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各大院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存在的几种做法:
(一)知识点本位观
此种做法以传统本科高等院校的为代表。其做法是以以会计要素为框架,以知识点其起点,设计案例。其结构一般先为总论,再到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最后为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总体上内容层次分明,理论知识条理清晰、严密,由点及面,由于案例是根据知识点而设计,便于掌握知识点,理论较扎实,对于通过各类考试有所帮助。但是通常过于强调单个会计要素,忽视各个会计要素时间在计量属性等方面存在的内在联系,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
(二)岗位导向观
以应用型本科和部分高职院校为代表。提倡模块化教学改革,对财务会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按岗位模块进行划分,以岗位核算要求为起点模块设计案例。通常是与具体目标或者职责来组织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等。思路还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由于案例是按照模块来设计,可读性较强,便于操作与掌握。但是对于理论的把握不强,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知识更新时适应不强。
(三)资金运动观
以部分高职和中职院校为代表。其做法是参照基础会计里按照资金运动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设计案例。通常结构分为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由于思路和基础会计相同,便于学生接受,但在授课的时候难度不容易把握,部分课程和基础会计重复,或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忽视基本理论体系。
《中级财务会计》的任务在于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获得编报和理解财务报告的能力。无论是知识本外观、岗位导向观还是资金运动观,其思路都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只重视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表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把握。
二、 基于财务报表观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渗透式教学设计思路
(一)在课程体系上以财务报表观为核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改变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的单一思路,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简单介绍、各个报表之间的关系及表内各要素计价方式,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再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计活动的导向为财务会计目标,基于财务会计目标要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制约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经济与事项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导致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则表现为财务会计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在开始阶段介绍财务报表以及各个项目的计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符合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财务会计报表渗入到各知识模块的教学中,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本质。实务中有“新会计看分录,老会计看报表”的说法,便是很好的证明。
(二)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搭建课程的基本框架
《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教学任务之一使学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财务报表观中的资产负债表观,认为收益仅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并要求收益的定性与定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负债的要求。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金额即为其账面价值。某项会计要素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就是计量属性。会计的核算过程即为确认、计量与计价,实质上是计量属性的选择过程。由此可见,以账面价值和计量属性为基础搭建课程框架,让学生在此框架开展学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索,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在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应采取小步快跑、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核心的概念既要统筹,也需分阶段重点突破,使得学生掌握其本质。在安排内容的时候,也可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可以把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各章节放在一起,在掌握这一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加深资产负债表观的理解,在此基础过渡到其他计量属性及相关核心概念的介绍。
(三)通过会计核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核算程序进行介绍,使得学生强化基本概念,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如果一味过分强调基本概念,课程必定枯燥无味。通过具体经济业务实践和练习,进行会计分录,作出账簿记录,能够使学生理解交易事项的会计含义,掌握该会计时间的本质。但是,一味过于强调账务处理的程序,其后果显而易见。一是容易陷进大量的细节当中,教学过程容易变成灌输过程。二是学生容易侧重账务核算程序,因为没能深入思考,职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会计要素账务核算程序时,应讲解其背后涉及到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其掌握本质,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实际工作的应用联系起来
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结合起来,使得报表编制在不同的经营决策的环境中衔接起来。如在讲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比较,让学生理解收益质量问题。采用多视角讲述会计核算,增强学生学科兴趣。
三、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一)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模式下,学生参与率不高,听课容易走神,教师应由浇灌者角色向编剧、导演转变。可采用“项目―报表―情景―任务”结合的方式,可将需要讲授的每个内容设为一个项目,在每个项目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加以说明,讲实际工作等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上。
这门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①更新快。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也不断更新。例如,在2006年与2014年分别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以此可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在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也会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②难度大。通过对基层大量教师与学生的调研,发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目内容含量大,一些内容存在一定难度,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表面的知识,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对于每章节之间有效衔接以及会计处理的基本理论上,学生学习存在难度,缺乏深度。③实践性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大部分为企业会计实践性的操作知识,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基本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培训。
二、创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具体途径
1.强化实践性教学。鉴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主要为内容丰富、更新快、课时少以及实践性强等,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强化实务操作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尽量多结合相关企业案例加以佐证或说明,适当提高实务操作学时在课程总学时中的比值,可以采取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等。授课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把学生划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自代表某财务交易行为中甲乙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师指导两者开展财务事务处理模拟演练。可以就财务工作中某一项会计事务展开讨论,如原材料购置双方的购买与销售行为等。
2.强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鉴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特别考虑到更新快、难度大等特点,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来跟上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来强化教师人才队伍。首先,要创新现有的教师激励模式,在保持传统的工资+福利激励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化企业激励方式,如绩效考核、提升空间等方式。以此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与专注力,进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其次,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除了针对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外,还应当进行适度的拓展训练与相关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在沟通交流、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在现有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填鸭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与记为突出特点)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依然被广泛应用。为了彻底摒弃这一陋习,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陆续提出了若干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建议与方法,如分组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等。但是,考虑到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多但课时少、相应教师比例低等客观环境,部分创新性教法难以得到广泛推行。基于上述客观现状,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创新与改进:①充分借助思维导图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每章知识点,使其在宏观上理清课程内容与脉络,做到系统化、全面化的认知。②每章知识点讲解充分结合实例说明,同时引入问题导向模式。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账务处理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等。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③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采用会计分录的编制讲解方式,积极推行多媒体模式教学。即借助多媒体,将经济业务引发的一系列企业资金活动及其结果以T型账方式展示给学生,如此能够有效防止学生一味关注会计分录编制,却没有深入掌握会计分录的要领与内涵。④合理应用对比分析教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在教学中将相关的概念与财务行为放在一起进行讲解,通过对比来强化教学效果。
4.创新考核方式,实现考核的多样化发展。为了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日常教学效果加以有效评估,需要适当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例如,学生的综合考核结果有50%的平时成绩分与50%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构成。在评定学生平时成绩时,除了基本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状况、课堂表现以及笔记参考因素外,还可以引入以下新型的考核方式,例如,当各章或者某些章节(其中章节存在紧密联系)结束学习后,合理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测试,这样能够防止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期“临阵磨枪”状态,强化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够有效减缓期末考试带给学生的巨大压力。此外,还可以在学期刚开始时,给学生公布结合整本教材且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折旧的概念、应收账款的定义、企业利润算法等。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练习与分析文献等)得出相应的问题答案,并与教师展开相关的讨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案内容、完成态度以及讨论内容等表现,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分。再者,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会计典型性案例,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各自撰写分析报告,然后教师根据报告完成情况给出评定。概而述之,当前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限制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充分体现,不能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需要围绕教学展开积极的创新,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高效化与实效化发展,体现应有的教育价值。
作者:辛悦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聪.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J].科技展望,2015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会计课程
0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及与同仁交流后的情况来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多数停留于老师课堂上讲解原理,举例题,课后布置少量作业,再做答疑的模式。这种方式如同走程序,老师照本宣科,如此下来,深感枯燥无味,学生上课也兴趣全无。所以,我们可以稍做创新,引入案例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优势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性决定了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势:
1.1 开展案例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是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在电大任教,电大的学生多数是社会在职人员。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多数抱有希望毕业后能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想法,而目前的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员工。如果我们的教学仅限于讲授几本会计理论教材是难以让学生以后胜任工作的。另外,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水平良莠不齐,极少部分有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多数学生的会计知识也仅限于几本专业教材。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尝试将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运用,缩短其以后的工作磨合期。
1.3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老师要能成功的上一堂案例课既要求其对案例本身相当熟悉,又要求对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理解透彻。其次,老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比如企业所关注的涉税事项、公司管理的流程设计、外汇结算等)。最后,还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找到其感兴趣的例子,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实践上更贴切的知识。整个过程下来,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时间不充裕
按照相关规定,《中级财务会计》一学期总共排60个学时。一方面要求老师系统讲解会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模拟实验。这样算来,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能用于案例教学的时间并不充裕。况且,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精心准备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所以如果经常开展案例教学,教学的进度肯定是跟不上的,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不了。这样局面就有点尴尬了:开展案例教学效果是好,但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2.2目前的教学形式不适合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数老师仅限于在课堂上讲解文字教材,课后批改作业。案例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案例教学的实施也需要有多种形式。比如,有时需要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录像来介绍案例的一些相关背景;有时需要通过模拟或者重现一些实务场景,把学生纳入案例当中;有时甚至需要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当中去观察具体的实务操作;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应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 转贴于
2.3案例的选取有较大难度
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贴近,做到有的放矢。案例来源于实践,则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案例要高于实践则要求教师对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将现实中的例子化繁为简,这样既可以使案例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起来也有极大的兴趣。
但目前的情况看来,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的老师不多,选取教师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有难度。网络的信息虽然海量,但其真伪难辩,许多案例也支离破碎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案例的选取已经成为案例教学的一大瓶颈。
2.4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常遭受学生冷遇
教师能成功的开展一堂案例教学课是由多种因素促成,比如在教学上我们要求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希望有活跃气氛,但有时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偏偏受到学生的冷遇。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由于知识本身比较深奥,又与以前的内容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学生对那些相关联的知识掌握并不牢靠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教学互动的。另外,许多电大学生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文凭”,在思想上他们可能认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瞎折腾” ,所以配合起来不积极。
3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的建议
3.1大胆创新,科学设置课程
从2009年开始中央电大规定将《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分两个学期学完,课时的延长为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即便这样也只能部分解决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受限的问题。由于前面所述原因,老师既想讲解会计理论又能实施案例教学也是很困难的。在此,笔者建议中央电大不妨考虑单独设置一门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课程。该门课时的按排可以通过压缩其他文化课时甚至减少如《管理会计》、《审计》等学科的课时来实现,并不会造成学生的额外负担。
3.2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案例来源的贫乏,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耗时费力是案例教学实施的俩大瓶颈。笔者设想假如有一个由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搭建的交流平台则以上的难题可以得以解决。在这个平台上各校的科任教师可以自愿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的案例拿来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甚至可以细划案例教学的任务,分派到各校的骨干教师完成,最后形成一个标准式案例教学的参考样本。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发挥团队力量解决案例来源贫乏的问题。
3.3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
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其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笔者建议可以从俩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各企事单位去参观,去实践甚至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理论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也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献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有效性;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1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内容设置一般与企业会计准则切合。企业会计准则历经1998、2001以及2006年三次变迁,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和理念也进行了调整。然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仍有较多学生觉得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繁杂,对很多知识点不求甚解,无法理清知识体系。因而探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各高校都在强调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现实却是实践教学的比重仍然很低。一般来说,根据各高校课程设置的情况,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学时在80-130学时,但是实践教学的课时一般在1-2周。这样看来,通过短时间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加之在理论教学时,一般都是课堂讲授,很少涉及学生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脱节。这就造成了中级财务会计“重理论、轻实务”的想象,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对很多知识都是囫囵吞枣,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较少
第一,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讲授多,而学生参与较少。在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填鸭式教学,上课时讲授主要的会计核算要求和方法,重点讲授会计分录。中级财务会计相对于会计学其他课程,内容细、分录多,给学生造成一种“中级财务会计就是学习会计分录”的错觉。学生面对如此多的分录,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就难免糊里糊涂,知识点全部混杂在一起,理不清头绪。第二,中级财务会计教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即通常所说的讲授教学法,很少涉及其他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所占的比例很少,案例教学法也很少应用。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的设置多是以讲授教学为主,对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几乎没有设置课时。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也疏忽对其他教学方法的研究。笔者并非否认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认为应该在分析课堂教与学的实际及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在传统教学体系中增添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教材内容及质量存在问题,教学参考资料不足
目前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很多,很多高校都组织编写了相关教材,然而教材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材编写时也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理论阐述多,但是对重点知识点缺乏立体讲解,教材中涉及实训的内容也很不足;二是部分教材编写时依据西方会计处理体例,未考虑教材的适用性,照搬西方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而不是考虑我国会计实务的情形,沿用我国常规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其他课程相背离,也造成学生学习时的困惑。同时,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参考资料不足。一方面,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所附习题较少,且一般没有答案供学生核对;另一方面,市面上出版的习题集不多,已出版的书籍质量差异较大,学生只能通过比较权威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2.4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对财务报表编制部分的讲授过少
中级财务会计一般分为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编制两大部分,会计核算中六大要素各项目的核算内容较多,所占用的课时较多,到课程临近结束时才会讲授财务报告编制的内容。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由于前面内容较多,讲到财务报告部分由于时间有限,只是对财务报告的体系进行阐述,大多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讲授,对于难度最大的现金流量表只是讲授其原理,而具体的编制则会略过。这就使得学生在学完课程后甚至在大学毕业时都不会编制现金流量表,更遑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2.5成绩评定方法欠缺科学性,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成绩评定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考成绩构成,一般按照三七或者四六的比例进行计算。这一成绩评定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成绩和作业成绩评定,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尚能控制这两项成绩的评定,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如果是合班教学,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期情况,那么教师所给的平时成绩就有可能悖离学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期考试卷要么只是对中级财务会计主要内容的考核,要么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行程的试卷,两者都是以一张涵盖部分内容的试卷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综合能力,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中级财务会计考试不尽人意,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学的变化,亟需变革。
3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扭转“轻实务”的观念,穿插会计实践教学,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会计课程的共同点都是需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要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理论教学时,结合实例讲解实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理论依据,解释实务中的操作细则,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过程,在讲授完某一部分知识点后,可以进行与之相关的单一项目实验;在课程结束时则可以进行综合项目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熟悉会计循环,掌握基本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也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更新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体系,采用高质量的教材
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改革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变革教材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个部门协作,着力提高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质量。高质量的教材需要高水平的编者、审稿人的复核以及出版社的把关。目前已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质量不一而足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这三个环节。建议由会计学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牵头,立足于会计实务,借鉴国外先进教材,组织专家编写高质量的、使先进性和适应性统一的教材,并在各高校进行推广应用。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实践的情况,更新修订教材,尽力缩小教材和实务的差距。第二,组织编写中级财务会计配套参考资料,求质不求量。配套参考资料可以由某个或数个高校组织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编写。而且在编写时要明确参考资料的适应性,不能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而是要切实可行,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参考资料进一步理解、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3.3以高质量的教材为基础调整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
第一,在规划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时注意划分与高级财务会计的界限。结合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教学重点应是重要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等特殊业务核算,而这些内容也包含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这些内容究竟归属于哪门课程仍存在争议,目前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笔者认为,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本就繁杂,应在教学中把握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脉络体系,因此应将这些内容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第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进度,保障财务报告编制内容的课时。学生学习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后应该具备编制主要财务报告的能力。结合前文所述,财务报告编制的讲授课时不足就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3.4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引入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笔者认为,改革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精华之处。针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涉及概念性内容及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法,而对于其他适合的内容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事先设计情境,组织并激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首先要筛选出适合案例教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实务性较强的内容。比如某个具体项目的会计核算时,可以结合具体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探讨,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互动教学一般分为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和多维思辨式互动三种。中级财务会计实务性较强,所以多维思辨式不太适用于本课程,精选案例式互动教学法则可以和案例教学法相互渗透,而归纳问题式互动则可以应用于本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下由教师进行归纳要点的做法,在这一教学法下教师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归纳出互动问题后引领学生讨论,开阔学生思路,以达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
3.5科学评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科学考核成绩才能如实反映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掌握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成绩评定方法:第一,在现行期末试题考核中,应分析试题结构,确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合理比例,识记类知识点的比重不宜过高,理解应用类知识点的比重应适当提高。第二,考核成绩的形式应多样化,不应只局限于目前的考勤、作业及期末考试这些传统形式。结合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考核时可以针对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环节进行评分,也可以加入撰写分析报告、简单演讲等项目的成绩综合评分。中级财务会计的考核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多种方式纳入评定范围,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确定最终的成绩。相对于传统考核模式,这样得出的成绩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同时也能避免传统模式下学生“走捷径、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4结语
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索和探讨。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提高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崔玉英.关于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J].学理论,2013,(12).
[2]苏庆.浅谈如何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J].江苏科技信息,2013,(23).
[3]张艳.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学好该课程,对于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内容多、专业性和系统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初级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围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系统阐述工商企业常规经济业务的会计原则及处理方法,阐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和分析方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及时总结归纳,将各章节的前后逻辑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现代企业里,财务会计作为重要的会计岗位,需要及时针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正确计算当期的损益,满足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能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充分实现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课程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要求,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开展会计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理论偏多、案例缺少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六大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来编制的,课程更多的是强调理论的深度,缺少案例和实践的训练,有些教材即使有附带个别的案例,但由于任课教师往往更多的注重理论的教学,可能忽略了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由于中级财务会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样就很容易脱离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另外,质量高的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体系,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选择好的教材,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讲解和说明,容易忽视学生对实际工作操作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这容易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灵活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问题,缺乏判断能力,甚至容易导致做出违规违法的事情。
(三)部分会计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里面,“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小,尤其是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剧增,因此,有不少高校的会计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这种从学校直接过渡到学校教学的教师,缺少了到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授课的过程中,难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这往往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然而,要作一名出色的高校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选择高质量的教材
选择一本内容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和案例同在的高质量教材,不仅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把理论和实践工作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同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专业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判断素养。因此,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变现行单一的的教学模式,拓展多方面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对应核算法教学以及比较法教学。
1.案例教学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案例的选择中,教师应尽量的选择具有启发性的典型的上市公司的案例。可以通过把案例的素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例如,在介绍存货的时候,可以介绍宝钢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计提2009年转回的案例;在介绍无形资产的时候,可以介绍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权之争案例;在介绍财务会计报告的时候,可以介绍美国安然、世通等财务报告舞弊案例。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应核算教学法
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中级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其中资产要素大多数业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核算是对应的,这里所讲的对应是指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站在交易双方的不同角度进行会计核算。例如,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的核算,具体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对应、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等;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核算;委托代销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材料采购和商品销售的核算等。在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对应核算教学法,将同一个业务用同一个例子讲解,但是要站在交易双方的角度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因为在这些业务的处理中,虽然所用的账户不同,但是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例:2012年10月15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30000元,增值税5100元,因未到付款期尚未付款,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原材料收发按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2012年10月25日,甲公司支付货款和相关税费。
甲乙双方的会计处理如下:
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2012年10月15日,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
贷:应付账款——乙公司35100
(2)2012年10月25日,支付应付账款时
借:应付账款——乙公司35100
贷:银行存款351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2012年10月15日,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
(2)2012年10月25日,收到甲公司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351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35100
在这个业务中,甲乙公司分别是采购方和销售方,在讲授该业务的核算时,让学生站在甲乙公司的不同角度,弄清楚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的对应关系,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业务的会计处理,弄清楚对应业务和对应账户的关系,也有利于教师节约课程的讲授时间,提高授课的效果。
(3)比较教学法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相同或类似业务有不同的会计核算或计算方法。例如,存货发出成本采用的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等。
例1:甲公司投资业务如下:2011年1月3日以银行存款275000元购入乙公司普通股10万股,持股比例为10%,并准备长期持有。2011年1月1日,乙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为300万元,其中股本250万元,未分配利润50万元。2011年A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为100万元。2012年4月10日,乙公司宣告现金股利为112万元,2012年4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要求:编制甲公司有关投资的会计分录。(单位:万元)
(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教师在教程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相关部分参加相关的后续教育和实践培训。另外,学校也可以聘任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到学校来担任专兼职老师。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与这部分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解,提高动手的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专业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偏向理论教学,缺少案例、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部分会计教师实践经验缺乏、操作技能薄弱等问题,我们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恰当的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法,不断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面向社会、贴近市场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侯立新.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J].工作研究,2010(06)
[2]苏淑艳.提高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教育2012(04)
[3]焦桂芳.关于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2(03)
[4]许义生.关于改革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调整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5]和志远.浅谈如何加强财务会计教学效果[J].商界,2010(09)
[6]张德堡.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8(02)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多元化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85-02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构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其中,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主体部分,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是与会计实务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才能为后续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就业后胜任会计实践工作提供保证,同时它也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专业研究生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多,难度相较于基础会计来说,提升了一个很高的档次,这对学生的学习及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讲授方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结合不同教学章节讲解对某项业务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缺少注意力和兴趣。在教学中涉及的案例也多是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业务举例,不能和企业实际结合,缺少翔实、充足的案例资料。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案例的搜集和制作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不断涌现出全新的经济活动,企业会计准则也相应不断进行修订颁布,相关准则解释等随之出台,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越来越多,除六大会计要素的一般会计实务的操作外,还涉及一些复杂的会计实务。然而,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课时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按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侧重核算细节的讲授。教学流程多为先讲理论,然后讲解该业务的核算过程与会计分录,常常出现教师苦教,学生被动地记忆分录编制的借贷方内容的局面。进行练习与作业时,学生虽然也能依葫芦画瓢做出来,但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核算原理,遇到实际问题,或转换一些条件时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考核方式侧重业务核算,考核方式单一
中级财务会计的考核一般是通过期末试卷的考试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等来认定。期末考试的试题多与课堂例题类似,并侧重考核业务分录的编制。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和作业等成绩,而来上课不代表其在听课,从作业结果上也很难判断是否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期末考试前突击背书,往往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真正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充分利用这~核心环节,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应既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改革讲授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和讲解有关知识的方法,这一传统教学法目前被广泛采用。但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只单一使用这种方法,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讲授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在使用中应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采取“选讲式”的模式,根据课程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能力理解范围内的知识点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该部分内容的概括。在自学中不能理解或理解困难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一定渠道收集后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由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细讲。另外,还要和案例、讨论、练习等结合,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
(二)注重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与综合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等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全面运用,可以在教学的导人环节,重点、难点部分加入恰当的案例,如媒体报道的焦点事件、上市公司的经济纠纷,等等。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从案例选取、案例教学组织等方面予以保证。
进行案例选取时,可以采用教师自己编写设计的综合处理业务,也可以在网上搜集实际资料,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分析有关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还可以给出案例,让学生分辨正误,思考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改正等。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应保证课程的课时,使案例教学手段能有足够的课时得到运用。其次应注意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法。案例不同于例题,教师不应过多讲解,而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思考、讨论和分析,教师则退入后台进行指导,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引导,以保证分析主线不偏离,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学生由知识吸纳者变为知识运用者,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讨论的形式处理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学全过程中灵活采用。在讨论中,教师根据讨论进程要加以引导,过于发散时要回归到主题,通过讨论,最终要能找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思路。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多种讨论形式。例如:一是同桌讨论。一般和讲授法结合使用,教师在讲授中提出有一定难度或有异议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二是小组讨论。如果课程设置有课程小组,教师事先布置一些难度更大的话题,交由学习小组课下讨论,课堂时间就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三是全班性辩论。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甚至没有明确结论的话题,学生任意发挥,发表不同见解。或提前准备一个论点,将学生分成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课堂组织正反双方辩论,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四)角色换位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教、学生听,而角色换位教学法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定教学内容,由学生备课、授课,其他学生及教师听课、提问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通过书本的文字抽象描述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具体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法时,要注意选择的内容不要过难,时间安排不宜过早。可以在学期初就说明本学期对课程的此项安排,让学生充分准备。由于这种教学法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最好发动学生主动报名或指定优秀学生参加。学生讲完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以达到所有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
(五)设置课程学习小组
将学生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课程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将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小组对问题的讨论与内容的沟通,学生能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所学知识获得比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安排,将各项教学任务布置给课程小组合作完成。例如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布置一些需要集体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及协作学习,并在课堂上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或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企业不同岗位的角色,如总经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就某项经济活动发生时各部门各岗位行使的不同职责,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岗位的分工、作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六)转变成绩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现有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培养职业素养的转变。可以考虑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并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使最终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作风。可以考虑将死记硬背内容为主的试题,转变为考核对原则性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常见的考核项目,如出勤情况、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以外,根据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加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考核项目,并合理设置其权重比例。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要合理安排、综合使用
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很难单独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全部教学过程。而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学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等,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与职业责任感
在教学中合理、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老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这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例如,案例教学法的采用要求教师了解和关注上市公司的具体运作,具有资本市场、经营管理、税收、经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精通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熟悉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原理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久性日常化建设工作。为了保证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要求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承担实践教学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F23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内化。Beygmann认为:翻转课堂强调既要转变课堂形式又要优化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改变教学程序。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先教后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学,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生自学所需要的电子材料,例如电子教案、课件和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自学。三是监督、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讲解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不会的问题。四是改变评价方式。考试作为传统教学模式学业水平的评价标准,不能够准确、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翻转课堂可通过自学评判、互动总结等方式综合性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以上四点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下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是《基础会计》的延伸,是具体内容的讲解;为《高级财务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包含了理论成分和实践成分,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务处理成为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民办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将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通过练习运用知识。这种模式既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又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思路,难于自主性的解决现实公司经济业务的会计实务问题。
本文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研究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从而寻求更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借此培养学生自觉性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独立性的完成实务操作。
(一)开发课前教学资源,做好翻转课程准备
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时间短,培养目标与公办院校有别,且缺乏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因此,民办高校所用教材与公办院校基本相同,而这类教材通常难度较大,使学生在预习环节容易碰到难于理解的知识,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使得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预习环节存在亏难。
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依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发教学资源,并据此提前准备好电子教学材料。教师在准备材料时,应考虑到该材料要应用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与总结及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如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从而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模式常用的电子教学材料。微视频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视频时间短,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的短于15分钟的小视频;二是视频容量小,微视频一般为十几兆或者几十兆,便于学生从资源网站下载。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尚未普及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网络资源较少,且针对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自行录制。
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其基本知识点如表 1所示。
知识点1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内容及核算原则
知识点2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
知识点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知识点4 已经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讲解基本知识点的材料应当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固定资产减值的知识点。以知R点1中固定资产减值为例,教师可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该核算原则,如图所示:
在基本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联系已学过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拓展思维。
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其问题延伸如表2所示。
问题 提问的目的
1.是不是只要出现减值迹象固定资产就要进行减值测试呢? 考虑多种情况,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2.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是否会影响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为什么? 使学生能够将本节知识点与相关知识点紧密联系,加深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民办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任务重、课时少的现状,教师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日常业务的讲解,一般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处于简单的死记硬背阶段,很难能够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把学生的互动式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学,课堂教学活动应把“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因此,笔者认为民办高校中级财务教学应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翻转课堂:
(1)分组讨论课前问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于课前自学环节已经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环节应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实现知识内化。因此,教师应于课前搜集学生在自学环节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列示,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通过讨论与互助主动的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导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在讨论环节结束后,首先,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次,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对各小组的成果给予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相关要点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已得出的结论和学生未思考到的层面,总括性的阐述相关理论内容,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已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讨论与总结学习了相关知识,为了加强学生的概括和应用能力,还应该布置课下作业。作业可以是总结本节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加深理解;作业也可以是布置业务题,通过做题使学生综合性的应用本节知识。
(三)评价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内容
在传统模式下,民办高校分别通过学生评教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综合性的考虑课前自学环节的学习成效、课堂讨论的小组成绩以及各组成员的表现记录、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详细阐述该课程学期成绩的构成及各环节所占百分比,让学期充分了解课前自学、课上讨论、课后作业在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认真对待并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二是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各自的特点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三是教师应于课下,总结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探讨和改进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此可见,翻转课堂能够全面和系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
总之,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较少,不少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和掌握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而各专业、课程的差异和各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也要求各学校各专业形成自身特色的翻转课堂模式。因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掌握全新教W理念的翻转课堂模式,并运用该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总结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寻求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阳,刘见阳,印培培,陈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田[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教育中财务会计课教学改革的价值
(一)提升高职学生财务会计知识水平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教学改革,首先要求通过教学资源与方法的整合优化,实现学生财务会计知识和机能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当前信息化财务管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主要目标在于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突出信息化条件下的电算知识储备水平的提升。同时,在课本知识教学之外,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拓展性提升为目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与方法体系,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实际财务会计工作。
(二)强化高职学生财务会计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教学改革,其关键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区别于普通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其人生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关键,是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借助教学改革,全面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到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在体系化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培养高职学生财务会计职业道德
德育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与之相对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之上。针对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观念教育。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二是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将财务会计各关键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作为教学的重点。三是职业道德警示教育。结合相关会计违法行为案例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研讨,给予警示启发。
二、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及应用
(一)平衡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以往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关注度更高,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此为前提展开实践操作。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周期较长,相应的实践环节与初期理论教学时间间隔较长,使学生对于财务会计中的理论逐渐在时间的变化中遗忘,在财务会计理论实践操作上过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做到实效性。对于这种现象,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当在立足于实际情况下,选取特定时间段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理论进行有效的实践模拟,以此训练学生的会计理论实践基础操作。
1.建立完善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操作实验室。高职院校应针对财务会计科目教学发展建设出具有相应水平的会计仿真实训室,接入网络信息途径引入利用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仿真模拟会计实践操作软件,构建完整的仿真会计工作流程对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实践能力有着积极地作用。
2.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财务会计仿真活动在整体环境上更加趋向于校内教学,因此在实训环节中提升实践效果应加强校企合作,以此帮助学生完成能力与工作的全面对接,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时间。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在现实的各项会计工作流程中应用实践了在学校所学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专业素质有着积极地意义,同时高职院校在与校外企业的联合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可以扩大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基地范围,同时保证了学校财务会计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去向。
(二)丰富财务会计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将过往成功经验作为主要教学主题,以此展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计案例―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评价归纳的基本流程,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案例中的成功要素、失败经验等要点进行深入的阐述,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反思,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在很多的教学中都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效果,在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可以由教学老师对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模式,同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然后进行模拟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会计日常的工作流程中,对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经验有着显著地作用。
(三)落实财务会计跟踪调查反馈
就业是高职财务会计学生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就业并不是高职院校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结束,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就业学生的跟踪回访,按照回访情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应当结合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麻卫静.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毛腊梅,张艳.《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
关键词 财务会计;合作式案例法;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77-02
1 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财务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作为一门学科,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有一套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会计的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艺术,则强调会计实践性的特点,要求会计人员从自己面临的会计实践出发,具有创造性地解决会计特定问题的技巧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学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目前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独享”,在集体中或孤僻、害羞,或霸道、独断专行,不善于沟通、协调、合作。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大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课,尤其是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工作,因为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是编制会计报表,一套会计报表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流水化作业,需要财会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合作式案例法是实现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最直接教学方法。合作式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思路,即每个项目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训练检验理论,教师适时解答疑问,最后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资料再把实践升华为理论。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理论“是什么”,而且让学生知道理论“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知识之后,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既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与他人合作逐渐完善自己的思路。既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又展示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在不断尝试中进行职业设计和定位。
2 合作式案例法设计流程
2.1 理论精讲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提炼,形成课程体系;其次,针对课程教学任务,主要讲重点、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最后,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2.2 案例研讨
1)精选案例。以消化本章或本节理论内容为目标,选择教学案例、热点问题或企业实际业务,突出理论对实务的指导意义。
2)组建团队。本着自愿原则由学生自由搭配,组队时要注意组员的搭配,形成3~5人的研究小组,选出小组长,并为组员进行岗位分工,如记录员、发言人等,但各种分工应相互轮换,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3)小组研讨。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案例,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进行研讨,开展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字组织与表达、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
4)小组代表发言。小组发言人做小组主题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提问。教师针对发言情况进行启发、引导,做出鼓励性评价,规范或纠正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5)提交报告或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讨论记录、小组案例分析报告、自主学习报告、实训作品。
2.3 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目标,小组分配自学内容,学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教材等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对于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咨询教师,或与学生共同讨论。
2.4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1)过程性学习,包括课堂发言、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2)自主性学习,包括小组综合表现、团队配合情况、讨论课发言及小组研究报告质量。
3)终结性学习,指教师期末进行组卷并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既考核基本理论,又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的运用能力。
3 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模式探讨
3.1 课堂案例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准确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为例,首先,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如“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提出问题:有人认为为了取得可靠的会计信息,宁可牺牲相关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安然事件,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其次,在课堂上小组代表发言,展开辩论,得出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都是使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质量特征。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了解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哪些不足,帮助他们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培养他们会计思维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指出讨论中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解释。
3.2 现场观摩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在课程实习中采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去参观实习,学生通过观摩,可以最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的流程以及会计业务的处理,从而感悟会计实务,属于现场教学的一种。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参观有关证券交易所营业部,让学生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流程。其次让学生到证券交易所观察股票的交易情况,分组研究以下问题:
1)如果现在购入一支股票,按什么价值入账?交易费用如何处理?
2)股票持有期间,获得股利计入什么账户?股价发生变动如何处理?
3)出售股票,投资收益该确认多少?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解决以上问题,树立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完成会计由抽象到形象的过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模拟仿真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用于财务会计分岗实训项目。按企业会计部门设置进行实践教学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情境中,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寻求理论的依据和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极大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根据会计实际操作的核算程序的要求,5人一组,由学生扮演出纳员、记账员、业务员、财务科长、银行结算员,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各岗位职责,根据业务发生情况,各岗位按岗位要求技能型操作,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写、传递、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等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结算账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其次,小组提交实训成果,其他组评议,指出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指点学生规范性地进行会计分岗实训。
4 实施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师大多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往往是从网上下载或从教科书的案例中选编,这种东拼西凑的材料的适宜性值得考虑。因此,引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就显得十分必要。他们可以通过讲座或座谈会,将亲身经历的案例作为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坚持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4.2 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践知识少,系统理论知识相对不足;一直习惯于教师满堂灌教学,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形成了关注教师讲课的多、自主学习的少的被动局面。任课教师每次下课前都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他们下次上课时回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分组讨论时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尽心分析加工、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团队交流,积极踊跃发言,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意识的不足,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合作式案例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框架,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是将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于合作学习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确立了教师、学生互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能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经过实践,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与突破。总之,合作式案例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式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