差异[J].华东经济管理,2015(04):136-142.

第3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蓬勃发展的酒店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酒店业已发展成为中国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据国家旅游局2004-2009年中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数据:2009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酒店14237家,星级饭店需求员工167.26万人。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为95.24万人。从以上数据看出针对目前酒店行业发展需要,2009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缺口达72.02万人。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酒店管理工作和教学中,深感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一方面酒店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酒店服务、管理型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或不愿到酒店工作。胡永辉、肖飞曾经指出:不少酒店管理层认为,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他们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在校期间学生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好高鹜远。

因此实践教学已成为制约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怎样突破这一瓶颈,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形式对四所酒店的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掌握最新行业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践课的学习状况,将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设想及建议。

三、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会发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上较不完善,说明学校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一)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内容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局限在只培养服务技能方面,缺乏职业素质和基层管理技能训练项目,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层次低。

(二)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专业课程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陈旧、脱离社会需求、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问题,不能体现出行业发展急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

(三)实践教学教师缺乏酒店管理运作经验,在课堂上侧重教材理论知识为主体的知识灌输,不能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

(四)学校没有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书。

综上可以说明聊城市的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需要按照系统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

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从分析酒店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制定课程内容标准。

结束语: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我们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中专班)实践教学内容状况进行了了解,获得了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影响教学效果最为关键的3个因素有职业素养、服务技能和酒店基层管理能力。在问卷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相关理论,提出了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效果的措施。

第4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产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张春娥(1980- ),女,辽宁普兰店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广东 广州 5105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的青年教师项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GL2013048,课题负责人:张春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09-03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提出“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为了增强高职教育适应酒店业发展的能力需求,实现人才教育的科学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始终紧密跟随市场,在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广东省酒店业人才需求

酒店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据世界酒店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同时,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国家。2010年7月26日,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公布,我国星级旅游饭店共14639家,预计2015年我国的五星级酒店将达到或超过1000家。酒店业的急速发展使得行业人才缺口不断扩大,而广东省作为全国酒店行业的“领头羊”,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一)广东饭店业作为“领头羊”,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截至2012年3月14日,广东省五星级酒店数量共有102家,在全国处于“领头羊”地位。广东在高端酒店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有人推算,“到2015年,广东五星级饭店有可能突破150家。”以珠三角地区为引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并且需要适应高星级饭店的持续扩张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知名国际品牌酒店陆续抢滩广东,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

从酒店品牌来看,广东省是国际联号重点投资的区域,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达屋、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均已在广东接管或投资了多家酒店,且均在102家五星级酒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广东地区酒店市场空间巨大,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得中国本土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需求主流。

(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尤缺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酒店管理行业将全面应对国际的竞争,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酒店业人才对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前线服务类职位中,有两类人才,一类为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另一类为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而在高端人才中,有酒店行业工作经验,熟悉中国市场,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本土酒店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二、广东省酒店业人才能力需求调研

为了更深入、更详细地掌握酒店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笔者于2012年4月,对广东省20家星级酒店(含三星、四星、五星),采用走访、面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为98份,有效率89.1%。

此次调查旨在把握酒店业对一线服务员、基层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及两种岗位类型在能力与素质需求上的差异,从而来分析酒店业对专业人才能力与条件的需求规格,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性建议。调查问卷结合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以及院校专业研究权威的意见,将酒店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分为工作态度、专业理论等20个因素。

(一)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被调查者有60%是基层管理者,28%是中层管理者,其余为一线工作者。被调查者中56%有大专学历,23%有本科学历,18%有高中或中专学历,其他为高中以下学历。

(二)基层管理岗位与一线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由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领班或者主管来讲,最为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工作态度,后边依次是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职业忠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操技能、品格意志等;对于一线服务员来讲,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依次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职业忠诚、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实操技能、协调能力、品格意志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培养重要程度排在前面的能力和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并顺利完成工作。

(三)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对比

1.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员的能力与素质重要性排序上有差异。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对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员重要性排序一致。而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讲,沟通交流、培训技能、营销能力、财务知识、写作能力等能力更重要;对于一线服务员来讲,学习能力、实操技能、英语表达、外貌身高、形象气质、职业证书等能力更重要。

2.基层管理者对同一能力素质的要求高于一线服务岗位。一线服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折线位于领班、主管折线的下方(如图所示),明显显示出在同一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领班、主管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明显高于一线服务员。如以团队合作为例,虽然重要性都排在能力与素质的第二位上,但是对于领班、主管来说,团队合作这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分为6.33,高于重要程度得分为6.11的一线服务员。这说明,要想培养学生从事基层管理者岗位,对任何一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都要高于培养一线服务员岗位。

(四)英语相关能力的要求

在调查中,每个酒店都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员工英语相关能力要求的重要程度排序是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过级证书。是否拥有证书并不重要,酒店注重的是英语的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和听力,这是酒店管理专业日后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三、增强专业与产业适应性的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需以广东省经济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规格为依据,科学合理调整和设置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酒店业人才需求相契合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广东的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更加协调一致地发展。

增强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要求需做到五个契合。第一,专业的设置与行业发展背景相契合;第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规格相契合;第三,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核心能力相契合;第四,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与职业发展路径相契合;第五,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契合。

四、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业适应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构建“校企合作”为依托,根据产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与发展始终适应产业的发展。

(一)以产业发展为坐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培养的学生被评价为“理论不如本科生,技能不如中专生”,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无法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明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定位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广东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是立足于广东区域经济、面向全国、辐射国际的核心技能突出、富有创新意识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将高职教育打造成现代酒店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科学的职业分析,将酒店行业中的岗位归结为一个职业岗位群,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酒店业的职业岗位群相对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内容;同时,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做到“课、岗、证”三通,将“课程内容、岗位技能以及职业资格”三者结合。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可以获知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模块,而这些能力模块如何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在哪些知识模块的学习中能够习得,这就是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是对整个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得来的。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增强了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业的发展适应性。

(三)校企共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多方面的校企共融,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双方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课程教学标准,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课程资源库,加强教学体系改革。根据上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要想培养基层管理者,需重点关注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职业忠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操技能、品格意志、培训技能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双方共育人才

酒店行业是一个重视工作经验的行业,员工随着工作经验和资历的增加,不仅能熟练掌握岗位技能,而且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不断积累,处事能力越来越强,其工作地位也会稳步上升。开展创新校企合作,本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依托重点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开拓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保证专业发展的产业适应性。

(五)加大师资培养,构建专兼交替师资队伍

聘请行业专家、知名大师、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学顾问或兼职教师,并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酒店进行不少于半年的挂职锻炼,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教改研讨会,增强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结合行业岗位需求,给予骨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六)拓展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行业真实工作环境

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针对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上完全与市场接轨,引入业界标杆企业参与指导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营、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课堂,师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以真实工作环境为学习对象,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完美对接。课堂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铺平了道路。

(七)依酒店企业淡旺季经营特点,实施弹性学期制

以广州酒店业为例,最大拉动力是来自以会展、会议等为目的的顾客,如每年两次的“广交会”是酒店业的经营旺季,也扩大了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酒店业明显的淡旺季经营特色,决定了酒店的人才需求特点。本着校企合作各方“共赢”“多赢”的原则,酒店管理专业可依据酒店行业淡旺季特点,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与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标杆企业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实践学习与顶岗实习的平台。

(八)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外语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接受过专业培训、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尤其受到星级酒店的青睐。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将会为学生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学生的就业范围已经由广东扩展到澳门、新加坡等地,未来将向其他国家输送更多的酒店业人才。因此,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势在必行,建设3~5门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双语课程教学,为培养国际化的酒店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引入第三方,改革评价模式

第5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 专业实习 酒店管理专业 学生就业 影响 对策

引言

目前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大部分采取与酒店合作,酒店接受实习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完成学生的专业实习。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得到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酒店而言,这种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较低的实习生津贴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专业实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酒店业储备人才,实习生在完成专业实习后可继续留在酒店工作。但是,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实习后,并未像期望的那样进入酒店业就业,而是转向其他行业。可见,专业实习对学生的就业并未产生积极的影响。

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就业状况调研报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低”、“一高”两种态势:

“一低”是指本专业就业率低。选择酒店业就业的学生很少,只有约20%的毕业生选择了本专业就业。经过6~12个月的实习期后,大部分学生失去在酒店业就业的兴趣,选择了其他行业。“一高”是指选择酒店业就业的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据相关调查,酒店管理毕业生第一年的流失率约为50%,第二年累计流失率约为90%。酒店员工流失率一直居于高位,其中又以再就业能力较强的大学毕业生为主。

2.专业实习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专业实习前,很多学生对酒店业的认识只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获得的。良好的工作环境、笔挺的职业服装,接待高端的客人、丰厚的薪酬是学生对酒店业的印象,光鲜的表面对学生还是有不小的吸引力的。然而,通过为期6—12个月的专业实习,学生对酒店业的了解就不再停留在光鲜的表面,而是了解了一些酒店业的内部情况,但正是因为这些了解反而促使学生放弃了在本专业就业。经过调查、访谈等渠道的了解,学生在专业实习中了解到行业中存在以下问题,促使学生放弃了本专业就业。

2.1薪资待遇低

在沪、杭、广、深等发达地区的高星级酒店中,一个实习生每个月的实习津贴为800~1200元,其他地区更低,有的酒店每个月仅愿意支付600元。把实习生当做便于管理的廉价劳动力,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很多酒店“抢夺”实习生源的根本原因,有的酒店中实习生占服务人员的比例高达80%。正式员工的薪酬能否吸引实习生留在该行业呢?答案是否定的。针对江浙沪地区的酒店一线员工的薪资调查显示,一个综合素质及形象要求较高的五星级酒店的前台的年薪仅为25800元,大大低于实习生的预期。酒店行业的薪酬水平,连续5年在全国所有行业中排列倒数第二位。学生本来还对本专业抱有美好的期待,专业实习期却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本行业的薪酬状况,如果不能进入中高层管理,那么一线员工的薪酬绝对不足以提供舒适的生活。

2.2无法体现自我价值

专业实习让很多实习生觉得酒店这个行业无法实现其自我价值。如果实习生被安排在一个完全不能体现其能力的岗位,就很难吸引其进入角色。现在的实习生基本是“90后”,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注重个人兴趣及目标和自我发展,追求平等、尊重、自主和快乐的工作环境。这一代人的特点是只想做有意义、有用处的事情。大部分实习生被安排到酒店的餐饮部和客房部,只需很短时间就可以掌握工作技能。如果长期从事只需要简单技能的工作,就会令其厌烦,失去工作的兴趣。大部分实习生无法忍受日复一日端盘子、扫客房、擦马桶的单调且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其能力和价值远远没有得到体现。如果将来在酒店业就业,就必定要从一线工作做起。“90后”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实现和能力的发挥,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绝对不会从事,转向其他行业就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3高负荷的工作量

调查研究发现,实习生拿着正式员工一半的薪酬,但必须完成跟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量。如酒店规定客房部员工每天的做房量是15间,无论对实习生还是正式员工来说,都是很大的工作量。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酒店都会安排高负荷加班,有不少实习生常常被迫加班。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的酒店不让实习生加班。同时,实习生还发现酒店工作的作息安排不是“朝九晚五”式的,而是“有上班的点,没下班的点”,“每早顶着月亮来,每晚晒着月亮回”。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体力、精力严重透支是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习中过早遭遇了职业倦怠期,这也是实习生转向其他行业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4职业认同度低

酒店行业提倡“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等理念。这些服务理念大大推动了酒店业服务水平的提升。但有的“上帝”在接受服务时表现出高高在上,不尊重服务人员,也刚好契合了社会上认为服务业是“伺候人”的“下等行业”的说法。追求平等、尊重和快乐的工作环境的“90后”对此是很难认同的,再加上许多父母也不认同此行业,造成了毕业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别的行业。

3.对策

3.1提高薪酬

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是稳定员工队伍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物质基础。讲究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90后”对薪酬福利待遇是非常敏感的。收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对于很注重自我价值和能力体现的学生来说,为了较高的薪酬还是可以忍受高负荷工作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适当调高薪酬,提高在岗员工的满意度,让实习生看到光明的职业前景,同时也相应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薪酬,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在本行业内就业。

3.2制定实习生留店的激励制度

目前已有一些酒店制定和实施实习生留店的激励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酒店对实习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培训,实习期结束后,已掌握熟练服务技能的实习生如果离开岗位转向其他行业就业,对酒店和实习生来说就是一种浪费。酒店可以制定激励留店的制度。如实习生留店的试用期可以缩短,甚至免除,实习期一满就可以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用;帮助规划较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重点培养,给予实习生发挥能力的空间,缩短晋升时间,如实习生能力突出的可在实习期结束后即转成基层管理岗位,这些举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坚定酒店管理的实习生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决心。

结语

专业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实践课。参与实习的各方应该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熟练服务技能的同时,又通过对行业的了解,坚定毕业后选择本专业就业,真正达到“学校”、“学生”、“酒店”三赢的目的;避免由于对本行业的了解而失去对这个行业认同度,转向别的行业就业。酒店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应该认真分析酒店管理学生就业时对酒店业的认同度低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酒店业面临严重的“人才荒”和居高不下的“员工流失率”,从而使本行业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凤.2012酒店实习生现状调查报告.http:///IndustryReport/2012-9-20/1292049096.shtml.

[2]刘薇.酒店大学实习生流失现象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3):80-81.

[4]袁国贤,杨庆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4).

第6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目前英语水平分析针对我校2011级及2012级学生展开英语水平的主观自我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目前在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及学习缺失三方面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本次问卷应受调查者共120人,调查问卷共12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20份,问卷中的相关问题从“很好”到“特别差”共分五个级别。54.3%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语言水平一般,13.8%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语言水平较好,仅有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好。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学习目标分析针对酒店管理专业2011级及2012级学生进行了酒店服务英语(EHP)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及座谈,了解学生在本专业中酒店英语学习的目的、预期学习的知识和渴望提高的技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酒店服务英语的目的呈多样性,主要是酒店工作需要,与外国人交流和查阅英文资料。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表8说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学习专业词汇。刘法公教授(2003)认为ESP的词汇具有专业特殊性,即使拥有的词汇量再大,若不熟悉某行业的专业词汇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困难地使用专门用途英语。因此,酒店服务英语的学习应当以“专门用途英语”来学习,以酒店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为目标,熟悉并掌握各工作流程的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力求达到专业英语的基本交际能力要求。表9说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虽然认识到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但对酒店服务英语(EHP)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提高EHP的愿望也是迫切的。调查者对五种英语技能的学习都有一定的需求,尤其是“说”、“听”和“写”这三种技能分别达到了92.5%,89.3%和68.3%。

对策及建议

开发有职业特点的适用教材开发以酒店服务英语(EHP)技能发展为本位的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使用的酒店英语教材。该教材应该体现其专门用途及职业特点,语言材料输入要适应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此次走访调研分析,酒店英语在语言材料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几点:(1)基于工作流程,采取项目教学法,以英语交际、交流为标准,听说先行,体现应用性。(2)基于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词汇、句型、文化背景、话题、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或酒店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实用性及职业导向性。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建立酒店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相呼应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课堂教学形式,依照项目教学法把酒店英语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堂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训三大模块,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酒店服务英语(一),第三学期学生顶岗实习,第四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酒店服务英语(二)。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将酒店英语服务技能训练与岗位实训结合起来,把英语语言知识变为酒店英语技能的培养和延伸。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酒店英语课程体系(1)依据酒店不同岗位对英语实用技能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陶琼(2009)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方法,采用情景教学再现具体工作过程来提高酒店服务英语(EHP)的口语教学。通过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建以酒店服务英语技能发展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在不同岗位运用酒店服务英语的技能。(2)基于酒店的工作流程强化课堂实训环节:教师尽量把各部门所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句型、相关酒店知识等教学放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实施,一方面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信息量,另一方面还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经过第三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再返校时会更容易意识到学习酒店服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第四学期的教学内容上就要充分联系到真实的岗位需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基地,营造职业氛围,增强学生职业环境认识。建立一个可提供电子教案、授课课件、酒店情景模拟对话常用词和常用句等专业建设资料,具有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的酒店服务英语多功能网站。(4)改革考试评价手段,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酒店服务英语(EHP)课程突出过程评价,运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任务考核、技能竞赛等手段,注重阶段性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把酒店服务英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考核相结合,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结语

第7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旅游专业 专业实习 择业影响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笔者在近些年从事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过程中,发现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却较低。为什么旅游专业学生到旅游行业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为什么许多旅游院校的专业学生在择业时就转行?笔者在和本专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毕业后就不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群体比例很大,且在影响其择业的因素中,进入企业的实习环节起着重大的影响。

实习环节中到底是哪些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行业流失情况该采取如何对策?基于此,本人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10级旅游专业为对象,设计相关问卷,对顶岗实习阶段对旅游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二、调查过程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选择10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调查过程中这部分群体刚刚经历了酒店专业实习阶段,有着更深入的自我感知,因而注重探讨他们在旅游用人单位的实习经历对其毕业后在旅游业的择业意向。问卷设计主要有关旅游企业、个人、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3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我院旅游专业呈现男生少女生多的现象,130名学生中,女生94人,男生36人。其中 12人在旅行社实习,余118人均在酒店实习,其中85%在餐饮部,10%在前厅部,5%在客房部。

(二)择业倾向统计

样本中,12位在旅行社实习的同学均选择毕业后继续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而118位酒店实习的同学中,准备毕业后选择从事该行业的只有15人,占酒店实习同学总数的13%,不准备继续从事旅游行业的有93人,占酒店实习同学总数的79%,还有10位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转本,占8%。通过这几个百分比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我院旅游管理学生毕业后不选择本行业工作的居多。

(三)影响因素统计

1、对实习单位的满意度

调查发现,实习期间对旅游企业(酒店或旅行社)的认知及感受,将会直接对学生实习结束后对是否继续本行业就业产生影响。上面择业意向统计中,出现的79%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同学普遍对酒店工作的认可度不高。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在“你对于实习经历是否满意”这一选项中,选择“很满意”的有18人,选择“一般” 的有24人, 选择“不满意”的 62人,选择“糟糕” 的有26人,综合起来,对实习经历不满意的共89人,占68%的比例,比例较高。

继而在“你对实习企业的看法”(多选)一题中,发现影响学生不愿意继续在旅游行业从业的主要因素有:薪资待遇较低、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不合理、行业的职业稳定性较差等,见表1。

表1 实习生对企业工作感知因素

(1)薪资待遇

酒店实习生中83%认为工资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值,这与酒店普遍存在的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有关。调研中涉及到得实习生福利的问题,如关于 “食宿条件”的调查,满意的同学仅仅有28人,仅占24%。

(2)劳动强度大

饭店企业的基层工作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且大部分实习生是安排在餐饮岗位,餐饮工作的时间跨度较大, 作息时间相比其他行业而言缺乏规律性,三班倒或者两头班的现实工作情况让很多实习生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实习岗位单一固定,工作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很少会有轮岗的机会,就让实习生感觉酒店工作乏味、单调。

(3)职业不平衡性

酒店的基层工作,无论大学生还是初、高中毕业生,工作的待遇基本一样。鉴于这种情况,大学生心里往往会产生不平衡感。 同时大多数实习生都期待在短期内有充分的晋升机会,而客观现实与自己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在“实习工作岗位与理想中的差距”这一问题中,有57位同学选择了“差距很大”。

此外酒店业内的频繁跳槽、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实习期间,同学看着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永远都在忙于招聘,心理自然后受到一定影响,对于职业的稳定感和酒店的归属感开始缺失。

(4)发展空间有限

旅游行业对实践经验和资历比较重视,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服务员做起。但由于职业晋升较慢,对于追求个性且充满热情的实习生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心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很难有耐性等待晋升,在118位酒店实习生中有78人认为“发展空间有限”。职业晋升相对较慢,再加上旅游行业工作较为辛苦,使得实习生不满意酒店业的工作,更感受不到工作的成就感。

2、实习生自身因素

(1)专业的兴趣

问卷中“你对旅游专业的喜欢程度”这一问题中,有80人选择了“不喜欢”或者“很不喜欢”。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因素都直接地影响了他们将来选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态度。在报考专业初期,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足,觉得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外出旅游,休闲度假,或者是在豪华的大酒店里穿着制服,但是接触了这个行业后才发现与想象的偏差,从而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

(2)人际支持缺失

学生及家人都希望其毕业后找到一份薪酬福利好、又不大辛苦的工作。对于在餐厅端盘子、在客房打扫卫生的服务性工作非常的不赞同。加上社会上对于从事酒店服务业的误解及导游工作的偏见态度,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其

不愿在旅游行业就业。问卷中“你身边家人或者朋友对你选择旅业

的影响”中,仅有37人选择了“支持”。

(3)职业发展困惑

学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旅游企业的工作是吃“青春饭”,只能从事这些职业一到两年,到了一定岁数就不再留在该行业而是流失到其它的行业中去。在“你对于旅游行业的职业发展空间的看法”(多选)这一问题中,有87人选择了“行业内竞争激烈,没有上升空间”。

3、学校教育因素

在关于“你对专业课程设置意见”的调查中发现,仅仅10%的学生对课程的设置感到满意。大多数认为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例太多,实践课程、职业素养类课程较少。目前我院不少学生对于将来的规划过于迷茫,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考取各类的专业证上。

同样不少同学认为学校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2。

表2 对顶岗实习指导的意见

三、结论与对策

从实习生的角度出发,是继续留在旅游行业还是跳出该行业,它是学生从行业前景、职业声望、地位、经济报酬、晋升机会等多类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选择。综合目前旅游专业教育模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影响,思考解决方案。

(一)旅游专业学生就业思想改善

首先,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进行评价,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其次,对实习要有正确认识,是完成由学生到职业过渡的准备时期,是专业学生把在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实践中转化为独立处理酒店中各种复杂工作的关键环节。最后,实习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实习企业人才管理对策

首先,实习单位应正确看待实习生,其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源。其次,完善轮岗制度,结合实习生的个人特质安置到适宜岗位,而且在适当的时间周期里,为实习生创造不同部门轮岗的机会,对实习生的绩效进行及时考核和反馈。再次,对实习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应帮助实习生逐步适应酒店工作,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工作量安排应循序渐进。最后加强酒店和实习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身体上以及生活上适应企业的工作。

(三)旅游院校教育对策

首先,学校应加强企业行业调研,结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培养学生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要;其次学校应加强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作好角色定位和转换。再次,慎重选择实习基地,除了考虑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管理规范等因素外,还要看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若仅仅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就很难培养实习生的归属感,也很难在实习后把他们留下来。

最后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切实帮助其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苦难和问题,同时制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成绩考核制度,为实习生确立实习目标,保证实习高效有序完成。

通过本次实证研究,实习企业、学生个体、学校教育三个方面综合影响了旅游专业实习生毕业后的择业选择,这是我院专业教育应该认识并重视的,对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闪媛媛,胡炎等.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2(2).

第8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离职倾向;影响因素;酒店

众所周知,多年来酒店行业一直受人才流失问题的困扰,尤其是近几年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酒店行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就吉林省而言,近年来随着旅游、会展经济的不断升温,形成了外管酒店与国内星级酒店激烈竞争的局面。随着吉林省几个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未来三至五年将会有更多的高星级酒店加入到激烈的竞争中,人才争夺战已经悄然打响。一般来说,酒店员工流动率保持在5%-10%的合理范围内,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岗位与人员更好匹配,可以促进组织吸收新生力量,优化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然而近两年,吉林省酒店业员工流动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况,尤其是高星级酒店人员频繁流失的状况似乎无可避免。据调查,2011年吉林省有一半五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率已经超过30%,出现员工流动频率过高、流动规模过大的现象。而且酒店业高学历员工流失严重,尤其是大学生稳定率不高,人才留不住,造成目前吉林省酒店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素质偏低的问题。可见,降低酒店员工的离职倾向和离职率,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和服务质量的一贯性,已经成为吉林省酒店行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此,酒店管理者必须努力发现并识别员工的需要,密切关注员工的期望、工作绩效和价值,有效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降低员工离职倾向,激励员工努力并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相关文献回顾

员工满意度的研究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后来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都成为员工满意度的理论依据(Vroom,1964;Herzberg,1966)。员工满意度测量工具和测量指标研究(谢永珍、赵京玲2001;冉斌,2002等),以及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Staw&Rose,1985;卢艳,2008等),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对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对与工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包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组织发展前景、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另一类是对与个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年龄、个性、学历和工作年限等个人因素。关于酒店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1992年,美国罗森布鲁森旅行社总裁出版的著作《顾客第二》在世界产生强烈反响,其“只有快乐、满意的员工,才有快乐、满意的顾客”的观点被社会广泛认同。2000年以后,我国学者对酒店员工满意度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但就酒店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探寻目前酒店企业中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酒店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有效降低员工离职倾向提供借鉴。

二、样本选择、研究过程及发现

本次调查选取长春华天大酒店作为样本,长春华天是国内著名的华天集团旗下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在长春地区是享有盛誉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品牌。长春华天大酒店在长春的经营和管理,是近几年国内酒店管理集团如海航、开元等知名品牌在吉林省酒店业投资布局的一个缩影,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相同,以该酒店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为合理。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调研问卷法。测量工具以JDI量表为基础,在研究华天酒店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基础上,结合酒店员工行为特点编制了员工满意度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借助统计描述、因子分析等方法得出研究结论。调研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位等。第二部分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对员工满意度及其构成因素研究结果和测量工具基础上,结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参考湖南师范大学杨玲对酒店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员工满意度和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要素设计了38个调查题目。内容体系为:(1)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2)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3)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4)对工作关系的满意度。(5)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6)对酒店本身的满意度。问题设置简洁直接,员工回答问题直接打钩,较为方便。问题采用封闭式问题,回答采取李克特量表形式,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很不同意,并分别予以赋分。第三部分用来测量受访者对酒店的总体满意度、离职倾向、跳槽意愿等。针对酒店不同职位、不同部门抽样调查的方法,根据酒店部门人数确定样本数量。共发出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收回率94%。

为了解酒店员工满意度各个因素的影响,从差异性、相关性角度分析员工满意对员工忠诚的影响,本文对员工满意度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统计结果来看:酒店员工整体满意度均值为3.57,总体来说员工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标准差也较小,说明被调查者差异不大,对酒店的满意情况较为一致。影响员工满意度众因素归结为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平均数平均分布在3.21-3.73之间,总体平均数为3.47±0.26,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员工满意度各项指标的数值差异不大。对酒店本身的满意度最高,为3.73,对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状况也较为满意。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最低,为3.21。对各量表的各个项目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满意度得分前五个方面,依次为:“我胜任目前的工作”4.16,认同酒店的品牌和知名度3.96,与客人关系融洽3.88,对酒店发展前景有信心3.83,喜欢酒店工作3.825。得分较低的项目有:工作强度较重2.36,工作压力较大2.41,工资水平较低2.82。

“我希望在本酒店的工作时间”均值为2.65,也偏低,且标准差较大。 将此项作为员工离职倾向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与员工满意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双侧显著性检验,以了解酒店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经统计,酒店员工欲在本酒店工作时限的长短,与满意度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涉及到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管理制度中要素,其中“社会地位”、“工作流程”、“用人机制”、“作息安排”、“平等对待”、“公平晋升”、“奖励方式”、“权力获得”、“直接上级水平”、“工作认可鼓励”、“文体活动”、“经验分享”、“内部投诉渠道畅通”因素在0.05(双侧)上显著相关。

此外,本文还将“遇有好的机会就跳槽”也作为员工离职倾向的一个考量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酒店员工跳槽的意愿、强度的高低,与“酒店部门之间良好关系”、“奖惩制度”、“员工建议制度”和“上级决策”因素在0.05(双侧)上显著相关。从统计结果来看,“员工欲在该酒店工作的时限”和“跳槽意愿”都与“直接上级水平”显著相关。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见,吉林省的五星级酒店员工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尽管如此,员工愿意在本酒店工作的时限并不确定,而且一有好的机遇就离职的倾向也比较严重。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酒店员工的离职倾向与员工满意度显著相关,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满意度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工作关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本身三个方面,尤其是“直接上级水平”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其他如工作回报、工作环境、酒店本身方面的某些因素也会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影响,但薪酬待遇已经不是影响员工忠诚的主要因素,员工离职、流失或跳槽已经不仅仅是工资低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酒店的直接上级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奖惩晋升、权力获得等诸多涉及到员工心理感受的因素。

其二,员工对酒店本身的满意度最高,员工非常重视酒店的品牌知名度、酒店的发展前景,对酒店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比较认同,从而能够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同时,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最低,主要是对工作量、工作压力、工作流程表示了较强的不满,这也说明在酒店行业由于员工流动大,离职率高,因此给员工的工作已经造成压力。

其三,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酒店员工对酒店职业本身就缺乏认同和兴趣,很难在态度上认同和内化酒店的价值观,因此遇有困难、挫折,有些员工就离开酒店,甚至酒店行业,而有些员工遇到更好的机遇、机会就会选择跳槽。

其四,由于对工作本身的不满,也会影响到员工离职倾向。国内管理的五星级酒店对人员编制控制很严,尤其是集团化管理的酒店,人员编制管理权在总部,对酒店的灵活用工形成制约。尤其是餐饮、房务部门人手不足,员工工作量较大,而且班次安排、作息时间不够合理,使员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因而引起不满。有的酒店为了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大量而且频繁使用小时工和实习生,现有在编员工除完成正常工作任务之外,还必须承担起培训、指导、带领临时性用工人员的工作,并且还要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对老员工而言,工作压力超出他所应承担的范畴,从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兴趣和工作胜任度。这些问题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物质待遇有时候并不能达到激发员工较高积极性、主动性的效果,作为酒店管理层,不能忽视对员工劳动强度,以及业余文化生活的关心,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多角度多渠道缓解工作压力。

同时,酒店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薪酬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员工离职很大程度是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外界环境的诱惑是外因,酒员工主观上对酒店行业认同指数不高是影响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重要内因,如果酒店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方面再出现问题,一旦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机遇,必然会离开酒店。

由于研究的时间、经历、经验和资金限制,本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相对数量较少,受访者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情况可能不能够完全代表我国五星级酒店员工现状,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思平.探讨我国酒店员工流失原因与对策[J].广东科技,2009.

2.马威,曹亮,朱岩.关于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法研究[J].企业活力,2006(5).

3.杨玲.酒店员工满意度及其因素对敬业度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辜应康,杨杰,唐秀丽.上海酒店员工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1(36).

第9篇:酒店行业调查范文

一、酒店餐饮业现状:

1、经营业态多样化,品种丰富多彩:综合性高中档酒店、饭店、专业饭店、酒楼,以及大众快餐、自助餐、休闲餐、沙龙餐饮、娱乐餐饮、美食街、美食城、特色餐饮、地方小吃店,甚至庄户饭店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经营格局。

过去,餐饮业经营是以地方菜和少数份额的北方菜为主,现在是鲁菜、川菜、京菜、沪菜、粤菜、东北菜等应有尽有;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外国餐饮,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青睐,形成了花样繁多、丰富多彩,南北菜系大合唱、中西餐饮大交流的局面。

2、餐饮企业经济成分和网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酒店餐饮市场发展的需要,行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社会上各种经济成分的酒店餐饮企业,诸如多种形式的股份制、私有制酒店、饭店迅速发展。据调查,现有的全部餐饮业网点中,非公有经济性质的企业都占80%以上,但在餐饮大店中国有经济仍占较高的比重。

酒店餐饮业的网点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过去是以中、小规模为主,大规模、高档次的酒店很少。现在是新建、扩建的大型、豪华、多功能、高档次和具有品牌特色的饭店、酒店不断增加;各种方便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的小餐馆、小吃店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与此相反,中等规模、档次的餐饮企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逐步减少。

3、市场竞争激烈,酒店餐饮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该行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程度加大。竞争促进了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多数酒店餐饮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淡旺季节明显,甚至在某些时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部分酒店的客房入住率不足30%,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二、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服务:没有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缺乏诚信,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行业形象。

2、经营观念转变慢,研发创新不够:随着餐饮业发展,大部分酒店、饭店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当数量的酒店、饭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软硬件不配套,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三、本单位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