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

第1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关键词】习题讲评;学生自主 ;有效性

一、研究的背景及价值

随着高三复习的推进习题讲评课成为高三化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过习题讲评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情况。一节有效的试卷讲评课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及时的反馈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习题讲评,想说爱她不容易。

1.现行课堂模式和学生需求之间有差距,学生兴趣低落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持久影响,现实中的习题讲评课随处可见教学的随意性,教学目标模糊,就题论题,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使习题讲评课更多的停留在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而后教师“讲评、讲评、再讲评”这种教学模式。甚至更有“校对答案”、“就题讲题”、“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这样的习题讲评课学生一般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参与的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缺乏相互间的讨论、交流,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能巩固一些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但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心理疲软,觉得课堂枯燥、无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2.师生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学生再错率高

经历过高三的师生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节习题讲评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师在那边抱怨“这类题明明讲了多次,怎么还是做错”,而学生则反映“课上听得懂,课后不会做”。师生们共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评,然而结果却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教学低效,再错率高。

由此,笔者认为,高三习题讲评中,在明确习题讲评课的目的和原则前提下,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课前自查错题提前订正,课内自说错题合作剖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成为习题讲评课中真正的主体,这对提高高三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习题讲评课中发挥学生自主性方法的实践

高三习题繁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上来看,一次一次的习题讲评很容易让学生厌烦,尤其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一道题一道题的讲,收效甚微,练习本身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高效的习题讲评课要注意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讲评课不但起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拓宽思路的作用,还起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统和能力系统的作用。

1.课前学生自查错题提前订正,教师精心备课同作准备

平时每次练习,要坚持及时地批阅、及时反馈。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内了解到自己做题情况,上课前就把批阅后的习题提前发给学生,利用学生对错题的关注,自动去查错。提倡学生先行订正错题,自我分析错因,必要时填写“错题诊断表”。一些难度低的题目比如马虎出错的题目学生一般都能自行解决,教师可以放心不必再讲;一些难度相对较大一些的不能准确把握答案的题目,学生自行通过互查,也可以知道答案,而且相互之间交流、拓宽了解题思路,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对于一些重点疑难问题,他们是急切地想知道错误的原因,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求知欲及时进行讲评。对于一些较难的主观题教师可以把参考答案在课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参考答案诊断、分析细节,加深对答题规范要求的认识,减少再错率;并且制作“错题诊断表”达到自我诊断自我评价的目的 ,使今后的复习能“对症下药”。

错题诊断表1

题号 知识点 错误原因 正确解法 怎样避免同样错误

1

2

3

……

在学生做好准备的同时,教师自己先要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对习题首先应进行认真的分析,统计思路,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同学有启发性的问题。再在批改练习和统计学生错误的基础上,细致分析错因,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找学生错误率较高而本身又是主干知识的几个重要的典型错题,用于课堂上重点分析,借题引路,授生以渔。

2.课内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共同剖疑

讲评课如何讲评很关键,我的做法就是:突出重点,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共同会诊。习题讲评不同于新课教学,讲评的习题学生都已经做过,学生对题目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在解决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后,把教师选择的重要典型错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说题,把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总结的思维过程说出来。最好的方法是谁错谁讲,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去伪存真,系统解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提高。

【案例】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T2

C.反应Ⅲ:H>0,T2>T1;或H

D.反应Ⅳ:HT1

在对习题分析时,已经知道学生这道题的错误率达81%,该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C,大多数同学选B漏选了C答案,有一部分学生选了BD。在课堂上先请选了D的同学阐述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

师:你当初选D的理由是什么?

生1:我纵坐标就看了个A就当浓度了。

师:哦,现在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生1:审题不够仔细,没有看清楚坐标。

师:你觉得解图像题的关键在哪里?

生1:要仔细审题,看清楚坐标。

师:嗯,我认为你这次错得值,这样的错误让我们知道审题必须要严谨,请你再分析不选A的原因好吗?

生1:我当时也把第一幅图的纵坐标看成了A的浓度,但A选项也是错的。图中有三个变量,当温度不变时,看A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趋势,从方程式分析压强增大,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会增大,图中P2应该大于P1;当压强变时,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应该小于零。

师:分析得相当清楚。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生1:“定二变一”。

师:非常好。下面请选B的某某来谈谈你不选C的理由。

生2:其实我还是觉得C是错的,因为反应III的图像中,T2曲线的斜率比T1的大,说明在T2的温度下反应速率比在T1温度下大,所以T2一定大于T1。

师:大家觉得他的分析有道理吗(大多数同学还是觉得他分析的有道理)?选了C的同学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生3:他这个明显错了,他认为斜率就一定代表速率。其实,反应III图像的横坐标表示加入B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C物质在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图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在某一温度下随着B加入的物质的量不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C在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其斜率并不代表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H>0或H

师:嗯,思路非常清晰。大家漏选C是受了平常一些习题的影响,错误迁移知识,认为斜率就一定代表速率。从这个题目中大家体会到解答图像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了吗?

经过梳理学生归纳出解图像题应该看清坐标的意义,关注曲线的变化趋势,关注特殊的点。经过这样的讲评,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因此无形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主人身份参与习题讲评,教师精心点拨,这样就形成了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局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反馈情况看,大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模式,认为将枯燥的讲评变成了有趣的智力游戏,在讲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和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很多学生感觉一堂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从后期检测看,通过学生讲题方式讨论过的题目,学生再次出错的比率总体上明显低于教师直接讲评的题目,可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习题讲评课效果明显优于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当然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指点。教师点评时可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考。比如:要多从“为什么出错”“常见错误解法有哪些”“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要这样做”“改变设问后如何做”等入手引导学生解题思路;在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其思维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答、指导,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习题讲评课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策略

在习题讲评课中,除了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发挥良好的主体性,还要追求运用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习题讲评的同时,培养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1.正视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及时讲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完成一份化学练习其过程是辛苦的其思维是复杂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是非常关注的,教师要抓住学生急切知道错题结果的心理,及时地进行习题讲评。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上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在习题讲评中更加蔓延。如果习题讲评没及时跟进,距学生完成练习好几天了,甚至等学生把做过的习题内容都快忘光了才讲评,这样会扼杀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学生在习题讲评中自组性的发挥了。

2.换位思考,积极评价,形成和谐课堂心理

习题讲评课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是不安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正常性。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进行学习,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性评价,表扬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有显著进步或有一定进步的学生,以学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做得不理想的同学也要理解和鼓励,放低要求,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表现出不满意甚至抱怨批评学生的情绪,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构建和谐的课堂心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正视学生的层次化,全面发挥学生效能

习题讲评课的重点对象主要主体是普通生但也不能忽略尖子生,要从不同方面发挥各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尖子生做过的试卷不明白的地方不多,教师如果在课堂中不注意尖子生,他们收获会很少。我们的做法是:有选择地让尖子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思维推理性强的题目的讲解,或评价分析其他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尖子生讲题或评价,可以让他们暴露问题,提供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机会。由于用的是学生自己的语言,其效果有时可能比教师自己讲解要好。

总之一节有效的习题讲评课,要求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有创造性,可发展的人;给予学生自,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得到相互启迪。学生自主参与的讲评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杜彩珍.论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08.7

第2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关键词: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1.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中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生产方法的学习,了解或掌握典型有机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路线、产品的主要应用、产品生产技术进展、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等知识,并能举一反三,拓展到其它有机化工产品的工艺参数的确定和工艺流程的组织,以及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操作知识,等等。

我院《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是按照烃类热裂解、碳一、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系列典型产品和化工生产典型操作技术的顺序编排的。本教材主要涉及的有机化工产品达18个之多,但每个产品阐述得不够详细。教师在上课时假如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就会形式单调,且内容空洞,进而学生学起来会很乏味,失去兴趣,或是所学的知识是孤立和片面的,不能前后联系贯通,更不能举一反三和应用。这也就无法达到融“知识、技能、态度”于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怎么来避免这一现象?如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1]-[2]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模式、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索[3]-[5]。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重视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应用

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前面所学的《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大部分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我们经常涉及《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内容。在讲解“反应原理”时,我们要提到有机反应;在讲解“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的确定”时我们要用到《物理化学》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原理。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及时的复习和应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丙烯羰基合成丁辛醇”时,笔者先复习有机化学中的羟醛缩合反应,虽然教材中的主副反应列举了很多,但学生找到了反应的规律以后,掌握起来就很轻松了。又如在讲苯烷基化制乙苯时,笔者先复习苯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其特点,于是该部分的主副反应就非常清晰了,如何尽量避免副反应、甚至工艺条件中的配料比等工艺参数如何确定也已基本说清楚了。再如,在讲解“甲醇合成反应工艺参数的确定”时,它涉及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等大量的《物理化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后,学生对甲醇合成的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在工业上采用的高、中、低压法流程等知识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加以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2.2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

对工艺参数的确定、反应器型式、化工操作单元等具有共性的产品我们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即打破教材中各章节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由于本教材各章节的内容相互之间没有理论上的关联性,因此各章节的内容在教学时间上提前或推后是完全可行的。

2.2.1模块之一――具有共性的作用或反应原理

例如:在烷烃热裂解、甲醇氧化制甲醛、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丙烯氧化制丙烯酸、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等,工业生产时在反应器中我们都要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气。加入水蒸气的作用具有共性的是降低产物的分压,促进平衡移动;稳定操作温度,避免局部过热;清除催化剂表面积炭;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的顺序作适当的调整,并作一定的补充和归类。

某些反应的反应物的配比如何确定是相通的。例如在苯与乙烯烷基化生产乙苯中,因乙苯的活性比苯更大,所以它与乙烯继续反应生成二乙苯,进而生成三乙苯的趋势很大,工业上通过控制苯与乙烯的配比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的生产过程中配比的确定与此类似。在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中,由于生成的乙二醇更容易与环氧乙烷继续反应生成二乙二醇,因而会生成三乙二醇、多缩乙二醇等副产物,生产中应通过增加水的配料比等来抑制副产物的生成。显然其原料配比的确定具有共性。通过采用模块式教学,把上述内容作为一个模块进行讲授,效果显然比孤立的讲解要好。

2.2.2模块之二――具有共性的反应设备

例如:对于气固相强放热催化反应,反应设备主要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但采用何种反应器,各有优劣。一般来说,固定床反应器转化率较高但温度控制不够均匀,而流化床反应器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避免局部过热,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催化剂会受磨损,以及单程转化率较低,等等。

在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教材中未加以提及)、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丁烯氧化脱氢生产丁二烯等工业生产中,上述两种反应器或两床结合的型式都有采用。优劣要依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把上述教材中不在一起的内容整合到一个模块中进行教学,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对气固相强放热催化反应采用何种反应器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2.3模块之三――具有共性的化工操作单元

工艺流程的组织中涉及很多的化工操作单元,而对于具有共性的化工操作单元,可以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

例如,吸收与解吸操作单元,在乙烯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等生产中,都有直接的应用。

又如,教材几处涉及萃取精馏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中,在丁二烯的制备时,碳四馏分的分离过程中,等等。

这样通过对相同的操作单元在不同产品中的应用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较扎实地掌握相关的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多设置情境,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究,不但可以避免课堂单调,提高课程的活跃度,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上文已提到碳四馏分的分离是通过萃取精馏实现的。工业上根据所用的萃取剂的不同分为乙腈法和二甲基甲酰胺法等,教材上对这两种不同萃取剂的流程都进行了描述,但对两种流程的优劣没有进行比较。在讲解完两种流程以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这两种流程的适用条件和优劣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两种工艺的理解。

又如,苯烷基化生产乙苯的工业生产中,烷基化液中主要含有苯、乙苯、二乙苯、多乙苯等,怎么对它们进行分离?除了书上所提及的分离流程以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流程?各有什么优劣?与本课程开始时所学的裂解气的深冷分离进行对比探究。让学生体会化工产品分离的复杂性、重要性和分离方法的多样性,在较为单调和机械的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段。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2.4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之一:在讲解完工艺参数以后,在教师适当的提示下,要求学生对该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简单的设计和描述。之后再要求学生体会实际的生产流程是如何布置的。学生进行参与及对照,对提高学生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之二:可以在先一次课结束时把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预习及准备几个问题,并明确告之下次课请学生上台讲解或讨论。每10―1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或发言,学生讲解完以后,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或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该法鼓励学生相互竞争,评价结果按适当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5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一门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说是实际生产的缩写。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去看看相同的产品的工业生产流程。把工厂的流程与课本上的内容作比较,看看有何异同。我院对化工类各专业的学生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去附近的株洲化工厂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去进行实习的时间。教师可以考虑把教室搬到车间进行教学,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请看以下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案例:

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学以致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以适当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3.结语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一门专业课程,其相关内容建立在《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应用,还应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对本课程的教学经历,对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及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其沟通与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要我学”逐渐转变到“我要学”,可以有效达到融“知识、技能、态度”于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15-18.

[2]黄克孝.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与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7,(1):37-39.

[3]柳景,李学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云南师范大学党报,2007,(1):132-136.

第3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引错纠错 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其核心内容是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鸣,创设课堂情境,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中主动地领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由于化学学科的复杂性,使得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存在各种知识缺陷,如概念含糊、记忆不准确、认识和理解出现错误等,对旧知识的掌握、新知识的获得及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等起到阻碍和误导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向教育的促进者转化,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求教师变“指挥者”为“倡导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化学教学中采用引错纠错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设“柳暗花明”、“恍然大悟”、“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教学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引错纠错,就是引出错误的叙述,通过问答,争论、分析过程,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可分下列三步完成:

第一步,有意引错。

老师从复习提问、谈话式教学、批阅作业、实验、检测等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错误信息,根据需要,在教学中利用适当时机,有针对性地将有关错误引出。

第二步,问答、争论。

当老师引出错误的叙述之后,会有下列情况:(1)有些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以“错误”、“不对”等否定语言作出反应。而相对地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则以“正确”、“对”等肯定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双方持有不同意见,各自寻求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从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场面。(2)当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时,为提醒学生,老师可问:我说的对不对?片刻后,学生发现问题,形成争论场面。(3) 老师问后,学生仍未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对有关内容掌握很差。这时老师可以进行提示,或让学生打开课本、笔记等阅读后判断,形成问答过程。争论可以在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师生之间,甚至边问边争论。

第三步,评价、纠正。

通过上述过程,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根据具体情况,老师给予肯定或适当的补充纠正,并给予鼓励性评价。例如,在教完氯气之后,发现有不少学生把氯水当做液氯,于是笔者自问自答:什么是氯水?氯水就是液氯。这时有学生会发现问题,及时说:“不对(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错误,老师等待片刻后追问:对不对?或做提示)。”笔者故意做出惊讶的样子问:怎么不对呢?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会说:“对!”因为不同的观点,学生之间形成对立局势而展开激烈争论。之后问一个持否定意见的学生:“为什么不对?”学生答后,老师补充纠正,并(对于持有肯定意见的学生,以诚实和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等方面)给予鼓励性评价。

在实际的教学中,类似上述问题很多很多,都可以用引错纠错的方法解决。例如: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克、KI溶液遇淀粉变蓝、甲醛水溶液是甲醛、使用催化剂可以促进化学平衡移动,提高转化率、滴定管度数为13.6毫升……

引错纠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不需要使用时,不用故意做作,需要使用时,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

在引错纠错的过程中,学生激烈的争论,两种意见的对立,促使更多的学生自然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迅速集中到争论的焦点上,从而创造非常难得而又非常有利的教学机遇,使错误的纠正在这样的时刻进行。

持否定意见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争论的过程,促使其以竞争的姿态进入思维状态,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争论的结果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加之老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倍增。

持肯定意见的学生,往往是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争论的结果,否定了他们的观点,弄清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惊讶、惭愧、自责等心理变化,所以留给他们的印象最为深刻,纠正的效果最好。与此同时,加之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形成认真细致和谦虚诚实的良好品质。

老师以愚昧的姿态出现,以其错误的言行,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得出正确的结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老师甘当梯,让学生踩着自己向前走,体现老师的高尚品质。

由此可见,引错纠错的过程,不仅是纠正错误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教育和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

第4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丰富了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各种有害物质对食物的污染机会,如残留农药、工业废水、生活垃圾、非法使用的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等。近年来的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问题,也给饮食健康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宝宝的饮食保障中,应该时刻警惕,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保证食品新鲜、干净

新鲜食物是指存放时间较短的食物,如采摘不久的蔬菜、水果,新近屠宰的畜禽肉,等。食物储存时间过长,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化学反应和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引起食物内在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导致食物变质。购买食物成品时要特别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注意食品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酸臭味,形态是否异常,判断食物是否发生了腐败变质。不要选购无生产日期、生产单位和保质期的食品,尤其是散装食品。

还在吃母乳或牛奶的婴儿宝宝,应注意奶制品的保存。一般常温情况下,母乳及配制好的牛奶不能超过4小时,因为牛奶和母乳是细菌最好的温床及培养基。所以需要保存4小时以上的奶制品,必须冷藏或冷冻,解冻时不能煮沸,宜用温热流水冲洗奶瓶身,使其逐渐升温,这样可以减少蛋白质的破坏。

正确储藏食品

肉类可以高温灭菌。将肉禽类食品在60~65℃高温中加热30分钟,可杀灭一般致病微生物,并基本保持食品的原有口味。低温储藏分冷藏和冻藏。常用冷藏温度是4~8℃,冻藏温度为-12℃以下。畜禽类和水产类应分区储藏,条件不具备的也应分开密封后储藏。蛋类一般在0℃左右储藏,没有冷藏条件的,也可用3%的石灰水浸泡存放。蔬菜类主要是保鲜,要做到当日采购、当日食用,尽量不过夜。

粮食、干菜类要尽量储藏在低温、避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防潮防霉变。儿童最好不要吃腌制的

菜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科学的烹饪方法可预防食源性疾病。家长要避免备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餐具、厨具要在使用前洗净和消毒,炊具使用后立即洗净,保持清洁。加工凉菜的厨具应当事先消毒并保持卫生。擦拭厨餐具的抹布应当每天清洗干净。制作食物时一定要严格注意卫生,防止各种可能的污染。蔬菜用料要新鲜可靠,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切拌。所用器皿(如刀、菜板、碗、筷等)都应经过消毒,确保清洁无菌。拌制凉菜应适量添加醋和蒜泥,既可调味,又可杀菌。烹调食物时必须达到70℃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直接入口、待加工食品和原材料不得混放或混合加工;加工食物用的菜盆、刀、菜墩和器具要生熟分开;清洗、加工畜禽、水产品和蔬菜的洗菜池、菜刀、菜墩要分开,可分别用红、蓝、绿色标志加以区分。烹饪者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熟食;混合调配冷热食物时,要等热食冷却后再加入冷食;动物性食物必须加热熟透后再吃。

文明科学就餐,应尽量实行分餐制或自助餐,不能实行分餐制或自助餐的,应设公勺、公筷,防止就餐人员之间的疾病传染。患病时应避免与其他人员共餐。

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

措施

1.如果发生食物中毒,要注意保留原食物,以进行细菌培养及化学毒性检测,有利于治疗时对症治疗或使用解毒药物。

2.对重度者要及时催吐,排出有毒食物在胃内残留,减少毒物吸收。

3.若症状严重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积极抢救。

4.若症状不严重,可以给予清淡饮食,多口服补液盐,有利于毒素排出及防止脱水。

夏季常见中毒事件的

预防及处理

1.野果子中毒

家长带孩子野外游玩时,孩子不慎吃了不明野果引起食物中毒怎么办?吃了野果子后如果出现头晕、腹痛、呕吐、腹泻甚至呕血等症状的话,首先要催吐,让胃内残留的野果子吐出来,然后送往医院进行洗胃或导泻以及解毒治疗。

2.瘦肉精中毒

“瘦肉精”的正式药名为克伦特罗(clenbuterol)或称盐酸克伦特罗,又称氨哮素、克喘素,化学名称为盐酸双氯醇胺。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量的克伦特罗药物加入饲料中,可明显促进动物生长,并提高瘦肉率。80年代后期,这种饲料在我国一些养猪场试用后表明,确能使猪、牛等牲畜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以上。因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养猪人纷纷使用加入克伦特罗的饲料喂猪,人们就惯称它为“瘦肉精”。但加入饲料中克伦特罗(瘦肉精)的量有一定限制,若加入的克伦特罗剂量过大,猪肉或内脏残留的药物过多,食入这种肉类就会引起克伦特罗的药物反应,即“瘦肉精”中毒。

中毒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肌肉震颤、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原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人群危害性更大,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此外,长期食用还可使人体代谢紊乱,产生低血钾、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

中毒诊断 瘦肉精中毒常是群体性爆发,所以如果有集体中毒现象,且进食过多瘦肉及动物内脏需要考虑。最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中毒者的血、尿及所进食动物组织中的克伦特罗(瘦肉精)含量检测,但中毒者的血、尿及所进食动物组织中的克伦特罗要用精确度很高的仪器方能检测出来,一般医院实验室中所用的仪器尚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目前国内能检测的仪器也不多,即使在北京,能进行肉类中“瘦肉精”检测的单位也仅限于农业部和少数科研单位。因此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中毒者是否有进食动物内脏或肉类的历史,特别是进食动物肝脏、肺脏、肾脏等器官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心悸、肌肉震颤、战栗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瘦肉精”中毒。不能确定时,可采集标本送往有上述设备的单位进行毒物分析鉴定。

第5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关键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创新;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3-04-117-03

作者简介:柯飞(1985-),男,安徽庐江人,博士,讲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无机化学是一门内容既丰富又抽象的课程,其不仅是化学专业学生的4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一些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是必修的入门课程之一[1-2]。该课程内容体系庞杂,理论性较强,尤其该课程面临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成功与否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对于农业院校的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大部分的传授者只重视课本上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点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的介绍,忽视了对学生绿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上课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缺少朝气蓬勃的求知欲望,进而造成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下,没有绿色创新的概念,更没有保护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3]。

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是无机化学发展必然趋势,同时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形成了众多的新兴特色研究领域,所以无机化学是一门活跃有趣的特色学科。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初步探讨。

1绿色创新思维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其颁布的《PollutionPreventionActof1990》法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化学概念[4]。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得到了国际各国的支持。英国皇家化学会在1999年创办了国际第一个绿色化学综合期刊《GreenChemistry》,随后,该杂志在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加,2015年其影响因子已达到了8.02。由此可见,绿色化学理念深受科学工作者们的推崇。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使用环境友好的试剂和溶剂,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污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飞快推进,当今教育理念仅仅有绿色化学还不够,还得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创新思维理念,这样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才具有优势。

2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重要性

化学一方面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人造世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这个美丽世界。甚至一些非化学专业的人们,一听到化学这个词,就联想到危险、污染、有毒等等。因此,如果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改变人们对化学的认识,这就需要发展绿色创新化学理念。目前,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合物也不断的被发现和合成出来。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也越来越重,而这些发展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化学关联,化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工业废水等污染,农药残留、固体废弃物等土壤污染等[5-6]。

因此,发展绿色创新思想,推广绿色创新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是创造物质文明主力军,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学生们传授绿色创新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大学生群体去影响周围的人群,逐渐使大家都能有这个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无机化学是新生入学第一门开设的大学化学课程,这是他们对大学化学认识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重要教学阵地,认真挖掘无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最新研究报道成果的联系,向学生们传授最新的绿色创新知识,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意识,进而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思维,以适应当前国际科技的高速发展非常重要。

3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融入的策略

目前,国内部分综合高校化学专业已经开设了绿色化学这门新兴课程,但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对绿色创新思想的传授相对较少,而对于农业院校来说,绿色创新研究的就更少。农业院校无机化学由过去56学时调到现在为48学时,这就要根据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无机化学授课内容进行调整,那么在这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将绿色创新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就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绿色创新教育:

3.1加强师生的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对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必须把绿色创新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对传统的无机化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该培养理念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专业素质人才,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们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传授者自己要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在教学工作中将绿色创新思想渗透到课堂之中。化学教育者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将课本上知识点与最新的相关绿色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课堂上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动画方式给学生们呈现,让学生们在大学一年级就养成好习惯,让绿色创新理念真正的树立在他们的脑海中,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未来化学工作者奠定基础。

3.2无机化学理论课中绿色创新理念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的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紧跟国内外最新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将最新的绿色创新思想进行渗透,并修正与该思想不相符的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们重新设计新的路线、工艺等,使整个合成绿色化,能源绿色化,避免传统的反应方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机化学理论课中很多基础知识都与创新的绿色化学有关。例如,

(1)在化学动力学基础章节中,除了介绍动力学常数的定义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国际研究最热的新型多孔材料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染料、苯、农药等)的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计算其吸附动力学常数,这样学生既了解动力学常数概念又清楚的知道怎么通过实验得到这个动力学常数;

(2)在介绍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时候,除了介绍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外,还可以介绍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吸附剂在该条件下的熵、焓、吉布斯自由能是怎么得到的,加深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关系,进而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为了方便吸附剂的回收循环使用,还可以介绍新型磁性多孔材料,既可以达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界磁场,方便的将吸附剂从水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循环使用效果;

(3)介绍碳族元素的时候,除了介绍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之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利用CO2制甲烷等最新研究成果;

(4)在介绍硫化合物的时候,介绍硫化镉等等量子点光催化剂,可以利用该光催化剂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太阳光条件下进行光催化反应。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课堂教学中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农业院校的茶与食品科学、环境与能源、生物工程以及农药等优势学科结合起来,达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例如,无机化学教学中可以补充最新的制氢和储氢材料、可见光催化材料、高催化性能或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农药降解材料、重金属去除材料等等。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这些最新的绿色创新研究有机地串联起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们知道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动态,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们的绿色创新意识。

3.3无机化学实验课绿色创新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运用理论知识和验证理论知识的渠道,也是最容易产生污染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实现实验课的绿色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研素养打下基础。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绿色创新理念。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实验的经验。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第一节实验课,授课老师讲解实验内容之前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绿色创新理念,给学生们讲解《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的同学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标志,强化学生们安全意识、绿色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绿色创新程度。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原料和溶剂代替传统的有害试剂。尽量使用蒸馏水、乙醇等绿色无毒试剂,避免使用氯仿、苯胺等毒性较大试剂。合成条件避免时间长、高温高压等条件,可以采用快速的超声或微波辅助合成新方法,节约时间,增加转化率、减少污染,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创新。另外可以开设一些学生自主性比较大的实验,开展一些利用可见光为能源的催化或降解实验,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原料、条件、方法等,充分开发学生们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开发循环实验。实验室废弃物的妥善处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课都存在这种普遍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就直接将反应后的试剂和药品直接倒入水池中,甚至包括一些毒性较大的试剂。这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危害到他人,增加后续无害化处理的负担。实验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严禁乱扔乱倒,这样像乙醇这类常用溶剂我们就可以回收起来,进行重新集中蒸馏制得干净的无水乙醇,从而可以循环使用。教师可以把实验的后处理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为自己、为社会负责。

4结语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们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更要保护好世界的能力。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本人自己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无机化学课堂上沉闷的现象,大家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年终评教获得优秀。当然,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宣传绿色创新理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项工作现在还是处于起点阶段,每位化学教师都要不断的探索,提升绿色创新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化学科技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欢,王伟,杨定明,等.从大学生能力培养视角谈无机元素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5,43(21):203-205.

[2]杨昱,徐雅琴,杨玉玲,等.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89-90.

[3]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等.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8(8):68.

[4]茹晶晶.基于绿色化学习惯养成的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5,4(43):227-240.

[5]瞿云龙,梁学正.绿色化学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J].化工时刊,2015,29(7):46-49.

第6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一、充分认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快”是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是新世纪以来我区发展的最大成就。近年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区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强劲增长势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区一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没有改变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一些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继续前移。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年,自治区完成生产总值9725.78亿元,经济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之首,总量跃居全国第15位。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225元,居全国第7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超过50亿元的已有3个,超10亿元的达36个。其中,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和准格尔旗成为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首超百亿元的两个旗县区。目前,“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等行列、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前列”的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

对于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全面地看、辩证地看。从原因上分析,是主观和客观、自身优势和外部机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我区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遇到了重化工业化的机遇。我区相当长一段时间有资源无优势,是资源大区经济小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发展的机遇。2002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这一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化特征。重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区的资源优势凸显,由此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轨道。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特殊的机遇下实现的,是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实现的,较高的人均产值排位是与人口较少的基本区情相联的。这次国际经济危机对我们有“危”有“机”,最大的机遇之一,就是理性发展的机遇。危机袭来经济偏冷,正是需要我们冷静审视自我、理性思考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定位、发展方式的时候了。

衡量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唯一的尺子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党在发展方针及路径的表述上有两个新的变化。一个是从“又快又好”变为“又好又快”,强调好字优先;一个是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放到“快”与“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中去分析、去判断,我区的变化还更多地体现在“增长”层面上的变化,速度上的领先,增长较快而发展不足,发展的质量效益并不高。一是快而不大。年广东生产总值超过3.9万亿元,江苏、山东也都达到3.4万亿元左右,我区还没达到1万亿元。我区尽管工业增长迅速,但全部工业增加值也就是全国的3%左右。二是快而不强。年全国企业500强中,我区只有8家,排名都在130名以外。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不强。三是快而不富。尽管GDP增长很快,但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增长缓慢,至今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判断,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这样的区情判断下谋划自治区下一步的发展,一方面,“不发展最不科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将是我们的长期任务。作为欠发达地区,没有适当的增速,就意味着发展滞后,意味着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得更大,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另一方面,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是科学的发展,以“好”为前提的发展。目前制约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如在需求或动力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率偏低,经济外向度不高,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带动,工业主要靠煤电等资源型产业拉动,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要素投入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驱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物质消耗较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生态脆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空间结构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这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工业带动、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不改变,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提高,发展的成果就不会巩固,快速增长的势头就难以维持。实现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需要。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经济危机过后,发生重大科技革命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每一次科技革命又都往往对应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往往孕育和产生新产业,带动经济走向新繁荣。与新技术革命的趋势相联系,低碳经济成为另一个热点和趋势。低碳经济,简单说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是人类社会工业革命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是人类对传统工业化不断深刻反思的结果。我国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列世界第一、第二,这些污染的90%来自煤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区是典型的高碳经济。低碳时代一旦到来,一定会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规范、新的标准、新的约束,如果我们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式不做相应的转变,怎样实现持续发展?目前,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和升级,以及发展方式的深刻调整,正在全球迅速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见识早,行动快,谁就能赢得时间,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从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看,短期内增长速度不会对我们构成太大的压力。这是一个难得的转型机遇和条件。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理性而不浮躁,自信而不自满,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谋长远、增后劲上来,放到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来,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努力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从自治区实际出发,调整经济结构,要全方位地调整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动力结构和要素结构。

(一)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产业结构调整,既包括大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也包括各个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从我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各个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优化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更符合我区比较优势、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的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一要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02年至年,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由31.7%提高到46.3%,实现了从传统农牧业经济到现代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但与工业大省和强省相比,在工业化水平和层次上仍有较大的差距,产业体系单一、产业发展不均衡和产业延伸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工业化是实现经济起飞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继续推进工业化,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我区的工业结构调整,要处理好改造提升传统资源性产业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一手抓资源性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第7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小论文写作

举例说明评价标准对教育评价有什么影响?

答:教育的评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值得我们参考.一是导向性评价。教育的评价,在引导学校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方面,起着指挥和定向作用。任何教育评价,都是通过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规定、引导着教育努力的方向,既然我们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制定能引领这一方向的标准和体系,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方向,才能使素质教育实施贯彻,是新课程理念深入落实。第二点是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所谓诊断作用,是指对教育教学的运行情况以及学生的现状是否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所以这里的诊断作用,既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一个学校作出诊断,亦可以是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作出诊断,通过合理的诊断方式,对于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绩,以及进步的原因。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确保我们的教育过程扎实有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诊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问卷、测试、谈话等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既可以诊断个别学生或者是个性问题,也可以诊断整体或者共性的问题。第三点是教育评价具有鉴别作用。教育评价,就要运用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成果、效率作出判断。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主要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必然要区分等级,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层面上的评价,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必须科学研究,跟以前作出较大的调整,不能像以前一样,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的主要指标,否则,素质教育实施只是口号,新课程理念不会落实。第四点是教育评价应该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的激励作用,是鉴别作用的必然结果。教育评价的结果,必然会使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位次,这一点,不管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影响。新的素质教育要求中,提出对学生的成绩不能公布,但是,学生都会了解到,家长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这样硬性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导向性,但是我认为,毕竟高考的存在,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排队的,所以如何运用合理的激励方式,调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正确认识评价结果,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形考任务2

小论文写作

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质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一、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百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二、分析: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阶段评价。

为使教师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主知要应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教师评价的标准是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道文化素养、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几方面综合进行评价。

三、专教师评价还应注意:

评价应根据教师的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所属以,对于教师评价应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特长,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形考任务3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分析评价

答:

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在册总人数为28人其中男孩21人,女孩7人参加测评人数为28人,幼儿均参加测评,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本班幼儿平均年龄3.7

为岁,男孩平均年龄为3.6岁,女孩平均年龄为3.8岁,男女孩平均年龄相差较多,而且测评间有断续入园现象,故在各项测评项目中女孩通过率比男孩要高一些。

测评结果分析:

健康与动作

1、大肌肉:

随着第一学期生活的结束,一些基本的运动也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作如:走、跑等项目幼儿都已顺利地通过,拍球比较弱,在拍球时手腕没劲,掌握不了拍球的技巧,应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拍球的机会。腿部力量较小(单脚跳、双脚跳、平衡)跳远方法掌握不好,通过率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幼儿通过,需增强幼儿的户外运动量。

2、小肌肉: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来园时间较短,精细动作特别弱,所以幼儿通过率较低。描画线条时描的不直,剪的线条边缘不光滑或剪斜,(个别幼儿不会握笔,不会使用剪刀)。折纸时,有意识的将纸对边或对角折叠,但不会将纸压平,压平时常常有拍打纸张或者一压平就

出现不对齐边的现象。在“串珠”上,幼儿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小肌肉动作方面还需加强联系。

认知与语言

感知能力:

幼儿在空间、时间、形状、观察力的感知方面掌握的较好,其中李冉、马雅琳、王子予因年龄较小,在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还是稍弱一些。在形状认识上唯有陈-

-鸣没有通过,在正方形、正方体的认识上比较混淆,说不清图形的具体名称。观察力方面,个别幼儿不能够观察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性的观察并表达出来。

思维能力:

物体分类和想象力(

能观察周围的事物)。个别幼儿在数概念上十以内点数不一致,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多提供这样的游戏内容供幼儿操作。推理和守恒方面,本学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少,幼儿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通过率较低,下学期教师在

益智区中多投放不同层次推理性质的图片供幼儿操作,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知识经验:

在季节测试项目中,幼儿对季节这一-名词比较模糊,只有少数幼儿能理解“季节”的含义,并说出四季的名字,大多数幼儿能说出“冬天和夏天”能简单说出两季节的冷热特点,而未通过的幼儿则是看图片也说不出冬天和夏天,有的则是将冬夏混淆,并误以为现在既是冬天;在动物和植物的认知未通过,他们有的是对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模糊不清或不知;有的则是在植物的种类认知较少,幼儿基本上说不出名称,不能说出够数量的植物。根据此情况,就是要与其家长沟通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认知机会,如:多走、多看、多听、和为其提供丰富的读物,增加孩子的视野和认知。在社会角色认知的测评中幼儿通过率较高,美术活动,上学期以涂鸦为主培养幼儿的兴趣,下学期会继续教给幼儿-

-些绘画技巧和涂色技能。

语言能力:

大部分幼儿表现为喜欢听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主动,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一小部分幼儿语言词汇较多且准确,但幼儿独立讲述图片内容时虽能观察出图画的主要内容,但不能用语言详细的讲述出来。幼儿在阅读时幼儿基本上可以做到一页一页的看书,可以初步的讲述书中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性

礼貌方面较好。幼儿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正确面对做错的事情。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合作时表现出任性,埋怨别人。幼儿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肯定,展现自己,经常有插话的现象。本学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

时先提出一.些要求,请幼儿带着目的去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幼儿做事时有自信,但在独立性、坚持性方面需要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大多数和老师逐步建立依赖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谦让、友好的与小朋友交往。部分幼儿和客人交往时,不能大方回答问题(目光躲闪)。遇到问题,经老师的劝解能够原谅别人。

(小班幼儿在交往时需要成人的引导。)

习惯与自理能力

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进餐、部分幼儿挑食、易掉饭,坐姿不正确。教师需多关注指导。幼儿餐后能主动清理掉在桌子上的饭菜。幼儿能自己主动入厕,不用成人的提醒个别幼儿小便后不能主动冲厕所,大多数幼儿能自主地脱穿简单的衣服,个别幼儿裤子不分前后,鞋子不分左右,需要成人的引导,幼儿学习兴趣、注意力方面通过日常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对教师组织的新活动感兴趣,积极性较高,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时,态度认真,但部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本班个别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和引导,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我们做到多观察、多引导,及时排除幼儿身边不安全隐患,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告诉幼儿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接下来的中班生活中,我们会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

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形考任务4

1、幼儿早期阅读问卷

幼儿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岁________月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请您选择适合该幼儿情况的答案。

1.

您的孩子在家经常读书吗?

A经常读

B偶尔读

C不怎么读

2.

您的孩子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可多选)

A童话故事类

B卡通动漫类

C益智游戏类

D识字卡片类

E手工制作类

F科普知识类

G艺术类

H其他______

3.

您孩子看书时的表现:(可多选)

A用手指指点一书中的角色。

B用手指指点书中的角色,日中念念有一词。

C表情随书中情节变化,如微笑、皱眉等。

D翻页速度(快、慢),坚持看书的时间(短、长)

E能够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F能够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并就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

4.

您孩子目前的阅读状态:

A注意图画,不能形成故事。

B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

C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

D注意图画,开始形成书面故事。

5.

当您向孩子展示一本书时,您孩子的表现是:

(l)态度:A无兴趣

B反应一般

C兴趣很高,急于翻看

(2)拿书姿势:A不正确

B正确

C不正确,但经过提示可

(3)翻书顺序:A随意翻页

B一页页按顺序翻

C一次翻好几

(4)注意力:A不怎么集中

B一般集中

C非常集中

6.

您的孩子能通过封面认识不同种类的书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7.

您的孩子能对书中的角色进行评论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8.

您的孩子能将看过的故事复述出来吗?

A经常

B偶尔

C不能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分析评价:

答:亲近书籍,爱上阅读,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在探索教育真谛的道路上,没有人会否定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关研究一再证明:早期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被早教机构所重视。

早期阅读对于提高幼儿的智力尤为重要,它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刺激大脑,是健全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阅读可以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增加生活感受,培养独立个性;它也是幼儿今后学有所成的一个重要前提,阅读能力是幼儿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

我国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形考任务5

交往技能分析幼儿评价: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引导幼儿参加集体幼儿园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园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它能帮助幼儿将来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等等。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宁宁(化名)是这学期刚转来的小男孩,不爱张嘴说话,性格比较内向。刚入园时,宁宁第一次见到老师便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妈妈让他问老师好,他露出为难的表情,好像咽了口唾沫儿,也没有把嘴巴张开。老师与他谈话时他的目光不敢注视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游戏活动时目光也漂浮不定,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从来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即使早晨妈妈送来幼儿园,也不会和妈妈说再见。在幼儿园日常的活动、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一起和小朋友游戏。因此,针对宁宁的情况,我有意识对他进行观察、引导和培养,发展其交往能力。

一、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向家长了解和日常观察,宁宁在家和幼儿园总是习惯孤零零一个人玩。孩子不主动和别人交流是他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意识、兴趣和机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特别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和小男孩们一起跑跳这些比较剧烈的运动。于是,及时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每次都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去参与进去。一次户外活动,我们组织孩子们玩“炸碉堡”(沙包投掷)的游戏,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追逐着。宁宁用羡慕渴望的眼神看着大家,静静地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我微笑着对他说:“宁宁,你看郑淳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呀!其实他们是非常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你可以试一试。”“那他们会和我一起玩吗?”宁宁终于开口了。“你就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炸掉敌人的碉堡吧(沙包投掷)。”宁宁慢慢走到玩得大汗淋漓的郑淳棋身边,微微张开嘴巴轻声地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可以,没问题!”郑淳棋大声回答。宁宁松了一囗气,高兴地说:“让我们一起来炸碉堡吧。”“那我就先投炸弹了”,郑淳棋说,于是他们便开开心心地玩成一片了。这时的宁宁已经开始渐渐进入到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二、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

宁宁不和小朋友们交流,可能是因为害怕被人拒绝,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方式。当他问“他们会和我玩吗?”时,我知道宁宁是不知怎样迈出主动与人交流的第一步,缺乏交往的经验、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引导宁宁从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因此应当教会幼儿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开始宁宁只是与小朋友们一起简单的投掷沙包,后来很快和大家融在一起,他们有了更好的分工合作:有运输弹药的,有狙击手厖.等等。还有一次区角游戏时,宁宁和一位小朋友玩雪花插片,宁宁的雪花片几乎都被那位小朋友抢光了,宁宁满脸的焦急和无可奈何,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此情况,我教会宁宁通过语言与小朋友友好协商,同时也对另一个小朋友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友好相处、愉快交往。

三、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指南”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重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生活游戏的两个主要场所,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相信的成人,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就宁宁出现的问题一直和他的家长进行着交流,宁宁的爸爸妈妈有意识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公园玩,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让他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提高他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家园配合,宁宁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幼儿来说,无论性格开朗还是内向,他都会有和别人交往的渴望和需求,关键是成人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成为适应社会,能和别人愉快协作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应积极去激发幼儿交流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厌其烦的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能;家园沟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形考任务6:小论文写作

评价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应包括哪些内容,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抄平的评价。

②对幼袭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百语言教育评价的度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问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答性。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农业生态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题目1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

题目2

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

题目3

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

选择一项:

a.

海岸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航天器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题目4

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

题目5

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

题目7

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

选择一项:

a.

土壤

b.

c.

玉米

d.

二氧化碳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a.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b.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c.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题目9

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

选择一项:

a.

石化农业

b.

自然农业

c.

生态农业

d.

有机农业

题目10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a.

生物圈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农业生态系统

题目11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选择一项:

题目12

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

选择一项:

题目13

内因演替是指推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14

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选择一项:

a.

化学过程

b.

人工过程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题目15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

选择一项:

a.

多样的生物种类

b.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点

c.

高的经济产量

d.

高的生物产量

题目16

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

选择一项:

题目17

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选择一项:

a.

偏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互利共生

d.

寄生

题目18

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是(

)。

选择一项:

a.

有机农业

b.

生态农业

c.

自然农业

d.

生物农业

题目19

下列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

选择一项:

a.

人类

b.

杂草

c.

小麦

d.

题目20

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2

题目1

农业生物多样性可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农业景观多样性、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几个尺度水平。

选择一项:

题目2

利用温室或塑料大、中、小棚等设施栽培蔬菜、花卉及进行反季节栽培,都属于种群密集型时间结构。

选择一项:

题目3

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类型包括种群嵌合型、种群密集型和人工设施型。

选择一项:

题目4

桑基鱼塘模式大多数分布在我国河北、山东地区。

选择一项:

题目5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亦即农、林、牧、渔、副结构。

选择一项: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与牧业的关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和限制关系。

选择一项:

题目7

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治时禁止使用农药。

选择一项:

题目8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9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选择一项:

题目10

水稻和旱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生物生态型。

选择一项:

题目11

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环境可分为(从大至小排列)(

)。

选择一项:

a.

宇宙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微环境、生境、体内环境

b.

生态环境、区域环境、生境、体内环境、微环境

c.

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d.

生态环境、生境、区域环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题目1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

选择一项:

a.

温度

b.

空气

c.

d.

水分

题目13

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的,是()的分类单位。

选择一项:

a.

种以下

b.

科以下

c.

科以上

d.

种以上

题目14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的主张说的是(

)。

选择一项: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最低因子定律

c.

耐性定律

d.

十分之一定律

题目15

以下生态因子中属于生存因子的是(

)。

选择一项:

a.

b.

地形

c.

土壤酸碱度

d.

风力

题目16

每个生物种群都处于一定的营养级,以下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

)。

选择一项:

a.

牧草

b.

老鼠

c.

d.

题目17

草原上的“草羚羊老虎”食物链属于(

)。

选择一项:

a.

捕食食物链

b.

腐食食物链

c.

混合食物链

d.

寄生食物链

题目18

将捕食性天敌引入食物链这一环节属于(

)。

选择一项:

a.

增益环

b.

生产环

c.

复合环

d.

减耗环

题目19

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食物网

b.

食物链

c.

营养级

d.

群落

题目20

以下食物链中,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是(

)。

选择一项:

a.

秸秆沼气

b.

秸秆牛人

c.

大豆菟丝子

d.

水稻蝗虫青蛙

形考任务3

题目1

当工业辅助能投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再继续大量投入,其能量效率有增加的趋势。

选择一项:

题目2

地球上的水以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选择一项:

题目3

固氮作用有2种途径: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

选择一项:

题目4

氮肥施用过量的农产品水分含量高,固体物少、口感差,但是不易腐烂、货架寿命长。

选择一项:

题目5

地质大循环具有周期长、范围大,影响面广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的循环。

选择一项:

题目6

秸秆还田或者施用草木灰是农业生态系统钾素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选择一项:

题目7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率平均约为(

)。

选择一项:

a.

10

b.

1/1000

c.

1/100

d.

1/10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区别是(

)。

选择一项:

a.

人工辅助能投入

b.

工业辅助能投入

c.

生物辅助能投入

d.

自然辅助能投入

题目9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

选择一项:

a.

十分之一定律

b.

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热力学第二定律

d.

限制因子定律

题目10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

选择一项:

a.

水能

b.

风能

c.

地热能

d.

太阳能

题目11

以下生物不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

选择一项:

a.

玉米

b.

奶牛

c.

紫花苜蓿

d.

大麦

题目12

磷元素从植物有机体直接归还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再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循环属于(

)。

选择一项:

a.

气相型循环

b.

生物小循环

c.

地质大循环

d.

沉积型循环

题目1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

选择一项:

a.

土壤—植物—土壤

b.

土壤—植物—动物—水体—土壤

c.

土壤—动物—微生物—土壤

d.

土壤—植物—动物—土壤

题目14

生物小循环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a.

范围小,时间短,开放式循环

b.

范围小,时间长,开放式循环

c.

范围大,时间长,闭合式循环

d.

范围大,时间短,闭合式循环

题目15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而在生物体内浓缩和富集的现象称为(

)。

选择一项:

a.

水体富营养化

b.

赤潮

c.

农药污染

d.

生物浓缩

题目16

有害物质的富集使人类受害最大,这是因为(

)。

选择一项:

a.

人处于食物链的终端

b.

人们经常接触有害物质

c.

大多数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

d.

人类的摄食量大

题目17

生态金字塔有3种基本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选择一项:

题目18

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等措施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级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一项:

题目19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

选择一项:

题目20

将现代信息技术等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太阳能和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4

题目1

农业资源是绝对无限性与相对有限性的统一。

选择一项:

题目2

利用瓢虫、蜘蛛、食蚜蝇、草铃等可以防治小麦蚜虫和棉花蚜虫。

选择一项:

题目3

配方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

选择一项:

题目4

生产有机食品对原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加工标准进行生产。

选择一项:

题目5

稻鱼轮作是指养鱼和种稻在时间上分开,即种稻时不养鱼,养鱼时不种稻。

选择一项:

题目6

常用的农业生态系统诊断方法包括物流和能流分析诊断法、指标诊断法2种。

选择一项:

题目7

一条河流,当有少量污染物进入时,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净化,河水依然清澈。

选择一项: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可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选择一项:

题目9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世界()。

选择一项:

a.

第四位

b.

第一位

c.

第二位

d.

第三位

题目10

()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选择一项:

a.

农业面源污染

b.

农田土壤污染

c.

农业点源污染

d.

农药污染

题目11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

选择一项:

a.

相对平衡

b.

静态平衡

c.

动态平衡

d.

绝对平衡

题目12

以下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选择一项:

a.

太阳能、风力等气候资源

b.

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

森林树木等生物资源

d.

土地资源

题目13

以下属于土壤培肥生态工程的是(

)。

选择一项:

a.

生物防治技术

b.

食用菌种植技术

c.

间套作技术

d.

秸秆还田技术

题目14

下列是中国生态农业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a.

高投入高产出

b.

规模大投入少

c.

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d.

劳动与技术密集

题目15

以下关于稻田养鱼主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只可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b.

改善稻田水土环境

c.

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

d.

减轻水稻病虫害

题目16

有机农业生态工程首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是(

)。

选择一项:

a.

开发有机肥肥源

b.

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c.

使用农业高科技技术

d.

选择环境良好的生产基地

题目17

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措施。

选择一项:

a.

系统综合关系调控

b.

生物种群结构调控

c.

生态环境调控

d.

输入输出调控

题目18

光、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属于(

)。

选择一项:

a.

环境控制

b.

人工调控

c.

间接调控

d.

自然调控

题目19

一般来说,发育越是成熟的生态系统,越容易达到平衡。

选择一项:

题目20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了“四大阶梯”。

选择一项:

第8篇:化学怎么提高转化率范文

关键词: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问题

一、引言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1],有一批省份在2015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2],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条、第31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改革发展的动力。

由于老本科院校(1999年前的)也在倡导应用教育,也有相当部分称为应用型或研究应用并存型。笔者为便于区分,称“应用型的新建本科院校”为“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认为所谓“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不为办学时间较短这一客观存在所困,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分类化、多样化上,要敢于轻装上阵,解放思想,充分体现创新性,即敢于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定位、新模式、新方法等,开创性地建设一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此,根据笔者的经历和学习实践,以下14个方面可以作为这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现阶段重点突出创新、率先突破创新的问题指向,也可以称为这类学校的14个主要特征。

二、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14个基本问题

1.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特征

服务面向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来,大多数位于地市级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这些学校其所生、所在、所长与地方或行业的客观紧密性,如何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是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这一地方性(行业性)服务价值取向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立足之根、存在之基,是指引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理念、办学思路的前提。如何做到与地方(行业)相融、相长、相促、相亲,形成共生共存的互利双赢的办学态势,是摆在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新课题。而其定位上对服务域和功能域的准确把握是这类学校的两个根本面向。学校的办学方向必须鲜明地体现出来,这是为谁办的问题。

2.人才培养定位的职业适应性和规格多样性特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首先要彰显职业的适应性。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征,这些素质特征可以是某种技术、某种技能,也可以是创新能力,或者是复合应用能力等。培养具有职业适应性的人才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指向。注重提高学生面向社会的适应性,一般应按照“社会需要、市场(就业)导向、德育为先、能力本位全面发展”来引导人才定位,以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指向上更加具体。总体上人才培养定位是以专业能力甚至是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为指向。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体现出规格多样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类化、多样化,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多样化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一专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既需要技能型、技术型,也需要创新型,还需要复合型,等等;二是专业的多样性,这主要体现在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三是由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人才培养服务模式的多样性。多样性、多规格也是我国《纲要》的一个新的方向性指引。

3.专业导向性与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和开放灵活性特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应坚持专业导向性。应以专业建设为根本,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以专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类型和层级体系,这是这类学校面临专业学科建设如何找到自身的功能服务域、创出自己特色平台的新问题,也是真正实现“教学是根本中心”的第一要求。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依据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学科布局。在面临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快速发展转型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学校专业需要及时做出响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行业发展输送急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因此,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具有适切性特征,所设专业要快速适应所在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办、所设专业与服务面向结合度高、融合度高、认可度高。同时,专业设置要体现开放性,开放办专业就要敢于创新,只要是社会需要的、行业需要的,就要创新性的开办新专业;专业设置还要体现灵活性,要充分调查研究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办复合型专业,专业可以灵活组合,也可以重新整合。所谓“新办”,即办新专业,合办、整合办出新的专业,培养急需的新兴产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学科发展上,应以专业学科一体化发展为策略,按照地方性(行业)专业学科、新兴产业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学科、一般性专业学科的不同情况,根据自己的校情,合理规划布局,将前两类专业学科作为学校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选择。这是学校的最佳选择、最好途径,持续坚持发展实践会是捷径。

4.教师队伍的双能(素、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特征

教师队伍的双能(素、师)型结构通常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师资格,这是一个狭义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结构理解。高校中的教师构成是多样的,有的属于学术型、有的属于技能型、有的属于应用型,还有技术型,等等。因此,不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是双师型的教师,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一般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可以有这样的要求;对团队中的其他教师更多的是强调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不要求每个人是全才,而是个人以各自的特长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师队伍的双能(素、师)型多元化构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构成多样化。教师中有学术型的、有技能型的、有应用型的,对个体可以是双师型的,也可以是单一型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但是队伍的整体构成是多元化的,职称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资格比例。二是来源多元化。教师可以来自企业、可以来自科研院所、也可以来自高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业界经历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结构的多元化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优势,而且又能达到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多元化特征,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相匹配的教师保障。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要依托专业建设,依托专业教学团队,发挥团队合力。教学团队建设是基础,要真正建立起很好地支撑高素质、强能力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并形成一套教师评聘运行机制,对这类学校来说任务艰巨。

5.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核心性特征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学习评价都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对一个专业来讲,四年的课程设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在这个体系中有基础性的、有专业性的、有拓展性的,等等。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核心性特征,要以社会需要、职业需要为核心,积极探索以能力为主线、实践体系为主、理论为其服务的新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这个核心来构建、取舍、优化、整合。专业建设上,不管定位何种人才,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型,服务型等等,都应深刻厘清、理顺。目标上要明确核心专业能力是什么,核心能力怎么定,核心课程怎么建,核心实践平台怎么支撑,教学团队及专业带头人怎么选聘,以及如何评判等问题。对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有明确重点,不能太泛化。这是培养“职业化”大学生和使大学生“职业师化”的核心问题。

据麦可思分析数据可知,不同专业目标定位所要求的核心知识是不同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这是根据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的相关性、时效性关联程度调查而来的[2]。因此,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计要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为支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课程内容,构架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敢于打破传统“三段式”、“两条线”框架,实践三段相融合(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与拓展相融合)、两线融一线(理论体系线和实践体系线融一线),探索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使之统一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来,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充分体现出职业能力的核心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从而真正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办好新型应用型本科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6.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必然性特征

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外界(含校内之间)的全方位、全职能、全过程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特征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提出的产、学、研、用相结合概念以及高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深度合作与共享的要求,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均体现了国家对合作教育的倡导。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更要走合作教育之路,打破学校的边界、专业的边界、课程的边界、课堂的边界、教师隶属的边界,依据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其他子系统各方利益需求,寻求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的结合域,通过学校主动、政府牵动、业界互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融合、相近目标的契合、矛盾目标的转化。高校与业界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形成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培养模式,并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获得自身发展活力,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3]。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教育机制是这类学校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发展的关键之路,是一条科学合理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捷径。

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必然会带来教学管理理念及方式、方法的变化,其中心是学籍(学历)、学分和学位制度的深刻或根本变化。如:完全学分制的实行,学位的特征多样化指向、校本化等。

7.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征

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二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项目教学、课程设计、实训实习、工学结合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结构科学、目的明确、管理规范的以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注重采用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实验实习设备水平,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开展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四是需要持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确保实践教学经费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五是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合作培养,聘请业界专家指导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是教学鲜活起来的根本方式,是真正能力为本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体验性、问题性、自主性、开放性等教育教学是调动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有效方法。这是彰显实践出真知、尊重能力本位和人才多样化的应用型教学观的重要方面。

实践性教学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学用结合”——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学做结合”——学习和做事相结合,“学改结合”——学习和改革相结合,“学设结合”——学习和设计相结合,“学创结合”——学习和创新相结合。“做中学”、“动中学”充分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能力训练的本位性。探索三段(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与拓展)融通和两线(理论体系线和实践体系线)融合、能力贯穿始终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并借力社会合作教育,对提升这类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8.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为生服务性特征

在高校的管理中长期存在着学校是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对象的现象。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合理性也符合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育人者和学生之间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主动”与“被动、服从”的关系,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进入WTO后高等教育被归为服务行业。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育人者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学的心态。育人者不是“官”,而是领路人,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领学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服务,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为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服务,为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提供服务,为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提供服务,等等。所谓“育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关注育人过程中学生对育人环节、育人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满意度,这样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和满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第一追求的管理文化、校园文化和管理办法,并贯彻于育人全过程、全方位,是这类学校的第一价值取向,也是这类学校生存的客观要求。

同时,学校生存发展、办学环境、社会资源等均与校友、学生有极大关系。服务好学生,培养好学生,联结好学生,这也是母校的天职,生存之前提。

9.科技(研)工作的应用服务性特征

科技(研)工作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自身与地方经济、产业(行业)有着天然联系的突出优势,加之自身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现实,其科技工作定位应以科技应用服务为主要价值取向,以发展紧密结合所服务面向的产业(行业)需求为中心,以发展应用型学科为支撑,以建设不同功能、不同利益关系和不同应用服务功能指向的科技平台为抓手,采取自我为主,以点带面,借力发展、合作发展和协同发展等不同的组织方式,深入和扎根地方行业需要实际,将应用学科融入地方。以应用创新、消化创新、组合创新为主体,以科技作为为主要目标,强调发明专利、实用专利的创造和有效转化率,并能尽快地融入教学中。要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建设(其中,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合作平台是其有效路径和方略)和专业学位建设,探索以科技应用的实效性与专业学位建设的突破两个彰显点,形成自我科技(研)工作服务特色,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不求全面有为,但求为地方有所作为,是新型应用型本科学校立足当地的当务之急。

要深刻理解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需求的主体在业界。专业学科建设融进业界,与业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是“立地”,同时也是“顶天”的需要。创新科技发展机制是这类学校有所作为的一个有利空间,现阶段我国转型升级、创新型国家建设等也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了大胆实践科技工作、形成特色跨越突破的机遇。

10.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类学校不同于传统高校,有着自身的发展特色,在建设和发展中绝不能照抄照搬传统高校的模式,要创新性建设应用型本科,不要同质化。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从目前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看,学校有国家投资建设的,也有省、市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还有民办、股份制的形式投资建设的,其所在地域也有很大差异。多样性的建设背景和存在背景使得这类学校的组织结构有多样的形态,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管理模式,要充分体现地方的经济、文化、人文特色,从而可能呈现现代大学制度引导下的不同发展模式。这使得这批高校组织管理、治理结构形态多样,是高校管理、发展上要探索的新生事物,探索其发展模式本身具有创新性。由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学校目标也呈现更具体的多样性,如定位为创业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就业型大学、技术应用型大学,等等。进而,学校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目标所引,就更加表现为创新、新建的建设指向,由于有不少方面属于开创性的,原来高等教育也没有实践过,就有可能创新性、跨越性发展,并有后发优势。

11.就业创业教育的体系化特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以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其人才培养是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管从学校的出身、目的、目标、使命、生存以及特色发展,还是从我国高等教育新阶段的客观现实来看,新建本科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度相融合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其生存发展之基。因而,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科学系统地将就业教育服务形成体系非常必要;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参与者,新兴产业的积极发展者、地方文化产业的主体推动者,都需要学校培养一大批紧密结合地方的创业型人才。这类学校生源家庭相对比较一般,培养肯干、实干、能干、敢干的人才,将就业和创业相融合,对学生、学校的生存非常必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不仅是地方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创业人才的主体,要勇于培养为地方做“小事”的人,做“立地”事的人,做“实体”经济的人,做不断继承、创新、开发地方文化之人。这就需要学校将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设计,成为其新的特色点。主要包括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创业训练,制定创业政策,形成创业文化等方面,系统地从指导教师、政策、制度、经费、文化上支撑创业教育。因而,就业创业教育服务的系统化探索成为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面向之一。

12.学校管理绩效性特征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本身基础相对较弱,目前投入也相对较少,学校财政中学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等原因,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并向普及化发展(实际上一些地区已经进入普及化),高校服务竞争必然更趋明显。因而,转变观念,树立经营大学的理念是必然选择。这类学校必须深刻体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科学办学和经营好学校,实现大学功能的成功与投入上的效益性,需要对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整体或单项功能投入产出充分关注。从而促使学校高效实现其定位目标,成为对投入方、交费方、捐助方等负责的社会存在。因而,开展不同形式、面向公众的绩效评价和年度质量报告是当然的要求。如何将评价用投入资源、占有资源以及产出的单位量化,是要探索的有意义之新课题。

在此效益不是以利润为目的,而是将经费更加精细化使用,有效地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贡献,全面开展合作资源建设;同时,在管理环节上强调高效,由于知识存在时效性,教学环节上突出强调对学生成才成人的作用和对实现人才目标的实效作用。因此,有全面加强教学办学绩效评价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对这类本科学校,探索建设一种具有经营理念、绩效评价并以服务教学科研为根本目的的新的管理方法,对其生存发展十分必要,也是促进学校合作发展、走合作办学之路的有效手段。

13.地方(行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特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普及化的到来,学校布局结构的不断优化,新建本科院校不仅承担着地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由于其所生、所在、所长,其必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主要阵地。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多样性、地域性、特色性文化不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加快发展地方性学科专业,特别是文化产业类学科专业,并发展与新兴产业对应的新兴学科专业将成为学校跨越发展和提升的捷径。不仅学科专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地方(行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其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使其校园文化具有双重特征,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结合更容易使学校成为地方的一个亮丽“名片”。与地方的深度融合是地方大学的天然优势,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阵地的天然保障,建设好这类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产业化基地将成为学校的主要特色之一。

14.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社会化特征

以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要以校内为主,通过考试、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评价。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校内外相结合,在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要以社会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关注用人单位和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对学校的评价。

校内评价要在传统考评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多样的形式,关注在校期间给予学生什么,学生建立了什么样的信心、自信以及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方法和健全的人格等;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就业率是指已就业人数与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之比;就业质量主要通过毕业生的薪资、专业对口率和离职率、创业情况和社会综合评价等方面体现。薪资包括薪资水平和薪资差别,专业对口率是指有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有关的毕业生数与有全职工作的毕业生数之比,离职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一定时间内有过离职经历的比率[4]。良好的就业质量要求就业面向要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高,就业岗位适应性强,有良好的发展机会。

这类学校要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办学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质量保障机制,并建立办学质量对社会公布制度,按照专业对社会公布招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学科建设,淘汰旧促出新,对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稳步提高意义重大,也会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作出贡献。对科技贡献、社会服务贡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也应面向社会公众来评判。学校要在自己的办学使命、培养目标、贡献指标、办学特色、服务功能上获得社会、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广泛认可。

三、总结

高等教育的职能总体上有其共同性,但不同学校在职能时空维度和地域、功能类、功能级上是有区分的。本文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数量还会增加)应以这14个基本问题为主要发展点,可以全面创新发展,也可以就某一个面向或几个面向办出自己的特色水平。这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目标明确,大胆改革又要稳步实施,要坚持一个较长时期,才可能出成效。特别是我国基本现代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即将到来,发达的省份短期内就能实现。在学术(学科)学位体系、专业学位体系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三个体系中,在一定发展阶段如何找到自己准确的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对新建本科院校至关重要。同样,普及化高等教育人才观除理解《纲要》第31条精神外,还应清晰人才和一个人才之不同,真正树立专门人才要真有专长,个体人才之间相互支持,合作工作,合作创业,形成人才整体。所谓学校不求全,求特色;个体人才不求全,求专能和合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专门人才应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观的一个亮点。

以上观点尽管只是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新型应用型本科而言,但并不都是这类学校的专利。只是这类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生存发展空间、资源、目标使命的客观使然。从上述14个方面入手更加有利发展,有利形成后发优势,成为新型的、有创新特征的大学,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基本现代化的主要“方面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类新特征指向的高等学校。

这14个基本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在发展上应允许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先行在一个或几个方向创新发展,不求全责备。这样对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自己的目标、任务上有其高水平,形成自按其所、各有其长、各有特色的高校结构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马丁·特罗. 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Z]. 1973.

[2] 麦可思公司.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 陈小虎. 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思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