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两者的有机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形式,为传统的移动通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结构。随着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势必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之所在。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形成机制、终端的普及方式、产业链整合模式等方面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所以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于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把握好产业链整合创新的发展趋势,谋求自身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分析
1、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市场的驱动及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开始呈爆棚式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间博弈竞争,都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尽先机,占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核心主导地位。我国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3G业务时代,提前布局4G业务,不断提升网络基础设置与技术支持,扩大市场容量。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环境起到了开拓与巩固的作用。在著名移动终端制造商苹果公司的引领下,移动终端制造商之间如火如荼的竞争,极大地丰富了技术的种类和移动终端产品的提供。传统互联网巨头不出所料的进入移动互联网产业,利用技术背景与网络影响力推出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产品。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的活跃程度,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应用变得丰富异常而贴近生活。因此,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处在如日中天的发展阶段,相关国家政策的扶植、相关参与主体的大力开发和推广,以及诸多外来高新科技力量的竞争与我国自主研发的助力,都在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发展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态势分析
毫无疑问,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潜在移动互联网市场。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的《2012-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预测》数据显示,预计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个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市场空间以及市场规模已经大大超出传统的电脑网络使用设备,移动终端的使用正逐步替代传统互联网使用设备,然而在这样的高速发展之下,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之路。
2000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萌芽时期。以“移动梦网”为代表的官方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成为我国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是仿照日本移动互联网产品模式的开始。而后随着3G门户网的陆续开启,使得在2006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69亿。2007年的终端制造商苹果公司iphone的推出,使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参与主体开始在产业链上下游渗透,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开始思考全新的商业模式,然而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并不十足,而且由于文化等原因,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着自身较为特殊的需求,生硬地照搬国外产品并没有在国内有较好的反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其盈利性可行性较低。实际上,如果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参与主体能针对国内需求开发产品,借鉴国外经验加以调整,而不是一拥而上的“拿来主义”,其商业模式反而能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3、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10年,摩根士丹利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相关数据表明,全球正处于“第五个技术周期”——移动互联网之中。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将会超过桌面互联网,并终将会超出人们想象”。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将在这个大趋势之下。我国的互联网产业从1999年开始,已经创造了一个行业的深化,在国内已经拥有了规模庞大的使用群体,电脑已经作为一个普通的生活用具,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生活,各大商业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等的业务运作与工作流程,也无不与互联网的工作紧密相连,标志着互联网已经在国内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然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使用,让人们获得信息或者进行工作的模式,也不再单一依靠电脑设备。移动终端的及时性及便利性,成为人们获取移动网络信息及服务的主流途径。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条件的产生及成熟,移动互联网产业在国内将更加趋向服务化、融合化及便利化。根据我国发展环境与发展态势分析,我国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以下五大方面的内容:第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势必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二,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深度融合,彼此互补;第三,“终端+产品”的商业模式成为产业链主体竞争的主要手段;第四,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推动移动商务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第五、移动互联网与医疗保健结合将会成为新兴热点。
二、产业链整合创新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演进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参与主体众多。包括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互联网巨头、用户、通信设备制造商等等。2000年到2003年期间,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萌芽时期,电信运营商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一直担任着产业链上核心领导地位。从“移动梦网”开启,到GPRS服务的启动,逐步形成了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态,如图1所示。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电信运营商的地位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2004年开始允许WAP独立网站的发展,到2007年移动终端制造商开发的iphone,再到无线接入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移动终端厂商开始进入产业链内部,电信运营商的核心地位被打破,形成以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为主的四大核心参与主体的产业链。如图2所示。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演进过程,早期体现在相关的彩信、网络铃声、图片、歌曲、游戏等活动上,以其娱乐性和媒体化为主。其后随着技术发展与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演进开始走向涵盖付款、通信、网络沟通、网络购物等日常活动,以其服务性和功能化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到目前为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演进成为一种合作竞争的关系,产业链的复杂化与多元化,要求明确产业链专业化分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势在必行。
2、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索发现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与探索,我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商业模式的研究难以统一。目前,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并不少见,然而对其商业模式的研究方法众多,根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层次的不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总结前人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为研究对象。如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研究,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商业模式的研究从产品服务、市场细分、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类,以移动互联网核心业务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移动商务、移动广告、移动支付、移动搜索等方面对其商业模式进行研究。第三类,以产业联盟为核心进行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终端+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模式、“软件+服务”商业模式、广告盈利商业模式、“双网”(广电网与移动网)运营模式、传统移动增值业务商业模式等。
第二,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能照搬互联网商业模式。作为移动网与互联网的交集,移动互联网业务融合了移动通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客观的走向上,也一直是遵循这传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途径。从门户、即时通讯、搜索拓展一直到社交服务。然而,根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态势分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复杂程度,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方式及渠道并不能完全在移动互联网上得到体现,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更趋复杂与多样。
第三,商业模式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创新整合作为推动力。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复杂多样,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并不十分顺畅,盈利性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要求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合作,有意识的进行专业化分工,对产业链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良性沟通,能够实现跨越操作系统,解决安全兼容问题,避免过度竞争,寻求双赢。
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的条件、现状及模式研究
1、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的条件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整合,一方面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为基础,以此提高互联网产品的性能与科技含量,通过各种各样的功能开发,提高其对个人乃至企业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市场空间,客观上得到普及与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植。国家应当加大相关产业的扶植力度,在资金上、政策上提供更多的帮助与便利,提高我国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普及单位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合能力、开发实力以及技术力量,从而为国内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提供环环紧扣的抓力及扭力。同时,国内市场各经营单元也要广泛吸收外来科技力量的参与和帮助。在这方面,三大移动终端制造商苹果、三星以及诺基亚的功勋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及产品综合优势,从而为移动互联网设备如手机产品及平板电脑产品等等注入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及竞争亮点,他们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及普及所做出功勋也将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中国的网民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将享受到更多高科技的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工作上的无穷便利。除去技术与政策因素,相关经济因素也在起着关键的作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往往使用成本较高,其分为以及关键设备、软件设备以及网络产品等三个方面,各方面的成本都是相当昂贵的。此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所产生的流量费以及相关软件下载所需要交付的费用,都在挑战用户的综合经济实力。所以从侧面上,它需要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进步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才能鼓励相关消费人群更加勇敢地消费及使用,并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欲望。
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现状分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是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热度不减,成为互联网行业仅次于电子商务的第二大“吸金”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根据世界银行最近对128个国家的经济调查分析,宽带服务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就会带来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毫无疑问,根据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对周边产业的影响来说,移动互联网产业就会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势必引发产业链结构的变革,最终驱动通信产业链全面升级。然而目前我国针对于产业链整合创新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与探索也并未形成完整而合理的整合思路与模式。但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参与主体因势而动,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认识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初步形成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产业链整合创新的态势。
3、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的模式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力度不足,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根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适合我国的产业链整合创新模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纵向结盟产业链整合模式。就是通过与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以实现优势互补。具体例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纵向结盟。如三星、苹果、诺基亚等公司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的双赢合作。电信运营商通过与终端制造商的合作,提供不同价格以及内容的话费合约套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实惠与便利的使用条件,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络的伸展与普及。二是互联网巨头与终端制造厂商纵向结盟。我国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已经制造出各自公司与终端制造商合作的移动终端,试图提前占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机。第二种,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模式。就是通过核心参与主体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完全控制控制产业链的部分关键环节。如电信运营商开始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由于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提供、渠道营销、品牌强化、价格拉动等方面重视空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开始转变传统移动通信业务,从用户需求出发,成为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才是产业链整合创新的大势所趋。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移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我国拥有着不可小觑的用户市场和移动终端产能,这些将会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应依托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合创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延伸产业链上下游,保持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突破,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拥有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从而大力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
[2]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报告[R].2010.
[3]易观国际http://.
[4]赵慧玲,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J].移动通信,2009.
[5]王欣.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
[6] 王军武.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中国经营网,2012.
[7]滕颖,楚燕梅,赵丽娜.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信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能力分享;价值网络
一、企业价值链的变化
价值链专注于竞争,而价值网络强调以能力要素为基础的价值创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价值链的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价值链不得不进行重构。变化的结果带来了价值链的解构与价值网络的建立。企业价值网络使客户价值纳入到网络成员的价值链当中,就形成了价值网络。它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流程,使价值链各环节以及各主体以整体价值最优为原则进行合作、分享、互动,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中各节的联系。加快资源与能力在网络主体之间的相互流动,最终有益于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企业价值链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价值链的中心发生了变化―突出客户的中心地位,而逐渐弱化传统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的作用。在企业价值网络中,主导中心的概念和作用都在淡化,更强调以产业链或者企业价值网络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挖掘、满足客户需求,以实现整体的价值最大化,该特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表现明显,而这一变化将深刻地影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各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具体如何构建。
从产业价值链的演变可以看出,企业与企业的价值关系逐渐突破了以前的单向链式关系,逐步建立了基于产业链的企业价值网络。要想企业持续发展,必须突出企业间合作、分享、共赢的关系;对于实现共赢,价值网络成员之间的知识、资源、能力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企业价值链中的能力分享
企业之间合作与能力共享是现在企业的必然选择。能力分享与能力流的实现途径有多种,合作形式为最普遍的载体,客户需求是推动其发展的源泉。在价值链中,能力流的方向由客户需求决定,为各主体取得价值增值是能力流存在的必要条件。
能力流与能力分享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能力是基础, 在企业合作过程中伴随着能力流的活动,通过能力流的交互,企业实现能力分享就形成能力流,能力流被吸收、转化并形成价值增值就有可能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各主体的能力分享活动。能力流中既包括与能力分享有关的企业资源和企业知识,还包括企业从事活动过程中所依附的相关制度、机制和流程内容以及关键能力,所以说能力流是能力分享的一种形式。
企业能否在合作中获取对自身有用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合作的对象、商业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而成员间在能力分享上的开放性,价值链成员之间的信任性、先期合作关系、沟通渠道的丰富程度因素将影响企业能力分享的作用和效果。
能力共享的主体要关注“新水桶”效应。能力共享的模式中,企业拿最长的木板也就是关键能力加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的前提下,从而获得自身的更大价值。
三、基于能力分享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企业客户环境和产业环境与商业模式有对应关系。其中,客户环境的核心是客户价值;而无论竞争思维还是合作思维模式下,竞争环境与伙伴环境是商业模式的两个依存条件。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和管控模式既是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商业价值的反映,更是移动互联网能力分享商业模式构建的最终载体。
构建商业模式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运作产业价值链,众多参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构建与维持也将开始运动,这些关系正式商业模式梳理下的各种关系。
从商业模式试题构成中谈能力共享,也就是谈市场能力、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分享对商业模式的三大实体所起的作用。业务模式中的能力分享是整个商业模式能力共享的关键。这个要从三个层面讲:首先,在产品生产环节上能力共享。其次,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环节一差异与差距为能力分享重点。再次,以合作方式实现盈利模式的能力分享。如果不以各主体收入差异为能力分享的基础,就无法实现多方价值最大化,导致盈利模式滞后,业务模式难以为继。
管控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起到对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进行协调、支撑和管理等作用。产业价值链不同参与主体在管控模式上能力分享主要应关注这几个方面: 要重点在对市场反应机制方面进行能力分享,同时结合在售后服务流程和保障机制和在企业的价值关系网络、公司治理能力方面的能力共享。
价值链与商业模式有其共同点,他们都以产品为载体。不同的是,价值链是一个隐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上游到下游不断进行着价值创造,但商业模式围绕客户价值,进行产品的定价与销售,最终通过资金流的分配实现。二者关注的重点和解决的问题也有所差异。而产业价值链站位更高,能决定或影响商业模式的形态。
还应该注意的是,消费者需求、用户消费行为、决策购买行为都会多商业模式有影响,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这些互联网应用产品的典型特征使得价值链的上下游,产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通过上文一个好的产品找到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所以通过本文分析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管控模式等实体构成可能的能力共享方式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就能对价值链中各主体积极参与发挥和利用关键资源进行能力分享提供有益提示,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6]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可以说,没有免费的策略,就没有今天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没有免费,也就不可能产生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巨头。
问:
为什么各种互联网服务都将免费作为进入并迅速打开市场的法宝?
为什么免费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
免费的策略究竟是一时之需还是互联网行业的必然特征?
让我们从商业模式角度来分析互联网行业的免费特征的必然性和对传统企业的借鉴意义。
很多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最大的误区:就是一进入互联网就想着怎么赚钱,再加上一些无良的“大师”的误导,非常天真的认为只要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推广和销售平台,收入和利润就会滚滚而来,就会月入百万千万亿万,这样的认识必定导致失败。
互联网商业模式强调的,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千方百计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企业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免费模式是一种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模式:就是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从而获得巨大的免费用户。这样,百分之几的付费率就能产生足够的收入和利润。
免费模式的核心:我的A业务免费,汇聚大量的免费用户之后,可以用免费用户的商业价值开拓哪一个收费的B业务?由谁(甲)来付费?谁(乙)来最终买单?
一般的传统商业模式的商业逻辑:“羊毛出在羊身上”。免费模式的商业逻辑:“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1、羊毛出在牛身上,然后牛来买单。
免费邮箱的商业逻辑:邮箱使用免费,汇聚大量免费用户,大量免费用户就具有广告价值,然后推出广告业务,向做广告的企业收费,由做广告的企业最终买单。
当年,263邮箱对个人用户收费,靠收费实现了短暂的盈利,可是今天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而163邮箱一直坚持免费模式,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子邮件服务商。
关键词:在线旅游;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一、引言
互联网、旅游信息技术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正改变着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旅游企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传统旅游服务逐渐向在线旅游服务转变,一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旅游企业正崛起和壮大。蓬勃发展的在线旅游市场,使得在线旅行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然而,整个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的价格战弥漫着整个在线旅游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积极探索创新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成为目前各在线旅游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携程网、去哪儿网、艺龙、途牛四家上市的在线旅游企业作为分析对象,选取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整合目前在线旅游市场中已经出现的商业模式,根据目前在线旅游市场的环境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探索,力图给发展中的在线旅游企业带来启发,更好地为旅游消费者服务。
在线旅游是互联网与旅游业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兴旅游业态,目前学术界对在线旅游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将在线旅游定义为:利用互联网为旅游行业服务,为旅客提供信息查询、旅行预订、旅行定位、旅行分享等旅行前中后一体化服务,使传统的旅游行为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更加便捷快速。
二、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类型
目前在线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就整个在线旅游市场而言,虽然有些领域有被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垄断的迹象,但细分化发展态势逐渐明显。目前市场上的在线旅游企业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1)在线旅游交易服务商,代表企业有携程、艺龙、途牛、驴妈妈等;(2)垂直搜索引擎类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代表企业有去哪儿、酷讯等;(3)社区点评攻略类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代表企业有到到网、蚂蜂窝、穷游网等;(4)“B2B+B2C”类在线旅游服务商,代表企业有同程网、欣欣旅游网、汇通天下等。随着旅游者需求不断多样化,大型在线旅游企业不断整合旅游供应链,为旅游者提供全方面的旅游服务,而小型在线旅游企业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领域,不断探索细分化市场,各个在线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随着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
(一)携程网商业模式
到目前为止,携程仍然是在线旅游行业的老大,占据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从携程网的商业模式来看,属于在线旅游交易服务商,其主营业务有酒店预订服务、机票预订服务、休闲度假服务、商旅管理服务等,目标市场以商旅客户为主,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酒店预订费用、机票预订费、度假产品、自助游与商务游中的酒店和机票预订费用、商旅服务费用、预订旅游门票、订餐佣金和广告收入等。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携程也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细分旅游市场,旅游服务覆盖范围扩大,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
(二)去哪儿网商业模式
去哪儿网是为旅游者提供垂直搜索引擎服务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交易平台TTS(total solution)系统,该模式为航空公司、酒店、商等开发的旅游产品销售系统提供解决方案,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旅游产品的比价功能。去哪儿网的主营业务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机票预订、酒店预订、度假搜索、火车票业务、旅游产品团购和旅游攻略等。其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效果计费、网页广告收入等,即按照旅游服务提供商通过去哪儿网实际成交的金额或通过去哪儿网带来的点击来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三)艺龙旅行网商业模式
艺龙旅行网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最低成本、最简单的交易、最智能的信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旅行服务,打造中国最大的、最智能的旅行服务市场,让艺龙旅行网成为出行者需求资讯和帮助的首选,为广大出行者提供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机票产品和酒店产品是艺龙旅行网的核心产品,同时还为企业用户提供特惠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特约商户服务,为联盟网站提供返佣服务。艺龙旅行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与商家合作给商家带来客户的佣金,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航空公司合作,通过网络平台和订购热线销售机票提取的佣金,二是与酒店合作,收入来源主要是酒店、机票、度假产品预订费,小部分是来源于在线广告。
(四)途牛旅游网商业模式
途牛旅游网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旅游产业链,通过呼叫中心与业务运营系统服务客户,创新在线旅游预订模式。与携程、艺龙等卖酒店、机票产品不同的是,途牛只卖旅游线路,但跟传统旅行社门店销售模式的区别在于,途牛网是以“网站+呼叫中心+旅游线路”的方式展开业务,这就是途牛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途牛网的主营业务有:(1)跟团游,包括周边游、国内长线、出境游等。(2)自助游,包括海岛、港澳、三亚、丽江、九寨沟等,既有国内外自助游套餐,亦可单订某种产品或任意搭配组合。(3)公司旅游定制服务,针对个性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途牛网把航空、酒店、餐厅、景点等单一产品打包组合成旅游产品,通过在线预订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旅游服务。途牛网盈利主要来源于采购与零售之间的差价以及为旅行社提供预订服务所取得的分成。
三、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对比分析
(一)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商业模式是能带来市场收益的结构系统,由不同的要素构成,所以分析在线旅游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时,有必要分析其构成要素。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文献阅读,选取目标客户、战略目标、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优势、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构成进行要素分析(见表1)。
(二)在线旅游上市公司商业模式评价
表1中选取了四家上市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中的八个要素进行对比,对比发先四种商业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可借鉴和学习之处,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几种商业模式都有着技术领先、品牌优势,十分关注用户体验。在线旅游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基本成熟,技术领先是四种商业模式共同之处,也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携程在技术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现代化服务系统,包括:客户管理系统、房量管理系统、呼叫排队系统、订单处理系统、E-Booking机票预订系统、服务质量监控系统等,依靠这些先进的服务和管理系统,携程为会员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去哪儿在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经与大量酒店、航空公司的内部数据实现关联,并且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和大规模的实时数据搜索技术;艺龙技术部门是其核心部门之一,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机票酒店预订、客户关怀、财务管理等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快捷、有效、安全、稳定的寻找高性价比产品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丰富、更个性化、更高性价比的在线旅游服务产品。
互联网浪潮下,“择优而用”时代随之来临,网站品牌粘性优势凸显。根据艾瑞2013年品牌价值调查显示,携程旅游网的地位依然难被撼动。从第一提及品牌上看,携程旅游网提及率依然排名第一,达到44.9%;去哪儿网(13.1%)排名第二,艺龙旅游网和途牛旅游网紧随其后。但随着行业发展,用户将更关注信息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因此,谁最了解用户需求,谁最能拿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谁就最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当然,在线旅游上市公司商业模式也存在缺点,比如在线旅游企业近年来成本居高,尚未盈利;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程度比较高,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四、在线旅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对消费者需求的无限挖掘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一切都要以“用户为中心”。
(一)重构在线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目前在线旅游产业链包括上游产品供应商、中游渠道商和下游媒介营销平台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末端均指向用户。上游产品供应商包括:航空公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中游渠道商包括批发商和商(如携程、艺龙);下游媒体营销平台包括综合搜索引擎(如百度和谷歌)、垂直搜索引擎(如去哪儿、酷讯)、社交媒体(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点评攻略(如马蜂窝、豆瓣)、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的旅游频道)、营销平台(如淘宝旅行、京东旅行)等。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适应在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在线旅游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在线旅游企业重构自身的产业链十分必要。部分在线旅游企业选择整合在线旅游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去啊”信用住产品利用阿里庞大的交易和支付数据将去啊平台与5000多家酒店PMS系统(酒店前台系统)的直连打通,从上游切入酒店信息系统,即以支付工具切入酒店后台支付和旅游担保交易;携程也宣布投资成立酒店业全数据平台北京众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更早时候,艺龙则投资了同为PMS厂商的住哲。携程网拥有驴评网、快捷酒店管家、中软好泰、松果网、途家、古镇网等品牌,在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在线旅游企业正摆脱价格层面的竞争,转向服务层面的竞争。
(二)拓宽合作渠道,增强竞争力
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线旅游企业也在不断地寻求合作伙伴,并加强融资能力,延展在线旅游服务范围。携程、去哪儿等在线旅游企业不断开拓合作伙伴,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携程的业务合作设计方方面面,“携程系”雏形初见,其中包括铁友网、一嗨租车、易到用车、易游网、永安旅游、途风网、驴评网、蝉游记、古镇网、松果网、途家、如家、汉庭、七天、中软豪泰、订餐小秘书等,足迹遍及租车、境内外旅游、酒店住宿、餐饮等领域。携程还涉足邮轮经营,投资本土邮轮公司天海邮轮;携程联手国际酒店集团进一步开拓海外酒店市场等。去哪儿等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布局出境游市场,去哪儿斥资1500万美元投资了东南亚最大的移动打车应用公司GrabTaxi;推出了全新的海外子品牌qua,并上线同域名英文网站,推出针对英文用户的国际机票预订服务等。增加合作伙伴,扩大自己经营体系,也就相当于在竞争中为自己增添了砝码,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进军细分旅游市场,挖掘新机遇
在大型在线旅游企业占据大半个市场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小型和新兴的在线旅游企业如何获取市场份额,赢得用户的信赖?他们需要突破已有的商业模式,摆脱大型在线旅游企业的垄断局面,进军细分市场,挖掘新的商业模式,对主营产品、盈利模式等进行创新,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目前在线旅游企业进入细分市场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进入暂未开发的领域,该领域还没有被挖掘,暂无竞争者;(2)在已经出现的领域内进一步深层次地细入,垂直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深层次个性化、定制化需求;(3)综合型OTA积极拓展产业链、特色型OTA专注于专项度假领域,在细分市场领域精耕细作,青旅遨游网、众信旅游网等传统旅行社线上扩张。蚂蜂窝目前的商业模式为“撮合交易”,即精准对接客户和旅行产品。该网站建立旅行社交网络(SNS),用户通过交互生成海量的内容(UGC),这些内容通过其自主研发的攻略引擎技术进行大数据挖掘,形成多元化、结构化的出游、住宿攻略等。通过大数据挖掘,蚂蜂窝的多重旅游信息能够在PC端和移动端之间“穿梭”,并形成良性循环,如此网站就能依据用户偏好对接个性化的旅行产品服务。
(四)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下,技术对在线旅游市场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互联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在线旅游的存在。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利用所获得的大数据为用户服务。
五、结语
本文梳理了目前在线旅游行业已有的商业模式,并对这几种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已有商业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在线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即通过重构在线旅游服务产业链、拓展合作渠道、进军细分旅游市场、提升自身信息管理水平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来区分与竞争对手的模式,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红燕.在线旅游产业链重构下的中小型商竞争战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2]李璐涵.在线旅游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3]赵亮,盛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商业模式比较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侯建娜,李仙德.在线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1,(1).
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需要应对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变革。互联网的本质是聚合、交流与分享,正是基于这一本质,网络经济自起步以来就不乏强劲的活力与创新力。在市场作用力的推动下,网络经济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且集中体现出几大特征。
“注意力经济”和“创意经济”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最重要的两大特征。在当今网络时代,时间和有效用户量是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如何瞬间吸引更多用户的眼球并“黏住”用户,成为当前网络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从早期的门户、搜索类网站到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微博,再到LBS和团购,技术和商业模式永无止境的创新是网络经济产业的生命线。
在互联网世界,“免费”能够盛行的原因在于:免费客户能带来流量,流量创造价值,从而吸引付费客户加入,由此,“礼品经济”便应运而生。“礼品经济”是将网络广告、免费礼品和营销结合起来,针对特定人群发特定广告,并且配以多元化的用户体验和社区口碑来引导客户购买产品。
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倾向。“微时代”的特征要求互联网从业者处理好如何满足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快餐式消费的需求。另外,“众包”也是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特征之一,即借助大众的智慧进行协作生产。苹果的开放平台、维基百科、开源软件以及其他众多企业的设计平台等,都是“众包”模式。事实证明,“众包”的确很受网友青睐。2007年,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3%,自推出开放平台后,2009年其市场占有率一跃至16.6%。
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变革的另一个特征是“跨界渗透与融合”。信息技术的黏合剂使产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技术间的相互渗透不仅更加容易,也显得更为必要。例如,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崛起,以及电信运营商向移动支付领域的转型,使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支付领域面临威胁。
关键词:新闻网站 商业模式 免费经济
在我国,新闻网站通常指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台、电台、通讯社等)所创办的网站。这些新闻网站一方面要秉持社会效益原则,报道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新闻网站作为独立的互联网经济主体,需要与商业网站展开竞争,尽可能获取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网站建设之初,只是作为传统媒体内容表现形式的一种简单补充,而非独立的经营性单位,所以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落后、盈利模式不清、商业模式不佳及不盈利的现象。如何有效地优化商业模式,摆脱不盈利的状态是新闻网站今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新闻网站现有商业模式的误区
由于我国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都依附于传统媒体,所以在商业模式上也大都沿用传统媒体的商业运作模式,其主要误区有:
把网络广告作为新闻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出售广告作为传统媒体的最主要、最基本盈利模式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狭隘地认为广告依然是新闻网站的最主要盈利模式却不太恰当。①实质上,传统媒体广告与网络广告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广告的计费标准是以收视收听率或发行量阅读率为基础的,而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有自己的特殊计费及预算模式,如广告展示量、广告点击量、广告到达率、广告二跳率、广告转化率等。这种多元化计费标准造成了新闻网站的网络广告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不似传统媒体对广告渠道的垄断,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站不是网络广告的唯一渠道,许多商家更乐于把自己的广告放在网站黏性和点击率比较高的商业网站。因此广告收费模式虽然可以作为盈利模式,但是新闻网站已经失去了其自身的优势,单一依赖此种模式难以为继。
用户收费模式的探索。在网络广告收入不佳的情况下,很多新闻网站试水用户收费模式,但是并不成功。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曾经尝试对其网站上的《时报精选》专栏收取订阅费,但是在实行的两年间,用户收费难以弥补浏览量下跌、广告收入锐减带来的损失,于是纽约时报网站不得不于2007年9月停止了该栏目的收费。同样,2010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对其电子版进行收费尝试,然而仅两个多月后,《人民日报》再次发表声明,对其电子版收费进行调整,从2010年3月5日起,《人民日报》数字报前四版内容取消收费阅读。
由此可见,简单地复制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不是新闻网站的最终出路。究其原因是以新闻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本质差异。新闻网站作为网络媒体,它的物理介质表现为以比特为基本元素的数字信息,极大地区别于以原子构成为基础的传统媒体。特别是以Web2.0为主要应用模式的网络媒体,表现出更为独特的个性特点,如显著的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海量的信息、复制、转载;信息的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的多媒体传递;信息传递模式从简单的“读写”向“资源共建共享”过渡。这些作用于经济领域,导致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特异性。
传统媒体经济学实质上是在经济学领域内对传媒产业的研究,或者说是以经济学视角探究传媒产业的运作规律。经济学本身是建立在一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在稀缺资源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存的互联网经济,特别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经济是用户贡献内容,即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作为内容生产者在为庞大的互联网贡献着资源。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实质已经不是传统的稀缺经济,而是一种丰饶经济,具有稀缺性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容资源,而是人的时间。因此,对新闻网站等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探究,不应仅仅局限于以传统媒体盈利模式为框架,需要用更新、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
“免费”:新闻网站商业模式的另类思考
商业模式通常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②它所包含的并非一个简单的盈利的含义,而是由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盈利、实现形式、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体系。良好商业模式的建立要依赖与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综合考虑。实质上“免费”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如超市、商场的“买一赠一”,“买100送50”,腾讯QQ、360杀毒的免费使用。与其说“免费”是一种方法的创造,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提升,即把“免费”从一种营销手段提升到商业模式的高度,从战术提升到战略的地位。
“免费”是互联网经济的主流。从经济成本角度,互联网产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边际成本趋近于0。互联网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实际上在互联网上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非常高,因为它包含了新技术、新软件等固定资产投入,但是信息再生产和复制之后的产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免费经济提供了可能。而网络外部性的特性,又使“免费”成为一种必要。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对一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别的用户的数量。通俗地说就是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使用该商品的用户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③这意味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这也是网络媒体十分关注其用户数量的原因,而“免费”可以使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快速聚集用户。如现在国内微博竞争如火如荼,新浪、腾讯、网易等都在不计成本地吸纳用户注册,跑马圈地。实质上,无论收费模式或是“免费”模式,最终关注的问题是成本补偿以及在补偿之上的利润问题。而与“免费”的商业模式相比,收费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更为僵化的商业思维。它是以二维竞争市场为基础,根据零和原则,在二维市场中,当有一方获利,必有一方失利,即使用收费补偿成本损耗。如果把商业模式定位于企业战略性的高度,这种补偿可以建立在三方乃至多方的基础之上。有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4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达1.4亿,虽然新浪的微博产品本身没有盈利,但是在其影响力之下,新浪在纳斯达克的股指已由20多美金飙升至近140美金,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种补偿形式即“免费”经济的思路。
“免费”的商业模式是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的新闻网站。根据Chris Anderson理论,免费模式可以有4种表现:直接交叉补贴模式,第三方市场模式,免费加收费模式及非金钱市场模式。④常见的“买一送一”、“订全年报刊送网络版”等就属于“直接交叉补贴”模式。“三方市场”模式,与媒介的“二次售卖”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闻网站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内容产品,广告商向新闻网站付费购买网络广告资源,以得到其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还有部分新闻网站实行“免费+收费”模式,即对大众化的信息和服务免费,而对增值信息和服务收费。如华尔街日报网站、金融时报网站、路透社网站等对一般新闻信息提供免费阅读,对其独家、专业化资讯及个人定制内容采用付费形式。“非货币市场”是不收费,也不希望获取金钱收益就对任何人放开的市场,其主要意图是赢得声誉、关注度、品牌建设等。我国政府对新闻网站社会效益的要求本身就是“非货币市场”的体现。
我国的新闻网站作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扩展,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内容表现形式或渠道的延伸,它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新闻舆论导向、网络新闻话语权、网络新闻生态构建等问题。而以“免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思考我国新闻网站的运营与发展,是对其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的有益尝试。
注 释:
①闵大洪:《网络媒体盈利模式探析》,《现代电视技术》,2003(7)。
②百度百科:《商业模式》,[2011.5.11],baike.省略/view/267915.htm
③百度百科:《网络外部性》,[2011.5.11],baike.省略/view/1040939.htm
④Chris Anderson:《免费:商业模式的未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0页。
(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和社交电商专家,在传统企业从事互联网工作10余年,曾带领多家传统上市公司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2)战略层面,从6大方面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解读;战术层面,总结出传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4字“互联网+”心法:“柔、软、感、快”)
作者简介
段积超(网名:段王爷),资深互联网专家和产业互联网专家,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有深入的研究,致力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多年,曾成功主持三普药业和格兰仕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向互联网转型工作。他还是大数据和移动社交电商方面的专家,系“中国电子商务100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里巴巴认证的第一批电子商务讲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学府的特聘电商主讲教授和高级经营师。
曾任两家500强企业电子商务“总司令官”,历任三普药业产业副总经理、远东电缆买卖宝总经理、格兰仕集团总裁助理兼电子商务总经理,并担任多家企业和政府互联网顾问。现为蚂蚁星球创始人和CEO,旗下有国内第一个“互联网+”智库“蚂蚁国商学院”和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房星球”。
内容简介
《互联网+兵法》这是一部能指导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战略实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实战兵法。作者在10余年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实践中总结出了这套“互联网+”兵法,它的心法秘诀是:柔、软、感、快。“柔”是指战略重构,要“变基因”,增强战略柔性,使战略变“柔”;“软”是指组织结构重构,要“变形体”,增强组织的软性;“感”是指商业模式重构,要“变玩法”,增强品牌感性,使商业带“感”;“快”是指运营系统重构,要“变速度”,加强响应客户速度,使运营变“快”。在这4字心法秘诀之外,本书还在战略层面从6个不同的维度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讲解,这是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行动指南。
《互联网+兵法》在逻辑上分为两部分:前6章是第一部分,偏重于战略。对“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解读;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并指出要执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必须“天网”(Online)、“地网”(Offline)和“人网”(One)实现三网(3O)融合;指出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是“互联网+”战略的4大基石;对“互联网+”时代必须掌握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总结出互联网思维的“六脉神剑”。后6章是第2部分,偏重于战术。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解了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地进行战略重构、组织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以及运营系统重构,并对这4大重构进行了结构化解读,总结除了4字“互联网+”兵法。
目录
第1章 一个大时代——“互联网+”时代 ∥ 1
1.1 “互联网+”解读 ∥ 2
1.1.1 “互联网+”是什么? ∥ 2
1.1.2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 3
1.1.3 “互联网+”的关键是什么? ∥ 4
1.1.4 “互联网+”包含什么内容? ∥ 5
1.1.5 “互联网+”时代来临 ∥ 5
1.2 “水泥+”时代 ∥ 8
1.2.1 产业互联网 ∥ 9
1.2.2 产业电子商务 ∥ 12
1.2.3 工业互联网 ∥ 19
1.3 “土豆+”时代 ∥ 24
1.3.1 消费升级的主体 ∥ 24
1.3.2 消费升级的客体 ∥ 28
1.3.3 新消费人群的精神需求 ∥ 30
1.3.4 高消费 ∥ 35
1.3.5 抢抓促进消费的政策红利 ∥ 38
1.4 “蝴蝶+”时代 ∥ 38
1.4.1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 38
1.4.2 一切都处在不确定性中 ∥ 39
1.4.3 “非常6+1”新常态 ∥ 39
1.4.4 可能性法则+乱拳法则+快鱼法则VS丛林法则 ∥ 40
1.4.5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 41
1.5 “米+”时代 ∥ 41
1.5.1 什么是米? ∥ 42
1.5.2 什么是“米+”? ∥ 48
1.5.3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 54
1.5.4 传统企业如何笑傲移动电子商务? ∥ 58
小结 ∥ 60
第2章 两型商务—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商务 ∥ 61
2.1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五毒” ∥ 61
2.1.1 轻视IT专业技术 ∥ 61
2.1.2 轻视专业运营能力 ∥ 62
2.1.3 轻视商业模式创新 ∥ 63
2.1.4 轻视引进专业电商领军人才 ∥ 63
2.1.5 轻视建立专业电商队伍 ∥ 63
2.2 苏宁为什么能笑傲电子商务江湖 ∥ 65
2.2.1 基于SOA实现内控一体化 ∥ 66
2.2.2 产业互联网,上下游协同 ∥ 67
2.2.3 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代物流 ∥ 68
2.3 电子商务是两型商务 ∥ 70
2.4 电子商务企业是两型企业 ∥ 72
2.4.1 知识型员工 ∥ 72
2.4.2 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两型企业” ∥ 73
2.4.3 重点加强三大核心技术研发 ∥ 74
2.4.4 加强电子商务的知识共享和传递 ∥ 74
2.4.5 加强三大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 ∥ 75
小结 ∥ 76
第3章 3O融合 ∥ 77
3.1 全网融合 ∥ 77
3.2 双线融合 ∥ 80
3.2.1 纯互联网企业想入地,接地气 ∥ 80
3.2.2 传统企业想“上天”,云世界,购无界 ∥ 81
3.3 3O融合 ∥ 82
3.3.1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的本质是“3O融合” ∥ 82
3.3.2 3O融合的“三网说” ∥ 84
3.3.3 3O融合的“三军说” ∥ 89
3.3.4 3O融合的63种场景模型 ∥ 89
3.3.5 3O融合对于传统企业的意义 ∥ 91
3.4 如何实施3O融合 ∥ 93
3.4.1 3O融合的“三纲” ∥ 93
3.4.2 3O融合的“六纪” ∥ 94
小结 ∥ 103
第4章 四大基石 ∥ 105
4.1 标准化 ∥ 105
4.1.1 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前世今生 ∥ 106
4.1.2 企业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内容 ∥ 108
4.1.3 立足产业实际,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制定 ∥ 113
4.2 信息化 ∥ 113
4.2.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 114
4.2.2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 114
4.2.3 制造业信息化 ∥ 115
4.2.4 “大智移云物”时代的信息化 ∥ 117
4.2.5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 125
4.3 网络化 ∥ 126
4.4 数据化 ∥ 132
4.4.1 数据的分类 ∥ 132
4.4.2 数据化概述 ∥ 133
4.4.3 企业数据化的三个关键点 ∥ 136
4.4.4 数据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制胜法宝 ∥ 137
小结 ∥ 139
第5章 五重罗生门 ∥ 141
5.1 五重罗生门论的提出 ∥ 142
5.2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 143
5.2.1 电子商务基本商业模式介绍 ∥ 144
5.2.2 传统企业转型必须将电子商务上升到商业模式层面 ∥ 146
5.3 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 150
5.3.1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 151
5.3.2 创新催生新业态 ∥ 153
5.4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 155
5.4.1 商务生态系统 ∥ 155
5.4.2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 155
5.4.3 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包括的内容 ∥ 156
5.4.4 中国电商的“三个世界” ∥ 159
5.5 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 165
5.5.1 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165
5.5.2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166
小结 ∥ 168
第6章 六脉神剑 ∥ 169
6.1 互联网思维的几个版本 ∥ 169
6.1.1 李彦宏版 ∥ 170
6.1.2 雷军版 ∥ 171
6.1.3 周鸿祎版 ∥ 171
6.1.4 其他版本 ∥ 172
6.2 互联网思维之段王爷版 ∥ 173
6.2.1 互联网思维再认识 ∥ 173
6.2.2 互联网思维六脉神剑 ∥ 174
小结 ∥ 180
第7章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重构 ∥ 182
7.1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 182
7.1.1 “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 ∥ 182
7.1.2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 184
7.2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问题 ∥ 186
7.2.1 战略系统问题 ∥ 186
7.2.2 组织系统问题 ∥ 188
7.2.3 商业模式问题 ∥ 190
7.2.4 运营系统问题 ∥ 191
7.3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对策研究 ∥ 192
7.3.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92
7.3.2 文献综述 ∥ 193
7.3.3 四大重构综述 ∥ 194
小结 ∥ 197
第8章 战略重构 ∥ 198
8.1 战略重构规划 ∥ 198
8.1.1 战略重构四问 ∥ 199
8.1.2 谁来参与战略重构 ∥ 200
8.1.3 如何进行战略重构 ∥ 200
8.2 资本运营 ∥ 201
8.2.1 向资本运营成功者学习,加快传统企业转型步伐 ∥ 201
8.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进行资本运营 ∥ 202
8.2.3 资本输入 ∥ 203
8.2.4 资本输出 ∥ 206
8.2.5 资本运营四步走 ∥ 207
8.3 平台打造 ∥ 208
8.3.1 学习海尔转型,实施企业平台化 ∥ 209
8.3.2 平台解构 ∥ 211
8.3.3 第三方交易平台推荐 ∥ 215
8.3.4 自建平台 ∥ 216
8.3.5 平台战略 ∥ 218
小结 ∥ 220
第9章 组织重构 ∥ 221
9.1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重构 ∥ 221
9.1.1 组织理念重建 ∥ 222
9.1.2 企业文化重塑 ∥ 224
9.1.3 企业文化的简单化表达 ∥ 225
9.2 组织设计 ∥ 227
9.2.1 组织设计解构 ∥ 227
9.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组织设计模板 ∥ 227
9.3 考核设计 ∥ 233
9.3.1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还需不需要KPI? ∥ 233
9.3.2 考核原则 ∥ 234
9.3.3 云办公和考勤 ∥ 234
9.3.4 KPI指标设计 ∥ 235
9.4 人才队伍建设 ∥ 235
小结 ∥ 242
第10章 商业模式重构 ∥ 243
10.1 商业模式重构概述 ∥ 244
10.1.1 互联网商业核心概念 ∥ 244
10.1.2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设计五字诀 ∥ 245
10.1.3 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六大系统 ∥ 246
10.2 “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六维评估 ∥ 246
10.3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定位 ∥ 249
10.3.1 需要做哪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 250
10.3.2 战场(市场)的变化 ∥ 252
10.3.3 市场定位的关键点 ∥ 252
10.3.4 七种定位方式 ∥ 253
10.3.5 充分曝光 ∥ 255
10.4 联盟打造 ∥ 255
10.5 六种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解构 ∥ 257
10.5.1 免费模式 ∥ 258
10.5.2 从制造到服务模式 ∥ 259
10.5.3 金融或类金融盈利模式 ∥ 259
10.5.4 众筹模式 ∥ 260
10.5.5 平台模式 ∥ 262
10.6 粉丝商业模式 ∥ 264
小结 ∥ 268
第11章 运营系统重构 ∥ 270
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 270
1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 270
11.1.2 首席运营官 ∥ 273
11.1.3 运营系统设计七字内功心法 ∥ 275
11.2 品牌传播系统 ∥ 278
11.2.1 品牌重塑 ∥ 279
11.2.2 品牌传播 ∥ 283
11.3 快运营A模式 ∥ 291
11.3.1 快市场系统 ∥ 291
11.3.2 快产品系统 ∥ 296
11.3.3 快传播系统 ∥ 298
11.3.4 快销售系统 ∥ 298
11.3.5 快服务系统 ∥ 300
11.3.6 快体验系统 ∥ 300
小结 ∥ 305
第12章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重构心法 ∥ 306
12.1 四大重构的关系 ∥ 306
12.1.1 四大重构的基础是组织重构 ∥ 306
12.1.2 组织重构与战略重构的关系 ∥ 311
12.1.3 组织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和运营系统重构的关系 ∥ 312
12.1.4 战略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 ∥ 314
12.1.5 四大重构的连接点 ∥ 315
12.2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心法 ∥ 318
12.3 远东集团案例研究 ∥ 320
12.3.1 远东的前四次转型 ∥ 320
12.3.2 远东第五次转型的四大重构分析 ∥ 321
小结 ∥ 330
后记:为了谁? ∥ 331
互联网有一些重要的设计理念,例如端到端透明原则、用户自律原则、简单开放原则等;一些技术特征,例如统一编址和域名查询机制、泛在连通性、动态路由、分布式网管、无连接分组转发等;一些外在特征,例如TCP/IP协议族、浏览邮件等典型业务、最广泛的参与性、全世界范围、海量信息、大量用户等。这些设计理念、技术特征、外在特征以及使用者的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其中最重要的几条设计理念就是:端到端透明原则、用户自律原则、公平平等原则、简单开放原则。
互联网技术主要有下列特征:统一编址和域名查询、泛在的连通性、动态路由机制、网管分布实施、无连接分组转发、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网络与低层技术无关、管理和信令带内传送、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质量、只依据目的地址路由等。
这些技术特征中,一部分是互联网设计理念所决定(例如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网络与地层技术无关等),反过来也直接支撑上述技术理念。一部分技术特征设计理念没有涉及,是所采用的技术引入的,原则上不违背设计理念,但是反过来又将设计理念定死,不能轻易修改。
上述技术特征,无论是设计理念所决定还是所采用的技术所引入,只有专业人员关心,普通用户既看不到也不关心。在普通用户看来有互联网如下外在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本身由于广为宣传也成为外在特征):使用TCP/IP协议族、提供浏览邮件新闻等典型业务、不断有新东西(业务种类无限可能)、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海量信息,免费资源、可以方便找人聊天(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做个人网站写博客展示自己(广泛深入的参与性)、计算机终端(终端智能),能边打电话边浏览(多样业务)、有时很慢有事不通(无服务质量保障)、到处是病毒垃圾(没有安全保障)、业务大多免费(建立商业模式困难)等。
这些外在的特性一部分是由设计理念所确定的技术特征所决定,其他外在特征是所设计和采用的互联网技术所决定。有些外在特征例如网络全世界范围,包括海量信息,大量用户、具有最广泛参与性等虽然不是设计理念所决定,但是已经被使用者广泛接受,成为互联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外在特征无论是设计理念所决定还是所采用技术所引入都是使用者不需要的,例如无服务质量保障、没有安全保障等。但是这些需求可能需要修改完善互联网技术(协议),也有可能受当前技术限制无法改进,需要引入新技术作替代。
在修改完善或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可能对互联网设计理念产生影响。互联网的成功是设计理念所直接决定,因此对设计理念的变更必须慎之又慎,对设计理念不恰当的变更可能会扼杀互联网的生命力。但是设计理念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因为普通使用者看到的是互联网的外在特征,核心理念以及核心理念决定的技术特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几乎不可见的。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增加,设计理念和应用的技术也可能因为使用者的需求有所变更和进展。
互联网特性
互联网外在特征是普通用户直接看到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满足。也许有专业技术人员会认为特性是外在的,只有符合设计理念的网才是互联网,改动设计理念的网络就不是或者说很可能不是互联网了。但是绝大多数用户会直观地认为有这些特征能满足这些通信需求的网络是互联网。当然由于技术限制,并非所有的特征都是用户所希望的。站在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立场,我们说互联网具有下列特征。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技术核心之一,经多年潜移默化的宣传也已经成为互联网显著特征。当前互联网使用TCP/lPv4协议族,TCP/IPv4协议族也因互联网的成功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所有的应用都被实现在TCP/IP协议族上。TCP/IP协议族符合互联网所有的核心理念,但是并不是说互联网必须采用TCP /JP协议族。至少当前IPv4协议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发展要求。因此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显著特性,但不是必然选择。
浏览、邮件等典型业务:当前互联网上最典型的业务是Web浏览、电子邮件业务、文档分享业务、BBS业务等。上述业务也是当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业务,这些业务使互联网成为资源共享平台、实时快速的第四媒体、虚拟社会、游戏平台等。因此无论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何去何从,上述典型业务将在很长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Web浏览、电子邮件、文档分享等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互联网典型业务特征。
业务种类无限可能: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多业务网。包括Web浏览业务、电子邮件业务、分组语音业务、文件交换业务等等。除了已知的业务应用外,互联网上还不断涌现新的业务和应用,例如BLog、P2P等。虽然互联网是IP网,同时Every Thing over IP,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在互联网上开展好。只有真正适合互联网,对互联网有合理预期的业务才能开展好。该外在特性是业务在终端实现,独立于网络和网络与底层技术无关所决定。无限业务可能是互联网必要特征。
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互联网是一个遍布全世界的网络,互联网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互联网网络价值难以估计。互联网上大量的用户带来虚拟社区、海量信息、互动游戏等多种多样的业务应用,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虽然电话网也是全世界范围,也拥有大量用户,但是电话网主要用于人与人沟通,不能用作获取海量信息。
海量信息,免费资源:互联网上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当前采用Google等搜索工具时,大多数关键词都能得到数以万计的结果。而且上述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海量信息和免费资源是互联网必要的条件。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互联网这个沟通交流平台上,可以很便利地使用一对一交流(QQ、MSN、skipy等),一对多交流(web网站、BBS、流媒体等),多对多交流(聊天室,视频会议等)。虽然当前电话网非常便捷,但是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认可的交流沟通平台。
广泛深入的参与性:互联网提供了最广泛的参与性。互联网骨干网只是一个提供泛在连通性和无连接分组交换的平台,只有加上了无数的服务器和所有用户参与才成为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参与给予互联网无比的活力。也许可能有公司能建立一张与互联网一样大的网络,但是不可能有公司能提供象互联网一样多样化服务,海量信息的网络。最广泛的参与性不但体现在对互联网业务的使用,信息的索取,还体现在业务的创新,信息的提供。广泛参与性是互联网必要的特征。终端智能,多样业务:由于网络只提供无连接分组服务,业务在终端提供,因此复杂的业务逻辑都在终端
实现。同时由于互联网在单一终端上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终端必须实现一定的智能才能实施。与智能网络,傻瓜终端的传统电话网络相比,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智能终端,傻瓜网络。该外在特性是业务在终端提供,独立于网络的技术特性所决定,也是互联网必要特征。
无服务质量保障:当前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没有服务质量,这样的印象来自于互联网上的某项业务的服务质量,例如邮件收不下来、页面打不开、IP电话断续等。实际上虽然IP网只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质量,但是当前互联网俨层服务质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差。大多数服务质量问题都处在终端(主要是服务器端)。服务器实施了有效的业务层接纳控制以后,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因此没有服务质量保障是当前部分互联网特征,但不是互联网必然必然特征。
没有安全保障: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绝大多数安全问题聚焦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网络设施安全,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行为溯源等。在互联网建设初期,网络设备和网络设施稳定性可靠性不够;用户相互信任,对信息安全问题较少;网络行为溯源没有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介入骨干网建设,IP网络稳定性急速上升;终端/服务器可靠性没有随之增长,当前大部分业务不可用都来源于服务器大部分网络不可用都是由于终端/服务器不稳定引起。网络行为溯源虽然出现需求,但是由于IP网络的技术特点,难以实施。没有安全保障也是一时现象,不是必然特征。
建立商业模式困难:电信业认为互联网没有商业模式,主要来源于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后没有预期的利润,而这种预期来自电话网、传输网等电信网络。实际上用户愿意为接入付费,在享受免费服务的同时也愿意为感兴趣的业务付费,也愿意使用互联网作便利的中介,因此互联网并不是没有商业模式,只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缺少骨干网这一环节。当前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不断探索和丰富中。
下一代互联网特征需求
下一代互联网外在特征需求,是对下一代互联网需求的体现。需要研究当前互联网外在特征中哪些是需要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继续保留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在用户看来满足下面所分析特征需求的技术才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采用可行技术构造满足下面特征需求的网络才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
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网络的价值与用户规模的平方成正比,网络的吸引力同样与用户规模密切相关。全世界范围的网络才能使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可能。因此全世界范围,大量用户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海量信息,廉价便捷资源:当前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是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平台上有海量的信息以及大量免费的资源。下一代互联网上海量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免费信息中充斥垃圾信息,下一代互联网获取有效价格合理支付便利的资源更重要。
典型互联网业务:就现在看来,当前互联网上的典型业务都应当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继续提供。下一代互联网依托上述典型业务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快速实时的第四媒体、虚拟社会、游戏平台的功能还会保持。此外下一代互联网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新业务。
智能终端,多样业务:互联网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业务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实用性。要在网络上提供多样业务,终端必须拥有相当的智能。因此下一代互联网一定是一个提供多业务的网络,而且不应当仅仅提供事先设定的几种特定业务的网络,而应该是在用户广泛参与下拥有无限的业务创新能力的网络。因此智能终端,多样甚至无限业务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条件。
用户参与广泛深入:互联网骨干网的优势不仅仅来自泛在连通性和无连接分组交换的物理平台,更重要的是来自无数用户参与。当业务完全由运营商设计和提供时,一方面因为运营商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所有需求,另一方面运营商也不可能也有时不愿意完全符合用户需求,业务受制于公司规模与投入。下一代互联网必须能使用户广泛而深入地参与进来,不但在业务的使用上,而且在业务应用的创新和提供,才能像当前互联网一样成功。
服务质量保障:当前互联网没有服务质量保障,实际上是指当前互联网没有针对某个业务或者某个特定用户使用的特定业务保证服务质量。互联网总体服务质量还是有一定程度保障的,或者说与使用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与付出是相适应或者相对其他网络超值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否对每个用户使用的某个业务保障服务质量取决于技术可行性以及代价。就现在看来在技术上即使可行的,但是付出的代价过高,而且当前互联网可以一定程度保障业务总体服务质量。因此基于用户的特定业务行为的服务质量保障在下一代互联网不是必要条件。
相关安全保障:互联网由于历史原因,安全设计考虑不多,因此安全问题备受争议。网络与信息安全内容广泛,下一代互联网中应当区别对待。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安全例如维持网络的连通性、可用性、防攻击(控制面,管理面和数据面)、设备安全、链路安全等应当由协议设计以及ISP保证;业务安全应当由业务提供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应当由通信双方保障;网络提供业务溯源合法监听用户数据由相关业务提供者保障安全;终端安全由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用户共同负责;所有协议设计中都应考虑防治非法使用、恶意攻击等。因此下一代互联网必须考虑安全,但是不能由网络包办一切。
商业模式建立:互联网定位早已从科研转为商用,但是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建设一直不顺畅。运营商一直声称互联网建设没有收到预期回报,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互联网业务模式特点原因。既然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不可能是一个网络完全控制业务,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有骨干/骨干网免费,在下一代互联网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商业模式和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