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财务经营指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经营指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经营指标

第1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中业务规模最大的险种,长期以来困扰着保险企业的高赔付率问题随着全国各地车险经营的扭亏为盈而逐渐得到解决。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车险经营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盈利,据《楚天金报》2010年5月31日报道,2010年一季度湖北省车险经营整体扭亏,这是自2007年以来全行业首次盈利。而过去几年国内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平均利润率在-7%左右,根本无法盈利。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市私人小汽车平均每年增长20%,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于2010年8月份突破100万两,因此机动车辆保险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险企业在经营机动车辆保险时不得不与时俱进,紧盯市场进行价格的调整、销售渠道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支柱险种的盈利。

本文对湖北保险市场上的近20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企业的车险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企业的车险经营绩效,为激烈竞争的车险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湖北省车险经营市场呈现的新特点

车险经营一直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重头戏,湖北省作为中部六省市中的龙头,随着经济的发展,车险保费规模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经营过程中,各竞争主体纷纷进行创新以适应日益规范的市场,使得近年来湖北车险市场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竞争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竞争机制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是没有秩序的竞争会破坏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三年前,湖北省车险价格战异常激烈,一些人将车险价格打三四折出售,在随后的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整顿车险市场的“乱打折”,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采取正式与非正式的监管手段,扭转了车险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随着大宗车险业务纷纷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保机构,过去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及保险企业互相攻击对方、挖墙脚的现象也在减少。各家经营主体在一种公开透明的平台上文明竞争。

(二)价格不再是竞争的唯一手段 服务竞争成为制胜法宝。在过去车险市场的价格折扣是业内最大的,各种明折与暗折加起来使得保险公司最后收取的保费极低,最后的结果是保险公司车险经营亏损,投保人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车险经营成为保险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近年来,各保险经营主体痛定思痛,逐渐抛弃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而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遏制了车险价格的恶性竞争,车辆出险信息共享平台的推出为严格执行车险费率优惠的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防范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堵住了车险费率优惠的漏洞。各经营主体将车险经营的重心转到服务上来。比如平安产险于2011年3月份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了“总对总”车辆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客户出险后,可享受报案、理赔、维修打包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出现了武汉市首款专属车险产品,将车险经营契合为汽车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从而实现汽车产业发展与车险经营发展的双赢格局。

(三)营销渠道不断创新 电话销售成为车险营销的主渠道。车险业务涉及千家万户,是比较适合于个人销售的产品,也正因此,在车险营销过程中,个人人队伍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正逐渐取代个人营销员成为车险营销的主渠道,而电销和网销显而易见的优势既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又降低了车险价格,使保险企业和客户都得到了实惠。因此,车险营销正经历一场渠道革命,将对车险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渠道的创新还带动了服务的创新。比如中国人保财险武汉市分公司电子商务部作为人保在全国第一批开通电话车险的服务机构,截止至2010年11月底,该部2010年电话车险实收保费达到1.033亿元,同期增幅164%,成为人保财险武汉全市系统第二家保费过亿的支公司,也是全国第四家保费过亿元的电销经营单位。 目前该部已形成了包括免费送单上门、电话咨询、 快速理赔、 理赔回访、车务服务等在内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三、湖北省各保险企业机动车辆经营的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本文主要选取下列财务指标对湖北车险市场近20家企业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

(一)承保机动车台数 机动车承保台数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企业业务规模的重要指标,是保费收入的直接来源。由图1可知,2010年湖北省机动车辆承保总台数为427.38万台,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合计承保数量达到319.53台,占比达75%,其他十几家企业总共占25%。全省承保台数增长率为34.48%,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平均承保台数增长率为78.3%,远高于全省水平。从数据看,投保人仍然选择老资格的品牌企业作为投保首选,而国内的保险三巨头占据机动车保险市场的四分之三的份额,足见品牌的力量。

(二)机车险保费收入及其增长率比较 保费收入及其增长率是体现企业业务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2010年全省机车险保费收入764149.06万元,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巨头保费合计509757.55万元,占比约66%。保费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的业务后劲,2010年全省保费收入增长率为45.73%,其中平安涨幅最大,达到124.47%,显示了该企业超强的增长后劲。

(三)机车险赔款支出及赔付率比较 赔款支出及综合赔付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通过对各企业该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检验各企业承保机车险的质量。由图3可知,2010年全省赔款支出352759.41万元,其中人保、太保和平安三家企业合计赔款支出230090.83万元;全省综合赔付率64.67%,其中渤海保险的综合赔付率最高,达到96.73%。全省机车险赔付水平比较稳定。

(四)承保利润及利润率比较 车险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最大险种,其承保利润及利润率指标直接反映了经营的绩效。由图4可知,2010年湖北车险市场首次出现扭亏为盈,虽然各家企业盈利水平有高有低,其中华泰保险机车险承保利润率最高,达到25.78%;有五家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但总体趋势是车险经营开始成为保险企业的利润来源,这为车险经营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是市场监管和市场创新的初见成效的具体体现。

四、综合评价

车辆保险经营既关系到保险企业的经营绩效,又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险种,所以对车险市场的规范与监管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从2011年1~4月的发展趋势看,机车险业务无论是从承保台数还是保费收入都比去年同期有增长,其中承保台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8.41%,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13%;而全省综合赔付率为62.02%,低于全国机车险综合赔付率0.4个百分点。因此,湖北车险市场在过去的基础上只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创新营销渠道、注重提升服务质量,车险经营绩效会逐步稳定上升。

另一方面,湖北车险经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车险承保环节、车险理赔机制、险种设置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在成本核算方面需加大力度。只有扎实推进车险经营上规模、上层次,从收支两个方面巩固车险经营已经取得的成绩,湖北车险市场经营才能真正地扭亏为盈。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警;林业企业;指标

财务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林业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而且生产周期较长。林业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是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防范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

一、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预见性原则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该对风险起到预警作用,必须具有预见性。如果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危险因素出现,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对管理者提出警示,以便企业管理层对风险因素进行防范。

(二)可靠性原则

在构建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应当对选定的财务指标以及其合理波动区间通过样本测试进行验证,确保指标值能够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三)适用性原则

设计的林业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要具有代表性;使得企业管理层可以了解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情况。

(四)系统性原则

选取的财务预警指标应该具有内在的联系,考虑到影响林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在设计完整、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保证指标评价结果的系统性。

二、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内容

林业企业指标体系设计应包括: 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其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营运能力指标

评价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是周转率指标,常用的周转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存货营运效率的指标,是用营业成本除以平均存货计算。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是用销售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

3.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运营效率如何,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资产总额。

(二)获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现代林业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全部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和毛利率。

1.总资产净利润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创造净利润的比率。

2.森林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生产和销售林产品的经济价值的指标之一,能客观的、综合的反映现代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准确的体现企业经营森林资产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

森林资产收益率=(年末森林资产额-年初森林资产额+当年利润)÷年初森林资产额 ×100%

3.毛利率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4.销售净利润率是营业收入给企业带来净利润的百分比。

(三)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短期的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1.流动比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

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

3.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4.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所占的比重,即资产对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反映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潜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由增长率指标构成,具体包括:

1.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是评价林业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

2.森林资产增值率反映林业资产生产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是从林业企业森林资源资产的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发展的后劲力量。是森林资产增长额与上年森林资产总额的对比关系。

3.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是息税前利润增长额与上年息税前利润的对比关系。

4.净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率,从获利增长的角度评价了林业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主要选取现金到期债务比率、销售现金比率两个评价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是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除以本期到期的负债,可以体现企业的经营净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经营值为 1.5。

2.销售现金比率指标反映获取现金的能力,即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该指标高,表明企业的收入的收现情况好,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指标的标准值为 0.2。

三、林业企业财务预测指标体系的应用

林业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应先对财务预警指标进行一般评价,发现企业财务风险高的领域,然后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出财务指标,将其与经验值进行对比,判断出企业财务危机水平。

(一)林业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应用

如前所述,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的周转使用状况,主要包括周转率指标,周转率高,表明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快,资产能够迅速变现,利用效率越高。周转率指标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当周转率指标低于行业值的0.5倍时,说明企业资产运营效果不好,企业应采取措施加速资产周转。

(二)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应用

获利能力是企业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指标,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净利润率、森林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和销售净利润率指标,利润率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强。获利能力指标的预警值为同行业水平的0.5倍,如果林业企业获利能力指标低于行业水平的0.5倍,说明企业获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

(三)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对全部负债偿还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低,债权人越安全,一般预警值定为40~60%之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预警值分别为 2 倍和 1倍。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过高,也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产闲置,产生机会成本。权益比率的经验值为≤50%。

(四)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应用

林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标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森林资产增值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在增长率指标构成。增长率指标为正指标,增长率高,表明林业企业发展潜力越大。增长率指标预警值为 0。增长率

(五)林业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应用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说明林业企业现金资产偿债能力越强。指标的预警值为 1,若现金到期债务比率小于1,说明经营现金净利率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应考虑筹资偿债。销售现金比率预警值为0.2,若小于0.2说明企业收入收现率过低,企业现金流量不够充足,管理层应采取措施提高收现水平。

综上所述,林业企业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起合理适用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应用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判断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预警区域,及时诊断企业的高风险领域,起到降低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群成.试论现代林业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林业经济,2007(06).

[2]杨智.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09(12).

第3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文化背景会影响人的行为,对于公司来说,不同的文化会间接的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然而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仍处于自愿披露的状态。董事会会进行管理,这时,本本文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分为了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详细统计与分析了定量标准的披露形式及内容,说明了定量标准披露对公司及投资者的意义,以及对董事的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影响,从而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董事;文化背景;缺陷认定标准披露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相比财务数据,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做出合理的判断。自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提高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2010年颁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要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及其缺陷的评价。从2012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来看,公司从格式上都尊从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与内部监督来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但是,该披露的内容的信息含量却是不足的,多家公司的报告都是如出一辙的,没有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大多偏于形式化。而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缺陷披露情况来看,在深沪两市2223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北大荒、长春经开、万福生科、海联讯四家公司被认定为内部控制评价无效外,其他公司均认定自己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有效的,也就是说:有2211家公司认为自己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仅8家企业披露了存在重大缺陷,而有22%的企业只是泛泛的披露了公司的一般缺陷及重大缺陷需要改善以外,77.37%的公司认定自己没有缺陷。为什么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比例不高?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 公司本身没有缺陷,没必要披露,2. 缺乏一个可监督的缺陷认定标准。然而完美的内部控制状态似乎太过理想化了,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的财务报告就是十分真实的,而基于公司为了获益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总是存在的,所以完美的内部控制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公司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公司根本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如今中国的证劵市场开始着手内部控制的全面建设,只是将强制部分企业必须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并没有强制要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的缺陷衡量标准。这样就会造成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评价依赖于公司的缺陷披露,这无疑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投资者想要获得更多的真实的信息,而管理层倾向于披露好的信息,从而使得双方的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缺陷的存在与否,可以帮助投资者间接地判断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这时有一个可监督的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该标准披露了,潜在的投资者可以根据改标准的披露,对目标公司的内控管理水平做出一定的判断,从而有助于投资的有效性,减少其信息成本。而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标准的披露,有助于公众的监督,更容易督促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本文从深沪两市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且披露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缺陷标准的公司入手,本本文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分为了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详细统计与分析了定量标准的披露形式及内容,说明了定量标准披露对公司及投资者的意义,以及对董事的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影响,从而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我国现有研究仍以定性描述为主(朱荣恩等,2003; 陈汉文、张宜霞,2008)。在定量研究方面,骆良彬、王河流(2008)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控制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李小燕、田也壮(2008) 在组织循环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的定量评估指标。而该定量评估指标的确定,并没有对公司缺陷标准的制定与披露产生本质的影响。这些研究都需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企业规模、财务状况、审计意见等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Doyle et al.,2007;林斌、饶静,2009;Ferry,2011;张继勋等,2011)。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缺陷标准的认定问题,缺陷认定标准的自由化,使许多公司在制定缺陷的认定标准时,显得十分的不谨慎,而对于缺陷标准的披露也只是草草了事,提上一两句罢了,部分公司就算制定了其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也不予以披露。这是为什么呢?财政部解读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指出了:可以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并且将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分为了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给出了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的定义,但定义比较模糊。而本文研究的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标准认定及其披露的一个影响,发现其影响的因素,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如今公司在制定其缺陷标准时,很多公司也提到根据企业规模,风险水平及行业状况,确定了公司的缺陷认定标准,而并不披露具体的定量定性标准。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评价、审计与应用三个详细的指引,其中《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与一般缺陷。而财政部解读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指出: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评价指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以构成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要素中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机构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由董事会予以最终确定。故而我们研究董事会文化背景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所起到的作用。Bronson(2006)检验发现了影响管理层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和智力特征影响因素,即公司规模越大, 增长越快,销售增长越慢,越有可能自愿披露。本文只研究董事的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影响,故而我们只关注董事的年纪,教育背景与职称。

本文以沪市、深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 2013年在上交所与深交所网上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根据财务报表错报金额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筛选出含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并且区分出具体的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研究董事会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影响。

三、样本选取及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沪市的A股上市公司的2012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样本,详细审查每一家公司的报告,对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的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在选择样本时剔除1.ST 类上市公司;因为 ST 类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比较异常;而本文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进行探究分析,如果引入以上类公司,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予以剔除。2.金融行业;因为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特征及风险水平不同于其他行业,会影响其回归的结果,最终得到本文的有效样本数为328家公司。

(二)实证分析

本文认为董事的年龄越高,就越有可能具有更多的经验,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就有可能做出更有利的判断。董事的教育背景越高及职称越高,其知识储备就越多,越可能做出更有利的信息披露决策。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本文假设:董事会的教育背景与职称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回归模型如下:

本文用该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表明:因为Wald chi2(3) =16.08通过检验,模型总体是有效的。董事的年纪,教育背景与职称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均有显著性的影响,董事的年纪在p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用董事的具体年龄来代替董事年龄平均数,来做了本文的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与实证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也证实了与董事的教育背景成正相关关系,与董事的职称状况成正相关关系。董事的教育程度越好,职称越高越注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与本文的假设一致。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沪市的上市数据证明了,董事的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董事的年龄,教育背景与职称水平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也只是单纯的考虑了董事的文化背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公司规模与经营成果等因素的影响。或者说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作用以及地区差异等,理论界与实务届应更加关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均有待后来的学者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2010.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会计研究,5: 3~ 16

[2]Bronson,Scott N.,Joseph V.Carcello,and Kannan Raghunandan,2006,”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al &Throry25(2):25-39

[3] 齐保垒、田高良.2010.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14 ~120

[4]李享.“美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审计研究》.2009.1

第4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摘要】经营者业绩评价是现代公司制企業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是企业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出发,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择做出探讨,得出应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如何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经营者业绩评价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会计活动。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在整个业绩评价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则是评价指标,指标选择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关系到评价系统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者进行的激励和约束是否有效。业绩评价的备选指标可以说是多如浩瀚大海,西方国家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拟就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现实选择做出探讨。

一、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我们在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指标才是合适的,即合格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具备怎样的质量要求。通常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作用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作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化,为经营者的决策优化提供标杆;其二是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并据以决定奖惩,以沟通经营者利益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激发经营者为企业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要发挥这样的作用,选择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具备以下的质量要求:

1、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在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响应,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问题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问题,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则称这些指标存在“噪音”。一般情况下,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即第一种“噪音”增大,反之亦然。因此,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的选择应是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地消除噪音、优化指标系统。

3、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要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当指标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时才是有用的,难以理解的指标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以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应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二、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是选择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可以采用单一指标,由于经营者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控程度较高,其责任往往是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可以采用具有综合性的关键的单一指标来衡量经营者业绩,如利润、股价、经济增加值等指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采用单一指标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指标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由于无论何种指标本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使得采用单一指标的缺点也不言而喻,即在消除指标的“噪音”以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沟通方面不能利用指标间的相互补充作用。因此,采用单一评价指标对于应用环境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它需要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较完善和健全以及企业内部对经营者的约束也较为有效。而从我国企业的客观状况来看,企业并不适宜采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经营者业绩。

首先从股价这一市场指标来看,股价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所具有的一切优势都是以资本市场的有效为前提的,因为只有资本市场有效,一个企业的股价才能基本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一个弱效市场,股票市场上投机炒作风盛,股票价格往往会受到很多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与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关系甚弱,因此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经营者业绩和引导经营者行为,即加大了由经营者不可控所带来的“噪音”。

其次从利润这一会计指标来看,它作为单一业绩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企业外部市场完善和内部约束有力的基础上,原因在于:(1)只有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指标能够真正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这时以企业的经营成果来衡量经营者的业绩才是客观公正的;(2)只有企业内部约束有力,才能相对降低经营者人为操纵利润指标的影响,减少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指标“噪音”。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产品市场的竞争并不完备,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外部审计在保证利润指标客观公正方面的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而采用利润这一单一指标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加大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指标“噪音”。

最后从近些年来得到普遍重视的经济增加值即EVA指标来看,它是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EVAt=Pt-KAt-1,其中Pt是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At-1是公司期初投入资本总额,K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引进财务经济学所开发出来的资产定价模型,K的计算公式又为:K=[DM/(DM+EM)]×KD×(1-T)+EM/(DM+EM)×KE,其中DM为公司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公司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尽管EVA指标综合了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的一些优点,但它的计算依赖于对公司所有者权益市场价值及其权益成本的计算,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的价值和成本均是不同的,且流通股中的一级市场原始股和二级市场流通股的回报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难于计算真正的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此外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也使得依据其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EVA指标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我国企业目前所处的实际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单一指标均不能满足经营者业绩评价的要求,相反,采用综合指标即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组合采用,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来减弱指标“噪音”应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三、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指标体系是一种突破了单一财务指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元化指标体系,近年来引进的平衡计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正是这样一种系统考虑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业绩评价系统。笔者以为我国企业在构建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时应积极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关键解决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相互配合的问题。

1、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

在采用多个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某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其它财务指标相配合。最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有净收益类指标和股价类指标两种。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对风险的规避程度、成长发展的阶段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做出自己的决策。为了使得差异比较明显且易理解笔者在下文中只是将企业简单地划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按企业的生命周期对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问题进行讨论。

(1)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反映企业净收益的指标通常属于会计指标,采用会计指标的缺陷是带来企业经营者对短期净利润的过分关注,使得经营者更倾向于进行对企业短期净利润有直接影响的活动,不喜欢采取对企业发展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如研究开发活动、广告及资本性支出等,因为这些活动都会减少当期净收益,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却是有利的。而这些对企业有长期影响的活动常常能够从市场指标——股价中得到体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讲,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高成长性及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若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势必会造成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不公正性、不准确性,相反应选择股价类市场指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而对于传统产业来讲,若采用股价作为核心指标,除了存在前面所分析的由于经营者不可控而带来的“噪音”外还可能产生新的道德风险,如操纵股价或经营者选择风险过高的经营活动,以期获得个人的高收益,结果极有可能损害股东利益,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产业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宜采用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创业、成长、成熟和衰退四大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股价水平、对现金的需求及产生现金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其中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共性,因此笔者只想对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进行分析。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企业经营者对于长短期目标的选择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定位都非常关键。如果经营者的决策视野过于狭窄,选择的经营活动过于注重短期效益,或者规避风险较高的项目,都将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而且企业在成长阶段更多的支出是用于诸如研究开发、扩大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等各种形式的资本性支出,企业价值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从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中得到反映,因此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评价时应选择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经营活动相对稳定,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已呈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确定,这时净收益类指标的优势可以得到体现,并且成熟阶段企业的股价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间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弱,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适合将净收益类会计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

因此,处于成熟阶段的传统企业,应选择净收益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处于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则应采用股价类指标作为核心财务指标。但处于发展阶段的传统企业或者处于成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若按上述原则进行核心财务指标的选择便会出现一定的矛盾,笔者以为应采用生命周期优先考虑原则,前者宜采用股价作为核心财务指标,后者宜采用净收益类指标为核心财务指标。

2、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仍然普遍以财务指标作为主要手段,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业绩评价,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业绩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经营者易产生短视行为,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国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企业在选择非财务指标时,应从平衡计分卡系统的客户、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增长三个非财务层面中寻找真正对实现企业战略与实现企业最终财务成果起到关键作用的、能为经营者所控制的非财务指标,并且使这些指标尽可能量化,因为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时同样应对非财务指标的采用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时应较多地将内部经营过程层面中的创新指标作为核心非财务指标,而传统企业或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则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其他层面中或内部经营过程层面的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两过程中选取需要的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苹莉:《经营者业绩评价——利益相关者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第5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第6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第7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 风险分级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 利用多种专业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风险分级法

公司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五个等级:无险、轻险、中险、大险、巨险。一般国际上用颜色来表示风险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红色表示高度警戒,黄色表示请充分关注,绿色表示完全正常,蓝色表示适当关注,紫色表示基本正常。这样当风险等级为巨警时,我们以红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重警时,我们可以以黄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中险时。我们以蓝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轻险时,我们以紫色信号灯来预警;当财务风险等级为无险时,我们以绿色信号灯来预警。a

下面我们将具体研究如何构建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往的研究中预警体系变量的选择很少涉及现金流量指标,但是,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其次,在中国盈余操纵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下,现金流量数据较之会计数据有更好的可信性。

1.新的财务指标一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为了便于分析现金流量的信息,先建立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一个是“现金盈利值”,另一个是“现金增加值”。

现金盈利值(cash earning value,CE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所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十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CA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的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扣除分配股利付现的余额,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CEV与CAV是现金制下的财务指标,换句话说,现金盈利值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净利润;现金增加值则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2.财务综合预警指数测度系统的框架结构

公司理财以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所以资本劣化(或称蚀本)则是财务预警综合监测的内容,资本增值或增长应保持可持续性增长的态势,这就要求资本在周转、扩张和结构上都保持平衡和优化的态势,否则,将会出现警情。我们可以如下构建预警核心指标体系: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分为4个,一是经营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指标有两个,经营现金盈利率(CEV/NCFO),它反映企业现金盈利能力,一般应大100%,若小于100%,则表示有经营风险。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它反映企业平均总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若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有经营风险;二是投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现金盈利回收率(CAV/CEV)它反映当年最大追加投资的自筹现金支付能力,超过此限度,则应借款投资;三筹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越大,负债程度越高,筹资风险也越大,即资本结构劣化;四是财务风险综合指数权益现金增值率它综合反映资本的现金增值能力。若为负数表示资本的蚀本程度;指标为负数或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资本回报劣化值。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揭示的系统理论为:现金盈利(CEV)来源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来源于可动用的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来源于筹资中的权益资本权益资本的增长来源于现金增加值(CAV)的增长。因此,CAV是财务预警综合的核心指标。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如下:

1.经营预警综合指数 ,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经营现金盈利率= CEV/NCFO(X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2);辅助监测指标2个:应收账款周转率(X3),现金流入流出比(X4)。(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经营预警综合指数X=0.3X1+0.3X2+0.2X3+0.2X4。

2.投资预警综合指,其中核心监测指标1个:现金盈利留存率=CAV/CEV(Y1);辅助指标2个:经营现金比率(Y2),资产负债率(Y3),资本保值增值率(Y4)。投资预警综合指数Y=0.3Y1+0.3Y2+0.2Y3+0.2Y4。

3.筹资预警综合指数,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Z1

权益乘数=(Z1),监测指标3个,总资产报酬率(Z2),总资产净现率(Z3),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Z4)。筹资预警综合指数Z=0.3Z1+0.3Z2+0.2Z3+0.2Z4。

(注: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CAV:现金增加值:平均净资产)

说明:在这里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确定,各预警综合指数的前2项指标选权数为0. 3,后2项指标选权数为0.2。预警模型中的经营、投资、筹资三大块,权重为0.4, 0.3,0.3。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包括三大块:一是经营预警综合指数;二是投资预警综合指数;三是筹资预警综合指数。而每一大块均包括核心监测指标与辅助监测指标两个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两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监测指标实际值-监测指标临界值)/监测指标临界值

(1)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模型=0.4X+0.3Y+0.3Z,其中X=0.3X1+0.3X2+0.2X3+0.2X4 Y=0.3Y1+0.3Y2+0.2Y3+0.2Y4 ,Z=0.3Z1+0.3Z2+0.2Z3+0.2Z4。

(2)预警综合指数中的预警临界值测度

我们这里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我国IT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他们的临界值,经营环节风险测度指标:经营现金盈利率(1.50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0.123)应收账款周转率(4.65)现金流入流出比(1.195);筹资风险测度指标权益乘数(3.486)经营现金比率(0.202)资产负债率(0.624)投资风险测度指标现金盈利回收率(0.949)总资产报酬率(0.048)总资产净现率(0.122)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1.129)。

(3)预警综合指数((F)的警限设置

企业预警的F临界值取为0。根据F值的不同,我们得到了不同的警度,如下表

三、结束语

研究运用风险分级法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关键的两个方面是准确确定预警临界值和界定风险等级,这些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易 志: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财会研究,2003年第13期

[2]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会计研究,2003年第11期

[3]于 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工作研究,2005年第15期

第8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 财务指标 局限 改进措施

一、我国企业的现行财务指标

企业的财务指标是指通过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说明企业的资金活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财务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财务管理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财务弹性指标、发展能力指标以及财务风险指标等六大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直观、明了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数据资料,对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和总资产周转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指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指标反映了总资产周转情况,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2、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该指标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经销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分为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指标、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指标和商品经营盈利指标,具体来说包括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以及每股利润、每股股利、市盈率。

3、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或者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可以变现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一般包括营运资金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支付能力系数等;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从偿债的资金来源看则应是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

4、财务弹性指标。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具体是指公司动用闲置资金和剩余负债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以及把握未来投资机会的能力,财务弹性的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财务弹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财务弹性指标包括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资本购置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再投资现金比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资本购置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全部现金流量比率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再投资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量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

5、发展能力指标。企业的发展是指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6、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即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上述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通过该指标,能够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和估计,为企业实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现行财务指标的局限

1、不注重定性指标分析。现行财务报表对表内信息确认的标准过于苛刻,财务指标都从财务报表内计算得来,使得相当一部分非货币化、不确定的难以定量化的信息被排斥在报表体系之外,而这些非定量化的信息已经越来越能够反映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这是导致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反映无形资产的指标。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企业另一项重要资产――无形资产的作用。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誉、商业秘密、特许权等。他们对于企业的价值往往很难准确计量。企业在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时,并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这样对一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占很大比重的企业来说,分析的结果并不可靠,往往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

3、财务风险指标亟待完善。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依靠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构建起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目前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分析;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带来强烈冲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充满风险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突破,必须完善现行的财务风险指标。

4、非财务指标没有得到体现。非财务指标是指基于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广泛的企业信息基础上的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并不能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指标往往是面向未来的,其改善往往需要管理层付出多年的努力,同时一旦上述指标顺利完成,将明显改善公司财务业绩。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和利用方面

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的情况下,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5、行业标准选择的局限性。横向比较时涉及到行业一般标准。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而我国,虽然目前一些官方初构和报刊提供了部分行业的财务数据,但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其经营跨及许多行业,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给行业分类带来了困难,也使得同业对比更为困难。

三、我国企业财务指标的改进措施

1、重视定性指标以及无形资产的指标。引入定性指标,全面完善财务指标的系统性。比如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标,可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引入智力指标,智力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形成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衡量企业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应为重要的财务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地衡量企业的持久生命力。对于一些公认的,对企业影响很大的无形资产,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予以考虑。这对于经营者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和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积极的作用。

2、完善财务风险指标。完善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能揭示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指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灵活应变力,并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地位。完善财务风险指标,首要是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作为财务风险指标设计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另外,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另一来源盈利能力指标同样需要做出完善,比如在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3、建立非财务指标体系。美国财务学专家托瓦・潘林在1996年对250家大型美国公司年度激励计划设计的调查中,发现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三类主要的非财务指标:经营、顾客和员工。经过发展和完善,目前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如研发投资及其结果、技术目标、市场份额。在不断完善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的同时,我国企业应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增加企业绩效评估水平,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建立非财务指标必须注意: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衡量、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绩效评估指标应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指标体系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周转的指标。

4、加快发达国家行业准则接轨步伐。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我国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着大量与国外不同的现象,这对我国相关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财务指标的研究方面已经开展了很长的时间,其相关标准也较为先进,因此我国企业只有及早适应,加强接轨,才能在合作中取得先机。加快接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必须时刻兼顾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9篇:财务经营指标范文

关键词:杜邦体系 现金流量 净资产收益率 权益经营净现率

杜邦体系自产生以来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好评。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们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杜邦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如没有反映现金流量,对损益没有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等。虽然前人在相关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有的是单纯地将传统杜邦体系中利润指标全部简单地替换为现金流量指标;有的虽然对损益进行了区分,但忽略了现金流量指标;也有极少数既对损益进行了区分,也引入了部分现金流量指标,但却没有对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鉴于此,笔者对传统杜邦体系进行了改进,在将资产区分为金融资产和经营资产,将负债区分为金融负债和经营负债,将损益区分为金融活动损益和经营活动损益的基础上,又将现金流量引入杜邦分析体系,构建了以权益经营净现率为核心指标的新杜邦分析体系。

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构建

(一)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权益经营净现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

其中: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

因此,权益经营净现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

根据该公式,权益经营净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驱动因素: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杠杆贡献率。这三个因素又可以作进一步分解,如下: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净利润=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税后经营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营业收入

净经营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净经营资产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

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平均净负债

净财务杠杆=现金净负债率×权益净现率

现金净负债率=平均净负债÷现金净流量

权益净现率=现金净流量÷平均权益

(二)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图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上述各指标间的关系,构建如图1所示的新杜邦分析体系图。

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的主要指标分析

(一)权益经营净现率

权益经营净现率作为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其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引入的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于经营活动总结了形成净利润过程中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现金影响,加之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的主要稳定活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获得现金的一个稳定可靠的来源,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构成了与现金流量有关指标的基本要素。权益经营净现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累积获取经营现金流量水平的具有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一般认为,权益经营净现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经营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越高。权益经营净现率主要受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及权益净利率两个因素影响。

(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评价收益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该指标数据取自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出企业当期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一般来说,盈利企业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于或大于1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相应的现金流量为保障。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在权益净利率不变的情况,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会提高权益经营净现率;反之,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降低,权益经营净现率也会降低。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又受到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净利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经营现金净流量可以提高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而提高经营现金净流量的途径一方面是尽可能提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降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三)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是衡量资本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数据源自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累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国际上对于企业的综合评价分析中使用率非常高。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一般认为,权益净利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越高。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权益净利率,就可以提高权益经营净现率。反之,权益净利率降低,权益经营净现率也会降低。而权益净利率受到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及杠杆贡献率两个因素影响。

1.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反映净经营资产对利润的贡献程度,它由税后经营利润率及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决定。

税后经营利润率。税后经营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税后经营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1元营业收入所带来的税后经营利润。该指标数据来源于利润表,综合反映了企业一段时期的盈利能力。税后经营利润率越大,则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提高该指标水平,可以提高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从而提高权益净利率。提高税后经营利润率,就要综合分析利润表的相关项目,在提高营业收入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净经营资产周转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净经营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数据来源于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可以用来反映净经营资产的利用效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净经营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经营资产周转率越低,表明企业净经营资产的使用效率越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提高该指标水平,可以提高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从而提高权益净利率。企业应采取各种方法提高经营净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提高营业收入、处置闲置的资产等。

2.杠杆贡献率。杠杆贡献率主要反映借款费用对利润的影响。影响杠杆贡献率的因素主要是经营差异率及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税后利息率的差额,它表示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与经营资产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后的剩余部分,该剩余归股东所有。利息越低,经营利润越高,剩余部分越多。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净财务杠杆。净财务杠杆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净负债与平均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表明1元股东权益借入的净负债数额。一般情况下,净财务杠杆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净财务杠杆过低,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净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杠杆贡献率越低,权益净利率越低,表明获利能力越低。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文章把净财务杠杆分解为现金净负债率及权益净现率两个指标。

现金净负债率。现金净负债率是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净负债与现金净流量的比率,表明每1元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偿还多少净负债。这里引入的现金流量是全部活动总的现金净流量,因为不管是经营活动,还是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都可以用于还债。该指标数据源于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它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负债的能力。

权益净现率。权益净现率是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性很强的一个指标,它代表每1元股东权益所带来的现金净流量。它的提高,会提高净财务杠杆,从而提高杠杆贡献率,进而提高权益净利率。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引入现金流量的新杜邦分析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财务分析体系。它通过对核心指标的层层分解,全面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的分析数据取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的相关内容,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特别是该系统在区分了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现金流量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质量,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美]利奥波德.A.伯恩斯坦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