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高中化学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技巧

第1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关于实验课程的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兼工具性的学科,实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能为抽象、机械的化学方程式增光添彩,而且还能化枯燥、单一的化学反应为具体、生动。高中阶段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能自主理解和解释一些一般的化学术语描述的反应或者现象,但是即便是这样,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药品而单纯地“说实验”的做法依然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的化学兴趣和热情也是一种扼杀。

相信每一个化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期望:自己在台上自信、自如地演示实验过程,成功地完成实验,并宣布结果。而学生在台下,个个都是格外的热情和积极,眼睛里更是流露出了渴望、崇拜、跃跃欲试的眼神和神情。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实际中,或是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或是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教师总会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情况,选择性地做一些化学实验,甚至于不做。

笔者所在的学校,条件有限,虽然有实验室,但是无论是材料还是器具上都不很充裕,基本上很少让学生动手实验。然而一些理论知识点多,课时有限的内容,学生似乎只能是死记硬背了。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发现借助多媒体动画讲解实验非常有效。不仅给予学生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综合、串联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关于教学语言的应用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行为,一位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激情的教师,相信没有一位学生能够抗拒。很多教师都明白教学语言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但是也存在这样的困难,那就是幽默、风趣的语言,需要适当的题材和机遇。如果教育内容和生活贴近,寻找有趣的言辞和例子非常容易,反之,就难了。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并没有放弃对于幽默教学语言魅力的追寻。课下,我常会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最近都在玩什么,关注什么;在网络上搜索最近较为流行的语言、词汇等等,在和学生相处或是教学中,使用一些新鲜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为化学课堂创造一点幽默感和闪光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关于化学口诀的编排

人们常说,化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先不说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物质状态、颜色、性能和密密麻麻、堆积如山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记忆的,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要花费的时间,学生想要牢记这些知识确实很可怕。这时,如若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为这些知识点编写一些方便理解记忆的化学口诀,或者教给学生复杂方程式的推导过程,相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减轻记忆的痛苦,广受欢迎。

第2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氧化物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捉不住技巧,所以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和质量的弱化。为了充分的节省时间,实现化学学习的效率提升,积极的探讨学习规律以及技巧,可以大大简化学习的困难程度,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迅速提升。在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中,重视规律和技巧的探讨,更是实现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关键。

一、重视分类总结,简化学习难度

重视分类总结,进而使得学习难度降低,这是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的重要技巧。分类总结:主要是对非金属单质的特征以及氧化物进行分析和总结。非金属单质是一个统一的大分类,在这个分类中,通过特征的总结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小类,而这些小类之间要么是在反应条件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要么就是在反应物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通过这样的小类划分,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统一非金属单质学习的学习方法。举个例子,假如化学学习中的非金属单质有12种,那么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需要对这12种单质的学习进行分别总结,但是通过反应条件的划分之后,可以按照加热、催化剂以及接触反应划分为三类,这样学习方法就明显的简化,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就有了适量的缩减。而且这种分类划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推导学习,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巨大。

二、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

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也是高中化学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在化学学习中,反应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物质的反应只需要接触就可以,而有些物质需要高温,还有些物质不仅需要高温,还需要催化剂,所以强化反应条件的认知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的学习。在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的学习中,对反应条件进行详细的分类,然后按照反应条件对单质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掌握,这样可以再次强化学习的效果。以加热条件为例,在化学非金属单质的反映中,有些单质需要加热,那么通过对这些单质的深层化学结构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其与其他单质的不同,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化学单质的深入理解更加清晰,化学学习的效果也有了提升。

三、重视实验的总结

重视实验的总结也是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另一个突出技巧。就化学学习而言,实验学习更加的直接,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的集中,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做好观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的总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验条件的准备。比如化学仪器、化学试剂、催化剂等等。总结这些条件准备可以更好的分析实验的特点。第二是进行反应过程的总结,通过反应过程的总结,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实验与实验的不同,这样,学生们对于实验的清晰划分效果会得到提升。第三就是进行实验反应物的分析和总结。从反应物方面,对于实验也可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就是重视实验的总结,可以使得整个化学的学习更加的具体。将实验现象和教材描述进行对比,使得实验更佳的具体、形象,学生的学习全面性也会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

四、结束语

高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探讨学习规律和技巧可以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分类到反应条件再到化学实验进行学习技巧的总结,可以帮助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化学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学习技巧,进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久华,张银屏.基于化学观念的化学1模块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56-62.

[2]蒋小钢,张贤金.高中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07:65-67.

[3]韩雅娟,陈焰香,林珩.思维导图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18-122.

第3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方式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今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问题更加为同行所关注。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这是上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问题,存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有其本身的特点。

一、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的整体性。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实际,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设计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三)课堂导入的.适度性。

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离奇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如坠云雾,知识点过度超前的导入语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知识点过度迟后的导入语会使学生感觉到是陈词滥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语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

(四)课堂导入的灵活多变性,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还要考虑课题的类型和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调动学生的心智,把学生引向新知,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二、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模型图表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精心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从配音到动画设计.可以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通过多媒体这个“助手”,也强化了课堂的主题.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认知上的>中突,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四)故事导入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他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它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五)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观注问题,既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就可先让学生看有关劣质奶粉销售引起“大头娃娃”的相关新闻和数据统计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蛋白质性质的热情。此外,还可以用SARS病毒电子照片来导入新课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SARS病的凶手――冠状病毒,有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它进入人体后,借助人体内的原料合成病毒。其实当我们人体发病时,是它的蛋白质对我们起了作用。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晨,尹文治,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

第4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段好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言有何标准?一般说来有三个:首先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语要新颖有趣有创意,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其次,是切合本学科、本课堂的实际。离奇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如坠云雾,知识点过度超前的导入语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知识点过度迟后的导入语会使学生感觉到是陈词滥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语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所有这些,不仅不会收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会起破坏作用。第三是要有实效。任何一种好的形式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理论上的好不是真正的好。刻意追求形式的完美,词语哗众取宠,声色上的层峦叠翠,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内容上可分为新授课、复习巩固课、实验课等。下面就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导言技巧问题,结合课改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生活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产生共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强化新课学习的导向作用。如在讲授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这一节课时:

师:“节日里燃放烟花鞭炮时,在点燃引线后,往往可以看到爆炸的声和光,这里就有化学反应、热能与光能等的转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

生:“对,对!”

师:“当时我也很诧异。好,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了。”

下课后,很多学生能够用已学的知识对此作出论证,这或许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2.渗透化学史导入新课

运用化学史的一般常识导入新课,展现了人们追求真理时的上下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通过对知识规律产生情景的再现,培养学生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并系统化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机地渗透化学史中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工作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

如在讲授元素周期律的笫一课时,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元素周期表最早是谁排列的吗?”

生:“是俄国的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

师:“那么,他是怎样排出来的?为何排成现在的样子?按什么原则排列?你们能否重新排一下?”

通过这一系列情景问题的设置和提出,使学生把原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课堂气氛立即就活跃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3.无声的语言导入新课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精心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从配音到动画设计,可以让学生爱不释手,流连忘返。通过多媒体这个“助手”,也强化了课堂的主题,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几何域板”、“Flash”、实物投影仪等媒体工具设计制作一些模型、图表、动画等进行展示,让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联系初中教材上的定义来设计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失氧的情况,制成课件向学生展示,进而发现相关问题、分析“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导入新课。

4.学生报告导入新课

探究式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学生从所学的化学原理、方法、公式、规则等根源上探求,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搜索查询相关资料,并辅以适当的指导,上课时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开课。

在讲授勒夏特列原理这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课前搜索有关“平衡原理”、“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知识,结合生活中与平衡原理相关的实际,写出书面报告。经筛选后由学生代表在开课时宣读,进而导入课题。

5.巧用补白导入新课

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中面临的问题,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分析比较,以错纠错,进而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讲解溶液pH值计算时,pH=12的NaOH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物,求溶液的pH值。

【错解】C(H+)=(10-12+10-10)/2再求pH值。

错因分析:主要是忽略了水是弱电解质。在两种溶液中产生的氢离子混合后会改变,得到的氢离子浓度不是混合后总氢离子浓度的平均值,这样得到的pH值是错的。

从错因分析中可知,不能按照常规的思路直接求氢离子浓度,而应根据溶液中隐含的条件:水的离子积KW=C(H+).C(OH-)先求C(OH-),再求pH值。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进而发现新问题――水产生的离子在混合前后不能直接相加减。

6.实验“迹象”创设问题悬念导入新课

问题悬念是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克服困难意志力的培养和新学知识的掌握。

7.分组实验导入新课

探究式学习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分组实验,小组内学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协调解决大家所面临的问题,生生互动,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其中,因“生”制宜,从而为达到最佳课堂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5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化学知识按系统归类后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仍会感到不知所措,这说明知识还没有与技能联系起来,转化为能力.若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化学知识结合数学技巧加以归类,则无疑会给学生一些工具,他们应用起来便会感到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常用的技能有:①关系式法;②差量法;③守恒法;④十字交叉法;③平均值法;⑥讨论法;⑦极限法;⑧图解法;⑨不等式法;⑩不定方程式,等等.

二、要按数学技能技巧建立起来的体系对学生感到陌生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应用较多,学生一般易于掌握,而对平时应用少的数学技能,教师则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系列训练.

1. 极限法

例1有一系列酚按如下结构特点排列:

OH、OH、OH、…,该系列化合物中氢元素质量百分比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分子式C6H6O、C10H8O、C14H10O…的通式为C4n+2H2n+4O,其n愈大,H%愈小.H%=limn∞2n+450n+44=limn∞2+4/n50+44/n=0.04=4%

从典型实例可以看出,化学上某些没有穷尽而又遵循一定规律的问题可以用极限法求解.如,大家熟悉的NO和O2或NO,和O2混合气与水反应的系列问题即属此范畴.

2.图解法

例2在一支试管中充满了10 mL NO2――O2混合气,将其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请以y(毫升)表示反应后试管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以x(毫升)表示原混合气中NO2的体积,根据y随x而变化的情况确立y=f (x)的关系式.

分析先根据化学知识求出一些特殊的点:①x=0,y=10;②x=8,y=0;③x=10,y=10/3,然后建立平面坐标图(如右).根据右图可很快建立y=f(x)的关系式,即:①0≤x≤8,y=10-x-x/4=10-5x/5;②0

例3向m毫升b摩/升AlCl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a摩/升NaOH溶液,①当a≤3b时,当a、b满足;②当a、b满足条件时,生成的沉淀会全部溶解; ③当a、b满足条件时生成的沉淀刚刚开始溶解,未溶解的Al(OH)3的物质的量为.

分析由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和Al(OH)3+OH-AlO-2+2H2O可算出:①ma/3000摩;②a≥4b;③3b

以上两个问题难在哪里?难在学生不善于分析、利用边界条件.如能借助数学中的平面坐标图,则一目了然.

3.不定方程式法

例41摩分子式为CxHyOz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产生了等体积的CO2和H2O(气),消耗了3.5摩O2.该有机物中x、y的值分别为().

A.12B.24C.36D.48

分析根据题意可建立如下方程组:

x+y4-z2=3.5

x=y2处理后得3y-2z=14.

从数学上看,这时有无数组解,但与化学概念联系起来,则有z=2,y=6,x=3的解,即应选C.

例5常温下,有一种由烷烃A和单烯烃B组成的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4个C原子,且B分子中的C原子比A分子多,1升该气体充分燃烧时,在同温同压下可得2.5升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分子组成及其体积比.

分析设A的分子式为CmH2m+2,B的分子式为CnH2n,1升混合气体中有x升A,(1-x)升B,则mx+n(1-x)=2.5,x=(n-2.5)/(n-m),其中m

讨论:①m=1时,n=2,x=-0.5(不合理);n=3,x=0.25(合理);n=4,x=0.5(合理).

②m=2时,n=3,x=0.5(合理);n=4,x=0.75(合理).

③m=3时,n=4,x=1.5(不合理).

第6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

1.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

2.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

三、导入方法 

1.直观导入法。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

2.模型展示导入法。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3.开门见山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说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能起到定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启迪、引导学生思维的功效太差,不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

4.故事导入法。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新课: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这样引入新课,就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

5.诗词导入法。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学习有机化学《乙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

6.图片展示导入法。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

第7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型实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国教育普遍重视的热点问题。因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上,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决不是像应试教育那样,凭借老师的讲解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在面对实际问题中,锻炼出来,假如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充其量是一句口号而已。那么,在具体的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呢?

一、做好演示实验以及学生的验证性分组实验

初中学生才接触化学,一切从零开始的。他们没有实验的技能,需要一点点锻炼开始。因此,在教学之初,老师要给学生做模仿,认真的做好演示实验以及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从模仿老师的实验操作开始,逐步进行简单的操作,再通过反复的训练,最后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后,就可以设计实验,进而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实验教学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打好实验的基础极为重要。

1.培养实验的基本技能

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之一。初中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常常选择好看的,奇异的现象看,这是少年人的好奇心,不是真正的科学观察,更谈不上观察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知道怎么观察事物,从什么角度观察,观察的一般性顺序是什么,以及分清观察的重要与要点。对于重点,要全面、仔细的观察。化学实验的器材比较小,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后边的学生常常看不清楚,这就需要老师掌握教学技巧,比如,让后排的学生围到前面来观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放大让学生看清楚。

学生的分组实验也要认真要求,尽管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去自主的完成科学探究,但初中学生才学习化学,根本没有什么基础,对于实验的设计,操作都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做一定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逐步提高实验技能是必须的。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老师要做好指导作用,发现违反操作规定的立即给予纠正,必须清醒的知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从点滴做起,否则,无法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知道知其然。比如,为什么要在假如固体的时候,试管口向下倾下?酒精灯为什么要先在试管底部来回加热后,才能固定加热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打好了基础,才能做好以后的科学探究实验。

2.养成实验先预习的习惯

学生在分组实验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步骤。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预习,这些内容没有必要老师反复讲解,让学生自己阅读就行了。在进行具体实验的时候,切忌个人学生做旁观者,必须要人人过堂,看似简单的操作,具体到做的时候,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做好,只有通过了锻炼,才能提高技能。比如,倾倒液体,不少学生倾倒在试管的外面,有的学生在倾倒的时候顾此失彼,不是将标签忘记了对准手掌,就是将试剂瓶的盖子正放在实验桌上,如果不进行反复的操作,学生一时达不到要求的,那么,为今后的进一步的实验带来困难。为了使分组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布置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预测一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实验的一些现象。

二、切实做好科学探究实验

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有助于陪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落实新课标,更好的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还能掌握探知的方法,有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了严谨的科学作风,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尽管初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在化学上早有定论,但,他们能够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技巧,锻炼了创新的意识是其他教学方式,尤其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每次科学探究不一定成功,有时候会出现意外,比如,学生在做CO2气体倾倒灭火实验的时候,有可能上面的那支蜡烛先灭,这就要帮助学生分析,弄清楚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为什么将CO2直接倒在上面那支蜡烛的正上方?如何处理好实验中的生成性问题,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技巧之一。

总之,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在于重视实验,重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忽视实验,试图去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那是缘木求鱼。因此,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彩虹《影响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学习的因素与建议》化学教学,2006年第2期

第8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思想具有纯理论性,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这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通俗化,巧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构建一个适合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它提供了数值运算、函数运算、平面图形、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强大的功能,下面是利用多媒体软件巧妙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有意义的实验和尝试。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利器,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认识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情景创设,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空间物体的三视图》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情景:运用《几何画板》和《立体几何画板》动态的呈现由若干个正方体摆成的一个图形。分别让学生从左,从上,从正面观察:我让正方体组成的图案在立体空间转动,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并适时的拿掉一些小正方体,让学生说出想象中的三视图,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加以理解!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数学实验“模型”,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模型”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三种思维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例如,在教学高中《正弦定理》时,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电脑上现场画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鼠标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端点,自己观察和发现:无论三角形的位置(横放、竖放、斜放)、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大小怎么变,让学生观察 , , 对同一个三角形是不变的。最后自己得出正弦定理。这样的教学由于是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例如:《函数y=Asin(Wx+Ф)的图象》一节,教师可先创设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 W、Ф、A 的不同值引起图象的变化,再让学生对W、Ф、A 的值自由输入,得出相应的图象,再变换三个值的先后输入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很快发现规律。可以让个人自己实验,也可小组合作共同实验,再互相交流、探讨,每位学生都亲历实 。

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等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与达到的。 如,在讲授幂函数一节时,作了一次用《几何画板》上机教学的尝试。由于幂函数图象错综复杂,传统的讲授要列表作图再归纳,费时费力,显得苍白与无奈。而《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简易,方便快捷,事先教会学生软件的基本用法(只需两三课时),上课在微机室进行,一人一台电脑。首先,提出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是根据幂函数y=xα,指数的不同取值归纳出幂函数的图象种类,第二阶段是归纳幂函数性质。学生只要键入α的值,图象立刻出现,很快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奇偶数,图象是不同类型,接着,又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小数(分数)对图象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并观察思考,印象深刻,回味久远。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演示,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现目标飞跃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传统地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来展示各种信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很多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资料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或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线时,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变化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在计算机屏幕上轻松的应用动画形式作出各种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学难度。又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及求实的作风。

第9篇:高中化学技巧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问题现状 解决措施

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有效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快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术精神。因此,如何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几乎涵盖了教材全部内容,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铺垫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中,学生在运用化学实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时必定要用到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比如化学概念、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高中阶段,化学实验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这种预习作用不属于真正的知识储备,而是对后来所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的了解与预先学习,使得学生对未来要学的新知识充满兴趣,初步了解新的化学物质的属性,并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化学学科。②借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做准备。为了让高中生做好终身化学学习的准备,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压缩实验过程、降低实验难度,努力做到含金量与趣味性共存。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前后化学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假如学生没有牢固掌握前一章节的化学知识,那么后面章节的学习就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化学理论知识及化学学习技巧都是后续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化学实验教学因形式生活、趣味性强,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借助化学实验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形成的来源,从而对相关化学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从而为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与教师的关系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与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制定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首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实验意识,热爱并且借助成功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面临的一些化学问题;可以借助对一些化学问题的详细分析,得到一些恰当的化学实验题目;能运用标准而恰当的语言对一些化学问题进行准确描述。其次,能设计出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化学教师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选择出最高效、科学的实验方法,并能就具体化学实验制订出科学的实验方案。再次,化学教师可恰当选用实验药品与器材,并能根据科学的淑艳步骤依次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并且可对实验数据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归纳。最后,教师应能对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适当修正,形成正确的化学实验思想,并对这些化学思想进行推理、判断及挖掘,从而发掘出化学规律,最终有效解决面临的化学问题。

(二)创新教授化学知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与实验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不仅包括两种物质相遇之后发生的化学变化现象,而且包括化学实验中所有到的仪器使用说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统计方法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依照教学方案逐渐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技巧,并积极帮助学生慢慢掌握科学的思考方式及实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大量化学知识均是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理解并掌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需要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探究化学知识的机会,使得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了解化学知识形成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独立选取化学课题的能力、制订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分析试验过程的能力等。

(三)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教学。实验技巧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习得化学能力的工具,能力是形成技巧的前提条件,技巧是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比如学生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恰当选用实验设备的能力;正确操作实验步骤的能力;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等,尽可能使得学生全面掌握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一切基本技巧。只有这样高中学生才能更加轻松而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才能在化学实验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最终切实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突出,并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一致认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全面认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处理好实验教学与教师之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最终大幅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鲁文瑞.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教育,2014,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