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教育教学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思考

第1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对于我们英语教学来讲,教学内容主要是词汇和阅读教学。传统的教法是教师一讲到底的传授式。课堂上一言堂,包办代替。 阅读教学只重视段落中语言点和语法的讲解, 一节课有时只讲一两个小自然段,而且没有学生的任何参与活动,完全是被动的听或作笔记, 这种情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以下几点是我对英语教学的粗浅的看法 。

    一、课堂应由教师单纯的分析讲解转向多元的任务与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教师精心备课,利用多种媒体和方式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获得能力。

    二、突出活动,师生交融,师生互动,培养情感交际能力。我们可以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促知,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头脑中有了学生意识,开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创造 一个融洽的,和谐的,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三、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应使学生形成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注重培养文化素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 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加强词汇、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个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中就会有什么词汇来指代这个概念。 

    基于以上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模式。

    以培养基本技能来提高英语素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确立: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 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其中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模式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从此目标出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 注意从听、说、读、写这几个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几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因此,拟定《 培养基本技能提高英语素质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以探讨高中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和教法。

    模式内容:

    一、听说能力的素质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加强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发展急需一批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有很强的听说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然而,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大部分学生词汇、语法掌握的都很好,笔头练习做的也非常正确,考试成绩优秀,但实际生活中却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自己开不了口,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用语都不会。这种情况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许多进入大学校门之后的大学生,深深感到他们听说能力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或者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的需要。所以说培养听说技能非常重要。

    “听”是人的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迅速正确获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映的能力。听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注意力、记忆力和自信心等。同时,听对说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使人产生说的动机。听可以产生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

    二、读的素质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 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读的能力一直是中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读的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目的。阅读是不出声默读 ,是读的一种主要形式,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阅读 者的语言知识、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认识能力。阅读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速度、理解、词汇三个方面。

    三、写的素质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写和 读一样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写的过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学生最感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避免写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以英语作文 的 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英语作文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造句构思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阶段 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实用写作,如信件的格式等。要求学生平时用英语写写随感、日记等,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扩大词汇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实施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听说法(Audio-Lingual)训练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语言学和心理学。其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述教学内容 (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复述—句型 替换、转换和扩展练习——口语交流活动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又叫功能法,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其教学模式是PPC模式: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提倡“先理解,后操练”。其教学模式是:理解(句子结构和所学内容)——形成(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行为)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目前仍流行在某些学校的某些课堂的语法翻译法大多数是不同程度的改革了的语法翻译法。其教学模式是:教师带读生词——教师讲解课文——切合原意的课文翻译——课文句子结构分析——语法项目练习——翻译练习——学生背诵重点课文

    模式结构操作:

    1,利用课前5分钟值日生报告来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报告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可以是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可以是当天的天气情况及自己周围同学的日常生活情况。

    2,利用英语角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周一次的英语 角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形象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能享受到听说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3,创设情景:自由探究,编译练习,冲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中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表象贫乏,在学习活动中常出现思维受阻现象。教师授课中辅以计算机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影视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突破学习难点。

    4,知识融汇:分组携作,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面向跨世纪的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向现代化的教学观转变。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法转向师生双边,学生多边合作互动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亲情合作,学生间的社会互动。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5,模拟实景:自主参与,体验异域文化,强化记忆力。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新的教学手段,有很强的依赖性。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生活场景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描绘出。因此可以借助图像系统,一方面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对于学生右脑的开发,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6,突出活动:师生交融,师生互动,培养情感交际能力。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促知,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交际能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第2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 课堂教学 设备教学

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任职教育院校大力开展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大胆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什么是适合于任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方法呢?如何适应岗位任职能力形成的规律呢?在近期任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成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给我们任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

一、任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面临的问题

1.课堂教学习惯思路与课时缩短的矛盾

在以往长期的学历教育课堂教学中形成的逻辑性定时思维,也就是课堂教学习惯思路,其主要路向一次是定义、原理、特点、举例、结论。这种习惯思路是基础教育特点的反应,使系统传授知识的要求,并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做保障,而任职教育学员专业基础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各层次任职教育时间又长有短,并且相差很大,这种课堂教学习惯思路根本不能适应这种强调岗位能力培养的任职教育,然而这也是在改革创新中一时不能摆脱的习惯性教学思路,有板有眼地环环相扣。而时间又不允许,经常会导致降低授课知识起点增加学时或降低课程要求。

2.专业教学惯用教练法与岗位目标要求的矛盾

在专业教学中,部分教员习惯于针对特定设备进行三段式教练方法,原理讲解-示范演示-操作练习。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好地培养学员对设备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目前的岗位人才目标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学会所学设备的操作维护,而且要求对于其他设备的岗位具有适应能力,还要学会设备的管理和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校内演练与实战要求的矛盾

由于认识水平、设备、场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在校内创设实践教学环境和组织实践教学,带着很浓的校园色彩,岗位特色突出不明显,不逼真,很难使学员得到贴近实际岗位的真实体验。

二、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1.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

打破在学历教育中的逻辑性定时思维,以问题或目标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启发思维-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研讨解决,逐步深入,是授课过程成为一个问题牵引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不但教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牵引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突出目标的岗位性、授课的针对性和学习的高效性。此设计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一是设置的问题要与岗位紧密联系,从岗位实践中提炼问题。二是要依据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牵引出必要的知识,有针对性地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三是要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以往的教员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实现讲、学、做一体,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设备教学方法的思考

设备教学要突出岗位综合技能培养,按照操作基础教学、模拟式训练、实装化操作、综合化演练、过程评价的步骤顺序来组织实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遵循由知识到技能的互相转化规律。

操作基础教学是指教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简明扼要地介绍设备原理特点、操作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特别是要提出注意事项、操作安全技术规则,引导学员自行学习课程内容,阅读使用说明书,根据原理分析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操作使用程序和方法等。此阶段要突出技能目标,进口能力要点,主要引导学员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

模拟式训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模拟仿真器材,组织仿真练习,并采取自主讨论、研究探索、互助互学等方法进行组织。此时,要注意利用现有条件,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使其适应新型设备的发展,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还要注意教员的及时引导,及时纠偏,为下一步上装操作打下基础。

实装化操作是指利用实际设备进行组织的教学练习,由于实际设备操作要求不同于模拟器材,模拟器材模拟操作是允许有误操作的,而实装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强调教员的指导作用,根据前阶段学员总结归纳的操作方法与正确的操作相比较分析,突出正确的操作程序,方法要领等,采用讲解示范与学员体验型结合的方式。

综合化演练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按照实际岗位工作程序、分工编组进行的综合操作演练,突出设备的综合运用。在此过程中可以设定多种紧急情景,如出现某一故障,让学员根据所学的原理分析原因,并进行紧急处置,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员要注意创设好情景,使学员身临其境,感觉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增强实感体验,同时创设紧急情景要恰当,能够真正体现综合运用能力。在组织方式上要强调学员的自主解决处理过程,教员适当引导启发。

过程评价强调的是过程的评价,在每一步都要及时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教员的指导作用,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一步的训练效果。

三、小结

课堂教学方法上打破在学历教育中的逻辑性定势思维,以问题或目标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使教学不再是泛泛的理论,同时增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实现讲、学、做一体,学中做,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设备教学方面突出岗位综合技能培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遵循由知识到技能的互相转化规律,符合学员认知规律和岗位能力生成规律,适合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5.

第3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有关教学活动如何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和创新型人才的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学模式创新是构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中介环节,具有牵动全局的作用。

士官院校开办时间不长,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多以学科为本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间接或直接压抑学员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感悟、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难以调动和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与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必须针对士官学员的特点、士官教育的特殊性,探索与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具有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新模式。笔者试图从以下方面谈谈对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以期为士官学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寻找依据,形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是以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为本位

士官教育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综合性强和生源质量较差等特点,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士官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层次的部队基层管理与技术骨干;从岗位业务要求来说,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育,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追求的不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重视所学的知识、能力直接、快速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士官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不强求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而是涵盖了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技巧、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能力的确定是在对士官工作岗位所含任务、构成要素(作业项目)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确保毕业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上独挡一面。

因此,士官教育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士官院校教学模式创新应以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对学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

教学模式是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是根据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而制定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运用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它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它的实施应符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

士官属于形象思维型的个体,对某一行动过程中经验性、策略性知识的掌握相对容易,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因而士官院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士官任职岗位工作过程中应用的经验、策略,相关的概念、原理适度够用即可,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定向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与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序列相一致,针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传授相关知识,符合士官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三、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系教学模式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是为学科体系结构下的课程教学服务的,注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课堂听众,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书本上已有的系统性、理论性比较强的概念、定理和结构原理;以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带有浓厚的“应试化、单一化、片面化、陈旧化”色彩,与学员偏于形象思维,擅长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实操技能要求高的学习需求特点不相适应。

而在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和任务串联在一起,实现实践性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让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员的指导和点拨下,使自身意识行动与动作行动完美结合在一起,获得建构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新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员灌输的,而是在自身个体内通过手脑的并用有机生成的,因而其学习的效果更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行动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关于“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对于解决长期以来由于士官学员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足导致的教育训练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是要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管理组训能力,拓展学员的装备维修知识、技能,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

教员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员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士官学员的形象思维智力类型,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的思维。这就决定了学员在认知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周围的情境发生联系,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员往往作为听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又由于其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对理论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课堂上往往是一处听不懂,下面内容的学习就跟不上,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总是在教学中受挫,没有成功的体验,直接导致了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兴趣,求知与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要建立起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以学员为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独立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点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综合和融合

第4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艺术硕士教育

一、高等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艺术硕士是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1次全体会议通过并批准而设置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规模和数量方面都有所扩展,但是相随的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由于教育观念、培养方式、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说,高等教育一直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而且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以至于同在一个大学而在不同学院、或在同一个学院而专业不同的教师交流沟通很难。这种学科单一性,专业单一性虽然有利于深入地进行某方面的研究,但它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现行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问题应该加以反思,对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等等都需要重新定位。虽然我国艺术硕士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艺术硕士教育起步晚,面对培养更多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要,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中问题日显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艺术硕士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

二、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紧密相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博雅教育是适合劳心者的教育。劳心者就是不做他人的奴隶,也不当工资奴隶的劳力者。博雅教育应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训练一个有思想、文雅的人为目的。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概念相关而理念不同,通识教育的涵义比博雅教育更为广泛。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Education”,早期多译为“通才教育”。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重点在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打破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气质。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其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三、通识教育的研究思路

(一)加强学校特色课程与选修课程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圣地,毕业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精神。而这必须靠通识教育来完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已经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办学特色,依据太行山精神,是所有师生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学习的生动写照,是通识教育的源泉。为此,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要加强选课引导,将我校学校特色与选修课相结合,使学生对学校及我校雄厚的历史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使他们清楚作为该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充分体现课程的引导性作用和特色。

(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尤其是名师积极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开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科研合作;此外还要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重视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各种专业比赛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并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肯定,使学生拥有大量的选择余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重视专家教授的参与,加强通识教育的管理

倡导资深专家教授的参与,使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步入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健康轨道。因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既涉及到社会科学,又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的融合,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适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专家教授在这方面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学术智慧,他们参与通识教育的讨论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会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学的规划,严格的论证,并在实施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条件许可时还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等的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通识教育。

四、结论

依据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结合各高校学科建设基础与特色,我们制定详实科学的课程计划,是艺术硕士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其中涉及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通过了解历史的变迁,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充分的反思;而通过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所以,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高境界的把握。

【参考文献】

[1]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第5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品德教育;问题;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乎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在中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的地认识水平,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育德为先,育人为本。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育目标理想化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只是单纯地从总的教育目标出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理想化。在教育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大而空的进行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最终致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2.教育内容抽象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致使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也就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灵活性,不注重学生的自我领悟与体验,而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将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呆板的说教式教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情境,运用教学理论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感受生活。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别人理解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从情感上让他们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

2.创设激励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极其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学习,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情愿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创设期望的课堂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事例感染学生的情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改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力量和信念,从而达到教师的期许。

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念的形成与改变,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从而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关乎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明确教育目标,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不仅对思想品德教育课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方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学生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能力尤其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这就对小学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所有教育教学的一个起点,然而在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许多多层出不穷的问题产生。本文针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针对社会对小学教育改革认可度的思考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已随着时代对教育的新标准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迈进。从根本上减轻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拜托有局限的思维定式,游刃有余地去学习思考[1]。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左右了家长的思维,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它阻碍学习的一切事情都是对学生没有好处的,上小学把课学好是为了上好的中学,上中学把课学好是为了进入好的大学,有了好的文凭才能在课业结束后找到好工作,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有个好归宿。然而国家所执行的教学改革,是站在国家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等方面考量的。但是由于立场不同,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左右,无法让其立即接受针对教育教学的变革,因为家长将厚望寄予孩子,孩子是他们将来的唯一寄托,他们不能接受对治学态度不严肃的环境对孩子哪怕一丁点的影响与闪失。

社会从认识上就很排斥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那么就更别提支持了,得不到支持与认可,可想而知实行起来就相当困难了,改革方案得不到进一步推行,因而对小学教育改革就成了空喊口号了。

二、小学教师是能否推行改革进一步实行的关键因素

多数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一,西北部和贫困山区教学条件恶劣,教师薪资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很多人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排斥,或许只有少部分代课教师愿意坚守岗位,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很难留住那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因此小学教师师资力量更加缺乏,在这种背景下,想要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似乎也成为纸上谈兵了[2]。其二,普通小学教学环境中,教师签订的基本上都是终身合同,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铁饭碗”,因为缺少竞争,导致了教师根本不去考虑进一步深造进而提升自己这种问题,他们每天只需要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不过是象征性地执行,几乎不会有教师想着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的帮助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

三、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小学生身上的探讨

小学生的天性是天真活泼、无拘无数的,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很多时候可能不能准确理解大人对于他们下达的命令或者干脆是不予理睬,这与他们的天性有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们都是采取说服和奖惩措施。所以小学生对于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很大程度上是理解不了的,只是单纯的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去执行罢了,导致结果可能不会很理想,因为他们理解、接收与掌握的能力有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引导与影响,才能让小学生逐渐接受和适应。

四、对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解决了上述问题才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与实施,只有正常展开了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小学教育攀上新的高峰,那么国家的振兴与繁荣富强也就指日可待了[3]。所以着眼于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予以执行:

1、提高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第一步是要让小学教师理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小学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和路线后,才能推动改革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然后再通过教师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优势、意义和内涵,并且让其从内心深处真正明白实行这种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实施。

2、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氛围与薪资水平。解决我国西北部和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条件,大量引进有能力有素质、年轻有为的教师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任务,只有让小学教师的水平普遍提高,才能小学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小学生从知识丰富的教师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真正意义地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地区顺利拓展打下了基础。另外,普通素质教育小学,由于拿着“铁饭碗”,很容易滋生以逸待劳的心态,那么针对于这种状况,推行教师合同制,有能者居之,而且实行实时考核,就很容易杜绝小学教师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了。

3、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加强小学生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能力,让小学生接受和吸收这套方案,对于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这样在对小学生改革过程中,不至于使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起码他们能明白老师要做什么,老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最起码让他们把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那么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就变得简单易行,小学生接受起来也没有难度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可以说我国未来能否强大就要看我们的接班人小学生们的成长了,所以我国一直把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视作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中,而教育教学的改革的基础在于小学的教育体制,在针对小学改革的变革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顺利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展和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小航.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12.

第7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第8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科护理学教学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很多院校为了保证职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忽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理论脱离实际。很难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主、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搞好内科护理学的教学。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院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这一“强调”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怎么做才能以“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自己探索

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以高血压为例,以前上课老师总是会问“为什么血压升高会引起头晕、心悸的表现?”、“为什么高血压会导致心力衰竭?”、“为什么高盐饮食会引起高血压?”等等,通过问题导入,讲解本节的知识点,其不知学生一直在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自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实问题由学生提往往比老师提的效果要好。也是以高血压为例,学生通过自学,对身边高血压病人的症状进行总结,也会想“为什么高血压的发病率这么高,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什么很多重症高血压病人都有水肿、呼吸困难的表现”等等,通过自己查资料、归纳总结,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入课堂,通过教师讲解、提醒,小结,掌握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学者波普尔也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区发展知识。”思维往往由疑问开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本身是一门艺术,新鲜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众不同的教学环节、别出心裁的巧妙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更能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学”,这些都是教师上课前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长期的板书教学容易使学生乏味,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又太片面,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授课内容还应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联系起来。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习护理的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强。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学习不用功,存在严重的应付心态。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内科护理学》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教师不仅仅要熟练的使用多媒体,展现本学科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内科护理学》在现实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而积极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更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在以后走向临床后就能更快适应角色和身份的转变,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模拟场景的设计,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体验到患者的痛苦,重视医学知识的学习,珍视生命,从而感悟医护人员职责之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大多数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思维,学生不仅不能直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且听的时间越长,记住东西的比例越小。这一学期我采用了“案例模块教学”以来,感觉以上情况有所改善。以“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为例,上课时,第一个模块是学生分析案例,第二个模块,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第三个阶段,教师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内容,第四个阶段,执业资格考试链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把以往所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既巩固已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临床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了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这样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有些时候学生看看懂、听听懂,但是一做就错,只有让学生“开口”“动手”,经历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真正的“会”。总之,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培养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的优秀人才,实现教与学互利双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尤雪剑.行动导向教学对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

[2]王思婷.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05.

第9篇:教育教学思考范文

一、创新管理模式,将有效教育教学落在实处。

创新学校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和教师聘任制,吸引教师自觉参与学校管理,将学校发展目标转变成教师共同的工作目标,使教师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坚持任课和经常性听课、评课,既给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又掌握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正确决策奠定基础;各年级将管理重点放在管理过程中,将有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调动各个层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落在实处。

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哪里?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行为上,它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于是,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研究。

1.有效教学行为,始于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备课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备课应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到位,力争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2.重建备课模式,深度思考课堂。

学校变以往的教师个人备课为集体电子备课与教师个性修改相结合,按照“个人准备——小组研讨——调整完善”的流程,形成“集体研课——个性修改——交流评价——个人反思——再次修改——实践完善”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既保持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能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电子稿的形式,设计、积累每课时、每单元习题,并在日常使用中逐步修改完善,以备在学期末时,将所设计习题结集成册,提高学习水平测评的质量。教师还在日常教学时注重收集、整理学生日常学习笔记、实验成果、创新作品、实践体验等,为期末评估、展示,提供鲜活的评价材料。新的备课方式有效地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能力,进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了教学效益。

3.把握基本原则,抓实课堂教学。

有效教育教学要立足课堂,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学校提出教师的常态课堂要达到6点要求:(1)面向全体——力求给每个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在教学中遵循普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人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2)精讲多练——教师的“精讲”,要注重深钻教材、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本质,注重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多练”不仅要求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多些,还要注重练习方式的多样化。(3)师生互动——教师在落实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上师生要充分交流,通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4)技术运用——倡导多种媒体合理综合运用,为教学服务,做到用好用精用足。既要发挥传统媒体板书、教(学)具直观形象的长处,又要呈现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本质等特点,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补充。(5)目标达成——目标制定要符合教材特点,学生学情,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准确、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恰当、合理;情感态度目标切合实际,多维度实现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6)课后反思——要求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全面梳理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同时结合学校或个人的小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思考。通过反思体现研究过程,以发现研究问题、论证研究假说、积累教学经验,助推专业成长。

这6点要求作为基本原则,要较好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校领导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重点抓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定期地听“推门课”,听课后分别从效率、效果、效益的角度及时评价反馈,使常态教学6点要求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要求变成追求,从而达到更实在、更优化、更有效。

4.平等对话,和谐互动。

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

有效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师生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因此我们强调课堂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及时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让学生在师生和谐互动中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二、提升教师素养,保证有效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师能是立教之根本,师艺是强教之力量,实施有效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发展学生特长是目的。

为此,我们一方面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师生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督查评价制度,做到制度力求科学合理,执行扎实有效。我们抓实“备、教、批、辅、测”等常规教学管理环节,提出五个“常规”、四个“负责”,实现精细化管理。五个“常规”:即“部门一日常规”、“班级一日常规”、“校长一日常规”、“教师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常规”。四个“负责”:即“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每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既关注分数又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团队力量,开展“高效课堂团队解读”活动。有效的教育教学是一个教师不断探索、积累、反思、沉淀的长期过程。学校在网上研讨、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为教师搭设伙伴间零距离的研究现场,引领教师们将学习中的收获,行动中的经验,讨论中的心得,实践中的探索与伙伴们交流分享。

我们以年级或学科团队为单位,围绕有效教育教学主题,寻找突破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实在在的原生态解读。比如四年级团队的“小莉访谈”板块中,在小莉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倾吐心声,说出他们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感悟和认识;三年级团队以“常态教学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设计”为主题,通过课堂实录、课件展示、模拟课堂等形式展现了他们讨论、学习的成果,一副对联“家常饭精工细作餐餐讲营养”“常态课巧设乐学课课有收获”,横批“以人为本”,正是他们团队智慧的结晶;五年级团队解读活动把老师们带入研究现场,通过解读活动老师们理解了有效设问是课堂有效的主要因素;六年级团队以“精讲巧练”为主题,将平日里工作的点点滴滴进行总结提炼,把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的练习手段展现给大家,并把工作中的困惑拿出来与大家研讨。

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团队的研究结晶得到升华,在提升团队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个体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