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第1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财务管理的地位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本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抓好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总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宝钢人提出的:“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要搞好财务管理离不开这些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正常地运行,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财务管理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除小型企业外,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的一元化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设置财务与会计机构已势在必行。我国企业的二元化财会组织机构应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统管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财务副总经理。第二层次是会计处和财务处。前者主要负责对资金运动信息的采集、变换、输出和反馈;后者主要负责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筹划、决策、输出财务任务和目标。第三层次是财务与会计的各职能科室。第四层次是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他们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分工,开展具体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要注意合理把握企业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尺度。企业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尺度,关系到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实施各项财务管理。首先,必须保证财务副总经理全面负责、统一协调的理财职能,避免全部财权下放二级管理层而带来的互相配合的问题。其次,又要避免由于财权集中而形成的僵化管理。财务机构的设置,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权限划分。

二、财务管理要求有称职的财务人员。何谓称职的财务人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称职的财务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较强的理财能力;二是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三是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财务管理必须有内在动力。人类的理都是有一定目的并受一定动机驱使的。对于财务管理而言。这一动机便构成其内在动力。过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财务管理的好坏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和职工的财务管理积极性。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动力是根本,精神动力是必要的补充。有时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并重。

四、财务管理必须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理财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系统,它纵横交错,相互制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财务管理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合理地利用环境,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环境具有构成复杂、变化快速等特点,财务人员更应该重视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策略与措施,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

五、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财观念。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是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方法手段和思想观念等的综合反映,其中思想观念是先导。在财务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旧观念、旧的习惯势力。因此,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必须摒弃旧的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展要求的理财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企业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理财观念,树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理财观念,如自主理财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观念、信息观念、全员理财观念、依法理财观念等。当前,我国企业理财观念的变革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要进行理财观念的创新,特别是要树立知识资本观念、网络财务观念、全球化观念、人本化观念等新型的理财观念。

六、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一般应包括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内容。每一项制度都必须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就管理的机构及人员、职责分工与协作、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要求与标准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综合性,是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所依赖的重要信息。具体地说,应健全三大财务信息系统:第一,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要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统一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方式,建立一套包括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环节在内的完整、规范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第二,财务信息分析系统。无论是企业最基层的责任考核单位,还是最高层的决策机构,都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任务和要求,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定期提供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财务备选方案。第三,财务信息预警系统。财务部门要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照其最大允许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改进建议。

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

一、企业财务目标。为了强化财务目标对企业理财行为的激励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即把企业的财务总目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使企业内部各财务主体都有其具体的目标。第二,财务目标应明确化、定量化,以便于执行和考核。第三,财务目标的科学性。即所确定的财务目标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能发挥其激励作用。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决定财务激励机制乃至整个财务机制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它既可以通过利益激励来激发各财务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通过责任约束来制约和保证各财务主体按规定标准并相对独立地从事其理财活动,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为了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执行方面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把企业内部各财务主体所承担的财务责任加以数量化、具体化、指标化,并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以便提供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真实情况;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业绩考评与利益分配机制,将各财务主体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与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挂钩,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企业内部竞争。利益是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而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只有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人产生最大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以增强广大干部和职工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五、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六、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第2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客观要件 行为 主观罪过

 

    一、行为理论的一般学说

    1.因果行为论。19世纪以来德国刑法学界受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论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观察人的行为,因此又称为自然主义行为论。因果行为论者坚持把意志和行为剥离开来,认为意志是解决责任的问题,其内容并不是属于行为范畴;在结果无价值的基调上将结果也视为行为的组成部分,它将思想、单纯的反射举动区分开来,实现了行为理论的机能。

    2.目的行为论在日的行为论者眼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行为的可控性是核心。目的行为论虽然解决了不作为的问题,即不作为都是行为人对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有明确认识的;只要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就能达到自己的日的。但是它同样存在着瑕疵,它无法回答在过失犯罪中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因为刑罚不是对人的正常行为进行评价,而是对行为之前的并造成的某种法益的损害放任或者促进的心态进行谴责。

    3丰社会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主张凡是足以引起有害于社会并有社会意义的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范畴。在因果行为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评价的因素,即是行为不具有社会重要性,不为社会规范所调整的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批判这种学说的观点把矛头集中在它的社会性因素上:一是社会重要性太抽象,是纯主观性的价值评价,不能把握;二是社会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与同是价值评价的法律规范有重复之嫌。

    4.人格行为论。人格行为论是由日木学者团德重光提出的,该理论是以人格责任论为基础,认为行为是行为主体的实现化,人格与其木身的生物性,心理性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由于人格行为论是着眼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环境和人格环境的相互制约,因此从故意到过失行为,作为到不作为,只要能表现出人格态度的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刑法中“能表现人格”的行为。人格行为论也说是事实和价值共同评判的统一体,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行为为核心,发展成了将行为与行为人相融合的犯罪木质二元论的基木立论点。然而人格行为论同样存在着外延过宽的缺陷,可能将刑法中没有进行评价的行为也纳人刑法之中。

   二、审视我国关于行为之定义

    关于行为的定义,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认为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种认为“危害行为”在刑法上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犯罪客观要件内容的行为;二是具备法定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后一种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就是犯罪行为。第只种观点认为危害行为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只种观点中要么是刁啼巨将人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排斥在外;要么同样无法回答过失犯罪的木质。

    既然通说的行为理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瑕疵,行为,作为我们打开犯罪本质之门继而研究刑事责任的钥匙洲吏得我们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来对传统学说进行反思,重新选择前进的方向。因此林教授在《刑法散得集》中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行为的本质是一定的主体控制或者应该控制客观条件作用于一定的人或物存在状态的过程。笔者予以赞同。这一全新的行为定义将行为看成是行为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系列过程,不仅解决了不作为,过失犯罪的理论争议,更是化解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理论尴尬,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承认行为是行为人客观上作用于犯罪对象的条件重包括了利用他人行为,那么这里的“他人的行为”包含了他们正常之为或不知情之为、过失之为、故意之为和正当防卫,难免扩大了间接正犯的范围,从而使得共同犯罪理论的存在价值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同时,解读陈教授的行为概念,不难发现他的观点实质上欲破除“行为核心论”的传统。一个客观行为的重心是围绕着行为能不能正确地认知这些条件的客观属性以及能不能认知这些条件是出于自己的控制(或者应当控制)的范围之内的。行为不过是行为人的主体资格和主观罪过的现实化和客观化,行为和主观罪过

第3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文化创新;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若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必须加强其管理工作,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改革创新具有推进作用,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企业文化创新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运营中,企业文化创新对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一种主要途径,积极向上、科学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积极的精神风貌与工作态度,可以说,企业要想成功,就要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企业创新中,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不断融入新鲜元素,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与时展保持一致的步伐。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而言,企业文化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管理新,而一个好的管理方式与理念,也会对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企业要想得以长远发展,就要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并且迎合市场发展要求,以此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理念的创新

企业理念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代表企业信念、推动企业生产、企业领导及员工共同追求与认可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中,要想构建统一的价值观念,就要重视平等、和谐、公正、公平环境的创设,以此形成一种尊重人才、注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在企业创新中,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倘若每位员工均能认可与接受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就会将员工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

三、 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针对现代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的信仰,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为企业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四、企业文化创新与资源管理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人才,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要想实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就要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并且培养与留住人才,以此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明确员工价值取向,从而使员工认可企业文化,让员工产生极大的归属感,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建设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约束机制就是对员工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约束与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约束机制,会对员工思想、行为、心理等产生一定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的约束与规范作用并不会如企业制度一样具有强制性,它更加侧重于软约束。这种软约束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群体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倘若企业内部舆论、工作态度、群体意识等精神文化均具有强烈的创新性质,就会使群众产生无形的动力与压力,进而使员工产生共鸣,进行自我行为的控制与调整,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管理、企业文化创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企业文化更加侧重于柔性管理,但是在刚性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六、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要想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就要重视企业能力的增强,也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形成难以模仿与复制的优势。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企业资源等,这些因素与企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具备优良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品位与竞争层次,还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突出企业发展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优良企业文化的构建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时候,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辐射性、导向性、凝聚性、激励性、约束性等方面。这些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协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符合企业核心价值观,从而设立远大理想,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的全面展开,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七、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对促进企业的创新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中学档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党政管理及其他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各种文字、?D声、声像等不同载体的真实记录。是联系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保存好可以为学校及教育教学提供重要信息。但就目前中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使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档案管理,使其更适用、更有效[1]。所以,结合中学学校实际情况,优化中学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学档案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1.反应现有教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职工队伍管理改革等不断推进。此种情况下,中学学校要想良好改革,提升本校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发展,强化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为提供有较高使用价值的档案,以便充分了解学校教学设备的容纳量及新旧程度、教师的教学质量、生源质量等方面,使教职人员总结前期发展经验、规律、理论等,并根据时代特点,合理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从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同时促进本校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中学教学改革创新。

2.建立真实可靠的档案,促进教学评估合理展开

学校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学的主要信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但从以往中学教学评估来看,其评估标准比较单一、评估准确度不高。然而,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则可以改变教学评估现状。因为采用丰富的档案资料,可以为教育评估提供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的信息,如此教育评估可以此为准,对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准确判断教育教学水平。由此看来,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教育评估合理展开[2]。

二、中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确定中学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无论是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从目前中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作用发挥。

1.观念方面

主要是小领导及管理者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方面来看,领导层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从而认为可有可无的,为此在档案管理人力物力财力配备上所欠缺,使档案管理无法有效、合理的落实,致使在学校中发挥作用不大,相应的领导也不会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档案管理形同虚设。从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来看,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了解档案管理,更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实施的作用,因此在日常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比较随意、比较马虎,导致档案管理效果不佳。

2.制度方面

档案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规范。因为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档案管理设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以便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按照此标准执行,进而使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但现实是诸多学校内并没有设置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或照搬其他学校档案管理制度、或参考相关理论及文献直接编制而成,知识档案管理制度并不适用于本校,即便是实施,也不能合理规范档案管理、处理好本校档案方面存在的问题[3]。

三、中学档案管理的优化途径

针对当前中学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来优化。

1.做好档案基础工作

1.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观念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舍本逐末,而是辅助教学,为促进整个教育事业良好发展奠定基础。而要想形成现代化管理观念,需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理念的转变。只有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与思想,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为此,在实际工作中,中学学校管理者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形成现代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管理、高校管理的观念,改变过去重视管理、忽视档案利用的观念,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观念。

1.2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也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档案收集工作,及时收集教研方面、政务方面、学生方面等档案材料,并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及评估工作,对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存放,如此可以保证中学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入卷保存。

1.3构建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

也就是详细分析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实施档案管理责任制,将各项档案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头上。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以便管理人员在执行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遵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保证工作准确无误的落实。

2.创建档案开放

为了使档案的使用价值可以最大的发挥,在优化中学档案管理工作之际,还要注意创建档案开放,具体内容为:(1)根据学校各项工作的需要,主动提供服务。详细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需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进而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以便学校教职人员能够有效的利用档案,开展教研工作或政务工作等。(2)借助现代化手段来创新服务。也就是利用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构建现代化档案管理平台,为档案管理提供帮助,以便档案查找、档案保管、档案录入等工作得以更好更快进行[4]。

第5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1. 物质需求与物质满足之间差距较大。

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教学教研条件、较高的工资福利等物质需求的重要性方面位居前列,且教师普遍认为个人报酬福利与同行相比偏低、所得报酬与贡献相差较大、工作环境差等物质满足程度与需求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较少,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普遍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传统,办公环境比较差。

2. 教学任务繁重,身体健康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的扩招,学生多,教师少,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而且大部分教师还兼任了班主任工作。由于负担重,压力大,这使得教师不仅无暇顾及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使不少教师患上了咽喉炎、声带损伤、胃病、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等职业病。

3. 工作缺乏成就感,职业理想难以实现。

教师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教师本身也得到和谐发展。然而,中职生不愿学、养成习惯差的现象较严重,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面对数量众多的“学困生” “后进生”,教师呕心沥血地工作有时也未必能奏效,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成就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4. 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挫伤教师工作幸福感。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教师都采取了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但评价方法无论是采用“末位淘汰制”,还是“评选最差教师”等方式,都不能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反而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5. 职业道德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受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他们对工作没热情,消极应教,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道德失范,敬业精神缺失,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丧失了最基本的教师道德标准。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人类需要理论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一个需要系统,简要概括为五大类:(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2)安全需要;(3)情感与归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首先,上述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感情与归属的需要为中间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其次,主导需要对人的激励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再次,人的需要是交叉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此,要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必须认真了解、研究中职教师的各层次需要状况及满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

三、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结合上述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 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的职业幸福很重要,教师一个人的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家人是否快乐,他更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职业幸福会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

(1)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看到,现在的中职生或许养成习惯不好,但对人很真诚;或许文化素质不高,但有艺术体育天赋;或许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的成材发展。

(2)提升职业价值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立足社会。对中职教师来说,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职业价值所在。另外,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通过系列的师德培训活动,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3)学会自我调适,注重健康。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善待自己,这是感受幸福的前提。教师不能仅仅只知道埋头教书,而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因为有了健康的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感受幸福。同时,教师要保持知足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况且国家日益重视中职教育,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要适当降低物质需求,知足才能常乐,才能幸福生活。

2. 学校方面。

第6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德性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034-02

在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只把人看作一种自然的存在,他们研究宇宙,却并不关注人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的职责渐渐确定,哲学家开始由关注自然向关注人转变,开始了对“人”的讨论。经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人及其生存意义的论述日益增多。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伦理学之父,对此有相当多的论述。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他综合了古希腊关于道德的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想主义“德性即知识”,即恶行是由于无知与思考错误,行为不正常来自“无意”或非志愿或被动,人并没有明知故犯的道德缺点。第二种是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人为一切存在事物的尺度”,以人为中心讲道德,人是指一切人,不论贵贱一律平等。亚里士多德看到了伦理学上自愿与非自愿的区别,强调了意愿的重要性,这为他的道德学说建立了基础,从此伦理学从有赖于理性和知识,开阔到有赖于意志和意愿。

一、德性的内涵

德性一词是古希腊伦理学体系中的根本性词汇,其原意是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起初,亚里士多德也如当时其他希腊人一样,把德性的概念广泛用于所有的生命物及其现实活动,如刀的德性在于它可以把东西切割开,衣服的德性在于它可以蔽体和御寒,马的德性是善于奔跑。“德性是使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现实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1]26随后,亚里士多德又认为,人和其他无生命或有生命的物种都不同,有生命的物种千千万万,但是大都不具有用头脑进行思考的能力,尤其是不具有理性。人则是有理性的,所以人特有的活动就在于他的灵魂中有理性的那部分物质的活动。

灵魂可以分为有逻各斯和没有逻各斯的部分,即理性的部分和无理性的部分,人的德性也可以分为理智和伦理两部分。首先,理智德性是理性活动上的德性,是理性将其发现真理的能力发挥出来以达到完美的境地,是“为求知而求知”的纯思辨活动的能力。由于理性又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思考的对象是原因和本质不变的事物,另一部分思考的对象是可变的事物,因而,理智德性又可以分为理论理性的德性和实践理性的德性。亚氏说,智慧是理论理性的德性,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最高等的德性。明智是实践理性的德性,是一种可以通过教化学习而得到,又在日常生活的习惯中形成的德性。其次,伦理德性是理性控制情感和欲望,使行为合乎中道的品质。伦理德性会通过摸索、学习、训练而得到。根据《尼各马可伦理学》,诚实、勇敢、节制、正义等都属于伦理德性。

二、德性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的核心是“中道”。类似于儒家的“中庸”,“中道”即是中庸的状态,介于两恶――过度和不及之间。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检验是否为君子的一种标尺。“中道”也是这样,他认为适度是德性最大的特点,过度和不及就是恶。亚氏认为,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要追求幸福就要尽量扩充理性,扩充理性就要使行为举止合乎中道。所以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中道。中道是“最高的善”,即至善,至善就是幸福。

如何达到至善?亚氏提出三条途径:第一,在过度和不及这两个极端或者说两种“恶”之中,避免距中道最远的那个极端。例如,奢侈与吝啬都处于极端上,其中奢侈离中道最远,应先纠正,而后逐渐纠正另一个极端即吝啬,以此来实现“中道”。第二,如无法避免“过度”和“不及”,就应选择离中道最近的那一方。节制是美德,若实现不了节制,则应在奢侈与过于俭朴这两者中选择离中道更近的后者。“与其奢也,宁俭”。第三,要特别注意克制人类天然的倾向。如“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但求乐可能引发超过限度的想法和行为,不加节制就容易导致恶。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道德并非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它就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举止之中。对道德的追求也并不在于要达到举止不凡或思想境界高于常人,而是在日常活动中能按照“适度”的原则,恰到好处地行事。

在此也可以看出“习惯”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理解透彻却困难。困难之处不在于能否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而在于如何精准地评估习惯的重要性。究竟重要到了什么程度,亚里士多德早已给出了解释:因为品质、德性关乎习惯,它们是在行为中形成的。

三、德性的目的

在阐释了德性及其内涵、分类和核心之后,亚氏描述了快乐、友爱和幸福。其中,幸福是德性的终极目的。幸福是个热门话题,几乎每个学术流派都对它进行过探讨。亚氏认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的善是就幸福。“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因为我们永远只是因它自身而从不因他物而选择它。而荣誉、快乐和每种德性,我们固然因它们自身故而选择它们,但是我们也为幸福之故而选择它们。却没有人是为了这些事物或其他别的什么而追求幸福。”[1]18作为至善的幸福,应该具有不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被剥夺的性质。处于这一事物之外的某些条件如果发生改变,幸福就不存在,这幸福就不可能是“至善”。亚里士多德定义“幸福就是灵魂合于德性而生成的灵魂的现实活动”[1]20。对具有功能、活动能力的所有事物都一样,善或好等就应当存在于功能或活动中,某物的幸福或善就在于它完满地履行了它所有的功能。而人的功能是“灵魂的一种合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或实践”。所以“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如果有不止一种德性,就是合乎那种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实现活动”[1]20。

亚氏将幸福通俗地表述为,幸福就是生活得好和做得好。德性影响行为,主要是靠促使人们养成合乎德性的习惯。德性影响生活,主要是让人们对财富的认识符合德性的标准。德性对这两方面的积极影响可以增加人们对幸福的体验。

如何实现幸福?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终章,亚里士多德说,属人的幸福应当是符合伦理德性的实现活动,多数人只要关心自己的内心,通过努力完善自己,就能获得幸福。同时,他还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幸福不是偶然得到的,要靠努力。只有人的全部灵魂,尤其是灵魂中的欲望部分也符合德性,人才能获得幸福。幸福不在于那些外在的、不确定的事物;不在于行为偶然与德性符合;而在于实现真正幸福的过程中不停歇的努力。

四、亚氏德性观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亚氏的“德性”观已经深入到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思想和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他的理论对于教育在物质生活丰富中成长起来、精神生活却日渐匮乏的当代人,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1.“回到亚里士多德”是解决当代社会道德困境的途径。当代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多,人们或许终于感觉到是在生活而不是为了吃饱饭维持生存,人们热衷于购买、浪费,美其名曰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这种不带有高尚目的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浮躁的态度和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当代人似乎处在一片物质丰富的精神荒岛上,除了物质,没有其他什么值得为之付出热情。

基于这种情况,凭借道德规范来引起人们对道德问题的重视,似乎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如麦金太尔所言,现代伦理学以外在的规则为中心,并未观照人的内心。无论道德规范被设计得多么严密,都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对于毫无德性意识的人来说道德规范只是一纸空文,只有那些本身就有德性的人才能发挥道德规范的约束性。面对这样的危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回到亚里士多德”意味着重塑德性的权威,通过德性来理解道德规范。亚氏认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并不是看他有没有遵守相关的道德规范,而是看他选择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不是出于德性。德性也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使人接近或达到高尚的生活目标,提升幸福感。

2.培养德性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强调道德规范的作用,没有从道德主体的自我出发,反而使规范流于形式,成为异己的力量,限制人类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受中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习惯于用宣讲、背诵道德规范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中国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也多是基于家庭和血缘关系,道德教育更多是基于维护“家国共同体”的秩序的需要。如今,对国民的道德教育仍然是要求其遵守社会秩序,完成本职工作。这快速构建起社会秩序,但会把道德教育变成一种抑制性的力量,使人被传统束缚,无法发展道德。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特别强调人的特殊性,认为人与其他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都不同,人会思考,有理智,具有“逻各斯”,逻各斯是能动的。在亚氏的道德哲学体系中人存在行为的多样性,而动物不具有这种特色。因此作为有逻各斯的人“应当在逻各斯的指引下去寻找适当的真实”。《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氏谈到知识,知识可分为使人生存的知识(如今天的法律,金融,计算机等)和使人有德性的知识(如哲学,社会学),后者不能带给人任何直接的财富,但是会教导人怎样成为有德性的人,怎样生存才幸福。做到这一点才是道德教育的成功。

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会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公正、实践、快乐和幸福等人类一直关心的重大问题的思考水平并不比今人低,甚至更有智慧。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学之父”,他的理论如今看来仍然非常精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第7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

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第8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陈永洲事件”一波三折,犹如一部现实中正在上映的惊险电影,网络舆论风向瞬息万变,让人瞠目结舌。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不了解完整信息、在不清楚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就轻率地形成判断,并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观点,左右舆论导向?这其中不乏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媒体同行。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方便、快获取海量信息的时代,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载体又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的“碎片化”特征,于是,快速浏览,轻易下结论,随便发表意见,成为很多网民逐渐习惯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但这真的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偏听偏信,盲听盲信,在互联网的舆论氛围中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制谣传谣、绑架民意的事件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发人深省。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指出,一定要实现“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这个总目标,把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作为六个具体目标。这实际上体现了当前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快,不能代表理性和理智,与快相伴的常常是肤浅和浮躁,在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IT行业作为创新思想最活跃的快速发展行业,同样容易在高速的发展节奏和众多嘈杂声音的喧嚣中迷失方向。

过去两年,“大数据”的概念炒作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让各行各业的客户产生了诸多疑问和困惑,市场中既出现了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的盲目上马失败项目,也造就了对大数据应用敬而远之、选择观望的大批客户,这不能不说是概念恶炒引发的行业不良反应。

我刊本期封面聚焦选题文章《忘掉大数据》试图让整个市场回归理性思考,通过多位业界专家的专业解读,还原大数据应用的本来面目,让更多读者和用户能够有一个清晰理智的判断,这是我们编辑部在众多浮躁的声音中做出的冷静思考尝试。

抛砖引玉,我们希望在当前的大数据热潮下,能够出现更多理性的声音,引导整个行业回归“数据创造价值”的本源,使大数据技术真正实现落地,为我所用,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9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力,也是推动学生提升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措施一:在高一《经济常识》前言课中,我出示了“缘聚政治课”的课题,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这一课题所吸引。接下来让学生对于今后政治课的期待畅所欲言,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设想,从而更好地加深师生交流,提高了学生对于新老师、新课堂的期待和兴趣。

措施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更能培养能力,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乐趣。我以“在暑假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时政?最感兴趣的国内外大事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开场白,引起同学们一片热议。我接下来提出要求:首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形成四人讨论小组,相互交流,共同商定一个主题;最后确定一位代表发言,班级分享和评价。在该互动活动中,独立思考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性。组内交流,共商主题,就是防止学生在讨论中漫无目的地“闲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是在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措施三:结合各小组的发言,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变化,将备课过程中准备的一些假期中国内外发生的时政新闻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其中涉及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既有经济现象,也有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者进一步追问:“在上述现象中,哪些属于经济现象?”此时学生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分辨经济现象中,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这一过程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养成关注时政、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内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这节课在知识点上,要完成“经济”这一抽象概念及经济知识重要性的教学。特别是“经济”概念,它就是一条知识脉络,贯穿《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如何突破呢?

措施一:向学生提问:如何识别经济现象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与钱有关的现象。”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下发《家庭经济生活问卷调查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得出,我们的经济生活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框的学习内容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钱能干什么?如何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这些问题贴近生活,与实际关系密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纷纷给出了意见。此时教师及时回归教材,让学生结合教材当中对于经济概念的解释,从具体到抽象,达到明理的效果,课堂生成较为自然。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一概念,去理解分辨哪些时政新闻属于经济现象,又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个演绎过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又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真正让其感受到学习高中政治课的有用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措施二:讲述本地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经济故事:被人们喻为“江南鸡王”“老板的加工厂”的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发展历程。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知识,经济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而且让学生感受经济知识有用、不难,有研究价值,初步感知这一经济现象背后蕴藏的经济知识,从而产生以经济专业的视角思考经济问题的需求,为学生今后主动学习《经济生活》打好基础。至此,学习《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比教师单纯讲述该课程的重要性效果明显。

三、掌握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情感的人,前言课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知识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社会经济现象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的情感需求。通过讲述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以及公民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将其转化为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前言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对高中《经济生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有所了解,从而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就应将学习方法适时导入。向学生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预习,完成教材知识的梳理。(2)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困惑,发表观点,参与小组活动。()关心时政,理论联系实际。其实,这不仅是为学习《经济生活》导入方法,也是为整个高中阶段政治课的学习导入了方法。

一节课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太多的教学信息资料,但必须典型,因此教学资料的选择很重要,这是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完成探究的最主要的前提。不需要有很多的课堂问题,但应该有一组逻辑性较强的启发性问题,既能节约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