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科研课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生物课堂上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式教学所提倡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在课上通过学生主动的体验与实践,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能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生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活生物课堂氛围。第三,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教学的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尊重老师,双方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下愉快地学习,必将产生积极的情绪,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既然体验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应用呢?
一、让自身的相关经验得以激活,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体验
首先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想象并体验。学生只有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自己大脑中已经储备积累的知识进行某种对比联系,才能深深地印记在自己的大脑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生物课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想到在七年级课本上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授课前,教师可用一些多媒体、图片等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联想起七年级曾经学习到的关于细胞结构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能使学生回想起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等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教授新的知识,就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其次对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及经验进行想象体验。生物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经验往往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因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发挥想象,进行生活中的生物科学体验,不断汲取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眼与视觉》这节课时,我们可让学生首先想象白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当我们刚进入电影院时,一定会感到特别黑,稍后我们就能感到慢慢地亮了起来;而当我们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刹那,就会感到特别的刺眼,双眼会自然而然地闭上,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例子,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明白了人的瞳孔在明亮及黑暗环境中能自由地调节大小,使自己在明暗的地方都能够看清物体。很平常的生活经验,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切身体验
首先,创设提出问题的恰当情境,让学生能针对提出的问题情境得到切身体验,并进行问题的积极探究。好的问题情境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鸟适行的特点时,首先向学生提出“物体在天空中飞行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物理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初二的学生刚刚学习物理课程,对这个问题会非常有兴趣,他们会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飞行的条件:一是要克服地球的吸引力,二是要克服空气阻力,三是要有动力。教师趁势提出说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也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应该如何才能探究“鸟适行的特点”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分组活动,各自提出所探究的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计划。
其次,要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初中的学生还保持着童趣,他们渴望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游戏,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例如进行《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形成保护色的原因,我设计了这样的小游戏:用彩纸做背景来模拟它们的生存环境,用彩色的小纸片来表示动物体色的变异类型,同学们来充当“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孩子们高兴地投入到游戏中,结果与背景颜色接近的“幸存者”最多,从而使他们感悟出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创设动手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生物学是一门动手动脑活动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我们大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动手活动能使学生的感知得以增强,也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足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观察、制作等,而他们这种兴趣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动手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学习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反思
1. 学生之间存在兴趣、水平、体验等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差异,不要强求一致;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感受和尊严。
2. 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积极体验可以使人振奋精神,出现愉悦感并充满激情;而消极体验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沮丧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消极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转化成积极因素,成为学习的动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验转变为经验
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方法与体验式教学方法应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切身体验,将人类的经验和个体的经验实现融合,形成对前人经验的再认识、再创造,进而成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法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研究课;教学;初探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research class’s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the selected topic initially search
Jing Xuekun
【Abstract】Organizes the student column the form to be possible to diversify, besides may use various classes the blackboard to report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aspects biological knowledge which in the daily life, the study involves, but may also use lets student arrange manages the biological wall newspaper or the biology copies out forms and so on newspaper, lets the student to the biotechnology material collection, the reorganization, in the arrangement process, expands its aspect of knowledge, enhances its study biology knowledge the interest and colle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ability.
【Key words】Biological research class; Teaching; Initially searches
二十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而生物科学又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由于它与人类生存和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为了适应21世纪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以满足科教兴国的需要,学校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板块――研究课的开设。那么,作为一个生物教师,在开设并实施生物学科研究课的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又该怎样来选题呢?本人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 研究课的开设应遵循的的原则
1.1 学生主体化原则:生物研究课应改变常规生物课中,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不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角色,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科学想象,这将有利于其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教师在其间则需做好“客串”,只需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辅导和点拨,要注意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并重,从而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兴趣激发原则: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能动性。因此,在生物研究课的教学上,必须贯彻和遵循兴趣激发原则。
1.3 循序渐进原则:荀子在《劝学》一文中曾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上,都有一个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过程。故在对研究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切忌贪多图快,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将会是“欲速则不达”。此外,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还应注意要对每一次研究课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对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应逐一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尽量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活学活用,并促使学生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1.4 知识内涵结合性原则: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21世纪对科技人才的要求,学校研究课的开展就必须要注意遵循知识与内涵结合性原则,研究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上的那一点点知识,而是应把着眼点放在当前生物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上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整个科学文化的内涵,即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侧面把涉及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展现给学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并勇于去探索目前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鼓励其大胆地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5 思维扩展创造性原则:教学研究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研究课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就是要教会学生“渔”的本领,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的问题在于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索。许多枯燥无味的科学概念、原理、规律等,正是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使他们感到有兴趣,并足以引起思索的问题的过程中,使得其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的。
此外,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还要注意随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功夫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发散性思维的境界,并由此进一步去培养和挖掘其自身的创造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课的开设形式与选题
中学生物研究课所能辐射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开设的形式最好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种形式入手:
2.1 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故教学研究课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联系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观察实验和教具制作等活动。如:临时装片、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观察;简单的生理实验;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培养;以及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生物模型的模仿与创制;生物挂图的绘制等。此外,还可组织学生考察当地的野生植物资源,对当地昆虫进行捕捉、分类等。在校园让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挂牌,协助学生规划管理校园的绿化等。
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采集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使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索打下一定的基础。
2.2 开设专题讲座:可结合当前生物学科中的一些热门话题,或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有关生物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一些内容,都可开设出相应的子课题来举办一些讲座,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并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即在学生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从自己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里,选择有实用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小型科研项目而开展的探索性活动。如:微生物的观察与培养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动物的饲养与繁殖;植物的无土栽培;环境的监测实验;植物的无性繁殖;水果蔬菜的贮存实验;也可带领学生就本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资源保护情况、以及学生健康状况、遗传性状等问题做一些科学考察。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生物科学进行初步研究和科学论文的撰写等能力。
2.4 创办学生专栏:即指导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或剪贴报刊杂志上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或论文,来设置生物专栏。如:办一期有关“生物与环境”问题的专栏,并由此提高每位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对环保的责任感,从小培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创办学生专栏的形式可多样化,除可利用各班的黑板报来介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知识外,还可采用让学生自己编办生物墙报或生物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对生物科技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排的过程中,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5 开辟生物实验园地: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辟生物实验园地,在园地里种植各种植物,注明它们的科属名称。也可在园地里设置人工鸟巢或进行小型动物的饲养。若园子较大,还可进行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向日葵或果树等的栽培和护理,以及设置小型生态系统等活动。
出在校园里开辟实验园地外,还可在各班布置自己的“生物角”,如种上一两盆花,由学生轮流照管,既赏心悦目,又培养学生爱护绿化的责任心。通过开展生物园地和布置生物角等活动,既可美化校园,又可为开设一些生物实验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92-01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这样便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法人教育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了教学的量和质。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实验情感,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课准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实验课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方能是学生在课程中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呢?首先,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重视学生的课外实验
关键词:初中科学;女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我是不是脑组织中比别人少一团物理细胞,如电学、力学、光学,我是一团乱麻!怎么办?”这是一位全校英语拼词大赛冠军得主,语文功底雄厚,学习态度极端正的女生常问我的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学习品质优秀但学习物理一筹莫展的孩子,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性别差异,分析问题成因,提升女生学习力,以帮助每个学生平衡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注重特长的发展,注意各种智能的配合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遵循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保障每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获得最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男女生不仅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在心理、生理、兴趣爱好和行为表现上都存在着差异。科学教学中如果我们仍进行“无性别”教育,势必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建构产生不利影响,物理学习中女生则属于相对的弱势群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了解女生的性格、心理差异,分析其特点,偏重从女生学习物理的优劣势出发,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指导女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是教师全面提升女生物理学习力的重点之一。
本文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根据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笔者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采用了能有效缩小差异,使女生学习物理的基本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激发兴趣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图形教学策略、构建模型策略、发散思维策略等来弱化感性知觉能力,提升理性思维维度;充分了解和尊重女生学习中的前概念,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提升理性思维品质,强调手脑并用,实践出真理;激发女生学习动机,多种方法齐头并进,来提升女生的物理学习力。
二、男女生学习力差异分析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和机能的不同,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男女生因生理结构的差异而表现出某些性格、心理特质或是行为表现方面的差异也就成了必然现象。
1.男女生在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在感知觉方面,男生立体视觉感较强,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想象能力;女生的感受性较高,空间建构力较弱,因此男生分析物体运动的空间表象力优于女生。在记忆方面,男生倾向于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记忆持久而深入;女生则偏重于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短时记忆量大而快,但遗忘的速度也快。在注意力方面,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偏好探究物体内部构造的奥秘;女生注意力多定向具体的人和物,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并能很快顺应这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受主观情感喜好的影响。在思维品质上,男生偏向于抽象思维类型,擅长推理演绎、归纳,主要依靠概念进行判断,思维的灵活性好,理解力较强;女生偏重类比和联想,富于想象力,偏向于形象思维类型,但思维的灵活性不够,理解力较差。
2.男女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1)兴趣方面
男生对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感兴趣,喜欢改装甚至拆卸安装,物理学习中擅长动手实践,勇于探索,乐于解构,有较高的创造性。女生则对非生命的物体感兴趣,对之缺乏进行探究的动机,所以动手能力较差。
(2)性格特征方面
随着青春期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女生易产生依赖、焦虑、烦躁、闭锁等心理,对物理学习中的一些抽象的、疑难的、综合性应用较强的问题难于理出头绪,不敢大胆提问以求得及时解惑,往往停留在不求甚解、模棱两可的状态,造成物理知识掌握不扎实,缺漏较多。
三、提升女生物理学习力的策略
1.关注差异,扬长避短,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女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男生更喜欢动手实践,而女生更喜欢“看”演示,这反映出女生更喜欢形象思维。女生的思维见长于具体的形象思维,机械记忆能力强,而抽象思维和动态思维弱。而物理较多地通过定量地研究物理规律、物理概念,依靠数学方法推理和图象描述物理规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而这恰恰是女生的弱点,是导致男女生物理学习力分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女生的优缺点,充分发挥其优点,在教学中针对女生的优缺点进行教学,通过情景教学策略、图形教学策略扬长避短,逐渐增强其学习物理的信心。笔者在听取两堂同课异构课――电荷与电流,深有感触。在帮助学生建构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时,体现了学生生成问题――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景教学策略迎刃而解的妙处。现将过程呈现如下:
(教师甲)
设疑:摩擦真的能生电吗?
解惑:展示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结构图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物体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所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质子数就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电荷一般不会转移),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由于电子得到的束缚力小、易转移,于是发生如下情景(教师举例板书):
结论:摩擦生电原因是电子转移。
笔者观察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几个男生跟上老师的节奏不时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询问了一组12位同学,6位男生说不难可以理解,6位女生则一脸茫然,一知半解。
(教师乙)
设疑:摩擦起电的原因?
出示下面的阅读材料,学生自学。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物体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所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质子数就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电荷一般不会转移),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物质分子( )原子核( )_________( )不能电?摇( )_________
(1)为什么一般物体不带电?_________________(学生解答)
教具图形教学(学生板演):
说明:吸盘表示正电荷,吸盘表示负电荷。
(2)摩擦起电__________(有或没有)创造新的电荷,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板演图形分析:
结论:摩擦起电原因是电子转移。
笔者观察发现:教师乙的课堂学生积极踊跃,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该知识难点建构非常到位,尤其是女生,积极上台板演,掌握情况与男生不相上下。分析两堂课教师甲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原子结构图,将得失电子的特性告知学生,直接画出原子结构简图来构筑电子得失,将知识点以灌输的形式告知学生,既没有对学生已有概念的了解,也没有给予学生时间去思考和深度挖掘,而以抽象的方式将该知识点交给学生,对于抽象思维薄弱的女生而言,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状态。教师乙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通过情景教学、图形教学来搭建桥梁,将知识点以层层递进,一步一台阶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拾阶而上,通过图形这种倾向女生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大大激发了女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巧设情境,因势利导,在知识碰撞中帮助女生建立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某一科学概念前,由于生活经验往往对该概念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即前概念。这些前概念会很大程度上干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概念建构的本质是转化。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前概念,促成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而偏向于感性思维的女生,在学习物理抽象理论时更易受生活经验及事物表象所干扰。对于注重事物感受的女生来说,这些感受在她们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经验,并为他们解释有关科学现象提供了“可信赖”的错误依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走近学生去了解、分析,并恰当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地在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以帮助学生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如学气压这一知识点时,有关大气压的存在,有很多生活实例,教师运用时也得心应手,如覆杯实验、吸盘、滴管等。但笔者发现,女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缺乏动手和实践,往往顾此失彼。笔者在一份资料中学得一“魔瓶”实验,发现效果不错。
第一步,准备一只空饮料瓶,在瓶身中部用针戳一个小洞。
第二步,将空饮料瓶灌满水,同学看到一边灌水,一边的小孔在往外漏水。(瓶子是漏的)
第三步,盖上瓶盖漏水的瓶子马上不漏了!(学生一阵惊讶)
提出问题:是什么堵住了漏洞?
该魔术巧妙利用学生的先决认知――瓶子有洞,漏水。然后在没有补漏的状态下,漏洞被空气堵住了,有意识地构建知识碰撞来帮助女生建立科学概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探究饮料究竟是吸入口中还是被大气压压入口中?笔者也巧妙设置了对比实验来排解生活经验及事物表象的干扰,两位学生同时当堂演示,进行对比后一目了然,说明饮料不是靠“吸力”吸入口中的,与生活经验相矛盾。再设疑: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呢?进行以下实验:
通过右图实验对比,相当于在女生头脑中进行一场“头脑风暴”,用实验事实去碰撞女生原来根深蒂固的生活经验,在“碰撞”火花中激发理性思维维度。又如,在建构热传递――热对流这一知识体系时,笔者也巧妙地利用了“沸水不能养鱼”这一“可信赖”的学生生活经验,演绎了一出“沸水游鱼”小实验(如图):
第一步:在大试管中加水,液面接近试管高度三分之二,然后将小金鱼放入大试管,注意小金鱼的头朝下。
第二步: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微微向上倾斜。
第三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几分钟后,观察到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而底部的小金鱼安然无恙。
通过该实验巧妙建构了两个物理原理,对流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进一步探究,在回行管中装满水,若要使管内水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应该在哪个位置加热?
以上案例均用强有力的实验事实动摇并女生以感受为前提的错误前概念,并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将不正确的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3.因材施教,优化教学,通过经典错题训练培养女生的发散思维
由于女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在理解物理概念时易发生困难,教学时重视发散思维训练,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示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2A和4V,求通过R2的电流是_________A,R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V,R1的电阻是_________Ω。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类电学常规题,男生在解答中思路明显较女生清晰,且方法多样。而女生求解过程往往烦琐且不得要领,方法单一,于是笔者尝试着改变评价的方式,不单单要求学生解答出结果而是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寻求一题多解。力争引导男女学生思维互补,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解析:总结得出四种解法:(1)常规解法;(2)利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解题;(3)利用串联电路中分压规律;(4)利用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解。
对每个小组的解答进行适当的点评之际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才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巩固了知识,又通过小组互评训练了女生思维。
在教学中可编制“套题”“类题”“变式题”,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剖析,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示例:将图1中某一电阻改为滑动变阻器变型为图2
变式题1:当图2为“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_______不变。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变式题2:当图2为“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_______不变。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变式题3:如图2为测量某电阻R的阻值时。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_________端。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变式题4: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符号改为灯泡),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特。
(1)在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____________端位置。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通过一题多变意在唤醒女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女生对某一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通过这一类型问题的相似解法,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手脑并用,积极参与,在实验体验中提升女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女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她们害怕失败,害怕做错了被人笑话。因此,背公式、定理她们在行,一旦要做实验,她们多是自觉靠后,把动手机会让给别人。往往是男生主动做而女生主动看。为了促使女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必须要求其亲自动手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使她们在亲自动手中不知不觉地接近“物理”,同时提升了动手能力。如在学完大气压后学生完成以下习题时,让人出乎意料。
如图,把充满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内露出水面的部分将( )
A.充满水 B.有水,但不满
C.酒瓶中无水 D.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本以为一道对学生而言轻而易举的题目,想不到却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任教学生55名男同学全部做对,50名女同学只有20人做对,女生对该知识点的应用力只有40%,于是笔者对学生逐个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男同学普遍是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中了解这一事实,在大气压知识落实中掌握了现象的本质原理。而女同学尽管不少在平日生活洗漱中感受过此事实,却鲜少于用知识体系去解答。这恰恰体现了男生在物理学习中动手能力强且乐于探索,女生对非生命的物体不感兴趣,缺乏对之进行探究的、动机的性别差异。于是在第二天课间,笔者特意带领全体女生到实验室,运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各种器皿进行一场“大气压应用我发现”的比赛,让女生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妙处。
同时,笔者在物理解题中注重培养学生见题画图分析的习惯,做到手脑并用,多利用图形、图象、框图进行辅助分析,有梯度地降低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层次,给理性思维建构缓慢的女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她们顺势而上,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螺旋式上升。
四、反思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经典原则之一,差异教学正是遵循这一教学规律而产生,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但在现有的教育中,我们不可能将男女生完全划开界限分类教学,也难以利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来关注个体女生。所以,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女生普遍存在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差异教学,而对个体女生的个别研究以及对应学习策略的指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求。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3).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生物实验;存在问题;农村初中生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地学科集实验性、科学性及实践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如今获取知识途径不断的增加还有知识的不断丰富,初中生大多数会选择从有趣的经历中获取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然而,目前的农村学校初中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大概知道对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的流程,却很少有学生去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要使学生们完全的参与其中,并真正的清楚其中的意思,学生们才能用心的去接受这么学科。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农村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不产生实验的过程,学生就体会不到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对学生生物的思维形成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生物教学,不做实验、不进行实验探究,会导致学生只会答题,没有活跃的思维,没有最基本的操作能力,最直接的影响就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果只是单纯的黑板化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上一节生物课,就是枯燥无味的,学生更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生物实验室尤为重要的。从教学的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自然现象的直观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培养其兴趣。比起老师书本上的说教,学生更喜欢接受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在他们自己操作,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丰富自己。
生物实验教学就是要最大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动脑动手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对自认科学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授课内容。经常和学生们开展实验,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会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们充分的去体验其中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并感知知识生成的激情和欢喜,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中,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和对新鲜事物不断的去研究与探索。
二、学思想观念陈旧
在前几年,生物这门学科是不在中考的范围内,只是进行会考,这样就会导致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不重视,只要考试不考,就不会花时间去重视它,认为生物并不是像英语、数学那样是主科,与美术课音乐课归于一类。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准备段考或期考时,原本的生物课会被改成语文课、数学课。很多学校都不是很重视生物这门学科,导致学校会把原本生物的课时会改成其他考试的科目。
而生物并不是没有它存在的价值,它也有它的专业术语,如食物链、生产者、光合作用、呼吸系统、生态平衡等,就像是数学里的符号一样,而现在的学生并没有时间去实验与探索,很多的知识学生们无法自己去摸索,老师又不去引导,这些因素会一点点的影响到生物教育的教学效果,更不用去想生物实验的探索了。在最基本的每周两节生物课的课表中,教师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去把课本的知识讲完已经很不错了,生物实验准备实验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要比讲课本上的知识要多很多,这样就导致生物教学一味的简单化、讲述化、黑板化。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要明白一点,要对生物这门学科引起重视,增加生物学科的课节,有足够的时间让教师去带学生开展实验。
很多教师都会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很多时候,学生成绩的优异都是以书面来评价,就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死的规律以及注意事项,结果或是理论论据,因此无论如何调整,都不能改善学生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不能给学生绝对的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发挥创造想象。教师应该多重视其过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到了应学到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去学习、探索的兴趣。
三、生物实验在农村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在农村中学每个班级都会有五十以上的学生,人多空间小,会导致每次都要六、七个学生同做一个实验的状况,直接的影响就是每次做实验都是看的人多,实际动手的人却没几个,更有同学随意走动,不珍惜实验的机会。由于学生比较多,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一边管理课堂纪律,一边去指导学生实验,一心不可二用,教师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既要去管理学生,又要指导学生实验的,很多时候是学生还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已经下课了,一节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也没学到什么,这就导致实验效率很低。
生物实验教学,由于学生、教师、实验条件等很多的原因,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学校和教师改变应有的观念,要明确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养生物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实验课堂的管理,组织好学生们的每一次实验。只有学校教师意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发散思维。
结束语
在农村的生物教学体系中,有很多的欠缺,也有大量的不足,想要根本改变这些,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完全配合,真正的使学生接受这一门学科,并喜欢上这门学科,在这一过程中,必定是任重而道远的。学校不仅仅要形式上的支持,要有资金的投入,购买实验器材、设备等,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一些关于生物实验的图书,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其中去。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其兴趣。
作者简介:张清(1966-),男,四川省绵阳市人,民 族:汉,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生物教学。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玉河博爱学校。
参考文献:
1.集中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1.1 学习-讲座-研讨。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学员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讲座。学员们结合讲座内容,与主讲者进行互动、研讨,以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家讲座与研讨交流、学员沙龙和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特色教学、体验反思与训后提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着眼于提供专家与培训者互动的平台。
1.2 优质基地中学跟岗研修。到有特色的优质中学进行跟岗指导为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打形式,通过专家专题发言、学员参与式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和以学科为载体的校本培训等形式实施,力求在参与互动中建构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实践指导。
1.3 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展示成果。针对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送教下乡,努力解决农牧团场生物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员献课、学员教学反思、学员专题讲座、学员组织参与式讨论、专家组评课及评估考核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展示培训研修的成果。
1.4 经验共享。通过“结业考核与学员经验交流有机融合”的形式,使学员之间交流分享经验。从培训内容的板块设计来看,各学科的培训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块:(1)学员交流。学员先分组交流自己近5个月来的培训成果、个人体会、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再把小组交流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推荐到全班交流。(2)论文答辩。由高校学科教育专家和省、市、区教科所教研员以及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论文答辩小组主持论文答辩。(3)提交丰厚的结业成果。学员需提交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总结、个人教育教学中的叙事小故事、优秀公开课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视频案例)等内容。每个学员都将自己提交的培训成果装订成册,相关电子文本刻录成盘,并放在班上展览,以达到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分散培训阶段,对返回工作岗位的学习、研究,我们注重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在当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分散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用的培训模式为:
2.1 个人课表学习。通过培训中心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改革,设计教学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与培训的时间表,为学习者提供读书、讲授与实践活动的“菜单”供他们自主选择,设立开放的培训和信息资料中心,创造丰富的信息环境。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养成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与本师(市)城镇内市级骨干教师结对子,进行相互听评,个别指导和相互交流,并将结对子情况作为城镇骨干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构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跟踪交流发展态势。
2.2 远程网络学习。培训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通信开展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兵团农牧团场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交流网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关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贴近教师专业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凝聚在基层教师身上的实战经验与各位专家教授的高度理论指导相碰撞、熔合。
2.3 课题研究形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指导教师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课题,并担任申报人,然后分设若干个子课题,组织学员分工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其目的是使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全过程成为培训学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兵团农牧团场骨干教师基础较薄弱的情况,选择了贴近学员实际的小课题(具有近、小、真、准、高、深的特点)。
2.4 教学实践反思。这种做法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学员分散培训时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培训模式。具体流程为:(1)实践:组内备课、上课,完成课堂实录;(2)反思:与所在学校教师一道对课堂教学细节共同进行研讨,结合案例研讨方式,赏析课堂的愉悦与困惑。借鉴他人创意,突显自我风格,完成新的实施方案;(3)再实践:组内教师对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二度实践,完成第二轮课堂实录;(4)再反思,再调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 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领。通过与受训学员及单位的“手拉手”长效性培训机制,探索结对申报、资源共享、合作论坛、互访交流、对口支援、“捆绑式”评价、彼此促进的均衡发展模式,为学员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引领。推出一批新时期优秀初中生物教师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师工作的示范区。