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成果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科研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企事业及科研单位都有大量的科研相关文件资料,重要的科研文件和资料都是指科研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一方面需要妥善保密保管,另外需要方便根据权限查阅和借还操作。其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不亚于中型图书馆管理工作,也不亚于档案管理工作。因为普通档案管理不需要考虑资料的级别和查阅的权限。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机密科研文件资料管理数据库技术已逐步成熟。加强对科研机密科研文件资料的管理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实现动态科研机密文档资料保存处理和数据库的更新,为提高工作效率,总结电大科研资料文档管理的特点,以便度对科研文档管理制度化和加强对科研资料的的严格管理。
1.保密意识有待提高。国家档案局2006年12月18日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从制度上对文件档案实现行政规章的实际规范效用。为各机关单位制定更加系统、完整、科学的文件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方面的期限提供了新的指导和监督,也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机关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各级文件档案领导和管理部门法律上的职责。这有助于文件档案管理部门站在遵守法律的高度,来加强并夯实机关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保密意识,对文件和档案资料的管理逐渐重视起来。但整体上来说,保密意识和重要文档的管理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方面需要大力宣传和全社会的保密意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缺少一套专门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上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各科研单位自己把控,计算机参与的程度不高。重要科研文档包括科研成果文档、项目立项、论文集电子版和纸质保存、科研学术报刊和学术会议视频资料等,科研文件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保护科研成果秘密问题,还应该方便根据权限调阅和借还等管理。将所有资料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数据采用压缩储存,并设有密码保护功能,没有密码无法打开数据库,资料的管理采用类似于资源管理器的树型结构,可以很方便地预览、编辑数据。通过树型结构可以将个人资料进行合理分类,便于资料的查询。具有文件的导入、导出功能,所有资料均可导出到文件,也可以由文件导入恢复成数据库存储。因此,开发一套完善的科研文件资料管理研究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了。科研单位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是科研单位保密工作、实施严格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科研单位系统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作的的质量与成效,直接影响保密工作的把关和科研单位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特别是在实行机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引入竞争机制的形势下,更新观念,提高科研单位文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重要科研部门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单位机密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管理朝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方向。信息管理系统(简称MIS)是介于信息论,经济管理理论,统计学与运筹学及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科学,它是随着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和开发一套适合科研单位单位使用的机密文件及资料管理系统是已经非常迫切的工作,也是具有非常现实需要的工作。
3.目前的状态。目前科研单位对纸质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大多较为随意。但诸如科研成果分类不细致,缺乏科研成果说明标签,未进行分等级管理等情况屡见不鲜,从而导致经常出现科研成果受损、丢失、重复存放、查找不方便等状况,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科研单位严谨的形象。规范和把控科研成果管理大致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科研成果和档案的分类。分类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性质,先将科研成果划分为普通或者机密科研成果,机密级别。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公开,书面科研成果应根据内容设定受控级别,例如其究竟是普通公开科研成果,还是按照一定级别才可以查阅的科研成果。档案资料类科研成果、内部管理类科研成果等;第二步是在每个大分类下面,再细分不同的科研成果类型,分类越细,以后查找起来就越方便。最后是科研成果存放。在确定科研成果分类表和科研成果等级之后,再根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设定不同的科研成果简介文档存放用品。例如板夹、普通科研成果夹、科研成果袋、快捞架等等。当然,受控科研成果夹还需要存放在机密科研成果柜。
二.建议和对策探讨
1.引进计算机管理。原始科研成果和档案的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实现诸如查询和借阅方面的信息管理,实现计算机对机密科研成果档案完整、准确和动态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科研成果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提高机密科研文档管理的工作效率。科研信息及档案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达到原始资料资源共享,这是信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要求有科研成果资料管理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文件保管制度中的另一个关键是存储。纸质文件文件如同电子信息一样需要妥善的安置与保管。无论您是出于安全因素或者是想减少文件管理成本、文件存放的位置和相关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
2.密级管理。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加强科研成果信息和纸质文档管理,除了计算机管理外,还应该加强人员素质和意识方面方面,首先,提高认识,严格把关。无论是科研科室内部还是外部,几乎每份科研成果的形成到归档都要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科研成果信息的借阅也必须经过一定的手续,根据级别和权重借阅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档案。因此,加强对重要科研成果的审核、签发和借阅情况。统一认识,层层把关,确保每份科研成果的安全管理要求。其次,抓好科研成果建档,确保科研成果材料的信息准确。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借阅和管理服务,它的主导功能是保密和帮助科研单位运作的顺畅。科研单位切不可忽视科研成果材料的收集归档,尤其是要注意对一些机密科研成果更要加强收集保管。对有较高价值的科研成果材料更应重点保存,为今后利用提供方便。做到科研成果资料借阅管理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具体说来,实现了对机密科研成果资料进行建立数据库,能够科学严密的对借阅人信息管理。在借阅和归还管理中做到安全可靠,能够根据权重完成借阅和归还。既可以按科研成果名、内容关键字、科研成果形成时间等信息对科研成果资料进行查询,并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科研成果资料的借阅情况。通过计算机实现了简单的统计和分析借阅频率功能,统计和图表展示出库存科研成果资料的分类情况与借出科研成果资料所占的比例。单位科研成果资料种类和时间分布情况。完善对使用该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就是密码管理,按照不同的级别系统提供不同的功能授权。采用计算机对数据库的管理可方便快捷地查询科研成果共享信息;安全保管和安全借阅,归还;权重管理。
最后,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的科研文件和资料载体多样化和多学科化要求管理人才队伍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应多样化。然而当前科研单位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其中一部分人员是学其他专业而后转到科研单位工作的,他们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因而难以胜任保密性很强的一些深层次的业务工作。另外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因缺少其他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而难以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其业务水平停留在传统服务工作的水平上。继续教育不够致使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以及外语水平普遍不高,直接造成科研单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科研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成果;创新教育;高等教育
一、引言
现代大学之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1]。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使现代大学具有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又赋予了大学科研的基本特征:与教学相统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现代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因此,在高校中,科研成果转化对高校的教学、创新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促进教学,教学需要科研。高校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使科研视野更宽广、科研思维更灵活。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教师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综合实力得到增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科研成果转化对高校教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科研成果的转化对高校教学、创新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科研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1、提升学校竞争力
课程是教学的科目和进程,是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1]。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建设的资源,还可以促进课程的质量和数量的提高。尤其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校课程资源,是增加选修课、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方式。选修课的数量与课程的质量决定了创新人才发展的空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解决现代高校中存在的理论陈旧与知识脱节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社会生产中的焦点问题和学生头脑中的热点问题。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技能技巧,还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到了科学研究方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这样就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申请就读这所学校的学生就会增多,而校方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择优录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科与专业的含金量,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竞争力,使学校在强大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现今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反对经验,提倡怀疑,反对权威[2]。因此,教师就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学习,不断充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中,并能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补充, 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完善,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观点进行教学,把前沿的科研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学之中。这一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提高教师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更有效地高水平科研活动。
3、为创新教育开拓新路径
创新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的过程[3]。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于创新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人格力量。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引入科研项目,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一定意义上看,通过最新科研成果转化而培养出的人才更适合于社会,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因此,高校中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最终能够实现科研与教育的真正统一。
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
目前,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甚至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离这一理想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首先,一些高校领导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似乎并不强,甚至只是把成果转化理解为转化为技术力量,推广和应用到企业中去,而对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考虑较少,更无法通过制度、规范来保障这种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
其次,目前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加之高校缺乏相关政策的鼓励,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很多教师、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无法摆正科研服务教学的观念,因而对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转化不抱积极态度。有的教师虽然愿意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可是由于缺乏引导,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单一,容易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
四、具体措施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体现在怎样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引入科研成果,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实施中,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贯穿其中。
1、教学内容中引入科研成果
课堂教学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与学生互动,讲授科技前沿成果和科学研究方法,并及时将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课后,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如学术论文,作为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思考,充实了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这样不仅课程内容丰富,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的科研成果很多是系列性的,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其覆盖范围广、综合性强、难度大。如果将这类科研成果直接照搬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难以接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选题上,教师应选一些相对较为独立、内容不太复杂、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又具有一定完整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科研成果,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实践教学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科研课题直接结合,是科研融入教学的很好体现。因为科研课题涉及专业知识领域的新问题,研究性较强,因此,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后,能够对学科知识有整体的认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甚至是与研究生互相交流,能够更深刻了解课题相关的系列成果,进一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在设计过程中,不再盲目,还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研项目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课题内容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科研视角,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性,还能够给学生科研自信心,为以后的科研创新打下一定基础。
在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吸收对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参加进来,使之结合相关科研项目,学习收集、整理研究数据,参加学术讨论,让他们较早掌握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也有利于拓展本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建设中引入科研成果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教材是教师专业知识转化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教材直接反映出编著者对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严谨的科学思维逻辑[4]。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加强实际应用、突出新理论、编写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
而科研成果是教师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经过教师的整合、精选,可以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教材中。在内容上,充实了教材内涵,有利于教材更好地阐述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突出重点,体现了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反映了教师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质量上,明确了教材的教学目标,强化了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用性更强。做到个体教学与科研的真正结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进行教材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不仅有益于教学,有利于人才培养,其成果也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课程建设中引入科研成果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重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还体现在将科研成果引入到课程建设中。只有通过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才能培养出一支既能搞科学研究,又能从事教学的师资队伍。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质量指标中包括对教师职称、年龄、学位学历、科研成果、与课程相关获奖情况的审核。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求教师爱岗敬业、重视教学、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正与科研上形成的学术团队特点相吻合。这支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相互融合、补充,梯队层次明确,具有良好的科研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竞争力强。而教师在进行科研活动后,会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能够在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上提供持续、深入的支持。以此打造出来的精品课程,内容丰富、新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程度地激发,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促进,教师和学生均能受益,教学质量能得到提升。由此可见,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课程建设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又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的实力。在教学中促进科研的发展,在科研中解决教学中的专业问题,取得教学与科研的双丰收。
五、构建科研成果向高校教学、创新教育转化的保障机制
政策和运行机制可以激励、保障转化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导向政策。改变当前高校科研工作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应用研究;重视立项、报奖,轻视应用、推广;重视论文数量,轻视论文质量的状况[5]。引导科研为教学改革服务,引导教师正确选题,做到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才能使研究出来的成果顺利引入教学、引入创新教育中。
其次,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为活跃和关键的因素,是否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虽然鼓励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但在教学考核评审和教师的技术职称评定方面却没有明确体现。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有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发生,教学与科研脱节。因此,高校领导应该考虑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带来的实际绩效,将其作为教学考核评审和高校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以此激励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觉、主动、有意识地将自己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视野,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将科研成果转化到高校教学、创新教育中,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实施中,实现“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等. 从课程建设视角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江苏高教。2007(3),pp:84-86.
[2]刘建春. 从课程建设视角探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保障机制,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pp:72-73.
[3]胡弼成等. 高校科研成果与课程资源,江苏高教。2006(2),pp:69-71.
[4]李艳霞等. 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3),pp:66-68.
关键词: 二级学院 科研成果 管理工作
当今社会科研水平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科研成果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经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各种科研论文(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译文)、著作(包括已经出版的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编著等)或新技术等智力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存档的活动。二级学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科研成果的管理既关系教师切身利益、学院长远发展,又与学校的科研管理密不可分。
1.加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归档。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直观反映学院的科研实力,做好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学院教师在课题立项、、出版专著译著、编写教材、所获专利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呈现学院在科学研究上的整体实力与水平,发现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从学院层面制定科研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为学院制订近期及长远期科研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为年度科研总结的撰写提供详细数据,促进科研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申报的项目、学位点的申报、研究机构的申请通常也需要提供科研成果的汇总表或照片作为支撑材料。
1.2促进特色学科的发展
研究特色能够影响到学科建设、奖项评比等方面,对学院的学术声望起到重要作用,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强能够有效提升在该领域的声誉。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同事的近期研究并不了解,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归纳管理可以提供有时效性、针对性的信息,反映科研动态和特点,可以看出学院教师近年来的研究方向,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避免重复劳动;可以组建学术团队,形成合力,凝练出优势特色学科,产生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科研成果,既有助于教师个人学术视野的扩展,又有助于团队整体实力的增强和特色学科的发展。
1.3提升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水平
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科研成果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等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科研成果管理在整个科研管理阶段处于重要地位,对科研人员的考核、科研项目的研究是否能顺利开展、科研机构组织构成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规范的科研成果管理对处理好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关系、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使用、科研机构的有序运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科研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4为各类奖励提供一定参考
专任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与科研两方面,其中科研水平的主要评价依据是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智力劳动所得,目前很多校级以上荣誉称号和奖项的评比主要由二级学院推荐,科研水平在其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鉴定可以为相关奖项的评选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激发学院教师的学术积极性,促进学院科研持续健康发展。
2.当前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科研成果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各二级学院一般尚未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而且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科研成果管理是一项长期且非常繁琐的工作,通常会涉及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教师的名目繁多的科研成果。实际工作中因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对科研成果提交时间、提交方式、建档时间、登记方法、建档后的管理等都缺少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有些已经形成的制度也会因为未跟上政策的变化、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而难以开展,无法落实。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就容易形成监管力度缺乏、科研成果管理不规范的现象。
2.2科研成果管理手段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管理,教师的立项名称、论文名称及发表刊物级别、著作题目及类别等均可由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查询,教师的在研项目进程也能同步显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对于二级学院而言,虽然科研成果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该系统查阅本部门教师的科研成果,但经过汇总、分类后的成果往往缺乏便捷、畅通的公布渠道,尚未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共享,仅仅在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等范围内传阅,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付出不能得到全面体现,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院的科学研究现状,其通过获得相关资源从而拓宽学术视野、整合优质资源、提高研究针对性的诉求也就得不到满足。
2.3科研成果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二级学院目前从事科研成果管理基础性工作的主要是科研秘书。科研秘书是连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科研人员的纽带,需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因受编制等客观因素影响,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工作量大,加上相当一部分科研秘书并非档案专业或管理专业出身,接受专业的管理培训的机会较少,任职初期并不能全面了解科研成果管理的具体流程、管理方法、相关要求等,平时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学习参观,交流经验,参加集中培训。长此以往,科研成果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管理思想比较落后、管理方法难以创新等现象,导致管理工作出现瓶颈,影响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4科研成果登记不及时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教师因为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未能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登记科研成果,或者不了解科研成果的登记范围,有些成果没有上报,这就容易造成科研成果登记不及时、遗漏登记等现象。部分教师因各种客观原因,课题申报成功后没能按照预期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可能会出现逾期难以结项,无法按时登记的情况。科研成果的汇总往往在学期末进行,工作量较大,时间紧迫,人力资源有限,也会出现归档不及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滞后。
3.加强科研成果管理的对策
3.1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主要由校级科研部门(如科研处)组织,学校也通常会制定《科研工作纲要》等制度保障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强化对学院教师科研活动的管理是提升学院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就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而言,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开展还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因此,应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强化科研管理职能,制定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纲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形成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活动的申报机制、登记机制、归档机制、查阅机制、奖励机制等,促进教师科研活动规范、有序,科研管理活动科学化、常态化,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不断健全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鼓励科研工作者主动、及时提交应该登记和归档的科研成果,科研秘书在从事科研成果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
3.2实现科研成果管理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科研成果管理提供了便利。如前文所述,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管理系统迅速收集科研人员已经登记的信息,但同时需要以学院为平台及时科研信息,共享学术资源,公开学术成果。鉴于各个二级学院均建有官方网站,可以借助学院官网设立相关栏目,以科研立项(具体又可分为国家级科研立项、省部级科研立项、教育厅教委课题立项、校级课题立项等)、(可分为CSSCI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出版著作(可以出版教材、专著、译著、编著、工具书等分类)等分别公布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既可对外宣传学院学术成果,又方便教师查询。另外,微信平台等新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其迅速便捷的推送方式也为科研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传达学校、学院关于科研成果管理的相关信息,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信息,实现更为高效的交流与沟通。
3.3加强科研成果管理队伍建设
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效。服务是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科研成果管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充分体现服务意识,热心宣传科研成果归档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为学院、学校的科研工作服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者还要充分意识到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意义,主动学习该领域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办公技术,及时掌握最新动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优化知识结构,使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和专业。科研管理部门也应注重科研成果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为其提供学习与培训的平台,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组织培训与调研等,通过校内外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鼓励管理人员申报或参与课题,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
3.4加强对教师科研的引导与激励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对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可召开科研工作者专题会议,邀请已经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教师介绍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探讨学术前沿问题,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同时可以到兄弟院系或其他高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达到学习借鉴科研经验的目的。应重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以召开申报课题动员会等形式对教师申报课题给予一定指导,针对申报课题成功的教师及时召开开题论证会、中期论证会等,关注项目进展,督促结项时间将到的教师按时完成项目,避免出现逾期难以结项的现象。教师在取得科研成果后也应及时登记成果信息,便于科研成果管理人员的统计与归档,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学院的科研成果情况。二级学院还可启动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对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予以奖励,如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奖、科研进步奖、科研先进个人等,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
二级学院科研成果的管理涉及面广,工作繁琐,意义重大,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教师、校级科研部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科研成果管理也会获得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学院科研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成果管理;AJAX;系统设计
1.引言
在当前形式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加强日常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科研工作集中管理、量化管理是高职院校中比较流行的管理、考核方法,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这方面的系统还不多见,且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量逐渐增加、科研工作政策灵活的特点,因此设计开发面向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科研成果管理需求分析
科研管理的内容复杂,信息量大,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两大部分。科研课题管理对科研课题从申请、批准立项、经费划拨、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成果鉴定以及成果转化的科研课题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科研成果管理主要进行科研成果申报、检查、计算、奖励等过程。目前我院的科研课题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申报都是采用Excel进行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大,Excel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计算和统计的要求。
科研成果的申报统计系统主要包括论文统计、科研课题统计、获奖成果统计、专利统计和对外技术服务统计,学院老师通过网上登陆科研成果登记页面,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按类别输入,并将各种佐证材料扫描后上传到服务器。科研成果登记后,先由系部的教学管理干事对每位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逐条审核,发现有不符合或者有疑问的情况将返回给教师进行修改,如果符合申报要求,则将成果上报科研处。科研处的管理人员对经过系部筛选的记录进行再审核,符合要求的则进入成果库。统计系统将根据登记资料自动计算成果科研分,并按个人、部门等条件进行分类统计。最后计算出每位老师的科研奖金,计算学院的科研先进工作者名单、科研工作先进部门名单。
3.所采用的技术及基本思路
针对科研工作的具体管理、量化指标来开发相应软件,充分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最终实现一个基于B/S结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运用SQL se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作为Browser端的开发环境,使用C#语言实现了在浏览器端的成果信息录入、科研情况查询;客户端的成果认定,科研工作量化的度确认、统计报表生成、人员管理、科研成果数据的导入导出、打印等功能[2]。具有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可靠的数据安全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全面支持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处理,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4.数据库设计
通过在表中设置约束可以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约束,防止不符合条件的脏数据录入到表中,本项目广泛采用了在表中设置主键、外键,以及设置字段的类型、宽度、是否唯一、是否能为空等属性来进行约束。
为了将科研成果系统数据表中分散的数据能够统一的输出到一个统计表中,采用视图技术对各表进行一个集成,视图viewPaperStat定义如下:
SELECT TOP (100) PERCENT
dbo.UserInfo.UserName, dbo.DepartInfo.DepartName,dbo.StaffRomInfo.StaffRomName,dbo.PaperInfo.PaperTitle,
dbo.PaperPublishInfo.AuthorOrder,dbo.PaperInfo.AuthorCount,dbo.Journal.JournalName,dbo.Journal.Presider,_Number,
dbo.Journal.ISSN_Number,dbo.PaperInfo.PostTime,dbo.PaperInfo.Issue,dbo.PaperInfo.WordCount,dbo.PaperPublishInfo.PersonalScore
dbo.PaperPublishInfo.PersonalKHScore,dbo.Subject.SubjectName,
dbo.Subject.SubjectFitness,dbo.PaperInfo.Remark
dbo.PaperState.PaperStateName,dbo.PaperInfo.PaperFitness
FROM
dbo.PaperState INNER JOIN
dbo.PaperInfo INNER JOIN
dbo.Journal ON dbo.PaperInfo.JournalId=dbo.Journal.JournalId INNER JOIN
dbo.PaperPublishInfo ON dbo.PaperInfo.PaperId=dbo.PaperPublishInfo.PaperId ON dbo.PaperState.PaperStateId=dbo.PaperInfo.StateId INNER JOIN
dbo.UserInfo ON dbo.PaperPublishInfo.AuthorId=dbo.UserInfo.UserId INNER JOIN
dbo.DepartInfo ON dbo.UserInfo.DepartId=dbo.DepartInfo.DepartId INNER JOIN
dbo.StaffRomInfo ON dbo.UserInfo.StaffRomId=dbo.StaffRomInfo.StaffRomId INNER JOIN
dbo.Subject ON dbo.PaperInfo.SubjectId=dbo.Subject.SubjectId
ORDER BY dbo.DepartInfo.DepartName,dbo.UserInfo.UserName
5.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将对数据库的访问、业务逻辑及可视元素等代码混杂在一起。这样虽然直观,但是代码可读性差,耦合度高,也为日后的维护和重构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N层架构思想,即将各个功能分开,放在独立的层中,各层之间通过协作来完成整体功能。[3]
本项目的设计采用三层架构,系统分为UI、BLL、DAL三个层次,UI为用户界面设计文件.ASPX和对应的代码文件.CS;BLL是对DAL层的封装,并为UI层提供访问接口,BLL一般情况来说与DAL层相对应,但是根据业务逻辑可以自行进行扩展和定制;DAL是对数据进行的访问,DAL调用数据库通用访问模块DBHELP,并采用实体对象进行数据的传递。
1)实体模块设计。一个实体对象其实就是数据库表中一条记录在内存中的一种映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对数据表中的记录进行存取访问,而且数据的传递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防止传递数组等类型数据中可能导致的不可预期访问发生。2)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主要提供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采用公共数据访问模块可以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效率,降低代码的荣誉程度。3)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是对数据访问层的一种封装,在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的时候其代码也比较简单。4)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的设计采用了中的母版页技术,使用母版页可以为应用程序中的页创建一致的布局。单个母版页可以为应用程序中的所有页(或一组页)定义所需的外观和标准行为。然后可以创建包含要显示的内容的各个内容页。当用户请求内容页时,这些内容页与母版页合并以将母版页的布局与内容页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输出。
6.总结
从第一版本的系统到目前的第三版本系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时间,由最初的两个模块增加到了七个功能模块,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强,前期出现的Bug也到了修复,系统在2010年度的科研成果统计中应用效果良好,系统能够实现院、系、教研室三个层次的统计和汇总工作,为学院的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主要在代码性能的优化和用户界面的改造上。
参考文献
[1]刘锦伟,唐俊.AJAX技术在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24-26.
[2]胡志敏,唐俊,石跃祥.基于Web服务的车辆维修管理信息系统[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51-53.
[3]李基初,唐俊.基于轻量级JavaEE平台的高职学院信息孤岛整合[J].信息技术,2009,12:5-8.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1)科研项目重立项轻结题。各高校重视科研课题立项数量与经费额度,但立项后存在不完成课题,将经费归为己用的现象,国家对此并未制定相应法规进行处罚。
(2)科研经费管理过程太过宽松。许多高校为保护教师投身科技的积极性,对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够重视。立项之初,审查较为严格,但项目进行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乱用经费、虚假报账情况频发。
(3)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缺乏规范性。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十分重要,但实际情况中,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缺乏操作性,有些预算项目金额在操作时不仅做不到严格按照之前的数执行,甚至相去甚远,漏洞百出。
2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实用性设计原则,设计定量分析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2.1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2.1.1科研经费管理评价指标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科研经费基本情况表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1)科研经费筹集增长率
科研经费筹集增长率=科研经费筹集增长数魃掀诳蒲芯炎苁?00%
这一指标是科研经费总额绝对额纵向比较的一个相对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科研经费增长率越高。
(2)科研经费结余率
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3)有效资金率
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骺蒲芯阎С鍪?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科研项目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有效资金率是反映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4)科研项目完成率
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鞯狡谟ν瓿煽蒲邢钅孔苁?00%
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反之则低。
(5)科研成果率
科研成果率=科研成果总数?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
(6)科研成果转化率
科研成果转化率=技术成果应用总数技术成果总数
科技成果转化统计数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专利交易数据获得,指标以近三年平均数进行计算。
科研经费筹集增长率指标值是100%或以上的评价分值数为100 分,指标值是负值的评价分值为0分,其它指标值乘以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科研经费结余率指标值是100%或以上的评价分值数为100 分,指标值是负值的评价分值为0分,其它指标值乘以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有效资金率以指标值乘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科研项目完成率以指标值乘以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成果应用率同类高校最高指标值的评价分值为100分,其它高校指标值与最高分值的比值乘以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科研成果转化率以指标值乘以100 得到该指标评价分值数。
2.1.3各指标权重系数
各指标权重系数设计如下:科研经费筹集增长率的权重数为20%,科研经费结余率的权重数为15%,有效资金率的权重数为10%,科研项目完成率的权重数为15%,科研成果率的权重数为20%,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权重数为20%。
2.1.4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值在90~100,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为优;综合评分值在80~90,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为良;综合评分值在 70~80,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为中等;综合评分值在 60~70,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为合格;60分以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为不合格。
2.2实证分析
以S高校在2013年的科研情况数据(限于篇幅表略)为评价对象,通过软件计算数据可知,S高校2011年科研经费绩效综合评分75.32,表明科研经费管理绩效水平良好。S高校在未来年度仍需加强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课题数目的完成,增加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绩效水平。
3结语
高校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设立定量分析指标,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加强科研项目劳务费支出管理、加强科研支出细项管理、提升科研成果的转换率等方面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军品科研成果;资本化; 无形资产
1、引言
军工企业是国家为国防安全需要而设立的从事大型军事装备研究和生产的国有独资企业,在我国主要为从事核工业、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军工技术和产品研究、生产制造的单位。聚合了大量高科技成果的无形资产,现行会计制度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投入的费用化处理方式使得军工企业以自创无形资产为表现形式的军品科研成果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其大量资产流失在企业帐面资产之外,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实力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施军品科研成果的资本化,成为提升军工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有益探索。
2 军品科研成果资本化条件分析
军品科研成果是军品科学研究成果的简称,是军品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指对某以科学技术问题,通过考察、实验研究、设计实验和辨证思维等研究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并获得实践检验及社会承认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国防科工委于1991年4月《国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指出:国防科技成果是指以国防为目的或者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中产生的下列科学技术成果:
①对国防科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成果;
②解决国防建设中科学技术问题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
③对国防科学技术决策管理有推动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是通过图纸、技术资料、设备等载体来体现其内容,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专利与非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和可用性。其资本化的路径是以实现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两个方面。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企业资产的全面确认和反映、真实体现企业资产水平和实力、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自创无形资产部分资本化的条件进行分析,可以对军品科研成果资本化的可行性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⑴从技术能力和技术可行性上进行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技术单位有能力保证该项目的技术开发和项目的实施,并且要求能够保证技术成功后新技术应用的前景。根据军工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可知,军品型号研制从预研到立项,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从技术、工艺到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军工企业中聚集了大量的专家和高技术人才,完全能够保证创新性项目的成功实施。
⑵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项目企业要有意向完成该无形资产的研究并销售使用它。而对军工企业而言,其每一个新项目的立项和新技术研发都是为提高我国军事装备水平而专门提出的,军工企业通常按照军方提出的要求签订研制合同,要求其必须按计划完成型号合同规定的研制工作。
⑶要求有能力使用或销售无形资产。军工企业承担国家国防技术更新的重任,其任一型号研制任务的制定都是在与军方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实施的,军方作为订货方要采用新技术提高部队装备水平,因而军工企业技术成果的使用和销售市场是确定的。
⑷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它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使用或销售该无形资产。从项目开发所需资金和人才资源来分析,军工企业聚集了大量高级科研人才,曾承担了我国军事航天领域多项高精尖技术的开发任务,有着雄厚的军事科研基础和实力来完成每一项无形资产的开发。就开发所需资金而言,军工企业新技术开发是按型号研制合同,由国家投资实施的,有国家投入的专项国防建设费用支持,能够保证研发所需资金的供给。因而可以看出,这一点也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第四点的相关要求。
⑸就自创无形资产开发阶段成本计量的确定性问题,军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分系统、分项目进行核算记帐的,每一个型号都单独核算,即使型号研制通常要跨年度进行,其成本都是可归集的。
通过以国际会计准则的部分资本化条件对军工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可行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军工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完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部分资本化的适用条件,这就为我国以军工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企业实施自创无形资产资本化提供了可能性。
3通过改善会计科目处理的方式实现军品科研成果的资本化
本文研究建议设置“在研项目”和“在研项目失败准备”两个帐户。“在研项目”帐户是一个长期资产盘存帐户,借方反映企业投入研究开发项目的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些费用包括: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设计费、调研费、实验费、认证费、注册登记费、聘请律师费等;贷方反映研究开发成功结转到“无形资产”帐户及研究开发不成功结转到“管理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帐户的金额。其具体帐务处理如下:
①.在研项目领用本企业材料时,按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金额
借:在研项目——XX项目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②.在研项目领用本企业产品时,按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金额计算的增值税金额
借:在研项目——XX项目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③.计算出在研项目负担的人工费用时
借:在研项目——XX项目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④.在研项目发生调研、律师等费用时
借:在研项目——XX项目
贷:银行存款
⑤.在研项目研究开发成功,达到预期目标,将研究开发成本转入无形资产,其帐务处理为
借:无形资产
贷:在研项目——XX项目
若研究开发失败,将该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转入“管理费用”帐户,如果研究开发费用较大,将其转入“长期待摊费用”帐户,其帐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贷:在研项目——XX项目
或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在研项目——XX项目
研究开发单位应当定期或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研项目已经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应当计提在研项目失败准备。确认在研项目计提失败准备的条件是:(1)在研项目无疑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其他足以证明在研项目失败的情形。
其帐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在研项目失败准备
贷:在研项目失败准备
若影响在研项目失败的因素消失,应在所计提的在研项目失败准备的范围内,冲销在研项目失败准备,其帐务处理为
借:在研项目失败准备
贷:管理费用——在研项目失败准备
如果在研项目部分达到预期目标,该项目已计提了一定数额的失败准备,在研项目转入“无形资产”帐户的金额为:总研发费用减去在研项目失败准备。帐务处理为
一、多措并用,广辟蹊径,探索成果推广的有效性
教育科研是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它的突出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将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带领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边研究、边总结、边应用、边推广,在研究中促进推广,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推广方式。
1.选准起点――搭建“推果”交流平台
为了及时宣传、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与工作经验,学校在校园网和宣传栏中开辟了“科研专栏”,编制了“科研导报”,在校园的文化长廊及办公楼内创建了“名师”长廊,在教学楼走廊及室内建立每周一更新的学生成果展台以及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校特色展示。“推果”平台的创设,不仅注重显性环境的怡人功能,更注重隐性环境的育人功能;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和谐,更注重人文景观的和谐;不仅注重环境外观的改造,更注重环境文化的打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润物无声“活”的教科书。
学校利用交流平台扩大了成果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教师关注成果、研究成果的意识加强了,行为跟进了,各类优秀的科研成果在不同级别的网站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2009年度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稿件达400余篇。
2.巧用支点――开发“推果”实效载体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载体作支撑,方能发挥牵引助推作用,突显其价值。在实践中,学校巧用“支点”,力求载体的实效性,让成果推广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1)以活动激发积极性。一是举办征文活动。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发动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或科研论文,进行一系列评选活动并择优参加各级部门的评奖活动。在连续两年山东教育社组织的教育叙事征文活动中,学校每年都有三十人次以上教师获奖,2009年五篇文章被推荐至《山东教育》上登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参与学习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举行校园十大教学能手、科研先进个人等项目的表彰,并定期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引领教学改革新潮流。三是组织成果交流会。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成果交流研讨会,让年度获得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有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打算、建议,然后择优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作典型交流,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学区内得以有效、全面地推广应用。
(2)以培训强化持续性。学校根据科研规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计划,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一是专业引领。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旨在“以读促思、以读促教、以读促做”;每年邀请专家做一次科研讲座,加强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引导。二是同伴互助。组织教师相互听评课,构建组内教师间的合作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施“蓝青工程”,促进新老教师互勉共进,共同提高。三是自我反思。课题组定期举行总结反思活动,通过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促使教师学会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
(3)以激励深化持久性。一是学校规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评奖和发表的论文计入年终教师工作考评中,以此激发教师总结和推广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定期召开由正副校长主持的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对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予以特殊奖励;三是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充分展现科研的魅力,共享成果带来的成效。
3.关注热点――择选“推果”精品内容
科研成果的推广需要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有价值的热点内容、精品内容,将推广工作由浅人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开,发挥应有的效益。“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汇编了《融“课堂、课外、校外”三维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资料,全校教师人手一份进行研究学习,并借鉴应用。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师生又共同开发出了《好习惯我养成》系列校本课程,实现了对课题成果的全面推广。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应用”的研究成果获省二等奖,学校及时把该研究成果作为具体“推果”内容,推广到各个教学领域。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将研究思路和成果进一步拓宽和延伸,组织开展了“探寻美丽的生态家园”、“探寻峨石瀛波消失之谜”、“走近花斑彩石”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四项成果分获省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一项获全国第25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研用结合,着力实践。注重成果推广的实效性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共有各级课题二十多个,不论课题的大与小、高与低,都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将每一项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追求实效的“推果”过程,让课题之间彼此牵引而又相互促进,在实际操作中力求研用多“度”结合。
1.评价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尺度
“推行‘五四三二一’评价”课题研究是学校进行学生评价创新的有效探索,此课题研究成果在教育部主管的《网络科技时代》上推广。学校改进原有“学生成长记录袋”不能即时对学生进步予以直观展示的不足,在全校各个班级设立“奖牌榜”,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采取颁发鼓励牌、铜牌、银牌、金牌、奖状五种逐级跃升直观形象的动态奖励,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在进步中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找到差距,由缩短差距的愿望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通过继续努力叉获得进步,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衡量出来的冷冰冰的结果,而是多把尺子衡量的动态激励过程。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尤为可贵的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2.听课评课――构建“生命化课堂”有力度
学校在积极推广“十五”期间省级科研成果“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校的先进科研成果“构建生命化课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点,展开系列研究与实践。通过“预习课、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矫正课”五种课型的着力打造,深入开展“五段式”听评课活动,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效益转化。
“五段式”听评课,即“常态课、诊断课、提高课、达标
课、创新课”。“常态课”是要求所有教师开放常态课堂听“推门课”;“诊断课”是对比新模式展开听、评、议、改;“提高课”是针对诊断出的问题改进完善;“达标课”是对全校教师“地毯式”听评课,先“树标”,再达标,着重做好“评改”;“创新课”是各学科骨干参加校级“示范课”的展示,打造校级名师。通过“五段式”听评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和巩固,唤起了教师“见贤思研”的觉醒意识,不同层次教师的授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3.校本课程――应用成果有效度
在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学校立足于学生的个陛发展和兴趣需要,开发了校本课程《探索与创新》,涵盖了“创新与人文、创新与生活、创新与科技、创新与环保、创新与艺术”五大篇章的内容。由于内容贴近师生生活,课时得到有效保证,管理措施到位,激起了师生的高涨热情。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有近二十件教、学具在省创新大赛中获奖,有近十篇学生的实践活动论文获省、市级奖励,该校本课程被威海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本课程”。在“后进生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中,学校精选部分后进生转化案例,研究开发出《J心路鑫语》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及心理辅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有效实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推广。
4.家校合力――拓展“推果”有广度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的不良影响,为此,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凝聚家校合力。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成为学校新时期重点工作之一。
学校定期开放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教育案例分析会等,将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这个纽带作用,利用其中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四个项目,有效地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和亲子对话的格局,让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交流,在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的桥梁,家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全面发展,和谐共赢,强化成果推广的功效性
论文关键词:长沙,产学研,模式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国家科技部开始在全国部分城市和高新区组织开展了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长沙市在1998年初被批准列为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之一。长沙“九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的目标任务。“十五”期间,长沙又提出“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优势带动战略,把长沙建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城市”。2009年11月,长沙凭借“科技和人才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居前列”、“全市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160亿元”、“技术合同成产额突破32亿元”等多项硬实力指标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
这一切得益于长沙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采取了正确的产学研发展模式。有效的产学研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长沙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而且促使企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 借鉴成功经验,指导产学研合作,推动经济、生产力发展
研究长沙产学研发展的模式,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指导本地的产学研合作。在借鉴的同时再吸取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适合本地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指出不足,加以完善,促进长沙经济、生产力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何产学研合作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缺陷。只能说某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某个时期最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指出长沙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本身就是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修正和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长沙经济、生产力发展。
(三) 在研究中通过整合优点的模式推广有效可行的新的产学研模式
在对长沙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中,要对各种模式的优点加以概括和总结,在总结的同时再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情况,对适合于本地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点加以整合,形成一种适合本地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长沙产学研现存模式及其特点研究
湖南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坚持大科技、大产业、大开放、大协作,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产学研结合。因而,长沙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吸引民间资本,吸引高精尖人才参与,创造了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得到社会及海外投资机构的热捧,为长沙的科技创新发展吸引了大批的资本,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长沙的生产力发展。
长沙的产学研模式主要有:产学研资,科技园区模式、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校办企业、技术转让论文范文。
(一)产学研资模式
产学研资模式是长沙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运用的最主要的产学研模式,也是最成功,对长沙科技、经济、社会促进作用最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它是通过新的观念,把新的体制、机制、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学、企业、资本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大学、企业进行研发、生产,而资本为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注入动力和提供保障,为企业的生产提供资本支持,当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的壮大,资本壮大后,又回来投入科研和生产,如此良性循环,使长沙的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长沙的科技创新短期内跃入中部省份城市的第一。
它的具体特点有:
1、政府引导并建立科技投融资机构
长沙为了使科技创新顺利进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由政府注资3000万并成立了长沙长沙市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科技创业投融资协会、长沙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些公司的成立
2、以多种方式巧妙实行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
通过成立民间投融资机构,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对科研及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而达到把科研成果与资本对接的目的。
通过与银行合作,达到把科研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的目的。通过技术交易平台和科交会等,把科研成果与资本对接,迅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市场化的运作吸引各方资本
民间投融资机构对科技投入的参与,大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海内外投资机构及金融机构,采取互惠互利共促发展的方式,达到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现,又满足了投入资本的壮大和发展。
(二)科技园区模式
长沙通过对科技园区的规划兴办,达到了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立大量孵化器的作用。以园区的四大特色产业掀起和带动整个长沙经济和产业的腾飞。它的具体特点有:
1、由政府规划和引导
政府对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好基本设施,引导高新企业和高校产业进入,吸引高精尖人才进入创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园区的运作进行保护和监督。政府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通过对税费和行政收费的减免,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和淘汰及对高新技术企业一系列优惠措施的采取,达到对园区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2、园区形成研究基地、产业基地、孵化基地的有效对接
园区的高新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甚至博士后工作站,或者有院士带队的专家团队进行研发,因而自主创新能力强。
在园区发展的同时,以四大产业为支柱,形成系列化的产业基地。通过对孵化器的建设,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3、以科研成果或自有资金为基础,吸引社会投资
园区中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以自有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自身最初的投入资金为起点,通过吸引社会对科技的风险投资及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
(二)企业附属研究院模式
长沙高新区岳麓山高科技园中的园区企业与23 所驻长高校、70 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近400 个,共建国家级工程中心6 个、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8 个,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还有的企业根据自己招来的人才及自身固有的技术力量,成立了独立的科研机构甚至博士后工科站。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企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进行的科研工作,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来进行的,以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和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推进生产和企业发展为目的。
2、科研院所是附属于企业的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这些科研院所是依靠于企业的资金的投入而建立并发展的,它的科研目标的制定和项目的确立,是以企业的需要为目标的。企业是这些科研院所的所有人,企业支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科研院所是企业的一个附属机构。
3、科技成果转化迅速
在这种产学研模式下,由于科研项目是企业以生产任务形式下发给附属的科研院所,而科研院所又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市场信息进行研发,因而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对市场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同时,在研发出来后,科技成果迅速投向企业进行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极大促进生产。从科研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的出现到科技成果的市场实现,实现了流水作业式的一条龙式的生产,因而,这种模式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是最快的。
(三)校办企业
长沙高新区大学科技园采取“一校一园”、“多校一园”等方式:在麓谷,湖南大学设立湖南大学麓谷产学研基地;中南大学设立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基地。从而有效实现长沙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实体化。这种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高校是所设立企业的产权所有者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是所设立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资产和管理、财务的决定、人事的任免、生产的方向,都有决定权。而企业只是高校的一个下属机构。
2、企业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
企业是附属于高校的,一般在高校有某个能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产生后,这种企业才予以建立。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由高校决定。当高校有与企业生产方向相应的科研成果产生,便迅速下发给企业进行生产论文范文。高校科研机构也可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对企业生产的调研进行立项。
3、高校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共享
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是共享的。在人才资源、资本支持上,高校与企业是相通相促进的。高校为企业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企业进行生产和科研成果的市场实现,又以丰厚的利润回报高校,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技术转让
长沙这种产学研模式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甚至科研个人,将科研成果通过以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方式转给企业,再以企业为主体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转化。这种方式能较为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避免了高校或个人因自身的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转让科研成果,从而对科研资源及科研投入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体的特点有:
1、科研成果的拥有者与转化者不相同
科技创新成果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或个人所有,但是,依高校、科研机构和个人的条件无法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继续搁置成果不用,将会使科技创新成果随时间的推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也会使在进行科研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和智力处于被浪费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长沙成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通过科技成果交易会和技术成果交易公司使很多科技成果转向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生产力和市场转化,既使科技成果的研发人获得经济利益,也使企业节约了研发资本,迅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向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有偿转让科技成果
高校、科研机构、个人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时,是通过有偿方式进行的。企业可以一次性全部购买;也可分批次根据市场前景状况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多次付转让费;也可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给以提成。
3、市场的需要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让起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要想转让,必须在转化后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因而,有市场生产前景的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就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刺激企业的发展。而缺乏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即使转让给企业,也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长沙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长沙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利用产学研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极大地成就。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政策监护
作为政府,在产学研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协调和引导的作用,排除障碍,制定政策法规,引导正确的发展。
1、政府要有完善的产业布局规划
政府要做好相应的产业布局规划,针对优势产业要重点引导建立产学研联盟。以有效的产学研模式的运作带动科技成果迅速向生产力转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而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再以优势产业的龙头效应带个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政府要对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和发展加以引导
企业缺人才,而高校人才聚集,为了企业的发展和高精尖人才的有效利用,政府就要恰当适时引导高校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关系,及时处理好所建立的产学研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的因素。让高校在向企业输出技术的同时,双方能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发展。企业可以项目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关系,也可以生产领域联合高校建立学科领域类的产学研关系。而高校呢,也可进一步影响企业将企业作为自己的实习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基地。
3、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法规对产学研联盟加以监护
在产学研成立和运作后,政府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而应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对其加以监护。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护好高校的利益,也要照顾好企业的发展,更要考虑到人才的心理。政府要重奖对社会科技和经济、产业有重大贡献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个人。同时,也要对无所作为的产学研联盟加以惩戒,撤消其所享有的优惠待遇。
(二)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
在产学研的发展过程中,应以企业为整个科技创新的主体,从企业发展和经济需要的角度来建立和健全产学研模式。
1、以企业为中心来进行科技创新
在产学研联盟建立的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中心来进行科技创新。企业处于生产的第一线,对于生产需要、市场信息,企业把握得较准,因此,企业的生产带有市场化,他们所提出的科研要求通常也最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以企业为中心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建立产学研联盟的模式,不仅有利于科研,也有利于经济和市场的发展。
2、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中国的高层次人才大多聚集在高校,而企业相对于来说,专业技术人才、策略管理人才缺乏。因而,必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在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激发人才的潜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促进人才的创新,反过来,又会极大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3、建立企业独立的研发机构
要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迅速得到专业性地解决,在生产需要时提出的项目得到适时的攻克,并使科研成果迅速得到转化论文范文。最好能在企业内部建立附属于企业的研发机构,处于企业生产线上的研发机构,既能随时对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和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难题,也会及时根据产业和市场需要确立科研项目,同时也会研发出更适合生产力转化和经济发展需求并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
(三)产学研资是产学研联盟发展的有效模式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产学研是把科研与生产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研、产,为科研成果和生产搭建了平台。但是,在科研成果出来后,必须有相当的资本保证其转化和健康运行,这样,才能使科研、生产、转化位于一条快速的流水生产线上。
1、将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对接
这种产学研模式的最有特色的就是直接将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实行对接,以雄厚的产业资本来保证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来吸引社会各行业各层次资本的投入。同时,产业资本的大量存在,也促使大量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的产生。
2、雄厚资本的保障有利于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化
雄厚的产业资本的存在,为科技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在产学研资一体化运作快速发展时,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激发产业升级和转型,甚至新的产业的产生。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产学研资一体化运作,会极大地促进产业发展,当这种模式运行到一定程度并使该产业得到升级甚至转型时,就会促使该产业成为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带来整个区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科技投入和中介机构
建立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会为产学研的运作带来雄厚的资本支持,而好的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又会随时为产学研搭建一系列平台,能有利地沟通好产、学、研之间的关系。
1、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科技投入必须建立好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做引导性和启动式的投资;民间的科技投融资机构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投入,确保科研的顺利进行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创造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通过一定方式吸引海内外科技投资机构来对本区科技创新进行投入。
2、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好中介平台
产学研联盟的成功建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需要政策的扶持、人才的加盟、项目的吸引、经济的激励,以资本为基础,以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发展为最终实现。因而,良好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对于串接好产学研建立的各个环节的信息服务至关重要,对于各个环节的顺利和有效对接也至关重要。
3、为科技研发打造好科技投入风险平台
产学研联盟成立后,进行科技研发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可能面临失败,出不了成果,或者所出的科研成果在进行生产力转化和市场实现时,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那这就意味着先前为了研发而投入的大量资本、人力处于一种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仅以宽容失败是不够的。还必须以风险投资对科研进行有利地保障。因而创立好科技投入风险平台也很重要。
五、结论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采用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加以引导,以产学研资模式甚至更恰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巧妙建立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鼓励社会风险资本的参与,以人才为基础,以资本为推动,以政策为保障,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从而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长沙市技术创新工程成绩斐然[N],科技日报,2003年07月17日;
[2]陶小爱,长沙强化科技创新实施技术跨越[N],湖南日报, 2000年12月20日第A01版;
[3]湖南省统计局,科技创新助推长沙经济发展[J/OL],湖南省统计局,hntj.gov.cn/sxfx/csfx/200908060002.htm,2009年8月10日;
[4]徐东,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三个层次分析及五点思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5]刘庆华,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
[6]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2月
[7]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月;
[8]毛竹,长沙: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 年/8 月/27 日/第B05 版;
关键词:获奖成果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N32 文献标识码:A
“国以农为本”,最能代表农业科技进步的是农业科技成果奖,是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肯定与鼓励。吉林省农科院是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排头兵,是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科技创新力量。而对获奖成果的分析与评价正是评价农科院所创新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秉持“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作物育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畜牧业、植物保护、环境资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奖励,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本文统计了2001~2011年间的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对11年来我院各专业的各层次的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各专业获奖成果的特点,为加快吉林省农业成果转化应用和提高我院成果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对策。
1 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分析
1.1数量分析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1~2011年间共获154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奖励。表1为11年间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数量分布情况表,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成果有129项,占到获奖成果总数的83.77%;与外单位合作完成的获奖成果有25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16.23%。以不同年份获奖成果数量比较的角度来看,11年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年均获奖成果14项。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但到2009年是个顶峰,其后有所下降,但在2011年又恢复到历史第二的水平。(见表1)。
从不同时期获奖成果数量变化来看,吉林省农科院“九五”期间获得41 项成果奖,“十五”期间获得93项成果奖,获奖数量大辐度提高,“十五”期间获奖总数是“九五”期间的二倍还要多。2011年获奖成果总数为20项,预计“十二五”期间可达100项左右,这与吉林省农科院重视科研、一切以科研为重是分不开的。(见图 1)。
1.2等级分析
图2是吉林省农科院所获奖励的等级分布情况,以等级分布来看,2001~2011年11年间,吉林省农科院获得了5项国家级奖,23项省级一等奖,54项省级二等奖,72项省级三等奖。从获奖成果等级来看,国家奖和省级二等奖以上成果有82项,占到获奖成果总数的53.25%,也就是一半以上。这说明我院的科技成果水平总体较高,高等级成果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我院主持完成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和“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分别于 2006年和200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1 不同时期平均获奖成果数量变化
1.3学科分析
表2是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学科分布情况,从表2可知,吉林省农科院的作物育种、畜牧业、作物栽培和环境资源4个学科的获奖成果最多,共127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 82.47%。这些学科均为我院的优势学科,其中,作物育种一直是我院的强势学科,特别是在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育种科研领域,吉林省农科院一直占据着东北作物育种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地位。科研人员最多,优势最强,所获奖励最多,等级最高,11年间共计67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43.51%。总数超过10项的学科还有畜牧业研究、作物栽培和环境资源 3 个学科,获奖成果数量分别为 30项、18项和12项。其他学科优势较弱,还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及学科建设。
2 获奖成果相关因素分析
2.1传统学科人才多、地位强,成果多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并且从事农业教育的大学多、优势人才也多。吉林省农科院是吉林省从事农业科研的最高机构,吸引了大批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人才。吉林省农科院建院6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农作物育种科研优势,其中又以玉米、水稻和大豆育种研究最为强大。我院有专门的玉米所、水稻所和大豆所,另有畜牧分院,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创新能力强,不仅在我院属于优势学科,在全省科研系统内也是首屈一指。因此,作物育种学科每年平均出6个获奖成果也是必然的。
2.2项目支撑力度大、周期长,成果多
农业科研研究属于公益性研究,成果研发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持续稳定支持才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从吉林省农科院11年来获得的科研奖励成果来看,课题或项目的级别越高、经费强度越大、周期越长,获得成果奖励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作物硫钙营养特性、机制与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研究”、“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吉单35的选育与推广”、“优质超级稻吉粳88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成果均属于这种情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有的项目上更是五年一个周期地连续支持。
2.3 转化推广范围大、效益好,成果多
对于农业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最终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开在农民家”是农业科研成果的最真实写照。因此,许多获奖成果是在课题结束后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后,比如新品种的应用、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等,最终给农业、农民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后才得到国家级、省级奖励的。吉林省农科院获奖成果中79%属于应用研究和推广开发类成果,11年间,我院的获奖成果中,有玉米类24项、水稻类23 项和大豆类 18项,分别占成果总数的 15.58%、14.94%和11.69%,特别是玉米类成果的转化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吉林省种植的玉米品种一半以上来自于吉林省农科院。
3 建议
3.1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吉林省农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好,对优势学科的建设及扶持力度都是最大的,由于学科建设和出成果存在着因果关系,学科优势是培育重大成果的基础,重大成果是学科发展的标志[5]。因此为了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更快、更强地站在农业科研前沿,应该把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由农业部组织的1077个农业科研单位参加的“十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我院水稻所、大豆所、环资所、畜牧分院、玉米所等 6个所进入百强,进入“百强研究所”总数全国第三,进入百强率55%,居全国第一。而这几个研究所正是我院的优势学科所在的研究所。在建好一批先进研究所的同时,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好人才队伍,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还要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做好课题服务和管理,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3.2推动科研成果应用
省级农科院不仅要有基础性研究,主要还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主。特别是获奖成果,尤其是高等级的获奖成果,必须加快推广力度,因为农业科研成果还是有时效性的,以玉米品种为例,一个品种的生命周期大约是8年,品种应用的头二年是特别重要又难度大的推广工作。省级农科院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而且要鼓励项目结束后推广应用到一定程度再报奖,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仅课题组要负责推广,农科院也要拨出相应经费鼓励课题组进行示范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建立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推广机制,点面互动和农民参与度高的技术扩散模式,构建成果转化快速通道[6]。
3.3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
成果管理是科研成果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吉林省农科院科研处设有专门的成果管理科,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大大提升了我院的整体科研竞争力。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大成果的系统培育。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制度,及时跟进科研进展情况,及时发掘潜在的科研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对推广效果突出的鉴定成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报各级别奖项。细节方面要从严把好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的质量关,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反复修改,提高科研成果申报材料的质量[7]。
参考文献
[1]何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7(06):40-43.
[2]佟瑞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30年获奖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9(03):18-21.
[3]王慧军,李博文,陶佩君,等.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3(05):38-43.
[4]石龙阁.辽宁省农科院建院50年科技成果剖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6(05):42- 44.
[5]信乃诠.不同农业系统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的比较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03):1-5.
[6]信乃诠.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奖励科技成果现状分析、基本经验及应对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