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农副产品贸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副产品贸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副产品贸易

第1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关键词】福建;农产品;出口;加工;战略

1 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和增值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水平虽然位居全国前10位,但加工转化和增值能力不强。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福建省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仍占绝大比例,精深加工比重不大,出口创汇能力不足。食品工业是农业生产的延伸和发展,是近年来福建省一直重点关注的产业,但从福建省食品工业产品中,多数还属于农产品初加工,加工层次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

1.2 企业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

一是由于设备的简陋和技术的落后,导致农产品加工损耗率较高,精深加工不充分,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二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近几年福建省在农业科研领域虽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成果推向市场的渠道不通畅,成果与市场、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2 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其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

2.1非关税技术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难度

随着近年农产品出口需求的下降,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为保护包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纷纷出台一系列的非关税技术壁垒措施,受此影响,我国一些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

2.2极端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

近几年全球多地区旱、涝、高温、冷冻冰雪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多种农产品大幅度减产。

2.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削弱福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人民币升值增加福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金融风险。三是人民币升值影响福建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人民币升值还会影响外商对福建农产品直接投资的热情。

3 发展战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规划指导和宏观管理

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其次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提出福建省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办法,并出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3.2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

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攻克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技队伍,迅速提高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满足人们对加工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3.3 实施名牌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体,要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福建省经济的强大支柱,就必须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按照靠近市场、靠近原料基地的要求,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的地区,扶持发展一批加工企业。

3.4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发展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闽西北绿色产业带、闽东高优农产业带、沿海蓝色产业带,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一批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链。

3.5 依靠科技,提升福建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速农业科技颈部,能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因此,从福建省实际出发,应提升以下几项技术:一是良种技术,以此来实现农产品优质多样化。二是无公害生产技术,保证农产品良好特征和品质。三是反季节生产、贮藏、保鲜技术,满足市场淡、旺季的不同需求。四是低耗高效技术,降低成本。五是农产品加工技术,借助科技力量,增强本省农产品的竞争力。

3.6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营销体系

第2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关键词]农副产品物流;物流体系;物流网络;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

[DOI]10.13939/ki.zgsc.2017.09.159

1 引 言

构建高效率的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体系对解决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供需矛盾,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农副产品物流研究上,对农副产品物流研究最早的是John Crowell,他在1901年的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副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M用,揭开了农副产品物流研究的序幕。综合分析国外农副产品物流研究状况可以看出,国外“农副产品物流”研究实际上是对农副产品分销体系的研究,更多的是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探讨,而对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的研究少之甚少。[1]在国内农副产品物流研究方面,杨东星、马胜春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2]王新利对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3]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侧重于从宏观上研究农副产品物流体系,缺乏结合具体区域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研究,特别是针对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体系的研究尚处于空白。

本文结合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实际,提出构建以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标准化以及市场主体等为主的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体系。

2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省耕地总面积1854.8万亩,具有太阳辐射能充裕,年积温高,温暖湿润,雨量充足等气候资源丰富的特点,有丰富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果茶、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资源。闽西北山区是素有“福建粮仓”之称的产粮区,还盛产茶、烟、菇、笋等土特产,闽东南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并盛产水果、工业原料作物等。多品种、大货量的农副产品大多要进入市场,为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福建省逐步开放农副产品市场,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建立了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现行的农副产品物流体系,农副产品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体制不健全,必要的指导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缺失;这些都造成了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时间长,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物流增值少,总体水平不高。

3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本文从农副产品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和标准化建设以及市场主体培育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补短板措施,构建福建省农副产品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3.1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网络建设

3.1.1 完善福建省农副产品运输网络体系

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福建省应大力推进以公路、铁路、水运、机场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三纵十横”高速公路网、“三纵六横”铁路网主骨架、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福州、厦门、泉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域内互通、域外互联,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对接两洲、服务中西部、便利两岸往来的综合交通枢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通道。

福建省应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物流设施的衔接协调,加强公铁水空枢纽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在交通枢纽(如铁路货场、港口、机场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等)、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区及大中城市周边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具备多式联运条件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联运物流枢纽建设。

福建省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是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关键要素,政府要加大对其支持和投入。逐步实现所有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提高农村等级公路和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比例,逐步建成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农村道路运输体系。

3.1.2 加强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根据资源禀赋、农业基础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将福建省划分为闽西北、闽东南、沿海三条分工协作、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农副产品物流带,依托中心城市、综合运输枢纽等资源,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和漳州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农副产品综合性集散中心,重点培育10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发挥省际边界农副产品物流区位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实施“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工程”,新建和升级改造一批大中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特色农副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福州、南安、龙岩、福鼎等粮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宁化、诏安、上杭等省际边贸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基于重点粮食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233.5万吨库容的标准化粮食储备仓库,加快“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3.1.3 构筑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网络

健全福建省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经营网点覆盖福建省域所有较大村。在大中城市培育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系统、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副产品产区预冷工程,健全农副产品逆向物流体系。

3.2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福建省要建立一个由政府、农副产品物流相关企业、农户、农民专门合作社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副产品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如下图所示。首先,福建省要整合资源,以互联网技术和EDI技术为手段,搭建以福建省为中心,覆盖全国的农副产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实现对农副产品物流信息的全面、及时采集、加工、分析、挖掘和;其次,福建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制度、措施鼓励和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推进与农副产品物流相关的农业、财政、税务、海关、交通、经贸等政务系统的协调与开放,制定和推广农副产品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再次,农副产品物流企业要加大对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和升级换代力度,广泛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EDI等技术,发展农副产品网上交易、电子结算与支付;最后,农村作为农副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薄弱环节,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重点“金农”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四电合一”(电台、电视、电话、电脑)工程,完善“12316”等政府手机短信推介平台,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发送给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宽农民获得农副产品物流信息的渠道。[4]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运行模式

3.3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涉及设施设备标准化、农副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方面。福建省应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形成统一的农副产品物流国家或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5]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包括各类农副产品运输、仓储、装卸搬运装备、物流器具、包装等的标准化建设。参照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外标准,构建以HACCP、GMP、GAP、ISO等制度为重点的福建省农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安全认证体系,加强农副产品质量分级、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在福建省域范围戎贫┭细竦募煅榧煲弑曜迹建立农副产品身份证制度、责任追溯制度是使农副产品物流体系高效运转的保证。此外,福建省要建立从信息编码―信息采集―信息交换―信息应用的农副产品物流信息标准体系。

3.4 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培育

农副产品物流市场主体的专业化、规模化至关重要,福建省农副产品物流市场主体包括: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等“国合”商业组织,农业公司,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农副产品物流经纪人队伍。[6]而现在福建省批发市场、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农业集团公司等市场主体在农副产品物流过程中还很难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福建省各种农副产品行业协会也发展缓慢,无法在农副产品物流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建议福建省现阶段发挥“国合”商业组织的已有优势,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物流中介组织,培植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鼓励为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应鼓励、扶持一批大型的物流龙头企业,使它们壮大力量,增强农副产品物流运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飞驰.整合资源构建多渠道农产品物流体系[D].长沙:中南大学,2009.

[2]杨东星,马胜春.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4):64-65.

[3]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J].中国流通经济,2003,17(5):8-12.

[4]王传礼.我国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第3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中国传统农贸市场的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在农村集市贸易引进城镇后形成的,经历了马路市场、路边摊档到固定专业的交易场所的演变,是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它有三个优点:第一,在组织上具有自发性和便利性;第二,在交易上具有群体性、灵活性和低成本性;第三,在品种上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于这三方面的优点,中国传统农贸市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商业一直不被人重视,特别是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多数分布在城镇中居民稠密地区,经营产品良莠不齐,设施简陋、落后,卫生环境差,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发展相当迅速,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已经出现,其中很多是从原先的城镇发展过来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产业链整体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副产品的物流集散地已经形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区域性的交易市场。加上种植养殖业经营的企业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都对传统农贸市场模式和农副产品零售业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中商集团以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为切入点,在彻底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基本设施和经营环境的同时,积极引进连锁经营模式和标准化、安全化的理念,并在准入制度、产品可追溯、每天公布限价商品等管理方面不断创新。他们打破了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贸市场模式,开创性地抓住了农副产品的销售终端,以此促进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的变化,确保食品安全和价格优势,这对农副产品流通和零售业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从实践来看,中商集团在全国建立连锁农贸超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今后发展中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注重把现代化、标准化的经营与传统模式的灵活多样相结合;第二,注重把连锁经营与自产自销相结合;第三,努力使农副产品配送、物流、分销等环节,跟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衔接起来;第四,在硬件改造升级完成后,注重加强和创新软件管理。

第4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市场调查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农村资源配置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SQN0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8日

一、选题背景

近几年,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上演了一幕幕过山车行情。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迅猛,居民怨声很大,“豆你玩”、“蒜你很”、“向钱葱”等词汇迅速串红,这既是对涨价的无赖也是对政府形象的损害;另一段时间,价格迅速下跌,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甚至烂在田里,农民苦不堪言,损失惨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产品流通渠道过于狭窄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即: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种流通模式下,批发商、零售商利用自己对渠道的控制,一方面压低进货价格,另一方面提高零售价格,从中获取暴利,而处于两端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则苦不堪言。据统计,在农副产品的价格构成中,中间成本超过60%,这是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户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难题,政府又先后推出农超对接和蔬菜直通车。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绕开批发商,由农户直接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提供优质农产品。由于减少了批发环节,零售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农户种植规模小、产品单一以及经营商后期投入大等因素制约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农超对接的交易量仅占全部交易量的15%左右。蔬菜直通车是指在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时间,农户直接对居民销售,绕开了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免去了场地费。因此,销售价格具有明显的下降,深受农户和居民欢迎。目前,这种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但是,交易场地的选择、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农户运输条件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一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少数网站正在积极探索以网络为平台的农副产品配送业务。目前,该业务交易量极少,对整个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暂时未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以网络为平台的营销模式具有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一旦制约瓶颈获得突破,将获得巨大发展机会,成为农副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二、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西部地区农副产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推进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升级营销理念,拓展流通渠道,将会在社会经济的多个层面产生重大影响。这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尤其意义深夜。

1、能有效稳定农产品价格,并进一步稳定本地区乃至全社会通货膨胀预期。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农民与城市居民实现直接沟通、交易,既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也有利于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实现理性决策,避免盲目扩种与盲目减种。这对需求刚性的农副产品而言,无疑是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

2、降低农副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绕开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在价格下跌40%的情况下,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农副产品实现网络销售,不但能极大降低农副产品价格,而且农民收入也会明显地增加,从而刺激农业投入增加,增加农业产出,满足社会需求,并实现农副产品价格的长期稳定。

3、有利于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根本改善。由于单个农户土地少,产品单一,市场经验不足,物流成本较高,因此农副产品的网络营销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可以由一些小卖家经营,而只能由农业企业或农户联盟经营。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必然采取“网站+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根据网站订单组织生产经营,农户则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流转,成为农业工人或与农业企业结成产销联盟。网站成为组织、协调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中枢神经。这种组织方式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营销水平。营销站点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如在田间地头、养殖场所安装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视、管理以及远程专家会诊、指导等;与追踪溯源技术结合,可以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广绿色无公害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大量上网销售必然形成网络品牌和区域品牌,从而提升地区影响力;利用网络可以参加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甚至国际市场竞争。

5、“限塑令”将不再尴尬。“限塑令”实施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主要是由于商场使用的塑料袋减少了。但是,另一个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场所――菜市场则丝毫没有减少的势头。“限塑令”在此遭遇尴尬!如果对蔬菜实行网络配售,出于降低成本、配送方便性的考虑,物流公司必然选择经久耐用的包装反复使用,从而自然减少对塑料袋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总之,农副产品实现网络营销,将产生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破解多个国民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现状和趋势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目前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商品已经实现网上销售,甚至像住房、汽车等特殊产品也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并取得预期效果。但是,作为广大居民购买频率最高,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农副产品却很少在网上销售。经检索,仅有少数网站对此进行了尝试。这些网站大体分四类:第一类为信息平台型。该类网站只是提供农副产品的买卖信息,产品主要集中于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大宗农产品,如大蒜、土豆、种子等,并且成功交易的机会极少。如,中国农业网(http://.cn);第二类属B to C类型。这类网站直接对居民家庭进行销售,居民在网上订购后,网站安排人员将蔬菜送到客户家中。由于物流成本高,客户少,这类网站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只赚吆喝不赚钱。如,信远贸易网(http://);第三类是B to B类型。即:蔬菜生产企业通过网络接受大客户的订单,并负责送货上门。这些客户主要是企业食堂、学校食堂等,需求量大,物流成本占比极小。在批发价格下降30%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仍然实现双赢。如,红萝卜蔬菜配送网(http://);第四类为礼品模式,即:卖家将某些绿色无公害蔬菜包装成礼物,在网上高价销售。如,淘宝网(http://)。这些网站(企业)的勇敢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代表了我国现阶段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至于学术界,则主要探讨了我国农副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制约因素和政策建议。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其中购买习惯、信用体系、技术条件、营销观念、营销人才、配送系统是主要制约因素。措施建议包括改善营销环境、产品标准化、扶持物流企业等。

四、市场调查

1、基本情况介绍。为了解西部地区居民对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基本态度,本人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成都地区的普通居民,获取有效样本163个。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是否上班、是否经常买菜、是否有上网习惯、是否有网购经历、对网上购买农副产品的认同度、网购时最担心的问题、网购时最关注的产品描述、愿意接受的价格、愿意接受的交货地点、交货时间、包装形式、支付方式等。

2、数据分析

(1)认同度方面: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全部持否定态度,他们没有上网知识,担心上当受骗,更愿意在菜市场现场采购,约占全部样本的40%;5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80%的人愿意尝试,占约全部样本的48%。其中,双职工家庭中这一比例更高达95%,但同时表示必须确保收货时的质量、时间和价格。

(2)在网购顾虑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84%的人选择了虚假宣传、取证难、维权难三项。这表明:诚信决定了网络交易的成败。

(3)在产品描述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2%的人希望列出产品的详细指标,包括:名称、图片、产地、平均大小、均匀程度、颜色、外观、采摘时间、农药残留等,并认为产品具有明确的指标界定是下单的前提。

(4)价格方面: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普遍希望价格至少低于市场价格的20%左右。

(5)交货时间: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2%的人希望1天内交货,超过2天不能接受。

(6)交货地点: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87%以上的人接受在小区门卫室或附近交货,13%的人只接受送货上门。

(7)支付方式:愿意尝试的受访者中,94%的人接受第三方支付,46%的人只接受货到付款。受访者普遍认为,第三方支付与货到付款方式能有效抑制欺骗易,保护消费者利益。

3、结论

(1)制约农副产品实施网络营销的因素主要是网络知识、信用环境、购买习惯、农副产品的差异性、物流渠道等,这与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一致。

(2)在年轻人中,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年轻的双职工家庭,网络营销的前期市场开拓应以他们为目标客户展开。

(3)从技术设计和制度安排等方面规范卖家进行诚信交易。例如,仅支持第三方支付及货到付款方式。

(4)产品策略应重点强调指标体系明细化,确保指标体系涵盖消费者关注的常见内容,同类产品指标体系相同,同一指标具有可比性。

(5)优化配送系统,确保综合成本降低20%的前提下,仍能实现1天之内将货物至少配送到小区门卫或附近商店。

五、政策措施

1、确定瓶颈因素,实施重点突破。从市场调查结果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看,影响农副产品开展网络营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网络知识、购买习惯、信用体系、营销人才、产品差异性、物流渠道等。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中应甄别出瓶颈因素与非瓶颈因素,对瓶颈因素实施重点突破,从而带动非瓶颈因素的自然解决。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中产品差异性和物流渠道是绝对的瓶颈因素,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产品差异性是指农副产品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生长、成型,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差异性是网络销售之大忌!在虚拟网络上购物,人们总是担心收到的产品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降低购买意愿。克服差异性后,农副产品与其他网络产品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明确的界定能给购买者清晰的心理预期,也有利于后期的争议解决,因此能有效增加网络订购量。物流渠道的建设要确保快捷、方便、低成本。快捷性要求交货时间不超过1天,方便性要求交货地点应在小区附近,低成本要求最终产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的20%左右。只要这两个因素获得突破,首批目标客户(主要是年轻家庭,尤其是双职工的年轻家庭)就会获得极大的方便和实惠。这种方便和实惠会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从而改变他们的购物习惯,也会激励他们学习网络知识;另一方面随着网购数量的增加,农业企业(农户)收入也会增加,这也会刺激他们学习网络知识、改进营销技巧、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等,从而带动整个营销环境的根本改变,实现农副产品的大规模网络营销。

2、产品标准化策略

(1)现状。目前,网上对蔬菜的描述主要是名称和价格,其他重要特征,如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产地、农药残留等均被忽视,这直接导致消费者不敢下单,担心收到的货物与预期差距较大。

(2)标准化策略的具体内容。克服农副产品差异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实施产品标准化策略。该策略是指根据人们的购买习惯,对不同种类的农副产品规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农药残留等,销售方对这些指标体系进行明确列示,确保指标体系相同的情况下,产品无显著差异。产品标准化能有效消除人们网购时的顾虑,减少投诉,提高网购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指标体系主要关注营销效果,不同于国家的卫生指标体系和安全指标体系。

目前,对标准化策略的研究有复杂化的倾向。学者们认为,农副产品标准化策略是按照新鲜程度、大小、色泽、均匀程度等指标进行分类、定级。本文认为,这种分类、定级对大米等特殊农产品是可行的,且为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例如东北一级大米、汉中一级大米等。但对蔬菜等生鲜农产品进行分类、定级则难度很大,且不会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反而会增加网上订购时的困惑。

(3)实施对策。实施产品标准化的有效策略就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即:进行标准化育种、栽培、管理、采摘。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同一地块的产品应无显著差异。因此,上网销售前的分类、洗净、指标测量、包装十分容易,非常有利于网上销售;反之,如果进行网络销售,必然迫使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标准化进程。

3、构建特色配送系统

(1)现状。目前,配送系统主要包括物流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方式。物流外包按件收费,并参考重量、体积、运输难易等。按目前价格,普通家庭一天的蔬菜采购量按同城计算物流成本大约10~20元,时间约2~3天。不但成本高,而且时间无法接受。自建物流可以实现即时送货,但成本会更高。这也正是网站只赚吆喝不赚钱的根本原因。要实现农副产品的大规模网上销售,必须建立一套有特设的配送系统,即:成本低、时间短。现有研究成果强调扶持物流企业,包括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我们认为,这一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绝不是关键问题。

(2)特色配送系统的具体内容。将居民小区附近的商店(或小区保安室)发展为加盟商,成为物流终端,构建“公司―区域集散点―小区集散点”的三级物流体系。运作模式:居民家庭提前一天在网上下单,公司(农户)根据订单组织第二天的采摘、清洗、分类、包装,并配送到市内各个区域集散点,区域集散点再配送到各小区集散点,居民下班后即可拎回家使用。实现当天采摘,当天上餐桌的愿望。由于配送点大大减少,且相对固定,成本必将明显降低。

(3)政府支持。首先,建立配送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系统运营的初期,客户少,且相对分散,运营成本高,企业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进行扶持,包括:税收减免、贴息贷款、财政支持、创业扶持资金等;其次,将小区保安室或会所发展成为物流终端,可能会受到物管公司的抵制。因此,需要政府发挥自己的协调功能,促成物流体系的顺利建立。

六、结论

农副产品标准化不是对农副产品进行复杂的分类、定级,而是根据人们的购买习惯,列示人们感兴趣的指标体系;物流体系的改进也不是简单的扶持,而是指出具体的措施,即:构建“公司―区域集散点―小区集散点”的三级物流体系。只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农副产品的网络营销就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破解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倩,穆月英.我国蔬菜价格波动、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1.8.

[2]黄海龙,蒋平安.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新疆农业科学,2010.9.

第5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关键词] 西部金融中心 高职院校 国际贸易 课程改革

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很多领域都实施了对外开放,外贸业也不断发展,对金融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随着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成都正朝着金融的“三中心”(即: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迈进。预计到2012年,成都市金融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50亿元,占到第三产业的12%和GDP的6%;全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将达170家,后台服务总部达到40家,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这就要求有规模可观的大众化商贸教育来满足这些社会需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形势与需求状况

近年来,外贸毕业生迅速增加,使得外贸行业所需的人才渐渐趋于饱和。此外,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沿海一带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中西部的外贸企业虽然受冲击较小,但也面临“减员增效”,总体上就使得我们外贸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大减少。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无疑为重西部企业带来了福音。随着“四个平台”的搭建,成都将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具备较强竞争力、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届时,将需要相当数量与金融想关专业的实用型人才(诸如贸易、物流、银行、保险等从业人员)。如果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外贸专业是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主渠道,那么高职院校将成为基层甚至中层金融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我们抓住这一有有利时机,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展开对国际贸易专业教育调研,适时调整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计划,在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课程教育改革。

二、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满足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对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增设部分延伸课程(选修课程)。

1.课程内容改革

根据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对高职学院经贸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新要求,在国际贸易专业中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

修改现有的《期货概论教学大纲》,其中增加农产品期货内容,包括菜籽油、玉米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的相关内容。

在《保险概论教学大纲》中增加农产品保险的内容。此调整既可以满足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农产品现(期)货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环境下对就业市场的新需求,也顺应了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现有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中增加农副产品营销内容。该门课程我们可以放在大三开设,因为它是结合农产品基本知识和营销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结构内容的重点可以放在如油菜籽、玉米、生猪等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重点建设的三大农产品现(期)货交易中心所涉及的具有四川特色的农副产品的营销方法和渠道上。

为适应网上交易需求的变化,我们计划在《电子商务》课程中增加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内容,包括农副专业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促进电子金融平台的搭建;在《网络营销》中增加呼叫中心内容。

在国际贸易开设的相关物流课程中,新增两个内容,一是在物流运输课程中增加鲜活农副产品运输内容的板块;二是在《物流管理》课程中增加“物流体系的网络化”内容,是我们的课程更加适应当前物流面临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环境的变化。

2.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为迎接金融中心建设下,新就业契机的到来,也为更好地实现专业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可增加一项实践性课程“金融柜面结算”的课程,并且增加配套实训室。

该课程根据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出发点,按照项目来引领学生,以任务为核心,以活动为基点,采取模块化方式构建教学,主要包括“临柜柜员基础知识”、“钱箱、重要单证、印章、密押的管理”、“日初业务处理”、“人民币储蓄柜面业务处理”、“外币储蓄柜面业务处理”、“单位存款业务处理”、“贷款业务处理”、“柜面日终业务处理”。每个模块按照临柜人员面临业务特点的不同,划分为几个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进入银行后,可上岗、接手实际业务,最大限度地缩短培训与上岗工作的距离。

为配合理论教学,应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训练,例如:引导学生参观地方银行、外汇交易中心、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加深和了解及初步运用。借助学科的硬件环境,实验室进行模拟交易和实际系统应用,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为学生提供接触金融市场和投资操作、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机会。

整合课程系统是开放的,具有专业拓展的灵活性,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技能课程、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基础上,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的不同类别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外贸行业不同岗位就业的需要,或适应向相邻职业岗位升迁的需要,更好的在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

注释:

“四个平台”是指构建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体系;建成区域票据交易中心;申请设立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和柜台交易试点,构建地方交易平台;筹建菜籽油、玉米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第6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于1998年1月投入运营,2002年1月由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吉农投资有限公司控股。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是商务部等13部委认证的全国四大绿色样板市场之一,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确定的中国商业信用企业。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场。2003年8月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市场与全国名特优农副产品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农副产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实现交易量105万吨、交易额35亿元。

市场农副产品类别齐全。设有肉类交易区、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粮油交易区以及水产、南北干货交易区。

市场交通便利。市场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沪南路、中环线的交叉口。距外环线约2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约22公里。沪南路、中环线和外环线与徐浦、杨浦、南浦、卢浦大桥相连,贯通了上海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市场物流设备设施齐全。拥有高低温仓储、停车场等物流设备设施。

市场服务周到。设有客商服务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和电子化结算中心,昼夜24小时为客商提供服务。

为适应上海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全国高级的、现代化的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生鲜农产品物流平台,辐射华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和农业的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用农产品消费的需要。

详情请登陆本公司网站:省略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路2000号

邮编:201204

总机:58439988、58447181

传真:58430733

第7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地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销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

为了促进农副产品生产的发展,沟通城乡流通渠道,为城镇人民和对外贸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交售日期、数量及价格

1.乙方必须在____年____月以前(或____月____旬内),向甲方交售____(农副产品)____斤(担)

2.甲方应按照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价格(国家允许议价的,价格由甲、乙双方协商议定),向乙方计付货款。

3.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如需提前或延期交货与提货,均应事先通知对方,达成协议后按协议执行。

第二条 品种、等级、质量及包装

1.____ (农副产品)的品种、等级和质量,按下列第( )项执行:

(1)按国家标准执行;

(2)按部颁标准执行;

(3)按地区标准执行;

(4)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2.____ (农副产品)的包装,按下列第( )项办理:

(1)按国家或部门规定的办法执行;

(2)由甲、乙双方协商包装办法。

包装物由乙(甲)方供应,包装物的回收办法另订附件。

第三条 交(提)货方式

1.交(提)货方式按下列第( )项办理:

(1)送货,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送往____(接收地点),交货日期以发运时运输部门的戳记为准;

(2)提货,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通知甲方提货,以发出通知之日作为通知提货时间;

(3)代运,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向运输部门提报运输计划,办理托运手续。交货日期以发运时运输部门的戳记为准。

第四条 农副产品的验收地点

(实行乙方送货或乙方委托运输部门代运的,以接收地点为验收地点;实行甲方提货的,以提货地点为验收地点。)

第五条 验收办法

(合同应明确规定:(1)验收期限;(2)验收手续;(3)验收标准;(4)由谁负责验收;(5)在验收中对产量质量发生争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交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裁决。)

第六条 货款结算办法

乙方交售的____(农副产品)经验收合格后,甲方应在____天之内,通过银行转帐(或按银行的规定以现金)向乙方支付货款。

第七条 乙方的违约责任

1.乙方交货数量少于合同的规定而甲方仍然需要的,以及供方逾期交货而甲方仍需要的,应照数补交,乙方并应比照人民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按逾期交货部分货款总值计算,向甲方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乙方超过规定期限不能交货的,应偿付甲方不能交货部分货款总值____%(1%~20%)的违约金;因逾期交货,甲方不再需要的,由乙方自行处理,并向甲方偿付该部分货款总值____%(1%~20%)的违约金。

2.乙方如因违约自销或因套取超购加价款而不履行合同时,应向甲方偿付不履行合同部分货款总值____%(5%~25%的幅度)的违约金,并退回套取的加价款和奖售、换购的物资;乙方违约自销多得的收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上交国家财政。

3.乙方在交售____(农副产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甲方有权拒收,乙方同时应向甲方偿付该批货款总值____%(5%~25%)的违约金。乙方交售的鲜活产品如有污染或疾病的,甲方有权拒收,并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乙方的包装不符合规定,发货前需返修或重新包装的,应负责返修或重新包装,并承担因此而支付的费用。发货后因包装不善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赔偿其实际损失。乙方由于返修或重新包装而造成逾期交货的,按逾期交货处理。

5.甲方按乙方通知的时间、地点提货而未提到的,乙方应负逾期交货的违约责任,并承担甲方因此而支付的实际费用。

6.因数量、质量、包装或交货期限不符合合同规定而被拒收的产品,甲方应代供方保管。在代保管期间,乙方应负责支付实际开支的一切费用,并承担非因保管、保养不善所造成的损失。

7.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预付定金的,供方在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加倍偿还。

8.实行送货或代运的,乙方错发到货地点或接货单位(人)时,应按合同规定重新发货或将错发的货物送到合同规定的地点、接货单位(人),并承担因此多付的运杂费及其他费用;造成逾期交货的,还应偿付逾期交货的违约金。乙方未经征得甲方同意,擅自改变合同规定的运输路线或运输工具的,应承担因此多支付的费用。

9.乙方在接到甲方验收产品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在15天内做出处理,如乙方未按时处理,可视为默认。

第八条 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在合同执行中退货的,应偿付乙方退货部分货款总值____%(5%~25%)的违约金。因此造成乙方损失的,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赔偿其损失。

2.甲方无故拒收送货或代运的产品,应向乙方偿付被拒收货款总值____%(5%~25%)的违约金,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和费

用。

3.按合同规定提货的产品,乙方通知提货而逾期提货的,除比照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按逾期提货(收购)部分货款总值计算偿付违约金以外,还应承担乙方在此期间所支付的保管费或保养费,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其他实际损失。

4.甲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付款的,应按银行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向乙方偿付延期付款的违约金。

5.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包装物的,乙方交货日期得顺延,甲方并应向乙方偿付延期付款的违约金。因此造成乙方损失的,甲方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赔偿其损失。

6.甲方如向乙方预付定金的,在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预购合同时,无权收回未履行部分的预付定金。

7.甲方必须承担因错填或临时改变到货地点而多支付的一切费用。

8.甲方在合同规定的验收期限内,未进行验收或验收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视为默认。

9.在合同规定的验收期限内,未进行验收或进行验收后未提出书面质量异议的,即视为默认符合规定。对于提出质量异议或因其他原因拒收,应负责妥善保管,等候处理,不得动用。一经动用即视为接收,甲方应按期向乙方付款,如不按期付款,则按延期付款处理。

第九条 不可抗力

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尽快向对方通报理由,经有关主管机关证明后,可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乙方如果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不以违约论。对这些产品的处理办法,可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农副产品因受气候影响早熟或晚熟的,交货日期经双方协商,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达成协议。未达成协议以前,原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一方接到另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后,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做出答复,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的期限答复,逾期不做答复的,即视为默认。

第十一条 其他约定

违约金或赔偿金,应在甲、乙双方商定的日期内或由有关部门确定责任后10天内偿付,否则,按逾期付款处理。

第十二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本合同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 签订,有效期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 表 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年__月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 表 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关键词: 西部金融中心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课程改革

早在1993年,成都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城市,即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排名西部第一。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成都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08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成都形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门类齐全、功能完善、金融业发达程度高的金融集聚区,并把成都建设成为金融的“三中心”,即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域金融市场中心和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1]成都以创造良好的金融“三中心”建设环境为发展目标,迎来了地方金融机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构想2012年的成都,繁华的街头金融大厦林立,50家银行、60家保险机构与同样数量的证券机构和上市公司总部聚集而来,40家金融后台总部连通着全国甚至海外,30万名金融专业人才穿梭其中为我们提供服务。这将是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也是一个具备较强竞争力、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届时,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将达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7%;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9%,金融业将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金融中心建设使成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相应变化。

成都产业结构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助推下,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时期,各行业将迎来有利的发展机遇。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众多外商来蓉投资,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拓展,各行业市场将更加繁荣,这必然为成都市的就业市场格局带来新一轮的变化。新岗位群的增设、岗位要求的调整和升级,将成为成都就业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就业岗位的新变化成为了地方性高职学院进行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重要导向。根据成都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大部分就业岗位将集中在服务业。

1.地方性金融体系的完善,新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构建,提供更多农业服务类就业岗位。

地方金融体系的完善,成都农村金融服务业的提升,将带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增加和相应岗位群的新设。新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构建,特别是网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搭建,进出口贸易机会的增多,将拓宽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农民的知识性、技能性的要求提高,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网上农副产品流通与进出口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技巧,促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流通渠道的升级也必然增加网上农副产品交易运作与管理的相关岗位,以及农副产品外贸交易的相关岗位。

2.完善金融体系,繁荣第三产业,新增大量金融服务机构和岗位,提出金融服务类岗位新要求。

第三产业作为成都市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快成都第三产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物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先导产业的加快发展,金融业、旅游业、商贸业、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教育培训业、体育产业和医疗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积极培育,将提供大量的新增行业机构和就业岗位。而金融“三中心”的逐步建设和完善除了将提供大量金融就业岗位外,对金融类就业岗位也提出了更规范的新要求。

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岗位群相应变化的今天,各个省内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找准自我定位,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造相应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岗位需求,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配套改革。

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设将促使经管类相关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

对经管类专业来讲,着力打造社会服务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在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发展以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为代表的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不仅将提供就业平台,而且将成为带动枢纽,更是成都金融中心这一城市品牌的又一集中体现。[7]因此,我们应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就此入手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据了解,成都市已敲定在高新区建设占地规模约200万平方米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将是集银行、保险、证券“三位一体”的后台服务中心,同时辅之以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交易所。该中心将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各大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中心,各大银行的单证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等等。该中心将重点引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建立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银行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等“全覆盖”的服务体系,预计2―3年内,将建成一个投资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8]

由此可见,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对成都市金融服务工作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保证,其所需的金融服务型人才,特别是相应岗位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对人才需求的及时性也提出了要求。因此,经管类的相关专业需及时按照该后台服务中心的人才需求方向和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调整。

根据教学及师资条件,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经管类部分课程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重心,针对性地修改或增加技能项目,建设相应的实验环境,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实用性。

1.针对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建设,特别是呼叫中心的建立,对相应课程的技能项目进行改革。

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所包括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的全国性电话中心,各大金融企业的电子银行中心,各大银行的单证业务处理中心、资金清算中心中,就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施的可能性和操作性最强的是呼叫中心。而且,随着金融中心建设对成都市金融体系改革的逐渐深入,金融行业的逐渐规范和完善,呼叫中心的专业化需求会越来越大。不管是电话中心的建设还是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不管是金融服务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呼叫中心在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学生进行呼叫中心的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认为,从教学改革实施的角度讲,可在相应课程中适当增加呼叫中心的专项技能训练或实习练习,并在操作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业规范性指导和要求。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呼叫中心对岗位的专业化需求跟现有的呼叫中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学生的技能培训上,应着重对其岗位的操作规范性要求更高,如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对信息的洞察和捕获能力,信息的传达能力、速记能力,等等,都要进行专业化要求,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化应用水平。

2.针对各大金融企业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对相应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成都市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进程,各大金融企业也将加快金融电子化改革。因此,电子银行中心的建设便成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项目之一。未来各金融机构将充分运用电子银行作为交易支付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交易的运作效率。这也意味着各高职院校应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加强金融电子化人才的培养。

3.针对银行业中业务组合模式的逐渐变革,建立相应的模拟实验室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越来越强大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将推动整个银行业中业务组合模式的变革”。目前,国内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在营业网点进行,“排队难”问题自然难以避免。而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建立,查询、挂失等后端业务就可以转移到后台中心办理,减轻营业网点柜台压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立后,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目前主要剩下了前端(收款、递款等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和中端(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脑输入存取款等业务信息、打印单据等),而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完善,今后中端业务也可以逐步转移到后台办理,银行柜台人员不需要再通过电脑输入业务信息,这样客户等待的时间又将缩短一大半。

专设柜面结算实验室,在第一阶段建设中可根据银行业目前的业务组合模式进行设置。由于将来的银行柜台业务主要是客户的接触性业务和存取款等业务信息的电脑操作、打印单据等,因此,柜面结算实验室在第二阶段的完善建设中可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客户接触性业务、业务信息的电脑输入和单据打印等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素质。

三、西南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平台建设将促使经管类相关课程内容作相应调整。

为了给金融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成都市将搭建四个平台:构建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体系;建成区域票据交易中心;申请设立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和柜台交易试点,构建地方交易平台;筹建菜籽油、玉米和生猪等农副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而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成为西南最大农副产品贸易平台亮相成都沙西线。

规划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可容纳商家2000余户的成都市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于2009年9月在成都沙西线投入使用。与传统农贸市场不同的是,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用电子网上交易,即将每个商家的产品通过电子平台对外,买家和卖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9]对此,经管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应进行针对性调整。

我认为,可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内容上,应适当增加有关农副产品网上批发交易的案例和内容,并在电子商务实验或实训中,适当增加相关农副产品作为学生交易的模拟对象,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农产品网上批发的操作流程,提高其人才的实用性。另外,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上,可适当增加有关农产品交易商网络营销的案例和技巧,使其掌握农产品交易商网上信息、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专项技能。

成都市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将成为西部金融聚集地、金融人才高地。而地方性高职院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紧抓机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自我特色,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背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培养金融服务型专业人才、操作型人才,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成农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动态[J].2008,(7)(总10).

[2]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成都工业发展[J].成都日报,四川新闻网,2008,(11).

[3]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06).

[4]李杰,吴永辉.成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剖析[M].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文集),2007,(09).

[5]陈文通.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J].人民日报,2003,(01),第九版.

[6]成农院高教研究所.高教动态[J].2008,(08).

[7]川办发(2007)7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

第9篇:农副产品贸易范文

答:开展农村集市贸易,从根本上说来,是由的性质,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各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情况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是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交换的具体形式必须同生产与需要的状况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农村中所采取的交换形式,就必须从当前农业生产与各方面对农产品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又要能够更好地为需要农产品的各方面服务。

在成立之后,农业经济活动的计划性是大为加强了,国家与集体,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更加密切了。但由于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还不可能将其全部的经济活动直接纳入国家计划。

农副业产品的种类繁多,生产荣件不一,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既有集中、大量生产的,又有分散、零星生产的;既有生活资料,又有生产资料;既有自给性产品,又有商品性产品。在商品性产品中:有的是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产品,有的是比较次要的产品;有的是供应全国需要、远地需要或出口需要的产品,有的是供应当地人民需要的产品。上述这些情况就决定了在交换方面,需要允许有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小自由”。

对于粮、棉、油等对于国计民生关系特别重大的产品,必须由国家统购统销,对于其他国家需要、出口需要的重要产品,国家也需要通过合同派购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统筹安排,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与分配,才能保证城乡交流顺利地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组织按照各方面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与分配。但在农村中,还有不少零星分散的、品种相当复杂的、对整个国计民生来说是比较次要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售,同时在产地附近的集体和个人又需要这些产品。有生产者,有消费者,如何把他们连结起来呢?国营商业可以起桥梁作用,但决不可能,也不必耍完全包下来。而农村集市贸易则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对国营商业超补充作用和助手作用。农村集市贸易同国营商业的计划购销比较超来,有这样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直接交易;商品不经过中转环节,并且允许商品出售者自己定价或交易双方自由议价,价格比较灵活。这是一种比较灵活方便的交换形式(当然还有其他特点)。

各级组织与社员个人,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总的说大部分是可以自给的。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技术条件与生产习惯的不同,自己所生产的品种、数量同自己所需要的品种与数量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多些,有的少些,甚至没有。通过农村集市贸易这种直接交换的形式,就可以使、生产大队,生产队、社员个人,相互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另外,公社与社员个人自给有余的副食品及各种手工业产品还可以卖给附近城镇来的消费者个人,成为城镇供应的一个补充来源。

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直接交易,而不经过中转环节,就可以缩短商品流通时间,使商品及时而迅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就可以减少商业机构的中转手续,减少国家的商业费用。从买者方面说,由于他的部分需要从集市贸易上得到满足,又可以减少国营商业供应工作的负担。

在这些零星分散生产的农副业产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一向供应城市,远销外地或供应出口需要的产品。这一部分物资是必须由国营商业部门收购的,但正由于它们是零星分散的,如果完全靠国营商业部门到各地向生产者直接收购,则相当困难。而在有了集市贸易之后,由于成千上万的人,携带商品来同一地点出售,就会集零星为大宗,变分散为集中,并且无形中起了短途运输的作用,既便于国营商业部门收购,又可以节省国家的运输能力与运输费用。至于为广大人民需要的其他一些农副产品,由于集市贸易的这种方便,商品品种就此较齐全,需要的面也比较广。这样就容易使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找到适合的买主;各个消费者又可能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一般说,集镇又是较大的国营商店、手工业工厂、修理服务业、饮食业、文化机关所在地区,农民来这里赶集,也可以一举数得。

允许出售者定价成交易双方自由议份,适当地运

用价值规律,就可以吸引生产者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市场货源,改善城乡供应状况。

归根到底集市贸易的根本作用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农村副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集市贸易发展了。农民所生产的商品性产品就可以及时卖出去,就可以及时买回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从而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而农副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又为集市贸易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前提条件。生产发展了,集市贸易繁荣了,供应城乡及出口的货源也就增多了,也就能够更多、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农副产品的需耍。

问:农村集市贸易是什么性质的?它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有何本质的区别?

答: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营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则是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小自由”,是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的一种补充,是国营商业在农村初级市场上的助手。

农村集市贸易是阶段农村商品交换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所谓集市贸易的性质问题,也就是在这种市场上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性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